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化学建模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化学建模论文题目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简称“化学核心素养”)[1]。为使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落实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工作是准确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进一步把握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属性、内涵特点及内在联系等。下面就化学核心素养的前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促进化学老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一、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属性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化学认知活动中发展起来并在解决与化学相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关键素养,反映了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方式与结果的水平。这一素养不仅体现了学生从化学视角对观事物能动反映方式,而且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能动反映的结果。因此,化学核心素养同时具有指向认知结果的“结果属性”和指向认知过程的“过程属性”。1.化学核心素养的“结果属性”化学核心素养的“结果属性”,体现为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所建立起来的、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结构化知识、思维方式与品质。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看,强调高中学生通过高中化学学习,掌握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标准与内容体系,获得物质及其变化的特征与规律,并能够运用化学符号、化学模型加以描述(表征);理解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建立从变化守恒、动态平衡、模型表征等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形成严谨务实的态度、与人合作的习惯,树立科学物质观、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的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建立社会责任观、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2.化学核心素养的“过程属性”化学核心素养的“过程属性”,体现为个体在面对复杂情境时综合运用化学思维、化学知识与探究技能解决化学相关问题的品质与关键能力。这一属性强调高中学生在面对具体情境及与化学相关事实时,能够通过观察与辨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开展探究并得出结论;能够根据物质的结构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其可能的变化,应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思想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正确运用化学模型描述或预测物质及其变化、分析与解释化学现象,运用依据多种方法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揭示其本质属性;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调用已有知识与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在化学原理、化学技术应用时自觉考虑化学过程对自然带来的可能影响,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坚持“绿色化”的观念。二、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特点学科核心素养是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基于学科特质与学科任务[2],为培育全面发展、社会需要的人而提出的关键素养。因此,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学科特色的素养。认真分析化学核心素养五个要素的内涵,可以发现具有如下特点:1.凸显化学本质特征化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体现为:化学在原子、分子的微观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4],从微观层次上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化学符号或模型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等要素,强调从微观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根据物质微观结构预测物质性质及其反应,运用多种模型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使用“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等,很好地凸显化学学科的特征。2.反映化学基本问题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5]。这一问题的解决,强调运用实验、假说、模型、分类等方法,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开展物质及其变化的研究,并从元素的宏观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从粒子的微观层面揭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因此,化学学科的基本问题、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及其应建立的基本认识,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上得到很好的体现。3.揭示化学学科思维化学是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并建立起它们间联系的。因此化学学习过程,常常需要以实验为手段获取宏观现象并从微观视角探讨其本质,或对基于微观或模型分析推理的结果通过实验手段进行证实或证伪,从而得出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或相关理论。因此,化学学习需要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建立“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的学习思维[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很好地揭示化学学科思维。

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的通知[日期:2011-11-01] 来源:泰安教育网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各区县市教育局,高新区、泰山风景区社会事业局,局属有关学校: “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展现青少年学习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活动重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科技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察,旨在为在创新实践和学科能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提供展现才智的机会,同时也为各高校自主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优质资源。 为了稳健开展此项活动,作为试点,我市组织部分学校参加了第三届展示活动,并组成代表队参加了全国的总决赛,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根据《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的通知》(中青少联发〔2011〕9号)要求,经研究,决定举办全市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并选拔成绩优异者继续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总决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比赛形式 为了方便选手参赛,大赛采用分赛区制度。具体赛区分为局属各学校、泰山区(含泰山景区)、岱岳区(含高新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二、参与对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高二各年级学生。三、活动组别(一)数学: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二)物理: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三)化学: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 四、活动内容(一)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二)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展示(三)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展示(四)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展示五、实施步骤(一)组织报名(2011年11月11日截止)全市各级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择优推选报名,参照全国组委会统一要求填写报名表,各县市区、局属各学校汇总后将电子版报市组委会邮箱。(二)初赛解题技能展示(2011年12月11日)1、考试时间、内容、活动费参照全国组委会有关要求进行。2、区域:以各县市区、局属各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3、试题、试卷及阅卷:全国组委会统一命题、印发试卷,各县市区、局属各学校负责组织初赛方面的工作并将试卷上报市组委会,由市组委会统一组织阅卷。(三)论文(或实验报告)提交(全国2012年3月1日截止)1、论文(或实验报告)按全国组委会有关要求提交。2、论文提交方式及截止日期:由各县市区、局属各学校统一收稿,市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审,交稿截止日期为2012年2月20日。(四)确定参加全国总决赛学生名单(2012年5月10日) (五)全国总决赛(2012年7月下旬)全国组委会将举办内容丰富多彩的总决赛,同时举行颁奖仪式,向获得优异成绩的参赛选手及教练员颁发证书。其中荣获“金牌教练员”称号的老师将被《高中数理化》杂志社特聘为名誉编委,颁发相关聘书。五、组委会联系方式:联系单位:泰安市教育局团委通讯地址:泰安市政大楼C9065联系电话:、(全国组委会)、(泰安组委会) 全国官方网站:(理科学科能力评价网)泰安组委会邮箱:联系人: 王亮 单雯 严萌萌 泰安市教育局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附件1:中青少联发〔2011〕9号文件附件2: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统一组织附件3: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竞赛初赛报名表附件1: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 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 中青少联发〔2011〕9号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是一项展现青少年学习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活动重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各地青少年踊跃参加。为了更好地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所倡导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等相关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创新型青少年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也为各高校自主选拔优秀人才提供参考依据,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联合决定,举办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主办单位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二、承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社三、组委会官方网站理科学科能力评价网()四、学术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王梓坤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教授、《高中数理化》杂志首任主编刘若庄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何香涛 北京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天文系教授刘来福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北京数学会副理事长宋心琦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化学会前理事长、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主编高盘良 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申怀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教授、人教版高二数学主编高凌飚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郑进保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秘书长周春荔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忻汝平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副主编束金龙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春凤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编委冯增俊 全国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黄仁寿 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教科院基教所数学研究员李其斌 化学特级教师、桂林市中学化学研究会副会长袁开标 数学特级教师、安徽省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肖增英 山西省教育学会物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高中中心主任沈明哲 原深圳市数学教研员、数学特级教师郑克强 化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主任丁益祥 北京陈经纶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孟卫东 物理特级教师 、“翱翔计划”项目办公室主任曾军良 北京十一学校原副校长,物理特级教师五、组织委员会主 任:孙 柱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李 伟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浩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廖 平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执行主编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任四巧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素质教育部部长副主任:蒋秋月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素质教育部副部长陈 雄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副主编秘书长:尹晓洁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社总策划秘书处: 彭四娃 廖海霞 高大平 刘永梅 王海荣 丁非六、 活动内容(一)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二)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展示(三)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展示 (四)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展示七、组别(一)数学: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二)物理: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三)化学: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八、实施步骤(一)宣传发动(2011年8月—2011年11月)组委会下发通知,各地承办单位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广大青少年踊跃向各地方组委会报名参加展示活动。(二)组织培训各地组委会可根据活动的普及性、创新性、实用性相结合的要求,适时有组织地开展辅导教师培训、青少年培训等。(三)解题技能展示(2011年12月11日)具体办法和形式另行通知。(四)论文(或实验报告)提交(2012年3月10日截止)(五)确定参加展示活动总结学生名单(2012年5月10日截止)(六)展示活动总结(2012年7月下旬)具体时间和组织办法,组委会将会另行通知。望各地从实际出发,根据所在地区青少年的特色,结合活动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认真扎实地做好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的各项组织工作。 附件: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织办法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 “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2011年7月30日主题词:中学生 数理化展示活动 通知(共印2000份)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 2011年7月30日印发 附件: 附件2: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统一组织办法 展示活动由全国组委会统筹安排,在各地以省市(或地级市)为单位成立地方组委会。各地方组委会在全国组委会的授权和指导下,开展各地组织工作,包括宣传、报名、组织解题技能展示、组织复试、组织参加展示活动等相关工作。一、参与对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高二各年级学生。二、组别:数学: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物理: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化学: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三、解题技能展示说明:1、时间:2011年12月11日(星期日)。 数学8:00-10:00 物理 10:30-12:30 化学 14:30-16:302、内容 :各学科进行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笔试)。3、活动费:40元/人/科(含报名费、资料费、试卷费、证书费等),学生本着自愿报名的原则参加。凡是订阅教育部主办的《高中生数理化》杂志(全年96元)的同学可获得免费参赛资格。4、区域:以省、直辖市和地级市为单位统一组织5、试题、试卷、阅卷及成绩上报:组委会统一命题、印发试卷,各地组委会负责组织阅卷,各地组委会于2011年12月25日前将学生成绩上报全国组委会。四、初赛奖项说明:获奖比例为各地区参加活动总人数的30%,其中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15%,分别由组委会统一颁发省级一、二、三等奖。五、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说明:1、时间:2011年12月下旬起至2012年3月10日止。2、资格:在初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同学即各年级各学科参加解题技能展示活动赛区排名前30%以上的学生有资格提交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3、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说明:(1)形式:数学组:数学建模论文。物理组:物理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化学组:化学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2)要求:①主题不限,言之有理,题目自拟。②数学组: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写成建模论文并提交。③物理组: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当中的现象或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写成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并提交。④化学组:运用化学知识通过实验解释生活当中的现象或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写成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并提交。(3)论文(或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①写作顺序:标题、作者所在省份、城市、学校名称、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②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时间或发表年、卷、期号。③实验报告中须包含实验的目的、构想、步骤、结论,并提供证明实验结果的数据及照片等。④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⑤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正文用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他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⑥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⑦打印纸张规格:A4 210mm×297 mm。⑧必须同时提交打印稿和电子版。标题(三号粗宋体)××省××市××学校××班级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五号楷体)摘要及关键词(五号楷体)正文(四号宋体)参考文献(五号楷体)(4)说明:参评论文的作者必须是作品的合法拥有者,具有著作权,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组委会对获奖作品具有无偿展示权、宣传权、使用权。(5)论文提交方式及截止日期:由当地组委会统一收稿,并组织专家评审。交稿截止日期为2012年03月10日。六、展示活动总结说明:1、时间:2012年7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2、选手选拔: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成绩(60%)+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成绩(40%)比例进行综合评定,由地方组委会根据选手的综合得分,按获奖总人数的30%选拔参加全国展示的选手。3、报名方式及时间:由各地方组委会统一组织报名,报名截止日期:2012年5月10日。4、内容:(1)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笔试)(按年级、学科分组)。(2)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展示(按年级、学科分组)。根据选手提交的论文或实验报告进行现场答辩。(3)学科计算机应用能力展示:选手在计算机上按要求或使用指定软件完成。(4)创新实践能力展示: 通过多种形式考核选手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实践运用和动手能力。(5)团体对抗:以省、市为单位组织团体参加。5、奖项设置:▲学科知识能力展示: 按解题技能展示成绩50%+建模论文答辩成绩30%+学科信息技术能力展示20%的综合成绩排名,一等奖占该组总人数的10%,二等奖占该组总人数的15%,三等奖占该组总人数的25%。奖项积分: 一等奖积50分,二等奖积40分, 三等奖积30分。▲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展示: 各环节均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奖项积分:一等奖每位学生积30分,二等奖每位学生积20分,三等奖每位学生积10分。▲个人金、银、铜奖:每个学生按照个人积分总和进行综合排名,每个年级每个学科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3名。(若选手积分相同则以学科知识类积分排名为准)。▲团体对抗: 设团体一等奖一队,二等奖两队,三等奖三队。▲优秀教练奖:获金奖选手的教练颁发“金牌教练员”证书,获得其他奖项选手的教练颁发“优秀教练员”证书。▲优秀领队奖若干:获得团体一、二、三等奖的代表队的领队获得“优秀领队奖”。▲优秀组织奖若干 组委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号青东商务区A座东9层 邮编:100089联系人:蒋秋月 联系电话:组委会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北师大科研综合楼203室 邮编:100082联系人:彭四娃 廖海霞 高大平电话:010-- 62205108 62200406 电子邮箱:网址: (理科学科能力评价网)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官网)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

ML28-1 杯芳烃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氟化反应中的相转移催化作用ML28-2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硝基甲苯同分异构体ML28-3 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密度泛函研究ML28-4 硝基吡啶衍生物的结构及其光化学的研究ML28-5 酰胺衍生的P,O配体参与的Suzuki偶联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ML28-6 磺酰亚胺的新型加成反应的研究ML28-7 纯水相Reformatsky反应的研究ML28-8 一个合成邻位氨基醇化合物的绿色新反应ML28-9 恶二唑类双偶氮化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ML28-10 CO气相催化偶联制草酸二乙酯的宏观动力学研究ML28-11 三芳胺类空穴传输材料及其中间体的合成研究ML28-12 光敏磷脂探针的合成、表征和光化学性质研究ML28-13 脱氢丙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ML28-14 5-(4-硝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的亲核反应研究ML28-15 醇烯法合成异丙醚的研究ML28-16 手性螺硼酸酯催化的前手性亚胺的不对称硼烷还原反应研究ML28-17 甾类及相关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研究ML28-18 金属酞菁衍生物的合成与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研究ML28-19 新型手性氨基烷基酚的合成及其不对称诱导ML28-20 水滑石类化合物催化尿素醇解法合成有机碳酸酯研究ML28-21 膜催化氧化正丁烷制顺酐ML28-22 甲醇选择性催化氧化制早酸甲酯催化剂的研制与反应机理研究ML28-23 甲酸甲酯水解制甲酸及其动力学的研究ML28-24 催化甲苯与甲醇侧链烷基化反应制取苯乙烯和乙苯的研究ML28-25 烯胺与芳基重氮乙酸酯的新反应研究 ML28-26 核酸、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及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的应用ML28-27 H-磷酸酯在合成苄基膦酸和肽衍生物中的应用ML28-28 微波辐射下三价锰离子促进的2-取代苯并噻唑的合成研究ML28-29 铜酞菁—苝二酰亚胺分子体系的光电转换特性研究ML28-30 新型膦配体的合成及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研究ML28-31 肼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及其机理研究ML28-32 离子液体条件下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ML28-33 超声波辐射、离子液体以及无溶剂合成技术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研究ML28-34 有机含氮小分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ML28-35 金属参与的不对称有机化学反应研究ML28-36 黄酮及噻唑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ML28-37 钐试剂产生卡宾的新方法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ML28-38 琥珀酸酯类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ML28-39 3-甲基-4-芳基-5-(2-吡啶基)-1,2,4-三唑铜(II)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ML28-40 直接法合成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实验研究ML28-41 中性条件下傅氏烷基化反应的初步探索IIβ-溴代醚新合成方法的初步探索ML28-42 几种氧化苦参jian类似物的合成ML28-43 环丙烷和环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ML28-44 基于甜菜碱的超分子设计与研究ML28-45 新型C2轴对称缩醛化合物合成研究ML28-46 环状酰亚胺光化学性质研究及消毒剂溴氯甘脲的制备ML28-47 蛋白质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ML28-48 富硫功能化合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ML28-49 ABEEM-σπ模型在Diels-Alder反应中的应用ML28-50 快速确定丙氨酸-α-多肽构象稳定性的新方法ML28-51 SmI2催化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及负载化稀土催化剂的探索ML28-52 新型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用作NO供体研究ML28-53 磁性微球载体的合成及其对酶的固定化研究ML28-54 甾体—核苷缀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ML28-55 非键作用和库仑模型预测甘氨酸-α-多肽构象稳定性ML28-56 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和结构表征ML28-57 5-芳基-2-呋喃甲醛-N-芳氧乙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ML28-58 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ML28-59 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催化的Baylis-Hillman反应和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ML28-60 多核铁配合物通过水解途径识别蛋白质a螺旋ML28-61 一种简洁地获取结构参数的方法及应用ML28-62 水杨酸甲酯与硝酸钇的反应性研究及其应用ML28-63 脯氨酸及其衍生物催化丙酮与醛的不对称直接羟醛缩合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ML28-64 新型荧光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ML28-65 枸橼酸西地那非中间体1-甲基-3-丙基-4-硝基吡唑-5-羧酸的合成研究ML28-66 具有生物活性的含硅混合二烃基锡化合物的研究ML28-67 直接法合成三乙氧基硅烷的研究ML28-68 具有生物活性的含硅混合三烃基锡化合物的研究ML28-69 过氧钒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水中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的催化性能研究ML28-70 查耳酮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化学研究ML28-71 二唑衍生物的合成研究ML28-72 2-噻吩甲酸-2,2’-联吡啶二元、三元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发光ML28-73 3’,5’-二硫代脱氧核苷的合成及其聚合性质的研究ML28-74 β-烷硫基丁醇和丁硫醇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ML28-75 新型功能性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合成与研究ML28-76 5-取代吲哚衍生物结构和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ML28-77 新型水溶性手性胺膦配体的合成和在芳香酮不对称转移氢化中的应用ML28-78 大豆分离蛋白的接枝改性及其溶液行为研究ML28-79 N-(4-乙烯基苄基)-1-氮杂苯并-34-冠-11的合成和其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研究ML28-80 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酰基二茂铁ML28-81 硒(硫)杂环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合成与表征ML28-82 新型二阶非线性光学发色团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ML28-83 对△~4-烯-3-酮结构的甾体选择性脱氢生成△~(4,6)-二烯-3-酮结构的研究ML28-84 对苯基苯甲酸稀土二元、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ML28-85 D-π-A共轭结构有机分子的设计合成及理论研究ML28-86 羧酸酯一步法嵌入式烷氧基化反应研究ML28-87 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溶液及超微粒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研究ML28-88 手性氨基烷基酚的合成ML28-89 酪氨酸酶的模拟及酚的选择性邻羟化反应研究ML28-90 单分子膜自组装结构与性质的研究ML28-91 氯苯三价阳离子离解势能面的理论研究ML28-92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化学研究ML28-93 离子液体的合成及离子液体中的不对称直接羟醛缩合反应研究ML28-94 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ML28-95 ONOO~-对胰岛素的硝化和一些因素对硝化影响的体外研究ML28-96 酶解多肽一级序列分析与反应过程建模及结构变化初探ML28-97 一系列二茂铁二取代物的合成和表征ML28-98 N2O4-N2O5-HNO3分析和相平衡及硝化环氧丙烷研究ML28-99 光催化甲烷和二氧化碳直接合成乙酸的研究ML28-100 N-取代-4-哌啶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ML28-101 电子自旋标记方法对天青蛋白特征分析ML28-102 材料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及蛋白质模体分析ML28-103 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偶氮芳烃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ML28-104 非光气法合成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ML28-105 邻苯二甲酸的溶解度测定及其神经网络模拟ML28-106 甲壳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ML28-107 吲哚类化合物色谱容量因子构致关系ab initio方法研究ML28-108 全氯代富勒烯碎片的亲核取代反应初探ML28-109 自催化重组藻胆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ML28-110 二茂铁衍生的硫膦配体的合成及在喹啉不对称氢化中的应用ML28-111 离子交换电色谱纯化蛋白质的研究ML28-112 氨基酸五配位磷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机理及其性质研究ML28-113 手性二茂铁配体的合成及其在碳—碳键形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ML28-114 水溶性氨基卟啉和磺酸卟啉的合成研究ML28-115 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对二甲苯制备对甲基苯甲酸和对苯二甲酸ML28-116 简单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和环己酮制备己二酸的选择性研究ML28-117 四苯基卟啉锌掺杂8-羟基喹啉铝与四苯基联苯二胺的电致发光性能研究ML28-118 可降解聚乳酸/羟基磷灰石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ML28-119 大豆分离蛋白接枝改性及应用研究ML28-120 谷氨酸和丙氨酸在Al2O3上的吸附和热缩合机理的研究ML28-121 常压非热平衡等离子体用于甲烷转化的研究ML28-122 纳米管/纳米粒子杂化海藻酸凝胶固定化醇脱氢酶ML28-123 蛋白质在晶体界面上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ML28-124 微乳条件下氨肟化反应的探索性研究ML28-125 微波辅助串联Wittig和Diels-Alder反应的研究ML28-126 谷氨酸和丙氨酸在Al2O3上的吸附和热缩合机理的研究ML28-127 3-乙基-4-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ML28-128 水相中‘一锅法’Wittig反应的研究和手性P,O-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ML28-129 具有生物活性的1,2,4-恶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ML28-130 树枝状分子复合二氧化硅载体的合成及其脂肪酶的固定化研究ML28-131 PhSeCF2TMS的合成及转化ML28-132 离子液体中脂肪酶催化(±)-薄荷醇拆分的研究ML28-133 脂肪胺取代蒽醌衍生物及其前体化合物合成ML28-134 萘酰亚胺类一氧化氮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光谱研究ML28-135 微波条件下哌啶催化合成取代的2-氨基-2-苯并吡喃的研究ML28-136 镍催化的有机硼酸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反应研究ML28-137 茚满二酮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ML28-138 新型手性螺环缩醛(酮)化合物的合成ML28-139 芳醛的合成及凝胶因子的设计及合成ML28-140 固定化酶柱与固定化菌体柱耦联—高效拆分乙酰-DL-蛋氨酸ML28-141 苯酚和草酸二甲酯酯交换反应产品的减压歧化反应研究ML28-142 有机物临界性质的定量构性研究ML28-143 3-噻吩丙二酸的合成及卤代芳烃亲核取代反应ML28-144 α,β-二芳基丙烯腈类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的研究ML28-145 L-乳醛参与的Wittig及Wittig-Horner反应立体选择性的研究ML28-146 亚砜为催化剂和酰亚胺氯为氯化剂的醇的氯代反应的初步研究ML28-147 功能性离子液的合成及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ML28-148 DMSO催化三聚氯氰转化苄醇为苄氯的新反应的初步研究ML28-149 气相色谱研究β-二酮酯化合物的互变异构ML28-150 二元烃的混合物过热极限的测定与研究ML28-151 芳杂环取代咪唑化合物的合成及洛汾碱类过氧化物化学发光性能测定ML28-152 卤代苯基取代的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的研究ML28-153 取代并四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ML28-154 苯乙炔基取代的杂环及稠环化合物的合成ML28-155 吸收光谱在有机发光材料研发材料中的应用ML28-156 水相中‘一锅法’Wittig反应的研究和手性P,O-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ML28-157 苯并噻吩-3-甲醛的合成研究ML28-158 微波辅助串联Wittig和Diels-Alder反应的研究ML28-159 超声辐射下过渡金属参与的药物合成反应研究ML28-160 呋喃酮关键中间体—3,4-二羟基-2,5-己二酮的合成研究ML28-161 树枝状分子复合二氧化硅载体的合成及其脂肪酶的固定化研究ML28-162 吡咯双希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ML28-163 负载型Lewis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合成2,6-二甲基萘的研究ML28-164 PhSeCF2TMS的合成及转化ML28-165 纳米管/纳米粒子杂化海藻酸凝胶固定化醇脱氢酶ML28-166 多取代β-CD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苯环类客体分子识别ML28-167 多取代_CD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苯环类客体分子识别ML28-168 柿子皮中类胡萝卜素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稳定性研究ML28-169 毛细管电泳研究致癌物3-氯-1,2-丙二醇ML28-170 超临界水氧化苯酚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ML28-171 甲烷和丙烷无氧芳构化反应研究ML28-172 2-取代咪唑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ML28-173 气相色谱研究β-二酮酯化合物的互变异构ML28-174 DMSO催化三聚氯氰转化苄醇为苄氯的新反应的初步研究ML28-175 二元烃的混合物过热极限的测定与研究ML28-176 氨基酸在多羟基化合物溶液中的热力学研究ML28-177 分子印迹膜分离水溶液中苯丙氨酸异构体研究ML28-178 杯[4]芳烃酯的合成及中性条件下对醇的酯化反应研究ML28-179 亚砜为催化剂和酰亚胺氯为氯化剂的醇的氯代反应的初步研究ML28-180 双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分子自组装研究ML28-181 由芳基甲基酮合成对应的半缩水合物的新方法ML28-182 取代芳烃的选择性卤代反应研究ML28-183 吡啶脲基化合物的合成、分子识别及配位化学研究ML28-184 丙烯(氨)氧化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ML28-185 嘧啶苄胺二苯醚类先导结构的发现和氢化铝锂驱动下邻位嘧啶参与的苯甲酰胺还原重排反应的机理研究ML28-186 酰化酶催化的Markovnikov加成与氮杂环衍生物的合成ML28-187 多组分反应合成嗪及噻嗪类化合物的研究ML28-188 脂肪酶构象刻录及催化能力考察ML28-189 L-乳醛参与的Wittig及Wittig-Horner反应立体选择性的研究ML28-190 烯基铟化合物与高碘盐偶联反应的研究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ML28-191 α,β-二芳基丙烯腈类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的研究ML28-192 邻甲苯胺的电子转移机理及组分协同效应研究ML28-193 负载型非晶态Ni-B及Ni-B-Mo合金催化剂催化糠醛液相加氢制糠醇的研究ML28-194 含吡啶环套索冠醚及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ML28-195 芳烃侧链分子氧选择性氧化反应研究ML28-196 多组分复合氧化物对异丁烯制甲基丙烯醛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ML28-197 多孔甲酸盐[M3(HCOO)6]及其客体包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ML28-198 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于蛋白质电化学的研究ML28-199 对于几种蛋白质模型分子的焓相互作用的研究ML28-200 氨基酸、酰胺、多羟基醇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

化学建模论文范文

化学的的建模论文是挺难,试着去那些论文网站找找相关文献范文,比如591论文网什么的,我论文就这么诞生的,特省事儿。

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的通知[日期:2011-11-01] 来源:泰安教育网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各区县市教育局,高新区、泰山风景区社会事业局,局属有关学校: “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展现青少年学习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活动重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科技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察,旨在为在创新实践和学科能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提供展现才智的机会,同时也为各高校自主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优质资源。 为了稳健开展此项活动,作为试点,我市组织部分学校参加了第三届展示活动,并组成代表队参加了全国的总决赛,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根据《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的通知》(中青少联发〔2011〕9号)要求,经研究,决定举办全市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并选拔成绩优异者继续参加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总决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比赛形式 为了方便选手参赛,大赛采用分赛区制度。具体赛区分为局属各学校、泰山区(含泰山景区)、岱岳区(含高新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二、参与对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高二各年级学生。三、活动组别(一)数学: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二)物理: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三)化学: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 四、活动内容(一)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二)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展示(三)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展示(四)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展示五、实施步骤(一)组织报名(2011年11月11日截止)全市各级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择优推选报名,参照全国组委会统一要求填写报名表,各县市区、局属各学校汇总后将电子版报市组委会邮箱。(二)初赛解题技能展示(2011年12月11日)1、考试时间、内容、活动费参照全国组委会有关要求进行。2、区域:以各县市区、局属各学校为单位统一组织。3、试题、试卷及阅卷:全国组委会统一命题、印发试卷,各县市区、局属各学校负责组织初赛方面的工作并将试卷上报市组委会,由市组委会统一组织阅卷。(三)论文(或实验报告)提交(全国2012年3月1日截止)1、论文(或实验报告)按全国组委会有关要求提交。2、论文提交方式及截止日期:由各县市区、局属各学校统一收稿,市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审,交稿截止日期为2012年2月20日。(四)确定参加全国总决赛学生名单(2012年5月10日) (五)全国总决赛(2012年7月下旬)全国组委会将举办内容丰富多彩的总决赛,同时举行颁奖仪式,向获得优异成绩的参赛选手及教练员颁发证书。其中荣获“金牌教练员”称号的老师将被《高中数理化》杂志社特聘为名誉编委,颁发相关聘书。五、组委会联系方式:联系单位:泰安市教育局团委通讯地址:泰安市政大楼C9065联系电话:、(全国组委会)、(泰安组委会) 全国官方网站:(理科学科能力评价网)泰安组委会邮箱:联系人: 王亮 单雯 严萌萌 泰安市教育局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附件1:中青少联发〔2011〕9号文件附件2: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统一组织附件3: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竞赛初赛报名表附件1: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 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 中青少联发〔2011〕9号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是一项展现青少年学习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活动重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各地青少年踊跃参加。为了更好地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所倡导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等相关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创新型青少年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也为各高校自主选拔优秀人才提供参考依据,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联合决定,举办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主办单位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二、承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社三、组委会官方网站理科学科能力评价网()四、学术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王梓坤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教授、《高中数理化》杂志首任主编刘若庄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何香涛 北京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天文系教授刘来福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北京数学会副理事长宋心琦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化学会前理事长、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主编高盘良 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高等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申怀 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教授、人教版高二数学主编高凌飚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郑进保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秘书长周春荔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教授忻汝平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副主编束金龙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春凤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编委冯增俊 全国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黄仁寿 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教科院基教所数学研究员李其斌 化学特级教师、桂林市中学化学研究会副会长袁开标 数学特级教师、安徽省教育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肖增英 山西省教育学会物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高中中心主任沈明哲 原深圳市数学教研员、数学特级教师郑克强 化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主任丁益祥 北京陈经纶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 孟卫东 物理特级教师 、“翱翔计划”项目办公室主任曾军良 北京十一学校原副校长,物理特级教师五、组织委员会主 任:孙 柱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李 伟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浩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廖 平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执行主编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任四巧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素质教育部部长副主任:蒋秋月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素质教育部副部长陈 雄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副主编秘书长:尹晓洁 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杂志社总策划秘书处: 彭四娃 廖海霞 高大平 刘永梅 王海荣 丁非六、 活动内容(一)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二)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展示(三)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能力展示 (四)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展示七、组别(一)数学: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二)物理: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三)化学: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八、实施步骤(一)宣传发动(2011年8月—2011年11月)组委会下发通知,各地承办单位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广大青少年踊跃向各地方组委会报名参加展示活动。(二)组织培训各地组委会可根据活动的普及性、创新性、实用性相结合的要求,适时有组织地开展辅导教师培训、青少年培训等。(三)解题技能展示(2011年12月11日)具体办法和形式另行通知。(四)论文(或实验报告)提交(2012年3月10日截止)(五)确定参加展示活动总结学生名单(2012年5月10日截止)(六)展示活动总结(2012年7月下旬)具体时间和组织办法,组委会将会另行通知。望各地从实际出发,根据所在地区青少年的特色,结合活动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认真扎实地做好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的各项组织工作。 附件: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织办法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 “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2011年7月30日主题词:中学生 数理化展示活动 通知(共印2000份)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 2011年7月30日印发 附件: 附件2:第四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统一组织办法 展示活动由全国组委会统筹安排,在各地以省市(或地级市)为单位成立地方组委会。各地方组委会在全国组委会的授权和指导下,开展各地组织工作,包括宣传、报名、组织解题技能展示、组织复试、组织参加展示活动等相关工作。一、参与对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高一、高二各年级学生。二、组别:数学:七年级组、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物理:八年级组、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化学:九年级组、高一组、高二组。三、解题技能展示说明:1、时间:2011年12月11日(星期日)。 数学8:00-10:00 物理 10:30-12:30 化学 14:30-16:302、内容 :各学科进行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笔试)。3、活动费:40元/人/科(含报名费、资料费、试卷费、证书费等),学生本着自愿报名的原则参加。凡是订阅教育部主办的《高中生数理化》杂志(全年96元)的同学可获得免费参赛资格。4、区域:以省、直辖市和地级市为单位统一组织5、试题、试卷、阅卷及成绩上报:组委会统一命题、印发试卷,各地组委会负责组织阅卷,各地组委会于2011年12月25日前将学生成绩上报全国组委会。四、初赛奖项说明:获奖比例为各地区参加活动总人数的30%,其中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15%,分别由组委会统一颁发省级一、二、三等奖。五、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说明:1、时间:2011年12月下旬起至2012年3月10日止。2、资格:在初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同学即各年级各学科参加解题技能展示活动赛区排名前30%以上的学生有资格提交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3、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说明:(1)形式:数学组:数学建模论文。物理组:物理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化学组:化学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2)要求:①主题不限,言之有理,题目自拟。②数学组: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写成建模论文并提交。③物理组: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当中的现象或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写成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并提交。④化学组:运用化学知识通过实验解释生活当中的现象或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写成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并提交。(3)论文(或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①写作顺序:标题、作者所在省份、城市、学校名称、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②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时间或发表年、卷、期号。③实验报告中须包含实验的目的、构想、步骤、结论,并提供证明实验结果的数据及照片等。④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⑤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正文用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他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⑥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⑦打印纸张规格:A4 210mm×297 mm。⑧必须同时提交打印稿和电子版。标题(三号粗宋体)××省××市××学校××班级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五号楷体)摘要及关键词(五号楷体)正文(四号宋体)参考文献(五号楷体)(4)说明:参评论文的作者必须是作品的合法拥有者,具有著作权,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组委会对获奖作品具有无偿展示权、宣传权、使用权。(5)论文提交方式及截止日期:由当地组委会统一收稿,并组织专家评审。交稿截止日期为2012年03月10日。六、展示活动总结说明:1、时间:2012年7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2、选手选拔: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成绩(60%)+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成绩(40%)比例进行综合评定,由地方组委会根据选手的综合得分,按获奖总人数的30%选拔参加全国展示的选手。3、报名方式及时间:由各地方组委会统一组织报名,报名截止日期:2012年5月10日。4、内容:(1)学科能力解题技能展示(笔试)(按年级、学科分组)。(2)建模论文或实验报告展示(按年级、学科分组)。根据选手提交的论文或实验报告进行现场答辩。(3)学科计算机应用能力展示:选手在计算机上按要求或使用指定软件完成。(4)创新实践能力展示: 通过多种形式考核选手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实践运用和动手能力。(5)团体对抗:以省、市为单位组织团体参加。5、奖项设置:▲学科知识能力展示: 按解题技能展示成绩50%+建模论文答辩成绩30%+学科信息技术能力展示20%的综合成绩排名,一等奖占该组总人数的10%,二等奖占该组总人数的15%,三等奖占该组总人数的25%。奖项积分: 一等奖积50分,二等奖积40分, 三等奖积30分。▲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展示: 各环节均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奖项积分:一等奖每位学生积30分,二等奖每位学生积20分,三等奖每位学生积10分。▲个人金、银、铜奖:每个学生按照个人积分总和进行综合排名,每个年级每个学科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3名。(若选手积分相同则以学科知识类积分排名为准)。▲团体对抗: 设团体一等奖一队,二等奖两队,三等奖三队。▲优秀教练奖:获金奖选手的教练颁发“金牌教练员”证书,获得其他奖项选手的教练颁发“优秀教练员”证书。▲优秀领队奖若干:获得团体一、二、三等奖的代表队的领队获得“优秀领队奖”。▲优秀组织奖若干 组委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号青东商务区A座东9层 邮编:100089联系人:蒋秋月 联系电话:组委会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北师大科研综合楼203室 邮编:100082联系人:彭四娃 廖海霞 高大平电话:010-- 62205108 62200406 电子邮箱:网址: (理科学科能力评价网)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官网)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组委会

我个人感觉很多方面都可以探究的我以我个人的粗浅理解举一个例子:提出问题:无机酸的氧化性和什么有关?

数学建模论文范文一篇,带例题,结构格式要求有摘要、关键词、问题背景、建模过程、模型解释、小结、参考文献点一下就可以进去了,希望你早日完成论文。祝你顺利资料什么的都有,论文相关的。加油!

大学数学建模论文题目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学建模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得到众人的重视,

数学建模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以下是一篇关于数学建模教育开展策略探究的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等特点,知识本身难度大再加上学时少、内容多等教学现状常常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不够透彻、遇到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而数学建模思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活动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由数学知识通向实际问题的桥梁,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方式。因此在大学数学教育中应加强数学建模教育和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建模思想,认真体验和感知建模过程,以此启迪创新意识和 创新思维 ,提高其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和深入。

一、数学建模的含义及特点

数学建模即抓住问题的本质,抽取影响研究对象的主因素,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思维、数学逻辑进行分析,借助于数学 方法 及相关工具进行计算,最后将所得的答案回归实际问题,即模型的检验,这就是数学建模的全过程。一般来说",数学建模"包含五个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分析问题背景,已知条件,建模目的等问题。

2.假设阶段

做出科学合理的假设,既能简化问题,又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3.建立阶段

从众多影响研究对象的因素中适当地取舍,抽取主因素予以考虑,建立能刻画实际问题本质的数学模型。

4.求解阶段

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数学软件及相关的工具进行求解。

5.验证阶段

用实际数据检验模型,如果偏差较大,就要分析假设中某些因素的合理性,修改模型,直至吻合或接近现实。如果建立的模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那么此模型就是符合实际规律的,能解决实际问题或有效预测未来的,这样的建模就是成功的,得到的模型必被推广应用。

二、加强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一) 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素质

数学建模教育强调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利用数学及其有关的工具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在大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建模实践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生机与活力,激发求知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其效率就会大为改善。数学修养和素质自然而然得以培养并提高。

(二)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问题来源于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应用数学思维、数学逻辑及相关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并经过一系列复杂计算,得出反映实际问题的最佳数学模型及模型最优解。因此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学生的视野将会得以拓宽,应用意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和提高。

(三)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所谓创造力是指"对已积累的知识和 经验 进行科学地加工和创造,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体上由感知力、 记忆力 、思考力、 想象力 四种能力所构成"[1].现今教育界认为,创造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数学建模活动的各个环节无不充满了创造性思维的挑战。

很多不同的实际问题,其数学模型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建模时触类旁通,挖掘不同事物间的本质,寻找其内在联系。而对一个具体的建模问题,能否把握其本质转化为数学问题,是完成建模过程的关键所在。同时建模题材有较大的灵活性,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因此数学建模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2].

(四)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

数学建模的结果是以论文形式呈现的,如何将建模思想、建立的模型、最优解及其关键环节的处理在论文中清晰地表述出来,对本科生来说是一个挑战。经历数学建模全过程的磨练,特别是数模论文的撰写,学生的文字语言、数学表述能力及论文的撰写能力无疑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五)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并提高协调组织能力建模问题通常较复杂,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因此数学建模实践活动一般效仿正规竞赛的规则,三人为一队在三天内以论文形式完成建模题目。要较好地完成任务,离不开良好的组织与管理、分工与协作[3].

三、开展数学建模教育及活动的具体途径和有效方法

(一)开展数学建模课堂教学

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具体的案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具体问题的建模,介绍建模的过程和思想方法及建模中要注意的问题。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把握两个重要环节:

案例的选取和课堂教学的组织。

教学案例一定要精心选取,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选取一般要遵循以下几点。

1. 代表性:案例的选取要具有科学性,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突出数学建模活动重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等特点。

2. 原始性:来自媒体的信息,企事业单位的 报告 ,现实生活和各学科中的问题等等,都是数学建模问题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

3. 创新性:案例应注意选取在建模的某些环节上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造能力。

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一部分是教师讲授,从实际问题出发,讲清问题的背景、建模的要求和已掌握的信息,介绍如何通过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建立优化的数学模型。还要强调如何用求解结果去解释实际现象即检验模型。另一部分是课堂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并提出新的模型,简介关键环节的处理。最后教师做出点评,提供一些改进的方向,让学生自己课外独立探索和钻研,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既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传授知识变为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真正地达到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4].

(二)开展数模竞赛的专题培训指导工作

建立数学建模竞赛指导团队,分专题实行教师负责制。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负责讲授某一方面的数学建模知识与技巧,并选取相应地建模案例进行剖析。如离散模型、连续模型、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及数学软件的使用等。学生根据自己的薄弱点,选择适合的专题培训班进行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针对性的数模教学,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建立数学建模网络课程

以现代 网络技术 为依托,建立数学建模课程网站,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大纲,教师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实验,教学录像,网上答疑等;还可以增加一些有关栏目,如历年国内外数模竞赛介绍,校内竞赛,专家点评,获奖心得交流;同时提供数模学习资源下载如讲义,背景材料,历年国内外竞赛题,优秀论文等。以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5,6]

(四)开展校内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完全模拟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的形式规则:定时公布赛题,三人一组,只能队内讨论,按时提交论文,之后指导教师、参赛同学集中讨论,进一步完善。笔者负责数学建模竞赛培训近 20 年,多年的实践证明,每进行一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建模思路、建模水平、使用软件能力、论文书写方面就有大幅提高。多次训练之后,学生的建模水平更是突飞猛进,效果甚佳。

如 2008 年我指导的队荣获全国高教社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最高奖---高教社杯奖,这是此赛设置的唯一一个名额,也是当年从全国(包括香港)院校的约 1 万多个本科参赛队中脱颖而出的。又如 2014 年我校 57 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43 队获奖,获奖比例达 75%,创历年之最。

(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 1992 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的高水平大学生学术赛事。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运用数学及相关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

四、结束语

数学建模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应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数学建模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237.

[2]许梅生,章迪平,张少林。 数学建模的认识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5(1):40-42.

[3]姜启源,谢金星,一项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79-83.

[4]饶从军,王成。论高校数学建模教学[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版),2006,32(3):227-230.

[5]段璐灵。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3,5:140-142.

[6]郝鹏鹏。工程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视界,2014,29:76-77.

大部分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概念比较枯燥,造成学生学习困难,而数学建模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实体模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做的就是了解并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并且把这种 教学方法 运用到数学教学中。

对教师来说,发现好的教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如何把方法与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对数学建模的长期研究和实践应用,笔者 总结 了数学建模的概念以及运用策略。

一、数学建模的概念

想要更好地运用数学建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数学建模。可以说,数学建模就像一面镜子,可以使数学抽象的影像产生与之对应的具体化物象。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的策略

1.根据事物之间的共性进行数学建模

想要运用数学建模,首先要对建模对象有一定的感知。教师要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学生感知不同事物之间的共性,然后进行数学建模。

教师应做好建模前的指导工作,为学生的数学建模做好铺垫,而学生要学会尝试自己去发现事物的共性,争取将事物的共性完美地运用到数学建模中。在建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结合起来的作用,将原来学习中发现的好方法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新数学模型的构建中,降低新的数学建模的难度,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成功率。如在教学《图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图形模板,让学生了解不同图形的面积构成,寻找不同图形面积的差异以及图形之间的共性。这样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图形的变化,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认识建模思想的本质

建模思想与数学的本质紧密相连,它不是独立存在于数学教学之外的。所以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建模的本质,将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具备使用数学建模的能力。

建模过程并不是独立于数学教学之外的,它和数学的教学过程紧密相连。数学建模是使人对数学抽象化知识进行具体认识的工具,是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数学难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将它和数学教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建模,更要带领学生认识数学建模的本质,领悟数学建模思想的真谛,并逐渐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建模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发挥教材在数学建模上的作用

教材是最基础的教学工具,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典型案例可以利用在数学建模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生活,更易于小学生学习和理解,有助于学生构建数学建模思想。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帮助学生建造更易于理解的数学模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教材上会有很多数苹果、香蕉的例题,这些就是很好的数学模型,因为贴近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

数学建模是一种很好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完美结合。

1、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指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2、多属性决策是现代决策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和方法在工程设计、经济、管理和军事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投资决策、项目评估、维修服务、武器系统性能评定、工厂选址、投标招标、产业部门发展排序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多属性决策的实质是利用已有的决策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一组(有限个)备选方案进行排序或择优.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l) 获取决策信息.决策信息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属性权重和属性值(属性值主要有三种形式:实数、区间数和语言).其中,属性权重的确定是多属性决策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2)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决策信息进行集结并对方案进行排序和择优。

3、灰色预测模型(Gray Forecast Model)是通过少量的、不完全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并做出预测的一种预测方法.当我们应用运筹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重大问题的决策时,都必须对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规律,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形成科学的假设和判断。

4、Dijkstra算法能求一个顶点到另一顶点最短路径。它是由Dijkstra于1959年提出的。实际它能出始点到 其它 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是一种标号法:给赋权图的每一个顶点记一个数,称为顶点的标号(临时标号,称T标号,或者固定标号,称为P标号)。T标号表示从始顶点到该标点的最短路长的上界;P标号则是从始顶点到该顶点的最短路长。

5、Floyd算法是一个经典的动态规划算法。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的话,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寻找从点i到点j的最短路径。从动态规划的角度看问题,我们需要为这个目标重新做一个诠释(这个诠释正是动态规划最富创造力的精华所在)从任意节点i到任意节点j的最短路径不外乎2种可能,1是直接从i到j,2是从i经过若干个节点k到j。所以,我们假设Dis(i,j)为节点u到节点v的最短路径的距离,对于每一个节点k,我们检查Dis(i,k) + Dis(k,j) < Dis(i,j)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证明从i到k再到j的路径比i直接到j的路径短,我们便设置Dis(i,j) = Dis(i,k) + Dis(k,j),这样一来,当我们遍历完所有节点k,Dis(i,j)中记录的便是i到j的最短路径的距离。

6、模拟退火算法是模仿自然界退火现象而得,利用了物理中固体物质的退火过程与一般优化问题的相似性从某一初始温度开始,伴随温度的不断下降,结合概率突跳特性在解空间中随机寻找全局最优解。

7、种群竞争模型:当两个种群为争夺同一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相互竞争时,常见的结局是,竞争力弱的灭绝,竞争力强的达到环境容许的最大容量。使用种群竞争模型可以描述两个种群相互竞争的过程,分析产生各种结局的条件。

8、排队论发源于上世纪初。当时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发明了自动电话,以适应日益繁忙的工商业电话通讯需要。这个新发明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即通话线路与电话用户呼叫的数量关系应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久久未能解决。1909年,丹麦的哥本哈根电话公司.埃尔浪(Erlang)在热力学统计平衡概念的启发下解决了这个问题。

9、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研究较早、发展较快、应用广泛、方法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等经济活动中,提高经济效果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要求,而提高经济效果一般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技术方面的改进,例如改善生产工艺,使用新设备和新型原材料.二是生产组织与计划的改进,即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线性规划所研究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合理安排人力物力等资源,使经济效果达到最好.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决策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是线性规划的三要素。

10、非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是一种求解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有一个或几个非线性函数的最优化问题的方法。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50年代初,库哈() 和托克 () 提出了非线性规划的基本定理,为非线性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方法在工业、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和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最优设计”方面,它提供了数学基础和计算方法,因此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数学建模全国优秀论文相关 文章 :

★ 数学建模全国优秀论文范文

★ 2017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获奖优秀论文

★ 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论文范文

★ 小学数学建模的优秀论文范文

★ 初中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 学习数学建模心得体会3篇

★ 数学建模论文优秀范文

★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2)

★ 数学建模获奖论文模板范文

★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取数学建模论文题目取法如下:

首先看论文首页的三要素:

1.标题:基于xx模型的xx问题研究

2.摘要:针对每一个问题分别阐述问题、方法、结果

3.关键词

其次看论文题目基本要求:

简短精练、高度概括、准确得体、恰如其分;既要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又要尽可能概括、精练,力求题目的字数较少。

最后论文题目的字数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当希望题目字数少与恰当反映论文内容发生冲突,可多用几个字表达准确。

基于旅行商规划模型(方法)的碎纸片拼接复原问题(问题)研究

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奥运商业网点分布微观经济模型

基于力学分析的系泊系统设计

奥运场馆中临时商业网点设计中的数学模型化方法

CT 系统参数标定及反投影重建成像

拓展

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意义

有利于培关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数学建模最后提交的成果是交一篇完整5论文,于大多数学生决说,款是第一次,已可么想高学生如何的数学知识用到实呀生活中的能力,提高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道淘资料物能力,超是高学生的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很名参委学生事后感收到团以合作能力对于建模比赛很重要,这对街后参加工作也会有很好的帮助。

2有利干促迸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

大多数学校的高职数学课还是采用软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方法,殊不和对于高职生历言,他们不但听不懂,而目也不愿意听,这就促进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在机房里上课,吉师把重要的理论思想教给学生之后,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利用软件在电脑上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运用软件的能力。

重点:数模论文的格式及要求 难点:团结协作的充分体现 一、 写好数模论文的重要性 1. 数模论文是评定参与者的成绩好坏、高低、获奖级别的惟一依据. 2. 数模论文是培训(或竞赛)活动的最终成绩的书面形式。 3. 写好论文的训练,是科技论文写作的一种基本训练。 二、数模论文的基本内容 1,评阅原则: 假设的合理性; 建模的创造性; 结果的合理性; 表述的清晰程度 2,数模论文的结构 0、摘要 1、问题的提出:综述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2、模型的假设:写出问题的合理假设,符号的说明 3、模型的建立:详细叙述模型、变量、参数代表的意义和满足的条件,进行问题分析,公式推导,建立基本模型,深化模型,最终或简化模型等 4、模型的求解:求解及算法的主要步骤,使用的数学软件等 5、模型检验:结果表示、分析与检验,误差分析等 6、模型评价:本模型的特点,优缺点,改进方法 7、参考文献:限公开发表文献,指明出处 8、 附录:计算框图、计算程序,详细图表 三、需要重视的问题 0.摘要 表述:准确、简明、条理清晰、合乎语法。 字数300-500字,包括模型的主要特点、建模方法和主要结果。可以有公式,不能有图表 简单地说,摘要应体现: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到了那些主要结论。还可作那些推广。 1、 建模准备及问题重述: 了解问题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搜集文献、数据等,确定模型类型,作好问题重述。 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子图书资源及纸质图书资源,查找相关背景知识,了解本问题的研究现状,所用到的基本解决方法等。 2、模型假设、符号说明 基本假设的合理性很重要 (1)根据题目条件作假设; (2)根据题目要求作假设; (3)基本的、关键性假设不能缺; (4)符号使用要简洁、通用。 3、模型的建立 (1)基本模型 1) 首先要有数学模型:数学公式、方案等 2) 基本模型:要求完整、正确、简明,粗糙一点没有关系 (2)深化模型 1)要明确说明:深化的思想,依据,如弥补了基本模型的不足…… 2)深化后的模型,尽可能完整给出 3)模型要实用,有效,以解决问题有效为原则。数学建模面临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追求数学上的高(级)、深(刻)、难(度)。 ▲能用初等方法解决的、就不用高级方法; ▲能用简单方法解决的,就不用复杂方法; ▲能用被更多人看懂、理解的方法,就不用只有少数人看懂、理解的方法。 4)鼓励创新,但要切实,不要离题搞标新立异,数模创新可出现在 ▲建模中:模型本身,简化的好方法、好策略等; ▲模型求解中; ▲结果表示、分析,模型检验; ▲推广部分。 5)在问题分析推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分析要:中肯、确切; ▲术语要:专业、内行; ▲原理、依据要:正确、明确; ▲表述要:简明,关键步骤要列出; ▲忌:外行话,专业术语不明确,表述混乱、繁琐,冗长。 4、模型求解 (1)需要建立数学命题时:命题叙述要符合数学命题的表述规范,论证要尽可能严密; (2)需要说明计算方法或算法的原理、思想、依据、步骤。若采用现有软件,要说明采用此软件的理由,软件名称; (3)计算过程,中间结果可要可不要的,不要列出。 (4)设法算出合理的数值结果。 5、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1) 最终数值结果的正确性或合理性是第一位的 ; (2)对数值结果或模拟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 当结果不正确、不合理、或误差大时,要分析原因,对算法、计算方法、或模型进行修正、改进; (3)题目中要求回答的问题,数值结果,结论等,须一一列出; (4)列数据是要考虑:是否需要列出多组数据,或额外数据;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各种方案的提出提供可依赖的依据; (5)结果表示:要集中,一目了然,直观,便于比较分析。(最好不要跨页) ▲数值结果表示:精心设计表格;可能的话,用图形图表形式。 ▲求解方案,用图示更好 (6) 必要时对问题解答,作定性或规律性的讨论。 最后结论要明确。 6.模型评价 优点要突出,缺点不回避。若要改变原题要求,重新建模则可在此进行。推广或改进方向时,不要玩弄新数学术语。 7、参考文献 限于公开发表的文章、文献资料或网页 规范格式: [1] 陈理荣,数学建模导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2] 楚扬杰,快速聚类分析在产品市场区分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3(2),20-23. 8、附录 详细的数据、表格、图形,计算程序均应在此列出。但不要错,错的宁可不列。主要结果数据,应在正文中列出。 9、关于写答卷前的思考和工作规划 答卷需要回答哪几个问题――建模需要解决哪几个问题 问题以怎样的方式回答――结果以怎样的形式表示 每个问题要列出哪些关键数据――建模要计算哪些关键数据 每个量,列出一组还是多组数――要计算一组还是多组数…… 10、答卷要求的原理 ▲ 准确――科学性 ▲ 条理――逻辑性 ▲ 简洁――数学美 ▲ 创新――研究、应用目标之一,人才培养需要 ▲ 实用――建模。实际问题要求。 四、建模理念 1. 应用意识:要让你的数学模型能解决或说明实际问题,其结果、结论要符合实际;模型、方法、结果要易于理解,便于实际应用;站在应用者的立场上想问题,处理问题。 2. 数学建模: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要有数学模型;问题模型的数学抽象,方法有普适性、科学性,不局限于本具体问题的解决。相同问题上要能够推广。 3. 创新意识:建模有特点,要合理、科学、有效、符合实际;要有普遍应用意义;不单纯为创新而创新 五、格式要求 参赛论文写作格式 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居中) 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论文纸用白色A4,上下左右各留出厘米的页边距。 首页为论文题目和作者的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第二页为论文题目和摘要,论文从第三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1”开始连续编号。 第四页开始论文正文 正文应包括以下八个部分: 问题提出: 叙述问题内容及意义; 基本假设: 写出问题的合理假设; 建立模型: 详细叙述模型、变量、参数代表的意义和满足的条件及建模的思想; 模型求解: 求解、算法的主要步骤; 结果分析与检验:(含误差分析); 模型评价: 优缺点及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限公开发表文献,指明出处; 参考文献在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 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附录:计算框图,原程序及打印结果。 六、分工协作取佳绩 最好三人一组,这三人中尽量做到一人数学基础较好,一人应用数学软件和编程的能力较强,一人科技论文写作水平较好。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整篇论文的结构严谨,语言要有逻辑性,用词要准确。 三人之间要能够配合得起来。若三人之间配合不好,会降低效率,导致整个建模的失败。 在合作的过程中,最好是能够找出一个组长,即要能够总揽全局,包括任务的分配,相互间的合作和进度的安排。 在建模过程中出现意见不统一时,要尊重为先,理解为重,做到 “给我一个相信你的理由”和“相信我,我的理由是……”,不要作无谓的争论。要善于斗争,勇于妥协。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存盘,以防意外 写作与建模工作同步 注意保密,以防抄袭 数学建模成功的条件和模型: 有兴趣,肯钻研;有信心,勇挑战;有决心,不怕难;有知识,思路宽;有能力,能开拓;有水平,善协作;有办法,点子多;有毅力,轻结果。

数学建模类论文题目

018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2018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链接:

A题:跳台跳水体型校正系数的建模分析

论文1  论文2  论文3  论文4  论文5  论文6

B题: 光传送网建模与价值评估

论文1  论文2  论文3   论文4  论文5  论文6  论文7

C题: 对恐怖袭击事件记录数据的量化分析

论文1  论文2  论文3  论文4  论文5  论文6  论文7

D题: 基于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异常资料获取潮汐调和常数方法及应用

论文1  论文2  论文3  论文4   论文5   论文6  论文7  论文8

E题: 多无人机对组网雷达的协同干扰

论文1  论文2  论文3  论文4  论文5

F题: 增设卫星厅的登机口分配问题

论文1  论文2  论文3  论文4  论文5  论文6

论文首页的三要素:1.标题:基于xx模型的xx问题研究2.摘要:针对每一个问题分别阐述问题、方法、结果3.关键词:…、…、建模论文题目形式一般采用以下两种:Ø 基于xx模型/方法(主要的、特色的)Ø 赛题所给题目/研究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学建模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得到众人的重视,

数学建模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以下是一篇关于数学建模教育开展策略探究的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参考。

大学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等特点,知识本身难度大再加上学时少、内容多等教学现状常常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不够透彻、遇到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而数学建模思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活动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由数学知识通向实际问题的桥梁,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方式。因此在大学数学教育中应加强数学建模教育和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建模思想,认真体验和感知建模过程,以此启迪创新意识和 创新思维 ,提高其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和深入。

一、数学建模的含义及特点

数学建模即抓住问题的本质,抽取影响研究对象的主因素,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思维、数学逻辑进行分析,借助于数学 方法 及相关工具进行计算,最后将所得的答案回归实际问题,即模型的检验,这就是数学建模的全过程。一般来说",数学建模"包含五个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分析问题背景,已知条件,建模目的等问题。

2.假设阶段

做出科学合理的假设,既能简化问题,又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3.建立阶段

从众多影响研究对象的因素中适当地取舍,抽取主因素予以考虑,建立能刻画实际问题本质的数学模型。

4.求解阶段

对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数学软件及相关的工具进行求解。

5.验证阶段

用实际数据检验模型,如果偏差较大,就要分析假设中某些因素的合理性,修改模型,直至吻合或接近现实。如果建立的模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那么此模型就是符合实际规律的,能解决实际问题或有效预测未来的,这样的建模就是成功的,得到的模型必被推广应用。

二、加强数学建模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一) 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素质

数学建模教育强调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而利用数学及其有关的工具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在大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建模实践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生机与活力,激发求知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其效率就会大为改善。数学修养和素质自然而然得以培养并提高。

(二)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问题来源于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应用数学思维、数学逻辑及相关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并经过一系列复杂计算,得出反映实际问题的最佳数学模型及模型最优解。因此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学生的视野将会得以拓宽,应用意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和提高。

(三)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所谓创造力是指"对已积累的知识和 经验 进行科学地加工和创造,产生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大体上由感知力、 记忆力 、思考力、 想象力 四种能力所构成"[1].现今教育界认为,创造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数学建模活动的各个环节无不充满了创造性思维的挑战。

很多不同的实际问题,其数学模型可以是相同或相似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建模时触类旁通,挖掘不同事物间的本质,寻找其内在联系。而对一个具体的建模问题,能否把握其本质转化为数学问题,是完成建模过程的关键所在。同时建模题材有较大的灵活性,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因此数学建模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2].

(四)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

数学建模的结果是以论文形式呈现的,如何将建模思想、建立的模型、最优解及其关键环节的处理在论文中清晰地表述出来,对本科生来说是一个挑战。经历数学建模全过程的磨练,特别是数模论文的撰写,学生的文字语言、数学表述能力及论文的撰写能力无疑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五)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并提高协调组织能力建模问题通常较复杂,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因此数学建模实践活动一般效仿正规竞赛的规则,三人为一队在三天内以论文形式完成建模题目。要较好地完成任务,离不开良好的组织与管理、分工与协作[3].

三、开展数学建模教育及活动的具体途径和有效方法

(一)开展数学建模课堂教学

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具体的案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具体问题的建模,介绍建模的过程和思想方法及建模中要注意的问题。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把握两个重要环节:

案例的选取和课堂教学的组织。

教学案例一定要精心选取,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选取一般要遵循以下几点。

1. 代表性:案例的选取要具有科学性,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突出数学建模活动重在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等特点。

2. 原始性:来自媒体的信息,企事业单位的 报告 ,现实生活和各学科中的问题等等,都是数学建模问题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

3. 创新性:案例应注意选取在建模的某些环节上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造能力。

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一部分是教师讲授,从实际问题出发,讲清问题的背景、建模的要求和已掌握的信息,介绍如何通过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建立优化的数学模型。还要强调如何用求解结果去解释实际现象即检验模型。另一部分是课堂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并提出新的模型,简介关键环节的处理。最后教师做出点评,提供一些改进的方向,让学生自己课外独立探索和钻研,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既避免了教师的"满堂灌",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传授知识变为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真正地达到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4].

(二)开展数模竞赛的专题培训指导工作

建立数学建模竞赛指导团队,分专题实行教师负责制。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负责讲授某一方面的数学建模知识与技巧,并选取相应地建模案例进行剖析。如离散模型、连续模型、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及数学软件的使用等。学生根据自己的薄弱点,选择适合的专题培训班进行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针对性的数模教学,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建立数学建模网络课程

以现代 网络技术 为依托,建立数学建模课程网站,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大纲,教师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实验,教学录像,网上答疑等;还可以增加一些有关栏目,如历年国内外数模竞赛介绍,校内竞赛,专家点评,获奖心得交流;同时提供数模学习资源下载如讲义,背景材料,历年国内外竞赛题,优秀论文等。以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5,6]

(四)开展校内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完全模拟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的形式规则:定时公布赛题,三人一组,只能队内讨论,按时提交论文,之后指导教师、参赛同学集中讨论,进一步完善。笔者负责数学建模竞赛培训近 20 年,多年的实践证明,每进行一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建模思路、建模水平、使用软件能力、论文书写方面就有大幅提高。多次训练之后,学生的建模水平更是突飞猛进,效果甚佳。

如 2008 年我指导的队荣获全国高教社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最高奖---高教社杯奖,这是此赛设置的唯一一个名额,也是当年从全国(包括香港)院校的约 1 万多个本科参赛队中脱颖而出的。又如 2014 年我校 57 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43 队获奖,获奖比例达 75%,创历年之最。

(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 1992 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的高水平大学生学术赛事。参加数学建模大赛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运用数学及相关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

四、结束语

数学建模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它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应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的数学建模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237.

[2]许梅生,章迪平,张少林。 数学建模的认识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5(1):40-42.

[3]姜启源,谢金星,一项成功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79-83.

[4]饶从军,王成。论高校数学建模教学[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版),2006,32(3):227-230.

[5]段璐灵。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3,5:140-142.

[6]郝鹏鹏。工程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视界,2014,29:76-77.

大部分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概念比较枯燥,造成学生学习困难,而数学建模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实体模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做的就是了解并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并且把这种 教学方法 运用到数学教学中。

对教师来说,发现好的教学方法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如何把方法与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对数学建模的长期研究和实践应用,笔者 总结 了数学建模的概念以及运用策略。

一、数学建模的概念

想要更好地运用数学建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数学建模。可以说,数学建模就像一面镜子,可以使数学抽象的影像产生与之对应的具体化物象。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的策略

1.根据事物之间的共性进行数学建模

想要运用数学建模,首先要对建模对象有一定的感知。教师要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学生感知不同事物之间的共性,然后进行数学建模。

教师应做好建模前的指导工作,为学生的数学建模做好铺垫,而学生要学会尝试自己去发现事物的共性,争取将事物的共性完美地运用到数学建模中。在建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结合起来的作用,将原来学习中发现的好方法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新数学模型的构建中,降低新的数学建模的难度,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成功率。如在教学《图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图形模板,让学生了解不同图形的面积构成,寻找不同图形面积的差异以及图形之间的共性。这样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图形的变化,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认识建模思想的本质

建模思想与数学的本质紧密相连,它不是独立存在于数学教学之外的。所以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建模的本质,将数学建模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具备使用数学建模的能力。

建模过程并不是独立于数学教学之外的,它和数学的教学过程紧密相连。数学建模是使人对数学抽象化知识进行具体认识的工具,是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数学难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将它和数学教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要帮助学生完成建模,更要带领学生认识数学建模的本质,领悟数学建模思想的真谛,并逐渐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建模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发挥教材在数学建模上的作用

教材是最基础的教学工具,在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典型案例可以利用在数学建模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生活,更易于小学生学习和理解,有助于学生构建数学建模思想。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帮助学生建造更易于理解的数学模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教材上会有很多数苹果、香蕉的例题,这些就是很好的数学模型,因为贴近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

数学建模是一种很好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实践与理论完美结合。

1、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指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

2、多属性决策是现代决策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和方法在工程设计、经济、管理和军事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投资决策、项目评估、维修服务、武器系统性能评定、工厂选址、投标招标、产业部门发展排序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多属性决策的实质是利用已有的决策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一组(有限个)备选方案进行排序或择优.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l) 获取决策信息.决策信息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属性权重和属性值(属性值主要有三种形式:实数、区间数和语言).其中,属性权重的确定是多属性决策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2)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决策信息进行集结并对方案进行排序和择优。

3、灰色预测模型(Gray Forecast Model)是通过少量的、不完全的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并做出预测的一种预测方法.当我们应用运筹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重大问题的决策时,都必须对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规律,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形成科学的假设和判断。

4、Dijkstra算法能求一个顶点到另一顶点最短路径。它是由Dijkstra于1959年提出的。实际它能出始点到 其它 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是一种标号法:给赋权图的每一个顶点记一个数,称为顶点的标号(临时标号,称T标号,或者固定标号,称为P标号)。T标号表示从始顶点到该标点的最短路长的上界;P标号则是从始顶点到该顶点的最短路长。

5、Floyd算法是一个经典的动态规划算法。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的话,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寻找从点i到点j的最短路径。从动态规划的角度看问题,我们需要为这个目标重新做一个诠释(这个诠释正是动态规划最富创造力的精华所在)从任意节点i到任意节点j的最短路径不外乎2种可能,1是直接从i到j,2是从i经过若干个节点k到j。所以,我们假设Dis(i,j)为节点u到节点v的最短路径的距离,对于每一个节点k,我们检查Dis(i,k) + Dis(k,j) < Dis(i,j)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证明从i到k再到j的路径比i直接到j的路径短,我们便设置Dis(i,j) = Dis(i,k) + Dis(k,j),这样一来,当我们遍历完所有节点k,Dis(i,j)中记录的便是i到j的最短路径的距离。

6、模拟退火算法是模仿自然界退火现象而得,利用了物理中固体物质的退火过程与一般优化问题的相似性从某一初始温度开始,伴随温度的不断下降,结合概率突跳特性在解空间中随机寻找全局最优解。

7、种群竞争模型:当两个种群为争夺同一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相互竞争时,常见的结局是,竞争力弱的灭绝,竞争力强的达到环境容许的最大容量。使用种群竞争模型可以描述两个种群相互竞争的过程,分析产生各种结局的条件。

8、排队论发源于上世纪初。当时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发明了自动电话,以适应日益繁忙的工商业电话通讯需要。这个新发明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即通话线路与电话用户呼叫的数量关系应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久久未能解决。1909年,丹麦的哥本哈根电话公司.埃尔浪(Erlang)在热力学统计平衡概念的启发下解决了这个问题。

9、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研究较早、发展较快、应用广泛、方法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等经济活动中,提高经济效果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要求,而提高经济效果一般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技术方面的改进,例如改善生产工艺,使用新设备和新型原材料.二是生产组织与计划的改进,即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线性规划所研究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合理安排人力物力等资源,使经济效果达到最好.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决策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是线性规划的三要素。

10、非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是一种求解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有一个或几个非线性函数的最优化问题的方法。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50年代初,库哈() 和托克 () 提出了非线性规划的基本定理,为非线性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方法在工业、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和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最优设计”方面,它提供了数学基础和计算方法,因此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数学建模全国优秀论文相关 文章 :

★ 数学建模全国优秀论文范文

★ 2017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获奖优秀论文

★ 数学建模竞赛获奖论文范文

★ 小学数学建模的优秀论文范文

★ 初中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 学习数学建模心得体会3篇

★ 数学建模论文优秀范文

★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2)

★ 数学建模获奖论文模板范文

★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范文

求大学数学建模论文题目

199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 - 某地区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素主要是氮(N),钾(K),磷(P)。某作物研究所在该地区对土豆与生菜做了一定数量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列表格所示,其中ha表示公顷,t表示吨, 表示公斤,当一个营养素的施肥量变化时,总将另二个营养素的施肥量做实验晨,P与K 的施肥量分别取为196kg/ha与372kg/ha. 土豆:N P K 施肥量 (kg/ha) 产量 (t/ha) 施肥量 (kg/ha) 产量 (t/ha) 施肥量 (kg/ha) 产量 (t/ha) 0 34 67 101 135 202 259 336 404 471 0 24 49 73 98 147 196 245 294 342 0 47 93 140 186 279 372 465 258 251 生菜:N P K 施肥量 (kg/ha) 产量 (t/ha) 施肥量 (kg/ha) 产量 (t/ha) 施肥量 (kg/ha) 产量 (t/ha) 0 28 56 84 112 168 224 280 336 392 0 49 98 147 196 294 391 489 587 685 0 47 93 140 186 279 372 465 558 651 试分析施肥量与产量之间关系,并对所得结果从应用价值与如何改进等方面作出估价。 ------------------------------ B题 实验数据分解 组成生命蛋白质的若干种氨基酸可形成不同的组合,通过质谱试验测定分子量来分析某个生命蛋白质分子的组成时,遇到的首要问题主是如何将它的分子量x分解为几个氨基酸的已知分子量a[i](i=)之和。某实验室所研究的问题中: n=18, a[1:18]=57,71,87,97,99,101,103,113,114,115,128,129,131,137 ,147,156,163,186. x为正整数≤1000, 针对该实验室拥有或不拥有微型计算机的情况,对上述问题提出你们的解答,并就所研讨的数学模型与方法在一般情形下进行讨论。 200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 “对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A题: 长江水质的评价和预测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对于我国大江大河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应是重中之重。专家们呼吁:“以人为本,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改善人与自然的环境,减少污染。” 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水质的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已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们的高度重视。2004年10月,由全国政协与中国发展研究院联合组成“保护长江万里行”考察团,从长江上游宜宾到下游上海,对沿线21个重点城市做了实地考察,揭示了一幅长江污染的真实画面,其污染程度让人触目惊心。为此,专家们提出“若不及时拯救,长江生态10年内将濒临崩溃”(附件1),并发出了“拿什么拯救癌变长江”的呼唤(附件2)。 附件3给出了长江沿线17个观测站(地区)近两年多主要水质指标的检测数据,以及干流上7个观测站近一年多的基本数据(站点距离、水流量和水流速)。通常认为一个观测站(地区)的水质污染主要来自于本地区的排污和上游的污水。一般说来,江河自身对污染物都有一定的自然净化能力,即污染物在水环境中通过物理降解、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等使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反映江河自然净化能力的指标称为降解系数。事实上,长江干流的自然净化能力可以认为是近似均匀的,根据检测可知,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降解系数通常介于之间,比如可以考虑取 (单位:1/天)。附件4是“1995~2004年长江流域水质报告”给出的主要统计数据。下面的附表是国标(GB3838-2002) 给出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4个主要项目标准限值,其中Ⅰ、Ⅱ、Ⅲ类为可饮用水。 请你们研究下列问题: (1)对长江近两年多的水质情况做出定量的综合评价,并分析各地区水质的污染状况。 (2)研究、分析长江干流近一年多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污染源主要在哪些地区? (3)假如不采取更有效的治理措施,依照过去10年的主要统计数据,对长江未来水质污染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分析,比如研究未来10年的情况。 (4)根据你的预测分析,如果未来10年内每年都要求长江干流的Ⅳ类和Ⅴ类水的比例控制在20%以内,且没有劣Ⅴ类水,那么每年需要处理多少污水? (5)你对解决长江水质污染问题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附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4个主要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 序号 分 类 标准值 项 目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劣Ⅴ类 1 溶解氧(DO) ≥ (或饱和率90%) 6 5 3 2 0 2 高锰酸盐指数(CODMn) ≤ 2 4 6 10 15 ∞ 3 氨氮(NH3-N) ≤ ∞ 4 PH值(无量纲) 6---9

A题1)5支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天一场,给出一个比赛日程,使每支球队在两场比赛之间至少间隔一天 (要有安排比赛日程的可操作的方法)。2)若有6支、7支球队,如何安排;能使每支球队在两场比赛之间至少间隔两天吗。3)推广到n支球队的情形,如何安排;每支球队在两场比赛之间可至少间隔多少天。4*)你建议用哪些指标衡量比赛日程的优劣,如何使这些指标达到最优。B题 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医院就医排队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它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例如,患者到门诊就诊、到收费处划价、到药房取药、到注射室打针、等待住院等,往往需要排队等待接受某种服务。我们考虑某医院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的数学建模问题。该医院眼科门诊每天开放,住院部共有病床79张。该医院眼科手术主要分四大类:白内障、视网膜疾病、青光眼和外伤。附录中给出了2008年7月13日至2008年9月11日这段时间里各类病人的情况。白内障手术较简单,而且没有急症。目前该院是每周一、三做白内障手术,此类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只需1、2天。做两只眼的病人比做一只眼的要多一些,大约占到60%。如果要做双眼是周一先做一只,周三再做另一只。外伤疾病通常属于急症,病床有空时立即安排住院,住院后第二天便会安排手术。其他眼科疾病比较复杂,有各种不同情况,但大致住院以后2-3天内就可以接受手术,主要是术后的观察时间较长。这类疾病手术时间可根据需要安排,一般不安排在周一、周三。由于急症数量较少,建模时这些眼科疾病可不考虑急症。该医院眼科手术条件比较充分,在考虑病床安排时可不考虑手术条件的限制,但考虑到手术医生的安排问题,通常情况下白内障手术与其他眼科手术(急症除外)不安排在同一天做。当前该住院部对全体非急症病人是按照FCFS(First come, First serve)规则安排住院,但等待住院病人队列却越来越长,医院方面希望你们能通过数学建模来帮助解决该住院部的病床合理安排问题,以提高对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一:试分析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该问题的病床安排模型的优劣。问题二:试就该住院部当前的情况,建立合理的病床安排模型,以根据已知的第二天拟出院病人数来确定第二天应该安排哪些病人住院。并对你们的模型利用问题一中的指标体系作出评价。问题三:作为病人,自然希望尽早知道自己大约何时能住院。能否根据当时住院病人及等待住院病人的统计情况,在病人门诊时即告知其大致入住时间区间。问题四:若该住院部周六、周日不安排手术,请你们重新回答问题二,医院的手术时间安排是否应作出相应调整?问题五:有人从便于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议,在一般情形下,医院病床安排可采取使各类病人占用病床的比例大致固定的方案,试就此方案,建立使得所有病人在系统内的平均逗留时间(含等待入院及住院时间)最短的病床比例分配模型。第二题是09年大学生建模的B题,可以做简单,也可以做难。(数据可以搜索得到)你参考一下吧!

取数学建模论文题目取法如下:

首先看论文首页的三要素:

1.标题:基于xx模型的xx问题研究

2.摘要:针对每一个问题分别阐述问题、方法、结果

3.关键词

其次看论文题目基本要求:

简短精练、高度概括、准确得体、恰如其分;既要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又要尽可能概括、精练,力求题目的字数较少。

最后论文题目的字数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当希望题目字数少与恰当反映论文内容发生冲突,可多用几个字表达准确。

基于旅行商规划模型(方法)的碎纸片拼接复原问题(问题)研究

基于利润最大化的奥运商业网点分布微观经济模型

基于力学分析的系泊系统设计

奥运场馆中临时商业网点设计中的数学模型化方法

CT 系统参数标定及反投影重建成像

拓展

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意义

有利于培关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数学建模最后提交的成果是交一篇完整5论文,于大多数学生决说,款是第一次,已可么想高学生如何的数学知识用到实呀生活中的能力,提高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道淘资料物能力,超是高学生的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很名参委学生事后感收到团以合作能力对于建模比赛很重要,这对街后参加工作也会有很好的帮助。

2有利干促迸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

大多数学校的高职数学课还是采用软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方法,殊不和对于高职生历言,他们不但听不懂,而目也不愿意听,这就促进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在机房里上课,吉师把重要的理论思想教给学生之后,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利用软件在电脑上操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运用软件的能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