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专业的论文
人生哲学专业应该如何书写毕业论文呢?选题应该怎么选?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人生哲学专业的论文,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观念的影响论文
摘 要: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回顾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发现科学和哲学是不分彼此的,科技自动化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改善劳动条件。本文探讨科学技术和哲学之间的联系互相和影响,提出了核心和关键论点。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 哲学 观念 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哲学的理由,科学技术与哲学思想进步不平衡,后者远远滞后,前者毫无约束地被加以发展和滥用,从而产生致命的危险。因此,探讨现代科技发展对思想建设的新要求,对于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1、科学和哲学的互相影响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依靠发达的大脑克服了重重困难解决了众多的难题。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经验正确反映了科学文化知识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论认识过程。科学与哲学的相互渊源起始于现代科学最初的萌芽期。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负面的影响。哲学的作用在于开始避开盲目运用难懂经验和思辨策略去研究科学,只有这样科学策略才能从哲学束缚下解脱出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哲学的辩证理推动了自动化的策略和手段,相继出现了系统制约和智能制约,对于科学的策略是我们必须仔细事物是不是普遍联系,科学技术是否是众所周知的,是得到社会认可的,不要局限于因果的联系。通常人类理解科学技术的策略就是综合运用理论,把理论当做无限经验世界的网,运用科学自有的语言构建完成描述,实现对真理的无限逼近。
2、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道德哲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关于道德的哲学深思。但是最初的道德哲学调节的只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道德反思日益加深,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所以,我们把现代科技文明下,以保持人类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把调整人和人之间的道德理论扩展到自然界行为规范的总和。科学哲学对于道德的维护,是科学对哲学层面上的流派的直接反应。哲学家波普尔发现哲学是规范的精华。哲学无法变成准确的学问。哲学作为最接近科学的学科,追求真理是不能停止的,同时也要谨防幻觉,不能被某些蒙着真理面纱的假象所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人们正在寻求全球文化价值观念的整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一些新的与高科技相关的应用伦理学还会不断产生。现代伦理学正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针对现实社会理由而提出的新的伦理观点。科学哲学关键的任务确立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普尔的理论认为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从属于科学领域,他的学说的目的在于阐述,回答的不是策略论的而是认识论的理由,区分的不是科学与伪科学而是区分人类传递和记录信息公共和私人属性。一些科学家的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真,并不一定因为他们可以被证实和证伪,其真实性一定都是建立在某种程度的可错性的特定基础之上的。这些都说明了人类现在掌握的知识,已经赋予了人类几乎能摆布自然的本领。
现代科技发展赋予哲学新的思想
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很多社会制度建设作为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要加强科技立法科学技术发展,以强制手段约束人的`行动,以人类特有的激励方式,达到自我约束。法律是否能执行,取决于道德心的驱动,法律具有根本性作用的今天,法律再多再严,也起不到威慑作用而形同虚设。加强科技立法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用法制的手段来保证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是危害人类。科技主体之所以负有伦理责任,因为他们经常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决策。
辩证的来看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正面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是一部不断探索史,接连的几次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信息时代带给人们另一种景象。科学技术遍布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场所,对人类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技发展中,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探索策略总结经验。反映出科学知识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论认识过程就是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正确的看待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发展的作用。科技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2)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技术发展带来的弊端可能就是随着科技化程度加深失业率持续上升,出现的劳动力的贬值,工人失业工资低等的现象,对社会的安定和保障体系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也许有一天,很多机器占据了地球。
参考文献
[1]道·霍夫施塔特,蓍.GEB:一条永恒的金带[M].乐秀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卡尔·波普尔,蓍.无尽的探索[M].邱仁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3]李建华.科学哲学[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拓展:论语哲学论文
[摘 要]
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历史时期,主要指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年)。这个时代是世界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也是中国诸子百家活跃的时代。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创立的学说。文章旨在通过对先秦儒家产生的背景及其哲学思想体系的梳理,还原儒家思想的特点,进而阐发其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先秦;先秦儒家;儒家思想;哲学思想
从先秦百家争鸣中一支普通的流派,到秦焚书坑儒法家称雄时的短暂消沉,再到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着北宋程朱理学备受争议的“存天理,灭人欲”,再到今天掀起的新儒热。反观这个演进历程,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处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千百年来哺育和教化着中华民族,成为中国人精神和信仰的文化支撑。现在,立足于较为理性和客观立场上的现代人,回望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儒家产生背景是什么?其思想体系应该怎么概说?其发展走向和现实意义又是什么?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初步研究。
一、儒家产生的背景
“诸子百家”,即儒家产生的背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活跃。“诸子”是指活跃于当时有名的思想家,“百家”是指不同的学派。当时对诸子百家的论述较集中地文献有《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韩非子五蠹篇》。“诸子百家”都指谁?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西汉初期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名、墨六家。西汉末年刘歆和东汉班固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纵横、小说、名、墨、农、杂十家。但是,他们都丢掉了相当重要的一家――兵家[1]。
诸子百家产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急剧动荡,社会结构中的几个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从生产力开始的。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大量出现,这使劳动者只能用大规模的群体合作来弥补生产工具之低劣的时代骤然结束,劳动者个人用铁制作的生产工具有能力个人开垦土地。孟子所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2]虽然是对他理想中村社生活的设想,但这种劳动成果的分成方式――劳役地租在当时无疑是存在的。铁器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大提高,也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转变。但生产关系的转化不平衡,由此引起了政治上的动荡。
(二)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
由于生产关系变更不平衡,主动变更、变更早、变更较彻底的贵族很快就富裕起来了。这些贵族,开始不满足于眼前的政治地位,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更大的贪欲,开始在政治上有大的举动。于是卿大夫凌驾于诸侯之上,“陪臣执国命”的事层出不穷。整个局面是“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3],而政治上的变化进一步影响到思想。
(三)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
政治经济的变化导致了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首先,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来大体上只有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现在又出现了农奴和农奴主,农民和地主。其次,既出现了大量的破落贵族,又出现了大量的新贵。再次,职业的构成呈现多样化。原来只有农牧业和一些手工业,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多样化,职业种类多了。除农夫之外,还出现了职业工商者、职业官僚、职业军人、职业政客、职业谋士、职业教师、职业艺术工作者。
(四)文化的地域特色凸显出来,并汇聚到中原相互交流
当时的区域特色有:齐鲁文化、燕齐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郑卫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宋文化还有北方游牧民族文化。
以上经济、政治、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发展,必然在思想领域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儒家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其哲学思想在中华民族的演进历程中走过了一条曲曲折折、起起落落,却又一直占据中华民族思想不倒的道路。
二、先秦儒家主要人物及哲学思想
说起“儒家”,首先想到的是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当时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以六艺教人,“仁”“礼”并举,从而吸引众多学生,通常我们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随着孔子思想的流传,孔子逐渐被看做是“儒”的象征,而他与那些追随他的理想,致力于整理、解释和教授古代经典,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保存和研习古代礼乐的群体,被称为儒家。孔子之后,儒家发生了变化,但是儒家的基本信条为他的弟子们所继承。并出现了孟子和荀子这样能够将其思想发扬光大的后学。先秦儒家,主要人物就是孔子、孟子和荀子。
孔子在儒家发展史上应是首创者。后世许多思想都是从孔子那里开始。其哲学思想概括如下:
第一,“礼”的理论思想。第一点是“正名”的理论,所谓“正名”,也就是根据周礼确定人的身份和地位。孔子说礼的功能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第二点是“礼之用,和为贵”的理论。《礼记乐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节貌者,礼乐之事也。”第三点是关于“中庸”的理论。中庸之道贯穿孔子思想始终。他提出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第二,重视“仁”。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一个比“礼”更为重要的概念。此外,“仁”是在他对“礼”的讨论中引发出来的。据统计《论语》讲“仁”104次。孔子还讲“义”“忠”“恕”,“义”源于“仁”的内在,“忠”“恕”乃“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冯友兰说:“忠恕之道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义。行仁义就必然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括了义的性质。[5]”因此“仁”包含“义”“忠”“恕”。
第三,政治思想。除了“仁”和“礼”之外,孔子讲得最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为政”。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不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他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治国方略,会逐渐培养起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遵守社会秩序的自觉意识,会使百姓真诚地热爱国家,心悦诚服地接受政府的统治。 第四,“学”的思想。孔子指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成就自己。他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孔子自己就以“闻道”为期许。他说:“朝为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闻道”可以说是他的终极关怀,在他看来,人就是为了“闻道”而活着的,不懂得道理,人生就没有价值,没有意义。闻什么“道”呢?闻为人之道,为政之道。懂得了如何成为“仁人”、如何治理天下的道理,才能不虚度此生,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学大师。孟子学说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性善说。孟子认为人性内有种种善的成分。意思不是说人从出生就是圣人。相反他承认,还存有其他成分,本身无所谓善恶,若适当控制,就不会通向恶。孟子认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诸种道德都是自己的本性中固有的,而不是从外面加进来的,所以说人性是善的。
第二,修养说。孟子非常重视后天的道德修养,建立了内容丰富的修养论。他认为,道德修养首先是“存心”。孟子所谓“心”是指“四端”,也叫做“良心”、“本心”。“四端”犹如种子,很幼小,很微弱,需要精心养护才能萌发为道德,稍不小心便会丧失。因此他告诫人们要时刻注意良心的走失,做到“存心”。
第三,仁政说。孟子倡导仁政。他说:“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仁政主张,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真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仍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辉。
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哲学思想吸收了战国时代更多地区的更多学派的思想和知识。所以学术内容和学术背景都显得更加丰富和宽广。其学说归纳为:
第一,性恶说。这是荀子最著名的学说。与孟子的性善学说正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化的哲学,他认为,人性必须加以教化,凡是没有经过教化的东西不会是善的。荀子的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伪,就是人为。在他看来,“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5]
第二,礼乐说。“礼”是荀学的核心概念,在他看来,无论是对于人的化性起伪,还是对于社会的和谐有序,“礼”都是至关重要的。荀子认为,治理国家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组织好社会,避免纷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能群”的优势,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使国家得以繁荣和强盛。他说:“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荀子王制》因此,人必须要结合成群体,组织成社会,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官天地、财万物。
第三,王制说。荀子不是讲“德治”,也不是讲“仁政”,而是讲“王制”。所谓“王制”,本来是指圣王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和政权设置,但荀子在讲这个问题时却把它扩大为包括各种重大政治问题的治国方略,集中代表了他得政治思想。其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平政爱民;二是隆礼敬士;三是尚贤使能。
以上是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哲学思想的归纳梳理。
三、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特点
通过对儒家先哲思想的梳理,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现实主义。也就是说他们所关心和研究的问题都是和人生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例如关于政治、经济、道德、教育等问题,而对于宇宙的本质和起源,上帝鬼神之有无,人的吉凶祸福等则很少考虑。即使谈到,也是当做现实问题来谈的。又如关于性和命这类性质的问题,孔子很少谈到,孟子和荀子虽然争论性善性恶,但仍不是把它抽象化,看做纯理论的问题,而是把它看做解决现实政治或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
第二,中庸主义。孔子特别提倡“中庸之道”,他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第三,民本主义。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周初,发展于春秋时期,至孔子时遂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仁的学说。古代的统治阶级,认识到为了巩固、维护它的统治,必须顾及到被统治者的利益,不能违反民意而一意孤行,否则民人会起来造反,推翻它的政权,因而在施政上有保民的思想和措施。孔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就是这个意思。
四、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现实意义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谈到儒家、道家和佛教这三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时,做了形象的说明:“佛学像百货店,……人们可去可不去;道家则像药店,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可以看出,作为“粮食店”的儒家思想,对于国家、民族是非常重要性,过去的人和当今的人都需要“粮食”。实际上,儒学很多思想还留在人们心中,例如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博爱之谓仁。仁,相当于西方的博爱。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心是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仁爱是人类生存的保证,是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都不会过时的。义者也是如此,是适宜的意思,合理的意思。这是动态的概念,是发展变化的,因而义也是永恒的。礼,指礼仪、礼节、礼貌等。实际上,这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际交往的形式与规范,只要有人类得地方,都是需要的。智,原先是指知道仁义礼,如今则把它解释为智慧、智力。信,则是指讲信用,也可以称之为诚信、信誉等。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讲信用都是最起码的道德。可见,儒家“五常”经过现代阐释,都是可以继承的,其基本精神都是可以用于现代社会的。
儒家讲仁政,以民为本,将仁爱精神贯彻在行政中,主要体现在公正上。公正原则也体现在义上,坚持大义,坚持合理性,是儒家构建并维护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也是儒家对和谐社会的贡献。
从春秋时期儒家哲学思想的产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今天掀起的儒家新热,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其现实价值和意义都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而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现实价值的体现,均源自与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的现实主义、中庸主义、民本主义特点的和谐统一。先哲儒家思想基于具有的这类特点,使它超越一家思想、一个时代而凝固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文化核心。也就是说,先哲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它不仅在过去、现在发挥着重要做用,而且在将来也会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一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不好,但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把工作做得更好。2.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做事说话经常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是一种价值判断,我们赞美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时常说“比金子还珍贵”,我们指责某些人的不道德时,常说真“不值钱”。“金子”、“钱”是一种价值判断。毛泽东同志赞扬张恩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也是价值判断。1.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仗难定,在潮头风光时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险性,在潮底的时候则要有向高峰冲击的信心和行动。当年林岗一生坎坷,屡受挫折,谁相信这位鞋匠的儿子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呢?邓小平三起三落,当年人们“批邓”时,谁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为中国设计一副崭新的蓝图呢?比尔·盖茨中途退学时,谁会想到他能成为世界首富呢?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我还活着,我要努力行动,我有信心,这是人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第二个重要的财富就是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请万分地珍视它们!你没什么大出息,可是你毕竟考上了大学,前途光明。家很温暖——这份亲情是财富,终生值得珍惜。虽然你没有发财又很想发财,但没有去偷去抢去去胡作非为,勤俭持家,虽然不富裕,可还是乐于助人,亲戚关系融洽,同学朋友们喜欢与你在一起——这种善良品德、气节操守、为人处世也是你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也许没觉察到它们的重要,但它们终究会给你一份回报。第三,你的抱怨表示你对现状有所不满意,你在试图努力改变它们,在追求你想要的东西。这种欲望、上进心也是财富。也许现在的不如意、逆境、挫折乃至苦难都让你觉得难过,但这都是你的财富!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业者,无一不是从苦难中走来的。在逆境中,我们会经受各种考验与锤炼,百炼成钢,成就我们非凡的意志品质和能力,“苦费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把它看成结局而不是过程。2.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人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取向。推动任何一个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反对的是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我们提倡的是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不仅要有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论通过哲学与人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的持续扩招,冲击了原先固有的中职教学模式和生源。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较差,再加上重学历的传统用人观念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等消极因素对他们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德育教育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设定,是中职学校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一把尖刀。
一、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素质一直是我们教学中十分看重的素质。我们的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处事,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立场和态度。因此,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小公主或小王子,脾气暴躁,不能顾及他人的感受。同时,中小学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严重,客观上讲,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比普通高中学生要低,他们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尊重老师、说脏话、逃课、打架、玩游戏……这给中职教学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更增强了紧迫感。对于学生家长来说,把孩子送到学校,既是觉得孩子不大适合走学历的道路,同时又不想放弃孩子,想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学校沉淀下再去接触社会,这是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殷切希望。对社会来讲,日益发达的信息传播途径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不良的东西,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教好学生,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原则
所谓“哲学的贫乏带来贫乏的教育”,要想将学生哲学教育质量提高,前提是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更符合当今时代的潮流,同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始终围绕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三观内容。
其次,要不断翻新教育理念,坚持知、行的统一。加强学生对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列主义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将知识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信仰,引导学生把马列主义哲学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和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最后,要保持学生与时代的联系。教育要具备现实意义,不能与社会和人文现实脱节。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体现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最好符合当地企业的要求,加强针对性、时效性和责任感,做到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化哲学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哲学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通过哲学与人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是将教学主体由教师转换给学生,学生从自己本身出发,积极探索哲学与人生的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生课堂之中。但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又或者切合学习内容的主题加以引导。例如,在讲授《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这节课时,可以先简要讲解一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等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同学们,你们认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该做到哪几点呢?选择你们认为重要的谈一下。”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之后就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掌握。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只听名字可能离生活很遥远,其实不然。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除了必要的大道理以外,其余的主要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处事的,讲的都是最贴近生活的事,大到生老病死,小到说话吃饭,无所不包、无所不讲。课外知识积累丰富的学生会发现,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希腊古罗马,都有“天人合一”、自然与社会统一的思想,这不仅是古代思想家和哲学家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在学习相关的哲学思想时,究其产生的文化和自然背景,学生不仅了解了当时的人文和自热风貌,在那种情境下,结合当时人们的生活现实,也能使学生哲学的学习和理解更深刻。然而,客观地讲,政治性质的课程最难以在教学上吸引学生,说得深了学生难以理解,说得浅了就像读课文,说得偏了又不符合教学目标。因此,实现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生活化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创设生活情境,用身边发生的事和最近的新闻为材料延伸教学。例如,在教学《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里约残奥会上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挥洒汗水的时刻,让学生真实感受什么叫“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以此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潜在的能量,从而积极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这个时候再趁热打铁,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的生活实例,以此加深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生学习的合作探究
“生命在于运动,教育在于互动”。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密切配合中培养感情,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教师的授课内容,让教育更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发展的理念,构建人的发展新形态的美好愿景。例如,在对《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探究与合作,教师将教学重点“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顺境、逆境的联系与变化”等内容先作简要说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由交流和讨论,然后总结归纳小组讨论的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再将课程内容的实践意义进行二次开发和拓展,促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发展,实现哲学与人生课程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的教学目的。
哲学、科学和艺术,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来讲,具有某种相通性和普适性,在思想自由度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有着十分强大的现实意义,而德育工作对中职教育来说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育人工作。做好这些工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以育人为目的,不断充实德育教育内容,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教好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更好地完成中职教育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海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典型教育的改革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孙爱军.论当前中职生德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鲁东大学,2013.
[3]陈庭照.浅谈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认识[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3).
同学你好,其实很简单,你从知网,万方或[领硕学术网]检索就OK了,以下是结果:1路遥《人生》爱情内涵新解周燕芬名作欣赏2010-12-012论路遥《人生》创作中的对比手法王丽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153路遥小说中的故事研究邵向阳浙江师范大学2012-04-05只是部分检索,你可以参照我的方法,如有帮助还望采纳!祝你成功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了生命。生命依赖水而存在,而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类试图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做出反映的过程,这就促使哲学的形成。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
由老子上善若水的道学开始,分析水“谦下”“善下”“柔德”三方面,结合水的品质运用于实际的生活学习之中,突出显示要做一个如水一般清澈、坚韧、为而不争的“侠”者。
关键字:老子、上善若水、人生
哲学,是人通过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了生命。生命依赖水而存在,而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类试图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做出反映的过程,这就促使哲学的形成。
在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很多哲学先贤都将水作为哲学本喻,通过对大江、小溪和农田周围的灌溉沟渠中的水或对雨或降雨形成的水潭的思考和冥想,找到了对生命基本原则和社会伦理价值的理解。水的哲学意义,并不只影响于古代,水文化里所蕴藏的知识和所引发的启示对于我们现代人和社会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也为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哲学的真谛,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 在现实万物中只有水“几于道”,具备了“上善”的特质。生活中,人往高处走是为常理,可水却大异其趣,往低处流。水不仅甘处其下,与世无争,而且随物赋形,顺势趋时,随遇而安,无欲无己。它纳百川而不厌其多,收细流而不弃其小,渊深静默,虚怀若谷,“知其雄,守其雌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求无不获。“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能“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因而最能体现“道”的精神,故曰“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是老子的人生态度,也是老子所倡导的处世哲学。
一、上善若水的人生意味
水是生命之源,以不同的相态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道家学说认为,水性绵绵密密,无孔不入,微则无声,巨则汹涌。善利万物,却又隐忍坚韧,极尽变化,于阴柔中突显阳刚,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上善若水”,是老子的人生态度,也是老子所倡导的处世哲学。
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老子所说的“不争”指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老子以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来教育人们要效仿水的不争精神,做到“为而不争”。老子以水育人,说做人就要像水一般,做一个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虽然做了许多的好事,但依然能够保持“谦下”的美德。
这样的品性不禁让我想到“君子”。何谓君子?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恶劣浑浊,但依然能够保持“不染”、“不妖”的品质,依然能够坚定自己的目标,坚信自己的理想,为之付出不懈之奋斗。
但我却更加认可这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之说相对于我们有一定距离,我想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精神品德却值得我们持之以恒。做一个如水一般的君子,为而不争,虽然说不上真正的“善利万物”,但较力之所及,能够助人为乐,也不枉学过老子育与水之中的道学。
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老子说:“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老子认为一切强大的力量都是逐步积累起来。水并不抗拒外界的力量,而是通过“善下”来逐步吸收外来力量,不断强化自己,总有一天从量变到质变。老子认为水所体现的“处下”的品性十分可贵。常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见大多数人的行为处事与水正好相反,殊不知“高出不胜寒”,看上去威风十足,实则却要时刻战战兢兢、饱受严寒,处于危机之中。我觉得水的这种“善下”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突出显示分则弱,合则强,团结合作的处事道理,小小的水滴聚集在一起便可成为汪洋大海。
从古至今最大最强的莫过于高山大海,做人应该像高山大海一样,拥有纳百川、聚细壤的胸襟和气度,不要刻意在乎别人的缺点,包容团结,积极进取才能有所作为,人一旦能够做到虚怀若谷,便能够汇集百河而成为汪洋。
四、柔弱胜刚强
有人认为水的确有谦下,善下等高贵品质,但一味的“善下”、“谦下”、忍让退避,岂不是随波逐流,没有翻身出头之日。但老子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天下之至柔,驰于天下之至坚”
由此可见,水表现出“柔”的性质是只是水的表面,其本质却是柔中有刚。李白曾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千古绝唱,想象一下那种“抽刀断水”的豪兴,却也让人兴奋不已。虽然不曾有李太白怨天愁地的纠结情怀,但这句诗却充分体现了水的刚柔互济,同时揭示柔能克刚本质。而水集“柔”于一身,“柔”正是老子所推崇的一个重要人生哲学。
“柔”是老子处世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水集“ 柔”于一身,突出体现了老子贵柔的思想。水,至柔也,金,至刚也; 水能穴之,金有损而水无损,是攻刚强者,莫之能胜于柔弱也。普天之下没有哪一种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它。正所谓“滴水石穿”、“抽刀断水水更流”都说明了此观点!
柔是水的本性,也是人的本性。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这里老子所谓的“柔弱”,并不是通常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而是其中包含有无比坚韧不拔的力量。
“柔”体现在人性上便是一种韧性,只有具备韧性的人,才能屈能伸、游刃有余。 人生退一步,则海阔天空,所以,正是柔韧才表现了人格中的真正力量。
水为至善至柔至无形;无论外力如何变化,水则永远顺势而为,不予抗争,但万物规律刚不可久,盈不可守,一旦外力减弱,水则锐不可挡,汹涌而至。在老子看来:水的柔弱只是表面。它遇石则绕、遇堤则停、入渠而顺,它永远都只卑下的向着低处顺势流去,好像不懂表现、不懂逆反。然而,它也并非无能,更非甘愿受人摆布。它只是在沉默中积蓄力量,当它的承载超出它的极限,你会看到,它将无所畏惧地释放出它惊人的力量。它能在瞬息之间冲坝毁堤,将山川夷为平地,也能以弱小之身凭著坚定的毅力滴穿磐石,无所不能,纵是任何坚强的东西都无法阻挡它力量的爆发。人生如水,就要做到谦退,礼让,坚韧,能屈能伸。但只有这些却依然不够,一味的退避并不是长远之计,必须要寻找对手的弱点反攻,所谓的柔能克刚也是这个道理。
其实水的谦下、善下、柔德并不与老子的清静无为相违背。清静无为并不是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一切各安天命,不去奋斗抗争。老子的无为实则是善为,是去寻找一种合理方法的有所作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则无不治”可以看出遵循万物的本性而不违逆, 顺应自然之道而知进退, 就已经是有所作为, 而且是最好的作为通过“无为”来达到“无不为”正是老子倡导“无为”的最主要目的。老子所讲的“无为”完全是在强调应“善为”,即应善于用“无为”的方法去作为, “无为”只是善于作为的人用来达到“无不为”这个最终目的的最佳手段。
五、上善若水,如水人生
水汲取了海纳百川的宽容。即滋养万物而非薄彼此、深邃厚重而浇灌大地、广阔绵长而养育众生、不择细流而能成深大。故而为人当有海的胸怀而与人为善、容人之长而非嫉贤妒能、纳人之能而非狭隘偏激。水涵盖了滴水穿石的坚韧。即千回百转而奔流不息、滴水穿石而雕凿大化、荡击岩礁而铸就奇丽。故而侠者必定乘顺境而不狂骄、入困境而不沮丧、遭险境而不惶恐、遇逆境而不放弃。 记得在金老爷子的《神雕侠侣》中郭靖对杨过言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但想人生在世便是做个贩夫走卒,只要有为国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汉,真豪杰了”。我不懂得什么国家大事,但这几句话用来形容水却也十分适用。特别是为国为民之心,水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奉献,没有一刻停歇。无论贵贱贫富,只要肯力所能及的为社会做一些事,也便称得上“侠”。
孔夫子曾说:国有道,不变塞焉,强者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者矫。这一句大有道理的话,便将从古至今的仁人志士形象的概括起来。世界上形形 *** 的人,有的追名逐利,一生在权利中度过;有的恬静淡薄,沉醉于田园山野之中。范蠡和文仲的事迹值得是人们永久争辩。有人说范大夫当然聪明,选择悄然退隐,得与载西施于五湖;也有人认为像文种那样拥有“至死不变”的气节更加难能可贵。
水具有种种美德。水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世间万事万物,无水便不能生长。但是它却自然而然、默默无闻,从不自矜、不自夸,不需要人和万物的感恩戴德,这也正应了老子“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之天道的品格。老子认为,水的存在只是为万物造福而来,以其无所不容、无所不用而泽及万物,甘于处于卑下的地位,始终如一的永远付出,从来也不与万物争夺任何利益,最高尚的品德就犹如最平凡的流水。
我觉得文种所坚持的就是一种如水的人生,但他明知留在勾践身边并没有好结果,但他还是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尽量为老百姓做一些有益的事。这不正是一个如水一般的君子?
虽然这些离我们很远,现代人们也不必做这种“不可为而为之”的事,但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敬佩。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时刻谨记“上善若水,如水人生”,便也可成为一个“侠”者。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主译及评价》,上海:中华书局,1984年,第33页;
2.王弼公元226-249:《老子注》,第二十七章,16页;
3.朱晓鹏:《智者的沉思:老子哲学思想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
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论文篇二 摘要: 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哲学讲述马克思主义,使人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与解决问题,对人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学校接受 教育 期间,学校有义务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引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向未来,哲学对一个人的人生起着基础性作用。 Abstract: Philosoph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disciplines. It is about Marxism, making people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with the right perspective, so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In school education, schools have a duty to train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guide the students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for the future. Philosophy has basic influence on a person's life. 关键词: 哲学与人生;课程; 教学方法 Key words: philosophy and life;course;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4311(2014)14-0238-02 0 引言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学生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特别是素质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本文主要讲述了哲学这门课程的内容、为什么要探索研究哲学与人生的教学方法及进行哲学与人生教学的方法。 1 探索研究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无论是学习或者做任何工作,主观能动性对结果具有重大影响,人从事某项活动如果是发自内心的追求,是个人的目标前进方向,他定会为之努力,才能从中挖掘自身潜能,而好的教学法就可以促使实现潜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应该以学生自己的人生目标,自我发展为方向,意识学习的重要性,使自己自主地投身学习,树立学生自我理念,时学生主动与教师的指引有效结合起来,注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对教学工作具有基础作用。 正确的教学法可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正如马克思主义所推崇的,实践是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实际实践,才能慢慢增长对事物的认识,人类的发展也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而探索研究正确的教学方式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要求学生通过原有的认识,再进行探索研究,达到由感性到理性,有表面到本质的认识。以学生为中心,在加强对学生教导知识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现实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指引和启发,发现新的问题,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不断开拓学生思维。 研究教学方法可以增强老师的观念,使老师向专业方向发展。学习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学生应该主动吸取新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去理解和研究新的事物,知识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人知识的丰富与否要看他与外界的沟通程度,理解程度和吸取程度。世界具有多样性,不同事物的知识结构层次不尽相同,学生在学生接受教育需要一个适于学校的良好环境,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学校,老师需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学生是主体,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逐渐消除老师教课累,学生又被动痛苦的现象。 2 探索研究进行正确教学的方法 有效利用教材,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哲学思维。在《哲学与人生》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拥有正确的 思维方式 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需要掌握用哲学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必须深深掌握教材,把教材研究透彻,不仅要参照大纲的教学要求,同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可以在备课时翻阅各种文献和资料,老师与老师之间进行深入地探讨与交流,制定一套适于自己的教课方案和方法,有自己独立的教学特点,不盲目追从。比如:在培养学生哲学时,引导他们从浅入深的分析现象,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相关的因素,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引学生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点,摒弃错误的思想,寻找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老师需要注意培养多沟通的好习惯,多与老师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发现学生的思维问题,及早改正,树立正确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将哲学与实际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哲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而哲学指引着人生的大方向,拥有正确的哲学思想,才能把握正确的认识方向,也才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老师在哲学课堂讲课时,引导学生用自身来感受哲学,将哲学与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贴近自身的现实生活,将学所的哲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哲学基础知识,分析哲学与人的紧密关系,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人生选择。分析客观事物现象与本质,用哲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要求他们分清善恶,区分真假,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加强对专业方向的把握,结合课堂内外,改善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借助媒体播放、故事典例、心理上的疏导以及积极向上 寓言故事 等方式进行探究,使课堂内容新颖并具有实践意义。以此来增加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第一,媒体播放式教学方法。将课程的内容制作成课件,使之生动形象,大部分学生对单纯的依靠老师讲解产生厌倦感,反之采用了这种将声音、影像或者动态图案的方式恰当的结合到一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的接受课程内容,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进而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第二,故事典例式教学方法。筛选一些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人所周知的典例,有效的将典例引出的问题或人生的哲理进行融合,使学生对照自身情况,经常 总结 成长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去糟取精,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创新,逐渐的引导学生对哲学知识以及人生准确认识。第三,心理上的疏导式教学方法。该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情绪的波动,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定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心理测试,课间同学生聊聊天,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敞开心扉,摒弃自卑、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的心理,彻底走出心理误区。 形成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和重心。步入了大学后的学生,因为其专业的不同,其性格特点也有所不同,根据专业的特性,老师深入分析他们的思想特征,引导他们培养自我意识,教育他们自身的思想是主体,是指挥一切活动的中心。对遇到困难不能勇敢面对的,要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思想去面对,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我们要正确分析这种自信的来源,对自己进行 反思 ,通过不断地发现,从中感悟,逐步取得进步。 提高自身的哲学素养,不断完善自己。许许多多的哲学老师不仅负责哲学的教学也分担其他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所以,老师在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目标前提下,也应该自身拥有环境资源与周期的同时多进行沟通,交流教学的经验,相互交换意见,督促对方哲学素养提高,在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安排老师参加哲学教育方面的培训活动,通过交流和培训,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教育方法,促进哲学教育工作的改进。 3 结束语 哲学是对人的思想精神进行正确指导,是对心灵的净化,哲学培养人拥有正确的人格,培养人形成良好的素养,做好哲学教学工作对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学校应该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重视哲学。老师需要通过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不断探索和挖掘好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提高积极性。当今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教育部门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生活,结合现实社会的各类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养成一种对国家的责任感,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
论通过哲学与人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论文
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的持续扩招,冲击了原先固有的中职教学模式和生源。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较差,再加上重学历的传统用人观念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等消极因素对他们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德育教育是摆在中职学校面前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设定,是中职学校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一把尖刀。
一、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素质一直是我们教学中十分看重的素质。我们的教学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处事,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立场和态度。因此,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小公主或小王子,脾气暴躁,不能顾及他人的感受。同时,中小学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严重,客观上讲,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比普通高中学生要低,他们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尊重老师、说脏话、逃课、打架、玩游戏……这给中职教学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更增强了紧迫感。对于学生家长来说,把孩子送到学校,既是觉得孩子不大适合走学历的道路,同时又不想放弃孩子,想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在学校沉淀下再去接触社会,这是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殷切希望。对社会来讲,日益发达的信息传播途径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不良的东西,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教好学生,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原则
所谓“哲学的贫乏带来贫乏的教育”,要想将学生哲学教育质量提高,前提是必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更符合当今时代的潮流,同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始终围绕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和三观内容。
其次,要不断翻新教育理念,坚持知、行的统一。加强学生对与人生成长关系密切的马列主义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将知识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信仰,引导学生把马列主义哲学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和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最后,要保持学生与时代的联系。教育要具备现实意义,不能与社会和人文现实脱节。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体现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最好符合当地企业的要求,加强针对性、时效性和责任感,做到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化哲学观点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哲学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通过哲学与人生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是将教学主体由教师转换给学生,学生从自己本身出发,积极探索哲学与人生的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生课堂之中。但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习,而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又或者切合学习内容的主题加以引导。例如,在讲授《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这节课时,可以先简要讲解一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等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出:“同学们,你们认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该做到哪几点呢?选择你们认为重要的谈一下。”教师通过这样的引导,之后就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掌握。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只听名字可能离生活很遥远,其实不然。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除了必要的大道理以外,其余的主要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处事的,讲的都是最贴近生活的事,大到生老病死,小到说话吃饭,无所不包、无所不讲。课外知识积累丰富的学生会发现,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希腊古罗马,都有“天人合一”、自然与社会统一的思想,这不仅是古代思想家和哲学家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在学习相关的哲学思想时,究其产生的文化和自然背景,学生不仅了解了当时的人文和自热风貌,在那种情境下,结合当时人们的生活现实,也能使学生哲学的学习和理解更深刻。然而,客观地讲,政治性质的课程最难以在教学上吸引学生,说得深了学生难以理解,说得浅了就像读课文,说得偏了又不符合教学目标。因此,实现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生活化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创设生活情境,用身边发生的事和最近的新闻为材料延伸教学。例如,在教学《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里约残奥会上运动健儿在奥运赛场挥洒汗水的时刻,让学生真实感受什么叫“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以此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潜在的能量,从而积极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这个时候再趁热打铁,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的生活实例,以此加深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生学习的合作探究
“生命在于运动,教育在于互动”。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在互相帮助和密切配合中培养感情,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习。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教师的授课内容,让教育更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发展的理念,构建人的发展新形态的美好愿景。例如,在对《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探究与合作,教师将教学重点“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顺境、逆境的联系与变化”等内容先作简要说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由交流和讨论,然后总结归纳小组讨论的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再将课程内容的实践意义进行二次开发和拓展,促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发展,实现哲学与人生课程对学生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的教学目的。
哲学、科学和艺术,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来讲,具有某种相通性和普适性,在思想自由度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有着十分强大的现实意义,而德育工作对中职教育来说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育人工作。做好这些工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以育人为目的,不断充实德育教育内容,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教好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更好地完成中职教育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海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典型教育的改革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孙爱军.论当前中职生德育现状及教育对策[D].鲁东大学,2013.
[3]陈庭照.浅谈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认识[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3).
人生哲学专业的论文
人生哲学专业应该如何书写毕业论文呢?选题应该怎么选?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人生哲学专业的论文,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观念的影响论文
摘 要: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回顾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发现科学和哲学是不分彼此的,科技自动化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改善劳动条件。本文探讨科学技术和哲学之间的联系互相和影响,提出了核心和关键论点。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 哲学 观念 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哲学的理由,科学技术与哲学思想进步不平衡,后者远远滞后,前者毫无约束地被加以发展和滥用,从而产生致命的危险。因此,探讨现代科技发展对思想建设的新要求,对于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1、科学和哲学的互相影响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依靠发达的大脑克服了重重困难解决了众多的难题。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经验正确反映了科学文化知识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论认识过程。科学与哲学的相互渊源起始于现代科学最初的萌芽期。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负面的影响。哲学的作用在于开始避开盲目运用难懂经验和思辨策略去研究科学,只有这样科学策略才能从哲学束缚下解脱出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哲学的辩证理推动了自动化的策略和手段,相继出现了系统制约和智能制约,对于科学的策略是我们必须仔细事物是不是普遍联系,科学技术是否是众所周知的,是得到社会认可的,不要局限于因果的联系。通常人类理解科学技术的策略就是综合运用理论,把理论当做无限经验世界的网,运用科学自有的语言构建完成描述,实现对真理的无限逼近。
2、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道德哲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关于道德的哲学深思。但是最初的道德哲学调节的只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道德反思日益加深,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所以,我们把现代科技文明下,以保持人类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把调整人和人之间的道德理论扩展到自然界行为规范的总和。科学哲学对于道德的维护,是科学对哲学层面上的流派的直接反应。哲学家波普尔发现哲学是规范的精华。哲学无法变成准确的学问。哲学作为最接近科学的学科,追求真理是不能停止的,同时也要谨防幻觉,不能被某些蒙着真理面纱的假象所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人们正在寻求全球文化价值观念的整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一些新的与高科技相关的应用伦理学还会不断产生。现代伦理学正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针对现实社会理由而提出的新的伦理观点。科学哲学关键的任务确立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普尔的理论认为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从属于科学领域,他的学说的目的在于阐述,回答的不是策略论的而是认识论的理由,区分的不是科学与伪科学而是区分人类传递和记录信息公共和私人属性。一些科学家的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真,并不一定因为他们可以被证实和证伪,其真实性一定都是建立在某种程度的可错性的特定基础之上的。这些都说明了人类现在掌握的知识,已经赋予了人类几乎能摆布自然的本领。
现代科技发展赋予哲学新的思想
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很多社会制度建设作为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要加强科技立法科学技术发展,以强制手段约束人的`行动,以人类特有的激励方式,达到自我约束。法律是否能执行,取决于道德心的驱动,法律具有根本性作用的今天,法律再多再严,也起不到威慑作用而形同虚设。加强科技立法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用法制的手段来保证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是危害人类。科技主体之所以负有伦理责任,因为他们经常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决策。
辩证的来看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正面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是一部不断探索史,接连的几次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信息时代带给人们另一种景象。科学技术遍布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场所,对人类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技发展中,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探索策略总结经验。反映出科学知识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论认识过程就是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正确的看待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发展的作用。科技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2)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技术发展带来的弊端可能就是随着科技化程度加深失业率持续上升,出现的劳动力的贬值,工人失业工资低等的现象,对社会的安定和保障体系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也许有一天,很多机器占据了地球。
参考文献
[1]道·霍夫施塔特,蓍.GEB:一条永恒的金带[M].乐秀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卡尔·波普尔,蓍.无尽的探索[M].邱仁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3]李建华.科学哲学[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拓展:论语哲学论文
[摘 要]
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历史时期,主要指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年)。这个时代是世界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也是中国诸子百家活跃的时代。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创立的学说。文章旨在通过对先秦儒家产生的背景及其哲学思想体系的梳理,还原儒家思想的特点,进而阐发其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先秦;先秦儒家;儒家思想;哲学思想
从先秦百家争鸣中一支普通的流派,到秦焚书坑儒法家称雄时的短暂消沉,再到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着北宋程朱理学备受争议的“存天理,灭人欲”,再到今天掀起的新儒热。反观这个演进历程,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处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千百年来哺育和教化着中华民族,成为中国人精神和信仰的文化支撑。现在,立足于较为理性和客观立场上的现代人,回望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儒家产生背景是什么?其思想体系应该怎么概说?其发展走向和现实意义又是什么?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初步研究。
一、儒家产生的背景
“诸子百家”,即儒家产生的背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活跃。“诸子”是指活跃于当时有名的思想家,“百家”是指不同的学派。当时对诸子百家的论述较集中地文献有《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韩非子五蠹篇》。“诸子百家”都指谁?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西汉初期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名、墨六家。西汉末年刘歆和东汉班固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纵横、小说、名、墨、农、杂十家。但是,他们都丢掉了相当重要的一家――兵家[1]。
诸子百家产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急剧动荡,社会结构中的几个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从生产力开始的。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大量出现,这使劳动者只能用大规模的群体合作来弥补生产工具之低劣的时代骤然结束,劳动者个人用铁制作的生产工具有能力个人开垦土地。孟子所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2]虽然是对他理想中村社生活的设想,但这种劳动成果的分成方式――劳役地租在当时无疑是存在的。铁器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大提高,也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转变。但生产关系的转化不平衡,由此引起了政治上的动荡。
(二)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
由于生产关系变更不平衡,主动变更、变更早、变更较彻底的贵族很快就富裕起来了。这些贵族,开始不满足于眼前的政治地位,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更大的贪欲,开始在政治上有大的举动。于是卿大夫凌驾于诸侯之上,“陪臣执国命”的事层出不穷。整个局面是“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3],而政治上的变化进一步影响到思想。
(三)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
政治经济的变化导致了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首先,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来大体上只有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现在又出现了农奴和农奴主,农民和地主。其次,既出现了大量的破落贵族,又出现了大量的新贵。再次,职业的构成呈现多样化。原来只有农牧业和一些手工业,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多样化,职业种类多了。除农夫之外,还出现了职业工商者、职业官僚、职业军人、职业政客、职业谋士、职业教师、职业艺术工作者。
(四)文化的地域特色凸显出来,并汇聚到中原相互交流
当时的区域特色有:齐鲁文化、燕齐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郑卫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宋文化还有北方游牧民族文化。
以上经济、政治、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发展,必然在思想领域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儒家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其哲学思想在中华民族的演进历程中走过了一条曲曲折折、起起落落,却又一直占据中华民族思想不倒的道路。
二、先秦儒家主要人物及哲学思想
说起“儒家”,首先想到的是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当时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以六艺教人,“仁”“礼”并举,从而吸引众多学生,通常我们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随着孔子思想的流传,孔子逐渐被看做是“儒”的象征,而他与那些追随他的理想,致力于整理、解释和教授古代经典,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保存和研习古代礼乐的群体,被称为儒家。孔子之后,儒家发生了变化,但是儒家的基本信条为他的弟子们所继承。并出现了孟子和荀子这样能够将其思想发扬光大的后学。先秦儒家,主要人物就是孔子、孟子和荀子。
孔子在儒家发展史上应是首创者。后世许多思想都是从孔子那里开始。其哲学思想概括如下:
第一,“礼”的理论思想。第一点是“正名”的理论,所谓“正名”,也就是根据周礼确定人的身份和地位。孔子说礼的功能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第二点是“礼之用,和为贵”的理论。《礼记乐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节貌者,礼乐之事也。”第三点是关于“中庸”的理论。中庸之道贯穿孔子思想始终。他提出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第二,重视“仁”。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一个比“礼”更为重要的概念。此外,“仁”是在他对“礼”的讨论中引发出来的。据统计《论语》讲“仁”104次。孔子还讲“义”“忠”“恕”,“义”源于“仁”的内在,“忠”“恕”乃“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冯友兰说:“忠恕之道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义。行仁义就必然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括了义的性质。[5]”因此“仁”包含“义”“忠”“恕”。
第三,政治思想。除了“仁”和“礼”之外,孔子讲得最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为政”。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不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他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治国方略,会逐渐培养起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遵守社会秩序的自觉意识,会使百姓真诚地热爱国家,心悦诚服地接受政府的统治。 第四,“学”的思想。孔子指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成就自己。他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孔子自己就以“闻道”为期许。他说:“朝为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闻道”可以说是他的终极关怀,在他看来,人就是为了“闻道”而活着的,不懂得道理,人生就没有价值,没有意义。闻什么“道”呢?闻为人之道,为政之道。懂得了如何成为“仁人”、如何治理天下的道理,才能不虚度此生,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学大师。孟子学说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性善说。孟子认为人性内有种种善的成分。意思不是说人从出生就是圣人。相反他承认,还存有其他成分,本身无所谓善恶,若适当控制,就不会通向恶。孟子认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诸种道德都是自己的本性中固有的,而不是从外面加进来的,所以说人性是善的。
第二,修养说。孟子非常重视后天的道德修养,建立了内容丰富的修养论。他认为,道德修养首先是“存心”。孟子所谓“心”是指“四端”,也叫做“良心”、“本心”。“四端”犹如种子,很幼小,很微弱,需要精心养护才能萌发为道德,稍不小心便会丧失。因此他告诫人们要时刻注意良心的走失,做到“存心”。
第三,仁政说。孟子倡导仁政。他说:“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仁政主张,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真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仍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辉。
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哲学思想吸收了战国时代更多地区的更多学派的思想和知识。所以学术内容和学术背景都显得更加丰富和宽广。其学说归纳为:
第一,性恶说。这是荀子最著名的学说。与孟子的性善学说正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化的哲学,他认为,人性必须加以教化,凡是没有经过教化的东西不会是善的。荀子的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伪,就是人为。在他看来,“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5]
第二,礼乐说。“礼”是荀学的核心概念,在他看来,无论是对于人的化性起伪,还是对于社会的和谐有序,“礼”都是至关重要的。荀子认为,治理国家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组织好社会,避免纷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能群”的优势,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使国家得以繁荣和强盛。他说:“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荀子王制》因此,人必须要结合成群体,组织成社会,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官天地、财万物。
第三,王制说。荀子不是讲“德治”,也不是讲“仁政”,而是讲“王制”。所谓“王制”,本来是指圣王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和政权设置,但荀子在讲这个问题时却把它扩大为包括各种重大政治问题的治国方略,集中代表了他得政治思想。其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平政爱民;二是隆礼敬士;三是尚贤使能。
以上是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哲学思想的归纳梳理。
三、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特点
通过对儒家先哲思想的梳理,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现实主义。也就是说他们所关心和研究的问题都是和人生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例如关于政治、经济、道德、教育等问题,而对于宇宙的本质和起源,上帝鬼神之有无,人的吉凶祸福等则很少考虑。即使谈到,也是当做现实问题来谈的。又如关于性和命这类性质的问题,孔子很少谈到,孟子和荀子虽然争论性善性恶,但仍不是把它抽象化,看做纯理论的问题,而是把它看做解决现实政治或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
第二,中庸主义。孔子特别提倡“中庸之道”,他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第三,民本主义。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周初,发展于春秋时期,至孔子时遂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仁的学说。古代的统治阶级,认识到为了巩固、维护它的统治,必须顾及到被统治者的利益,不能违反民意而一意孤行,否则民人会起来造反,推翻它的政权,因而在施政上有保民的思想和措施。孔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就是这个意思。
四、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现实意义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谈到儒家、道家和佛教这三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时,做了形象的说明:“佛学像百货店,……人们可去可不去;道家则像药店,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可以看出,作为“粮食店”的儒家思想,对于国家、民族是非常重要性,过去的人和当今的人都需要“粮食”。实际上,儒学很多思想还留在人们心中,例如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博爱之谓仁。仁,相当于西方的博爱。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心是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仁爱是人类生存的保证,是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都不会过时的。义者也是如此,是适宜的意思,合理的意思。这是动态的概念,是发展变化的,因而义也是永恒的。礼,指礼仪、礼节、礼貌等。实际上,这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际交往的形式与规范,只要有人类得地方,都是需要的。智,原先是指知道仁义礼,如今则把它解释为智慧、智力。信,则是指讲信用,也可以称之为诚信、信誉等。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讲信用都是最起码的道德。可见,儒家“五常”经过现代阐释,都是可以继承的,其基本精神都是可以用于现代社会的。
儒家讲仁政,以民为本,将仁爱精神贯彻在行政中,主要体现在公正上。公正原则也体现在义上,坚持大义,坚持合理性,是儒家构建并维护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也是儒家对和谐社会的贡献。
从春秋时期儒家哲学思想的产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今天掀起的儒家新热,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其现实价值和意义都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而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现实价值的体现,均源自与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的现实主义、中庸主义、民本主义特点的和谐统一。先哲儒家思想基于具有的这类特点,使它超越一家思想、一个时代而凝固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文化核心。也就是说,先哲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它不仅在过去、现在发挥着重要做用,而且在将来也会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
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人生呢?其实这是哲学中最根本的问题。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哲学与人生 作文 500字,希望对你有用!
时间,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珍惜的。时间,会像尘埃一般,如果不在你的手中捏紧,便会被一点一点地,被人生的风给吹走,直到消失。记得,书上曾这样描述写道,时间像烛火,懂得珍惜的人,必会体现人生价值。
世上有些人用有限的时间,做了许多事。但有些人,做了很多事,却浪费了不知多少的时间。但他们都不知道,时光,易流逝。
虽说童年是美好的,但在儿时,是最不知时光是最容易浪费的。疯疯地玩上一天,到处游走耍耍。黄昏时,才知时光飞逝,一天就怎么过去了。想来可笑,自己竟会那么傻,竟可以玩上一天,却一点不知疲惫。却不曾想要利用些时间,试试看做做父母做过的家务,体验做家务的辛苦;或是做些让自己有所学成的事情,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黄昏日落西山,我的时光已流逝。此时的我已是一名初中生,奋斗在人生路上。但是我却不再那么喜欢玩了吧,时间让人叹息,同时也让人成长。我的心智已不是童年的三岁纯真小孩子了,成长了,也得懂事了。但时间却不能让我失去那颗童真之心,看看自己走过的人生路,你会露出成长的微笑吗?你会的,因为时间只会改变你的生活,却改变不了你的心。心里记着一句话,不知是谁告诉我的了,但是这句话深深印在我心了:“今日多几分的努力,明日少几分愤烦恼。”至今,我还一直深信不疑。
无论是谁吧,回头一看,想想自己生活中的许多细节,是不是用了多余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多多少少会浪费些许时间,日积月累,成了你的累赘呢?那当时又有没有想过,用些许时间去看看书,日积月累,同样的,会对你产生好的效果。
我想,上帝可不是会怜悯人的,没有太多的如果了,也就不会为你的虔诚而给你悔过的机会的。
写到这,你是不是想要做一个不被上帝厌恶的人呢?所以,努力吧,时光可是不会等你的,唯有不断前进,才是你该做的。
冬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踏入人间,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冬天,万物沉睡,百花凋谢,树叶凋零。却有那“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傲然挺立。“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它没有玫瑰般艳丽,却能在风雪中傲立;它没有茉莉般芬芳,却能在严寒中开放。一团团,一簇簇地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美不胜收!还有那素有“凌波仙子”之美名的水仙花,在争奇斗艳的百花都凋谢时,迎着寒冬开放,那散发出的清香沁人心脾。犹如那亭亭玉立的少女,十分惹人喜爱。
冬天不仅有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和在严寒中竞相开放的水仙,还有那洁白无瑕的小天使——雪花。
冬天的早晨是那么的安静,鹅毛般的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那洁白无瑕、千姿百态的雪花犹如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到处乱窜;又好似一只只晶莹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又宛如一个个精巧别致的图形。真是巧夺天工、无与伦比呀!
一夜之间,大地被银装素裹。瞧,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房屋像被施了魔法,屋顶全变白了。树枝上的雪花千奇百怪。瞧,有的好似白色的棉球;有的宛如绽放的花朵,还有的形似蝴蝶。
雪停后,我们像刚出笼的小鸟奔进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惠。男孩们把雪揉成一团,扔向对方。瞧,那个人的头上绽开一朵银色的花。这就是好玩又刺激的打雪仗小游戏。女孩则在一旁乐不可支地堆雪人。不一会儿,雪人堆好了,她们围着雪人又蹦又跳,高兴极了。校园里,不时从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课间,安静的操场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打雪仗;有的做游戏;有的互相嬉戏打闹……
有人喜欢那百花盛开的春天;有人喜欢那炎热的夏天;也有人喜欢那硕果累累的秋天;然而我却喜欢这银装素裹的冬天,更喜欢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和水仙,还有那洁白无瑕的雪花!
荡一叶扁舟,驶入充满科幻的未来……
—题记
外面刮着风,呼呼作响。树叶被风无情的厮打着,雨点啪啪地打在玻璃墙上。这时,我的思绪不禁又飞到那一派祥和的未来,便踏上了未来随想之旅……
海水淡化危机
开发新水源,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咸苦浩瀚的大海,人们在望洋兴叹之余,肯定不止一次地幻想过:有没有一种可以淡化海水的机器?的确如此,在未来便发明一种名叫“海水淡化机”的机器。只要把海水放进去,便可以过滤成清甜可口的淡水了。至于那句“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警句将化成泡影,水波消逝。
难道,未来的世界不令人向往吗?
瞬间转移法
想必,你在看名着《西游记》时,不禁为孙悟空的变幻莫测而惊叹。是的,朋友你不必羡慕,在未来,有专门授法大师,教予我们这项本领,在那时,随心所欲,心有所想,路亦同趋。你想要去哪就去哪,也不会为时间的关系而头疼。更不会发生可怕的交通事故,对环境也是一种极大的保护。
猜你喜欢:
1. 哲学与人生600字作文
2. 读大学有感500字
3. 哲学和人生心得600字
4. 哲学与人生作文500字
5. 有关哲学的作文1000字
6. 哲学与人生的作文
人生观问题离不开世界观和历史观。对待人生一些根本问题的回答都是与世界观、历史观相联系的。共产主义人生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关于人生意义、价值、目的的基本观点,完全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的。首先,人生观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对人的本质、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理解。正是在这个基础点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共产主义人生观奠定牢固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观点,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思考人的生命的意义时突破了历来着眼于人的生物性和人寿长短的局限。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于其它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界中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原因在于人是能进行自觉劳动的创造性动物。人的创造能力使得人超越其它动物之上。世界上只有人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人化的世界,创造了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正如其它生命一样不是永恒的。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它的创造性。人的一生很短,如果尽干坏事,又会被世人感到太长。如果在有限的生命中充分发挥它的创造作用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生命光辉而充实。人的生命的创造意义并不仅仅限于生时。不少人生时寂寞、穷困、潦倒,甚至为人误解,频遭摧残,可死后被重新发现,再现辉煌。许多学术著作亦复如此。生时无法出版,死后成为不朽之作。这说明生命的长短并不是人的生命意义的关键所在。人不仅是创造性的动物,而且是社会性的动物。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1卷第56页)这就是说,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是无法说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如果仅仅把人看成孤立的个体,必然把人的生命看成一支短短的暂时点燃的蜡烛,很快化为灰烬。从人的社会本性出发,把人作为社会成员来考察,就会看到,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却是久远的。人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由人类组成的火炬。每一代人都应该把它烧得更旺。这同时也就是把个体的生命由暂时变为永恒、有限变为无限。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没有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人的社会本质的正确理解是不可能的。其次,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生观中最重要、最难解决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两方面对生与死的问题作了回答。人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是自然存在物,它与宇宙中的一切生命现象一样,必然是有生有死、有始有终。人的自然寿命有限,而且只有一次。追求长生久视、成仙成佛,都是宗教唯心主义的幻想。辩证法的规律是理解生与死的钥匙。毛泽东把死称为辩证法的胜利。对生与死的理解不能仅仅以自然规律为依据,而必须求之于社会规律。同样是生,有的生得伟大,有的苟且偷生;同样是死,有的死得伟大,有的死得窝囊。所谓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讲的就是死的意义问题。这个死的意义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英雄与懦夫、留名千古与遗臭万年的分界线往往决定于对死亡的态度。中国古训临难毋苟免,讲的就是气节,也是对待死亡的态度。死亡中最壮烈最感人的是为事业、为正义而献身,死在刑场和战场上。我们不仅要以哲学家的通达服从自然规律来对待自然的死亡,而且要以革命家的气概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对待为正义和真理而献身的死亡。前者是智者,后者是勇者。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烈士的名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是对死的认识的最高境界,是对死的意义理解的通达至极,是勇者与智者的结合,是以对自然规律与历史价值认识为依据的人生态度。
哲学与人生的思考论文篇二 摘要: 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哲学讲述马克思主义,使人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与解决问题,对人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学校接受 教育 期间,学校有义务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引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向未来,哲学对一个人的人生起着基础性作用。 Abstract: Philosoph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disciplines. It is about Marxism, making people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with the right perspective, so it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In school education, schools have a duty to train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guide the students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for the future. Philosophy has basic influence on a person's life. 关键词: 哲学与人生;课程; 教学方法 Key words: philosophy and life;course;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4311(2014)14-0238-02 0 引言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学生的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特别是素质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本文主要讲述了哲学这门课程的内容、为什么要探索研究哲学与人生的教学方法及进行哲学与人生教学的方法。 1 探索研究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无论是学习或者做任何工作,主观能动性对结果具有重大影响,人从事某项活动如果是发自内心的追求,是个人的目标前进方向,他定会为之努力,才能从中挖掘自身潜能,而好的教学法就可以促使实现潜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应该以学生自己的人生目标,自我发展为方向,意识学习的重要性,使自己自主地投身学习,树立学生自我理念,时学生主动与教师的指引有效结合起来,注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对教学工作具有基础作用。 正确的教学法可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正如马克思主义所推崇的,实践是基础,只有通过不断实际实践,才能慢慢增长对事物的认识,人类的发展也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而探索研究正确的教学方式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要求学生通过原有的认识,再进行探索研究,达到由感性到理性,有表面到本质的认识。以学生为中心,在加强对学生教导知识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现实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指引和启发,发现新的问题,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其实际工作能力,不断开拓学生思维。 研究教学方法可以增强老师的观念,使老师向专业方向发展。学习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学生应该主动吸取新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去理解和研究新的事物,知识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人知识的丰富与否要看他与外界的沟通程度,理解程度和吸取程度。世界具有多样性,不同事物的知识结构层次不尽相同,学生在学生接受教育需要一个适于学校的良好环境,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学校,老师需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学生是主体,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逐渐消除老师教课累,学生又被动痛苦的现象。 2 探索研究进行正确教学的方法 有效利用教材,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哲学思维。在《哲学与人生》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拥有正确的 思维方式 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需要掌握用哲学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必须深深掌握教材,把教材研究透彻,不仅要参照大纲的教学要求,同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可以在备课时翻阅各种文献和资料,老师与老师之间进行深入地探讨与交流,制定一套适于自己的教课方案和方法,有自己独立的教学特点,不盲目追从。比如:在培养学生哲学时,引导他们从浅入深的分析现象,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相关的因素,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引学生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寻找自身的缺点,摒弃错误的思想,寻找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老师需要注意培养多沟通的好习惯,多与老师就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发现学生的思维问题,及早改正,树立正确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将哲学与实际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哲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而哲学指引着人生的大方向,拥有正确的哲学思想,才能把握正确的认识方向,也才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老师在哲学课堂讲课时,引导学生用自身来感受哲学,将哲学与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贴近自身的现实生活,将学所的哲学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哲学基础知识,分析哲学与人的紧密关系,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人生选择。分析客观事物现象与本质,用哲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要求他们分清善恶,区分真假,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加强对专业方向的把握,结合课堂内外,改善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借助媒体播放、故事典例、心理上的疏导以及积极向上 寓言故事 等方式进行探究,使课堂内容新颖并具有实践意义。以此来增加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第一,媒体播放式教学方法。将课程的内容制作成课件,使之生动形象,大部分学生对单纯的依靠老师讲解产生厌倦感,反之采用了这种将声音、影像或者动态图案的方式恰当的结合到一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的接受课程内容,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进而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第二,故事典例式教学方法。筛选一些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学习人所周知的典例,有效的将典例引出的问题或人生的哲理进行融合,使学生对照自身情况,经常 总结 成长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去糟取精,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创新,逐渐的引导学生对哲学知识以及人生准确认识。第三,心理上的疏导式教学方法。该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情绪的波动,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定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心理测试,课间同学生聊聊天,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敞开心扉,摒弃自卑、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的心理,彻底走出心理误区。 形成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和重心。步入了大学后的学生,因为其专业的不同,其性格特点也有所不同,根据专业的特性,老师深入分析他们的思想特征,引导他们培养自我意识,教育他们自身的思想是主体,是指挥一切活动的中心。对遇到困难不能勇敢面对的,要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思想去面对,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我们要正确分析这种自信的来源,对自己进行 反思 ,通过不断地发现,从中感悟,逐步取得进步。 提高自身的哲学素养,不断完善自己。许许多多的哲学老师不仅负责哲学的教学也分担其他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所以,老师在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目标前提下,也应该自身拥有环境资源与周期的同时多进行沟通,交流教学的经验,相互交换意见,督促对方哲学素养提高,在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安排老师参加哲学教育方面的培训活动,通过交流和培训,不断探索好的教学教育方法,促进哲学教育工作的改进。 3 结束语 哲学是对人的思想精神进行正确指导,是对心灵的净化,哲学培养人拥有正确的人格,培养人形成良好的素养,做好哲学教学工作对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学校应该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重视哲学。老师需要通过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不断探索和挖掘好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提高积极性。当今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教育部门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生活,结合现实社会的各类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养成一种对国家的责任感,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
百分网 > 作文 > 人作文 > 《人生哲理作文600字》正文人生哲理作文600字百分网【人作文】编辑:萱子发布时间:2012-09-06人生犹如长途旅行,不断有过客,人生有太多的变数,又有几个人,可以真心不变呢?人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以下几句人生哲理我非常喜欢,细细品味,别有一番滋味哦!或许也会带给你有意外的收获和感悟。 1、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2、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3、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4、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一切都是轮回!我们都在轮回中!5、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6、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7、有人说“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8、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9、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10、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一)奋斗是啊!人的一生要想有所作为,是离不开奋斗的。我觉的奋斗是勤奋者的信心,奋斗是懒惰者的闹钟,奋斗给自信者带来了理想,奋斗给无知者带来了命运。所以,奋斗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敢于奋斗,才回爬的越来越高。奋斗吧!给自己一个理想。(二)珍惜天天电视报纸都能看到珍惜什么什么的广告,可有谁把它当做一回事了。想要创作好必须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可以给你创作的源泉;珍惜环境,因为环境可以给你创作的思维;珍惜知识,因为知识可以给你创作的动力。我们出身在这么好的年代里,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珍惜机会的人。(三)拼搏人的一生除了奋斗和珍惜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字,那就是“拼搏”。敢于拼搏的人,成功永远在向他招手;敢于拼搏的人,胜利永远在等候着他;敢于拼搏的人,困难永远都会被他屈服。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去拼搏。所以,做人就要做一个敢于拼搏的人。(四)信心人的一生如果没有“信心”什么事也做不成。信心是一种心境,有信心的人不会在转瞬间就消沉沮丧;信心是又弱又细的线,很容易拉断;但在灰心的时候,它也能将你抛向空高,使你重获生机。有信心的人,一生过的很有意义;没有信心的人,只能碌碌终生。我不要做碌碌终生的人,人的一生要有价值,必须要有“奋斗的精神”“珍惜的习惯”“拼搏的勇气”还有“坚定的信心”,有了这四点,人生就很完美了。
人生哲学专业的论文
人生哲学专业应该如何书写毕业论文呢?选题应该怎么选?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人生哲学专业的论文,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观念的影响论文
摘 要: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回顾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发现科学和哲学是不分彼此的,科技自动化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改善劳动条件。本文探讨科学技术和哲学之间的联系互相和影响,提出了核心和关键论点。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 哲学 观念 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哲学的理由,科学技术与哲学思想进步不平衡,后者远远滞后,前者毫无约束地被加以发展和滥用,从而产生致命的危险。因此,探讨现代科技发展对思想建设的新要求,对于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1、科学和哲学的互相影响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依靠发达的大脑克服了重重困难解决了众多的难题。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经验正确反映了科学文化知识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论认识过程。科学与哲学的相互渊源起始于现代科学最初的萌芽期。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负面的影响。哲学的作用在于开始避开盲目运用难懂经验和思辨策略去研究科学,只有这样科学策略才能从哲学束缚下解脱出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哲学的辩证理推动了自动化的策略和手段,相继出现了系统制约和智能制约,对于科学的策略是我们必须仔细事物是不是普遍联系,科学技术是否是众所周知的,是得到社会认可的,不要局限于因果的联系。通常人类理解科学技术的策略就是综合运用理论,把理论当做无限经验世界的网,运用科学自有的语言构建完成描述,实现对真理的无限逼近。
2、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道德哲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关于道德的哲学深思。但是最初的道德哲学调节的只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道德反思日益加深,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所以,我们把现代科技文明下,以保持人类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把调整人和人之间的道德理论扩展到自然界行为规范的总和。科学哲学对于道德的维护,是科学对哲学层面上的流派的直接反应。哲学家波普尔发现哲学是规范的精华。哲学无法变成准确的学问。哲学作为最接近科学的学科,追求真理是不能停止的,同时也要谨防幻觉,不能被某些蒙着真理面纱的假象所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人们正在寻求全球文化价值观念的整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提出了新的道德要求,一些新的与高科技相关的应用伦理学还会不断产生。现代伦理学正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针对现实社会理由而提出的新的伦理观点。科学哲学关键的任务确立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普尔的理论认为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从属于科学领域,他的学说的目的在于阐述,回答的不是策略论的而是认识论的理由,区分的不是科学与伪科学而是区分人类传递和记录信息公共和私人属性。一些科学家的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真,并不一定因为他们可以被证实和证伪,其真实性一定都是建立在某种程度的可错性的特定基础之上的。这些都说明了人类现在掌握的知识,已经赋予了人类几乎能摆布自然的本领。
现代科技发展赋予哲学新的思想
没有科技的进步,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很多社会制度建设作为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要加强科技立法科学技术发展,以强制手段约束人的`行动,以人类特有的激励方式,达到自我约束。法律是否能执行,取决于道德心的驱动,法律具有根本性作用的今天,法律再多再严,也起不到威慑作用而形同虚设。加强科技立法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用法制的手段来保证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而不是危害人类。科技主体之所以负有伦理责任,因为他们经常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决策。
辩证的来看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正面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是一部不断探索史,接连的几次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信息时代带给人们另一种景象。科学技术遍布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场所,对人类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技发展中,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探索策略总结经验。反映出科学知识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理论认识过程就是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正确的看待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发展的作用。科技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2)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技术发展带来的弊端可能就是随着科技化程度加深失业率持续上升,出现的劳动力的贬值,工人失业工资低等的现象,对社会的安定和保障体系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用。也许有一天,很多机器占据了地球。
参考文献
[1]道·霍夫施塔特,蓍.GEB:一条永恒的金带[M].乐秀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卡尔·波普尔,蓍.无尽的探索[M].邱仁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3]李建华.科学哲学[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拓展:论语哲学论文
[摘 要]
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历史时期,主要指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年)。这个时代是世界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也是中国诸子百家活跃的时代。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创立的学说。文章旨在通过对先秦儒家产生的背景及其哲学思想体系的梳理,还原儒家思想的特点,进而阐发其对当今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先秦;先秦儒家;儒家思想;哲学思想
从先秦百家争鸣中一支普通的流派,到秦焚书坑儒法家称雄时的短暂消沉,再到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着北宋程朱理学备受争议的“存天理,灭人欲”,再到今天掀起的新儒热。反观这个演进历程,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处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千百年来哺育和教化着中华民族,成为中国人精神和信仰的文化支撑。现在,立足于较为理性和客观立场上的现代人,回望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儒家产生背景是什么?其思想体系应该怎么概说?其发展走向和现实意义又是什么?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初步研究。
一、儒家产生的背景
“诸子百家”,即儒家产生的背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活跃。“诸子”是指活跃于当时有名的思想家,“百家”是指不同的学派。当时对诸子百家的论述较集中地文献有《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韩非子五蠹篇》。“诸子百家”都指谁?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西汉初期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名、墨六家。西汉末年刘歆和东汉班固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纵横、小说、名、墨、农、杂十家。但是,他们都丢掉了相当重要的一家――兵家[1]。
诸子百家产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急剧动荡,社会结构中的几个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从生产力开始的。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大量出现,这使劳动者只能用大规模的群体合作来弥补生产工具之低劣的时代骤然结束,劳动者个人用铁制作的生产工具有能力个人开垦土地。孟子所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2]虽然是对他理想中村社生活的设想,但这种劳动成果的分成方式――劳役地租在当时无疑是存在的。铁器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大提高,也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转变。但生产关系的转化不平衡,由此引起了政治上的动荡。
(二)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
由于生产关系变更不平衡,主动变更、变更早、变更较彻底的贵族很快就富裕起来了。这些贵族,开始不满足于眼前的政治地位,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更大的贪欲,开始在政治上有大的举动。于是卿大夫凌驾于诸侯之上,“陪臣执国命”的事层出不穷。整个局面是“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3],而政治上的变化进一步影响到思想。
(三)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
政治经济的变化导致了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首先,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来大体上只有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现在又出现了农奴和农奴主,农民和地主。其次,既出现了大量的破落贵族,又出现了大量的新贵。再次,职业的构成呈现多样化。原来只有农牧业和一些手工业,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多样化,职业种类多了。除农夫之外,还出现了职业工商者、职业官僚、职业军人、职业政客、职业谋士、职业教师、职业艺术工作者。
(四)文化的地域特色凸显出来,并汇聚到中原相互交流
当时的区域特色有:齐鲁文化、燕齐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郑卫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宋文化还有北方游牧民族文化。
以上经济、政治、社会群体构成的变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发展,必然在思想领域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儒家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其哲学思想在中华民族的演进历程中走过了一条曲曲折折、起起落落,却又一直占据中华民族思想不倒的道路。
二、先秦儒家主要人物及哲学思想
说起“儒家”,首先想到的是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当时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以六艺教人,“仁”“礼”并举,从而吸引众多学生,通常我们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随着孔子思想的流传,孔子逐渐被看做是“儒”的象征,而他与那些追随他的理想,致力于整理、解释和教授古代经典,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保存和研习古代礼乐的群体,被称为儒家。孔子之后,儒家发生了变化,但是儒家的基本信条为他的弟子们所继承。并出现了孟子和荀子这样能够将其思想发扬光大的后学。先秦儒家,主要人物就是孔子、孟子和荀子。
孔子在儒家发展史上应是首创者。后世许多思想都是从孔子那里开始。其哲学思想概括如下:
第一,“礼”的理论思想。第一点是“正名”的理论,所谓“正名”,也就是根据周礼确定人的身份和地位。孔子说礼的功能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第二点是“礼之用,和为贵”的理论。《礼记乐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节貌者,礼乐之事也。”第三点是关于“中庸”的理论。中庸之道贯穿孔子思想始终。他提出了“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第二,重视“仁”。在孔子的思想中,“仁”是一个比“礼”更为重要的概念。此外,“仁”是在他对“礼”的讨论中引发出来的。据统计《论语》讲“仁”104次。孔子还讲“义”“忠”“恕”,“义”源于“仁”的内在,“忠”“恕”乃“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冯友兰说:“忠恕之道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义。行仁义就必然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括了义的性质。[5]”因此“仁”包含“义”“忠”“恕”。
第三,政治思想。除了“仁”和“礼”之外,孔子讲得最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为政”。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不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他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治国方略,会逐渐培养起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遵守社会秩序的自觉意识,会使百姓真诚地热爱国家,心悦诚服地接受政府的统治。 第四,“学”的思想。孔子指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成就自己。他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孔子自己就以“闻道”为期许。他说:“朝为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闻道”可以说是他的终极关怀,在他看来,人就是为了“闻道”而活着的,不懂得道理,人生就没有价值,没有意义。闻什么“道”呢?闻为人之道,为政之道。懂得了如何成为“仁人”、如何治理天下的道理,才能不虚度此生,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儒学大师。孟子学说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性善说。孟子认为人性内有种种善的成分。意思不是说人从出生就是圣人。相反他承认,还存有其他成分,本身无所谓善恶,若适当控制,就不会通向恶。孟子认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诸种道德都是自己的本性中固有的,而不是从外面加进来的,所以说人性是善的。
第二,修养说。孟子非常重视后天的道德修养,建立了内容丰富的修养论。他认为,道德修养首先是“存心”。孟子所谓“心”是指“四端”,也叫做“良心”、“本心”。“四端”犹如种子,很幼小,很微弱,需要精心养护才能萌发为道德,稍不小心便会丧失。因此他告诫人们要时刻注意良心的走失,做到“存心”。
第三,仁政说。孟子倡导仁政。他说:“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仁政主张,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真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仍然闪耀着耀眼的光辉。
荀子,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哲学思想吸收了战国时代更多地区的更多学派的思想和知识。所以学术内容和学术背景都显得更加丰富和宽广。其学说归纳为:
第一,性恶说。这是荀子最著名的学说。与孟子的性善学说正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化的哲学,他认为,人性必须加以教化,凡是没有经过教化的东西不会是善的。荀子的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伪,就是人为。在他看来,“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5]
第二,礼乐说。“礼”是荀学的核心概念,在他看来,无论是对于人的化性起伪,还是对于社会的和谐有序,“礼”都是至关重要的。荀子认为,治理国家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组织好社会,避免纷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能群”的优势,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使国家得以繁荣和强盛。他说:“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荀子王制》因此,人必须要结合成群体,组织成社会,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官天地、财万物。
第三,王制说。荀子不是讲“德治”,也不是讲“仁政”,而是讲“王制”。所谓“王制”,本来是指圣王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和政权设置,但荀子在讲这个问题时却把它扩大为包括各种重大政治问题的治国方略,集中代表了他得政治思想。其政治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平政爱民;二是隆礼敬士;三是尚贤使能。
以上是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哲学思想的归纳梳理。
三、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特点
通过对儒家先哲思想的梳理,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现实主义。也就是说他们所关心和研究的问题都是和人生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例如关于政治、经济、道德、教育等问题,而对于宇宙的本质和起源,上帝鬼神之有无,人的吉凶祸福等则很少考虑。即使谈到,也是当做现实问题来谈的。又如关于性和命这类性质的问题,孔子很少谈到,孟子和荀子虽然争论性善性恶,但仍不是把它抽象化,看做纯理论的问题,而是把它看做解决现实政治或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
第二,中庸主义。孔子特别提倡“中庸之道”,他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第三,民本主义。儒家的民本主义思想渊源于周初,发展于春秋时期,至孔子时遂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仁的学说。古代的统治阶级,认识到为了巩固、维护它的统治,必须顾及到被统治者的利益,不能违反民意而一意孤行,否则民人会起来造反,推翻它的政权,因而在施政上有保民的思想和措施。孔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就是这个意思。
四、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现实意义
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谈到儒家、道家和佛教这三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时,做了形象的说明:“佛学像百货店,……人们可去可不去;道家则像药店,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可以看出,作为“粮食店”的儒家思想,对于国家、民族是非常重要性,过去的人和当今的人都需要“粮食”。实际上,儒学很多思想还留在人们心中,例如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仁者爱人,博爱之谓仁。仁,相当于西方的博爱。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心是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仁爱是人类生存的保证,是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都不会过时的。义者也是如此,是适宜的意思,合理的意思。这是动态的概念,是发展变化的,因而义也是永恒的。礼,指礼仪、礼节、礼貌等。实际上,这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际交往的形式与规范,只要有人类得地方,都是需要的。智,原先是指知道仁义礼,如今则把它解释为智慧、智力。信,则是指讲信用,也可以称之为诚信、信誉等。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讲信用都是最起码的道德。可见,儒家“五常”经过现代阐释,都是可以继承的,其基本精神都是可以用于现代社会的。
儒家讲仁政,以民为本,将仁爱精神贯彻在行政中,主要体现在公正上。公正原则也体现在义上,坚持大义,坚持合理性,是儒家构建并维护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也是儒家对和谐社会的贡献。
从春秋时期儒家哲学思想的产生,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今天掀起的儒家新热,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其现实价值和意义都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而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现实价值的体现,均源自与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的现实主义、中庸主义、民本主义特点的和谐统一。先哲儒家思想基于具有的这类特点,使它超越一家思想、一个时代而凝固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文化核心。也就是说,先哲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它不仅在过去、现在发挥着重要做用,而且在将来也会发挥同样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不管是“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的感叹,或者“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惋惜,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时光的足迹。这些古人留下的经典名句,并未唤醒人们昏睡的心灵。读完朱自清先生写的《匆匆》一文,我闭上眼睛,开始沉思,感觉时间好像从我身边飞过,不禁为自己曾经白白浪费了那么多时间而后悔。
文中有一段,作者把太阳拟人化,“太阳也有脚啊,轻轻悄悄的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之快。
每当夜幕降临,同学们便纷纷打开台灯,在家复习或者预习功课,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吃过晚饭就溜出家门,到处玩耍,早已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你们知不知道,时间正在匆匆流逝,你们的大好时光正一点一滴的减少!
岁月不饶人,再有本事的人也无法把时间留住,所以,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精彩,我们只能从现在起抓住分分秒秒,努力学习,撑握过硬的本领,将来为国家,为社会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也许只有这样,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才不会后悔自己在这世上白白走了一遭。
数千年至数万年前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环境更好,可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然而,在近2000年间,黄河的变化让人大吃一惊。在这期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成为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我国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人口大量增加,所需要的食物越来越多,人们无限制的开垦荒地、砍伐树木,地上绿色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使大地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水土就会大量流失,土壤的肥力就越来越下降。人多、吃得多,就要种得多,越减产越开垦荒地,开垦过多就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看,全部是人为原因。从“摇篮”到“祸河”,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
到周围瞧瞧,到处都是破坏环境的痕迹,污染环境依然上演着。人们乱砍滥伐、往河里排放污水、工厂排放出污气、噪音不断、汽车车尾也排放着尾气、乱改河道……
为了小鱼能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了小鸟能够安定一个家,为了我们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携起手来,制止破坏,保护环境吧!让明天的世界变成一个空气清新、充满欢歌笑语与春意的美好人类家园。
人生是一场单程旅行,时间就是人生的旅票。人们只有在时间已经白白浪费后,才回过头叹息,埋怨着时间的流逝,却从来没有审视自己。
当我们在看肥皂剧时,时间已匆匆离去,带领我们赴往下一段旅程。虽然时间是不会停止的,但是为什么人们不能充实做些有意义的事呢?不要让人生之旅这么虚无呀。我们可以去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去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有这么多事可以做,人们为什么会无聊呢?
朱自清感叹着过去的时间渺小,我却不然。一个人对于地球46亿年的长河的确像是沧海一粟,可对一个人来说,一分钟也是宝贵的。在区区的一分钟里,可能在汶川大地震中生还的人会多一个;可能在有难题想不通时,有了思路……时间对于人来说,就是无价之宝。虽然它去得匆匆,但是,人们也能和时间去赛跑。
在每时每刻,时间都在流逝,朱自清也在《匆匆》道出了人与时间的平衡。难道人们不能打破这些,去和时间比赛?只有和时间一起赛跑,人在一生也将十分充实,旅程也是幸福快乐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去努力向前,让一张单程票没有被匆匆的日子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