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实证研究论文的优点

发布时间:

实证研究论文的优点

实证论文数据的作用是支持论文的论点和结论。它可以帮助作者收集有关论文主题的信息,并使用实证数据来支持论文中提出的观点。它还可以帮助作者检验和证实论文中的假设,以及收集有关论文主题的更多信息。实证论文数据还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理解论文主题,以及如何有效地提出和解决论文中提出的问题。

实证研究是实证论文撰写中必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旨在从实际问题出发收集资料,提出并检验理论假设。所谓实证研究是指从大量的经验事实中通过科学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或规律 ,然后通过科学的逻辑演绎方法推导出某些结论或规律,再将这些结论或规律拿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的方法论思想。体现这种方法论思想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侧重于廓清经济活动的过程和后果以及经济运行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而不使用任何价值标准去衡量“是什么”是否可取。实证研究法可分为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1、数理实证研究是指科研人员运用数学计量工具对社会经济制度之间的复杂现象进行解析。数学计量工具可以消除变量内生性、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把握负责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缺点是数理实证研究对数据的质量要求、数据录入和过程操作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科研人员具备相应的高素质。2、案例实证研究可以分为个案研究和多案例研究。个案研究具有真实性、深入性、针对性等特点,多案例研究具有全面性和概括性。很多时候,多案例研究都是用来协助个案研究的,防止以偏概全的虚事实发生。运用案例实证研究的科研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两种研究方法的特性来互相匹配,对事实做出更有价值的分析。

真实也就是说明一件事情,是有证实的,有真的,也就是事实的意思。对的。

研究生论文选题要有研究意义,并且选题要可行

优秀的实证研究论文

实证会计就这些领域

建议写上市公司的企业盈余管理

一、整体写作之所以叫“整体”是因为写经济学论文必须有通盘考虑,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即使技术含量很高也难以发表。本文主要讨论发表型论文(非学位论文),并且仅以实证研究为例。本段的重点是写作,故而所有技术工作全部列入前奏部分。1.前奏实证的文章首先要有数据,没有数据一切都是扯淡。所以,先把数据处理好。处理数据分两个基本步骤,第一为数据清理;第二为数据计算。这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当如何处理数据,但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做好Identification。技巧是,要么你借用比较成熟的理论模型,由理论模型到计量模型。这样ID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如果是自己构建计量模型,那么ID的工作要自己严格按照统计和计量要求做,对模型的假设前提与限制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国内的实证文章,包括刊发在《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等“顶级”期刊的,普遍存在ID不清的问题。2. 研究问题假设所有模型构建、数据分析、稳健性检验都完成了,这个时候你要动笔写论文。在这个阶段,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搞清楚自己在研究什么问题!其实,确认研究问题应该在处理数据之前,否则你很难想象连问题都不知道,你如何处理庞大的原始数据。我之所以把数据处理放在确定问题之前,主要是基于现实的情况。如果我们确认了问题,但数据处理的结果不支持我们的预设问题,那么结果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很多实证文章都是先做试验后确定论题的。但是,一旦有了结果,你就必须严格界定自己的研究问题。第一,你要用简洁但准确的经济学规范用语表达自己的问题。第二,注意表述中问题的导向性,确保读者看到问题不会疑惑。第三,确认这个问题是新问题!3. 方法论当你有了实证结果又确认了自己的研究问题是不是就万事俱备了呢?不,至少,在这个阶段,你还不能动笔写论文。你必须要明白,论文的成功不仅仅依靠“完美”的实证结果!任何实证结果都是大厨做出的菜,一位厨艺高超的师傅可以用普通原料烹制出美味佳肴。所以,“完美”的结果有时候只能蒙外行,却不能欺审稿人。这里,我强调逻辑推理与阐述问题时的语言流畅性。不要小看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样的叙事结构去组织文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档次。每个人有不同的方法论,但在这里应该大致上趋同。被普遍接受的方法无外乎是“提出问题,解释问题,阐述问题的重要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你的贡献”。在论文主体部分,应当注意,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必须严格按照逻辑顺序,要有写“小说”的心态,做好铺垫,突出重点,善于总结。时时刻刻注意论文的走向,并且确保读者(甚至是外行)可以通过你的引导轻松抓住文章的重点要点(即使他们未必理解所有经济学术语和计量方法)。4. 提纲与计划在解决了数据、论题、方法论之后,你可以开始制定计划。这种计划不是国内写的那种空而无物的标题式提纲,必须在每一个段落明确写作目的,明确所用模型(或其他方法)的假设与限制,明确写作的要点。完成计划初稿后,不要动笔。两天之后修改计划。再两天之后交给其他人修改。一周之后自己再修改,与导师(或者其他有经验的同行)商议定稿。5.写作与发表接下来,按照提纲扩充论文,具体步骤将在下一段中详细展开。论文完成之后,不要立刻修改。等两周,等自己把一些固有想法淡忘之后再复读论文进行第一次修稿。将第二稿给同事修改,返回后再次修改。这个过程中可以举行seminar或者workshop,一定要得到反馈意见。梳理和总结意见,进行第三(N)稿的写作。严格地说,在大修改之后,应该再次做presentation以确认修改是成功有效的。隔一段日子,对论文重新进行修改,定稿。一般论文从初稿写作完成到投递刊物应该有3-6个月。投递之后,如果通过初审那么一般会要求作者再次修改(一次就刊发的稿子很少很少),那么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修改与等待了。二、细节与步骤一般实证论文分为:“摘要、引言、理论框架、实证部分、总结”五大部分,其中实证部分可以分为“数据描述、实证模型、实证结果、稳健性检验”。最后写作摘要和引言,这是惯例。一般应该先写作理论框架,随后可以确定ID的方法,然后解释模型的设定和数据情况,最后报告结果与稳健性结论。这些问题一般国内谈得比较多,也不需要太多的赘述。我想着重谈谈引言部分。引言部分应该包括(按顺序):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方法选择、结果报告、文章结构安排1、要提出问题,并且解释问题的重要性。2、告诉读者现存文献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局限,你的研究有何种贡献。3、介绍方法,阐述清楚自己的研究思路。4、简单明了地把结果或者结论告诉读者,如果他们有兴趣会认真去看论文的主体部分,否则。。。5、例行公事,要把后文的结构安排预告不要在论文中单独出现文献综述部分,除非是学位论文写作,不然没有必要。第一,没有人去看文献回顾,对于外行来说这就是天书,对内行而言这些都是废话。文献回顾的价值是突出自己研究的贡献,告诉读者你做了哪些前人没有做的工作。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国内所谓顶级期刊的论文引言,有一些真的写得非常烂,根本不符合基本的写作规范,也达不到引言的作用。首先,读者不关心过于“宏观”的事情(比如,彩旗迎风、锣鼓齐鸣,xxxx发表讲话),这种政治性高调在论文中没有意义。其次,读者不关心学派之争,不要去批评某些和你不属于一个流派的作者。最后,读者关心论文的方法和结果,但很多作者在引言里只字不提。三、尾声实证性文章的结果是报告参数,但其实这些参数的具体值并不重要。这话也许很矛盾,既然我们的工作是围绕着参数进行的,为什么具体值又不要紧呢?第一,这些参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它们不是圆周率的pai值,也不是物理中的g值。就算你计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又能如何呢?第二,参数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学问题或者现象。从这个角度说,解读比数字本身重要。第三,由于国别(或者地区)差异,很多参数并不具备普遍性,也很难真正解释世界。不能夸大参数的作用,这一点国内研究做得非常不好。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无限夸大参数估计的力量,使得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小小的总结:从结构看,摘要和引言最要紧。因为审稿人不看内容,单凭这两部分就可以拒搞。从内容看,数据描述和模型设定最重要。因为这部分往往是错误最集中的地方。

审计实证研究硕士论文

我国的法律环境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此情况下,适合于西方经济条件下的审计师选择信号传递理论在中国是否依然成立,目前尚缺乏充分的证据,我国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也很少。以下是审计实证研究硕士论文,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实证思想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渗透和贯彻,实证审计学的研究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我们要理解审计,必须把它放入现实中,并观察审计是怎么运行的。解析运行中的各种现象,是需要审计事实(审计主体行为的集合)的,而审计事实的取得要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 分析 。这就需要借鉴实证法了。本文把审计风险与实证法相结合来对审计风险相关 内容 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审计风险;重要性

实证审计理论研究内容涉及若干个课题。笔者仅就作为 现代 审计理论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审计风险的实证研究做一探讨。这个课题的研究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对重要性概念的实证研究;建立分析审计风险的模型;确定重要性概念的内容。

一、对重要性概念的实证研究

审计重要性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开展的范围、审计检查的内容、采用的审计 方法 和必须实施的工作步骤,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对重要性概念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方面的研究可以采用实证的方法:

1.市场研究。即研究公开财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 影响 。根据市场对某项财务信息的反映来确定它是否重要。但是在市场研究中,我们不能肯定市场反应来自某种特定的信息,因此要设计有控制的实验来调查某一财务信息变量的市场反应,从而确定其重要性。

2.实验研究。实验通过使用假想的数据,了解实验对象针对这些数据的相应对策,这些变量是根据诸如净收入的百分比、事项性质、流动资产的百分比、盈利趋势等来安排的。实验对象可以是审计师、财务人员和一般百姓,这样可通过对统一财务变量进行不同的数据实验来确定该财务变量的重要界限,而且还可以发现在 社会 中哪些事项是相对重要的。

3.对审计实务的描述性研究。主要是对 会计 师事务所的实务指南的描述,以及法院对一些自身建立的判决结果。研究证明,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是具有重要性的定量化依据的。美国学者Lee在1984年的一项研究中描述了30个大的英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程序中有关重要性的内容,结果仅7个没有。

二、建立分析审计风险的模型

《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随着审计风险影响范围的扩大,审计风险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一般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 法律 责任以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而后者是指审计行业因审计风险而可能遭受的损失,一般表现为因审计失败而引起的中介市场份额的减少或业务范围的受限。本文要讨论的是狭义的审计风险。因而建立的模型是 目前 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3年提出的审计风险模型,该模型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由于审计过程中三要素的存在,未能揭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给审计关系人造成客观损失,其可能性(审计风险)用P表示。P=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主体总是希望将P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并以此估计检查风险。如果审计主体高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若再主观上将检查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会产生误拒风险,这时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审计程序,来尽量降低检查风险;反之,若低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而主观上又将检查风险控制在一个较高水平,将产生误受风险和道德风险,可能发生在审计过程中未查出重大错报和漏报,或有意减少审计程序和审计成本,此时审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根据上述模型,审计主体在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在此基础上推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能直观反映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但在 应用 该模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模型可以扩展;(二)模型并不唯一;(三)模型可以定量、定性或定量定性结合使用;(四)模型具有主观性。

三、确定重要性概念的内容

在市场 经济 环境中,审计人员面临的信息资料多如牛毛,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支出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审计人员总会把记忆力集中在重要的经济业务、会计事项甚至舞弊和差错等方面,而不会与鸡毛蒜皮的事纠缠不休。为此,人们提出了重要性概念,并对它加以规范和补充。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重要性的定义是:“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旨在特定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做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中出现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由此可见,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可以这样来定义重要性: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的情形有二:

①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重要性被看作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误或漏报的程度,即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 会计 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是所允许的误差范围。

②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 影响 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对重要性作初步判断时要结合以往的审计经验,并同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企业 规模及特定的环境。企业规模的大小对重要性的判断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重要性的绝对数较大,相对数较小;反之,其绝对数较小,相对数较大。同样,不同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也会影响重要性的判断。如某一金额对某个企业会计报表来说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企业来说就可能是不重要的。而且,对某一特定企业来说,重要性还会因时间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财务会计法规越来越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以断绝企业粉饰财务报告的路子。如果有新的财务会计法规需要企业去实施,那么这些法规的目的无外是为了真实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当有关法规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特别的要求,或者企业存在可由管理当局自主决定处理的会计事项时,审计人员应从严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3.审计项目。对于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有不同的重要性标准。审计人员应对数额高、波动幅度大、会计报表使用者比较关心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

4.错误的.性质。如果错误的性质严重,即使错误的金额较小,也应看作是重要的错误。例如,现金短缺800元,如果短缺是由于盘点差错引起的,则属于不重要错误;如果短缺是由于出纳监守自盗引起的,则属于重要错误了。因为故意的错误说明管理不善,而管理不善往往隐含着更严重的 问题 。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错误,是要看作重要错误的。

5.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程度是有差别的。一般而言,会计报表使用者更关心流动性较高的项目,审计人员应对此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由于会计报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制定重要性水平时,必须考虑这种相互联系。

6.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由于被审计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的限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意内部控制对审计的影响。如果内部控制比较健全,可依赖程度高,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反之,应把审计重要性水平定得低一些,以保证审计的质量。由于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呈反方向关系,如果审计风险评估为高水平,则意味着重要性水平较低,此时应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

[1]葛家澍等著。会计大典。第十卷,1999年。

[2]石爱中等著。审计 研究 ,2002年。

[3]罗伯特。K.莫茨(美国)等著。审计 理论 结构,1990年。

[4]财政部。审计,2004年。

审计费用的研究在国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Simunic(1980)首次构建了审计收费定价模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1977年美国377家上市公司的包括审计费用在内的数据,考察了可能影响审计收费的10大因素,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决定审计收费的最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对于审计费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涌现出许多成果,大部分都集中于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以 Simunic 模型为基础,建立一个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对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及其含义进行判断和分析。

一、研究假设和模型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上文的文献回顾,学者们大都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是影响审计费用的最主要因素,在美国,公司规模对审计收费的解释力度可以达到50%以上,这种影响力在我国市场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其经纪业务和会计事项就越多,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也会更加复杂,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也可能越高,注册会计师需要相应地增加内部控制测试范围和实质性测试范围,这必然会导致审计工作量的增加和审计费用的提高。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被审计的上市公司规模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审计风险一直被认为是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审计风险越高,会计师事务所发表审计意见后面临的被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处罚的可能性就越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审计费用也就越高,

本文选取了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比率、资本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作为审计风险的衡量指标。其中,我们预测存货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因为存货与应收装款愈多,注册会计师进行盘点和函证的工作量越大,占用的审计资源就越多,审计的复杂程度更高,审计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同时,我们预测流动比率、资本负债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两者越高,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强,偿债压力越小,审计风险也就较小,审计费用相应较低。净资产收益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以为该指标越低说明公司面临的管制风险越大,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审计风险增加,审计费用就相应的增加。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审计费用相对较高。

二、研究样本与实证结果

(一)研究样本

本文以公布2007年至2010年年度财务报告的深沪两地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总体,数据来自于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为了确保研究的意义和精确性,在选择2007年至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时,我们进行了如下剔除:

1.为了体现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剔除了披露不规范、不完整的上市公司数据(例如未披露审计费用)

2.剔除了从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收集不到的有关审计和财务数据的上市公司。

3.为了体现一般审计费用规律,剔除了被ST、PT的上市公司。

4.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共筛选出4748组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数据。

(二)实证结果

1.描述性统计

a.存在多个众数。显示最小值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审计费用的均值较大,而标准差为,说明取对数后的审计费用在各上市公司之间的差距较大;总资产取对数后均值为,数值也很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较大;ROE的均值较小,但极大值,极小值,可见ROE在我国上市公司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我们分析的所有数据中,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财务报告占79%,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都得到了注册会计师的肯定;而聘用“四大”作为审计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只占到5%,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为了以较低的审计费用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审计意见,通常会聘请“四大”以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

2.相关性分析。我们选择了与审计费用相关的八个变量就他们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列示了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其中剔除了Big4与Opinion两个品质型变量。

3.主成分分析。我们将数量型数据进行标准化,利用SPSS对上述8个解释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于初始特征值,前五个变量的累积解释程度达到了,而进行旋转后的变量成分解释程度有所降低,但是前五个变量仍然能够达到。旋转成分矩阵的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不能筛选出我们需要的数据。

三、研究结论及不足

本文对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上面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规模、审计风险、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审计报告意见是影响审计费用的主要因素,他们对审计费用的决定作用不容忽视,其中上市公司规模和审计事务所的作用更加明显。“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相比我国国内的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要高很多,这不利于我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结束语:同时,本文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本文并未考虑审计事务所变更和上市公司子公司数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前的学者上市公司子公司数量会影响审计复杂程度,从而影响审计费用。本文认为,审计的复杂程度可以通过上市公司规模或者周转率等财务指标衡量,因此未进行考虑;第二,没有考虑上市公司行业在审计费用方面的区别。这些因素可能对本文的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

教育实证研究论文的特点

实证性研究:假设有两个人正在讨论最低工资法,这是你听到的两种表述:甲: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乙:应该提高最低工资现在不管你是否同意这两种表述,应该注意的是,甲和乙想要做的事情是不同的。甲的说法像一个科学家:他作出了一种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表述。乙的说法象一个决策者,他作出了他想要如何改变世界的表述。一般说来,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如甲的表述,是实证的。他们做出关于世界是什么的表述。第二种类型,如乙的表述,是规范的。规范表述是命令性的,他们作出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表述。实证和规范的主要差别是我们如何判断他们的正确性。从原则上说,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确认或否定实证表述。上面几段是经济学书上的解释。当然我是复制别人的。我个人认为:实证分析就是用实际的、带有普遍性的例子证明一个事物是按照什么规律运行着的;而规范分析则则是通过公理、定理逐渐证明事物应该按照什么规律运行着,但没有或者偏离、正要偏离轨道的运行着。计量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说白了就是运用计量方法,对事物过去的数据进行的一种分析,既然是过去的数据,那就说明肯定用的是普遍的例子而且是实际的例子,所以计量经济学本身就是实证分析的一种方法,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的分析都应该被认为是实证分析。研究方法不断完善这是指用来指导主体性教育思想研究的方法由规范性研究逐渐发展为分析式研究与规范性研究相结合.所谓规范性研究是指从价值的角度去探讨问题

在当代中国的法学研究中,法律实证研究已占有一席之地。对于司法实务人员而言,法律实证研究已成为探讨问题、推动实践的有力武器。1、法律实证研究的常用方法一是案例分析。第一步是筛选、收集、阅读与问题相关案例,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然后分析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相关的类型,这些典型案例展现了法律实施中的哪些问题,为何这些问题会反复发生,如何发生。二是数据统计分析。对某一类案件情况进行数据统计,提炼信息和问题,对信息进行描述,梳理出各种信息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与通说、假说等相比较。小包公法律实证分析系统可以帮助法律人进行法律实证研究。

实证论文就是实证研究论文,是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其实证研究方法包括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

它与非实证论文的区别只有一个,就是两者基于的研究方式不同:实证研究依靠对研究对象的系统观察来获得研究本质;非实证研究则是基于思想(idea)、框架(framework)或者思索(speculation)。

实证研究包括两类:

1、数理实证研究

数理实证研究比较适合研究较为复杂的问题。社会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而运用数学计量工具可以将有关影响因素予以固定,从而把握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消除变量内生性、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

但数理实证研究对于数据质量相对要求较高,数据录入和操作错误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这就需要研究者在数据录入中保持高度警觉,有意识地避免操作失误。

2、案例实证研究

案例研究可以分为单个案研究和多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不仅有助于积累不同广泛而深入的个案资料,形成对于问题的实感,也可以为调查者获得第一手资料,从现实获取灵感源泉。

扩展资料:

实证论文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因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行为是有其特征所决定,试图把所有复杂因素都包括进去,显然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为此,必须对某一理论所使用的条件进行设定。

当然,假设的条件有一些是不现实的,但没有假设条件则无法进行科学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法研究问题,必须正确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假说是对于现象进行客观研究所得出的暂时性结论,也就是未经过证明的结论。假说对研究对象现象的经验性概括和总结,但还不能说明它是否能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

4、验证。在不同条件和不同时间对假说进行检验,用事实检验其正确与否。检验包括应用假说对现象的运动发展进行预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证研究

优秀实证研究论文范本

审计实证研究硕士论文

我国的法律环境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此情况下,适合于西方经济条件下的审计师选择信号传递理论在中国是否依然成立,目前尚缺乏充分的证据,我国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也很少。以下是审计实证研究硕士论文,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实证思想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渗透和贯彻,实证审计学的研究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我们要理解审计,必须把它放入现实中,并观察审计是怎么运行的。解析运行中的各种现象,是需要审计事实(审计主体行为的集合)的,而审计事实的取得要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 分析 。这就需要借鉴实证法了。本文把审计风险与实证法相结合来对审计风险相关 内容 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审计风险;重要性

实证审计理论研究内容涉及若干个课题。笔者仅就作为 现代 审计理论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审计风险的实证研究做一探讨。这个课题的研究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对重要性概念的实证研究;建立分析审计风险的模型;确定重要性概念的内容。

一、对重要性概念的实证研究

审计重要性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开展的范围、审计检查的内容、采用的审计 方法 和必须实施的工作步骤,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对重要性概念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方面的研究可以采用实证的方法:

1.市场研究。即研究公开财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 影响 。根据市场对某项财务信息的反映来确定它是否重要。但是在市场研究中,我们不能肯定市场反应来自某种特定的信息,因此要设计有控制的实验来调查某一财务信息变量的市场反应,从而确定其重要性。

2.实验研究。实验通过使用假想的数据,了解实验对象针对这些数据的相应对策,这些变量是根据诸如净收入的百分比、事项性质、流动资产的百分比、盈利趋势等来安排的。实验对象可以是审计师、财务人员和一般百姓,这样可通过对统一财务变量进行不同的数据实验来确定该财务变量的重要界限,而且还可以发现在 社会 中哪些事项是相对重要的。

3.对审计实务的描述性研究。主要是对 会计 师事务所的实务指南的描述,以及法院对一些自身建立的判决结果。研究证明,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是具有重要性的定量化依据的。美国学者Lee在1984年的一项研究中描述了30个大的英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程序中有关重要性的内容,结果仅7个没有。

二、建立分析审计风险的模型

《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随着审计风险影响范围的扩大,审计风险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一般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 法律 责任以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而后者是指审计行业因审计风险而可能遭受的损失,一般表现为因审计失败而引起的中介市场份额的减少或业务范围的受限。本文要讨论的是狭义的审计风险。因而建立的模型是 目前 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3年提出的审计风险模型,该模型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由于审计过程中三要素的存在,未能揭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给审计关系人造成客观损失,其可能性(审计风险)用P表示。P=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主体总是希望将P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并以此估计检查风险。如果审计主体高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若再主观上将检查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会产生误拒风险,这时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审计程序,来尽量降低检查风险;反之,若低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而主观上又将检查风险控制在一个较高水平,将产生误受风险和道德风险,可能发生在审计过程中未查出重大错报和漏报,或有意减少审计程序和审计成本,此时审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根据上述模型,审计主体在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在此基础上推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能直观反映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但在 应用 该模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模型可以扩展;(二)模型并不唯一;(三)模型可以定量、定性或定量定性结合使用;(四)模型具有主观性。

三、确定重要性概念的内容

在市场 经济 环境中,审计人员面临的信息资料多如牛毛,在成本———效益的原则下,支出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审计人员总会把记忆力集中在重要的经济业务、会计事项甚至舞弊和差错等方面,而不会与鸡毛蒜皮的事纠缠不休。为此,人们提出了重要性概念,并对它加以规范和补充。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重要性的定义是:“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重要性的定义是:“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旨在特定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做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重要性的定义是:“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中出现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由此可见,各国对重要性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可以这样来定义重要性: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

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的情形有二:

①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重要性被看作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误或漏报的程度,即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 会计 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是所允许的误差范围。

②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 影响 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对重要性作初步判断时要结合以往的审计经验,并同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企业 规模及特定的环境。企业规模的大小对重要性的判断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规模大的企业,重要性的绝对数较大,相对数较小;反之,其绝对数较小,相对数较大。同样,不同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也会影响重要性的判断。如某一金额对某个企业会计报表来说是重要的,而对另一个企业来说就可能是不重要的。而且,对某一特定企业来说,重要性还会因时间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财务会计法规越来越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以断绝企业粉饰财务报告的路子。如果有新的财务会计法规需要企业去实施,那么这些法规的目的无外是为了真实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当有关法规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特别的要求,或者企业存在可由管理当局自主决定处理的会计事项时,审计人员应从严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3.审计项目。对于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有不同的重要性标准。审计人员应对数额高、波动幅度大、会计报表使用者比较关心的项目,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

4.错误的.性质。如果错误的性质严重,即使错误的金额较小,也应看作是重要的错误。例如,现金短缺800元,如果短缺是由于盘点差错引起的,则属于不重要错误;如果短缺是由于出纳监守自盗引起的,则属于重要错误了。因为故意的错误说明管理不善,而管理不善往往隐含着更严重的 问题 。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错误,是要看作重要错误的。

5.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程度是有差别的。一般而言,会计报表使用者更关心流动性较高的项目,审计人员应对此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由于会计报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制定重要性水平时,必须考虑这种相互联系。

6.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由于被审计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的限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意内部控制对审计的影响。如果内部控制比较健全,可依赖程度高,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反之,应把审计重要性水平定得低一些,以保证审计的质量。由于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呈反方向关系,如果审计风险评估为高水平,则意味着重要性水平较低,此时应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

[1]葛家澍等著。会计大典。第十卷,1999年。

[2]石爱中等著。审计 研究 ,2002年。

[3]罗伯特。K.莫茨(美国)等著。审计 理论 结构,1990年。

[4]财政部。审计,2004年。

审计费用的研究在国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Simunic(1980)首次构建了审计收费定价模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1977年美国377家上市公司的包括审计费用在内的数据,考察了可能影响审计收费的10大因素,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决定审计收费的最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对于审计费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涌现出许多成果,大部分都集中于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以 Simunic 模型为基础,建立一个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并据此对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及其含义进行判断和分析。

一、研究假设和模型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上文的文献回顾,学者们大都认为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是影响审计费用的最主要因素,在美国,公司规模对审计收费的解释力度可以达到50%以上,这种影响力在我国市场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其经纪业务和会计事项就越多,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也会更加复杂,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也可能越高,注册会计师需要相应地增加内部控制测试范围和实质性测试范围,这必然会导致审计工作量的增加和审计费用的提高。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被审计的上市公司规模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审计风险一直被认为是影响审计费用的重要因素。审计风险越高,会计师事务所发表审计意见后面临的被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处罚的可能性就越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审计费用也就越高,

本文选取了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比率、资本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作为审计风险的衡量指标。其中,我们预测存货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因为存货与应收装款愈多,注册会计师进行盘点和函证的工作量越大,占用的审计资源就越多,审计的复杂程度更高,审计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同时,我们预测流动比率、资本负债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两者越高,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强,偿债压力越小,审计风险也就较小,审计费用相应较低。净资产收益率与审计费用负相关,以为该指标越低说明公司面临的管制风险越大,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审计风险增加,审计费用就相应的增加。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审计费用相对较高。

二、研究样本与实证结果

(一)研究样本

本文以公布2007年至2010年年度财务报告的深沪两地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总体,数据来自于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为了确保研究的意义和精确性,在选择2007年至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时,我们进行了如下剔除:

1.为了体现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剔除了披露不规范、不完整的上市公司数据(例如未披露审计费用)

2.剔除了从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收集不到的有关审计和财务数据的上市公司。

3.为了体现一般审计费用规律,剔除了被ST、PT的上市公司。

4.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共筛选出4748组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数据。

(二)实证结果

1.描述性统计

a.存在多个众数。显示最小值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审计费用的均值较大,而标准差为,说明取对数后的审计费用在各上市公司之间的差距较大;总资产取对数后均值为,数值也很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较大;ROE的均值较小,但极大值,极小值,可见ROE在我国上市公司间的差距比较明显,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我们分析的所有数据中,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财务报告占79%,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都得到了注册会计师的肯定;而聘用“四大”作为审计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只占到5%,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为了以较低的审计费用获得令自己满意的审计意见,通常会聘请“四大”以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

2.相关性分析。我们选择了与审计费用相关的八个变量就他们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列示了各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其中剔除了Big4与Opinion两个品质型变量。

3.主成分分析。我们将数量型数据进行标准化,利用SPSS对上述8个解释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对于初始特征值,前五个变量的累积解释程度达到了,而进行旋转后的变量成分解释程度有所降低,但是前五个变量仍然能够达到。旋转成分矩阵的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不能筛选出我们需要的数据。

三、研究结论及不足

本文对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上面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上市公司规模、审计风险、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审计报告意见是影响审计费用的主要因素,他们对审计费用的决定作用不容忽视,其中上市公司规模和审计事务所的作用更加明显。“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相比我国国内的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要高很多,这不利于我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结束语:同时,本文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第一,本文并未考虑审计事务所变更和上市公司子公司数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以前的学者上市公司子公司数量会影响审计复杂程度,从而影响审计费用。本文认为,审计的复杂程度可以通过上市公司规模或者周转率等财务指标衡量,因此未进行考虑;第二,没有考虑上市公司行业在审计费用方面的区别。这些因素可能对本文的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整体写作之所以叫“整体”是因为写经济学论文必须有通盘考虑,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即使技术含量很高也难以发表。本文主要讨论发表型论文(非学位论文),并且仅以实证研究为例。本段的重点是写作,故而所有技术工作全部列入前奏部分。1.前奏实证的文章首先要有数据,没有数据一切都是扯淡。所以,先把数据处理好。处理数据分两个基本步骤,第一为数据清理;第二为数据计算。这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当如何处理数据,但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做好Identification。技巧是,要么你借用比较成熟的理论模型,由理论模型到计量模型。这样ID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如果是自己构建计量模型,那么ID的工作要自己严格按照统计和计量要求做,对模型的假设前提与限制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国内的实证文章,包括刊发在《经济学(季刊)》、《经济研究》等“顶级”期刊的,普遍存在ID不清的问题。2. 研究问题假设所有模型构建、数据分析、稳健性检验都完成了,这个时候你要动笔写论文。在这个阶段,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搞清楚自己在研究什么问题!其实,确认研究问题应该在处理数据之前,否则你很难想象连问题都不知道,你如何处理庞大的原始数据。我之所以把数据处理放在确定问题之前,主要是基于现实的情况。如果我们确认了问题,但数据处理的结果不支持我们的预设问题,那么结果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很多实证文章都是先做试验后确定论题的。但是,一旦有了结果,你就必须严格界定自己的研究问题。第一,你要用简洁但准确的经济学规范用语表达自己的问题。第二,注意表述中问题的导向性,确保读者看到问题不会疑惑。第三,确认这个问题是新问题!3. 方法论当你有了实证结果又确认了自己的研究问题是不是就万事俱备了呢?不,至少,在这个阶段,你还不能动笔写论文。你必须要明白,论文的成功不仅仅依靠“完美”的实证结果!任何实证结果都是大厨做出的菜,一位厨艺高超的师傅可以用普通原料烹制出美味佳肴。所以,“完美”的结果有时候只能蒙外行,却不能欺审稿人。这里,我强调逻辑推理与阐述问题时的语言流畅性。不要小看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样的叙事结构去组织文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档次。每个人有不同的方法论,但在这里应该大致上趋同。被普遍接受的方法无外乎是“提出问题,解释问题,阐述问题的重要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你的贡献”。在论文主体部分,应当注意,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必须严格按照逻辑顺序,要有写“小说”的心态,做好铺垫,突出重点,善于总结。时时刻刻注意论文的走向,并且确保读者(甚至是外行)可以通过你的引导轻松抓住文章的重点要点(即使他们未必理解所有经济学术语和计量方法)。4. 提纲与计划在解决了数据、论题、方法论之后,你可以开始制定计划。这种计划不是国内写的那种空而无物的标题式提纲,必须在每一个段落明确写作目的,明确所用模型(或其他方法)的假设与限制,明确写作的要点。完成计划初稿后,不要动笔。两天之后修改计划。再两天之后交给其他人修改。一周之后自己再修改,与导师(或者其他有经验的同行)商议定稿。5.写作与发表接下来,按照提纲扩充论文,具体步骤将在下一段中详细展开。论文完成之后,不要立刻修改。等两周,等自己把一些固有想法淡忘之后再复读论文进行第一次修稿。将第二稿给同事修改,返回后再次修改。这个过程中可以举行seminar或者workshop,一定要得到反馈意见。梳理和总结意见,进行第三(N)稿的写作。严格地说,在大修改之后,应该再次做presentation以确认修改是成功有效的。隔一段日子,对论文重新进行修改,定稿。一般论文从初稿写作完成到投递刊物应该有3-6个月。投递之后,如果通过初审那么一般会要求作者再次修改(一次就刊发的稿子很少很少),那么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修改与等待了。二、细节与步骤一般实证论文分为:“摘要、引言、理论框架、实证部分、总结”五大部分,其中实证部分可以分为“数据描述、实证模型、实证结果、稳健性检验”。最后写作摘要和引言,这是惯例。一般应该先写作理论框架,随后可以确定ID的方法,然后解释模型的设定和数据情况,最后报告结果与稳健性结论。这些问题一般国内谈得比较多,也不需要太多的赘述。我想着重谈谈引言部分。引言部分应该包括(按顺序):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方法选择、结果报告、文章结构安排1、要提出问题,并且解释问题的重要性。2、告诉读者现存文献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局限,你的研究有何种贡献。3、介绍方法,阐述清楚自己的研究思路。4、简单明了地把结果或者结论告诉读者,如果他们有兴趣会认真去看论文的主体部分,否则。。。5、例行公事,要把后文的结构安排预告不要在论文中单独出现文献综述部分,除非是学位论文写作,不然没有必要。第一,没有人去看文献回顾,对于外行来说这就是天书,对内行而言这些都是废话。文献回顾的价值是突出自己研究的贡献,告诉读者你做了哪些前人没有做的工作。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国内所谓顶级期刊的论文引言,有一些真的写得非常烂,根本不符合基本的写作规范,也达不到引言的作用。首先,读者不关心过于“宏观”的事情(比如,彩旗迎风、锣鼓齐鸣,xxxx发表讲话),这种政治性高调在论文中没有意义。其次,读者不关心学派之争,不要去批评某些和你不属于一个流派的作者。最后,读者关心论文的方法和结果,但很多作者在引言里只字不提。三、尾声实证性文章的结果是报告参数,但其实这些参数的具体值并不重要。这话也许很矛盾,既然我们的工作是围绕着参数进行的,为什么具体值又不要紧呢?第一,这些参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它们不是圆周率的pai值,也不是物理中的g值。就算你计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又能如何呢?第二,参数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学问题或者现象。从这个角度说,解读比数字本身重要。第三,由于国别(或者地区)差异,很多参数并不具备普遍性,也很难真正解释世界。不能夸大参数的作用,这一点国内研究做得非常不好。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无限夸大参数估计的力量,使得很多人迷失了方向。小小的总结:从结构看,摘要和引言最要紧。因为审稿人不看内容,单凭这两部分就可以拒搞。从内容看,数据描述和模型设定最重要。因为这部分往往是错误最集中的地方。

技术经济(3)政府补贴下区分制造商类型的合约设计 马中华 何娟(9)云制造服务模式下的延迟策略实施 罗建强 赵艳萍(14)等效化简连续型时间-费用权衡问题 乞建勋 孙德栋 苏志雄(18)我国农药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 刘剑(23)IT新产品研发团队过程绩效评价研究 李永周 郭琪技术创新(27)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研究 向刚 樊菁霞(31)基于客户价值导向的高校专利运营研究 唐恒 朱伟伟(35)高科技创业企业成长要素与战略选择研究 宋克勤 刘国强(41)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动力的影响实证研究 李良成 张芳艳(46)产学研合作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知识共享情境为调节变量 张爱香 方岚企业管理(50)董事会社会资本与公司成长性分析 李永壮 刘小元(56)网络产业中的转换成本研究综述 吕魁(60)虚拟生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探析 许蓉(64)主管承诺与员工敬业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马志强 杨晓静 朱永跃(68)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构建研究 邢风云(72)项目主体抗风险努力水平改善研究 王元明金融工程(76)综合收益最优的贷款组合鲁棒优化模型 周圣 文忠平 史本山(80)我国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 郭莹莹(84)中国外资财险企业市场竞争力问题研究 林峰宏观经济(89)土地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影响效应研究 向仁康 曾伟(96)基于偏好分层理论的个体行为选择分析框架 宋妍 晏鹰(100)中国与海合会双边贸易的实证研究——兼论建立双边自贸区的对策 姜书竹(104)基于泰尔指数的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评价 姜鑫 罗佳(108)公共支出结构对收入不均等影响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分析 宋生瑛(112)不同贸易方式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基于我国1987—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有区域经济(116)区域知识产权形象形成机理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区域政府和核心企业行为视角 高玉梅 胡允银(121)影响西藏地区GDP增长的相关要素分析——基于经济权利禀赋视角 林勇 蔡建军(125)产业集聚视角下的军民融合发展问题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张慧

论文实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答案】(1)优点:实验法可以人为地创设条件,对某些在Ih然观察中不易观察到或不易集中观察到的情景现象进行研究,从而扩大研究范围;可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其他研究方法难以达到的;可以重复验证,提高结论的科学性;实验结果以较为精确的数据说明问题,令人信服。(2)缺点:实验法由于高度控制会带来环境“失真”;会由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带来负效应;不可避免地存在样本不足和选择误差。

1、实验法

优点:便于严格控制各种因素,并通过专门仪器进行测试和记录实验数据,一般具有较高的信度。通常多用于研究心理过程和某些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缺点:对研究个性心理和其他较复杂的心理现象,这种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2、测验法

优点

迅速。心理测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潜在能力和他的各种指标。

比较科学。心理测试比较科学地了解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比较公平。员工招聘中往往会出现不公平竞争的倾向,但心理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这种不公平性。

可以比较。员工素质的高低通过智力测试以后,测试结果可以比较,因为用同一种心理测试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有可比性,而其他的方法往往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没有可比性。

缺点

可能被滥用。心理测试虽然是一种科学的测量手段,但是也可以被人滥用。

可能被曲解。有的时候,测量了某一结果,曲解以后,对某人的心理活动和以后的行为都可能产生不良结果。

3、个案法

优点:它能充分包括个案信息。它可以证明或发现“规则例外”。个案研究往往显得比较有权威和可靠。

缺点:它只描述行为而不探讨行为的内部机制。个案研究涉及的是独特个体生活中的独特事件,因此,没有理由期望在研究限定的条件之外,能够得到同样的结果。个案研究容易产生误差。

扩展资料

个案法特点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

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个别的,但不是完全孤立的个别而是与其他个体相联系的,是某一个整体中的个别。因而对这些个别对象的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他个体和整体的某些特征和规律。个案研究的目的固然是了解把握某个个体的具体情况,但也要通过一个个案的研究,揭示出一般规律。

2、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

个案研究既可以研究个案的现在,也可以研究个案的过去,还可以追踪个案的未来发展。个案研究可以做静态的分析诊断也可以做动态的调查或跟踪。由于个案研究的对象不多,所以研究时就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透彻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个案研究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如下面要介绍的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和产品分析法等。但是,个案研究又不是完全独立的研究方法。为了搜集到更多的个案资料,从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就必须结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教育实验、教育测量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各种研究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验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案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测试

测验法的例子

实验法:优点:数量化指标明显;可以揭示因果关系;可重复,可检验。缺点:易产生主试效应;易产生被试效应;无法测量复杂行为;不适用于探索性研究。测验法:优点:标准化,效果可靠;量化程度高;有常模对照;简便易行;灵活方便。缺点:是间接测量,结果很难准确;受经验和文化影响;对施测者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高;测量成绩只反映结果,不反映过程。个案法:优点:与其他方法配合,收集丰富个人资料;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缺点:在推广时,须持谨慎态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