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怎么写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岩土工程勘察怎么写毕业论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不可以写成论文?当然可以!格式不能用原报告文本。必须用常规的论文格式去写!论文一定要选择新颖、独到的角度去阐述一个专业上有价值的问题。不要平铺直叙。把你在第一线的实际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写出来!

毕业论文总结部分范文如下:

范文一:

从一开始的选择论文主题,就经历了一番坎坷,原计划的打算写一些关于互联网广告方面的,但是发现和部分同学的选题有所冲突,在和论文指导老师的沟通之后,将选题定在了手机广告这一方向。因为手机广告在近几年的确是越来越普及,越重要。

可是之前对手机广告的了解不多,这就需要我去认真仔细的去翻阅资料,面对着那一大堆关于手机广告和无线广告方面的资料,有时候真是有一种想放弃的感觉,可是作为在大学里所面临的最后一道考验,我不想就这么逃避。

范文二:

经过本次毕业设计,我完成了教学楼工程初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任务、建筑规划方案和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在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和国家有关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楼的建筑与结构初步设计,获得了该建筑物初步设计阶段的建筑CAD设计图纸与技术指标。

范文三: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努力,本次毕业设计的预期仿真效果基本实现了。另外,在撰写论文的过程 中,我的专业综合能力明显比以前增强了许多。在撰写论文遇到阻碍时,先自己努力使用各种方式来查阅资料,实在搞不明白,我就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总体上,我觉得自己态度还是比较端正的,没有那种敷衍的心理,既然做一件事情了,那就要把它做到最好。

岩土工程勘察论文

建筑工程常见岩土地质问题及勘察要点论文

1建筑工程岩土地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基础沉降

建筑物的荷载压力过大

建筑物对地基的荷载压力过大,是引起基础沉降的主因。这主要是在建筑荷载以及自重压力的作用下,欠固结土在固结的过程中引发的。地基中天然的土层,在固结的过程中承受到有效的压力,就是前期固结压力。有时候,当现有的地基覆盖土层自重压力大于前期固结压力的时候,这种土层就是欠固结土,需要重视。例如:人工填土和新近沉积的粘性土等,主要是因为沉积所需的时间较短,受到土自身重量压力作用没有完成固结。对于欠固结土出现沉降的问题,不只是因为建筑地基的附加应力,还包括固结不稳定的原因。

地基基础的不均匀

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地基基础的不均匀,也会出现沉降不均匀现象。在膨胀土、湿陷性黄土、软土等不良建筑地基上的基础建筑物,一旦地基发生变性,并且超过规定的限度,就非常容易出现地基基础沉降,甚至出现开裂和破坏的现象。在地质较恶劣的地基上进行建筑作业时,为了降低沉降造成的危害,可以充分利用桩基础等类型的深基础进行地基加固,或者对建筑地基进行特殊的地基处理,同时在设计施工的时候,采用适合的结构措施、施工措施以及建筑措施。

地下水的影响

部分施工地区,由于地下水的过度抽取,导致水位下降引起基础沉降。当地下水位降低后,处于降深范围的天然土层,因为重度的改变,引起地基应力的改变,出现土层固结,使得地面发生沉降,对于周围的地下管线、建筑物以及一些其它设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进行降水施工时,应当进行必要的环境监测,事先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保障建筑施工安全。

新建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在原有建筑物旁边修建新的建筑物,也可能会引起基础沉降。新建的建筑物荷载,对于原有的地基会造成应力叠加,并且会产生不均匀的基础附加沉降,使得新老建筑物都会发生变形。这种挠曲和变形,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导致建筑物出现裂损现象。因此,在新建筑物施工之前,必须对其预加载荷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设计出合理的建筑结构与施工程序。

建筑物加层的影响

对于已经存在的建筑物进行加层施工,从而增大了建筑原有载荷导致沉降。在建筑施工前,应该准确测算出地基的实际抗压力与承载力,例如:极限荷载、临塑荷载等。从而确定加层承载力与原有承载力的相关安全系数。同时,还应该考虑桩基的基本情况,例如:对于超孔隙的水压力,单桩的承载力会随着时间而增大,另外,在软土地基中,当孔隙水压力减弱或者消失后,会对桩基产生负摩擦力。对于建筑物加层后的沉降,特别是差异沉降,应该进行认真预估,保证倾斜与挠曲在允许的限度范围内。

基坑失稳

地基隆起

在进行基坑的开挖过程中,由于应力得到释放,在回弹作用的影响下会导致地基隆起。开挖深基坑,实际上就是在逐渐的将荷载卸去的过程,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地基的压力就会大幅度的减弱,非常容易因其土层膨胀,引起坑底回弹。应该事先做好室内压缩的相关试验,总结出压力增加的临界点,也就是当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就应该开始卸压,这时就能发现土层的回弹,根据试验可以绘制出相应的回弹曲线。因为基坑回弹引起的地基隆起,对于基坑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边坡土体出现位移

当基坑较浅、土质条件相对较好、周围没有建筑物、开挖面足够的时候,可以进行放坡开挖。但是在进行基坑的垂直方向深开挖的时候,必须设置支护设施。在没有支护条件的情况下,边坡土体发生位移,主要是因为在坡顶存放的建筑材料荷载过大,以及车辆行驶、打桩的震动影响,使得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当土体内部的含水量变大时,就会降低抗剪强度。在深基坑开挖的时候,支挡结构不合理、回填不紧密、支挡构件接触不好以及支护的不及时都会造成边坡位移。

2岩土地质勘察要点分析

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也就是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即勘察要点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即岩土地质问题,通过野外勘探取样试验、室内土工试验测试等方式,提供拟建场地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对岩土地质环境进行可行性的调查研究,是为了评价拟建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在进行可行性调查的时候,主要是针对拟建场地的地质资料进行搜集,例如:地形地貌、矿产、地震等,另外,还要对附近的工程地质条件资料和建筑经验进行相关的调查。调查到了充足的地质资料后,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充分了解所在勘察地区的岩土性质、不良地质作用、地层、构造和地下水等方面。

初步勘察阶段

对岩土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勘察,主要是针对建筑场地内位于不同工程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估,以及地基的岩土相关技术条件,研究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同时,对于建筑物布置总平面图,主要建筑物的基础方案选择,以及地址问题的解决对策,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与参考依据。并且,对建筑工程地基可能会采取的基础方案设计进行科学的'论证。地质条件初步勘察的主要内容,基本包括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土层和岩石的力学性质;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者大于6度的场地,初步评价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同时初步查明季节性冻土冻结深度以及水文相关地质条件;对高层建筑中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初步分析评价;对于建筑场地不良地质问题以及原因、分布、发展趋势的范围进行勘察,还要充分考虑到岩土地质问题对于建筑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影响。

详细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就是在初步勘察的基础上,对于相关的地质方面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研究,对于建筑物地基进行相关工程地质方面的科学评价,为施工图纸的设计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参考。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建筑总平面图、场区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规模性质、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查明勘察区内岩土层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勘察区地上、地下是否有对工程不利的障碍物;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应根据国家批准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和有关的规范,确定场地类别,提出专门的研究建议;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以及论证地下水和土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为深基坑开挖、工程支护和降水设计、不良地质现象预防、地基加固以及地基设计提出有效的建议。

施工勘察阶段

进行施工勘察是建筑物施工前的重要阶段,需要勘察部门或者人员,与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密切合作,进行施工基坑基槽的检验,对于地基的处理以及桩基工程的效果进行认真的质量检验,当岩土条件与勘察资料不符或发现必须查明的异常情况时,就应进行施工勘察;在工程施工或使用期间,还要对岩土工程,如地基土、边坡体、地下水等进行现场相关监测,并且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还要确保岩土地质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于施工过程中地基设计方案的改变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3结束语

总之,对于建筑场地的岩土地质问题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对于地质条件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场地,绝对不能允许施工。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和施工勘察每个阶段工作,就能为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就能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从而保障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期性,大力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健康、正常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环境岩土工程的定义,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基本观点以及以及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现状,并对我国环境岩土工程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境岩土工程 研究 随着和、的迅速,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两个负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应运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岩土工程学。它既是一门性的工程学,又是一门学。它把技术和、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跨学科的新型学科。 1.环境岩土工程定义 环境岩土工程(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一词,源自1986年4月美国宾州里海大学土木系美籍华人方晓阳教授主持召开的第一届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其著名的“Introductory Remarks on 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论文中,将环境岩土工程定位为“跨学科的边缘,覆盖了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及地质微生物圈等多种环境下土和岩石及其相互作用的”,主要是研究在不同环境周期(循环)作用下水土系统的工程性质。 2.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及分类 环境岩土工程是研究应用岩土工程的概念进行环境保护的一门学科。这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涉及面很广,包括:气象、水文、地质、农业、化学、医学、工程学等等。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环境工程。主要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来抵御由于天灾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抗沙漠化、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等。这些问题通常泛指为大环境问题。 (2)环境卫生工程。主要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抵御由于各种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城市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污泥的处理等。 (3)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在密集的建筑群中打桩时,由于挤土、振动、噪声等对周围居住环境的影响;深基坑开挖时,降水和边坡位移等。 3.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中基本观点及研究方法 补充: 基本观点 (1) 岩土 实践的范围是地球表层, 而地球对于宇宙来讲是一个子系统, 它的变化受其他子系统的影响, 它们之间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 资源是有限的。 我们 只有一个地球 , 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 资源与人口相比越来越小, 所以我们应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 , 而不能盲目地掠夺式地利用, 以防止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3) 人类无计划的活动会毁灭人类自身; (4) 界在不断地变化, 有一些直接危害人类, 反过来人类要避开危害, 就必须采取措施; (5) 虽然 岩土工程 曾带来一些消 极影 响, 但它是由于人类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的局限性造成的, 所以从上讲, 所有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但它依赖于人们 环境意识 的提高, 岩土工程技术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健全。 研究方法 环境岩土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学科领域, 所以在研究中应从学科间的交叉处着眼, 以辩证的观点和解决问题。 其次, 应用岩土工程的观点去改善环境, 使其更符合人类的生存需求。 4.环境岩土工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与环境岩土工程相关的学科有: 工程地质学 、岩土力学、岩土工程学、地质工程、环境工程 地质学 。 工程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是地质学, 指导它的理论主要是自然历史观1 它的基本理论是认为地质成因和演化过程决定地质体的工程特性, 相应地在研究方法上就是从地质体局部特性的研究, 探索地质体在生成时的地质环境以及形成地质体的地质作用和演化过程, 从而在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地质体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发育, 并进一步探讨和预测它在工程建筑物作用下的表现和工程行为。 工程地质学的服务对象完全是人为设计, 人为施工的建物。 这一应用性决定了工程地质学的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等特性。 所谓边缘性指它处在地质学科的外层, 位于和 工程学 科接壤的部位。 所谓交叉性表明在它的学科发展中不断吸收工程学科的理论、概念和方法, 并和地质学结合起来。所谓综合性是指工程地质学的目标是解决问题, 它是借助于地质学各基础学科的成就来综合地工作的. 补充: 岩土力学、 岩土工程 和 工程地质学 在研究对象和目标上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是密切相邻的学科。但是岩土力学属于力学学科的边缘, 而岩土工程属于 工程学 科的边缘1 虽然对 岩土 的地质认识是建立岩土力学模型和本构关系的重要基础, 但岩土力学更偏于模型及建模后的力学研究。 岩土工程是将岩土作为工程结构物的一部分工程学科。不过岩土力学和岩土工程与其他的力学或工程学科相比, 需要更多 地质学 科的支持, 或者说更需要与地质学科的结合。 5.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现状 20世纪50-60年代公害事件的显现,人们不断探索,反思,并已取得了基本的共识。国外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垃圾土、污染土的性质、理论与控制等方面,而国内则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扩展,就目前涉及的问题来分,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这类问题的动因主要是由自然灾变引起的。例如 地震灾害 、土壤退化、洪水灾害、 温室效应 等。这些问题通常称为大 环境问题 。第二类是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工程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共同作用问题。它的动因主要是人类自身。例如 城市垃圾 、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液、废渣等有毒有害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工程建设活动如 打桩 、 强夯 、基坑开挖、 盾构 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过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 地面沉降 等等。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统称为小环境问题。 6.环境岩土工程的展望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进入了大规模工程建设时期。从沿 海地 区开始,逐步向内陆扩展, 高层建筑 、地铁、道路、隧道等等的建设以及 城市化进程 步伐的加快向环境岩土工程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同时,环境的变化,地震、 洪涝灾害 的频频发生,温室效应的加剧, 水土流失 ,土壤退化等大环境,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相对 发达国家 来说,我国的岩土工程工作者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工程建设时期,有许多 工程问题 需要解决;另一方面,基于 可持续发展 要求,我们面临严峻的 环境保护 与治理工作。在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上,未来几年应重点并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其中,西部问题,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区域稳定性与地下工程。东部问题,包括大城市地面变形不稳定性、悬河化 水资源 、水环境等。在一些方面还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下:卫生填埋场的设计问题;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区域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评估;城市施工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手段在环境的治理中的应用等。 补充: 具体是这样了自己慢慢看把

土工试验常见问题探讨论文

摘 要:根据工作经验与国家现行规范及行业标准相结合,针对土工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从试样制备、土物理性质试验及力学性质试验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土工试验;试样制备;土的物理性质试验;土的力学性质试验

土工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勘察工作的延续。野外勘探与室内土工试验有机地结合,将准确完成土样的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为建设单位提交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勘察成果。由于岩土体的不均匀性,取样、运输、保管过程中的扰动,试验仪器及操作方法的差异等使得岩土试验结果出现部分失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勘察成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本文就岩土样试验中经常出现的部分问题进行剖析,以便勘察单位在过程质量控制中采取相应措施,为设计部门提交真实、准确的勘察成果。

1、试样的制备

岩土工程勘察市场竞争激烈,勘察费用较低,勘察单位的设备技术更新改造投入较少,勘察手段的单一,导致采取的原状岩土样质量较差,土体结构受到严重扰动和破坏(尤其是采用岩芯管岩芯切样);部分样品采集后没有在现场用蜡封堵,水分蒸发;冬天没有防冻措施,使样品受冻;运输过程中没有减震措施,特别是灵敏度较高的粉土和软塑土。由以上原因造成的土体结构破坏和含水量变化,严重影响到岩土体的原状,该类样品根本不能作为力学试验样使用。

采样不合格的岩土样,在试样制备时应注意。开启土样筒后,先检查土样结构,确定土样是否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是否符合规定,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试样必须舍弃。

对合格土样用环刀切取时,首先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目的是为减少环刀与土样间的摩擦,避免土样压密扰动。

②将环刀垂直下压,环刀垂直下压是避免环刀偏向受压时环刀一侧出现相对压密而另一侧出现样品与环刀间的小缝隙,造成土的容重失真及压缩时压缩模量偏小。

③环刀下压过程中,边压边削,可避免土样受到环刀外侧壁与土样间的过大摩擦而使土样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密。

④压入环刀后对土样的上下端面削平,对于软土要用钢丝锯修复平整,若用切土刀整平则刀面极易带起软土形成二次扰动,对其它土可采用切土刀削平。这四种措施都可有效避免土样在室内试验时受到扰动。

在制样过程中要对土样的颜色、名称、包含物、矿物成分、软硬程度、塑性状态、结构构造等进行描述,不仅是判定土类别的依据,也有利于后期数据整理时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处理,得出符合工程实际的数据。

2、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含水率试验

土层的不均匀、取样扰动或进水、取土器和筒壁的挤压、原状样密封不严、土样在运输和存放期间保护不当而失水等均会引起含水率的变化。除此之外在试验室若操作不当对土样含水率的测试结果也会造成偏差:

①取样点的位置不同,尤其是对粉质含量高的粉质粘土、粉土、砂土,样的上、中、下不同部位含水量会有较大的差别,为克服这种影响可分上中下不同部位同时取等量样品,加以混合后再取为含水量试验样品。

②铝盒烘干时应开口,以利水的充分蒸发。铝盒质量应定期标定:铝盒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氧化、磨损其质量也有一定变化,定期标定能有效降低试验误差。

③烘干时间及温度对含水量测试数据影响较大,从而影响到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值。以粉土为例,含水量每提高5%,承载力基本值降低约5%~10%。因而应严格掌握烘干时间和温度。

红粘土、膨胀土等粘粒含量很高的土类,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水能力强,需在105℃~110℃温度下烘干8h,粉土、粉砂土不得小于6h,但对含有机质的土(尤其是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应在65℃~70℃烘至恒重,温度过高会造成有机质的损失,使含水量偏大。决不能为赶工期而省时省工,更不能不分土类别、不分温度、不分时间地进行烘干。

土粒比重试验

从理论上讲要得到一个准确的土粒比重值较为困难,因为国标中采用的试验方法存在下列因素的影响:

①结合水的影响。土粒带负电荷,与其周围的水相互作用,形成结合水,结合水吸附在粘粒表面,使测出的土粒体积大于实际体积,导致测试结果偏小。

②土粒间胶结物固化的影响。制备试样在烘干过程中,不可溶的胶质矿物如SiO2、Al2O3、粘土矿物等易固化形成团粒,形成的团粒较难靠水的作用分散,加热煮沸对团粒不能达到完全分散的作用,使计算出的'土粒相对密度偏小。

土粒比重是土的基本物理指标之一,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决定于土的矿物成分,一般无机物矿物颗粒的比重为~,有机质为~,泥炭为~,土粒的比重变化幅度很小,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的土相对密度基本接近,通常可按地区经验数据选用。由于土粒比重试验相对复杂且费时,但也不能在一个地区根本就没有进行过土粒比重试验,而盲目套用其它地区的经验,这是不科学的。

界限含水量试验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界限含水量土样制备方式对比较均匀的土可采用天然含水状态的土样;对不均匀的土样,采用风干土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的筛。进行界限含水率试验时应将试验样品加入不同水量充分调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按规范测定三个不同含水率的点。

在实际试验时操作人员能够对含砾石、岩屑、杂物的土样过筛后进行试验,但当土中含原生的铁、锰质结核时而往往忽视过筛,直接将土中的铁、锰质结核压碎混入土中,这种方法造成土的液、塑限含水量偏小。

土样加水后应充分拌和,拌合后试验样品的含水量必须均匀,否则锥体下落试验点处的含水量难以代表实际样品的含水量。

试样调好后填入盛土杯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填入的样品要均匀,不能有空洞,杯口土面应平整。低含水量的试验样易在盛土杯中产生土体密实度差异现象,高含水量试验样易出现盛土杯土体空洞现象,操作时应注意。杯口土面平整时,不能用调土刀过分抹平,尤其对易失水的粉土更容易造成杯表面含水量降低,产生试验误差。在具体试验过程中可在一杯土的不同位置测试两次,以此来检验试样是否均匀。对于搓条法进行塑限试验,虽然规范允许,试验时人为影响因素较大,试验误差过大。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应慎重选用。

土体的定名

土体定名应规范,在土体定名时经常出现粉土定名的误区。规范规定:粉土是粒径大于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不大于10的土。在实际运用中,由于颗分试验较繁杂,仍采用按塑性指数不大于10来划定粉土的做法。土工试验时,粉砂有时也具有一定的塑性指数,若仅按塑性指数划分粉土可能会造成误判。另外,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21-2001)规定粉土承载力特征值深宽修正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7-2002)进行液化判别时,均需根据粉土粘粒含量数值来进行计算和判别,虽然对地震烈度小于等于6度的地区,对非持力层粉土一般建筑不需进行液化判别和承载力特征值深宽修正,但也不能仅以塑性指数作为判定粉土的条件。

3、土力学性质试验

固结试验

土的固结试验是测定土体在压力作用下的压缩特性,以此计算建筑物的沉降量,是地基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在试验时常有以下因素影响其准确度。

①由于频繁折卸仪器、透水石磨损、滤纸规格的变化等因素,均会影响测试结果,因而仪器应定期校正。

②上透水石的含水量差异会对土体固结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一般的土样影响比较隐蔽,不易发现,但对具膨胀性的土样会有很大的影响,当透水石的含水量较土样含水量大时会引起土样吸水膨胀,出现前后级荷载百分表读数差别很小的现象,有时甚至出现后级读数较前级读数小的异常情况。在透水石含水量较土样含水量小时,会加速土样的失水呈收缩趋势,造成压缩量过大。因而下透水石的含水量未接近土的天然含水量。

③安装试样仪器归零必须严格到位,环刀上、下土面必须紧密与上、下透水石处的滤纸接触。由于环刀使用时外力破坏会出现外径变化情况,使得环刀不能有效放入规定限位,造成透水石不能与环刀上、下土面有效接触,使初级压缩偏大,产生实验误差。

④百分表归零时应使百分表量测的活动轴杆有足够的量程,以避免压缩变形量较大时,仪器量程小于土样压缩变形而造成压缩试验的失真。

⑤试验稳定标准在《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中规定:施加每级压力后,每小时变形达时,测定试验高度变化作为稳定标准。

原来的1h快速法由于缺少理论依据而不再使用,但实际工作中,由于固结仪器数量的限制、试验工期的紧迫仍会沿用,这种违背规范的现象,应禁止。

抗剪强度试验

直剪试验受力条件复杂(如发生剪切位移时法向加荷由最初轴心受压变为偏心受压,剪切破坏面人为限制),排水条件不易控制,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第18条规定快剪试验一般适用于渗透系数小于10-6cm/s的细粒土,粉质粘土渗透系数一般大于10-5cm/s,粉土K值更大,用直剪试验已非常勉强,在室内试验对较软的粉土及粉质粘土直剪时,发现四级荷载下很少存在峰值强度,绝大部分需剪切至位移6mm处,剪切强度指标回归性差(尤其最后一级荷载强度偏低,再现性差),剪切强度指标仅能作为参考。另外较软弱的土即使渗透系数满足要求,当后二级荷载加上时会发生土样挤入透水石与剪切盒之间缝隙的情况而无法剪切。虽然直剪试验方便简单,但其对粉土、粉质粘土及较软弱土强度指标可信度较差,三轴试验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一个勘查项目的土工试验中可进行一定数量的三轴剪切试验进行对比。

另外在进行固结快剪及快剪试验时,应严格控制剪切速度,对粘性土速度控制在为宜,严禁提高剪切速度,造成剪切强度偏低,误导设计。

4、体会

土工试验是对野外采取的土样进行试验,土样在采取、保管、运输的各个环节稍有不慎都会对“原状土样”试验数据的真实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一是务必要求野外勘察机台选用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标准取样器静压取样,严禁采用轻锤多击法取样或岩芯管回转岩芯切样;二是在取样过程中精心操作,特别是要防止压取长度超过取样器长度,造成土样挤压;三是对取出的土样立即密封妥善保管,做到防晒、防冻;四是对取出的土样及时送到试验室,在运送时装箱置于减震垫上,防止互相碰撞;五是在试验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土样的再次扰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并对试验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引起高度重视,在试验结果分析整理时应结合具体土样特点进行对比,充分考虑试验过程中可能引起试验结果误差的影响,提交真实、合理的工程试验数据,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岩土工程勘察论文参考文献

如果太忙没空写作需要原创代笔时可以找我 希望可以帮到你,论文要想写的特别好,拿到高分,最重要的是要把认真两字要记牢,认真收集资料,列好大纲,根据学校格式写,关于法学专业案例论文是我们特长,服务特点: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T a o,bao两钻信誉,诚信保过,需要详谈,看 用 户 名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论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摘要: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公路路基、构筑物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要充分搜集利用相关的工程地质资料,做到内容齐全,论据充足,重点突出,正确评价公路构筑物的场地条件、地基岩土条件和特殊问题,为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合理适用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报告编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公路路基及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下面谈一谈有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1.路线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与路线方案及路线布设有关的地质问题。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良好的路线方案,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重点调查对路线方案与路线布设起控制作用的地质问题,确定路线的合理布设。

2.路基、路面工程地质勘察。在初勘、定测阶段,根据选定的路线位置,对中线两侧一定范围的地带,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路基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3.桥涵工程地质勘察。按初勘、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要求,进行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涵的基础设计提供地质资料。一是对各比较方案进行调查,配合路线、桥梁专业人员,选择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桥位;二是对选定的桥位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梁及其附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地质资料。

4.隧道工程地质勘察。隧道多是路线布设的控制点且影响路线方案的选择。通常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隧道方案与位置的选择,包括隧道与展线或明挖的比较;二是隧道洞口与洞身的勘察。

5.天然筑路材料工程地质勘察。筑路材料勘察的任务是充分发掘、改造和就近利用沿线的一切材料对分布在沿线的天然筑路材料和工业废料,按初勘和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进行勘察,为公路设计提供筑路材料的资料。

二、报告的编制程序

1.外业实物工作量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试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

(钻孔)工程地质平面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试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试验资料相矛盾。

3.对整个报告进行框架结构规划。由于公路工程地质有其特殊性,属于多专业合作工程。因此,对整个报告提前进行整体框架结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4.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柱状图中标明各层的地质年代、成因类型、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摩阻力标准值和地下水位及地质描述。

5.划分岩土工程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另外应注意,工程地质层的划分,不是越细越好,当然也不是越粗越好,除了遵循一般的划分原则之外,还应结合工程对象进行划分。在正确划分出工程地质层后,编制分层统计表。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6.编绘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和其他专门图件。公路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着重要意义。

7.编写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

8.编写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总说明书是报告的核心框架,它全面地分析了整条路线的工程特征,是设计人员掌握全线地质情况的指南。

三、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个完整的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应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前言:要叙述工程概况、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勘察依据、勘察的方法和完成的工作量。本部分重点要注意的是:公路的等级,勘察所属阶段,编制报告所使用的规范、规程一定要保证是现行版本,已经废弃的规范不能作为勘察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自然地理、气象和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区域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分区。地震活动性和抗震设计主要参数、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问题、水文地质特征。

3.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本部分主要是把整条路线的岩土参数,按照岩土形成时间、成因及性质进行数据分类统计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对各类岩土进行概括性评价。

4.工程地质评价:包括勘区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重点工点工程地质评价和路线方案评价。对于路线方案的比较,主要根据各路线方案所经地区的地质情况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最终推荐出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路线方案。

5.沿线天然筑路材料:取土场要依据有关规范的要求,根据土料强度CBR、含水率W、液限WP、塑性指数Ip等参数对料场质量进行评述。

6.结论及建议: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地震参数和建筑适宜性的评价;勘区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地质灾害对工程影响的大小;

(3)重要构筑物的地基情况、基础形式及其他处理措施;

(4)勘区内的`地下水及地表水的腐蚀性评价;

(5)路线方案的评选;

(6)其他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7.附表及附图: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的附表和附图主要包括:完成工程量一览表、地震液化判别计算表、水质评价表、水质分析报告、路基分段说明表、不良地质地段表、区域地质构造图、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路线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取土场工程地质柱状图、路基工程地质柱状图等。

四、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拟建工程概述,介绍拟建构筑物的地理位置、中心里程和规模。

2.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介绍本工点所使用的勘察手段及布设工作量的多少。

3.地质地貌概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

(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路线所经地区的构造状况,构造与线路关系及影响程度;岩

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

(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

4.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这一部分是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为工程地质评价、基础类型和地基处理方案建议提供基础数据。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

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1、Ⅰ-2、Ⅰ-3……岩层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黏土2-1、冲积粉质黏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黏土3-1、残积硬塑状粉质黏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

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

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

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

取样和试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和摩阻力标准值。

5.地下水简述: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一般涉及有关地下水的参数有:

(1)地下水埋藏条件:是孔隙水,或是裂隙水,或是岩溶水;是承压水,或是潜水,或是滞水,或是层间水,含水岩组的岩性,渗透性大小空间分布特征。地下水的动态:水位水量随年度、季节等时段的变化规律和幅度大小,水质变化情况,径流方向的变化。

(3)补径排条件:补给区在哪,补给量多大,补给范围多大;径流区在哪,径流量多大,径流方向如何;排泄区在哪,排汇量多少。

(4)水质特征:一般性指标,腐蚀性指标,特殊指标

(如矿泉水)。

6.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

(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

(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

(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7.其他专门要求,论述的问题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

8.结论与建议。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

9.对于公路工程中的收费站及服务区的勘察及报告编写,属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范畴,要依据现行版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震设计规范》和其他相关规范。

五、工程地质图表编制要点

1.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在总说明中的附图,要求提纲契领,应纲要性标出各种工程地质现象,或可作专门图件,不能图省事以“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来替代“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是在地形图上标明工程构筑物、各勘探点、各现场原位测试点以及勘探剖面线的位置,并注明各勘探点、原位测试点的坐标及高程。该图应在较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上进行编制,地形地貌复杂时应专门作测绘工作。

3.钻孔柱状图,反映场地的地层变化情况,在图上应标明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底深度、层底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里程、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整比例,如1∶100或1∶150。

4.工程地质剖面图,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理论上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但由于公路工程中的构筑物一般呈条带状,如大中桥等,致使纵、横比例尺一般相差较大,一般横比例尺采用

(1∶2000),受报告篇幅影响,纵比例尺一般采用

(1∶200)~

(1∶500),具体比例要按钻孔的深度而定。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中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5.土工试验成果表,主要有抗剪强度曲线、压缩曲线等,一般由土工试验室提供。

6.现场原位测试图件,包括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的成果图件。

7.桩基力学参数表,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

8.其他专门图件,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及专门性工程,根据各自的特殊需要,绘制相应的专门图件等。

六、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方法,由于公路工程的勘察阶段较多,线路工程所跨越的地质单元繁杂,一般每个工程对报告的编制都会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本文很难将各种情况一一尽述,更详尽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论述。

参考文献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S].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钱让清.公路工程地质(第二版)[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韦枝桂,吴茂富.浅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J].西部探矿工程,2004,(4).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

工程地质勘查为调查工作,进行是为了研究影响建筑的地质因素,水文条件、一些天然的地质现象、岩土的力学性质及地质构造为地质勘查的主要因素。以下是我整理的工程地质勘查论文,欢迎阅读。

1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应用现状

地质勘察的技术问题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确保岩土工程能够实施的关键所在。

目前在地质勘察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地质勘察人员在勘察过程中,需要根据岩土的各种性质来对界面进行划分,从而区别性进行对待,但在实际工作中,界面划分上缺乏针对性。在对岩土进行取样时全面性,特别是在取样时某些原状岩土样本极易被忽视,这就导致岩土室内试验缺乏全面性, 其所得出来的各项参数触及面狭窄。

部分岩土地质勘察人员由于自身勘察能力不高,这就导致野外作业和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有限, 使其无法有效的胜任勘察工作的实际需求。另外在勘察工作中,与建筑结构的结合缺乏,往往造成勘察工作存在较强的片面性。

导致地质勘察技术问题存在的原因

首先,地质勘察过程中勘察依据不足,在勘察报告中缺乏对建筑项目相关资料的分析,这就导致在勘察工作中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勘测点的布置, 从而所勘察出来的结果会无法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 而且工程所处范围内的最大限度荷载也没有进行综合考虑,这就导致勘察工作不到位情况的发生。 特别是在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如果某地段如果有特殊的岩土结构出来,则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改用水桩,这就需要对建筑物结构设计进行重新修改,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浪费发生。

其次,勘察工作缺乏合理性。 在勘察过程中,由于不同建筑物的在勘察工作中其勘察间距及勘察点布置都具有较大的差别性,但在勘察工作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作业不按规范要求进行,从而导致孔深不足及勘察点超范围等现象时常发生。 在地质勘察工作中,由于对勘察等级缺乏考虑,这就导致往往按普通标准进行的地质勘察时,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地基条件良好,但在后期剪切波速测试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在钻孔深度内存在特殊结构的岩层。 最后,当前地质勘察水平较为落后,在碎石土层时,往往采用静力触探法进行,这就导致触控试验过程中缺乏连贯性, 在对岩层进行钻进过程中,由于对岩心采取率较为忽略,从而导致钻探效果缺乏全面性。

2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

地质勘察测绘

岩土工程地质勘测测绘,是对岩土的地貌地形、变化情况和地质条件等情况进行测绘,具体内容包括:在岩土工程勘察界限内外的一定宽度内,调查是否存在滑坡、土洞和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岩石、软弱层地质体的出露部位、范围和分布,按照一定比例将这些调查内容标示在图纸之上;岩土所在地的气候等水文气象,以及周边生活和生产建筑物对岩土的破坏程度等的调查,并对岩石的特征、风化程度,所在位置的地貌与岩土层关系进行分析,初步划分地貌单元;调查岩土位置的地下水情况,包括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情况和流量等,并按照一定比例标示在测绘图纸上。 以上的调查内容除了标示在图纸之上,还要进行调查情况的野外照相或者素描,作为编制地质勘查报告的基本资料。

钻探技术

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 需要通过岩土钻探来掌握第一手资料,而且在钻探过程中对其技术性要求较高,所以在钻探过程中需要有效的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确保钻探技术水平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

1)钻探技术的选择。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所选择的钻探技术也会有所不同。 当钻探在地下水以上的地层进行时,采用勺型钻锤击干法掏土钻进法为宜,这种钻探方法具有简单和便捷的特点,但利用这种方法进行钻探过程中会给土层带来较大的干扰,所以当钻探深度具有较高要求时,这种方法则不宜使用。 当针对多种岩土工程勘察的深度时,则可以利用岩芯回转泥浆护壁钻进法进行钻探。 在普通地质勘察工作中,往往会选择双管单动个别进、冲击钻探等钻进方法进行工作。

2)钻进深度的控制。在对岩土层的分层深度进行测量时,需要严格控制误差,确保其测量误差在小于 5cm. 在利用岩芯回转泥浆护壁钻进法进行钻进过程中,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分层精度的控制,则需要严格控制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通常情况下是需要将其控制在 2m之内。

3)针对不同性质的'岩土,控制取芯率。当岩土性质不同时,则需要针对不同性质来对其取芯率进行控制。 对于土层其取芯率需要达到 100%, 在对岩石风化的残积土进行钻探时, 其取芯率则以85%为宜。而半岩半土的取芯率控制在 90%,破碎岩控制在 65%,软质岩控制在 65%,而完整岩则将其取芯率控制在 80%为最佳。

4)在钻进过程中,需要根据钻进的回次来对钻探记录进行填写,这些记录可以作为钻探技术进行应用时的必要依据。

取样和试验技术

首先,取样技术。 取样需要根据工程地基的情况进行采取,一般采集中风化和微风化岩的上部位置, 因为这些风化带具有过渡的特点,而上部位置就具有代表意义,其他位置超风化带实验值过于离散。

采集后的样本做及时蜡封处理,用胶带包括岩样,以防止其水分流失,并分类妥善保存,每种样本都要有标签清楚记录孔段的深度,然后送到土木试验地点进行土样和岩样的分析和试验。其次,原位试验,即在保证检测对象不被扰动和破坏的天然状态下,通过各种试验手法进行指标测定。 原位试验是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部分,获取岩土的设计参数,也是岩土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重要手段。 原位试验的方法很多,包括荷载、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等。

试验方法具体根据工程条件和需求而定,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标准贯入试验法。根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标准贯入试验是自动落锤的试验法。该法应根据地基的条件,以 1~为一次钻进单元深度,如果地质为松土,则钻进深度应该结合实际而定, 风化残积土和全风化带钻进以 为一次钻进单元深度,强风化带以 2~为一次钻进单元深度。 最后,编写地质勘察报告。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编写,编写的前应该将各类勘察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结合实际拟定大纲后再进行编写,内容包括勘察基本内容、地质条件、工程分析评价以及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3 结论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属于综合型的工作,不仅具有复杂性,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多变性特点,当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所以需要针对产生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综合运用各种勘察技术来提高地质勘察的技术含量,综合、客观的对地质环境进行判断和评价,确保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科学的各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据,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湛省。岩溶地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浅探[J].西部探矿工程,2010( 7) :15.

[2] 刘群。对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人民长江,2015( 1) :14.

[3] 张淑杰。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4( 10) :15.

岩土工程勘察论文期刊名称

岩土工程学报 是SCI检索岩土力学 EI检索岩石力学 部分EI检索其他还有水利水电科技,防震减灾工程学报,浙江水利,等都是国内核心期刊

土木工程类的核心期刊:1.岩土工程学报 2.建筑结构学报 3.土木工程学报 4.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建筑结构 6.工业建筑 7.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中国给水排水 9.岩土力学 10.给水排水 11.施工技术 12.建筑技术 13.世界建筑 14.建筑科学 15.世界地震工程 16.建筑学报 17.混凝土 18.工程勘察 19.城市规划 20.暖通空调 2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3.建筑机械 24.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5.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6.新型建筑材料 27.空间结构 28.城市规划汇刊 电气工程领域的国内和国际“权威”期刊:国内: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电工技术学报》国际权威期刊:电机领域:《IEEE T MAGN》、《IEEE T ENERGY CONVER》电力电子领域:《IEEE T POWER ELECTRMAGN》、《IEEE T ENERGY CONVER》电力系统领域:《IEEE T POWER SYST》车辆工程:焊接学报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机器人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机械工程学报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机械强度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摩擦学学报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汽车工程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振动工程学报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振动与冲击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中国机械工程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铸造 0802机械工程 工业技术

1 岩土工程学报 2 建筑结构学报 3 土木工程学报 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5 建筑结构 6 工业建筑 7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8 中国给水排水 9 岩土力学 10 建筑技术通讯.给水排水(改名为:给水排水) 11 施工技术 12 建筑技术 13 世界建筑 14 建筑科学 15 世界地震工程 16 建筑学报 17 混凝土 18 工程勘察 19 城市规划 20 暖通空调 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3 建筑机械 24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6 新型建筑材料 27 空间结构 28 城市规划汇刊 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1 水利学报 2 泥沙研究 3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水利水电技术 5 人民黄河 6 水力发电 7 水科学进展 8 人民长江 9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0 水力发电学报 11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2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13 长江科学院院报 14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综合性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铁道学报 2 铁道车辆 3 中国铁道科学 4 铁道运输与经济 5 内燃机车 6 中国铁路 7 铁道建筑 8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改名为: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9 铁道工程学报 10 路基工程 公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1 汽车工程 2 中国公路学报 3 汽车技术 4 公路 5 桥梁建设 6 公路交通科技 7 现代隧道技术 8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与西安工程学院学报的一部分合并为: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 国外桥梁(改名为:世界桥梁) 10 世界汽车 11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12 中外公路

毕业论文岩土勘察报告

(2)原位测试成果表。分层按孔号、试验深度编制,要列统计值,并查算分层承载力标准值。 (3)钻孔试验成果表。按孔号、试段深度编制,列出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单位涌水量、水温和水样编号。 (4)桩基力学参数表。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4 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 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在丘陵山区,要注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区,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 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 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 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 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 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 提高综合知识技能 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现场地质编录的综合判定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触类旁通。

目前的行情价是60万3年有业绩行情价会更高的

勘察报告怎么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文字成果,它作为提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参考用资料。岩土工程报告书的编写是在综合分析各项勘察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进行的,必须结合建筑类型和勘察阶段规定其内容和格式。各类勘察规范中虽然有编写岩土工程报告书的提纲,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灵活不可受其拘束,强求统一。

总的说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要求是简明扼要,切合主题;内容安排应当合乎逻辑顺序,前后呼应,整体连贯;论证有据,剖析全面,观点正确,数据可靠,结论态度鲜明,准确简练;插图、表格文字说明清晰,图文并茂。

在野外勘察工作和室内土样试验完成后,将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勘探孔平面布置图、钻孔记录表、原位测试记录表、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连同勘察任务委托书、建筑物规划平面布置图及地形图等有关资料汇总,进行整理、检查、分析、鉴定,经确定无误后,编制正式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的任务,在于阐明勘察地区的岩土工程条件,分析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从而对建筑地区作出岩土工程条件的评价,最后得出结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在内容结构上,一般分为:文字和图表两部分组成。

一、文字部分的内容

文字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绪论

绪论的内容主要是说明岩土工程勘察的委托单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单位;建筑场地位置;具体的勘察阶段;拟建工程名称、规模、用途;岩土工程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勘察方法、勘察工作布置与完成的工作量;取样的数量以及勘察时间、提交的成果。

2.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

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阐明工作地区的岩土工程条体所处的区域地质、地理环境,以明确各种自然因素(如大地构造、地势、气候等)对该区岩土工程条件形成的意义。各节的内容应当既能阐明区域性及地区性岩土工程条件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又须紧密联系工程目的,不要泛泛而论。

(1)建筑场地自然地理情况及位置、研究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运动特征;

(2)场地的地层分布、地质结构及岩土类型和岩土工程性质。主要描述各岩土层的颜色、均匀性、层厚、密度、湿度、稠度等物理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等指标。

(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水质侵蚀性及当地土层冻结深度。

(4)自然地质作用和岩土工程作用形成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基本烈度。

3.结论及建议

通过建设中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对建筑场地各层作为天然地基的稳定性与适宜性的做出评价;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基承载力等指标的确定,作为选定建筑物场址、结构形式和规模的地质依据。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结合场地的岩土性质,提出地基与基础方案设计的建议,推荐地基持力层的最佳方案,如为软弱地基或不良地基,应建议采用何种加固处理方案。对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应提出预测、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结论的内容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具体问题作出简要而明确的回答。态度要明确,措辞要简练,评价要具体,不要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二、图表部分的内容

岩土工程报告书必须与岩土工程图一致,互相照映,互为补充,共同达到为工程服务的目的。一般岩土工程的图表包括:①勘察点平面布置图;②岩土工程剖面图;③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总表;④重大工程应制出岩土工程图或分区图;⑤地层柱状图;⑥有关试验曲线;⑦原始资料复印件。

一般情况下只要求前3个图表的内容即可,若是重大工程,应根据需要,绘制综合岩土工程图或岩土工程分区图、钻孔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岩土工程平切面图、岩土工程立体投影图、岩土利用、整理、改造方案的有关图表;岩土工程计算简图及计算成果表;原位测试成果图表以及土样固结试验成果e-p曲线等。

针对一些专门性问题除综合性报告外,尚应提交单项报告如原位测试报告,事故与调查分析报告;岩土改造报告;咨询报告等。

对于小型岩土工程,报告的文字说明可以简化。大型工程或专门性问题的勘察成果报告,则必须提交岩土工程研究报告。

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实例

本工程实例取自广州南方岩土工程公司,位于广州南沙开发区的某安置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其勘察成果报告实录如下:

广州南沙开发区黄阁镇安置区(一期)初步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受广州南沙开发区土地开发中心委托,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勘察院对广州市南沙开发区黄阁镇安置区(一期)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阶段为初步勘察。

黄阁镇安置区(一期)位于番禺区黄阁镇西南约1 km南涌口村与大井村交界处,为黄阁镇城市总体规划工程的一部分。征地面积约亩(633095m2),其中南涌口村亩(85664m2),大井村亩(547431m2),拟建建筑物为3~6层。勘察场区内主要为农业用地,村道南鸿路近东西向将场地分为南北两块,北边以水稻田、菜地为主,南边为蕉林及其他经济林。

(二)目的与任务

(1)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

(2)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3)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初步评价;

(4)初步判定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结合地质地面调查、现场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岩、土、水试验,初步提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方案和可能的基础方案类型、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三)执行的规范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4)《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83-9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8)《建筑岩土工程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0)《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DBJ/T15-22-98);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8:99)。

(四)勘察点布置、工作量及技术要求

1.勘察点的布置

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26个,编号ZK1~ZK26,其中:鉴别孔14个,技术孔12个。钻孔布置情况详见钻孔平面布置图(附图1)及钻孔一览表(附表1)。

2.完成的工作量

接受委托后,我院于2003年8月30日先后组织8台XY-1型钻机进场施工,共完成钻孔26个,总进尺,完成的工作量见下表1及钻孔一览表(附表1)。

表1 工作量统计表

3.技术要求

(1)终孔条件(孔深)包括:技术孔:钻入强风化岩3~5m;若强风化基岩埋藏较深,揭示全风化岩不小于5m后终孔;若直接揭示中、微风化岩,揭示厚度达到1~3m即可;若软土厚度较大,在穿过软土层后揭示5~8m较坚硬土层(中密以上砂、砾、卵石层或硬塑状粘性土层)也可终孔。

鉴别孔:揭示强风化岩面即可,若强风化基岩埋藏较深,揭示全风化岩3~5m后终孔;若软土厚度较大,在穿过软土层后揭示5m较坚硬土层(中密以上砂、砾、卵石层或硬塑状粘性土层)也可终孔。

(2)取样、标贯:全部技术孔采取土样,所有钻孔均进行标贯试验,土、水等试样及标贯试验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土样采取应保证每个不同地层样品不少于6组。全风化层按一般粘性土取原状样。水样采取2组;②若技术孔因故未能取样而造成取样数量少于规定,可在邻近鉴别孔补充取样;③自地面以下开始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取样或分层取样,除砂土和碎石土外的各种土层均取原状土,取样间距一般为,若土层层厚大于6m取样间距可放宽至3~5m;④穿过人工填土或耕植土后开始作标准贯入试验,其间距为;⑤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可记录实际贯入深度并终止试验。

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一)地形地貌

场区地貌上处于河口三角洲与剥蚀残丘交界,三面环山,西部约500m为骝岗涌水道,往南汇入蕉门水道,北部、东部及南部为剥蚀残丘。

勘察场地现为耕地、菜地及经济林地,经过人工平整,地势平坦,起伏很小,地面标高一般~。

场区交通方便,东部紧邻新扩建的黄阁大道,中部的村道南鸿路东西向横贯场区,东接黄阁大道,在场区的西部边界向北联通南涌口村。

(二)岩土类型及工程性质

根据钻孔揭露资料,按地质成因类型、岩土性,将区内地层由上至下分为①人工填土、耕植土层;②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③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④第四系残积层(花岗岩风化残积层);⑤燕山三期花岗岩。现从上至下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 )、耕植土层( )

(1)素填土①1灰黄色、浅黄色,主要为路基、田埂填筑土,由粘性土和砂组成,略有压实,稍密状。场区内局部出露,ZK21、ZK23、ZK26揭露,层厚~,平均。

(2)耕植土①2褐灰色、褐黄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软塑状为主,局部可塑,含植物根系(为淤泥硬壳层)。场区内普遍分布。层厚一般~,平均。

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

淤泥②1深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质较纯,含腐殖质及少量贝壳碎片,钻进时有缩径现象。该层场区内均有分布,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取样41组,进行标贯试验141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

该层场区内均有分布,主要由粉质粘土、淤泥质土、淤泥质粉、细砂、中、粗砂、砾砂、砾石等组成,据其土性不同又细分为七个亚层,分述如下:

(1)粉质粘土③1褐黄色、花斑色,可塑为主,局部软塑,土质较均匀。主要分布在场区南鸿路以北,场区东南部局部分布。除ZK19、ZK21~24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取样13组,进行标贯试验38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2)淤泥质土③2灰—深灰色,饱和,流塑—软塑状,含有机质,夹薄层粉细砂,局部夹腐木,部分地段底部粘粒含量较高,过渡为粘土、粉质粘土。该层场区内大范围分布,除ZK4、ZK8、ZK14及ZK20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取样36组,进行标贯试验124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3)粉质粘土③3灰黄色,可塑为主,局部软塑状,土质较均匀,局部含少量粉细砂。该层分布于场区东部,钻孔ZK7、ZK9、ZK13、ZK15、ZK19 及ZK23 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取样3组,进行标贯试验10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4)淤泥质粉、细砂③4灰色—深灰色,饱和,松散—稍密,分选性一般,含淤泥质,局部夹薄层淤泥。该层主要分布在南鸿路以北场区的西部地段,钻孔ZK5、ZK6、ZK11、ZK17、ZK18、ZK26 孔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 ~ 平均 ,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22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5)中、粗砂③5黄色、灰色,饱和,松散—稍密为主,局部中密状,分选性一般,含粘粒,局部含淤泥质。该层分布于场区西北、东南局部,钻孔ZK5、ZK10、ZK15、ZK19、ZK20、ZK22、ZK23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8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6)砾砂③6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含少量砾、卵石及粘性土。主要分布于场区西部、西南部,钻孔 ZK10、ZK12、ZK16~ZK18、ZK21 及 ZK24 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9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7)砾石③7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含中粗砂及粘性土。场区内分布较少,仅ZK11、ZK17有揭露,且厚度较薄。该层顶面埋深~,顶面标高~,层厚~。

4.第四系残积层(Qel)

为燕山三期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土性为砂质粘性土,根据其状态又分为可塑状及硬塑状两个亚层,分述如下:

(1)可塑状砂质粘性土④1褐黄色、浅灰色、局部灰绿色,可塑,原岩结构已破坏,遇水易软化、崩解。场区北部、东北部钻孔ZK1、ZK3、ZK4、ZK7、ZK8、ZK13、ZK14、ZK17 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取样12组,进行标贯试验17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2)硬塑状砂质粘性土④2褐黄色、浅灰色、局部灰绿色,硬塑,遇水易软化、崩解。场区内主要分布于南鸿路以北,ZK1~ZK4、ZK7、ZK8、ZK11、ZK13~ZK17、ZK19及ZK20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取样9组,进行标贯试验25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5.燕山三期花岗岩( )

为场区下伏基岩,埋深起伏较大,总体上看呈东(北)高西(南)低之势。按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全、强、中风化三个带:

(1)全风化花岗岩带⑤1 褐黄色,黄褐色,局部灰绿色、褐红色,原岩结构可见,长石等矿物已风化成高岭土,岩心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场区内除 ZK1、ZK5、ZK6、ZK9、ZK11、ZK12、ZK18、ZK21、ZK25、ZK26缺失该层外,均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揭露层厚~,平均。

该层取样7组,进行标贯试验26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2)强风化花岗岩带⑤2褐黄色、灰黄色,局部浅灰色、灰绿色、紫红色,岩心坚硬土柱状、半岩半土状为主,局部风化不均匀,夹碎块状。除 ZK3、ZK5、ZK6、ZK10、ZK11、ZK16、ZK18、ZK19外均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揭露层厚~,平均。

进行标贯试验25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3)中风化花岗岩带⑤3灰色,灰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云母等,裂隙发育,岩心块状、短柱状。本次勘察有ZK1、ZK5、ZK6及ZK17、ZK23共五个钻孔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揭露层厚~,平均。

该层取岩样1组,作天然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平均值为。

(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水位

勘察施工期间,在钻探完成后24h以后,对地下水位进行量测。实测钻孔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由于钻探期间施工期较短,且勘察期间雨天较多,观测的地下水位不能代表长期地下水位。

2.地下水类型

区内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类型为主,基岩裂隙水次之,局部属微承压水。第四系海相沉积、冲积、残积的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砂质粘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等,属微弱透水层,含水性微弱,水量不丰富,可视为相对隔水层。粉、细砂、中、粗砂、砾砂及砾石等,属透水层,透水性较好,含水性也较好,水量较丰富,为本区地下水主要赋集地层。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花岗岩的强、中风化基岩中,属裂隙水弱透水层,含水性弱,水量不甚丰富。

场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西部骝岗涌等河涌水道侧向渗透补给。地表水向附近河涌及水沟直接排泄,排泄较通畅。

3.地下水评价

本次勘察在钻孔ZK6、ZK23 各取水样一组进行水质分析。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场地两组水样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均具有中等腐蚀性。

(四)地质构造及场地稳定性

本次勘察未发现场区内有明显断裂构造迹象。

根据广东省地震局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分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该区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g。区内场地土类型属软弱土。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表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属Ⅲ类场地;并根据地质、地形、地貌特征,本区地基属抗震不利地段。

三、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及选用

(一)标准贯入试验

场区内各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统计见下表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有关规定,表中数值未进行杆长修正)。

(二)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土工试验成果表(附表2),指标的统计见下表3。

四、岩土工程评价与分析

(一)地基土评价

1.人工填土、耕植土层

①1素填土 场区内局部分布,厚度薄,略有压实,稍密状。

①2耕植土 场区内普遍分布,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软塑状为主,局部可塑,为下卧淤泥硬壳层,厚度薄。

表2 各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注:淤泥、淤泥质土层中自落击按1击统计。

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②1淤泥 场区内普遍分布。该层厚度大,埋深浅,顶面埋深~,平均,层厚~,平均。土层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易触变,不宜考虑作基础持力层。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

③1粉质粘土 场区内大部分地段分布,主要分布在场区南洪路以北,场区东南部局部分布。该层顶面埋深~,平均,层厚~,平均。具一定承载力,可考虑作为复合地基持力层。

③2淤泥质土 该层场区内大范围分布,仅场区东部局部地段缺失。该层顶面埋深~,平均,层厚~,平均。该土层压缩性高,承载力低,不可作基础持力层。

③3粉质粘土 主要分布于场区东部。该层顶面埋深~,平均,层厚~,平均。该土层具一定承载力,可考虑作为摩擦桩基础持力层。

③4淤泥质粉、细砂 该层主要分布在南洪路以北场区的西部地段。该层顶面埋深~,平均,层厚~,平均。该土层具一定承载力,可考虑作为摩擦桩基础持力层。

③5中、粗砂 分布于场区西北、东南局部,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厚度薄,变化大,属不稳定层,一般不单独考虑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③6砾砂 主要分布于场区西部、西南部,该层顶面埋深~,平均,层厚~,平均。该土层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③7砾石 场区内分布较少,仅ZK11、ZK17揭露,且厚度较薄。该层顶面埋深~,顶面标高~,层厚~。

表3 土工试验数据统计及建议标准值表

4.第四系残积层

④1可塑状砂质粘性土 场区北部、东北部分布该层。该层顶面埋深~,平均,层厚~,平均。具一定承载力,可考虑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④2硬塑状砂质粘性土 场区内主要分布于南鸿路以北。该层顶面埋深 ~,平均,层厚~,平均。具一定承载力,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5.燕山三期花岗岩( )

⑤1全风化花岗岩带 场区内大部分钻孔,顶面埋深~,平均,揭露层厚~,平均。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⑤2强风化花岗岩带 场区内大部分钻孔揭露,顶面埋深 ~,平均,揭露层厚~,平均。承载力高,为预应力管桩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⑤3中风化花岗岩带 本次勘察仅有 5个钻孔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 ~,平均,揭露层厚~,平均。

(二)地基(岩)土承载力

各(岩)土层建议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模量、压缩模量见表4。

表4 地基承载力数据(fak、E0、Es)一览表

(三)基础方案评价与分析

拟建建筑为3~6层楼,结合现场岩土工程条件,按基础类型分述如下:

1.浅基础方案

场区内软弱土层普遍分布,且厚度大,埋深浅,若拟建物为3层以下住宅建筑物,单柱荷载相对较小,可考虑采用筏板基础,坐于淤泥的上覆硬壳层(耕植层)。

若采用筏板基础,设计时应注意按软土的强度变形沉降及其影响深度进行计算。并注意考虑深厚淤泥层的次固结变形的影响因素,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期内不出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附图1 工程勘探点平面图

2.复合地基方案

场区内大部分地段在②1淤泥与③2淤泥质土之间分布有③1粉质粘土,该土层埋深较浅,平均,层厚平均,具一定承载力,在验算其下卧③2淤泥质土变形沉降,若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考虑采用深层搅拌桩、砂石桩、CFG桩等复合地基的基础方案。由于场地部分地段淤泥有机质含量高,若地下水有机酸含量高,pH值小于4,则采用水泥土搅拌法而不宜采用干法。

3.桩基础方案

场区北部、东部淤泥厚度相对较薄,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的土层埋深相对较浅,当拟建筑物的单柱荷载较大时,宜考虑采用桩基础方案。这一地段可选择作为端承摩擦桩或摩擦端承桩的持力层有③5、③6、③7的砂、砾层;第四系④1、④2砂质粘性土层及花岗岩全、强风化岩。

附图2 钻孔柱状图

附图3 工程地质剖面图

附表1 勘探点一览表

附表2 土工试验成果表

续表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T72-2004J366-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06-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04-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09-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09-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03-18)

陈希哲.2002.《土力学地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智毅,唐辉明.2000.《岩土工程勘察》.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林宗元主编.2003.《简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林宗元主编.2005.《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孟高头.1997.《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

彭承光,李运贵,李子权,王业新.1995.《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基础》

王常明.2004.《土力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王钟琦,孙广忠,刘双光等.1986.《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袁灿勤,王旭东,李俊才,徐建龙,阮永平.1994.《岩土工程勘察》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张喜发,刘超臣,栾作田,张文殊.1984.《工程地质原位测试》[M].北京:地质出版社

张咸恭,李智毅,郑达辉,李曰国.2004.《专门工程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