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幼儿美术主题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美术主题论文

幼儿美术 教育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一 一、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及基本特征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幼教的主要方向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上,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则是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来进行引导教学。将真实的生活体验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去,在引导幼儿形成独立个性的同时还能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让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这样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因为幼儿还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通过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能让幼儿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同时还能让美术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几点突出了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生活化 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生活则是灵感的源泉。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所看到的事物。但是由于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导致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将身体的各个机能协调运作,使美术创作在一片狼藉中结束。当幼儿的年龄超过三岁时,进行美术创作已经可以看到他们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述其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二)游戏性 美术其实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创作时,也是对其生活的一种认知和反馈。因为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还不全面,所以他们完全是遵循内心感受来描述生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通过幼儿的天性“玩”来开展美术教育,在“玩”的同时也是幼儿表达自己生活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度,进而获得启迪。 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还能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帮助幼儿塑造个性化的性格。 (一)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智力 智力作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基础要素,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在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智力发展是非常快的,往后的阶段才会逐渐平稳的发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生活为基础来进行教育的,在幼儿的认知上,熟悉的场景能使他们更好的感知事物,又因为创设的环境极具生活性、形象性,使得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情景画面。同时浓厚的生活氛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学习兴致,使其主动积极地对美术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问题,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使其 记忆力 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非智力的发展 人在成长过程中 兴趣 爱好 、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是必备的品质,幼儿本身都是不同的鲜明个体,所以同一种方式的刺激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幼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能使幼儿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发掘生活中可用的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品往往会使幼儿更加兴奋,同时因为作品与实际的生活贴近,会使幼儿心中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感觉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还会增加幼儿的荣誉感,这就给幼儿的非智力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能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所以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教育的形式非常多,而美术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美术教育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这符合幼儿自身的特征,所以通过美术来教育幼儿具有非常实质性的作用。并且,美术教育也可以算是一种感情上的教育模式,因为美术具有审美性,它是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内心表达方式,有些甚至能达到社会道德的范畴,所以对教育幼儿的心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在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时会不知不觉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 (四)有助于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美术教育中还可以积极利用教育中的合力作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齐心协力才能使幼儿往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两者之间,还是幼儿园更占据主要地位, 家庭教育 只是辅助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特有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使幼儿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家长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能为孩子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空间。 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 幼儿美术教学是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的,其中寻找材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是给孩子提供创造和学习的平台。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单独的教室来给幼儿营造创作的空间,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取一些很容易找到的生活旧物或是天然材料等,这不仅能给孩子带来熟悉感,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二)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孩子们缺少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对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师要摒弃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方面来渗透美术元素,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还会给孩子们相互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美术课题“制作小 蛋糕 ”,在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蛋糕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教师适时指点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启发,这也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利用废旧的报纸、丝带等物品来制作一些奇思妙想的玩具,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开拓。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及不一样的体验。同时还可以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来,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成品,都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美术教育的快乐,还能体验生活中不能感受到的另一面。 四、结束语 在幼儿的初始教育中,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的心智得到提高,还能拓展开发幼儿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现实世界的美好,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建立在生活氛围中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还能让幼儿对生命之美有初步认识。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二 一、挖掘生活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为实现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模式,教师首先要在教育中融入生活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开展美术创作。比如,利用生活中的饮料瓶、矿泉水瓶等材料,用纸张、胶带、剪刀等工具对其进行自由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一些幼儿能够做出灯罩等极具创意的生活小道具,或者做出电话听筒类物品,也可以把废旧纸板剪成狗、猪、鸡等常见动物的形状。教师通过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生活材料,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根据生活素材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展开联想,以此确保美术教育朝着生活化模式方向发展,幼儿也在其中学会理解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 二、体现生活美术,展示美术魅力 我国 传统 文化 中民间艺术众多,比如捏面人、剪纸、糖画等手工艺术,这些富有特色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珍贵的历史活化石,这里面蕴涵了大量的艺术气息、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因此,教师要让幼儿更多接触民间艺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介绍这些民间美术艺术的图片、视频或者趣味小 故事 ),以演示或者边播边讲的形式,为幼儿展示我国民间美术文化的特点。还可以让幼儿观看民间美术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同时为他们讲解有关民间美术起源的小故事,这些具有浓厚文化特色与趣味性的小故事,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热情,增强学习效果。 三、改善教学模式,确保因材施教 事物普遍有着个性化差异的特点,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于还没有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幼儿来说,个性化差异尤为明显,这也是幼儿自身天性使然。对于幼儿的这种天性,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加以评论,这样对幼儿是极为不公平的。教师必须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每位幼儿的不同能力出发,对幼儿开展有针对性、多样性的培养。比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表现出了较强的绘画天赋,教师可以把“我的家”这类生活化题材作为绘画主题,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比赛。对于有着较强手工制作能力的幼儿,教师要指导幼儿制作生活中常见的用具,比如杯子、盒子等。 四、营造生活环境,构建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积极为幼儿营造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构建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一角建立“生活小厨房”,要求幼儿利用自己喜爱的素材制作厨房用具,比如筷子、桌子、碗、锅等,以后在涉及到厨房方面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生活小厨房”,观察已有哪些用具,还缺少什么东西。这样幼儿会通过自己的记忆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留意厨房用具,并明白这些厨具的特点、用途和区别。对于绘画而言,这也有利于幼儿抓住绘画目标特点与作用展开创作,以此实现美术生活化模式的目的。 五、贴近生活教学,发掘美术元素 为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还要在生活中融入美术元素,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为幼儿布置课后小作业,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美术元素。比如,让幼儿就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展开联想,并且按照自己的联想进行创作,这样能增强幼儿自我发现与自我创作的意识,并让幼儿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美术元素,让幼儿创造力得到培养。总之,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增强幼儿生活体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开发幼儿创造能力,让幼儿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教师要重视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认清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 教学 方法 ,进一步推动幼儿美术教育改革,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路彦乔 单位:石家庄市鹿泉区幼儿园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三 一、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传统的美术授课过程中,步骤非常的单一。教师一般会拿出一幅作品,进行简单的技巧讲解,然后让孩子去临摹。教师只要看着孩子能够把画作完整地呈现出来,就觉得授课是成功的。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幼儿美术兴趣的唤起,对艺术能力的开发。而且教师对幼儿画作的评价也是大同小异,用画得好,画得不好,画得像不像等语言来评价。不能对具体的画作以及画作中呈现的幼儿绘画能力进行深度的评价。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完成画作,但是老师因为各种原因就叫停了,打断了学生绘画的连贯性思维。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艺术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1.要改变传统绘画教学思维,积极引导幼儿学习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不必要求孩子必须要按事物本身的形态特点来描绘,可以运用多种绘画素材来鼓励孩子绘画。为幼儿准备多样的绘画对象,多样的绘画工具,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还可以让孩子从手工制作、 音乐欣赏 、文学欣赏中,感受艺术气息,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觉。我们经常会说这样的话“,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老师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人们的一行一动。经常到野外大自然中去实地考察,观察各种事物的形状和颜色,静态和动态。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积极鼓励表扬 每一个孩子的思想,个性都是不同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绘画天赋也是不同的,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想法也存在千差万别。因此,教师要保护好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多多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及行动特征和兴趣爱好,注重观察幼儿的整个绘画过程,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创作的能力,积极引导幼儿的 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孩子们的各种涂鸦,并进行适当的巧妙点评。教师要尽量采取正面的评价原则,注意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抹杀孩子的创造力,要多多鼓励孩子讲解自己的画作,带着欣赏和赞美的心情看待孩子的作品。这样能够极大地增强孩子的信心,锻炼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 3.努力培养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创造宽松的绘画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幼儿这个阶段正是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喜欢各种鲜艳明亮的色彩,奇形怪状的形态。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进行美术教育。让孩子们多多参加各式各样的美术活动,跟不同性格的孩子一起学习交流。通过人物模拟、 故事创作 、手工剪纸、 魔术 表演等很多的小游戏和活动,来增强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启发孩子的想象创造力、表达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触摸形态各异的物品,孩子们的想象力会飞起来。此外,老师的授课要做到开心快乐,这样才能调动孩子们的绘画积极性。幼儿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开发和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多重艺术审美能力和美术修养,还能发展幼儿的个性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一个孩子的细心、耐心、恒心和不怕吃苦受累的精神。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为幼儿打造一个可以自由翱翔的课堂。 作者:庄丽芬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城东幼儿园

开展好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教学很关键。怎样开展好小班的美术教学呢?这让许多刚接触小班教学的教师都感到非常棘手。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

【摘 要】 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作为小班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教授一些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让兴趣做主,情趣引路,使每个幼儿的表现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多鼓励他们,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他们都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

【关 键 词】 美术;幼儿园;小班;教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喜欢美,追求美,就是一种人之本能,是人的心理需求,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也是如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强调:“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呢?开展好幼儿园小班的美术教学很关键。怎样开展好小班的美术教学呢?这让许多刚接触小班教学的教师都感到非常棘手,以下是我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小班美术教学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班幼儿的绘画教学,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小班幼儿刚刚入园,他们的注意力、自控能力都很差,绘画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年龄小,手眼不协调,手部小肌肉群发育尚未成熟,握笔困难,控制笔更难,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如果立刻要求他们画出什么图像,幼儿的情绪会显得格外紧张,反而使幼儿丧失了绘画的兴趣。因此,不必强求幼儿画出什么东西。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幼儿来说,他们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所以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似像非像,让人难以捉摸。因而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难度较大。作为幼儿教师,在小班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绘画游戏,逐步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

二、教授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

有了绘画兴趣,没有绘画技能,幼儿就表现不出自己所想画的东西。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教授简单实用的绘画技能非常必要。

小班幼儿可以说什么都不知道,这时给幼儿发绘画纸和笔,大多数幼儿只会乱涂乱画,要么有幼儿坐着一动不动,还有幼儿就会喊:“老师,我不会画!”问题很多,状况百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从认识颜色开始,让幼儿认识红色、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认识点、线(横线、竖线、曲线等),认识简单的图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当然一两次是不行的,需要反复练习,技能需要日积月累,因此要多练习、多强化。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

有了兴趣做引路,技巧做基石,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很有必要。

小班幼儿天生好动,如果只是单调的涂色练习或是单一的临摹活动,都是孩子不喜欢的,对活动兴趣也不能持久。所以,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才能让幼儿对绘画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玩色活动,如“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泡泡画”“喷刷画”“手指点画”“添画”“吹画”等,让幼儿感知色彩的美和多变,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浓厚兴趣。其次,指导幼儿尝试使用新的工具,彩色铅笔、粉笔、水粉颜料、油画棒等进行绘画,感受每种工具带来的新鲜体验。让幼儿在游戏之中、音乐之中、故事之中慢慢凝结,慢慢升华,让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高,产生“我想画”“我要画”的愿望,真正做到“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

四、激发想象力,大胆放手让幼儿进行新创造

当幼儿产生“我想画”“我要画”的愿望时,已为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埋下了种子。幼儿从小就富有强大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空间是大人所不能及的,经常会有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尤其在幼儿园小班的这个时候,幼儿的笔触、动作和语言比较稚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就需要老师家长们正确对待。《纲要》中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不要限制和束缚孩子的想象力,不要对孩子的想象力加以评论和判定,更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或是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家长们要大胆放手,要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多多鼓励孩子的想象力。

五、多鼓励幼儿的绘画作品

著名儿童教育家“知心姐姐”卢群说过:“好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伴的认可。《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每次美术活动后,我都会与幼儿一起把作品布置在活动室里。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每个幼儿的绘画特点,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因此,我会对作品较好的孩子给予积极的表扬,不太好的也是先鼓励,然后再告诉幼儿哪里画得不好,使幼儿从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

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它就是一种游戏,一种能获得快乐的活动,他们全然不知要画得怎样才算好,只要自己快乐就行。所以作为小班幼儿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教授一些简单实用的绘画技巧,开展丰富多彩的绘画内容,从而使他们喜欢绘画。让兴趣做主,情趣引路,使每位幼儿的表现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多鼓励他们,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他们都能成为出色的“小画家”。

【参考文献】

[1] 田燕. 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M].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2] 张紫微. 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 成才之路,2016(6).

[3] 庞丽娟. 幼儿园美术教学法[J].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论文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摘要: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基于幼儿活泼好动、富于好奇心、模仿力强以及思维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幼儿美术教育必须坚持兴趣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范例法、游戏法、练习法、熏陶法等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常用方法。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幼儿美术 美术教育原则 美术教育常用方法

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造型手段,塑造出的具有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当前,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为家长所重视和接受;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涉及到这个领域,例如,教孩子认识色彩、图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欣赏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等,但真正从教育的高度了解美术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孩子,对家长仍是一个十分偏颇、模糊的概念。本文将以此为视角,就幼儿时期美术教育作粗步的探讨。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神秘。当婴儿呱呱落地时,家长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教育,如悬挂彩球、玩具、图片等。这种家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多,接受美的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观看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和焰火,聆听下雨时有节奏的滴答声,在景色迷人的公园里游玩,在碧绿清澈的水池里嬉戏,都可以使幼儿感受和理解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可以说这都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审美活动对孩子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肩上。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陶界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形成道德观念,丰富精神生活。其二,对孩子智力思维方面的影响。用艺术的手段反映现实世界,可使人的认识更加生动、丰富,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任务就应围绕上述范畴来确立。也就是说,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更应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原则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又是思维发育的基础阶段,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模仿力强,思维具有发散性特点。而美术以形象性、生动性、色彩性、趣味性等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极好方式,更是开发幼儿智力、训练思维的极好途径。因此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确立在开发智能、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以及初步掌握实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等基点上。

1.兴趣性原则。

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要选择形式新颖、富有情趣、新奇易动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情趣盎然地投入美术活动。例如,《猫头鹰》这个教材,就是在已给的猫头鹰轮廓基础上给猫头鹰涂色,并安装上眼睛(两只眼是睁开的,两只眼是闭着的),幼儿给猫头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后,就可以玩游戏了。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2.直观性原则。

美术活动本身就具有直观性,因为它是从鲜明的视觉形象来反映和接受客观事物的。幼儿在实物、图片、模型、范画、黑板等各种教具的使用下,能够训练幼儿的感受力,和逐步认识事物本质与特点的能力。

3.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是指给幼儿所选的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水平逐渐发展。例如,小班幼儿绘画是从画线团、画糖葫芦开始,到了大班就是可以想象画和意愿画。

4.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园教育大纲一直是这样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在美术活动中也是要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大部分幼儿,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

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

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瓦特通过观察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人们从蜻蜓身上受到启迪,制造出直升飞机等,无不始于观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内容和感性知识。教幼儿观察,首先,要明确目的;其次要有秩序,或有整体到局部,或由上及下,由外及内的观察方法。

例如,目的:通过观察金鱼画一幅金鱼的画;方法: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即先看鱼身体与尾巴在水中游动时的形态,在看眼、口、鳞、鱼鳍各在的位置及形态,在他们之间反复比较,经过这样的观察过程,找出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在动笔之前,最好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观察的方法也很多,观察实物之外,可以观察图片、作品等。

2.讲解法:

也叫运用语言。讲解即是口授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描述等,让幼儿明确要求和表现方法,使幼儿有目的进行造型活动。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讲故事,念儿歌、诗歌或者播放乐曲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也可以结合实物、范例等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启发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创造性的画出幼儿熟悉的“兔龟赛跑”、“一把红雨伞”等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

3.示范法(演示法):

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什么是示范?是指教师用正确的动作、直观可视的造型活动,把美术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地做给幼儿看,教给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和顺序,使他们通过模仿,更好地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讲解。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鸡妈妈生了个大鸡蛋(画小鸡的身体)。第二步: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伸出小脑袋,用圆眼睛看周围(画头、嘴和眼睛)。第三步:小鸡学着站起来(画腿与爪子)。第四步:拍拍翅膀向前跑(画翅膀)。这样生动而形象地讲解加上缓慢、清晰、准确的演示,幼儿能够快速掌握画小鸡的基本要领,很容易的画出各种形态的小鸡。示范法在手工活动中应用更为有效。例如,手工《小拖把》,在讲解的同时操作制作步骤,在长条纸一边剪直条,在长条纸的另一边涂上浆糊,绕在小木棍上粘牢,将剪开处四处散开,这样一个小拖把就完成了。

4.范例法:

通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事先画好或制作好的范样或者实物、图片。在上课时正确出示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印象和兴趣。例如,《夜空》这节课,要求幼儿学画背面人物,教师出示范例《看星星》。 幼儿通过看范例,知道背面人物的特点,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画法。 例如,泥工《养殖场》,教师出示范例(各种动物)后,幼儿通过观察直观范例,引发塑动物的兴趣,从而认真学习塑动物的方法。

5.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小花被》要求幼儿做个“小娃娃盖被子” 。幼儿将各种色纸粘贴在白纸的反面坐被面,将纸剪娃娃粘贴在正面中间,然后学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娃娃盖上小花被,哄娃娃睡觉。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撕纸和粘贴。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幼儿很喜欢用手去操作各种工具、材料,把活动过程作为游戏,把活动的成果当做玩具。例如,幼儿很认真的折叠飞机,把折叠本身当做游戏,折成后就玩飞机等等。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6.熏陶法:

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1)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2)多带孩子参观各种类型的展览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开阔幼儿眼界,培养美好情感。(3)引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与可理解的文艺作品,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4)鼓励孩子用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教育,而是审美、艺术思维、开发智能的立体教育。因此,对当前的美术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崭新的概念。评价幼儿绘画、手工、欣赏的标准,不是技能的高低,而是想象力丰富不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不活跃。当前素质教育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页带来更多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

中班幼儿美术主题论文

在不断推进基础 教育 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幼儿园艺术教育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渗透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同时也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句话传达了如下的观点:在分科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领域课程模式依然有其合理性,但必须加强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才能实现全面和整体的教育。以下是我对渗透式领域课程的一点思考,并以艺术为例提出领域渗透的策略。

一、领域课程要相互渗透

完全分割开来的领域课程模式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例如艺术教育,追求的只是一种由技入道的知识技能传承方式。按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腾守尧先生的说法是:只有技法,而无思想,更谈不上创造。而艺术本是感性和精神的结合体,如果只停留在知识技能的传承上,就会把一种富有灵性的、丰富多彩的东西变成空洞的教条的东西,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从而失去了艺术在培养人类情感和创造性上的意义。传统的分科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并通过学校教育将学科的知识、技能传递给下一代,满足人类 经验 传承的需要,但是它容易造成 儿童 视野和思维的封闭和孤立定势。

综合课程模式以主题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将原有各个学科的教育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是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整体性,但必然遗失了另一个教育价值,那就是学科知识体系的价值。尽管幼儿尚不能也不必要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儿童的学习确实存在不同的领域,而这些不同领域的学习规律、教育规律也是不同的。无论怎样组织教育内容,我们都无法回避特定领域教育的规律性。很多老师往往只满足于表面的活动综合,却不去深入研究各种不同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从而导致有些幼儿连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技能都不具备。

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极端化的课程模式都只能是一种理想,而实际存在的课程必定是一种妥协和折中。《纲要》把幼儿园教育划分为五大领域,这样有利于关照各学科领域的教育规律,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对课程内容的一种相对划分,五个领域其实是相互渗透、边际交融的。就象陈鹤琴先生指出的那样,五指活动的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且相互联系。

在幼儿园里课程不是分割的,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幼儿园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五指活动在儿童生活中结成一张教育的网,它们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 编织 在儿童的生活中。因此渗透式领域课程更适合幼儿园的教育,它保持了学科领域完整性的同时,更多关注了幼儿发展的完整性、整体性。

二、艺术领域之间、艺术与 其它 领域如何渗透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哲学家本耐特·雷默认为:“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的主要要素,音乐中有旋律、和声、节奏;绘画中有色彩、线条、质感;诗歌中有比喻、形象、韵律,如此等等。每种艺术都可以借用其它艺术的要素,再与自己的领域同化,而许多艺术又可以借用非艺术界的要素,加以艺术运用,转化成表现素材。”在组织艺术活动时,要以某一艺术学科为核心,紧紧地围绕这一核心所要达到的目标,有选择地与其他学科相联系。 1、艺术与艺术学科相互渗透。

(1)文学与音乐。文学与音乐相互渗透,能使文学作品的情感因素在音乐的渲染烘托下,变得更加强烈,给幼儿产生强大的震撼力。同时音乐作品的情感在文学语言的描绘下,变得更加具体、明确,使幼儿对情感的识别、体验更深刻。

(2)文学与美术。文学与美术相互渗透能将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直接表现出来,让幼儿在美术欣赏中对画面形象和寓意的理解更加透彻。如:文学活动《树妈妈和叶娃娃》中,首先以语言优美的 散文 引起幼儿兴趣,通过欣赏帮助幼儿感知作品角色的形象,体验他们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幼儿用绘画、粘贴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树妈妈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情绪表现。幼儿的情绪高涨,想象的翅膀张开了,创作的画面形象生动、各具特色。

(3)音乐与美术。音乐与美术相互渗透可以取长补短,使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协同作用,彼此相通,让幼儿在 音乐欣赏 中所激发的不可言状的内心体验变成可视性形象,成为可以交流和识别的情感。如:在音乐活动《波尔卡圆舞曲》中,先让幼儿充分倾听音乐,在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氛围中,引导幼儿用线条、色彩表现作品所描述的情境,体现自己听后的感受。两者互相补充、互相统一,形成强烈的感情冲击波。

(4)文学、音乐与美术。这三者有机渗透,让幼儿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感受作品,帮助幼儿挖掘艺术之间共通的因素,提高整体效果。如我把《小蝌蚪找妈妈》分三次活动来进行。活动一:以文学欣赏为主,让幼儿倾听 故事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二:以音乐为主,引导幼儿给故事的不同情节选择配乐,创编表演动作,以童话剧的形式搬上舞台,从而进一步理解作品、体验角色的情感。活动三:以美术为主,引导幼儿通过想象、创造,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作品的情境。

2、艺术与非艺术学科的渗透。

艺术与非艺术类学科的渗透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坚持艺术教育学科目标的前提下,同时关注其他学科领域的目标,从而体现整合教育的理念;二是在其他领域中,把艺术作为表现认识的手段和宣泄情感的方式,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幼儿喜爱的艺术形式,既实现认知方面的目标,又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浅谈幼儿艺术科学教育

幼儿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从幼儿的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可以将二者融合起来进行教育的必要。最后提出了实现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模式。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艺术教育;科学教育;幼儿教育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篇章。艺术与科学,在幼儿教育中,是被看作成迥然相异的两种 文化 、两门学科,它们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目的、内容和 方法 ,如何在幼儿教育中通过提高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来改变现代科学对整个教育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简述

1、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与科学的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教育也经历了从单纯科学知识的传授、注重科学教育方法到强调“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1]”的过程。

现代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现代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

幼儿正是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身心的发展尚未成熟、完善。因此,幼儿的科学教育应当是科学启蒙的教育,让孩子开始接触科学。通过科学教育,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并掌握一些初步的技能,积累科学经验,培养创造力,、为以后的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2]

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与艺术审美教育,而艺术审美教育又有对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的审美内容。“学前阶段的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更多的重合,艺术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艺术美是学前儿童美育中的核心内容,艺术审美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基础。”[3]

由此可见,幼儿艺术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艺术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情感和个性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二、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评述

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都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建立在艺术与科学、儿童的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基础上,还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存在着一致的关系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展。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和促进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4]

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二者的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在情感和态度上的目标都着眼于幼儿对生活的兴趣和生命的热爱,在能力的培养上,都重视儿童主动地探究和独立大胆地表现,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都强调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的联系。

2、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二者都是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事物进行探究和表现。幼儿科学教育通常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艺术教育也是来源于生活,教师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

3、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一致性

二者都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探索、交流、创造和表现。不论是幼儿艺术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都主张给幼儿提供宽松的环境、丰富的可操作材料、自由探索、大胆表现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幼儿科学教育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幼儿艺术教育通过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5]

三、实现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模式

通过以上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一致性分析,我们从中教育的基础上找到了实施幼儿艺术科学融合教育的可能性。艺术和科学作为儿童创造性地把握世界的主要方式,它们在教育中的融合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从而给儿童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通过 总结 在幼儿教学中的多年经验,一下几个模式可以实现幼儿艺术科学融合教育。

1、相互渗透式

相互渗透式的融合是指在艺术分科的课程中渗入科学教育的内容,或者在科学分科的课程中渗入艺术教育的内容。通过我在实践教学中的总结发现,目前我国各个幼儿园大多数还在采用分科教育的形式,所以在此基础上推行幼儿艺术科学教育是可行的。

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的一个单元,我们可以安排如下的教学:

主题:我们喜欢的动物(小班)

(1)小鸡的一家

通过感知和观察大公鸡、母鸡和小鸡,讨论对小鸡一家的认识和感受,师生共同创编儿歌,表现小鸡一家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对鸡的情感。

(2)可爱的兔子

感知和观察兔子的形态、特征,了解兔子的毛色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兔子喜欢吃什么食物,制作兔子头饰,模仿兔子跳跃或唱小兔子的歌。

(3)机灵的猴子

感知和观察猴子的形态和特征,通过观看录像或参观动物园发现猴子的灵巧和聪明以及猴子的种类和习性,制作猴子的面具进行自由游戏。

单科渗透式的融合,是在保持单科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它与其它学科的核心联系,在完成学科目标的基础上,促进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连接和互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表现。

2、多科并列式

多科并列式融合是分科教育向综合教育过渡的一种融合,它以分科的形式为基础,选择艺术与科学学科中的共同概念、原理或主题,从不同的学科组织相关的活动,帮助儿童获得相通的理解。如艺术与科学中共同的对比概念,我们可以选择轻和重,冷和暖,柔软与坚硬等主题,分别从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数学、常识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活动。[6]

例如在以“冷和暖”为主题的教学中,可以安排下列活动达到对主题的认识:

(1)夏天和冬天

比较冬天和夏天的不同特征,如气候,动植物,河流,雨雪,人们的穿着,

饮食,活动等方面,获得对冷暖的不同感受。

(2)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通过文学故事和情境表演体验作品中温暖与悲凉的感觉。

(3)热情的音乐与悲伤的音乐

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体验音乐中传达的不同情感,如欢快、低沉等或用其它象征性语言来描述,了解不同音乐的特征,如音高、音速等,用自由舞蹈或抽象画的形式表现热情的与悲伤的音乐。

(4)冷暖的变化

谈论生活中的冷暖变化,了解制冷和取暖的工具与方法,并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如取缓可以将房间装扮成暖色,围着火炉 唱歌 ,讲故事等,将日常的感受和审美的感受结合起来。

3、主题网络式

主题网络式的融合适用于综合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它是围绕一个儿童感兴趣的主题,对主题所涉及到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开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主题网络中的活动可能与特定的某个学科相关,更多的活动是与多个学科相关,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而多科并列式的融合其活动更多的是与特定的学科相关。在主题网络式的融合中,艺术与科学活动不是孤立的,它是幼儿园主题网络中的一部分,与其它领域、其它方面的活动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幼儿来说,主题网络式的融合是比较充分的,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主题网络式的融合不是从学科的关系出发,而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做到生成和预成相结合。

下面以“桥”为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如下活动:

(1)参观桥;

(2)在参观活动的基础上,自由谈论“桥”,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

(3)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桥”的资料;(教师在儿童的话题和资料中选择下一步的活动内容:欣赏和了解不同种类的桥。)

(4)“我最喜欢的桥”。欣赏有关桥的图片,感知桥的不同造型和态势,初步了解桥的不同种类,在比较中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用不同材料和方式表现“我最喜爱的桥”。

(5)“怎样造桥”。在上一次的活动中生成,讲“赵洲桥的故事”,孩子们进一步用自选材料搭桥;

(6)“桥的形状。”孩于们搭出了不同形状的桥,并且争论谁的桥最漂亮。

四、结语

对于幼儿艺术科学教育的研究,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实现模式进行了主要的研究,而其他方面诸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中班幼儿 教育 中,美术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审美与创造性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幼儿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绘画;内容;知识;创造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 教学 方法 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 想象力 和创造性。教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添翼。那么我们要怎样指导好中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呢?

一、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

中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

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 经验 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未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例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幼儿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而且对水彩笔的性能和运用方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同时也欣赏了大量的装饰花纹。

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幼儿就能主动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出许多生动的作品,在这中间,幼儿需要获得的新经验是“如何用已知花纹打扮鱼,使鱼更富美感”。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幼儿既不知道什么是单色画,也不知鱼的基本形状,更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他们怎么可能有兴趣和能力去尝试,以主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呢?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度新颖的内容”,目的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以形象 思维训练 带动幼儿 绘画知识 和技能的提高

中班幼儿美术的重点应在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绘画的强烈愿望,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友善的环境,鼓励 儿童 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将来去开创别人没有开创的事业。这不仅仅是绘画之路,而是给幼儿树立一个走向未来竞争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因此,把训练幼儿直觉感受、形象的观察、形象的记忆、形象的联想、想象、创造作为重点。当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表达的丰富,绘画技能也要相应提高,但技能训练的关键是要抓住控制技能提高的心理机制(形象思维),幼儿的潜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技能是思维的表达,应当先学会思维,再学会表达(技能)。换句话说,在美术教学中以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为前提,带动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幼儿思维活跃,头脑中的形象丰富,情绪激动,创作欲望强烈,就会画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三、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美术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条件,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特别是用拟人等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就像画他们自己一样。他们画出的形象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孩子们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无论好与坏(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老师都不能横加指责。只要能画出来就是好的。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把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这样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四、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儿童作品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评价作品看成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

每次画完画,就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幼儿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 故事 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从来不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惧心理。但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并经常拿名画家的画、中外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性会更强,更有动力。我还经常让幼儿搞集体创作,让大家出主意,大家动手画。经过两年的实验,我觉得最突出的成绩是保持了幼儿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你追我赶,谁也不示弱。另外,孩子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方面,如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幼儿美术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这一主体与创造美的美术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不断去创造美。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既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

【摘 要】基于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方式方法,本文分别从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激发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快乐的体验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

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

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

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

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

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现阶段,人们的物质及 文化 水平日益提高,对幼儿的特长教育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各类美术学习进入许多家庭之中,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学习美术的年龄段也在慢慢提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美术学习,将美术素养当作衡量幼儿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很多家长的开始让幼儿学习美术,这就需要幼儿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很多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家长也随之产生了苦恼,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困惑不已。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是否学习美术,有时需要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出发,但绝不能盲目跟风。而让幼儿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则需要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尤其要从幼儿的需求、兴趣等角度出发。

一、家长是否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的态度分析

许多家长有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意识,并且对美术学习的价值有了初步认识,能够理解并赞同美术对幼儿智力、气质、注意力、自信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家长并没有对美术学习形成科学的认识。

1. 家长支持幼儿学习美术,多是希望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家长让孩子学习美术的原因有很多。有家长认为学习美术是让孩子有一项 爱好 和特长,并且对幼儿手指灵活性、气质培养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益处。可见,这些家长对学习美术的态度是清醒的,初衷简单,就是想培养其综合素质,提升其审美情趣。还有家长希望孩子以后从事美术行业,甚至成为美术人才。不论家长出于何种原因支持幼儿学习美术,都应该贵在坚持,学好绘画技能,孩子会受益终身的。还有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学习美术是因为孩子本身对美术有很大的兴趣,这也是家长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种体现。幼儿在第一次接触美术时,通常会被美术作品的独特形状、颜色变化所吸引,于是产生一种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维持的时间较短,可以称之为“无意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幼儿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才是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2. 家长从现实角度考虑,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

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已经上了其他兴趣班,不想再给孩子过多的负担和压力,而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还有些幼儿对学习美术没有兴趣,这也是家长不选择让孩子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学生而言,学习美术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家长没有认为美术学习会给孩子带来绝对的好处或坏处,而是客观地对待是否选择让幼儿学习美术,这样的观念是比较可取的。

二、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

1. 正确定位,认清自己的职责

家长在幼儿学习美术的活动中,应起到鼓励作用,而不应该是“监工与警察”的角色。家长能认清自己在孩子学习绘画中的责任,其益处将远远超于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家长应该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首先学会想象,就像一位学者所说的“不先学会想象就开始学美术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美术”。家长要做好榜样,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不断鼓励幼儿,激发出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2. 做好持之以恒学习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心态

学习美术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不仅仅是幼儿,家长也应该做好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家长的心态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行为,从而会影响幼儿学习美术的状态及成绩。有些家长包办代替帮幼儿画,让幼儿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幼儿离开了家长和老师就会举步维艰;有些家长过于放松,认为孩子有个爱好就行,画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一事无成;还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在孩子画画时喂吃的,随意分孩子的心,看不得孩子吃苦,也不会有什么成果。所以,学习绘画的过程,应该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才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3. 葆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鼓励为主

幼儿的思维和感知能力是不能和成人相提并论的。对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犯下的大小错误,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严厉批评、体罚、辱骂等会打击幼儿自尊心,易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以致对美术更加惧怕,甚至影响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长应反复提醒、不断帮助,从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好多刚上岗不久的幼教老师抱怨小班三岁的孩子太小,在上美术课时,不听老师指挥,乱涂乱画,更有调皮的小朋友撕扯图画纸,破坏画具,一节课时下来,最后完成的美术作品质量非常差,教学质量也因此被打折扣。这也让每周一次的美术课成了老师头痛的问题,因为孩子虽然小,可他们的这些作品也是要交给家长看的,那些没作品的、没完成的,以及质量太差的,会让老师感到尴尬,家长们也尴尬,甚至会不开心,训斥孩子。因此,就需要老师用心设计美术活动课,提高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这样作品质量才会好。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是怎样培养三岁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的。设计的美术作品范例一定要简单三岁小朋友对美术的兴趣还在初步培养阶段,如果老师的画作要求太难,不适合他们,孩子自然不会好好按你的要求完成绘画作品了,所以,范例一定要简单,不要太复杂,这样难度不大,孩子就敢大胆动手。美术主题作品要鲜明、好看漂亮的范画会激起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他们有尝试自己完成的欲望,最后是老师在进行美术活动之前,讲讲作品里一些动植物的小故事,小朋友会兴趣更浓厚。多种形式来表现美术作品三岁的小朋友还不太会拿笔,所以,除了握笔图画,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材料来完成一幅漂亮的画作,比如黏贴卡纸、皱纹纸,棉签涂色等。这样孩子的注意力会充分吸引过来。展示、评价和欣赏作品当孩子完成了一幅图画后,无论好与不好,我都会及时表扬他“画完了真棒”,这样他有了信心下次就不会半途而废。等孩子们都完成后,我会一一评价孩子的画,注意语气,以鼓励为主。美术活动的最后,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们自己欣赏。这样孩子就有了一种成就感,愿意参与美术活动,也会按要求完成,这样完成的作品质量也会提高。另外三岁之后是宝宝比较重要的时期,是孩子身体的快速成长期,同时也是宝宝开始培养识字的最佳阶段。当然学习这种东西不能强迫宝宝,容易让他对学习产生反感抵触,导致以后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兴趣。一是尊重孩子兴趣想法,多陪伴他,通过玩的方式让他喜欢上学习。搜索猫(什么)学,汉。字,答案是小,帅有惊喜哦,比如:我家闺女喜欢抢手机,我就根据她的喜欢,效果非常赞。里面很多冒险故事,教宝宝识字,还有游戏巩固。

幼儿园主题美术活动论文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摘要: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基于幼儿活泼好动、富于好奇心、模仿力强以及思维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幼儿美术教育必须坚持兴趣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范例法、游戏法、练习法、熏陶法等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常用方法。充分利用美术教育的形式,帮助幼儿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幼儿美术 美术教育原则 美术教育常用方法

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造型手段,塑造出的具有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当前,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注重素质,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为家长所重视和接受;事实上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涉及到这个领域,例如,教孩子认识色彩、图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欣赏山光水色、鸟语花香等,但真正从教育的高度了解美术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教育孩子,对家长仍是一个十分偏颇、模糊的概念。本文将以此为视角,就幼儿时期美术教育作粗步的探讨。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神秘。当婴儿呱呱落地时,家长就已经开始了美的教育,如悬挂彩球、玩具、图片等。这种家庭美育就是美术教育的萌芽期。随着孩子的成长,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多,接受美的教育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观看五彩缤纷的节日彩灯和焰火,聆听下雨时有节奏的滴答声,在景色迷人的公园里游玩,在碧绿清澈的水池里嬉戏,都可以使幼儿感受和理解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审美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可以说这都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审美活动对孩子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肩上。发展孩子的审美能力,陶界情操,树立崇高理想,形成道德观念,丰富精神生活。其二,对孩子智力思维方面的影响。用艺术的手段反映现实世界,可使人的认识更加生动、丰富,从而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任务就应围绕上述范畴来确立。也就是说,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更应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艺术灵魂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使命。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原则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既是人的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又是思维发育的基础阶段,活泼好动,富有好奇心,模仿力强,思维具有发散性特点。而美术以形象性、生动性、色彩性、趣味性等特点正是吸引幼儿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极好方式,更是开发幼儿智力、训练思维的极好途径。因此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应确立在开发智能、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以及初步掌握实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等基点上。

1.兴趣性原则。

美术教育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兴趣,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要选择形式新颖、富有情趣、新奇易动的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情趣盎然地投入美术活动。例如,《猫头鹰》这个教材,就是在已给的猫头鹰轮廓基础上给猫头鹰涂色,并安装上眼睛(两只眼是睁开的,两只眼是闭着的),幼儿给猫头鹰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后,就可以玩游戏了。这样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激发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2.直观性原则。

美术活动本身就具有直观性,因为它是从鲜明的视觉形象来反映和接受客观事物的。幼儿在实物、图片、模型、范画、黑板等各种教具的使用下,能够训练幼儿的感受力,和逐步认识事物本质与特点的能力。

3.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是指给幼儿所选的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要求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从而使幼儿的美术水平逐渐发展。例如,小班幼儿绘画是从画线团、画糖葫芦开始,到了大班就是可以想象画和意愿画。

4.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园教育大纲一直是这样要求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在美术活动中也是要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面向大部分幼儿,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

在遵循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美术教育本身的规律,对幼儿实施美术教育,常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

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观察看似简单,其实,它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瓦特通过观察壶盖的跳动,发明了蒸汽机;人们从蜻蜓身上受到启迪,制造出直升飞机等,无不始于观察,在美术活动中观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为美术活动提供大量而丰富的内容和感性知识。教幼儿观察,首先,要明确目的;其次要有秩序,或有整体到局部,或由上及下,由外及内的观察方法。

例如,目的:通过观察金鱼画一幅金鱼的画;方法:可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即先看鱼身体与尾巴在水中游动时的形态,在看眼、口、鳞、鱼鳍各在的位置及形态,在他们之间反复比较,经过这样的观察过程,找出鱼与鱼之间的异同。在动笔之前,最好用语言叙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观察的方法也很多,观察实物之外,可以观察图片、作品等。

2.讲解法:

也叫运用语言。讲解即是口授法,在美术活动中可以运用语言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描述等,让幼儿明确要求和表现方法,使幼儿有目的进行造型活动。随着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教师还可以运用语言艺术――讲故事,念儿歌、诗歌或者播放乐曲等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引起幼儿美好的情感。也可以结合实物、范例等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启发幼儿用连环画的方式,创造性的画出幼儿熟悉的“兔龟赛跑”、“一把红雨伞”等故事中的几个主要情节。

3.示范法(演示法):

示范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什么是示范?是指教师用正确的动作、直观可视的造型活动,把美术活动的操作过程一步一步地做给幼儿看,教给幼儿美术活动的方法和顺序,使他们通过模仿,更好地掌握各种美术活动的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讲解。例如:《画小鸡》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第一步:鸡妈妈生了个大鸡蛋(画小鸡的身体)。第二步:小鸡用尖嘴啄破蛋壳,伸出小脑袋,用圆眼睛看周围(画头、嘴和眼睛)。第三步:小鸡学着站起来(画腿与爪子)。第四步:拍拍翅膀向前跑(画翅膀)。这样生动而形象地讲解加上缓慢、清晰、准确的演示,幼儿能够快速掌握画小鸡的基本要领,很容易的画出各种形态的小鸡。示范法在手工活动中应用更为有效。例如,手工《小拖把》,在讲解的同时操作制作步骤,在长条纸一边剪直条,在长条纸的另一边涂上浆糊,绕在小木棍上粘牢,将剪开处四处散开,这样一个小拖把就完成了。

4.范例法:

通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事先画好或制作好的范样或者实物、图片。在上课时正确出示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印象和兴趣。例如,《夜空》这节课,要求幼儿学画背面人物,教师出示范例《看星星》。 幼儿通过看范例,知道背面人物的特点,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画法。 例如,泥工《养殖场》,教师出示范例(各种动物)后,幼儿通过观察直观范例,引发塑动物的兴趣,从而认真学习塑动物的方法。

5.游戏法:

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小花被》要求幼儿做个“小娃娃盖被子” 。幼儿将各种色纸粘贴在白纸的反面坐被面,将纸剪娃娃粘贴在正面中间,然后学爸爸妈妈的样子,给娃娃盖上小花被,哄娃娃睡觉。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撕纸和粘贴。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幼儿很喜欢用手去操作各种工具、材料,把活动过程作为游戏,把活动的成果当做玩具。例如,幼儿很认真的折叠飞机,把折叠本身当做游戏,折成后就玩飞机等等。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6.熏陶法:

萌发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1)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情操。(2)多带孩子参观各种类型的展览馆、博物馆、风景名胜等,开阔幼儿眼界,培养美好情感。(3)引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与可理解的文艺作品,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4)鼓励孩子用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感,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模仿教育,而是审美、艺术思维、开发智能的立体教育。因此,对当前的美术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崭新的概念。评价幼儿绘画、手工、欣赏的标准,不是技能的高低,而是想象力丰富不丰富,创新思维活跃不活跃。当前素质教育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育这一形式,帮助幼儿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素质,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页带来更多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

在中班幼儿 教育 中,美术活动对于培养幼儿兴趣、促进身心健康、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审美与创造性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幼儿美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绘画;内容;知识;创造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 教学 方法 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没有一定的 想象力 和创造性。教师应树立时代的紧迫感为发掘幼儿创造力添翼。那么我们要怎样指导好中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呢?

一、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

中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感性多于理性。他们通常是凭着兴趣去主动探索和学习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活动本身和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其次才有可能像成人一样会为了活动的成果而坚持努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必须考虑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与积极性。

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实际 经验 出发,选择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在深度和广度上适当拓展的内容,即“已知+未知”,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在已有经验的支持下,探索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例如,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幼儿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而且对水彩笔的性能和运用方式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同时也欣赏了大量的装饰花纹。

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幼儿就能主动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出许多生动的作品,在这中间,幼儿需要获得的新经验是“如何用已知花纹打扮鱼,使鱼更富美感”。试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如果幼儿既不知道什么是单色画,也不知鱼的基本形状,更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他们怎么可能有兴趣和能力去尝试,以主动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呢?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提倡为幼儿提供“适度新颖的内容”,目的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以形象 思维训练 带动幼儿 绘画知识 和技能的提高

中班幼儿美术的重点应在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

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激发幼儿绘画的强烈愿望,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的、友善的环境,鼓励 儿童 去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将来去开创别人没有开创的事业。这不仅仅是绘画之路,而是给幼儿树立一个走向未来竞争得以立足的精神支柱。因此,把训练幼儿直觉感受、形象的观察、形象的记忆、形象的联想、想象、创造作为重点。当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表达的丰富,绘画技能也要相应提高,但技能训练的关键是要抓住控制技能提高的心理机制(形象思维),幼儿的潜能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技能是思维的表达,应当先学会思维,再学会表达(技能)。换句话说,在美术教学中以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为前提,带动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幼儿思维活跃,头脑中的形象丰富,情绪激动,创作欲望强烈,就会画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三、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美术教学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活动的环境条件,并以此来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情感,特别是用拟人等手法去画一些人物、动物,就像画他们自己一样。他们画出的形象新颖、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孩子们经过自己发现、自己选择画出的有趣形象,无论好与坏(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老师都不能横加指责。只要能画出来就是好的。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有一种快乐感,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感到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把鼓励儿童的好奇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则,这样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四、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儿童作品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评价作品看成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

每次画完画,就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幼儿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 故事 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从来不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惧心理。但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并经常拿名画家的画、中外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现了,自己就会改正。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性会更强,更有动力。我还经常让幼儿搞集体创作,让大家出主意,大家动手画。经过两年的实验,我觉得最突出的成绩是保持了幼儿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你追我赶,谁也不示弱。另外,孩子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方面,如思考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幼儿美术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这一主体与创造美的美术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不断去创造美。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既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

【摘 要】基于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方式方法,本文分别从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激发和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快乐的体验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

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

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

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

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教师鼓励引导幼儿体验成就感

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常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根据自己构思与创作不断调整主题,以至于在创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画,但又不知到怎么画的情况。面对幼儿出现的困难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多了解幼儿创作的心态、意图,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对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问题的引导以及建议提出等方式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现有结果与原有意图之间建立有机的连接。如:“看看旁边的小朋友画了什么?对你有启发吗?你想画什么?哪里不会画呢?”通过询问、建议,鼓励帮助幼儿最终成功地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现阶段,人们的物质及 文化 水平日益提高,对幼儿的特长教育成为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各类美术学习进入许多家庭之中,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为了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学习美术的年龄段也在慢慢提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美术学习,将美术素养当作衡量幼儿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很多家长的开始让幼儿学习美术,这就需要幼儿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很多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家长也随之产生了苦恼,很多父母不知所措,困惑不已。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是否学习美术,有时需要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出发,但绝不能盲目跟风。而让幼儿在学习美术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则需要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尤其要从幼儿的需求、兴趣等角度出发。

一、家长是否支持幼儿学习美术的态度分析

许多家长有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意识,并且对美术学习的价值有了初步认识,能够理解并赞同美术对幼儿智力、气质、注意力、自信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家长并没有对美术学习形成科学的认识。

1. 家长支持幼儿学习美术,多是希望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家长让孩子学习美术的原因有很多。有家长认为学习美术是让孩子有一项 爱好 和特长,并且对幼儿手指灵活性、气质培养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益处。可见,这些家长对学习美术的态度是清醒的,初衷简单,就是想培养其综合素质,提升其审美情趣。还有家长希望孩子以后从事美术行业,甚至成为美术人才。不论家长出于何种原因支持幼儿学习美术,都应该贵在坚持,学好绘画技能,孩子会受益终身的。还有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学习美术是因为孩子本身对美术有很大的兴趣,这也是家长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种体现。幼儿在第一次接触美术时,通常会被美术作品的独特形状、颜色变化所吸引,于是产生一种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维持的时间较短,可以称之为“无意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幼儿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才是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2. 家长从现实角度考虑,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

有些家长因为孩子已经上了其他兴趣班,不想再给孩子过多的负担和压力,而不支持幼儿学习美术。还有些幼儿对学习美术没有兴趣,这也是家长不选择让孩子学习美术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学生而言,学习美术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家长没有认为美术学习会给孩子带来绝对的好处或坏处,而是客观地对待是否选择让幼儿学习美术,这样的观念是比较可取的。

二、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

1. 正确定位,认清自己的职责

家长在幼儿学习美术的活动中,应起到鼓励作用,而不应该是“监工与警察”的角色。家长能认清自己在孩子学习绘画中的责任,其益处将远远超于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家长应该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首先学会想象,就像一位学者所说的“不先学会想象就开始学美术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美术”。家长要做好榜样,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不断鼓励幼儿,激发出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2. 做好持之以恒学习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心态

学习美术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不仅仅是幼儿,家长也应该做好持之以恒的心理准备。家长的心态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行为,从而会影响幼儿学习美术的状态及成绩。有些家长包办代替帮幼儿画,让幼儿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幼儿离开了家长和老师就会举步维艰;有些家长过于放松,认为孩子有个爱好就行,画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一事无成;还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在孩子画画时喂吃的,随意分孩子的心,看不得孩子吃苦,也不会有什么成果。所以,学习绘画的过程,应该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才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和不断进步。

3. 葆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鼓励为主

幼儿的思维和感知能力是不能和成人相提并论的。对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犯下的大小错误,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严厉批评、体罚、辱骂等会打击幼儿自尊心,易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以致对美术更加惧怕,甚至影响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长应反复提醒、不断帮助,从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幼儿美术 教育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一 一、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及基本特征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幼教的主要方向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上,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则是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来进行引导教学。将真实的生活体验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去,在引导幼儿形成独立个性的同时还能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让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这样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因为幼儿还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通过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能让幼儿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同时还能让美术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几点突出了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生活化 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生活则是灵感的源泉。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所看到的事物。但是由于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导致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将身体的各个机能协调运作,使美术创作在一片狼藉中结束。当幼儿的年龄超过三岁时,进行美术创作已经可以看到他们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述其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二)游戏性 美术其实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创作时,也是对其生活的一种认知和反馈。因为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还不全面,所以他们完全是遵循内心感受来描述生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通过幼儿的天性“玩”来开展美术教育,在“玩”的同时也是幼儿表达自己生活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度,进而获得启迪。 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还能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帮助幼儿塑造个性化的性格。 (一)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智力 智力作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基础要素,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在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智力发展是非常快的,往后的阶段才会逐渐平稳的发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生活为基础来进行教育的,在幼儿的认知上,熟悉的场景能使他们更好的感知事物,又因为创设的环境极具生活性、形象性,使得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情景画面。同时浓厚的生活氛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学习兴致,使其主动积极地对美术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问题,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使其 记忆力 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非智力的发展 人在成长过程中 兴趣 爱好 、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是必备的品质,幼儿本身都是不同的鲜明个体,所以同一种方式的刺激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幼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能使幼儿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发掘生活中可用的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品往往会使幼儿更加兴奋,同时因为作品与实际的生活贴近,会使幼儿心中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感觉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还会增加幼儿的荣誉感,这就给幼儿的非智力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能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所以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教育的形式非常多,而美术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美术教育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这符合幼儿自身的特征,所以通过美术来教育幼儿具有非常实质性的作用。并且,美术教育也可以算是一种感情上的教育模式,因为美术具有审美性,它是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内心表达方式,有些甚至能达到社会道德的范畴,所以对教育幼儿的心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在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时会不知不觉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 (四)有助于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美术教育中还可以积极利用教育中的合力作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齐心协力才能使幼儿往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两者之间,还是幼儿园更占据主要地位, 家庭教育 只是辅助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特有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使幼儿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家长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能为孩子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空间。 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 幼儿美术教学是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的,其中寻找材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是给孩子提供创造和学习的平台。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单独的教室来给幼儿营造创作的空间,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取一些很容易找到的生活旧物或是天然材料等,这不仅能给孩子带来熟悉感,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二)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孩子们缺少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对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师要摒弃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方面来渗透美术元素,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还会给孩子们相互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美术课题“制作小 蛋糕 ”,在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蛋糕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教师适时指点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启发,这也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利用废旧的报纸、丝带等物品来制作一些奇思妙想的玩具,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开拓。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及不一样的体验。同时还可以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来,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成品,都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美术教育的快乐,还能体验生活中不能感受到的另一面。 四、结束语 在幼儿的初始教育中,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的心智得到提高,还能拓展开发幼儿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现实世界的美好,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建立在生活氛围中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还能让幼儿对生命之美有初步认识。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二 一、挖掘生活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为实现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模式,教师首先要在教育中融入生活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开展美术创作。比如,利用生活中的饮料瓶、矿泉水瓶等材料,用纸张、胶带、剪刀等工具对其进行自由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一些幼儿能够做出灯罩等极具创意的生活小道具,或者做出电话听筒类物品,也可以把废旧纸板剪成狗、猪、鸡等常见动物的形状。教师通过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生活材料,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根据生活素材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展开联想,以此确保美术教育朝着生活化模式方向发展,幼儿也在其中学会理解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 二、体现生活美术,展示美术魅力 我国 传统 文化 中民间艺术众多,比如捏面人、剪纸、糖画等手工艺术,这些富有特色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珍贵的历史活化石,这里面蕴涵了大量的艺术气息、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因此,教师要让幼儿更多接触民间艺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介绍这些民间美术艺术的图片、视频或者趣味小 故事 ),以演示或者边播边讲的形式,为幼儿展示我国民间美术文化的特点。还可以让幼儿观看民间美术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同时为他们讲解有关民间美术起源的小故事,这些具有浓厚文化特色与趣味性的小故事,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热情,增强学习效果。 三、改善教学模式,确保因材施教 事物普遍有着个性化差异的特点,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于还没有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幼儿来说,个性化差异尤为明显,这也是幼儿自身天性使然。对于幼儿的这种天性,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加以评论,这样对幼儿是极为不公平的。教师必须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每位幼儿的不同能力出发,对幼儿开展有针对性、多样性的培养。比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表现出了较强的绘画天赋,教师可以把“我的家”这类生活化题材作为绘画主题,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比赛。对于有着较强手工制作能力的幼儿,教师要指导幼儿制作生活中常见的用具,比如杯子、盒子等。 四、营造生活环境,构建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积极为幼儿营造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构建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一角建立“生活小厨房”,要求幼儿利用自己喜爱的素材制作厨房用具,比如筷子、桌子、碗、锅等,以后在涉及到厨房方面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生活小厨房”,观察已有哪些用具,还缺少什么东西。这样幼儿会通过自己的记忆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留意厨房用具,并明白这些厨具的特点、用途和区别。对于绘画而言,这也有利于幼儿抓住绘画目标特点与作用展开创作,以此实现美术生活化模式的目的。 五、贴近生活教学,发掘美术元素 为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还要在生活中融入美术元素,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为幼儿布置课后小作业,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美术元素。比如,让幼儿就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展开联想,并且按照自己的联想进行创作,这样能增强幼儿自我发现与自我创作的意识,并让幼儿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美术元素,让幼儿创造力得到培养。总之,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增强幼儿生活体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开发幼儿创造能力,让幼儿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教师要重视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认清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 教学 方法 ,进一步推动幼儿美术教育改革,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路彦乔 单位:石家庄市鹿泉区幼儿园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三 一、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传统的美术授课过程中,步骤非常的单一。教师一般会拿出一幅作品,进行简单的技巧讲解,然后让孩子去临摹。教师只要看着孩子能够把画作完整地呈现出来,就觉得授课是成功的。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幼儿美术兴趣的唤起,对艺术能力的开发。而且教师对幼儿画作的评价也是大同小异,用画得好,画得不好,画得像不像等语言来评价。不能对具体的画作以及画作中呈现的幼儿绘画能力进行深度的评价。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完成画作,但是老师因为各种原因就叫停了,打断了学生绘画的连贯性思维。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艺术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1.要改变传统绘画教学思维,积极引导幼儿学习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不必要求孩子必须要按事物本身的形态特点来描绘,可以运用多种绘画素材来鼓励孩子绘画。为幼儿准备多样的绘画对象,多样的绘画工具,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还可以让孩子从手工制作、 音乐欣赏 、文学欣赏中,感受艺术气息,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觉。我们经常会说这样的话“,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老师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人们的一行一动。经常到野外大自然中去实地考察,观察各种事物的形状和颜色,静态和动态。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积极鼓励表扬 每一个孩子的思想,个性都是不同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绘画天赋也是不同的,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想法也存在千差万别。因此,教师要保护好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多多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及行动特征和兴趣爱好,注重观察幼儿的整个绘画过程,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创作的能力,积极引导幼儿的 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孩子们的各种涂鸦,并进行适当的巧妙点评。教师要尽量采取正面的评价原则,注意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抹杀孩子的创造力,要多多鼓励孩子讲解自己的画作,带着欣赏和赞美的心情看待孩子的作品。这样能够极大地增强孩子的信心,锻炼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 3.努力培养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创造宽松的绘画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幼儿这个阶段正是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喜欢各种鲜艳明亮的色彩,奇形怪状的形态。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进行美术教育。让孩子们多多参加各式各样的美术活动,跟不同性格的孩子一起学习交流。通过人物模拟、 故事创作 、手工剪纸、 魔术 表演等很多的小游戏和活动,来增强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启发孩子的想象创造力、表达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触摸形态各异的物品,孩子们的想象力会飞起来。此外,老师的授课要做到开心快乐,这样才能调动孩子们的绘画积极性。幼儿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开发和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多重艺术审美能力和美术修养,还能发展幼儿的个性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一个孩子的细心、耐心、恒心和不怕吃苦受累的精神。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为幼儿打造一个可以自由翱翔的课堂。 作者:庄丽芬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城东幼儿园

主题背景下幼儿创意美术论文

一、开放性绘画,发展健康的心理

绘画活动能充分表现儿童本身特有的思维和认识,是他们的自我表现,是个性情感的宣泄和流露。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因为对颜料好奇,在那儿随意地涂画,虽然并不一定成为颜色鲜艳、成功的绘画作品,但却能感受到孩子的真情实感。

譬如,在《小鸟的家》一课,学生用综合材料表现,在这个创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儿童内心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做一个引导者,带领孩子进入艺术活动中,像交朋友一样交流意见,尤其要关注和鼓励那些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技巧尚不成熟的孩子。

如:《奇妙的撕纸添画》这一课,我们先让学生任意的撕纸,撕完再仔细观察的纸的形象像什么,最后在这个基础上构思作品,把它添成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

二、引导观察,培养发现的乐趣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欣赏和感知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观察。如在《微观世界》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大量“微观”的图片,通过这些图片可以马上让学生进入情景当中,感受微观世界的魅力。

再如:《寻找美的踪迹》这一活动,在没有观察实践前大多数学生塑造树干时只会做出光溜溜的树干。后来我们组织学生走到室外去观察大树,并用双手触摸大树。这时,他们明白原来树干是这样的粗糙和丰富。于是,他们尝试用各种形状和线条表现出树干的粗糙质感,有的用指印表现,有的用笔来压印大树干的纹理,还有甚至在树干上挖出了树洞进行表现。

三、有效评价,树立自信

一节课孩子们的想法最终都会落实到纸上,作品展示的是每一个孩子个性的表达。美术作品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孩子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在美术活动时,每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思路、审美来完成自己的作品。虽然这个阶段他们完成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每个孩子的作品都会有特别之处。

因此,作为教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要善于发现他们不同,给予充分的肯定,在他们遇到困难,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予参考性、建议性的支持,目的是帮助他们自主地表现,让美术真成为展示自己的舞台。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更注重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努力让他们通过绘画宣泄情感,发展健康的心理,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让美术课堂真正的“返璞归真”。

点评面试评价应聘+关注投诉规模:100-499人行业:机械/设备/重工 | 教育/培训/院校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独资企业,是国内机床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誉为“世界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被国务院授予“重大技术装备领域突出贡献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机械工业100强”。济南二机床高级技工学校是山东省重点技工学校,创建于1953年,济南市企业办技工学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高职院校骨干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山东省金蓝领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和山东省新型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首批试点单位,骨干专业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专业”和“济南市名牌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从事产品生产并可到济南二机床教学实习,掌握与国际水平同步的技术,毕业生陈志朋的“车蛋”绝技亮相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五年规划》播出我校现代学徒制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成果,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就业率高达98%。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幼儿园,是一所环境优雅、设施先进、师资雄厚、管理科学的现代化省级示范园。总园始建于1953年,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设有大、中、小16个班;分园建于1995年,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设有大、中、小6个班。全园每班有配套、充足的生活学习设施。设有科学发现室、图书阅览室、美术创意室、大型建构室、多媒体教学室等专项活动室。宽敞安全的塑胶场地,多样有趣的体育活动器械,充满童趣活泼丰富的游戏区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欢乐天地。幼儿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以科学管理为突破口,以教科研为重点,以规范制度为保证,以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为根本,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立了高效、灵活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形成了“团结、奉献、拼搏、进取”的园风。多名教师荣获中央教科所、省、市、区教科研先进个人,18人次荣获市、区教学能手称号,100多人次荣获省、市教学活动、论文、课件等业务评比一等奖。幼儿园独立开展的《自制玩教具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等多项研究课题成为山东省学前教育研究“十一五”“十二五”课题,并顺利结题,获得一等奖的佳绩。目前《主题背景下幼儿创意美术的实践研究》已正式立项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十三五”课题,正在全园开展。幼儿园60余年发展励精图治,铸就辉煌。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示范幼儿园”,2002、2004年蝉联两届“济南市十佳幼儿园”,2012年再获“山东省十佳幼儿园”桂冠,并多次获得“济南市托幼工作先进单位”“济南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济南市托幼一体化先进单位”“济南市青年文明岗”“槐荫区名幼儿园”“槐荫区卫生保健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幼儿卫生保健、膳食工作以优良的环境、规范的管理,被确定为市、区幼儿园示范单位,均被评价为A级。各项工作赢得了家长、社会及幼教同行的良好声誉。

幼儿园创意美术主题获奖论文

幼儿美术 教育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一 一、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本质及基本特征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幼教的主要方向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上,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则是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来进行引导教学。将真实的生活体验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去,在引导幼儿形成独立个性的同时还能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让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这样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因为幼儿还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通过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能让幼儿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同时还能让美术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下几点突出了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生活化 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生活则是灵感的源泉。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于平常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和所看到的事物。但是由于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心理和生理都还处在起步阶段,这就导致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很好地将身体的各个机能协调运作,使美术创作在一片狼藉中结束。当幼儿的年龄超过三岁时,进行美术创作已经可以看到他们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述其想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 (二)游戏性 美术其实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幼儿在进行美术学习创作时,也是对其生活的一种认知和反馈。因为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还不全面,所以他们完全是遵循内心感受来描述生活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可以通过幼儿的天性“玩”来开展美术教育,在“玩”的同时也是幼儿表达自己生活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事物的认知度,进而获得启迪。 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 幼儿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而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开发智力,还能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帮助幼儿塑造个性化的性格。 (一)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智力 智力作为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基础要素,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在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此时的智力发展是非常快的,往后的阶段才会逐渐平稳的发展。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主要是以生活为基础来进行教育的,在幼儿的认知上,熟悉的场景能使他们更好的感知事物,又因为创设的环境极具生活性、形象性,使得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所教授的情景画面。同时浓厚的生活氛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学习兴致,使其主动积极地对美术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问题,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使其 记忆力 和创造力都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非智力的发展 人在成长过程中 兴趣 爱好 、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是必备的品质,幼儿本身都是不同的鲜明个体,所以同一种方式的刺激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幼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化的美术教育能使幼儿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发掘生活中可用的材料来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的作品往往会使幼儿更加兴奋,同时因为作品与实际的生活贴近,会使幼儿心中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感觉能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还会增加幼儿的荣誉感,这就给幼儿的非智力发展带来了动力。 (三)能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幼儿还处于非常脆弱的阶段,所以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教育的形式非常多,而美术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美术教育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这符合幼儿自身的特征,所以通过美术来教育幼儿具有非常实质性的作用。并且,美术教育也可以算是一种感情上的教育模式,因为美术具有审美性,它是反映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内心表达方式,有些甚至能达到社会道德的范畴,所以对教育幼儿的心理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在提升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时会不知不觉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 (四)有助于促进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美术教育中还可以积极利用教育中的合力作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齐心协力才能使幼儿往健康的道路上发展。两者之间,还是幼儿园更占据主要地位, 家庭教育 只是辅助教育,通过两者之间特有的趣味性和操作性,使幼儿在学习上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家长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能为孩子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空间。 三、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 (一)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 幼儿美术教学是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来完成的,其中寻找材料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是给孩子提供创造和学习的平台。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单独的教室来给幼儿营造创作的空间,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选取一些很容易找到的生活旧物或是天然材料等,这不仅能给孩子带来熟悉感,还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二)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使得孩子们缺少了自己的个性特征,所以对于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师要摒弃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方面来渗透美术元素,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还会给孩子们相互学习交流创造条件。比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美术课题“制作小 蛋糕 ”,在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蛋糕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教师适时指点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启发,这也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利用废旧的报纸、丝带等物品来制作一些奇思妙想的玩具,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开拓。通过这样的美术活动,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及不一样的体验。同时还可以组织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来,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成品,都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这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美术教育的快乐,还能体验生活中不能感受到的另一面。 四、结束语 在幼儿的初始教育中,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的心智得到提高,还能拓展开发幼儿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让幼儿更好的了解现实世界的美好,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建立在生活氛围中的美术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还能让幼儿对生命之美有初步认识。 作者:胡媛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二 一、挖掘生活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为实现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模式,教师首先要在教育中融入生活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开展美术创作。比如,利用生活中的饮料瓶、矿泉水瓶等材料,用纸张、胶带、剪刀等工具对其进行自由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一些幼儿能够做出灯罩等极具创意的生活小道具,或者做出电话听筒类物品,也可以把废旧纸板剪成狗、猪、鸡等常见动物的形状。教师通过在美术教学中引入生活材料,让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根据生活素材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展开联想,以此确保美术教育朝着生活化模式方向发展,幼儿也在其中学会理解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 二、体现生活美术,展示美术魅力 我国 传统 文化 中民间艺术众多,比如捏面人、剪纸、糖画等手工艺术,这些富有特色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珍贵的历史活化石,这里面蕴涵了大量的艺术气息、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因此,教师要让幼儿更多接触民间艺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介绍这些民间美术艺术的图片、视频或者趣味小 故事 ),以演示或者边播边讲的形式,为幼儿展示我国民间美术文化的特点。还可以让幼儿观看民间美术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同时为他们讲解有关民间美术起源的小故事,这些具有浓厚文化特色与趣味性的小故事,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美术的热情,增强学习效果。 三、改善教学模式,确保因材施教 事物普遍有着个性化差异的特点,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于还没有经历过应试教育的幼儿来说,个性化差异尤为明显,这也是幼儿自身天性使然。对于幼儿的这种天性,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加以评论,这样对幼儿是极为不公平的。教师必须秉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每位幼儿的不同能力出发,对幼儿开展有针对性、多样性的培养。比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表现出了较强的绘画天赋,教师可以把“我的家”这类生活化题材作为绘画主题,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比赛。对于有着较强手工制作能力的幼儿,教师要指导幼儿制作生活中常见的用具,比如杯子、盒子等。 四、营造生活环境,构建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积极为幼儿营造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构建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一角建立“生活小厨房”,要求幼儿利用自己喜爱的素材制作厨房用具,比如筷子、桌子、碗、锅等,以后在涉及到厨房方面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生活小厨房”,观察已有哪些用具,还缺少什么东西。这样幼儿会通过自己的记忆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留意厨房用具,并明白这些厨具的特点、用途和区别。对于绘画而言,这也有利于幼儿抓住绘画目标特点与作用展开创作,以此实现美术生活化模式的目的。 五、贴近生活教学,发掘美术元素 为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还要在生活中融入美术元素,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为幼儿布置课后小作业,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美术元素。比如,让幼儿就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展开联想,并且按照自己的联想进行创作,这样能增强幼儿自我发现与自我创作的意识,并让幼儿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美术元素,让幼儿创造力得到培养。总之,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是重要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增强幼儿生活体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开发幼儿创造能力,让幼儿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教师要重视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认清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 教学 方法 ,进一步推动幼儿美术教育改革,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路彦乔 单位:石家庄市鹿泉区幼儿园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篇三 一、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传统的美术授课过程中,步骤非常的单一。教师一般会拿出一幅作品,进行简单的技巧讲解,然后让孩子去临摹。教师只要看着孩子能够把画作完整地呈现出来,就觉得授课是成功的。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对幼儿美术兴趣的唤起,对艺术能力的开发。而且教师对幼儿画作的评价也是大同小异,用画得好,画得不好,画得像不像等语言来评价。不能对具体的画作以及画作中呈现的幼儿绘画能力进行深度的评价。而且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完成画作,但是老师因为各种原因就叫停了,打断了学生绘画的连贯性思维。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艺术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1.要改变传统绘画教学思维,积极引导幼儿学习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不必要求孩子必须要按事物本身的形态特点来描绘,可以运用多种绘画素材来鼓励孩子绘画。为幼儿准备多样的绘画对象,多样的绘画工具,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还可以让孩子从手工制作、 音乐欣赏 、文学欣赏中,感受艺术气息,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觉。我们经常会说这样的话“,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老师在幼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人们的一行一动。经常到野外大自然中去实地考察,观察各种事物的形状和颜色,静态和动态。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积极鼓励表扬 每一个孩子的思想,个性都是不同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绘画天赋也是不同的,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想法也存在千差万别。因此,教师要保护好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多多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及行动特征和兴趣爱好,注重观察幼儿的整个绘画过程,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创作的能力,积极引导幼儿的 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孩子们的各种涂鸦,并进行适当的巧妙点评。教师要尽量采取正面的评价原则,注意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抹杀孩子的创造力,要多多鼓励孩子讲解自己的画作,带着欣赏和赞美的心情看待孩子的作品。这样能够极大地增强孩子的信心,锻炼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 3.努力培养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创造宽松的绘画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幼儿这个阶段正是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喜欢各种鲜艳明亮的色彩,奇形怪状的形态。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进行美术教育。让孩子们多多参加各式各样的美术活动,跟不同性格的孩子一起学习交流。通过人物模拟、 故事创作 、手工剪纸、 魔术 表演等很多的小游戏和活动,来增强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启发孩子的想象创造力、表达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触摸形态各异的物品,孩子们的想象力会飞起来。此外,老师的授课要做到开心快乐,这样才能调动孩子们的绘画积极性。幼儿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开发和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多重艺术审美能力和美术修养,还能发展幼儿的个性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一个孩子的细心、耐心、恒心和不怕吃苦受累的精神。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为幼儿打造一个可以自由翱翔的课堂。 作者:庄丽芬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城东幼儿园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并结合美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并结合美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很多是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本文试图尝试分析当前美术教育的现状,提出一些参考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问题;对策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及问题

1.教育目标方面,强调“技能”学习的儿童美术教育仍然占主流地位

过分强调绘画技能的教学,缺乏对儿童情感的关注。当今社会,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由于家长和社会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不够完善,很多家长就以儿童作品的好坏来评价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成败。这就迫使幼儿园不得不教授更多的技能技巧,以此来获得好的作品,呈现所谓的“优秀作品”来吸引家长的眼球。但是,那些看似优秀的作品却失去了孩子本身的童趣。学前儿童对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儿童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享受其中的喜悦,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儿童的很多心理活动或者心理问题都可以从绘画中反映出来。但是,很多教师却没有注意到儿童内心真正的想法。

2.教育内容方面,绘画内容过于刻板,强调模仿和再现

教师的选材常常不能考虑到儿童的兴趣点,很多都是让儿童按照教师画的或者是画册上的样本来临摹。经常都是教师做一个示范,然后所有儿童画的画基本上都和教师的大同小异。这样做以后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在同一个幼儿园、同一个班集体里,甚至是在同一个画展里,从各式各样的作品中都能够看到很多模式化的形象。这样做不仅束缚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还使儿童的思维僵化,导致他们失去了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阻碍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虽然现在的美术教育相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大多时候,教师还是会给出几个示范,然后教儿童自由按照这个主题画画,结果常常是孩子们画出来的画基本上都是教师给的几个范例中的一个或者是几个的简单组合,很少有自己创新的东西。换句话来说,这样的教育也只是教师多给了儿童选择的空间而已,还是没有真正达到让儿童自由表现自我的目标。

3.教育过程方面,儿童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足够尊重

在美术教育的课堂上,教师过分强调纪律,强调统一,限制了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总是怕课堂纪律不好,总要求孩子们要统一行动,同时开始画画,同时停止画画,没有考虑到不同儿童之间的差异性,缺乏个性化的教育手段。如:有的儿童刚刚有新想法正动笔要画的时候,教师一声令下马上要他们停止动笔,把手放桌上。这个时候要是他坚持画自己的东西,大多会招来教师的批评,说他不听话,不是好孩子。如果要做好孩子,他就必须放弃他的想法。在很多美术作品制作的过程中,缺乏儿童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即使分享也只是因为教具不够才相互分享教具,儿童很少能和同伴分享想法,因为教师要求大家要保持安静,自己画自己的,自己做自己的。

4.教育评价方面,成人对于儿童艺术活动的重视往往源于某种短效的功利性

家长的功利心表现为,培养孩子的一门特长,方便以后找工作;参加中、高考加分,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等。所以他们不顾孩子审美经验的获得和审美素质的培养,而让孩子早出作品,快出作品,出好作品。家长常常只以是否出现好作品为标准来评价美术教育的成败。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忽视了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孩子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而且在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时,常常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常常以画得像不像来评价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在画中所表现出的创意和感情。

二、相应的对策

1.重新认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处理好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促进儿童身心的可持续发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是培养学前儿童的健全人格和审美素质。同时,由于学前儿童主要是发展大肌肉运动,小肌肉运动能力没有发展成熟,受身体发展的限制,对其的美术教育应该重点放在打基础上,重点在于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让儿童喜欢并乐于参与美术活动。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儿童愿意、乐意参加某项活动,才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最好的发展。我们主张审美先行,而审美能力的提高必定会带来表现技法上的进步,待孩子的身体条件发展充分以后,再对其进行更多更系统的技能教育,这样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学会等待,不要急于就成。追求快出作品,以作品来评价美术教育的好坏,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对儿童的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和家长的沟通,把正确的美术教育理念传授给家长,让家长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作用和规律,积极配合教师为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

2.以人为本,重视兴趣

教师在选材方面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准,选择大多数儿童感兴趣的主题。同时,选题还要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按照低控制原则(低控制原则是指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地体验和表达),教师应该给学前儿童充分的选择机会,使他们能尽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命题,使他们对美术充满好感。最好把命题画和自由画相结合,既关照学前儿童生活中大的主题,又关注学前儿童个人生活中的小愿望。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艺术活动本来就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儿童只有在精神放松和愉悦的状态下,才能真实地把自己的感受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如果在儿童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过多地干预,过多地强调整齐和统一,过多地对儿童不一致的行为进行责难和训斥,把教学秩序看得至高无上。这样会使得儿童处于纪律的“高压”之下,一举一动都小心谨慎,又怎么能获得好的发展呢?

4.注意对作品的评价方式

首先,教师应该改变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评价方式,不要只以作品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儿童能力的高低,要积极维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好他们对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对学前儿童的作品应该多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尊重他们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性,鼓励其对自己的作品作出语言表述,让他们多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其次,教师应该和家长多沟通,把家长对美术教育的传统评价方式改正过来,使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教师趋于一致。只有正确地认识美术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赵俊婷.学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和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肖婷婷.让孩子的心灵永远流淌着快乐和真情――辅导儿童画之点滴[J].教科文汇,2005(17).

[4]陈秉龙.利用家长学校提升幼儿美术教育质量[J].才智,2008(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论文

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是幼儿美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创新、审美、表现成为当今美术教育的目标。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创意美术促进幼儿成长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创意美术促进幼儿成长全文如下:

摘要 :幼儿的美术表达多种多样,而美术创意不仅能激发幼儿产生多样的表达方式,而且可以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让幼儿感受到惊喜的变化,激发他们探索世界、探究未知的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创意美术 促进 幼儿 成长

一、深入课改,互通有无

1.学指南,用指南

《指南》和《标准》作为国家指导性文件,教师正确理解和学习它们,是开展创意美术工作的关键。在美术活动备课时,我校小班组教师都会认真学习相关内容,利用班级的装修格局和班级主体背景的色彩,恰如其分地为幼儿打造说话环境,体现出环境的教育作用和幼儿的主导作用。如在设计主题墙时,教师充分利用米罗可儿的借形想象和色彩美学,给幼儿创造了温暖、充满童趣的世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根据主题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主题大环境、区域格局到区域材料,制订了图文并茂的游戏规则,尽显教师游戏理念的独特视角与特色幼儿园的独特文化,使“区域游戏”成为幼儿学习的源头活水。

在本学期美术特色联盟开放研讨活动中,通过领导、同事的讨论和分析,组员的配合与思考,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创意美术特色教学,润物无痕”,并积极参与钟楼区幼教管理中心俞莉主任主持的精品课题研究培训活动,认真填写相关研训现状的调查问卷,领悟到了《指南》与《标准》对提升教师美术专业素质的积极性。

2.学经验,促成长

韦伯斯特说:“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学他人之所长。在11月举行的“片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美术领域’评优课活动”中,为了帮助戴老师在美术课堂中有效拓展综合经验,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整个年级组一起改课、研讨、制作。与此同时,我们年级组的三位美术骨干教师还进行了示范课,每位骨干教师都用自己独特的视野与方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美术教学理念,使课堂呈现出灵动、智慧的美,使听课教师在收获的同时也反思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小班组成员进行了名师上课互动,每位教师结合自身优势,大胆发挥,勇于创新,有效调动了幼儿的课堂参与性,并举行了《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思考与实践》精华讲座。在11月举行的沈老师和薛老师的讲座中,笔者了解了“炫彩棒”的基本特点和技能技巧,在技能掌握环节,根据培训内容与要求,即学即用,实战演练。另外,薛红老师还与其他教师分享了参加上海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心得,为组员对我们幼儿园创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增添了灵感,为开展后续活动提供了新思路。

二、开拓主题,培养创意

主题背景下的创意美术,最能体现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成长。如苹果班的《我爱我家》,就是通过美术渗透到各领域的形式,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人以及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感受到与家人一起生活的甜美,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并引导幼儿自己制作了小屋、全家福、小点心等创意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家人浓浓的爱;橘子班的《小车嘟嘟》,通过汽车这一载体展开美术游戏活动,加深了幼儿对汽车的种类、用途、构造、发展的了解,让幼儿体验到了创意的快乐,获得了有益经验,培养了审美情操;草莓班的《糖果乐园》秉承“做中学”的教学理念,通过糖果这一媒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幼儿体验到创造美的快乐;葡萄班的《瓶罐进行曲》主题活动设计从“瓶罐大家庭”做到“瓶罐真好玩”“漂亮的瓶罐”“彩陶漩涡纹瓶”,从有趣到有意、从简单到复杂、从现实到艺术,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逐步积累了经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