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欧阳修的议论文素材

发布时间:

欧阳修的议论文素材

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你想知道高中作文关于亲情议论文素材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作文关于亲情议论文素材,一起来看看吧!高中作文关于亲情议论文素材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亲人帮亲人,无亲来帮愁煞人——英国谚语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字严 世上惟一没有被污染的爱——那便是母爱。——字严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唐〗韩愈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 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联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也。——〖南北朝〗颜之推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格言联璧》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关于亲情友情的名人名言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 3。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雨果 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6。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7。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8。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高尔基 9。人生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10。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12。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13。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高尔基 14。患难之中的友谊,能够使患难舒缓。——莎士比亚 15。用友谊的耙子铲除敌视和仇恨的种子,再在原来的地方种下和谐的嫩苗。——狄更斯 16。有了朋友,生活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朋友;保持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时间侵蚀,也是为了朋友。——罗曼罗兰 17。我们不应该不惜任何代价地去保持友谊,从而使它受到玷污。如果为了那更伟大的爱,必须牺牲友谊,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如果能够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够真的达到完美的境界了。——泰戈尔 1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19。布衣之交不可忘。——(唐)李延寿 20。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21。人生乐在相知心。——(宋)王安石 22。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 23。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关于亲情 1.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本字典,在它的体内,你能找到“欢乐”和“温暖”,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颗明星,在漆黑的夜里,它能给迷途的心指引方向。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根绳子,用它的身躯,把心与心紧紧地连了起来,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罐蜂蜜,蕴含着浓浓的香味儿,使人们的心儿如痴如醉。亲情是什么?亲情是字典,是明星,是绳子,是蜂蜜。其实,亲情就是一种幸福。 2.亲情是什么?她是一瞬间内心的触动,但又往往是彻底的改变,是一种能改变十个月期望的力量,一种能忘却使命的神奇,是一种渴望平安的永恒。 亲情是什么?她是第一次的付出,但,又是永久的付出,是一种可以感受责任,而后却将责任变为习惯的无私。 亲情是什么?她是思念起始,但,又没有终点,是一种对家的留恋,一种对团圆的渴望。 3.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割舍不去的。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不要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变革中越来越脆弱地面对冲击,至少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现在为自己的双亲送上一份不算奢侈的温馨问候! 猜你喜欢: 1.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800字议论文 2. 以分享为话题的高中作文范文3篇 3. 高中励志写作素材故事 4. 2016高考满分作文必备励志素材 5. 关于亲情的高中作文 6. 2016高考作文最佳励志素材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五类。【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骚赋】:独具特色。《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宋代注本较多,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为现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蒋之翘辑注有《柳河东集》。事迹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简介:宗元 (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溪居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金石刻一千卷,《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生平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 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宋代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拓) 文学创作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诗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如《食糟民》、《答杨子静祈雨长句》。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如《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现了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昏庸误国的统治者的谴责。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虽然他以自然流畅的诗歌语言,避免了韩愈的险怪艰涩之弊,但仍有一些诗说理过多,缺乏生动的形象。 欧阳修还有一部分诗作写得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更多的写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丽,或平淡有味,如《黄溪夜泊》中的“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等。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还是多样的。 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他的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采桑子〕十三首,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另一些词的“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楼春〕),“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等,也都是写景的佳句。偏重抒情的词,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阕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他还有一些词,虽然颓唐叹老、牢骚不平,却直抒胸臆,表现出襟怀豪逸和乐观的一面。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 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成就。在经学方面,他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除了参加修撰《新唐书》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他勤于收集、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考古学资料专集——《集古录》。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北宋以及南渡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苏轼生平年表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嘉佑八年(1023-1064)1036 苏轼降生1054 娶王弗1057 中进士;母丧;服孝()1059 举家前往京都1061 仁凤翔判官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1064 任职史馆1065 妻丧1066 父丧;服孝()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1068 娶王闰之1069 返京;任职史馆1071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1074 任密州太守1076 任徐州太守1079 任湖州太守;入狱1080 谪居黄州1084 往常州1085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1086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1089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1091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1092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1093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1094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1097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1101 北返;往常州;逝世1126 北宋亡苏轼的三任妻子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之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了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苏轼的第三任妻子叫王朝云,原是他的侍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在苏轼最困顿的时候,王朝云一直陪伴其左右。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歌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但不幸的是,朝云被扶正后过了十一年,即先于苏轼病逝。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遵照朝云的遗愿,苏轼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边筑六如亭以纪念,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此楹联有个著名的典故:“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朝云墓如今已成为海南名胜之地。苏东坡的绝命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写诗的时间是他死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后的即兴之作。苏轼轶闻1,苏轼“欺”师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考官梅圣对苏轼的文章惊为天人,但对上文拿捏不准。在苏轼拜见他时,梅问及尧和皋陶对话的出处。苏轼笑答:“想当然耳。”实际上,上面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考试时候记到尧上了,但居然蒙过了老师梅圣,可见功力非凡。2,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3,苏轼退房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见宋 费衮《梁溪漫志》)逸闻趣事吟诗赴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

研究欧阳修论文

贫困未尝不是一种财富,翻开华夏千年史卷,不乏身在贫寒中成就一番大事的人,被后人赞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四岁而孤,家贫无资”的环境下,“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是不看出身的,要看的,只是一个“勤”字.以上是为论点。以下可以论述贫困中的勤学例子,可分三段:一勤奋可以补“拙”。详论凿壁偷光、借书而读的事;二贫困中的成功需要“认真”二字,万事怕认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钻出个所以然来、如居里夫人;三、身在寒门,更要挺起头做人;从意志方面论述,要加强自信,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希望祈祷点抛砖引玉的效果^_^祝妙笔生花!

题目好大,你想写他的什么,全文自己去那里求助好了,这里发不了,期刊文献一般都有5000字呢网上随便搜的我就不给你了,你自己能找,我给的是文后参考文献(仅文献信息,文献全文免费获取请看后边说明),共有记录695条 :序号 题名 作者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来源库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欧阳修咏物诗的艺术特征 李晓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25 期刊 0 0 2 庆历“太学新体”新论——兼论欧阳修对庆历“太学新体”的促进 许瑶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10 期刊 0 6 3 夷陵县令欧阳修与档案 马治安; 李云贵 档案学研究 2008-10-28 期刊 0 2 4 欧阳修排抑“太学体”发覆 谢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0-25 期刊 0 4 5 欧阳修文艺思想述评 罗小奎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10-15 期刊 0 6 6 欧阳修采莲词与采莲曲的相通 许松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0-15 期刊 0 6 7 从洛阳到颍州,绚烂归于平淡——略论欧阳修的生命审美实践 彭曙蓉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8-09-30 期刊 0 18 8 欧阳修的《诗本义》的注释特点研究 郝桂敏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09-20 期刊 0 16 9 欧阳修的洛阳生涯及其诗歌意象 董高峰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9-20 期刊 0 25 10 欧阳修在洛散文的艺术表现及成因 董高峰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8-09-20 期刊 0 22 11 复制·重整·回忆:欧阳修《集古录》的文化考察 衣若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9-15 期刊 0 12 12 欧阳修对袁宏道及公安派影响考论 何宗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8-25 期刊 0 15 13 从虚词的使用看欧阳修《五代史记》的文体特色 东英寿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8-25 期刊 0 12 14 论欧阳修对散文特质的阐发 陈晓芬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8-25 期刊 0 23 15 欧阳修对韩愈古文艺术传统的接受和超越 熊礼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8-25 期刊 0 60 16 欧阳修论梅尧臣诗歌风格 吴大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8-15 期刊 0 15 17 一唱三叹 纡徐含蓄——读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蔡朔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8-15 期刊 0 42 18 欧阳修《诗本义》“淫奔诗”说解读——

《醉翁亭记》中我看到了欧阳修乐观的性格,和与民同乐的志趣,对比柳宗元被贬后写下的《小石潭记》的悲凉,欧阳修却在文章中写出了他大气的乐观,最终命运也对他有所报答,不仅官复原职,而且还步步高升。就算没有日后的飞黄腾达,他依然会积极地面对生活。 我认为欧阳修的乐观和才华毋庸置疑,也很值得敬佩,但是纵使他有多少过人之处,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和他势均力敌的人,这些人之所以没有欧阳修有名,有可能是因为命运坎坷,没有机会一展才华,有可能是为人耿直,被同僚所害,还有一些人并不想过朝中的生活,只想寄情于山水之间,平凡地度过一生,超凡的才气也不为人所知。 我眼中的欧阳修是一个幸福的老翁,一生命运虽也波折,但是能做自己喜爱的事,能为各地区的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多少人因为战争流离失所,杜甫的诗让人苦涩难忍,而欧阳修的命运却与之不同,这是他的运气之一。欧阳修的运气还体现在他完美的性格,有多少人本是天才却因为不能与别人搞好团结,最终被同僚所害,欧阳修有天生的好性格,这很让我羡慕。

王阳明议论文素材

走近王阳明——感受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王阳明生于1472年10月31日事逝于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后改名为“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他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个孩子,从天而降,祖父就给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我又仿佛看到11岁的王阳明在祖父王伦培养下成长。18岁时在回余姚的途中拜访程朱派学者娄谅,娄谅向他介绍了朱熹的格物说和圣人可学而至的思想,使他很受启发。20岁是随父亲王华到北京任所,一度热心骑射,继又研习兵法。21岁中乡试,遍读朱熹著作。28岁中进士,任职于工部,后又担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34岁触怒太监刘瑾,被施廷杖四十,贬到贵州龙场当驿丞,在哪里悟出“知行合一”的道理,史称龙场悟道。最让我敬佩的是王阳明晚年时发生的那些事。那时的他已经45岁了,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阳明举兵勤王,在袁州聚兵,双方兵力相差悬殊,朱宸濠有18万人马,而王阳明只有3万不到,兵力相差了6倍之多,可就在35天后,这场叛乱就结束了,王阳明是怎么做到以少胜多,速战速决的呢?原来,王阳明先是用缓兵之计迷惑朱宸濠,使朱宸濠以为朝廷早有防备,叛军在南昌不敢行动,为集结兵力争取了时间,朱宸濠发现中计后率兵攻打安庆,王阳明又用围魏救赵的办法,趁敌后空虚攻占了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就战败被俘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皇上乞求告老还乡,病逝于江西南安府港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这正体现了王阳明追求光明,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死亡的坦然啊!现在,在王阳明故居里,你还能看到王阳明画像上的“吾心光明”四个大字。这一次游历,不仅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见识,对王阳明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还让我有了全新的目标——努力学习,做一个像王阳明一样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

我以前高考的时候经常用的有两个例子。一个是王阳明格物致知精神,就是课本里学过的那个格竹子格出来高深的道理的,就是他。还有一个就是王阳明在艰苦的环境下依旧坚持思想,最终龙场悟道(并且是在一个很破败的棺材里面哦!具体你可以百度),最终他明白了“天人合一”,也因此成为了伟大的心理学家以及思想家。这两个例子一个是语文书里面就能够找到的,还有一个是我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记住的。写作文的时候经常用。王先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古人呢!祝你考试顺利~

阳明先生的典故的确有很多,但不知你的作文是个什么主题?我记忆力不好,能想到的不是很多。历史上最著名的阳明先生的事例是“阳明格竹”,是阳明先生年轻时候,遵照朱子的格物致知理论进行个人实践的一个典型例子。当然,格的结果,是毫无收获。证明了单纯的“格物”其实是格不出“理”的。这个例子为先生后期到了贵州当驿馆小吏最终参悟出“心学”有一定的意义。可以说没有前面格竹子的失败,也就没有后面心学的诞生。阳明先生的第二个典型贡献就是平息明藩王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是他的心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检验,也是先生个人理想(他崇拜的是诸葛孔明)的实现。他的“知行合一”在这次评判中得到了检验。这也是他的“心学”大获光明的例子。并让先生与其他的大儒有了一个质的区别:其他的大儒多是纸上谈兵,有理论无实践,是纯粹的儒学学术大儒;而先生已经突破了这个境界,变成了真正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内圣外王”的大儒。其他的事例我也知道的不多。工作太忙,一直没有系统地学习心学,甚至我还没有你了解的多呢。希望这些能帮助你。

有关欧阳修的研究论文

其散文代表作有洒脱玲珑的《醉翁亭记》、《秋声赋》。 论道文代表作有《答吴充秀才书》等,体现了他论道而兼重实际的文风。 论政文代表作有《朋党论》、《与高司谏书》等

这个你不会??。。。。

《醉翁亭记》中我看到了欧阳修乐观的性格,和与民同乐的志趣,对比柳宗元被贬后写下的《小石潭记》的悲凉,欧阳修却在文章中写出了他大气的乐观,最终命运也对他有所报答,不仅官复原职,而且还步步高升。就算没有日后的飞黄腾达,他依然会积极地面对生活。 我认为欧阳修的乐观和才华毋庸置疑,也很值得敬佩,但是纵使他有多少过人之处,这个世界上也有很多和他势均力敌的人,这些人之所以没有欧阳修有名,有可能是因为命运坎坷,没有机会一展才华,有可能是为人耿直,被同僚所害,还有一些人并不想过朝中的生活,只想寄情于山水之间,平凡地度过一生,超凡的才气也不为人所知。 我眼中的欧阳修是一个幸福的老翁,一生命运虽也波折,但是能做自己喜爱的事,能为各地区的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多少人因为战争流离失所,杜甫的诗让人苦涩难忍,而欧阳修的命运却与之不同,这是他的运气之一。欧阳修的运气还体现在他完美的性格,有多少人本是天才却因为不能与别人搞好团结,最终被同僚所害,欧阳修有天生的好性格,这很让我羡慕。

修心议论文素材

通过 作文 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起看看静一点主题作文怎么写吧!下面给大家分享2022“静一点”主题 作文素材 (10篇),欢迎阅读!

静一点主题作文1

我静静地坐着,闭上眼,那些关于“静”的画面像纷拥而至的潮水般涌来,漫漶在岁月抚摩中,使我恬然。

已是夏末秋初,调皮的风都渐渐褪去,香樟也在苍绿中慢慢揉进相思,只有落叶斑斓了一地的灿烂。落叶很常见,三三两两的跌坐地面上,没有言语,只是寂寞的独舞,它们默默的,仿佛隔了一万年光景,错落在时光的罅隙。它们静静的,虽是韶华已使它们的面容泛黄,它们不气馁,从瘦弱的生命中迸发巨大的力量,化成滋养,渗入土地,反哺树木。只为来年树更茁壮。它们静静的,不顾忌三三两两的行人从它身上踏过去,也不为汽车的倾轧而心惊。它们只是静静的,以超脱的意念,以包容众生的姿态。

落叶的静,是淡定之中的坚守,宠辱中不惊,反哺大地时那样从容与宽厚!忘不了这样的画面,阳光肆溢光芒尽绽的集市上,尘世的喧嚣悄然上演。卖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像沸腾时开水那急切的嘶鸣,间杂着鸡鸭的聒噪,人们戏谑,叫卖的声音,偶有几声汽车的长鸣,像爆炸的巨鸣,使人们蓦然惊醒。你就那么随意地坐在那儿,手捧着书,安然惬意。看得入神时,眉头紧蹙,使人心揪得一紧;渐入佳境时,那舒展的眉,已然是弯弯的月,洋溢月的柔和与微笑。

静一点主题作文2

我素来喜欢静,静静的看书,静静的做事。这可能与少年人活泼的性格不符,心里竟有几分"入暮"之感,不知可笑否?

世人大多不喜欢静。人生有如一场戏,轰轰烈烈,上妆卸妆,就如一阵风,过后就烟消云散,化为时间长河中极为普通的一瞬。人们不愿更不甘平凡,坎坎坷坷,忙忙碌碌,匆匆度过了而立之年,步入不惑之时,就有人悄悄跳出了名利圈。道家说此人得"道"了;佛者云,此人看破红尘了。其实,归根结底,此人的心静了,静如止水。一切运动,碰撞之后,就又趋于平静。

人脸上最根本的表情是静, 传说 天地间原始的形态是静,混沌一片。盘古扎紧腰带,手持巨斧,顶天立地,"嘿",一个世界就从"静"中跳了出来。

木头人也可以静,但它本来就是不会动的,而人的静,是建立在动的基础上,静包含着动,滋生着动。静比动更深奥。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站在门前,只要一跨脚,我们几乎判断他要进屋,但假如他不动呢?结果是不同的,我们几乎无法判断。

静是永恒的,要永生就寄身于静。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此迷人,神秘,但年老和死亡将使这永绝人生,于是一幅<蒙娜丽莎>保全了这神秘的神韵,圆了许多人的梦。掷 铁饼 时,体能的爆发,肌肉的颤动,是瞬时的,于是一座<掷铁饼的人>留住了这力与美的结合。

静是美丽的,一幅名画,一朵名花,只有在静静欣赏时,才能挖掘出其中的魅力,内涵。于是,美也默默地委身于静。

静是幸福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大多数人狂热时保持冷静,在喝茶时慢慢品尝,这是静。在回顾生活时,能品味着平凡,能对自己作出中肯的评价,这更是静。

心中有静,举世皆浊,我独清!

静一点主题作文3

深夜的天空,暗不见底。点点星辰缀在其中,斑驳点亮,那似乎无边的黑暗。云层,掩着不敢露面的皎月。又是一个夜晚。无声。

小时候总是天真的,哥哥姐姐几句吓唬,对有妖魔鬼怪这个事情,是深信不疑的,总是担心着,深夜有妖魔鬼怪出没,担心自己会被妖怪带走,害怕着。即使,扬言着要独立,总归还是有所害怕。

那时的睡前,永远不忘一事,是一遍又一遍嘱咐,一定一定,一定要在我熟睡后关灯!稚嫩的想法,黑暗中,可是会出现妖怪的!所以啊,那明晃晃的灯光,伴着我度过了几个春秋。

倘若不能开着灯,那也要有些什么声音,比如,电视的播放声,音乐的旋律。或是,窗外的雨,滴滴嗒嗒。

那一夜却偏偏停了电。还未入眠,灯忽地黑下来,放着的音乐也停止。停电了。恐惧,不安,害怕,骤然涌入心头。脑袋里胡乱的思绪,妖魔鬼怪聚在房中,不知何处的丑八怪,扬言着要吃了我,床头有着白衣女子,朝着我痴痴地笑。紧张的赶紧用被子蒙住头,生怕再晚一秒,我就丧命了。闷得喘不过气了,小心翼翼探出头,悄悄张望,好像,什么也没有,只有我。

窗帘没有拉紧,那个平时透着晨光的地方,现在洒满月光,温温柔柔,驱散了淡淡恐惧,安抚着我。窗外静悄悄的,月儿弯弯,星辰点点,树影婆娑。清风掠过,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夜晚悄悄的。

内心忽然平静,抬头,看着漆黑的天花板,仿佛置身于银河,没有被打扰。那是第一次在黑暗中入眠。

从此开始享受,享受黑暗中入眠。在静谧中凝视黑暗,暗暗思衬,或是感伤。享受自己的时光。

静一点主题作文4

智慧在静中孕育,思想在静中放飞,生命在静中升华。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由此可见静的重要性。

静能生慧,智慧在静中孕育。

蜀汉建兴十二年,我国伟大的军事家诸葛亮在他晚年时期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去了一封家书——《诫子书》。告诫了他的儿子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静下心来,智慧便会不请自来。若你不静,便会毁才败德,蹉跎一生,没有成就,到头来追悔莫及。一封简简单单的家书,却告诉我们学习要有一颗宁静的心。有人总是认为学习很枯燥,静不下来,但如果你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它像一道风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成为它的一部分。

静能去躁,思想在静中放飞。

另一则 故事 是关_ 爷的,他在年轻时刻意要求在长沙最繁华的闹市读书,旨在培养自己的定力和不受外界干扰的能力。心灵的宁静就像一道隔阂,将自己与外界的干扰分开,即使外界再吵再乱,你的心总能平静如一汪清泉。人需要宁静,不但身体需要静养,心灵也不例外,洗去尘世的喧嚣,来一次心灵的洗涤,不让心灵蒙上太多的灰尘而老化。

静能致远,生命在静中升华。

还有个例子,是关于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贝多芬自幼便遭遇不幸,先后遭遇身边亲友的离世,晚年失聪的噩运。命运扼住了他的咽喉,给他身心带来了无数的创伤,尽管如此,可他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自身的缺陷,却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克服重重困难,静下心来创作出一首又一首著名的钢琴曲。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伴随他一生,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创造了快乐给世界。他用他的苦难铸成了快乐。若不是他有一颗宁静的心,他将如何创造名曲?为后人留下无数宝贵财富。静是一种美,不喧哗、不耀眼,却如海一般深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方静谧之地,善养其静,我们的灵魂定会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别开天地。

静一点主题作文5

静,是一种心境,它就像泉水,随着时间的脚步流淌。

静,在山林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是诗人王维在夜晚感受到的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又是诗人柳宗元在孤独中体会到的静。诗人贾岛用“敲”体现了夜晚之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对于我来说,静,在阅读中。每次坐在书桌前读书时,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这时候,安静能使我完全沉入书中。当我合上书时,就会想象安静的样子。有时,我会觉得它是巨大的黑暗之主,因为它统治着夜晚。有时,我又觉得它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一个明亮的世界。有时,我还会觉得它是一杯,淡绿色的凉茶,令人感到无比惬意。若有时不太安静,我也就读不下去,若有时格外安静,即使读到深夜,我也不会放下书。

我还可以在画 国画 时寻找安静,一种心灵的静。心越静,画得就越好。因为在画每一笔的时候,都不得更改。这时的静,就像修正每笔每画的工具。特别是在画工笔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必须安静,更重要的,是寻找一种状态。 工笔画 的每一画都要控制好水分,讲究每笔的精确度。

静,是多么重要啊!如果生活失去了静,那么我们的睡眠也不能保证。做每一件事的效率也得不到提高。而现在的生活缺少的正是安静。希望每个人都能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一些噪音,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静一点主题作文6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可以使我们修心,修身,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才冷保持清醒的大脑,不被外物所迷惑。

静,可以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一处,内心的平静,可以使我们发挥100%的能力来做事,专注于我们脚下的每一步。

静,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大脑,让我们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不是还在表象中挣扎。

一个人做事,如果这件事没有做完就做那件事,那么注定要失败,因为他不会把握重点,专注于一件事上面。

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哟哟,不善交际,内心平静的她,淡泊名利,只知道老老实实做学问,终于取得了卓越成就,我感觉,她就和我的一位老师一样,默默无闻,老老实实的做学问。

我的老师,和屠哟哟一样不善于交际,正因为这样,他有一颗平静的心,每次考试过后,他都会去学习那些教得比他好的老师的优点,而不是像有些老师总是怀疑那些教得比他们好的老师,当我们班的月考成绩比其他班高出十多分的成绩时,我的老师一笑了之;当别人说他知道题目时,我的老师依然一笑了之。后来提起这件事时,他的话语让我恍然大悟,他说:“第一次比他们高,有许多老师都会怀疑我知道题目,但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呢?就算我在牛人,再厉害也不会知道这么多次的考题吧。我注重的是平时的实效。”

是啊,不为事物的表像所迷惑,这才是静。我的老师,用其他的老师玩乐的时间去攻克题目,去研究做题 方法 ,我曾经看过他的笔记,当别人才写了不到三分之一时,我的老师已经写完一本了。于是乎,成绩就是这么来的,而不是所谓的提前知道考题。

古语云;知者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静一点主题作文7

林徽因曾说过:“心中的宁静,不是逃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即使流连往事,也依旧涛声依旧。”是啊,世界只有在你的心静下来那一刻,才无声矣,于是,我说:心静,则万物静矣。

有人说,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城市太拥挤,太喧闹,想找个没有人的地方过安静的生活,这可能吗?尚且存在这样的地方,你能忍受那种无电无手机网络微博的世界吗?你还是会回到城市去,就像材料中的那群企业高管,他们想“逃离”城市,于是去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本以为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能得到片刻宁静,可他们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即使转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也不是心情歆享,却在低着头看着自己的手机,也许,他们的身体远离了城市的喧闹,可心却仍被锁在无形的链锁之中。

心静,静在心也,面晨外也。古人有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这就表明追求山水宁静不必向那群企业高管般,寻人迹罕至之地,只需内心淡定从容,足矣。

亦如史铁生,为内心静之代表也,青年残疾,也许他也内心怨恨、愤恨不满过,可最后他坦然接受,称自己是在生病中写作的作家,写出《我与地坛》等激励世人之 文章 ,他曾说:“既然命运把我推到了悬崖边上,那就让我停下来,看着山光雾岚,唱支歌给你听。”面对自己的不幸,他没有躲避,而是保持内心的宁静。心静,使史铁生穿过人世的喧嚣,看到生命中的那抹绿。

心静,如钱钟书、莫言也、钟老几十年如一日的伏案耕作、笔耕不辍。在其写出《围城》这部大作后,虽名声在外,却仍专心于学问,安静地遨游于文学世界当中,或与古人探讨,或自己开辟道路……莫言亦如此,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仍默默写作,保持自己的原则。正是因为他们的心静,才能不为外面的喧嚣干扰,才能不为名声利益所迷惑,坚持自己的本心,静下来,听着自己的心声去开辟文学之路。

现在的我们处在一个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发达的时代,要保持心静,很简单,放下你从不释手的手机,拿起手中的笔,在知识的学海中辛勤遨游,你会发现,我们的世界很宁静!

静一点主题作文8

当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们以金钱为信仰,喧嚷叫嚣着物欲主义时,当越来越多在官海沉浮的人为功名利禄而争得头破血流时,当一场场作秀、表演充斥着我们的荧屏时,我们正离宁静愈来愈远。的确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正如莫言所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但我更愿意在这个市声喧哗的时代里,心向宁静,找寻心灵的一方净土。

心向宁静,不仅是生活上的一种态度,而更应该是灵魂的一种境界。懂得宁静的人,多半是能与自己和谐相处的人,而这种人也正是周国平所言的“善良、丰富、高贵”之人。许多人如今正陷入叔本华所说之钟摆式循环往复的痛苦,即得不到是痛苦,得到了亦是痛苦,这种人多半正是因为心灵不够充实,不够丰富,从而追求一种物质上的满足,然而这种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如果他们能够稍稍停下来,让心灵宁静片刻,也许就能发现,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过多的物质,而是丰富、高贵而宁静的心灵。

“我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百岁高龄却仍有一颗孩童般的心的杨绛正是这样一个人,她不愿在充满功利性的舞台上过多的油饰自己,只愿在一间小小的房子里抬头仰望蓝天。她曾拒绝别人为她举办的90岁大寿的宴会,相反躲进了大学里避开一切邀请。心向宁静之人不仅仅是杨绛,还有愿在地坛思考生与死的史铁生、全国读书最多的演员陈道明、在七平米铁屋中度过27年的曼德拉……他们心向宁静,不去触碰市井繁杂,最终都成了一段段佳话。他们在心灵的土地耕耘种作,将汗水凝结成智慧的群星,闪耀在历史的夜空中。

纵使市声喧哗,我亦心向宁静。一些人不懂得宁静的道理,以为最大的喧哗声就是最大的真理。于是读书作的人少了,沉浸在网络中的人多了;愿意与自己相处的人少了,迷醉于灯红酒绿的人多了……写作人表演着写作, 文化 人表演着文化,艺术家们不愿追求真正的艺术,只是拿金钱来衡量作品的优劣。“我们都是空心人,我们都是稻草人,我们的身体里充满稻草,我们无依无靠。”艾略特的话应使我们的心灵受到冲击,让我们沉下心来默默的思考。

“这个时代会好吗?”梁漱溟的跨世纪之问,依然是对这个时代最有力的疑问。但我相信,只要心向宁静,纵使市声再喧哗,我们都能保持心灵的宁静,也必然会迎来更好的时代。到那时,我们便也能真正做到诗意的栖居了。

静一点主题作文9

安静的夜晚,只有窗外的蝉与我说着它的思量。有些湿润的风穿过窗户,抚摸在身上。音乐在枕旁缓缓流淌。这一切显得别样的静谧而又安逸,似有些中隐隐于世的风范!

时常在想啊,那圆圆的月亮上的嫦娥和吴刚在做什么呢,他们吃什么呢!而那些星星眨眼不累吗,神仙每天都化作星星他们不需要回家吗……

在遥远的地方会不会有个谁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有着同样感受呢!她会不会也抬起头仰望着天上的月亮,思绪飘荡当给未来的莫给人,或者想象莫一时刻的来临时应该怎样的表现来应对呢!一手中的啤酒敬不知在何处的她,也敬给不再迷茫的自己!

面对这样的一个夜晚,想起了上初一,上学期波澜不惊的过去了。下学期在一次无意中只因为在同学中多看了你一眼,便深深的被你吸引无法自拔。有时目光的交汇,你会害羞的避开,我会我莫名的脸红。其实班里的同学早已发现这个“秘密”,女生便会在你身边嬉笑着,亦或是在我面前经过时抿嘴笑着。偶有你我的目光交汇在一处而没躲开时,便会问到:你看我干什么!你便会到:你没看人家,你怎么知道我在看你。

此时只是嘿嘿的笑了起来,你身边的朋友则是捂着嘴笑了起来。其实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的时间初一纠结束了。我也因父母调动工作我也不得已需要换学校了。其实在班级里跟老师说起时,我看见、看见在座位上你的目光。你的目光中那复杂的感受,我能知道,并能感受的更加强烈。原谅我的不敢对你告白,原谅我的没有告别。再见时你一定要比我过的好……

其实真的很想忘记很多,和曾经的自己决裂。不管记得,还是失忆都是幸福的,也是难以接受的疼痛。记住美好的,忘记难过的是幸福;无法忘记疼痛,或者说忘记了全部的一切就是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痕。也许时间会冲淡一切,但是伤痕依然就在那里擦不掉。最痛苦的人往往不是嘴上说苦的,而是每天笑着的人。

只能尽量不去看,不去想,在心里默默祈祷忘记一切,只记得那些让心情美丽的。不过人如果总是泡在苦水里的,再喝一杯白开水时那水便是甜的,若是泡在蜂蜜里喝一杯糖水也是苦的。也许只有笑着迎接生活一切。为自己喝彩,感动。感谢自己的坚持过的每一秒!

生活其实很简单也很难。简单是因为一瓢水一箪食不亦乐乎,生活很难不仅仅让自己过的很好。在生活在乎你的,你要舍命珍惜。那是生命力的依靠的港湾,他们可以接受你的所有优点和缺点,甚至有瑕疵。而那些你爱的的人只能接受你的给予,不能接收你的不足。生活不过是手中的啤酒刚刚入口时会有丝丝的苦涩,不过经过和口腔的充分融合回味甘甜!

有的时候真的很想做一个云游的高僧。只带一根禅杖,一只钵盂,一顶斗笠行走着,心走着。做一个自由的行者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简单的生活,每天不同面孔,不用担心对面的人知道自己的心思。带着背包走在西藏的庙宇,走在江南水乡,行走在京城的繁华街路之上……

很喜欢在夜晚听着有一点淡忧郁的音乐,因为那样莫名其妙的心情会变得很安静,在这养的环境里想着关于自己而不愿说出的心情故事,又是何其美哉!

静一点主题作文10

不知不觉间,树叶已经开始泛黄,一片片如枯叶蝴蝶般无声的飞舞着,悠悠的落在地上。

秋天,我总觉得她是一个凄凉的季节……

我裹紧了身上的衣服,手里拿着直冒热气的茶杯。一张平静的毫无波澜的脸透过明净的玻璃望向外面的天空,那里是一片的湛蓝,没有一丝的白云,像睡着的大海,静静的,一点儿都不受干扰。拿出 笔记本 开始写时,才发觉,又过去了一天了。

一天……24小时,过得真的好快呢!

如果有一些事情在当时也能过得像现在这么快就好了。

不过,在我看来,这只是一种奢望的想法了……

在学校里生活,有令我愉快的事,当然,也有令我痛苦无奈的事;家里,酸甜苦辣的剧情也在不停地上演着。看着他们在叽叽喳喳的吵着,我只是坐在一旁,望着他们不说话,或者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了。有的时候家里面没有人,只剩下自己,好静。客厅里,只有钟表还在“嗒嗒”的走着,似乎永远也不会停下来。真的一直都希望能够保留住眼前的这一刻平静。

有的时候,我就在霸道的想:就让时间永远的停留在这一刻吧!

可是,一眨眼间,它又消失得那么快,爸爸妈妈回来了,妹妹弟弟回来了,家里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吵吵的。又或者,在自己与家里人闹不愉快的时候你可曾想到:刚才那个大声反驳的人是我吗?一直渴望平静的人跑哪里去了?我是不是失忆了?莫名其妙!

头皮在不断的发麻,真想把头发全都扯掉!我总是在想着后面会不会突然冲上来一个人,把门砸开,然后再在自己的后脑勺上狠狠地捶上两下?!

当身后的那个人的咆哮声如雷声般在猛烈的震荡着自己的耳膜时,我似乎什么都没有听见,心里是一片的寂静,就如那天空一般,没有一丝的波澜。我呆呆的望着面前桌子上的那一杯茶,它已不在冒着热腾腾的气了。我突然间好羡慕它,为什么它可以这么安静?什么压力都不用承担?不用煎熬在这个快要窒息的空间里?仿佛面前的一切都与它毫无干系……

突然间,狂风刮起,是那么的没有预兆,震响了玻璃,似乎有一头猛兽将要打破玻璃冲进来。树叶也开始在空中乱舞着。再望向天空时,好像不是那么的干净无暇了。

好杂乱的声音……

“静一点”主题作文素材(10篇)相关文章:

★ 2019高考满分作文,写景抒情主题素材精选3篇800字

★ 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素材10篇

★ 我家的人世间征文家教主题作文素材10篇

★ 让真情自然流露主题作文素材最新10篇

★ 迎中考为主题的中考作文素材【优选8篇】

★ 全国中考满分作文

★ 我家的“人世间”主题征文(素材10篇)

★ 传承红色基因,争创时代新人主题作文素材10篇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这十年主题征文素材10篇

★ 2022劳动主题作文素材10篇

一位年迈的北美切基罗人教导孙子们人生真谛。他说:“在我内心深处,一直在进行着一场鏖战。交战是在两只狼之间展开的。一只狼是恶的--它代表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傲慢、自怜、怨恨、自卑、谎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另外一只狼是善的--它代表喜悦、和平、爱、希望、承担责任、宁静、谦虚、仁慈、宽容、友善、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贞。同样,交战也发生在你们的心灵深处,所有人的内心深处。”听完他的话,孩子们静默不语,若有所思。过了片刻,其中一个孩子问:“那么,哪只狼能获胜呢?”饱经世事的老者回答道:“你喂给它食物的那只。”漫谈“善与恶”□吴珍水 量变引起质变,这是唯物主义辩证关系。一个人品质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这个人的行为决定的。如果一个人不断“行善”———做好事,随着量的积累,必然“成仁”——成为一个好人,最终受人敬重,得到好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不断“作恶”———干坏事,随着量的积聚,必然“灭身”——成为一个坏人,甚至落得身败名裂。 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总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件一件的小事做起。我们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虽然不会马上让我们成为一个道德高尚、有所贡献的人,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不断地做好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最终会成为一个人品高尚的人。作为我国现代万民楷模的雷锋同志,他的一生中,就是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并不是靠干“一件半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成就的。 然而,有的人认为,干了“一件半件”小小的坏事不要紧,影响不了自己的品质。这是不懂得事物由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因为任何一个品质低下,干尽坏事的人,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是坏人,而是他没有注意品德修养,放纵自己,从一件一件小小的坏事干起,最后坏事干得多了,就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一个被人唾弃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一名领导干部也好,一名执法人员也好,只要做事清廉、公正,就能成为一名好干部。反之,每事必捞、每案必捞,甚至作恶多端,最终会成为人民的罪人。 所以,古之孔圣人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古训在今天仍有积极借鉴意义。不久前,中央发出有关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任务,我们务必要把这项任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多做“积善成仁”的事,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善与恶作者:醉花人有两个人,都得了一种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慢性疾病。每时每刻都受着“生不如死”的折磨。一天,两个人遇到一起,谈起共同的感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两人相见恨晚,便坐下喝起酒来。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人都喝醉了。 甲问乙:“如果上帝能让我们每人实现一个愿望,你会许一个什么愿?”乙打着酒嗝说:“我会祈祷上帝公平一些,让世间所有人都尝尝我们所受的痛苦!老兄,你会许个什么愿啊?”甲抑制着眼泪说:“我会祈祷上帝赐我医术或药方,能为世间所有人解除疾病的困扰,让大家都快乐地活着。” 后来,两个人依旧长期经受着疾病的折磨。但却因对人生态度的截然不同,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甲随时随地地关注并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用自己的身体去试药,逐渐地摸到了这种病的规律和性质,形成了一套针对这种病的用药和身体保养的综合治疗办法,治愈了自己的病,征服了这种“不死的癌症”。后来,又用这种治疗办法,让成千上万名患者解除了疾病的折磨。而乙却因为对人生的失望和仇视,染上了酒瘾。疾病加酒精,使他的身体快速衰老。等到甲的治疗办法面世时,他已经病入膏肓,最后不治而亡。 其实,善与恶,更多的影响的是自己的人生。[佳作示例]镜子内外的善与恶作者:陈蓉 引子 茫茫森林里、茫茫人群中发生着许许多多美妙崎岖的事,我发现了世界上每一事物都有它优与劣的一面,就像镜子里的自己一样有好与坏的一面。不,我想我发现了美妙中最特别的事——本性的善恶。一、 Animals的本性今天,太阳的阴脸拉了下来。瞧,蒙蒙细雨下了起来。我独自站在屋前的花园中,望着屋子里,雨点顺着雨伞落在地上,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晶莹的小水花,雨点打在玻璃上“噼啪”响,流下了一条条疤痕。这也正打断了屋子里的宁静。屋里洁白的墙上,有一只小小的蜘蛛快速地爬着。它可能是尽力达到最快的速度,但在它看来,那依然是微不足道的。它本能地将它弄到地上,踩死了——没费一点儿力气。之后,它却丝毫没有感到快意,反倒觉得有种莫名的负罪感。虽然那生命小的不足挂齿,虽然它的死,一点儿也不会影响整个蜘蛛家庭的兴衰,但我似乎能够感觉到它的呼吸、它的心跳,更能感觉到它在死亡那一瞬间的无比恐惧。生命对于人是宝贵的,对于动物也是同样宝贵,想到这,我默然了…… 身旁,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雨点仍然打在窗户上,我觉得这敲打声好神奇,似乎是那首“一帘幽梦”的词曲。动物们虽然没有喜怒哀乐的丰富表情,却有最原始的情感判断,懂得善与恶。二、 Person的本性昨晚,我的梦中萌生了一股“绿”,它是和平鸽衔来的橄榄枝,使人清朗和安定。人类天生不喜欢灾难。战争,这个恐怖与灾难的代名词,这个让人提起就不寒而栗的恶魔,它的恶行不胜枚举。看看战火不断的非洲,人们流离失所,鲜血逼染街巷,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血腥。城市的废墟上日夜回荡的痛哭声,人们的眼睛里已不再闪烁着发自他们骨子里的那一股灵气。“绿”去以自己独有的魔力,洗涤着战争的灵魂,在每个人的心里萌生出和平的幼苗,让天空重现蔚蓝,让花朵再次争香开放。它以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我, 绕在我的梦中,“和平”、“安定”的字眼,铭记于我心。 尾声生活是美好的,在美好的生活中,那些称不上好也称不上坏的人,现实地存在与我们身边。(指导教师:刘艳丽)[智慧故事](一)善与恶有一个弟子问峻极禅师:“怎样是修习善行的人?”峻极禅师回答:“披枷带锁。”“怎样是为非作恶的人?”“修禅入定。”“我初学禅机,请老师直截指示。”禅师说:“你问我恶人,恶人不从善;你问我善人,善人不从恶。”弟子默然。禅师问:“领会吗?”“不领会。”禅师又说:“恶人没有善念,善人没有恶心。如以说善恶如同浮云,都无生无灭。”弟子立即大悟。 后破灶堕禅师知道了这番话,就说:“此人把事物本性为无生无灭的道理领悟透彻了。” (二)善 与 恶力量弱小的善,被恶赶走到了天上。善于是问宙斯,怎样才能回到人间去。宙斯告诉他,大家不要一起去,一个一个的去访问人间吧。恶与人很相近,所以接连不断地去找他们。善因为从天上下来,所以就来得很慢很慢。 这就是说,人很不容易遇到善,却每日为恶所伤害。(三)善与恶文 / 曲槐 闲来无事,与友人聊。聊着聊着,就聊到“善”与“恶”的话题上来了。友人问我,何谓善?何谓恶?我一时无言以对,不知如何作答。后来,想起了佛教《禅宗语录》里的一例公案,就以此作答。明朝有位高僧,谥号中峰国师。他禅定力深,智慧超卓,博通古今,辩才无碍。一日,有几位儒生特意上山拜访,作难国师。儒生难曰:“观世间行善积德之人,子孙不兴;作恶造罪之人,反而家门隆盛。按此,佛所说的因果道理便无法实证。请问国师作何解说?”国师答曰:“世俗之人,情见未曾洗涤,以致有认善为恶,认恶为善的过咎来。不但不责怪自己是非颠倒,反而却埋怨因果报应无稽。”几位儒生不解地又问道:“善恶迥异,怎么会看成是相反的呢?”于是,中峰国师便让他们各自谈谈自己的观点、看法。或说“打人骂人是恶”;或人说“敬人利人是善”……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各执异端,孰是孰非?难以分辨!中峰国师却说:“未必如此”! 意思是说,你们对善恶的认识还不够透彻,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还未能认识到善恶的本来面目。所以,你们所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既如国师所说,那么善恶之别,又作何解说呢?中峰国师说:“善恶有真假之分;利人有公私之异。”又说:“凡是有益于人的都是善,只利于己的全是恶。有益于人,即就是骂人、打人都是善;只利于己,那怕是敬人、利人全是恶。利人是公,公即是真;利己是私,私即是假。出自真心利人是真;表面假装行善是假。无所希求而行善利人的是真;有所希求而行善利人是假。到底是真是假?还须自己细心体察。”中峰国师的一翻对话,说的几个儒生瞪目缩舌,无言以对,不欢而散,不辞而别。友人听了这个故事后,却点头含笑,若有所悟,欢喜而去。我想,凡是听了这个故事的人,应该有所启发,应该明白善恶的真假,公私的利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应时时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意念究竟是公是私?发心到底是真是假?行为真正是善是恶?常使自己心存善念,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做损公利私的坏事。争取做一个“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的好公民。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回归自性。[创新作文]善与恶远古时代,山洪突然爆发,逃难的人群涌向海边。一位老者用诺亚方舟搭救难民。善跑来要求上船,被老者告知,成双成对的人才有资格上船。善便返回森林,找来恶随行。从此,善恶形影不离,有善的地方便有恶存在。五月的草坪上,一只白鸽的羽翅轻盈地挥动,把甜蜜的阳光碰得脆响。突然,狂风尖叫着携暴雨而至,和谐的风景顷刻间被粉碎。这突袭而来的风暴便是恶。此刻,路旁的红色房檐接待了惊惧中的鸽子,使可爱的生灵感到了善的温暖。善恶就是如此秉性,每当恶制造一条灾难的沟壑,善便会扑下身子为行人搭一座桥梁。善与恶虽然总是形影相随,但却水火不容。二者的关系非左手与右手的睦邻关系,非男人与女人的情爱关系,非耕耘与收割的因果关系,更像奇峰与死谷、稻穗与稗草、甘露与尘埃的关系。当众人把恶当做救世主为其大唱颂诗的时候,善必然被困在荒野伤心地哭泣;善手擎生命的玫瑰在人群中热情奔走、传递福音的时候,恶正戴着枷锁等待审判。善与恶很少出席同一个宴会,即使出席也不会彼此碰杯。善的护身武器是真理之矛、正义之剑、同情之盾;恶的随同却是金钱、兽欲、残暴豢养的打手。善与恶屡次交手,有伤无亡,不分胜负。 恶对善软硬兼施,武力征服宣告破产之后,恶怀揣珠宝叩开善的大门,提出与善合作,收买善在自己的管辖区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善推开窗子,秋夜的朗朗月光倾泻而入,善的脸庞布满了愤慨与鄙视,恶行贿不成,夺门而走。 善如同麦子,在晚风中唱着奉献的歌谣;恶一如伏在田间的蒺藜,暗夜里修剪身上的毒刺。善坦坦荡荡,从不需面具遮掩,而恶心怀鬼胎,常常夜间出动。为欺弱者,恶会狡猾地复制善的面具,以善的面孔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犹如吃人的狼披着一张羔羊的皮。善乐于建设,恶却肆意破坏。善以付出为荣,恶靠索取生存。善保护弱小,恶恃强凌弱。善不求报答,却口碑甚佳;恶欺世盗名,却身败名裂。不求回报的善方为大善,以善的面目作恶的才是大恶。善与恶不约而同去天堂申请定居,半路上碰到上帝。上帝告诉他们,通往天堂的路十分狭窄拥挤,没有忍饥挨饿的牺牲精神是排不上号的,且需要资格审查。恶抬头远望,见天堂的门果然十分窄小,路也显得崎岖,便折回头来向地狱奔去。地狱近来生意冷淡,恶见门前无人把守,便一头扎了进去。善在三天三夜后被天堂收留。上帝得悉结果后一点也不惊讶,他寓意深刻地告诉人们——荆棘丛中结不出葡萄,蒺藜丛中长不出无花果,茁壮的树才能结出丰美的果实。凡是结不出好果实的树都得砍倒扔进火里焚烧,恶也不能例外!善与恶的对话文 / 夜.雪.独行善:你走开,因为你的存在,世界才变成这样。恶:哈哈哈哈,是吗?那我从何而来呢?你又从何而来? 善:你来自地狱,而我来自天堂,是神让我来对抗你的。 恶:收起你的那一套吧,我来自于人的潜意识,是人类心灵的暗面,我的存在是人类本性的体现,而你只是我的衍生品,没有我就没有你。善:一派胡言,人之初性本善,因为你,才让人类善良的内心积满了污诟,才让人类得不到神的宽恕和救赎。恶:不要这么堂而皇之,如果你完全占据了人类的心灵,那我怎么会找到寄居之所?人是万物之首,有思想,取舍是经过思考的,如果没有邀请,我又怎能进入人的灵魂?善:那是因为你用物质和丰足和灵魂的放纵做为诱饵,你的邪恶往往是在很华丽的包装之下,人类在接受你的开始是因为你的华美,可在认清你的实质时已不能自拔了恶:哈哈哈哈,我的引诱?如果心如止水,我的引诱能见效吗?如果不是内心有这份欲念,我能达到我的目地吗?修佛者也好修道者也好,其修行的实质是什么?是成为神,凌驾于万物之上,受人的顶礼膜拜。善:你总是用反面去看世情,神是宽容的,是恩泽众生的,修行者在修心,心至则成神。如果众生皆修心,那就没有你的立足之地了。恶:哦,是吗?你为什么用如果?那说明你无法去控制人类的思维,而这个如果里也表现出了你的悲哀和无奈!我以本质存在,有生灵就有我,而你是人类在无法抗拒我的时候才能想起来的,你不觉得你的存在很被动吗?善:你在诡辩,的确,我不能根除你在人类心灵里的影响,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被人类摒弃的,人类在你的影响下做出的所有事情,会在某一时刻遭受到自已的谴责,那是因为我的存在。虽然你一开始占了上风,但最终人的善良将战胜你。恶:哼哼哼哼!最终是怎样的你我并不知道,但现在我无往而不胜,而你只有在人类绝望的时候才能给你主宰其灵魂的权力,你知道因为什么吗?那是因为人类的自我意识,一切为已的思想做祟,而这正是我需要的温床。只要有利益这个词还存在,我就会存在,而你在利益面前永远是弱小的。善:这正是我痛心的地方,也正是你跋扈的原因。但你的存在虽然强大,但我的存在也不会消没,我永远是你的劲敌,因为我你才不能为所欲为,因为我这个世界还有温暖和阳光,这是你不可否认也不可逃避的。恶:是,你说的没错,你是我唯一的对抗者,也是我要控制人类灵魂时必须要打倒的,谁为主宰,谁胜谁败,最终会有个答案的。神:善、恶二灵,匆论匆辨。善、恶本空,无根可寻。任何存在都有其意义,吾之存在亦如此。我们都是附属于人类存在的,人才是我们的主宰,善也好恶也罢,顺势而行吧我们不能左右世情…………….[名人名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孔子我们之所以恨坏人,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损害了我们,而是因为他们很坏。——[法国]卢梭 善良的人在世间为自己找到天堂;恶毒的人在世间领受自己的地狱。——[德国]海涅人皆可以为尧舜。——[中国]孟轲善恶之间的斗争无止境,它们友配着一切。善恶并无彼岸,唯有多寡。——[瑞士]希尔泰人除了懂得从逻辑上分清善与恶之外,还要有善与恶的感觉,这是一种本性上的感觉,它已经成为个人的良心和个人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人生有如一块用善与恶的丝线交织成的布;我们的善行必须受我们过失的鞭挞,我们的罪恶却又赖我们的善行把它掩盖。——莎士比亚

40分要800字,太低了,小子!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县桥头镇度过的,乡村的生活简单、清贫而又快乐。从上海来的母亲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竟然也认识了不少字。在余秋雨11岁的时候,为了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余秋雨在上海报考了中学。中学的图书馆不小,但每天借书都要排长队,而且想借的书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后来,余秋雨到处打听,终于知道有一个叫“上海青年宫图书馆”的地方借书比较方便,就立即去申办了一张借书证。青年宫在江西中路200号,快到外滩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人们每天都吃不饱。余秋雨在晚饭后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青年宫,走到一半就饿了。当他走到图书馆时,离人家关门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从青年宫图书馆把书借出来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里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等找到书,就只剩下半个多小时了,能读几页?但是,就为了这几页,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饥饿走一个多小时,看完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正是少年时那段艰辛的阅读时光,为他今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余秋雨的《长者》一文中,我们还看到了余秋雨在年轻时发愤读书的情景。1975年世事纷扰,29岁的余秋雨因肝炎回乡下养病,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间的一个蒋经国的图书室,专心阅读了当时很难找到的《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四部丛刊》等书。这简直是上天的一个有意的成全,也使得余秋雨像金庸笔下的人物,仅有高人指点还不够,还让他在某山某洞中获得某种“武功秘笈”。这次阅读对余秋雨无疑是重要的,因为这正好和他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张可的指导互为补充,形成双翼:张可指导他接触西方文化,这次他却走进了浩瀚的中国历史。关于读书的方法,余秋雨有一个着名的“畏友”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