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名词谓语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名词谓语句研究论文

在日本的学校,历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都有留存。各个研究室里都有的,可以参考。

英语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英语学生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文学方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注重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同时大学生也要积极进行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英语文学;大学生

一、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现状

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然而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并且学生自身没有较强的意识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大学的英语教学,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第一,大学英语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语言技巧为主,以英语词汇、知识点、语法等为主要讲授内容,教师很少讲授到英美文学的知识,也较少布置有关文学阅读的任务,对于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培养非常不利。第二,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主要为英语语言自身的应用,但是对于英语文学方面没有很多的要求,影响着全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学生角度来说,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兴趣不高,很少学生去阅读英语文学的相关资料,或者有兴趣但是英语能力不足,慢慢失去了对于英语文学的喜爱

二、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策略

针对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现状,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从多方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英语课堂上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大学的英语课,多是大学英语的课程,很多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感兴趣,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就更小。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注意学生文学的兴趣培养。在讲授教学内容时,继续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喜爱,恰当地为学生介绍文学作品,联系更多的文学信息,将教学内容与英美的文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

第二,教学内容多介绍英语文学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学会文学赏析、评论等。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教师讲授教学内容时比较偏重与英语语言的应用,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文学作品的赏析进行地很少。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教师可以讲课时注意突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知识,在为学生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带领学生去学习如何赏析文学作品,对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论,为学生推荐适合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获得更多的关于世界、人生的思考。

第三,课上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英语文学的熏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引导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文学的敏感度,促进学生的文学积累。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文学学习与电影结合起来。很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的文学作品都被后人拍成电影或者电视,而电影、电视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在电影中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有所了解,对于英语语言的应用也更清晰。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英语文学知识和作品。在当今时代,接触文学不仅靠书籍,还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在信息飞速的时代,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文学阅读和文学思考。

第四,布置课下文学的延伸任务,定期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恰当的文学阅读任务和文学赏析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英语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完成文学作品的相关任务,鼓励学生在进行文学阅读和赏析的任务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思考。对于布置的文学任务,可以定期进行检查,通过写阅读反思、影评等来检验学生对于文学作业的完成情况。

第五,学生自身要转变观念,变被动培养为主动提高。大学生为了就业,更多的人都选择学习实用性强的课程,对于短期内实用效果较小的文学学习却很忽略。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以前的观念,意识到文学学习和提高文学素养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重视自身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其次在课堂上和课下主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配合教师的文学学习的教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文学相关作业将文学素养的培养当成一项长期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注重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同时大学生也要积极进行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兰春寿课程.教材.教法2015-12-01期刊1

2、 英语专业体裁文本依托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效果分析景婧外语界2015-08-25期刊

摘要:总之,动词汉译英的过程就是由“动态”向“静态”转化、由展开型句法结构向浓缩型句法结构转化的过程,也体现了由汉民族思维方式向英民族思维方式转化的过程。

关键词:英语文学;研究生

一、汉语的“动态”与英语的“静态”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是最复杂、最活跃的一种词类。英、汉两种语言对动词的概括意义是一样的,但动词的数量及使用频率与方式却并不一样。从总体修辞效果来看,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亦即,英语有一种少用(谓语)动词而用其他手段;而汉语则有一种多用动词的固有习惯。英语每个句子中只能使用一个限定式动词(并列谓语除外);而汉语中却存在着“连动式”和“兼语式”,如“他到了火车站发现火车已经开走了”,及紧缩句,如“我们下雨也去”。英语的限定动词只能做谓语,而汉语中的动词(包括动宾词组、主谓词组等)不仅做谓语,也可做主语,如“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宾语,如“鲁迅主张打落水狗”,定语,如“讨论的问题很重要”,状语,如“一定要批判地继承我国的文学艺术遗产”和补语,如“小溪旁那些女人们听得笑起来了”。汉语是一种离不开动词的语言,除了部分句子(即名词谓语句如“今天星期六”和形容词谓语句如“他这几天心情很好”)以外,大量的句子都不止使用一个动词,有的句子几乎全句都是动词,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怕没办法”。汉语的动词还可以重叠和组合构成新的动词,如“走走”、“商量商量”、“看一看”、“打打闹闹”,而英语的动词却不能。另外汉语中为数不多的介词,也大都是从古代汉语动词演变而来的,有些还具备动词的一般特点,称为“半动词”,“副动词”,“汉语中的绝大多数的‘介词’,应该划归动词的范畴,只是入句时,表现了相当于英语介词的作用”,如“他在家”中的“在”为动词,而“他在家看书”中的“在”则为介词。

二、“动态”与“静态”的思维根源

汉语“动态”与英语“静态”之差异,其深层原因在于汉、英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即汉民族重形象思维、重悟性,而西方人重抽象思维、重理性。汉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象”,汉民族习惯于“观物取像”,即取万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形成了偏重形象,即偏重具体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思”,注重逻辑与形式论证,形成了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思维形式,偏重抽象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语言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因而显得“虚”和“静”;而汉语则习惯于形象语言,用形象的方法来表达抽象的事物,动词的形象性即满足了中文的需求,由于大量地使用动词,汉语言因而显得“实”和“动”。另外,汉民族相比于西方人更倾向于注重悟性,汉语由意念贯通,行文造句不需要严格的语法规则来规范,词的用法也非常灵活,动词的使用即非常灵活。汉语的动词由于没有形态变化的约束,使用起来十分自由、灵活,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也可以连用形成连动式和兼语式,还可以重叠和组合构成新的动词,动词的大量使用使汉语的表达呈现“动态”的倾向。与之相反,西方人更注重理性,注重形式论证,在语言上表现为形态的外漏和形式上的完整,因此行文造句需要严格的语法规则来规范。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使用一个谓语动词,大量本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只能用非谓语动词来表达,或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主要是由动词派生而来的名词,有时还要借助于介词、副词及由动词转化而来的形容词,这样便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的倾向。

三、汉译英中动词的处理

鉴于学生动态英译文的问题,从“动态”与“静态”这一修辞差异入手来探讨汉译英中汉语动词(不包括判断动词和能愿动词)的处理,应是汉译英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讲。

(一)单动词汉语句子中动词的处理

“英语的静态修辞的实质是名词优势和介词优势,而介词优势又是名词优势的必然结果。因为名词与名词之间要借助介词来联结”。英语倾向于用名词(词组)来表达汉语用动词所表达的概念,即动作、行为、状态等,尤其在科技、法律、政治等正式文体中更是如此。这不仅使英语句子简洁紧凑,也避免了将人牵涉进来,从而使语句意义更加含蓄、间接,符合英民族表达习惯,因而句子优美。因此,在有些情况下,汉语动词并不是译成英语动词,而是要遵循英语的这一修辞特点,进行必要的词性转换,即动词向名词和介词的转化(如a和b),有时也转化成副词和形容词(如c和d)等,使译文符合英语的句法规律,因而更加地道、更显文采。a.他很贪嘴。.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政策.ThisisnotinkeepingwithourParty’.桌布铺上了吗?Istheclothon?d.他怀疑我的动机。Heissuspiciousofmyintentions.

(二)多动词汉语句子中动词的处理

汉语注重“动态”描写,一个句子中往往会涌现大量的动词,但并不会引起句子的臃肿和混乱.汉语的动词可以作句子的不同成分;一个句子中可以连用两个或更多的动词作谓语,有时一个句子中会集结异常大量的动词,按照各动作实际上的时间顺序或逻辑上的因果次序,将事件一一如实说出,甚至尽量省略关系词以达到动词集中、动词突出的效果。因此在将汉语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宾补的动词译成英语时,有的可以省译,有的要进行词性转换或译成非限定动词;在将汉语的连动式结构译成英文时,首先要确定一个主要动词,作为谓语动词,与主语形成SV主干,构成全句中心,其他动词有的可以省译,有的作为次要动词进行词性转换或译成非限定动词、独立主格结构,打破汉语的时间或事理顺序,运用英语所富有的各种关系词或关系手段,适当地将它们嫁接到句子的中心主干上,形成空间立体布局,使句子语义层次分明。当然,在将连动式结构译成英文时,若有两个或以上动词都该是英译文中的谓语动词,则应将其译成并列谓语。但译文谓语动词如果铺排过多,就会显得很累赘,语义层次很不分明,带有浓厚的汉语色彩,这时,应首先采取断句处理。

总之,动词汉译英的过程就是由“动态”向“静态”转化、由展开型句法结构向浓缩型句法结构转化的过程,也体现了由汉民族思维方式向英民族思维方式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完成得好,译文就符合英语语言的规范,这个过程完成得不好,译文就会汉化,妨碍了原文内容的确切表达。我们的学生动辄用动词写英语句子,而且多是小短句或简单的复合句,带有浓厚的汉语气息,主要是受汉语“动态”修辞的影响。因此在汉译英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用英语的“静态”修辞进行思维,克服汉语“动态”修辞的影响,为汉译英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加拿大英语文学在中国的译介(1949—2009)——兼论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制约朱振武; 綦亮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在日语中,句子按照成分划分的话,分为主语「主语(しゅご)」、谓语「述语(じゅつご)」等成分。 而构成句子的词,按照词性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名词「名词(めいし)」、形容词「形容词(けいようし)」、动词「动词(どうし)」、副词「副词(ふくし)」、助词「助词(じょし)」等。 名词是表示事物概念的词类,它主要用于表示事物或人的名称,还可以表示状态、变化、动作。在句子中一般充当主语、补足语、连体修饰语,这时要后续助词,也可以后续判断词充当谓语。 日语的名词(包括代名词及数量词)比较简单,不像动词,形容词有许多活用形式,它在使用时没有词形上的变化。日语中称之为「体言(たいげん)」。 格助词「の」接在名词后面,构成连体修饰语(定语)修饰后面的名词,相当于汉语的“的”,有时可不译。 它可以表示领属关系,例如: 它还可以表示前后两者之间是同位关系,即「の」前后的名词所指相同,一般「の」前面的名词为表示关系、性质的名词,「の」后面的名词为专有名词,如人名等。例如: 名词N 2 后面接判断词「です」作谓语,构成名词谓语句,用于说明主语N 1 所指称的内容,相当于汉语的“N 1 是N 2 ”。名词谓语句中的主语由凸显助词「は」提示,读作“wa”。判断词「です」根据所要表示的语法意义的不同而有词形上的变化,日语称为活用,比如「ではありません/じゃありません」是它的否定形式(「じゃありません」只用于口语)。 名词谓语句还可以细分为判断句和属性句。 判断句中,存在 N 1 = N 2 的关系。而属性句中,表示 N 1 具有 N 2 这一属性。 例如: 这两句看上去差不多,但实际上差别很大。 第一句话表示:“王さんの友达 = 铃木さん”这种关系。这种情况下,可以换成“铃木さんが王さんの友达です”。也就是说判断句可以从「N 1 はN 2 です」替换为「N 2 がN 1 です」的形式。 而第二句话表示,「铃木さん」的属性是「王さんの友达」。属性句不能替换成「N 2 がN 1 です」的形式。 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在评论里留言,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一下下面的喜欢。如果大家觉得这个 《现学现卖学日语》 专题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虽然有没有你们的鼓励我都会坚持写下去,但是看到你们的鼓励,我还是会很开心的哟。 上一篇: 7. 日语五十音图(拗音) 上一篇: 9. 名词谓语句的疑问句式

形容词谓语句的研究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汉语修辞研究7.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2.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3.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4.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5.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6.给病句一个理由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5.“同志”的尴尬6.文学语言研究7.汉语语气词研究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17.说“秀”(英show)18.汉语象声词研究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20.汉语感叹词研究2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2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2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2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2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1.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2.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3.褒义词考查分析4.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贬义词考查分析6.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7.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新闻语言研究9.广告用语研究10.法律、商贸语言研究11.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12.词类区分研究13.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14.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15.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16.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1.现代汉语语法2.汉语应答句研究3.标题语法研究4.标题语用研究5.标题语义研究6.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7.东北官话语音研究8.东北官话词汇研究9.东北官话语法研究10.东北官话语用研究11.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1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1.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3.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4.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5.“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9.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10.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2. 报刊语言研究3.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4.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5.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6. 法律语言研究7.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8.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10.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11.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2.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3.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14.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15.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6. 谈“俗话”17.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8.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9.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20.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21.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3.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4.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5.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6.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7.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8.“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9.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0.实验语音学11.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2.语音史研究13.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1.《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对外汉语词汇教学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2.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4.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5.对外汉语虚词教学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形容词性谓语句例子:她的脸红了。红是形容词,这里做谓语。

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性谓语句就是指那些由形容词性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如:萝卜白,辣椒红;太太的脾气很古怪;那片菜地绿油油的;这件衣服漂亮极了。

充当谓语的形容词性词组有的是性质形容词性词组,如:漂亮极了,红,白等。有的是表状态的形容词性词组,如:静悄悄,暖烘烘等。

因此,形容词性谓语在此类句型中的作用有两个方面:或者是说明某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或属性;或者对主语进行状态描写。形容词谓语句(以下简称形谓句)的谓语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形容词短语。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形容词谓语句分为两类:其一为光杆形容词谓语句,即单个的形容词作谓语的形谓句;其二为复杂形容词谓语句,即带有状语或补语的形容词短语作谓语的形谓句。

光杆形容词谓语句的逻辑语义分析较为简单。而“状语”和“补语”的分析比较复杂,所以复杂形容词谓语句的逻辑语义分析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形容词单独作谓语。 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

就是形容词作谓语的句子,名词作谓语的句子,动词作谓语的句子。第一种,苹果真红,红是形容词,是谓语;第二种,今天星期一,星期一是名词,是谓语;第三种,我没吃饭,吃是动词,是谓语。

朋友,这个是你要资料的网站刚刚忘记发给你了,你上去看看,那个你用的上。HSK汉语水平考试(高等)语法大纲 甲级语法大纲 一、词类 (一). 名词 1. 一般名词:妈妈 教室 词典 自行车 水平 精神 2. 方位名词:里 外 上 下 前 后 中 左 右 东 西 南 北 复合方位名词: 里边 外边 上边 下边 前边 后边 旁边 中间 东边 西边 南边 北边 3. 时间名词:年 月 日 星期 小时 今天 去年 4. 名词重叠:年年 月月 天天 人人 家家 (二). 代词: 1.人称代词:你(您) 你们 我 我们 他(她) 他们(她们) 咱 咱们 2.疑问代词:谁 哪 哪里(哪儿) 什么 怎么 怎么样 几 多少 3.指示代词:这 这些 那 那些 这里(这儿) 那里(那儿) 这么 那么 这样 那样 4. 代词:各 每 有的 有些 别人 别的 它 它们 (三) 动词: 1. 一般动词:看 写 打 参观 爱 想 喜欢 希望 像 姓 在 进行 2. 动词重叠:想想 看看 学习学习 研究研究 说(一)说 试(一)试 听了听 走了走 3. 助动词:能 会 要 想 可能 可以 愿意 应该 得(dei) (四) 形容词: 1. 一般形容词:大 红 多 错 全 安静 漂亮 男 女 老 少 2. 形容词重叠:高高 长长 好好 整整齐齐 干干净净 高高兴兴 (五) 数词: 1. 基数:零 0 一 十 百 千 万 二 两 半 2. 序数:二年级 331路 14楼6门15号 2月5号 第一 3. 概数:三四个 十几个 几十年 四十多人 两年多 两个多小时 4. 分数:百分数:三分之二(2/3) 百分之四十(40%) 5. 倍数:小数:五倍 七点八() 三点一四一六() (六) 量词: 1. 名量词:个 位 本 件 种 斤 公斤 克 间 棵 课 张 把 只 条 口 米 公尺 2. 名量词重叠:个个(都不错) 张张(笑脸) 条条(大路) 种种(事情) 3. 动量词:次 遍 回 下 口 (七) 副词: 1. 否定副词:不 没(有) 别 2. 时间副词: 正 刚 常 常常 已经 正在 总(是) 才(1) 就(1) 3. 范围副词:都(1) 只 一共 4. 程度副词:很 太 更 最 十分 非常 多(么) 5. 频度副词:又 再 还 也 (八) 介词: 1. 引出时间.处所.起点:当 在 从 离 2. 引出方向:向 往 朝 3. 引出对象 :对 跟 和 比 为 给 4. 引出目的. 原因:为 为了 5. 引出施事:把 被 叫 让 6. 表示排除和加合:除了 ……除了……以外 (九) 连词: 1. 连接词或词组:和 跟 或者 还是 2. 连接分句 :虽然 但是 要是 所以 可是 还是 但 而且 只好 (十) 助词 : 结构助词:的(1) 地 得 1. 动态助词:了 着 过 呢 2. 语气助词:吗 呢 吧 啊 了 3. 其他:等 (十一) 叹词: 啊 喂 (十二)象声词:哈哈 二、词组 (一) 按词组结构划分: 联合词组:工厂.商店和.学校 老师和学生 我和他 红的和绿的 去或者不去 1. 偏正词组:大操场 英文课本 一件衣服 努力(地) 工作 劳动的时候 2. 动宾词组:打电话 买东西 进教室 进行讨论 遇到困难 3. 动( 形) 补词组:听清楚 买不到 住几天 玩得很高兴 好的很 漂亮极了 4. 主谓词组:腿疼 石头冷 学习紧张 精神愉快 5. 介宾词组:在学校(学习) 向前(走) 位大家(服务) 把他(叫来) 6. “的”字词组:中文的 老师的 蓝的 用的 卖菜的 我的 (二) 按词组性质功能划分: 1.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我的书 漂亮小姐 汉语水 一座桥 三本 那件 2. 动词词组:坐车 写完 看得懂 走出来 慢慢说 可以看 去参观 3. 形容词词组:很舒服 非常高兴 大一点儿 容易得很 三、句子成分 1. 名词.代词. 数词.名词词组作主语:同学们都到了。明天是星期天。外边有人找你。我们都是外国留学生。谁去看比赛?那是我的家。 十六是四的四倍。图书馆的书很多。一斤多少钱?这件合适吧? 2 .“的”字词组作主语: 红的好看,蓝的不好看。 学汉语的都希望去中国。 你买的贵,我买的便宜。 3 . 动词、动词词组作主语: 笑对人的身体有好处。 吃一点儿没关系。 爬山很有意思。 4. 形容词、形容词词组作主语: 暖和对他的身体有好处。 着急有什么用? 太冷了不好,太热了也不好。 5. 主谓词组作主语: 身体好很重要。 天气冷点儿没关系。 我学汉语是为了去中国旅游。 他不来也好。 (二)谓语 : 1.动词、动词词组作谓语: 他走了。 今天我们讨论语法问题。 小王可能不来了。 他们去参观工厂。 2.形容词、形容词词组作谓语: 我们班的学生多,他们班的学生少? 北京的夏天很热。 这个电影太好了。 3.名词、代词、数词或名词词组作谓语: 今天星期天。 你最近怎么样? 他十八(岁), 我二十(岁)。 我上海人,他北京人。 4.主谓词组作谓语: 她眼睛很漂亮。 这个电影我看过。 (三)宾语: 1.名词、代词、数词或名词词组作宾语: 我们都学习汉语。 教室在西边。 我还没见过她。 你找谁? 这是一千,不是一百。 她最近买了一辆新汽车。 我要一个。 他要那本。 2.“的”字词组作宾语: 我不喜欢酸的。 你要买什么样的? 3.动词、动词词组作宾语: 你要多注意休息。 这件事已经进行了认真研究。 4.形容词、形容词词组作宾语: 我喜欢安静。 这样做我觉得不怎么好。 5.主谓词组作宾语: 我希望你明年再来。 你觉得他怎么样?我看见小王去图书馆。 6.双宾语: 阿利送给老师一件礼物。他教我英语,我教他中文。 (四)定语 1.名词、代词、数词或名词词组作定语: 这是中文杂志。 晚上的会不开了。 前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 我爸爸是工人。 四的四倍是多少。 这件衣服是去年买的。 这些是我朋友的东西。 一辆辆汽车从门口开过。 2.形容词、形容词组作定语: 请给我一杯热茶。 昨天我们看一场非常精彩的演出。 3.动词、动词词组作定语: 今天参观的人真不少。 参加晚会的同学都来了。 4. 主谓词组作定语: 阿里写的汉字很整齐。 小王讲的故事很有意思。 (五)状语 1. 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坐公共汽车。 他不知道我现在住的地方。 2. 形容词作状语: 他大喊一声。 他的书整齐地摆在桌子上。你应该好好地学习。 3. 名词、代词、数词或名词词组作状语: 请前边坐吧! 我们下午看展览。 我怎么回答他呢? 他把杯里的酒一口喝完了。书只能一本(一)本地读。 大家屋里坐。 4. 介宾词组作状语: 去机场要一直往前走。 他经常给我打电话。 王老师对人很热情。 我在中国认识了很多朋友。 5. 动词、动词词组作状语: 我要继续学下去。 他握着我的手说:“欢迎你再来!” 6. 主谓词组作状语: 孩子们手拉手跑过来。 他声音不大地说:“这件事先别告诉别人。 (六)补语 1. 结果补语: 请同学们写清楚。 大家把桌上的东西收拾好。衣服应该洗干净。 不要把电视搞坏了。 你们听懂了没有? 请把自己的东西拿走。 我把他送给朋友了。 他把自行车卖掉了。 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谢谢。” 2. 趋向补语: (1)简单趋向补语:动+来/去:你们都进来吧。张文不在这儿,他回去了。你们都进屋来吧。(宾语在“来”之前)动+上(下、进、出、起、过、回):他跑上楼了。她走下楼了。 请把这张桌子搬进屋里。你把这些书搬出教室。飞机飞过大海。阿里买回一本新书。 (2)复合趋向补语:动+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他走上来了。她走上去了。他从楼上走下来。你把画儿从墙上拿下去。他跑进图书馆去了。请你把书带回来。我得把汽车开回去。你把自行车骑过来。他笑着站起来。 3. 程度补语: 形+得很:今年冬天冷得很。他得了第一,高兴得很。 形+极了:这条河深极了。她看到这件礼物,喜欢极了。 形+得多:这条路近,那条路远得多。这间屋子小,那间屋子大得多。 形+多了:这篇课文容易多了。他的学习成绩差多了。 动+得+形:他写得好,我写得不好。她写得整齐,我写得不整齐。 4. 可能补语 肯定式:动+“得……”:这篇课文你们看得懂吗?我这样讲你们听得见吗?这些东西你拿得动吗?今天的作业我们写得完。 否定式:动+“不……”:这本书我们看不懂。他说的话我们听不见。这些书我拿不动。今天的作文我们写不完。 5. 数量补语: (1) 时量补语: A. 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你等一会儿。 她病了一年了。你等我们十分钟。今天我们上两小时汉语课。 B. 表示动作经历的时间:他大学毕业已经五年了。她儿子死了三年了。他们离开北京一个月了。我们来中国一年半了。 (2) 动量补语:这本书我看过两遍。请等一下儿。我找过他两次。你喝一口试试。 四、句子分类 (一) 单句 (1) 主谓句 A. 完全主谓句:我们学习汉语。他们是留学生。 B.不完全主谓句:即主语或谓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可不出现阿利不去北京,( )去上海了。——谁找他?——小王。 (2)非主谓句 A. 无主句: 下雨了。 冷极了! 请喝茶! B. 独词句: 老张! 好! 什么? 谢谢!啊? 2.复句(举例见后) (1) 不带关联词的复句:带关联词的复句 (二) 按谓语性质分类(“*”,参见“谓语”部分,不标号) *1. 动词谓语句;小张学习,小王工作。咱们一起想个办法。 我们汉语水平提高了。他姓谢,叫谢文。他是工人。 *2. 形容词谓语句,谓语中不用“是”:今天很热。这件衣服漂亮极了。 *3. 名词谓语句:明天星期天。弟弟十三岁。他黄头发,蓝眼睛。你那儿的?我北京的。 *4. 主谓谓语句:他身体不太好。这个饭店服务员态度不好。烟我不抽了。这个电影我看过了。我衣服不想买了。这种事情我不太感兴趣。 (三)按用途分类: 1. 陈述句:阿里要回家了。你的汉语说得不错。 2. 疑问句: 你是新来的留学生吗?今天星期几?你是不是不喜欢这种颜色?你不高兴了? 3. 祈使句:别说了!请常常给我写信!教室里不要抽烟! 4. 感叹句:天气太冷了! 她长得多漂亮啊! 五、几种特殊句型 (一) “是”字句 肯定式: 1. 表示等同:他是我们的老师。他的生日四月四号。这儿是集合的地方。 2. 表示质料或特征:这种鞋是布的。我们学校是第一名。 3. 表示说明或归类:我是北京语言学院的学生。她是老师,他是工人。我们都是明天走,我是上午,他是下午。我是为了大家,为了集体。 4. 表存在:图书馆东边是操场。桌子上是书和报。 5. 表示领有:小王是一只手。这张桌子是三条腿。 否定式:小王的哥哥不是工人。辅导的时间不是下午,是晚上。 (二)“有”字句 肯定式: 1. 表示领有:我有一件新衣服。他有一个姐姐。 2. 表示包含、列举:一年有十二个月。参加晚会的有工人、农民、干部。 3. 表示存在:屋里有两张桌子。学校门口有很多汽车。 4. 表示评价、达到:他很有办法。他有三十多岁。 5. 表示发生、出现: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个孩子有进步了。 否定式:他没有钱。教室里没有人。 (三) 存现句 1. 表示存在:墙上挂着一张画儿。车上挤满了人。 2. 表示出现:东边开过来一辆汽车。那边跑过来一个小孩。 3. 表示消失:上午搬走了几把椅子。那个学校死了一个学生。 (四) 连动式 1. 表示动作的连续:他们吃过晚饭散步去了。十点钟,他就上床睡觉了。 2. 表示动作的目的:下午我们去商店买东西。你要那么多纸干什么? 3. 表示动作的方式等:我明天坐飞机去广州。他用铅笔写字。 4. 表示动作的结果:他看了那封信高兴极了。他出门丢了十块钱。 5. 前一个动词为“有”或“没有”:我有事找你。他没有时间休息。 (五) 兼语句 1. 表使令意义的兼语句:晚上我请你吃饭。老师让我再读一遍课文。小王叫我去他家玩玩儿。 2. 表爱憎意义的兼语句:领导经常表扬他工作认真。教师批评他学习不努力。 3. 表称谓或认定意义的兼语句:我们都说他是好学生。他收我做学生。 4. 前一个动词是“有”、“没有”的兼语句:有人找你。有个服务员态度非常好。机场上有架飞机飞走了。今天没有人来参观。 (六)“是……的” 当某一动作已过去实现或已完成, 要强调动作的时间、处所、方式等,就用这种格式:阿里是一年前来中国的。他是从农村来的。小王是坐火车去的。 否定式:“不是……的”:他不是昨天到的。 他不是从上海来的。他不是坐飞机来的。 (七)被动句 1. 有标志的被动句 (1) 主+“被/叫/让”+宾+动+其他成分: 我的自行车让小王骑走了。我的辞典阿里借走了。活儿都被他们干完了。 (2) 主+“被/叫/让”+动+其他成分: 画被买走了。门被推开了。小周被批评了一顿。 2. 意义上的被动句:信写好了。练习作完了。面包吃了一半。 (八) 比较句 1. “比”字句:这座山比那座山高。马比牛跑得快。上海比北京热。 否定式:上海没有北京热。广州的天气不比上海冷。她今天不比我来得晚。 2. 跟(和、同)……一样:她的年纪跟我一样。他长得跟他哥哥一样。她穿得和从前一样。 否定式:跟……不一样:他长得跟他哥哥不一样。这件衣服跟那件不一样大。 3. 有(没有)……这么(那么): 弟弟快有哥哥这么高了。我说汉语没有他那么好。北京水果没有广州那么多。 (九)“把”字句 1. 主+“把”+宾+动+“一/了”+动:你把你的意见说(一)说。(请)你把这儿的情况介绍介绍吧。他今天把过去的信件又看了看。 2. 主+“把”+宾+动+补语(1):我把信寄走了。她把衣服洗得很干净。你把今天的报拿来。 六、提问的方法 (一) 用语气助词“吗”提问:今天是星期一吗? 那个商店远吗?你的身体好吗?老张是北京人吗?晚上睡的好吗? (二) 用“好吗、行吗、对吗、可以吗”等提问: 我们一起去旅行,好吗?自行车借我用用,行吗?这个字这样写,对吗?老师,我有事请几天假,可以吗? (三) 用语气助词“吧”提问:小王不来了吧?你身体不太舒服吧?你是美国人吧? (四) 用疑问语调表示疑问:你只学过一年汉语?这本书是你的?你认识她? (五) 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儿、多少、几、怎么、怎 么样”提问:谁是你们的汉语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你想去哪儿?你们班有多少人?你住几楼?请问,去车站怎么走?这个电影怎么样? (六) 用“疑问代词的问句+呢”提问: 谁是他的女朋友呢?怎么才能见到王老师呢?哪儿去找他呢?他在什么地方呢? (七) 用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相叠提问:你最近忙不忙?汽水你喝不喝?他的话你听得懂听不懂?晚上你看不看电视?(晚上你看电视不看?)你写(信)没写信?那个地方你去过没去过?今年的计划你们完得成完不成?电视机她送来没送来?屋子收拾得干净不干净?你是不是想家了?是不是你爱人来了?你喜欢吃橙子,是不是? (八) 用“肯定形式+没有”提问: 你们吃过饭了没有? 他们去过北京没有?大家明白(了)没有?用疑问副词“多”提问这条路多长?你的孩子多大了?前面那座楼有多高?从这儿到机场有多远? (九) 用语气助词“呢”提问:我们下星期去旅行,你呢?阿里,你的车票呢?要是他不同意呢? (十一)用“(是)……还是”提问: 你吃米饭还是饺子?(是)你高,还是小张高?你(是)去还是不去? 七、数的表示法 (一) 年、月、日、星期表示法:1987年12月18日 3月5日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星期日、星期天 (二) 钟点表示法:两点(钟)(2:00)两点(过/零)五分(2:05)两点十五(分)(两点一刻)(2:15)两点半(2:30)两点四十五(分)(两点三刻/差一刻三点)(2:45)两点五十八分(差两分三点)(2:58) (三) 钱的表示法:十五元八角六分(元)七角六毛五 (元)一万二千五百六十七元(12567元) 一万二(千) 一万零二 (四) 号码表示法:205(号)房间;332路汽车;我的电话是2017531;我穿25号鞋; 八、强调的方法 (一) 反问句:这个词不是学过了吗?我怎么知道?我没告诉你吗?你去还不应该吗? (二)连……也(都)……:我去的地方很少,连广州也没去过,她连走也走不动了。他最近很忙,连星期天都不休息。连八岁的孩子都参加了这次比赛。 九、动作的态 (一) 完成态 1. 完成态用动态词“了”表示:午饭我只吃了一碗面条。我给朋友写了一封长信。 2. 动态助词“了”只与动作的完成有关,与动作发生的时间无关,可以用于过去,也可以用于将来和经常性动作:明天吃了早饭我们一起去公园。每天我下了课就回宿舍。 3. 否定式是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副词“没(有)”,一般不能再用动态助词“了”:星期天我没(有)去看电影。昨天我没给朋友写信。 (二) 变化态 1. 已经发生变化,用句尾语气助词“了”:天冷了,你要多穿(一)点儿衣服。她的病好了。大家都不说话了。风停了,雨住了。我现在是大学生了。 2. 将要发生变化, 用语气助词“了”或 “要……了” “就要……了” “快要……了”“快……了”:上课了,快去教室。 要下雨了。宴会就要开始了。快要考试了,每天她都睡得很晚。新年快到了。 (三) 持续态 用动态助词“着”表示,否定式用“没(有)……着” 1. 表示状态的持续:灯一直亮着。她穿这一件新衣服。雨不停的下。我们慢慢的在操场上走着。 2. 否定式一般是在动词前加副词“没(有)”窗户开着吗?——没(有)开着。——开着呢。 (四) 进行态 用“正”、“正在”、“在”、“呢”、“正(在)……呢”、“在……呢”表示 1. 正在+动/形:同学们正在准备考试。小张正在给朋友写信。她正在不高兴,老师进来了。 2. 在+动:孩子们在睡觉,你小声点儿!请您等一会儿,他们在开会。 “把”字句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把”字句(请把门关上,大风把树吹倒了,我把他打了一顿……),传统语法对“把”字句的语义解释是表示“处置”,这种句式的一般结构是“主语S+把+宾语O+动词结构VP”,如果考虑到最典型的“把”字句,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句式的线形描述还不是最典型的;据崔希亮的研究,有93.9%的“把”字句动词结构是由动补结构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把”字句的一种典型句式“主语S+把+宾语O+动词结构VP+补语C”。教学中如果让学生明白了“把”字句的这种原理,无疑会对他们的语言内化产生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种对“把”字句句法语义规律的描述需要汉语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需要汉语教师及时追踪汉语言研究得出的一些结论.2004年参加北京语言大学组织的“新世纪对外汉语教学——海内外的互动与互补”讨论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周质平教授认为汉语教师作为操练员有三个层次:不知而言、知而言、知而不言,他认为不知而言是汉语教师的最低层次,知而不言则是最高层次。这种概括或许失之绝对,但却是一个强调汉语教师应该具有扎实语言功底的例子。华文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不允许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过多的语言学的理论知识,但作为教学组织者,应该熟练掌握相关的语言学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如汉语中的“了”、“的”等项目的教学。因此,以汉语作为母语或熟练语言的华文教师应该在具体教学中培养另一种能力——科研能力,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而这种具体解决方案的提出需要一些语言学理论做前提,如在区别“以后”和“后来”这两个词语时可以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视角着眼。目前,学术界基本已经承认语言学研究形成了形式主义(formalism)、功能认知主义(functional-cognitivism)和类型学(linguistic typology)三分天下的格局,由于每一种流派语言观和理想信念的不同,不同流派的研究者在分析语言现象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有时也迥然不同。这种语言观、理想信念和分析手段、方法的不同,成为了不同教学方法产生的重要理据;换句话说,某种流派的语言学理论会对教学法产生直接的指导或促进作用。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符号之间靠“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得以运转;后期的布龙菲尔德则在此基础上强调对语言的结构系统进行全面的描写,并利用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认为语言是一种习惯。因此,结构主义语言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严重的重视语言结构而忽视语言意义的倾向。语言教学法中的直接法(direct method)和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重视模仿操练,先听说后读写,以句子或句型为教学单位,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教学,让学生形成习惯等)就是直接以这种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语言教学法。目前我们在教学中还常常看到这两种教学法的影子。以N.Chomsky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语言学一方面强烈批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结构主义不能解释“语言是什么”的问题,认为人类语言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普遍语法之外的参数不同),另一方面则把结构主义语言学推到了极端(把语言的研究建立在严格的逻辑推导基础上,把语言研究限定在核心结构研究的范围内,从而认为人类语言的规则是一个有限的集合)。受这种学说产生的语言教学法是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70年代的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法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提出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学中以话语为基本教学单位。这种教学法的理念已经非常接近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在汉语教学中已经广为使用。作为交际法的继续发展,目前方兴未艾的“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也是以功能-认知主义为语言学基础的。“任务型”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这种教学法在美国、原则认为汉语中的句子其实遵循着一种顺序性规律:“2008年8月22日”遵循从大到小排列的时间顺序原则,“我吃了饭再去打电话”遵循先后的时间顺序原则。根据这种时间顺序原则,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对“我上楼睡觉”能说而“我睡觉上楼”不能说做出简洁明了的解释,也能对“猴子在马背上跳”和“猴子跳在马背上”的不同做出通俗易懂的说明。 例如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语言都遵循S(主语)-V(动词)-O(宾语)语序(如汉语)或S(主语)-O(宾语)-V(动词)语序(如日语),这种研究成果对我们的汉语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理解汉语言的语义系统、词汇中包含的文化含义(如“知青”、“红娘”、“旗袍”等),特别是语用上的一些文化常识(称呼、问候、感谢、谦虚、尊敬、表扬、隐私、禁忌等)

日语论文研究名言名句

1、世の中に失败というものはない。チャレンジしているうちは失败はない。あきらめた时が失败である。—— 稲盛和夫(いなもりかずお)世上没有所谓的失败。挑战时没有失败,放弃时才是失败。——稻盛和夫(企业家)2、人间の优劣は、他者との比较で决めるものではなく、自分自身の中で决定されるもの。——伊东浩司(いとうこうじ)人的优劣,不是通过和他人比较获得的,而是由自身决定的。——伊东浩司(田径运动员)3、努力できるということも実力のうち。——表万智(たわらまち)能督促自己努力也是实力的一种。——表万智(短歌作者)4、人生は胜ち负けじゃない。负けたって言わない人が胜ちなのよ。——坂本金八(さかもときんぱち)学好一门课程或者技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相信只有付出才可能会有收获,日语学习亦是如此,如果你是零基础学习日语,加VX开始是:gon 末尾是:699 组合起来就可以了, 领取精品免费籽料和教程。人生并没有简单的输赢。只有从不服输的人才能成为胜者。——坂本金八(日剧《三年B班的金八老师》中角色)5、梦は逃げない、逃げるのはいつも自分だ。——高桥歩(たかはしあゆむ)梦想并不会逃离,逃开的往往是不敢面对梦想的自己。——高桥步(作家)6、人间として一方弱いところがなかったら、人生は分からないでしょう。——长与善郎(ながよよしろう)一个人若是什么弱点都没有,又怎么可能读懂真正的人生。——长与善郎(小说家)7、人を信じよ、しかしその百倍も自らを信じよ。———手冢治虫(てづかおさむ)相信别人,更要一百倍地相信自己。——手冢治虫(漫画家)8、努力する人は希望を语り、怠ける人は不満を语る。——井上靖(いのうえやすし)奋斗者总是诉说着希望,而怠惰者只会宣泄不满。——井上靖(作家、诗人)9、下手粪の上级者への道のりは己が下手さを知りて一歩目。——井上雄彦(いのうえたけひこ)菜鸟通往高手的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到底有多菜。——井上雄彦(漫画家)10、一度だけの人生だ。だから今この时だけを考えろ。过去は及ばず、未来は知れず。死んでからのことは宗教にまかせろ。—— 中村天风(なかむらてんぷう)人生一回。所以活在当下吧。过去无法改变,未来无法预知。死后的事更不在你掌控范围,把它交给你所信仰的宗教吧。——中村天风(瑜伽行者)

◎ 爱することこそ幸福だ。 (ヘルマン·ヘッセ ) 被爱不一定是幸福 ,去爱才真的幸福 。◎ 恋をして恋を失った方が、一度も恋をしなかったよりマシである。 (テニソン) 勇敢的去爱,即使失败也总比一次也没爱过好强。◎ 心がわりせぬことは、恋爱の妄想である。 (ヴォーヴォナグル) 永不变心,不过是恋爱的美好愿望而已。◎ 全ての场合を通じて、恋爱は忍耐である。 (萩原朔太郎) 总的来说,所有的恋爱就是忍耐。◎ その女を手に入れる事ができない期间だけ、男はその女に热狂させられる。 (キルケゴール) 只有在还没追到的时候,男 人才 对女人狂。◎ 尊敬ということがなければ、真の恋爱は成立しない。(フィヒテ) 没有尊重对方的心,就没有真正的爱情 。◎ 男性は女性の最初の恋人になりたがるが、女性は男性の最后の恋人になりたがる。 (オスカー·ワイルド) 男人总想是女人的初恋,而女人总想成为男人的最后一个爱人。◎ ひどく憎んでいる限り、まだいいくらか爱しているのである。 (デズウリエール夫人) 深深地恨著那个人,因为你还爱那个王八蛋。◎ ほどほどに爱しなさい。长続きする恋はそういう恋だよ。 (シェークスピア) 请恰如其分的去爱,那样恋爱才能长久吧!◎ もっとも永く続く爱は、报われぬ爱である。 (モーム) 最长久的爱是不求回报的爱 ◎ 爱することにかけては、女性こそ専门家で、男性は永远に素人である。 (三岛由纪夫) 对於爱,女人往往是专家,而男人永远是外行。◎ 安定は恋を杀し、不安は恋をかきたてる。 (マルセル·ブルースト) 恋爱在安定中灭亡,在不安中升华。◎ 男がどんな理屈を并べても、女の涙一滴にはかなわない。 (ボルテール) 不管男人有如何道理,也敌不过女人的一滴眼泪。◎ 男にとって爱は生活の一部だが、女にとって爱はその全部である。 (バイロン) 对男人来说恋爱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女人来说爱就是生活的全部。◎ 男は目で恋をし、女は耳で恋に落ちる。 (ワイアット) 男人是用眼睛去爱的,但女人却由甜言蜜语而恋爱了。◎ 恋の喜びは一瞬しか続かない。恋の悲しみは一生続く。 (フロリアン) 恋爱的喜悦只是不持续的一瞬,而那悲哀却是一生相随。◎ 恋人どうしのけんかは、恋の更新である。 (テレンティウス) 对恋人们来说,吵嘴是爱的革新。

日语名言名句优美句子:

1. 人(ひと)が心(こころ)に抱(いだ)き、信(しん)じられることは、すべて実现(じつげん)できる。ナポレオン・ヒル

如果你相信你能够做这件事,你就能完成它。——拿破仑·希尔

2. 成功者(せいこうしゃ)になるためではなく、価値(かち)のある者になるために努力(どりょく)せよ。――アルバート・アインシュタイン

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艾尔伯特·爱因斯坦

3. 森(もり)の中(なか)で道(みち)が2つに分(わ)かれたので、あまり人の通(かよ)っていないほうを选(えら)んだ。それがどれほど大きな违(ちが)いを生んだことか。――ロバート・フロスト

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们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一条,这从此决定了我们的一生。——罗伯特·弗罗斯特

4. 私が成功した理由(りゆう)はほかでもない、自分(じぶん)にも他人(たにん)にも言(い)い訳(わけ)を许(ゆる)さなかったからだ。――フローレンス・ナイチンゲール

找借口好吗?我的成功归于:我从不找借口,也绝不接受借口。——南丁格尔

1 .人を信じよ、しかしその百倍も自らを信じよ。 ——手冢治虫

相信别人,更要一百倍地相信自己。

2.人生はいつもいつも第一志望ばかりを歩けるものではありません。そして、必ずしも、第一志望の道を歩くことだけが、自分にとって最良と言えないことだってあるのです。 ——渡辺和子

人并不总能按第一志愿行走。而且,第一志愿并不一定是自己的最佳路线。

3.人间が人间として生きていくのに一番大切なのは、头の良し悪しではなく、心の良し悪しだ。  ——中村天风

人作为人存在时,最重要的不是头脑的好坏,而是心地的好坏。

4.人间っていうのは、いい时にはみんないい人なんだよ。最悪の状态の时にその人の本质が问われるんだ。 ——前原滋子

人,在境况好时都是好人,在境况恶劣时才能考验人的本质。

5.人间の优劣は、他者との比较で决めるものではなく、自分自身の中で决定されるもの。 ——伊东浩司

人的优劣,不是通过和他人比较获得的,而是由自身决定的。

6.すべての终(お)わりは新(あら)たなる始(はじ)まりである。

所有的终结是新的开始。

7.太阳(たいよう)が辉(かがや)くかぎり、希望(きぼう)もまた辉く。

太阳之光在,希望之光就在。

独词句研究论文

一、英语独词句的类别划分 英语独词句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式上由一个词构成,而句法功能相当于一个句子的语言单位,能独立地传递一种相对完整的信息,表达一个独立的思想。英语独词句有不同的类别划分。一般说来,可从功能、运用、词类这三方面对其进行一个基本分类。从功能上讲,英语独词句可分为应答型、疑问型、强调型和语句填充型四种类型。如: 1. A: She looked at him more closely. "Are you Quentin Hughes?" B::..Yup.(应答型) 2. A: John has been back from New York. B: when?(疑问型) 3. A: Could she pass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B: Definitely (Absolutely).(强调型) 4. A: You've made too many mistakes in your exercises. B: Eh.(语句填充型) 联系到实际运用,我们把英语独词句细分为标时间、方式、程度、祈使、感叹、逻辑关系等类型。例如: 5. A: When did you get back? B: Yesterday. (时间) 6. A: Where have you been? B: Library.(地点) 7. A: How did you come here? B: Riding(方式) 8. A: what did you think of the &1m tonight? B: Fantastic!(程度) 9. Stop!(otherwise I'll fire)(祈使) 10. Beautiful!(Excellent, Marvelous etc.)(感叹) 11. What did he want? "Dinner." "And…”(逻辑关系) "And this time he’s invited me to his apartment at Watergate." 就词类而言,几乎任何一种词类都可以以独词句的形式出现在语言交流之中,例如: 12. She briskly led him to the study, where Cale Caldwell, Jr. was waiting. "Coffee?"(名词) "I'd love some." 13. Suddenly Jim heard a sound from the river in front. "Help! Help…!”(动词) 14. (It's time for class) Quick!(形容词) 以上这些具休类别划分是相对的,分类的标准,因看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大多数英语独词句在归类上具有很大程度的交又性。只有在现实的语境中通过交流才能悉心领悟。 二、英语独词句的成因 英语独词句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语言的形成有其科学的、逻辑的一面,更有其习惯、非逻辑的一面。比如:A: "Flow are you?" B: "Fine!"。这里B的答语为什么不用"I'm fine!”?我们觉得一个主要原因是习惯使然。在对英语同化现象(assimilation)进行探索的时候,语言学家发明了“省事理论”,俗称“懒人子理论”(the last of theory)。通过比较(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和一个相关的独词句),我们发现这一理论同样可对英语独词句的成因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以上两种说法归根到底都是英语交流的经济性原则之具体体现,据此我们把英语独词句的成因归为省略飞替代、逻辑关系、套语、时效性等诸因素。 (一)省略 英语独词句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语句成分被省略所致,如上文例5中提到的‘`yesterday"。根据逻辑语义关系,完整的答语应为:"I got back yesterday"。显然,实际答语省略了"1 got back",但并未因此造成所要表达的语义失真。 (二)替代 替代与省略相似,但省略的结果是己知信息的部分直接保留,而替代后的英语独词句则是对已知信息部分的间接保留。形成英语独词句的替代主要是名词性替代(如用代词替代名词)和分句型替代(一个词代替的是一个句子),例如: 15. A: "John and Mary have been married, you know?" B: "They?,’(代词替代名词) 16. "Thank you for being here when 1 need you, I have to ask one thing, Lydia, about Jimmye." "Yes?" (=What do you want to ask me?)(分句型替代) (三)套语(idiomatic expressions ) 套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形成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其特殊的句法规则,其语义不是单个语义成分的简单相加。作为套语的英语独词句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对这种独词句.我们很难根据逻辑语义关系从句法形式上给以补充完整,如: bye, hello, thanks, morning, evening, cheers, toast, OK等等,类似的例子只有从词源学上或许能找到其原始的完整形式。“这些套语的运用主要不是解决信息交流的问题,本 身也不包含多少实质信息,更主要的却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用:建立或维系社会关系。”(丁煌,1999:65)。每个民族都有一套语言文化习俗,套语的运用是其中的一部分,把握好这类独词句对跨文化交际意义重大。(四) 时效性 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传递着一个完整的信息内涵。独词句与之不同,传递着这一信息的内涵的核心信息(也称信息核心),从而显示出信息传递的高效性、经济性。有时,交际者没有或根本不可能找到充裕时间把要传达的信息以完整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因而不得不借助于核心信息的传递方式一—独词句,这是交际过程的时效性要求。所以,凡落水者(讲英语的)求救时都无一例外地发出呼喊:"Help! "。同理,我们自然不难想到国际上通用的呼救信号选用独词句SOS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另一类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体育比赛中的解说词。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独词句的运用不全是话语成分省略的结果,而是在 一定场合下交际者非用不可的信息传递方式,是交际的直接需要。 (五)逻辑联系 根据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格赖斯(1981)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会话要进行下去,必须保持逻辑上的连贯性(relevance maxim),换句话说,话轮(speaking turns)与话轮之间必须要通过一定的逻辑手段才能保持话语交流的延续性,也才符合交流者的思维倾向,会话中产生的独词句正是这种思维倾向的结果,比如: 17."Have you interviewed him?” "Sure, we told him to stay around the town, but he went back to his cult. I sent somebody down there to bring him up here and he starts screaming about freedom of religion and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 “And?” “We left him here” 三、英语独词句的语用场(语用分析) 在交际过程中,独词句只传递核心信息,冗余信息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正确地识别词句所蕴涵的信息内容,必须紧紧地依靠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独词句的语义识别对语境有很大的依赖性,语境所涉及的因素甚多,有语言的、又有非语言的,如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职业、受教育的程度、对话时所用的语调以及交际发生时的时空背景等等。只有悉心体会,才能完整把握独词句的语用意义。比如:作为一个孤立词,“Yes”的意义众所周知,是一个表示“认可、赞同”的词语,但作为一个独词句,其语用含义千差万别。请看下例: 18. After a few minutes’ contemplation Graham said quietly, "An...” "Yes?" "When you went to Italy…?" "Yes?" "With Benny...” " Yes?" 根据提供的语言背景,第一个“Yes”可解释为“What do you want to say?”;第二个“Yes”相当于“When you went to Italy? "and "Anything else.";第三个‘`Yes”大致等于“„anything more to say"。 从“Yes”的语用场我们观察到另外一个社交现象:大多数情况下,交际双方的亲密程度越高,使用独词句的频率越高。例如: 19. "But I could like to discuss Jimmyes's death and how it might relate to the committee's investigation. I suggested to Macloon …Naturally, I'm willing to-" "Compromise?” "Well, to change my mind if there's some good reason that I've missed" 相反,交际双方素昧平生,交谈时冗余信息的使用便增加,独词句的使用频率降低。 英语属分析性语言,语调有区别语义的作用,对于同一语音串(sequence of sounds)/ wi: a: frindz/,用升调读出和用降调读出大不相同。前者表示疑问、怀疑:We are friends? 后者陈述一个事实:We are friends.英语独词句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例如: 20. A:" Marry!” B:" Mum, I'm here in my bedroom.根据语境不同,这里Mary可以是1) Many=Where you are, Marry?)2) Marry (=Come on, Marry! )3) Marry (=Would you be here with me?)。 一般说来,在正式文体或书面语中,独词句使用频率较低,在非正式文体和口语中,独词句使用频率较高。因为正式文体和书面语所推崇的是信息内容的完整性;而非正式文体和Cl语则强调信息传递的精炼、快捷,信息交流的经济性原则占主导地位。 文化的普遍性决定语言的普遍性。世界各国都有一套独具特色的礼仪习俗,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完整句完全让位于独词句。比如基督教徒在祷告时都异口同声..teen!..(=5o be it!诚心所愿!):在酒席上,众人举杯:Cheers (toast, bottom, etc.)。 语言交流成为现实,必须满足一个基本的前提—保持交流渠道畅通,而在实际交流过程中,交际双方总是很难达到协调一致,客观上势必造成言语中断,感到无话可说或难以启齿.这是语言于思维的不同步所致。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交际者不是以无声的停顿(silence)来填充话轮空缺,而是代之于一种特殊的独词句,如前所述,我们称之为“填充型独词句”(语言学上称paralinguistic elements),上面的例4是其中的一例,类似的例子还有:表示犹豫不决的“well”,“er”等。表示斥责或不赖烦的“ tut-tut",表示讨厌和惊讶的"gosh", "whoosh”以及说漏了嘴的“whoops”等等。在怡当的场合讲最恰当的话,这是语用学研究的课题,也是社交的一个基本要求。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独词句运用得当,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加大交际的成功系数;相反,若运用不当(过多或过频运用)则对交际起阻碍作用。 四、结语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Bloomfield说:“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思想的‘最大自由形式’(the maximal free form)单个词((word)是‘最小的自由形式’(the minimal free form)" (Bloomfield, 1993:12动。以上所描述的英语独词句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但据笔者所知,迄今为止,这方面的著述几乎还是空白。本文仅就自己教学、研究积累的资料对英语独词句作了一些初步探讨。许多具体问题,如英语独词句的语义识别、英语独词句与单个词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英语独词句的成因的进一步探讨都有待于深人研究。 参考文献: [1] Austin, J. How to Do Thing with Words[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105-109. [2] Bloomfield, L. Language[M]. Holt, Rinchart and Winston, Inc, 1933. 123. [3]Grice, . Presupposition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A]. in Cole, P. Ed. Radical Pragmatics. Academic Press, 1981. 183-198. [4] Lyons, J. Semantics[M].Vol. 1-2. Cambridge ., 1983. 106-112. [5] S. C. Levenso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mgman, 1983. 106-112. [6]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gman,1983. 98-106. [7]Julian Barlles. Before She Met Me[M]. Cambridge ., 1965. [8]丁煌.交际信息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9]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l0]胡庚申.涉外外语:言语表达策略技巧[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11]王佐良.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12]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余祥越,男,湖北恩施人,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及应用语言学、语用学。

古代汉语音韵汉语的语音发展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在“反切”之前有哪些注音法?“反切”是一种什么样的注音方法?《广韵》的来历及其在音韵研究上的价值如何?什么是“三十六母”?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分别指什么?《广韵》所反映的声母系统与守温字母有什么区别?古代汉语的四声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古代韵部?《广韵》有多少个韵部?为什么有人说《广韵》实际上只有61个韵?什么是“平水韵”,它的来历如何?除了《广韵》之外,还有哪些重要的韵书?什么是“等韵”?什么是“两呼八等”?什么是“类隔”?什么是“韵摄”?《中原音韵》的来历和价值如何?《中原音韵》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中原音韵》和《平水韵’》有什么关系?古音学研究是何时开始的?顾炎武在古音学上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江永在古音学上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段玉裁在古音学上有哪些重大贡献?王念孙为什么会将古韵分为二十一部?江有诰的古韵分部说包括哪些内容?章炳麟、黄侃的古韵分部说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区别阴声韵与阳声韵?什么是“异平同入”?什么是“阴阳对转”?钱大昕在古音学上有哪些重大贡献?“古无轻唇音”应该如何理解?“古无舌上音”应该如何理解?钱大昕的“古多舌音”应该如何理解?“娘、日归泥”应该如何理解?曾运乾在《喻母古读考》中提出了哪些见解?如何理解“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诗经》中有哪些押韵方式?古体诗的押韵方式如何?近体诗的押韵方式如何?词韵的产生过程大致是怎样的?曲的用韵有哪些特点?什么是平仄?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平仄安排有哪些要求?词曲的平仄安排有哪些要求?文字汉字经历了哪几种形体的演变?什么是甲骨文,它是一种原始文字吗?关于甲骨文有哪些重要著作?什么是金文,关于金文有哪些重要著作?除了甲骨文和金文之外还有哪几种古文字?篆书为什么会有大篆、小篆之分?《说文解字》中的“古文”是什么样的文字?《说文解字》是一部怎样的书?《说文解字》的体例如何?《说文解字》中的部首为何比后世字典的多?部首经历了哪些产生和变化过程?为什么《说文解字》会有大徐本和小徐本?徐铉整理《说文解字》的过程如何?《说文系传》是一部怎样的书?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一部怎样的书?除了《说文解字注》之外,还有哪些研究《说文解字》的重要著作?“文”和“字”之间有区别吗?什么是“初文”?传统的“六书”说是如何产生的?应当怎样看待传统的“六书”说?什么是“象形”?什么是“指事”?象形字与指事字应当如何区别?《说文解字》中抽象符号性的“文”都是指事字吗?“意符”和“声符”分别指什么?什么是“会意”,会意字中意符有哪些组合方式?会意字有哪些变体?什么是“形声”?形声字都是左形右声吗,形声字中意符和声符的位置可以变动吗?形声字的声符都只具有标音作用吗?什么是“转注”?转注与形声、会意之间存在哪些区别?什么是“假借”?什么是古今字?词汇与训诂汉语中字和词之间有什么关系?古今词语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古今词义之间有哪些差别?什么是词的本义,掌握词的本义有什么作用?掌握词的本义主要有哪些方法?《说文解字》对词语本义的解释是否可靠?什么是词的引申义,词义有哪几种引申方式?联绵词的特点有哪些?什么是形同异义词?如何辨析古汉语同义词?什么是通假?什么是训诂学?如何对训诂学进行研究?什么是形训?什么是声训?什么是义训?什么是《十三经注疏》?“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尔雅》是一部怎样的书?对《尔雅》古注应当如何看待?清代有哪些比较好的《尔雅》研究著作?《广雅》是一部怎样的书?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有哪些重要价值?《经典释文》是一部怎样的书?《经籍纂诂》是一部怎样的书?顾炎武的《日知录》有哪些重要价值?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有哪些重要价值?王引之的《经义述闻》有哪些重要价值?汉代有哪些训诂学家及训诂学作品?魏晋南北朝有哪些训诂学家及训诂学作品?唐代有哪些训诂学家及训诂学作品?宋元有哪些训诂学家及训诂学作品?明清有哪些训诂学家及训诂学作品?什么是“类书”?类书主要有哪些用途?古注主要有哪些体制?如何对古代作品进行注释?语法与虚词什么是词类活用?应当如何辨析实词的活用?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什么是宾语前置?什么是定语后置?什么是数量词后置?状语、补语在古今汉语中的位置有何差异?古汉语的判断语气有哪几种基本形式?什么是倒序词?什么是跨类词?什么是虚词,它有哪些不同的名称?“虚词”的古今意义相同吗?虚词有哪些产生方式?虚词如何分类?代词到底是实词还是虚词?如何划分助词和语气词?复音虚词有哪几类结构?虚词的数量有多少?虚词同义词族的数量有多少,形成原因是什么?什么是虚词的互文,它是如何产生的?虚词互文主要用于哪些语言环境,有什么作用?如何判断虚词的省略?虚词的专著主要有哪些?对副词是实词还是虚词的争论应如何看待?程度副词包括哪几类?范围副词包括哪几类?数量副词包括哪几类?什么是时间副词?以“已经”为代表的同义副词可分为哪几类?以“曾经”为代表的同义副词可分为哪几类?以“从来”为代表的同义副词可分为哪几类?以“经常”为代表的同义副词可分为哪几类?以“刚刚”为代表的同义副词可分为哪几类?以“正”为代表的同义副词可分为哪几类?以“渐渐”为代表的同义副词可分为哪几类?以“立刻”为代表的同义副词可分为哪几类?现代汉语概说语言是什么?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共同语?汉语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是普通话?方言和土语有什么区别?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情况如何?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怎么回事?怎样做到语言文明礼貌?语音什么是语音?语音的四要素乐音与噪音音标与国际音标音素、音节、元音、辅音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发音器官声调轻声重音语调音变儿化双声迭韵声母表的特点韵母表的特点文字什么是文字?什么是象形文字?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汉字是如何产生的?汉字的性质汉字的特点有哪些?什么是笔画、笔顺?什么是偏旁?形旁和声旁什么是部位系统?什么是部首?什么是行款?什么是异体字?正字和正字法汉字的总数是多少?词汇什么是词?什么是词素,词和词素有什么区别?何谓词汇?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有什么区别?什么是词根、词缀?什么是单纯词、合成词?合成词有哪些构成方式?什么是词义?褒义词语和贬义词语分别指什么?什么是同义词,它在修辞上有哪些作用?辨析同义词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什么是反义词,它在修辞上有哪些作用?什么叫同音词,它在语言中有什么作用?什么是多义词,它在修辞上有哪些作用?词义演变的方式有哪些?什么是熟语?成语的主要特点有什么?成语的发展变化怎样?什么是格言?谚语的特点有哪些?什么是歇后语?什么是古词语?什么是历史词语?什么是方言词语、外来词语?什么是专门用语?什么是简称?什么是查字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笔画查字法什么是四角号码查字法?字义(词义)查字法几种常用字典、词典的简介语法什么是语法?“语法”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句子?什么是句子成分?句子成分的组合是否具有层次性?句子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别指什么?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顺序如何?什么是主语?主语和主语部分是同一概念吗?什么是谓语,它和谓语部分是同一概念吗?什么是宾语?宾语和动词之间主要有哪几种关系?什么是双宾语?什么是定语?一句话中的定语可以有多少个?定语及其中心语的顺序如何?什么是状语?一句话中状语可以有多少个?状语及其中心语的顺序如何?什么是补语?补语和宾语主要有哪些区别,二者问顺序如何?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分别指什么?对“主谓搭配”应当如何理解?“施事”和“受事”分别指什么?词类和词性分别指什么?实词和虚词的范围及作用分别是什么?名词有哪些特点?名词一定能用数量词组修饰吗?人物名词的造句功能如何?时地名词的造句功能如何,它可以无条件地充当主语吗?什么是方位词,它有什么功能?动词有哪些特点,它可以分为哪几类?行为他动词和行为自动词有何不同?动词的造句功能如何?助动词有哪些特点?助动词的造句功能如何?趋向动词有哪些特点,其造句功能如何?“是”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形容词有哪些特点,其造句功能如何?什么是非谓形容词?形容词一定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吗?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主要界限是什么?动词重叠式和形容词重叠式有何区别?什么是“同形异类”现象?作主语或宾语的动词形容词一定属于“名物化”用法吗?形容词是否有“动态化”用法?数词有哪些特点,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吗?数词除了称数外还有哪些作用?量词有哪些特点,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吗?“数词+量词”是词还是词组?数量词组重叠式表示的是什么?数量词组的造句功能如何?“俩”和“仨”的正确用法是什么?副词有哪些特点,它和名词是绝对相排斥吗?副词有哪些分类?副词的造句功能如何,怎样区分它和形容词?怎样区分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代词和其他各类实词的关系如何?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分别指什么?什么是“任指”“虚指”“不定指”?介词有哪些特点?主要的介词有哪些?介词词组的造句功能如何?“把”字词组在句子里充当什么成分?连词有哪些特点?常用的连接词语和连接分句的连词有哪些?怎样区分介词和连词?怎样区分连词和关联副词?助词有哪些特点?结构助词有什么作用?时态助词有什么作用?语气助词有什么作用?语气助词“啊”的变体有哪些?助词只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吗?叹词有哪些特点?词、词组和句子、句子成分的关系如何?词组主要有哪些类型?什么是联合词组?它和句子成分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偏正词组?它和句子成分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动宾词组?它和句子成分的关系如何?什么是主谓词组?它作谓语有哪些情况?主谓词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复指词组?它和句子成分的关系如何?“的”字词组是一种什么样的词组?怎样辨别一个词组是不是“是+‘的’字词组”这一格式?助动词组和句子成分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兼语词组?什么是紧缩词组?什么是连谓式?什么是兼语式?连谓兼语混合式和连谓兼语交错式指什么?多重词组和固定词组分别指什么?什么是外位成分?什么是独立成分?插说成分主要类型有哪些?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有哪些区别?省略句主要有哪些类型?什么是无主句?什么是存现句?什么是独词句?独词句可分为哪些类型?什么是复句,它有哪些类型?并列复句有哪些常用的关联词语?连贯复句有哪些常用的关联词语?递进复句有哪些常用的关联词语?选择复句有哪些常用的关联词语?转折复句有哪些常用的关联词语?假设复句有哪些常用的关联词语?条件复句有哪些常用的关联词语?因果复句有哪些常用的关联词语?目的复句常用哪些关联词语?什么是多重复句?什么是语段?什么是紧缩句?紧缩句里有哪些常见的成套关联格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分别指什么?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分别指什么?标点符号的作用是什么?通行的标点符号有哪些?句号应该如何使用?问号应该如何使用?感叹号应该如何使用?逗号应该如何使用?顿号应该如何使用?分号应该如何使用?冒号应该如何使用?引号应该如何使用?括号应该如何使用?破折号应该如何使用?省略号应该如何使用?书名号应该如何使用?着重号和间隔号应该如何使用?逻辑什么是逻辑?“逻辑”这个词的含义是单一的吗?什么是概念?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分别指什么?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分别指什么?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分别指什么?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分别指什么?实在概念和非实在概念分别指什么?相容概念和不相容概念分别指什么?相容关系可分为哪几种?不相容关系可分为哪几种?什么是重合概念?种概念和属概念分别指什么?什么是交叉概念?什么是并列概念?什么是反对概念?什么是矛盾概念?种概念和属概念可以并列使用吗?什么是定义,如何下定义?发生定义、功用定义和关系定义分别指什么?要形成正确的定义应当遵守什么规则?什么是划分,它分为哪几种?要进行正确的划分应当遵守什么规则?概念的限定和概念的概况分别指什么?概念和词语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什么是判断,它有真假之分吗?判断的基本构造如何?判断和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分别指什么?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全称判断分别指什么?直言判断、假言判断和选言判断分别指什么?假言判断由哪些部分组成?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指什么?什么是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何判断假言判断的真假?选言判断是怎样构成的?不相容选言判断和相容选言判断分别指什么?正确的选言判断有哪些要求?什么是关系判断?实然判断、或然判断、必然判断分别指什么?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分别指什么?什么是联言判断?“周延”和“不周延”分别指什么?主词何时周延,何时不周延?宾词何时周延,何时不周延?肯定判断的宾词一定不周延吗?什么是判断的对当关系?什么是“逻辑方阵”?逻辑方阵中的上反对关系是怎样的关系?逻辑方阵中的下反对关系是怎样的关系?逻辑方阵中的矛盾关系是怎样的关系?逻辑方阵中的从属关系是怎样的关系?要在逻辑方阵上注明真假关系应如何做?什么是推理?推理的语言形式是什么?正确推理有哪些基本要求?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分别指什么?什么是对当推理?什么是变形推理?什么是演绎推理?什么是直言三段论推理?直言三段论的三段一定都要出现吗?“四概念”是一种怎样的逻辑错误?“中词都不周延”是一种怎样的逻辑错误?“非法周延”是一种怎样的逻辑错误?什么是假言直言推理,它有哪些推理方式?什么是选言直言推理,它有哪些推理方式?什么是连锁假言推理?什么是假言选言推理?什么是关系推理?什么是归纳推理?什么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什么是探求因果联系的归纳推理?什么是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以偏赅全”是一种怎样的逻辑错误?什么是类比推理?什么是机械类比?同一律有哪些基本内容?矛盾律有哪些基本内容?排中律有哪些基本内容?排中律和矛盾律有哪些不同?充足理由律有哪些基本内容?什么是证明?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分别指什么?什么是反驳?反驳论题有哪些常用方法?反驳论据有哪些常用方法?反驳论证有哪些常用方法?“论证”一词有几种含义,正确的论证应遵守哪些规则?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分别指什么?修辞什么是修辞?“修辞”一词有几种含义?语法、逻辑、修辞之间存在哪些主要区别?消极的修辞和积极的修辞分别指什么?锤炼词语有哪些基本要求,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锤炼句子有哪些基本要求,句式的选择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什么是辞格?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明喻?暗喻和借喻分别指什么?运用比喻的要求有哪些?带“像”字的句子一定表示比喻关系吗?什么是讽喻?什么是博喻?什么是比拟?比拟和比喻之间有哪些不同?运用比拟的要求有哪些?什么是呼告?什么是借代?运用借代的要求有哪些?借代和借喻有哪些区别?什么是夸张?运用夸张的要求有哪些?什么是强喻?什么是象征?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比?什么是衬托?什么是排比?什么是层递?什么是反复?反问和设问分别指什么?什么是双关?顶真和回环分别指什么?拈连和仿连分别指什么?什么是反语?语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什么是语言风格?写作内容和形式素材和题材主题形象、形象性、形象化典型、典型性、典型化背景典型环境情节结构构思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想象虚构文学语言文风风格流派记叙文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散文报告文学通讯特写游记回忆录议论文杂文书评说明文科学小品书信通知计划条据会议记录总结调查报告日记演说辞诗歌民歌散文诗儿童诗序、跋传记寓言童话编者按标题选材层次过渡抒情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易混字异形词病句用词方面常见的毛病造句方面常见的毛病事理方面常见的毛病古代文学名家名作《诗经》《楚辞》《左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孙子》《列子、》《晏子春秋》《山海经》屈原李斯贾谊晁错《淮南子》司马迁与《史记》刘向与《说苑》《新序》王充与《论衡》曹操诸葛亮曹植陈寿与《三国志》‘班固与《汉书》干宝与《搜神记》陶渊明范晔与《后汉书》《世说新语》刘勰与《文心雕龙》钟嵘与《诗品》郦道元与《水经注》王勃王之涣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高适杜甫岑参韦应物张籍王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绅柳宗元李贺杜牧李商隐聂夷中杜荀鹤范仲淹柳永欧阳修苏洵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王安石沈括与《梦溪笔谈》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王实甫与《西厢记》关汉卿《水浒传》《三国演义》宋濂刘基马中锡《西游记》归有光汤显祖与《牡丹亭》徐光启徐弘祖与《徐霞客游记》黄宗羲顾炎武《聊斋志异》吴敬梓与《儒林外史》曹雪芹与《红楼梦》袁枚姚鼐龚自珍黄遵宪《老残游记》粱启超现当代文学名家鲁迅郭沫若叶圣陶茅盾郁达夫曹靖华朱自清田汉瞿秋白闻一多老舍冰·心夏衍柔石冯雪峰巴金丁玲艾芜沙汀臧克家高士其张天翼赵树理吴伯萧周立波欧阳山殷夫曹禺艾青吴强姚雪垠何其芳孙犁杨朔梁斌杨沫周而复徐迟田间柳青刘白羽郭小川秦牧方纪康濯魏巍杜鹏程李季马烽峻青曲波贺敬之茹志娟李准王愿坚外国文学名家名作《荷马史诗》《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但丁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莫里哀卢梭歌德席勒拜伦雪莱雨果普希金巴尔扎克安徒生狄更斯海涅果戈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佗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惠特曼裴多菲鲍狄埃都德左拉莫泊桑易卜生马克·吐温契诃夫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奥斯特洛夫斯基伏契克罗曼·罗兰海明威泰戈尔文体简介辞赋骈文古文乐府诗古体诗近体诗律诗排律绝句词曲散曲杂剧南戏传奇话本、拟话本章回小说诗话附录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长沙码子遵命文学:浅 谈 杜 诗说起古典诗词,人们自然会想到唐诗;而说起唐诗,大家又会自然想到杜甫。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襄阳),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艺精湛,忧国忧民;诗称“诗史”,人称“诗圣”。通过学习,我发现杜诗有如下特点:一、诗品卓越和同时代的许多诗人不同,杜诗跳出了吟花弄月和个人得失的小圈子。他大胆地针砭黑暗的时弊,积极地关怀无辜的百姓,敢为广大穷苦百姓“鼓与呼”。例如:“三吏”、“三别”中的《石壕吏》中的诗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区区十个字,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当权恶吏仗势欺人的憎恶和谴责;对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深受压迫的同情和呼号。又如:公元759年所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简直和1046年北宋名相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杜诗却比范文几乎要早上300年!二、格律圣手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例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整篇四联,三联工对。不仅句间对仗,而且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如临仙乐。经过精心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难怪胡应麟《诗薮》将该诗推崇为“古今七律之冠”!三、体裁丰富杜甫不仅格律诗堪称圣手,而且乐府诗也写得出神入化。例如:《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 全诗把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揭露得尽致淋漓。诗的开头,用不太多见的三字句,连用两个象声词,“辚辚”和“萧萧”,以蒙太奇的手法,迅速把读者带进一个悲惨的故事情节。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中张翕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严谨缜密。诗的字数杂言互见,韵脚平仄互换,声调抑扬顿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条,又曲折多变,真可谓 “新乐府”诗的典范,前呼后应也是这首诗的写作特色之一。该诗的成功固然决定于立意谋篇,但是和格律诗相比,更为活泼的形式,更为丰富的节奏,也是该诗的重要亮点。有理由相信,杜甫的新乐府中的长短句式,肯定对后世包括宋词在内的新兴文体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以上浅谈,纯属管见,失雅之处,深望斧正。学生XXX敬上另附五绝拙作两篇,拙联两幅:※◇※◇※◇※《五绝·叹孔明》祭风烧赤壁,妙计赚荆州。可叹隆中对,祁山恨未休。《五绝·咏范蠡》略施韬晦计,助越胜强吴。名利皆抛却,翩跹泛太湖。※◇※◇※◇※杜句:无边落木萧萧下拙对:不尽扬沙漫漫飞杜句:丛菊两开他日泪拙对:岭梅独放故人心

古典诗词的艺术 ——仅谈苏轼苏轼,一代才子,却生不逢时,仕途不顺。或许,正是因为他的仕途不顺、历经坎坷,造就了他旷达的态度。在这里,我们以乌台诗案作为分界点,来赏析一下苏轼的诗词,从中体味一下古典诗词的艺术。在苏轼的词中,我最喜欢的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的唯美,如《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中秋赏月,不禁对月沉思片刻。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不知是苏轼的的性格成就了他的文学,还是文学成就了不凡的气魄,抑或是两者相互结合,构成苏轼词文的艺术。在苏轼的词中,总能找到一种豪放,不论是喜悦还是痛苦的时候,这是一种风格,激励人志存高远的风格。古典诗词于人的价值正在于它内在所能反映出来的东西,可以是思想,可以是见解,可以是感情,可以是对遭遇的一种感慨。仅仅追求文辞华丽的诗词终究会被我们淡忘的。虽然说辞藻是艺术的一部分,但在我的思想中,真正的诗词的艺术是能够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用心去品味一下《水调歌头》,首先吸引我们的是一个唯美的画面,然后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旷达的态度。在一个洒满月光的夜晚,随风轻轻起舞,渐渐升上空中,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一副嫦娥奔月的场景,神话一样的画面,让我们不得不感慨苏轼的想象力。但他还是要生活在现实中,亲人的离别也会让他难过。一个人躺在床上,静静的想着往事,看着皎洁的月光,一个个人影回荡在头脑中,分别所带来的痛让他无法入睡。然而他是旷达的,从古至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团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就换一种态度吧。只要亲人能长久的存在,就来一起看着这美丽的月亮,共同来思念着心中的亲人吧。一句“千里共婵娟”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整首词放置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意境之中,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尘世之外的那种意境。艺术,给人美的感受。这首词,作为苏轼诗案之前的一篇名作,让我感受到美的语言、美的画面、美的情感。这是一种唯美而旷达的风格,却依然能让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每一次都是这样。然而,伟大的诗人都会有一些坎坷来增加他们的阅历,让他们的诗词有所改变。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诗案之前,他的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而在诗案之后,他的作品慢慢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来表现心中的豁达。在这转变的过程中,苏轼的另一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问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抑郁之时,来到赤壁矶看看风景,将心中的郁闷之情还给广阔的自然。一个豪放的词人站在壮阔的山水中,必然会有一番抒情。开篇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就将整首词的基调建立在壮阔的情景之上,让人为之一颤,让人想到他必将所见之景排遣内心积郁,求得心灵的慰藉和解脱。遥望古代诗人,我们发现,大凡他们处在逆境之中,必将会写出经典的诗词歌赋。苏轼也是这样,仕途不顺的他在赤壁合情合理的想到了三国的英雄,想到那个少年老成,年纪轻轻便有丰功伟业的周瑜,借赤壁附近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象,缅怀和赞美了古代的英雄豪杰,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和壮志未酬的抑郁之情。然而最后几句却让人感到与之前的风格完全不符。回忆自己年轻时,想想自己的一声,突然有一种释然,一切的功名利禄都并不重要,人生如梦一样,不必刻意追求什么,不如放弃一切杂念,归隐自然,与江流月亮把酒言欢。豪迈之情寓于其中,那种在经历大落之后的感慨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而苏轼能用这样一种豪迈表现自己的释然,让人佩服。或许这就是他的性格,他的人生态度。这首词是苏轼词中最具有英雄气魄的代表作,也是北宋词坛上最引人注目的千古绝唱。当读完这首词的时候,让我们去仔细想想这首词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些什么?突然感觉到一种不知所措,我们甚至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这首词带给我们的感受,只知道是一种豪迈、一种震撼。或许古典诗词的艺术就在于此,不必非要说出什么地方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古典诗词带给我们心灵的愉悦和震撼。

现代汉语名词研究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汉语修辞研究7.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2.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3.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4.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5.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6.给病句一个理由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5.“同志”的尴尬6.文学语言研究7.汉语语气词研究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17.说“秀”(英show)18.汉语象声词研究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20.汉语感叹词研究2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2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2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2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2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1.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2.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3.褒义词考查分析4.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贬义词考查分析6.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7.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新闻语言研究9.广告用语研究10.法律、商贸语言研究11.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12.词类区分研究13.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14.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15.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16.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1.现代汉语语法2.汉语应答句研究3.标题语法研究4.标题语用研究5.标题语义研究6.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7.东北官话语音研究8.东北官话词汇研究9.东北官话语法研究10.东北官话语用研究11.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1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1.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3.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4.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5.“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9.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10.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2. 报刊语言研究3.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4.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5.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6. 法律语言研究7.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8.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10.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11.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2.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3.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14.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15.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6. 谈“俗话”17.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8.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9.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20.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21.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3.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4.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5.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6.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7.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8.“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9.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0.实验语音学11.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2.语音史研究13.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1.《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对外汉语词汇教学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2.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4.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5.对外汉语虚词教学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1、南京方言的VVR动补结构形式《方言》2008年1期2、“算了”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语言研究》2010年2期3、现代汉语“有着”句的考察与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4、普通名词的时间性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10期全文复印。5、“对字短语”做定语的歧义问题《汉语学习》1998年第6期6、影响名词谓语句自足的语言形式《汉语学习》2001年第5期7、一+N1+N2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汉语学习》2002年第6期8、试论句成分从缺和语境的关系《修辞学习》2000年5、6期合刊9、语体的语法学透视《修辞学习》2002年第1期10、一价名词及其名元的句法实现形式《语言与翻译》2005年第2期11、现代汉语动词的零形式名词化《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12、现代汉语通指的指称地位和分布位置《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期13、语法和词汇关系的共时和历时关系透视《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1期14、句模结构中的强制性语义角色《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15、句法位置对名词空间性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16、语法学研究的学科对象和语料对象《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17、名词短语和名词的句法功能差异现象《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18、“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意义分析《语言》2005年年刊。19、论语音对语法的影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7年第1期。20、语境的语法学功能透视《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3年第2期。21、现代汉语无指的分类和分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4年1期。22、现代汉语的离合词问题《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23、汉语句法结构中语义成分的从缺现象《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24、现代汉语的否定焦点和疑问焦点《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25、试论语法研究和语境的关系《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26、现代汉语名词研究述评《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27、现代汉语语用平面的焦点表达及其形式。《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28、认知视点下的现代汉语名词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29、论语法学思想的发展轨迹《语文学刊》2003年第5期。30、汉语名词和量词组合的认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2期。31、“罢了”的词汇化及语气意义的形成《语文研究》2012年1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