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李贺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李贺论文参考文献

文学欣赏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其在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道德及提高修养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语音表现

一、前言

语音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和意义,一直是文学家创造文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美学情感符号,它必须关注语音方面的表现,比如节奏韵律,语气轻重,是否上口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文学语言、文学结构、文学形象、文学意象等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中都可以看到渗透其中的语音表现。

二、文学语言中的语音表现

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首要构成因素,而好的文学作品,在文学语言上应该特别重视语音的作用。韦勒克认为,“每一件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声音的系列,从这个声音的系列再生出意义”。这说明文学作品中语音表现具有首要性的特点。

文学语言的语音表现可以体现在音律、节奏、韵律、声调等方面。朱光潜先生在《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中写到:“我欢喜读英文诗,我鉴别英文诗的好坏有一个很奇怪的标准。一首诗到了我的手,我不求甚解,先把它朗诵一遍,看它读起来是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节奏。如果音节很坚实饱满,我断定它后面一定有点有价值的东西;如果音节空洞零乱,我断定作者胸中原来也就很空洞零乱。我应用这个标准,失败的时候还不多。” 这里他用声音节奏为标准来判断诗的好坏,强调了文学作品语音表现的重要性。

在文学语言中,声音与意义有一种不可分离的特征。语言符号的意义与声音的结合并不是完全没有理据的,而是有一定相似性的。比如:汉语里的上声调,因为是曲折调,能够表达一种回旋美。罗昕如在《语音表现的文学价值》一文中举例:上声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蕴函著一种回曲沉郁的情调,适合抒写压抑、沉重之情。如李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上声韵带来回肠荡气之效果。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服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贯穿全诗的上声韵,渲染和突出了压抑感。

三、文学结构中的语音表现

在文学结构上,语音也同样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唐朝诗人李东川的《古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的诗并不长,但却数次变换韵脚和节奏,以形成结构上的变化,反映诗中主人公的感情起伏和思路的变化。下面是原诗: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知狷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为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年泪如雨。该诗前六句为五言仄韵,节奏显得比较急促,能够充分体现少年英雄的英姿豪气,他行动敏捷,情性急切,因此不宜使用平韵长句,所以用收声急促的仄韵和五言的短句。第七八句则改为七言平韵,这一韵的特点是调门低,尾声飘,有深远激昂的特点。以这种韵来表示英雄的远大志向和报恩的决心。而末尾四句又改为仄韵,让诗充满了哀愁和凄凉的气氛,借此语音表现勾起征人思乡的情素。在这一首诗中,韵律,平仄都起到与意义和结构相辅相成的作用。

再例如:英国哲学家Bertrand Russell在很有名的一篇短文***How to Grow Old***中,以河流为喻描写人生的历程:

An individual human existence should be like a river―― *** all at first, narrowly contained within its banks and rushing passionately past boulders and over waterfalls. Gradually the river grows wider, the banks recede, the water flow more quietly, and in the end, without any visible break, they bee merged in the sea, and painlessly lose their individual being.

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象一条河流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充套件了,河水流得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

此段结构上语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利用不同的母音来表现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当我们不考虑意义只着眼于声音时,就已经感觉到前面不仅节奏急促,而且在语音上如/I/ ,/o/,/a/等短母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以急促,受局限的感觉,而后来节拍缓慢下来,/I:/, /ou/等长母音也让人感到轻松和舒缓,而意义层面也恰是如此。这样语音、结构、意义紧密配合,成为有机构成的浑然一体。

四、文学形象中的语音表现

声音与形象有一种有机的联络,因此,声音层面也可以用来塑造文学形象。大家比较熟悉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琵琶乐曲的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闻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蹦,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通过声音描述,作者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命运凄苦的女子形象,这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典型。

肖伯纳的剧作《卖花女》***Pygamalion***也是非常典型的用语音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作品,卖花女没有受过教育,语音,语法修辞都很差,语言学家亨利•息金斯***Henry Higgins***用她来进行语言试验,最终把她训练成举止高雅,语言十分得体的人。卖花女前后的语音差异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一开始,THE FLOWER GIRL: Ow, eez ya-ooa san,is e? Wal, fewd dan y’ da-ooty bawmz a mather should, eed now bettern to spawl a pore gel’s flahrzn than ran away athaht pyin. Will ye-oo py me f’ them? 如果用标准的语言来表达,基本如下:Oh, he’s your son, is he? Well, if you’d done your duty by him, as a mother should, he’d know better than to spoil a poor girl’s flowers and then run away without paying. Will you pay me for them?但这样一来就表达不出卖花女 的身份、地位和她的形象了。

五、文学意象中的语音表现

声音里可以蕴涵着丰富的意象,例如:英语单词whisper都是清子音与轻声的母音的组合表达的是耳语, 私语, 密谈, 飒飒的声音意象,而shout与cry又都为响亮的母音,表达了呼喊、叫喊的意象, splash***飞溅***读起来有空气被划动的声音,wide***宽阔***给人以开阔的感觉,narrow***狭窄***有紧缩的感觉。这种声音意象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表现,例如:《诗经》中的《小雅•小苑》中的几句: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诗人用叠音词,如:“惴惴”,“战战”,“兢兢”来制造一种声音效果,使读者读时不仅联想到临深渊与履薄冰的具体场景,还联想到在这一场景中的人大气不敢出,脚步不敢落,只有心在砰砰跳动的那种紧张状态的生动画面。

再如:《诗经•采薇》里,语音也表现出重要的文学意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一首写戍边战士归乡的诗。战争过后,士兵返回家园,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回来后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凄凉。前后景物对照形成鲜明对比,同时韵律,叠字重音的运用更使感情得到充分的表达,读起来有一种一唱三叹,令人唏嘘的感觉。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举了一个例子说,如果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译为现代散文“从前我走的时候,杨柳还在春风中摇曳;现在我回来了,天已经在下大雪了”。这样“原诗的大致意义还在,它的情致就不知去向了。义存而情不存,就因为译文没有保留住原文的情节”。他认为“杨柳在春风中摇曳”仅是呆板的物理,而“依依”却含有浓厚的人情。这里的“人情”主要是“依依”这种叠字叠音造成的,让人联想到“依依不舍”的情态”,读起来有一种缠绵悱恻,顿生留恋的情感。

六、总结

研究文学中的语音表现,可以使作者更加自觉地利用语音这种文学手段,更可以使读者注意到文学作品中的语音表现,从而能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得到更多美学体验。

参考文献:

[1]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84年,转引自罗昕如《语音表现的文学价值》,《娄底师专学报》,。

[2]朱光潜:《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3]罗昕如:《语音表现的文学价值》,《娄底师专学报》,。

[4]张德禄:《功能文体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下页带来更多的

当年杜牧给李贺的诗集写序时,也许并没有对这个英年早逝的诗人有太多的敬畏之心。看他所写的那篇文章,文字本来不多,只有短短的两段,其中一大段还是反复解释自己没有给李贺诗歌写序的想法,几番推脱后,拗不过朋友的面子才勉为其难,更何况朋友说了“公(杜牧)于诗为深妙奇博”。朋友称颂杜牧为诗歌评论界的权威,看来杜牧确实也是以权威自居的,所以接下来那段文字他就毫不客气对李贺的诗歌进行了点评,说李贺的诗歌写了很多大家很少涉足的题材,比如“牛鬼蛇神”之类,最后盖棺论定地说“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言下虽有惋惜之意,好像感叹李贺死得太早,缺少“理性”,没有能够成熟起来,实际却是说李贺以现在成绩还不足跻身大家之列。文人的心思真够细腻的。其实大家心理都清楚,年龄不能成为衡量成就的标准,年轻也不是李贺的错。初唐的大才子王勃比李贺少活了一岁,从来没有人说他不够成熟。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也是二十七岁而逝。徐志摩与普希金寿命较长些,前者不过三十五岁,后者也仅有三十八岁。虽然也有大器晚成者,如苏轼的父亲二十六岁才开始学习,沈德潜晚年才有人仰视,但在人们的眼光中他们都与才子拉开了距离。缺乏理性似乎也不能成为诗人的缺陷,感性正是诗人的标志。钟爱李贺的批评家异口同声地说,李贺的诗歌所长正在理外,“不讲理”的写法就是他的特色,要求李贺讲理,就是扼杀这个天才,但这种声音来得毕竟太迟了,李贺已经与“牛鬼蛇神”联系在一起了。当年宋人钱易在《南部新书》中“李白为天才绝,白居易为人才绝,李贺为鬼才绝”,严羽《沧浪诗话》说“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都是肯定李贺是一个与李白、白居易齐名的才子,但《文献通考》引宋祁之言曰“太白仙才,长吉鬼才”的时候,让我们感到李贺的才气就来得有些诡异了,不由自主会想到鬼气森森,阴风习习,魅影幢幢。因此清人方拱乾非常气愤地说,李贺是个“才人”,他所写的诗与扬子云的文章一样含意深远(这个比喻不好,苏轼说扬雄是在以艰深之辞文浅易之意,即扬雄的文章文辞看起来深奥,实际上内容浅薄),他们都是把别人说不出来的、把其他人无法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了。李贺写诗呕心沥血,当时人都敬佩他,现在这些人不了解他,动辄说他是“鬼才”,李贺听到后,肯定掉头不顾(《昌谷集注序》)。宋人周益公在《平园续稿》中说:“昔人谓诗能穷人,或谓非止穷人,有时而杀人。盖雕琢肝肠,已乖卫生之术;嘲弄万象,亦岂造物之所乐哉?唐李贺、本朝邢居实之不寿,殆以此也。”周益公说李贺死得早,是因为他写诗写得太辛苦。明代竟陵派的钟惺也说李贺“刻削处不留元气,自非寿相”。清人潘德舆则说,写诗写得辛苦的人很多,也有长寿的,李贺死得早,就是因为他是“鬼才”,好作“鬼语”,此乃夭寿之兆。整天写那些“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鬼血洒空草”(《感讽五首》其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鬼神自然也会对他产生兴趣了。李商隐写过一篇《李贺小传》,说的是天上的神仙对李贺产生了兴趣。据李贺的姐姐叙述,李贺将要死的时候,大白天看见一个穿红衣服的人,驾着赤虬,拿着一封又象上古时期的篆文又象石鼓文反正没人读懂的一封信,笑着说:“天帝召见你。”李贺从病榻上滚将下来,在地上边磕头边苦苦哀求,说自己的母亲年纪大了,又多病,需要人照顾。这个穿红衣服的“天使”说道:“天帝建造了一座白玉楼,要你前去写篇文章记述这件事情。天上的生活其实很悠闲的,你不用担心。”李贺听后,在一边号啕大哭,一顿饭的工夫,他就与世长辞了,据说李贺的寝室马上冒出一股青烟,在场的人们还听见了行车与音乐的声音。对这件事情,李商隐其实也是将信将疑。他说李贺的姐姐不可能杜撰故事,但又很困惑,一口气问了许多个为什么:难道天上真有神仙吗?难道神仙里也没有李贺这样会写文章的才子,非得夺走他的寿命,让他的人生如此短暂?李贺活在这世上,只是一个小小的从九品奉礼郎,从来没有人觉得他有什么稀罕,没有多少人拿正眼瞧他,而天帝却这样看重他,究竟是谁的眼光出了问题,是天帝还是世人?看来,李商隐是在为李贺的埋没而鸣不平,不过,他给李贺安排的结局很让俗人羡慕,未必适合李贺。李贺也涉猎过一些游仙之类的诗歌,写仙人的生活确实不是他的特长,更何况那些御用文字,这个位置还是李白去更为合适,至于李贺,灵界才让他更有用武之地。据统计,在李贺240首诗中,天神类40篇,鬼魂类27篇,其中一些描述仙人生活的诗歌给人新奇的感觉,如《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璎。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天河夜转,银浦水声,桂花不落,兰花常开,北窗日晓,青桐凤小,仙妾采香,秦妃卷帘,仙女拾兰,王子吹笙,羲和走马,诗歌一反凄苦阴冷的底色,显得流光溢彩、新奇瑰丽。但带给我们震撼的还是那些描绘鬼魂生活的诗,如《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看来李贺的兴趣确实很独特。他在诗中描写的往往都是我们不愿意直视的那些物象与场景,如墓园、秋坟、尸骨、鬼火、棺材和烧化乱飞的纸钱等。这不免让人产生几分畏惧。南朝乐府中有首《苏小小歌》:“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这本身是个凄惨的爱情故事,经李贺随手点化,就不免有些鬼气阴风,使人不敢逼视: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姵。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他对鬼神的情感生活与心理状态体察得非常细致,甚至超过了对世俗之人的描摹。看看他留给我们的那些形象:“左魂右魄啼瘦肌,酪瓶倒尽将羊炙”的战死饿鬼(《长平箭头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的武帝鬼魂(《金铜仙人辞汉歌》),“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的织布之鬼(《罗浮山人与葛篇》)等。李贺为什么对鬼魂有这样浓厚的兴趣呢?专家们的解释是因为他体弱多病,经常感受到死亡的危险,时时刻刻处于忧惧恐怖与焦躁不安之中。看看那些诉说他早生白发、落发以及焦虑、失眠的诗句,就可知道他的心境阴郁冷僻,对斜月、老桂、残绿、冷红、衰草、荒蛙、鬼雨、蛰萤、鬼灯也就异常敏感。同时他又胸怀大志,有强烈的功名欲望,所以心中常有时不我待的焦灼感和紧迫感,总觉得人生有无数的遗憾,充满了失意,“系书随短羽,写恨破长笺”(《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草发垂恨鬓,光露泣幽泪”(《昌谷诗》)而在他看来,鬼也是不甘心的,“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绿章封事》),“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尘烟啼千万枝”(《昌谷北园新四首》)。2.相貌新时期总会出现不少新观点,特别在一个标新立异的时代,在一个追求唯美的时代。不少读者信誓旦旦地说,李贺为什么喜欢写鬼诗呢?因为他长大得实在太丑了。这就是文如其人,诗也如其人。依据在哪里呢?李商隐《李贺小传》说他“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所谓通眉,就是眉毛很长,两眉孔乎相通连,据说谭嗣同也是通眉。李贺说自己除了眉毛触目惊心外,鼻子也长得惊心动魄,这就是“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看来,李贺也觉得自己长得太奇特了。不过,他是皇室之后,长得不同凡人应该是正常的。看看那些皇帝,哪一个的长相不是令人拍案惊奇?尧眉八采,虞舜重瞳,黄帝龙须,伏羲马口,文王四乳。传说中的帝王,他们的长相奇都是如此怪异。后世的皇帝也不遑多让,“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刘邦的大腿上长布满了七十二颗黑痣——也忒密集了,会让人认为是纹身。刘备则双臂过膝,能看见自己的耳朵。孙权幼时眼碧色,号碧眼小儿。萧衍两胯骈骨,顶端高高隆起。隋文帝杨坚生而头有两角,一日三见鳞甲。不过,今天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总感觉这些皇帝都会没有进化完整。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刚出生的时候也面有异相, 额头上突起了一块状似太阳的角。李贺虽然是皇家血脉,可毕竟与正宗的皇室隔得太遥远了——他的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所以在长相上,李贺除了鼻子大点,眉毛长点,其他方面都没有什么特色,远远赶不上远祖的惊世骇俗。倘若不是诗人反复在诗歌中强调他是宗室之后,也许大家都忘了这码事。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许公子郑姬歌》《酒罢张大彻索赠诗》等诗篇中,李贺一再说明自己是“唐诸王孙”、“皇孙”,“宗孙”,尤其在女性面前,他更要突出这自己的血统,“峨鬟醉眼拜诸宗,为谒皇孙请曹植”(《许公子郑姬歌》),既是皇孙,还有才气,就如同当年七步成诗的曹植。虽然现在自己潦倒了,可毕竟祖上阔绰过,这是贵族的尊严,不容怀疑与侵犯。可惜,这个宗室身份没有转化为实际的物质利益,只留下怀旧的热情,只残留了几分矜持与轻慢。他的父亲李晋肃只是边疆的一名小官员,后来还做过一任陕县令,只是勉强入仕而已,家中的经济状况并不太好,李贺曾在诗歌中叙述家境的窘迫,说常常连粗茶淡饭吃不饱,“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南园十三首》之四。后来去求官,也是为饥寒迫,“家门厚重意,望我饱饥腹”(《题归梦》)。可怜的小弟,还要独自到庐山去谋生,“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维尔之昆二十馀,年来持镜颇有须。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更难想象的是,这样瘦弱的诗人,一度要靠田地维持生活,《送韦仁实兄弟入关》云:韦郎好兄弟,叠玉生文翰。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夜雨叫租吏,舂声暗交关。谁解念劳劳,苍突唯南山。李贺住在哪个山上呢?他成年之前一直住在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宜阳)昌谷,在诗人的笔下,这里的风景还是异常秀美的,翻翻他的《南园》、《昌谷诗》、《兰香神女庙》、《昌谷北园新笋》,我们知道这里有娟秀的女几山、可爱的兰香神女庙以及桑竹掩映的南园、北园。不过,据知情者透露,其实这里很封闭,所以李贺从小就只有向内心世界发展,经常想入非非,时间长了,就培养成了异常丰富的想象力。困境中的小朋友往往会过早地成熟。李贺据说尤其早熟。五代人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说,李贺七岁的时候,就因为诗歌写得出色而名震京华。当时韩愈与皇甫湜——这是一个很自负且很容易生气的大牌文人——看到李贺的诗篇后,十分惊奇,当然也有一些不服气,说道:天下文章写得这样出色的人,岂有咱们俩不认识的?若是古人,倒也罢了,若是今人,那倒要好好见识一番。于是二人四处打听李贺父亲的住址,然后两大巨星联袂前去拜访,要求会见这颗新星。李贺从内室出来的时候,韩愈与皇甫湜惊呆了,因为李贺还是“总角荷衣”,两位巨星当即要求小朋友现场作诗一首。李贺“承命欣然,操觚染翰,旁若无人”,一挥而就,写了一首《高轩过》: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故事很生动,还被收录到《新唐书·李贺传》,可惜它依然不是真的。这首诗确实写得虎虎有生气,不过显然不是出自一个七岁小朋友的口中,七岁的小朋友应该写“鹅鹅鹅”之类的儿歌。李贺诗集特别注明该诗是“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但李贺七岁的时候,韩愈还没有做到都官员外郎,皇甫湜也还不是侍御,所以朱自清先生说它是李贺二十岁时所写的。倘若这首《高轩过》真是李贺七岁时所作,韩愈真去看望过他,那么韩愈又该受到批评了。清人宋琬质问道:既然韩愈与皇甫湜很早就这么器重李贺,贞元十九年的时候,韩愈已经做上了御史,当时李贺二十三岁,正四处写求职信,韩愈为什么不推荐一下呢?对身居高位的韩愈而言,推荐一个人很难么?后来又有人解释说,韩愈确实做了他该做的、也做了他能做的事,他经常把李贺引荐介绍给缙绅士大夫,并毫不吝啬赞美之辞。李贺后来也名声鹊起,俨然是后起之秀,名声响亮得让元大才子元稹都要主动结交。但李贺很傲慢,拿着元稹的名片扔在一边,说道:“明经擢第,何事来看李贺?”竟然置之不理。他没有想到这位明经出身的人有一天会成为宰相,会拒绝让他参加进士科考试,会轻而易举地报了当日的羞辱之恨——当然,这也是传说而已。《新唐书》还说李贺很早就与他的同宗李益齐名。《谈荟》记载,李贺乐府诗数十首都被谱成歌曲,流播管弦,当时李益与他才名相埒。他们俩每写一首诗,当时从事音乐职业的“乐人”就拿重金购买过来,当时号称歌坛“二李”。不过,这依然是后人的附会之辞,因为李益年长李贺四十多岁,如同太阳与月亮,见面太困难了。据说,现代作家高长虹曾作“月亮诗”一首发表于《狂飙》,述说自己浪迹天涯时,月儿对他有爱慕之意,可是为了某种原因,他把月儿让给了夜。夜是阴冷黑暗的,月儿跟了他,变得憔悴不堪,失去她往日的光采。夜不但没感激他把月儿让出,反而嫉妒他,从此不再往来。后来月儿想向他倾诉苦衷,他叫她住口,不愿意听她再说些什么了。旁人解读为“高长虹以太阳自比,夜比作鲁迅,而月亮暗指许广平”,长虹同志对许广平有爱慕之心是令人欣喜的,不过,他千不该万不该把自己比喻成太阳,把许广平比喻成月亮,因为太阳是很难与月亮见面的,更何况历来以太阳自居的人精神上都有些小麻烦,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李贺成名,应该比高长虹早了许多,至少在十五岁就有了诗名,而且他是专心致志地写诗的那种人,不象高作家总是心有旁骛,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李贺认真执着的态度,不仅让今天的某些诗人汗颜,即使在唐代也是极为罕见的。《云仙杂记》说,有人拜谒李贺,见他长时间不发一言,后来三次口吐东西到地上,不久写成三篇文章,文笔噤喉,即让人不敢置喙。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详细描述了诗人敬业的工作精神:李贺带着一个童仆,骑着毛驴,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白天四处行走,觅诗寻句,有了灵感,就当即写下来扔到后面的锦囊里。到了晚上,回到家中,母亲把破袋子的诗句倒出来,如果写得太多,就会心疼地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吃完饭,点上灯,李贺再把这些诗句一一整理出来,补成完整的诗篇。如果不是喝醉了酒或非要应酬,李贺的生活就是这样日复一日,枯燥而充实。正因为这样执着,他才远远超出侪辈,如《旧唐书》所言“其文思体势,如崇山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彷佛者”。当然,也许正因为作诗如此勤奋,呕心沥血,雕肝琢肠,才英年早逝。诗人为什么这样勤奋呢?还是因为体弱多病,心中总有危机感,尤其是年纪轻轻,鬓发斑白,“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咏怀二首之二》),“我待迂双绶,遗我星星发”(《感讽五首之二》),“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仁和里杂叙皇甫湜》),“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崇义里滞雨》),“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春归昌谷》)。对于人生而言,有时候头发确实如同树叶,一叶落而知劲秋,头发的凋谢,难免引起心理恐慌,让人凄凄惶惶。何况,他的童年是在浓浓的药味中度过的,“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昌谷读书示巴童》),“泻酒木兰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南园》)。也许是因为诗人长期为头发问题的困扰,有人惊喜地发现李贺对美女的头发兴趣颇浓,如《咏怀二首之一》“春风吹鬓影”,《大堤曲》“青云教绾头上结”,《洛姝真珠》“寒鬓斜钗玉燕光”,《湖中曲》“蜀纸封巾报云鬓”,《江楼曲》“晓钗催鬓语南风”,《追赋画江潭苑四首之一》“小鬟红粉薄”,《冯小怜》“鬓湿杏花烟”,《夜来乐》“绿蝉秀黛重拂梳”等。这样密集的描写在唐人中确实少见,可见头发问题确实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大问题。3.流言元和二年(807),十八岁的李贺离开昌谷来到东都洛阳。刚刚走出家门的年轻人总是踌躇满志的,诗人在《走马引》中说:“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他对自己的未来寄寓了很大的期望,他说自己这把宝剑的锋芒连天上的云都可以斩截下来了。当时韩愈正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李贺带上所作的诗篇去拜谒这位名闻遐迩的大人物。这次拜访想必是真实的,《幽闲鼓吹》说,当时韩愈送走了客人,很疲倦,正想午休。门人把李贺的诗卷呈上来,第一篇是《雁门太守行》。韩愈一看头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睡意顿时全无,马上穿上会客的衣服,让门房将李贺请进了会客厅。有韩愈这样大师级的人物提携,加上自身超群的实力,此后几年李贺过得很幸福。元和五年(810),二十一岁的诗人参加河南府试并顺利通过,由于成绩突出,他被推选“应进士举”,参加来年来年正月礼部举行的考试。但打击在悄然中来临,当时对考生的资格审查相当严格,《唐会要》介绍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文人,把自己的家庭背景详细交待给礼部后,还要求考生五人一联保,联保的人或是亲戚故旧,或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或居住地相邻的。如果有品行不端、行为不孝顺、仗势欺人等情况隐瞒不举报的,联保的人三年内不准报考。李贺虽然风头正劲,却也收到考生的举报,或诬其为人轻薄,或指斥其不孝,有违礼教,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李贺字长吉,这名与字承载了父亲对他的期待,希望他一生有好的运气,但他的祖父给他制造了一个难题,将他父亲的名字取为“晋肃”,“晋”与“进”同音,倘若李贺登第,成了前进士,不就触犯了父亲的名字吗?所以不少人认为李贺为避讳而不应参加进士科考试。当时舆论压力很大,议论纷纷,李贺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显然无法承受“避讳”之重。韩愈挺身而出,写了一篇《讳辨》,由避讳的规定和例证的阐释,说明李贺并未犯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他们的儿子如何避讳,难道要改姓吗?韩愈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世一些人任意引申讳法,实质上是在借机压制人才,是在以宦官、宫妾为榜样。韩愈这篇文章写得气势磅礴,今天我们都认为他是义正词严,但当时大伙都认为它漏洞百出,如《旧唐书》就指责韩愈信口开河。这让清人林云铭感叹“甚哉,欲胜众口之难也”,林纾《春觉斋论文》也说:“韩昌黎作《讳辨》,灵警机变,时出隽语,然而人犹以为矫激。非昌黎之辩穷也,时人以不举进士为李贺之孝,固人人自以为正。昌黎之言虽正,而辩亦不立。”最终,李贺被迫退出考试。不过,宋人薛季宣在《李长吉诗集序》中却大加称颂:“长吉讳父嫌名,不举进士,虽过中道,然其蔑福贵、达人伦,不以时之贵尚滞蓟乎方寸,其于末世,顾不可以厚风俗、美教化哉!”不参加考试,反而成为李贺高风亮节的证据。 有这样的评价,年青的李贺心里可能会舒坦许多。不过,当时他的心中只有压抑与屈辱。看看这首《出城》诗:“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一只鸟儿,还没有机会飞上天,就被人用弹弓打了下来,他惟有郁郁而归。半年后,不知什么原因,或许是因为宗室的身份吧,他终于得到了一个奉礼郎的职位。奉礼郎为大常寺属官,职责是掌执朝会、祭祀和巡陵的活动仪式调排,在百官跪拜时充任赞导。这样的职位,对心比天高的诗人而言不是机遇而是折磨。在这三年里,诗人更加消沉了,看看他眼中的生活环境:荒凉的臭水沟,恶心的泡沫,破旧的柴门,衰败的柳树……他的性格更加孤僻了,只与少数朋友有往来,陈商就是其中之一。他这样向朋友诉说心声: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凄凄陈述圣,披褐锄俎豆。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旁苦无寸寻,一上戛年斗。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他觉得自己向臣妾一样,唯唯诺诺,做着一些琐碎的小事。生命在无意义中消逝,他是何等不甘心。不过,这时毕竟他还很年轻,对于未来,他依然有许多的想法,他在等待着苍天睁开双眼,让自己这把宝剑能够出鞘。只是上天留给他的时间确乎不多,在忧郁中他的身体垮掉了,他无法继续忍耐下去。元和八年(813),病重的李贺被迫辞职回家。“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期待与失望之间的巨大落差击倒了他,他体验到了什么是心如死灰。回到昌谷的李贺,在家乡呆了一年多时间,又因为生计原因出门了。这次他投奔的是韩愈的门人兼侄婿张彻,张彻在潞州任职。他生命中最后的灿烂也在这里绽放。三年后,自感不久人世的他回到了昌谷,然后长眠于此。据说李贺死后,他的母亲一直处于悲恸之中,无法自拔。后来她做了一个梦,梦见李贺像以往的样子出现了,安慰她说:我一直为能够作您的儿子而自豪,对您的教诲也牢记在心,从小认真读书写文章,不是为自己博取声名,而是为光宗耀祖,为了报答你的恩惠。没曾想到自己来不及侍奉您就死去了,这真是天命啊。但我不是真正死了,而是接受了天帝的任务。李贺的母亲连忙询问究竟是什么任务?李贺回答说:天帝最近迁都月圃,建造了名叫白瑶的新宫殿。他看我文章写得好,就把我召上天去,与另外一些文人一起写《新宫记》。天帝还建造了凝虚殿,让我在那里撰写乐章。现在我也是神仙中人,日子过得很悠闲,您就不要再为我伤心了。这个故事,见于《太平广记》所引唐人张读的《宣室志》,显然,它是由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扩充而来。看来,对李贺这位才子的夭折,大家都深感痛惜,所以希望李贺能有更好的去处。但对于英才,同情虽然不少,而忌妒者向来是更多。李贺觉得自己够倒霉了,自小体弱多病,在药罐子旁边好不容易成长起来,有了才华又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只好躲进象牙塔,靠写诗来实现自我。但还是有人不放过他。《因话录》说:“进士李为作《泪赋》及《轻薄暗小四赋》,李贺作乐府,多属意花草蜂蝶之间,二子竟不远大。文字之作,可以定相命之优劣矣。”此人认为李贺之所以郁郁不得志,是因为他写了一些关于花花草草的艳词。这样的评价,真让人感叹文人的刻薄。鲁迅在刘和珍死后撰文说:“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对李贺的这种幸灾乐祸的评判,也真让人出离愤怒。流言毕竟是流言,流行过去就沉入潭底,再也冒不出气泡来,相比起忌妒者无耻的排挤,毕竟对诗人的伤害要轻微得多,因为诗人的作品矗立在那里,金光四射,是他们无法遮蔽的。最可恨的,则是对诗人作品的戕害。《幽闲鼓吹》记载说,李藩侍郎喜欢李贺的诗歌,四处收集,准备整理成集,然后为之写序。他听说李贺有位表兄还在世,两人曾经通信,于是便将此人召来,托付他收集李贺散失的诗篇。这位表兄说:我将尽力把李贺的诗篇都收集过来,不过我看到许多诗篇有修改的痕迹,请您把所收集的诗篇给我去校正一下。李藩侍郎很高兴,就把自己辛苦收集而来的诗篇都交给了他。过了一年,这位表兄还没来回复。李侍郎很生气,派人把他寻来质问。这位表兄慢悠悠地说:我与李贺从小在一起长大,他处处显得比我聪明能干,一点也看不起我,对我很傲慢,我一直没有机会报复他。现在,机会终于来临,我把他所有的作品都扔进厕所里去了。李侍郎听后,气得无言以对,将他驱赶出去。李贺传世的作品很少,也就是这个缘故。

1、李贺的奇特之处表现在:他从不会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也不像他人那样凑合成篇,而是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从原文的“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这句话可以看出。2、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与韩愈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李贺论文题目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 98论纳兰性德词99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2、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4、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5、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6、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7、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8、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9、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10、"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1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2、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国学与古代文学关系的三个视角13、困窘与出路:古代文学研究"文化学转向"的背后1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15、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

------------------ 【谁染兰色凉薄意-团队】 wzf 为您答题您要的资源 以发送、、、请查看你的邮箱收取邮件,邮件如果有任何问题请直接回复邮件阐述问题或是带提问地址百度HI联系我 ------------------------------------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唐代“鬼才”李贺创作了二百多首光辉的诗篇,其诗标新立异、风格独特,自成“长吉体”。文章论述了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唐代诗坛名家辈出,千古不朽的诗篇浩如烟海。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绚丽夺目的奇范异卉,这就是李贺的诗歌。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一、想象丰富特异,构思奇诡,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李贺,他的想象是奇妙的。诗人想象的时空不受拘束,是广阔无垠的,自然界、神仙、传说、鬼怪,一切在他的笔下都重现异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浩瀚大海,“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的幽幽深山,无一不在他的笔下重披想象的朦胧面纱。 李贺写鬼神的世界所发挥的想象更表现出其非凡的创造力。鬼神世界里的鬼神有非凡的服饰与能力,但都有凡人的仪态和情感,这样的意象虚幻又质实,浪漫主义的魅力尽显无遗。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1]马克思把“想像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入类发展的伟大天赋” [2]。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叠出。在唐诗中,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都来自诗人丰富的想象。李白和李贺都是典范。然而,李贺同李白最大的区别,在于李贺诗作想象十分奇特,并妙用大量通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使作品更具艺术的震撼张力,达到袭人心脾的效果。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高超的琴艺。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又有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用“别浦云归”、 “芙蓉叶落”、“秋鸾离”来形容琴声的清悠优美,以越王夜游天姥,仙女骑鹿渡河形容琴韵的轻盈飘逸。更见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通感的运用使诗作灵感激荡,意趣横生,韵味深长。再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梦天》不仅意象奇特,构思也奇特,邀游月宫已是奇诡;突然转问哲理的探索,更是奇之又奇;在艺术构思上,变幻奇谲,与李白的《古风》(十九)有迥异之处。同为梦游诗,李白诗的前后两部分一幻一真,一虚一实,而李贺诗却是一虚一玄,更显精奥含蕴。黎简语:“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在诗人如橼巨笔之下,诗味仪隽永引人入胜,有悠然不尽之感。《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历来脍炙人口的一首诗。“忆君清泪如铅水”比喻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金铜仙人怀旧、惜别之痛——泪水涔涔,落地有声。“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想象尤其奇伟,表达历史无情的感慨,它的艺术魅力在于意蓄多层,言外有言,饱含深刻的哲理。因其风格独特,成为千古绝唱。《罗浮山人与葛篇》中用“毒蛇浓吁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来描写溽暑薰蒸,酷热难当的天气。《美人梳头歌》中用“一编香丝云撒地”来形容美人梳头临镜解鬃的一刹那。《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用“踏天磨刀割紫云”来赞扬端州石工采割砚石的技巧。李贺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般的声音,银河上漂浮着闪耀的星星,流云学会人间流水的声音等等,充分表现诗人想象奇伟、运思精妙,为鬼斧神工,产生惊人的魅力。二、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情趣李贺诗境界幽邃朦胧,使人遐思无穷,迷离恍惝,想象空间广漠无垠,意蓄多层。这和李商隐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李贺诗与李商隐不同之处,是李贺诗构成瑰艳凄冷的意境。李贺诗膜脱美、静穆美、动态美的图景,给人以阅目怡神之感受。《李凭望篌引》诗中一系列的典故,使人读起来如坠五里雾中,一片朦胧。如索解其典故,就可以知道作者技艺的精湛。全诗中心是李凭演技高超,作者处处按演奏的艺术效果来加以描写——云彩为之不流,舜纪素女因此而惆怅,声音如玉碎风鸣,像荷花的露珠那样圆润,又像香兰在微笑……这一切,都得调动读者的想象,去完善诗中未讲到的演奏效果。这样用典,既灵活自如,又化为诗魂。同时许多典故又有了“多主性”,表达意蕴更为深奥高远。其诗神出鬼没,意境深邃。如《巫山高》诗人一开笔便将读者的情退思引向苍穹。神女瑶姬是诗中主角。她的行踪飘渺,不念旧情,“一去一千年”、“楚魂”在峡中往返徒劳,只能“寻梦”而已。诗中瑶姬的形象纯是写意,未着一笔描绘,但她的行踪、风韵却似可见。如此用典,“味外之味”极浓。“楚魂寻梦风飔然”一句,非常幽冷。通篇造境奇特,笔触新奇。李贺诗与李商隐诗不同之处,在于李贺诗歌神秘阴森的氛围,瑰诡凄冷的意境,从而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如《将进酒》诗的前面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缤纷绚烂,有声有色,给人极强的敏悟。美酒佳人,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推出死亡的意念和死的悲哀,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秋来》中,诗人深感韶华易逝,想到呕心苦吟无人赏识, 只有同病相怜的古诗人魂魄来相吊慰,有幽明同悲,千古一慨之意。运思凄苦,意境幽艳,强化了作品的奇诡冷艳之美。三、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大凡艺术,都必须具有形象性,才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内蕴。构成艺术特征的形象,在诗歌中就是意象。意象是心灵化的心意附着物,是内情与外景的重合,意象包括按生活实有之景重新组合的现实意象和跃出生活常情的超现实意象。用现实意象创作的诗人颇多,运用超现实意象创作的极少。在唐代诗坛,敢于运用超现实意象的惟李贺一人。成功地构塑新奇意象使李贺成为一名杰出的诗歌天才。 李贺的《老夫采玉歌》与白居易的《卖炭翁》和韦应物的《采玉行》界定了不同的艺术分野。《卖炭翁》严格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老翁卖炭,炭被官府豪夺一事,暗含对时政的讽喻,思想意识不可谓不积极,但这种现实意象缺乏创意,缺少诗歌表现性的审美价值,韦应物的《采玉行》亦然。同是写民生疾苦的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则是诗人忧愤情绪经过内化的艺术表现。诗人想象超常,笔调沉痛。构塑了“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的超现实意象,阐明采玉老夫积年累月在蓝溪采玉,搅得龙不安宁水不清,却难填统治者的欲壑。“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诗人好像是说蓝溪之水与劳动人民结下了不解的怨恨,实是诗人用意微情浓的微词去启发人们,委婉含蓄地指出谁是罪魁祸首,对统治者的深仇大恨用恨溪水来表达,更是妙笔生花。这种超现实意象赋予蓝溪水以人的性格,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从而领略其中意趣,产生愉悦的审美快感。这是李贺诗神奇意象运用的高妙之处。【参考文献】[1]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华文出版社,2000.[2]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3]刘开扬.唐诗的风彩[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李贺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 【谁染兰色凉薄意-团队】 wzf 为您答题您要的资源 以发送、、、请查看你的邮箱收取邮件,邮件如果有任何问题请直接回复邮件阐述问题或是带提问地址百度HI联系我 ------------------------------------

论文如何定题目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您的古代文学专业的论文具体题目是什么?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论文想写好,先要找好相关资料,列好大纲,确定好题目,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 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101 论纳兰性德词102 苏轼词的主导风格103 《桃花扇》人物论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7 论易安体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2 关汉卿性格浅析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5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19 论苏轼元佑时期的创作特点120 浅论范进中举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2 苏轼词浅析123 浅析古人交友之道及现实意义124 浅析陶渊明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125 论陶渊明的矛盾思想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7 浅议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29 杜甫诗浅论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2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133 论晴雯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38 陶渊明与鸟(酒、自然等)139 王熙凤形象浅论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48 浅析鲁智深形象149 论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150 浅论苏轼诗中的自然美151 浅论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152 平儿形象分析153 浅析大历诗风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8 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7 宋玉赋试论16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69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2 论蔡邕的碑体文173 曹植诗风的衍变174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75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76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177 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0 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181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84 宫体诗的女性描写185 论《文选》对诗的分类186 论南宋雅词187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188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189 王维诗中的禅趣190 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191 论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192 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4 岑参边塞诗初探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1 论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202 论苏轼诗203 论陆游的爱国诗204 论辛弃疾词对清词的影响205 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09 论诚斋体210 宋末逸民诗初探211 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212 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213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8 猪八戒形象分析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0 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221 《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222 《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4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225 论词在元明时期的衰落226 宋江形象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1 论《西游记》的成书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0 《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241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242 论清诗的宗唐宗宋之争243 论桐城义法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5 花间词的艺术成就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49 论清词中兴250 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251 论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唐代“鬼才”李贺创作了二百多首光辉的诗篇,其诗标新立异、风格独特,自成“长吉体”。文章论述了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唐代诗坛名家辈出,千古不朽的诗篇浩如烟海。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绚丽夺目的奇范异卉,这就是李贺的诗歌。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一、想象丰富特异,构思奇诡,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李贺,他的想象是奇妙的。诗人想象的时空不受拘束,是广阔无垠的,自然界、神仙、传说、鬼怪,一切在他的笔下都重现异彩。“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浩瀚大海,“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的幽幽深山,无一不在他的笔下重披想象的朦胧面纱。 李贺写鬼神的世界所发挥的想象更表现出其非凡的创造力。鬼神世界里的鬼神有非凡的服饰与能力,但都有凡人的仪态和情感,这样的意象虚幻又质实,浪漫主义的魅力尽显无遗。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1]马克思把“想像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入类发展的伟大天赋” [2]。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叠出。在唐诗中,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都来自诗人丰富的想象。李白和李贺都是典范。然而,李贺同李白最大的区别,在于李贺诗作想象十分奇特,并妙用大量通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使作品更具艺术的震撼张力,达到袭人心脾的效果。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高超的琴艺。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又有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用“别浦云归”、 “芙蓉叶落”、“秋鸾离”来形容琴声的清悠优美,以越王夜游天姥,仙女骑鹿渡河形容琴韵的轻盈飘逸。更见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通感的运用使诗作灵感激荡,意趣横生,韵味深长。再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梦天》不仅意象奇特,构思也奇特,邀游月宫已是奇诡;突然转问哲理的探索,更是奇之又奇;在艺术构思上,变幻奇谲,与李白的《古风》(十九)有迥异之处。同为梦游诗,李白诗的前后两部分一幻一真,一虚一实,而李贺诗却是一虚一玄,更显精奥含蕴。黎简语:“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在诗人如橼巨笔之下,诗味仪隽永引人入胜,有悠然不尽之感。《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历来脍炙人口的一首诗。“忆君清泪如铅水”比喻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金铜仙人怀旧、惜别之痛——泪水涔涔,落地有声。“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想象尤其奇伟,表达历史无情的感慨,它的艺术魅力在于意蓄多层,言外有言,饱含深刻的哲理。因其风格独特,成为千古绝唱。《罗浮山人与葛篇》中用“毒蛇浓吁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来描写溽暑薰蒸,酷热难当的天气。《美人梳头歌》中用“一编香丝云撒地”来形容美人梳头临镜解鬃的一刹那。《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用“踏天磨刀割紫云”来赞扬端州石工采割砚石的技巧。李贺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般的声音,银河上漂浮着闪耀的星星,流云学会人间流水的声音等等,充分表现诗人想象奇伟、运思精妙,为鬼斧神工,产生惊人的魅力。二、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情趣李贺诗境界幽邃朦胧,使人遐思无穷,迷离恍惝,想象空间广漠无垠,意蓄多层。这和李商隐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李贺诗与李商隐不同之处,是李贺诗构成瑰艳凄冷的意境。李贺诗膜脱美、静穆美、动态美的图景,给人以阅目怡神之感受。《李凭望篌引》诗中一系列的典故,使人读起来如坠五里雾中,一片朦胧。如索解其典故,就可以知道作者技艺的精湛。全诗中心是李凭演技高超,作者处处按演奏的艺术效果来加以描写——云彩为之不流,舜纪素女因此而惆怅,声音如玉碎风鸣,像荷花的露珠那样圆润,又像香兰在微笑……这一切,都得调动读者的想象,去完善诗中未讲到的演奏效果。这样用典,既灵活自如,又化为诗魂。同时许多典故又有了“多主性”,表达意蕴更为深奥高远。其诗神出鬼没,意境深邃。如《巫山高》诗人一开笔便将读者的情退思引向苍穹。神女瑶姬是诗中主角。她的行踪飘渺,不念旧情,“一去一千年”、“楚魂”在峡中往返徒劳,只能“寻梦”而已。诗中瑶姬的形象纯是写意,未着一笔描绘,但她的行踪、风韵却似可见。如此用典,“味外之味”极浓。“楚魂寻梦风飔然”一句,非常幽冷。通篇造境奇特,笔触新奇。李贺诗与李商隐诗不同之处,在于李贺诗歌神秘阴森的氛围,瑰诡凄冷的意境,从而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如《将进酒》诗的前面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缤纷绚烂,有声有色,给人极强的敏悟。美酒佳人,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推出死亡的意念和死的悲哀,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秋来》中,诗人深感韶华易逝,想到呕心苦吟无人赏识, 只有同病相怜的古诗人魂魄来相吊慰,有幽明同悲,千古一慨之意。运思凄苦,意境幽艳,强化了作品的奇诡冷艳之美。三、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大凡艺术,都必须具有形象性,才能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内蕴。构成艺术特征的形象,在诗歌中就是意象。意象是心灵化的心意附着物,是内情与外景的重合,意象包括按生活实有之景重新组合的现实意象和跃出生活常情的超现实意象。用现实意象创作的诗人颇多,运用超现实意象创作的极少。在唐代诗坛,敢于运用超现实意象的惟李贺一人。成功地构塑新奇意象使李贺成为一名杰出的诗歌天才。 李贺的《老夫采玉歌》与白居易的《卖炭翁》和韦应物的《采玉行》界定了不同的艺术分野。《卖炭翁》严格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老翁卖炭,炭被官府豪夺一事,暗含对时政的讽喻,思想意识不可谓不积极,但这种现实意象缺乏创意,缺少诗歌表现性的审美价值,韦应物的《采玉行》亦然。同是写民生疾苦的李贺的《老夫采玉歌》则是诗人忧愤情绪经过内化的艺术表现。诗人想象超常,笔调沉痛。构塑了“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的超现实意象,阐明采玉老夫积年累月在蓝溪采玉,搅得龙不安宁水不清,却难填统治者的欲壑。“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诗人好像是说蓝溪之水与劳动人民结下了不解的怨恨,实是诗人用意微情浓的微词去启发人们,委婉含蓄地指出谁是罪魁祸首,对统治者的深仇大恨用恨溪水来表达,更是妙笔生花。这种超现实意象赋予蓝溪水以人的性格,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从而领略其中意趣,产生愉悦的审美快感。这是李贺诗神奇意象运用的高妙之处。【参考文献】[1]张福庆.唐诗美学探索[M].华文出版社,2000.[2]童庆炳.文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3]刘开扬.唐诗的风彩[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论文是论文学方面的,建议不要选择偏历史方向的,2000多字应该不算多,可选择一个有名,但不是特别顶峰的文学人物的作品(太有名的人论的也多,并且全面,像什么杜甫李白之类的,各种论都有,各种权威观点···可能要找自己的论点也不容易,不过要是涉及哲学类的大概还可以结合新的研究方法论论而不用太绞尽脑汁吧),在这些中选定自己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然后找论点,可以看其他人的论文论写什么,然后从中找出同角度略微不同重点或观点的方向。 因为字数要求较少,要是选比较类题目,也可以吧,不过两线作战看两个人作品个人感觉有点麻烦。这里不建议选择的是影响性的论文,因为一论起影响来就可能跨越很多朝代。最好是纯粹地论一个方面,可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比如乐府诗或东汉文人诗的一个点。 个人观点是想要好,选题的意义性非常重要,一般论技巧的,可能反响不是很好,很多前辈可能早有佳论了。论出来没什么意义的就不要选,比如什么李世民诗歌、宫体诗特点之类的。 这边根据我的理解,可以提出供参考的论点有:1论李贺诗歌的心理投射现象。(李贺诗歌运用各种通感手法,用词的质感非常有特点,有很多这方面的论文,你可以结合心理分析的内容,从这些手法、用词之类的联系他的身世、情感状态,论述他在诗中表达的一些异化情感)2老子美学思想的时代意义。(这个可以有参考,老子篇幅很短,有很多人研究,论论当时时代情况,讲讲他的哲学性美学思想,将文学和美学结合可以新一点。如果要偷懒,美学也可以稍微改改交同一篇论文。)

与李贺有关的研究论文

------------------ 【谁染兰色凉薄意-团队】 wzf 为您答题您要的资源 以发送、、、请查看你的邮箱收取邮件,邮件如果有任何问题请直接回复邮件阐述问题或是带提问地址百度HI联系我 ------------------------------------

去图书馆下载啊

论“鬼才”李贺诗歌思想的边缘性杨远义《诗经》和《楚辞》是我过古代诗歌的两个源头,历代评论诗歌,非诗则骚,非骚则诗。虽然一个是现实主义,一个是浪漫主义,但是都以表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为主,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就成了中国古代诗歌思想的主流,而将其它的一些思想边缘化,如果诗歌中未能充分表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则就会评为“无理”。中唐诗人李贺就是一例。 李贺诗“无理”说始于杜牧对李贺诗歌“理”的评价,杜牧将李贺诗歌与《离骚》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理”“不及”《骚》。杜牧的“不及”之说后来发展成了“无理”说,“愚尝览《李贺歌诗》篇,慕其才逸奇险,虽然尝疑其无理,未敢言于时辈。”这是较早将杜牧所说的“不及”发挥到“无理”。南宋诗人陆游也认为:“贺词如百家锦衲,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求其补于用,无有也”。当然也有与“无理”说针锋相对的“有理”说,姚认为:“贺之为诗,其命辞、命意、命题,皆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进而认为“以贺诗为唐《春秋》可也”。于是姚注将李贺的诗歌与两《唐书》——索引应证。然牵强之处太多,被人讥笑。钱锺书批评说:“不解翻空,务求坐实,尤而复效,通人之蔽。将涉世未深、刻意为诗之长吉。说成寄意于诗之屈平,盖欲翻牧之序中‘稍加以理,奴仆命骚’二语之案。皆由腹笥中有《唐书》两部,已撑肠成痞,探喉欲吐。无处安放。于是并长吉之诗,亦说成史论,云愁海思,化而为冷嘲热讽。”从总体来看,李贺诗歌的“无理”说在中国古代占据了主流。 对李贺的诗歌之所以存在这样一个“理”之争,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对诗歌中“理”具有特殊的规定性,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杜牧在评论李贺诗歌的“理”时已经作了说明:“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杜牧这里的“理”是指朝政得失和君臣大义。即修齐治平的传统主流诗歌思想。而姚氏要推翻“无理”说,也找不出新的路子,十分牵强地把李贺的诗歌与史对照,想证明李贺的诗歌是在表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的。这种做法当然也不能从根本上确立李贺诗歌的有理说。所以在中国古代诗歌评论中。无理是对李贺诗歌的主要评价。 “鬼才”李贺诗歌之所以被沦为“无理”,并非他的诗歌真的缺乏思想性,而是李贺诗歌表达的是边缘性的思想,而非传统主流的修齐治平思想。李贺诗歌边缘性的思想就是他诗歌中表达的哲理,即“从天运著眼”,站在天运的立场来审视生死功名。 要理解李贺的哲理,首先要了解李贺观察世界的立足点,李贺观察世界的立足点是死亡点。古人相信,人最终有两种终极归宿,一是死,变成鬼,生活在地下,一是不死,修成仙。生活在天上。而李贺认为,鬼也会死,仙也会死,包括至高无上的天神也会死,可见李贺首先从考虑个人的生死问题出发,连带考虑了所有生命的生死问题,最终他发现没有不死的生命,死是客观的,一切生命都无法避免。在李贺的眼中等同生死,死不再是一个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死亡是“天运”。非人力所能改变。于是李贺在诗歌中运用大量“死”、“老”、“朽”、“枯”等字眼,以此来刺激读者。 从死亡这一点出发,继续顺着时间走下去。李贺发现,人死和鬼生在时空上是前后相继的,李贺将人和鬼、人间和地下两个不同的时空联结起来。古乐府的《苏小小歌》表现了人世中的苏小小的爱情故事,这里的爱情故事也因为人的死亡而完结了。而李贺看到死亡并不是事物的终极,他发挥想象描绘了死后的苏小小的爱情故事,跳过了死亡的限制。将人的爱情故事和鬼的爱情故事联系起来,死只是事物由一种状态转换成另外一种状态。由一个时空转换到另外一个时空。“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新人”就是新死之人,人间的人老死,地下的鬼新生,这是一个同时发生的事情,死只是将一个时空中的生命状态转换成另外一个时空中的生命状态。总之,李贺认为,死亡使生命的状态进行了转换。但是时空却没有断裂,“漏声相将无断绝”,于是把他的目光转向了无限的时空。可见,李贺时空观的形成,是从考察个体生命的生死出发,站在死亡这一点上,然后将目光投向无限广阔的时空。他将死亡作为观察世界的立足点,向前看到的是一片有限的生命,向后看到的是无限的时空。 李贺一生虽短,但是他的时空观在他短暂生命的不同阶段中出现了变化。 首先看一下李贺做奉礼郎前即元和四年(809年)前的时空观。 帝重光,年重时。 七十二候回环推, 天官玉管灰剩飞。 今岁何长来岁迟, 王母移桃献天子, 羲氏和氏迂龙辔。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闰月》) 此诗作于元和三年(808年)参加河南府时作的,此时的李贺已经认识到了时空的无限性,但是从“重光”、“重时”、“回环推”和“迂龙辔”等词来看,这时李贺所认为的时空的无限还只是时空简单的循环,还没有意识到时空运转的一维性和不可逆转性,这时候李贺的时空观还显得不成熟。这一点在李贺同时期别的诗中也体现了出来,如《浩歌》中写到:“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年)进士不第东归昌谷后,从“千遍红”、“几回死”等词表明李贺当时所认为的时空无限是因为时空一次一次反复循环,简单重现。

李贺是唐朝中期著名诗人,有着“诗鬼”之称,不过这个“诗鬼”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用在李贺身上当然是一个褒义词,因为李贺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其天马行空的创作方式让当时的人们无一不对他感到惊喜。而且李贺很喜欢用神话故事托古寓今,所以他的诗词被叫做“鬼仙之辞”,而他本人就有了“诗鬼”的说法。以李贺的才华来说,足以和李白比肩,可惜的是李贺英年早逝,不然他的影响力会更大。

公元790年出生于河南昌谷的李贺,系大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的后裔。由于武则天上位,大肆杀戮李唐子孙,使得李亮这支远亲,早已沦落破败,到李贺父亲李晋肃这一代时,很是式衰名微。李晋肃仅任过县令,但也过逝得早,只留下妻子郑氏孤苦地抚养年幼的李贺三姊妹艰难谋生。

自立自强的李贺没有因家道中落而悲愤,他始终以李唐宗室而自勉。小时候的李贺生活很贫苦,常衣不裹服,但他没有哀怨,依旧坚持勤奋读书。

"天道酬勤",李贺刻苦求学的事迹使他很快名扬京城。

李商隐在所著的《李长吉传》中就有记述,言李贺白天背一锦囊骑驴觅句,每遇佳句就置书投于囊中,到了晚上,就"探囊整理,焚膏继晷",日积月累,李贺的知识底蕴就深厚起来。

兼之李贺自小才思敏捷,很有天分,七岁时就可以作诗,还擅书法,长于"疾书",李贺的才华得以显露和绽放。

只可惜,父亲李晋肃的过早离世,使得李贺的命运一下坎坷起来。他原本在18岁时欲赴京赶考,但父亲过逝,按规定需服丧3年。

3年后,21岁时的李贺应邀参加韩愈组织的河南府试,所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得到最高赞誉,一举高中。

当年底,李贺即到京都参加进士考试,突然有流言传来,说李贺的父亲李晋肃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相同,李贺有"嫌名"之涉不能参加殿试。无奈之下,李贺只好暂时退出试院,返回故里待定。

次年五月,李贺在韩愈的保举下,终于通过朝廷的考核,授予从九品的奉礼郎职务。

但这个职务李贺仅维持了3年,因妻子病卒,李贺告假料理完妻子的后事后,即忧郁病倒,无奈辞职告病回家乡休养。后来他到潞州给事中张彻那里做了3年的幕僚,到公元817年,张彻应召回长安后,李贺只得辞职,终因病重再回故里昌谷,在整理诗作时病故。

李贺的入仕之路,很简单,也充满坎坷,虽说有先祖蒙荫,又得韩愈、皇甫湜等贵人的提携,但还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在长期抑郁感伤中英年而逝,留下一生未能尽情施展抱负的遗憾。

不过,李贺的诗却光耀后世,他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大唐"诗家三李",名篇有《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神弦曲等》,还独创了诗歌体裁"长吉体"。

故李贺有"长吉鬼才"之誉。

有名的《雁门太守行》即是少有才名的李贺18岁时,也就是公元808年,到洛阳拜访当时的文坛宗师,后来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而写下的千古名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边塞诗得到韩愈的认可,便对李贺多加关注。后来,李贺进京参加殿试被流言所阻,韩愈还为其写了一篇《讳辩》质问朝廷:"父亲名叫'晋肃',儿子就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要是父亲叫'仁',那儿子就不做人了吗?"

尽管如此,但改变不了现实,冰冷的制度就摆在那里,成了一柄带血的利刃。李贺终没能参加进士科科考,韩愈、皇甫湜无可奈何,亲自登门看望慰问李贺。感动之下,李贺写下《高轩过》、《仁和里杂叙皇甫湜》予以答谢。

后来,李贺在韩愈的保举下,终于在22岁时当上奉礼郎。《致酒行》就是李贺在这一时期写下的,其中就有千古名句: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离开京都长安后,把悲愤之情向金铜仙人倾述,便写下有名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谢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千古名篇,通过金铜仙人见证汉朝的兴亡、洞悉后唐的覆灭后,"清泪如铅水",仍不忍离开长安的悲愤,借已表达自己在京3年,不过是小小的奉礼郎,仕途上已没有多大希望了。如今妻子又早早过世,还是快快离开长安,料理妻子的后世吧。

整首诗吐露出李贺的无望,其凄凉心境跃然于纸上。

李贺的诗中,抛出了一些流传至今的千古佳句,如"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还得到后世化用、引用,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这首词就曾化用: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亦引用了"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转承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强调事物的向前发展不断变化,都是自然规律,无论什么时候,人都应该走正道。

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还入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列为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选修课。

这首诗是李贺任奉礼郎期间,凭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善弹箜篌的感觉物象到风寒露冰的深秋,通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过渡到天庭,传入神山,用"吴刚伐桂"、"老鱼跳波"等烘托音乐带来的神奇意境,感人肺腑。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发人联想。

此外,李贺的诗,还有一类对鬼魅世界的描述,读来鬼气森森,令人毛骨悚然。其实,这只是诗人通过写鬼神的虚诞,借以抨击时政,批判当时沉湎迷信、追求长生不老的社会风气。

如《神弦曲》中的"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南山田中行》中的"鬼灯如漆点松花",《秋来》中的"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等等。

这些描述孤坟野鬼的诗,与诗人李贺的心情融为一体,借"鬼"寄托忧愤抒发抑郁之情,展示了独有的艺术形象,这也是李贺之所才称"诗鬼"得名"鬼才"的主要原因。

李贺开创了诗歌独有的体裁"长吉体",主要是纪念他"冷艳怪丽"这一独树一帜的文风,因他字"长吉",遂称"长吉体"。

李贺的"长吉体"诗,特点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构思独特,用词悲冷凄苦,遣词上多用"苦、寒、冷、魂、鬼、血、冷、泣、腥、死、血"之类的字眼,营造悲冷的奇特氛围,给人“瑰诡"之感。如《秋来》: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全诗以"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构织了一幅凄凉悲痛的画面。这就是李贺诗特有的风格:诡谲凄异,读来令人胆颤悚然。

二是多用衰老和死亡意象,常借用怪诞、华美词汇,或运用神话传说,展现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如《天上谣》中的"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梦天》中的"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等。

三是多受乐府、楚辞影响,多写古体诗、乐府诗,选词炼句不落窠臼,注重"苦吟",长于"短"篇,借古喻今,以丰富的想象力锤炼语言,达到"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的效果。如《马诗》(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南园》(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贺兰山防火论文参考文献

你好,你的论文还在吗?

同学你好,毕业了就需要面临写论文,对于森林防火论文不知道你是否确定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你好,你的这篇论文还在吗?谢谢!

情系一片绿,心防一把火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 “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呼喊!。 森林作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美称,它能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不断制造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气。 它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森林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森林却时刻面临着火的威胁!所谓的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池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的危害和损失的林灾。森林火灾是一种火灾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十分困难的自然灾害。 一片森林的形成往往需要几十年甚到几百年,就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样,毁树容易种树难,每年冬春之际,是火灾多发的季节,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发生火灾,如上次苍山发生的火灾,已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迫在眉睫,为保护我们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我们必须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