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巨灾债券的定价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巨灾债券的定价研究论文

China, with complex climatic conditions,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is vulnerable to climat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nd compensating funds only come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ubscriptions of all sectors of the the majority of funds has no a reliable source of bonds,as a financial innovation,could directly transfer the losses into the capital market,helping to expand the insurance capacity of insurance companies , lower the administrative cost and boost the insurance regulation efficiency.

China is the world's typical catastrophic multiple countries, but th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nd post-disaster compensation funds only from government grants and community donations, most of its funds are not reliable sources. Catastrophe bond as a kind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the los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can be directly transferred to the capital marke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expansion of insurance companies underwriting capacity, decrease the cost of risk managemen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and help to accelerate the insurance market and capital market integr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catastrophe bond theory, analyzes the demand of catastrophe bonds and currently on the market the most sophisticated pricing model, discussed our country issuing catastrophe bond issues, put forward our country issuing catastrophe bond related suggestions.

1. Catastrophe Bond: As a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 of Catastrophe Risk,200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Service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EI检索)。2. The Pricing of Catastrophe Bon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isk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EI检索)。3. The Optimal structure of incentive in catastrophe risk securitization,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Services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EI检索)。4. The Management of Optimal Size of China Insurance Firms,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terpris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ISTP检索)。5. The Analysis of the Sensitive Degree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ice of Cat Bond,China-Canada Industry Workshop o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2008(ISTP检索)。6. Pricing of Earthquake Bond:using Loss Data of China,China-Canada Industry Workshop o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2008(ISTP检索)。7. The Study of the Integrated Risk Measurement of Insurance Enterprises by Copula Model,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EI检索)。8.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Capital of The Investment Risks in the Chinese Insurance Company, CICIRM2011(ISTP检索)。9. Application of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n Futures Price Forecasting, ICECT 2011(EI检索)。10. 《论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第一作者,《经济评论》1998年5期。11. 《信用风险管理的新视角——信用衍生产品》,独著,《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期。1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第一作者,《学习与实践》2002年第7期。13. 《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从何入手》,独著,《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年9月3日。14. 《德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及启示》,第一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10期。15. 《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独著,《人民日报》理论版2002年10月20日。16. 《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与应用》,第一作者,《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8期。17. 《巨灾风险债券的经济学分析》,第一作者,《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1期。18. 《保险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第一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1期。19. 《论混业经营趋势下金融监管理念的转变》,第一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11期。20. 《保险公司的关系营销》,第一作者,《经济管理》2004年17期。21. 《基于风险定价框架的巨灾债券定价模型研究》,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2期。22. 《巨灾风险债券的利率敏感性研究》,第一作者,《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8期。23. 《巨灾风险债券溢价之谜的行为金融学解释》,第一作者,《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10月。24. 《巨灾风险债券契约条款设计机制分析》,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11期。25. 《巨灾风险债券SPV相关问题探讨》,第一作者,《金融与保险(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3期 。26. 《巨灾风险债券定价研究进展述评》,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5期。27.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第一作者,经济日报理论版2008年7月30日。28. 《保险监管对巨灾风险债券供给的影响途径及计量模型》,第一作者,《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8期。29. 《中国财产保险业巨灾损失赔付能力实证研究》,第一作者,《保险研究》2009年第8期。30. 《基于GARCH模型的我国保险公司经济资本测度》,第一作者,《保险研究》2010年第3期。31. 《“助推器”还是“稳定器”:保险业对经济产出作用的经验证据》,第一作者,《保险研究》2011年第3期。32. 《基于Copula函数的保险公司经济资本配置研究》,第一作者,《保险研究》2011年第6期。33. 《基于经济资本的我国保险公司投资风险限额配置研究》,第一作者,《保险研究》2011年第11期。34. 《灾害风险、福利损失与政府最优救助计划》,第一作者,《经济管理》2012年第1期。

你可以百度两会。博鳌论坛,都有关于保险业发展的

巨灾保险的研究论文

保险 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要件之首,它不同于一般 文章 的题目,有特定的构成要素、结构模式。你是不是在因为保险论文的题目头疼?为此我给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保险专业的题目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保险论文题目(一) 1. 基于物流经济的快递商品保险现状与对策分析 2. 大病保险能否终结因病致贫 3. 浅析职工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 构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思考 5. 农户育肥猪保险支付意愿研究 6. 中银保险车险理赔系统设计与实现 7. 死亡率下降对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影响 8. 信诚“安诊无忧”住院费用补偿医疗险介绍 9. 保险保障基金的道德风险分析 10. 基因测试在重大疾病保险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1. 我国科技保险发展问题探讨 12. 投保人失踪后谁可退保取决于该合同的继承权归属 13. 保险市场行为变异及原因探析 14. 美国失业保险:特点绩效与问题 15. “.”保险宣传咨询活动 16. 中国平安回归A股成功上市 17. 论海上旅客人身伤亡责任保障机制的构建 18. 论金融化趋势下再保险发展新模式的构建 19. 对寿险公司直接开办责任保险的质疑 20. 对我国“全民医保”制度建设的初步构想 保险论文题目(二) 1. 中外国家保险业效率比较研究 2. 我国保险网络营销 渠道 策略研究 3. 中国平安人寿理赔服务满意度提升方案 4. 保险人代位求偿权问题分析 5.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问题探析 6. 关于团险渠道业务发展困境的思考 7. 从政府机构的视角构建我国海洋与渔业灾害风险防范体系 8. 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实证研究 9. 互联网保险的前景分析及模式预测 10. 我国淡水养殖保险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11. 中国保险业成熟度的测量与实证 12. 人寿保险信托及其在我国推行的意义 13.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巨灾保险立法探析 14. 基层农机保险现状及对策建议 15. 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6. 《社会保险法》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7. 我国老年护理保险的法律探析 18. 我国保险监管模式的现实思考 19. 浅析我国电子商务保险发展 20. 我国保险业中若干问题的统计分析 保险论文题目(三) 1. 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完善问题 2. 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政策建议 3. 养老保险政策的问题研究 4. 单位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的原因分析 5. 养老保险缴纳过程中的规避行为(探讨故意不足额缴纳的行为) 6. 养老保险待遇给付的合理性 7. 养老保险金的缺口问题(基金紧张) 8. 参保人的养老保险观念问题研究 9. 养老保险与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10. 养老保险对单位用人制度的影响 11. .做实个人帐户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12. 做实个人帐户对个人养老保险待遇的影响 13. 被单位做出自动 离职 处理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对策研究 14. 关于我国养老保险问题的探讨 15. 论养老保险的进一步改革 保险论文题目(四) 1. 车险创新销售模式 2. 我国保险营销现状及对策 3. 我国财险保险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 农业互助保险制度的优势与创设构想 5. 保险市场消费行为心理因素分析 6. 基于 市场营销 P理论的保险营销策略 7. 大数据时代保险业的发展 8. 我国城市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比较 9. 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的思考 10. 电子商务环境下流通商品保险研究 12. 政府保险采购招投标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分析 13. 谈谈紧急救援保险 14. 中外遏制保险犯罪立法之比较 15. 就农业保险谈点体会与看法 16. 我国区域保险发展研究 17. 普及保险知识的“草根”智慧 18. 如何选择最省钱的汇款方式 19. 生活中的最佳保健时间 20. 涉外追偿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1. 保险风险管理论文题目 2. 金融保险论文题目 3. 关于保险论文范文 4. 保险毕业论文参考 5. 对目前保险市场的分析论文

你把积分给我吧!哈哈!

不给分你好意思吗?农业和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持,即使是在政府诱导型发展模式下。尤其是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试点时期,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农业保险推广的重要条件。国外农业保险发展也证明,政府的财政支持对推进农业保险具有关键作用。在分级财政、预算约束的财政体制下,对农业这样一个具有全社会公共福利的基础产业,扶持和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的财政支出,应该在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建立合理的分工关系,才有利于财政支持农业保险投入的到位。农业的稳定和发展既具有全局利益,更具有局部利益。因此,中央和地方财政都有积极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义务,但我国的现实国情是各地方经济发展严重的不平衡,农业比重较高的地区,大多地方财政相对困难,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较弱。经济发达地区财政基础较好,但农业的比重较低。由此看出,主要由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发展农业保险,既缺乏可能性,也有失公平性。中央财政具有全社会利益分配的调节功能,在农业保险的发展中应当承担主要财政支持责任。在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及地方财政的积极性。从操作层面看,中央财政的义务包括:(1)承担全国政策性农业再保险的经营补贴;(2)在试点时期,承担全国粮、棉、油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的农业保险经营补贴。地方财政的义务则主要承担养殖业、地方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经营补贴。建议由中央和地方按照60%与40%的比例出资组建全国农业保险巨灾基金,为农业巨灾风险损失提供保障。制定并实施区域性农业保险政策,扶持西部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农业风险和灾害损失的区域性、农业生产布局的区域差异性等特征,决定了我国的农业保险必须走区域化的发展战略,集中统一的发展模式将扭曲农业保险价格机制、弱化农业保险发展的激励机制、抑制农业保险的创新机制等,从而阻碍农业保险的发展。因此,农业保险的发展应坚持区域化发展战略。所谓区域性农业保险政策是指国家在制定促进农业保险发展政策时,将根据各个经济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差异的政策,以促进农业落后地区的农业保险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近年来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将会在相当时期客观存在,实行区域化的发展政策有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总体较为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农业的抗灾能力和承灾能力都严重不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风险和农业灾害损失对西部农村落后地区的影响更为严重。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发,是许多农村地区贫困落后的现实原因。目前,农业生产方式还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农民收入水平低下。而且,由于传统农业色彩较重,农村还比较封闭,农民的风险理念和保险意识落后。这些因素使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市场发育更为缓慢和困难。此外,由于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也相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资金较为紧张,很多地区只有长期依靠上级的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政府机构的运转。因此,地方政府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虽然如此,农业在西部落后地区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农村人口的比重很大,农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大大高于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西部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需求更为强烈。在此背景下,国家对西部落后地区的农业保险政策应该实施重点扶持,建议中央财政对西部落后地区实行专项的农业保险支付资金,以弥补地方财政的不足,此外,在巨灾基金的地方筹集比例上,给西部地区一定幅度的优惠。加快推进农业保险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加快农业保险产品的开发农业保险的复杂性对农业保险经营人才及技术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专业人才匮乏,经营技术非常落后,严重制约农业保险的发展。从保险人才的培养角度,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培养农业保险发展中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农业保险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人才、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一批热爱农业保险,具有经济学、保险学、金融学、农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背景的复合型研究人才积极投身到农业保险的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农业保险理论研究水平,为我国的农业保险提供理论支撑。应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国家和各级政府、研究基金应向农业保险类的研究项目提供倾斜,以吸引研究人才,并能通过这些重大专项研究培养研究队伍,促进学科的发展;从现有保险公司、应届大学毕业生和社会等多渠道积极引进农业保险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稳定和发展农业保险人才队伍。近年来,国外农业保险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农业风险证券化产品、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为农业保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我国的农业保险也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增强农业保险的自我发展能力。循序渐进、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农业保险的试点和在全国的推广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而且经营风险和难度很大,主要表现在:国家的财政支持能力、农业保险市场的发育进程、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农民的接受程度都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由于当时的急躁冒进,引起许多农民的反感,最后被迫叫停;到80年代末期,很多地区盲目推进农业保险,在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析和有效管理情况下,结果造成很多保险公司严重亏损,甚至少数保险公司拒绝向农民赔付,引起农民的不满,同时,也损害了保险公司在农民心中的形象。这些教训都表明,农业保险的试点和推广,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特别是要同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产品的设计要讲求科学性,要遵循市场规律,要赢得农民的理解和接受,片面追求农业保险发展的速度,是要付出代价的。从近段时期来看,应优先选择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和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进行农业保险项目试点,待经验逐步积累,示范效应逐步显现,农民的保险意识渐渐增强时,再深入推进。将农业保险作为主要的农业风险管理手段是有条件的,主张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并不等于不顾实际一哄而上,现代农业保险的发展必须树立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建立农业巨灾风险保障体系,分散农业保险经营风险,保障农业保险的稳健运行农业特别易于发生巨灾风险和巨灾损失,严重巨灾损失的发生将会使农业保险系统崩溃。农业巨灾风险的存在是影响农业保险市场发育的重要因素,是农业保险市场化经营的重大障碍。无论是从保护农业,稳定社会的角度,还是从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方面,都必须重视农业巨灾风险保障体系的建立。巨灾风险保障体系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前提。农业巨灾风险保障体系包括农业再保险、农业巨灾基金、农业灾害救济,三者之间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除了分别建立起完整的体系外,更重要的是建立巨灾保障体系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以使三者相互促进。农业再保险的目的是分散农业原保险人的经营风险;农业巨灾基金是为农业原保险人和再保险人提供分散风险保障,而农业灾害救济则是起到补充作用,弥补农业保险的不足。强化农业保险的监督管理,提高农业保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农业保险的发展是多种组织形式并存,政府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私人和政府主体共同参与,而且模式在探索阶段,制度在形成时期,法律在酝酿过程中,机制在培育阶段,市场在培植时期,各主体在磨合阶段。因此,农业保险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和经营监管制度。在积极探索过程中,应加强对农业保险的监督和管理。监督管理的重点在四个方面:一是对保险人保险行为的监督。对专业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应严格要求保险人按照保险准入的经营范围积极拓展农业保险业务,杜绝保险公司将农业保险作为“概念”来操作,避免农业保险业务空心化;二是监督政府支持农业保险财政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情况,保证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到位,并切实保证财政资金真正在动植物生命保险中发挥作用,防止财政资金被挪用;三是监控农业保险的经营风险,建立保险人的硬财务约束制度,保障农业保险的健康运行;四是监督农民的利益保护情况。农业保险应办成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现代风险管理工具。在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除国家和省级政府明确规定的少数法定农业保险业务外,任何保险人不得采取强买强卖农业保险的手段,更不得保拒赔。要通过保险文化的建设和传播、经济利益的诱导和良好的保险服务等方式激励农民的保险需求。

债券的久期研究论文

FrederickMacaulay(1938fw久期)在研究债券期限结构时首次提出了久期的概念。1971年,Fisher和Weil在风险免疫的研究论文中,针对传统免疫法的假设条件过于严格的问题,提出了F-W久期的概念,使免疫法的适用性更强;克服了Macaulay久期中收益率曲线为水平的限制。用每一期期限的利率估计值来对未来现金流贴现,避免了麦考莱久期中对利率期限结构为水平的假定,更加贴近现实。

你是南财的吧 ,我是南财的老师,我会继续关注你的!快来采纳我 不然期末给你零分

NO ZUO NO DIE

1.利用久期控制利率风险。在债券投资里,久期可以被用来衡量债券或者债券组合的利率风险,一般来说,久期和债券的到期收益率成反比,和债券的剩余年限及票面利率成正比。对于一个普通的附息债券,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和其当前的收益率相当的话,该债券的久期就等于其剩余年限当一个债券是贴现发行的无票面利率债券,那么该债券的剩余年限就是其久期。债券的久期越大,利率的变化对该债券价格的影响也越大,因此风险也越大。在降息时,久期大的债券上升幅度较大;在升息时,久期大的债券下跌的幅度也较大。因此,预期未来升息时,可选择久期小的债券。在债券分析中久期已经超越了时间的概念,投资者更多地把它用来衡量债券价格变动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并且经过一定的修正,以使其能精确地量化利率变动给债券价格造成的影响。修正久期越大,债券价格对收益率的变动就越敏感,收益率上升所引起的债券价格下降幅度就越大,而收益率下降所引起的债券价格上升幅度也越大。

债券承销对券商的影响研究论文

推荐你去专业的论坛看看

【摘要】本文对目前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了中肯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健全和完善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一些构想。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已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和业内的普遍关注。2006年7月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来加强对证券公司风险的监管之后,市场各方都充分意识到健全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其风险管理制度,以有效防范和控制券商风险对整个证券业规范、稳健、高效、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一、我国证券公司主要风险分析(一)国外证券公司冲击的风险1.资本方面。我国证券公司规模小、资本实力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尤其是在市场波动变化较大的调整时期,稍有不慎,将会面临破产倒闭的重大隐患。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止2004年年末,全国114家券商资产总值亿元人民币,而同年,国际一流投资银行的每一家总资产均达到3000亿美元以上。2.人才方面。国外证券公司大多采用鼓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制度,大部分采用了期权或持股计划。如果外国证券公司以这种优厚的收入待遇参与中国人才市场的竞争,国内证券公司将面临非常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3.市场占有率方面。国外证券公司逐步抢占境内股票、债券承销业务的市场份额,加之其对企业在国外上市推荐工作的垄断,使得他们能够处于极度有力的竞争地位。在经纪业务方面,国外证券公司早就采取网上交易,在系统维护与安全技术方面拥有比较成熟的技术,而网上交易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4.拓展业务范围方面。国外证券公司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使用日益广泛,能够最大限度的进行套利和规避风险。而我国券商的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仅限于一级市场的上市推荐与承销、二级市场的经纪与自营,对于项目融资、企业并购、理财服务、财务顾问等业务的开展都十分有限,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运用还没有深入涉及,在争夺客户上很难与国外证券公司竞争。5.二级市场方面。国外证券公司携其雄厚的国际资本而来,依托其资本、人才和成熟的市场经验及高超的资本市场运作技巧,无论是出于追逐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潜在利润还是出于全球性的风险规避,来则可能是泰山压顶,去则可能是釜底抽薪,或兴风作浪,或助涨助跌,将加剧中国证券市场的波动,给二级市场的股价变动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二)发行市场的风险在新的核准制下,发行风险有可能成为证券公司承销业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证券公司的发行风险可以细化为等待风险、定价风险和促销风险。等待风险主要由发行人承担,定价风险和促销风险完全由证券公司承担。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差价将进一步缩小,甚至会出现倒挂现象,证券公司承担的发行风险将会越来越大。(三)业务创新的风险业务创新必然导致风险的产生,风险始终伴随着业务创新的全过程,表现在政府、法律关系及技术的成熟度等不同方面。证券公司进行业务创新,一味扩大业务规模,往往有一些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风险,在市场持续疲软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危机。(四)网上证券交易的风险据证监会统计,2006年上半年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交易量约为亿元,占沪、深两市2006年上半年股票(A、B股)、基金总交易量亿元(双边计算)的。网上交易的迅猛发展,对证券公司传统的经纪业务以及原有的风险防范手段提出了严峻考验,增加了客户对服务的选择余地,造成客户的流动性大大增强;涉及信息安全、知识产权、隐私权、数字签字和认证等许多法律问题。目前我国网上交易的政策和法律环境远远落后于网上交易的技术水平,监管方式主要是事后监管,监管的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一旦发生事故和纠纷对证券公司会造成时间上和资金上的损失。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倡导“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理念,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到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在员工中营造“全员重视、积极参与、献计献策、齐抓共管”的风险管理文化。(二)实现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通过混业经营迅速做大做强、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已成为国内券商迅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它有利于金融机构取得规模经济优势;有利于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多方面的不断变换的金融服务;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能力;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三)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体制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公司法》的要求执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完整的决策机制和监督体制,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和独立股东对公司经营领导层的监督作用,有效解决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问题。2.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人才和机制是辩证统一的,证券公司必须要下大力气改革激励机制,一般包括:改革用工制度,完善考核办法,设计合理的薪酬结构,拉开收入差距,建立岗位工资和效益挂钩,制定重要业务部门的特殊奖励办法,丰富激励方式等。3.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建立由高层、中层和基层相互交叉、相互制衡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高层管理机构应由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及下设的有关部门组成;中层由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和专门的风险管理小组组成;基层主要是指公司一线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确保公司对各种风险能够识别、监管和综合管理。(四)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新修订的相关规范文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应包括:横向业务管理类制度、纵向机构管理类制度和纵横决策管理类制度。很多证券公司的制度汇编成套,不可谓不全不齐,但风险案例仍层出不穷,关键原因就在于制度的落实和执行上,所以落实和执行制度比编制制度条文更重要。(五)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1.科学运用数学模型。通过研究运用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和公司实际的风险控制模型。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的风险管理数学模型是风险值模型,用于公司本身的内部风险衡量与管理。与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相比,风险值模型提供了更明确的数量与概率分析,并可定期提出风险报告。2.建立和完善实时风险监控系统。建立基于风险控制模型的风险管理系统,将所有分支机构联网,对各联网业务点的交易过程、交易结果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提炼,转化为各种风险信息。一方面可对所属部门出现的决策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操纵风险、自营风险等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另一方面可为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多层次的风险揭示、风险报告及风险控制机制。仅供参考

帮不了你,还得看你有没有真才实学

承销要进行尽职调查、制作募集说明书、上报相关部门(发改委、证监会或者银监会等)、销售。分销只要进行销售就可以了,主要是公司内部审批的一些流程,会涉及到资本金、保证金等等的核查,当然,如果是包销,要考虑是否能销售出去的问题

公司债券融资研究的论文

一是我国股票债券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二是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政策法律环境及国际环境;三是债券融资的机遇与挑战关键点;四是融资风险控制与融资收益间的措施。

毕业 论文是对 财务管理 专业学生的学术的考核、 总结 所学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然而选题是财务管理论文开始的首要环节,是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选题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企 业财 务管 理毕 业论 文✍

¥¥¥✎~~企 业财 务管 理目 标论 文 ✍

¥¥¥✎~~财 务管 理毕 业论 文文 献✍

¥¥¥✎~~财 务管 理论 文参 考题 目✍

1.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比较分析

2.上市公司投资绩效研究

3.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研究

4.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

5.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6.企业价值评估 方法 研究-----以某上市公司为例

7.投资决策、筹资决策与股利政策的关系

8.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分析

9.投资者保护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10.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大股东行为研究

11.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

12.上市公司高管涉案的市场反应研究

13.企业并购效应研究

14.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5.风险投资机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效率影响研究

16.公司投资时机与投资规模分析

17.公司投资方向与投资区域分析

18.投资组合理论在股票投资中的应用研究

19.我国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20.权证投资的风险控制研究

1.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

2.公司财务制度设计

3.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

4.企业破产若干财务问题研究

5.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

6.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

7.财务杠杆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8.企业价值创造的衡量:EVA还是Tobin's Q

9.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10.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11.财务管理学科建设问题研究

12.出资者财务论

13.财务管理质量研究

14.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15.公司财务治理研究

16.期权定价理论在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17.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18.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研究

19.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0.财务管理环境研究

1.股利政策的比较与选择

2.中西方公司股利政策比较研究

3.股票期权与经理人激励

4.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及其形成原因

5.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治理研究

6.股权激励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7.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问题研究

8.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9.盈余管理及其识别研究

10.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文献综述

11.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分析

12.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公司为例

13.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比较分析

14.自由现金流量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分析

15.薪酬激励与管理者行为的选择

16.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股价关系研究

17.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公司治理研究

18.上市公司股利形式与收益质量研究

19.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

20.企业收益分配过程中的税务筹划

1.公司筹资管理

2.企业适度负债研究

3.公司营运资金管理

4.公司经营的杠杆效应

5.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方式

6.公司筹资方式的选择与比较

7.财务杠杆及其在筹资决策中的运用

8.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9.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0.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

11.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方向

12.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

13.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4.再融资方式与成本的比较

15.上市公司融资优序问题研究

16.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7.公司治理与融资成本实证研究

18.民营企业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19.供应链融资研究

20.公司债券融资研究

猜你喜欢:

1. 财务管理方向论文选题

2.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3. 有关会计电算化论文选题

4. 财务管理论文题目大全

5. 本科财务管理论文题目大全

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眼睛 ,是一篇文章写作的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财务报表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公司筹资管理

2. 企业适度负债研究

3. 公司营运资金管理

4. 公司经营的杠杆效应

5. 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方式

6. 公司筹资方式的选择与比较

7. 财务杠杆及其在筹资决策中的运用

8. 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9.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0.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

11. 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方向

12. 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

13. 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4. 再融资方式与成本的比较

15. 上市公司融资优序问题研究

16.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7. 公司治理与融资成本实证研究

18. 民营企业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19. 供应链融资研究

20. 公司债券融资研究

21.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

1. 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研究

2. 上市公司并购融资问题研究

3.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4. 小微企业融资机制研究

5.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

6. 电子商务与中小企业融资

7.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

8. 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比较分析

9. 上市公司投资绩效研究

10. 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研究

11.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

12.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13.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以某上市公司为例

14. 投资决策、筹资决策与股利政策的关系

15. 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分析

16. 投资者保护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17.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大股东行为研究

18.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研究

19. 上市公司高管涉案的市场反应研究

20. 企业并购效应研究

1、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

2、公司财务制度设计

3、股利理论与股利政策

4、企业破产若干财务问题研究

5、企业财务竞争力研究

6、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

7、财务杠杆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8、企业价值创造的衡量:EVA还是Tobin's Q

9、低碳经济对企业理财环境的影响

10、财务总监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11、财务管理学科建设问题研究

12、出资者财务论

13、财务管理质量研究

14、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15、公司财务治理研究

16、期权定价理论在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17、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18、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研究

19、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20、财务管理环境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