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功能树脂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发布时间:

功能树脂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

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参考文献是论文后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很多同学对参考文献的写法有很多疑惑,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格式为作品的“出版年份”或期刊的“年、卷(期)”+“:页码(或页数范围),”对于多个引用文件,每一引用文件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些出版物也将表示引用文件位置的信息作为页码)应分别列在每个引用文件的序号中,放在方括号后(仅列出编号,前面和后面的单词和字符,如“p”或“page”没有添加)和标记。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如下:

1、所列参考文献应为便于读者考证的官方出版物。

2、所列参考文献应当标明编号、书名、作者和出版信息。

扩展资料:

论文格式的.注意事项:

1、打印要求

所有毕业论文均采用A4纸打印,上下边距,左边距3cm,右边距。行距为行距的倍数(设定值为);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为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纸上使用的字体要求是宋体。

3、字号

第一级序、题为小三黑体;第二级序、题为小四黑体;第三级及以下序、题为小四宋体,正文与第二级相同。

4、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每页为页眉,以宋体为中心,宋体5号,印有“XX大学X X X理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应按阿拉伯数字(小字体五字)在页脚内连续排列,中间书写。

参考文献是根据GB/T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辑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编著录规则”。参考文献的书写样式不可随意更改,要按照标准仔细地进行排版。

参考文献的编写顺序是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顺序进行编排,采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

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

参考文献的书写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参考文献的全角和半角问题。其实很简单,英文标点+半角;中文标点+全角。可以自己试一下全角和半角的差别在哪,其实就是字符问题,全角字符占两个字节,半角是占一个。另外我们要了解一下关于参考文献都有哪些类型。一共是分为16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其中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我们可以具体的学习一下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相信这些大家都很清楚怎么用,参考文献的书写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其中有几个小点也许一直被同学所忽略,我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第一,文献中的英文名字不可进行缩写,一定要写正确的人名称呼。第二中文和英文参考文献书写并不相同。中文的作者一般是“姓+名”;而英文参考文献是采用“姓,名.”的方式。第三,如果引用的中文文献作者有多个,一般是采用前三位作者署名,第三位作者后面添加等字;英文文献则采用,“姓,名,and名姓”的方式进行书写,除第一位以外,都按照正常顺序写。第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注意无意间的空格,尤其是在书写英文的参考文献当中。第五,参考文献要按照论文引用文献顺序依次书写,这样论文的整体比较严谨,也不会混乱。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杂志要求这么写: 杂志:[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份.卷(期):起页—迄页。 书籍:[序号]主编者.书名[M].版次.卷次.出版地:出版者,起页—迄页。 解析: 论文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写的论文中引用的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不能随便写,是要写出准确出处的。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要求。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 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 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的是国家颁布的文件或纲领政策,要用字母S表示。

例如:引用的是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则,在参考文献中格式为: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参考标准格式指的是写论文的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格式,根据资源的类型可分为这本书[M],[C]学报》发布会上,报纸文章[N],[J],期刊文章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一]学报文献、杂志[G]。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报[EB]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Internet[OL]、CD[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论文的参考文献写法如下:

一、[序号]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起止页码。

二、[序号]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三、[序号]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的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1、参考文献要以序号的形式出现在正文中和文末,且序号要保持一致。序号以在文中出现的前后为序。

2、如果某文献在文中数次被参考,则几处序号要保持相同,只是页码有变化。在文末只列出该参考文献一次即可,不必多次罗列。

3、每一参考文献的所有要素必须齐全,不可残缺,具体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及截体类型标识(如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等)。

参考文献作用:

1、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可以反映出论文的真实性和研究依据,也反映出改论文的起点。我们论文中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也表明了自己论文中的研究是有价值水平和依据的。

2、研究区别

标注参考文献也是为了把前人的成果区分开来。这能表明论文的研究成果是自己写的,虽然引用了前人的观点、数据或其他资料。 但是标注出参考文献不仅能体现出自己的研究能力,也能体现自己的创新和价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功能树脂论文参考文献

1、 塑料管应用现状研究 摘要:主要介绍了塑料管应用现状和生产现状。本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石油深加工技术日趋完善,塑料制品种类多样化,产量迅速增长,使之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型工程材料。塑料管和传统管材相... 类别:材料工程学 作者::佚名 日期:2008-02-07 [查看详细] 2、 试论各种塑料管道的特点及应用 摘要:简明介绍硬聚氯乙烯管(UPVC)、芯层发泡管(PSP)、硬聚氯乙烯消音管、塑料波纹管、氯化聚氯乙烯管(CPVC)、高密度取乙烯管(HDPE)、交联聚乙烯管(PEX)、钢塑复合管、铝塑复合管(PA... 类别:材料工程学 作者::王乐农 日期:2008-02-07 [查看详细] 3、 塑料光纤传光原理 摘要:塑料光纤POF之所以能传光是因为光纤具有芯皮结构,光在POF中传输是按全反射原理进行的,光在SIPOF中的传输方式为全反射式锯齿型,光在GIPOF中的传输方式为正弦曲线型;子午线就是光线的传播路...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杂志要求这么写: 杂志:[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份.卷(期):起页—迄页。 书籍:[序号]主编者.书名[M].版次.卷次.出版地:出版者,起页—迄页。 解析: 论文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写的论文中引用的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不能随便写,是要写出准确出处的。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要求。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 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 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问题一:word2013怎么插入和引用参考文献 1 输入一段正文:(论文最好通过插入多级列表的方式生成) 注:文档的参考文献上标是教程做完后生成的,而不是输入的时候就有; 2 在文档最后添加引用的文献并编号: 注意:先添加编号再输内容!!!! ① 打开Word2013文档页面,在“开始”--“段落”中单击“编号”下三角按钮;如下图2-1: 3 ② 在列表中选择符合我们要求的编号类型就能将第一个编号插入到文档中。 ③ 在第一个编号后面输入文本内容,按回车键将自动生成第二个编号;如下图2-2: 4 以同样的方法可以添加多个用到的参考文献; 注意,此时参考文献只是添加并未插入!如下图2-3: 5 插入文献: 1、在正文需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点击 “插入”―“交叉引用”--- 引用类型“编号项”---选择要插入的文献; 2、点击“插入”后关闭;插入后 3、将正文中的插入文献编号选中,按组合键“ctrl”+“ shift” +“+”将编号变为上标,如下图3所示: 4、按相同方法依次插入多个文献, 附加:引用文献的整理:在正文中插入新引用的参考文献 例如:要求在引用文献【1】和【2】之间的正文中插入新的参考文献(假设参考文献名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⑴在结尾的参考文献中相应位置(由要求知插入在文献【1】和【2】之间)插入此文献,由于设置了编号,原文献【2】以后的参考文献编号会自动更改; ⑵ 在正文中按第三步的办法同样插入新的参考文献【2】;(注意:此时正文中参考文献编号并未自动更改) ⑶先ctrl+S保存下文件,然后ctrl+A选中全文,右键“更新域”(可能需选择“更新整个目录”); ⑷ 回到正文可发现参考文献编号已经自动更改; 【注】参考文献格式获取: 从中国知网之类的数据库获取参考文献格式的方法:(以参考文献【3】--夏开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输电杆塔及其应用进展---为例) 1、进入中国知网数据库,输入查询“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输电杆塔及其应用进展”,选中正确的文献,点击“导出/参考文献” 2、在新窗口选中后点击 “导出/参考文献” 3、点击复制到剪切板,然后到Word中粘贴即可! 问题二:写论文时,参考文献的引用规范是什么? 参考文献加标注一般是在引用文字的末尾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选择尾注就可以了,参考文献应该属于尾注,在菜单里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脚注是在文章的某一页下面的注解,而尾注就是在文章最后了,打开后就可以选编码,即角码。可以自己设定类型、格式。双击编码就可以在文章和参考文献间转换。 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1],选中[1].按ctrl+shift++号键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 *** 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参考文献格式: 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 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9. 其他的: 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932. 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 作者.题名[N].报......>> 问题三:论文后面参考文献在文章中怎么引用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 问题四:论文中引用多个参考文献如何标注? 看你是什么论文,要发表什么期刊了,不同期刊对参考文献的标注办法有差别的,你可以向58论文网问问,哪个期刊什么论文什么要求,他们都知道。 问题五:word2013怎么插入和引用参考文献 工具/原料 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 Microsoft Office 2007/2010/2013 方法/步骤 在word引用处,进入“引用”项中,点开“脚注”右下角的箭头,然后选择“插入”即可。这时,光标定位到文档结尾处,你能看到一个带虚线框的编号,即参考文献的编号,将该参考文献内容写完。 注意,双击该编号则光标定位到引用处;双击引用处编号则光标定位到参考文献内容处。 因此,推荐一边写论文一边写参考文献。 往后的参考文献引用,只需要直接使用“引用”项中“插入尾注”即可,编号自动,不需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多处引用同一篇参考文献时,不能采用“插入尾注”的方法,采用的是“插入”(或者是“引用”)项中的“交叉引用”。 对于交叉引用的编号,需要人为添加中括号,并设置为上标形式(“shift”+“ctrl”+“=”)。如果有新的参考文献引用插入或删除,需要“更新域”,确保交叉引用的编号也随之修改(尾注编号自动修改)。 当整篇论文写完,参考文献引用也完成后,需要在编号上添加中括号,这将使用“开始”项中的“替换”功能。 对 于尾注,将“^e”替换为“[^&]”(如果是脚注,则将“^f”替换为“[^&]”),但是替换时“不限定格式”要处于灰色状态。替换时,最好将光标定位在文档最前,然后选择“全部替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后来有新的参考文献插入引用时,最好是先将光标定位到该插入的引用 前,然后“查找下一处”,最后选择“替换”,切记不要直接“全部替换”! 参考文献不是论文的最后部分,但尾注只能是节的结尾或者文档的结尾。解决方法是,将文档结尾的参考文献中的所有编号都删除,然后选中这些内容,选择“插 入”项中的“书签”,将其添加到书签中,书签名如“参考文献内容”等。这部分工作推荐放在论文已修改无误后进行。 在文档中新建参考文献的页上,选择“交叉引用”,将之前添加的书签插入,并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自动编号。 问题六:参考文献的引用的格式 参考文献及注释 凡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数据、事实以及转述他人的观点)之处的均应列于参考文献中或加以注释,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论文分章节的,每章结束后都应该注明本章参考文献,不分章节的在文后统一注明。注释统一按分页下注的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各类引用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如下: (1)学术期刊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学术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3)有ISBN号的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问题七:如何用word撰写和引用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问题八: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怎么标注 ? 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C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埂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 *** 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 ***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 问题九: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如何写 50分 参考文献规范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C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 *** 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 ***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

环氧树脂文献论文怎么写

关于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

关于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参考文献指的是在文章或者著作中参考到的文献,有一定的格式要求,而参考文献更加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分享关于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参考文献是根据GB/T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辑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编著录规则”。参考文献的书写样式不可随意更改,要按照标准仔细地进行排版。

参考文献的编写顺序是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顺序进行编排,采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

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

参考文献的书写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参考文献的全角和半角问题。其实很简单,英文标点+半角;中文标点+全角。可以自己试一下全角和半角的差别在哪,其实就是字符问题,全角字符占两个字节,半角是占一个。另外我们要了解一下关于参考文献都有哪些类型。一共是分为16种类型,如下图所示。

其中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我们可以具体的学习一下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参考文献以正文中引用的先后次序排列。

以下分别是著作、学位论文和期刊的例子:

[1] 王兴业,唐羽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366–382。

[2] 李玉彬。环氧树脂电子束固化机制与应用基础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3] 武德珍,宋勇志,金日光。PVC/弹性体/纳米CaCO3 复合体系的加工和组成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04,21(1):119–124。

[1]曾清华,王栋知,王淀佐.聚合物-粘土矿物纳米复合材料.化工进展,1998,17(2):13~16.

[2]王立新,张楷亮,任丽,等.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复合材料学报,2001,18(3):5~9.

[3] Giannalis E layered silicate Mater,1996,8(1):29~35.

[4] Alexandre M,Dubois silicate nanocomposites:Preparation,properties and uses of a new class of Sci Eng,2000,Report,28(1~2):1~63.

[5]徐卫兵.聚合物/蒙脱土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01.

[6]张琴.熔体插层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形成过程、剥离机理、形态与性能.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2.

[7]袁昌来,董发勤.粘土/有机纳米复合粉体材料.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3,(4):14~17.

[8]吕建坤.环氧树脂及高性能热塑性树脂与粘土插层复合的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1.

[9]须藤俊男,著.严寿鹤,刘万,贾克实,译.粘土矿物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

[10] OlejnikSL,,1968,72(1):241~249.

[11] Theng B K G,Churchman G J,Whitton J S,Claridge G G of Intercalation Methods for differentiating halloysite from and Clay Minerals,1984,32(4):249~258.

[12] of Solid State13Cand29Si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of Kaolinite and Clay Minerals,1985,33(3):173~180.

[13] Sugahara Y,Satokawa S,Kuroda K,Kato for the Formation of Interlayer Polyacrylonitrile in and Clay Minerals,1988,36(4):343~348.

[14] Sidheswaran P,Bhat A N,Ganguli of Salts of Fatty Acids into and Clay Minerals,1990,38(1):29~32.

[15] Sugahara Y,Satokawa S,Kuroda K,Kato of a kaolinite-polyacrylamide intercalation and Clay Minerals,1990,38(2):137~143.

[16] Tunney J J,Detellier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distinctet hylene glycol derivatives of and Clay Minerals,1994,42(5):552~560.

[17] Tunney J J,Detellier nanocomposite (ethyleneglycol)-kaolinite ,8:927~935.

[18] Frost R L,Tran T H,Kristof spectroscopy of the lattice region of kaolinite and its Spectroscopy,1997,13:175~186.

[19] Frost R L,Kristof of halloysite:a Raman Spectroscopic and Clay Minerals,1997,45(4):551~563.

[20] Frost R L,Tran T H,Kristof structure of a intercalated ordered kaolinite-a Raman microscopy Minerals,1997,32:587~596.

[21] Komori Y,Sugahara kaolinite-NMF-methanol intercalation compound as a versatile intermediate for further intercalation reaction of ,1998,13(4):930~934.

[22] Komori Y,Sugahara Y,Kuroda transformation of a kaolinite-poly(acrylamide)intercalation ,1999,9:3081~3085.

[23] Gardolinski J E,Zamora P P,Wypyc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kaolinite-1-methyl-2-pyrrolidone Intercalation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1999,211:137~141.

[24] Itagaki T,Komori Y,Sugahara Y,Kuroda of a kaolinite-poly(β-alanine)intercalation ,2001,11:3291~3295.

[25] Komori Y,Sugahara intercalation of poly(vinylpyrrolidone)into kaolinite by arefined guest displacement ,1999,11:3~6.

[26] Komori Y,Sugahara Y,Kuroda of alkylamines and water into kaolinite with methanol kaolinite as an Clay Science,1999,15:241~252.

[27] Takenawa R,Komori Y,Hayashi S,Kawamata J,Kuroda of nitroanilines into kaolinite and second harmonic ,2001,13:3741~3746.

[28] Matsumura A,Komori Y,Itagaki T,Sugahara Y,Kuroda of a kaolinite-nylon 6 intercalation ,2001,74:1153~1158.

[29] Szilvia Papp,Anna Szucs,Imre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Pd nanoparticles in layered State Ionics,2001,141~142:169~176.

[30] Patakfalvi R,Oszko A,Dekan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kaolinite and Surfaces A:,2003,220:45~54.

[31]卢寿慈.粉体加工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2]杨雅秀,张乃娴,苏昭冰,等.中国粘土矿物.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33] Hayashi Study of Dynamics and Evolution of Guest Molecules in Kaolinite/Dimethyl and Clay Minerals,1997,45(5):724~732.

[34] Hayashi Study of Dynamics of dimethyl Sulfoxide Molecules in Kaolinite/Dimethyl Sulfoxide Intercalation ,1995,99:7120~7129.

[35] Hayashi S,Ueda T,Hayamizu K,et study of kaolinite.Ⅰ.29Si,27Al, Phys Chem,1992,96:10992~10928.

[36] Xie X L,Hayashi study of kaolinite in tercalation compound with formamide and its derivatives.Ⅰ.Structure and orientation of guest Phys Chem B,1999,103:5949~5955.

[37] Tunney J J,Detellier nanocomposite (ethyleneglycol)~kaolinite ,1998,8:927~935.

[38] Komori Y,Sugahara kaolinite-NMF-methanol intercalation compound as a versatile intermediate for further intercalation reaction of ,1998,13(4):930~934.

[39] Komori Y,Sugahara Y,Kuroda transformation of a kaolinite-poly(acrylamide)intercalation ,1999,9:3081~3085.

[40] Kelleher B P,Sutton D,O'Dwyer T Effect of Kaolinite Intercalation on the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of NMethylformamide and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2,255:219~224.

[41]Frost R L,Kristof J,Horrath E,et Interface Sci,1999,412:380.

[42]王林江,吴大清,袁鹏,等.高岭石/甲酰胺插层的1H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科学通报,2001,46(22):1910~1913.

[43] Tunney J J,Detellier modified of methoxy groups on the interlamellar aluminol surface of ,1996,6(10):1679~1685.

[44]赵顺平,夏华,张生辉.高岭石/有机插层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21(4):620~624.

[45]古映莹,廖仁春,吴幼纯,等.高岭石-MB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性能.贵州化工,2001,26(3):23~25.

[46] FrostRL,VanDerGaastSJ,Zbik M,Kloro eJT,Paroz G kaolinite:a hihly ordered kaolinite that is difficult to intercalate-an XRD,SEM and Raman spectroscopic Clay Science,2002,20:177~187.

[47]王林江,吴大清.高岭石有机插层反应的影响因素.化工矿物与加工,2001,(5):29~32.

[48]李伟东,黄建国,许承晃.高岭土-二甲亚砜夹层复合物的形成机理.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5(1):48~52.

[49]李学强,夏华.高岭土-乙酸钾夹层复合物制备.非金属矿,2002,25(4):22~23.

[50] Tunney J J,Detellier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Distinct Ethylene Glycol Derivatives of and Clay Minerals,1994,42(5),552~560.

[51] Sato of Kaolinite-Amino acid intrecalates derived from hydrated and Clay Minerals,1999,47(6):793~802.

[52] Itagati A,Matsumura A,Kato M,et of material of science letters,2001,20:1483~1484.

[53]沈忠悦,袁明永,叶瑛,杨帅杰.高岭石的夹层化合物及其剥片作用.非金属矿,2000,23(6):12~13.

[54]刘岚,罗远芳,贾德民.聚合物/高岭石嵌入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合成橡胶工业,2002,25(3):190~193.

[55] Lawrence G,Ginanelis polymer electrolyte nanocomposites:Melt intercalation of poly(ethyleneoxide)in micatype Mater,1995,7(2):154~156.

[56] LiuYJ,Schindler J L,DeGroot D C,et ,structure,and reactions of poly(ethyleneoxide)/V2O5intercalative Mater,1996,8(2):525~534.

[57] Murray H and new applications for kaolin,smectite,and palygorskite:A general Clay Sci,2000,17(5~6):207~221.

[58] Balbir Singh,Woodlands,Ian Donald Richard Mackinnon,Ellengrove,Both of Patent 6022821,2000.

[59] John Gerard Thompson,Page;Ian Donald Richard Mackinnon,Ellengrove;Sasha Koun,Cook;Neil Gabbitas,Kambah,all of Patent 5858081,1999.

参考文献标注的正确格式如下:1、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著作作者+篇名或书名等+参考文献的类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2、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注格式为(毕业论文类型为学位论文[D]):[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3、举例如:[1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脲醛树脂论文参考文献

脲醛树脂胶以甲醛和尿素为主要原料,配以其他辅剂和填充物加⼯⽽成的⼀种胶黏剂,脲醛树脂胶全称为脲醛树脂粘合剂,简称脲醛胶、脲甲醛树脂,英⽂简称UF(urea-formaldehyderesins)。脲醛树脂胶制成品为不溶、不熔化的半透明固体,颜⾊⽐较浅。具有耐弱酸弱碱、绝缘性能好、初粘差、收缩⼤、脆性⼤、不耐⽔、耐侯性(指对温湿度压⼒变化下的稳定性)较差的特点,遇到强酸强碱易分解,遇潮遇热就容易分解

安庆人 1994年

一 提高缩聚温度,延长缩聚时间。二 降低配方的摩尔比,减小前后投料比例。三 当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分子量较大羟基化工原料,加大后期的氨基化处理。四 后期可以加适量的消醛剂。

脲醛树脂(UF),又称尿素甲醛树脂,是尿素与甲醛在催化剂(碱性或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缩聚成初期脲醛树脂,然后再在固化剂或助剂作用下形成不溶、不熔的末期热固性树脂。[1]固化后的脲醛树脂颜色比酚醛树脂浅,呈半透明状,耐弱酸、弱碱,绝缘性能好,耐磨性极佳,价格便宜,它是胶粘剂中用量最大的品种,特别是在木材加工业各种人造板的制造中,脲醛树脂及其改性产品占胶粘剂总用量的90%左右。然而,脲醛树脂遇强酸、强碱易分解,耐候性较差,初粘差、收缩大、脆性大、不耐水、易老化,用脲醛树脂生产的人造板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甲醛释放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性。[2]中文名脲醛树脂外文名urea-formaldehyde resins别名尿素甲醛树脂生产尿素与甲醛反应英文缩写UF概述特点组成应用用途改性包装储运备注生产工艺流程TA说参考资料概述脲醛树脂,又称尿素甲醛树脂,简称UF,平均分子量约10000。尿素与37%甲醛水溶液在酸或碱的催化下可缩聚得到线性脲醛低聚物,工业上以碱作催化剂,95℃左右反应,甲醛/尿素之摩尔比为~,以保证树脂能固化。反应第一步生成一和二羟甲基脲,然后羟甲基与氨基进一步缩合,得到可溶性树脂,如果用酸催化,导致凝胶。产物需在中性条件下才能贮存。线性脲醛树脂以氯化铵为固化剂时可在室温固化。模塑粉则在130~160℃加热固化,促进剂如硫酸锌、磷酸三甲酯、草酸二乙酯等可加速固化过程。脲醛树脂主要用于制造模压塑料,制造日用生活品和电器零件,还可作板材粘合剂、纸和织物的浆料、贴面板、建筑装饰板等。由于其色浅和易于着色,制品往往色彩丰富瑰丽。三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具有均匀结构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该树脂飞行员热固性树脂,它具有阻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光泽度和机械强度,广泛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其用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装饰贴面板:可制成防火、抗震、耐热的层压板,色泽鲜艳、坚固耐热、耐污染的装饰板,作飞机、船舶和家具的贴面板及防火、抗震、耐热的房屋装饰材料。2、涂料:三胺在丙烯酸系、醇酸系、环氧系涂料中作交联剂。用丁醇、甲醇醚化后,作为热固性涂料、固体粉末涂料的胶联剂、可制作金属涂料和车辆、电器、家具用氨基树脂装饰漆。该漆具有色泽光亮、附着力强、硬度高、耐老化、耐腐蚀的特点。3、模塑粉:经混炼、造粒等工序可制成蜜胺塑料,、抗污,潮湿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电气性能,可制成洁白、耐摔打的日用器皿、卫生洁具和仿瓷餐具,电器设备等的绝缘材料。4、纸张:用乙醚醚化后可用作纸张处理剂,生产抗皱、抗缩、防潮、不腐烂等纸。5、三胺-甲醛树酯与其它原料混配,还可以生产出织物整理剂、皮革鞣润剂、上光剂和抗水剂、橡胶粘合剂、水泥减水剂(萘为原料)、钢材氮化剂等。助燃剂原理三胺中氮遇高温分解释放出氮气,所以三胺作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剂。三胶与脲醛胶相具有粘合力强、耐水、耐热等特点;与酚醛胶相比具有固化速度快、、透明、不污染板面等特点。

环氧树脂文献论文

[1]曾清华,王栋知,王淀佐.聚合物-粘土矿物纳米复合材料.化工进展,1998,17(2):13~16.

[2]王立新,张楷亮,任丽,等.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复合材料学报,2001,18(3):5~9.

[3] Giannalis E layered silicate Mater,1996,8(1):29~35.

[4] Alexandre M,Dubois silicate nanocomposites:Preparation,properties and uses of a new class of Sci Eng,2000,Report,28(1~2):1~63.

[5]徐卫兵.聚合物/蒙脱土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01.

[6]张琴.熔体插层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形成过程、剥离机理、形态与性能.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2.

[7]袁昌来,董发勤.粘土/有机纳米复合粉体材料.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3,(4):14~17.

[8]吕建坤.环氧树脂及高性能热塑性树脂与粘土插层复合的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1.

[9]须藤俊男,著.严寿鹤,刘万,贾克实,译.粘土矿物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81.

[10] OlejnikSL,,1968,72(1):241~249.

[11] Theng B K G,Churchman G J,Whitton J S,Claridge G G of Intercalation Methods for differentiating halloysite from and Clay Minerals,1984,32(4):249~258.

[12] of Solid State13Cand29Si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 of Kaolinite and Clay Minerals,1985,33(3):173~180.

[13] Sugahara Y,Satokawa S,Kuroda K,Kato for the Formation of Interlayer Polyacrylonitrile in and Clay Minerals,1988,36(4):343~348.

[14] Sidheswaran P,Bhat A N,Ganguli of Salts of Fatty Acids into and Clay Minerals,1990,38(1):29~32.

[15] Sugahara Y,Satokawa S,Kuroda K,Kato of a kaolinite-polyacrylamide intercalation and Clay Minerals,1990,38(2):137~143.

[16] Tunney J J,Detellier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distinctet hylene glycol derivatives of and Clay Minerals,1994,42(5):552~560.

[17] Tunney J J,Detellier nanocomposite (ethyleneglycol)-kaolinite ,8:927~935.

[18] Frost R L,Tran T H,Kristof spectroscopy of the lattice region of kaolinite and its Spectroscopy,1997,13:175~186.

[19] Frost R L,Kristof of halloysite:a Raman Spectroscopic and Clay Minerals,1997,45(4):551~563.

[20] Frost R L,Tran T H,Kristof structure of a intercalated ordered kaolinite-a Raman microscopy Minerals,1997,32:587~596.

[21] Komori Y,Sugahara kaolinite-NMF-methanol intercalation compound as a versatile intermediate for further intercalation reaction of ,1998,13(4):930~934.

[22] Komori Y,Sugahara Y,Kuroda transformation of a kaolinite-poly(acrylamide)intercalation ,1999,9:3081~3085.

[23] Gardolinski J E,Zamora P P,Wypyc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kaolinite-1-methyl-2-pyrrolidone Intercalation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1999,211:137~141.

[24] Itagaki T,Komori Y,Sugahara Y,Kuroda of a kaolinite-poly(β-alanine)intercalation ,2001,11:3291~3295.

[25] Komori Y,Sugahara intercalation of poly(vinylpyrrolidone)into kaolinite by arefined guest displacement ,1999,11:3~6.

[26] Komori Y,Sugahara Y,Kuroda of alkylamines and water into kaolinite with methanol kaolinite as an Clay Science,1999,15:241~252.

[27] Takenawa R,Komori Y,Hayashi S,Kawamata J,Kuroda of nitroanilines into kaolinite and second harmonic ,2001,13:3741~3746.

[28] Matsumura A,Komori Y,Itagaki T,Sugahara Y,Kuroda of a kaolinite-nylon 6 intercalation ,2001,74:1153~1158.

[29] Szilvia Papp,Anna Szucs,Imre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Pd nanoparticles in layered State Ionics,2001,141~142:169~176.

[30] Patakfalvi R,Oszko A,Dekan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kaolinite and Surfaces A:,2003,220:45~54.

[31]卢寿慈.粉体加工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2]杨雅秀,张乃娴,苏昭冰,等.中国粘土矿物.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33] Hayashi Study of Dynamics and Evolution of Guest Molecules in Kaolinite/Dimethyl and Clay Minerals,1997,45(5):724~732.

[34] Hayashi Study of Dynamics of dimethyl Sulfoxide Molecules in Kaolinite/Dimethyl Sulfoxide Intercalation ,1995,99:7120~7129.

[35] Hayashi S,Ueda T,Hayamizu K,et study of kaolinite.Ⅰ.29Si,27Al, Phys Chem,1992,96:10992~10928.

[36] Xie X L,Hayashi study of kaolinite in tercalation compound with formamide and its derivatives.Ⅰ.Structure and orientation of guest Phys Chem B,1999,103:5949~5955.

[37] Tunney J J,Detellier nanocomposite (ethyleneglycol)~kaolinite ,1998,8:927~935.

[38] Komori Y,Sugahara kaolinite-NMF-methanol intercalation compound as a versatile intermediate for further intercalation reaction of ,1998,13(4):930~934.

[39] Komori Y,Sugahara Y,Kuroda transformation of a kaolinite-poly(acrylamide)intercalation ,1999,9:3081~3085.

[40] Kelleher B P,Sutton D,O'Dwyer T Effect of Kaolinite Intercalation on the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of NMethylformamide and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2,255:219~224.

[41]Frost R L,Kristof J,Horrath E,et Interface Sci,1999,412:380.

[42]王林江,吴大清,袁鹏,等.高岭石/甲酰胺插层的1H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科学通报,2001,46(22):1910~1913.

[43] Tunney J J,Detellier modified of methoxy groups on the interlamellar aluminol surface of ,1996,6(10):1679~1685.

[44]赵顺平,夏华,张生辉.高岭石/有机插层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21(4):620~624.

[45]古映莹,廖仁春,吴幼纯,等.高岭石-MB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Pb2+的吸附性能.贵州化工,2001,26(3):23~25.

[46] FrostRL,VanDerGaastSJ,Zbik M,Kloro eJT,Paroz G kaolinite:a hihly ordered kaolinite that is difficult to intercalate-an XRD,SEM and Raman spectroscopic Clay Science,2002,20:177~187.

[47]王林江,吴大清.高岭石有机插层反应的影响因素.化工矿物与加工,2001,(5):29~32.

[48]李伟东,黄建国,许承晃.高岭土-二甲亚砜夹层复合物的形成机理.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5(1):48~52.

[49]李学强,夏华.高岭土-乙酸钾夹层复合物制备.非金属矿,2002,25(4):22~23.

[50] Tunney J J,Detellier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Distinct Ethylene Glycol Derivatives of and Clay Minerals,1994,42(5),552~560.

[51] Sato of Kaolinite-Amino acid intrecalates derived from hydrated and Clay Minerals,1999,47(6):793~802.

[52] Itagati A,Matsumura A,Kato M,et of material of science letters,2001,20:1483~1484.

[53]沈忠悦,袁明永,叶瑛,杨帅杰.高岭石的夹层化合物及其剥片作用.非金属矿,2000,23(6):12~13.

[54]刘岚,罗远芳,贾德民.聚合物/高岭石嵌入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合成橡胶工业,2002,25(3):190~193.

[55] Lawrence G,Ginanelis polymer electrolyte nanocomposites:Melt intercalation of poly(ethyleneoxide)in micatype Mater,1995,7(2):154~156.

[56] LiuYJ,Schindler J L,DeGroot D C,et ,structure,and reactions of poly(ethyleneoxide)/V2O5intercalative Mater,1996,8(2):525~534.

[57] Murray H and new applications for kaolin,smectite,and palygorskite:A general Clay Sci,2000,17(5~6):207~221.

[58] Balbir Singh,Woodlands,Ian Donald Richard Mackinnon,Ellengrove,Both of Patent 6022821,2000.

[59] John Gerard Thompson,Page;Ian Donald Richard Mackinnon,Ellengrove;Sasha Koun,Cook;Neil Gabbitas,Kambah,all of Patent 5858081,1999.

既然你这么急,给你推荐一个人吧 他能帮你的,很快Q9281 06483

参考文献标注的正确格式如下:1、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著作作者+篇名或书名等+参考文献的类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2、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注格式为(毕业论文类型为学位论文[D]):[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3、举例如:[1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