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小学室内体育课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小学室内体育课论文参考文献

体育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宋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就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把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把学生潜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本人自教学以来,一直担任体育教学工作。近几年的体育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多种原因下,导致不少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但是,我本着教育学生的职能,结合课改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改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下面谈谈本人在体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做法。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正确认识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人的兴趣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和动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兴趣在学习动机中是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向。所以,在许多心理学、教育学及教学论等著作中都谈到兴趣的问题,卢梭就把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作为他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赫尔巴特则认为,教学应以多方面的兴趣为基础,提出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引起多方面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就必须从多方面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把社会和新课程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经过教育,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小学体育工作肩负着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各种基本能力、打好基础的任务。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二、从思想上端正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 端正学生学习体育的思想态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各种不正确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很多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校的升学,而忽视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教育,致使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科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为此,作为学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可能,也不会对所学内容的意义、作用、价值有完全正确的认识,达到有目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揭示体育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把体育学习与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学习好与将来终身受益的关系;把体育课的学习与其它文化课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将来走向社会,难以发挥应有才能的道理。激发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积极锻炼,打好身体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兴趣加以正确引导,防止学生单纯从兴趣出发进行锻炼。对那些学生不喜爱而对身体的全面发展又十分重要的项目,教师要耐心教育,讲明学习意义,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他们学习,利用兴趣迁移规律把学生对某一学科或项目的兴趣迁移到体育学习上来。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它包含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主体作用)两个方面。这两者的结合是教学过程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能不能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全面、自主、探究、合作”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快乐的学习情绪。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承受者。让他们在学会动作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就能够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的作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设置、引导和组织之中,而不是单纯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教师善于选择合适的教法手段和教学步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敢于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重视因材施教,教法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使教者得心应手,学者心情愉快。五、设计新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首先在设计教学方法上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厌倦。相反,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形象生动、精彩而带有激励性方法来教,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师总是按“讲解——示范——讲解——练习——纠正错误”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来教。结果不单没有给学生带来好的效果,反而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厌学的负面影响。那么,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在“快速跑”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有活泼好动、寻求新颖的特点。于是,在组织教学上,采用分组“迎面接力跑”和“30米往返接力跑”等竞争性游戏来组织教学,使得课堂气氛出现你追我赶,争当上游的活泼气氛,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六、教学中运用表扬与批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少,好动,自制力差等特点,违反纪律,做错事情的现象是难免的。所以,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表扬、批评结合德育渗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道理和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和应用。但要讲究方法,注意场合,方式要因人而异,运用得好能鼓舞学生士气,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七、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组建一些体育兴趣小组,如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等。适时给予技术上的指点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并组织他们平时举行各种体育友谊赛,让他们感受和认识体育更多的乐趣与意义,同时诱发更多同学的积极参与和对各项体育运动的兴趣。利用每年举办的“校运会”、“篮球赛”、“拔河赛”等比赛项目,促进同学们平时涌跃参与体育锻炼,树立终身的体育锻炼意识观念。 八、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我有时播放一些有关体育比赛录像给学生观看,如NBA、世界杯等;同时还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收集有关体育资料。使学生对体育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指导学生做好有关体育知识小画报,大力宣传体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九、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平等、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例如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多在学生中间参与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活动,要经常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 此外,体育教师还要处处表现出关怀、尊重、信任学生的情感,与他们交朋友,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形成师生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体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周倩.酒泉地区高中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崔小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外锻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3]谭林.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和单杠的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4]王霞元.甘肃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5]李春玉.试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实效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09)

[6]王婷,姜华.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5)

[7]丁根清.如何培养体育系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J].才智.20xx(21)

[8]王延芳.甘肃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9]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0]余永生.四川省独立院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xx

[11]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2]李鑫.山西省太原市广场健身舞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xx

[13]王楠.对沈阳市高职院校大众健美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14]杜秀娟.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5]魏复活.宁夏城镇回民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6]祝欢.兰州市与郑州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7]李冰,张璐.浅析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与阅读技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5)

[18]龚云.中澳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xx(07)

[19]胡凤兰.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xx(03)

[20]杨瑞鹏.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xx(01)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彭庆文.大学体育概念新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6).74-79.

[3]冯晓辉.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4]魏丕勇.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xx,(1):11~13.

[5]梅汝莉.“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小学管理.20xx(12).

[7]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8]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9]欣心.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J].北京教育.20xx.(5).

[10]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上海:开明出版社.20xx:1-23.

[12]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3]周应德,尹华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12-13

[14]冯克诚主编.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结构和教育学意义[M].学苑音像出版社.20xx.(5):4-6

[15]彭伟强.美国多元办学模式及其启示[M].教学理论与实践.(7):29-32

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3:张冰主编.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训练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3—138 4: 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 马小明\任中海. 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xx,03(1):1—6 6:安彦. 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J】.体育科学报,20xx,01(1):25—30 7:陈文聪. 高原训练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 40(6): 431~436更多相关阅读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体育论文小学课外活动参考文献

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3:张冰主编.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训练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3—138 4: 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 马小明\任中海. 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xx,03(1):1—6 6:安彦. 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J】.体育科学报,20xx,01(1):25—30 7:陈文聪. 高原训练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 40(6): 431~436更多相关阅读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摘要: 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虽然按照新课标要求建立了体育教学思想,但是,受到传统体育教育的影响而无法将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新课标要求体育教育要围绕着学生展开,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对中国的基础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本论文针对“体育新课标”实施对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育;体育新课标;影响

在中国的体育体系中,学校体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途径。小学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基础,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随着中国的各个小学陆续推行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教育实施了改革,随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建立起来,对中国的小学体育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1“体育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

“体育新课标”转变了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思想

中国的小学体育教育的传统教学思想对推动中国小学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重点强调基础知识和体育运动的技能,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体育教育和训练,而没有从健康的角度参与体育学习。随着中国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小学体育作为体育运动的基础教育,将“健康第一”的体育运动思想注入其中,并在体育新课标中得以规范,形成小学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与传统的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所不同,新课标围绕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倡导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将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体育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育。与此同时,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由此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新课标”使得小学体育教育模式有所创新

按照传统的小学体育教育,体育教师对小学生讲解有关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并采用示范教学模式,学生模仿教师的运动方式,并接受各种单项动作的联系。在课堂上,体育教师负责对学生的体育动作以指导,确保学生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够做到标准化。由于师生之间疏于交流,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受到重视,而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教学统一化,包括一些不适宜部分学生群体的体育教学方法依然在体育教学中执行,难以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按照“体育新课标”所建立的教学模式是围绕着学生而展开,尊重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健康需求调整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强化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体育训练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要形式多样,除了模仿练习之外,还可以建立小组合作练习、自主练习、相互纠错等等方式,教师发挥着指导的作用。除了课内体育教学之外,还可以将体育教学内容结合课外活动,组织体育竞赛、体育游戏以及体育竞赛观摩等等,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为主,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并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精神。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展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如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排练,在社区活动中展示出来,一方面可以提升小学生对自身体育能力的自信心,使得体育热情被激发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小学生的社交能力,让小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2影响“体育新课标”展开的制约因素

小学体育教育中,虽然引入了“体育新课标”内容,并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实际实施了必要的改革,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体育新课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受到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并没有真正意义地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融入其中,使得体育教育中没有体现健康的重要性。其次,“体育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使得部分体育教师对这一教育思想错误地领会为领导小学生开展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开展欢乐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结果导致小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了,却没有发挥体育教育的作用。特别是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没有实施必要的检测和评价,使得学生的体育技术能力和身体素质难以符合要求。再次,“体育新课标”强调小学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师生充分互动达到健身效果。但是,体育教师并没有领会自主学习的内在涵义,而是让学生充分自由。当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运动的时候,教师没有给予正确的指导;针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教师也没有采取恰当的指导方式,而是依然以“灌输”的形式,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即使互动了,也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

3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生只有爱上体育,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新课标”的目的就是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将提高小学生身心健康与体育教育相结合。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以充分认识,摆脱传统体育的单一传递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发挥体育教育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晏绍文,张冰.黄州城区小学体育“新课标”实施现状及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2):149.

[2]王道练.浅论小学体育新课标实施中的相关问题[J].教育观察,2011,(3):62-63.

[3]王建伟.体育新课标的实施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分析[J].内江科技,2012,(2):35.

体育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宋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就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把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把学生潜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本人自教学以来,一直担任体育教学工作。近几年的体育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多种原因下,导致不少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但是,我本着教育学生的职能,结合课改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改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下面谈谈本人在体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做法。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正确认识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人的兴趣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和动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兴趣在学习动机中是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向。所以,在许多心理学、教育学及教学论等著作中都谈到兴趣的问题,卢梭就把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作为他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赫尔巴特则认为,教学应以多方面的兴趣为基础,提出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引起多方面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就必须从多方面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把社会和新课程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经过教育,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小学体育工作肩负着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各种基本能力、打好基础的任务。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二、从思想上端正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 端正学生学习体育的思想态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各种不正确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很多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学校的升学,而忽视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教育,致使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文化科成绩好,体育成绩及格就行了。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为此,作为学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重视转变学生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可能,也不会对所学内容的意义、作用、价值有完全正确的认识,达到有目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揭示体育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把体育学习与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学习好与将来终身受益的关系;把体育课的学习与其它文化课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将来走向社会,难以发挥应有才能的道理。激发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积极锻炼,打好身体基础。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兴趣加以正确引导,防止学生单纯从兴趣出发进行锻炼。对那些学生不喜爱而对身体的全面发展又十分重要的项目,教师要耐心教育,讲明学习意义,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他们学习,利用兴趣迁移规律把学生对某一学科或项目的兴趣迁移到体育学习上来。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它包含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主体作用)两个方面。这两者的结合是教学过程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能不能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全面、自主、探究、合作”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快乐的学习情绪。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承受者。让他们在学会动作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就能够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的作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设置、引导和组织之中,而不是单纯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在于教师善于选择合适的教法手段和教学步骤,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敢于改革旧的教学模式,重视因材施教,教法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使教者得心应手,学者心情愉快。五、设计新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首先在设计教学方法上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教学方法呆板、机械,学生就会产生厌倦。相反,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形象生动、精彩而带有激励性方法来教,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我发现很多教师总是按“讲解——示范——讲解——练习——纠正错误”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来教。结果不单没有给学生带来好的效果,反而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厌学的负面影响。那么,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在“快速跑”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有活泼好动、寻求新颖的特点。于是,在组织教学上,采用分组“迎面接力跑”和“30米往返接力跑”等竞争性游戏来组织教学,使得课堂气氛出现你追我赶,争当上游的活泼气氛,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六、教学中运用表扬与批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少,好动,自制力差等特点,违反纪律,做错事情的现象是难免的。所以,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表扬、批评结合德育渗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道理和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和应用。但要讲究方法,注意场合,方式要因人而异,运用得好能鼓舞学生士气,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七、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组建一些体育兴趣小组,如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等。适时给予技术上的指点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并组织他们平时举行各种体育友谊赛,让他们感受和认识体育更多的乐趣与意义,同时诱发更多同学的积极参与和对各项体育运动的兴趣。利用每年举办的“校运会”、“篮球赛”、“拔河赛”等比赛项目,促进同学们平时涌跃参与体育锻炼,树立终身的体育锻炼意识观念。 八、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中,我有时播放一些有关体育比赛录像给学生观看,如NBA、世界杯等;同时还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收集有关体育资料。使学生对体育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指导学生做好有关体育知识小画报,大力宣传体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九、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平等、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例如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多在学生中间参与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活动,要经常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 此外,体育教师还要处处表现出关怀、尊重、信任学生的情感,与他们交朋友,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形成师生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小学体育有关课改的论文参考文献

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3:张冰主编.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训练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3—138 4: 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 马小明\任中海. 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xx,03(1):1—6 6:安彦. 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J】.体育科学报,20xx,01(1):25—30 7:陈文聪. 高原训练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 40(6): 431~436更多相关阅读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生命在于运动”唤起了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提高“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社会各阶层对体育的重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基层体育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特别是中老年人对体育锻炼更是“情有独钟”然而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小学生却对体育的认识虽不算一片空白却也是知者甚少,一味地在数学的题海中挣扎;在语文的堡垒中喘息,却不知道体育锻炼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如何让学生改变观念,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理念,值得每位体育工作者深思。我认为应从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开始逐步实现“终身体育 ”的构想。那么怎样上好一堂体育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一节好的体育课必须打破常规、树立新意 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体育教师自由地,随机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授课内容,用简单,富有乐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重简单的技巧练习,培养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其次,教师要用和风细雨般、耐心地说教、优美及悦耳动听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了解体育锻炼的普遍性和 “快乐体育”的内涵。例如:在做准备活动时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做一些简单地韵律操、热身操等,在欢快地旋律中翩翩起舞,这样既起到热身的目的又不使学生感到厌倦。再次,打破原有体育课的常规。没有必要强调队伍如何整齐,只要能够听到教师的讲话,在教师的视野之内即可,把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伙伴,平等、和谐地一起参加锻炼。 2、一节好的体育课必须配以生动形象的讲解 体育教学中如何用语言进行讲解,是技术问题,也是艺术问题。技术动作上的修养,技术动作的讲解可以编成几个步骤或者是几句顺口溜,让学生好学也好记,比如:我前几天讲的公开课“前滚翻”,在组织上就有些乱,听了很多老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下来我反复思考,我觉得可以再讲动作要领的时候把它分解成5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这样有助于学生各个环节清晰、快速的掌握与学会,也可以把动作要领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熟记,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会。有了5步教学法就可以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一步步的练习,教师也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动作概念后在进行分组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在语言艺术上的修养,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比如:开始的激情导课很重要,好的导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整节课充满期待,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充分利用语言的艺术,有句名言说得好:“一个好的老师,同时应当是一个语言大师,否则是很难懂得教育艺术和技巧的人”。语言是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学语言要规范正确,又要生动鲜明,尤其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语言必须清晰、准确、形象、简洁明僚,切忌拖泥带水。所以,有时我们老师将教学内容和要求编成口诀,教学中既节省时间,学生又容易掌握。因为教师既要通过语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通过语言调动学生的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对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没有一定的艺术手法是不行的。其次是教学语言要富于变化,这包含着词汇的变化、语调的变化、感情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要随教材的需要和课堂实际予以灵活处理。 3、一节好的体育课必须展现准确优美的示范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示范,比如:我在这次公开课上讲“前滚翻”只是自己做了几个漂亮的动作,而没有很好地运用上完整与分解结合,正确速度与慢速度结合的方法,所以学生对动作只是走马观花而没有深入掌握导致练习时错误的发生。也可以正确示范与有代表性的错误示范结合,也可以用直观教具来进行示范等。还可以适时改变示范面,因此,准确优美规范化的示范动作是体育教学的无声语言,对学生有强大的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结构等实际情况。把握好示范的时机、位置、角度、方向、速度等方面的艺术性,借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准确优美的示范,能使学生较快理解动作要领和建立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因为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钦佩和赞美,学生由此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欣赏==羡慕==向往==跃跃一试,从而起到良好的激励效应。示范能力也是我们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4、一节好的体育课必须体现重视安全教育 伴随体育运动的是不可避免的意外伤害,因此科学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体育课的本质任务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如果体育课教学忽视安全与安全教育,就很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健康。因此,体育课教学必须重视安全教育,切实加强安全措施,首先应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其次是体育器材要检修,再有就是组织工作要周密,检查学生的服装、配饰等等,这都是预防伤害事故的重要保障。体育课以室外课为主,教学环境多变,学生流动性大,注意力易分散,课堂上有时会遇到预料不到的情况。因此。在活动中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以防事故发生,不能让孩子们在寻求健康中却损害了健康。要时刻谨记 “教育无小事,安全问题重于天”。 5、一节好体育课必须体现采取多样话的教学手段 体育课教学方法的确定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学生本身,教材本身的结构特点,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等。因此。一般说来,教学必须遵循由简到繁、由静到动、由慢到快、运动量由低到高再到低等循序渐进的原则,并紧密结合教学任务和教材要求。体育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练习时间有限,因而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此要仔细思考反复推敲,结合新颖多样的组织手段进行艺术烘托方能奏效。比如:前滚翻解决低头团身时可以在下颌和腿中间夹纸,在解决投掷出手高度低是可以拉彩带,解决跳远起跳高度时可以再踏板上空挂彩球等等,总之,不能抱住一种方法一成不变。如何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怎样组织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并以学习为主线的学习过程。要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因素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学习。 6、有始有终,注重“放松活动” 体育教师还应该注重授课结束后的放松活动,我认为它是一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放松活动做的充分,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快乐体育”。体育教师在选择放松活动内容时,应将那些学生易学又有利于放松的游戏或韵律体操教给学生,再配以优美舒缓的音乐更会让学生的身心方面得到充分放松,让你的一堂课在快乐中开始在轻松中结束。 总之,一堂好的体育课。它会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信念,不会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因忙碌而淡忘体育。因为“生命在于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他们心中已根深蒂固,这便是每一堂体育课潜移默化的结果。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二十一世纪,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创新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上好每一堂体育课。

小学体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整理的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新课改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式,作为体育学科,也必定是要加入改革的大潮中来的。体育课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高级游戏,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的好坏更是对国民体育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如何快乐的进行体育教学,是对当代体育教师的严格考验。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的前提,因此,体育课在学校的学习生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字:小学体育 兴趣 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学生,根据他们好奇心强、贪玩的心理特点,我们体育教师要制定好教学计划,积极调动参与体育课的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教学工作就已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我认为快乐体育应该强调情感、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这对学生的受益是终身的。教师一般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中的早期影响者,尤其是小学的体育教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是处于学习兴致的兴奋期,对于接触新鲜事物的兴趣非常大,而且有很好的可塑性。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受其专业的影响,形成了体育教师的特有的气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很多学生如何看待体育课。体育教师健硕的体格,谈吐的幽默和优秀的组织才能,这一切不仅让体育教师的形象深深的树立在学生心中,而且使学生真实看到了体育锻炼的效果,并且对其产生了学习锻炼的愿望,从而引发对体育课的热爱和兴趣。体育教师一定要时刻保持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每一个示范性动作都是全体学生模仿的对象,动作协调、优美、流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就会非常期待,这样就会带上体育课的时候认真的训练,表现出相当的兴趣。所以教师要不断锻炼,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展现出最佳的精神风貌,真正起到榜样的作用,来引导学生进行体魄的训练。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呢?这个是困扰很多体育教师的难题,现在的小学生“调皮”,但是要善于抓住其弱性。以下我介绍下自己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建立良好的情感氛围。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尊重学生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的小学生自尊心也很强,只有不伤及其自尊,才能逐步开展教学工作,否则,这些“调皮”的孩子们可是不会积极配合你工作的。此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绝不能用过激的言语挖苦学生,尤其是对现在心灵还很脆弱的小学生,只有架起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给学生情感上“减负”,让学生们感觉到面前这个高大魁梧的人不仅仅是他们的体育教练,更是他们心灵交流的老师,是他们心灵的港湾,只有师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教学效果才会是有效的,令人满意的。

二、用巧妙的语言导入课堂,创设情景教学。 如何导入新课也是一直以来教师较为头疼的事,课前几分钟的教学计划很关键,往往一些学生一听上课前几分钟老师枯燥的的讲解,就已经没了什么上课的兴趣了,心思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了,所以开课前一定要用精妙的言语来把学生的好奇心的“胃口”调起来。我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我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童行”去对学生导教导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利用一些动作模仿创设教学情景,把各派的动作通过模仿表现出来,如象形,兔子跳等,学习立定跳远,采用“袋鼠跳”的形式来进行,突出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特点,这样的形式不仅学生们喜欢做,还会传出阵阵的笑声来,营造了一个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创设情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我们可以采取多媒体影片播放的形式,图文并茂,分析技术要领,随后进行实际训练,亲自感受技术要点,增强学习效果。

三、实现角色转变,废除一言堂,体验运动乐趣。新课改要求下,一言堂已经不在适合当今的教育教学,“群言堂”才是提倡的教学模式。变主讲为主导,体育是一门体验式学科,必须是要求学生亲自来实际操作的,让学生充分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迸发出对体育的热情,也体现出了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也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学生乐学、会学、爱学,建立起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体育应该倡导体验式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享受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我们可以进行分组训练,小组内进行讨论学习,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比赛,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竞技中感受成功与失败,另一方面也在激烈的比赛中锻炼了身体,学到了教学计划中的体育技能,一举两得,师生之间的情感也会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升华。

四、学习交流,自我评价。俗话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要把每次的学习心得拿出来与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以此来发现自己实践过程中的不足,学习他人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其实学后的交流过程是很有效的,很多隐藏的问题都会被发现,以便进行及时的改正。学生的学后自我评价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让他们自己时刻高标准要求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让老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探索适应当今学生健康发展的科学的教学策略,只有真正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才能把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DB/OL]. 2005-8-19.

[2] 《中国学校体育》2006 年第1 期.

摘 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要求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健康为目的,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灵活性,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让每一名学生从体育学习中受益。如何将体育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使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及本质内涵真正贯彻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程的要求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对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以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于掌握。这样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校场地器材情况对教材进行认真研究加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同时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也可以把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中,从而形成校园特色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可以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

多年来流行着“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说法,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体育课内容陈旧而枯燥”“体育课上自主活动时间少缺乏激情”,还有缺少个性发展、统一僵化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模式等,与学生在社会上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充满激情色彩的体育形成极大的反差。()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练习项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使学生的练习不再枯燥无味,组织一些小组协作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智慧和毅力去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

三、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体育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要一味地命令学生怎样去做,而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自主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民主。新课程把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年龄、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差异很大,而传统体育强调统一,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上课,造成对一部分学生身心的较大损害,而新课程则强调在教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完全成为体育课的主人,这样不仅仅能调动他们去创新、去实践,还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体育课的甘甜,使其终身受益,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师生共同融入体育活动中,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

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我认为体育教学是双向双边师生共同完成的一项复杂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学生们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只有师生融入一起,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游戏,才会带动课堂气氛,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

五、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很多教师始终认为学生只是“学”的主体,而自己则是“教”的主体,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要主动接近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善于转变角色,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反思,大胆创新,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心、社会适应和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将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利锋,阮利民.对体育创新教育课程方案的几点建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05).

[2]陈海玲.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一些探索[J].考试周刊,2009(29).

体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周倩.酒泉地区高中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崔小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外锻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3]谭林.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和单杠的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4]王霞元.甘肃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5]李春玉.试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实效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09)

[6]王婷,姜华.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5)

[7]丁根清.如何培养体育系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J].才智.20xx(21)

[8]王延芳.甘肃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9]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0]余永生.四川省独立院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xx

[11]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2]李鑫.山西省太原市广场健身舞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xx

[13]王楠.对沈阳市高职院校大众健美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14]杜秀娟.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5]魏复活.宁夏城镇回民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6]祝欢.兰州市与郑州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7]李冰,张璐.浅析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与阅读技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5)

[18]龚云.中澳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xx(07)

[19]胡凤兰.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xx(03)

[20]杨瑞鹏.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xx(01)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彭庆文.大学体育概念新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6).74-79.

[3]冯晓辉.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4]魏丕勇.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xx,(1):11~13.

[5]梅汝莉.“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小学管理.20xx(12).

[7]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8]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9]欣心.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J].北京教育.20xx.(5).

[10]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上海:开明出版社.20xx:1-23.

[12]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3]周应德,尹华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12-13

[14]冯克诚主编.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结构和教育学意义[M].学苑音像出版社.20xx.(5):4-6

[15]彭伟强.美国多元办学模式及其启示[M].教学理论与实践.(7):29-32

摘要: 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虽然按照新课标要求建立了体育教学思想,但是,受到传统体育教育的影响而无法将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新课标要求体育教育要围绕着学生展开,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对中国的基础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本论文针对“体育新课标”实施对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育;体育新课标;影响

在中国的体育体系中,学校体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途径。小学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基础,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随着中国的各个小学陆续推行新的课程标准,对体育教育实施了改革,随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建立起来,对中国的小学体育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1“体育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

“体育新课标”转变了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思想

中国的小学体育教育的传统教学思想对推动中国小学体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重点强调基础知识和体育运动的技能,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体育教育和训练,而没有从健康的角度参与体育学习。随着中国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小学体育作为体育运动的基础教育,将“健康第一”的体育运动思想注入其中,并在体育新课标中得以规范,形成小学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与传统的小学体育教育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所不同,新课标围绕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倡导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将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体育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育。与此同时,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由此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新课标”使得小学体育教育模式有所创新

按照传统的小学体育教育,体育教师对小学生讲解有关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并采用示范教学模式,学生模仿教师的运动方式,并接受各种单项动作的联系。在课堂上,体育教师负责对学生的体育动作以指导,确保学生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够做到标准化。由于师生之间疏于交流,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受到重视,而没有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教学统一化,包括一些不适宜部分学生群体的体育教学方法依然在体育教学中执行,难以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按照“体育新课标”所建立的教学模式是围绕着学生而展开,尊重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健康需求调整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强化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体育训练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要形式多样,除了模仿练习之外,还可以建立小组合作练习、自主练习、相互纠错等等方式,教师发挥着指导的作用。除了课内体育教学之外,还可以将体育教学内容结合课外活动,组织体育竞赛、体育游戏以及体育竞赛观摩等等,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为主,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并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精神。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展体育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如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体育活动。体育活动的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排练,在社区活动中展示出来,一方面可以提升小学生对自身体育能力的自信心,使得体育热情被激发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小学生的社交能力,让小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2影响“体育新课标”展开的制约因素

小学体育教育中,虽然引入了“体育新课标”内容,并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实际实施了必要的改革,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体育新课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受到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并没有真正意义地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融入其中,使得体育教育中没有体现健康的重要性。其次,“体育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使得部分体育教师对这一教育思想错误地领会为领导小学生开展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开展欢乐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结果导致小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了,却没有发挥体育教育的作用。特别是对体育教学的效果没有实施必要的检测和评价,使得学生的体育技术能力和身体素质难以符合要求。再次,“体育新课标”强调小学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师生充分互动达到健身效果。但是,体育教师并没有领会自主学习的内在涵义,而是让学生充分自由。当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运动的时候,教师没有给予正确的指导;针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教师也没有采取恰当的指导方式,而是依然以“灌输”的形式,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即使互动了,也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

3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生只有爱上体育,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新课标”的目的就是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将提高小学生身心健康与体育教育相结合。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以充分认识,摆脱传统体育的单一传递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发挥体育教育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晏绍文,张冰.黄州城区小学体育“新课标”实施现状及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2):149.

[2]王道练.浅论小学体育新课标实施中的相关问题[J].教育观察,2011,(3):62-63.

[3]王建伟.体育新课标的实施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分析[J].内江科技,2012,(2):35.

课余体育论文参考文献

体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周倩.酒泉地区高中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崔小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外锻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3]谭林.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和单杠的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4]王霞元.甘肃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5]李春玉.试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实效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09)

[6]王婷,姜华.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5)

[7]丁根清.如何培养体育系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J].才智.20xx(21)

[8]王延芳.甘肃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9]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0]余永生.四川省独立院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xx

[11]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2]李鑫.山西省太原市广场健身舞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xx

[13]王楠.对沈阳市高职院校大众健美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14]杜秀娟.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5]魏复活.宁夏城镇回民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6]祝欢.兰州市与郑州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7]李冰,张璐.浅析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与阅读技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5)

[18]龚云.中澳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xx(07)

[19]胡凤兰.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xx(03)

[20]杨瑞鹏.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xx(01)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彭庆文.大学体育概念新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6).74-79.

[3]冯晓辉.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4]魏丕勇.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xx,(1):11~13.

[5]梅汝莉.“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小学管理.20xx(12).

[7]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8]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9]欣心.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J].北京教育.20xx.(5).

[10]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上海:开明出版社.20xx:1-23.

[12]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3]周应德,尹华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12-13

[14]冯克诚主编.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结构和教育学意义[M].学苑音像出版社.20xx.(5):4-6

[15]彭伟强.美国多元办学模式及其启示[M].教学理论与实践.(7):29-32

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体育论文的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 1:昆明、丽江市海拔数据资料. 2: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 3:张冰主编.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模拟不同时程高原训练对大鼠心肌影响的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3—138 4: 杨生岳,等高原移居汉族和世居藏族低高氧通气反应性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1995,11(2):87-189 5: 马小明\任中海. 海拔差异影响大学生达标成绩的研究[J].中国体育报.20xx,03(1):1—6 6:安彦. 久居或世居高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J】.体育科学报,20xx,01(1):25—30 7:陈文聪. 高原训练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报,(5):24—28 8:山本正嘉.高原对人体运动的影响【J】.体育科学(日本),1990, 40(6): 431~436更多相关阅读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