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幼儿园信息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园信息论文

幼儿园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论文

摘要 :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客观上要求学前教育随之作出适当调整,将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教学当中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就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优势,并提出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策略,以推动幼儿园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

幼儿园;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应用优势

要使信息技术以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式融入幼儿园教学当中,就必须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有明确充分的认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帮助构建生动灵活、形象多变的教学环境,使知识传递更加趣味生动、丰富多彩,使幼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学实践总结来看,这一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互动与趣味性

在传统幼儿园教学模式中,教师、幼儿受教者及事物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教学活动有抽象、简单、枯燥的缺点,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入并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僵局,激发教师、幼儿及信息技术辅助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构建全新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且富有趣味性[1]。信息技术使教学活动互动和趣味性的增强,主要是通过影响幼儿视听感觉来实现的。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能够以播放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从视觉上将抽象、静止的内容形象、动态化,使教学增添趣味性,从听觉上营造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幼儿的情绪调节、情操陶冶更加高效,从整体上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举例来说,在《蝌蚪变蛙》的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以视频、图片配以音乐的方式为幼儿展示从蝌蚪到蛙的变化过程,并为其播放蛙鸣叫,配合儿歌以及蝌蚪蛙动作模仿游戏等内容,使幼儿在生动有趣、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对蛙的认知。

(二)便捷与可操作性

从教学开展角度上看,将信息技术引入幼儿园教学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便捷与可操作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配套教学材料都是必备元素,对于幼儿教学来说,配套教学材料对于教学成果的取得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往往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举例来说,在看图说话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幼儿认知发展水平、以画面重现故事的实操性以及幼儿现有认识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进行选材;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语言方式反复描述并引导幼儿对图画产生并保持兴趣;已完成图画无法进行二次更改,因重复使用、长久保存较为困难而多成为一次性用品。现代化信息技术中,网络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有可长久保存、灵活组合、重复利用等优势,对于教学便捷和可操作性的提高有着极大推动[2]。

(三)流通与学习性

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学的流通性加强并使其学习性有所提升。幼儿园能够凭借信息技术构建的.平台实现与其他教育单位及社会、个人的相互交流沟通,获取更多的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师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其他地区乃至全球幼儿园教育发展最新状况,借鉴学习其教学模式、内容等。此外,信息技术的存在也是沟通教师、学校彼此之间联系的重要媒介,为幼儿园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科学、充足的指导。

二、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一)科学把握应用原则

1、直观性

根据心理学研究结果可知,个体的思维方式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幼儿生活经验少,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大都通过直观感知才能实现。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要侧重这一点,坚持贯彻直观性原则,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展示引导幼儿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形成具体概念。

2、适宜性

适宜性原则即要将幼儿园教学放在首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进行,必须适宜教学的开展。例如,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直观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并能够激发其探索欲;在艺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幼儿视、听等多方面感官,使其能够体会到艺术传递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二)教师角度的应用策略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当前有部分教师受自身水平限制,不能从实际出发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因此,各幼儿园应针对这一情况有意识地安排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教师负责信息技术工作,并通过积极鼓励自学、聘请专家指导、组织开展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应用水平。

2、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幼儿园教师收集、整理并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素材的能力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效用的发挥。由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飞速提高,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并加强练习,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可根据自身能力自主设计制作教学素材或参考借鉴已有教学素材。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自主制作还是参考借鉴,都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材要求和幼儿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三)幼儿角度的应用策略

1、以幼儿需求为核心

信息技术并不能在所有幼儿教学中都起到有力支持。在关注幼儿间接经验积累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直接经验获取对于幼儿成长同样重要,换而言之,动手操作、游戏等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式。显而易见,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对幼儿健康活动起到帮助。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适宜适度,必须围绕幼儿需求的重要核心有计划地进行[4]。

2、以幼儿发展为立足点

对于不同班级、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其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也各有差异。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发展,合理安排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式、含量及难易,注意操作的简单性和细节的合理性,确保其能够有效融入教学环境当中,与其他教学方式相配合,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本文就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的积极效用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当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学前教育信息化中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相较于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在信息化建设上展现出的迅猛发展势头,幼儿园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却呈现出了水平低、发展慢的特点,因此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仍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要使信息技术以更加科学、全面、完善的方式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当中,仍需要更多更全面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郭力平,钱琼,王只,等.上海市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6(6):37—40.

[2]郭海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16(9):67.

[3]冯晓霞.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幼儿学与教的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29.

[4]王佑镁,钟志贤.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及其教学效率评价的理论模型、指标体系与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7,14(1):56—62。

幼儿教育信息化就是通过恰当的手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开发适合幼儿教育的现代化资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创新思考,并不断改进,从而培养幼儿的信息化素养,促进幼儿的启蒙学习和全面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整合中,应做好“两动一享”,即自动、互动与共享。比如指导幼儿自动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与小朋友、小朋友与小朋友、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利用数字电视、电脑、磁性板、手机、照相机、摄像机、QQ、微信、网络等多媒体,形象化、具体化地进行教学,在QQ群、微信“朋友圈”上传图片、微视,共享整合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成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学;整合两动;共享

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社会,信息已无处不在,幼儿园也不例外。通过实践,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整合中,我体会到应做好“两动一享”,即自动、互动与共享。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自动,即自己动手

信息硬件属于工具。我们说,不要怕孩子玩手机、电脑,它们都属于工具,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使用这些工具的能力是目的之一。邓小平早就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现在两三岁的幼儿,在没有入园之前,就已经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玩得比较顺畅,小手指能划出音乐、动画、图画等,连一些家长都望尘莫及,感到惊奇和佩服。所以,在幼儿园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的自动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比如我在进行图形教学时先指导幼儿打开网络电视机顶盒与电视的开关,再指导他们使用遥控板点选“哈哈”→“动画”→“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形状”,让小朋友观看,为拼组图形做好铺垫。接着,讲完课程后,再指导幼儿点选出“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数字”,边互动边让小朋友选择教师准备的图形和数字贴在磁性板上。小朋友看着屏幕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拼成的图形,兴奋不已,一个个踊跃地回答图形的名称、图形的数字,争先恐后地到磁性板上贴图形、粘数字。然后,让孩子们选择图形圈帽,做“找朋友”游戏;分小组拼图,最后让小朋友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图形,拼贴小动物、交通工具、小房子等,巩固学习。通过这些活动与方式,小朋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本领。

二、互动,即教师与小朋友、小朋友

与小朋友、家长与幼儿的互动首先,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教师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我在教学“图形”时让小朋友看了数字电视“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形状”后,再用电脑连接,点出我自作的电子课件,用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一一跳出来,组成一幅动物图画:小鸡、小狗等,同时与幼儿互动,让幼儿选择形状、数字在磁性板上粘贴,并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找朋友”,让幼儿自己选择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的圈圈帽子戴在头上,然后让戴着同样形状圈圈帽子的小朋友走到一起,我再组织他们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数出数字。这样,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就达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目的。其次,是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夸美纽斯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进行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后,我把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利用磁性七巧板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拼贴小房子图形,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把信息技术利用和掌握得好,图形拼得又快又漂亮。小朋友们叽叽喳喳,你争我抢,激发了“人人参与”的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到了学习中。孩子们情趣交融,既认识了图形,又学习了信息技术,还培养了协作精神。再次,是小朋友与家长的互动。在幼儿园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中,一个班里人人参与的机会毕竟有限,我让家长把小朋友接回家,利用休息时间,与小朋友一起用彩色剪纸剪成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剪贴图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天,小朋友们上交了各种各样的剪纸图形,有乡村烟囱里冒着烟的小屋,有形状不同的小轿车,有嘎嘎欲叫的鸭子,有抢夺小虫子的小鸡,有长长的火车、三角形的松树、空中飞的小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三、拍摄照片、录制微视,上传共享

在活动中,比如分小组拼图形时,我把幼儿的拼图过程用手机或照相机、摄像机等拍摄成照片和录像。课余,我把拍摄较好的照片及小朋友上交的在家长指导下制作的较好的剪纸张贴在学习信息栏内,制作成微视,上传到家长QQ群和微信“朋友圈”,让小朋友及家长分享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整合的成果。家长们不是在QQ留言,便是在圈子评论,或者在接送孩子时高兴地聊上几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我注重“两动一享”,利用数字电视、电脑、磁性板、手机、照相机、摄像机、QQ、微信、网络等多媒体,形象化、具体化地进行教学,上传图片、微视共享,既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又让幼儿接触、学习了信息技术,激发了幼儿自动学习的兴趣,多方互动,共享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马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刘俊英.浅谈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7).

[3]蔡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

[4]刘春梅.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与教育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的整合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阶段幼儿园课程改革迅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产生了冲击,新型的教学模式急需要引进到幼儿教学当中,以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做好幼儿学习的启蒙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整合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内涵

第一,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结果。首先从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本质上看,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整合过程中,要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应该以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作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结果。美国福瑞克教授曾经提出技术与工具之间的应用规则:“技术在教育中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不能为了突出技术而使用技术。”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要着重发展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的功能,实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探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而不是盲目追求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追捧。

第二,幼儿教育是一个广义概念。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的基础启蒙阶段,因此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使孩子提高对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从而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还应当将范围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日常行为和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应该尤为重视。教育学家陈鹤琴曾经谈到:幼儿教育是复杂的过程,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需要共同合作。由此可见对幼儿教育的广义认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性。

第三,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不是混合。整合的意义是在一定条件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根据某种客观规律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过程。在这个新整体的构建过程中其中的元素会发生协调性的变化,以实现新整体内部结构的优化,产生协同效益,因此整合并不是单纯的混合,而是通过相互结合实现最优的效果。在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的整合过程中要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相互融合,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共同目标,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策略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信息技术的选择,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幼儿教育提倡教学的全面性,不论是语言知识、社会科学还是艺术、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应该兼顾。但是众多的教学内容各具特点,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因此在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时要注意其特点。还要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要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呈现的更为直观有趣,让学生多多开阔眼界认识世界。在教学媒介选择时还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其中要包括讲故事、做游戏、听音乐、看视频等内容,营造良好的幼儿课堂氛围,使幼儿的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可以进行歌曲的播放、视频动画的播放,还能够进行舞蹈教学和游戏教学,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让幼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从而学习知识,得到身心的良好发展。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良好幼儿园文化。创建良好的幼儿园文化能够帮助实现提高对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校园广播平台、网络平台、活动平台等,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在节日进行表演活动和比赛,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特长发展,鼓励学生进度自我展示,并提高自信心。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的建设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教学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引导作用,全方位提高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幼儿创新培养。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实现教育过程的动态化、教学的连贯化和授课模式的趣味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给予学生不同感官刺激,使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参与度,实现教学互动。还能够实现对幼儿的正确引导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鼓励学生的多方位全面化的能力发展。与此同时还能够开拓幼儿的知识面和对世界的认识,能够塑造幼儿的世界观和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实现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20世纪90年代教学媒体被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来,其形式由幻灯片、投影仪等,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被广泛认可和应用,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进一步整合,实现了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优化。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奠定未来学习和生活方向的基础,因此对幼儿的全面培养是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幼儿教育中能够帮助实现教学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多样化,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整合过程中的最优化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和教学的科学化,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实现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红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信息技术与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2):23.

[2]隽国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Z幼儿园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学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代表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信息技术教学能把声音、图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它能为幼儿创设情境,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机互动,开拓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信息技术教学对幼儿园教学大有裨益。

1.信息技术在语言活动中的应用--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多媒体课件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悠扬悦耳的音乐,唤起了幼儿高涨的学习兴趣。幼儿的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情感。《云彩和风》是大班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素材点。活动的主要意图是通过诗歌让幼儿体会风吹云动的变化过程。在运用传统图片形式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制作FLASH软件。结果我们发现,多媒体形式可以清晰地演示出云彩的变化过程,再加上美妙的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朗朗唱颂诗歌的声音,一下子把诗歌中特有的优美意境表现出来了。而云彩的变化让幼儿不再觉得陌生,变成了可以"触摸"到的变化。在活动当中,幼儿感兴趣极了,还基于自己的已有经验,创编出许多新的诗歌,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中的图片讲解。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可见,为幼儿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是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

2.信息技术在常识活动中的应用--直观演示。

难点不难在常识活动的教学中,有些自然现象往往平时不易看到,无法令幼儿体会、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因此,可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期达到知识的迁移。我们进行过的常识活动有《京剧脸谱》、《小螃蟹的'奇遇》等。

以《小螃蟹的奇遇》为例,课前,教师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查找关于再生的资料,对动物再生能力有一个简单了解。当教师讲解许多动物可以再生时,幼儿显的特别感兴趣,他们纷纷提问:"老师,到底什么叫再生啊?""断了的东西怎么会长出来呢?"于是教师播放FLASH动画,螃蟹的断螯再生、蚯蚓的再生情景立刻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幼儿犹如身临其境,随即明白了再生的意思。

通过这个案例不难看出,教师先让孩子自己了解动物再生能力,再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真实地展示了动物们的再生本领,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丰富了幼儿的常识知识,使幼儿在活动中倍感乐趣无穷,从而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探究世界愿望的达成。

3.信息技术在数活动中的应用--积极思维。

乐于尝试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数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幼儿园的计算活动十分注重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因此,个别活动和分组活动成为了幼儿园数活动的主要形式。如何在分散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呢?这就需要借助许多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式、多顺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进行思维训练。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恰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它具有多变换的优势,不仅可以扩展认知领域,还可以通过幼儿与媒体之间的互动,达到解放教师的目的。我们依据这个假设,进行了《大熊山》、《春天的花》、《小树叶》、《连线游戏》等活动。

以《美丽的春天》为例,在大班《春天》主题活动里,我们设计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春天》。目的是在孩子对春天里美丽景色的感知的前提下,利用春天里的各种事物让幼儿在一一对应比较的过程中,不受颜色、形状等因素的干扰进行数数,从而理解数量的守恒。为了让活动更加富有情景,让较多的事物能在同一地点出现,以增加春天的气氛,突出多媒体能超越空间和时间存在的优势,我们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制作方法以简单的点击式操作为主,演示为辅;有动态的物体,也有不动的物体供幼儿寻找、观察。这样,既可以在计算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又能进行多维度的游戏活动。

4.信息技术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引起共鸣。

发挥想象我国古代著名音乐论着《乐记》中有句名言:"乐者,音之所由声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它明确地告诉我们: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信息技术教学能凭借它的声频效果和视频效果,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地展现音乐这双重艺术的魅力,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不仅能使幼儿学到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而且能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如引导孩子欣赏我国的国粹──京剧时,由于孩子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京剧基本上不会很感兴趣地学习和欣赏,更不能体会京剧那不同于歌曲的独特的唱腔,那深奥而复杂的板式、结构、独特的演唱风格,对于京剧所蕴含的丰富多彩、深层次的美根本无法体会。于是我利用网络举行了一次"京剧知识知多少"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和家长分组在网上搜寻下载相关信息,有的幼儿了解京剧的起源,知道京剧由昆曲发展演变的过程;有的找到了京剧的脸谱,知道京剧中的行当分为生、旦、静、末、丑几类,通过脸谱了解各自代表的角色;有的通过查找京剧中的道具了解相关动作程式代表的意义;还有的幼儿上网下载了有关的唱段,并通过练习能哼唱几句;就这样将本来十分枯燥乏味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提供了让幼儿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而增强了幼儿完成任务的信心,不仅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幼儿园信息技术的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热点。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学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代表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信息技术教学能把声音、图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它能为幼儿创设情境,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机互动,开拓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信息技术教学对幼儿园教学大有裨益。

1.信息技术在语言活动中的应用--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多媒体课件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悠扬悦耳的音乐,唤起了幼儿高涨的学习兴趣。幼儿的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情感。《云彩和风》是大班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素材点。活动的主要意图是通过诗歌让幼儿体会风吹云动的变化过程。在运用传统图片形式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制作FLASH软件。结果我们发现,多媒体形式可以清晰地演示出云彩的变化过程,再加上美妙的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朗朗唱颂诗歌的声音,一下子把诗歌中特有的优美意境表现出来了。而云彩的变化让幼儿不再觉得陌生,变成了可以"触摸"到的变化。在活动当中,幼儿感兴趣极了,还基于自己的已有经验,创编出许多新的诗歌,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中的图片讲解。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可见,为幼儿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是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

2.信息技术在常识活动中的应用--直观演示。

难点不难在常识活动的教学中,有些自然现象往往平时不易看到,无法令幼儿体会、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因此,可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期达到知识的迁移。我们进行过的常识活动有《京剧脸谱》、《小螃蟹的'奇遇》等。

以《小螃蟹的奇遇》为例,课前,教师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查找关于再生的资料,对动物再生能力有一个简单了解。当教师讲解许多动物可以再生时,幼儿显的特别感兴趣,他们纷纷提问:"老师,到底什么叫再生啊?""断了的东西怎么会长出来呢?"于是教师播放FLASH动画,螃蟹的断螯再生、蚯蚓的再生情景立刻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幼儿犹如身临其境,随即明白了再生的意思。

通过这个案例不难看出,教师先让孩子自己了解动物再生能力,再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真实地展示了动物们的再生本领,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丰富了幼儿的常识知识,使幼儿在活动中倍感乐趣无穷,从而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探究世界愿望的达成。

3.信息技术在数活动中的应用--积极思维。

乐于尝试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数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幼儿园的计算活动十分注重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因此,个别活动和分组活动成为了幼儿园数活动的主要形式。如何在分散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呢?这就需要借助许多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式、多顺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进行思维训练。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恰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它具有多变换的优势,不仅可以扩展认知领域,还可以通过幼儿与媒体之间的互动,达到解放教师的目的。我们依据这个假设,进行了《大熊山》、《春天的花》、《小树叶》、《连线游戏》等活动。

以《美丽的春天》为例,在大班《春天》主题活动里,我们设计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春天》。目的是在孩子对春天里美丽景色的感知的前提下,利用春天里的各种事物让幼儿在一一对应比较的过程中,不受颜色、形状等因素的干扰进行数数,从而理解数量的守恒。为了让活动更加富有情景,让较多的事物能在同一地点出现,以增加春天的气氛,突出多媒体能超越空间和时间存在的优势,我们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制作方法以简单的点击式操作为主,演示为辅;有动态的物体,也有不动的物体供幼儿寻找、观察。这样,既可以在计算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又能进行多维度的游戏活动。

4.信息技术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引起共鸣。

发挥想象我国古代著名音乐论着《乐记》中有句名言:"乐者,音之所由声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它明确地告诉我们: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信息技术教学能凭借它的声频效果和视频效果,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地展现音乐这双重艺术的魅力,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不仅能使幼儿学到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而且能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如引导孩子欣赏我国的国粹──京剧时,由于孩子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京剧基本上不会很感兴趣地学习和欣赏,更不能体会京剧那不同于歌曲的独特的唱腔,那深奥而复杂的板式、结构、独特的演唱风格,对于京剧所蕴含的丰富多彩、深层次的美根本无法体会。于是我利用网络举行了一次"京剧知识知多少"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和家长分组在网上搜寻下载相关信息,有的幼儿了解京剧的起源,知道京剧由昆曲发展演变的过程;有的找到了京剧的脸谱,知道京剧中的行当分为生、旦、静、末、丑几类,通过脸谱了解各自代表的角色;有的通过查找京剧中的道具了解相关动作程式代表的意义;还有的幼儿上网下载了有关的唱段,并通过练习能哼唱几句;就这样将本来十分枯燥乏味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提供了让幼儿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而增强了幼儿完成任务的信心,不仅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幼儿园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论文

摘要 :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客观上要求学前教育随之作出适当调整,将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教学当中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就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优势,并提出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策略,以推动幼儿园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

幼儿园;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应用优势

要使信息技术以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式融入幼儿园教学当中,就必须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有明确充分的认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帮助构建生动灵活、形象多变的教学环境,使知识传递更加趣味生动、丰富多彩,使幼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学实践总结来看,这一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互动与趣味性

在传统幼儿园教学模式中,教师、幼儿受教者及事物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教学活动有抽象、简单、枯燥的缺点,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入并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僵局,激发教师、幼儿及信息技术辅助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构建全新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且富有趣味性[1]。信息技术使教学活动互动和趣味性的增强,主要是通过影响幼儿视听感觉来实现的。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能够以播放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从视觉上将抽象、静止的内容形象、动态化,使教学增添趣味性,从听觉上营造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幼儿的情绪调节、情操陶冶更加高效,从整体上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举例来说,在《蝌蚪变蛙》的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以视频、图片配以音乐的方式为幼儿展示从蝌蚪到蛙的变化过程,并为其播放蛙鸣叫,配合儿歌以及蝌蚪蛙动作模仿游戏等内容,使幼儿在生动有趣、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对蛙的认知。

(二)便捷与可操作性

从教学开展角度上看,将信息技术引入幼儿园教学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便捷与可操作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配套教学材料都是必备元素,对于幼儿教学来说,配套教学材料对于教学成果的取得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往往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举例来说,在看图说话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幼儿认知发展水平、以画面重现故事的实操性以及幼儿现有认识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进行选材;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语言方式反复描述并引导幼儿对图画产生并保持兴趣;已完成图画无法进行二次更改,因重复使用、长久保存较为困难而多成为一次性用品。现代化信息技术中,网络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有可长久保存、灵活组合、重复利用等优势,对于教学便捷和可操作性的提高有着极大推动[2]。

(三)流通与学习性

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学的流通性加强并使其学习性有所提升。幼儿园能够凭借信息技术构建的.平台实现与其他教育单位及社会、个人的相互交流沟通,获取更多的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师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其他地区乃至全球幼儿园教育发展最新状况,借鉴学习其教学模式、内容等。此外,信息技术的存在也是沟通教师、学校彼此之间联系的重要媒介,为幼儿园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科学、充足的指导。

二、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一)科学把握应用原则

1、直观性

根据心理学研究结果可知,个体的思维方式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幼儿生活经验少,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大都通过直观感知才能实现。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要侧重这一点,坚持贯彻直观性原则,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展示引导幼儿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形成具体概念。

2、适宜性

适宜性原则即要将幼儿园教学放在首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进行,必须适宜教学的开展。例如,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直观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并能够激发其探索欲;在艺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幼儿视、听等多方面感官,使其能够体会到艺术传递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二)教师角度的应用策略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当前有部分教师受自身水平限制,不能从实际出发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因此,各幼儿园应针对这一情况有意识地安排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教师负责信息技术工作,并通过积极鼓励自学、聘请专家指导、组织开展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应用水平。

2、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幼儿园教师收集、整理并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素材的能力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效用的发挥。由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飞速提高,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并加强练习,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可根据自身能力自主设计制作教学素材或参考借鉴已有教学素材。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自主制作还是参考借鉴,都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材要求和幼儿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三)幼儿角度的应用策略

1、以幼儿需求为核心

信息技术并不能在所有幼儿教学中都起到有力支持。在关注幼儿间接经验积累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直接经验获取对于幼儿成长同样重要,换而言之,动手操作、游戏等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式。显而易见,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对幼儿健康活动起到帮助。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适宜适度,必须围绕幼儿需求的重要核心有计划地进行[4]。

2、以幼儿发展为立足点

对于不同班级、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其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也各有差异。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发展,合理安排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式、含量及难易,注意操作的简单性和细节的合理性,确保其能够有效融入教学环境当中,与其他教学方式相配合,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本文就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的积极效用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当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学前教育信息化中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相较于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在信息化建设上展现出的迅猛发展势头,幼儿园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却呈现出了水平低、发展慢的特点,因此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仍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要使信息技术以更加科学、全面、完善的方式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当中,仍需要更多更全面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郭力平,钱琼,王只,等.上海市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6(6):37—40.

[2]郭海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16(9):67.

[3]冯晓霞.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幼儿学与教的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29.

[4]王佑镁,钟志贤.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及其教学效率评价的理论模型、指标体系与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7,14(1):56—62。

幼儿教育信息化就是通过恰当的手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开发适合幼儿教育的现代化资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创新思考,并不断改进,从而培养幼儿的信息化素养,促进幼儿的启蒙学习和全面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整合中,应做好“两动一享”,即自动、互动与共享。比如指导幼儿自动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与小朋友、小朋友与小朋友、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利用数字电视、电脑、磁性板、手机、照相机、摄像机、QQ、微信、网络等多媒体,形象化、具体化地进行教学,在QQ群、微信“朋友圈”上传图片、微视,共享整合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成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学;整合两动;共享

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社会,信息已无处不在,幼儿园也不例外。通过实践,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整合中,我体会到应做好“两动一享”,即自动、互动与共享。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自动,即自己动手

信息硬件属于工具。我们说,不要怕孩子玩手机、电脑,它们都属于工具,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使用这些工具的能力是目的之一。邓小平早就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现在两三岁的幼儿,在没有入园之前,就已经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玩得比较顺畅,小手指能划出音乐、动画、图画等,连一些家长都望尘莫及,感到惊奇和佩服。所以,在幼儿园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的自动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比如我在进行图形教学时先指导幼儿打开网络电视机顶盒与电视的开关,再指导他们使用遥控板点选“哈哈”→“动画”→“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形状”,让小朋友观看,为拼组图形做好铺垫。接着,讲完课程后,再指导幼儿点选出“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数字”,边互动边让小朋友选择教师准备的图形和数字贴在磁性板上。小朋友看着屏幕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拼成的图形,兴奋不已,一个个踊跃地回答图形的名称、图形的数字,争先恐后地到磁性板上贴图形、粘数字。然后,让孩子们选择图形圈帽,做“找朋友”游戏;分小组拼图,最后让小朋友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图形,拼贴小动物、交通工具、小房子等,巩固学习。通过这些活动与方式,小朋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本领。

二、互动,即教师与小朋友、小朋友

与小朋友、家长与幼儿的互动首先,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教师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我在教学“图形”时让小朋友看了数字电视“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形状”后,再用电脑连接,点出我自作的电子课件,用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一一跳出来,组成一幅动物图画:小鸡、小狗等,同时与幼儿互动,让幼儿选择形状、数字在磁性板上粘贴,并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找朋友”,让幼儿自己选择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的圈圈帽子戴在头上,然后让戴着同样形状圈圈帽子的小朋友走到一起,我再组织他们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数出数字。这样,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就达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目的。其次,是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夸美纽斯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进行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后,我把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利用磁性七巧板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拼贴小房子图形,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把信息技术利用和掌握得好,图形拼得又快又漂亮。小朋友们叽叽喳喳,你争我抢,激发了“人人参与”的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到了学习中。孩子们情趣交融,既认识了图形,又学习了信息技术,还培养了协作精神。再次,是小朋友与家长的互动。在幼儿园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中,一个班里人人参与的机会毕竟有限,我让家长把小朋友接回家,利用休息时间,与小朋友一起用彩色剪纸剪成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剪贴图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天,小朋友们上交了各种各样的剪纸图形,有乡村烟囱里冒着烟的小屋,有形状不同的小轿车,有嘎嘎欲叫的鸭子,有抢夺小虫子的小鸡,有长长的火车、三角形的松树、空中飞的小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三、拍摄照片、录制微视,上传共享

在活动中,比如分小组拼图形时,我把幼儿的拼图过程用手机或照相机、摄像机等拍摄成照片和录像。课余,我把拍摄较好的照片及小朋友上交的在家长指导下制作的较好的剪纸张贴在学习信息栏内,制作成微视,上传到家长QQ群和微信“朋友圈”,让小朋友及家长分享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整合的成果。家长们不是在QQ留言,便是在圈子评论,或者在接送孩子时高兴地聊上几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我注重“两动一享”,利用数字电视、电脑、磁性板、手机、照相机、摄像机、QQ、微信、网络等多媒体,形象化、具体化地进行教学,上传图片、微视共享,既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又让幼儿接触、学习了信息技术,激发了幼儿自动学习的兴趣,多方互动,共享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马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刘俊英.浅谈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7).

[3]蔡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

[4]刘春梅.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与教育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的整合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阶段幼儿园课程改革迅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产生了冲击,新型的教学模式急需要引进到幼儿教学当中,以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做好幼儿学习的启蒙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整合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内涵

第一,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结果。首先从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本质上看,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整合过程中,要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应该以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作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结果。美国福瑞克教授曾经提出技术与工具之间的应用规则:“技术在教育中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不能为了突出技术而使用技术。”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要着重发展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的功能,实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探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而不是盲目追求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追捧。

第二,幼儿教育是一个广义概念。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的基础启蒙阶段,因此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使孩子提高对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从而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还应当将范围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日常行为和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应该尤为重视。教育学家陈鹤琴曾经谈到:幼儿教育是复杂的过程,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需要共同合作。由此可见对幼儿教育的广义认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性。

第三,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不是混合。整合的意义是在一定条件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根据某种客观规律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过程。在这个新整体的构建过程中其中的元素会发生协调性的变化,以实现新整体内部结构的优化,产生协同效益,因此整合并不是单纯的混合,而是通过相互结合实现最优的效果。在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的整合过程中要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相互融合,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共同目标,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策略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信息技术的选择,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幼儿教育提倡教学的全面性,不论是语言知识、社会科学还是艺术、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应该兼顾。但是众多的教学内容各具特点,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因此在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时要注意其特点。还要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要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呈现的更为直观有趣,让学生多多开阔眼界认识世界。在教学媒介选择时还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其中要包括讲故事、做游戏、听音乐、看视频等内容,营造良好的幼儿课堂氛围,使幼儿的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可以进行歌曲的播放、视频动画的播放,还能够进行舞蹈教学和游戏教学,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让幼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从而学习知识,得到身心的良好发展。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良好幼儿园文化。创建良好的幼儿园文化能够帮助实现提高对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校园广播平台、网络平台、活动平台等,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在节日进行表演活动和比赛,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特长发展,鼓励学生进度自我展示,并提高自信心。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的建设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教学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引导作用,全方位提高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幼儿创新培养。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实现教育过程的动态化、教学的连贯化和授课模式的趣味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给予学生不同感官刺激,使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参与度,实现教学互动。还能够实现对幼儿的正确引导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鼓励学生的多方位全面化的能力发展。与此同时还能够开拓幼儿的知识面和对世界的认识,能够塑造幼儿的世界观和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实现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20世纪90年代教学媒体被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来,其形式由幻灯片、投影仪等,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被广泛认可和应用,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进一步整合,实现了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优化。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奠定未来学习和生活方向的基础,因此对幼儿的全面培养是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幼儿教育中能够帮助实现教学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多样化,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整合过程中的最优化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和教学的科学化,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实现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红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信息技术与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2):23.

[2]隽国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Z幼儿园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5.

幼儿园信息化论文参考

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策略论文

从信息化发展框架来看,教育软件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与重点,[1]p]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首要突破口。同样,幼儿教育软件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也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学前教育信息化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但是,由于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优质信息化软件资源依然十分短缺,[4]因此对幼儿教育软件资源设计与开发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教育软件的内涵

软件是相对硬件而言的,它是计算机系统中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起来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教育软件则是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5]幼儿教育软件毫无疑问是教育软件中的一种类型,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幼儿提供的涉及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或学习工具的应用软件。[6]它的服务对象是幼儿与幼儿园教师,它的应用目的是借助计算机功能以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儿教育软件按照幼儿学习的特点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训练一练习”型软件(DrillandPracticeSoftware);另一类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发展适宜性”软件(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Software)。[7]前者强调对幼儿学习与行为反应的强化,比较适用于幼儿园封闭式、事实性问题的教与学,如常见的图形与色彩辨识软件等;后者则强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索、操作、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幼儿在软件环境与学习互动中实现对新知识与技能的意义建构,比较适用于幼儿园开放性、生成性问题的教与学,如IBM公司研发的Edmark益智软件等。但无论哪种类型的幼儿教育软件,它们都应具备以下三点属性:第一,软件属性,即软件的构成、设计与开发流程、技术规范等符合一般性软件的特征;第二,教育属性,即符合幼儿认知与发展规律,体现一定的幼儿教育原则与方法,尤其是那些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相配套的教育软件;第三,思想属性,即承载的内容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也就是说通过使用软件要能使幼儿在智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适宜的发展。

二、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原则

(一)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是1986年全美幼教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forE?ducationofYoungChildren,简称“NAEYC”)为扭转国家教育改革造成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它是全美乃至世界许多国家指导幼儿教育的一种立场或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中,发展的主体是“幼儿”,发展的标准是“适宜”,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幼儿教育软件应尽可能降低幼儿在操作软件时对成人指导的依赖;二是重视幼儿发展的规律、个性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包括幼儿生理、心理的特征,独特的个性与学习风格,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以及社会背景等;]三是任何幼儿教育软件在“内容设计”与“技术实现”上都不是绝对的“适宜”或“不适宜”,而是处在二者之间的某一点上。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要尽可能靠近“适宜”的那一端;四是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策略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包容的。

(二)启蒙性原则

启蒙强调以幼儿为本,主张幼儿个性与自由的解放。9]幼儿教育软件资源是实施幼儿教育的重要材料,因此启蒙性原则也是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指导原则。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应站在幼儿的立场,用幼儿已知的“类似性常识”来说明新知识和技能的原理。为此,幼儿教育软件在主题与内容选择上,_要广、博、浅,不宜偏、窄、深,体现对幼儿品德、智力、体育及审美的启蒙等;二要强调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为幼儿所熟知的、能理解的事或物。幼儿教育软件的内部结构与所体现的价值也不应以学科能力发展为目的,而应以诱导幼儿潜能的自然开启为目的。幼儿教育软件设计的出发点在于为幼儿打开通向某方面的窗口,但并不要求他(她)们走进去对此做很深入的探究。

(三)趣味性原则

3~6岁幼儿的注意力与耐心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如5~6岁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时间仅为7分钟左右,因此优秀的幼儿教育软件要能吸引幼儿沉浸于软件之中。常言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如若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便会主动去认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与体验。趣味性原则在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寓教于乐。幼儿教育软件资源设计的各个环节与展开过程都要充满趣味与欢乐,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引导幼儿从软件或数字化资源中获取知识与技能。这要求软件设计者能贴近幼儿兴趣,选择幼儿生活中有趣的、喜闻乐见的事或物来替代那些抽象化的知识与道理。软件开发时,还要善于运用艺术审美的法则,通过精美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良好的教育与启发。

(四)技术规范原则

技术规范原则包括技术标准规范、应用规范、操作控制规范等。技术标准规范指元数据的素材格式、开发技术、语言代码、传输接口等均有统一的标准,这是幼儿教育软件资源实现共享的前提,否则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技术应用规范指资源开发不能为了技术而应用技术,而要让技术成为实现教育目的的适宜性手段,比如实际生活中北方的雪、动植物特征、火箭升空等场景,尽量采取实景拍摄,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幼儿心目中与真实事物越是接近的才越是最美的。对抽象的、理论化的故事与语言等,应运用形象的“动画”或“动画与模拟相结合”的技术手法实现。操作控制规范指幼儿软件的操作使用要简单、灵活、可靠。开发的课件、动画等内部系统结构清晰简洁,技术实现要通用、可靠,体现必要的交互而不觉繁杂。操作界面应尽可能采用寓意明确的按钮和图标,甚至考虑配以按钮与图标的发音等。

根据幼儿教育软件的内涵及设计与开发的原则,我们提出三种比较科学、适合的幼儿教育软件资源设计与开发模式,具体如下:

(一)移情式设计模式

移情是心理学术语,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利普斯(lips)提出。心理学界认为人的认识领域存在着“物”“自我”“他者的自我”三种心理成分。“物”一般需要通过知觉来理解“自我”需要通过内部知觉才能理解,而“他者的自我”则必须通过移情方式来理解。移情是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一种心理现象。运用移情模式设计与开发幼儿教育软件的核心理念是理解幼儿、基于幼儿发展、以幼儿为中心,其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如何解决移情的问题。为了充分理解用户的体验,至少要关注以下三种数据:语言数据“说”,表达人们知道的和讲述的)、行为数据“做”,观察人们是怎么做的),以及情感和梦想的数据“想”,描述当前体验的非语言化的结构性方淘,三者之间的层级关系及体验模型如图1所示:

出色的幼儿教育软件应能准确了解幼儿使用软件中的状态及幼儿使用软件的体验。设计者要善于收集幼儿对该软件相关问题的描述性数据、观察幼儿操作与使用行为的数据以及想象幼儿所感知的使用体验数据。这些数据是开发以“幼儿为中心”软件的基础。幼儿教育软件的开发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创建出软件系统或软件部分的过程,一般包括前期策划、需求分析、资源设计、技术实现、测试与评价、应用推广等环节,下面从一般性软件的开发过程简要说明移情模式的应用。

如图2所示,移情设计在幼儿需求分析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幼儿信息化学习特征。幼儿教育软件的受用对象是幼儿,移情分析时既要选取那些经常使用信息化软件的幼儿,又要选择一部分未来将使用信息化软件的幼儿以及具有某些特殊需要的幼儿群体,后两类幼儿的参与能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件设计灵感。根据移情设计模型,常用移情策略有:通过记录分析幼儿的表述和思考,获取幼儿明确的或可观察的体验;通过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操作、使用软件的行为,获得幼儿可直接观察到的体验或操作使用行为所暗示的体验;分析幼儿使用信息化软件的“所想”(知道、感觉、梦想),深度发掘幼儿对信息化软件的认知与情感体验。通过这一系列过程,我们将详细了解幼儿对教育软件资源的“他我体验”,这是移情设计的重要数据。那么,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幼儿的移情分析,设计信息化软件的模块划分、组织结构、层次结构、逻辑调用关系等。在幼儿教育软件开发的测试与评价环节,还将再次运用移情分析策略进一步完善幼儿软件的设计等。

移情设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关于“想”的数据获取策略,主要操作工具有“情感工具”和“认知工具”两种,前者如可视化的建构技术等,后者如心理地图等。通过上述分析,使用移情设计指导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关键是:科学选择幼儿群体、正确使用移情策略与工具、怡当地融移情分析数据于软件设计之中。

(二)启发式设计模式

“启发式设计”与“启发式教学”二者内涵不同、应用领域也不相同,但却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在中国两千年前就有《学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记载,西方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约在公元前400年也提出过“产婆术教学法”,即今天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更多的时候被我们看作是一种教学指导策略。[1“启者开其意,发者达其辞”,启发的基本内涵是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采用一定的情境手段,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在工程学界,启发还是一套数字化软件或资源的设计开发规则。运用启发式规则开发幼儿教育资源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幼儿软件内容在组织上的启发式教学设计、教育软件系统架构的启发式原则应用。

“启”是幼儿教育软件内容与结构的体现,》发”是幼儿使用软件过程中内心认知活动的体现,幼儿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要赋予软件以“启”的基本属性和“发”的潜在特质。启发式设计模式以“幼儿”为中心选择软件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二是内容选材要求简单、典型、直观形象且适合用画面语言表达。在软件内容素材的组织上应尽可能多地创设一些启发式的认知情境,常用手段主要有启发式问题、启发式讲授、启发式示范等。启发式问题是通过预先设计的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提问,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软件的某一问题上,从而调动幼儿学习与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自愿地去探究知识、操练技能。但在软件设计中,提问并不完全等同于启发,启发问题还要能创建出一定的情境认知空间,即提供幼儿充分想像与交互的可能。启发式讲授则是对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些原理、方法、客观事物等内容,在讲授时采用形象化、艺术化的表达,如加强比喻、拟人、抒情、修辞的运用等。启发式示范主要对幼儿教育活动实施引导性操作。幼儿教育软件中的一些技能实践性教育,如剪纸、体操等,设计时要把握边示范、边讲解,正误操作相结合的策略。逼真的错误示范对于幼儿也能起到良好的启发作用。幼儿在使用软件时能通过对比、甄别,对正确的操作或运动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启发式思想在计算机工程软件研发中也演绎出了一套自我发现能力或运用某种方式或方法去判定事物知识和技能的优化设计模式。它能优化软件的结构使其更加适合幼儿的思维,对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针对幼儿教育软件系统结构设计,具体要求:单个模块的规模要适中且相对独立。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个模块最好控制在一页“纸或界面”内,超过这个范围就会降低幼儿可以理解的程度。模块若太小会导致软件的开销过大,进而增加接口的复杂性,降低软件的稳定性,因此要通过分解、合并手段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如共有模块内容,可以单独设计成独立的模块;幼儿教育软件模块间的接口要尽可能简单,多设计单入、单出口的模块。确保软件模块的进入与退出方便容易,确保接口间的信息传递简单、高效,与模块功能相一致等;幼儿教育软件的系统架构、模块的扇入(多少个上级模块可以直接调用该模块)、扇出(一个模块可直接调用的模块数量、宽度(同一层级的模块数量、深度(软件的总层数)要适中,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根据幼儿心智特点,笔者认为扇入、扇出以不超过3个为宜,宽度、深度以不超过5个为宜。启发式设计模式在幼儿教育软件的内容与结构设计开发上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价值。

(三)娱教式设计模式

娱教不同于“寓教”,娱教一词由国外翻译而来,英文为“Edutainment”,是“Education(教育)”和“Entertainment(娱乐)”两个词的组合。娱教技术是以尊重学习者当前的生活价值为基础,通过创建、使用与管理怡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者生活体验和乐趣”与“教育目的和手段”相融合的理论与实践。[13]在国内学者常把它理解为一种理念,以幼儿教育软件开发为例,娱教设计是在尊重幼儿生活的前提下,把幼儿生命的体验与乐趣转变为幼儿数字化资源内容与过程的统筹规划。

娱教模式设计与开发幼儿教育软件的核心要点:一是隐性的教育目标与内容。把幼儿的教育内容融合到幼儿游戏或活动中,让幼儿在使用软件或资源时,不知不觉地达到教育的目的;二是适宜的交互。没有交互就没有反馈效应(对结果的了解能强化学习者的投入与效率),幼儿就很难被设计的软件或资源所吸引。幼儿与软件资源的“对话”能增强幼儿活动的趣味性;三是引人入胜的界面。资源呈现界面要做到友好、美观、卡通及幼儿化,尽量吸引幼儿的注意。娱教模式设计与开发的关键环节:一是尊重幼儿的权利,把资源受用对象视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软件内容,通常采用故事、操作、音乐、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二是努力构思创设富有乐趣的、人性化的软件或资源意境。软件设计前首先对幼儿进行心理特征分析,精心设计和挑选软件开发需要的素材,巧妙运用交互策略,合理安排内容组织结构及导航等。优美、好玩的界面足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进而达到娱教的目的;三是设计过程通盘考虑娱乐性与教育性的平衡问题,这也是娱教设计指导幼儿信息化软件设计的关键。对娱教类软件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来说,若娱乐的成分过多,软件或资源的应用就会变成一次简单的娱乐行为,从而遗失教育的价值;倘若教育的目的性过于明确突出,又会降低幼儿的兴趣感,压抑幼儿的积极性。如何把握二者的比例,笔者认为对于幼儿教育软件而言,则是“三分教育,七分娱乐”,甚至娱乐的成分可以再高一些,这样才能更加契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一一游戏化。

以上三种模式是具有发展适宜性特色的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模式的价值不在于为我们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或临摹框架,而在于它能为我们提供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视角。在幼儿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中,我们要深入领会模式背后的精神,依据具体需要,或重组、或调整、或删减地灵活运用。

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与一般意义上的软件开发过程略有差别,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具有典型的教学性,如突出教学设计、体现一定的学习方式等,其大致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选择主题、教学设计、系统设计、稿本设计、软件制作、测试修正等六个环节,下面我们将就教育软件设计开发的主要环节,给幼儿教育软件开发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一)幼儿教育软件的选题

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第一步就是确定主题,也就是该软件要实现什么教育目标,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主题确定之后方能围绕主题展开相应的设计。幼儿教育软件主题主要来源于幼儿园培养目标,但一个简单的软件或软件的某一模块,其主题不宜太多,最好只针对某个方面。选题具体可以通过解读《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选择其中的培养点,如卫生习惯的培养、热爱家乡情感的培养等作为软件的主题。软件主题也可以依据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教材内容来确定,对于幼儿园课程教材中的那些难以用语言和传统媒体表达的重点与难点,且宜用多媒体形式演示或分解的内容,可以作为较好的开发主题。

(二)幼儿教育软件中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用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学习者特征,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与设计媒体信息,建立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设计相应评价与总结的过程,具体包括“幼儿特征分析”“软件内容选定”“内容呈现方式选择”“教学内容逻辑结构组织”等工作。

幼儿特征分析包括智力因素分析和非智力因素分析两个方面。智力因素的相关特征涉及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等;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特征涉及幼儿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不同年龄的幼儿,其生理、心理的发展水平与接受能力差别很大,幼儿软件设计必须具体分析软件所适用的那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生理与心理特征,因此作为软件设计与开发者,还必须对幼儿发展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知道3~6岁幼儿在感知觉、学习(认知)、言语、智力、个性化及社会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如4岁的幼儿不能区分同一色系中深浅不同的颜色,不能理解“前天”与“后天”的概念,也不能辨认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图形。[16]

幼儿软件内容选择应重点考虑:一是关注幼儿生活。以发展适宜性为原则选取幼儿身边的人或事、幼儿能认知与理解的素材或事件,并对其进行适当加工与改编;二是关注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主要指中华文明传承下来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结晶,如儒家经典、唐诗宋词、民族戏剧、民谣曲赋等。它们对幼儿文明礼仪及道德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关注幼儿园办学特色。主要指幼儿园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某方面稳定的、独特的优势品质,如德育、美术、舞蹈等优势特色。该主题资源的信息化一方面有利于幼儿园知名度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优质信息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四是关注地方区域性特色文化。主要指某地区或幼儿园所在家乡特有的经典文化、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等,如北京的京剧,广东的民谣,甘肃的皮影等。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软件资源既能宣传家乡美又能加深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怀。

内容呈现策略主要采用情境创设策略和活动设计策略。情境创设主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生活背景,以此为支撑启动教学,引起幼儿的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支撑情境的表征与视听觉形式还要能促进幼儿在活动中与其他幼儿、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及信息分享,从而促进幼儿的意义建构。幼儿园领域课程的内容通常是幼儿生活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有效的学习还必须把它还原到幼儿近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幼儿软件活动设计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活动的背景。描述活动的任务、规则、方式等;二是活动的组织。用具有吸引力的表征,为幼儿设置一个真实、富有挑战的任务;三是活动的操作空间。为幼儿完成活动提供一定的工具和引导等。

(三)幼儿教育软件的系统设计

软件系统设计包括超媒体结构设计、交互界面设计、导航策略设计等。幼儿软件系统框架以软件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活动环节的顺序为主。首先,由于幼儿思维的单维度性,软件的键出信息、从一个页面进入另一个页面、返回主页、结束与退出链接不宜太多。软件系统链接若过于复杂会使幼儿迷糊、厌烦,从而影响幼儿的判断与学习效果。一般情况下幼儿教育软件的结构要求:一是简明清晰,如上述扇入扇出不超过3个,宽度与深度不超过5个等;二是节奏适中、舒缓平和,重要的内容与故事情节可以多种形式重复展现。其次,软件交互功能的引入,为画面组接提供多种链接方式,使得—组画面可以有选择地与多组画面中的一组进行链接,17]让幼儿通过鼠标、键盘、触摸设备与软件方便快捷地实施互动交流。软件的交互形式主要有菜单、按钮、图标、热键、窗口、对话框等。按钮、图标交互方式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习惯,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尽管实践中幼儿与软件的交互行为很少且难以控制,但交互的设计能起到使软件直观易懂、操作简单的作用。再次是关于幼儿软件的导航设计。导航是软件提供给幼儿及幼儿园教师快速找到学习目标的路径提示,常见有检索导航、帮助导航、线索导航、导航图导航、书签导航等。幼儿软件导航策略主张采用热区方式以形象化的图示放置于页面显眼的位置并配以该功能的语音,鼠标经过时发出相应声音。幼儿通过浏览、观察软件中的学习与活动信息网络结构图(通常为形象化的图标、按钮等},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四)幼儿教育软件的稿本设计

幼儿教育软件的稿本设计主要是对幼儿软件中将要用到的文本、静止画面、运动画面等信息如何显示以及声音如何运用等进行细化说明。其中,文本内容显示的语法规则:幼儿教育软件素材一般很少使用文本或使用很小的文本等文本显示以观看清楚为原则,一方面合理选择字体、字号、行间距、字间距等,使之符合幼儿的视觉习惯,每屏字的区域不要超过整屏的60-70%。另一方面,合理选择色彩和明亮度,幼儿能识别的色彩有一定规律,色彩设计应巧妙利用反色与混色原理,避免颜色与背景的“顺色”现象,还要确保明亮级差在40~50级以上。

静止图像内容的语法规则:静止图像有图形与图像两种类型,它们的艺术性优劣体现在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好坏。平面构图主要把握匀称、比例、对称及均衡等规律的应用。匀称指均匀和谐分布;比例如黄金分割比例等;对称指结构空间等现状或重复出现;均衡指左右、上下、前后布局不等形而等量的情况,即双方虽然外形大小不同,但是视觉分量是对等的。在色彩运用上,色彩容量不宜超过五种,太多的色彩会增加幼儿的观看时间,引起幼儿的疲劳,夸张的色彩变化会让幼儿感到不真实,且不利于幼儿注意力的保持。

运动画面内容的语法规则:画面运动的方式有多种,如镜头的运动,机位的运动,电脑特技实现的运动,还包括蒙太奇组接手法的运动感,但无论哪一种运动都遵循一个基本规律,即有序、和谐且符合幼儿的视觉经验与心理观看顺序。此外,幼儿的注意力只有几分钟时间,建议运动画面尽量采用短小的视频录像、形象的动画,或者多种方式的组合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声音内容的语法规则:软件声音包括解说、音乐、音效等。由于幼儿的识字水平有限,解说是很关键的要素。幼儿教育软件的解说速度要慢,每秒钟不得超过3个,最好使用儿童的语气或直接由儿童配音,可全文念读,也可字少念多。音乐主要用于烘托气氛、营造意境,起到重要的陪衬作用。虽然是陪衬元素,但也要做到:_要与主题基调一致;二要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或让幼儿产生离题的遐想。音效主要由计算机或其他音频设备对需要的声音进行模拟,如关门声、动物的叫声等。音效应用既要做到真实细腻,又要符合幼儿的接受心理与听觉习惯,不能太过强烈与刺激。此外,音乐与音响在软件中建议尽量设计“控制音量”和“开关”按钮,以便在使用中更加人性化。

(五)幼儿教育软件的制作

幼儿教育软件的制作主要完成素材加工处理、软件编辑合成、软件测试打包等工作。它与其他类型软件的制作过程基本一致,这里不再分步详述,而仅从整体上给出制作的一些建议:

一是倡导多元合作的制作模式。多元合作有利于优势组合,形成合力。幼儿教育软件制作一般需要三类人员的参与:一是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主要完成素材加工、平台搭建、软件编辑、软件维护与调试等;二是学前教育研究人员,主要依据稿本审核软件内容及实施软件教学策略与方法等;三是一线幼儿教育人员,主要是幼儿园相关工作人员,他们能提供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幼儿心理特征描述、相关软件测试环境及软件试用与使用反馈等数据。

二是倡导幼儿直接参与软件制作。幼儿参与软件制作是软件发展适宜性的最好体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教授帕普特(SeymourPaperl)及其同事首次让儿童以测试者的身份加入Logo语言的设计,开创儿童参与软件设计的先河。-随后很多研究者分别对幼儿直接参与幼儿软件制作过程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幼儿不仅能够参与软件制作,而且还能为软件制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幼儿参与软件制作能让软件反映幼儿的声音、展现幼儿的视角、注入幼儿的想法等。注意,幼儿参与制作与移情设计模式有一定区别,移情设计并不一定要求幼儿直接参与,通常由设计者采用移情策略获取幼儿的体验数据。

三是常用编辑软件及组合。教育软件开发工具可分为两类:一是素材处理工具软件,主要用于素材生成、美化、加工等;二是编辑合成工具软件,主要用于语言编写、素材集成、数据库支持等。

五、结语

过去,国内幼儿教育软件尽管在数量上、内容上发展非常迅速,但在质量上却不容乐观。[21]幼儿教育软件是幼儿知识多样化呈现与多元化交互的重要形式,是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的前提。本文系统探讨了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策略,以期能为幼儿教育软件发展尽绵薄之力,同时希望由此引起广大研究者与幼儿教育工作者对该问题的关注。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与参与下,幼儿教育软件将在科学性、适宜性、系统性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幼儿教育信息化就是通过恰当的手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开发适合幼儿教育的现代化资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创新思考,并不断改进,从而培养幼儿的信息化素养,促进幼儿的启蒙学习和全面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整合中,应做好“两动一享”,即自动、互动与共享。比如指导幼儿自动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与小朋友、小朋友与小朋友、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利用数字电视、电脑、磁性板、手机、照相机、摄像机、QQ、微信、网络等多媒体,形象化、具体化地进行教学,在QQ群、微信“朋友圈”上传图片、微视,共享整合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成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学;整合两动;共享

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社会,信息已无处不在,幼儿园也不例外。通过实践,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整合中,我体会到应做好“两动一享”,即自动、互动与共享。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自动,即自己动手

信息硬件属于工具。我们说,不要怕孩子玩手机、电脑,它们都属于工具,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使用这些工具的能力是目的之一。邓小平早就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现在两三岁的幼儿,在没有入园之前,就已经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玩得比较顺畅,小手指能划出音乐、动画、图画等,连一些家长都望尘莫及,感到惊奇和佩服。所以,在幼儿园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的自动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比如我在进行图形教学时先指导幼儿打开网络电视机顶盒与电视的开关,再指导他们使用遥控板点选“哈哈”→“动画”→“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形状”,让小朋友观看,为拼组图形做好铺垫。接着,讲完课程后,再指导幼儿点选出“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数字”,边互动边让小朋友选择教师准备的图形和数字贴在磁性板上。小朋友看着屏幕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拼成的图形,兴奋不已,一个个踊跃地回答图形的名称、图形的数字,争先恐后地到磁性板上贴图形、粘数字。然后,让孩子们选择图形圈帽,做“找朋友”游戏;分小组拼图,最后让小朋友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图形,拼贴小动物、交通工具、小房子等,巩固学习。通过这些活动与方式,小朋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本领。

二、互动,即教师与小朋友、小朋友

与小朋友、家长与幼儿的互动首先,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教师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我在教学“图形”时让小朋友看了数字电视“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形状”后,再用电脑连接,点出我自作的电子课件,用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一一跳出来,组成一幅动物图画:小鸡、小狗等,同时与幼儿互动,让幼儿选择形状、数字在磁性板上粘贴,并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找朋友”,让幼儿自己选择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的圈圈帽子戴在头上,然后让戴着同样形状圈圈帽子的小朋友走到一起,我再组织他们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数出数字。这样,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就达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目的。其次,是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夸美纽斯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进行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后,我把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利用磁性七巧板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拼贴小房子图形,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把信息技术利用和掌握得好,图形拼得又快又漂亮。小朋友们叽叽喳喳,你争我抢,激发了“人人参与”的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到了学习中。孩子们情趣交融,既认识了图形,又学习了信息技术,还培养了协作精神。再次,是小朋友与家长的互动。在幼儿园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中,一个班里人人参与的机会毕竟有限,我让家长把小朋友接回家,利用休息时间,与小朋友一起用彩色剪纸剪成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剪贴图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天,小朋友们上交了各种各样的剪纸图形,有乡村烟囱里冒着烟的小屋,有形状不同的小轿车,有嘎嘎欲叫的鸭子,有抢夺小虫子的小鸡,有长长的火车、三角形的松树、空中飞的小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三、拍摄照片、录制微视,上传共享

在活动中,比如分小组拼图形时,我把幼儿的拼图过程用手机或照相机、摄像机等拍摄成照片和录像。课余,我把拍摄较好的照片及小朋友上交的在家长指导下制作的较好的剪纸张贴在学习信息栏内,制作成微视,上传到家长QQ群和微信“朋友圈”,让小朋友及家长分享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整合的成果。家长们不是在QQ留言,便是在圈子评论,或者在接送孩子时高兴地聊上几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我注重“两动一享”,利用数字电视、电脑、磁性板、手机、照相机、摄像机、QQ、微信、网络等多媒体,形象化、具体化地进行教学,上传图片、微视共享,既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又让幼儿接触、学习了信息技术,激发了幼儿自动学习的兴趣,多方互动,共享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马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刘俊英.浅谈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7).

[3]蔡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

[4]刘春梅.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与教育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的整合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阶段幼儿园课程改革迅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产生了冲击,新型的教学模式急需要引进到幼儿教学当中,以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做好幼儿学习的启蒙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整合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内涵

第一,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结果。首先从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本质上看,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整合过程中,要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应该以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作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结果。美国福瑞克教授曾经提出技术与工具之间的应用规则:“技术在教育中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不能为了突出技术而使用技术。”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要着重发展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的功能,实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探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而不是盲目追求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追捧。

第二,幼儿教育是一个广义概念。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的基础启蒙阶段,因此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使孩子提高对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从而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还应当将范围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日常行为和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应该尤为重视。教育学家陈鹤琴曾经谈到:幼儿教育是复杂的过程,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需要共同合作。由此可见对幼儿教育的广义认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性。

第三,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不是混合。整合的意义是在一定条件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根据某种客观规律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过程。在这个新整体的构建过程中其中的元素会发生协调性的变化,以实现新整体内部结构的优化,产生协同效益,因此整合并不是单纯的混合,而是通过相互结合实现最优的效果。在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的整合过程中要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相互融合,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共同目标,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策略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信息技术的选择,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幼儿教育提倡教学的全面性,不论是语言知识、社会科学还是艺术、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应该兼顾。但是众多的教学内容各具特点,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因此在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时要注意其特点。还要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要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呈现的更为直观有趣,让学生多多开阔眼界认识世界。在教学媒介选择时还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其中要包括讲故事、做游戏、听音乐、看视频等内容,营造良好的幼儿课堂氛围,使幼儿的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可以进行歌曲的播放、视频动画的播放,还能够进行舞蹈教学和游戏教学,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让幼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从而学习知识,得到身心的良好发展。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良好幼儿园文化。创建良好的幼儿园文化能够帮助实现提高对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校园广播平台、网络平台、活动平台等,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在节日进行表演活动和比赛,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特长发展,鼓励学生进度自我展示,并提高自信心。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的建设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教学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引导作用,全方位提高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幼儿创新培养。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实现教育过程的动态化、教学的连贯化和授课模式的趣味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给予学生不同感官刺激,使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参与度,实现教学互动。还能够实现对幼儿的正确引导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鼓励学生的多方位全面化的能力发展。与此同时还能够开拓幼儿的知识面和对世界的认识,能够塑造幼儿的世界观和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实现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20世纪90年代教学媒体被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来,其形式由幻灯片、投影仪等,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被广泛认可和应用,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进一步整合,实现了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优化。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奠定未来学习和生活方向的基础,因此对幼儿的全面培养是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幼儿教育中能够帮助实现教学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多样化,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整合过程中的最优化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和教学的科学化,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实现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红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信息技术与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2):23.

[2]隽国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Z幼儿园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5.

教师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提升他们认知社会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 教育 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思考 范文 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思考范文篇1:《试论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思考》 一、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的有机结合 自从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席卷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幼儿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对多媒体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说,幼儿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必然的,也是相互的。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而幼儿接触信息技术也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在幼儿教育中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儿活动教学,具备重大的现实意义。 1.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幼儿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体系中,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语言讲述、形体演示或者图像引导来进行课堂教授,效果往往是有限的。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以往简单、单一的教育 方法 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如何突破,从而创新改变,与时俱进,这就需要信息技术的引入和运用。 例如,在教授幼儿“辨识和模仿动物”的活动中,以前往往使用挂图和分组演示的教授模式,很难激起孩子的热情。如果现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动物的形象和声音通过多媒体课件放映出来,配上鲜艳的颜色和逼真的表情,加上动物真切的叫声和走路声,就一下子把幼儿带进了一个天然的“动物园”,各种动物穿梭其中,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就被多媒体演示的形象吸引住了。这样不仅提高了活动的教学效率,而且还提升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能力,优化了教学效果。 2.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主动性,帮助智力发育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是具备强大的操作和整合能力,可以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而且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幼儿由于自身年龄段的特点,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这也是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幼儿产生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在幼儿的活动教学中,教师不能“干巴巴”地讲授“长篇大论”,必须要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点,从他们的喜好入手,巧妙地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各类活动,将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和新奇化,让幼儿亲身操作,激发其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欲望,并获得动手体验的快乐。 例如,在教授中班数学活动《分类计数》中,教师就可以把略显枯燥的数学活动变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形式,配上声音和动态画面,惟妙惟肖,一下子就可以抓住孩子们的兴趣所在,也使整个活动顿时活跃起来。这样的活动教学是有效的,生动的,也是快乐的。 3.信息技术参与幼儿教学,优化了教学情境,提高了幼儿的认知和创新能力 显而易见的是,多媒体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将课堂变成“游乐场”,可以带领孩子们实现平时达不到的目标,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孩子们喜欢这样的乐园,不仅增长了见识,还提升了认知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例如,在大班活动《认识温度计》中,因为水银温度计的使用要求较高,不正确使用会有一定危险。利用一些生动的课件,通过屏幕的演示,画面就会出现温度计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升降温的动态影像,以及在冷热不同的环境下出现的温度变化,放大后每一个刻度都清楚可见,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读温度计,明白了温度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有极大的帮助。 由此可见,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入幼儿课堂,不仅是对课堂环境的改善,同时独创了一个更加优化和感性的“课堂新天地”,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主动学习知识,实现认知的飞跃,获得了宝贵的经历。 三、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教育带来的思考 通过前文的阐述和例证,我们发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很明显的。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创建更为生动的课堂情境,积极快乐地探索知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新鲜事物,如果我们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那么未来幼儿教育的模式将会更加先进,幼儿的明天也一定更加美好。 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篇2:《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游戏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引发了幼儿教育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 学习方法 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幼儿教育 一、序言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引起了教学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 要实现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信息技术具有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的能力,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显示了它在辅助教育方面的非凡才能。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 儿童 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促进 教学方法 和手段的改革。 二、信息技术对学幼儿童教育的影响 根据我国教育部的规划,将分三步在全国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即全国所有高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全国所有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全国所有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里的信息技术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计算机技术。教育部的十年规划目标是将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普及到小学,那么对学龄前儿童是否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怎样普及,一直有很多不同意见。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变得更为迫切和重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家长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儿童的计算机教育,希望通过计算机这个先进的教育工具,让自己的孩子在走向未来科技世界的竞争中"抢先一步"。学前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地将计算机作为学前教育中的新兴工具和手段,用于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中。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构想 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根据多媒体技术的优点来构思的。常见多媒体工具由平面物体和立体画面构成。平面物体如教科书、图片、幻灯片、投影、照片、录像等,还有立体画面,如:实物、模型、模拟机等。多媒体技术环境中幼儿思维处于形象阶段,画面是最好的传导形式,不会让幼儿误解或曲解。比如幼儿在做书写游戏时,常把字母或数字写错或写反,如果有计算机帮助就可以克服这样的错误。因为只要一写错字母,计算机画面上的小宠物就会说"你写错了",接着还会告诉幼儿正确的写法。再比如认识形状的软件,它有多种设计内容,可以是屏幕上一边显示某一形状,另一边要求幼儿通过操作键盘画出同样的图形;也可以是屏幕上显示某一美丽的几何图形,让幼儿操作鼠标来确认不同的形状,并数出每一形状的数量。再如让幼儿学习不同物品的制作材料,屏幕上可显示一把木制小椅子,一个玻璃杯,一件雨衣,另有木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的字样,幼儿通过操作将它们对应起来。做错,会有提示或充满趣味性的小小的惩罚;作对,会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计算机屏幕上的每样东西都具有梦幻般的吸引力,都具有"多媒体"的特点,如花儿会开、铃儿会响、公鸡会叫、猴子会荡秋千、生日 蛋糕 会 唱歌 ,还会有卡通人物伴舞等。幼儿通过玩各种不同的教育游戏,掌握了不同品牌机的性能、特点,熟练了鼠标、键盘,理解了计算机语言,如各种指令或命令。操作过如电话、录音、无线电广播、智能卡、课件、计算机系统等就能很好的发挥感官传导的作用。如:数学游戏软件《聪明屋》和科学探索软件《 十万个为什么 》就是如此,它们注重的是与孩子在电脑提供的动态、开放、交互的环境中,通过人机互动,使得孩子的思考得到及时反馈;通过孩子的动手实践,使得他们又有新的发现,从而使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和加强。我们借助"几何画板"的奇妙,通过参数的连续变化,使原来抽象的数学表达和模糊的科学概念理解变成形象直观的动态图景,这往往可以启发孩子发现问题、展开想象和大胆猜想,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游戏化主题教学是一项将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本文选择中班幼儿主题教学课程更能体现幼儿阶段性发展情况。本文进行教学设计的总体构想是十分必要的,本节将从幼儿需要及发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游戏化主题教学进行教学设计。 过程设计。过程设计其实就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多媒体技术在五大领域中应用的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实践中,我们主要从艺术鉴赏活动、艺术认知活动、艺术表现活动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进行探索的,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艺术表现活动是幼儿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幼儿表现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支持他们创造性表现的技术、时间和空间,使得幼儿所思、所想、所表现真正来源于他们的内心世界。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拓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体育教学和健康常识都是同一领域的范畴。多媒体技术环境给幼儿提供了更为宽泛的学习空间。 结论 在实际运用中,有 经验 的幼儿园教师往往根据教学要求首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再以活动设计为依据,根据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个环节的需要来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并根据课件的具体要求确定使用哪一种课件制作工具来完成课件的制作。 参考文献: [1]陈艳梅.简论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的运用[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颜铭锋.让幼儿在多媒体教学中提升学习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3]温海涛,刘焕章.多媒体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 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篇3:《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 热点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学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代表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信息技术教学能把声音、图文有机结合在一起,能为幼儿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机互动,开拓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对幼儿园教学是有很大好处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幼儿园 教学活动 一、信息技术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引起共鸣,发挥想象 我国古代著名音乐论著《乐记》中有句 名言 :“乐者,音之所由声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音乐是一门声音上的艺术,是一种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方式,不仅能使幼儿学到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而且能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如引导孩子欣赏京剧 脸谱 时,由于孩子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京剧基本上不会很感兴趣地学习和欣赏,我决定运用网络这种信息技术方式进行一次京剧知识的探究活动,了解更多京剧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而增强幼儿完成任务的信心。 幼儿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对所有东西都充满好奇,遇到问题爱问个清楚,在这个时期如果正确引导,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就能得到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信息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向幼儿提供多种刺激,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向幼儿呈现知识,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激活幼儿的思维,又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孩子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孩子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带着困惑和悬念,兴致盎然地在不断观察、研究、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寻求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满足他们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 二、信息技术在语言活动中的应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多媒体课件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悠扬悦耳的音乐,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幼儿的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情感。活动《云彩和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诗歌让幼儿体会到风和云的变化过程。活动中发现多媒体形式可以清晰地演示出云彩的变化过程,再加上美妙的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朗朗唱颂诗歌的声音,一下子把诗歌中特有的优美意境表现出来了。在活动当中,幼儿感兴趣极了,还基于已有经验,创编出许多新的诗歌,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中的图片讲解。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可见,为幼儿创设最佳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是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 三、信息技术在数活动中的应用――积极思维,乐于尝试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数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幼儿园的计算活动十分注重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所以,个别活动和分组活动成了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形式。如何在分散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呢?这就需要借助许多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式、多顺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进行 思维训练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正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它有多变换的优势,不仅可以扩展认知领域,还可以通过幼儿与媒体之间的互动,达到解放教师的目的。我们依据这个假设,组织了《春天的花》、《小树叶》等活动。 以《美丽的春天》为例,在《春天》主题的活动中,我们设计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春天》,目的是在孩子对春天里美丽景色的感知的前提下,利用春天里的各种事物让幼儿在一一对应比较的过程中,不受颜色、形状等因素的干扰数数,从而理解数量的守恒。为了使活动更加富有情景,我们使用了多媒体。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制作方法以简单的点击式操作为主,演示为辅;有动态的物体,也有不动的物体供幼儿寻找、观察。 四、信息技术在常识活动中的应用――直观演示,难点不难 在常识活动的教学中,有些自然现象往往平时不易看到,无法令幼儿体会、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所以,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达到知识的迁移。 以《小螃蟹的奇遇》为例,课前教师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查找关于再生的资料,对动物再生能力有简单了解。当老师讲解到许多动物是可以再生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幼儿特别感兴趣,他们都提出了问题:“老师,再生是什么意思啊?”“老师,断了的东西怎么能再长出来呢?”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播放FLASH动画,将螃蟹的断螯再生、蚯蚓的再生的情景立刻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犹如身临其境,随即理解了再生的意思。通过这个案例不难看出,教师先让学生自己了解动物再生能力,再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真实地展示了动物们的再生本领,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丰富了幼儿的常识知识,使幼儿在活动中倍感乐趣无穷,从而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探究世界愿望的达成。 总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很多,它能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枯燥的东西趣味化,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就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既提高幼儿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同时,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充分掌握这一现代教育方法,合理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落实素质教育,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猜你喜欢: 1. 论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思考 2. 教师信息技术学习心得 3.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随笔 4. 幼儿教师远程学习心得 5. 小学信息技术随笔

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论文

摘要 :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客观上要求学前教育随之作出适当调整,将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教学当中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就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优势,并提出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策略,以推动幼儿园教学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

幼儿园;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应用优势

要使信息技术以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式融入幼儿园教学当中,就必须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有明确充分的认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帮助构建生动灵活、形象多变的教学环境,使知识传递更加趣味生动、丰富多彩,使幼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学实践总结来看,这一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互动与趣味性

在传统幼儿园教学模式中,教师、幼儿受教者及事物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教学活动有抽象、简单、枯燥的缺点,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入并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僵局,激发教师、幼儿及信息技术辅助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构建全新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且富有趣味性[1]。信息技术使教学活动互动和趣味性的增强,主要是通过影响幼儿视听感觉来实现的。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能够以播放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从视觉上将抽象、静止的内容形象、动态化,使教学增添趣味性,从听觉上营造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幼儿的情绪调节、情操陶冶更加高效,从整体上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举例来说,在《蝌蚪变蛙》的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以视频、图片配以音乐的方式为幼儿展示从蝌蚪到蛙的变化过程,并为其播放蛙鸣叫,配合儿歌以及蝌蚪蛙动作模仿游戏等内容,使幼儿在生动有趣、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对蛙的认知。

(二)便捷与可操作性

从教学开展角度上看,将信息技术引入幼儿园教学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便捷与可操作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配套教学材料都是必备元素,对于幼儿教学来说,配套教学材料对于教学成果的取得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往往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举例来说,在看图说话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幼儿认知发展水平、以画面重现故事的实操性以及幼儿现有认识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进行选材;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语言方式反复描述并引导幼儿对图画产生并保持兴趣;已完成图画无法进行二次更改,因重复使用、长久保存较为困难而多成为一次性用品。现代化信息技术中,网络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有可长久保存、灵活组合、重复利用等优势,对于教学便捷和可操作性的提高有着极大推动[2]。

(三)流通与学习性

信息技术能够使教学的流通性加强并使其学习性有所提升。幼儿园能够凭借信息技术构建的.平台实现与其他教育单位及社会、个人的相互交流沟通,获取更多的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幼儿园教师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其他地区乃至全球幼儿园教育发展最新状况,借鉴学习其教学模式、内容等。此外,信息技术的存在也是沟通教师、学校彼此之间联系的重要媒介,为幼儿园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科学、充足的指导。

二、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一)科学把握应用原则

1、直观性

根据心理学研究结果可知,个体的思维方式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幼儿生活经验少,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大都通过直观感知才能实现。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教学中要侧重这一点,坚持贯彻直观性原则,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展示引导幼儿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形成具体概念。

2、适宜性

适宜性原则即要将幼儿园教学放在首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进行,必须适宜教学的开展。例如,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直观性,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并能够激发其探索欲;在艺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幼儿视、听等多方面感官,使其能够体会到艺术传递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

(二)教师角度的应用策略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当前有部分教师受自身水平限制,不能从实际出发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因此,各幼儿园应针对这一情况有意识地安排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教师负责信息技术工作,并通过积极鼓励自学、聘请专家指导、组织开展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应用水平。

2、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幼儿园教师收集、整理并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素材的能力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效用的发挥。由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飞速提高,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并加强练习,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可根据自身能力自主设计制作教学素材或参考借鉴已有教学素材。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自主制作还是参考借鉴,都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材要求和幼儿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三)幼儿角度的应用策略

1、以幼儿需求为核心

信息技术并不能在所有幼儿教学中都起到有力支持。在关注幼儿间接经验积累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直接经验获取对于幼儿成长同样重要,换而言之,动手操作、游戏等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方式。显而易见,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对幼儿健康活动起到帮助。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适宜适度,必须围绕幼儿需求的重要核心有计划地进行[4]。

2、以幼儿发展为立足点

对于不同班级、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其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也各有差异。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发展,合理安排信息技术应用的方式、含量及难易,注意操作的简单性和细节的合理性,确保其能够有效融入教学环境当中,与其他教学方式相配合,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本文就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教学中的积极效用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当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学前教育信息化中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相较于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在信息化建设上展现出的迅猛发展势头,幼儿园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却呈现出了水平低、发展慢的特点,因此幼儿园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仍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要使信息技术以更加科学、全面、完善的方式应用到幼儿园教学当中,仍需要更多更全面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郭力平,钱琼,王只,等.上海市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6(6):37—40.

[2]郭海军.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革新,2016(9):67.

[3]冯晓霞.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幼儿学与教的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29.

[4]王佑镁,钟志贤.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及其教学效率评价的理论模型、指标体系与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7,14(1):56—62。

教师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提升他们认知社会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 教育 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思考 范文 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思考范文篇1:《试论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思考》 一、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的有机结合 自从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席卷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幼儿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对多媒体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说,幼儿教育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必然的,也是相互的。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而幼儿接触信息技术也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在幼儿教育中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儿活动教学,具备重大的现实意义。 1.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幼儿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体系中,教师更多的是通过语言讲述、形体演示或者图像引导来进行课堂教授,效果往往是有限的。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以往简单、单一的教育 方法 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如何突破,从而创新改变,与时俱进,这就需要信息技术的引入和运用。 例如,在教授幼儿“辨识和模仿动物”的活动中,以前往往使用挂图和分组演示的教授模式,很难激起孩子的热情。如果现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动物的形象和声音通过多媒体课件放映出来,配上鲜艳的颜色和逼真的表情,加上动物真切的叫声和走路声,就一下子把幼儿带进了一个天然的“动物园”,各种动物穿梭其中,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就被多媒体演示的形象吸引住了。这样不仅提高了活动的教学效率,而且还提升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能力,优化了教学效果。 2.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主动性,帮助智力发育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是具备强大的操作和整合能力,可以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而且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幼儿由于自身年龄段的特点,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这也是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幼儿产生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在幼儿的活动教学中,教师不能“干巴巴”地讲授“长篇大论”,必须要把握幼儿的兴趣点和年龄特点,从他们的喜好入手,巧妙地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各类活动,将知识形象化、动态化和新奇化,让幼儿亲身操作,激发其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的欲望,并获得动手体验的快乐。 例如,在教授中班数学活动《分类计数》中,教师就可以把略显枯燥的数学活动变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形式,配上声音和动态画面,惟妙惟肖,一下子就可以抓住孩子们的兴趣所在,也使整个活动顿时活跃起来。这样的活动教学是有效的,生动的,也是快乐的。 3.信息技术参与幼儿教学,优化了教学情境,提高了幼儿的认知和创新能力 显而易见的是,多媒体信息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将课堂变成“游乐场”,可以带领孩子们实现平时达不到的目标,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孩子们喜欢这样的乐园,不仅增长了见识,还提升了认知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例如,在大班活动《认识温度计》中,因为水银温度计的使用要求较高,不正确使用会有一定危险。利用一些生动的课件,通过屏幕的演示,画面就会出现温度计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升降温的动态影像,以及在冷热不同的环境下出现的温度变化,放大后每一个刻度都清楚可见,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读温度计,明白了温度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有极大的帮助。 由此可见,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入幼儿课堂,不仅是对课堂环境的改善,同时独创了一个更加优化和感性的“课堂新天地”,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主动学习知识,实现认知的飞跃,获得了宝贵的经历。 三、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教育带来的思考 通过前文的阐述和例证,我们发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很明显的。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创建更为生动的课堂情境,积极快乐地探索知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新鲜事物,如果我们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那么未来幼儿教育的模式将会更加先进,幼儿的明天也一定更加美好。 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篇2:《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游戏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引发了幼儿教育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 学习方法 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学习、交流和合作的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幼儿教育 一、序言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引起了教学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 要实现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信息技术具有能够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的能力,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显示了它在辅助教育方面的非凡才能。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 儿童 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促进 教学方法 和手段的改革。 二、信息技术对学幼儿童教育的影响 根据我国教育部的规划,将分三步在全国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即全国所有高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全国所有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全国所有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里的信息技术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计算机技术。教育部的十年规划目标是将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普及到小学,那么对学龄前儿童是否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怎样普及,一直有很多不同意见。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变得更为迫切和重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家长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儿童的计算机教育,希望通过计算机这个先进的教育工具,让自己的孩子在走向未来科技世界的竞争中"抢先一步"。学前教育工作者也逐渐地将计算机作为学前教育中的新兴工具和手段,用于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中。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游戏化主题教学活动构想 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根据多媒体技术的优点来构思的。常见多媒体工具由平面物体和立体画面构成。平面物体如教科书、图片、幻灯片、投影、照片、录像等,还有立体画面,如:实物、模型、模拟机等。多媒体技术环境中幼儿思维处于形象阶段,画面是最好的传导形式,不会让幼儿误解或曲解。比如幼儿在做书写游戏时,常把字母或数字写错或写反,如果有计算机帮助就可以克服这样的错误。因为只要一写错字母,计算机画面上的小宠物就会说"你写错了",接着还会告诉幼儿正确的写法。再比如认识形状的软件,它有多种设计内容,可以是屏幕上一边显示某一形状,另一边要求幼儿通过操作键盘画出同样的图形;也可以是屏幕上显示某一美丽的几何图形,让幼儿操作鼠标来确认不同的形状,并数出每一形状的数量。再如让幼儿学习不同物品的制作材料,屏幕上可显示一把木制小椅子,一个玻璃杯,一件雨衣,另有木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的字样,幼儿通过操作将它们对应起来。做错,会有提示或充满趣味性的小小的惩罚;作对,会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计算机屏幕上的每样东西都具有梦幻般的吸引力,都具有"多媒体"的特点,如花儿会开、铃儿会响、公鸡会叫、猴子会荡秋千、生日 蛋糕 会 唱歌 ,还会有卡通人物伴舞等。幼儿通过玩各种不同的教育游戏,掌握了不同品牌机的性能、特点,熟练了鼠标、键盘,理解了计算机语言,如各种指令或命令。操作过如电话、录音、无线电广播、智能卡、课件、计算机系统等就能很好的发挥感官传导的作用。如:数学游戏软件《聪明屋》和科学探索软件《 十万个为什么 》就是如此,它们注重的是与孩子在电脑提供的动态、开放、交互的环境中,通过人机互动,使得孩子的思考得到及时反馈;通过孩子的动手实践,使得他们又有新的发现,从而使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和加强。我们借助"几何画板"的奇妙,通过参数的连续变化,使原来抽象的数学表达和模糊的科学概念理解变成形象直观的动态图景,这往往可以启发孩子发现问题、展开想象和大胆猜想,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游戏化主题教学是一项将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本文选择中班幼儿主题教学课程更能体现幼儿阶段性发展情况。本文进行教学设计的总体构想是十分必要的,本节将从幼儿需要及发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的游戏化主题教学进行教学设计。 过程设计。过程设计其实就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多媒体技术在五大领域中应用的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实践中,我们主要从艺术鉴赏活动、艺术认知活动、艺术表现活动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进行探索的,并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艺术表现活动是幼儿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幼儿表现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支持他们创造性表现的技术、时间和空间,使得幼儿所思、所想、所表现真正来源于他们的内心世界。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拓展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体育教学和健康常识都是同一领域的范畴。多媒体技术环境给幼儿提供了更为宽泛的学习空间。 结论 在实际运用中,有 经验 的幼儿园教师往往根据教学要求首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再以活动设计为依据,根据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个环节的需要来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并根据课件的具体要求确定使用哪一种课件制作工具来完成课件的制作。 参考文献: [1]陈艳梅.简论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的运用[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颜铭锋.让幼儿在多媒体教学中提升学习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3]温海涛,刘焕章.多媒体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 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论文篇3:《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 热点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学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代表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信息技术教学能把声音、图文有机结合在一起,能为幼儿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人机互动,开拓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对幼儿园教学是有很大好处的。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幼儿园 教学活动 一、信息技术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引起共鸣,发挥想象 我国古代著名音乐论著《乐记》中有句 名言 :“乐者,音之所由声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音乐是一门声音上的艺术,是一种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方式,不仅能使幼儿学到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而且能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如引导孩子欣赏京剧 脸谱 时,由于孩子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京剧基本上不会很感兴趣地学习和欣赏,我决定运用网络这种信息技术方式进行一次京剧知识的探究活动,了解更多京剧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从而增强幼儿完成任务的信心。 幼儿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对所有东西都充满好奇,遇到问题爱问个清楚,在这个时期如果正确引导,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就能得到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信息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向幼儿提供多种刺激,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向幼儿呈现知识,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激活幼儿的思维,又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 。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孩子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孩子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带着困惑和悬念,兴致盎然地在不断观察、研究、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寻求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满足他们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 二、信息技术在语言活动中的应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多媒体课件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悠扬悦耳的音乐,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幼儿的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情感。活动《云彩和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诗歌让幼儿体会到风和云的变化过程。活动中发现多媒体形式可以清晰地演示出云彩的变化过程,再加上美妙的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朗朗唱颂诗歌的声音,一下子把诗歌中特有的优美意境表现出来了。在活动当中,幼儿感兴趣极了,还基于已有经验,创编出许多新的诗歌,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中的图片讲解。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可见,为幼儿创设最佳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是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 三、信息技术在数活动中的应用――积极思维,乐于尝试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数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幼儿园的计算活动十分注重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所以,个别活动和分组活动成了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形式。如何在分散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呢?这就需要借助许多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式、多顺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进行 思维训练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正好能够提供这种条件,它有多变换的优势,不仅可以扩展认知领域,还可以通过幼儿与媒体之间的互动,达到解放教师的目的。我们依据这个假设,组织了《春天的花》、《小树叶》等活动。 以《美丽的春天》为例,在《春天》主题的活动中,我们设计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春天》,目的是在孩子对春天里美丽景色的感知的前提下,利用春天里的各种事物让幼儿在一一对应比较的过程中,不受颜色、形状等因素的干扰数数,从而理解数量的守恒。为了使活动更加富有情景,我们使用了多媒体。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制作方法以简单的点击式操作为主,演示为辅;有动态的物体,也有不动的物体供幼儿寻找、观察。 四、信息技术在常识活动中的应用――直观演示,难点不难 在常识活动的教学中,有些自然现象往往平时不易看到,无法令幼儿体会、理解,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所以,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达到知识的迁移。 以《小螃蟹的奇遇》为例,课前教师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上网查找关于再生的资料,对动物再生能力有简单了解。当老师讲解到许多动物是可以再生的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幼儿特别感兴趣,他们都提出了问题:“老师,再生是什么意思啊?”“老师,断了的东西怎么能再长出来呢?”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播放FLASH动画,将螃蟹的断螯再生、蚯蚓的再生的情景立刻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犹如身临其境,随即理解了再生的意思。通过这个案例不难看出,教师先让学生自己了解动物再生能力,再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真实地展示了动物们的再生本领,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丰富了幼儿的常识知识,使幼儿在活动中倍感乐趣无穷,从而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探究世界愿望的达成。 总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很多,它能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枯燥的东西趣味化,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就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既提高幼儿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同时,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充分掌握这一现代教育方法,合理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落实素质教育,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猜你喜欢: 1. 论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思考 2. 教师信息技术学习心得 3.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随笔 4. 幼儿教师远程学习心得 5. 小学信息技术随笔

信息技术对现有教育模式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充分发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幼儿园教育教学带来的便利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起,较详细地讲解了课件的选择与制作应注意的问题,并运用案例生动具体的展示了如何有效地把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于教学之中,使得各种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种多样,教育方式更显得活泼和有效。关 键 词: 现代信息技术 幼儿园 教育教学 运用正 文: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量快速增长与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使人们的认知方式发生本质的变化。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也正多数以辅助教育的形式走进幼儿园,它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鲜明的教学内容,以其文、图、声并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为教学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如何有效地把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于教学之中,使得各种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种多样,教育方式更显得活泼和有效,将是我们众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和关心的问题。现在就我个人的经验谈谈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关键是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幼儿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首先是在课件的选择与制作上下功夫:这个活动适合用课件吗?怎样用呢?应该制作什么样的课件等等许多问题都需要教师事先考虑好。因此,教师制作课件时应注意几点:1、课件内容应体现教学思想,为其教学目的服务课件中的所有环节都要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和安排,要将各知识点合理地编排进画面内容中去,并且教学内容要丰富、灵活,寓教于乐。2、课件制作应注意辅助性使用多媒体其目的在于为教学服务,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整合中应服从于教学目标,顺应、追随幼儿的需要。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独到的优势,但它无法取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实践、创造,有的教师将应该让幼儿讨论、体验的内容也设计到软件上展示,虽然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幼儿并未做主动的思索和创作,反而使得幼儿对观看屏幕形成依赖。因此,必须坚持以教师引导、幼儿操作为主,多媒体辅助为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课件制作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教师在制作、选择课件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幼儿智能发展水平、认知活动特点及个性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例如制作小班的课件,界面要精美有趣、鲜艳活泼、图像大而清晰,浅显易懂,短小精悍,利用软件中设计的作图功能,色彩变化及闪烁等,编制出一些“动画式”的教学软件。而大班的课件则要求动手操作强,知识性强,多一点想象的空间。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能同时呈现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以全方位的立体方式传输信息,可以增大集体活动传输的信息量,让幼儿多重感官同时感知,使幼儿进行完整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大班因为要注重知识性,在整个教学过程将图片和动画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使幼儿多种感官受到刺激,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内在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苦学”为“ 乐学”,积极参与学习,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4、课件制作应重视交互性设计在教学活动中,课件取代了教师的一部分功能,在整个课件的学习和娱乐过程中,要始终让幼儿参与,给予及时反馈,这样才能使幼儿较好地发挥主动性。运用电脑媒体的交互功能,使教学活动过程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5、课件制作应讲究科学性多媒体在选用、设计软件及穿插都要讲究科学性,不要为了画面的动画效果而滥用软件,如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其制作要注意清晰、准确,不要为了吸引注意,制作成画面闪烁不定,反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很难为其建立起有序的表象,尤其是需要幼儿参与设计的线条造型,更要注意直观、明了。考虑好了以上几点,制作出的课件才能有效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就利用了人机交互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有游戏情节教学软件,让幼儿动手操作。通过故事导入,然后联系实际来统计一下全班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况。这时屏幕上出现三种小动物,幼儿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电脑会将全班幼儿的选择结果显示在屏幕上,那么该怎么样来统计呢?幼儿学过简单的分类,于是马上会想到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来看结果。这时幼儿就可以将屏幕上面的小动物用鼠标进行拖动来完成分类排列的工作。也可

幼儿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

在幼儿园 教育 中,数学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幼教界非常关注的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数学活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文化 素养之一。作为学校教育预备阶段的幼儿园,应注重数学教育的启蒙性和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而为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育;游戏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 逻辑思维 发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呢?

一、数学学习应有趣味性

数学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孩子觉得学习数学很难。如果我们 教学 方法 不得当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之情。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 经验 。例如:数学活动6的组成。以情境导入: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熟了,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来到果园,果园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助来分苹果,要求把6个苹果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边分边进行记录。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学习了6的分成,同时学会了正确的记录方法。老师在 总结 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来探索怎样记录又准确又快。共同寻找有规律的记录方法。最后,大家开心地摘苹果。但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朋友只能摘两个苹果,而且两个苹果上的数字相加是6。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地高,开开心心地摘着苹果,摘对的小朋友还可以把苹果带回家。整节课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6的组成,效果非常好。

二、幼儿数学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方式,锻炼他们学会考虑一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幼儿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

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编制数学游戏。编制数学教学游戏,必须根据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选择、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智力的发展,游戏化的程度宜逐渐减弱,游戏中宜减少游戏情景增加智力因素。小班的幼儿以有情景、有角色的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为主。中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他们适宜开展各类游戏。

其次,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如中班数学“学习5的序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回家”,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整个数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个游戏主题贯穿始终,也可以各个环节运用不同形式的游戏。

第三,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性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又一位幼儿没有抢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三、尽可能选用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我们知道,幼儿的认识要经过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幼儿自主的操作和实践中实现的。只有在操作中幼儿才会去探索,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也只有通过操作探索式的学习,孩子才能长出一双数学“慧眼”,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视角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为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数学,成为孩子喜欢的数学!

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首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设计一个《超市》的活动,幼儿按照不同特性摆放商品(学习归类),摆放时要注意美观、方便拿取(学习排序),用多少钱来买什么东西(学习计算),卖出多少,收了多少钱(学习统计、对应)。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结论,留给孩子尝试、讨论、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学习“数的分合”中,我们不直接教孩子应怎样分,有多少分法,有什么规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实验:把吸管往杯中抛,看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分)做好记录。然后把杯里杯外的合起来看是不是总数(合),重新再抛……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总结、归纳出“数的分合”规律……在操作探索的学习方式中,幼儿学到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容易遗忘的。正如一位 儿童 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四、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

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促使孩子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能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孩子们的抽屉上有自己的学号,这样幼儿不但能记住自己的学号,也能记住同伴的学号,孩子们看着抽屉上的数字还可以进行顺数、倒数的练习,同时进行了单双数的区分。

在我们的活动室里还有着各种学习数学的机会。如:椅子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桌子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他们的大小一样吗?给幼儿点名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没有来?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随时注意观察事物的数量变化,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之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多媒体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数学活动

幼儿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她能给孩子留下无穷的乐趣和美好的回忆。在这期间孩子天生对色彩和声音极为敏感,集鲜艳色彩、夸张形象、动听音乐于一体的动画片,理所当然成了他们的最爱。看见宝宝睁大着眼睛,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样子,毋庸置疑,动画片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伴侣。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能圆幼儿在课堂上看动画片的梦,也是当今幼儿教育的新课题。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幼儿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把多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使我们园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使我们老师的课在也不感到难上了,孩子们更喜欢这片有色彩的学习园地了。以下是我这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思考:

1.多媒体是教师手里的魔法棒,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我在讲解 小班“找规律排序”这一课时,我先引用了动画片里“喜羊羊”这一聪明、可爱形象,喜羊羊说:“小朋友,我有一个万能口袋,它能变出许许多多的东西。”老师就接着说: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它的万能口袋里装了什么?这时从喜羊羊的口袋里依次出现苹果、香蕉、苹果、香蕉、这时提问幼儿下一个会是什么?孩子会一起回答苹果,气氛非常活跃。接着“美羊羊”的出现,同样学习更为复杂的AAB和AABB形式的排序,这些引入激发了幼儿兴趣,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能通过多媒体技术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直接进入的引入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

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显得更抽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用清晰的图象,形象生动,动态情境,使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我在大班数学《学习4的减法》中,先在电脑大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4只可爱的小白兔,其中跳走了两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后,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又如我在大班数学《5的分解》"一课时,我先进行游戏让每位幼儿扮成小兔子到菜地里拔萝卜,并要求每位幼儿只能拨表示数字5的萝卜,之后让幼儿分别把萝卜放到两个筐里,列出对应的分解式。就这我准备了大量的萝卜图片,又费时又费事。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乱做了一团。当我运用了课件效果就不一样了,我让幼儿一起随着电脑娃娃一起来操作,结果作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按传统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数卡和幼儿操作材料,而利用了电脑大屏幕后,我们只须准备一份教学课件就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多媒体能帮幼儿突破重点和难点

大家都知道一节好课就是要看教师怎样把重点突出和把难点攻破,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中,给教学带来了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全面展现出来,可突出重点,又可突破难点.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如,在大班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先向幼儿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象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来到幼儿面前,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在认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时,采用了相对两条线演示重叠使幼儿一眼就看明白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正方形也一样的方法。这就不需要我们去示范去量,也减少了误差,同时掌握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首先展示了青蛙在草地和水里的情景图,之后岸上的青蛙下到水里,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因多媒体的作用而使得本身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且易懂明了,幼儿学得非常轻松。

3.多媒体能帮幼儿形成自主探索

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老师教,不如让孩子主动去学”。我感觉说的一点也不错。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那幼儿就会把新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教学带来的弊端。例如,如:《认识时钟》一课,认识时钟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掌握。于是我设计了生动有趣、蕴涵丰富、色彩明快的课件《有趣的钟》。首先我用了“时间象小马车”这一律动曲导入,之后向幼儿展现我收集的世界各国各种精美的时钟图片,还介绍了古代人们各种记时的方法及工具,再录制了本班孩子们不同时间的生活片段,制作了可转动并报时的时钟,设计了相关的连接“说一说”、“画一画”、“填一填”等游戏。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自然生成了幼儿的研究问题,为幼儿创造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成功地将幼儿引向了对问题的探索,让幼儿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多媒体的运用,体现出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变难为易,提身提升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在水波荡漾的湖面上,漫漫地游来了一只黄绒绒的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小朋友们一下来了劲,根据老师的提问,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湖面上游来了一只小鸭子,我问孩子一只鸭子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孩子们说用数字1来表示。一会儿,又游来了一只小鸭子,这次没等老师提问,小朋友们已经说出了结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很容易理解1+1=2的内涵。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道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5.多媒体的出现,充分的体现了数学美

在大家的心目中,数学一直都是枯燥无味的单调学科,没有生机,没有情趣没有色彩,它怎么会体现美呢?当多媒体的引入后就不一样,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空。当展现在孩子眼前的画面是:鸟语花香的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各类可爱的会动小动物……难道你能说不美吗?在课件中孩子即看到大自然的美,活灵活现的动物,又能感到数学学科也象音乐,语言,美术那样是一种美的教育.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利用,使事物形、色、声直接作用于幼儿感觉器官,将教材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变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形象,重点突出,难点易破,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开拓了幼儿新的视野,让幼儿在一个情境生动的世界里学习。但是多媒体手段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了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2] 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数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

关键词:数学;操作材料;探索发现

从事幼儿园教育已经十几年,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我着重从材料的准备和幼儿学数学的方法这两方面讲一讲自己的心得。

幼儿是如何学数学呢,不是看看、记住就算学了,也不是编成儿歌背两遍就是学了,而是由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数学,学好数学,必须实践,而对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更决定了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操作材料。

一、材料的准备

1.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的数学材料。

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数学材料是幼儿园数学材料准备的很重要的途径之一。

首先,要向家长说明收集材料的意义所在,让孩子参与收集过程。

其次,收集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废弃的瓶子,可以用来区分大小、颜色,可以将瓶盖单独收集,可以按大小分,用来练习按大小排序,也可以按颜色分,练习按颜色排序。又如一些旧衣物,一些有图案的衣物,可以从中发现事物排列的规律。

另外,注重挖掘材料的潜在教育价值,拓宽收集材料的范畴,如废弃的扣子,可以点数,可以对应比较,又可以排序,说不定多次的探索后,它们还会有更多的教育价值呢。

2.教师制作的材料

数学有很多材料应该是很精确的,比如各种形状,数字,体现时间的钟表等,这些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以体现数学的准确性。教师制作,在选材上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材料的安全性,要无毒、无味,保证与幼儿的接触是安全的。

其次数学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耐用的,幼儿会经常地探索、操作这些材料,所以再选材上要注意这一点。

另外就是材料的多样性,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的、布料的,以及一些木制的、竹制的等等。

3.幼儿制作,及师幼共同制作的数学材料

这也是幼儿园数学材料收集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幼儿制作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学习数学,比如制作点卡,教师准备好规范的白纸卡片,引导幼儿依次在上面点上一个、两个、三个,及更多的圆点,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巩固了点数的经验,而且幼儿亲手做的卡片,他们会有更多的兴趣支操作、探索的,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这一点体现的更为突出,比如,制作图形卡片,数字卡片,自制的小钟表,认识钟表也许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认识整点、半点却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所以,让幼儿和老师或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钟表,让幼儿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兴趣,更加深了印象,非常有助于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

二、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

之前已经谈到,幼儿是在操作中学习数学的,所以这第一个方法就是操作法,其次就是探索发现法,这两种方法是构建幼儿数学知识结构最主要、最根本的方法。下面,我就着重论述一下这两种方法。

1.操作法――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中,操作法是很重要的,操作法其实就是动手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与技能的一种 学习方法 。

首先,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比如,幼儿学习数字“4”,如果老师对幼儿说这个数字是“4”,并出示4个实物,数给幼儿看,这样,幼儿就掌握了“4”的概念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怎么样做,幼儿才能真正地掌握这个概念呢,方法就是让幼儿反复地对4个物体摆弄,反复地操作,才能把数字“4”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区分开来,理解“4”是所有4样物品的集合,从而真正理解数字4的真正含义。

其次,操作法是老师在数学教育中引导幼儿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必须通过亲自的体验,即幼儿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吸收。

第三,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操作法。幼儿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思维还不能摆脱动作的影响。动作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相反,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动作的发展。

2.探索发现法――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探索发现法强调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反对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反对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幼儿。探索发现法与启发式教学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都强调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引导幼儿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但相比之下,探索发现法着重于幼儿主动的探索和积极的思维,给幼儿创造自己发现学习内容的机会。

比如教幼儿学习数的组成,在通过操作法帮幼儿理解并掌握了2和3的组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性地去学习4至10之间的数的组成了。给幼儿提供材料,让他们充分地进行分合操作,以2、3的组成为经验,让幼儿总结出4可为分成1和3、2和2、3和1,而1和3合起来、2和2合起来、3和1和起来是4。依次类推,让幼儿在积极的操作活动中去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让幼儿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既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除此之外,数的守恒、相邻数、单双数等等都可以用探索发现法来进行教学。

总之,幼儿学习数学,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动手去摆弄、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性、积极性,在老师提供的适宜的数学环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去动手做、动脑想、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当然不能缺乏大量适宜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的准备和收集当然也是要更利于幼儿的学习,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永远都是我们所渴求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肖湘宁《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4]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潜能》,教育导刊, 1999(5).

[5]吴雪英,周俞慈,《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的探索》,学前教育文荟,2000(5).

1. 幼儿园教育经验论文

2. 如何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4. 有关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大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

6. 数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幼儿教育信息化就是通过恰当的手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开发适合幼儿教育的现代化资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创新思考,并不断改进,从而培养幼儿的信息化素养,促进幼儿的启蒙学习和全面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信息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整合中,应做好“两动一享”,即自动、互动与共享。比如指导幼儿自动学习信息技术;教师与小朋友、小朋友与小朋友、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利用数字电视、电脑、磁性板、手机、照相机、摄像机、QQ、微信、网络等多媒体,形象化、具体化地进行教学,在QQ群、微信“朋友圈”上传图片、微视,共享整合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成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学;整合两动;共享

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社会,信息已无处不在,幼儿园也不例外。通过实践,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整合中,我体会到应做好“两动一享”,即自动、互动与共享。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自动,即自己动手

信息硬件属于工具。我们说,不要怕孩子玩手机、电脑,它们都属于工具,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使用这些工具的能力是目的之一。邓小平早就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现在两三岁的幼儿,在没有入园之前,就已经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玩得比较顺畅,小手指能划出音乐、动画、图画等,连一些家长都望尘莫及,感到惊奇和佩服。所以,在幼儿园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中,培养幼儿的自动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比如我在进行图形教学时先指导幼儿打开网络电视机顶盒与电视的开关,再指导他们使用遥控板点选“哈哈”→“动画”→“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形状”,让小朋友观看,为拼组图形做好铺垫。接着,讲完课程后,再指导幼儿点选出“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数字”,边互动边让小朋友选择教师准备的图形和数字贴在磁性板上。小朋友看着屏幕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拼成的图形,兴奋不已,一个个踊跃地回答图形的名称、图形的数字,争先恐后地到磁性板上贴图形、粘数字。然后,让孩子们选择图形圈帽,做“找朋友”游戏;分小组拼图,最后让小朋友回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图形,拼贴小动物、交通工具、小房子等,巩固学习。通过这些活动与方式,小朋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本领。

二、互动,即教师与小朋友、小朋友

与小朋友、家长与幼儿的互动首先,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教师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我在教学“图形”时让小朋友看了数字电视“米菲的快乐课堂•米菲的形状”后,再用电脑连接,点出我自作的电子课件,用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一一跳出来,组成一幅动物图画:小鸡、小狗等,同时与幼儿互动,让幼儿选择形状、数字在磁性板上粘贴,并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找朋友”,让幼儿自己选择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形状的圈圈帽子戴在头上,然后让戴着同样形状圈圈帽子的小朋友走到一起,我再组织他们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数出数字。这样,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就达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目的。其次,是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夸美纽斯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进行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后,我把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利用磁性七巧板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拼贴小房子图形,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把信息技术利用和掌握得好,图形拼得又快又漂亮。小朋友们叽叽喳喳,你争我抢,激发了“人人参与”的欲望,从而主动参与到了学习中。孩子们情趣交融,既认识了图形,又学习了信息技术,还培养了协作精神。再次,是小朋友与家长的互动。在幼儿园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中,一个班里人人参与的机会毕竟有限,我让家长把小朋友接回家,利用休息时间,与小朋友一起用彩色剪纸剪成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剪贴图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天,小朋友们上交了各种各样的剪纸图形,有乡村烟囱里冒着烟的小屋,有形状不同的小轿车,有嘎嘎欲叫的鸭子,有抢夺小虫子的小鸡,有长长的火车、三角形的松树、空中飞的小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三、拍摄照片、录制微视,上传共享

在活动中,比如分小组拼图形时,我把幼儿的拼图过程用手机或照相机、摄像机等拍摄成照片和录像。课余,我把拍摄较好的照片及小朋友上交的在家长指导下制作的较好的剪纸张贴在学习信息栏内,制作成微视,上传到家长QQ群和微信“朋友圈”,让小朋友及家长分享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整合的成果。家长们不是在QQ留言,便是在圈子评论,或者在接送孩子时高兴地聊上几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中,我注重“两动一享”,利用数字电视、电脑、磁性板、手机、照相机、摄像机、QQ、微信、网络等多媒体,形象化、具体化地进行教学,上传图片、微视共享,既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又让幼儿接触、学习了信息技术,激发了幼儿自动学习的兴趣,多方互动,共享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马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刘俊英.浅谈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7).

[3]蔡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8).

[4]刘春梅.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3(1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与教育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的整合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阶段幼儿园课程改革迅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产生了冲击,新型的教学模式急需要引进到幼儿教学当中,以提高幼儿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做好幼儿学习的启蒙教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整合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内涵

第一,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结果。首先从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本质上看,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帮助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整合过程中,要清楚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应该以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作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结果。美国福瑞克教授曾经提出技术与工具之间的应用规则:“技术在教育中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不能为了突出技术而使用技术。”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要着重发展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的功能,实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探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而不是盲目追求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追捧。

第二,幼儿教育是一个广义概念。众所周知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是教育的基础启蒙阶段,因此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使孩子提高对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从而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还应当将范围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日常行为和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应该尤为重视。教育学家陈鹤琴曾经谈到:幼儿教育是复杂的过程,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需要共同合作。由此可见对幼儿教育的广义认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性。

第三,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不是混合。整合的意义是在一定条件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根据某种客观规律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过程。在这个新整体的构建过程中其中的元素会发生协调性的变化,以实现新整体内部结构的优化,产生协同效益,因此整合并不是单纯的混合,而是通过相互结合实现最优的效果。在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的整合过程中要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相互融合,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共同目标,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讲究方式和方法。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策略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信息技术的选择,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幼儿教育提倡教学的全面性,不论是语言知识、社会科学还是艺术、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应该兼顾。但是众多的教学内容各具特点,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因此在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时要注意其特点。还要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要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呈现的更为直观有趣,让学生多多开阔眼界认识世界。在教学媒介选择时还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其中要包括讲故事、做游戏、听音乐、看视频等内容,营造良好的幼儿课堂氛围,使幼儿的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可以进行歌曲的播放、视频动画的播放,还能够进行舞蹈教学和游戏教学,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让幼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从而学习知识,得到身心的良好发展。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良好幼儿园文化。创建良好的幼儿园文化能够帮助实现提高对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中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校园广播平台、网络平台、活动平台等,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在节日进行表演活动和比赛,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特长发展,鼓励学生进度自我展示,并提高自信心。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的建设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教学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引导作用,全方位提高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幼儿创新培养。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可以实现教育过程的动态化、教学的连贯化和授课模式的趣味化。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给予学生不同感官刺激,使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参与度,实现教学互动。还能够实现对幼儿的正确引导与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鼓励学生的多方位全面化的能力发展。与此同时还能够开拓幼儿的知识面和对世界的认识,能够塑造幼儿的世界观和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实现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20世纪90年代教学媒体被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来,其形式由幻灯片、投影仪等,实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被广泛认可和应用,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进一步整合,实现了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优化。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也是奠定未来学习和生活方向的基础,因此对幼儿的全面培养是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幼儿教育中能够帮助实现教学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多样化,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整合过程中的最优化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和教学的科学化,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实现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红霞.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信息技术与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2):23.

[2]隽国斌.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Z幼儿园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5.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东部与西部教育平衡发展的桥梁,实现东部与西部的教育信息化均衡是我国教育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科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多种外部刺激,如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他们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恰当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情境,更好地体验学习。优美直观的情境,不但能有利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既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感受到学习综合实践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而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行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对教学很重要,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学中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提出质疑,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尊重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确保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归属感,表现出创新的意识。

2.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任何人只有在不断地思考、设计、创作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探究再交流中,获得知识、获得自信、取得进步、培养能力,才能逐步的良性循环向更高更强的方面发展。所以我们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给学生一个大胆展示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给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实验展示探究结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这一举措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肯定了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随时随地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不拘泥一种表现成果。在八年级教材《网页制作》一课中,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大胆实践,不要求使用固定的模式和内容镜来完成作品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网页图片。

4.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才能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应注重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通过分层教学的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使学生在个体思维的冲突中开拓自身的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力。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问题的探究和学习,获得各自的成功,产生更强的创新热情和欲望。

5.给学生多留些想像的空间。如在开展“失重现象”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在存在重力而产生的现象中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假设若干情况,不限定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既巩固了他们重力的理解,又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变通,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受益终生。

三、激发思维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源泉,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1.开展竞赛。好胜是人的天性,孩子尤为突出。在教学总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知识抢答、主题活动设计等活动,发挥学生不同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找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共通之处,培养创新的乐趣。

2.目标驱动。合理的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既定任务展开活动,激励学生为完成任务努力。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原则,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如在讲幻灯片制作时,可以将带有时尚动画的文档向学生进行展示,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动手尝试。

3.创设情境。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和想法,激发创新思维。如在学习《人体的应激反应》时,教师设计学习蜈蚣爬行和模仿秀让学生体验,这样学生便会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既是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和特殊领域,又是有效实施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媒体技术手段,拓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时空范围,提高科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创新意识的强化作用,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助推作用。

摘要:当前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期,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推进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经途径,是保障当前成人教育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指出,大力推动成人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成人教育受众能够获得全面、完备、均衡和完善的教育资源,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网络信息资源,促进现代远程成人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成人教育;信息化;策略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却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关于成人教育的信息化方式和途径一直存在较为模糊的认知,在制定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方案时,也未能与国家的整体规划或地方的统筹规划相调配,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凸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在服务和政策支持上缺乏一定的力度。

高校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

各级地方高校在响应信息化的同时积极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指导机构,职业院校也将信息化进程搬上日程,然而很大一部分高校却缺失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异常不顺,相对于其他同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信息化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育经费不足、中高端人才短缺和规划方案缺失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软硬件环境相关,在注重网络资源、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又会忽视信息化教程、多媒体信息化软资源的配套跟进,未能形成有效的保障体制和机制,难以满足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要求。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各级教育部门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等原因,成人教育的信息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成人高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不平衡,信息资源匮乏,使用率低下,导致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能不高,工作进度相对缓慢。

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有限

教师队伍是推动成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原动力,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成人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首先是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认识还不够。很多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先进的教学理论认识不足,不敢大胆尝试。这种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导致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认识的不足、信息化概念的不清晰造成了成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层次,有些信息化设施设备成为摆设,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其次是教师整体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偏低。多数教师应用的主要软件是Word,Excel和IE的操作,像数据库、网页制作、图象处理、课件制作等更深层次的软件使用能力更欠一筹。这就直接导致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平台的操作等方面的欠缺。造成成人教育教学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一个是大多数教师均来自非计算机专业而对信息化设备驾驭不够好。另一个就是成人高校对教师在信息化培训方面不系统。只有解决教师自身驾驭信息化设备的能力,才能推动成人教育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从而推动整个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

成人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教学、科研和实验等多个环境的契合度不高,整体而言,当前很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停留在将课本中内容照搬到多媒体平台上,传统的课本宣读方式仍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方式,将大量的优质资源排斥在外,优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未能与学生的实际操作平台和实验平台相结合。

2研究策略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将信息化技术与当前实际的成人教育课程相结合,以课程教育来驱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将信息化的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在教学中使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教材学习方式转换为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提升成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全面提升成人教育的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此,应着重以下几点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加大力度建设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库及其平台,实现成人教育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共享

成人院校的教育教学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构建教育资源教学库时,要时刻保持以《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蓝本,以实际教学、媒体化方法、实验仿真教学和在线学习为重心,推进课程资源的优质优化,在优化教育资源库统筹建设的同时,推动信息资源的平滑转化,从当前结构化的离散型数据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丰富性资源进行平滑过渡,在知识形态上从单一不变的技术性资源向动态智慧型资源迁移,整体的管理方式由集中性资源收缩方式转而向开发性资源共享方式进行平稳过渡,力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和共享性。构建多门类多元素的课程学习资源,保证成人学生能够获得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努力建设一支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做好师资的信息化培养和培训。从根本上讲,教师队伍的素质深刻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成人教育事业的成败。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无论教育政策如何要求加快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成人教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能力都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师资力量是一所成人院校成功和进步的标志,在保障当前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和发展一支具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加快推动成人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是当前成人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成人教育应当更加贴近实际,深入调查和分析,在教学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按照专业教师的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要义首先要对教师的认知理念进行培训,使得教师认可当前的成人教育信息化方式是一种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式,是更加适合成人学生的方式,能够推动成人教育的整体事业全新的发展,打消他们对计算机的偏见。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育理念、认知、能力能否跟上设施设备更新的步伐,适应操作软件升级的节奏,是开展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在成人教育教师有了信息化服务教学的意识以后,逐步进行专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这时就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成人教育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组织部分基础好、专业对口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习成果的展现,加强技术交流与研讨。最后,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行为规范、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等培训,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成人教育信息化办公平台

信息化建设最依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支持。硬件资源是指信息化中需要的一些必须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是指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师资力量。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兼顾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以可靠的硬件资源作为支持,同时吸纳更新鲜的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作为成人学生的实践资源,构建以多媒体设备、教学实践设备和互联网在线学习为主流的信息化硬件平台。在推动信息化软实力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原有师资力量的稳定提升,一方面要吸收外来新鲜的资源作为提升,为当前的环境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血液,在进步中前进,在前进中进步。成人教育的信息化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信息化,还包括所有的用户界面。在加强硬件管理和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建设用户平台。最终应以成人院校的网络平台主页为轴心逐步建成对外宣传界面、对内教学资源库、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测试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子系统群。逐步开展各教研组、各学科的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大力提倡成人教育教师建设个人课程教学网站,链接到网络学习的平台,随时可以浏览课程相关学习内容和信息。部分成人院校已经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成绩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而学生学籍管理几乎是各个学校的缺口,成人学生都要登录到学信网查询学籍、学历,而成人院校也没有对学信网的使用规则和流程给出相应的指导性和说明性文件,校园网和学信网没有达到有效链接,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学籍、学历查询的需求。因此,成人院校还要逐步实现和完善成人院校的教务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招生信息管理、学籍学历管理、政教管理、教研管理、后勤总务管理等综合性信息化应用,达到成人教育工作业务的综合性、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成人院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效率。

3问题与展望

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成人院校往往独立于总校的自动化办公系统而自成体系地单独管理。具体体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投入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总校下属的成人教育部门往往没有参与其中,而是有自己的管理方法,这可能是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导致的。其次是在教学平台上,师生互动模块使用率较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更喜欢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平台上的互动模块不具备即时性,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看到并回复,不如微信等通讯工具直接、便捷。第三是成人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差距。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总体情况是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有优势,接受新事物快,信息化掌控能力强。计算机专业教师比其他专业教师更容易掌握专业的应用软件和工具,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设计更得心应手。虽然在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把影响减到最小,不仅不会影响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局,更有利于激发新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使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向更高要求迈进。

未来展望

成人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它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教育者的思维定势,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和教学形态。这场革命将成人教育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积极参与其中是教师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的自觉,以深化信息技术与成人教育课程的整合,加强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指导,建立信息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推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终身学习。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全力以赴,以提升办学质量为己任,倾力打造一个装备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思想现

[参考文献]

[1]罗佰绥.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服务于现代教学[J].农业网络信息,2009(3):69-71.

[2]王诚,李璐,唐治中.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24-25.

[3]陈光海,韩晋川,黄华.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21-2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