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社会实践课程论文

发布时间:

社会实践课程论文

大学经常要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那调研报告怎么写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实践调研论文3000字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系科给了我学习实践的机会,是系科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短短三天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把淮师人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社区,把淮师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区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丽的印象。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择。七月,我们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曙光城也给社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亲戚开的店里帮忙,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量,面对掌上明珠的儿女和捉襟见肘的家庭境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处于两难境地。那就是,如果读免费的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但由于本乡镇最优质的师资被强行抽调到“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读“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孩子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但家长要却付出具大的牺牲。这种两难境地,正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困境。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象笔者家乡这样的“民办” 学校面临的冲击和生存的风险与日俱增。

现状七: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区直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便索性让孩子辍学。

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对策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对策四: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策五: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策六:针对我镇“国有民办”实验学校举债办学、举步维艰,而且对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冲击较大,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状况,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依法进行收购,恢复公办学校的名分,并且将优质的师资资源与另外几所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平衡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分期偿还建校债务,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进程。

对策七: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死灰复燃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五、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院团委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配合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书声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关于社会实践的论文

关于社会实践的论文,论文估计是每个大学生的噩梦了,写论文的过程中总是十分枯燥的,但是写好一篇文论也是有相关的技巧的。以下是关于社会实践的论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严寒,寒风呼啸,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___,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

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是沟通校内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本文阐述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重要意义,认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在校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以及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等具有多方面意义。

关键词: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德育

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让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见加强青少年教育要从多方面入手。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遵循学生成长和教育的规律,以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作为主要内容,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为载体,用固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并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指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以及勤工助学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为社会做贡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使其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1、开展社会实践活是学生个性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诸如环境问题、国际间问题、科技信息问题等新的问题,这些都带有跨学科的性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性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机会。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生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现今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同时可塑性强,是人生道路中第二次性格定型期。学生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都很活跃,并且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只对书本知识进行简单地死记硬背,还在知识、能力多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随着职业院校学生生活的空间不断扩大,学生对于人生、社会、对于自我都形成了初步认识,学生在校期间这一阶段是为了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将会尽快直接面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尽快参与到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中去。所以,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素质的培养,是由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可见当今的教育需要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指导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他们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是对之前所学理论知识的延伸同时体现对知识运用的实践性,它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个人品质的活动平台,弥补理论教育之不足,寓德教于活动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到学习与实践中去。社会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性质与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在校学习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教育与实践结合是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法。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必需的基础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素养,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掌握较为熟练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与社会变化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意识与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更好地达成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非常大的意义。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推动德育教育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各式活动对于加强素质教育、丰富社会体验以及发挥其德育功能都有着重要意义。职业院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贡献年轻人的才学、能力,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优势,这样可以满足青年人“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人生的价值也在志愿者活动中得到体现,并从中体会奉献精神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算作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方式与内容的深化。全面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在校外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职业院校可以以学校团委为组织者,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专业及个人特长,使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为社会服务,并以此带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二、施行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即引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多种体验,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而养成热爱生活、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等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素质提高与发展。体验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道德结构的完善和健全个性的形成。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体验中明理、体验中成长,可以开展“体验教育”式的学校德育特色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多样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学校体验、家庭体验及社会体验等活动。以“体验教育”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体验活动。依托社区,帮助学生更积极地融入社会、体验生活,进而领悟生活的真谛,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反过来又促使学校端正办学思想,使德育工作力度加强了,使德育渠道拓宽了,使学生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提高了。

三、重视道德教育过程中实践环节的作用

实习与实训,既是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中不可缺的关键环节。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深刻感受、体会并认真锻炼,进而逐步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职业院校要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去,让学生“学习在企业,工作在企业,生活在企业”,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此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习惯。同时,学校还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聘请企业生产管理人员与教师共同开发制定技能实训专业课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训充分按照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模式进行,让学生有机会提前体验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等,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

四、小结

社会实践活动是沟通校内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它能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必要性的。

龙田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在注重村容村貌整治的同时,不忘健全村级文化组织,活跃并繁荣乡村文化,丰富群众生活,共同推进和谐乡村建设。

8月2日这天,该乡胜利村颜年祥、贺福仔等8位老人的脸上时刻挂着笑容,心里特别高兴。当天该村村落社区集体为这八位老人祝寿,这八位老人当中,年龄最大的有90岁高龄,最小的也有82岁,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祝寿过生日。在祝寿会上,村里的晚辈们为老人们献花并表演了文艺节目,扭起喜庆的秧歌,敲起欢快的锣鼓,共同祝愿老人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为老人集体祝寿,这就是龙田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村级文化组织,丰富并繁荣乡村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近处来,该乡为推进和谐乡村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加快了“五通一气、三清三改”等工程实施,同时建立并健全了村级文化组织,在全乡11个行政村中,已有8个村建立了村落社区,在每个社区都建有阅览室、活动中心等场地,每当在农闲或茶余饭后,村民们随时可到社区读书看报、看电视、拉二胡、扭秧歌等活动。有了村落社区,如今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会风气也更纯了。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到西部、到社区、到基层锻炼”已经成为社会对广大党团员青年的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新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新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我的暑期社会实践地点是我的家乡,放假后,我开展了为期30天的实践活动。根据准备的材料,以“倡导节约能源,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我首先参观了变电站,通过新旧变电站的对比,就节约能源、技术革新进行调研,而且还了解了变电站的工作流程;而后我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民的生活,从“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为活动出发点,使节能意识深入人心,唤起每个公民的节能意识。参加农活、感受生活,使我更直接地接进入到劳动生产中来,同时也使我得到锻炼;我还到中学进行节约能源互动性讲谈,与中学生一起讨论与学习环保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了解了当地的青少年一代对环保工作的积极态度。在我的努力下,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践活动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而且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在这短短的30天的实践活动虽然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这些天的实践,使我对真实的社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特别是我的变电站、农村之行,虽然只是短短的实践,但是我感到收获很大,而且受益匪浅, 一方面我学到了我们课堂之外的知识,了解了先进的现代变电站的作用与发展,也更明确了心中的方向。还有,我们将相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到了农村,同时也从农民群众那里学到了艰苦朴素、诚心待人、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真正做到了“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这次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和观察到了以往不曾涉及到的领域,从而更加坚定了我的志向,增强了我在学校学习的原动力,丰富了我灵魂深处的基本素材,开阔了我为社会服务的视角。我会时时感受人们给我们的那份厚重。在感受这份厚重的同时,我也在尝试着把这份厚重转化为奋进的力量。

还有我在去学校跟当地的学生做互动讲谈的时候,那时候的场景让我感触很深刻。我正在用实际行动来点燃这些青少年的希望之火,让他们知道还有许多人关系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虽然在成长中他们会经历更多的挫折与困难,但他们的精神不会垮,不会灭,因为有无数的志愿者在背后支持他们。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那些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孩子。他们坚持与困难作斗争,从来没有放弃过,那黑黑亮亮的眸子不正是这种精神的凝结吗?同时也是这些孩子教会了我,人生中有许多事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但我们可以选择抗争,用自己的力量去征服它,摆脱它,让自己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不断前进!也许是我们给他们带去了希望,但更是他们教会了我:要自己给自己寻找希望,奋斗希望!

但是我的最重要还是最后的宣传工作的开展工作。我得到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的支持。我手捧宣传单在路口发放,并且都很有礼貌地向当地的群众宣传环保的相关知识,增强了群众的节能环保的意识,也希望更多的人几入到我们的节能环保的行动中来。而我们的宣传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地的群众还手拿着宣传单时不时地问我一些有关节能环保的问题,而我则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当地的群众对我这次宣传活动的支持让我们感到欣慰,因为这样我就算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我的汗水没有白流,我的付出没有白费。我的行动还有宣传效果受到了当地的环保局的一致认同,并且还不断地鼓励我,一定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的节能环保事业人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坚持到底,坚持就是胜利。同时我们也把我们的主旨带去给了当地的群众,增强了他们的节能环保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我们的节能环保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而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总之,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教育,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成才,刻不容缓的“走出去,到农村、工厂、社区去”,发挥知识技能优势,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发展,同时也在活动中提升自我。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起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特别是1987年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处在一个持续深化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活动规模”活动内容和制度建设上都有较大发展。1997年开始明确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建立完善了从中央到各省完整的推优评优制度。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开展多年,形式日益多元丰富,大量资料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型别包括“课外家教”“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三下乡”“竞赛活动”“岗位见习”“创业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从不同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积累了经验,提升能力的同时服务了社会。这些活动为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和生活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但尽管种类较多,但从参与人数比例和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而且个别学生还存在着应付心理,只当成是完成任务,而未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提升社会实践的整体质量,应该具有更高的目标指向性,也应该接受到更多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目前来看,能缓解就业压力的创业活动,所引起的重视还有待提升,这表明高校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示范行为,把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与培养普通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有机结合的程度还不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要真正与“专业锻炼”“就业储备”紧密联络,还需要相关部门包括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等学生服务管理部门为普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机会。

二、医学生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科学,她不仅因其简、便、验、廉的特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保驾护航,也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当代中医学子在复兴中医,发展中医的道路上更是任重而道远。应该高度重视实践的意义,积极把握实践机会,锻炼自我、服务他人。中医药院校学生应该重视自身专业的特色,不使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而是真正为自己成为合格的医生做准备。比较适合中医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特色治疗,为义诊型志愿服务提供途径。针灸、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根针、一缕艾条、一双手便可轻松治疗多种疾病,因其操作简单、装置简便、见效快、效果好等特点非常便于中医外治疗法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型别走进社群、走进群众。中医学子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将知识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医术技能,服务千家万户,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社会实践方式。第二,寻师问道,寻找遗落民间的高手。数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无数彪炳史册的苍生大医,但仍有沧海遗珠之痛,在民间存在着大量医道高手,他们或有祖传的一技之长,或对中医理论有独到见解,或在自己民族传承千年而不现于历史,这对立志于要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当代医学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大量的中医学生,借助社会实践的机会,寻访自己身边或者少数民族中隐藏在民间的医道高手。这既是开阔眼界、提升能力的方式,更能让遗落在民间随时可能失传的中医秘方为现代医学所用。第三,亲近自然,体会中医博大精深的奥妙。中医大夫看病,离不开理法方药,而支撑著中医学大厦的阴阳五行理论离不开象数理三位一体的理论,从取象于天地,到类比于人身,可以说,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而大自然的中药也是当代医学生所必修的一门课程,所以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来到产药的山区,来到大自然,随药农们一起,走进原生态的中医中药也是拓宽视野,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在理论联络实际的过程中,夯实自己的知识。

三、着力提高中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虽然,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但从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实践教育发展趋势和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具有无限的潜力与重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医学子因其专业的特殊性,更应该大力挖掘社会实践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坚持价值取向上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内容和形式上以提高技能为重点,实施体系上以机制建设为突破口,评估环节上以就业储备为核心,各个环节配合到位,才能够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但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仍然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援,要坚持努力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机制,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使广大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社会实践,喜欢社会实践。

1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

如何厘清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位置关系,现实中还是有不同处理方式。过去传统普遍方式是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教学,甚至于部分高校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计划中根本就没有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和安排,课堂理论教学实效性往往因授课教师理论素养和授课风格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难改实效性不强的事实。近来年,随着上级有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颁布了系列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政策档案,强化和拓展社会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正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有关领导和教务管理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之下,有些人认为要想切实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唯有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有效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需要大大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环节体系中的地位,让其与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平起平坐”,甚至“取而代之”。对此,笔者认为在这两者的关系的思考中,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走原来那种教师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为主导的“老路”肯定是不行,过度依赖社会实践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的做法也不可取,还是要基于课程概念的角度考虑,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进行主次层面的有机结合。作为课程而言,其基本的推进过程应是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不可否认,理论传授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完成的,课堂理论教学由于其能保证传授知识的连贯性,并且对于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述系统、准确,对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有益处,为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所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都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指导而展开的,因此在开展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基础作用,更不能以社会实践教学来代替课堂理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之中还应该是主线,发挥基础性本位作用。当然,对理论的接受和理解又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教学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印证,在理解中接受,在体验中学习,因此社会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深化、延展和完善,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重要性还不足以让其越位代主,舍弃或削弱课堂理论教学的社会实践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

2教师与学生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也不例外。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必须在思政理论课教师主导和组织下进行。但由于社会实践教学组织难度较大,部分教师对社会实践教学基本上是放任自流,学生也敷衍了事,结果是导致社会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必须充分调动教师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理论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到了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规模庞大的学生群体“新主角”上位,教师则由台前走到“幕后”,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把社会实践任务布置下去,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少作过问,则社会实践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对社会实践环节的主题确定、提纲拟定、报告撰写、优秀报告选定成册等各个环节进行具体安排和明确要求,尽可能避免学生随便应付走过场,甚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相互“借用”以应付的现象;二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跟踪,及时指导。学生的整个社会实践过程都与教师密切联络,教师始终在幕后引导启发、传道解惑。在定题阶段,教师要与同学保持联络,在尊重学生自主选题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实践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等因素帮助他们选题。学生实施社会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社会实践程序,及时予以指导,协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前,教师要求学生先写一份比较详细的提纲,这份提纲必须得到教师认识或按照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后,学生方可着手拟定实践报告。在成绩评定和优秀报告选定成册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评分细则的制定者,而且是评优成册的评委和编辑组重要成员,自始至终参与、协调和监督。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发挥主体性功能,社会实践教学实效如何最终还是取决于“主角”如何“唱戏”。社会实践教学是学生充分参与践行的过程,他们的主体性功能体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主题确定、拟订计划、组织实施到成绩评定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虽然社会实践主题是由教师主导的,但学生在具体选题时并不是完全被动接受。教师给出总的要求或范围,只要在教师要求的范围之内学生即可自行拟题,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这样学生选择范围比较广,自主性较强,积极性也较高。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度,全过程均由学生自行掌控,当然期间教师要学生保持联络,在他们需要帮助或有疑惑时及时提供支援。在成绩评定、选优成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成立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为主体的成绩评定组,评定过程保持公开与公正,这样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总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能,取得理想的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3内容与形式

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是影响其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既包括教师根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准备、实施和总结活动,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自身实际情况的各种具体活动。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是指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能够理论联络实际的各种方式或手段。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要相互配合,在内容中突出形式,在形式中反映内容,从而使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和实施要环环相扣,结果务实而不空泛。如何完善和创新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这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中需要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科学规划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为此,要面向社会现实,在紧密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要与学生专业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况相结合,便于他们开展实施社会实践活动;要明确体现思政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仅仅靠教师是很难达到要求的,还必须有其直观性、实践性、便于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配合,如实地参观、社会调研、访谈等。在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上,应坚持小型多样、灵活方便,在可行性上下气力,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因时、因事、因地地选择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切勿千篇一律,宜集体活动的则统一组织,宜小组调研的则分组进行,宜个体活动的则单独进行。同时充分结合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两个时间和空间维度,系统规划实施。在处理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要树立如下几个方面认识:首先,实践不是实验。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教学,它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要从实际出发探索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整体推进的模式;其次,务实不是务虚。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学生主体不是被动地务虚性简单完成任务,而是要主动务实性地参与其中,真正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形散不是神散。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开启的不是有形的教室之门、校园之门,而是学生的思想之门、心灵之门。要充分运用师生交流、课内与课外的联结、校园与社会的接触,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思政课社会实践论文

思政课教师教学自信的重要性及实现途径论文

一、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自信的重要性

教学自信也就是教师对自己通过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的认可。所谓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自信,是指对自己有能力通过教学,成功地完成特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信任。教学自信在思政课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课程教学环境、职业发展条件都较弱的高职院校里,它是所有思政课教师教学生涯中的宝贵财富,是走向成功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驱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在目前普遍实行的大班教学情况下,一个思政课教师在课堂往往要努力去吸引上百名学生,而大课堂又难于管理和组织有效教学,教师很容易被大课堂学生的消极反馈所影响,进行消极教学,造成教学质量的下滑。此外,高职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不强,这就更需要思政课教师必须主动的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和感染,这其中教学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思政课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自信,能够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肯定,不容易受消极环境的影响,更倾向于去改变教学对象而不是接受被教学对象所改变。充分相信自身所具备的教学能力与影响力,就能够拥有较高的教学自信,产生职业认同感,并投人源源不断的精力到教学工作中去。于是教师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预期,实现对自身教学自信的印证,对教学工作能够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在面临问题的时候,也能坚持不懈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自己的教学预期,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反之,教学自信缺乏的思政课教师,很容易受外在不利环境的影响,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强,很容易在课堂上反馈给教师一种否认其教学的信息,从而导致教师要么否定自身,教学自信受挫,要么就否定学生,根本不愿意教。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其对自己提出的教学预期也较低,仅仅满足于“上完课”,“上满工作量”的要求,对教学、对学生表现的都较为消极,缺乏兴趣、缺乏关注,自然也不太关注教学质量的问题。

(二)促进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度的提升

高职思政课教师身上目前存在较多的职业心理问题就是职业倦怠,职业认同度低。它不仅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发挥,也制约了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预防和克服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其职业认同度,主观上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自信,以促进自我人格的完善,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改革开放几十年,社会主义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国人对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认可、追求到现在所出现的冷淡甚至嘲讽,思政课教师这一职业并没有很好的形成职业认同的外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思政课教师自身来说,职业认同度更多的要靠良好的教学自信来提升。思政课教师拥有较高的教学自信,在工作中才能够以自我认知为中心,坚定自身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有效避免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形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一职业的正确价值定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工作价值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去,努力获得各项工作成果,提高职业认同感,并进一步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实现职业认同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当前思政课教师教学自信不足的状况分析

思政课教师应该在政治信念、理论素养、实践经验、人格魅力和师德师风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教学自信是构建这些能力和素养的基本要素。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自信较为缺乏,不利于思政课教学的有利开展以及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

(一)教学自信不足的主要表现

随着我国思想领域的日益多元化、西方意识形态不断对我国加强渗透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难免受到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自觉和不自信。而新媒体的发展,又使得学生无时无刻不处在信息的包围圈中,社会发展的各种表象不断涌现在大学生面前,造成大学生认识上的困惑。针对学生面临的这些困惑,部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的自信缺乏就凸显了出来。有的教师片面的向学生强调这门课程是综合型课程,于是在实际授课中过多的讲授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引用其他的学科理论,而中立性的淡化了课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导性;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充分认识,不能清晰的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描述与当前社会发展之间的落差;有的教师在面对大的社会舆论环境时,缺乏引导课堂舆论的自信,不能用思想政治理论向学生解读当前社会问题以及政府的政策,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看待问题等等。

(二)教学自信不足的主要成因

首先,是思政课教师主观方面因素。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方面,首先自身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正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但是“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或者不全面,对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知半解,对社会实践知之甚少,对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漠不关心,那将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魅力,无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大学生头脑,其教学必然是无效的。”思政课教师作为党员教师,多数人都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发展充满信心,能够将思政课教师这一职业作为终身职业而勤勉努力。但是就目前我国高职办学历史而言,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来源比较复杂,既有应届的研究生,也有返聘的退休教师;既有原来在大学任教的思政教授,也有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思政教师;既有思政教育专业出身的专业对口教师,也有其他专业的跨专业教师。这一情况造成部分高职思政课教师,自身在政治信仰、理论功底、认知和探究能力、实践程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方面存在不足,并且还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良好教学自信的建立。其次,是思政课的客观方面因素。高职院校因为自身办学定位等原因,重专业技能技术教学而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使得课程出现教学边缘化现象,例如部分院校课程被压缩课时、学分等;有的院校没有给予思政课教师以归属感,更多的只让思政课教师感受到行政权力管理约束作用,而缺乏对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指导,仅要求教师完成学校硬性规定的教科研任务,例如注重专业课教师的进修、培训和实践而轻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进修、培训和实践等;教材的内容滞后于现实,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没有能够进行的必要的指导。课堂上的道德理论教育与社会环境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裂痕,对于重视应用和实践教育的高职课程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职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信任度和认同度。课程地位较低,教师发展不被重视,教学内容和社会环境错位等因素都使得思政课教师地位逐渐处于高校的边缘,处境的尴尬往往造成心理的自卑和失落,进而影响工作的热情和进步,导致教学自信不足。

三、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自信的途径

教学自信是思政课教师不断进步、获得成功的基本品质。无论是高职院校的领导者,还是思政课教师自身都应该关注教学自信的提升,营造有利的`教学氛围,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促进思政课教师的良好发展。

1.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自信依赖于自身的知识自信

虽然高职的办学层次不比本科院校,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决定了其课堂的教学难度却要大于前者。有些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避而不答、答非所问的现象,除了部分教师存在敷衍了事的心态意外,就是教师自身底气不足,这大大削弱了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权威。高职学生中学阶段因为成绩不佳被老师忽视的学习经历,使得他们对社会的看法也偏于消极,在一些是非问题上容易受不良言论的影响。因此,在面对重要的政治和理论是非问题时,思政课教师不可以回避问题,必须明确以自己的观点进行解读和引导,充分展示自己在知识上的权威性,这就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素质,建立知识自信。“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思政课教师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2.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自信要加强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最终目的。思政课教师虽然在求学阶段接受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教育,但思政课的课程特性决定了仅有这些是很不够的。思政课的教育内容要紧扣时代,许多新的理论要靠实践不断地去证实、去发展。高职教育本就立足于应用,培养的学生未来更多的也是进行实际操作而不是理论研究,所以思政课教师要更多的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实事求是的纠正自身主观理解所造成的偏差,克服可能存在的脱离实际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要建立规范化的实践机制,支持思政课教师积极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各高职院校要根据思政教育及自身办学的特色和规律,对实践的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关系等方面,建立规范化的操作细则,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保证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物质保障,按中央有关文件要求以每生每年不低于15元的标准进行提供。思政课教师在实践考察活动结束之后,要把实践活动的各类收获,如文字,图片、数据、视频、实物等,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认真加以分类和整理,建立思政教学资源库,并形成机制,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不断补充、完善新的素材,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使用,对理论教学进行有效支持。只有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传授的思想政治理论坚信不疑,才能在教学中理直气壮,从而树立课堂权威,培养教学自信。

3.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自信要培育职业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谋生之道,更意味着在广阔知识海洋里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一个具有专业精神的思政课教师,应该尊重自己的专业,并拥有较强的专业自信,这也是形成教学自信的前提。然而,受学科性质及办学定位的影响,高职思政课往往处于教学边缘化状态,使人产生可有可无的错觉,严重挫伤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自信。目前一些院校存在这样的状况,某个专业招生人数不足导致师资力量过剩,就安排过剩的专业课教师去教思政课,这对于任何一个思政课教师而言,无疑都是极为难堪的事情。如果“思政课”教师是任何一个教师,甚至行政管理人员都能胜任的普通工作,不需长时间的专业学习、教学培养和职业训练,不是具有创造性和不可替代的劳动,则必然让思政课教师产生严重的职业危机感,更无法让“思政课”教师产生教学的动力,难以从教学中获得工作的成功情感。社会、学校、思政课教师自身都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多层面予以重视和支持,树立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首先,社会要形成尊重思政课教师的环境氛围。要让社会大众放弃看待这一职业的有色眼镜,必须通过相关的政策倾斜和支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职业形象。尽可能地让思政课名义上的课程地位与实际地位相吻合,名副其实,增强职业威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积极性。其次,院校既要为思政课教师搭建一个公平合理的教学、科研竞争环境,也要在职业成长方面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关怀指导。建立教师专业标准,执行规范化的准入制度,保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在经济上确保思政课教师不低人一等,在物质上保障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解决职称评聘问题,保障教师将专业定位从“谋生”而提升到“谋事”的高度,并为之付出努力。逐步通过职业外部环境的改善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度,进而内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做好教学工作,实现职业发展。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自信,离不开个人学识、社会实践和职业发展环境三个层面的要素构建。丰富的学识基础,是思政课教师实现教学自信的基本条件,社会实践为思想政治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证实,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自信提供支撑,良好的职业环境是防止思政课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产生职业认同而为之奋斗努力的外部要素。三个层面的协同关注和进步是实现教学自信的关键,由此也决定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自信培养需要整体性的变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起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特别是1987年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处在一个持续深化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活动规模”活动内容和制度建设上都有较大发展。1997年开始明确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建立完善了从中央到各省完整的推优评优制度。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开展多年,形式日益多元丰富,大量资料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型别包括“课外家教”“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三下乡”“竞赛活动”“岗位见习”“创业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从不同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积累了经验,提升能力的同时服务了社会。这些活动为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和生活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但尽管种类较多,但从参与人数比例和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而且个别学生还存在着应付心理,只当成是完成任务,而未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提升社会实践的整体质量,应该具有更高的目标指向性,也应该接受到更多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目前来看,能缓解就业压力的创业活动,所引起的重视还有待提升,这表明高校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示范行为,把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与培养普通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有机结合的程度还不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要真正与“专业锻炼”“就业储备”紧密联络,还需要相关部门包括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等学生服务管理部门为普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机会。

二、医学生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科学,她不仅因其简、便、验、廉的特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保驾护航,也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当代中医学子在复兴中医,发展中医的道路上更是任重而道远。应该高度重视实践的意义,积极把握实践机会,锻炼自我、服务他人。中医药院校学生应该重视自身专业的特色,不使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而是真正为自己成为合格的医生做准备。比较适合中医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特色治疗,为义诊型志愿服务提供途径。针灸、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根针、一缕艾条、一双手便可轻松治疗多种疾病,因其操作简单、装置简便、见效快、效果好等特点非常便于中医外治疗法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型别走进社群、走进群众。中医学子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将知识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医术技能,服务千家万户,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社会实践方式。第二,寻师问道,寻找遗落民间的高手。数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无数彪炳史册的苍生大医,但仍有沧海遗珠之痛,在民间存在着大量医道高手,他们或有祖传的一技之长,或对中医理论有独到见解,或在自己民族传承千年而不现于历史,这对立志于要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当代医学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大量的中医学生,借助社会实践的机会,寻访自己身边或者少数民族中隐藏在民间的医道高手。这既是开阔眼界、提升能力的方式,更能让遗落在民间随时可能失传的中医秘方为现代医学所用。第三,亲近自然,体会中医博大精深的奥妙。中医大夫看病,离不开理法方药,而支撑著中医学大厦的阴阳五行理论离不开象数理三位一体的理论,从取象于天地,到类比于人身,可以说,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而大自然的中药也是当代医学生所必修的一门课程,所以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来到产药的山区,来到大自然,随药农们一起,走进原生态的中医中药也是拓宽视野,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在理论联络实际的过程中,夯实自己的知识。

三、着力提高中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虽然,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但从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实践教育发展趋势和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具有无限的潜力与重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医学子因其专业的特殊性,更应该大力挖掘社会实践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坚持价值取向上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内容和形式上以提高技能为重点,实施体系上以机制建设为突破口,评估环节上以就业储备为核心,各个环节配合到位,才能够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但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仍然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援,要坚持努力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机制,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使广大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社会实践,喜欢社会实践。

1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

如何厘清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位置关系,现实中还是有不同处理方式。过去传统普遍方式是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教学,甚至于部分高校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计划中根本就没有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和安排,课堂理论教学实效性往往因授课教师理论素养和授课风格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难改实效性不强的事实。近来年,随着上级有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颁布了系列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政策档案,强化和拓展社会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正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有关领导和教务管理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之下,有些人认为要想切实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唯有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有效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需要大大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环节体系中的地位,让其与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平起平坐”,甚至“取而代之”。对此,笔者认为在这两者的关系的思考中,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走原来那种教师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为主导的“老路”肯定是不行,过度依赖社会实践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的做法也不可取,还是要基于课程概念的角度考虑,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进行主次层面的有机结合。作为课程而言,其基本的推进过程应是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不可否认,理论传授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完成的,课堂理论教学由于其能保证传授知识的连贯性,并且对于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述系统、准确,对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有益处,为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所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都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指导而展开的,因此在开展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基础作用,更不能以社会实践教学来代替课堂理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之中还应该是主线,发挥基础性本位作用。当然,对理论的接受和理解又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教学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印证,在理解中接受,在体验中学习,因此社会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深化、延展和完善,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重要性还不足以让其越位代主,舍弃或削弱课堂理论教学的社会实践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

2教师与学生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也不例外。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必须在思政理论课教师主导和组织下进行。但由于社会实践教学组织难度较大,部分教师对社会实践教学基本上是放任自流,学生也敷衍了事,结果是导致社会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必须充分调动教师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理论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到了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规模庞大的学生群体“新主角”上位,教师则由台前走到“幕后”,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把社会实践任务布置下去,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少作过问,则社会实践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对社会实践环节的主题确定、提纲拟定、报告撰写、优秀报告选定成册等各个环节进行具体安排和明确要求,尽可能避免学生随便应付走过场,甚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相互“借用”以应付的现象;二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跟踪,及时指导。学生的整个社会实践过程都与教师密切联络,教师始终在幕后引导启发、传道解惑。在定题阶段,教师要与同学保持联络,在尊重学生自主选题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实践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等因素帮助他们选题。学生实施社会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社会实践程序,及时予以指导,协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前,教师要求学生先写一份比较详细的提纲,这份提纲必须得到教师认识或按照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后,学生方可着手拟定实践报告。在成绩评定和优秀报告选定成册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评分细则的制定者,而且是评优成册的评委和编辑组重要成员,自始至终参与、协调和监督。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发挥主体性功能,社会实践教学实效如何最终还是取决于“主角”如何“唱戏”。社会实践教学是学生充分参与践行的过程,他们的主体性功能体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主题确定、拟订计划、组织实施到成绩评定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虽然社会实践主题是由教师主导的,但学生在具体选题时并不是完全被动接受。教师给出总的要求或范围,只要在教师要求的范围之内学生即可自行拟题,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这样学生选择范围比较广,自主性较强,积极性也较高。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度,全过程均由学生自行掌控,当然期间教师要学生保持联络,在他们需要帮助或有疑惑时及时提供支援。在成绩评定、选优成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成立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为主体的成绩评定组,评定过程保持公开与公正,这样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总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能,取得理想的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3内容与形式

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是影响其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既包括教师根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准备、实施和总结活动,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自身实际情况的各种具体活动。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是指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能够理论联络实际的各种方式或手段。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要相互配合,在内容中突出形式,在形式中反映内容,从而使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和实施要环环相扣,结果务实而不空泛。如何完善和创新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这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中需要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科学规划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为此,要面向社会现实,在紧密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要与学生专业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况相结合,便于他们开展实施社会实践活动;要明确体现思政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仅仅靠教师是很难达到要求的,还必须有其直观性、实践性、便于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配合,如实地参观、社会调研、访谈等。在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上,应坚持小型多样、灵活方便,在可行性上下气力,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因时、因事、因地地选择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切勿千篇一律,宜集体活动的则统一组织,宜小组调研的则分组进行,宜个体活动的则单独进行。同时充分结合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两个时间和空间维度,系统规划实施。在处理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要树立如下几个方面认识:首先,实践不是实验。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教学,它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要从实际出发探索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整体推进的模式;其次,务实不是务虚。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学生主体不是被动地务虚性简单完成任务,而是要主动务实性地参与其中,真正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形散不是神散。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开启的不是有形的教室之门、校园之门,而是学生的思想之门、心灵之门。要充分运用师生交流、课内与课外的联结、校园与社会的接触,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社会调查与实践课程论文题目

1、建设和谐社区的典型调查

2、大学生对明星“跳槽”国外的看法

3、大学生对于运动员商业产权的归属问题的看法

4、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的影响的看法

5、大众对城管翻供的做法有何质疑

6、大学生对大学生犯罪的看法调查

7、民众对“小悦悦事件”的看法调查

8、大学生对中国“食品安全”的看法调查

9、当前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10、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调查研究

11、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12、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

13、大学生对形式主义及如何对待形式主义的意见调查

14、乡镇教师工作与生活状况的调查

15、大学生假期生活的调查与思考

16、各阶层人员体育锻炼状况调查

在写作社会工作的 论文 过程中,论文的选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 了一篇社会工作论文的质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社会工作 毕业 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一)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 法律 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 管理体制 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 儿童 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 娱乐 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 传统 文化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广告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 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二) 1.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 民族社会工作发展刍议 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司法社工职业化 4. 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 5. 信任与双重关系: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中的专业界限 6. 社会工作视角下“空巢”老人的个案对策探究 7. 越轨与规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行 8. 中部地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研究 9. 协同治理视角下中国社工机构服务评估的困境与化解 10. 社会工作实务中专业伦理的 反思 --关于善 11. 针对性侵犯被害人的司法社工介入:域外 经验 及启示 12. 社会工作伦理视角下救助管理工作困境--以烟台救助站为例 13. 民办社工机构社工人才流失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14. 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 15. 儿童家暴社会工作介入的伦理困境--基于深圳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的实践 16.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专业伦理建构 17. 老年人亲情关怀的社工介入 18. “互联网+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 浅析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运用 21. 发展社会工作:“十三五”社会治理创新的推进器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三) 1. 基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 教育 探析 2. 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3. 论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社会工作 4. 以需求为本的社区矫正工作研究 5. 济南市青年社工生存与发展现状研究 6.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现实推进路径研究 7. 项目社工的优势及人才培养途径 8.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9. 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 10. 海南省农村青年社会情绪问题研究 11. 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2. 法律社会工作论纲 13. 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 14. 社会工作在青少年暴力行为矫正中的应用 15. 任务型小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16. 社会工作教学与实践中的互联网思维--基于世界大学城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17. 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概述 18. 政社互动与社会工作机构行为策略 19. 仪式与农村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探讨 20. 生化灾害危机与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议题 猜你喜欢: 1.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2. 社会工作硕士论文题目 3.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 4.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a("conten");

广义的社会实践是讲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即全人类或大多数人从事的各种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利用世界、享受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狭义的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也有些学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积攒一份零花钱。留校勤工俭学、家教、零工等更侧重经济利益,是一些家庭困难学生的首要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学生选择做义工、支教、支农,既锻炼了能力,又奉献了爱心;更多学生则出是倾向于选择和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包括有偿和无偿),在中小学也有在实践基地或军训基地的活动,亦称“社会实践”,主要是对于陶艺、手工、电脑、户外拓展等进行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加强自身独立性也有十分大的意义。

一(经济类:1.科学发展观对当地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的调查研究1.电子网络发展对经济影响的调查分析2.大学生毕业三年内薪酬情况的调查3.家庭收支状况的调研4.开拓农村市场调查5.可持续发展调查分析6.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调查分析7.加入,,,与中国的经济发展调查8.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经济因素调查分析 9.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10. 当前我国名牌战略案例分析11. 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与分析 12. 商业保险问题调查与研究13.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4. 市场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问题调查15. 城镇就业形势调查16.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调查17.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的调查分析18. 人民币汇率变化调查19. 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调查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参考题目2016-201年第二学年“毛中特”实践调查选题 一、调查报告的选题要求1、应按照社会实践教学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报告的选题。表明选题理由和意义,项目实施方案,实施可行性论证等。2、选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塑造人、教育人、服务地方发展的指导思想。 3、学生必须从以上20个选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调研,具体题目可自行设计。二、选择课题1、我国农村养老的道德缺失调查2、农村养老的局限性调查3、当代大学生信仰调查4(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5、大学校园城乡学生的差别调查6、西方思潮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影响调查 7、大学生诚信度现状调查8、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9、贫困大学生存在困惑问题调查10、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1、大学生爱情、亲情、友情观的调查与研究 12、大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调查13、大学生思想意识与非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比较和研究14、大学生学习目的、动力、兴趣、态度的研究与思考15、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看法16、 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17、化院学生网购现象调查18、化院毕业生动态调查19、大学生对浪费现状的看法20、大学生节假日安排动向的调查21、社会保障与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研究22、大学生课后阅读书目的调查和分析23、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调查24、大学生对考研问题的调查与研究25、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的调查与研究26、对农村文化现状的调查

大学生社会实践课论文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了解,从而来实现的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和价值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1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功能

1社会实践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突破学校教育的时空限制,到社会的大舞台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对自我的人格进行重新塑造。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地将学校的各个部门、各种师资力量、学生所学习的系统知识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社会中得到社会身份的强化,培养学生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不断地接受来自社会的一手知识,认识到自身某方面的不足,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的视角不断对教育方式做出调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所以,高校应该努力鼓励学生多去进行实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2社会实践整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整合学工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校办、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师资力量,实现学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可以有效整合校内相关学科资源与社会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环境[2]。通过各方面的力量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形成合力,不仅能将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更能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使社会实践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与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会不断加强硬体与软体环境建设,在学生的自我发展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3社会实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社会实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标,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基础上,让社会共同参与,这不但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多元化,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不仅能把学生送到校外实习,还可以把社会上相应成功人士邀请到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2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困境

尽管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施过程仍不够理想,存在着以下问题:

1全体参与性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任何教育行为的落实都需要以制度机制作为保障,否则难以可持续发展,社会实践也是如此。目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度设计不够,对师生参加社会实践相对缺乏应有的制度建设、过程管理、实践经费与激励评价机制等,因此,整体的实践效果缺乏制度性保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单独完成的事情,更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与全面参与,目前高校缺乏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协调机制。根据调查,部分学生把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额外任务,对社会实践缺乏整体性认识,实际表现为缺乏主动性。他们认为调查报告交上去也没人看,只要能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甚至有的学生弄虚作假,随便找个单位盖章了事。还有,部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高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2社会实践的参与面窄,参与程度较低

当前高校执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精英实践”模式。主要以高校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优秀学生等为主体开展社会实践,这种模式有专门的实践场所与组织者,有专项实践经费,是学校或者院系统一安排的假期社会实践。这种模式由于学校重视、经费有保障等原因能取得较好的成效,但能参加这种模式社会实践的学生非常有限。在当前学生参与意识逐步增强、重视个体发展的今天,这种组织模式正不断地暴露出局限性。因为社会实践本来应是普遍性的,是应该有更多的人参与的,而这种模式仅仅把实践的机会集中在小部分学生身上,在大众化教育模式下,这种“精英实践”的模式忽略了普通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3]。另一种是“大众实践”模式,这是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由高校团委和院系学工部门在学生寒暑假前所确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假期中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自行联络实践单位参加的社会实践,学校仅进行巨集观管理与调控。这种实践模式可以使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但在实际执行中,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3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部分高校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任务来执行,对社会实践的内涵缺乏真正的理解,对待社会实践活动消极被动。具体表现为实践活动设计的规划笼统,实践活动的形式缺乏创新,实践的内容相对单调,实践的实施仅仅流于形式。目前高校采取社会实践的内容仅仅是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形式,而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络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很多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多年不变,没有特色,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这样使社会实践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吸引力,无法实现社会实践应有的效果,更别说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了。社会实践活动要想取得真正的成效,就要结合社会现实,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的特长,积极为多数学生提供较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

4缺乏有效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当前的困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高校缺乏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有的高校考虑的只是实践的计划能不能顺利完成,学生能否得到实际锻炼,而对社会上企事业单位的需要缺乏应有的考虑,结果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了外部支援的动力。由于没有了稳定的校内外社会实践平台,很多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关系联络实践单位,实践地点比较分散,难以管理,这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往往不愿意参加实践活动或仅仅是敷衍应对,实践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使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3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的对策

面对现实的困境,教育者必须考虑如何健全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模式,以确保高校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援,需要 *** 与高校在实践制度建设、师资力量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与考核评估体系建设等方面努力,也需要学校内部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大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参与。

加强全员参与的社会实践制度建设

在组织领导上,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及院系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为成员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建设与组织开展等问题,高校要建立定期会议制度,研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在实践中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执行机制。学校要建立学工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校办、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通力合作,共同处理在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另外 *** 与高校要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根据实际的财政状况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并逐步加大投入,高校要把学生社会实践经费列入学校年度教育经费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大环境下,教育者与大学生也可以想办法通过企业赞助,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金。

强化社会实践的师资力量建设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指导教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应强化实践的师资力量建设。实践指导教师应在学校的统筹下,各部门通力合作,主要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政治辅导员、团委教师为主体,也可聘任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同时也可聘请社会实践基地的校外专家担任社会实践的校外指导师。高校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不断加强培训与指导,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能力,按照“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原则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同时把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表现和成绩与教师自身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有机结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课题立项、外出考察、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援。

构建有效的社会实践平台

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应以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为依托,强调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社会实践平台要加强制度化建设,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断加强,同时应注意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主要有以下措施:

①高校要明确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专业课结合的平台建设。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以思想教育与服务社会为主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借助产学研相结合,以具体科研专案为内容,建立“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度。

②建立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平台建设。通过设定勤工助学岗位、党支部共建、社团共建等形式开展活动,选聘优秀学生担任助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员等,选择心智相对成熟、综合素质相对全面的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等。

③以专业为依托加强校园文化与公益社团的平台建设。建立与专业紧密结合发挥专业优势的公益社团,并加强与其他院系与高校社团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公益社团能长期优化发展。

④建立与暑期社会实践结合的平台建设,并形成专业特色的实践品牌。根据调查,“志愿服务”是学生希望参加的实践活动形式之一,高校可形成志愿服务优化的联动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打造社会实践的品牌。

积极拓展校外社会实践

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是高校社会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这需要地方 *** 、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 *** 应该建立相关制度,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给予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其次,高校要积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借助社会资源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实际困难,与企事业单位实现共赢。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勤工助学岗位,并积极地把社会实践与大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与技术管理创新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化。最后,企事业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转变用人观念和用人机制,主动为大学生提供成长期的就业实习等机会,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平台。

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直接关系到高校实践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整合学校各个部门的有效资源。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首先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案的制定、开展情况,学生撰写的社会实践的报告和社会实践论文的质量等环节都要建立可以量化的评估考核制度;其次要把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纳入到学生总评成绩中来,并记入学生档案;最后高校应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奖惩制度,对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与宣传,并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在学生毕业前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该生,同时对于表现优秀的指导教师也要给予表彰与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社会实践或者完成不好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处理等。建立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估体系,对高校有效地开展实践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管理体制不到位

在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思想上有所重视,但组织保障体系不全。因学生安全、合作单位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在实践活动上,组织形式单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这一问题主要受到传统实践模式的影响,实践多是为了完成而完成,没有针对不同学生和专业量身定做合适的实践方式。这样,一方面难以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一方面学生的收获也会大打折扣。在指导方面,高职院校缺少专业教师的参与。特别是在全员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容易被“放养”。不少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精英的实践上,而对大多数分散返乡或自主活动的学生缺乏及时有力的培训指导和检查落实,实践活动常常流于形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它能够有效的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但是与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数量相比,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大学生高质量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另外,部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存在覆盖面较窄的问题,只能临时性的接收部分学生进行精英实践。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视不够,参与目的不明确

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即使参加也多是简单应付任务。此外,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不明确。虽然是想通过社会实践接触社会,增长见识,但并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可以培养自己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可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长自己的社会阅历。

*** 作用发挥不充分,巨集观指导不足

当前, *** 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侧重制定,但并未创造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条件,并未在社会领域形成全面支援社会实践的系统,实践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 要充分发挥巨集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和具体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接纳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 在加强资金投入的同时,更要注重政策引导,让社会各界全员参与,有动力参与。

二、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以北京青年

政治学院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为例宋庆龄故居是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从2008年开始,已有500余名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学校、实践基地、学生志愿者和 *** 之间的联动机制,实现了社会实践常态化,增强了实践活动的时效性。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对于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的重视

为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宋庆龄故居社会实践,按照学院制订的社会实践实施细则,将实践活动纳入到学分考评体系。学生毕业时,要完成32学时的社会实践,共计2学分。为保证实践活动真实有效落实,系部向每一位同学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手册》,要求按照指导内容填写手册,实践单位指导老师给与评分认定。学生实践结束,撰写实践报告并附实践视音讯资料。同时,系部为宋庆龄故居实践同学配备专门指导老师,对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与及时解答。同时,系部通过与故居指导老师的沟通,对于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与表彰,并作为学生入党推优的重要参考标准。

宋庆龄故居对实践活动给与支援和配合

为了实现宋庆龄故居实践全员参与,文秘系在宋庆龄故居成立了实践基地,学生利用每周末的时间到故居进行常态化志愿服务,岗位包括检票、咨询台服务和展厅讲解,每周都会有6名同学参与其中,每名同学参加4次。故居设立专门的指导老师,每次交接班,老师都会对新的志愿者给与培训,帮助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微笑服务意识和热情讲解意识。此外,故居鼓励学生参加主题实践活动,包括海棠文化节,“小先生”培训,菊石文化节,故居志愿者联合会联谊,《安多利恒花》电子期刊制作等,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同时,文秘系学生党支部与宋庆龄故居党支部开展共建,通过暑期“红色1+1”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到故居聆听老志愿者讲宋庆龄精神,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党员增强志愿服务意识。

学生积极参与,将实践活动作为提升自身的机会

宋庆龄故居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青年接受爱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来到故居,一方面可以重温宋庆龄先生的生活点滴,一方面接受宋庆龄先生伟大精神的薰陶,让他们乐于故居实践,志愿于故居服务。每次实践前期,负责同学都会将值班表发给同学,明确每天的工作职责。特别是学生党员实践,要求做到严要求、高标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每组实践结束,需要撰写心得体会,并不定期召开宋庆龄精神研讨会,让学生汇报交流实践心得。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革命理想信念、人生观教育;进一步强化了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增强了同学们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了学生们正确认识、处理、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接触社会、奉献社会的价值感和荣誉感也使同学们的自信心、自制力大大提升,学到了课本上不曾有的知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实践政策落实到位

相关政策规定各级党委和 *** 要为高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北京市 *** 把支援大学生社会实践列入 *** 财政,给予具体支援。每年暑假,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教工委、文明办、市教委和团市委在市党委 *** 统一领导下,明确各自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学院按照上级部门的巨集观指导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抓好落实。为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学院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给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安全,并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实践活动总结期间,学院鼓励社会实践成果申报北京市优秀成果。同时,首都文明办通过在学院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来鼓励宋庆龄故居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实践的长效性提供保障。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起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历史,特别是1987年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处在一个持续深化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活动规模”活动内容和制度建设上都有较大发展。1997年开始明确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建立完善了从中央到各省完整的推优评优制度。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开展多年,形式日益多元丰富,大量资料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型别包括“课外家教”“社会调查”“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三下乡”“竞赛活动”“岗位见习”“创业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从不同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积累了经验,提升能力的同时服务了社会。这些活动为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和生活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但尽管种类较多,但从参与人数比例和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而且个别学生还存在着应付心理,只当成是完成任务,而未从根本上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提升社会实践的整体质量,应该具有更高的目标指向性,也应该接受到更多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目前来看,能缓解就业压力的创业活动,所引起的重视还有待提升,这表明高校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示范行为,把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与培养普通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有机结合的程度还不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要真正与“专业锻炼”“就业储备”紧密联络,还需要相关部门包括学校团委、学生工作部等学生服务管理部门为普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机会。

二、医学生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科学,她不仅因其简、便、验、廉的特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保驾护航,也因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当代中医学子在复兴中医,发展中医的道路上更是任重而道远。应该高度重视实践的意义,积极把握实践机会,锻炼自我、服务他人。中医药院校学生应该重视自身专业的特色,不使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而是真正为自己成为合格的医生做准备。比较适合中医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特色治疗,为义诊型志愿服务提供途径。针灸、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根针、一缕艾条、一双手便可轻松治疗多种疾病,因其操作简单、装置简便、见效快、效果好等特点非常便于中医外治疗法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型别走进社群、走进群众。中医学子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将知识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医术技能,服务千家万户,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社会实践方式。第二,寻师问道,寻找遗落民间的高手。数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无数彪炳史册的苍生大医,但仍有沧海遗珠之痛,在民间存在着大量医道高手,他们或有祖传的一技之长,或对中医理论有独到见解,或在自己民族传承千年而不现于历史,这对立志于要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当代医学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大量的中医学生,借助社会实践的机会,寻访自己身边或者少数民族中隐藏在民间的医道高手。这既是开阔眼界、提升能力的方式,更能让遗落在民间随时可能失传的中医秘方为现代医学所用。第三,亲近自然,体会中医博大精深的奥妙。中医大夫看病,离不开理法方药,而支撑著中医学大厦的阴阳五行理论离不开象数理三位一体的理论,从取象于天地,到类比于人身,可以说,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而大自然的中药也是当代医学生所必修的一门课程,所以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来到产药的山区,来到大自然,随药农们一起,走进原生态的中医中药也是拓宽视野,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在理论联络实际的过程中,夯实自己的知识。

三、着力提高中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虽然,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但从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实践教育发展趋势和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人具有无限的潜力与重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医学子因其专业的特殊性,更应该大力挖掘社会实践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坚持价值取向上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内容和形式上以提高技能为重点,实施体系上以机制建设为突破口,评估环节上以就业储备为核心,各个环节配合到位,才能够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但在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仍然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援,要坚持努力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机制,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使广大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社会实践,喜欢社会实践。

1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

如何厘清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位置关系,现实中还是有不同处理方式。过去传统普遍方式是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教学,甚至于部分高校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计划中根本就没有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和安排,课堂理论教学实效性往往因授课教师理论素养和授课风格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难改实效性不强的事实。近来年,随着上级有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颁布了系列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政策档案,强化和拓展社会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正成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有关领导和教务管理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之下,有些人认为要想切实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唯有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有效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需要大大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环节体系中的地位,让其与课堂理论教学环节“平起平坐”,甚至“取而代之”。对此,笔者认为在这两者的关系的思考中,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走原来那种教师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为主导的“老路”肯定是不行,过度依赖社会实践教学以提升教学效果的做法也不可取,还是要基于课程概念的角度考虑,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进行主次层面的有机结合。作为课程而言,其基本的推进过程应是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不可否认,理论传授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完成的,课堂理论教学由于其能保证传授知识的连贯性,并且对于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述系统、准确,对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有益处,为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所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都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指导而展开的,因此在开展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基础作用,更不能以社会实践教学来代替课堂理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体系之中还应该是主线,发挥基础性本位作用。当然,对理论的接受和理解又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教学中的体验和感受来印证,在理解中接受,在体验中学习,因此社会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深化、延展和完善,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重要性还不足以让其越位代主,舍弃或削弱课堂理论教学的社会实践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

2教师与学生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参与,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也不例外。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必须在思政理论课教师主导和组织下进行。但由于社会实践教学组织难度较大,部分教师对社会实践教学基本上是放任自流,学生也敷衍了事,结果是导致社会实践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必须充分调动教师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理论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到了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规模庞大的学生群体“新主角”上位,教师则由台前走到“幕后”,这一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把社会实践任务布置下去,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少作过问,则社会实践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对社会实践环节的主题确定、提纲拟定、报告撰写、优秀报告选定成册等各个环节进行具体安排和明确要求,尽可能避免学生随便应付走过场,甚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相互“借用”以应付的现象;二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跟踪,及时指导。学生的整个社会实践过程都与教师密切联络,教师始终在幕后引导启发、传道解惑。在定题阶段,教师要与同学保持联络,在尊重学生自主选题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实践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等因素帮助他们选题。学生实施社会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社会实践程序,及时予以指导,协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前,教师要求学生先写一份比较详细的提纲,这份提纲必须得到教师认识或按照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后,学生方可着手拟定实践报告。在成绩评定和优秀报告选定成册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评分细则的制定者,而且是评优成册的评委和编辑组重要成员,自始至终参与、协调和监督。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发挥主体性功能,社会实践教学实效如何最终还是取决于“主角”如何“唱戏”。社会实践教学是学生充分参与践行的过程,他们的主体性功能体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主题确定、拟订计划、组织实施到成绩评定等,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虽然社会实践主题是由教师主导的,但学生在具体选题时并不是完全被动接受。教师给出总的要求或范围,只要在教师要求的范围之内学生即可自行拟题,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这样学生选择范围比较广,自主性较强,积极性也较高。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度,全过程均由学生自行掌控,当然期间教师要学生保持联络,在他们需要帮助或有疑惑时及时提供支援。在成绩评定、选优成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成立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为主体的成绩评定组,评定过程保持公开与公正,这样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总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潜能,取得理想的社会实践教学效果。

3内容与形式

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是影响其实效性的重要因素。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既包括教师根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准备、实施和总结活动,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自身实际情况的各种具体活动。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是指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能够理论联络实际的各种方式或手段。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要相互配合,在内容中突出形式,在形式中反映内容,从而使学生的社会实践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和实施要环环相扣,结果务实而不空泛。如何完善和创新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这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中需要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科学规划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为此,要面向社会现实,在紧密关注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要与学生专业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况相结合,便于他们开展实施社会实践活动;要明确体现思政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仅仅靠教师是很难达到要求的,还必须有其直观性、实践性、便于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配合,如实地参观、社会调研、访谈等。在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上,应坚持小型多样、灵活方便,在可行性上下气力,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因时、因事、因地地选择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切勿千篇一律,宜集体活动的则统一组织,宜小组调研的则分组进行,宜个体活动的则单独进行。同时充分结合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两个时间和空间维度,系统规划实施。在处理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要树立如下几个方面认识:首先,实践不是实验。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教学,它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要从实际出发探索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整体推进的模式;其次,务实不是务虚。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学生主体不是被动地务虚性简单完成任务,而是要主动务实性地参与其中,真正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形散不是神散。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开启的不是有形的教室之门、校园之门,而是学生的思想之门、心灵之门。要充分运用师生交流、课内与课外的联结、校园与社会的接触,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黄江镇2009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时间飞逝,很快,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就结束了。在这一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许多方面也有所提高,例如,在交际能力上,我比以前开朗了,更加主动的去认识朋友,跟同学们聊天等等。在这一个月里,镇政府组织了很多活动。例如,组内交流活动,由各小组组织一个内部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兴趣培训活动;第一桶金活动。

组内交流活动中,我们“三黄组”组织了一次打羽毛球的交流活动。我们组织组员一起去打羽毛球,促进各组员的感情。在活动中,我们有说有笑,玩得不亦乐乎~!玩累了,我们就一起去麦当劳填饱肚子。在其中,我们各自说说在大学里的生活,对大学学习的看法,交流交流一下我们的经验。这次的组内交流活动,使我的交际网扩大了不少,认识了很多同学。

接着,7月25号这天,我们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那天,我张文乐,陈勇同学和志愿者黄先生去探望孤寡老人张老人。据张老人说,他5岁的时候就盲了,现在已经86岁了。可以想象他这81年的不见天日的生活有多么的困难,有多么的艰难。那时,我觉得张老人真的挺可怜的。他住的屋子很残破,很旧。我想为他做点什么,但是,我又不知道我能够做些什么。我真的真的不知道。我也只能在这里和他聊天,说说话,为他的生活增添一点色彩。我听黄先生说,政府每个月都会组织一些志愿者来探望这些孤寡老人。的确,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社会的帮助。我由衷的希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能够为这些孤寡老人做更多更多的东西,使他们都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兴趣培训活动中,我参加了交谊舞培训班。因为培训班里,我们男生比女生还多,所以,我们的舞蹈老师何老师就交我们跳叉叉舞。虽然,我们只有三天的学习时间,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认真的学习。我知道,我们参加了这次活动的学生都对舞蹈有一定兴趣。在这短暂的三天里,我们学习到了如何和别人更好的配合,更加增添了我们男女同学彼此之间的认识。从中,我也变得不再那么的羞涩,能主动的邀请女同学一起练习舞蹈。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我觉得这是我们比较辛苦的一次活动了。在这活动的几天里,我们在我们住的三条村的工厂里和到镇上的一些企业里询问。因为,我们的主题是有关企业等单位使用什么样的人才。在活动中,我们当然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企业领导并不想见我们,或者只跟我们聊了几句就走了等等的问题。但是,我们并没有气馁,因为这是考验我们能力的时候。我们也只能继续坚持。最后,我们终于完成了我们的调查活动。虽然,我们在社会调查汇报会里面,发现我们的调查工作和其他组还有一定的距离,有一定的不足,但是,我们并没有灰心丧气。因为,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在勇气方面,吃苦耐劳方面,还是在应变能力方面,我们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所以,我们是获益不浅的。

最后,我们进行最后的一个活动----第一桶金。第一桶金,为期10天,在这10天里,我们各组成员都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我们卖的东西都得到了广大人民的一致好评。为什么这么说了?因为他们都光顾了我们的每一个摊位。而且还不只一次了。这次活动,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最辛苦的一次活动了,为期10天,下午早早的就在公园正门摆好摊。面对着炎热的太阳,热得满身大汗。虽然辛苦,但是我们都没有过多的抱怨,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做生意,第一次挣钱,我们要全力以付,做到最好。第一桶金活动,使我明白了做生意的艰难,明白了挣钱的不易。虽然总体上都不错,但是,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辛苦,才挣到那么一点点钱,有些组的比我们的还少了。现在,我明白了父母的辛苦,父母挣钱的不易啊!也真正明白了“一粒一滴汗,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以后,我要更加节省的发钱了,挣钱不容易啊!

这次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使我在许多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我真的感到很高兴。

古人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暂又难忘的实习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一个月的实习期,回首这一个月的实习期,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

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社会实践工作。打工实践实践虽然很短,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

这次的认识时间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能在大一期间参加社会实习,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使我们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后,迅速的加以实践运用。巩固学习成果。同时,在大三学年,能对所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便于更好的学习。这是学业上的优势。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在实习中成长的更加成熟,无论是思想还是心理上。由于我们一贯生活在校园中,时刻有老师、家长和同学关爱,生活可以说用无忧无虑来形容,很少接触社会,也很少吃苦。在这次酒店实习中,困难时刻严峻的考验着我们。通过这次实习,我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酒店的组织架构和经营业务,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客人,同时还结识了很多很好的同事和朋友,他们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社会,他们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教会了我如何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而作为一名还未走出校园的学生,我深知自己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对即将踏入的工作岗位又有着太多的陌生和神秘,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促使下,我满怀着信心和期待去迎接它。初来酒店我就被它神秘的色彩、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所深深吸引,为能有机会在这个地方实习而感到庆幸。来到酒店安排岗位,我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学习摸索,为此当让我选择岗位的时候,我选择了收银员这一岗位,因为它接触客人比较多,工作时间也比较紧凑,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在工作中,虽然我只是充当一名普通收银员的角色,但我的工作也绝不仅仅是收钱那么简单,其中也是一系列的复杂程序。在这一个月的工作中,我发现要能自如的做好一项工作,无论工作是繁重、繁忙还是清闲,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完成我们的每一份工作,而不是因为工作量比例的大小而去抱怨,因为抱怨是没有用的。我们更要做的是不要把事情想的太糟糕,而是要保持好的心态面队每一天。因为快乐的心态会使我们不觉的工作的疲惫与乏味。

工作中我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在领班的培训指导下,我很快的熟悉了酒店的基本情况和收银的岗位流程,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从前台到接待为客服务,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掌握了收银员应具备的各项业务技能。

实习占用了我们大学里的最后一个暑假的时间,但是这和以往打的暑期工不同,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不是单纯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去换取报酬,而是当自己是酒店的一员,和各部门同事密切合作维护酒店形象和创造最大的利益。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会因为还是本科在读生而受到特别的礼遇,和其他心员工一样,从酒店基本知识和本职工作开始了解,偶尔做错事,也不会有人偏袒。作为酒店的一员,穿上了制服,就要处处维护酒店的权益,要把自己和酒店紧密联系起来,要熟悉酒店的信息,要另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代表酒店的利益,时刻为酒店做宣传,提高酒店和自己的形象。实习过程中,让我提前接触了社会,认识到了当今的就业形势,并为自己不久后的就业计划做了一次提前策划。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与酒店的契合点,为我的就业方向做了一个指引。另外,酒店的人才培养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为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实习实际上就是一次就业的演练,在实习中,我发现,其实学习不光充满在课堂上,社会上给你提供的学习机会更多。只不过,这个学习资源需要你的筛选。不象我们课堂上,老师永远教给我们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真理性的知识。但是,社会上提供的学习资料更及时,利用效率更高。学习的机会时刻充实在生活中,学习中。

社会实践实验论文

关于社会实践的论文

关于社会实践的论文,论文估计是每个大学生的噩梦了,写论文的过程中总是十分枯燥的,但是写好一篇文论也是有相关的技巧的。以下是关于社会实践的论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严寒,寒风呼啸,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___,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

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是沟通校内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本文阐述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重要意义,认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在校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以及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等具有多方面意义。

关键词: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德育

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让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见加强青少年教育要从多方面入手。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遵循学生成长和教育的规律,以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作为主要内容,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为载体,用固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并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指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以及勤工助学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为社会做贡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使其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1、开展社会实践活是学生个性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诸如环境问题、国际间问题、科技信息问题等新的问题,这些都带有跨学科的性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性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机会。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生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现今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同时可塑性强,是人生道路中第二次性格定型期。学生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都很活跃,并且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只对书本知识进行简单地死记硬背,还在知识、能力多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随着职业院校学生生活的空间不断扩大,学生对于人生、社会、对于自我都形成了初步认识,学生在校期间这一阶段是为了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将会尽快直接面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尽快参与到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中去。所以,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素质的培养,是由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可见当今的教育需要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指导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他们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是对之前所学理论知识的延伸同时体现对知识运用的实践性,它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个人品质的活动平台,弥补理论教育之不足,寓德教于活动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到学习与实践中去。社会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性质与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在校学习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教育与实践结合是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法。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必需的基础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素养,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掌握较为熟练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与社会变化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意识与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更好地达成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非常大的意义。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推动德育教育发展

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各式活动对于加强素质教育、丰富社会体验以及发挥其德育功能都有着重要意义。职业院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贡献年轻人的才学、能力,在不同的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优势,这样可以满足青年人“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人生的价值也在志愿者活动中得到体现,并从中体会奉献精神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责任感,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算作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方式与内容的深化。全面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在校外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职业院校可以以学校团委为组织者,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专业及个人特长,使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为社会服务,并以此带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二、施行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即引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多种体验,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而养成热爱生活、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等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素质提高与发展。体验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道德结构的完善和健全个性的形成。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体验中明理、体验中成长,可以开展“体验教育”式的学校德育特色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多样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学校体验、家庭体验及社会体验等活动。以“体验教育”为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体验活动。依托社区,帮助学生更积极地融入社会、体验生活,进而领悟生活的真谛,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反过来又促使学校端正办学思想,使德育工作力度加强了,使德育渠道拓宽了,使学生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提高了。

三、重视道德教育过程中实践环节的作用

实习与实训,既是专业实习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中不可缺的关键环节。坚持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深刻感受、体会并认真锻炼,进而逐步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职业院校要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去,让学生“学习在企业,工作在企业,生活在企业”,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此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行为习惯。同时,学校还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实践环节的重要作用,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聘请企业生产管理人员与教师共同开发制定技能实训专业课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训充分按照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模式进行,让学生有机会提前体验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等,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

四、小结

社会实践活动是沟通校内校外、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它能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必要性的。

龙田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在注重村容村貌整治的同时,不忘健全村级文化组织,活跃并繁荣乡村文化,丰富群众生活,共同推进和谐乡村建设。

8月2日这天,该乡胜利村颜年祥、贺福仔等8位老人的脸上时刻挂着笑容,心里特别高兴。当天该村村落社区集体为这八位老人祝寿,这八位老人当中,年龄最大的有90岁高龄,最小的也有82岁,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祝寿过生日。在祝寿会上,村里的晚辈们为老人们献花并表演了文艺节目,扭起喜庆的秧歌,敲起欢快的锣鼓,共同祝愿老人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为老人集体祝寿,这就是龙田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村级文化组织,丰富并繁荣乡村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近处来,该乡为推进和谐乡村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加快了“五通一气、三清三改”等工程实施,同时建立并健全了村级文化组织,在全乡11个行政村中,已有8个村建立了村落社区,在每个社区都建有阅览室、活动中心等场地,每当在农闲或茶余饭后,村民们随时可到社区读书看报、看电视、拉二胡、扭秧歌等活动。有了村落社区,如今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社会风气也更纯了。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到西部、到社区、到基层锻炼”已经成为社会对广大党团员青年的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新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和“新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进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我的暑期社会实践地点是我的家乡,放假后,我开展了为期30天的实践活动。根据准备的材料,以“倡导节约能源,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我首先参观了变电站,通过新旧变电站的对比,就节约能源、技术革新进行调研,而且还了解了变电站的工作流程;而后我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民的生活,从“节约能源,从我做起”为活动出发点,使节能意识深入人心,唤起每个公民的节能意识。参加农活、感受生活,使我更直接地接进入到劳动生产中来,同时也使我得到锻炼;我还到中学进行节约能源互动性讲谈,与中学生一起讨论与学习环保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了解了当地的青少年一代对环保工作的积极态度。在我的努力下,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践活动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而且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在这短短的30天的实践活动虽然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这些天的实践,使我对真实的社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特别是我的变电站、农村之行,虽然只是短短的实践,但是我感到收获很大,而且受益匪浅, 一方面我学到了我们课堂之外的知识,了解了先进的现代变电站的作用与发展,也更明确了心中的方向。还有,我们将相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到了农村,同时也从农民群众那里学到了艰苦朴素、诚心待人、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真正做到了“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这次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和观察到了以往不曾涉及到的领域,从而更加坚定了我的志向,增强了我在学校学习的原动力,丰富了我灵魂深处的基本素材,开阔了我为社会服务的视角。我会时时感受人们给我们的那份厚重。在感受这份厚重的同时,我也在尝试着把这份厚重转化为奋进的力量。

还有我在去学校跟当地的学生做互动讲谈的时候,那时候的场景让我感触很深刻。我正在用实际行动来点燃这些青少年的希望之火,让他们知道还有许多人关系着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虽然在成长中他们会经历更多的挫折与困难,但他们的精神不会垮,不会灭,因为有无数的志愿者在背后支持他们。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那些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孩子。他们坚持与困难作斗争,从来没有放弃过,那黑黑亮亮的眸子不正是这种精神的凝结吗?同时也是这些孩子教会了我,人生中有许多事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但我们可以选择抗争,用自己的力量去征服它,摆脱它,让自己在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不断前进!也许是我们给他们带去了希望,但更是他们教会了我:要自己给自己寻找希望,奋斗希望!

但是我的最重要还是最后的宣传工作的开展工作。我得到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的支持。我手捧宣传单在路口发放,并且都很有礼貌地向当地的群众宣传环保的相关知识,增强了群众的节能环保的意识,也希望更多的人几入到我们的节能环保的行动中来。而我们的宣传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地的群众还手拿着宣传单时不时地问我一些有关节能环保的问题,而我则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当地的群众对我这次宣传活动的支持让我们感到欣慰,因为这样我就算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我的汗水没有白流,我的付出没有白费。我的行动还有宣传效果受到了当地的环保局的一致认同,并且还不断地鼓励我,一定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的节能环保事业人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坚持到底,坚持就是胜利。同时我们也把我们的主旨带去给了当地的群众,增强了他们的节能环保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我们的节能环保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而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总之,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教育,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成才,刻不容缓的“走出去,到农村、工厂、社区去”,发挥知识技能优势,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发展,同时也在活动中提升自我。

大学经常要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那调研报告怎么写呢?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实践调研论文3000字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系科给了我学习实践的机会,是系科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短短三天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把淮师人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社区,把淮师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区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丽的印象。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择。七月,我们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曙光城也给社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亲戚开的店里帮忙,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量,面对掌上明珠的儿女和捉襟见肘的家庭境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处于两难境地。那就是,如果读免费的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但由于本乡镇最优质的师资被强行抽调到“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读“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孩子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但家长要却付出具大的牺牲。这种两难境地,正是目前农村教育的困境。随着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逐步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象笔者家乡这样的“民办” 学校面临的冲击和生存的风险与日俱增。

现状七: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区直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便索性让孩子辍学。

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对策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对策四: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策五: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策六:针对我镇“国有民办”实验学校举债办学、举步维艰,而且对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冲击较大,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状况,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依法进行收购,恢复公办学校的名分,并且将优质的师资资源与另外几所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平衡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分期偿还建校债务,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进程。

对策七: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死灰复燃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五、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院团委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配合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书声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