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毛概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

毛概论文1000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为《毛概》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所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意义;举措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3-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

各个国家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及其所支撑的价值体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价值体系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社会主义”4个字,这是带有定性的四个字,说明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其他社会制度所倡导的那种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社会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或者称之为多元。今天在我们国家,由于改革开放搞了30多年,实际上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已经是多样化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动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可能替代所有的意识形态,但是,可以起引领、导向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论述当中,可以看出它的内涵包括4个层次、5个方面。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最低层次是基础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广泛性来看,它也包含着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包容性很强。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在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

5.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在文化建设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文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舍此,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地表现和发挥作用。但是这种建设还只是文化载体的建设,还必须注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灵魂。软实力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的约瑟夫·奈说过,不能把软实力与软实力资源或软实力载体相混淆,不能把美国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仅仅理解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和牛仔裤,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和政治价值观中。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不用担心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这些话也提醒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仅仅满足于改进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政绩,而必须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要把文化的载体建设和灵魂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1.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3.坚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4.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参考文献:

[1] 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 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3] 刘伯强,郑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人民论坛,2013,(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毛概课程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一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一重大任务,必须首先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为今天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认识基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提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即共产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树立的最终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历史观的基础上,科学地指明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并分析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过程: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宏观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理想作出了分解,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天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依据。 1.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相关思想,邓小平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前提下,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 文化 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3]“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4]“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5]“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6]这些论述反映了邓小平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的思想。首先,树立共同理想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特性,资本主义“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7];其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再次,现阶段的理想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最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过程,即“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8] 2.“铁的纪律”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保证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邓小平多次强调了理想和纪律的重要性,并且指出理想和纪律是不可分割的。“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9]“ 教育 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10];“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11]总之,理想是纪律的前提,纪律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12]“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13]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保证了我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性,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而这一切都需要用纪律来保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离方向,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可见,理想和纪律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中的主要内容。 3.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邓小平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14]“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15]“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16]“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17]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从20世纪50年代贯穿至90年代。不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加强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梳理这一思想发展的脉络,有着这样的发展变化:理想——革命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共同的理想,这里所提到的“共同的理想”实际上已经蕴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基本思想,因为邓小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18]总之,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阐释的显著特征。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二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产物,对发展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创新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对我们把握大局和做好各项工作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产物,给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重要的科学论断和战略思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历史教训:借鉴西方工业化发展的 经验 (1)建立健全工业化管理制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建立健全现代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建立期货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促进资本快速流通。与此同时,西方工业建设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交通网络为工业化物质流通提供了极大便利。 (2)注重国民教育和技术革新。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西方国家很早就对教育领域大力投入。同时,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三次伟大而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促进了技术进步和革新,加快了工业化发展的步伐。 (3)建立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生产效率问题,推动了西方国家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 (1)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没有注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他认为人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可以促进社会变革,肯定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促进和决定作用。 (2)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而重要的劳动者这一因素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力发展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及协调发展的基础。 (3)确立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马克思理论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互助互进的,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需求:国情与世界发展相结合 (1)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要有科学发展观这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将发展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机结合,实现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 (2)科学发展观有益于 总结 和概括社会发展经验。古典经济学一味追求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经济指标的提高,但资源消耗极大,忽略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等原因导致了国家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社会腐败和失业增加等问题的出现。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三个代表”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 “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 (1)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的以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我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 (2)发展先进文化为中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们只有全面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科学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才能不断推动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3)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主体,这就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作为我国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二)“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 (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成为了党执政兴国成败的标准。 (2)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理论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自我完善。三个代表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昭示了社会主义的规律以及本质,也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途径。同时,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三个代表作为理论武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党的事业、活动以及先进性都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才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在三个代表的指引下,党能严格遵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基础;在三个代表的思想里,党明确了如何保持生命力和先进性,如何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何在群众中获取为国为民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宏志.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2] 欧阳志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三次飞跃——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4). [3] 骆方金.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5):1-4. [4] 能建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形成及发展[D].北京师范大学,2005.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三 摘要: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 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的东方大国采取“赎买”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人民政府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私营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维持和发展生产,可以从企业盈余中领取四分之一作为股息。这种富有独创性的政策因对民族工商业者的生产和收入有利而为他们普遍接受。诚然,民族工商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同人民政府发生冲突,甚至发动猖狂进攻,但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击退了这些人的进攻,使他们认识到抗拒改造没有出路。 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中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这种改造,采取的是“赎买”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核定的私股股额付给私方相当高的“定息” (年息五厘),作为“赎买”的代价。1955年秋冬,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从个别公私合营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除此而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作用还有许多方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制订出一整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主张。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 二、毛泽东为巩固社会主义提出的主要观点 在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同样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这一观点,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成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他认为,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另一方面,敌我矛盾也还存在甚至还可能激化。所以他提出,既不要混淆两类不同矛盾,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以为已经没有敌我矛盾,可以高忱无忧了。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三、研究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尽管毛泽东在探索中既有正确的方面也有错误的方面,但他在探索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财富,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营养和借鉴。可以说,毛泽东的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与毛泽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功绩是巨大的,他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的名字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价值的方面,不仅仅是实事求是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大一毛概1000字论文

毛概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我们大学生要予以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毛概1000字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毛概1000字的论文:《浅析冷战后的美国全球战略演变》 摘要:本文主要浅述了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和演变。 关键字:冷战 美国全球战略 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也随之宣告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随着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相对战略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美国对其全球战略也进行了相应地极积调整。从冷战结束至今,美国的全球战略大致经历了克林顿政府时期、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以及现今的奥巴马政府时期,虽然美国在这几个时期的全球战略各有其鲜明的特点,但其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始终没有改变,即实现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一、克林顿政府时期(1993年-2001年):“参与和扩展”战略 由于正值冷战结束后不久,为了确保美国的“经济安全”和应对冷战后的威胁以及确保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克林顿政府于1994年7月正式提出了“参与和扩展”战略,这是美国冷战后第一个全球战略,其主要内容有: 1.在政治上,提出扩展西方民主,促进那些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向西方民主制度转变;巩固原苏联、东欧和拉美国家“新生”的民主政权;积极推进“一个超级大国主义”;防止任何地区性新兴大国的崛起以挑战美国的全球利益等。 2.在经济上,将发展美国的经济提高到其全球战略地位的高度,推行“经济外交”;加强原有盟国间的战略联系及政策协调;推动全球经济自由化;从战略高度提出占领新兴市场和确保能源安全等。 3.在军事上,提出“塑造”、“反应”和“准备”三位一体的军事安全战略,随时对危机做出反应和为应付未来挑战做好准备等。 二、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2001年-2009年):“先发制人” 战略和“全球民主化”战略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美国由信息技术和高科技驱动的“新经济”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也刺激了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乔治·W·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经济的增长开始放缓,全球格局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小布什政府先是提出了“先发制人”战略,后又在其第二任期内提出了“全球民主化”战略,其主要内容有: 1.反恐成为美国优先的战略议程。“9·11”事件后,美国将恐怖主义作为其首要威胁,并积极调整军事安全战略,在军事上“先发制人”,开发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和进行核战略调整。 2.采取“点菜式的多边主义”。一方面,利用多边主义达到反恐的目的,;另一方面,坚决摆脱多边机制和多边合作对其权势和行动的限制,在受到限制时,更倾向于采取单边主义策略。 3.调整全球地缘战略、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继续重视欧洲的同时,提升中东和西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维护拉美和非洲的稳定等。 4.在全球推行民主化。通过进攻性的外交、军事、经济等手段,向全球推行“民主”、“自由”观念,以此来保卫、促进美国的利益。 三、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调整(2009年至今) 奥巴马上台后,由于不再享有冷战红利,更由于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和金融危机之中,美国面临着近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困境。奥巴马的首要目标是解决伊拉克遗留问题以及使美国尽快走出金融危机,通过奥巴马两次出访和国务卿希拉里的阐述,其外交的基本框架应为: 1.强化与传统盟友间的关系。 2.与中俄改善关系。 3.致力于改善美国在伊斯兰世界中的不良形象。 4.主张与“敌对国家”进行对话。 5.强调与国际组织合作,并尊重国际法。 6.采取将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的“巧实力外交”。即美国在外交策略上要运用国家的所有手段,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和 文化 领域的所有资源,来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总目标服务。 从以上策略调整可以看出,奥巴马的全球战略较之小布什时期更加多样化,奥巴马更倾向于通过“榜样的力量”而非“力量的榜样”来影响世界,但其核心仍然是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总之,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演变经历了从克林顿政府的“参与和扩展”战略到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先发制人”战略和第二任期内提出的“全球民主化”战略再到奥巴马的战略新调整,虽然三届政府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全球战略框架,但从内容来分析,其全球战略的核心和目标始终未变,即确保美国在21世纪的世界领导地位。

深化教学改革是毛概课程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对高校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对于构建有效毛概教学,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1500字毛概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1500字毛概论文范文篇1 学校给我们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让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成果。 大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是我们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决定这个人未来一生的走向。如何看待问题、处理问题都需要依靠自身的认识论与 方法 论来做出判断。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决定了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科学的人生目标的实现。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思想路线,它是科学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们可以从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以及基本内容的解读中看到其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这些哲学方法对我们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如何看待问题、如何处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大学阶段甚至更早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走向。未来的路如何走?选择的工作是什么?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如何的看待自己成功与失败?这些都需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设计人生,如何规划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才能保证我们的期望与判断是合理的、科学的,是符合社会的客观实际条件的,是具备成功条件的。尊重实际,不带主观随意性,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在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应该掌握辩证的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是科学的、正确的。 回忆过去的道路,我们的人生被太多的人设计。有各种各样的人告诉我们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应该如何抉择。有些意见我们可以借鉴,但也仅仅是借鉴,生活的道路还需自己去走,只有自己才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判断,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实事求是的观点来指导。从实际出发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目标,不断进行 总结 和调整,以期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实际,最客观、最有成功可能性的成长道路。 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得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决不能在思想上走错路。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必须要学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牢牢的把握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以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学习和坚持中国法制精神。 另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在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学好这门课程是有利于我们 考研 究生的,有利于我们在研究生考试中得到一个很好的分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可以促使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无论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容忽视。 1500字毛概论文范文篇2:《浅谈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精髓》 摘要:毛泽东的最大成绩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邓小平的突出贡献是把“解放思想”包括到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中来,并且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然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本质上不完全是一回事,二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关键词: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我党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对党的思想路线做出的新的概括,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本质特征 粉碎“_”后,中国该走向何处,在这艰难的时刻,邓小平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恢复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号召全党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并提并,把它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这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党思想路线。这种提法也得到了全党的普遍认同。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 报告 中再次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我党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法宝”。[2]两代领导集体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也给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我认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二者的含义。 实事求是,本是古代 成语 ,源于“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指史料古籍整理中的严谨治学态度,在中国哲学史上不具有普遍哲学意义。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重新阐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他说:“‘实事’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指客观事物内部的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3]实事求是成了科学概念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原则: 第一,认识的科学性。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我们在认识世界时,必须按世界本来的面目去认识,从呈现的联系中把握世界,而不要附加任何主观想象的东西。 第二,认识的辩证法原则。这是指人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实事求是,体现了认识的这一辩证法。 第三,科学的认识作风。这是指思想和实践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由此可见,实事求是是针对主观主义、 经验 主义和本本主义而言。 解放思想的含义:“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4]““””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各种禁令和枷锁的束缚,采取僵化的态度看待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固定不变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的就不能做,最终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思想水平停留在过去陈旧的理论阶段,看不惯新生事物,对任何新鲜的东西持拒绝、排斥和抵触的情绪,使整个思想界学术界呈现出“禁若寒蝉”、“鸦雀无声”的沉闷局面。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是针对思想禁锢、僵化和保守而提出来的。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不是一回事,从本质上讲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其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各自所讲的内容不同。解放思想是想不想和能不能冲破思想的禁锢、僵化和保守的问题,而实事求是是指人们用什么样态度、想法和作风认识事物。 第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二个不同的判断。前者是关于主体对对象之意义所持的主观态度判断。后者是对客观的事实的判断,即正确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内在的规律。 第三,二者的目标取向不同。实事求是是以客体及其本质为目标取向,突出了客体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解放思想是以主体及其素质为目标取向,强调的是主体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打破旧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使主体获得解放。 由此,我们断定解放思想与事实求是是有区别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从事物发展的过程看,二者又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表现在: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如果不从思想的禁锢、僵化、保守中解放出来,冲破一切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勇敢地闯,大胆地试,就不能为实事求是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不能把握和运用规律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就不能实事求是。 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客观基础。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作风,即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否则,解放思想就会走到反面。1958年的大跃进这一段历史提醒我们,解放思想不是想入非非,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就会受到严厉地惩罚。 由此可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统一体,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三、把二者并提的哲学意义 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思想路线不仅仅有政治意义,而且具有哲学意义。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升到带有普遍性的哲学问题,成为人们认识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众所周知,人的认识受人的精神因素的制约。人的精神因素包括:(一)人的知识结构水平。(二)人的 爱好 。(三)人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其中,人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对人的认识的制约作用最大。人们的思维定式不同,实践活动的结果也不一样。 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要受人的思想精神状况的制约。人的精神状况的好坏,思想水平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认识水平的好坏高低。邓小平最伟大的贡献,就是突出了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强调了主体的经济状态,精神条件的重要性。提倡在无任何禁令枷锁下,也要不断解放思想,这是无止境的。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只要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就必须解放思想,反对僵化,这对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阶级尤为重要,否则就会亡党亡国。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给党的思想路线注入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邓小平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党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新局面,成功地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猜你喜欢: 1. 大一毛概论文3000字以上 2. 关于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3. 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 4. 关于四个全面的毛概论文3000字 5. 毛概论文题目大全 6. 有关文化的毛概论文3000字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毛概课程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一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一重大任务,必须首先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为今天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认识基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提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即共产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树立的最终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历史观的基础上,科学地指明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并分析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过程: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宏观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理想作出了分解,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天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依据。 1.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相关思想,邓小平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前提下,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 文化 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3]“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4]“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5]“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6]这些论述反映了邓小平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的思想。首先,树立共同理想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特性,资本主义“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7];其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再次,现阶段的理想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最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过程,即“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8] 2.“铁的纪律”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保证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邓小平多次强调了理想和纪律的重要性,并且指出理想和纪律是不可分割的。“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9]“ 教育 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10];“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11]总之,理想是纪律的前提,纪律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12]“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13]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保证了我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性,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而这一切都需要用纪律来保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离方向,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可见,理想和纪律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中的主要内容。 3.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邓小平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14]“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15]“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16]“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17]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从20世纪50年代贯穿至90年代。不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加强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梳理这一思想发展的脉络,有着这样的发展变化:理想——革命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共同的理想,这里所提到的“共同的理想”实际上已经蕴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基本思想,因为邓小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18]总之,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阐释的显著特征。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二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产物,对发展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创新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对我们把握大局和做好各项工作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产物,给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重要的科学论断和战略思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历史教训:借鉴西方工业化发展的 经验 (1)建立健全工业化管理制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建立健全现代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建立期货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促进资本快速流通。与此同时,西方工业建设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交通网络为工业化物质流通提供了极大便利。 (2)注重国民教育和技术革新。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西方国家很早就对教育领域大力投入。同时,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三次伟大而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促进了技术进步和革新,加快了工业化发展的步伐。 (3)建立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生产效率问题,推动了西方国家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 (1)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没有注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他认为人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可以促进社会变革,肯定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促进和决定作用。 (2)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而重要的劳动者这一因素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力发展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及协调发展的基础。 (3)确立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马克思理论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互助互进的,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需求:国情与世界发展相结合 (1)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要有科学发展观这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将发展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机结合,实现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 (2)科学发展观有益于 总结 和概括社会发展经验。古典经济学一味追求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经济指标的提高,但资源消耗极大,忽略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等原因导致了国家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社会腐败和失业增加等问题的出现。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三个代表”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 “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 (1)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的以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我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 (2)发展先进文化为中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们只有全面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科学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才能不断推动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3)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主体,这就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作为我国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二)“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 (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成为了党执政兴国成败的标准。 (2)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理论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自我完善。三个代表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昭示了社会主义的规律以及本质,也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途径。同时,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三个代表作为理论武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党的事业、活动以及先进性都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才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在三个代表的指引下,党能严格遵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基础;在三个代表的思想里,党明确了如何保持生命力和先进性,如何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何在群众中获取为国为民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宏志.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2] 欧阳志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三次飞跃——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4). [3] 骆方金.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5):1-4. [4] 能建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形成及发展[D].北京师范大学,2005.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三 摘要: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 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的东方大国采取“赎买”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人民政府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私营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维持和发展生产,可以从企业盈余中领取四分之一作为股息。这种富有独创性的政策因对民族工商业者的生产和收入有利而为他们普遍接受。诚然,民族工商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同人民政府发生冲突,甚至发动猖狂进攻,但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击退了这些人的进攻,使他们认识到抗拒改造没有出路。 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中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这种改造,采取的是“赎买”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核定的私股股额付给私方相当高的“定息” (年息五厘),作为“赎买”的代价。1955年秋冬,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从个别公私合营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除此而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作用还有许多方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制订出一整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主张。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 二、毛泽东为巩固社会主义提出的主要观点 在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同样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这一观点,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成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他认为,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另一方面,敌我矛盾也还存在甚至还可能激化。所以他提出,既不要混淆两类不同矛盾,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以为已经没有敌我矛盾,可以高忱无忧了。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三、研究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尽管毛泽东在探索中既有正确的方面也有错误的方面,但他在探索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财富,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营养和借鉴。可以说,毛泽东的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与毛泽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功绩是巨大的,他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的名字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价值的方面,不仅仅是实事求是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毛概1000字论文格式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毛概课程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一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一重大任务,必须首先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为今天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认识基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提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即共产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树立的最终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历史观的基础上,科学地指明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并分析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过程: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宏观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理想作出了分解,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天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依据。 1.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相关思想,邓小平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前提下,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 文化 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3]“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4]“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5]“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6]这些论述反映了邓小平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的思想。首先,树立共同理想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特性,资本主义“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7];其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再次,现阶段的理想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最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过程,即“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8] 2.“铁的纪律”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保证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邓小平多次强调了理想和纪律的重要性,并且指出理想和纪律是不可分割的。“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9]“ 教育 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10];“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11]总之,理想是纪律的前提,纪律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12]“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13]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保证了我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性,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而这一切都需要用纪律来保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离方向,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可见,理想和纪律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中的主要内容。 3.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邓小平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14]“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15]“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16]“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17]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从20世纪50年代贯穿至90年代。不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加强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梳理这一思想发展的脉络,有着这样的发展变化:理想——革命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共同的理想,这里所提到的“共同的理想”实际上已经蕴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基本思想,因为邓小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18]总之,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阐释的显著特征。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二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产物,对发展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创新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对我们把握大局和做好各项工作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产物,给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重要的科学论断和战略思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历史教训:借鉴西方工业化发展的 经验 (1)建立健全工业化管理制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建立健全现代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建立期货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促进资本快速流通。与此同时,西方工业建设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交通网络为工业化物质流通提供了极大便利。 (2)注重国民教育和技术革新。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西方国家很早就对教育领域大力投入。同时,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三次伟大而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促进了技术进步和革新,加快了工业化发展的步伐。 (3)建立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生产效率问题,推动了西方国家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 (1)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没有注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他认为人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可以促进社会变革,肯定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促进和决定作用。 (2)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而重要的劳动者这一因素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力发展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及协调发展的基础。 (3)确立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马克思理论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互助互进的,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需求:国情与世界发展相结合 (1)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要有科学发展观这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将发展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机结合,实现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 (2)科学发展观有益于 总结 和概括社会发展经验。古典经济学一味追求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经济指标的提高,但资源消耗极大,忽略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等原因导致了国家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社会腐败和失业增加等问题的出现。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三个代表”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 “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 (1)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的以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我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 (2)发展先进文化为中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们只有全面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科学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才能不断推动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3)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主体,这就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作为我国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二)“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 (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成为了党执政兴国成败的标准。 (2)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理论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自我完善。三个代表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昭示了社会主义的规律以及本质,也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途径。同时,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三个代表作为理论武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党的事业、活动以及先进性都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才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在三个代表的指引下,党能严格遵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基础;在三个代表的思想里,党明确了如何保持生命力和先进性,如何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何在群众中获取为国为民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宏志.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2] 欧阳志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三次飞跃——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4). [3] 骆方金.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5):1-4. [4] 能建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形成及发展[D].北京师范大学,2005.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三 摘要: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 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的东方大国采取“赎买”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人民政府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私营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维持和发展生产,可以从企业盈余中领取四分之一作为股息。这种富有独创性的政策因对民族工商业者的生产和收入有利而为他们普遍接受。诚然,民族工商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同人民政府发生冲突,甚至发动猖狂进攻,但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击退了这些人的进攻,使他们认识到抗拒改造没有出路。 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中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这种改造,采取的是“赎买”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核定的私股股额付给私方相当高的“定息” (年息五厘),作为“赎买”的代价。1955年秋冬,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从个别公私合营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除此而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作用还有许多方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制订出一整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主张。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 二、毛泽东为巩固社会主义提出的主要观点 在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同样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这一观点,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成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他认为,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另一方面,敌我矛盾也还存在甚至还可能激化。所以他提出,既不要混淆两类不同矛盾,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以为已经没有敌我矛盾,可以高忱无忧了。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三、研究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尽管毛泽东在探索中既有正确的方面也有错误的方面,但他在探索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财富,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营养和借鉴。可以说,毛泽东的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与毛泽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功绩是巨大的,他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的名字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价值的方面,不仅仅是实事求是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毛概实践报告格式范文

又到了写毛概实践报告的时候了,那么毛概实践报告的格式是怎样的呢?下面我跟大家分享几篇毛概实践报告格式范文,以供参考!

实践课教学成果报告

题 目: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

说 明

一、写作选题

同学们可以自选与学习、生活、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选题,通过进行社会调查、阅读相关文献,再写成论文或调查报告(题目自拟)。

二、实践课教学成果报告的格式及要求

1、论文的写作格式

论文中应当包含以下五个部分:“题目”、“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

①题目(标题或正副标题)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②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 查 人、调查分工等。

③调查报告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④社会调查的附件

证明进行社会调查的相关材料,如调查问卷、访谈纪录、调查介绍信等。

3、实践教学成果报告的要求:

①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②文章正文字数为3000字左右。

③以小组形式进行社会调查的,小组人数不得超过6人。

三、实践教学成果报告的打印及装订:

1、打印纸张及字体字号

①必须用A4纸打印;

②封面上填写的“报告题目、班级、姓名、学号、完成日期”等内容的字体 为三号宋体字。

③论文或调查报告的标题使用三号宋体字,其余部分均使用小四号宋体字。

2、装订

①装订的第一页为封面,即“实践教学成果报告”的封面。

②在报告封面上填写好“题目、姓名、学号、班级、完成日期、指导教师”等信息。

③提交的报告必须按照页码序号,“小号在上,大号在下”进行装订。

一、摘要

20xx暑假已经到来,许多的学生放假在家。他们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各种补习班,或外出旅游等等。假期本就是一个放松的时间,可以随性所欲。

二、问题的提出

轻松愉快的暑假是每一个中小学生所向往的。那么,在暑假期间学生们又在做些什么呢?他们是在家复习功课,和父母出门旅游,还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培养自己的特长等等。中小学生的暑假还存在哪些问题?学生们的暑假究竟该怎样度过?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对当地的中小学生的暑假生活进行了调查。

三、正文

现在多数的家庭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时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可到了暑假,学生常常是自己在家。没有了父母和老师的看管,这些未成年人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吗?处在这样一种无组织、无规律的生活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最大的隐患。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超过6成的学生在暑假期间是独自在家,没有父母或其他大人的照看。他们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看电视,什么时候出去玩,什么时候参加课外的补习班……尽管每个学生的暑假生活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内容是一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网吧是多数学生打发假期时间最常去的地方,另外,暑假天气炎热,很多学生为了避暑去野浴,这都是很危险的行为。据调查,本市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整天泡在网吧或是游戏厅里,给孩子们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也给家长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家住本市湘北市场姓王的同学,今年14岁,暑假的第一天进游戏厅玩耍,另一个姓杨的同学上前找王要游戏币,王不肯,杨便操起椅子向王猛砸,尔后又用木棒打其后背,将王打得鲜血直流,晕倒在地,终因抢救不及时,流血过多而死亡。又如一姓胡的孩子暑假在家无所事事,便和几个同学去附近农村的坝里游泳,胡本来还会游几下,但由于水草缠身,一时慌张,弄不清方向,他拼命地往深水处挣扎,终因体力不济而活活淹死。其年近七十的奶奶突闻噩耗,一时支持不住,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而死亡。

如果这些学生有大人的照看,有人来管理他们的生活,这些惨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但既然已经发生,我么就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时间的再次发生。

暑假的时间很长,很多家长并不放心把孩子单独放在家里。于是,家长为孩子报学习班,既希望能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又能让学生的生活有些规律,毕竟学习班里有老师看着学生,情况会好些。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32%的中小学生在暑期中参加了课外辅导班,但喜欢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孩子数只占6%。数据显示,家长在孩子学费上的支出占所有支出的65%,学习科目主要集中在英语、计算机、数学、文艺等方面。其中,28%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暑期活动来提高学习成绩,26%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所以在暑假期间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的学生背着书包坐公交车到各各学习班上课。商家也看准这个时机,开设各类的补习班招揽生意。

作为“假日经济”的一种延伸,长达两个月的暑期成为不少商家获得经济效益的“黄金时期”。这对有些孩子而言,假期却十分难过,他们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又会给他们报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特长班,对此,家长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一)商家办班很积极。自实行“素质教育”以来,特别是高考改革,实行“3+X”制以后,对学生的能力和全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商家看准时机,利用暑期推出形形色色的培训、补习、家教,打出“能力与应试并重”、“文化与特长并举”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标语,吸引广大中小学生前来报名。据调查,常德市自6月底开始,商家就在市城区开展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数不胜数的“培训中心”看得人眼花缭乱。市内规模比较大的培训中心有“剑桥少儿英语培训中心”、“新世纪暑期英语培训中心”等。他们在全市各地设有咨询处,并设立多个报名点和教学点,形成了“连锁”点。有的培训中心,如常德市阳关琴行、师院的暑期中小学生培训中心,都是综合性的培训中心,既有文化培训又有特长培训。文化方面有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特长方面有音乐、美术、书法、体育运动等。这些成规模、成气候的培训部一般采取办班的形式,进行集体教学,有比较严格的组织。另外,不少商家和中介机构还向中小学生提供家教服务,推荐一批大专院校的学生给需要家教的人。与遍布大街小巷的家教“游击大军”一样,他们主要是针对小学、初高中各门功课,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为中小学生查漏补缺或让其超前学习课本知识。

(二)学生家长更踊跃。对于各种培训和家教补习,家长似乎更为热情。早在暑期前夕,许多家长就开始精心设计孩子的暑期生活,到处收集有关培训的广告、打听其教学质量、观望别人参加那些培训;还有的家长四处托人寻找本科、研究生当家教,经过面试和筛选,留下最满意的,来给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补习。参加培训、请家教几乎形成了一种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风气。家长之所以热衷于送孩子进班学艺原因有:一是学生升学的形势严峻。中小学生都希望进入市内重点学校,但人多名额少,向重点中学进军不仅是“文化成绩大战”,更是“特长大比拼”。激烈的竞争不仅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也使望子成龙的家长焦虑非常。因而让孩子利用暑假多“充电”,以期考上理想的学校。二是对部分家庭而言,孩子一个人呆在家里不放心,最好的办法便是送去参加培训班。三是学特长可以为孩子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好基础。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需要“全才”,多一门特长便多一门谋生的本领。四是英语、电脑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基础技能,如果不从小就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锻炼,将来会很难适应。因此,如常德市内的少儿英语培训、电脑培训生意兴隆、人满为患。

(三)学生减负愿望落空。对常德市城区随机抽样30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暑期参加培训班表示愿意的占22%;可以接受的占40%;有的愿意有的不愿意的占21%;不愿意的占17%。暑期参加一种培训班的有6人,参加二种培训班的14人,参加三种培训班的有8人,参加四种培训班的有2人。少部分学生自主意识较强,有参加培训或请家教的要求,能主动选择自己想参加的培训班。但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培训和补习是带有抵触情绪的。由于年龄小,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或是害怕家长,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一般只要家长有这方面的要求、做出参加培训或请家教补习的安排,他们也就接受。但如果压力太大,他们有时也会发泄心中的不满。如本市紫桥小学上三年级的陈同学,暑假期间每天要学两个小时的英语,1个小时的古筝,1个小时的钢琴。回家后还要做暑假作业、读英语、练琴。小女孩常向妈妈抗议说:“无聊”、“比读书还紧张”,并强烈要求出去旅游。12岁的郑同学在本市名牌中学(长怡)读初一,她不仅成绩好,而且多才多艺。暑假里她有四门课程:英语、手风琴、书法、舞蹈。虽然平时很自觉,但辛苦久了,有时也忍不住想出去玩,偶尔还会来个“先斩后奏”,先玩一两天再说。可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7月中旬常德市气温高达39度,室外气温有的高达42度,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看见几个,但大多数是赶着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孩子们。

(四)暑期乱办班、乱收费现象较为严重。暑假补习班众多,但补习质量参差不齐,收费与办班质量相比悬殊。如:本市东方红小学,几位家长为了管好孩子,同时又解决小孩假期学习知识,一并请了一位自称是富岳外国语学院的老师,给孩子们辅导英语。学期一个月,学费每位220元,头几天教得还算满意,于是家长们都很乐意地交了钱,但之后几乎天天迟到。一位家长直言不讳地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重要的,你这样天天迟到怎能给学生作表率呢?”这位老师不仅未改正,而是撒手一去不复返了。使得这几位家长互相责备,而却又无奈之至。暑期乱办班、乱收费现象较为严重。据调查,目前除少数培训班比较正规、有执照外,大部分都是短期的经营,没有办理营业执照,有些培训班教学水平的高低、师资力量的强弱无从知晓,培训市场因而良莠不齐。常德市文化培训每期时间一个月收费从200元到400元不等,特长培训班则还要高,如有些游泳班10天一期,也要300元;如果请家教,价格会更高,而且浮动也大。一般情况下,家教是每小时10元,但有些自身水平较高的本科生、研究生每小时15元、20元甚至更高;市内某些特长方面的名师如果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每小时收费则高达50元、80元。今年常德市各种暑期培训班收费标准均比去年同期上涨,有的上涨幅度高达100%,如:某英语培训班去年同期每期(30天)为200元学费,而今年同样的天数收费却高达400元。

关于上面提到的问题的几点建议:对于暑期形形色色的培训、补习、家教班,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规范措施,清理整顿,严格审批程序,明确收费标准,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还可以组织“名师巡回讲演团”替代现存的形形色色的“培训、补习、家教”等班类,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公安部门、城管部门加大网吧的管理和监督,与吧主签订协议,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也希望家长不要在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下盲目地投资,让孩子去学习并不适合自己的各种科目,导致孩子倍感压抑和疲劳,不仅加重了自己和孩子的负担,更容易错过孩子发展的机遇,耽误了他们的前途。

为了让学生们充分利用假期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和提高素质,学校应成立暑期领导小组,对中小学生进行暑期安全和法制教育。制定假期工作计划,落实活动内容,做到各项活动均有专人负责,防止出现人身伤亡事故。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可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深入调查城乡的历史变革、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挖掘家乡的文化内涵等活动。建立学生暑期科普活动基地?熏开展大型暑期科普活动,举办中小学生暑假读书动手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展览。组织学生参加拥军优属活动,为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做好事。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增强学生自立、自强、自律能力。

各街道办事处、图书馆、科技馆等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开展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拓展学生视野为宗旨的音、体、美、劳、电脑、航模兴趣活动、读书演讲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小交警、军事训练等)等各项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在暑期可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各种娱乐室。

毛概社会实践报告优秀范文毛概社会实践报告优秀范文总之,用有益的活动挤走“空虚、无聊、孤独、没劲”,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愉快、充实、安全又有意义的假期。

四、结语

综上可看到,暑假不仅仅是学生们放松休息的时间,还是培养自己的特长,陶冶情操的好时机。学生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不仅限于完成老师的家庭作业。学生应当学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假期时间来主动地学习,自主学习的效率远比被动学习的效率高得多。

同样暑假也是也是一些商家赚钱的好时机,开设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不仅能让暑假在家的学生有一个再次学习的地方,而且也能丰富当地的文化氛围,可谓一举多得。只要是合法、教学质量优秀的补习班,政府应给予一定得支持。

这次的社会调查,让我感触颇多。虽说有些累,但收获还是不小的。大学生只有多接触社会,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既学会调查的方法,又学会待人接物……所以说社会实践是一举多得的活动。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为《毛概》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所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意义;举措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3-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

各个国家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及其所支撑的价值体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价值体系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社会主义”4个字,这是带有定性的四个字,说明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其他社会制度所倡导的那种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社会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或者称之为多元。今天在我们国家,由于改革开放搞了30多年,实际上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已经是多样化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动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可能替代所有的意识形态,但是,可以起引领、导向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论述当中,可以看出它的内涵包括4个层次、5个方面。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最低层次是基础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广泛性来看,它也包含着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包容性很强。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在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

5.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在文化建设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文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舍此,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地表现和发挥作用。但是这种建设还只是文化载体的建设,还必须注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灵魂。软实力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的约瑟夫·奈说过,不能把软实力与软实力资源或软实力载体相混淆,不能把美国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仅仅理解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和牛仔裤,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和政治价值观中。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不用担心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这些话也提醒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仅仅满足于改进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政绩,而必须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要把文化的载体建设和灵魂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1.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3.坚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4.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参考文献:

[1] 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 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3] 刘伯强,郑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人民论坛,2013,(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

2020毛概论文1000字左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为《毛概》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所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意义;举措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3-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

各个国家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及其所支撑的价值体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价值体系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社会主义”4个字,这是带有定性的四个字,说明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其他社会制度所倡导的那种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社会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或者称之为多元。今天在我们国家,由于改革开放搞了30多年,实际上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已经是多样化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动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可能替代所有的意识形态,但是,可以起引领、导向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论述当中,可以看出它的内涵包括4个层次、5个方面。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最低层次是基础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广泛性来看,它也包含着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包容性很强。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在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

5.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在文化建设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文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舍此,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地表现和发挥作用。但是这种建设还只是文化载体的建设,还必须注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灵魂。软实力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的约瑟夫·奈说过,不能把软实力与软实力资源或软实力载体相混淆,不能把美国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仅仅理解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和牛仔裤,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和政治价值观中。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不用担心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这些话也提醒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仅仅满足于改进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政绩,而必须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要把文化的载体建设和灵魂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1.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3.坚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4.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参考文献:

[1] 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 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3] 刘伯强,郑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人民论坛,2013,(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

《毛概》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融思想性、理论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政治理论课。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毛概相关论文 范文 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毛概相关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论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是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先导;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 方法 论在当代具有恒久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地位 价值 中共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①在今天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的确立,科学看待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当代价值,显得十分重要。 1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就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 经验 主义的偏向。”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十七大 报告 中被提出以后,虽然没有包括毛泽东思想,但是并不意味放弃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③同时“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④ 2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价值:思想渊源和思想先导 毛泽东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同时,对于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也应该好好学习。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方向与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根本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 (2)国体、政体观和党建理论。毛泽东思想指出中国应该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党情下,毛泽东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明确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这一根本性、历史的课题;他还特别强调在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后要遵循“两个务必”的思想,这对于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社会主义的矛盾理论。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社会矛盾理论是新时期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根源与理论基础,也为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4)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文章 中,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的发展要从农业大国这个基本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并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的总方针和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为新时期中国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勾画了宏伟蓝图。 (5) 文化 观、科技观。毛泽东同志先后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理论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发展文化的方针。毛泽东同志还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并提出决定科技革命成败的关键是科技人才。这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6)调查研究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并指出调查研究要有端正态度和科学方法。他的这种调查研究思想有利于正确地制定和贯彻落实相关的方针政策,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基本方法,是必须要永远坚持的根本性工作方法。 (7)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指挥枪”是建军的根本原则。同时,关于国防建设、发展现代化的国防技术等都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与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8)外交战略思想。毛泽东同志主张实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第三世界站在一起,支持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为正确认识当代国际社会的战略局势,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提供了指导原则。 3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恒久价值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科学方法论具有超越时空限制和历史条件的长远意义与恒久价值,它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潜在意识,是指导我们党行动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价值 (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石和灵魂支撑。正因为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找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揭示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以主席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不动摇,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路线提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做出理论概括,或者说,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化为领导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⑤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就是把群众路线坚持好、发扬好。党的报告也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⑥“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 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⑦如今群众路线已经成为党领导下各条战线和各项工作的根本方法。 (3)独立自主。独立自主主要是指立足于本国,走自己的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它践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基本方针。在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努力进取,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党的报告也明确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⑧ 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价值 在毛泽东思想中有许多科学的方法论值得我们学习并运用在各项工作实践中。例如,矛盾分析方法。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中国自己的话语进行解释和应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同时,毛泽东同志还重点阐释了关于矛盾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等,这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新时期,党的“两手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等的治国方略的实施,都是对矛盾分析方法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运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毛泽东思想的价值是开创性、奠基性与导向性的。新时期,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以新的视野,进一步认识和挖掘毛泽东思想宝库中具有当代价值的理论观点与智慧闪光,并使之成为我们行动的科学指南。 注释 ①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数据中心:党章[EB/OL]. ②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数据中心:党章[EB/OL].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⑤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⑥⑦⑧人民网.报告全文.[EB/OL].

毛概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在高校开设这门通识 教育 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和人文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毛概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平》

摘要: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社会公平也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关注社会公平乃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公平

一、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以及由他衍生的价值增殖规律(生产剩余价值并进行积累的规律)。价值规律是单位商品的价值最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的规律,价值增值规律是以生产力为手段达到正比增殖价值的规律。商品生产者只要提高生产率就能正比使投入的资金或资本保值和增值;同时,优胜劣汰竞争中,它还迫使其他生产者也必须提高生产率,资产阶级正是依靠这两条规律“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社会主义更要利用这两条规律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已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都只能按照价值规律来办事。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公平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市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平原则作为确保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得以真正落实的道德对策,主要体现在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劳动者提供条件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市场运作本身就必须使利己性与利他性结合起来是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它要求市场经济的环境是没有歧视和特权存在,竞争的机会和起点公平,市场主体交换和竞争所遵循的原则相同。在公平的规则下,人人都能享有同等的机会和权利,以最终达到资源分配上的公平。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公平,因此我们在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到注重公平。

二、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指挥下,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人们生活直冲小康社会。20多年来的经济成果是很多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也是越来越突出。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另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我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达10多倍。目前在全国城镇就业人口中有约4000万左右的下岗职工和院校 毕业 生找不到工作的失业人口,他们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拿到每月200元左右的“低保”费或失业救济金;有人数在2亿左右的从农村流入城市和矿山的“农民工”,他们大多从事着城市中最累、最脏、最苦、最危险和最不稳定的工作,收入只在500-1500元/月左右,而且一般享受不到“两保”待遇,他们中许多人是处在社会的边缘化合办边缘化状态,即他们既无法回到故乡的农村去谋生,又由于身份问题而不能被城市所真正接纳,在企业中高官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大的惊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确定了人一开始就处在不平等的地位

中国公民在户籍上被人为的划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户口迁移过死,难以满足公民正常迁移的需要。现在2亿多农民进城务工所获得的待遇也是无身份的农民工,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农民工受歧视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户籍和政治、经济、 文化 等权利挂钩,被人为的赋予太多的“附加值”。而市场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人格的平等和一切资源的自由流通(包括权利和人才),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是完全违背的。

2、社会法制不健全。市场经济所强调并主要体现的公平是参与和过程的公平,它需要有人人必须遵循的规则作保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我们说规则公平。没有规则就没有当代的市场经社会,有规则大家都不将其放在眼里,那规则如同废纸。目前中国的法律部门和法律条文已趋向健全,但法律的效力还是很弱,我们应加强对于法律权利的维护、执行和监督。

3、资源分配不公平。“仍然贫困的原因是他们被排斥在资源机会、信息以及较富裕的人所拥有的人事关系之外。另外,贫穷本身就是遭受社会歧视的,这是的穷人更加难以进入生活所必需的社会网络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这种恶性循环是很难打破的。”另外,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本质上就是权利经济,自愿由政府来控制,有权利掌握着的意志来决定如何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分配,中国有着悠久的“官本位”意识,如此时的权力与利益相结合,而当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制约、阻止它的时候,权力的鲤鱼就会很快的膨胀起来,滋生腐败。

三、促进社会公平的 措施 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社会结构急剧转型,社会各阶层利益分化也呈现扩大化趋势,当今社会的产生了相当比例的弱势群体,他们收入比较低,社会地位落差大,社会认同感不强,恶性群体事件屡屡发生,所以协调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公平和效率使中国经济和谐发展就不是一句 口号 ,需要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实施。

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分享社会发展的进步成果。

首先,改革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流动受到限制和约束的状况得以改善,大量农村人口进城经商务工,但他们在工作、生活、教育、劳动保障等许多方面却不能和城里人享有同等的待遇。改革户籍制度、教育、医疗、 保险 和社会保障体系结构,尽可能地为社会每一个人都提供和创造公平的机会。

其次,要维护公平竞争和合理分配原则。市场经济崇尚和鼓励竞争,在竞争中推动生产力发展,创造社会价值,使每个人都有参与公平竞争的权利。竞争必将导致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分配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与人们在智力、体力上的差异和劳动付出相一致的。它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不同作用,能够激励人们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同时也能实现个人最大价值。我国现阶段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再次,防止两极分化。适当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差别能够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然而利益获得过分悬殊甚两极分化,却极有可能挫伤人们积极性,而且会带来社会动荡不安。政府在再分配过程中要注重公平,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通过各种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调高、促中、保低”,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整垄断行业的收入,剔除非劳动因素的影响,使发展的成果尽可能平等的惠及每个人。

最后,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存在一些因所获利益甚少而不能维持正常生计的人,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政府要制定一定的政策对他们进行妥善安置,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发展以扶老、助残、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

《如何理解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

摘要:社会主义观是社会主义的元理论,它决定并制约着回答、解决社会主义其他一系列问题的性质和方向。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观,就会有什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与 方法 ,也相应地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历史命运。在过去很长历史时期里,正是由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结果导致一连串比较大的失误和挫折。概括起来说,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主要有八个方面“没有完全搞清楚”。澄清这些问题, 总结 其中的 经验 教训,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问题的由来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划清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的界限?这是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者及其政党长期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社会主义观。所谓社会主义观,就是人们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和看法,主要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两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观是社会主义的元理论,它决定并制约着回答和解决社会主义其他一系列问题的性质和方向。因此,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有着什么样的回答,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观,也就会有什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与方法,同样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历史命运。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曾经确立了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后来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认识上偏离了科学的轨道,因而导致了一连串比较大的失误,甚至酿成了““””的十年悲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尽管此后工作中心逐渐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不仅依然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重重谜团,而且有关社会主义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仍然没有从理论和思想上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因而在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上也遇到了许多困惑。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毛概结课论文

大二毛概课程论文1000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为《毛概》课堂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所以,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重要意义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意义;举措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3-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

各个国家对自己的价值体系,及其所支撑的价值体系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价值体系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在核心价值体系前面加“社会主义”4个字,这是带有定性的四个字,说明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是其他社会制度所倡导的那种体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导向性。社会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或者称之为多元。今天在我们国家,由于改革开放搞了30多年,实际上国家的意识形态也已经是多样化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也是今后继续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背景下,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动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可能替代所有的意识形态,但是,可以起引领、导向的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包容性。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论述当中,可以看出它的内涵包括4个层次、5个方面。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最低层次是基础层次,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广泛性来看,它也包含着这么一个特点,就是包容性很强。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在当前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1.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2.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3.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

5.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在文化建设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文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舍此,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地表现和发挥作用。但是这种建设还只是文化载体的建设,还必须注入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灵魂。软实力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的约瑟夫·奈说过,不能把软实力与软实力资源或软实力载体相混淆,不能把美国在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仅仅理解为可口可乐、好莱坞电影和牛仔裤,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其他国家和人民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和政治价值观中。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过,不用担心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这些话也提醒我们,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仅仅满足于改进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政绩,而必须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要把文化的载体建设和灵魂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举措

1.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古人说:论先后,知为先。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独特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提高创建水平,使人们时刻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应该先行一步。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来的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老百姓去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人格力量为群众作出榜样。

3.坚持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

4.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重视引领好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必须及时了解思想理论领域的各种倾向性问题,认真分析各类社会思潮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现实影响、形成根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参考文献:

[1] 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 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3] 刘伯强,郑杰.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人民论坛,2013,(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

“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毛概课程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一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一重大任务,必须首先要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阐释,为今天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认识基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 一、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提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建立这样一个“联合体”即共产主义,成为无产阶级奋斗的目标,是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树立的最终理想。“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2]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历史观的基础上,科学地指明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并分析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过程: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实际上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从宏观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理想作出了分解,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天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理论依据。 1.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相关思想,邓小平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前提下,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 文化 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些特点,我国人民能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标准”;[3]“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4]“一定要让我们的人民,包括我们的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5]“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6]这些论述反映了邓小平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相统一的思想。首先,树立共同理想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特性,资本主义“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7];其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再次,现阶段的理想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经阶段;最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过程,即“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8] 2.“铁的纪律”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保证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邓小平多次强调了理想和纪律的重要性,并且指出理想和纪律是不可分割的。“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9]“ 教育 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条里面,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10];“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11]总之,理想是纪律的前提,纪律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证;“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12]“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13]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保证了我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性,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而这一切都需要用纪律来保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离方向,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可见,理想和纪律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中的主要内容。 3.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邓小平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14]“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15]“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16]“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首先要向青年进行有理想、有纪律的教育”。[17]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从20世纪50年代贯穿至90年代。不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始终强调要加强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梳理这一思想发展的脉络,有着这样的发展变化:理想——革命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共同的理想,这里所提到的“共同的理想”实际上已经蕴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基本思想,因为邓小平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18]总之,注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阐释的显著特征。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二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产物,对发展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创新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对我们把握大局和做好各项工作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产物,给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重要的科学论断和战略思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历史教训:借鉴西方工业化发展的 经验 (1)建立健全工业化管理制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建立健全现代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建立期货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促进资本快速流通。与此同时,西方工业建设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铁路运输为核心的交通网络为工业化物质流通提供了极大便利。 (2)注重国民教育和技术革新。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西方国家很早就对教育领域大力投入。同时,西方工业化进程中的三次伟大而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促进了技术进步和革新,加快了工业化发展的步伐。 (3)建立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市场机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生产效率问题,推动了西方国家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 (1)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没有注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他认为人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还可以促进社会变革,肯定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促进和决定作用。 (2)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而重要的劳动者这一因素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生产力发展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及协调发展的基础。 (3)确立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马克思理论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互助互进的,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需求:国情与世界发展相结合 (1)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要有科学发展观这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将发展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机结合,实现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 (2)科学发展观有益于 总结 和概括社会发展经验。古典经济学一味追求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经济指标的提高,但资源消耗极大,忽略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等原因导致了国家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社会腐败和失业增加等问题的出现。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三个代表”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 “三个代表”之间的辩证关系 (1)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的以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我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中国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物质基础。 (2)发展先进文化为中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们只有全面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才能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科学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才能不断推动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3)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动力和根本目的。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主体,这就要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作为我国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二)“三个代表”的指导意义 (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成为了党执政兴国成败的标准。 (2)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理论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自我完善。三个代表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昭示了社会主义的规律以及本质,也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途径。同时,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三个代表作为理论武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3)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党的事业、活动以及先进性都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才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在三个代表的指引下,党能严格遵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基础;在三个代表的思想里,党明确了如何保持生命力和先进性,如何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何在群众中获取为国为民的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宏志.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 [2] 欧阳志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三次飞跃——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4). [3] 骆方金.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5):1-4. [4] 能建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形成及发展[D].北京师范大学,2005. 毛概课程论文范文篇三 摘要: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即通过计划、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否定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又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 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的东方大国采取“赎买”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人民政府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私营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维持和发展生产,可以从企业盈余中领取四分之一作为股息。这种富有独创性的政策因对民族工商业者的生产和收入有利而为他们普遍接受。诚然,民族工商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同人民政府发生冲突,甚至发动猖狂进攻,但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击退了这些人的进攻,使他们认识到抗拒改造没有出路。 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中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这种改造,采取的是“赎买”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核定的私股股额付给私方相当高的“定息” (年息五厘),作为“赎买”的代价。1955年秋冬,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从个别公私合营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除此而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作用还有许多方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制订出一整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具体主张。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他强调不要机械搬用外国经验,要从中国是个大农业国的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 二、毛泽东为巩固社会主义提出的主要观点 在如何巩固社会主义问题上,毛泽东同样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他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这一观点,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成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他认为,一方面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另一方面,敌我矛盾也还存在甚至还可能激化。所以他提出,既不要混淆两类不同矛盾,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但也不能放松警惕,以为已经没有敌我矛盾,可以高忱无忧了。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三、研究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尽管毛泽东在探索中既有正确的方面也有错误的方面,但他在探索中留下的丰富的经验教训和思想财富,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贵的营养和借鉴。可以说,毛泽东的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在毛泽东领导下,我国开拓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和发展与毛泽东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毛泽东的功绩是巨大的,他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新中国历史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新中国后来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的名字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通过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肯定其居主要地位的有价值的方面,不仅仅是实事求是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毛概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在高校开设这门通识 教育 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和人文素质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毛概结课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公平》

摘要: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社会公平也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关注社会公平乃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公平

一、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以及由他衍生的价值增殖规律(生产剩余价值并进行积累的规律)。价值规律是单位商品的价值最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的规律,价值增值规律是以生产力为手段达到正比增殖价值的规律。商品生产者只要提高生产率就能正比使投入的资金或资本保值和增值;同时,优胜劣汰竞争中,它还迫使其他生产者也必须提高生产率,资产阶级正是依靠这两条规律“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社会主义更要利用这两条规律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已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都只能按照价值规律来办事。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公平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市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平原则作为确保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得以真正落实的道德对策,主要体现在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劳动者提供条件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市场是天生的平等派。市场运作本身就必须使利己性与利他性结合起来是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它要求市场经济的环境是没有歧视和特权存在,竞争的机会和起点公平,市场主体交换和竞争所遵循的原则相同。在公平的规则下,人人都能享有同等的机会和权利,以最终达到资源分配上的公平。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公平,因此我们在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到注重公平。

二、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指挥下,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人们生活直冲小康社会。20多年来的经济成果是很多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也是越来越突出。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达,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另外,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我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达10多倍。目前在全国城镇就业人口中有约4000万左右的下岗职工和院校 毕业 生找不到工作的失业人口,他们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拿到每月200元左右的“低保”费或失业救济金;有人数在2亿左右的从农村流入城市和矿山的“农民工”,他们大多从事着城市中最累、最脏、最苦、最危险和最不稳定的工作,收入只在500-1500元/月左右,而且一般享受不到“两保”待遇,他们中许多人是处在社会的边缘化合办边缘化状态,即他们既无法回到故乡的农村去谋生,又由于身份问题而不能被城市所真正接纳,在企业中高官和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大的惊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确定了人一开始就处在不平等的地位

中国公民在户籍上被人为的划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户口迁移过死,难以满足公民正常迁移的需要。现在2亿多农民进城务工所获得的待遇也是无身份的农民工,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农民工受歧视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户籍和政治、经济、 文化 等权利挂钩,被人为的赋予太多的“附加值”。而市场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人格的平等和一切资源的自由流通(包括权利和人才),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是完全违背的。

2、社会法制不健全。市场经济所强调并主要体现的公平是参与和过程的公平,它需要有人人必须遵循的规则作保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我们说规则公平。没有规则就没有当代的市场经社会,有规则大家都不将其放在眼里,那规则如同废纸。目前中国的法律部门和法律条文已趋向健全,但法律的效力还是很弱,我们应加强对于法律权利的维护、执行和监督。

3、资源分配不公平。“仍然贫困的原因是他们被排斥在资源机会、信息以及较富裕的人所拥有的人事关系之外。另外,贫穷本身就是遭受社会歧视的,这是的穷人更加难以进入生活所必需的社会网络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这种恶性循环是很难打破的。”另外,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本质上就是权利经济,自愿由政府来控制,有权利掌握着的意志来决定如何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分配,中国有着悠久的“官本位”意识,如此时的权力与利益相结合,而当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制约、阻止它的时候,权力的鲤鱼就会很快的膨胀起来,滋生腐败。

三、促进社会公平的 措施 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社会结构急剧转型,社会各阶层利益分化也呈现扩大化趋势,当今社会的产生了相当比例的弱势群体,他们收入比较低,社会地位落差大,社会认同感不强,恶性群体事件屡屡发生,所以协调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公平和效率使中国经济和谐发展就不是一句 口号 ,需要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实施。

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分享社会发展的进步成果。

首先,改革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流动受到限制和约束的状况得以改善,大量农村人口进城经商务工,但他们在工作、生活、教育、劳动保障等许多方面却不能和城里人享有同等的待遇。改革户籍制度、教育、医疗、 保险 和社会保障体系结构,尽可能地为社会每一个人都提供和创造公平的机会。

其次,要维护公平竞争和合理分配原则。市场经济崇尚和鼓励竞争,在竞争中推动生产力发展,创造社会价值,使每个人都有参与公平竞争的权利。竞争必将导致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分配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与人们在智力、体力上的差异和劳动付出相一致的。它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不同作用,能够激励人们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同时也能实现个人最大价值。我国现阶段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再次,防止两极分化。适当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差别能够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然而利益获得过分悬殊甚两极分化,却极有可能挫伤人们积极性,而且会带来社会动荡不安。政府在再分配过程中要注重公平,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通过各种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调高、促中、保低”,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整垄断行业的收入,剔除非劳动因素的影响,使发展的成果尽可能平等的惠及每个人。

最后,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存在一些因所获利益甚少而不能维持正常生计的人,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政府要制定一定的政策对他们进行妥善安置,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加快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发展以扶老、助残、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

《如何理解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

摘要:社会主义观是社会主义的元理论,它决定并制约着回答、解决社会主义其他一系列问题的性质和方向。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观,就会有什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与 方法 ,也相应地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历史命运。在过去很长历史时期里,正是由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结果导致一连串比较大的失误和挫折。概括起来说,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主要有八个方面“没有完全搞清楚”。澄清这些问题, 总结 其中的 经验 教训,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问题的由来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划清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的界限?这是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者及其政党长期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社会主义观。所谓社会主义观,就是人们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和看法,主要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两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观是社会主义的元理论,它决定并制约着回答和解决社会主义其他一系列问题的性质和方向。因此,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有着什么样的回答,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观,也就会有什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与方法,同样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历史命运。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曾经确立了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是由于后来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认识上偏离了科学的轨道,因而导致了一连串比较大的失误,甚至酿成了““””的十年悲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尽管此后工作中心逐渐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应该有什么样的发展?”不仅依然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重重谜团,而且有关社会主义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仍然没有从理论和思想上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因而在社会主义具体实践上也遇到了许多困惑。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毛概结课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