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

发布时间: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投稿

这个不太清楚。似乎没听说过这个。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HEBEI SOFTWARE INSTITUTE)1972年建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学院直属河北省教育厅,是河北省首家独立建制的以软件技术教育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 学院坚持“立足高职、服务IT ”的办学定位和“依托现代新兴产业,重点发展软件技术和动漫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坚持“知行合一、厚德强能、追求卓越、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输送高技能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大力实施品牌特色战略、质量效益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开放战略,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就。现有在校生7058人,招生范围涉及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已成为在省内外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职业技术学院。30多年来,学院为全国各地培养毕业生近30000人。 学院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数字传媒系、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智能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外语系、社会科学系(公共课教研部)、继续教育部等10个教学系部,48个专业,形成了以软件技术专业群、动漫技术专业群、网络技术专业群、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经济管理专业群、文法专业群、旅游酒店专业群八大专业群为主体的专业格局和国家级、省级、院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组成的“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其中“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专业”是国家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该专业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同为河北省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会计电算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市场营销策划》、《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等课程为“河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好、敬业精神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结构较为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目前有教职工442人,专任教师262人,副高级以上职称77人, 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19人,在读研究生89人,外籍教师2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高级程序员4名,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HCNE)13名,华为3com网络学院讲师7名(H3CI);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SE)2名,微软认证产品专家(MCP)7名,微软护航专家1名;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CCNA)5名,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讲师2名(CCAI),思科认证互联网专家(CCIE)2名; 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讲师9名。 学院面向行业和企业一线,坚持走校企合作、资源融通、共荣双赢的道路,与国内外近百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构建了“学历教育和岗位技能资格认证培训相结合、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职业基本技能培养与行业发展前沿需求相结合”,具有学院特色的“零距离”办学模式和“移植式”、“嵌入式”、“校企直通车”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50多名学生在全国青年速录速记大赛暨国际速录选拔赛、全国电子商务大赛等重要赛事中获得大奖。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冯潇开发的软件“Windows木马清道夫”,在上网助手杯首届“中国原创软件大赛”中获新锐奖,并在中国共享软件注册中心举办的“2005年度优秀中国共享软件”评选活动中,获得2005年度优秀中国共享软件奖;软件专业学生刘付旗、NIIT班学生白海建参加廊坊首届电脑作品大赛,双双获得应用软件类三等奖;动漫专业学生直接参与制作的动画片《道格的动画世界》2006年春节在央视首播,成为河北省第一部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动画片,“跳跳龙”年历片、“卡通欢乐岛”片头设计等学生作品均为央视采用;在2005年河北国际信息产业周“河北省银河网杯动漫设计大赛”上,我院学生参赛作品共荣获大赛所设9项大奖中的6个奖项。《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报》等省内外媒体对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学院建有完善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华为、思科、中软、保定软件园、印度NIIT 等国内外企业合作,建立了“华为网络学院”、“思科网络技术学院”、NIIT 教学班、信息安全实验室、华为3Com网络实训室、华为网络学院认证实验室、微软MCSE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等84个实验、实训室,其中多数为企业目前在河北省的唯一合作项目,学院还设有“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动漫制作基地”、金职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研究所、保定国际旅行社环城南路办事处等产学研实体,与浙江华为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苏宁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立240个校外实习基地;被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保定国家高新区软件园确定为人才培训基地。2005年被批准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软件技术实训基地,2007年被河北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为“省级财政支持的动漫实训基地”。 学院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了包括微软、思科、NIIT、华为、用友、会计电算化、电子行业特有工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CAXA、劳动和社会保障部OSTA、通用管理能力(GMP)及国家制图员等在内的22个职业技能培训或资格鉴定机构,可对143个岗位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及资格认证。 学院坚持科研工作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重点研究和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技术问题,形成了以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为重点、产学合作的科研体系。近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科研论文384篇,出版教材46部,主持和参与科研开发及研究项目近百项。其中“电石炉微电脑控制系统”和“车载直流液压举升系统”两项科研成果,分别被张家口下花园电石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应用;白洋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保定市国税局干部考核系统已经进入试运行并获得好评。 学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校园内建有10000多个网络信息点,设有庞大的专业服务器集群,师生拥有笔记本电脑,可随时随地以有线或无线方式接入高速校园网络。校园内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还建有多个数字化语音实验室、基于企业的实验室、基于应用的实验室以及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形成了面向就业岗位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还建有现代化的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包括基于WEB的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课堂e-Learning学习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建成网络课堂300多门,全部具有e-Learning课件、在线教学质量评估系统、0A管理系统、电子图书馆系统、网络电视系统、VOD点播系统和网络考试系统等,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学院图书馆藏书万册,其中纸质图书资料万册,各类电子图书及电子文献万册,已注册使用“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实现了实际馆藏与虚拟馆藏的结合。学院数字图书馆采用先 进的北大方正Apabi数字图书系统,实现了电子图书阅览。 学院主办的《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以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被河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评为“高校社科类学报优秀期刊”。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印度NIIT 软件教育集团、印度塔塔集团、菲律宾大智软件公司、奥地利(UMIT)大学、津巴布韦旅游与环境部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学院建有健全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河北省及京、津等地知名企业纷纷来学院选聘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2005年以来河北省高校历次就业工作检查学院均为优秀。 学院设有完善的贫困生助学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院级贫困生奖学金、院级贫困生助学金,最高奖学金金额达7000元/年,并为在校生提供多种勤工助学岗位。 目前,学院正紧密围绕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结合学院改革发展实际,在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教育思想、质量评价标准、素质教育等方面,深入研究最新教育理论和兄弟院校办学经验,探讨改革新思路,以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积极推进学院的更大发展,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院建设成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定位准确、办学实力雄厚、就业率高、辐射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在同类院校建设中具有示范作用的一流大学,为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校区介绍 1.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本部 地址:中国河北省保定市职大路1号(东二环) 2.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长城校区 地址:中国河北省保定前卫路4号(原金融专科校区) 3.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部 地址:中国河北省保定市天威中路929号(保定市动物园北门对面)

很难,因为现在学术类期刊上榜,对教师评级很关键。但投些学生学习辅导类的报刊杂志还是可以的,可以找当地这类报纸发行站(一般学校人知道)了解。

产品参数: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出版地方:河北快捷分类:教育国际刊号:国内刊号:邮发代号:创刊时间:2004发行周期:季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个月内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完善[摘要] 本文首先对会计电算化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随后又探讨了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必然趋势,指出实施ERP 不仅可以解决目前会计信息系统的问题,同时还是新世纪中国企业管理的必由之路。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 ERP 的实施有所帮助和启示。[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一、引 言“会计电算化”这一概念是1999年4月,深圳市财政局与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举办的“新形势下会计软件市场管理研讨会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提出的。随之,有关专家在理论上和实务上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会计电算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利用发展的观点,采用新方法和设计理念去重新审视会计电算化模块的设计和开发,针对于新的形式下,讨论了实施ERP的重要性。二、 会计电算化的含义会计电算化的含义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会计思想的迅速发展,以ERP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益为目的,企业管理首先始于企业管理战略规划,从这个塔尖开始自上而下地组织管理方案。因此,我国的财务软件应该从核算型、核算管理型直接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发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概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简称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以科学的企业管理思想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采用数据库、网络、通讯等工具,利用人力、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他设备等资源,对企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递、使用,以实现企业管理多层次化的要求。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简称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system)是由凭证单元、账簿组织,报表体系,记账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所组成的一个信息系统,各个组成单元在加工处理数据过程中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完成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存贮、检索和传递。会计电算化(Computerized accounting)是业务流程合理化,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一种管理工具。它主要由人、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以及运行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中的软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是基于企业价值链管理的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它集成企业的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于一体。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运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供应链,它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它的目标是充分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确立企业全面竞争优势。ERP 系统是个比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管理等系统。通过以上概念可以看出,ERP 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密切,或者说 ERP 是基于信息化基础上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认为,会计电算化是我国在会计领域中使用电子计算机的通俗说法,会计电算化工作包括电算化会计制度的建立、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等。在新的形式下,我们所讨论的会计电算化实际上就是会计核算基础上的会计信息化。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目标是通过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的整合,对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计实务、会计教育等多方面均进行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信息管理要求的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从 1978 年财政部拨款给长春一汽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以来,会计电算化在中国已发展了20多年,从手工记账到电器化,引发了一场会计技术革命,其积极作用不可小视。主要表现在:1.会计软件的应用减轻了会计人员手工记账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运用会计软件的转账、核算等自动功能,降低了误差,提高了准确度;3.培养了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使得我国会计电算化向规范化、商品化、通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4.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经验,推动了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的发展。但是,随着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管理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子系统。但彼此孤立,没有与会计信息系统很好地衔接起来;2.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外部的信息系统隔离,没有成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所有的商务交易还是要通过手工方式先开据纸张单据,然后再输人电脑.这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环境中越来越不适应;3.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人工会计信息系统的模拟,没有很好地利用计算机的特点,也没有触动现行的会计规则;4.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管理决策、预算、投资、生产决策会因信息不能充分及时地传递而使决策延误;5.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是封闭的系统,缺乏信息共享机制,而现代经济发展要求会计信息高度透明和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出于这些原因,在深圳举行的“首届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理论界首次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会计电算化仅仅是以计算机技术取代了人的大部分劳动。是手工会计下纸张、笔墨、算盘等落后的技术手段的简单替代,有人将其称为“手工会计系统的仿真”或“仿真手工”。而会计信息化不仅考虑到信息技术本身的运用,更多考虑的是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包括会计信息内容、质量的变革。会计信息化也不再是会计技术手段的简单替代或电子计算机的延伸,而是由此引发的对现行会计规则(如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的挑战,以及对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整合。从宏观上说,会计信息化属于企业信息化中经营管理信息化和决策信息化的一个方面,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财务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服务于企业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因此,在目前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正经受着以国际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冲击,而现行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又落后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下,适时提出会计信息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与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实施 ERP 的必要性及其完善实施 ERP 的必要性及其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面临如此冲击和挑战,再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外环境的压力下,企业若要到达预期的市场占有率和预期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就必须在产品的质量、性能、交货期、价格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在当今市场的大环境之下,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管理,在管理方法、模式、手段和工具方面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ERP 系统是现代企业大型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型代表,它除了充分体现先进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企业资源的集成外,更重要是能充分体现现代化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综合运用。我国广大企业应用 ERP 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外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建立起一套新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应用 ERP 过程中一定要花大力气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努力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充分表明,ERP 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与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制度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大力推广应用 ERP,并使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乃是世界各国企业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不受任何国界、国情、厂情的影响和限制。事实上,推广应用ERP就是有效地促使我国企业管理朝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的一种具体方法和途径。ERP 项目是一个企业管理系统工程,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或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这是因为整个管理系统不但基于ERP、系统工程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而且还从本质上充分地体现了企业应用 ERP 与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关系。因此ERP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了。五、结 论通过以上的分析,给予以后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研究有了启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通过对成本模块利用作业成本法的改造,对电子报表模块的完善和对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探讨,弥补了目前的 ERP 模块的不足,对今后会计电算化下的系统模块设计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篇幅和本人知识的有限,不可能涉及到会计电算化下所有模块的设计,需要本人和后来学者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出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参考文献:[1]郑淑艳: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实施中的风险管理.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4 年 10 期[2]秦少卿: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年 3 期[3]崔春玉:浅淡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与技术, 2004 年 3 期[4]王光荣: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中国会计电算化, 2004年 11 期[5]张洁: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年 02 期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不是。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在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和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不是同一个审稿人的。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科技部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办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出版周期:季刊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最最低档最最普通的省级期刊。

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58] Prediction of Railway Freight Volumes Based on AdaBoost_BP Neural Network[C]. //Proceeding of the ICICTA Conference. Shenzhen,China,Ei 收录:[57] Fault Diagnosis of Transformer Based on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C]. //Proceeding of the ICICTA Conference. Shenzhen,China,Ei 收录:[56]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流混沌预测[J].控制与决策,2011,Ei 收录:[55] AdaBoost_BP神经网络在铁路货运量预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47(4):[54]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混沌时间序列预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47(4):236-239[53] 中国大型连锁超市市场营销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1,(2):2010年[52]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铁路货运量预测[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12):[51]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混沌神经网络的股票指数预测[J].商业研究,2010,(11):10-13[48] Transformation of Chaos in Traffic Flow Based on Distance Headway[C]. //Proceeding of the ICICTA Conference. Changsha,China,2010, 收录:20103413173365[47] Optimization of the VRP with Single Depot Based on Vehicle Coordination Strategy[C]. //Proceeding of the ICICTA Conference. Changsha,China,2010, 收录:20103413169795[46] 提高员工满意度的薪酬管理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0(5):63[45] 公路运输型物流企业发展策略[J].综合运输,2010(2):49-52[44] 基于交通流灰色关联熵的交通流无序转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1):[43] 城市交叉路口交通流传递函数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4):236-2392009年[41]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科技,2009,32(10):47-49[40] 中国应急物流运作流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综合运输,2009,(6):41-44[39]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9,11(中):32-33[38] 混沌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32):53-56[37] 短时交通流混沌预测方法的比较[J].系统工程,2009,27(9):60-64[36] A Study on Chaos in the Traffic Flow Based on the Coupled Map Model[C]. // Proceeding of the ICMTMA Conference. Changsha,China,2009,450-453,Ei 收录:20094712476582[35] 仿真交通流混沌转化过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5):232-2352008年[34] A Measuring Model of Disorder Motion in Traffic Flow Based on Traffic Entropy[C]. //Proceeding of the ICICTA Conference. Changsha,China,2008,203-208,Ei 收录:20090111822242[32] 基于改进禁忌搜索算法的车辆路径优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5):[31] 基于SWEEP方法的改进车辆路径协作策略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3):48-51,Ei 收录:2008007年[30] 车头间距与高速公路交通流混沌[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42(3):304-308,Ei 收录:20072910702234[29] Chaos Characteristics of Expressway Traffic Flow[J].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7,2(1):[28] 基于跟驰模型的交通流混沌转化影响因素的仿真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4(12):104-108[27] 一种基于交通熵的交通流无序度量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7(11):92-95[26]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交通流混沌仿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43(32):[25] 单车场大规模车辆路径优化问题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11):[24] 基于混合禁忌搜索算法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3):[23] 高职院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2006年[22] 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改进算法的交通流混沌判别[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6(5):747-750,Ei 收录:20070310362559[21] 高速公路交通流混沌特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10)[20] 灰色季节变动指数模型GSV(1,1)在农村用电量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2006(6)[19]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虚拟物流企业效率边界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6)[18] 基于改进型灰色GM模型的用电量预测方法研究[J].用电需求侧管理,2006(5)[17] 基于AHP和模糊评判的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J].企业经济,2006(1)[16] 面向农机制造业的虚拟物流中心运输商选择策略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6(4)[15]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虚拟物流企业形成机理研究[J].物流科技,2006,29(9)[14] 虚拟物流企业形成动因的经济学分析[J].物流技术,2006(8)[13] 不确定条件下投资战略期权博弈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12] 基于均值回复的实物期权战略投资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6(5)[11]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与选择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0] 中国电力二次设备行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与选择[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2005年[9] 跟驰模型的交通流混沌转化现象的仿真[J].系统工程,2005(10)[8] 基于AHP的教师教学质量的模糊评判[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0)[7] 基于AHP的制造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方法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5(11)[6] 中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4)[5]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7)[4] 中国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分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3] 中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2] 基于AHP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 公平理论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4)

1.《企业市场营销应以人为本》(经济论坛)2.《我国银行业应加快改革步伐》(经济论坛)3.《试论加入WTO后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4.《高职院校创新型.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教育发展研究)5.《考生考试焦虑浅析》(教育发展研究)6.《论现代企业文化的价值体现》(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7.《经营大学》(《河北省首届大学校长论坛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8.《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河北省首届大学校长论坛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9.《大学的营销战略与策略研究》(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0.《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中国市场)11.《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国际比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2.《论高教产业的营销战略与策略》(集团经济研究)13.《高职高专营销人才素质评价体系研究》(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4.《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5.《“1234”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6.《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 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几个基本命题;《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悲而不伤的人性预言——解码《海上钢琴师》;《电影文学》; 3. 《英语诗歌导读》;河北大学出版社; 4. 浅谈美国教育成功的历史经验;《大众科学》; 5. 论美国教育的特点 ;《星星》学术理论版; 6. 《通天塔》——一个全球化背景下的沟通困境; 《时代文学》; 7. 浅述英语汉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 8. 浅谈get+过去分词构成的被动结构;《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前身是河北师院学报和河北师大学报。

1956年创刊。1996年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河北教育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四个院校合并,组建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1998年1月合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3个版出版,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

其中自然科学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均被评为“双效期刊”。2002年起,3个版学报均改为双月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合并而成。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分别创刊于1957年和1956年,1966-1976年均停刊,1978年和1979年先后复刊。

经批准,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于1982年公开向全国发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于1979年公开向全国发行;1988年又都被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两刊均由学校走向了社会,由国内走向了世界。

随着原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师范学院在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中的合并,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也于1998年1月正式合并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联邦德国农业中的合作社》,《农业经济》.《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农业经济》增刊1,.《从折旧基金的使用看企业规模经营效应》,《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试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5.《试论我国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辽宁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6.《关于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思考》,《农业经济》.《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粮食储备》,《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8.《粮食经营市场化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与农村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9.《辽宁农村经济股份化若干问题的探讨》,辽宁省1993年农业经济学会优秀论文10.《辽宁省农村经济股份化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初步探索》,《农业经济》.《农村企业股份化的意义与模式选择》,《改革之声》.《农业政策执行中的失真问题》,《经济纵横》.《将农业保险纳入国家农业保护政策体系》,《中国农村经济》.《农业保险与农业保护》,《农业经济》.《论农业保险与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16.《农村经济股份化过程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调整》,辽宁省1995年农业经济学会优秀论文18.《通货膨胀不是由农产品供给不足造成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农业经济》.《通货膨胀不是由农产品供给不足造成的》,《农村经济文稿》.《论农产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辽宁省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2.《论农业保险与农业保护》,《农业保险:理论、经验与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23.《初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农业经济》.《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合作制》,《经济纵横》.《农产品涨价的原因在农产品供给之外》,《经济纵横》.《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27.《论中国棉花产销政策的改革与市场体系的建立》,《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28.《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评估》,《中国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29.《棉花产销必须实行市场取向的政策》,《调研世界》.《论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评估》,《经济纵横》.《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滞后是农民负担加重的根本经济原因》,《农业经济问题》.《论农业教育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流淌》,《市场经济与区域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3.《论农业教育与其经济利益向农业的转移》,《农业经济问题》.《中国棉花市场产销市场取向的政策改革》,《经济纵横》.《论农业税收与其农业经济利益的转移》,《调研世界》.《论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其向农业的经济利益转移》,《调研世界》.《对我国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调研世界》.《可持续发展将是21世纪中国农业和农村的主体》,《理论视野》.《现代农业营造什么样的未来》,《中国改革》,.《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发达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的改革》,《调研世界》.《世界农业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42.《世界农业对农业经济结构的影响》,《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43.《世界农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44.《Liberalism of Agricultural Trade and Reform of Agricultural Protective Policy》,2000年德国柏林国际农经学者年会提交论文45.《中国猪肉国际竞争力分析》,韩国农村经济研究院,.《中国鲜香菇遭受日本“寒流”》,中央电视台7频道《致富经》,.《农业的家庭经营与农业合作》,“第十个五年计划”发展战略电视系列片《农业农村农民》,《新华音像中心出版》2001年版48.《国外农业财政政策与农业金融环境比较研究》,《世界农业问题研究》(第四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49.《中国贫困地区县乡财政不平衡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熵的分析》,《WTO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50.《中国出口猪肉产品关键在质优》,《中国畜牧报东方畜牧周刊》.《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农民日报》.《农产品名牌的塑造与其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欧盟农业金融环境的演变》,《农村金融研究》.《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现状及其成因研究》,《调研世界》.《中国农业财政支出的政策取向》,《河北学刊》.《中国天然橡胶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农垦经济》.《中国肉类产品安全卫生与质量标准的国际比较》,《WTO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The Progr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 Experience, Problem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Asia—Pacific》Meeting of the Advisory Panel on the ESCAP/UNDP Initiative to Support the Achievement of the Millennium Goal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Regio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PACIFIC , Bangkok59.《中国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绩效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中国贫困地区县乡财政不平衡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影响程度研究》,《中国农村观察》.《中国农业信贷供给的区域分析》,《调研世界》.《结构调整要效益优先——我国各省市区主要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农民日报》第八版.《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经济诱因》,》,《农村经营管理》.《论农户与涉农企业的契约关系》,《小康社会与农民、农业、农村》中国农业出版社.《肉类产品质量安全分级系统的国际比较》,中国畜牧报《东方畜牧周刊》.《中国鸡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分析》,《探索 交流 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奶类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分析》,《新疆农垦经济》.《农村外出劳动力经济地位获得初探》,《农村经济》.《农民进城就业的成本收益与行为特征研究》,《农业经济问题》.《WTO规则下国际农业政策的发展趋势》,《调研世界》.《影响中国农户借贷需求的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县乡财政运行机理研究》,《中国农业经济评论》.《非贸易壁垒与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管理》.《WTO规则下发达国家农业保护政策的调整》,《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定量研究》,《农村经济》.《假冒伪劣市场的经济学分析》,《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中国农业出版社.《乡镇企业资本密集型增长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水禽肉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中国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气象出版社 81.《中国城市化滞后及其对农民就业影响》,《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气象出版社.《中国禽肉出口面临的技术壁垒及对策分析》,《中国禽业导刊》.《农业市场化过程中的信用问题分析》,《中国禽业导刊》.《论法律风险与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选择》,《中国禽业导刊》.《关于粮食直补政策所引发问题的思考》,《经济快讯舆情》.《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s meat products》,Workshop 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EU and Israel, in Beijing87.《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长远战略》,《北京郊区现代化发展论坛论文集》.《国家粮食安全与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河南商丘粮食主产区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高层论坛》.《调控粮食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人民论坛》.《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demonst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for China’s meat products》,《百年农经》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村居民储蓄动机分析》,《农村金融研究》,.《国际棉价与中国棉价的相关性及因果性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的理论、方法与进展》,《调研世界》,.《农民工工资现状及其微观影响因素分析》,《和谐社会与农村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内蒙古农户与牧户消费需求比较》,《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中国家禽业发展中的信用问题及建议》,《中国禽业导刊》,.《农民工的出现及其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现代管理科学》,2005增刊98.《关于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的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5增刊99.《汽车消费信贷风险分配路径探析》,《现代管理科学》,2005增刊100.《新阶段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学术前沿》,.《中国豆粕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实证分析》,《中国畜牧杂志》,.《论公司与农户之间信用关系的治理》,《农业经济》,.《WTO框架下国外农业政策选择倾向比较》,《世界农业》,.《中国农村居民储蓄行为影响分析》,《中国农村经济》,.《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业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监管》,《中国牧业通讯》,.《国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的发展经验及借鉴》,《世界农业》,.《畜产食品质量安全:理论分析与对策思考》,《中国食物与营养》,.《食品安全政府管制目标探讨》,《中国食物与营养》,.《畜产食品质量安全的消费者行为分析》,《2006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论文集》,.《我国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农业环境与发展》,.《食品安全的风险分析》,《中国禽业导刊》,.《以德为先,用心做事-对德青源的调查与分析》,《中国禽业导刊》,.《欧盟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概述》,《新农村》,.《对农产品标识制度的思考》,《新疆农垦经济》,.《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旋律》,《农业工程技术新农村建设专辑》,2007创刊号118.《The Poverty Reduction in Rural China:Policies, Experiences and Challenges》,Regional workshop on pro-po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hoices, coalition of the rural poor,and strategic thrust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March 13~16, 2007, Seoul, Korea119.《中国国定贫困县财政不平衡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影响的熵值分析》,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与布鲁金斯研究所沃尔芬森发展中心联合研讨会,中国大规模减贫决定因素与基本经 验的再认识:进程、效果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2007年6月20日,中国北京120.《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战略》,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现代农业高峰论 坛,2007年5月23日,中国北京121. 《中国猪肉价格短期波动及其原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猪肉价格的循环波动与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禽业导刊》,.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讨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基本经验与政策集合 》,《调研世界》,.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效应分析 》,《新疆农垦经济,. 《消费者乳品购买行为与支付意愿分析——以北京市居民为例 》,《中国食物与营养》,. 《基于质量安全的生猪生产者认知与生产行为分析——以山东省某市的调查为例 》,《调研世界》,. 《基于质量安全的检疫人员对生猪及猪肉检疫的认知与行为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山东省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农村经济》,. 《中国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波动特征及趋势探讨 》,《中国物价》,. 《市场开放以来中国棉花价格周期性波动分析》,《价格月刊》,. 《相机抉择的棉花滑准税政策效应分析 》》,《新疆农垦经济》,.《我国棉花短期价格波动研究——基于时间序列 》,《技术经济》,.《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技术经济》,.《中国肉羊生产的区域优势分析与政策建议》,《农业现代化研究》,双月刊,.《我国羊肉产品国际竞争力之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基于虚拟水视角的东北粮食作物发展战略分析》,《技术经济》,.《我国羊肉贸易及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大豆批发价格波动规律研究——基于garch模型》,《技术经济》,.《都市型现代肉羊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当代畜牧》,2009增刊141.《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与认知行为分析》,《第十届全国畜牧经济理论研讨会暨首届中国畜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从市场主体与监管机制看畜产食品质量安全》,《科学时报》,.《从人类发展指数与幸福感的比较看社会发展指标的完善》,《统计与决策》,. 《基于自然禀赋的肉羊产业集聚分析》,《技术经济》,.《虚拟水贸易理论及其政策化研究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资源禀赋与粮食安全视角》,《资源科学》,.《基于VAR模型的国产大豆和豆油市场价格传导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中国肉类产品出口波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国际经贸探索》,.《收入变动与城镇居民畜产品消费的实证分析》,《消费经济》,双月刊,.《中国畜产食品出口波动的实证分析--基于需求、结构与竞争力的三维视角》,《中国农村经济》,.《品牌信任对消费者食品消费行为影响的分析——以羊肉产品为例》,《中国农村观察》CSSCI,中文核心,.《世界羊肉生产与贸易趋势分析》,《中国国情国力》,.《基于环境修正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度量》,《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CSSCI核心期刊,.《中国城市居民户外食品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一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的调查为例》,《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核心期刊,.《我国城镇居民畜产品消费问题分析》,《晋阳学刊》,CSSCI核心期刊,.《我国肉羊价格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分析——对2006—2010年羊肉价格波动的思考》,《价格理论与实践》,CSSCI核心期刊,.《中国肉羊生产空间布局变动的实证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中国肉鸡养殖业价格传导机制研究》,《统计与决策》,CSSCI,.《中国肉羊产地移动的经济分析——从自然布局向经济布局转变》,《农业现代化研究》,核心期刊,.《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农村养殖技术》,.《论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动力机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当代畜牧,2011增刊162.《北京向城乡一体化行进》,《数据》,社科类一级期刊,.《西部大开发中地理标志畜肉产品的消费行为分析》,《经济问题探索》,CSSCI核心期刊,.《我国乳制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国际贸易问题》,CSSCI, 1.《农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专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农业政策原理》,编著,主编之一,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3.《市场经济基础知识》,编著,主编之一,专利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4.《外国农业经济》(第三版),编著,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版5.《农业经济学》(第四版),编著,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6.《农业综合技术知识自学指南》,编著,主编之一,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7.《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学》,编著,参编,农业出版社,1991年版8.《中国农村贫困、公共财政与公共物品》,专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2月版9.《农业政策原理》,编著,主编之一,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年2月第二次修订版10.《农业经济学》,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11.《农业经济管理教程》,编著,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12月版12.《农业政策学教程》,编著,副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11月版13.《WTO规则下中外农业政策比较研究》,专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3月版14.《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该著作同时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中国经济问题丛书),该著作于2008年7月获得第十五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三等奖;该著作于2008年9月获得“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8月版15.《新农村:生活宽裕》,编著,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16.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与现货市场关系研究》,编著,主编之一,科学出版社,该著作同时被列入“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2008年6月版17. 《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专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肉羊产业集聚与其地理标志保护》(专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食品追溯体系的利益主体与监管机制研究》(专著),中国农业出版社,教学--教学与研究生培养教学曾为本专科学生主讲的课程有:《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学说史》、《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保险》、《保险概论》、《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现为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主讲《农业经济学》,为经管学院硕士生主讲《农业经济管理专题》、《发展经济学》,为经管学院博士生讲授《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从钼酸铵溶液中分离去除钒的净化方法,属于化工、冶金、无机物提纯领域。本发明是采用离子交换法支除将钼酸铵溶液中的钒,将含钒的钼酸铵溶液经过加入矿物酸和氨水或NaOH调节pH值后流经螯合离子交换树脂柱,钒被树脂吸附而钼不被吸附,从而使钼酸铵溶液得到提纯,负载树脂用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解吸钒,最后用矿物酸再生树脂。本发能深度净化钼酸铵溶液,树脂用量少,钼回收率高,生产效率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生产过程无污染,经济效益好。 [A21426-0002-0003] 高纯仲钼酸铵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纯仲钼酸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多钼酸铵为原料,加入纯水和氨水,加温进行搅拌氨溶,而后在一定蒸汽压力下不断搅拌进行蒸发结晶,并保持保持槽内溶液沸腾,结晶母液浓缩后进行固液分离,将分离后的仲钼酸铵烘干,直至仲钼酸铵中的水份降至≤,在氨溶时的加料比例为多钼酸铵(kg)∶纯水(1)∶氨水(l)=1∶(~)∶,在蒸发结晶时按每1000kg多钼酸铵加入乙二胺四乙酸40~150g。采用本发明可使仲钼酸铵产品纯度大幅度提高,达到国家标准一级,满足电子工业的要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不需增添新的设备,且制备的产品质量稳定,结晶率达~96%。 [A21426-0007-0004] 掺镧钼酸铵的机械夹杂的检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掺镧钼酸铵中机械夹杂的检测与判定方法,将松装密度为()g/cm3的掺镧钼酸铵固体试样装入玻璃容器中,按掺镧钼酸铵∶水=(1~2)kg∶(2~3)L的比例加入沸水,边搅拌边加入体积百分比为30%的双氧水40~120ml,静置5~15分钟,再加入体积百分比为14~15%的稀硫酸150~220ml,搅拌至完全溶解,再过滤,根据滤纸上的沉淀物有、无以及尺寸、数量的多少即可判定掺镧钼酸铵是否有机械夹杂以及夹杂量是否在允许范围,从而确保了最终钼制品的质量;本发明检测准确率为100%。 [A21426-0010-0005] 一种高杂质钼铁合金生产钼酸铵的方法 [摘要] 一种高杂质钼铁合金生产钼酸铵的方法,包括高杂质钼铁合金与碳酸钠机械活化焙烧,焙砂加水搅拌浸出,浸出液加无机酸调pH值,弱碱阴树脂离子交换钼,钼酸铵溶液静置沉钒,氯化镁净化除P、As、Si,强碱阴树脂离子交换深度除钒,钼酸铵结晶等过程。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工艺适应性强,钼酸铵质量好,Mo回收率高,工艺总收率可达90%以上,产出的钼酸铵质量达国标二级以上。 [A21426-0008-0006] 有机钨酸铵和有机钼酸铵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新型的有机铵化合物,其可用作改善润滑组合物抗磨损和减摩擦性能的添加剂。该化合物通过水合金属酸与一种或多种烷基胺反应形成。具体例子是双十三烷基钨酸铵,双正辛基钨酸铵和双十三烷基钼酸铵的制备。 [A21426-0003-0007] 四硫代钼酸铵的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四硫代钼酸铵的制备方法,它是属于高纯度化学物品的制备方法的改进。它主要是通过采用仲钼酸铵[(NH4)6Mo7O24·4H2O]或三氧化钼MoO3与硫化铵[(NH4)2S]溶液反应法来制备高纯度的四硫代钼酸铵[(NH4)2MoS4]。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备高纯度四硫代钼酸铵,其中,硫化铵用量接近生成四硫代钼酸铵所需的化学计量,反应条件缓和,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废物排放少,产品收率高、纯度高,而且无需处理剧毒、恶臭的硫化氢气体。 [A21426-0004-0008] 非团聚态二钼酸铵的生产工艺 [摘要] 一种非团聚态二钼酸铵的生产工艺,包括1].配制钼酸铵溶液,加入蒸发结晶釜中,加热至沸腾,继续加热;2].当钼酸铵溶液pH=时,加入二钼酸铵小晶体晶种;3].确定蒸发速率曲线;4].晶体生长;5].过滤,100-110℃烘干。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物理指标及生产出的产品性能差的技术问题。其对结晶过程进行改进和精细控制,改善了二钼酸铵的晶型和粒度,产品由原来的团聚状改变为非团聚的单个晶体,使产品的加工、使用性能良好,通过加入晶种、消除细晶、控制蒸发速率,实现了对二钼酸铵晶型和粒度的改善,使产品物理性能指标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A21426-0005-0009] 稀土二钼酸铵制备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二钼酸铵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加工和使用性能,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将软水和氨水的比例为4~5L∶1L加入结晶槽中,搅拌,然后分批加入四钼酸铵,四钼酸铵∶软水∶氨水=1kg∶4-5L∶1L,加热搅拌,形成母液,将母液的pH值调节在7~之间,向母液中缓缓加入硝酸铈、硝酸镧或硝酸钇或其两两组合或三种组合,其硝酸铈、硝酸镧或硝酸钇或其两两组合或三种组合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不超过二钼酸铵总质量的%,加热蒸发~小时,加热温度100℃~130℃,直到溶液澄清为止,将料放出,抽滤、烘干,烘干温度为110~150℃,时间6~8小时,即得稀土二钼酸铵。 [A21426-0006-0010] 用于抗血管发生疗法的四硫代钼酸四丙铵及相关化合物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哂懈牧继匦缘挠胪�岷系幕�衔镆约敖�庑┗�?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诸如癌症等血管发生性疾病的方法。本发明的优势包括,所述化合物的稳定性得到增强,而其功效却并未降低。本发明还提供了药物组合物、治疗试剂盒和联合治疗方法及用途。 [A21426-0011-0011] 制备多硫钼酸铵的方法 [A21426-K0083-0012] 声场对钼酸铵溶液结晶影响的研究-----[来源:稀有金属 日期:2001年6期] [A21426-K0067-0013] 钼酸铵浸种对不同氮源下鲜食油菜产量、品质及对氮磷钾吸收的影响-----[来源: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日期:2003年3期] [A21426-K0021-0014] 二钼酸铵晶体饱和水溶液Raman光谱的变异现象及其机理-----[来源:无机化学学报 日期:2006年7期] [A21426-K0093-0015] 微波辐射法干燥仲钼酸铵新工艺-----[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2年6期] [A21426-K0098-0016] 硝酸酸沉四钼酸铵过饱和溶液的成核研究-----[来源: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日期:2006年1期] [A21426-K0031-0017] 高纯仲钼酸铵的制备方法-----[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6年5期] [A21426-K0091-0018] 微波煅烧钼酸铵制取高纯三氧化钼新工艺-----[来源:新技术新工艺 日期:2004年4期] [A21426-K0102-0019] 硬脂酸修饰磷钼酸铵纳米微粒的抗磨性能研究-----[来源:电子显微学报 日期:2001年4期] [A21426-K0019-0020] 对钼酸铵生产过程中Cu^+、Fe^2+、K^+在各个工序损失规律的探讨-----[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4年4期] [A21426-K0042-0021] 利用钼酸钙废物制取钼酸铵的新工艺-----[来源:矿产综合利用 日期:2003年1期] [A21426-K0085-0022] 十六烷基三甲基四硫代钼酸铵的合成与表征-----[来源: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日期:2004年6期] [A21426-K0005-0023] β型四钼酸铵的制备及结晶过程-----[来源: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日期:2001年2期] [A21426-K0087-0024] 四钼酸铵的晶体结构对钼加工性能的影响-----[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2年4期] [A21426-K0058-0025]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来源:中国油脂 日期:2003年3期] [A21426-K0007-0026] 铵盐对钼酸铵酸洗作用的研究-----[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2年1期] [A21426-K0053-0027]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城市污泥中的总磷-----[来源:中国给水排水 日期:2006年2期] [A21426-K0050-0028] 钼酸铵对灵山香荔成花与坐果的影响-----[来源:广西热带农业 日期:2005年6期] [A21426-K0001-0029] “钼酸铵显色-离心分离光度法”测高悬浮物地表水中总磷的方法探讨-----[来源:四川环境 日期:2005年2期] [A21426-K0071-0030] 钼酸铵溶液配制方法的改进-----[来源: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日期:2002年4期] [A21426-K0109-0031] 中国钼酸铵国际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营销战略选择-----[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3年4期] [A21426-K0077-0032] 钼酸铵氧化钼复盐溶解性能研究-----[来源:无机盐工业 日期:2005年12期] [A21426-K0086-0033] 四硫代钼酸铵的制备方法-----[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6年1期] [A21426-K0032-0034] 高钾钼酸铵制备新工艺研究-----[来源:应用化工 日期:2004年1期] [A21426-K0088-0035] 四钼酸铵结构及稳定性的量子化学计量-----[来源: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日期:2001年6期] [A21426-K0003-0036] ICP—AES技术对钼酸铵产品中钨、硅和铝的测定-----[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2年3期] [A21426-K0100-0037] 氧瓶燃烧-孔雀绿-磷钼酸铵-PEG光度法测定蒙诺-----[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日期:2006年3期] [A21426-K0027-0038] 氟钼酸铵溶液抑制人工根面龋作用的研究-----[来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日期:2004年1期] [A21426-K0022-0039] 二钼酸铵蒸发结晶过程控制-----[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2年4期] [A21426-K0055-0040]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绿茶中的茶多酚-----[来源:分析试验室 日期:2003年5期] [A21426-K0103-0041] 硬脂酸修饰磷钼酸铵纳米微粒的制备及表征-----[来源: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日期:2001年1期] [A21426-K0043-0042] 磷钼酸铵-孔雀绿-PVA分光光度法测定钽粉中磷-----[来源:分析试验室 日期:2006年9期]资[A21426-K0028-0043] 氟钼酸铵溶液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初步研究-----[来源:北京口腔医学 日期:2002年3期]料[A21426-K0018-0044] 低钾四钼酸铵在钼条生产中的应用-----[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2年6期]来[A21426-K0045-0045] 硫钼酸铵氮气气氛下热分解生成纳米MoS2的动力学分析-----[来源:有色金属 日期:2005年4期]源[A21426-K0076-0046] 钼酸铵研发进展-----[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5年2期]:[A21426-K0002-0047] ICP-AES法测定钼酸铵及多钼酸铵中14个杂质元素-----[来源: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日期:2004年9期]资[A21426-K0048-0048] 钼酸铵产品中微量钨的催化极谱测定-----[来源:岩矿测试 日期:2002年3期]讯[A21426-K0023-0049] 钒—钼酸铵比色法测定锰矿中的磷含量-----[来源:中国锰业 日期:2002年3期]麦[A21426-K0041-0050] 离子交换法综合处理钼酸铵生产废水的研究-----[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6年3期]网[A21426-K0092-0051] 微波法快速测定钼酸铵中的水分-----[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5年3期] [A21426-K0078-0052] 钼酸铵增旋法测定甘露醇注射液的含量-----[来源:淮海医药 日期:2002年6期]W [A21426-K0034-0053] 含钼工业废料研制生产八钼酸铵-----[来源:化工科技市场 日期:2002年8期]W [A21426-K0037-0054] 还原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偏钒酸铵中硅的含量-----[来源: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日期:2002年5期]W [A21426-K0106-0055] 用钼精矿制取钼酸铵的试验研究-----[来源:湿法冶金 日期:2005年1期]. [A21426-K0039-0056] 季铵盐修饰磷钼酸铵纳米微粒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来源:摩擦学学报 日期:2001年3期] Z [A21426-K0052-0057] 钼酸铵废液成分分析及其中硝酸铵的回收-----[来源:德州学院学报 日期:2003年6期]X [A21426-K0066-0058] 钼酸铵结晶动力学参数与溶液同多酸根组成变化的关系-----[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1年4期]M [A21426-K0046-0059] 落叶松播种苗使用钼酸铵根外追肥试验-----[来源:黑龙江林业 日期:2003年8期]W [A21426-K0110-0060] 重结晶法提纯生产试剂钼酸铵-----[来源:湖北化工 日期:2002年2期]. [A21426-K0016-0061] 催化加氢热解反应催化剂前躯物四硫代钼酸铵的表征-----[来源:化学试剂 日期:2006年2期]C [A21426-K0020-0062] 二钼酸铵(ADM)非团聚晶体的生成试验-----[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3年1期]O [A21426-K0014-0063] 成都虹波公司举行年产3000t钼酸铵工程项目奠基典礼-----[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5年5期]M [A21426-K0030-0064] 干燥工艺与钼酸铵特性变化的研究-----[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1年4期] [A21426-K0075-0065] 钼酸铵生产中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I)-----[来源: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日期:2002年4期]联[A21426-K0079-0066] 喷施吲熟酯和钼酸铵对解放钟枇杷增糖降酸的效果-----[来源:中国南方果树 日期:2004年6期]系[A21426-K0095-0067] 微波消解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来源:工业水处理 日期:2001年2期]电[A21426-K0051-0068] 钼酸铵对育肥羔羊甲状腺影响的研究-----[来源:中国兽医科技 日期:2002年1期]话[A21426-K0072-0069] 钼酸铵溶液深度净化工艺探索-----[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3年3期]:[A21426-K0070-0070] 钼酸铵溶液不同生产工艺的对比与讨论-----[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1年2期]0 [A21426-K0107-0071] 用钼酸铵法测定水中总磷的方法验证-----[来源: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日期:2001年3期]7 [A21426-K0006-0072] 氨浸法生产钼酸铵中钨的分离-----[来源:无机盐工业 日期:2001年5期]5 [A21426-K0011-0073] 超声场影响钼酸铵结晶机制的理论分析-----[来源:稀有金属 日期:2002年5期]5 [A21426-K0101-0074] 以钴钼废催化剂为原料制备仲钼酸铵试验研究-----[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6年2期]| [A21426-K0049-0075] 钼酸铵对LY12铝合金的缓蚀作用-----[来源:腐蚀与防护 日期:2001年3期]2 [A21426-K0074-0076] 钼酸铵生产系统三废治理过程中的钼回收-----[来源:有色金属 日期:2003年3期] 8 [A21426-K0062-0077]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的改进-----[来源:污染防治技术 日期:2006年3期]5 [A21426-K0029-0078] 氟钼酸铵影响变形链球菌粘附性的研究-----[来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日期:2004年3期]2 [A21426-K0099-0079] 盐酸酸沉四钼酸铵结晶的成核研究-----[来源:人工晶体学报 日期:2005年1期]6 [A21426-K0105-0080] 用钼精矿生产钼酸铵的试验研究-----[来源:无机盐工业 日期:2004年1期]1 [A21426-K0038-0081] 黄花梨喷施七钼酸铵试验初报-----[来源:丽水农业科技 日期:2004年2期]5 [A21426-K0094-0082] 微波加热技术用于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测定磷酸—铵中P2O5含量-----[来源:磷肥与复肥 日期:2002年3期]3 [A21426-K0108-0083] 制造细钼丝用四钼酸铵的结构与控制-----[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1年4期] [A21426-K0025-0084] 氟钼酸铵溶液对牙本质小管封闭作用的观察-----[来源:北京口腔医学 日期:2005年4期] [A21426-K0015-0085] 从低品位钼精矿或钼中间产品生产工业氧化钼、二钼酸铵和纯三氧化钼-----[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4年4期] [A21426-K0084-0086] 施用钼酸铵对大豆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来源:吉林农业科学 日期:2001年6期] [A21426-K0010-0087] 超声波作用下钼酸铵溶液的结晶过程-----[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日期:2002年3期] [A21426-K0063-0088]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的有关问题探讨-----[来源: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日期:2006年4期] [A21426-K0061-0089]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来源:内蒙古环境保护 日期:2006年2期] [A21426-K0013-0090] 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钼酸铵中钼量-----[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6年5期] [A21426-K0036-0091] 花生用钼酸铵拌种能增产-----[来源:致富天地 日期:2002年4期] [A21426-K0054-0092]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元素磷-----[来源:中国环境监测 日期:2005年2期] [A21426-K0097-0093] 向日葵钼酸铵拌种增产效果好-----[来源:农村实用科技 日期:2002年2期] [A21426-K0040-0094] 离子交换法从钼酸铵溶液中分离钼钒的研究-----[来源: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日期:2006年2期] [A21426-K0096-0095] 微波消解-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总磷的方法探讨-----[来源:福建化工 日期:2005年4期] [A21426-K0047-0096] 钼酸铵拌种对大豆苗期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日期:2005年5期] [A21426-K0073-0097] 钼酸铵生产氨浸工序探讨-----[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2年1期] [A21426-K0024-0098] 钒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磷酸二铵中有效五氧化二磷-----[来源:磷肥与复肥 日期:2003年3期] [A21426-K0080-0099] 七钼酸铵质量攻关试验研究-----[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3年4期] [A21426-K0104-0100] 用非晶态钼矿石制备钼酸铵的研究-----[来源:无机盐工业 日期:2003年4期] [A21426-K0081-0101] 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钒钼酸铵干凝胶薄膜及其湿敏特性研究-----[来源:功能材料 日期:2001年2期] [A21426-K0012-0102] 超声对钼酸铵溶液结晶过程的影响机制-----[来源:过程工程学报 日期:2002年1期] [A21426-K0082-0103] 若干磷钼酸季铵盐的合成及其催化H2O2反应性能研究-----[来源:河南化工 日期:2004年3期] [A21426-K0033-0104]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钼酸铵中硫-----[来源: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日期:2002年11期] [A21426-K0090-0105] 四钼酸铵制备过程中的相变研究-----[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2年2期] [A21426-K0017-0106] 单晶二钼酸铵在金堆城研发成功-----[来源:有色金属工业 日期:2003年7期] [A21426-K0035-0107] 花生用钼酸铵拌种能增产-----[来源:新农业 日期:2003年4期] [A21426-K0026-0108] 氟钼酸铵溶液提高根部牙本质抗酸性机理探讨-----[来源:北京口腔医学 日期:2001年3期] [A21426-K0059-0109]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稳剂总无机磷-----[来源:泸天化科技 日期:2005年4期] [A21426-K0068-0110] 钼酸铵晶体生长动力学研究-----[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1年2期] [A21426-K0004-0111] β型四钼酸铵的应用-----[来源:中国钼业 日期:2001年4期] [A21426-K0044-0112] 磷酸锆-磷钼酸铵复合离子交换剂提取铯-----[来源:核动力工程 日期:2006年1期] [A21426-K0056-0113]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绿茶中的茶多酚-----[来源:中国茶叶 日期:2004年3期] [A21426-K0060-0114]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磷的不确定度评估-----[来源:黑龙江环境通报 日期:2006年1期] [A21426-K0089-0115] 四钼酸铵在过饱和溶液中的成核研究-----[来源:人工晶体学报 日期:2006年6期] [A21426-K0065-0116] 钼酸铵复合缓蚀剂对LY12铝合金的缓蚀作用-----[来源:全面腐蚀控制 日期:2002年5期] [A21426-K0009-0117] 超声波对四钼酸铵结晶的影响-----[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日期:2002年1期] [A21426-K0057-0118]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来源:食品科学 日期:2003年5期] [A21426-K0069-0119] 钼酸铵喷施时期和浓度对大豆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日期:2005年12期] [A21426-K0008-0120] 表面修饰磷钼酸铵纳米微粒的合成及摩擦学行为研究-----[来源:化学物理学报 日期:2002年1期] [A21426-K0064-0121]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准确测定总磷的影响因素探讨-----[来源:环境研究与监测 日期:2005年2期] [A21426-K0111-0122] 重溶结晶法生产二钼酸铵-----[来源: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日期:2001年6期]

河北能源技术职业学院学报

摘要:人民币汇率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从汇率变动对经济影响的基本理论入手,根据我国人民币汇率走势,深入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原因;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对策 1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分析 经济增长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经济增长状况始终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但也不能就说“经济的高速增长会带来货币升值,而经济增长的停滞或衰退则会使货币贬值”。 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储备情况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外汇市场的形成与国际贸易和投资是分不开的,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项目差额不仅是国际收支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外汇储备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将选取经常项目差额和资本项目差额作为分析指标,揭示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货币供应量大体上成正相关,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投资者不但可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更看好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因此,外商投资大幅增加。由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资金相当紧张,外资进入又多,所以出现了明显的外汇供大于求,造成人民币升值趋势。 中外利率差异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利率政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影响汇率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利率的相对高低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较高的利率水平会刺激国际资本流入,并减少本国的流出资金。从而影响国际贸易规模,使利率差异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2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汇率变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刺激进口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二是有利于改善吸引外资的环境,人民币汇率升值,可使已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利润增加,从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使其进一步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三是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抑制出口增长 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出口企业成本相应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将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对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伤害。 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由于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迫使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从而使以外汇占款的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从表面上来看,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但供应结构的差异却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增加就业压力 由于目前我国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或打击出口,最终将影响就业。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恶化就业形势。 3对策建议 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 汇率升值的压力来自于多个方面,而出口的快速增长、资本流入、外汇储备迅速增加,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从对外贸易入手,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较为不易。不过,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伙伴中,对美顺差最大,来自于美国的压力也最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对外贸易地理结构来减轻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针对资本流入所带来的压力,在继续鼓励外资流入的同时,我们的企业可以适度考虑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他国市场。 在全球化背景下权衡人民币升值问题,适时调整汇率水平与汇率制度 从国际经验来看,既然经济大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面临汇率升值的内部压力与外部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在人民币未来的升值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广场协议”那样的大幅度汇率调整极为重要。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要签订类似“广场协议”式的国际性文件。为此,要让汇率始终能够反映经济基本面。我们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人民币汇率适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使汇率水平既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经济状况,又能避免未来人民币快速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要综合处理汇率升值影响物价水平所产生的问题 对于人民币未来走势,基于巨大的升值压力,我们必须对其可能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引起足够重视。我们要实事求是,具体深入地分析他国汇率波动的历史教训,才能真正有助于我们借鉴。汇率问题,涉及面甚多,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各种国际交往的情况下,汇率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其他减轻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的对策 针对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适时调整我们的贸易战略,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程度。作为出口企业来说,要努力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逐步改变原来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的做法。针对出现人民币升值对物价水平下调的压力,以及对总需求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西部大开发的措施,扩大内需来解决。针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储备风险,我们要深入研究未来世界主要货币的变动趋势,根据我们进口规模,适时调整中国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和总量规模。针对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我们可以大力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增加投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张鹏,张丽芬.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影响评价及绩效评价[J].时代经贸,2006,(51). [2]毛瑞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企业资金运作和经济发展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5). [3]曾茂生.浅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动因[J].经济师,2004,(2). [4]朱浙坛.论人民币升值预期及缓解升值压力的思路[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3). [5]张鑫.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危害分析[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6]尹祖宁,李银珠.人民币升值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不利影响[J].中国财政,,2001,(22).

郭高轩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地热工程研究所)

摘要:本文探讨了水源热泵的概念及分类,简要阐述了其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难点,并对国内外的发展和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了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了初步展望。

1 引言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以环保、绿色和节能为特征的能源研发成为各国发展的主流。由于供暖和制冷在能耗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而使水源热泵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和重视。它以高能效比、稳定的运行工况、低运行费用、低初投资以及便于管理等优点在世界诸多国家能源结构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1]。

2 概念及分类

热泵是一种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其分类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以低位热源种类分,可分为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热泵,水源热泵又可以分为地下水水源热泵和地表水水源热泵。通常,人们习惯于把前二者合称地源热泵。但在有的文献中,人们将利用封闭的地埋管系统吸收盘管四周土壤热量的系统称为地源热泵,而将具有抽取和回灌地下水系统的装置称为地下水水源热泵。目前,我国国内对于这一领域的概念分类还是没有明确界定,名称引用比较混乱。

水源热泵系统首先通过潜水泵、过滤器为水源热泵机组提供水源,热泵机组利用少量的电能提取水(通常为地下水)中低位能并将其聚变为高品位能量供末端用户使用,从而达到夏季制冷和冬季制热的目的[2~4]。

3 水源热泵技术的特点

与传统的制热、制冷设备和技术相比,水源热泵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可再生性:浅层介质的地温几乎始终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上,水源可以循环利用,不断的提取,使得水源热泵技术成为可再生能源一种形式;

(2)经济性:经多数实例统计计算,通常水源热泵比电锅炉加热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费用,比燃料锅炉可节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费用;

(3)环保性:水源热泵的污染物排放与空气热泵相比,相当于减少40%以上,与电供暖相比,相当于减少30%以上。与燃油锅炉和燃煤锅炉相比更显优势。由于其没有燃烧,没有排烟,完全达到国家废物零排放的环保理念;

(4)节能性:以水为载体,以浅层地下水为主要来源,冬季将低品位的热能提升供暖,夏季将低品位的冷能提升供制冷,一个运行周期内能量基本维持平衡,大多数水源热泵系统的COP都可达到以上,有的甚至达到;

(5)灵活性:不仅可以供暖、供冷,而且还可以供生活热水。此外,水源热泵系统占地面积比较小、节省场地,场地清洁,可以安装于宾馆、商场、办公楼、学校和别墅等。此外,热泵的机组轻巧,便于安装和维修、更换[5~6]。

4 国内外发展现状

1912年,瑞士人提出“热泵”的概念,1946年第一个热泵系统在美国俄勒冈州诞生。1974年起,瑞士、荷兰和瑞典等国家政府逐步资助建立示范工程。20世纪80年代后期,热泵技术日臻成熟。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大约30个国家的热泵平均增长速率达到10%,在国际社会中,由于其在减少二氧化碳方面得到普遍认可而受到足够重视和快速发展。

在美国,每年接近安装5~6万套热泵机组,超过600个学校安装了热泵系统进行供暖和制冷。在瑞士,由于高原气候条件,冬天日照少,水源热泵系统已经以每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瑞士有超过25万台热泵系统在运行,成为世界上利用热泵密度最大的国家。在英国,尽管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但是热泵技术也从非常小的起步发展到遍及整个英国。涉及领域有:私人建筑、房地产开发、公共设施等。目前,瑞典的地源热泵安装基本占总需求负荷的60%,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之后,瑞典的热泵安装增长更为迅速,仅2001年热泵销售就突破25000台。澳大利亚虽然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但是引入热泵的数量也达到30000多套[7~8]。

我国的热泵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天津大学的部分学者牵头,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发展缓慢,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关领域掀起了一股“热泵热”。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热泵模型仿真、试验装置、能耗评价以及系统材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显著成果。

图1 水源热热泵相关文献搜索结果统计图

在中国科技官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上,笔者分别对“热泵”和“水源热泵”进行了题名和关键词搜索,搜索结果如图1。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热泵技术以及水源热泵极大地吸引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注意。这也符合国家提出的绿色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热泵”和“水源热泵”,搜索到的网页分别为514000和86000,以google搜索的结果分别为446000和156000。从1989年到200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以热泵为关键词发表的科技文章总计达到2872篇。其中2001年到2005年的文献数量占总数的。

目前,我国利用热泵技术的城市达30多个,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范围内利用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技术的面积已达3000万m2,截至2004年底,仅北京地区利用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技术供暖和制冷的面积已达到500万m2[9]。

5 存在的问题

经济性分析不足

缺乏适宜性评价,盲目投资,扩大开发规模问题严重。水源热泵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其自身适用的条件。地区之间因能源价格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水源条件不同,造成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用户进行经济性分析。要综合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效益评价,寻求最合适的地热能利用方式。目前,盲目跟风显著、示范成功工程偏少。

政策规范制定落后于市场需求

目前,热泵技术还缺少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具体表现在,①工程设计缺乏系统的设计规范和标准,大都处在无标准可依状态;②对开发单位缺乏资质管理,实施的工程缺乏论证;③缺乏协同作业,大都是暖通空调专业管地上、地质专业人员管地下,造成许多热泵系统匹配差,失败案例较多;④后续管理政策相对滞后。比如后期维护和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地面沉降、热污染等)监测多数未进行等。

系统缺乏优化

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热泵系统用的工质都是R22,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R22将于2010年禁止使用。安全性和环保性的新型工质研究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另外,系统腐蚀问题造成的寿命缩短往往被忽视。系统整体匹配和分区域控制技术研究不足,利用效率偏低,系统优化投入偏少[10]。

6 展望

迅速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随着“倡导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绿色环保型经济”热潮的兴起。热泵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和推广的热点。尤其是在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的竞赛中,各大城市都相继不允许再建以煤、油为燃料的锅炉房。

那么就迫切需要能够正确地引导推广热泵技术的相关法规尽早出台。政府应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尽早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具体操作流程,如水源热泵系统开发的适宜性评价、水源热泵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等;此外还需要由专家编纂相应的技术规范,对热泵机组参数、系统设计、安全稳定性维护以及开采与回灌等工程的实施进行规范化。

适宜性评价和系统优化

第一,水源必须满足要求,主要有地下水水量、水质和水温。水源热泵系统对水文地质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地质结构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一个地区的开发利用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到另外一个地区。例如:有的地区含水层富水性好,大多为砂卵砾石,不仅可以减少开采井和回灌井的数量,还能够达到百分百的回灌,而有的则完全不行。各地区应结合本地的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宜性评价、合理规划,建立适合自身的开发利用体系是当务之急。

第二,系统的匹配优化问题。应结合当地的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及负荷要求,优化总井数(抽水井和回灌井)、井深、井身结构和成井工艺。

第三,后期运行和维护技术的研究。应及时对系统运行工况进行监测,对系统腐蚀和水井老化(砂堵、岩化、胶结)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和治理措施。此外,应对噪音污染、热污染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11]。

多系统联合研究,扩大应用范围

水源热泵系统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它总有不足之处,例如它受到水量、水质、冬季表层土壤冻结等因素的限制,所以应当开展关于土壤、水源、空气、太阳能、地热、废热等的双联甚至三联热泵的研究,以此来扩大热泵的应用范围,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12]。

此外对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进行优化和相关仪器的研究如:岩土热物性测试仪的研制,分区域控制器的研究等也将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能源技术——水源热泵技术必将在采暖制冷、节能、环保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能源结构的优化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Arif Hepbasli,Leyla Ozgener,Development of geothermal energy utilization in Turkey:a review,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4,(8):433~460

[2]马最良,热泵技术(上),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5(5):58~60

[3]马最良,热泵技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5(6):58~62

[4]龚明启,冀兆良,浅议热泵分类,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60~63

[5]郭莹,水源热泵的应用特点,建筑技术开发,2003,(10):94~95

[6]高小青,浅谈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优缺点,安装,2005,(8):30~32

[7]Steve consideration for ground and water source heat pumps in southern climates,ASHRAE trans,1989,95(1):1139~1148

[8]胡鸣明,刘宪英,国外地源热泵的发展历史与设计方法,四川制冷,1999,(2):20~23

[9]王芳,范晓伟,周光辉等,我国水源热泵研究现状,流体机械,2003,(4)57~59

[10]张自力,水源热泵若干问题探讨,机械研究与应用,2004,(5):90~92

[11]文远高,郑重,地下水资源在住宅空调中应用的方式及注意的问题,住宅科技,2004,(6)38~40

[12]武云甫,田峰,高岩,住宅水源热泵规划设计,技术交流,2004,(6)36~39

你要写具体哪块的?自己可以去知网查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