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秦淮河水治理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秦淮河水治理的研究论文

1.瑞士日内瓦市的日内瓦湖,风光秀美,是欧洲最大的内陆湖,但它也曾变成死湖、臭水湖。上世纪70年代,日内瓦湖受到工业、农业和家庭废水的严重污染,湖中的鱼类濒临灭绝。 为了改善水质,瑞士政府制订了严格的法律来限制排污行为,建立了污水处理工厂,即便是处理过的污水也不会被排入湖中。由于这一湖泊一半属于法国,当地政府还建立了跨国水治污机制,促进两国合作联手应对河水污染问题……到本世纪初,日内瓦湖就已完全可以供人放心地尽情游泳、泛舟或潜水、赛艇,并且湖水可以直接饮用。 日内瓦湖的治理经验主要包括:一是利用生物化学技术进行改造被污染的河水;二是提高全民保护湖泊的意识,让大家都意识到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有责任拯救日内瓦湖,拯救湖泊就是拯救每一个人;第三是制定严格的规章,严格区分污染物和非污染物,有污染的水绝不能流入日内瓦湖,并且在河两岸限制使用农药杀虫剂。在日内瓦,1/3的公园不使用杀虫剂。2.“上游污染。下游遭罪”这是国内河流治理上的一个极普遍的现状。河流的流域性、动态性注定了河流治理具有跨越性,然而河流的上游往往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如何进行跨界合作,联手治理,浙江省流域治理中“异地补偿性开发”模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借鉴例子。 “异地补偿性开发”是指把河流上游地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引入下游县(市)开发区,产生地税利全部返还给上游地区的一种下游补贴上游的机制。如浙江省金华市建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为作为钱塘江、曹娥江和瓯江水源的磐安县设立了“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作为该市源头地区磐安县生产用地,在这里产生的所有经济收益和税收都归磐安县所有。因为有了这块“飞地”,磐安拒绝150多家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入驻,关闭了当地37家效益良好但污染严重的企业,有效减轻了钱塘江、曹娥江和瓯江上游的污染。 除此之外,浙江省为治理流域水污染,还采取了“内居外迁”的居民迁移政策,以实现保护和发展“双赢”。3.)经过十几年努力,中国科学家在长江中游一个湖泊通过种植水草实现生态治理的探索取得成功。这一成果有望被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今年早些时候太湖暴发蓝藻水华事件,迫使中国政府采取更强硬的措施禁止向湖泊排污。“控制污染只是第一步。”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弘远说,“要恢复湖泊的生态功能还需要走漫长的生态治理之路。”梁子湖目前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公认的水环境保护最好、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健康型湖泊。自1992年以来,科学工作者在这里人工种植了近20万亩水草,加上原有的天然水草,水草覆盖率占到整个湖泊的80%左右。环保部门监测数据表明,梁子湖水域连年再现I类水质,整体水质保持在II类水质,可直接饮用,其生态系统多项指标在中国同类型重点监测湖泊中处于领先地位。 水面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的梁子湖为湖北省第二大湖,位于武汉、黄石、鄂州等重工业密集的城市之间,生态压力巨大。从1992年起,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植物实验室开始在梁子湖开展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定位研究。科技部2005年正式批准建立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据梁子湖国家站站长、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于丹教授介绍,水草和藻类是湖泊中的两类主要植物,它们相生相克,如其中一类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多,另一类就吸收得少,生长繁殖受到抑制。所以,如果水草丰盛,就会吸收水体中大量氮、磷等生源元素,使湖泊处于贫营养或中营养水平,藻类不会大量繁殖,水质良好。于丹教授所领导的科研小组25年来在全国各地已采集15万多份水生植物标本,初步建成了水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和数据库。他说:“种植水草防止湖泊退化投入小、收效大,不存在技术障碍。”梁子湖的治理模式被成功应用到其他地区。1999年至2001年,浙江台州市水源地――长潭水库连续3年出现蓝藻水华,2002年,于丹的课题组从梁子湖运去草籽和繁殖体,在水库区域种植了一万多亩的草场,使水质恢复到II类,且2003年以后再没出现过蓝藻水华。近年来,中国湖泊生态功能退化问题十分突出。长江中下游湖泊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几乎全都为“草型湖泊”,湖中水草茂盛,自净能力强。后来,由于填湖造田、围网养殖及大量的农业、工业污染,很多湖泊水生植物已经灭绝,藻类大量繁殖,演变成“藻型湖泊”,湖泊面积不断减少甚至消亡。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表明,全国每年平均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最近50年已减少约1000个内陆湖泊。目前,“千湖之省”湖北的1000多个湖泊已锐减为300多个。而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湖泊相继暴发严重蓝藻污染并威胁到居民饮水安全。

河水污染治理措施论文

导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流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当前我国的河流污染形势非常严峻。在国内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加强对河流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对河流污染的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河流污染的环境保护措施将得到深入研究。本文将重点探讨河流污染的治理措施。

[ 关键词] 河流污染 环保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12701

当前我国的河流污染形势日益严峻。河流污染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危险。“一些企业肆意排污导致河流污染加剧,对人民的正常生活、身体健康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1]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河流污染治理问题逐渐深入人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绿色环保是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高度重视河流污染问题。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还是从过去我国粗放式发展的理念来看,河流污染的治理都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河流环保措施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河流污染形式

河流污染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点污染;另一种形式就是面污染。所谓点污染主要指的是工业废水以及城镇生活污水造成的各种污染。面污染主要指的是大范围内污染物由于降雨等造成的污染。这两种形式的污染都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严重情况下还会对居民的人身健康造成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对河流污染原因的研究就显的非常必要。

二、河流污染的原因

经过对河流污染进行深入调查,我们就会发现河流污染基本上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水土流失严重。我国农田土壤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大量应用化肥农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增产目的,但是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现象的家居,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二是废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当前人们虽然对工厂废污水的处理保持一定程度重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废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就被排到河里,这是导致河流污染的根本原因。三是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当前国家虽然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这是河流污染的关键。

三、物理方法

针对河流污染的治理,我们主要采用的物理方法主要是四种措施:一是调水,二是机械除藻;三是曝气复暖;四是底泥疏竣。所谓调水主要指的是通过加入大量的清洁水来改善污染水质。通常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水利设施调动附近清洁水源来进行清洁。

所谓机械除藻主要指的是通过专门机械来去除水中的蓝藻以降低河流污染。在河流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水华蓝藻。这些蓝藻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到河流水质。去除水华蓝藻能够有效地降低河内磷、内源氮的负荷,这对于提升河流水体质量很有帮助。

曝气复暖。通常意义上河流污染主要是由于河内溶解氧降低造成的。我们对河流的保护就可以从提升河内溶解氧的这个角度来进行考察。曝气复暖就主要是通过这种形式来保护水体的。曝气复暖技术通过向河道充入氧气,来提高水体的溶氧水平,增加水体好氧生物的活力,最终达到提升水体水质的目的。当前主要是通过移动式充氧平台和规定式充氧平台实现这种技术。

底泥疏浚。在被污染的河流中有许多污染物都淤积在河底泥土中。为了有效提升河水水质,人们可以通过底泥疏浚的方法来治理。把底泥挖出来就可以有效的减少河里的污染物,从而减少河流污染。

四、生物方法

所谓生物方法主要指的是生物促成法,生物强化法和生态修复法。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分析这三种技术。所谓生物促成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把解毒剂,降解污染物,常量元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投入到河流中以降低污染的技术。生物促成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河流污染,应用这种方法能够起到有效降低土著微生物的目的,从而能够强化污染环境的自净能力,最终有效缓解河流污染。

生物强化法。生物强化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过往受污染的水体中接种污染降解菌,通过污染降解菌来激活水中微生物并使他们迅速繁殖,继而来抵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通过生物强化法可以有效解决水体污染问题。这种方法对于消除受污染水体中的黑臭和硝化底泥很有帮助。

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利用浮岛技术,人工湿地,生物膜法,水生植物等形式来降低河水污染。生态技术是“利用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对受污染或受破坏、胁迫的水体生物生存和发展状态的改善、改良或恢复、重现”[2]浮岛技术,是通过在受污染区域搭建辅导,在水面上种植植物最终形成生物链来进行水体恢复,运用浮岛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水体质量。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在模仿自然湿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很强渗透性能的物质。通过使用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实现污水的净化。人工湿地一般可以分为垂直湿地,潜流湿地,表面湿地三种形式。当前“国内外在人工湿地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3]生物膜法是通过天然河中的生物膜来起到净化与过滤的技术,生物膜一般是由人通过填充填料来供细菌絮凝生长,最后生成的。生物膜具有表面大,附着微生物多等特点,应用人工湿地可以使得河流的自净能力显著增长。在今后的河流污染治理中我们应该加强对这种技术的研究。“在上海的应用有生态浮床技术、沉水植物修复技术、植生生态混凝土技术等。

五、化学方法

化学治理方法主要指的是通过往受污染的水体里放入各种化学剂,例如铁盐,化学药剂杀藻等化学物质来改善水质。一般意义上化学方法主要有化学除藻以及絮凝沉淀两种方法。化学除藻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藻类生长的方法,对于解决严重富营养化的河流的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使用这种方式来治理和水污染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这种方法要适度应用,过度使用就会造成动植物的再次污染。絮凝沉淀是通过投入混凝剂来缓解污染的。这种方法主要应用在污染非常严重的地表水体中。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源磷负荷。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河流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河流污染治理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环境污染的形式以及产生原因,而后深入论述了河流污染治理的措施。我们在今后的河流污染治理中必须要结合河流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治理。“多个城市治污实践证实。河长制”确实是推动我国水污染治理的一项有效措施”[5]要慎重科学地选择治理措施,这是有效缓解治理污染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丁社教.治理河流污染的制度激励悖论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8(2).

[2]张乾铄.生物-生态措施修复治理河流污染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9(6).

[3]房立新.小新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作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2(29).

[4]王翔.城市河流污染问题浅探[J].城镇供水,2010(5).

[5]李瑞生,段龙飞,王新星.天津市河流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J].海河水利,2012(2).

日本近年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关于水污染这方面,也有很好的成功可借鉴。日本琵琶湖水污染治理对我国的启示:治理措施: 1)市政污水处理 在日本释伽直辖县,使用污水处理设施的比例在迅速增加,在2001年底达到%,在日本的47个县中占第七位。为了阻止琵琶湖的富营养化,释伽县所有的污水处理厂都装配了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这对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很有作用,现在这些污水处理厂正准备引进先进的紫外线除污系统,将会更有效地除去更多的可降解有机污染物。 2)农村水污染处理系统 为了保持农村水质和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在农村社区建造了各种设施,包括污水处理设施、雨水处理设施和防止污泥形成的设施等。 日本的释伽县在没有建造污水排放系统的地方安装家庭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处理各种从厕所出来的“黑水”和从厨房出来的“灰水”。其功能与污水处理厂相同,但是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只需要一个星期),并且占地也不大。 3)郊区雨水净化,减少点源性污染 为了进一步提高琵琶湖的水质,有必要减少支流的点源性污染,例如来自郊区和农村地区的雨水径流。因为雨水形成的最初径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有必要采取措施处理郊区和农村的雨水径流污染。 4)河流水质的提高,流域环境的改善 除了在琵琶湖附近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监测分析之外,水质监测和分析也在流向琵琶湖的河流上进行。在Kusatsu河,建造了一个水净化工厂,该厂使用泥沙过滤法进行净水,很有效果。这个工厂的设施利用泥沙除去受污染的河水中的氮和磷的污染物,在支流上减少了注入琵琶湖泊的污染物浓度。在Moriyama河,水流先流入一个小型水库,经过净化以后再注入琵琶湖。 5)泥沙污染治理 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善琵琶湖的水质,包括湖底泥沙的挖掘和种植植被进行净化等。在湖区富营养化严重的地方,采取挖掘和其它方式来解决底泥污染和阻止营养物质溶解到水中。 6)减少可降解有机污染物浓度的,控制入流河流水质 为了减少可降解有机污染物浓度,进行了各种调查研究,有机污染物被认为是导致湖中COD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研究同时还表明:使用一种泥沙功能的系统可以有效破解和吸收这种有机污染物,进而控制湖中的COD水平,尤其是对暴雨形成的最初径流的处理,更加有效。7)森林保护 适当的森林保护是保持土壤水交换能力的必须,为了促进森林保护,琵琶湖治理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修复由于灾害造成的森林破坏、创建灾害区的森林防护和完善森林的功能等等。 8)改善雨水的下渗状况,提高农田持水能力 为了提高雨水的下渗能力和农田的持水能力,释伽直辖县的农村社区引进了一种特殊的农业水灌溉系统,其主要特征是灌溉水能在农田间循环流动,同时有效地利用水库供水。 9)提高城市绿带的雨水下渗能力 为了提高城市地区雨水下渗的能力,增加了下垫面的透水能力和增加了路边树的数目。 10)河流和湖岸的恢复 过去,琵琶湖湖岸主要由湖沙滩和芦苇丛组成,今天,湖岸的很多地段修建了混凝土的湖堤,在那些环境恶化尤其严重的湖区进行特殊的湖泊恢复,以恢复旧日景观,以实现生态恢复、防洪和供水的健康景象。 11)Yasu河两岸的防护林项目,形成河两岸的森林带 Yasu河是琵琶湖最大的入流,目前正在进行着河两岸的防护林的种植项目,河两岸的防护林除了可以保持自然生态,还可以有效增强河岸的防洪能力,日本修改后的“1997年河流法”引入了河岸森林带系统概念,在那些地带河流主管部门可以保持和种植防护林以提高防洪强度和更有效地利用河水。 12)保护湖中的芦苇丛和保护湖中原生鱼类 1992年,释伽直辖县颁布法令,要求保护琵琶湖中的芦苇,因为湖中的芦苇可以有效地保护鸟类和鱼类的生存,减少湖岸侵蚀和保持一个良好的湖中水质。 13)鼓励和促进琵琶湖环保自愿者行动 为了促进琵琶湖的综合整治,所有七个子流域的环境维护志愿者都组织了起来,为湖泊的治理而宣传和监督治理者的行为。自愿者曾经组织过一个“只有一个地球”的植树活动,组织中小学参观学习,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等。通过环保自愿者的活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注琵琶湖的治理和恢复。 总的来说,为了改善琵琶湖的水质和应对各种污染,经历了很多阶段,包括: 该湖的首次污染发生于二十世纪60年代,当时是由于湖中杀虫刹的浓度太高导致了鱼类的大面积死亡。这个问题通过控制使用高毒害的杀虫剂得到了缓解,并且生产了毒害较轻的和易于降解的新型杀虫剂。在1970年,日本制定了“水污染控制法”,规定污水排出的水质标准,之后又出台了“环境质量标准”,制定了相关的与人类健康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该法律基于日本的“公共灾害预防基本法”。目前,人类健康环境保护质量标准在日本所有水体管理领域内执行。 基于以上法律,在1968-1972年,释伽直辖县又相继推出“公共灾害预防民事法律”和其它有关污水排放规定的法规。在1971-1975年,琵琶湖开始执行“AA类”水质标准和相关的环境指标。并且实施了一些活动和建设性的措施来治理污染和恢复湖泊。在1972年实施的日本“琵琶湖综合发展工程”的同时制定“环境保护整治方案”。琵琶湖中苯氯有机污染泥沙的清除是参照日本国家环境署制定的“除去苯氯泥沙暂行办法”进行的。从1975年开始,日本使用“排放污水规则规定”来控制苯氯的排放,并且由环境部门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监控。琵琶湖自二十世纪60年代起开始遭遇富营养化的问题,相应的措施是从1974年开始的,减少水生植被、控制湖中水草的生长。有关部门在1979年制定了“琵琶湖富营养化防治条例”,并具体规定了排放污水中氮和磷的含量。 1980年出台的“琵琶湖环境保护新对策方案”更具体地规定了限制使用的清洁剂和去污剂,以限制清洁剂中的磷的含量,日本民事法律中这些具体规定对有效整治琵琶很有帮助。 鉴于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在日本非常普遍,日本又推出“湖泊富营养化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是针对氮和磷的,该法律以国家级标准颁行实施,1982年,琵琶湖根据此标准执行2类水保护标准。 1984年日本又制定了“湖泊水质保护特别法”,并且于1985年规定了污水排放中氮和磷的含量,根据以上法律法规,琵琶湖是设计样本湖,1987年制定了具体的“琵琶湖水质保护方案”,并于 1982和1997年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根据有关的环保法律,日本政府从1983年开始在中小学中开展“流动学校”活动,主要着眼于对学生的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乘坐轮船观看琵琶湖以及重要的水处理厂和环境保护设施,使学生了解该湖的过去和现在,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污水处理系统是琵琶湖治理的环境保护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使用污水处理系统的地区是流域总面积的60%,占流域大部分地区,应用先进的污水处理过程,例如生物氮移除技术,同时结合凝结和过滤技术等。 尽管琵琶湖的湖水水质没有达到日本的水质执行标准,但是该流域的人口增加很快,通过水质改进项目,水质的改善还是很明显的。包括建造和改进污水处理工厂、畜牧场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社区排水设施以及污水处理工厂,这些工程在提高入湖之前的水质具有特别的效果,因此减少了湖中富营养化发生的概率,为开发湖周边的景观,在湖周边还建造了一些城市公园。此外,各级政府还购买了湖边的景观以便于湖滨环境的保持。 国内外水污染治理的成功典范(一)莱茵河重现生机莱茵河全长1300多公里,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是以上几个国家的重要饮用水源,也是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莱茵河现在的成功,与莱茵河流域各国的有效协调合作密不可分。莱茵河由莱茵河保护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则轮流由各成员国的部长担任,但这却是一个民间组织,从来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现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仅12人。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莱茵河还很清澈,人们可以在河里游泳、钓鱼,但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战后重建工作,大批能源、化工、冶炼企业同时向莱茵河索取工业用水,同时又将大量废水排进河里。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在污染最严重的上世纪70年代,城市附近的河水中溶解氧几乎为零,鱼类完全消失。为了使莱茵河重现生机,1963年,包括德国在内的莱茵河流域各国与欧共体代表,在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范围内签订了合作公约,奠定了共同治理莱茵河的合作基础。ICPR制定了相应法规,强行对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为减少莱茵河的淤泥污染,ICPR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违者罚款,罚金50万欧元以上。保护委员会还实行“责任到户”,如委员会下面设置若干个专门工作组,分别负责水质监测、恢复重建莱茵河流域生态系统以及监控污染源等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莱茵河终于恢复了生机。2002年年底调查表明,莱茵河已经恢复到二战前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二)汉江奇迹韩国人经常自豪地称汉江是韩国创造“汉江奇迹”的源泉。在工业化大步前进的关键时刻,韩国丝毫没有放松对水资源的保护,《水源地保护法》规定,凡是处于上游水源的地域,一律设为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不得兴建工厂等设施,对林木不得乱砍滥伐。在环境管理上,首尔市制订了《废弃物管理条例》,规定凡是在公园内乱扔废弃物的人,最高罚金为100万韩元。为监督和惩罚违法行为,公园事业所拥有165名环境监督警察,日夜对环境进行监督和管理。韩国政府规定,汉江不许行驶运输船舶,只允许部分游船航行,江边不得开地种田。几年前,有一家企业在汉江的一个岛上私自倾倒垃圾,被揭发后该企业被迫关闭。此后,汉江流域再没出现垃圾倾倒场。目前汉江的水质已达到2级国际标准。(三)全面治理泰晤士河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之前,泰晤士河还是河水清澈,但工业革命的兴起及两岸人口的激增,使泰晤士河迅速变得污浊不堪,水质严重恶化。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而上世纪50年代末,泰晤士河的污染进一步恶化,水中的含氧量几乎等于零,1849年到1954年,滨河地区约万人死于霍乱。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首先是通过立法,对直接向泰晤士河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作了严格的规定。有关当局还重建和延长了伦敦下水道,建设了450多座污水处理厂。目前,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先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入泰晤士河。污水处理费用计入居民的自来水费中。经过20多年的整治,泰晤士河已有115种鱼和350种无脊椎动物重新回归。(四)秦淮河重现碧波曾经在城市行进中不堪重负30多年的秦淮河,经过3年治理,其公里长的主城段奇迹般重现碧水清波。为何秦淮河能够得到有效治理?治理资金从哪里来?南京政府独具匠心的推出了秦淮河工程的项目法人制。秦淮河综合整治工程包括水利、环保、安居、景观、路网5大项目,必须有高度统一的规划和指挥。2003年7月,南京市政府授权成立集投融资、建设、管理和经营为一体的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社会公益性工程实施项目法人制,公司打破条块壁垒,5大项目统筹推进。随后,南京市巧用政策,成功打开了市场化融资大门:沿河200米范围内开发3000亩土地融资;自来水费中城市污水处理费每度上涨元,每年7500万,20年用于秦淮河治理。尽管3000亩土地还在土地储备中心排队,污水处理费也在等待调价指标,但是政府作出这些政策决定的会议纪要却已成了融资“敲门砖”,公司凭此得到了银行贷款22个亿。与此同时,南京市赋予公司两个特许经营权,一个是旅游特许经营权,另一个是广告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权的项目所得用来弥补秦淮河建设的资金缺口。

南京秦淮河当然是天然的了 是南京的护城河秦淮河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也是南京著名风景区。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龙藏浦”。历史上关于秦淮河的传说和记载甚多。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长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秦淮河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秦淮河有两个水源头,北源在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称句容河。南源在溧水县东庐山,称溧水河。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县方山埭西北村。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秦淮河两岸有大小集市100多处,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历代有许多过达官贵人住在秦淮河畔,如东晋时的王导和谢安等。尽管隋唐以后,秦淮河畔渐趋衰败,但是,仍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凭吊吟叹。最有代表性的诗作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秦淮河两岸建有不少佛寺,东晋时的瓦官寺,南朝时的安乐寺都非常著名。东晋时大画家顾恺之为瓦官寺画了《维摩诘居士像》,雕塑家戴逵父子铸造过五尊铜像。安乐寺里有著名画家张僧繇画的四条白龙,留下了“画龙点睛”的故事。时清时代,秦淮河畔人烟稠密,金粉楼台,十分繁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贡院是封建统治者笼络和挑选人才的地方。明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对此有深刻的揭露。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以秦淮河为背景,歌颂了歌妓李香君的高尚情操,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腐败,描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剧。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秦淮风光最著名的是盛行于明代的灯船。河上的船,不论大小,都一律悬挂着彩灯,凡游秦淮河的人,必乘灯船为快。朱自清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此就有很好的叙述。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古建筑群、白鹭洲、中华门城堡,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趣和魅力。

与秦淮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朱自清·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 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 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 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 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 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 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 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 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 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 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 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 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 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 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 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 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 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姻霭, 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 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 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 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 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 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 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 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 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象梦一般;那偶然 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 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在 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象是下界一般,迢 迢的远了,又象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 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 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 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的水波的摇拂, 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 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 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 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 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 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 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 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 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 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 这也慰情聊胜于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 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 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象荒江野渡光景; 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 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 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 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 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桥外,本来还 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迹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 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 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 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 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 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 了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 蓬蓬的,水象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 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象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 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 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浆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 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 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这无可无不可,无 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那时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 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 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 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 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 的。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 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 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 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 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 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 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 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 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 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 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 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 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 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 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 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 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象 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象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 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 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 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 现出异彩,象是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 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 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 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这时却遇着了难解的纠纷。秦淮河上原有一种歌妓,是以歌为业 的。从前都在茶舫上,唱些大曲之类。每日午后一时起,什么时候止, 却忘记了。晚上照样也有一回,也在黄晕的灯光里。我从前过南京时, 曾随着朋友去听过两次。因为茶舫里的人脸太多了,觉得不大适意, 终于听不出所以然。前年听说歌妓被取缔了,不知怎的,颇涉想了几 次——却想不出什么。这次到南京,先到茶舫上去看看,觉得颇是寂 寥,令我无端的怅怅了。不料她们却仍在秦淮河里挣扎着,不料她们 竟会纠缠到我们,我于是很张皇了,她们也乘着“七板子”,她们总 是坐在舱前的。舱前点着石油汽灯,光亮眩人眼目:坐在下面的,自 然是纤毫毕见了——引诱客人们的力量,也便在此了。舱里躲着乐工 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他们是永远不被注意的。每船的歌妓 大约都是二人;天色一黑,她们的船就在大中桥外往来不息的兜生意。 无论行着的船,泊着的船,都是要来兜揽的。这都是我后来推想出来 的。那晚不知怎样,忽然轮着我们的船了。我们的船好好的停着,一 只歌舫划向我们来了;渐渐和我们的船并着了。烁烁的灯光逼得我们 皱起了眉头;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托出来了,这使我[足叔][足昔]不 安了。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 “点几出吧!”他跨过来的时候,我们船上似乎有许多眼光跟着。同 时相近的别的船上也似乎有许多眼睛炯炯的向我们船上看着。我真窘 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 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了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 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 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 摇着头道,“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 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我的心立刻放下,如释了重负一般。我们就开 始自白了。 我说我受了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心里似乎很抱歉的。这 所谓抱歉,一面对于她们。一面对于我自己。她们于我们虽然没有很 奢的希望;但总有些希望的。我们拒绝了她们,无论理由如何充足, 却使她们的希望受了伤;这总有几分不做美了。这是我觉得很怅怅的。 至于我自己,更有一种不足之感。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伏 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 着痒处。我于是憧憬着贴耳的妙音了。在歌舫划来时,我的憧憬,变 为盼望;我固执的盼望着,有如饥渴。虽然从浅薄的经验里,也能够 推知,那贴耳的歌声,将剥去了一切的美妙;但一个平常的人象我的, 谁愿凭了理性之力去丑化未来呢?我宁愿自己着了。不过我的社会 感性是很敏锐的;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感情却终 于被它压服着。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道德 律的力,本来是民众赋予的;在民众的面前,自然更显出它的威严了。 我这时一面盼望,一面却感到了两重的禁制:一,在通俗的意义上, 接近妓者总算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二,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我们 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不应赏玩的去听她们的歌。在众目睽 睽之下,这两种思想在我心里最为旺盛。她们暂时压倒了我的听歌的 盼望,这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拒绝。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 颇是昏乱。歌舫去了,暂时宁静之后,我的思绪又如潮涌了。两个相 反的意思在我心头往复:卖歌和卖淫不同,听歌和狎妓不同,又干道 德甚事?——但是,但是,她们既被逼的以歌为业,她们的歌必无艺 术味的;况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该同情的。所以拒绝倒也是正办。 但这些意思终于不曾撇开我的听歌的盼望。它力量异常坚强;它总想 将别的思绪踏在脚下。从这重重的争斗里,我感到了浓厚的不足之感。 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宁了。唉!我承认我是一 个自私的人!平伯呢,却与我不同。他引周启明先生的诗,“因为我 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女人;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 子。”①他的意思可以见了。他因为推及的同情,爱着那些歌妓,并 且尊重着她们,所以拒绝了她们。在这种情形下,他自然以为听歌是 对于她们的一种侮辱。但他也是想听歌的,虽然不和我一样。所以在 他的心中,当然也有一番小小的争斗;争斗的结果,是同情胜了。至 于道德律,在他是没有什么的;因为他很有蔑视一切的倾向,民众的 力量在他是不大觉着的。这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 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这里平伯又比我高了。 在我们谈话中间,又来了两只歌舫。伙计照前一样的请我们点戏, 我们照前一样的拒绝了。我受了三次窘,心里的不安更甚了。清艳的 夜景也为之减色。船夫大约因为要赶第二趟生意,催着我们回去;我 们无可无不可的答应了。我们渐渐和那些晕黄的灯光远了,只有些月 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舟。我们的船竟没个伴儿,秦淮河的夜正长 哩!到大中桥近处,才遇着一只来船。这是一只载妓的板船,黑漆漆 的没有一点光。船头上坐着一个妓女;暗里看出,白地小花的衫子, 黑的下衣。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她唱得响亮而圆 转;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余音还袅袅的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 听而向往。想不到在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这时船 过大中桥了,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 我们回顾那渺渺的黄光,不胜依恋之情:我们感到了寂寞了!这一段 地方夜色甚浓,又有两头的灯火招邀着;桥外的灯火不用说了,过了 桥另有东关头疏疏的灯火。我们忽然仰头看见依人的素月,不觉深悔 归来之早了!走过东关头,有一两只大船湾泊着,又有几只船向我们 来着。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东关头转湾, 河上的夜色更浓了;临水的妓楼上,时时从帘缝里射出一线一线的灯 光;仿佛黑暗从酣睡里眨了一眨眼。我们默然的对着,静听那汩—— 汩的桨声,几乎要入睡了;朦胧里却温寻着适才的繁华的余味。我那 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这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 浓厚。我们却又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船里便满载着 怅惘了。直到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 却又不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 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的臂膊。 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倦了的我们便又入 梦了。那电灯下的人物,只觉得象蚂蚁—般,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 的梦;可惜的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 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了,我 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一九二三年十月十一日作完,于温州。

【作 品 原 文】

泊 秦 淮⑴

烟 笼 寒 水 月 笼 沙⑵,夜 泊 秦 淮 近 酒 家⑶。

商 女 不 知 亡 国 恨⑷,隔 江 犹 唱 后 庭 花⑸。

【注 释】

⑴秦 淮:即 秦 淮 河,发源 于 江 苏 句 容 大 茅 山 与 溧 水 东 庐 山 两山 间,经 南 京 流入 长 江。相 传 为 秦 始 皇 南 巡 会 稽 时 开 凿 的,用来 疏 通 淮 水,故称 秦 淮 河。历 代 均为 繁华 的 游赏 之地。

⑵烟:烟 雾。

⑶泊:停 泊。

⑷商 女:以 卖 唱 为 生 的 歌 女。

⑸后 庭 花:歌曲《玉 树 后 庭 花》的 简 称。南 朝 陈 皇 帝 陈 叔 宝(即 陈 后 主)溺 于 声色,作 此 曲 与 后 宫 美 女 寻 欢 作 乐,终 致 亡 国,所以 后 世 把 此 曲 作 为 亡 国 之 音 的 代 表。

【翻 译】

迷 离 月 色 和 轻 烟 笼 罩 寒 水 和 白 沙,夜 晚 船 泊 在 秦 淮 靠 近 岸 上 的 酒 家。

卖 唱 的 歌 女 不 懂 什 么 叫 亡 国 之 恨,隔 着 江 水 仍 在 高 唱 着 玉 树 后 庭 花。

《泊 秦 淮》是 唐 代 文 学 家 杜 牧 的诗作。此诗 是 诗人 夜泊 秦 淮 时触景感怀之作。

此诗前半段写 秦 淮 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 陈 后 主(陈 叔 宝)因 追求 荒 淫 享 乐 终至 亡 国 的历史,讽 刺 那些 不 从中 汲 取 教  训 而 醉 生 梦死 的 晚 唐 统 治 者,表现了作者对 国 家 命运 的 无比 关怀 和 深切 忧虑 的 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 作 背 景】

杜 牧 前期颇为关心 政 治,对当时 百 孔 千 疮 的 唐 王 朝 表示 忧 虑,他看到 统 治 集 团 的 腐 朽 昏 庸,看到 藩 镇 的 拥 兵 自 固,看到 边 患 的 频 繁,深 感 社 会 危 机 四 伏,唐 王 朝 前 景 可 悲。这 种 忧 时 伤 世 的 思 想,促使 他 写了 许多 具有 现实 意义 的 诗篇。《泊 秦 淮》也 就是 在 这种 思想 基础 上 产生的。

六 朝 古 都 金 陵 的 秦 淮 河 两岸 历来是 达 官 贵 人 们 享 乐 游 宴 的 场所,“秦 淮”也 逐渐成为 奢 靡 生活 的代称。诗人 夜 泊 于 此,眼见 灯 红 酒 绿,耳闻 淫 歌 艳 曲,触景 生情,又想到 唐 朝 国 势 日 衰,当 权 者 昏 庸 荒 淫,便 感慨 万千,写下 了 这首《泊 秦 淮》。

【赏 析】

《泊 秦 淮》是 杜 牧 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 唐 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教 授 赵 其 钧 先生 对 此诗 的 赏析。

建 康 是六 朝 都 城,秦 淮 河穿过城中流入 长 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 豪 门 贵 族、官 僚 士 大 夫 享 乐 游 宴 的场所。唐 王 朝 的 都 城 虽不在 建 康,然而 秦 淮 河 两 岸 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 句 好 尤 难 得”(严 羽《沧 浪 诗 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 女,是侍候他人的 歌 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 女 不知 亡 国 恨”,乃是一种曲笔,真 正“不 知 亡 国 恨”的 是 那 座 中 的 欣 赏 者——封 建 贵 族、官 僚、豪 绅。《后 庭 花》,即《玉 树 后 庭 花》,据说 是 南 朝 荒 淫 误 国 的 陈 后 主 所制 的 乐曲,这 靡 靡 之 音,早 已 使 陈 朝 寿 终 正 寝 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 衰 世 之 年,不 以 国 事 为 怀,反 用 这 种 亡 国 之 音 来 寻 欢 作 乐,这 不 禁 使 诗 人 产 生 历 史 又 将 重 演 的 隐 忧。“隔 江”二 字,承 上“亡 国 恨”故事而来,指 当 年 隋 兵 陈 师 江 北,一 江 之 隔 的 南 朝 小 朝 廷 危 在 旦 夕,而 陈 后 主 依然 沉 湎 声 色。“犹 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 封 建 知 识 分 子 对 国 事 怀 抱 隐 忧 的心境,又反映了 官 僚 贵 族 正以 声 色 歌 舞、纸 醉 金 迷 的生活来填补他们 腐 朽 而 空 虚 的 灵 魂,而这正是 衰 败 的 晚 唐 现 实 生 活 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名 家 点 评】

《 唐诗 正 声》:吴 逸 一 曰:国 已 亡 矣,时 靡 靡 之 音 深入 人心,孤 泊 骤 闻,自 然 兴 慨。

《批 点 唐 诗 正 声》:写景命意俱妙,绝处怨体反言,与诸作异。

《增 订 评 注 唐 诗 正 声》:周云: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

《唐诗选脉会 通 评 林》:周 弼 为 用 事 体。何 仲 德 为 熔 意 体。

《唐 诗 绎》:首句写景荒凉,已为“亡 国 恨”钩 魂 摄 魄。三 四 推 原 亡 国 之故,妙就现在所闻犹是 亡 国 之 音 感叹,索性用“不知”二字,将“亡 国 恨”三字扫空,文心幻曲。

《而 庵 说 唐 诗》:“烟笼寒水”,水色碧,故云“烟笼”。“月笼沙”,沙色白,故云“月笼”。下字极斟酌。夜泊秦淮、而与酒家相近,酒家临河故也。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 庭 花》曲,唱而已矣,那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其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

《唐 诗 别 裁》:绝唱。

《网 师 园 唐 诗 笺》:后之咏秦淮者,更从何处措词?

《诗 法 易 简 录》:首句写秦淮夜景。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叹为绝唱。

《唐 诗 笺 要》:盱目刺怀,含毫不尽。“千里枫树烟雨深,无朝无暮听猿吟”,凄不过此。

《读 雪 山 房 唐 诗 序 例》:王 阮 亭 司 寇 删 定 洪 氏《唐人万首绝句》,以 王 维 之《渭 城》、李 白 之《白 帝》、王 昌 龄 之“奉 帚 平 明”、王 之 涣 之“黄 河 远 上”为 压 卷,韪 于 前人之举“蒲 萄 美 酒”、“秦 时 明 月”者矣。近 沈 归 愚 宗 伯 亦 效 举 数 首 以 续 之。今按其所举,惟 杜 牧“烟 笼 寒 水”一首为角。

《唐 绝 诗 钞 注 略》:何焯云:发端一片亡国恨。王尧冲云:“近酒家”,歌声所由来矣。

《诗 式》:首句状景起。烟、水色青,故“烟笼水”;月、沙色白,故“月笼沙”:此秦淮景色也。次句点“泊秦淮”。泊近酒家,为下商女唱曲之所从来处,已伏三句之根。三句变换,四句发之,谓杜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诗 境 浅 说 续 编》:《后庭》一曲,在当日琼枝璧月之场,狎客传笺,纤儿按拍,无愁之天子,何等繁荣!乃同此珠喉清唱,付与秦淮寒夜,商女重唱,可胜沧桑之感?……独有孤舟行客,俯仰兴亡,不堪重听耳。

《唐 人 绝 句 精 华》:首二句写夜泊之景。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之亡耳。六朝之局,以陈亡而结束,诗人用意自在责陈后主君臣轻荡,致召危亡也。

【作 者 简 介】

杜 牧(803-853),唐 代 诗 人。字 牧 之,京 兆 万 年(今 陕 西 西 安)人,宰 相 杜 佑 之 孙。公元828年(大 和 二 年)进 士,授 宏 文 馆 校 书 郎。多年 在 外 地 任 幕 僚,后 历 任 监 察 御 史,黄 州、池 州、睦 州 刺 史 等 职,后 入 为 司 勋 员 外 郎,官 终 中 书 舍 人。以 济 世 之 才 自 负。诗 文 中 多 指 陈 时 政 之作。写景 抒情 的 小 诗,多 清丽 生动。以 七言 绝句 著称。人 谓 之 小 杜,和 李 商 隐 合称“小 李 杜”,以别于 李 白 与 杜 甫。有《樊 川文 集》二 十 卷 传 世,《全 唐 诗》收 其 诗 八 卷。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著作书目: 《雪朝》(诗集)1922,商务《踪迹》(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背影》(散文集)1928,开明《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开明《你我》(散文集)1936,商务《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开明《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开明《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文光《诗言志辨》(诗论) 1947,开明《新诗杂话》(诗论)1947,作家书屋《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名山书屋《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开明《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古籍《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三联《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百花《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苏教育(未出齐) ----朱自清散文集:1、 《匆匆》 2、 《歌声》 3、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4、 《温州的踪迹》 5、 《背影》 6、 《航船的文明》 7、 《荷塘月色》 8、 《女人》 9、 《<梅花>后记》10、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11、 《怀魏握青君》 12、 《阿河》 13、 《儿女》14、 《哀韦杰三君》 15、 《旅行杂记》 16、 《飘零》 17、 《说梦》 18、 《白采》 19、 《海行杂记》 20、 《一封信》 21、 《序》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北大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中学任教。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 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 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浅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学有着一定的价值意义,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知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比如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等等,都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在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教学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群文阅读在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及培养小学生思考能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深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及小学生的喜爱。在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以教材基本体系为前提,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学进度及文本内容主体,提高对群文教学的编排及组织,以满足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目标。

1、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

1.1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都是要求学生能够多读书,读好书。学生如果能够长期坚持群文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不过目前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中的教材仅仅只是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与度量。所以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比如教师可以使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自由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能够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及知识面。

1.2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社会中,学生要想能够与时俱进,就要获取足够先进及丰富的信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的信息量。目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障自己的讲课质量,会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放慢自己的讲课速度。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全面理解小学课文中的内容,但是也大大抑制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

1.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使用单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模式,只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另外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自己的教学进度,往往会忽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问题。为了教学为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那么群文阅读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小学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相关的群文阅读任务的时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并且找出问题的答案,能够潜意识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1.4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整堂课都围绕同一篇文章进行讲解,内容也都是以文章中的知识为主,完全忽视了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使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具有正确阅读方式。

2、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策

目前小学语文中使用的教材都是根据同类题材编排的`课程体系,每个单元都可以作为一个群文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年级层次进行教学。

2.1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中心议题体现着教学的目标,是群文阅读课堂的中心。教师在备课的阶段,要设置好议题,把握好议题的难易程度。议题既要有挑战性,也要有可学习性。议题的选择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对事物的看法不够全面,教师在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议题。议题的选择要有启发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主题为基础进行阅读指的是以小学生目前的阅读能力水平为基础,以主题为前提,使小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及教学计划进行的群文阅读活动。此阅读活动有两种方式:其一,完善型。教师以学生平时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为基础,包括学生对不同主题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一些掌握较为薄弱的主体进行群文阅读引导;其二,提升型。教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基础,通过展开不同的主体进行阅读指导。这种方式是以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及基础知识为前提,进行的高层次的阅读指导。比如在进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知识的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充满矛盾但是却被统一的现象,通过此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阅读。从这个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的主题,使学生能够自主归纳知识,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和整体,使学生能够在搜集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2.2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以任务为导向进行阅读指的就是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进度,并且结合教学中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使其能够服务教学,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其一,预习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使学生阅读类似的文章,了解文章中的内容,为文本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复习扩展型。在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掌握文本知识的程度,开展学生课外时间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完善自身的知识面,并且充分的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环境、生态之类的群文,使学生了解目前的生态环境及环保状况,这样小学生能够充分认知课文中的危机。并且还可以使小学生体验身边的污染现象,使其能够全面了解地球状况,那么就自然而言的完成文本的学习。

2.3充分运用群文阅读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需要的课文之外,教师可以选择有对比性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在差别中看到学习方法和规律,提高语文文章的鉴赏力。联想阅读是学生联系自己的自身经历,体会不同文章的情感。对于部分摘抄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全文,使学生关注作者的选材以及情感的表达。在课堂上开展群文阅读之后,可以在课下拓展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体裁或者相关作者的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结语

人们在生活及工作中的阅读方式主要分为单篇阅读、多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三种,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多篇文章阅读技能,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更新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思想,创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以及教学对策,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B版,2014,(1):60-60.

[2]李晖.链接生活,点击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5,(4):169.

[3]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54):37-38.

[4]甘玉林.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路解读[J].小作家选刊,2016,(25):170.

[5]杜娟.起承转合---浅谈小学语文与群文阅读的联系[J].东方教育,2015,(6):188-188.

[6]易文慧.试论小学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与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5,(16):72-72.

初中语文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课堂,传统的阅读教学文章少而精,学生视野较窄,缺乏对同类文章思考的空间,群文阅读的出现打破了单篇文本教学的局限,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实现既聚焦课堂又走向社会、家庭的阅读视野。群文阅读的课堂需要用心、用智、选对文、选好文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获益,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组合选文的策略。

一、以作者为中心选文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文学风格,初中语文阅读可以从教材选定的作者出发,对该作者的文章进行精心筛选,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对作家的文风有更深刻的认知。例如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选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教师就可以选择老舍同样写济南的《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赏》让同学一起学习,看老舍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增加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样还可以选择老舍的散文如《北京的春节》《养花》《草原》《猫》等,通过群文阅读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选文以及名家文风,学习名家风范,积累见识和学识。

二、以“体裁”为中心选文

以体裁为中心选文,把同一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了解掌握该类体裁的写法。文章的体裁无外乎有六大类即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等形式。语文教师在选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难易适中同类体裁的文章,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古今中外的议论文杂糅在一起,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丰富性。例如可以将古代名家苏轼、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议论文、现代名家鲁迅、梁启超、钱钟书等人的作品以及国外名家的议论文放在一起,以供学生欣赏,同时精心讲解其中的一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时代、国别、地域、作家都有不同的风格,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视野的目的。

三、以“同文”为中心选文

所谓“同文”就是主题相同甚至题目相同的文章,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同文”现象,甚至同样的题目有多个人写,但是写作的角度和内容都不相同。教师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让经典与经典对话,“以文解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文经典的作品总是有内在的契合,尤其是同样主题的文章,语文教师在解释文章的过程中,有时也不能把经典文本的意思内涵解释得十分到位,那么让经典“互文”,无疑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绝妙法则。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便是“同文”中的经典,另外古诗文中“同文”的作品就更多了。古人喜欢吟咏同一对象,例如边塞诗,有一个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都是写作边塞诗的高手,同一篇《出塞》,王昌龄就有“秦时明月汉时关”“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等诗文。唐诗中送别诗也很多,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和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同样送别却寄托了诗人不一样的情怀。这些阅读的经典,无论是针对初中语文古文阅读教学还是现代文阅读教学,都有着丰富的作品,出现在课堂上,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群文阅读组文的方式

上文讲了从文章的作者、体裁甚至“同文”方面去选文,是选文的一个思路,但是选出的文章会有很多篇、很多种,怎样巧妙组合到一起也是初中语文老师面临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种组文的方式:

(一)以“拓展强化”的方式组文

顾名思义,拓展强化就是在一个水平基准线上进行不断完善,达到不断强化的目的。比如围绕社会的话题会有很多文章,也有很多科技、过年、特产、奉献等话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切合时代的作品,根据已有的教材篇目进行群文阅读。也可以在上文诸如以作者为中心选择的文章基础上,根据文章深度层层递进强化,也可以补充其他作者类似的文章,交叉进行,补充文章作者风格单一的不足,进行拓展强化。

(二)以“完善增补”方式进行组文

根据研究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些类型的文章缺失,例如有关家庭教育、自我认知类型的文章较少。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时期,对自我认知不太明确,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对家庭教育不理解,缺乏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知,此时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完善增补此类型的文章,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青春期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及优点,正确与家长沟通,表达情感,帮助他们成长。可以说很多作家都以自身家庭故事和自己成长经历创作,趣味性强,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诸如《傅雷家书》《名人传》等励志型作品都可以成为教师的推荐对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群文阅读组文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教师可以不同的选文里自由组合,达到拓展强化、完善增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即可。但是选文时目标要明确,根据难易程度螺旋上升,切不可超越学生理解阅读能力之上,否则一些枯燥的文章反而降低学生阅读兴趣,适得其反。群文阅读是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的发现,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围绕课程要求和标准,提高自身素质和阅读面,在选文、组文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素材,选择名家、经典文学作品,确保文章不难不易、恰到好处、阅读性强,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切实落实群文教学为阅读教学服务的目标。群文阅读自由性、创造性较强,组文更是千差万别,这是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筛选合适的素材,组文技巧上要求很高。笔者在此提出了组合选文的几种方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望学术界多加研究。

关于秦观生平资料的研究论文

秦观是北宋著名词人,大家非常熟悉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出自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被称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他的词总能让人感到别出心裁,风格与众不同。秦观在文学领域有着很高的成就,但他的仕途之路却充满坎坷,似乎这是很多文人绕不过的一个坎。那秦观生平到底经历了哪些不公,他的心境又发生过怎样的转变呢?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一)从不喜到思量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州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是秦观比较著名的一首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在这首词中,秦观以深沉的凄哀之音抒发了胸中无限的苦楚与寂寥,与他“同升而并黜”具一份知己灵感犀心的苏东坡更是绝爱其末尾两句,及闻其死,自书于扇面以志不忘。 然而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不甚喜欢秦观的,没有什么原因,虽也知他是宋代有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也知东坡赞他有“屈宋之才”,王相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然而不感冒仍旧是不感冒。 直到一二年我参加工作,彼时恰颇多不顺之处,一个雨夜,随手翻书来看,恰好遇着这首踏莎行,当时竟一改往日,入境一般细细思量起这词,这人来。当然还有他身后那个远庞大的多的文人群体…… (二)真实心境和人生境界的距离 中华文明是极具特点的,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文人们更是很有些特点。“学而优则仕”便是其中一个被广泛认同的中国文人的心理特点。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要把富贵的金杯砸碎,回归蒹葭苍苍的远古,但是明眼人自然不会就轻信了他们去,都知道他们所谓的退隐里面莫不含有戢鳞潜翼、思属风云的机锋。 哥本哈根的克尔恺郭尔曾在黑暗的北欧长夜里细细地把人生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审美阶段,即我们常说的感性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们追求的多是感官上的满足; 第二阶段,道德阶段,即我们所说的理性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们自我克制,是非分明,然而却必然会因为压抑自己的天性而陷入矛盾的痛苦中; 第三阶段,宗教阶段,这是一个看似完满的精神阶段。人们不再受物质的诱惑,不再惧怕舆论的压力,挣脱了尘世的网络,漠然道德的评判,只是单独站在旷野上与上帝对话,在偿还人生债务的剧痛中感受着那种纯粹的快乐。 然而达到第三阶段的人简直少之又少,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只能在第一阶段徘徊。 我觉得就中国文人来说,陶渊明可算是为数不多的第三阶段的人,居陋室,品香茗,事农桑,安清贫,千古隐士傍桃源而避乱世。在秦观的词中也提到了陶公的桃源,桃源其地在武陵,其实离郴州是不远的。桃源是陶公心中的避乱圣地,亦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可谓千古关情,异代同心,但其实二人的真实心境和人生境界却大不相同。 (三)江湖险恶,何处是桃源? 秦观和大多数中国文人一样,是属于第二阶段的人,一朝天涯沦落,春寒料峭,念往事烟霭纷纷,瞻前景不寒而栗,尤其身处宋朝这个典型的乱世中,更是人生漂泊,无处安心立命!所以他写下踏莎行,像白居易写下白云泉,像张继写下枫桥夜泊…… 他们都渴望出仕,成为王上的利剑,为其赢得生前身后的名声。然而一旦这个渴求得不到实现或者不如预期,他们便一堕落入隐忍凄楚的心理沼泽,心存万般愁恨,却又同时忧谗畏讥,不能说透,遂化实为虚,作宕开之笔,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 其实秦观一生颇多坎坷,亦算可怜。未仕时多在故乡高邮居家耕读,常游历于江淮吴楚之间,心中满是对官场的憧憬期待。然而真正应试了却连年失利,屡遭挫折。秦观的心境也变得愈发悲郁,以至最终认清了“风俗莫荣於儒,材能咸耻乎未仕”的社会现实。 因此他只好改变态度,学习时文并向时人投献诗文,望获举荐。 “功夫不负有心人”,神宗元丰八年,秦观在第三次参加科举时终于考中进士,踏上其同样屡遭挫折的十年仕宦之途。朋党倾轧是北宋政治上的一大难题,更是令朝廷不安的一大乱源。 秦观入仕之时,适逢北宋朋党斗争日益激烈之际。秦观于此亦身不由己地陷入了这场诡谲不定的政治旋涡之中,无法自拔。初仕的秦观壮志成成,上《策论》,提出尽废新法是矫枉过直的观点,并反对用朋党的罪过打击持不同政见者。 然而浩荡的历史进程容不得太多的单向感情,复杂的政治博弈容不得太多是非判断。这本是很具智慧的政见却得罪了“当局”,更因其亲附苏轼而被视为“旧党”,接连多次遭到政治迫害,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好不容易等到徽宗继位,被任命为复宣德郎放还北归,结果不幸卒于途中滕州。 (四)高贵的文脉背后是凄风苦雨 这坎坷的命运,不由得秦观不发出愁如海的叹息,和他一样和他不一样的那些才子们,其心绪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都说文章憎命达,于是这样的一群男子,人生失意,诗场得意,一路辛苦,成了一个民族迈向美的天域的里程碑,他们,都是中国文脉的高贵主宰! 然而后人说来总是容易的,漫漫人生路,长夜苦雨,就这么一路坎坷,一路泥泞,没有希望,没有尽头的煎熬着,细细想来真是为这些才子们揪心。 可是时隔千年,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什么呢?“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既然一夜的风涛都作了悲歌,那么不妨就让我们继续去谛听这些才华横溢的高贵叹息吧…… 作者:赵娜

秦观

秦观是秦观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赏识。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秦观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官至太学博士(八品),国史馆编修。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苏轼 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秦观生平

秦观,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 苏轼 赏识。熙宁十一年(1078年)作《黄楼赋》, 苏轼 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年)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 苏轼 为之作书向推荐, 王安石 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因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他后来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二年(1087年) 苏轼 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绪 论 在北宋词坛,秦观和晏几道同样具有多情敏感的个性气质,他们都创作了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体现出凄美婉约的风格。所以清人冯煦在《蒿庵论词》中指出:“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然而细究文本,我们发现,与晏几道借男女伤离词作抒发个人、家世的悲绪不同,秦观的“伤心”更多地融入社会性的内容,抒发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概括其生平遭际及创作风格曰:“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1 秦观感伤词的创作概况 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刊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各地,充分表露出豪宕不羁的个性情怀。秦观从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熙宁元年(1068),他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对百姓的苦难表示出深切的同情。为了抵御辽夏的侵扰,他曾研究兵法,写作《郭子仪单骑见虏赋》,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寄托了自己宏大的理想抱负。 熙宁十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专程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别子瞻学士》)极倾倒之情。次年,他应苏轼之请谢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1]。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结下了终生友谊。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2] 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3]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并于次年登第,结束了“奔走道途数千里,淹留场屋几十年”(《登第后青词》)的举子生涯。考取进士后,秦观初任定海主簿,转蔡州教授。元佑七年,苏轼自扬州召还,进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时相过从,精神上比较愉快,但是由于家口较多,生活拮据,“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春日偶题呈钱尚书》),只得经常依靠朋友的接济。更令他感到进退维谷的,是新旧党争的漩涡中孤危的政治处境。 哲宗元佑年间,操持朝政的多为旧党人士,但其内部派别斗争却异常激烈。蜀党领袖苏轼及其“苏门四学士”,均能够出以公心,根据民生疾苦和国家利益,针对新、旧两党的主张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秦观先后向朝廷进策论30篇,其中《国论》、《治论》、《人材》、《法律》、《财用》、《边防》等文,对当时的内忧外患提出了各种具体的改革方略。在《治势》篇中,他对王安石变法作了中肯的论析,认为新法是救国济民的良策,只是执法者矫枉过正,以致产生了一些流弊。他也不同意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认为那也是因噎废食之举。这些观点在党同伐异的激烈政治形势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且由于秦观与苏轼关系密切,他更无法逃脱派别门户之间的中伤和攻讦。“上有苍鹰祸,下有黄犬厄”(《和裴仲谟放兔行》),正说明他的内心笼罩着变生不测的党祸阴影,积郁着危机四伏的惶恐。 绍圣元年(1049),新党人士章棹、蔡京上台,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在离开汴京之前,秦观重游城西金明池,抚今忆昔,感慨丛生,遂以凄苦的笔调创作了《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西城杨柳在春风中摆弄着柔枝,也牵动起词人伤离怨别的忧愁,令人潸然泪下。他追忆往昔与知交好友在金明池畔饮酒赋诗,备极欢娱。然而如今却“人不见,水空流”,无限惆怅之感溢于言表。下片直接抒发流年似水、青春易逝的感伤,实质寄托着词人身遭远谪、行将离京的愁绪。歇拍三句,更将这深浓的愁绪具象化为春江之泪,进一步宣泄肝肠寸断的痛苦。 秦观先任杭州通判,再贬为监处州茶盐酒税。在处州,他为了消愁解闷,经常到佛寺中与僧人谈禅论道,为寺僧抄录佛经,并写有诗句“因循移病依香火,写得弥陀七万言”(《题法海平阇黎》)。岂料恰因这两句诗,被政敌罗织成“谒告写佛书”的罪名,削职远徙郴州。秦观行经衡阳时,得到衡州太守孔平仲的盛情款待,他当即抄呈在处州时所作《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鹩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作品上片由明媚的春景,陡接以“飘零”、“离别”之意,流露出浓重的迁谪之悲。下片进行今昔对照,追忆往日汴京西池宴集的欢乐,而今却俱已风流云散,无一幸免。“携手处,今谁在?”在反诘设问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元佑党祸痛心疾首的控诉。词人横遭贬黜,远离朝廷,政治理想破灭,青春容颜衰老,这种种的怨愤不平,促使他发出了沉痛的喟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不仅是说自然界的春天正在逝去,同时也在暗示着生命的春天也将一去不复返。这一结句较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更加拙重,音调越发悲切,将词人内心无限深广的愁绪淋漓尽致地宣泄了出来。据宋人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载,当时孔平仲读罢此词,不禁惊诧道:“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并称:“秦少游气貌,人不类平时,殆不久于世矣。”曾布也说:“秦七必不久于世,岂有‘愁如海’而可存乎?”[4]这些故事皆足以说明,秦观此词流露出令人惊诧的悲愤之意。 秦观深秋时节行进在郴州道中,看见饥鼠相追于坏壁之间,顿生萧索自伤之意,隧创作了小词《如梦令》: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词人置身陌生之地,独宿驿亭之中,夜沉如水,秋风瑟瑟,到处是一派荒寒冷落的景象。这萧瑟的景象,恰折射着词人暗淡、深闭的愁绪。“梦破鼠窥灯”,“破”字显出衰残,凄寂,“窥”字点出环境的清寒。“霜送晓寒侵被”,“送”字、“侵”字则非常深细地表现出砭人肌骨的凉意。无寐的词人随着门外的马嘶,心绪越发地烦乱忧苦。 此后,秦观又先后被移送到横州、雷州编管。在这短短数年间,他不断地遭受削职、除名,一贬再贬,从一般的逐臣沦为流放的罪犯,连续的沉重打击,使他的心情益趋感伤。元符二年(1099)岁暮,他身处雷州,仿佛到了天涯海角,举目无亲,内心深深绝望,竟自做《挽词》,抒写“奇祸一朝作,飘零至于斯”、“荼毒复荼毒,彼苍哪得知”的深冤无告、横遭灾祸之悲;又云:“家乡在万里,妻子各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自己客死异乡,竟然连魂魄都不敢东归故乡,与亲人相见,心情的惨痛可想而知! 在长期的贬谪生涯中,秦观独自忍受着艰苦生活境遇的挫折以及来自各个方面的政治打击,但始终保持着坚忍高洁的品节和情操。对于家乡、亲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成为他慰藉孤魂的寄托。秦观家居高邮,隶属扬州。他青年时期经常到百余里外的扬州游览,并且创作了著名词作《望海潮》(星分牛斗),从各个侧面渲染出扬州城往日的繁雄气势,如今的富丽豪俊。在此后的漫游经历中,他时常追忆扬州的美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例如《梦扬州》(晚云收)以艳语写乡情,歇拍三句“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点明思乡的题旨。不过此时的“梦境”,还主要局限在才子佳人风光旖旎中的柔情蜜意。自从身遭贬谪、流放之后,秦观词内的故乡则变成了天涯游子热切盼望的精神家园。他在《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下片写道:“乡梦断,旅孤魂。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词人于除夕之夜,独宿于郴州旅舍,对于故乡的思念越发深切难奈;然而身世飘零,故乡难返,痛楚之情溢于言外,更伤无雁传书愁情难释。在与家乡亲人音信全无的苦难岁月里,秦观越发悲切地表达出对于妻子儿女的牵挂。他在《如梦令》词中追忆妻子在别离时分“妆粉乱红沾袖”的凄苦形象,遥想她于别后“玉销花瘦”的憔悴之态,作者不由得感叹道:“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直接抒发出相隔天涯的深浓愁绪。秦观还“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5],其《八六子》等词作借恋人别后的苦苦相思,凝聚了自己一生潦倒、仕途坎坷之悲,整个个作品已经清冷凄寂,格调越发沉痛苍凉。在痛苦的贬谪、流放生涯中,秦观不断追寻精神解脱的道路,具体表现在词作中,即是对“桃源”境界的向往。在远谪郴州期间,他时常用“桃源望断无寻处”(《踏莎行》)、“桃源路,欲回双桨”(《鼓笛慢》)等语句来悲叹人生前途的渺茫、精神的解脱终难实现。尽管如此,他总是在词中极力描摹“桃源”的境界,例如《好事近·梦中作》上片所写:“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词人梦境里所展现的,绝似陶渊明《桃花源记》开头描写的景象。例如《点绛唇·桃源》:“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同样大量檃括了《桃花源记》中的内容。不过,秦观虽然追慕陶渊明静穆平远的高妙境界,但是在他骨子里,却始终充溢着柳宗元式的迁客骚人的满腹不平和愁绪。他对于“桃源”境界的向往和追寻,是在要冷酷的现实世界里觅得悠远宁静的精神家园,最终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平衡。 由此可见,秦观词中的伤心愁绪,主要来源于社会的压迫、政治的打击,作者遭受党争的倾轧,迁谪、流放的命运,远离亲人的痛苦,独居孤馆的幽闭,这种种的磨难严酷地摧残着词人的身心,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愈加深浓复杂的感伤之情,词风也由早先的温婉含蓄而变成悲楚凄厉。冯煦在《蒿庵论词》中准确地揭示了迁谪南荒对于秦观生平思想及其创作风格的深刻影响,并且异常精到地指出秦观词的精神实质:“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他人的词作,大多是用来逞弄才情,炫耀技巧,很少有人将自己真实的人生感受投注到艳科小词当中;然而秦观则是用整个心灵来填词,将自己坎坷的人生遭遇、痛苦的情感体验,通过词体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具有特别真切、特别感人的抒情效果。 2 秦观感伤词的艺术特色 秦观在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象选择和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景意象,抒发迁客骚人的深悲巨痛,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6]代表性作品是他流放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篇词作非常深切地抒写出词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单寂寞、怀乡思念地愁绪。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景设问,尤其沉痛地表达出自己远离朝廷、谪放天涯地无奈和悲愤。秦观病逝之后,苏轼特别将这两句诗书于扇上,并题识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7] 这首词作几乎所有的感情,都是通过富有特色的景物描摹显现出来,而且在写景之中,运用一系列拙重的字眼,更加深切地表达出词人难以抑止地愁怨。开头三句中的“失”字、“迷”字表面写景,实质蕴含着作者人生前途的迷茫何怅惘;“望断”二字更显示出急切盼望而终至失落的处境。“可堪”两句深为王国维所推赏,他认为“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 [8]秦观尤其善于因情而设景,借景而抒情。他将“孤馆”、“春寒”、“杜鹃声”、“斜阳暮”这些具有浓郁凄清情味的典型意象巧妙地组接在一起,并且用“可堪”、“闭”这类滞塞、拙重地词汇,进一步强化了愁绪的抒发。下片开头的“砌”字下得极其悲楚,那一封封书信,一束束梅花,仿佛成了一块块饱含离别之恨的岩石,层层垒起,压抑在词人心头。结末两句中的“幸自”、“为谁”虚词连接,倾诉出历经政治打击、饱受人世沧桑后的无限悲凉和绝望。所以说,秦观总是通过外在清冷凄迷的景物,折射内心哀伤愁苦之情致,从而创造出凄美感人的艺术境界。正是由于词人的内心积郁着浓烈的悲情别绪,他的词中时常写出“无理而妙”的痴语,更加真切地传达出难以排遣的苦闷。他有许多写愁抒恨的名句,如“倚危楼,恨如芳草,凄凄 尽还生”(《八六子》)、“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等,便与其早期词作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的轻约柔曼迥然相异,融入了深致沉痛的创作力度,生发出令人震撼的表达效果。其次,在掌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例如《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搂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此词上片开头二句点明时令景物。初言梅落,继言冰解,“东风”句包含年华易逝的惊叹。“金谷”二句记述出游,“新晴细履平沙”,可见天气融和,游人闲适。“长记”一句触景感怀,陡然追忆起往日情事,自此至下片“飞盖妨花”皆回忆当日欢游的盛况。“兰苑”以下转笔伤今,化密为疏,又觉空灵荡漾,余韵不尽。所见酒旗、栖鸦、流水等物象,皆能引发词人物是人非、风流云散的嗟叹。最后以思归之意作结,颇有四顾苍茫之感。这样的长调作品不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而是重在意脉的连贯,情意的流动,通过物象画面的推移、变幻,将词人复杂深挚的情感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因此张炎《词源》卷下评价秦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再次,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绘自然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近人赵尊岳《填词丛话》卷一评析秦观词用字之妙,说:“淮海即好丽字,触目琳琅,如‘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经驱使质实为疏秀,人见其风度矣。” 3 秦观感伤词的词史价值 秦观的感伤词作形成了词史上影响巨大的抒情范式。在他之前,晏殊、欧阳修以珠圆玉润之笔写作名臣显宦的闲雅之词,晏几道以空灵悠缈之笔写作没落公子的感伤之词,柳七郎风味失之浅俗,苏东坡词的豪宕不羁又非“本色”、“当行”,他们皆不能被广大文士所理解和接受。秦观的出现,则成为人们普遍师法的对象。他出身于社会下层,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屡遭流贬之苦,这几乎是中国封建社会众多下层文士悲剧命运的缩影。秦观以其婉约凄美的优秀词作,传递出广大文士共同的悲哀,因此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褒誉。 在词体演进的发展过程中,秦观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指出:“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秦观学习柳永填制慢词,受到老师苏轼的讥嘲,不过他在柳永以赋法入词的基础上,更多精研和锤炼,使得慢词的创作走向成熟。孙兢《竹坡老人词序》云:“苏东坡辞胜乎情,柳耆卿情胜乎辞,辞情兼胜者,唯秦少游而已。”《四库全书目提要》亦称秦词“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所谓“辞情兼称”、“情韵兼胜”,即是指秦观善于运用流畅清晰的章法、婉丽蕴藉的字法以及悦耳动听的音韵,情景交融,意境相谐,将内心积郁的感伤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秦观词章法、句法相对疏朗,而字法尤显典雅精致。这种努力发展到周邦彦那里,则更加注重章法上的雕琢、勾勒,意象组接的密丽以及大量化用前人诗句,慢词创作体制更加完备,手法更加繁复,也越发带上了浓重的文人化、技艺化的色彩。这也引导着宋词由天然之美向人工之美转化,如此技艺的进步也消解了词体内在的生机活力。周济评价秦、周词法之异,指出:“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9]楼敬思亦云:“淮海词风骨自高,如红梅作花,能以韵胜,觉清真亦无此气味也。” [10]秦观用疏朗流畅的章法,连接精致典雅的词句,使得词句既较柳永高雅,又不似周邦彦那般凝涩晦昧、难以索解,而是融入技艺又不逞弄技艺,这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艺术佳境,得到了广大欣赏者的普遍喜爱,取得了词史上突出的地位,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一甚至推誉其“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参考文献】: [1]《宋史》· 中华书局 1999年版 卷四四四 页10205 [2]苏轼·《上王荆公荐少游书》·中华书局 [3]《宋史》· 中华书局 1999年版·卷四四四 页10205 [4]曾季 ·《艇斋诗话》·上海书店1999年版·页413 [5]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中华书局 1986年版·页1652 [6]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中华书局 1986年版·页4245 [7]释惠洪·《冷斋夜话》·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9年版·页98 [8]王国维·《人间词话》· 中华书局 1986年版 [9]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中华书局 ·1986年版·页1643 [10]张宗 ·《词林纪事》· 成都古籍书店·1982年版

水环境治理研究论文

大小化工厂已经在小镇东南西三个方向,形成重围之势。年轻人患病,查出即晚期。

一、水污染防治存在主要问题 水污染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经济快速发展使水污染防治压力增加,我们国家近些年经济增长保持在9%,经济总量的扩大,经济增长很快,水污染量也增加,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这些年来得到很高的关注,加大了投入,但是投入的增长和我们经济发展的增长不成正比的,尽管做很大努力,做了很大投入,但是最后水污染增长的趋势并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这样对水污染的压力也不断增加。第二,由于管理体制和技术因素的制约,对水环境执法力度不足,现在有一些企业并部分做到达标排放,这里面主要一方面由于管理体制存在的原因,多头的管理,通过这几年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在不断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体制改革大家知道是要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方面影响的有技术方面的因素,同时也相对设施不配套等因素,导致了执法力度不足,有相对部分企业没有达到完全环保要求,得到有效的治理达标排放。第三,这些年经济发展过快,在基础建设材料包括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在能源这方面开发加大特别在水利电力方面现在开发力度也比较大,为了满足能源的需求,加大能源的开发,尤其水利的开发,导致过多的开发对大江大河造成生态破坏。第四,运行机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不充分,特别是在公共环境保护方面,没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要进行水务市场的改革,要以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对污水和垃圾处理这个市场要实施产业化,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整体上看还没有起到主导作用,这是发展的一个总趋势。免费论文网: 二、水污染治理的目标 根据我们国家环境保护的需求和我们经济发展的水平,确定水污染防治的总体目标。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到2010年重点地区的环境质量要改善,污染排放要得到有效控制,这一方面是投入,一方面是管制,重点行业污染排放强度要明显下降,城市集中饮用水的水源,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和地表水质和近还水质有所好转,地方水超采及污染趋势减缓。本国家水资源开发量大,对水资源要求很高,确实对水资源带来很大压力。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我们国家113个环境保护的重点城市,污水处理要不低于70%,到2010年十一五期间要增加到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所有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也要60%的目标。第三我们重点防治的领域,城市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化工、轻工,造纸等等,其次是饮用水水源,国家正在组织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的调查,通过调查提出引用水源地的保护和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措施,第二方面三河三湖,这是国家重点的水源,还有松花江,三峡水库,黄河小浪底以及上游,以及南水北调水源以及沿线,还有渤海重点海域和河口,要加强对海洋污染的治理力度。 三、有关水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措施 为了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需要强化以下措施。一是落实水环境质量公告制度,环境质量每年做一次环境质量报告书,要向社会通报水环境质量,水源地,地表水水质状况,一方面保障公众对水环境的知情权,自觉接受到公众的监督。二是推进水污染治理市场化,以前水污染防治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注重社会资本进入市场,主要把它单纯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对待,政府作为垄断性的管理市场,从筹划,从投资建设到运行管理完全都是政府的管制和操作,排斥了社会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进入这个领域,这是发展的趋势。三是排污许可和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这个制度现在正在实行当中,在“十一五”期间这样的制度还有排放的量要有许可,总量在排污许可下得到规定,一个区域环境的量确定排放的总量,从总量控制和企业的排污许可这方面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制约。四是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环境项目评价法,三同时制度。环评制度增加两个方面,一个是区域筹划环评,不能只是对企业建设项目,对项目本身进行环评,要扩大到对区域,根据区域的总量,对生态环境的容量,对筹划是不是合理来进行环评,同时要开展战略性的政策环评,遵照国家出台的环境政策进行评价。五是省界河流水质考核制度,要落实责任,要对每个省的水质进行考核,水交到下游省,水是什么状况,要按照输出水质对进行考核,超过标准就是造成污染,对下游造成危害,就要进行赔付,要追究造成污染的企业和单位的责任,从而加强各级政府各个行政区域政府对水污染防治的责任。六是目标责任制,要建立一个绿色GDP的政绩考核制度,单纯用GDP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容易单纯追求经济效果而忽视了环境,绿色GDP这区域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要打入到GDP里面,要扣除这部分才是真正的GDP,通过绿色GDP的考核体制建立,来保证水污染防治保护的责任。七是循环经济措施,要在全国建立循环经济体制,建立一个节约性的和谐社会。八是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要通过试点,探索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东西部的发展差距大,西部地区发展比较落后,但是它生态比较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快,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比较大,而东部地区需要的能源和水源,都主要来自于西部地区,如果西部地区要保护的话,必然对经济发展做出牺牲,限制了它的发展,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应相对进行生态补偿,这样才能达到东西部共同发展的目标,实现平衡发展。九是建立区域性的机构,对区域性的环境管理要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的援助机制,过去对环境造成损害要落实赔偿制度,完善经济方面的赔偿制度和法律法规。当一个企业和一个单位的行为,对他人或公众造成健康的损害和经济损害时候,要进行经济的赔偿,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和提高单位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最后,到万方等地进行检测,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地表水的污染治理研究论文

松花江的水污染是很好的例子!

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呀,人可以几天不进食,但不可以几天不喝水。但是,你知道吗?现在,全球有20亿人口正处于严重缺水状况!全世界每年因喝了不干净的水而死亡的儿童就有5000万人!这数字是多么令人怵目惊心!水的危机,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水很重要,水也很普通。你看,波澜壮阔的大海,碧波荡漾的湖水,潺潺流淌的溪水;一阵绵绵细雨,一场倾盆大雨。遍眼之处都是水,多得让人感到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多得让人可以随时忘记,随时丢弃,不存一丝怜惜。你听,“丁冬,丁冬……”那是什么声音?哦,是水龙头在抽泣,谁粗心的没把水龙头拧紧就自个儿乐去了。“哗哗哗……哗哗哗……”这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是爸爸在刷牙,他刷完一口牙,自来水积满了一脸盆,然后随手把滑塞一按,咕咚咕咚全冲到下水道去了。爸爸呀,你怎么不先给水龙头关一下,这么多水白白流走了,难道你一点儿也不心疼?生活中像我爸爸这样浪费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时修理;用过量水洗车,洗车水未循环使用;随意开启消防龙头用水;老式便器水箱容量过大;洗衣服时不用手搓而只用洗衣机;用自来水冲洗道路;在公共浴室洗完澡后“人离水未关”;解冻海鲜使用“自来水常流法”。水呀,在人们的手指逢间悄悄流走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谁也不陌生,可我说一滴水也同样重要,大家肯定会嗤之以鼻,别说一滴水,一杯水、一盆水都看不上眼。可你曾算过,要是我们中国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就是13亿滴水,也就是1300升水,那么一年可以节约474500升水,它可以让一片荒原变成绿地。多么触目惊心的一个数字啊,我们怎能任意地浪费每一滴水呢?我真想大声地疾呼,让我们节约每一滴水吧,我们只有节约每一滴水,植物才会苍翠,空气才会清新,天空才会蔚蓝……水,生命之源。我们人类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水资源,人才有生存的绿洲。一则公益广告说得好:如果我们不珍惜每一滴水,那么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 来吧,伙伴们!为了我们幸福的生活,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加入节水行列吧!

地表水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论文

摘要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的影响,地表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状况日益恶化。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情况逐渐的紧张起来,当前阶段这样保护水资源,预防水资源污染成为了环境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工作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地表水环境监测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 :环境监测职称论文

前言

地表水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水资源,但近年来却因为工业化的发展而导致地表水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水环境监测工作是保障人们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相应的监测能了解到水质的污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下面将对地表水的水环境监测进展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讨论。

一、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

近年来在工业化进程下,地表水环境出现了明显的恶化,因此采取必要的监测手段成为了预防水污染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地表水质的监测能了解到当前所造成的水污染情况和原因,为水污染的进一步治理提供基础性的建议。我国的水污染监测已经有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并在这些年中逐步的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相关的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完善,可以说正在逐渐的走向成熟化。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对胡泊、河流等地表水的水质进行监测,并逐步的开始重视起相应的监测系统完善工作,一直到1998年我国的水质监测才开始了较快速度的发展[1]。我国的环境保护单位从1999年开始对我国的一些主要河流、胡泊等进行水质监测,并建立起了诸多的监测站,在我国形成了水质监测网。可以说我国的地表水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为我国的人民群众用水安全和水质提升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地表水水环境监测中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的提升,但在当前阶段中仍然需要不断的进行提升和创新,积极的对相关先进手段进行探索,以便于我国的地表水水质能够得到保障。

二、地表水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测数据误差问题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质量是监测工作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保证工作能够正常进行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国的水质监测中心对水环境的`质量都比较重视,足可以看出水质量的重要性,但在当前阶段我国的监测工作能力仍然十分有限,监测设备始终难以得到创新,使得在监测中数据经常会存在误差。这种数据上的误差存在将会导致无法更加全面性的把握住水环境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工作人员的判断和改进措施提出。长久以来水环境质量难以得到改善,同时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和人力资源浪费。

(二)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差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得到了提升,在城市化进程下我国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来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少从事监测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在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上始终存在着偏差,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不强。同时,很多使用设备也过于陈旧,在操作过程中惊颤会暴露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到时监测的效果受到限制,信息处理中也容易造成各种不同的问题。工作人员是进行水环境监测中的重中之重,一旦出现了问题将严重制约监测工作的效果,对此一定要加以重视。

(三)缺乏完善管理

当前阶段中国际上都以流域为单位来进行水资源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而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工作却仍然是以点或者区域的方式来进行监测[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逐渐的尝试以流域为单位来进行相应的水环境监测,但由于长时间的分割管理形式导致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惯性模式,不少的地区管理中管理者会比较看重小区域所带来的利益,却对区域内整体的利益有所忽视。因此,当前阶段怎样合理的进行区域控制是水环境管理者所面对的重要问题所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国一定要积极的建立起科学的水源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并根据不同的流域和区域来进行直管范围的划分,促使我国的地表水书环境监测工作能得到统一化。

三、地表水水环境监测建议

(一)利用先进简便的监测设备

我国土地面积十分辽阔,地表水分布情况也比较复杂,各个不同的区域内都存在着一定的环境污染情况。很多地区甚至出现用水污染而导致人体健康受到影响的情况。面对这些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水环境的质量监测工作,保证水质量能达到合格的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应加快在水质量监测设备上的研究,减少水质污染情况。当前阶段国外已经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先进设备用来进行水当中的污染物监测,但我国在此方面的使用情况并不广泛。因此,在水环境的未来监测发展中,应开始逐步提升简便化、创新化的监测设备,帮助监测的效果和监测时间得到提升,从而帮助工作人员尽快的采取相应方案进行治理。

(二)完善监测管理并提升人员能力

当前阶段我国积极的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成为了地表水环境监测中的重中之中[3]。对此一定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来增加先进设备并不段提升人员操作能力,这是保证水质监测质量和水环境提升的关键内容。此外,还应重视起整体的管理水平,强化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为水环境监测提供有益的参考。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地表水监测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前阶段我国一定要重视起地表水水环境监测工作,并逐步的完善管理体系,确保水环境监测数据能更加的可靠。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人民的正常用水提供保障,促使我国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超.浅谈水环境监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绿色科技,2015,(12):55—59.

[2]田士奇.浅谈加强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能力建设的必要性[J].农业与技术,2015,(17):60—62.

[3]高美丽,郭淑艳.浅析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12—16.

你可以首先去找下(水资源研究)这本期刊吧~里面的论文之前是可以免费下载的~你也可以去看看了解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