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张进峰

发布时间: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张进峰

浅谈高校餐饮服务员工队伍建设论文编号:XZ018 字数:5709,页数:8摘 要 高校餐饮是高校师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等对高校餐饮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校规模扩大,在校师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提供餐饮服务,保障全校师生的生活质量是高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高校餐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锦兴路分析,指出现有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及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因此必须应该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文化建设,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以及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沟通,做好高下餐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关键词:高校餐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目 录一、高校餐饮服务员工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一)加强高校餐饮服务员工队伍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 1(二)加强高校餐饮服务员工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餐饮质量的关键 1二、高校餐饮服务人才队伍现状 1(一)现有餐饮服务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1(二)餐饮服务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2三、加强高校餐饮服务员工队伍建设的对策 2(一)稳定现有员工队伍,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2(二)引进高素质员工 3(三)加强文化建设 3(四)构建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 4(五)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 4(六)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合作 4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蔡纪忠、吴佳惠,“以人为本,加强高校餐饮职工队伍的建设”,《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3年第7期。 2.黄永胜,“高校餐饮改革中的员工聘任研究”,《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3.翔云,“培训需要强化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中国食品报(餐饮周刊)》,2003年6月22日。 4.吴玉森,“高校餐饮服务业社会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探索”,《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7年第4期。 5.朱国清等,“高校餐饮服务监管体系构建研究”《高校后勤研究》,2008年第6期。 6.卢中昌、杨炳君,“高校饮食服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第5期。 7.彭怀祖,“高校后勤资源配置研究”,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8.李跃建,“我国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9.周培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济学分析”,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10.赵刚,“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产权制度安排和运行模式研究”,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11.陈放,“科研所后勤改革初探”,《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以上回答来自: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定位策略分析提要"近年来,经济型酒店在我国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国际知名品牌的经济型酒店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纷纷进驻国内。我国经济型酒店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构建属于自己的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走适合自己的特色品牌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经济型酒店目前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明经济型酒店明确的市场定位意识、市场定位策略、品牌形象树立和构建的重要性,提出具体品牌建设实施的具体过程。!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定位;品牌构建一、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现状#-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竞争环境由于经济型酒店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都较低,因此会有大量的国内酒店加入到这一酒店业的细分市场。目前还没有出现具有市场控制力的知名品牌与网络布局,而且政府部门对高档酒店的投资建造控制较严,但给予了经济型酒店宽松的政策环境,审批较为容易,因此进入壁垒自然就比较低,潜在投资者都会看到它的市场潜力,会有大量的新竞争者不断加入。由于我国具有较大的经济型酒店的潜在消费客源,国外的酒店集团也看好了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因此国外大型的经济型酒店连锁集团纷纷抢占我国市场。由于国际酒店集团具有多年的管理经验、品牌上的优势、雄厚的资金以及较高的资本运营能力等特点,势必会对我国本土的酒店集团构成一种潜在威胁。)-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01分析’#+我国经济型酒店的优势。首先是成本优势。经济型酒店的硬件产品功能配置是实用性,这样就节省了初建成本。其次是价格优势。相对于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的固定成本以及后期追加成本少,保本点低,同时管理和服务成本也较低,因此经济型酒店具有价格竞争的优势。再次是组织优势。经济型酒店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便于上下级及时准确的传达指令,利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最后体现的是“主场”优势。中国经济型酒店相对于国外经济型酒店,更了解当地顾客的需求、市场特征和制度特征,更容易获得当地各方面的支持。’)+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劣势。从目前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看,经济型酒店存在价格竞争混乱、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管理模式单一、没有统一服务标准等问题。而且人们对经济型酒店的认识不足、经济型酒店缺乏知名品牌、国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经济型酒店连锁企业。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障碍。’(+我国经济型酒店面临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旅游的大众化发展,会议、展览等商务活动在各大城市的频繁举办。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大批中等收入水平消费者对提供住宿为主的整洁舒适的经济型酒店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据世界旅游组织调研报告预测,“中国将在)*)*年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大国,届时到中国境内旅游的外国客人将超过#-(&亿人次。”在这样的形势下,国际游客的涌入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酒店业的飞速发展,经济型酒店未来的发展前程似锦。!"#我国经济型酒店面临的威胁。当国内经济型酒店尚处于起步阶段时,外资酒店就已经看到了经济型酒店市场的商机,纷纷盯上了国内经济型酒店这块大蛋糕。国外经济型酒店品牌的进入,直接冲击了我国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和经营格局。由于经济型酒店绝大多数是国有体制,小到日常经营、大到产权转移,很容易受到行政力量的干预,同时一些经济型酒店在运作中的目标并不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有些受个人利益、领导利益等这些因素的影响较大。企业目标非市场化等问题对经济型酒店的健康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二、我国经济型酒店存在的问题$%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不同形式的经济型酒店经营者,受各自观念的影响,绝大部分都不关注品牌建设。国有酒店不注重创名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企不分,未能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酒店经理依然由上级任命,酒店经理能否连任要看其业绩和与上级的关系,经理业绩主要取决于酒店短期经济效益,因而经理的工作重点是忙于与上级拉关系和追求其在任期间的短期业绩,不关注长期绩效,也就不会关注品牌建设问题。而民营的经济型酒店,经营者通常认为中低档酒店自身就不存在品牌问题,往往以追求短期利润为主,为了一点小利益,不讲信誉,降低服务质量,牺牲酒店的长期利益,这样就更不可能创立品牌。&%经济实力较小,运营能力有限。我国绝大部分经济型酒店,特别是民营酒店,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较弱,市场营销策略和能力有限。它们有的短期经营行为严重,希望通过较高的短期回报,迅速收回投入,降低投资风险,而不愿意经过漫长的创名牌过程后,再获取较高的收益。很多经营者都只满足于现状,认为只要现在有钱赚、有饭吃,就没有危机感,尤其是一些单位的附属机构,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招待所,为单位内部开会、款待本单位客人提供方便。从总体上来说,单独、零散的经济型酒店,没有大型高档酒店营销优势,从而限制了它的赢利能力。’%服务附加值低,不具备品牌营销能力。由于经济型酒店相对廉价,服务水平和内容相对较差,许多人将经济型酒店看成了“低档次、低价格、差卫生”的同义语,因此难于创造高的附加值。许多经济型酒店的经营者根本没有名牌意识,虽然这些酒店不缺乏资金,也不存在投资风险等问题,但在制定经营策略时,就没有想到如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酒店树立品牌。虽然有些经济型酒店已经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成功者寥寥无几。从国际经验来看,酒店品牌在扩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强大的营销和预定系统的发展,都伴随着企业文化的渗透和市场份额的扩大,而我国经济型饭店的经营者往往却只注重内部管理,在市场开拓、品牌塑造、网络预定等方面却忽视其重要性,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培育。"%定位不准,盲目模仿、缺乏个性。我国经济型酒店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牌中,普遍缺乏文化和个性内涵,泛化现象严重。我国大多数经济型酒店往往不是根据市场调研、市场分析来组织策划经营,而是片面的模仿高星级酒店。许多经济型酒店市场定位混乱,在客源的选择上非常盲目,没有重点,从而造成经营上面面俱到。这就使得许多经济型酒店因为建品牌不得法而失败。有些酒店认为构建品牌就是大量作广告宣传,于是耗巨资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铺天盖地的作广告,结果拖垮了企业。有的酒店刚刚经营有点起色,市场知名度有点提高,就开始盲目扩张,大量投资建分店,或搞特许经营,向加盟者收取管理费,一旦监管跟不上,脆弱的品牌马上就被砸掉。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经济型酒店为中小型企业,自身实力不足,不具备单独的品牌建设能力。三、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定位策略$%价格定位策略。经济型酒店一般采用相对稳定的客房价格,淡、平、旺季价格不变。因此,可以通过办理会员卡、贵宾卡之类来吸引消费者。如上海锦江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出“锦江之星”会员卡,持卡者在“锦江之星”各连锁店消费房费可享受门市价九折,餐饮消费享受八八折优惠。针对不同宾客群体,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使得经济型酒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产品定位策略。经济型酒店的产品要突出经济性这个特色,主要是提供有限服务。针对商务人员、自费旅游者、学生等消费群体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同时弱化酒店的其它功能,尽量借助邻近的商业、餐饮服务等其它设施,降低经营成本,走专业经营的道路,从而提高酒店的获利能力。酒店是以提供住宿为核心功能的机构或组织,其产品的功能设计如果从其效用层面对其进行解构,可以分为住宿、餐饮、会议、娱乐、购物、预定交通、视讯服务等方面。经济型酒店的功能设计,更加要遵循经济性、实用性原则。在住宿这一酒店核心效用功能上,一般提供的组合可细分为:“床”、“床(简式洗浴”“床(电视(简式洗浴”、“床(数据服务(电视(简式洗浴”“、床(洗浴(自助生活设施”等等。’%销售渠道定位策略。经济型酒店在分销渠道的总体设计上要呈现总量规模化、经营网络化、选址便利化的鲜明特征。经济型酒店的分销模式要经济性,就应以直接渠道为主、间接渠道为辅。例如酒店一定要直接接触顾客,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顾客的意见和要求。酒店要把销售渠道设计越短越好,这样可以减少中间商对酒店利润的分割,从而维持价格的经济性。酒店的销售渠道也应该设计越窄越有利,这样酒店可以直接控制渠道的分销面,减少对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依赖。目前由于我国经济型酒店普遍存在网络营销中盲目投资的问题,虽有明确的目标但无清晰的策略,导致人力和财力的大量浪费。一个完善的互联网营销的策略应是包含一个完善的酒店网,首先酒店内部也应该建立一个非常完善的互联网支持系统,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销售渠道。!"促销定位策略。一般而言,经济型酒店的推广是依靠总部的广告推动和门店的公关展示联动实现的,它的品牌扩展主要是依靠品牌的外在张力和顾客的口碑渗透式传播来实现。它的发展和实现思路是培育顾客的消费忠诚和对品牌的忠诚度。酒店的促销不但要配合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建设和自身发展方向,还要适度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强化在宣传方面的投入,发展与媒体的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酒店,积极应用高科技通过网络营销推广酒店产品。同时要力争进入各主要网络搜索引擎和一些热门站点的链接。四、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品牌构建#"树立品牌观念。经济型酒店在进行品牌建设时,首先必须对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良好的品牌是消费者区分产品的基础,消费者可以通过品牌辨别来购买产品,并形成习惯。换言之,品牌就是产品和服务质量和信誉的象征,它集中体现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综合评价。经济型酒店要坚持诚信经营。诚信是树立品牌最本质的内容,消费者之所以长期选择某一酒店,酒店之所以出名,关键就是它的信誉。诚信就是酒店对其承诺、应尽的责任义务,应绝对无条件履行,不能坑害、欺消费者,真正体现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宗旨。同时,要树立长期经营观念。我国缺乏酒店名牌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严重。对有志于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酒店而言,应树立长期经营观念。品牌不是一朝一夕能树立起来的,它需要经过消费者长期的检验和认可。要打破短期行为,就要有全局观念,不要因一时小利而违背酒店长期经营方针、策略,甚至为了长期经营这一大局,酒店要做好短期内亏本的准备。$"强化品牌形象。经济型酒店的形象是指经济型酒店在自己酒店价值观的指导下,为适应社会公众和消费者的发展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综合运用创意策划、酒店标志、广告宣传、商标选型和公共关系等手段,把酒店经营理念和产品服务特色,通过自身行为和各种媒介传达、表现出来,使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对酒店产生良好形象的认同感,对酒店形成一定的整体看法和最终印象,并转化为相应的基本理念和综合评价,从而为酒店创造一种理想的经营环境。经济型酒店的形象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有机体,其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精神层、制度行为层和物质层,精神层包括酒店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经营宗旨等,制度行为层包括酒店的组织制度、管理行为、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等,物质层包括酒店的建筑物、设备配置、产品包装、酒店标志及各种代表酒店形象的物质形态等。其中精神层是核心,它对制度行为层和物质层起到指导和导向的作用。经济型酒店可以运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来塑造形象。%"正确品牌定位。经济型酒店面临的是一个庞大的异质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消费者的需要、爱好、特征等是不一样的。经济型酒店进行品牌定位,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长处,选准市场上的空缺,树立一个独特、鲜明、新颖的形象。不同的经营方式会给不同的经济型酒店注入更新的活力。经济型酒店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开发全新的经营方式。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习惯,经济型酒店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进行定位。!"品牌扩散与延伸。经济型酒店要占领市场,除需要过硬的质量为前提外还要善于通过对外传播和对内沟通,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品牌宣传,系统开发品牌信息载体,大力宣传品牌信息,以扩散经济型酒店品牌形象。除了常用的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外,经济型酒店还可以开发各种“自控”载体。比如,经济型酒店的建筑造型和环境布置、酒店的各种办公用品、运输工具、员工的制服、各类指示性、标志性的物品、酒店的用品系列、酒店内的广告等。因为这些“自控”载体的使用权、所有权和支配权都是属于经济性酒店,在传播品牌信息时最经济、最灵活,也更加直观。经济型酒店进行品牌建设,在遵循以上四个基本程序的基础上,应结合时刻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以过硬的质量作为品牌建设的基础,以独特、新颖、鲜明的形象作为品牌竞争的标识,以灵活多变的公关宣传手段作为品牌扩张的手段,以合理有序的价格作为品牌含金量的尺度,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品牌的生命根基,从而将我国的经济型酒店的竞争引向一个高水平的品牌竞争阶段,在未来全球范围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参考文献’’胡平(俞萌"经济型酒店管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吉秋群"试析经济型酒店的竞争优势&-’"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许艳萍"经济型酒店问题及对策研究&-’"企业经济,$++0,.#/"

给你个论文做例子,希望对你有帮助。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在春秋外交中的作用 “不学诗,无以言”出自《论语》,是孔子对《诗经》实用价值的概括。孔子设教,尤其重视《诗经》的学习和运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专对”,指外交场合独立谈判酬酢,赋诗言志以应对诸侯的意思。因此,这里的“言”不是一般意义的讲话,主要指外交语言(外交辞令),有场合的限制。“不学诗,无以言”是说不懂《诗经》,不会赋诗、用诗,就没法参加外交活动。而赋诗以言志,可以说是孔子教育的重要内容或培养目标之一,在外交活动中,也是春秋时期特有的外交现象。“不学诗,无以言”正是对春秋近四百年赋诗言志活动的总结。春秋时期,大夫们出使别国,根据礼仪,赋诗成为外交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左传》多有记载。那时一个大夫不会赋诗就意味教养的缺乏,没有“出使专对”的资格。在周代,因赋诗不当引起国家纷争的事偶有发生。《左传·昭公十二年》云: “宋华定来聘�6�8�6�8公享之,为赋《蓼萧》,弗知,又不答赋。昭之曰:‘必亡。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这是对华定不知赋诗的批评。可以想像,赋诗不但是一项基本的外交技能,而且可以从使者的表现看出一个国家的前途。正如班固《汉书·艺文志》所云:“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必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春秋末期的孔子,掌握着西周典籍,又耳闻目睹了赋诗言志的事实,颇有感触地讲“不学诗,无以言”,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的指导。以诗的语言作为外交辞令,实在是文化史上奇特的现象,它全整地反映了《诗经》作为一部典籍如何作用于一代社会,如何影响华夏族的语言表现力,并进而塑造了中华民族温柔敦厚的性格,是很有意义的。惜乎学界尚未充分重视,偶有论述,也多对“赋诗言志”作概念、内涵性的解说(如顾颉刚著《古史辨〈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本文尝试从《诗经》在春秋外交中的作用入手,管窥其在文化史上的意义。《诗经》在春秋外交中的作用,概括地说,就是有效地参与外交活动,树立了含蓄外交的风范。一、诗言志能够有效地参与、推动外交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赋诗之能言志,首先在于《诗经》所含的人文精神和内容之广阔适合多种外交场合需要。如《左传·襄公八年》盟主晋范宣子访问鲁国,商量用兵于郑的共同行动,全部外交过程以赋诗完成:“公享之,宣子赋《扌票有梅》,季武子曰:谁敢哉?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欢以承命,何时之有?”武子赋《角弓》。宾将出,武子赋《彤弓》。宣子赋《扌票有梅》,以女子希望及时婚姻作喻寄意鲁及时出兵;因晋为盟主,相较鲁如“草木”之“臭味”,只好同意,于是赋《角弓》,以“兄弟婚姻,无胥远矣”作答;宴会最后,武子又赋《彤弓》(本为天子赐有功诸侯之诗)表达对晋悼公继承文公霸业的赞美、预言和祝福。从提出要求到答复要求以至宴会告结,整个谈判过程简洁而又明了。“春秋无义战”。襄公二十六年晋平公为强齐伐卫,公然干涉卫国内政,卫侯稍有过问,便“执而囚之”。面对这样一个主观、刚愎、暴戾的晋君,其外交争端如何解决?且看齐、郑二君的表现:秋七月,齐侯、郑伯为卫侯故如晋,晋侯兼享之。晋侯赋《嘉乐》,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子展相郑伯,赋《缁衣》。�6�8�6�8晋侯言卫侯之罪,使叔向告二君。国景子赋《辔之柔矣》,子展赋《将仲子》,晋侯乃许归卫侯。这次发生在盟国(齐、郑)和盟主(晋)之间的赋诗活动,其核心是讨论对卫侯的处置问题,齐侯、郑伯意图说服晋公,而任务落在国景子和子展身上。如果说晋公赋《大雅·嘉乐》“嘉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是向齐郑二君致欢迎词,那么国景子赋《小雅·蓼萧》“我心写(“泻”,舒畅)兮”、“燕笑语兮”是渲染宾朋相聚时和睦亲密的气氛,“为龙(宠)为光”、“宜兄宜弟”赞颂晋公又自占了身份,这种赋诗是寒喧、客套,然而这种以诗为形式的客套实在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以及子展《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粲兮”,都以亲密的家人口吻把国际关系人伦化亲情化了,实际是盟国向霸主示意友好,疏通了关系,稳定了外交心理,使谈判在和睦的气氛中进行。接着有了交锋,“晋侯言卫侯之罪,使叔向告二君”。于是国景子赋《辔之柔矣》:“马之刚矣,辔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志气镳镳,取予不疑。”这首诗以“赋”的手法铺陈马与辔的关系:柔能克刚;马刚,辔则柔,马不刚,辔亦不柔;所以即使“志气镳镳”,也“取予不疑”。其中以宽政安诸侯的道理在以柔驭刚的譬喻中已经不言而喻。令人惊叹的是,这种道理竟用诗的语言唱出来,在“刚”与“柔”的对举中,在“不刚”与“不柔”的逻辑中,在“志气镳镳”的形象中,尤其是“之、矣”辞气回旋,极尽感情变化之能事,形成起伏波澜,带来丰厚的意蕴,比单纯的散体语言更加流转疏放,使得内容与情感、语言与声韵一箭双雕,晋公焉能不动情又晓理?如果说作诗者的动机是感性的(《诗经》作品大部分是民歌),那么赋诗者则完全是理性的,经过了理性的揣测、判断、选择的过程,而赋诗的效果(或者说在听诗者),既诉诸感情又诉诸理智,既有深刻的感染力,又有理性的说服力,这就是赋诗言志独特的效果。回到上例,我们看子展赋诗《将仲子》这一特点更明显。子展借一弱女子的口吻暗示对晋国的态度,赋诗重点在第三章后半:“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原诗直抒胸臆,语气随心理的微妙变化而一波三折,但在特殊的外交场合,字面的意义就突现出来:“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可以看做是一个设问,提供“爱”与“人言之畏”两种选择;然后在“仲可怀也”的坦白中,“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吁叹中,情感的重心逐渐地倾向了后者。而子展借此诗表明对晋对卫侯的态度,颇似“两点论、重点论”的逻辑:虽然一向尊重您,但在这件事上,您要考虑舆论的影响啊。对晋公的劝说明确而又巧妙极了,而听似无奈的语气也透露未失去作为盟国的“谦卑”。两首赋诗,终于使“晋侯乃许归卫侯”,而《诗经》在外交上的说服力也由此可见了。以上摘自:《太原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1期 91-93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难吗

不是核心期刊!刊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Taiyuan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主办:太原师范学院学报周期:季刊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2-2027CN:14-1304/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山西教育学院学报创刊时间:1998

本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该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科)40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40沈阳工程大学学报(社科)40沈阳大学学报(社科)40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160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40景德镇高专学报70辽宁医学院学报(社科)45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60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科)50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科)40孝感学院学报(社科)60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70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70齐齐哈尔师范大学学报(社科)60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40佳木斯大学学报(社科)70长春理工大学学报90邢台学院学报70滁州学院学报40安阳师范学院学报40咸宁学院学报70琼州学院学报50阜阳师范学院学报40鸡西大学学报70绥化学院学报70新乡学院学报60贺州学院学报40牡丹江大学学报60西昌学院学报(社科)60辽宁师专学报(社科)70新余学院学报45焦作大学学报45宿州学院学报40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50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70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科)45辽宁科技学院学报40长江大学(社科)90淮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50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科)40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50许昌学院学报40凯里学院学报50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50----------------------------------------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稿费

太原师范学院是二本院校。

太原师范学院,简称“太原师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原市,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截至2015年11月,太原师范学院设有新校区、中校区、南校区、北校区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有专任教师81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65名;设有21个院、系,开设本科专业及方向54个。

扩展资料:

太原师范学院科研成果:

根据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五年来,太原师范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5项,国家软科学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合作国家级和“973”项目5项。

学校承担教育部项目14项,获中国国内授权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承担省级项目318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第七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4项。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太原师范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类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有东方新视点、中国法治改革研究、中国古典文化和文学遗产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学术随笔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原师范学院

简介:太原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本科师范教育为主、非师范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和山西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创立于改革开放年代,1988年开办本科高等师范教育;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于建国初期,1958年在山西大学堂原址办学;山西省教育学院诞生于民国年间,1929年在国民师范旧址创建。在各自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它们弦歌不辍、薪火传承,誉满三晋、声名远播,为国家建设、山西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 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约1569亩,总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323名,硕士研究生325名,各类成人学生2466名,生源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新学院组建近二十年来,锐意进取,开拓奋进,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逐年提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教学院(系)20个,本科专业及方向64个,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优势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6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此外开设了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等通才教育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实践教学成果丰硕。体育系毛飞豫同学获得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女子甲组50米蝶泳冠军,体现了我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行知舞蹈团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欢会的舞台,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一大批学子在国家级比赛中摘金夺银、屡获佳绩,彰显了学校优良的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科研水平明显提升。学校现有1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2个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3个山西省协同创新中心(其中一个为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1个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1个山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中心(培育),2个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2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4项,国家外专局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项目350项;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类二等奖1项,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4项、三等奖28项;获国内授权专利47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主办有《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教学与管理》等学术期刊。 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现有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中国史、生物学、艺术学理论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教育硕士、艺术硕士、旅游管理硕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师资实力明显增强。现有教职工1424人,其中专任教师895人,包括教授111人,副教授312人,博士176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4名,山西省高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名,山西省科技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1名,山西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1名,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8名,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名,山西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名,山西省教学名师14名,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67名,一批教师受聘担任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对外合作交流取得突破。学校已与国内外1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北密歇根大学、菲斯克大学、西北拿撒勒大学、多米尼克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加拿大布兰登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大学,意大利米兰ACME美术学院,捷克学院,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坦桑尼亚开放大学等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陆续派学生分赴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帕切斯学院、意大利福贾美术学院、佛罗伦萨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加拿大希尔克学院等大学交流学习。学校还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并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府、科研院所访习或开展学术交流。 学校组建以来,始终秉承“崇德、博学、团结、创新”的校训精神,凝炼了“行知统一、造就良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以“德育为本、实践第一、创新教育”为主要内涵的行知精神,坚定不移地走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学校行知文化育人特色鲜明,被全国陶研会授予“全国优秀陶研学校”称号;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荣获了“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标兵”称号,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诞生于世纪之交的太原师范学院如同一艘扬帆启航的大船,在世纪首航的波翻浪涌中高歌猛进,执着前行。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资格,2010年开始建设新校区,2013年顺利通过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验收,同年入驻新校区;2014年正式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2016年9月,学校召开第二次党代会,科学谋划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为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展望未来,学校将以实施旨在促进山西高等教育振兴崛起的“1331工程”为引领,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努力在“十三五”末挺进全省高校第一方阵,为建设国内同类院校前列、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的目标而奋发努力。

太原师范学院一般,属于二本大学。

太原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截至2022年6月,学校设有新校区、中校区、南校区、北校区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884亩,其中新校区占地面积1569亩,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有教学院系19个,本科专业52个。

太原师范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6月,太原师范学院有6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全日制学术学位一级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生物学和艺术学理论,学制三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电子信息、艺术硕士,学制三年;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和旅游管理,学制两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类别:教育硕士的教育管理,学制三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太原师范学院

不好发。《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是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普通期刊,非核心期刊,因此不好发。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建校60多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影响因子

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另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据库。在国外较权威和著名的数据检索系统包括SCI、EI等,为了引导我校科技人员的论文投向, 使他们的论文能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让更多的同行了解,以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提高我校科学研究的显示度,现将常用数据库来源期刊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以供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检索、订阅、职称评定等参考。另外,本指南还列出了核心期刊按影响因子的排序表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谨供参考。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简称《引证报告》(核心期刊投稿首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版一次,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见下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第二编 经 济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第四编 自然科学第五编 医药、卫生第六编 农业科学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心理科学 3.心理学报 4.哲学动态 5.自然辨证法研究 6.孔子研究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9.中国哲学史 10.道德与文明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现代哲学 13. 心理发展与教育 14.心理学探新 15.周易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5.中国宗教 6.佛教文化 7.中国穆斯林 8.世界宗教文化C8 统计学 l. 中国统计 2.统计研究 3.统计与决策 4.数理统计与管理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C93 管理学 1.中国行政管理 2.管理世界 3.领导科学 4.中外管理 5.管理科学学报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从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回族研究 8.世界民族 9. 中国民族 10.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云南社会科学 12.青海民族研究 13.西北民族研究 14.满族研究 15.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6.内蒙古社会科学 17.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1,3,5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4.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5. 国际问题研究 6. 当代亚太 7.国外理论动态 8. 美国研究 9.当代世界 10. 西亚非洲 11.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2.国际展望 13.国际论坛 14.国际观察 15.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6.和平与发展 17.拉丁美洲研究 18.日本学刊 19.东南亚研究 20.国外社会科学D2,4,6 中国政治 1.政治学研究 2. 求是 3. 中国行政管理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了望 6.社会主义研究 7. 教学与研究(北京) 8.毛泽东思想研究 9.党的文献 10.马克思主义研究 11.青年研究 12.中国青年研究 13.探索 14.党建研究(北京) 15.中共党史研究 16.学习与探索 17.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8.社会科学研究 19.理论前沿 20.理论探讨 21. 新视野 22.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3.求是 24.理论与改革 25.科学社会主义 26.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8.工会理论与实践 29.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3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31.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32.理论学刊 3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34.妇女研究论丛 35.党政论坛 36.理论导刊 37.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8.理论探索 39. 半月谈 40.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41. 中国青年 42.公安大学学报(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D9 法律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E 军事 1.中国军事科学 2.军事经济研究 3.国防大学学报 4.政工导刊 5.军事史林 6.军事历史研究 7.世界军事 8.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9.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第二编 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管理世界 3.经济学动态 4.改革 5.经济学家 6.世界经济 7. 财贸经济 8.财经研究 9.经济科学 10.宏观经济研究 11.财经问题研究 12.经济评论 13.当代财经 14.当代经济科学 15.经济管理 16.当代经济研究 17.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8.南开经济研究 19.经济问题 20.经济问题探索 21.现代财经 22.上海经济研究 23.财经科学 24.国际经济评论 25.外国经济与管理 26.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经济纵横 28.中国经济问题 29.经济与管理研究 30.中国经济史研究 31.经济经纬 32.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33.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34.生产力研究F11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世界经济与政治 3.世界经济研究 4. 国际经济评论 5.外国经济与管理 6.国际贸易问题 7.国际贸易 8.当代亚太 9.亚太经济 10.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1.现代国际关系 12.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3.世界经济文汇F12,F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改革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上海经济研究 峰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5.经济体制改革 6. 中国经济管理 7.特区经济 8.开放导报 9.南方经济 10.宏观经济调控 11.中国改革 12.中国劳动 13.城市发展研究 14.城市问题 15.国际经济合作 16.改革与战略 17.中国流通经济 18.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财会月刊 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 6.审计与经济研究 7.中国审计 8.中国农业会计 9.广西会计 10.中国会计电算化 11.财会研究(兰州) 12.事业财会 13.财经理论与实践 14.会计之友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农业现代化研究 5.农业技术经济 6.林业经济 7.中国土地科学 8.林业经济问题 9.生态经济 10.农业经济 11.调研世界 12.乡镇企业研究 13.中国农垦经济 14.农村经济 15.乡镇经济 16.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7.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18.世界农业 19.农村经济导刊F4/6工业经济(含F27) 1.中国工业经济 2.管理世界 3.经济管理 4.经济研究 5.改革 6.外国经济与管理 7.经济问题探索 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9.企业管理 10.企业经济(南昌) 11.汽车与配件 12.中国建材 13.煤炭经济研究 14.中国电业 15.建筑经济 16.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7.企业活力 18.上海企业 19.集团经济研究 20.管理现代化 21.经营与管理 22.国有资产管理 23.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24.工业技术经济 25.电力需求侧管理 26.铁道经济研究 27.交通企业管理 28.旅游学刊 29.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商业研究 3.国际贸易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财贸经济 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消费经济 8.国际经贸探索 9.商业时代 10.国际经济合作 11.国际商务研究 12.价格理论与实践 13.中国商贸 14.商场现代化 15.江苏商论 16.销售与市场 17.商业经济文荟 18.中国物价 19.中国市场 20.财贸研究 21.价格月刊F81 财政.国家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务与经济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财贸经济 6.中国财政 7.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8.财经问题研究 9.涉外税务 10.财经论丛 11.财经研究 12.中国税务 13.当代财经 14.财经科学 15.江西财税与会计 16.财会研究(兰州)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证券市场导报 4.投资研究 5.金融论坛 6.保险研究 7.金融理论与实践 8.上海金融 9.财经理论与实践 10.金融与经济 11.浙江金融 12.武汉金融 13.中国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现代金融 17.农村金融研究 18.国际金融 19.银行家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20 信息与传播 1.现代传播 2.当代传播G21新闻学、新闻事业 1.国际新闻界 2.新闻记者 3.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4.新闻与传播研究 5.中国记者 6.新闻战线 7.新闻与写作 8.新闻界 9.新闻爱好者 10.新闻大学 11.新闻知识 12.新闻实践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中国出版 4.编辑之友 5.出版发行研究 6.编辑学刊 7.出版广角 8.读书 9.中国图书评论 10.科技与出版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大学图书馆学报 4.情报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情报科学 7.图书馆建设 8.图书馆 9.情报杂志 10.图书馆论坛 11.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6.图书情报知识 17.现代情报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中国档案 3.档案学研究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档案管理 7.兰台世界 8.山西档案 9.档案 10.北京档案 11.上海档案 12.四川档案 13.湖南档案(改:档案时空)G3 科学,科学研究 1.自然辩证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研究 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中国科技论坛 6.中国软科学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科学管理研究 9.研究与发展管理 10.科技进步与对策 11.科学新闻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G4 综合性教育 1.教育研究 2.教育理论与实践 3. 比较教育研究 4.全球教育展望 5.教育评论 6.中国教育学刊 7.外国教育研究 8.人民教育 9.教学与管理 10.教育探索 11.教育与经济 12.教育科学 13.江西教育科研 14.辽宁教育研究 15.教育导刊 16.上海教育科研 17.山东教育科研(改:当代教育科学) 18.教育研究与实验 1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2.幼儿教育 3.学前教育 4.早期教育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学管理 3.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 4.学科教育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历史教学 7.上海教育 8.中小学教师培训 9.小学语文教学 10.小学教学研究 11.思想政治课教学 12.天津教育 1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6.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17.中小学外语教学 18.数学通报 19.中学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中国高教研究 6.江苏高教 7.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现代大学教育 12.高校理论战线 13.高教探索 1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G71/79 各类教育 1.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远程教育 6.电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国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0.父母必读 11.继续教育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体育与科学 5.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体育学刊 7.中国体育科技 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9.体育文化导刊 10.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1.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语言教学与研究 3.民族语文 4.语言文字应用 5.汉语学习 6.语言研究 7.中国翻译 8.世界汉语教学 9.古汉语研究 10.方言 11.当代语言学 12.语文研究 13.语文建设 14.修辞学习 15.语言与翻译 16.上海科技翻译 17.中国科技翻译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外语界 5.现代外语 6.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7.外语学刊 8.外语教学 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中国俄语教学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0.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1.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天津大学学报) 1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4.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自然科学进展 30.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3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3.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3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7.高技术通讯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应用科学学报 4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47.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2.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54.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57.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61.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6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0.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82.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83.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85.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88.桂林工学院学报N 自然科学总论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系统工程 3.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4.系统工程学报 5.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6.自然辩证法研究 7.科学 8.管理科学学报 9.自然科学史研究 10.自然杂志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中国科学基金 13.中国科技史料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8.复旦学报.医学版 9.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0.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2.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3.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4.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5.广东医学 16.上海医学 17.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8.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1.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江苏医药 23.新医学 24.天津医药 25.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8.陕西医学杂志 29.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 0.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31.山东医药 32.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4.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5.北京医学 36.医学与哲学

题主是否想询问的是“道尔顿影响因子是多少”?。根据太原师范学校教师王文敏博士在《DaltonTransactions》在线发表研究成果,以“Linear-shapedLnIII4andLnIII6clustersconstructedbyapolydentateSchiffbaseligandandaβ-diketoneco-ligand:structures,fluorescenceproperties,magneticrefrigerationandsingle-moleculemagnetbehavior”为题,在国际无机化学领域著名期刊《DaltonTransactions》(《道尔顿会刊》)发表了关于稀土簇合物的结构、荧光及磁性的研究论文(DaltonTrans.,2019,48,16744–16755),由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近三年影响因子在左右,属于JCR二区TOP期刊。在无机化学领域,其与美国化学会主办的《InorganicChemistry》(《无机化学》)一起被认为是世界权威的两大老牌无机化学刊物。

补考过了就没信仰。你要是太过担心可以请考试吃饭啊。

可以补考 山西师范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 简称山师大,位于华夏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古尧都山西临汾市,是山西省高等师范教育、高等艺术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中心,是山西省唯一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截至2013年,山西师范大学有4个校区,一校区为主校区,二校区为现代文理学院,三校区为体育学院,四校区为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总计2143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学术研究编辑科研建设2011年至2013年,学校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00余项,有5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40部,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其中被SCI等三大检索刊物高影响因子区域收录论文70余篇。研究机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磁性分子与磁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戏曲文物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发刊要求

你可以到网上论文或到图书馆里上网查下,用关键词

尚绪美,清华大学,无权处分合同及其法律效力 2007年的 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找到 【英文题名】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Contract and Its Legal Validity 【副题名】 以《合同法》第51条为对象A Research on Provision 51 of Contract Law 【作者中文名】 尚绪美; 【导师】 崔建远; 【学位授予单位】 清华大学; 【学科专业名称】 法律 【学位年度】 2007 【论文级别】 硕士 【网络出版投稿人】 清华大学;尚绪美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8-07-18 【关键词】 无权处分;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善意取得; 不当得利; 【英文关键词】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contract validity; bona fide gains; illegal profit; 【中文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很多学者对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质疑和反省。 本文将以《合同法》第51条为对象分四个部分论述。第一、二部分:准确界定无权处分、无权处分合同等概念,使讨论的对象—无权处分合同特定化、清晰化。第三部分讨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沿着初步论证—实证分析部分—反面论证—得出结论的顺序展开。在初步论证阶段对物权行为模式下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非物权行为模式下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分别进行论,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对物权行为模式下无权处分合同有效与非物权行为模式下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进行综合的比较。实证分析部分主要是结合我国的法制背景和相关规定进行讨论。接下来的反面论证部分分别反驳了无权处分合同无效说、有效说和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说中的有力说,以从反面论证无权处分合同应该是效力待定(通说)的论点。笔者认为对我国法律中的无权处分的概念及效力应以我国法律体制及所采取的物权变动模式为背景作上述理解。这样有助于我国法律的应用,其不足之处宜通过解释加以消除。 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在我国无权处分合... 【英文摘要】 Although the 51st provision of Contract Law has stipulated the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contract, the arguments never stop whatever in academic circles or legal practice fields. Particularly many scholars challeng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ovision. The thesis made a research on 51st provision, having three parts to verify the author s views step by step. First part and second part: give the demarcation of unauthorized acts and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contract and so as that we can specify and make clea... 【DOI】 CNKI:CDMD: 【相同导师文献】 导师:崔建远 导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1] 吴旻.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法律裁判若干问题研究[D]. 清华大学,2007[2] 陈探.论长期合同调整[D]. 清华大学,2007[3] 尚绪美.无权处分合同及其法律效力[D]. 清华大学,2007[4] 曾宪发.浅析中国合同法上的惩罚性违约金[D]. 清华大学,2007[5] 柏勇.特许经营受许人法律保护研究[D]. 清华大学,2007[6] 程世刚.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私权保护研究[D]. 清华大学,2006[7] 朱俊峰.公寓小区停车位法律问题研究[D]. 清华大学,2006[8] 程世英.特许经营法律问题探析[D]. 清华大学,2006[9] 黄斌.国际保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 清华大学,2005[10] 陈喜年.围绕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产生的权利冲突及相关问题研究[D]. 清华大学,2005【参考文献】反映本文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共(4)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1] 崔建远. 新合同法若干制度及规则的解释与适用[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1,(03) . [2] 崔建远. 无权处分辨——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解释与适用[J]. 法学研究, 2003,(01) . [3] 孙宪忠. 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区分原则[J]. 法学研究, 1999,(05) . [4] 王利明. 论无权处分[J]. 中国法学, 2001,(03) . 【共引文献】(也称同引文献)与本文有相同参考文献的文献,与本文有共同研究背景或依据。共(7113)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645 条[1] 郑立. 论合意(协议)是合同理论的基石[J]. 法学家, 1993,(04) . [2] 林宏坚,陈贵生. 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保护问题新探——试析一种对第三人利益区分保护的思路[J]. 法学评论, 2006,(05) . [3] 汤大好. 相邻不可量物侵害之受害人容忍义务比较法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4] 李岩. 占有法益性质之初步论证[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1) . [5] 蔡代鹏. 小议“加害给付”[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3,(01) . [6] 张曼莉. 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2) . [7] 廖焕国,严浩. 先买权制度论纲——兼评我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的先买权制度[J]. 法学评论, 2003,(06) . [8] 任华哲,鲁杨. 共同抵押若干问题之探讨[J]. 法学评论, 2003,(06) . [9] 钱硕. 论经济法的可诉性[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0] 黄明健. 论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J].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98,(08)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22 条[1] 任庆. 中国循环型社会法律制度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 [2] 陶修明. 国际金融衍生交易终止净额结算法律制度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 [3] 蔡永民. 论物权法视野下的水资源法律保护[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 [4] 张炳生. 知识产权出资制度研究[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 [5] 夏利民. 论财团法人制度[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 [6] 刘宇. 民刑关系要论[D]. 吉林大学, 2007 . [7] 王雪杉. 保险法告知义务研究[D]. 吉林大学, 2007 . [8] 李国强. 相对所有权的私法逻辑[D]. 吉林大学, 2007 . [9] 杨忠孝. 破产法上的利益平衡问题研究[D]. 华东政法学院, 2006 . [10] 於世成. 美国航运法研究[D]. 华东政法学院, 2006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225 条[1] 李南春. 浅析合同相对性原则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适用[D]. 北京大学, 2007 . [2] 朱广峰. 论国际物流经营人的责任制度[D].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 [3] 马晶. 从近年进口产品责任问题谈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的完善[D].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 [4] 蔡忠良. 侵权行为法立法体例比较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 [5] 王慧蕾. 国际项目融资中浮动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 [6] 赵志刚. 和谐社会与环境损害公共补偿制度的构建[D]. 山东科技大学, 2007 . [7] 王晓彬. 论环境责任保险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D]. 山东科技大学, 2007 . [8] 江峰. 和谐社会与环境损害公共补偿制度的构建[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 [9] 王亚力. 论合理建构农民失业保障机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 [10] 张福娇. 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 四川大学, 2007 .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1 条[1] 吴旭,黄嘉琳. 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A]. 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 2005 . [2] 王屏. 从一起案例分析抵押权的若干问题[A]. 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 2005 . [3] 赵莉. 我埋单你受益——从银行房贷合同看“霸王条款”[A]. 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 2005 . [4] 张大安,杨爱萍. 保护耕地 加强征地制度改革 维护社会稳定[A]. 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5] 韩立新. 论我国海洋环境损害索赔的主体[A]. 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6] 张湘兰,向明华. 司法拍卖船舶的瑕疵担保问题[A]. 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7] 徐静琳,李瑞,游依群,康洛奎,谌爱华,张甄,孟庆刚,姚杰. 规章编纂研究[A]. 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C], 2003 . [8] 钟爱玲. 论《物权法》中的海域使用权[A]. 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 2007 . [9] 李晓斌. 创设地役权制度的现实意义思考[A]. 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 2003 . [10] 陆瓯,罗玉章. 浅析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准法律行为的异同[A]. 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 2004 .

【摘要】 本文首先对“赵氏孤儿”故事的流传作一简单介绍。接下来介绍《史记·晋世家》、元杂剧《赵氏孤儿》、电影《赵氏孤儿》(陈凯歌,2010)三者在人物塑造、主题阐发上的不同。最终将主题聚焦于电影《赵氏孤儿》对“赵氏孤儿”故事的当代演绎及其叙事策略,总结其成败经验,以期为后来的“名著改编”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赵氏孤儿 史记 元杂剧 陈凯歌 电影一、故事流传 《赵氏孤儿》故事原型的最早记载见于《春秋》: 《春秋·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春秋·成公八年》(公元前583年): 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这两条记载过于简单,我们只可从中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且人物中仅有赵盾、赵同、赵括三人,尚未出现“赵氏孤儿”赵武。 到了《左传》,对这两条相关记载的注解使得这段史实变得更加生动详细: 《左传·宣公二年》(公元前607):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左传·成公八年》(公元前583年) : 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这两则故事都介绍了“赵盾弑其君”的前因后果,但却完全不同。第一则材料中首次出现了提弥明和灵辄,第二则材料中则首次出现了韩厥。第一则材料中赵氏被灭的原因是由于晋灵公的“不君”,赵盾屡次直言上谏而引起的君臣之间的矛盾;第二则材料中所交代的赵氏之所以被灭族,是因为庄姬、赵朔、赵婴三人之间感情混沌,纠葛不清,赵氏家族无法容忍并出面干预,庄姬因此怀恨在心,在晋侯面前污蔑赵家,而平日与赵家早已结仇的大臣也趁机加入,借此将赵氏家族一网打尽。这些都为《史记》提供了史料,做了铺垫。《史记》中的相关记载见于《晋世家》和《赵世家》,《晋世家》基本延续了《左传·宣公二年》的记述,甚至个别字词也一样。《赵世家》则比此前的故事都更加丰满。对于晋灵公的昏庸和想要杀害赵盾的原因,《赵世家》延续了《左传》和《晋世家》的记载,但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新的人物和情节。新的人物有公孙杵臼、程婴、屠岸贾,这三人被划分为正邪两派,于是就有了曲折生动的搜孤救孤故事。至此,“赵氏孤儿”的故事初见雏形。 到了元明清时代,叙事文学发展并繁盛起来,《史记》本身所具有的叙事特点,使其成为戏曲、小说等叙事文学取材的对象。“赵氏孤儿”故事因其曲折生动的情节设置,自然也被搬上了戏曲舞台。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获得的极大成功,对于“赵氏孤儿”故事的源远流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关于元杂剧《赵氏孤儿》,存在着两个版本:元刊本正名为《韩厥救舍命烈士,程婴说妒贤送子,义逢义公孙杵臼,冤报冤赵氏孤儿》,这个版本,不载题目,只录曲文,科白全删,曲文有较大出入。明刊本题目作《公孙杵臼耻堪问》,正名作《赵氏孤儿大报仇》。较之元刊本错误少,是现今刊印的基础版本。 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之后,明代传奇《八义记》和明代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也对“赵氏孤儿”进行了演绎。《八义记》的传奇体例限制(只能以生、旦为主角,以“大团圆”为完美结局)无疑削弱了元杂剧的悲剧气氛,在人物塑造上,更是凭空增添了周坚和张维两个角色,这就削弱了两大主角程婴和公孙杵臼的戏份,使得故事情节和元杂剧大相径庭,整体而言,艺术性也就大大降低了。《东周列国志》的相关情节出现在五十回“赵宣子桃园强谏”、五十一回“责赵盾董狐直笔”、五十七回“围下宫程婴匿孤”、五十九回“诛屠岸赵氏复兴”,但所书故事均在元杂剧范围之内,并没有任何创新或存异之处。 以上是对“赵氏孤儿”故事版本流传的简单介绍。综上所述,“赵氏孤儿”的故事雏形形成于《史记·赵世家》,纪君祥对其进行的元杂剧改编使其得以广泛传播,并流传至今。二、版本对比 接下来笔者将分析《史记·赵世家》、元杂剧《赵氏孤儿》、电影《赵氏孤儿》(陈凯歌,2010)在 人物塑造和主题阐发 上的变迁。在人物塑造方面,为求简单明了,笔者就屠岸贾、赵氏家族、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五类角色在以上三部作品中的设定制作了如下表格(表1): 读表可知,屠岸贾在《史记·赵世家》中的设定是“大夫”、“司寇”,属于文官,到了元杂剧和电影里则变为武将(“晋国大将”),赵氏家族在《史记·赵世家》和元杂剧里都是文臣,到了电影里才设定为武将。程婴在三部作品中的角色设定则各不相同,分别是:赵朔友人、赵家门客、草泽医人。公孙杵臼在《史记·赵世家》中是赵家门客,在元杂剧和电影中都是和赵家同为“一殿之臣”的朝中中大夫,但在电影里被弱化为配角,戏份不多。韩厥在《史记·赵世家》里是赵朔友人,在元杂剧和电影里都是屠岸贾下属。 以上是对上表的简单解读。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认为,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人在《史记·赵世家》中的角色设定相同或相近,而到了元杂剧中则各不相同的原因,是因为元杂剧与《史记》相比,前者是叙事文学,更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后者则属于史书,纪实性是第一原则。而在《史记》和元杂剧中鲜明的正邪对立和救孤动机,到了电影中变得模糊的原因,则与笔者接下来要谈到的三部作品的主题有关。 提到三部作品的主题阐发,就要提到其中人物行为的动机和原因。接下来笔者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三个文本进行细读,从中阐发三部作品各自不同的主题。《史记·赵世家》中,在赵氏家族被灭族后,公孙杵臼和程婴有如下几段关键性对话:       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曰:“ 胡不死 ?”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公孙杵臼曰:“ 赵氏先君遇子厚 ,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及赵武弱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孟宣与公孙杵臼。” 赵武……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 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 自杀 。 从上面几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有很强的恩义观,这种恩义观的逻辑是:若对方有恩于己,自己则应以生命来报答对方的知遇之恩。因此即便在救孤养孤的任务完成后,赵武泣涕拜谢表明自己愿意报答程婴的恩情,程婴依然选择自杀以下报恩主。 如果说本篇或属个例,那我们可以看看司马迁笔下的其他例子。如战国时豫让为报“智伯国士遇我”之恩,“乃变名姓为刑人,人富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剌襄子”,智伯感其乃“义人也”,将其释放;豫让竟不罢休,“又潦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伺机而动。最后其义难成,拔剑三跃而击赵襄子之衣,“遂伏剑自杀”。聂政为报严仲子而刺韩相侠累,“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其姐聂荣前来认尸,被问及“何敢来识之”,说道:“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可奈何”,可见再司马迁笔下,不但“士为知己者死”,连闺中女儿亦知报恩复仇之理。又如燕太子丹为报秦仇而求助于田光,田光以自杀激励荆轲。荆轲刺秦王而报太子,其友高渐离又欲刺秦王而报荆轲。监门侯生为报信陵君的知遇之恩,为保信陵君窃符成功,竟将自己献祭出去,“北乡自刭”。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史记·赵世家》中的“赵氏孤儿”故事,其主题即为先秦到一个“义”字。 到了纪君祥创作的杂剧《赵氏孤儿》,在讨论救孤时,通篇所见已非恩义等字眼,而是“于家为国旧时臣”、“忠臣”、“忠魂”,可见先秦的“义”到了元朝已演变为“忠”。那么先秦的“义”的对象是恩主,元代的“忠”的对象则是“君主”。于是元杂剧里的“赵家”的内涵被置换成了“君”,这一点我们从元杂剧的细节和行文逻辑里也可窥得一二,如“【煞尾】凭着赵家枝叶千年永,晋国山河百二雄。显耀英才统军众,威压诸邦尽伏供。(p1486)”,好似这晋国山河乃是“赵家”的,到了程婴向赵氏孤儿将事实和盘托出时,更是改称赵氏孤儿为“小主人”。再联系时代背景,笔者可做如下猜测:这里的“赵家”已经不是先秦晋国的“赵世家”,而是赵家王朝,也即宋朝。至此,元杂剧《赵氏孤儿》则被赋予了时代性主题。两宋朝廷对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位赵家功臣的的追封祭祀也可佐证这一点[下附《两宋朝廷婴、杵、厥祭祀封赏始末表》(表2)]。 三、当代演绎 相比以上两部作品,2010年陈凯歌的电影作品《赵氏孤儿》,其主题则要复杂的多。时隔上千年,以先秦的“义”作为行为动机(乃至杀身成仁)在当代已显得缺乏合理性;即使是时隔近千年的元朝,其“忠君”思想也与当代价值格格不入。因此,不论是在主题阐发上,还是在人物塑造和叙事逻辑上,陈凯歌都必须对这一流传千年的故事进行重新组合。接下来笔者要做的就是分析陈凯歌的叙事策略及其达到的效果,总结其成败经验,以期为后来的“名著改编”提供借鉴意义。 由表1我们可知,到了电影里,屠岸贾和赵氏家族的正邪对立已不明显,屠岸贾诛杀赵氏家族的动机,并非像元杂剧里那样陷害忠良,而是受到了刺激:电影开篇,通过由葛优扮演的程婴和一小市民的对话,电影就向观众交代了屠岸贾被赵朔替代一事,这一替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替代屠岸贾出征,二是代替屠岸贾娶到了国君的姐姐庄姬夫人。镜头在一组平行蒙太奇间不断转换,由赵文卓扮演的赵朔只因打了胜仗就耀武扬威,不将屠岸贾放在眼里,甚至逼其吞食由国君“从台上弹人”时不小心打中赵朔坐骑的弹丸。电影仅用了8分42秒,就将屠岸贾与赵氏家族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让观众对屠岸贾产生了同情。从8min42s到25min12s是矛盾的解除:朝堂上面对赵盾赵朔的当面羞辱,屠岸贾忍无可忍终于设计诛杀赵氏家族(笔者将这一段结束于赵武之死)。观众在观看这一组合段的过程中,已经不能像看元杂剧那样怀着鲜明的立场了,而是感情复杂,一方面为嚣张跋扈的赵氏家族被诛感到解气,一方面又替幸存的赵氏孤儿紧张。笔者将第三个组合段规定为:25min12s到57min42s,这一组合段的主题是:搜孤救孤。此前不论是在《史记》还是在元杂剧里,或为“义”或为“忠”,程婴和公孙杵臼都毫不犹豫献出了自己乃至儿子的生命,这一叙事逻辑到了当代无疑毫无逻辑可言,甚至有概念先行之嫌。于是在这32分钟里,导演对“搜孤救孤”的故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新演绎:程婴起初藏孤属于临危受命,并非主动为之;后来阴差阳错,官兵错抱了赵氏孤儿,留下程婴的孩子,程婴被屠岸贾怀疑,并在自认为自己的孩子已被公孙杵臼带出城的前提下,才“招认”并带着屠岸贾去了公孙府邸搜孤;到了公孙府邸,直到屠岸贾摔婴的前一秒,程婴都以为屠岸贾会信守承诺手下留情,这才将被找到的婴儿(也就是他自己的孩子)亲手奉上。至此,程婴阴差阳错地完成了“大义凛然”的救孤行动。电影作为一种视觉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于《史记》的书面描写,也不同于元杂剧的角色脸谱化,演员本身就是一个视觉符号——葛优的脸,其向观众所传达的信息向来与“市侩”、“喜剧”等词有关,不论如何似乎都与诸如“大义凛然”这样的形容毫无关联,因此并非全知视角的屠岸贾,绝不可能想到如此“市侩”的小市民,会作出如此牺牲。赵氏孤儿的命就此保住。 至此,通过以上三个大的组合段的分析,笔者意在阐明电影的复杂主题——存在主义式的荒诞感,在存在主义哲学的语境中,人性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对立,个体行为的动机也不再正邪分明,生命充满了荒诞,每个人都是被动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面对命运深感无力,如电影中的程婴在意外失子后所说:“这就是命”。 以上是对电影前半部的主题的分析。关于后半段故事,《史记》和元杂剧也颇有出入:《史记》中简单的报恩复仇主题,到了元杂剧中加入了赵氏孤儿“认贼作父”的情节。于是简单的报恩复仇主题,在此又多了一层耐人寻味的“弑父”情结。然而在笔者看来,元人笔下的这一“弑父”情节的加入,并不具备现代性意义上的“精神弑父”涵义,也并非为设置伦理困境,只是出于作者纪君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考虑:内容上,这一情节的加入可增添故事的曲折性,以迎合观众的接受心理;结构上,“认贼作父”可拉近正反两派(赵氏孤儿vs屠岸贾)的距离,费去许多笔墨,确保故事结构的封闭性。如果我们再回到元杂剧的文本中进行细读,这一推论就几可确定无疑了:元杂剧第四折一跃跳到二十年后,程婴以手卷的方式向赵氏孤儿细述往事,赵氏孤儿听后的反应是:“元来赵氏孤儿正是我,兀的不气杀我也。”随后便晕了过去,被程婴唤醒后又叫道:“兀的不痛杀我也!”接着直接改口称养了自己二十年的屠岸贾为“老匹夫”,并表示“我拼着生擒那个老匹夫……”、“到明朝若与仇人遇……死狗似拖将出去”,甚至毫不犹豫地表示要“把铁钳拔出他斓斑舌,把锥子生跳他贼眼珠,把尖刀细剐他浑身肉,把钢锤敲残他骨髓,把铜铡切掉他头颅”。至此可以看出,这些报复性的残忍描写基本上迎合了当时反元复宋的群众心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并不在意叙事的逻辑性和内容的可信度(在此忽略戏曲不同于小说电影等其他叙事体裁的叙事逻辑)。 然而到了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里,“复仇”不再像元杂剧里那么地“快意恩仇”,而是充满了情与理的矛盾。电影里,程婴抚养赵氏孤儿并主动促成其认贼作父的动机,是为了替自己的儿子报仇。元杂剧里未提及“报仇”与“认贼作父”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在电影里,程婴之所以如此行事,不是为了简单的“快意恩仇”、置之死地,而是想要“以牙还牙”——让屠岸贾也体会到失子之痛(虽然只是养子)。至此,程婴的行为动机从之前的“被动无奈”变成“主动设计”,这一“主动设计”纯属自私行为,为了报自己的仇可以利用甚至牺牲赵氏孤儿,并不包含任何高尚的动机。黄晓明饰演的韩厥参与复仇的动机,也不再是出于忠义,而是为报屠岸贾毁容之仇。 笔者将电影的第四个大组合段划定为:57min42s到93min40s。这一段极为重要,因为导演在这饱满的36分钟之内,补充了元杂剧中空白的二十年——在元杂剧中,第三折是二十年前,第四折一下跳到二十年后,省略了这二十年间的细节。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二十年的细节却是必不可少深可玩味的,其中必有一对矛盾贯穿始终:赵武怎样认贼作父、程婴怎样防备赵武被屠岸贾认出。电影的这36分钟就是围绕着这对矛盾展开,如同猫捉耗子,可谓剑拔弩张,一触即发。观众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观影快感。这一组合段随着矛盾的最终解除而结束:在赵武出征前穿上盔甲威风凛凛地向“干爹”屠岸贾走来的那一刻,屠岸贾从他的身上看到了昔日对头赵朔的影子。元杂剧里的屠岸贾并未提前认出赵武,而是赵武提前被程婴告知真相,并毫不犹豫地手刃仇人。相比于元杂剧,电影相应的第五个组合段则要复杂得多,笔者将最后的这一大组合段分为两个小的组合段:面对仇人的儿子,屠岸贾如何处置;以及最后的“赵氏孤儿大报仇”。如果屠岸贾毫不留情地选择斩草除根,矛盾解除,也就不会有随后的“赵氏孤儿大报仇”组合段。导演自然不会如此,电影的内部逻辑和观众的观影逻辑也不允许导演如此。于是第五大组合段的第一个小组合段围绕着屠岸贾面对赵氏孤儿的情理纠结展开:屠岸贾先是计划在行军打仗的途中设计让赵武死于敌军之手,在赵武被敌军包围一遍遍大喊“干爹救我”时,情压倒了理——他救了赵武,中止了计划,不料却被韩厥暗箭中伤,命在旦夕。 这一小组合段和下一小组合段可以说是一对“交叉组合段”:在这一小组合段的开始,程婴和韩厥就向赵武讲述了“赵氏孤儿”的故事,但不同于元杂剧中赵武的激烈反应,电影中的赵武,出于对“干爹”屠岸贾的感情和对“亲爹”程婴人格的认知,对这一故事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义无反顾地上了战场,并在屠岸贾遭韩厥暗算后以命相逼,逼身为“草泽医人”的程婴拿出“救命”药丸。这一小组合段结束于屠岸贾被救后对赵武怀疑的解除—— 他亲口对赵武说:“干爹只是睡了几天,把所有的事情都想明白了,你的事——我竟然怀疑你不是你爹的亲生儿子。” 赵武的心至此在第一次产生动摇:“那我是谁?” “赵朔的儿子啊,我怀疑你爹用他的儿子替了你。” 至此(107min42s),屠岸贾的情完全压倒了理,而赵武那被父子之“情”淹没了的“理智”,才开始复苏了。赵武回到家,在向程婴最后确认了“赵氏孤儿”故事的真实性后(110min14s),电影进入最后一个小组合段,这也是笔者要重点讨论的组合段。 这一组合段开始于一组慢镜头,在这组慢镜头中,程婴携子穿过闹市,来到屠岸府,与早已在府中等候的屠岸贾展开最后的“大报仇”决斗。这组决斗用时12分钟,最终以屠岸贾莫名其妙被赵武所杀而结束,使“赵氏孤儿”故事得以以“快意恩仇”作结。笔者认为,正是这一仓促的结局,造成了电影文本内部的精神分裂,前半部复杂的人性主题至此荡然无存;也造成了观众观影心理的分裂:观众的观影期待非但没有得到满足,反而被强行隔断,引往截然相反的方向,最后嘎然而止。于是观众愤怒了,纷纷将矛头指向导演陈凯歌。 然而这只是这一组合段的可能性之一,据披露,本来还有另一个剧本方案,在那个剧本方案里,最后一个组合段里,赵孤于情无法下手,于理必杀屠岸,程婴目睹赵孤纠结,遂觉自己设下此计之残忍,在复仇箭在弦上的一刻,赵孤崩溃手软,程婴为护赵孤以身殒命。这样的剧情才算合“情”合“理”,同时也能打通全片逻辑,形成完整叙事线的同时,挖掘和传达出更加深刻的主题意蕴。 但是,或许是因这一剧本方案不单改了内容,连结局也完全与复仇无关,从而彻底脱离了“赵氏孤儿”的本事,陈凯歌才不得不在走过一个“人性”圆圈后,又复归“正邪不两立”、“快意恩仇”的传统主题。综上所述,我们可知,电影《赵氏孤儿》对“赵氏孤儿”故事的当代演绎,其大体上是成功的,这一成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叙事上使其更贴近电影逻辑(相对于“戏曲逻辑”而言),二是在主题上赋予其时代性。但是,结局的精神分裂使其功亏一篑。 从中能得到的经验是:我们必须历史性地对待“名著改编”,抛弃其中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充分发掘其中的永恒性主题,并结合时代将其进一步放大,这才是使“名著”重新焕发时代光彩的改编策略。参考文献 【专著】 [1] 【元】纪君祥等. 赵氏孤儿[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0. [2] 【汉】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2006-06.【学位论文】 [1] 卢刚. 《史记》中自杀人物群像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 张金伟. 《史记》人物之生死解读[D]. 陕西理工学院. [3] 李蔚. 《赵氏孤儿》题材戏曲传播研究[D]. 西北大学. [4] 姚燕燕. 《赵氏孤儿》故事戏流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5] 代伟. 明传奇史记戏研究[D]. 陕西理工学院.【期刊论文】 [1] 何梅琴. 《史记》自杀模式描写及原因探析[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陈鹏程. 试论《史记》的自杀叙事[J]. 新余学院学报. [3] 邹朝斌. 纪君祥《赵氏孤儿》中侠义精神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4] 朱瑶佳. 电影《赵氏孤儿》对元杂剧的改编探析[J]. 试听. [5] 张春丽. 《赵氏孤儿》形态变迁下的主题流变及电影改编之得失[J]. 电影文学, 2013. [6] 陈春丽. 论《史记》中的为“自我”复仇者形象[J]. 安徽文学, 2007. [7] 徐小青.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古代政治人物自杀行为的影响[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8] 潘定武. 《史记》为“文化复仇”之书辩[J]. 黄山学院学报. [9] 许菁频. 论元杂剧中的史记戏[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10] 王长顺. 《史记》所记自杀现象的文化内涵[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11] 张劼. 信仰与意志:秦汉以前的“自杀”[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12] 孙乐、梁工谦. 信仰与意志:秦汉以前的《自杀》——以《史记》为中心的考察[J]. 贵州社会科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