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江苏省水产学报

发布时间:

江苏省水产学报

2010中国大学排行榜2010-01-07 来源:中国校友会网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省市 类型 总分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综合声誉 236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农林 542 长春大学 吉林 综合 0 0 其实两者没什么可比性.因为学校的办学类型不一样,你看看他们各自的简介吧,从中选出对你有优势的学科.上海海洋大学简介     上海海洋大学前身是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52年成为国内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学校原为农业部部属高校,2000年起由农业部与上海市共建,属地管理。学校的校训是“勤朴忠实”。    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水产、食品学科为特色,教育体系完备,学科门类众多,农、理、工、经、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有 水产与生命学院、海洋科学学院、食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学院、人文学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等8个专业学院,有我校与澳大利亚合作办学的爱恩学院,还有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等3个学院,拥有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分院和农业部远洋渔业培训中心。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业,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上海市教育高地和1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点,43个本科专业及方向,10个高职专业。    目前,学校拥有普通本专科生12000余人,研究生1140余人;全校在职教职工1040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734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90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71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15名,具有硕士学位人员371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并拥有以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亚洲水产学会主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首批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领军人才、上海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教学名师等组成的骨干师资队伍。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6人。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设施齐备。拥有教育部水产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水生生物病源库和制冷检测中心和上海市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了一批特色专业实验室,如中美(SFU-NOAA)海洋遥感及渔业信息研究中心、淡水渔加工利用研究室等;拥有中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及7个校级研究中心,并建有上海海洋大学农业研究院、公共管理研究所、中国鱼文化研究所、外国语言研究所及中国鱼文化博物馆,有国内外闻名的鱼类研究室、标本室和亚洲最大的专业鲸馆,同时学校在全国各地有5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图书馆藏有以水产、海洋、食品为特色的图书、电子书籍120万册。拥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并建设了为我国水产行业服务的“中国水产网”网站平台。由学校承办的《水产学报》、主办的《上海海洋大学学报》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水产学报》获第一、二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学校是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和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挂靠单位。    “十五”以来,学校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有50余项,国内首创和先进水平有80余项,获国家级科研项目或成果奖40多项,获省部级奖50多项,取得专利30多项。我校在环境保护、物种保护、遗传育种、食品加工、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水产养殖、农业经济与管理等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校与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大学以及多个国际组织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并与国外多所大学互派留学生,长期参与中美海洋生物资源合作计划,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教科文组织、渔业信息中心、亚洲水产学会、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等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目前有临港新城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杨浦区民星路校区三个校区,并在上海市南汇区和浙江省象山县建有2个科研教学基地。根据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学校主体搬迁至上海临港新城办学,学校占地面积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万平方米。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促进海洋、水产、食品产业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学校提出了新时期的办学目标:争取到2012年,建校一百周年时,把学校基本建设成为海洋、水产、食品等学科优势明显,农、理、工、经、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科研教学并重,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成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以及我国海洋、水产、食品等方面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长春大学简介 长春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这里曾是1938年伪满洲国最高学府长春建国大学的校址。1946年建国大学、新京医科大学、新京工业大学、中央师道学院、新京大同学院、新京女子师道大学、国立新京法政大学、新京畜产兽医大学、大同学院等14所“满洲国”大学合并组建国立长春大学,是当时全国32所国立大学之一。其中建国大学于1937年建国大学创建;新京医科大学前身是1928年吉林省立医学校,1930年停止招生,1932年复校,1937年吉林省立医学校更名新京医学校,1938年新京医学校升格为新京医科大学,1942年奉天药剂师养成所并入新京医科大学。新京工业大学前身是1937年建校的新京工矿技术员养成所,后新京工矿技术员养成所更名国立新京工矿技术院,1940年国立新京工矿技术院升格为新京工业大学;中央师道学院前身是教员讲习所,1938年教员讲习所更名中央师道训练所,1944年中央师道训练所升格为中央师道学院;新京大同学院前身是1932年“満州国”自治指导部,1932年満州国自治指导部升格为新京大同学院;新京女子师道大学建立于1940年;国立新京法政大学前身是1934年“満州国”司法部法学校,1939年学校升格为国立新京法政大学;新京畜产兽医大学建立于1940年。上述诸校合并以后,于1948年接收了1947年创建的私立东北中正大学。国立长春大学以长春原满洲国部分高等院校和原满洲国政府的一些宿舍作为校舍,十分分散。它下设文、理、法、医、农、工6个学院,23个系,1个专修科。由于东北战局的恶化,国立长春大学校长黄如今于1948年策划迁校北平而未果,学校最终解体。其文、理、法三个学院后来并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大学(今东北师范大学);医学院分离出来,后并入解放军军医大学(今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农学院并入沈阳农学院(今沈阳农业大学);工学院并入沈阳工学院(今东北大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国立长春大学农学院(部分资源)改建为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隶属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1954年国家院系调整时,改为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隶属中央重工业部。1958年学校下放吉林省,改为长春冶金专科学校。1960年将吉林工业大学矿冶系划归长春冶金专科学校,组建吉林矿冶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1983年改为吉林机电专科学校。1987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由吉林科技大学、吉林机电专科学校、长春外国语专科学校、长春职业大学4所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长春大学。

上海比长春好大学比海洋大学好

① 上海政法学院图书馆网络信号能搜到student和zhengfa-tshg 连到student的话要求输入账号密码 求账号密码

图书馆刷卡进去,靠近厕所那里有个大牌子,上面都写着的~~

② 上海政法学院

本科只有一个校区,市中心还有一个成人教育学院。刑司和其他法学的都一样,在本科校区,跨松江和青浦两个区~

③ 上海政法学院。急急急!!!!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前身是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52年成为国内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学校原为农业部部属高校,2000年起由农业部与上海市共建,属地管理。学校的校训是“勤朴忠实”。 上海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水产、食品学科为特色,教育体系完备,学科门类众多,农、理、工、经、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有 水产与生命学院、海洋科学学院、食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学院、人文学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等8个专业学院,有我校与澳大利亚合作办学的爱恩学院,还有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等3个学院,拥有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分院和农业部远洋渔业培训中心。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特色专业,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上海市教育高地和1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点,43个本科专业及方向,10个高职专业。 目前,学校拥有普通本专科生12000余人,研究生1140余人;全校在职教职工1040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734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90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71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15名,具有硕士学位人员371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并拥有以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亚洲水产学会主席、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首批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领军人才、上海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教学名师等组成的骨干师资队伍。有国务院 *** 特殊津贴获得者76人。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设施齐备。拥有教育部水产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水生生物病源库和制冷检测中心和上海市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了一批特色专业实验室,如中美(SFU-NOAA)海洋遥感及渔业信息研究中心、淡水渔加工利用研究室等;拥有中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及7个校级研究中心,并建有上海海洋大学农业研究院、公共管理研究所、中国鱼文化研究所、外国语言研究所及中国鱼文化博物馆,有国内外闻名的鱼类研究室、标本室和亚洲最大的专业鲸馆,同时学校在全国各地有5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图书馆藏有以水产、海洋、食品为特色的图书、电子书籍120万册。拥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并建设了为我国水产行业服务的“中国水产网”网站平台。由学校承办的《水产学报》、主办的《上海海洋大学学报》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水产学报》获第一、二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学校是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和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挂靠单位。 “十五”以来,学校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有50余项,国内首创和先进水平有80余项,获国家级科研项目或成果奖40多项,获省部级奖50多项,取得专利30多项。我校在环境保护、物种保护、遗传育种、食品加工、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水产养殖、农业经济与管理等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校与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大学以及多个国际组织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并与国外多所大学互派留学生,长期参与中美海洋生物资源合作计划,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教科文组织、渔业信息中心、亚洲水产学会、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等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目前有临港新城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杨浦区民星路校区三个校区,并在上海市南汇区和浙江省象山县建有2个科研教学基地。根据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学校主体搬迁至上海临港新城办学,学校占地面积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万平方米。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促进海洋、水产、食品产业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学校提出了新时期的办学目标:争取到2012年,建校一百周年时,把学校基本建设成为海洋、水产、食品等学科优势明显,农、理、工、经、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科研教学并重,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成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以及我国海洋、水产、食品等方面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政法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4年9月,上海市人民 *** 批准上海政法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院校。 上海政法学院坚持“立足政法、服务上海、面向全国”,依托政法系统的行业优势,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努力造就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院注重教学科研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已经初步形成以法学为主干,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语言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学院“贴近实际,注重应用”的办学特色鲜明,具有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能力。学院现设有法律系、经济法系、国际法商系、刑事司法系、经济管理系、社会科学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外语系、研究生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培训部等13个教学系部(院)。拥有法学、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工商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社会工作学、经济学、英语、监狱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新闻学、国际政治等13个本科专业;另有司法助理、文秘等9个高职专业。法学中的行政法学是上海市重点学科、经济法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刑事司法专业是上海市教委批准建设的本科教育高地之一。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近6000人。现有教师317人。其中,教授48名、副教授60名,占教师总数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6名,占教师总数的%;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8名,占教师总数的53%。教师中有多人承担了全国性学术团体的重要职务。学院还聘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 30 余人为特邀教授。 学院设有上海司法研究所、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预防犯罪专业委员会、东方法治文化研究中心、城市安全研究中心等20余个研究机构。学院出版《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院报为《上海政法学院报》。学院重视开展对外交流与校际合作,先后与美国、法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 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亩,现有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佘山脚下的花园学府”已经形态初显。学院教学设施先进、齐全,现有计算机中心,语音室、警体特训中心等基础实验室,模拟法庭、刑侦实验室、国际贸易综合实验室、速录实训室等设施。学院自1999年至今一直被评为“上海市花园单位“,蝉联十一、十二、十三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开工在即的“二期工程”将建成体育馆、图文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实验大楼等项目。

④ 进入上海政法学院教育管理系统的密码忘了,怎么办!!!

拿着学生证去教务处吧,让老师帮你重设一下= =汗……

⑤ 上海政法学院怎么样

评价上海政法学院好与不好都是是相对的,和自己的学习成绩与设定的目标有关。内在容上海有两所政法院校,华东政法大学是一本,知名度较高,在华东地区其分数线比一些211院校还高,尤其是文科,从上海当地华政的一本线超出华东理工、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三所211院校就能看出端倪。还有一所就是上海政法学院,是二本院校,但分数线也是二本中较高的,甚至超过了不少普通一本。另外,上海政法学院在上海政法界校人脉广,获得的资源很多,又地处上海,总体是不错的。当然,如果你成绩特别优秀,可以考虑中国政法大学,绝对是政法类大学的。我是山东的,上海的院校在安徽、山东的知名度与吸引力差不多,所以建言如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⑥ 上海政法学院怎么看近代史题库

打开学校官网,下面有课程中心,网页中间有个排行点梁莹的近代史。里面的教学资源里有模拟题和习题汇编,要先登录。登录名学号,密码是生日年月日8位

⑦ 上海政法学院有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 哪个校区最好

有两个校区,校本部比较好。

校本部地址:上海市外青松公专路7989号

普陀校区地址:上海市属普陀区三源路175号

上海政法学院,是经上海市人民 *** 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中央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培养院校、中国 *** 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截至2019年7月,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设有16个二级院部;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0多个本科专业(方向);有教职工7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 万元;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余人;有专业实验室、实训室35个,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近200个。

⑧ 上海政法学院是几本

上海政法学院属于二本大学。

上海政法学院始建于1984年,历经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大学法学院等办学阶段。1993年起招收普通本科学生,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年9月,上海市人民 *** 批准上海政法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院校。

2014年11月,学校划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管理,并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上海市司法局共建,是上海市属的一所以法学为主干学科,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政法类高等院校。

截至2018年6月,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留学生10000余人。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现有专业实验室、实训室40个,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50余个,其中法学教育实践基地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8)上海政法学院课程中心初始密码扩展阅读:

上海政法学院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梯队合理,拥有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与国内外实务界密切联系、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00余人,专任教师近500人。

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5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近100名教师具有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资格,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青年法学家、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教学名师、浦江人才、曙光学者等一批优秀教师。

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国内外学术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200余人为客座、 *** 教授。

⑨ 上海政法学院到底怎么样是很烂吗

高考过后就是填报志愿,有许多人从重要性上将其称之为第二次高考。还有更多的过来人坦言“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每个想要报考上海政法学院同学和家长一定都想要了解上海政法学院怎么样和上海政法学院好不好就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下面是高三网根据多方面资源信息整理的有关上海政法学院的评价,相信您看完以下评价,心里一定有数了。

1上海政法学院简介

上海政法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4年9月,上海市人民 *** 批准上海政法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注重教学科研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已经初步形成以法学为主干,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语言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84年 公立 政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司法局

2上海政法学院师哥师姐说

1、学校的法学是特色,法学专业的师资也很丰富~非法学类也在进步着~佘山脚下的学府花园,还是名副其实的,在校园里就能看到佘山的,距离佘山也就两站路~现在有九号线,去学校方便许多一般在佘山或者洞泾下,转公交到上政希望学校越来越好!

2、住宿的话整体都不错,不用担心看你住在哪栋楼了,住在从21到26的话,新楼这边的话,就蛮好的三室一厅的是08年新的楼,四个人注一室12个人共用一个厅,门的话都是钢铁结构的防盗门和家里的户外大门一样的,很安全2847厅里面有一个浴室,3个水龙头两个厕所,浴室的话没有热水,全校都没有的,但是住在21到26,可以直接到楼下去打热水,那个水可以喝的如果住在老校区的话就是12到18号楼,毕竟是老楼嘛,有很多设计不是很合理有的是四个人一起住也有两人间,但是很小,么有厅,厕所和洗漱间都在房间里,早上噪音很大,房间有点矮晚上睡在床上吹不到风的要弄个雨伞挂在那里撑开才好我暑假留校了住在这边觉得好可怜厕所还一股味道隐隐飘出虽然排气扇一直开着学校床和自己的书桌都是连为一体的,下面是书桌和柜子,上面就是床

3、社会学,社会工作学这两个专业是上海政法学院的院级重点学科专业,所以师资和学习应该还是不错的

4、我觉得在上海二本中算很好的,很多外地考生,特别是文科生都是一本分进来的图书馆条件很好,学习氛围也很浓

5、女生的话宿舍可以说是全上海最好的,男生就略逊一筹了周边的环境的话,没有工业,学习氛围良好预

6、学校好偏远的啊附近除了监狱就是戒毒所不过环境到还是不错的,蛮安静,学校现在扩建中,比以前大了好多哦~尤其喜欢图书馆,有空调又大,位子多,基本泡在里面了学校最近饭菜价钱有涨不过比起外面还是蛮便宜的,离大学城还很近学校老师有很多都蛮不错还很厉害嘻嘻,尤其是法学的老师

7、上海政法学院的社区服务与管理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结合上海本地社区的建设来教学是很有特色的,不过这个专业是高职类的

8、今年英语系的就业率是排在学校整体就业率第二名,应该说还不错但是个人认为,法律系比较好

9、上海政法学院是一所新兴的很有潜力的学校坐落在佘山脚下号称社山脚下的后花园校园环境优美而且还在扩建学校硬件设施国内一流特别是学校新建的图书馆经常有国内外嘉宾交流访问学校教学水平逐步提升拥有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如朱学勤、倪正茂、张友德、倪乐雄等等而且学校经常举办讲座会有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前来讲学可以大大开阔眼界学校基本上外地生和本地生比例持平在上海属于发展中的以法学为主导的院校在其他省市高考分数很高是热门的学校之一特别是今年学校不但在江西贵州等省份划分为一本而且还开始招收海外留学生目前学校正在大力推进海外交流工作学生可以有机会参与海外交流并且学校会支持一部分经费总的来说上政还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10、新闻学一般般吧开这个专业的时间比较短是上政比较年轻的专业

11、这里的环境还是不错的,没有愧对花园学府的声誉,新开发出来的教学区小桥流水,竹林喷泉的,环境老好的而且就目前来看,它还处于扩建中

上海政法学院历年排名表

年度 全国排名 省内排名 分类 分类排名 总分

2016 430 19 政法 7

2015 423 19 政法 7

2013 511 20 政法 9

注:以上网友评价及排名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本网站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各位考生和家长可以在本网页留下自己对上海政法学院的评价,认为上海政法学院怎么样、好不好,你的评价可以让其他考生参考,当然其他考生发表的评价,也可以让你作为参考,希望各位考生在这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⑩ 上海政法学院是几本啊

上海政法学院是二本院校。

上海政法学院,简称“上政”,上海市属的一所以法学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政法类高等院校,学校坐落在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是中央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培养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留学生10000余人;设有13个二级学院,30多个本科专业及方向;有专业实验室、实训室40个,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50余个。

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为483人,外聘教师人数为17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者62人,占教师总数的,具有副高级职称者137人,占教师总数的,高级职称教师合计占比为。

(10)上海政法学院课程中心初始密码扩展阅读:

上海政法学院科研成果:

2015年,学校获得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获批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29项。 全年共发表科研论文487篇,其中,权威期刊1篇,重点期刊15篇,CSSCI核心期刊151篇;出版各类专著40部、教材37部、译著2部。

2016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

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课题2项,包括1项重点课题,中国法学会2016年部级法学研究课题4项,上海哲社规划项目7项,上海市人民 *** 决策咨询研究项目重点课题1项。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水生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水生动物营养学和种质遗传学的教学与研究,以“为人师表,身正师范”为理念,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刻苦钻研,引领学生进入了求知进取的殿堂。在科研上求新求精,成果卓著,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或先进)的科研成果。先后入选国家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画”、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画、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画、上海市曙光计画和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等各类人才培养基金的资助。荣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和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199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七、八届学科组评审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上海市科协高级会员、国际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中心科学家网路成员等十余个学术团体的 *** 。

江苏省省级期刊

简单来说,仅面向某个省或直辖市范围发行的刊物就叫省级刊物,

公开发表的论文分为六个级别(类):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04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 ,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3)内部刊物发表的论文分为三个级别(类):内部刊物必须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主办单位级别分为:第七级-国家级内刊(中国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教育部等自办刊物),第八级-省级内刊,第九级-区级内刊。(4)学术会议论文的分类:①参加国际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四级(C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五级(D类)。②参加全国性学术组织举办的全国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第五级(D类)。未发言的确定为第六级(E类)。③参加省级学术会议,且论文作者之一做会议发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有书刊号)的论文,确定为E类。未发言的确定为区级内刊。(5)凡收录于教育出版社、书号为“ISBN”类论文专集(或其它刊物)的与教育教学相关论文,凭发表原件按区级内刊折半计分。(6)非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的认定各级期刊的“增刊、特刊、专刊、综合版、专辑”等上发表的论文,有期刊号的,包括列入北大核心期刊目录的刊物,以期刊主办单位确定为相应级别内部刊物折半计分。(7)下列情况一般不作为学术论文对待:①与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非密切相关的文章,如评论、文摘、短篇报道、科普文章、文艺、新闻等作品,以及会议简报、动态、讲座等资料性质的材料;②刊号中含有H、HK等由香港出版发行且未被认定准许或不能确定是否准许在大陆公开发行的刊物;

《江苏船舶》是省级期刊,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主管,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主办的工业类优秀期刊。期刊荣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登报,以下为个人经验所得结论。1、挂失登报的要求是刊登市级以上报纸,省+国级都行。2、跑报社、找黄牛,自助刊登,最后选择了小程序自助刊登,因为香呀。3、在支付宝或微信搜【跑政通】,里面点极速登报办理;4、方便的是一次性市级以上报纸价格都出来,选个最实惠的,报纸快递到家。

江苏省期刊

1958年创刊,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创办最早的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社现有11人,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4人,博士 2人。本刊重点发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哲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创刊以来,先后发表了大量体现哲学社会科学最新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形成了凝重、扎实、新颖、严谨的刊物风格,发表论文的二次文献率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学海》(双月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本刊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主题研讨、专题论文、学术评论与学术书评等栏目。《学海》倡导朴实、严谨的学风,为重建现代中国的学术传统做出自己的努力。《学海》现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1人,博士1人,另有兼职编辑数名。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主办的全球第一家专门从事世界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的理论性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自1990年创办以来,受到海内外文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和极大关注,被称作是促进海内外文化学术交流的纽带,展示世界华文文学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获江苏省“优秀期刊”称号,被多家重点高校确定为核心期刊。

不是《江苏船舶》创刊于1980年,是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主管,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船舶工业类期刊。[1]据2018年9月《江苏船舶》编辑部官网显示,《江苏船舶》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有63人。[2]据2018年9月25日中国知网显示,《江苏船舶》共出版文献3024篇、总被下载187961次、总被引4428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3]据2018年9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江苏船舶》载文量为1639篇,被引量为2824次,下载量为43165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江苏船舶》影响因子为。

通过数据库查很简单的,比如维普通过期刊导航,然后按江苏地区以及文化科学类筛选,有147本符合的刊,各种普通、核心的都有标注。

看发是什么期刊,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与计算研究》、《大陆桥视野》、《文教资料》、《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健康大视野》等。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月刊、季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1、《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2、《民事诉讼理论探索与程序整合》(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1月版。3、《民事证据法学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基础》(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3、《诉讼费用研究——以当事人诉权保护为分析视角》(合著,排名第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模拟法庭:原理、剧本与技巧》(合著,排名第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013年第二版。5、《民事诉讼程序监督制约机制研究》(合著,排名第一),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6、《民事诉讼理念变革与制度创新》(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2月版。7、《民事诉讼理论与改革的探索》(与何文燕教授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0月版。8、《民事诉讼原理研究》(合著,排名第三,共计70余万字,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9、《中国统一证据法(专家建议稿)及其立法理由》(参著,共计80余万字,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合著,司法部重点研究项目),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2月版,排名第三。11、《民事司法救济制度研究》(合著),韩国延世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12、《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合著,排名第二。13、《民事诉讼法法典专家修改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合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14、《民事诉讼法释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勘校,排名第一。15、《民事诉讼程序监督制约机制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排名第一。16、《对话与交融:中美证据法论坛》(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17、《对话与交融:中美证据法论坛》(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8、《如何当好调解员:中美调节培训启示录》(主编),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19、《马萨诸塞州证据规则指南》(主译),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代表性学术论文1. 廖永安、何四海:民事诉讼当事人异议的法理分析,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12期。2. 刘方勇、廖永安:回归价值本源——巡回审判制度的考证与思索,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3. 廖永安、张庆霖:论仲裁调解书撤销制度的确立,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4. 廖永安、熊英灼:关于我国建立申诉终结机制的几点思考,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5. 易玲、廖永安:民事执行权微观配置再思考——以民事执行权法律性质分析为切入点,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6. 廖永安、刘方勇:社会转型背景下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路径探析,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7. 廖永安、邓和军:《〈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评析——兼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1期。8. 廖永安、胡军辉:论法院调解的既判力,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9. 廖永安、熊英灼:我国民事司法证明活动中的价值权衡及选择,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10. 廖永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我国民事送达制度改革的再思考,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11. 廖永安、颜杨: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科学定位与制度设计,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2. 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地域管辖制度之反思,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13. 廖永安:论我国民事与行政案件类型之界分,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2期。14. 廖永安、魏小凡、文新:论我国律师收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兼评《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载《中国司法》2006年第7期。15. 廖永安、文新:论宪法的司法适用与民事审判权的界限,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16. 廖永安、魏小凡: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1期。17. 廖永安、刘方勇:潜在的冲突与对立——诉讼费用制度与周边制度关系考,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18. 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中弱势群体保护论纲,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19. 廖永安、熊英灼: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之构建,载《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20. 廖永安、熊英灼:关于我国执行收费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载《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21. 廖永安、胡军辉:试论民事诉讼中的拟制自认,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22. 廖永安、胡军辉:试论民事自认的效力,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23. 廖永安、雷勇:论民事诉讼监督制约机制立法——以法院诉讼行为为研究对象,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24. 胡军辉、廖永安:论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5期。25. 文新、廖永安:法院乱收费现象的透视与思考,载《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26. 廖永安、胡军辉:试论我国民事公告送达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太平洋学报》2007年第11期。27. 廖永安、黎藜:论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以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为考察对象,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1期。28. 廖永安:《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之检讨,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29. 廖永安、雷勇:论我国民事诉讼复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30. 廖永安、李世锋:我国民事合议制度之运行现状——以一个欠发达地区基层法院的民事审判为考察对象,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31. 姜霞、廖永安:重构我国仲裁证据制度之探析,载《求索》2008年第5期。32. 廖永安:我眼中的恩师——江伟先生,载《中国审判》2008年第6期。33. 廖永安:论民事诉讼费用的性质与征收依据,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34. 廖永安:我国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之重构,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3期。35. 廖永安、冯杨:我国民诉法修改的若干问题——兼评《民事诉讼法专家修改建议稿(第三稿)》,载《金陵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36. 廖永安:论单位、团体内部纠纷的自律性处理与民事审判权的界限,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37. 江伟、廖永安:简论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2期。38. 廖永安、王春: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负担的立法缺陷与完善,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3期。39. 廖永安、李旭:对我国陪审制的否定性评价,载《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第2期。40. 廖永安、崔峰:当事人诉讼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关系考,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41. 廖永安、赵晓薇: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与司法公正关系考——兼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的立法缺陷,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42. 廖永安:诉讼内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与整合,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3期。43. 廖永安、赵晓薇:中日民事诉讼费用制度比较研究,载《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44. 江伟、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主管之概念检讨与理念批判,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4期。45. 廖永安:我国民事诉讼主管范围之问题评析,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1期。46. 廖永安、王春:我国民事与刑事交叉案件的协调处理,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47. 廖永安:法院诉讼行为要论,载《法学家》2003年第2期。48. 廖永安:论诉的利益,载《法学家》2005年第6期。49. 廖永安、李胜刚: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之运行现状 以一个贫困地区基层法院为分析个案,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3期。50. 廖永安:论我国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协调处理,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51. 廖永安:民事诉讼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第2期。52. 廖永安、彭熙海:当事人诉讼行为理论初探,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第2期。53. 廖永安:对民事诉讼中法院“不作为”行为的思考,载《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54. 廖永安:关于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反思,载《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55. 廖永安:如何正确看待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兼与杨贵宏先生商榷,载《法律适用》1999年第4期。56. 廖永安:对民事审判中“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之再思考,载《河北法学》1999年第4期。57. 廖永安:对民事审判中“以事实为根据”原则之检讨,载《河北法学》1999年第5期。58. 何文燕、廖永安:我国民事简易诉讼程序之重构,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1期。59. 江伟、廖永安:论审判独立的制度保障及其与审判监督的关系,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60. 廖永安:论当事人诉讼权利与法院审判权力的对立统一,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61. 廖永安、何文燕:民事抗诉程序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62. 邵明、廖永安:完善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新话题,载《人民司法》2000年第5期。63. 廖永安、刘健:论法律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载《煤炭高等教育》2000年第1期。64. 廖永安、叶久根:民事诉讼认证制度中若干问题之再思考,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65. 廖永安、彭熙海:论必要共同诉讼,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66. 廖永安:论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67. 廖永安: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2期。68. 江伟、廖永安:论我国民事诉讼一审与上诉审关系之协调与整合,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69. 冯晓青 、廖永安:合作作品法律认定新探,载《知识产权》1994年第3期。70. 廖永安、李武松:论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法律保护,载《法律适用》1995年第1期。71. 廖永安、张辉: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法律制度立法的缺陷与完善,载《广西法学》1995年第Z1期。72. 廖永安、李武松: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不作为”现象探微,载《法律适用》1996年第3期。73. 廖永安、王焕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法律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载《法学探索.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74. 廖永安:民事司法赔偿范围探微,载《山东法学》1996年第2期。75. 廖永安:论民事诉讼程序的监督和救济,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76. 廖永安:民事司法赔偿范围探微,载《政法论丛》1996年第1期。77. 何文燕、廖永安:民事诉讼目的之界定,载《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78. 何文燕、廖永安:民事诉讼目的简论,载《诉讼法论丛》1998年第2期。

1/100 【题 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 者】王欢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7Z).-233-233 2/100 【题 名】民营酒店企业文化逾越混沌的路径抉择 【作 者】任曼姝 【刊 名】企业活力.2007(8).-64-65 3/100 【题 名】论民营企业文化的再造 【作 者】王彩梅 【刊 名】理论导刊.2007(8).-17-19 4/100 【题 名】民营企业家和企业文化 【作 者】江斌 胡建宏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334-335 5/100 【题 名】构建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 【作 者】李书进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336-338 6/100 【题 名】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 【作 者】叶生 【刊 名】中国汽摩配.2007(5).-72-74 7/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重构的路径选择分析 【作 者】吕金记 【刊 名】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13-17 8/100 【题 名】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出路 【作 者】张晓燕 【刊 名】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4).-9-11 9/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病态探析 【作 者】李书进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7S).-376-377 10/100 【题 名】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民营企业文化模式 【作 者】徐向农 【刊 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7).-155-158 11/100 【题 名】构建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 【作 者】邱浓璋 【刊 名】职业圈.2007(07X).-58-60,56 12/100 【题 名】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薛雯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6X).-291-291 13/100 【题 名】浅析中国民营企业价值观的构建 【作 者】高峰[1] 聂飞[2] 【刊 名】天府新论.2007(B06).-50-51 14/100 【题 名】关于民营企业文化再造的思考 【作 者】刘纵宇 黄予辉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7S).-254-254 15/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发展及创新 【作 者】柏锐 【刊 名】辽宁经济.2007(6).-49-49 16/100 【题 名】从传化看民营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作 者】李玲东 【刊 名】浙江经济.2007(11).-59-59 17/100 【题 名】超越家族主义--海峡西岸经济区家族制民营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作 者】刘玉生 【刊 名】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3).-33-38 18/100 【题 名】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身障碍及创新走向 【作 者】周达军 【刊 名】管理现代化.2007(3).-29-31 19/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作 者】洪和根 【刊 名】兰州学刊.2007(6).-177-178 20/100 【题 名】浅议生命周期视角中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刘秋英[1,2] 罗新星[1]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2007(06X).-57-58 21/100 【题 名】民营科技企业创建企业文化研究 【作 者】耿荃盛 【刊 名】民营科技.2007(6).-51-52 22/100 【题 名】企业文化的创新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作 者】颜怀坤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6X).-293-294 23/100 【题 名】全国企业文化(葵花药业集团)现场会在哈尔滨召开《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宣言》发表 【作 者】姚咏梅 【刊 名】中外企业文化.2007(6).-35-35 24/100 【题 名】民营企业人性化管理 【作 者】张辉 【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7X).-17-18 25/100 【题 名】浅谈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 者】黄静 【刊 名】职业圈.2007(05X).-38-39 26/100 【题 名】民营企业档案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宋征宇 朱永平 【刊 名】现代企业.2007(5).-31-32 27/100 【题 名】民营企业人才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作 者】陈洪权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95-96,98 28/100 【题 名】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初探武汉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战略 【作 者】陈娟[1] 朱浩[2]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121-123 29/100 【题 名】致富不忘乡亲 立志回报社会--优秀民营企业家山西陆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史元魁 【作 者】无 【刊 名】党史文汇.2007(5).-F0003-F0003 30/100 【题 名】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鲍丽娜[1] 鲍丽[2] 【刊 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5).-66-71 31/100 【题 名】制度竞争背景下的民营企业文化论 【作 者】张开云 周尚万 杨敏 【刊 名】企业经济.2007(2).-21-23 32/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竞争力构成要素及提高途径 【作 者】郭庆海 【刊 名】时代经贸:下旬.2007(02Z).-104-105,106 33/100 【题 名】基于熵理论的民营企业文化系统分析 【作 者】张晓辉[1,2] 王莉[3] 【刊 名】社会科学战线.2007(3).-305-306 34/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 【作 者】李玲东 【刊 名】浙江工商.2007(5).-32-33 35/100 【题 名】我国民营企业构建特色文化研究 【作 者】胡永 【刊 名】经济研究参考.2007(29).-41-42 36/100 【题 名】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提升 【作 者】廖小波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X).-299-299 37/100 【题 名】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途径 【作 者】刘云涵 吕英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S).-132-132 38/100 【题 名】浙江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 【作 者】陶宇[1] 陈小燕[2] 【刊 名】企业经济.2007(4).-111-113 39/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的诟病与诊疗 【作 者】李雅斯 【刊 名】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4).-95-97 40/100 【题 名】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 【作 者】叶生 【刊 名】科技智囊.2007(E05).-6-10 41/100 【题 名】民营印刷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作 者】叶惠荣 【刊 名】中国印刷.2007(1).-64-68 42/100 【题 名】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步出维谷探究 【作 者】杜雨芳 【刊 名】经济前沿.2007(4).-62-64 43/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管理的优势分析及路径选择 【作 者】王磊 【刊 名】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58-60 44/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实证研究--以安徽省民营企业为例 【作 者】胡永 【刊 名】财贸研究.2007(2).-152-153 45/100 【题 名】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作 者】吴军 【刊 名】山西科技.2007(2).-8-10 46/100 【题 名】从民国档案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 【作 者】杨朝伟 【刊 名】中国档案.2007(4).-44-45 47/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力塑造 【作 者】邹农基 【刊 名】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22-26 48/100 【题 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刘建波 【刊 名】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4).-57-57 49/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作 者】孔凡真 【刊 名】中国牧业通讯.2007(6).-34-36 50/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作 者】田芳[1] 许生龙[2]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4).-140-141

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是本科学报。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404人,其中高级职务教师175人,占专任教师的;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23人,占专任教师的。正高职称42人,副高职称125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博士56人,硕士14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江苏省中青年专家2人,省“333”工程和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6人。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与美、欧、亚、非、大洋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国外高校联合建立孔子学院和“汉语暨中国研究中心”“俄语暨俄罗斯文化中心”各1个。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江苏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江苏省级重点培育智库1个,校级研究所8个。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二本。因为该校在陕西、四川、安徽、广西、贵州、河南、 江西、山西、云南以及重庆等地是本科二批招生,在其余省市是本科批次招生。综合分析,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二本。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简称江苏二师,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江苏省省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坚持以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为己任,准确把握大势,科学判断形势,顺应发展趋势,逐步形成了“职前职后融通、教育科研引领、实践取向鲜明”的办学特色。《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面向基础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学术理论刊物。

学报的特色栏目有“素质教育研究” “德育·心育”“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等。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是CECHSS教育学科类扩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核心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