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与爆炸怪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爆炸怪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长沙理工大学简称长沙理工,是一所以工为主,理、管、经等多学科的大学。以下是长沙理工大学硕士论文,欢迎阅读。

自从1906年动画产生,对动画本质的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哪种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和科学性呢?目前尚难说清。本文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在动画制作当中物理学的重要性,进而阐释动画的本质。

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奔跑图到中国的舞蹈纹盆,从西方的“魔术幻灯”到中国的“走马灯”,无不体现出人们对运动画面创造的欲望,从动画的起源可以看出物理学原理在人们表现运动画面时的运用。物理学原理在动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动画片制作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角色和物体运动的创作以及空间和时间的转换等方面。然而无论是动画的起源还是动画形成的根据,无不体现着物理学原理在动画形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下面将从动画形成以及制作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时空的转换等多方面,从物理学角度探寻动画的本质。

一、动画中角色和物体的运动

动画角色的动作和运动,一般是以动画角色本身类别属性的动作为准则,以物理学原理为依据,赋予动画角色以个性的动作、语言和情感。物理学原理在动画角色动作设计和情节处理上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遵循或打破运动规律,无论是为了使得动作和谐还是创造夸张性的动作,都体现着物理学原理的重要性。

(一)基本物理学在动画物体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遍悉动画中的角色动作和物体运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定律、曲线运动等物理学原理都有所体现。下面针对几个常用的物理学概念来说明其在动画角色动作和物体运动设置中的表现。

1.参考物:参考物是描写发生相对运动时物体的位置变化,是参考物体是否运动以及运动快慢的标准。参考物对于动画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动画中物体的运动设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也促进了动画的产生。早期动画大师万氏三兄弟,在创作动画之初画的`一匹奔跑的马,因对参考物和运动周期的忽视而失败。而后来所画的猫捉老鼠,猫和老鼠互为参考物,才使中国动画取得了创造性的开端。

有了参考物,动画才能创造出绚丽、夸张的动作,才能将人物的鲜明性格、生动情节表现得淋漓尽致。风的旋转、水的流动以及人物的运动有了参考的对象,也就有了运动的准确性和趣味性。《海底总动员》中海流的运动以及《天空之城》中云层和龙卷风的运动都是参考物巧妙运用的效果。

2.加速度:加速度指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瞬时的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反映了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加速度具有矢量性,瞬时性和相对性。加速度的矢量性,在动画当中表现为物体的速度变化。《猫和老鼠》中三个木墩由上而下滚动追赶小狗时,充分将加速的相对性和瞬时性表现了出来。

3.惯性原理: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将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是原来的静止状态。动画片在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时,往往依据原理运用动画夸张变形的手法,获得更为强烈的运动效果。而对于较轻或者柔软的东西,随着主物体的运动而表现出来的伴随运动使得角色的运动更加流畅和真实。如《怪物史克莱》中,菲奥娜公主在教训强盗时,惯性原理的巧妙运用使辫子和衣服的摆动使公主表现得十分敏捷。

此外,物理学原理在动画制作中的经典运用仍数不胜数,如《机器人瓦力》中瓦力利用灭火器向外喷射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实现了太空中自由的飞行和曼舞;《龟兔赛跑》中夸张的造型及运动形态变化,强化了速度和摩擦力之间的矛盾,使兔子的奔跑动作更具戏剧化;《木偶奇遇记》中小火力把大狐狸从帽子中拖出,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夸张猫的动态,增加了趣味性。总之,从物理学原理在动画中的出色表现可以看出,物理学原理是动画运动的基础,也是动画产生和发展的源泉。

(二)天体物理学在动画当中的运用

天体物理学主要运用在科幻类的动画片当中,如在太空中飞船的飞行,以及失重状态下人物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等,都是在天体物理学原理的作用下设计的。比如《机器人瓦力》中,瓦力处于失重状态在太空漫步,以及《星际旅行》中飞船进取号的旅程。天体的运动以及飞船的飞行都完美地体现了天体物理学在动画当中的运用。

二、物理学原理在动画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物理学原理不仅仅在浮于动画的喜剧和夸张动作表现上,同时在动画后期制作中也多有运用。如表现在画面之间的时空转换和动作衔接,动画背景的烘托和渲染等。

(一)光学原理的运用

动画片中的光线与电影中实实在在的O光不同,是虚拟的场景灯光表现,是动画师根据需要人为设计的,这就使得它具有更大的夸张性和灵活性。比如说动画当中利用夸张的光线、高对比度和阴影的效果来表现空间层次感、渲染气氛、突显人物性格等。

(二)画面的时间感和时空的转换

无论是理查德威廉姆斯的“无论是米开朗基罗还是达.芬奇,要想绘画出球体运动的细节,他们必须得画出其中的时间点和空间幅度。可见时间点和空间幅度的重要性。”还是格里穆乃特维克的“动画的一切皆在于时间点和空间幅度”,都无不体现着时间和空间在动画中的重要作用。

动画中夸张的时间处理增加了其趣味性,同时也使得动画角色和物体的运动更具流畅性和戏剧性。《大力士》中的人物从梯子急速爬入空中,虽已爬出梯子但仍继续,突然意识到危险,然后停顿、堕落。一瞬间的意识感知,通过动画形象动态情绪的表现、时间的夸张使运动更具有戏剧性。

另外,动画空间感不仅在动画角色的运动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更在镜头的运用中有突出表现。如镜头的推拉摇移、灯光的布置、蒙太奇等,通过时空的转换,营造特定的空间感、层次感来表现特定的效果。其时空运动都是由一张张画虚拟而成,比电影的时空表现更具虚拟性。如《机器人瓦力》中利用相对论使得飞船的时空穿梭更加合情合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没有物理学原理在动画起源、发展中的应用,很难有目前世界动画的空前繁荣;没有物理学原理在动画制作中的巧妙运用,不可能有《猫和老鼠》给大家带来的七十多年的欢笑。所以动画角色和物体的运动通过遵循或者刻意打破物理原理,来实现动作的连续性,创造出可爱而夸张的动作。画面之间的连贯性和衔接性,无论是角色的动作还是画面之间的时空转换,都是物理学在动画中的精彩表现。物理学在动画中的运用和表现,不仅仅是针对于动画的起源以及运动规律的形成,更是证实了动画的本质是其个性的运动和特有时空感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威廉姆斯.原动画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哈德里威特克.动画的时间掌握[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3]贾否,陆盛章.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1]李英安. 东西方导演眼中的哈姆雷特[D].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2010. [2]袁仑. 《哈姆雷特》中的延宕[D].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2010. [3]阿胜 编译. “哈姆雷特”上演新版复仇记[N]. 医药经济报,2004-07-16(A06). [4]邱食存. 不朽的哈姆雷特——从雷奥提斯与哈姆雷特之异论起[J].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邵雪萍.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与后现代的相遇——《哈姆雷特谋杀案》为解读莎剧开辟新思路[J]. 戏剧文学,2011,(3). [6]黄金京. 《哈姆雷特》与圣经原型——《哈姆雷特》在艺术形式上对圣经原型的借鉴[J]. 怀化学院学报,2011,(3). [7]孙艳娜. “人人都是哈姆雷特”——论林兆华对《哈姆雷特》的主题再创[J]. 四川戏剧,2010,(1). [8]高睿. 《哈姆雷特》中的“死亡”推动——谈《哈姆雷特》中的故事情节设计[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3). [9]夏倩. 永远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性格之我见[J]. 时代文学(上),2010,(3). [10]周佳彬. 《哈姆雷特》之独白赏析——哈姆雷特复仇之路上的痛苦与挣扎[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7). [11]陈玉虹,刘洪泉. 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2]郭晨子. 360°的哈姆雷特 评以色列卡梅尔剧团《哈姆雷特》[J]. 上海戏剧,2009,(5). [13]杨淑敏. 一个无鸾和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夜宴》和《哈姆雷特》看电影与戏剧文学的形象塑造[J]. 电影评介,2006,(23). [14]郭晨子. 陌生了的哈姆雷特 多声部的《哈姆雷特1990》[J]. 上海戏剧,2008,(12). [15]黄立丰. 给《哈姆雷特》批评史加上一个女性主义的补遗——女性表演、批评与再创作《哈姆雷特》的历史[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5). [16]罗文敏. 综观哈姆雷特性格延宕批评之得失——兼论哈姆雷特延宕之因[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2). [17]顾胜. 行动与迟疑:一个哈姆雷特式的悖论——《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独白段细读[J]. 常熟高专学报,2004,(5). [18]张全辉. 走向十字架的哈姆雷特——分析第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形象[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5). [19]庞凤琴. 哈姆雷特新论——从哈姆雷特的独白说起[J]. 文科教学,1995,(2). [20]荣国. 再谈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悲剧原因的分析[J]. 淄博师专学报,1995,(3). [21]续枫林. “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从悲剧《哈姆雷特》变喜剧想到的[J]. 新疆社科论坛,1995,(3). [22].罗尔弗 ,王维昌. 关于哈姆雷特和《哈姆雷特》一剧的问题[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 [23]刘戈. 《哈姆雷特》一部完整的欧洲史——谈《哈姆雷特》的人物象征[J]. 怀化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24]李小蓓. 对真理的求索——试析哈姆雷特与哈姆雷特世界的悲剧冲突[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01. [25]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志明. 与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看法商榷[N]. 社会科学报,2005-02-24(004). [26]王文渊. 哈姆雷特,被“80后”解构 话剧《哈姆雷人》[J]. 上海戏剧,2010,(4). [27]何湘君. 从《哈姆雷特》看《少年维特之烦恼》——试解析维特之死[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8]马庆霞. 哈姆雷特与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比较之初探[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9]刘红英,于治领. 《哈姆雷特》中素体诗的语言功能[J]. 求实,2011,(S1). [30]王小琳,郝春静. 解读哈姆雷特的悲剧人生[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6). [31]丁伟. 哈姆雷特延宕的性格因素分析[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2]崔化.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接——哈姆雷特与昆丁的个体悲剧结构比较[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3]欧阳文明. 《哈姆雷特》中奥菲莉娅的悲剧分析[J]. 成功(教育),2011,(7). [34]程瑜瑜. 阳光下的哈姆雷特——后现代主义观照下的《狮子王》[J]. 文艺评论,2011,(7). [35]于珊. 从哈姆雷特与伍子胥的复仇看中西伦理的不同[J]. 大众文艺,2011,(12). [36]常宇星.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精神[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2). [37]刘翼斌. 《哈姆雷特》主题之辨[J]. 贵州社会科学,2011,(7). [38]曹艳云. 哈姆雷特的“延宕”与其王权意识[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0). [39]曹艳春. 越轨的王子——社会学“越轨”视角下的哈姆雷特[J]. 戏剧文学,2010,(12). [40]王荣. 透过马克思看《哈姆雷特》——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J]. 中国科技信息,2010,(23). [41]白塔娜. 析哈姆雷特延宕复仇的原因(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10). [42]张世锋. 浅谈common在《哈姆雷特》中的反讽效果[J]. 现代交际,2010,(11). [43]宣晓晏. 毒入灵魂——哈姆雷特延宕性格解析[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6). [44]李梦馨. 作为“经典中心”的中心——论《哈姆雷特》[J]. 南方文坛,2011,(1). [45]孙建光. 本我回归——哈姆雷特向死而生的心路历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46]张卫东. 从精神分析学看哈姆雷特的延宕[J]. 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12). [47]苗琳娜. 《哈姆雷特》双关语的汉译对比[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6). [48]齐佩. 从拉康理论看《哈姆雷特》悲剧[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 [49]王建华. 哈姆雷特形象的现代阐释[J]. 时代文学(上),2010,(6). [50]谢晓科. 背离与统一——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1).

爆炸与冲击投稿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出版的学术期刊有:《爆炸与冲击》、《高压物理学报》、《含能材料》、《强激光与粒子束》、《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没有地基,建成大楼成功率高吗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旗下共有5种主办期刊,如下: 1《高压物理学报》创刊于1987年9月,是我国高压物理领域唯一的专业性刊物2《含能材料》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于1993年创刊。3《爆炸与冲击》:报道爆炸力学学科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学术前沿进展及水平,促进学术交流,创造本学科领域青年人才良好的成长环境,推进爆炸理论和应用、抗爆与爆炸安全技术的发展。4《强激光与粒子束》(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四川核学会1989年2月创办的国内外公开出版的科技期刊,2003年改为月刊,2008年增加了中国核学会为主办单位。5《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为电子信息类综合性期刊,其前身为《信息与电子工程》,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主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主办、四川省电子学会协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3年创刊

国内的话力学杂志有《力学进展》、《力学与实践》等。给lz一些国际的期刊。国际知名的力学期刊 刊名 原文名 创刊年 附注《应用数学和力学》(中国) (AppliedMa 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80《应用数学和力学》编辑委员会 《热应力杂志》(美) 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 1978 美国 Hemispheres Publishing Co. 《国际非线性力学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1966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1965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国际多相流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 1973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 (英)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tructural Dynamics 1972 英国John Wiley Sons Ltd.《国际热与热流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FluidFlow 1979 英国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ubli-CationsLtd.《国际地震工程与土壤动力学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oil Dynamics1981 英国 CML Publications《工程断裂力学》(英)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1968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国际压力容器与管道杂 志》(英)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ureVessels Piping 1973 英国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Ltd. 《国际工程数值方法杂志》 (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in Engineering 1969 英国John Wiley Sons Ltd.《工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 (英) Fatigu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1978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国际疲劳杂志》(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1979 英国 IP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学及地 质力学文摘》(英)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MiningScienc Geomechanics ABSTRACTS 1964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水利》(法) La Houille Blanche 1902 法国《理论与应用力学杂志》(法) Journal de Mecanique Theorique et Appliquee(Le) 1962 法国Centrale des revues DunodGauthier-Villars《工程师文献》(联邦德国) Ingenieur-Archiv 1929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 (奥地利) Rock Mechanics Rock Engineering1929 奥地利 Springer-Verlag 《固体力学文献》(荷兰) Solid Mechanics Archives 1976 荷兰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应用力学和工程技术中的计算机方法》(荷兰)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1972 荷兰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杂志》(荷兰)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1975 荷兰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原名为Journal of Industrial Aerodynamics,1980年改为 现名)《国际断裂杂志》(荷兰)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1965 荷兰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水利学研究杂志》(荷兰) 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1963 荷兰International Assiciation for Hydraulic Research《非牛顿流体力学杂志》 (荷兰) Journal of Non-Newtonian Flluid Mechanics 1975 荷兰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波动》(荷兰) Wave Motion 1979 荷兰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 《土木工程学报》(中国)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1954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Society《力学学报》(中国) Acta Me-chanica Subuca 1957 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The Editorial Board of ACTAMECHANIC A SINICA,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力学译丛》(中国) 1964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分所《力学进展》(中国) 1982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应用力学》(中国) 1982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分所《固体力学学报》(中国)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1980 《固体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员《应用数学和力学》(中国)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1980 《应用数学和力学》编辑委员会《建筑结构学报》(中国)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1980 中国建筑学会《上海力学》(中国) 1980 《上海力学》编辑部 《爆炸与冲击》(中国) 1981 《爆炸与冲击》编辑部 《振动与冲击》(中国) 1982 《振动与冲击》编辑委员会《空气动力学学报》(中国) Acta Aerodynamica Sinica 1983 《空气动力学学报》编辑委员会《数学物理学报》(中国) 1981 《数学物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实验应力分析学会会报》 (美) 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Analysis 1943 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实验力学》(美) Experimental Mechanics 1961 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 《结构力学杂志》(美) Journal of Structural Mechanics 1972 美国Marcel Dekker Ine.《流变学杂志》(美) Journal of Rheology 1957 美国John Wiley Sons Inc. Publishers. 《液压与气体力学》 (美) Hydraulics Pneumatics; Magazine of Fluid Powerand Control Systems 1948 美国Penton/IPC 《流体物理学》(美) Physics of Fluids 1958 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流体力学年评》(美) 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1969 美国Annual Review Inc.《应用力学杂志》(美) Journal of AppliedMechanics 1935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实验应力分析学会年度春 季会议录》(美) Proceedingsof the SESA Annual Spring Meeting 美国实验应力分析学会(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Stress Analysis)《聚合物科学杂志》(美)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1946 美国John Wiley Sons Inc Publishers《生物工程学杂志》(美) Journal of BiomechanicalEngineering 1977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复合材料杂志》(美)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1967 美国 Technomic Publishing Company Inc.《流体工程学杂志》(美) Journal of FluidsEngineering 1973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Mechanical Engineers)《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报--工程力学组杂志》(美)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Engineers- Journal of the Engineer Mechanics Division 1873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自动车工程师学会汇刊》 (美) SAE Transactions 1906 自动车工程师学会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船舶研究杂志》(美) Journal of ShipResearch 1893 造船与轮机工程师协会 (Society of NavalArchitects Marine Engineers)《美国航空与航天学会志》 (美) AIAA Journal 1930 美国航空与航天学会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苏联流体力学研究》(美) Fluid Mechanics-Soviet Research 1972 美国 Scripta Publishing Co. 《流体动力学》(美) Fluid Dynamics 1966 美国 Plenum Publishing Co.《伦敦皇家学会会报,A辑: 数学及物理科学》(英)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A:Mathematical Physical Sciences 1854 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伦敦皇家学会哲学汇刊,A 辑数学与物理科学》(英)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Society of London,SeriesA:Mathematical PhysicalSciences 1854 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1887年(第178卷)起分A,B两辑出版《力学研究通讯》(英) Mechanics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974 英国Pergamon Press Ltd《生物流变学》(英) Biorheology 1963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生物力学杂志》(英)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1968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材料科学杂志》(英)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1966 英国 Chapman and Hall Ltd.《应变》(英) Strain 1964 英国应变测量学会 (British Society for Strain Measurement)《工程设计应变分析杂志》 (英) Journal of Strain Analysis for EngineeringDesign 1965 英国 Mechanical EngineeringPublications Ltd.《力学研究》(英) Research Mechanica 1980 英国Applied Science Publishers《计算机与结构》(英) Computers Structures 1971 英国 《计算机与流体》(英) Computers Fluid 1971 英国 Pergamon Press Ltd. 《水力气体机械动力》(英) Hydraulic Pneumatic Mechanical Power 1955 英国Trade Technical Press Ltd. Ltd. 《飞机工程》(英) Aircraft Engineering 1929 英国 Bunhill Publications Ltd.《航空季刊》(英) Aeronautical Quarterly 1949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航空杂志》(英) Aeronautical Journal 1897 英国皇家学会(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星际航行学报》(英) ActaAstronautica 1955 英国1974年改为现名,1955~1973年刊名为Astronautica Acta,Pergamon Press Ltc.《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英)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Mechanics1958 英国1974年改为现名,1955~ 1973年刊名为Astronautica Acta,Pergamon Press Ltd《理性力学与分析文 献》(联邦德国) Archive for Rational Mechanics and Analysis 1957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 《流变学学报》(联邦德国) Rheologica Acta 1958 联邦德国 Dr. Dietrich Steinkopff Verlag 《流体力学实验》(联邦德国) Experiments in Fluid 1983 联邦德国springer-Verlag 《油压力学与气体力学》 (联邦德国) Olhydraulik und Pneumatik 1957 联邦德国 Krausskopf Verlagsgruppe 《数学生物学杂志》(联邦德国)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iology 1974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热力学与流体力学》 (联邦德国) Warme-und Stoffubertragung 1968 联邦德国 springer-Verlag 《法国流变学小组手册》 《通报》(法) Cahiers et Bulletin du Groupe Franais de rheologie 1965 法国《法国科学院会议周报,A-B辑:数理科学》(法) Comptes Rendus Hebdomadaires des Seances deL’Academie des Sciences, Series A et B:”Sciences Mathematiques,SciencesPhysiques” 1835 法国 Centrale des Revues Dunod Gauthier-Villars《应用力学纪事》(法) Journal de Mecanique Appliquee 1977 法国Centrale des Revues Dunod Gauthier-Villars 《力学》(意) Mechanica 1966 意大利 Pitagora Editrice《力学学报》(奥地利) Acta Mechanica 1965 奥地利 Springer-Verlag 《弹性体杂志》(荷) Journal of Elasticity 1971 荷兰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天体力学》(荷) Celestial Mechanics 1969 荷兰 Publishing Co.《工程数学杂志》(荷)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1966 荷兰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材料力学》(荷) Mechanics of Materials 1981 荷兰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 《澳大利亚地质力学杂志》 (澳) The Australian Geomechanics Journal 1971 澳大利亚《加拿大航空与空间杂志》 (加) Canadian Aeronautics SpaceJournal 1955 加拿大,1962年改为现名,1955~1961年刊名为:Canadian Aeronautics Journal.《核工程与设计》(瑞士)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1965 瑞士Elsevier Sequoia . 《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 (民主德国) ZAMM-Zeitschrift fur Angewandt Mathematikund Mechanik 1921 民主德国 Akademic-Verlag 《理论与应用力学》(波兰) Mechanika Teoretyczna i Stosowana 1964 波兰 PWN 《工程汇刊》(波兰) Rozprawy Inzynierskie 1953 波兰 PWN 《力学文献集》(波兰) Archives of Mechanics 1849 波兰 PWN 《罗马尼亚技术科学杂志, 应用力学辑》(罗) Revue Roumaine des sciencesTechniques,Serie Mecanique Appliquee1956 罗马尼亚科学出版社《应用力学研究》(罗) Studii si Cerctari de Mecanica Applicata 1942 罗马尼亚科学出版社《日本应用力学全国会议 录》(日) 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Mechanics 1953 日本中央科学社 《材料》(日)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Materials Science 1952 日本材料学会《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日) Transaction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 1935 日本机械学会 《土木协会论文报告集》(日) 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1944 日本土木工学会《日本造船协会志》(日) Bulletin of the society of Naval Archiects of Japan 1915 日本造船协会《流体工程学》(日) 流体工学 1965 日本产业开发社(原名:学, 1965~)《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志》 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志 1967 日本材料强度学会《力学研究所报告》(日) 力学研究所报告 1967 日本力学研究所《日本流变学会志》(日) 日本一学会志 1973 日本流变学会《应用数学与力学》(苏联) 1936 苏联《苏联科学院通报:固体力 学》(苏) 1966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磁流体力学》(苏) 1965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燃烧与爆炸物理学》(苏) 1965 苏联《应用力学与物理学杂志》 (苏) 1960 苏联,美国出版有英译本《应用力学》(苏) 1955 苏联《复合材料力学》(苏) 1965 苏联《建筑力学与建筑物计算》 (苏) 1959 苏联《莫斯科大学力学通报》(美) Moscow University Mechanics Bulletin 1969 美国 Allerton Press Inc (译自俄文) 《得克萨斯大学巴尔科研究 中心年报》(美) Annual Repoet-Balcones Research Center, Texas at Austin 美国《剑桥哲学会数学汇刊》(英) Re Mathematical Proceedings of the CambridgePhilosophical Society 1977 英国Cambridge ,1977年改为现名,1843~1976 年名为Proceedings of Cambridge Philosophical Society;Mathematical Physical Sciences 《力学与应用数学季刊》(英) Quarterly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1948 英国 《流体力学杂志》(英)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1956 英国 Cambridge 《应用力学研究所报告》(日) Reports of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pplied Mathematics 1952 日本九州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 《东京大学航天研究所报告》 ISAS (Institute of Space Aeronautical Science,Univ. Tokyo) 日本东京大学航天研究所 《布加勒斯特乔治乌德治工 学院通报:力学辑》(罗) Buletinul Institutului Politehnic“Gheorghe Gheorghiu-Dij” 1949 罗马尼亚《列宁格勒大学通报:数学, 力学和天文学类》(苏) 1946 苏联《莫斯科大学通报:数学力学类》(苏) 1946 苏联《国外科技资料馆藏目录━ 数学,力学》(中国)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力学文摘━流体力学部分》 (中国)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苏联科学院科学情报 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力学文摘━一般力学部分》 (中国)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苏联科学院科学情 报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力学文摘━弹性力学部分》 (中国)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 分所翻译,苏联科学院科学情 报研究所文摘编辑委员会编辑《数学文摘》(美) Mathematical Reviewswith Index toMathematicalReviews 1940 美国数学会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冲击与振动研究辑要》(美) Shock and Vibration Digest 1969 美国冲击与振动情报中心《流变学通报》(美) Rheology Bulletin 1937 美国物理学会 American Institute ofPhysics《应用力学文摘》(美)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 1948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地震工程文摘杂志》(美) Abstracts Journal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196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 校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Univ. of California,Berkeley,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工程索引》(美) Engineering Index (Annual) 1884 美国 Engineering Index Inc.《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汇 刊》(美)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Engineering 1852 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科学引文索引》 (美) Science Citation Index 1961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土木工程水利文摘》(英) Civil Engineering HydraulicsAbstracts 1968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British Hydromechanics Research Association《流变学文摘》(英) Rheology Abstracts 1940 英国 Pergamon Press《固体-液体流文摘》(英) Solid-Liquid FlowAbstracts 1973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British HydromechanicsResearch Association《工业空气动力学文摘》(英)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Abstracts 1970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British Hydromechanics《流体动力学文摘》(英) Fluid Power Abstracts 1965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 Hydromechanics Research Association《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文 摘》(英) ICE Abstracts 1972 英国流体力学研究协会,1974 年改为现名(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 文摘通报,第130辑:数学, 物理,光学,声学,力学, 热学》(法) Bulletin Signaletique du 130 hysique Mathematique, Optique, Acoustique, Mecanique, Chaleur 1961 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机 械工学编》(日) Currdnt Bibliography on Science Technology 1975 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 (日本科学技术情报)《文摘杂志:力学(综合本) 》(苏) 1953 苏联全苏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力学与实践》(中国) 1979 《力学与实践》编辑委员会 《美国物理学杂志》(美)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1933 美国物理学会 American Institute

与奇怪的贼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盗跖 首位被记载史册的强盗,作为庄子笔下的绿林豪杰,光听他的名字就知道此公的终身职业乃是个强盗!更可贵者,此公对孔老夫子的说教不屑一顾,几欲杀之而后快。最后用犀利的言语让孔子哑口无言、色若死灰,落荒而逃。对孔圣人尚且如此,此公岂是一般的强盗可比。他的实力也相当的强 , 庄子《盗拓》记载“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以此为据,盗拓是强盗中的极品,是强盗名人堂的第一首选。盗跖是古时候的大盗,庄子在《庄子?胠箧》记录了一段盗拓和他的徒弟的对话,阐释了千古名言:"盗亦有道"。原文: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盗拓这样阐释为盗之道的:'能够在外面就推测到屋内所藏的财物,称为圣,这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一道;其次,率先入户着称为勇,这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二道;再次,撤退在最后称为义,这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三道;又次,能够预判行窃行为能否得手为知,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四道;最后,少取盗窃所获,公平分赃,成为仁,是为盗必须遵守的第五道。如果不能修成这五道就不能成为扬名天下的大盗'这就是为盗之道,称之为盗道。

盗跖原名柳下跖,因为是盗贼的祖先,所以又叫盗跖。不知道是因为恶行颇多,还是因为自己哥哥太有名(他哥哥就是有名的坐怀不乱的鲁国大夫柳下惠),反正大部分史书没有记载,只有庄子里面有记述。也因此,许多史学家说盗跖根本是虚构人物,历史上根本没有盗跖可说是盗贼中英雄人物,唱响中国盗贼千年宣传口号的“盗亦有道”,水浒中打的“替天行道”就是严格贯彻这一精神。还有就是盗跖把圣人孔子给骂的哑口无言,也算给盗贼长了脸。以下就是原文,盗拓 - 参考文献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原文: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往说之。”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 往。”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 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脍人肝而囗(左“饣”右“甫”音bu3)之。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 拜谒者。”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囗(左“饣”右“甫”)之膳。”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谒者复通。盗跖曰:使来前!”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囗(左“目”右“真”)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 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今将 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 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 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 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 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 谓耳。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丘虽不吾誉 ,吾独不自知邪?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 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 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 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 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由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 至也。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 蔡,不容身于天下。子教子路菹。此患,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 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于涿 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 ,文王拘囗(“美”字以“久”代“大”音you3)里。此六子者 ,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 也。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 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 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 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 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 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 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 天下笑。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丘之所以说我者 ,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吾 所闻知也。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 气欲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 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 。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 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 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 ,奚足论哉!” 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 轼低头,不能出气。 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 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孔子仰天而叹曰:“然!”柳下季曰 :“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子张问于满苟得曰:“盍不为行?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 则不利。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义真是也。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 夫士之为行,不可一日不为乎!”满苟得曰:“无耻者富,多信者显 。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信真是也。 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抱其天乎!”子张曰:“昔者 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今谓臧聚曰:‘汝行如桀、纣。’则有 怍色,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贱也。仲尼、墨翟,穷为匹夫,今谓宰 相曰‘子行如仲尼、墨翟。’则变容易色,称不足者,士诚贵也。故 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 。”满苟得曰:“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 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 币。论则贱之,行则下之,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不亦拂乎! 故《书》曰:‘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子张曰:“ 子不为行,即将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 为别乎?”满苟得曰:“尧杀长子,舜流母弟,疏戚有伦乎?汤放桀 ,武王杀纣,贵贱有义乎?王季为适,周公杀兄,长幼有序乎?儒者 伪辞,墨子兼爱,五纪六位,将有别乎?且子正为名,我正为利。名 利之实,不顺于理,不监于道。吾日与子讼于无约,曰‘小人殉财, 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则异矣;乃至于弃其所为而殉其所 不为则一也。’故曰:无为小人,反殉而天;无为君子,从天之理。 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消息。若是若非,执而圆机。 独成而意,与道徘徊。无转而行,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无赴而富 ,无殉而成,将弃而天。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直躬证父 ,尾生溺死,信之患也;鲍子立干,申子不自理,廉之害也;孔子不 见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此上世之所传、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 ,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离其患也。” 无足问于知和曰:“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彼富则人归之,归则 下之,下则贵之。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今子独无 意焉,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故推正不妄邪?”知和曰:“ 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 ,是专无主正,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与俗化世,去至重, 弃至尊,以为其所为也。此其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 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怵惕之恐,欣欣之喜,不监于心。 知为为而不知所以为。是以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于患也。” 无足曰:“夫富之于人,无所不利。穷美究势,至人之所不得逮,贤 人之所不能及。侠人之勇力而以为威强,秉人之知谋以为明察,因人 之德以为贤良,非享国而严若君父。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 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 。天下虽非我,孰能辞之!”知和曰:“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 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 以为贪;有余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 ,反监之度。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 计其患,虑其反,以为害于性,故辞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誉也。尧、 舜为帝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善卷、许由得帝而不受,非 虚辞让也,不以事害己。此皆就其利、辞其害,而天下称贤焉,则可 以有之,彼非以兴名誉也。”无足曰:“必持其名,苦体绝甘,约养 以持生,则亦久病长厄而不死者也。”知和曰:“平为福,有余为害 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也。今富人,耳营钟鼓管囗(上“竹”下 “龠”音yue4)之声,口惬于刍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遗忘其 业,可谓乱矣;囗(左“亻”右“亥”音gai1)溺于冯气,若负 重行而上阪,可谓苦矣;贪财而取慰,贪权而取竭,静居则溺,体泽 则冯,可谓疾矣;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且冯而不舍, 可谓辱矣;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满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谓 忧矣;内则疑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内周楼疏,外不敢独行, 可谓畏矣。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及其患至,求 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故观之名则不见,求之利则 不得。缭意绝体而争此,不亦惑乎!“

巨乌贼 又名大王乌贼,是一种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深海的乌贼,其天敌是抹香鲸,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脊椎动物。

巨乌贼是所有现存最长的软体动物。虽然在体重上还有争议但是巨乌贼拥有比生活在南极的大王酸浆鱿更长的触手。

而另外几种几个灭绝的头足类动物中,如白垩纪托斯特巨型鱿鱼和奥陶纪房角石与巨乌贼相比,后者已经算很大了。不过有科学家曾在侏罗纪时期的鱼龙和海鬣蜥化石上发现了疑似是巨型头足类生物攻击过的痕迹,认为古代可能有更大的未知头足类生物存在,但因为没有发现确切的化石作为证据。

巨乌贼的大小,特别是总长度,往往被夸大了。标本达到甚至超过20米的报告是普遍的,但迄今为止很少有关于该物种大小的研究证明。

据鱿鱼专家史蒂夫·奥西(Steve O'Shea)说,这样的长度可能是因为乌贼死后其触手因弹性拉长所致,因为根据在抹香鲸胃里发现的巨乌贼的残骸和喙状嘴来测算其大小,最大的巨乌贼长度仅有14米,重约280公斤,而且数量庞大。和其他头足类一样,雌性乌贼比雄性要大得多,雄性长度最大约10米,重150公斤。

虽然目前已经确认其最大个体为14米,但仍旧有人认为深海中可能有更大的巨乌贼,其长度应大于18米甚至更长。

美国古生物学家兼地质学家马克-麦克梅纳明(Mark McMenamin)根据一些不完整的化石证据推断在古代就有大型鱿鱼的存在,并且指出一些鱼龙或蛇颈龙化石呈现“奇怪的扭曲”,疑似是遭到巨型头足类生物攻击所致,认为可能存在体长超过14米的巨型乌贼,但因为生活在深海所以很难被发现。

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个体是19世纪初在挪威发现的巨乌贼标本,该乌贼长度约为米,体重接近于一吨。全世界最大也是最强壮的软体生物之一。

体型最大的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巨乌贼不是体型最巨大的无脊椎动物,因为于近年,在南极外海发现了体型更大的大王酸浆鱿,长度有18米,但是在此个体的真实的和测量方式上还存在着一些怀疑。

巨乌贼后端两鳍相合,略呈圆形,末端尖,角膜开式,腕甚长,触腕尤长,约为胴长的四倍,并在触肢上有吸盘及倒钩,这使得它比同类大乌贼还来的危险多。

内壳羽状,角质。另外为了保持身体的浮性,乌贼会分泌一些氨气,以至于被捕捞后会散发奇怪的恶臭。

巨乌贼与抹香鲸搏斗的想象图

最近的研究表明,巨乌贼会猎食大型深海鱼类和其他头足类生物。他们会用两条长触手捕捉猎物,用锯齿状的吸盘夹住它的两端。然后他们把它带到位于触手中心的嘴部,并在放到食道之前会用类似于鸟嘴般的喙将猎物切碎。

巨乌贼的喙

巨乌贼的模型,由此可见喙的位置。

目前的研究证据认为巨乌贼是单独觅食,因为在被渔网捕获时,大多都是单独个体。而且在纽芬兰、挪威和新西兰的渔民在捕鱼时会发现因喙或吸盘卡在渔网或鱼钩上而无法挣脱的巨乌贼,部分被捕获的巨型鱼类身上可以看到奇怪的钩痕,以此证明巨乌贼是一种凶残的掠食性动物。

巨乌贼与抹香鲸搏斗想像模型

纽约自然史博物馆

成年巨乌贼的唯一致命的天敌是抹香鲸,但偶尔也会在领航鲸、太平洋睡鲨、南极睡鲨等大型掠食者体内发现巨乌贼的残骸。

抹香鲸会在深海中会利用声呐定位巨乌贼,科学家们试图利用它们观察他们研究巨乌贼,而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 雌性抹香鲸无法猎食体型巨大的巨乌贼 。只有 雄性抹香鲸利用庞大的身躯和声呐来猎食巨乌贼 ,因为巨乌贼对声音的感知能 力很强,抹香鲸可以在深海发出强而有力的噪音,足以震昏巨乌贼再将其吞入腹中。尽管很多有关巨乌贼与抹香鲸搏斗的文章和小说,但两者之间不是平等的生物关系而是捕食者和猎物。迄今为止,也很少发现巨乌贼能战胜抹香鲸的直接证据。

睡鲨和深海鲸类等可能不会招惹大个体巨乌贼,而太平洋睡鲨不可能捕食比它更大的巨乌贼,所以他们只吃死掉的巨乌贼。

抹香鲸皮肤上的伤痕

巨乌贼触手上的吸盘

同类相残也是巨乌贼的一大特征:在2016年10月中旬至晚上,一只9米的巨乌贼被冲上西班牙加利西亚海岸。鱿鱼在死亡前不久被一名叫哈维尔·昂迪科尔的旅客所拍摄,并由海洋物种研究和保护协调员对其尸体进行了检查,表明它受到另一只巨乌贼的攻击和致命伤害,损失其鱼鳍的一部分,其鳃部受到损坏,而且一只眼球也明显被吞食,标本的完整性质表明,这只乌贼慢慢撤退到浅滩,以此躲避同类的猎食。

此外在西班牙以及澳洲,都有人在被冲上海岸巨乌贼体内发现同类的痕迹。或者,这种乌贼攻击可能是猎物竞争的结果。根据同属于巨型头足类的美洲大赤鱿也有捕食同类的习性,科学家们相信同类相残是深海大型鱿鱼的一大特征。

在21世纪初,科学家根据不完整的证据判断巨型乌贼居住在深海而且是食肉动物,寿命只有几年,成长速度非常快。经过推测出最大身长为13米,但没有人知道最大个体有多大。有科学家认为如果人类与巨乌贼生活在同一领域,后者会立即将人类吃掉。

巨乌贼主要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生活在水深300-3100米深的水域。推测全世界的深海海域都有分布,而且数量庞大。根据北极以及俄罗斯的渔民所阐述,以前他们的捕鲸船借助巨大的拖网可以找到巨乌贼,最常捕获的海域是纽芬兰、挪威和纽西兰。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海域捕获到的大乌贼多半都生活在较浅的海域海域中。

塔斯马尼亚所捕获的,身长超过十米;在澳大利亚东南海岸和日本的小笠原群岛也经常发现巨乌贼尸体或残骸,但个体偏小;新西兰附近可以捕获较大的乌贼,但多半都是大王酸浆鱿;而南非海域也可以捕获到一些乌贼,但由于部分原因,很难捕获到较为完整的标本。

部分科学家利用捕获到的海域位置和当地鲸类的活动情况来推断只要是有抹香鲸的主要活动水域都会有巨乌贼的巢穴。

巨乌贼在 历史 中的记载

关于巨乌贼的传说一直存在,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都有相关记载,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巨乌贼都是以巨型的海怪身份登场,而且因为年代久远,大部分文献已无从考证,至今科学界都很难证明当时海员遇到的海怪是否为巨乌贼。而最有名的就是一种巨大海龟状生物,可以吞噬掉一整艘船,而且可以吐出黑色的墨汁。挪威海怪Kraken,也是迄今为止最负盛名的海怪,拥有很多的触手还可以吐出黑色的毒液并将船只拉入海底。但是因为当时人类对海洋生物并不了解,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挪威海怪都是以海蛇或鲸鱼状的生物登场,有时候还会被描述成巨大的螃蟹或甲壳类生物。

公元前四世纪时,亚里士多德曾 描绘出一种巨大鱿鱼,他称之为Teuthus,将其与其他的小型鱿鱼(Teuthis)区分开来。他曾说过:“Teuthus 比 Teuthis 大得多,因为 Teuthis 在体型上比Tenthus小近五倍。”没有人知晓他所说的这句话原意是什么,但部分人推测亚里士多德利用Teuthus的复数Teuthis来形容巨乌贼和普通的乌贼,也代表着前者的庞大和恐怖,因为当时头足类通常被描绘成一种可怕的海底生物。

在古希腊时期,船员就曾目击到巨大的鱿鱼或墨鱼状生物,并将这一类未知生物命名为“统治者乌贼”。

五百年后,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老普林尼也在他的《自然 历史 》一书上描绘了一条巨大的鱿鱼,其长米,重量为320公斤。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自然学家皮埃尔·丹尼斯·德·孟福尔(Pierre Denys de Montfort)描绘了一张著名的挪威海怪的画图:一张巨大的,长着一对大眼睛的巨型章鱼缠住帆船的景象。该图也成为日后人们谈论挪威海怪时所广为流传 的经典画像。而他的灵感来源于1783年在抹香鲸胃中发现的一条长约8米长的不明头足类生物触手,并以此证实大型章鱼的存在。

1802年,皮埃尔在描述软 体动物的百科全书《软体动物普通与特殊的自然 历史 》中确认了两种大章鱼的存在:第一种叫做克拉肯章鱼(kraken octopus),已经被挪威水手和美国捕鲸船员,还有古代作家比如老普林尼描述过。第二种则被赋予了一个科学名称,巨型章鱼(colossal octopus)。而第二种的身躯则大得多,更符合皮埃尔对大型未知头足类的研究。他曾听闻巨型章鱼在安哥拉的近海袭击从圣马洛航行而来的货轮。

德蒙福特后来提出更为敏感性的观点:他说10艘英国战舰在1782年的一个晚上神秘地消失了,因此肯定是遭到大章鱼的袭击而沉没。不巧的是,英国人清楚地知道那些战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德蒙福特的声誉就因为这样受到极大的损坏,以后再也没有恢复过来。1820年,他在穷困中饿死于巴黎。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德蒙福特所提出的关于克拉肯章鱼概念的来源被用于后来科学家对巨型未知头足类的研究。

在工业革命之后,科学界开始慢慢占上风,有关海怪的传说也逐渐消失。丹麦生物学家乔珀托斯·史汀史翠普在19世纪50年代写了许多关于巨型鱿鱼的论文。他在1857年的一篇文章中首先使用了“Architeuthus”(这是他所选择的拼写)这一术语来描述“未知的巨型头足类生物”。

艺术作品:1861年,法国战舰 Alecton 所捕获的巨乌贼。该事件激发了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并借此创作了《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

第一次真正目击到巨乌贼的事件是在1861年11月30日,法国战舰“Alecton”号在大西洋海域的加那利群岛见 到了一条身长约为6米的乌贼状生物,船长希耶尔后来写道:“我认为那就是曾引起不少争论且许多人认为是虚构的大型鱿鱼状生物。”希耶尔和船员们用鱼叉把它叉中,又用绳套住它的尾部。但怪物疯狂地乱舞角手,把鱼叉弄断逃去。绳索上只留下重约40磅的一块肉。该事件甚至惊动了法国海军,因而科学界重新展开了对巨型头足类生物的研究。

从1870年到1880年,许多乌贼残骸被发现在纽芬兰的海岸上。例如,1878年11月2日在纽芬兰所发现的标本最为完整,其体长米,触手为米长,估计重达1吨。1873年,纽西兰发生多起疑似是巨乌贼的攻击事件,受害者多为被触手勒死,而且脖子上有遗留下吸盘状的痕迹。

而第一起有记载的巨乌贼攻击人的事件发生在1873年纽芬兰。十月份时,两名渔夫带着一名十二岁的男孩出海打渔,却在海中央遇到了一头和乌贼很像的怪物袭击。后来男孩将一条触手砍断后三人才脱险,而那条触手有六米长。当地的一名牧师在研究后认为该生物体长应该超过32英尺或37英尺。根据三人的描述,该怪物无论在特征还是行为上都与挪威海怪相类似。因此很多人开始相信巨乌贼也许确实存在尽管当时还没推测出巨乌贼的活动范围,但在纽芬兰、挪威和纽西兰有大量的巨乌贼尸体被捕获,长度大约都处于5米至13米。部分科学家认为巨乌贼和普通的鱿鱼或墨鱼一样有周期繁殖,在产卵后大批死亡。但是后来很少有报道称发现大量的巨乌贼尸体,而且大小也小于13米,具体原因不明。

二战时期,无论是太平洋还是大西洋都有目击到巨大未知头足类生物的报告。最有名的莫过于在马尔代夫群岛服役的英国士兵 Starkey,声称曾目击到长达40米的恐怖头足类生物。而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的海军都声称在黑夜下的无人区海域看到了未知的头足类生物,有些甚至会攻击船员。当时科学家对大型头足类生物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它们残缺不全的尸骸上,无法证实这些船员的言论是否可信。但是有一点可以证明的就是在深海里确实有未知的头足类生物,大型的章鱼或乌贼是存在的。

2004年,福克兰群岛发现了一只名为“Archie”的大型鱿鱼,长米,随后被送往伦敦的自然 历史 博物馆进行研究和保存。2006年3月1日向民众展出。迄今为止很少有人发现完整的巨乌贼标本,大多都是长度小于10米的乌贼,而且多数已经被其他生物啃咬的残缺不全。

活体巨乌贼研究和追踪

1873年,在美国牧师 Moes Harvey 家的浴缸里所展现的巨乌贼尸体。在十九世纪因为照相机的发明导致巨乌贼的尸体开始被记录下来。

虽然在19世纪就已经发现巨乌贼,但直到21世纪初,科学家仍旧很难在野外发现活体的样本。海洋生物学家理查德 艾尔斯将其描述为“自然史上最难以捉摸的生物”。

1993年,《欧洲海洋贝类》(European Seashells)一书中登出了“活着的大王鱿”(Architeuthis dux)图片被登出,当时人们认为这是首次拍摄到的活体巨乌贼照片。然而,根据研究后认为这张照片根本就不是巨乌贼,而是另一种深海大型鱿鱼,而且是这条它濒临死亡才游上浅海岸的。

直到2001年,科学家在深海找到了疑似是巨乌贼的幼苗照片。

在2006年才在深海拍摄到了巨乌贼的首张活体照片。

第一张成体巨乌贼的照片

2002年1月15日,在日本濑户内海,人们首次拍摄了一个奄奄一息的成熟的巨乌贼照片。该乌贼被绑在码头上,但是因为长期待在浅海水域导致当科学家将其捞上来时已经死亡。

第一张在深海里发现的巨乌贼照片

2004年9月30日,由日本国立科学馆洼寺恒己和森恭一(小笠原鲸鱼观赏协会会员)首次拍摄到了巨乌贼照片。在历经2年的寻找之后,他们在小笠原群岛发现了巨乌贼存在的痕迹。于是他们使用了一艘5吨的渔船,雇佣2名船员。并利用巨乌贼的天敌抹香鲸的活动范围为线索,将一条小鱿鱼以及虾掉在鱼钩上下沉至900米水域中。同时还准备了一台照相机和闪光灯。

当天超过20次垂钓后,一条长约米(英尺)的巨乌贼袭击了鱼饵。2人借乌贼的触手被勾住无法脱身之际拍摄了照片。随后这条鱿鱼扯断触手并消失在深海当中。根据打捞上来的触手判断,这条巨乌贼身长不到10米。后来的DNA测试证实动物是一条巨乌贼。

洼寺恒己

2005年9月27日,洼寺恒己和森恭一向全世界发布了他们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也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张“巨型鱿鱼的活体照片”。据洼寺恒己介绍,“我们知道大王鱿鱼会吃同类,但我们不知道这种生物生活在什么水域中,所以我们计划用鱼饵把它引诱出来。” 洼寺恒己和森恭一后来还在英国《皇家学会报告》杂志上详细描述了他们的观察。

第一份巨乌贼的录像

2006年11月,美国探险家和潜水员斯科特·卡塞尔(Scott Cassell)与他的科考团前往加利福尼亚湾,主要是观察当地的洪堡乌贼。当时他们为了能更深入研究这些巨型鱿鱼,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拍摄手法:使用一台特殊订制的相机装载在一条鱿鱼的肉鳍上,再把它送回海中进行观察。但当众人在电脑前观察鱿鱼的动态时,都看到了它正在被一条长度估计为12米至18米的巨型鱿鱼追咬。一年后,无论是《DISCOVERY》还是《国家地理》频道都制作了纪录片去解释这一事件。但卡塞尔随后却不愿谈及这部纪录片,因为他认为该片中出现的不太像是巨乌贼一类的已知生物。

2007年12月,日本科学家再次在小笠原群岛的海域利用一条小鱿鱼为鱼饵,试图找到活着的大乌贼。并成功捕获到一条活着的巨乌贼,但因为离开深海海域并且当时捕捉时为白天,导致这条乌贼被捞上来后不久便死亡。该乌贼为未成年雌性,全长7米,身体长度为米。这也是人类第一次捕获到活体的巨乌贼,并证实了巨乌贼的颜色为深红色。

学术论文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评析一篇学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评析一篇学术论文的方法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论文的标题。大多数作者都试图在标题中充分地反映其论文内容的信息。有些论文标题非常醒目,真正能抓住读者的眼球,而有些论文标题则空洞无物,不能让人产生阅读的欲望。虽然有些人通过标题夸大了其论文内容,但在快速评价中,你仍应先淘汰后者,因为空洞的标题反映空洞的内容,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阅读。 摘要是一篇文章核心内容的缩影,原始论文的摘要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他人做出选择和评价。但要得出某种结论,仅凭摘要提供的信息量是不够的。摘要应该是论文的精华的总结,根据摘要内容可初步淘汰那些表面化的或无关紧要的论文。但要注意的是,摘要可认为是初步表达了文章主题。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 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 论文好比一棵树,内容是它的主杆和分支,本文所述的标题、引言、实验、文字等等,或许可以算是一部分叶片,这棵树植根于真才实学的沃土上。要想写好论文,刻苦钻研,增长学识才是关键,论文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关于人物的学术论文 鲁迅小说人物浅析 【摘要】鲁迅一生大多时间生活在动乱年代,对旧中国的社会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小说人物的形象入木三分,人的景况和社会环境层层紧扣,恰如其分塑造人物形象来针贬时弊,唤醒国民,引起疗救。通过其小说里人物(主要是新旧知识分子、农民)形象的浅析,可以看出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为唤醒和改造国民性格弱点所作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鲁迅 小说 人物 形象 分析 鲁迅小说数量虽然不算多,但涉及到的人物形象却栩栩如生,一个个活生生的从现实中走来,生动跳跃,充满时代特征和社会印痕,能给读者刻骨铭心的印象和深刻的思考,以及对社会时代主题的认识,善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陈士诚的“含着大希望的恐怖的悲声,游丝似的西关门前的黎明中”震荡;魏连殳的突然长嚎“象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祥林嫂临死之前“消尽了先前的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临死之前却提出有没有地狱的疑问。这些描写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深处。尽管鲁迅笔下的人物命运许多都很暗淡,但读者读了并不郁闷颓废,一幅幅真实反映某个时期某些不同的中国人的“国民性”画面凸显出来,作家的文风和气质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表现。 通过具体人物和事件,深刻剖析了一个时代,而在这个封建势力日趋崩溃的时代里,旧的东西在作垂死挣扎,但谁也挡不住滚滚的历史车轮,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虽然民众灾难重重而尚未觉醒,知识分子在追求中充满怀疑与希望,在摆脱“空虚”和“动摇”中改造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对农民寄予殷切的希望。小说里的农民形象虽然落后仍保持坚韧的性格,深厚的蕴藏着一种终将爆发的革命的潜力,几种人的命运在历史的漩涡和时代的风云中淋漓尽致显现出来。 一、旧知识分子 鲁迅小说里的知识分子有新旧知识分子之分,“狂人”则在旧知识分子之列。 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一开始,就跟“我”有关,“我”是小说开头的余,“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简单说明“狂人”不是天外来客,不是神仙鬼怪,是生活在我们中间的熟人、朋友,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于是“我”便进入了“狂人”的自述。 小说一开始写出“狂人”自己内心的恐惧,逐步引起主题。狂人看到赵贵翁奇怪的眼色,小孩子们铁青的脸,人们交头接耳的议论,街上女人说的“咬你几口”的话,联想到狼子村佃户告荒时讲过人吃人的故事。从他大哥平常的言论开始怀疑到当前的安排。他把医生把脉理解为“揣一揣肥瘠”,如果肥了,便可以“吃”了。嘱咐吃药的“赶紧吃吧”,理解为赶紧吃他,然后归结到这个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的深刻道理。而且普遍的国人却不知道。愚昧、麻木、甚至有意无意帮助着“吃人”而不知道。日记里写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没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从而认识到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表现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深广、犀利的批判,这是以前从未有的彻底的精神,反映了中国进入新的阶段的历史特征,“让人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中国旧知识分子命运的悲剧性和荒谬性”。 和“狂人”一样类型的是《长明灯》里的试图吹熄“不灭之灯”的疯子“灯和塔”,在旧社会是宗法统治的象征。鲁迅曾经在杂感里欢呼过“塔”的倒掉,又在小说里期待着“灯‘的熄灭,他再一次选中疯子作为启发人们向封建势力宣战的形象,不断地传出”熄掉它吧“的呼声;虽然疯子最后还是被禁闭起来,然而他的”我放火“的叫喊已经广泛传播,加上孩子们的歌唱,由后一代把这个任务接受过来了。《长明灯》里的歌声和《药》里夏瑜坟上的花环都是作者希望的寄与。 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又写了《孔乙己》。封建社会一方面是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教育思想铸就了孔乙己“读书人”的自尊的性格。而另一方面又使他受到最残酷的打击和冷淡的待遇。他的性格、人格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受到践踏、蹂躏、摧残。咸亨酒店的环境,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缩影。里边是穿长衫的人要酒要菜,座着慢慢的吃喝;柜台外面则是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劳动者。而孔乙己的特殊就在于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已经失去踱进房子里去的资格,仍然没有忘记“读书人”的身份,又不肯脱下又脏又破的长衫,又不愿与穿短衣的人为伍,最终流为窃贼,却还在声辩“窃书不算偷”。这些细节典型、鲜明、揭示了孔乙己悲剧的性格。作者通过人物的行动抨击了封建制度,鞭策了孔乙己的这种性格,反衬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他的精神的戕害,启发人们对那个社会合理性的深刻质疑。作者把孔乙己置身于社会的背景中去考察,既批判又同情,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开拓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孔乙己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并不是一个完全没有廉耻的读书人和“偷”窃者;更不是一个无道德品行的人。是一个讲诚信、有爱心、热心肠的人。他的行为并不是严重的缺陷。他的优点恰恰是那个病态社会不需要的。而这正是鲁迅作品中深刻批判的国民性弱点的主题。 二、新知识分子 《在酒楼上》的吕纬甫是一个敏捷精悍热心改革的青年,虽然多次辗转流离,青年时代的梦一件也没有实现。于是,随波逐流自我放任,无力自拔于那样的生活和思想,于是便又回到原来的起点而无所事事。不过,他毕竟奋斗过,毕竟是新知识分子,比孔乙己要进步得多。但在那个时代和环境里,他们注定命运将充满悲剧色彩。 《孤独者》里的魏连殳则表现得更加阴郁、冷漠。虽不愤世嫉俗,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现实又不允许他完全和社会隔绝。对他的流言不绝于耳,失业折磨着他,最终不得不向环境低头,抛弃理想而求于“现实”到军伐里去当一个顾问,想完成“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周围人都趋奉他、颂扬他。他是胜利了,然而实际上他是失败了。他在“胜利”的嬉笑中独自啃嚼“失败”的悲哀,终于背负内心的创伤寂寞地死去。 吕纬甫和魏连殳都是理想和现实的牺牲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革新力量和习惯势力之间的冲突,笼罩着辛亥革命后令人窒息的历史气氛。同时也批判了吕纬甫、魏连殳性格的弱点。这种性格在小说写作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中仍然具有典型意义。 《伤逝》里子君和涓生比较年轻,是“五四”时代的人物比较叛逆,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是坚决的。但是个性解放却又怎能离开社会解放而单独解决。他们沉湎在日常琐事里,未能继续向前跨开步去,不久也便让生命随着希望一起一同幻灭。 在描绘个人和社会的冲突中,作者对知识分子不光是同情,而是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清醒的剖析和揭示:知识分子需要向劳动人民学习。 三、农民 如果说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或是受封建残害,或是“空虚”和“动摇”中碌碌无为而毁掉自己。那么,他笔下的农民形象则是受苦受难、愚昧无知、命运凄苦、逆来顺受,而不想到怎样去改变。这也是读者通常熟知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农村生活和农民形象在鲁迅小说中占有显著的地位,《阿Q正传》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在鲁迅略带嘲讽的语调中,阿Q身上可以说没有一点可亲的特质,他的“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欺软怕硬”“自我作贱”都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虽然阿Q只有一个,但是当时的社会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阿Q的特点。就是在今天,我们也不否认,社会人身上或多或少有“阿Q的成分”。作为改造“国民性”的理想中的一个最大的成果。鲁迅成功塑造了阿Q的人物形象,把中国人的深层人物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是他的一个巨大贡献。 阿Q是一个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无赖雇农,他去偷静修庵的萝卜,是因为自从他调戏吴妈以后,没有人再找他打短工,出现了“生计问题”,所以便去偷萝卜,而进了城一开始是给丁举人打短工,后来由于好吃懒做,跟着别人一起做起小偷,他偷萝卜时,表现出了极度的无赖,“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里来偷萝卜”?“这是你的,你能叫得它答应你么?你……”让人感到无尽的辛酸。对赵太爷之流来说,生萝卜那里用得着偷,根本不是人吃的东西。对一般穷人来说,萝卜可能也不是充饥的好东西,而于阿Q,他实在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想如此“下策”干此“勾当”。平心而论,如果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或是一个稍微有一点人情冷暖的地方,与其说他是一个无赖,倒不如说是在揭示世态的冷酷,探究阿Q出现“生计问题”的社会根源,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深思。是封建统治把这个“真能做”的阿Q逼上了末路。他的“违法犯罪”应归咎于社会,他的小缺点是可以原谅的,不是十恶不赦。真正该枪毙的是赵太爷、假洋鬼子和长衫人物等,而不是阿Q、王胡、小D,但恰恰是前者又成了新政权的投机者和把持者。如果广大农民不觉醒起来,不进行一场全面深入的反封建思想革命,推翻封建政权,阿Q们的命运永远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可悲轮回中,阿Q们遭遇的悲惨后果,表现了深刻的反封建思想革命主题。通过阿Q来探掘中国国民的灵魂,“揭出病痛,以引起疗救的希望”。 《祝福》把人物放在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为农民的命运提出更为强烈的控诉。它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为主角,逐层展示揭露其革命的必然性,以此痛诉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探究其社会根源。祥林嫂十分勤劳,只希望以自己不断的劳动换取最起码的生活权利,但她的遭遇却充满了辛酸和血泪。此外,《药》里的茶馆主人华老栓,《明天》里的单四嫂子,他们的命运非常凄苦,逆来顺受,从来不会想到怎样去改变它。祥林嫂的方式是捐门槛,华老栓是求人血馒头,单四嫂子是盼望明天,他们构成了社会中最大的底层,受压迫剥削而不去抗争,是作者同情而批判的一类人物。写到这些人物的时候,鲁迅的笔墨变得沉重起来,而以祥林嫂最为典型,祥林嫂深受女子从一而终的封建思想的毒害,险进封建礼教给妇女规定的桎梏中,尽管她勤劳、质朴、善良、热爱生活,仍为社会所不容,最后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作者细致描写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环境,这个环境的构成有鲁四老爷、“我”祥林嫂自己、柳妈、还有鲁镇的人们,或许还有所有的中国人,特别是以“我”为代表的以启蒙者自居的知识分子,更应反省自己在造成祥林嫂悲剧中的历史、社会责任。 闰土则是天真烂漫、黄活圆实的少年形象。不过,成年后的闰土迟钝的样子,手象松树皮一样的形象与少年的形象抵消了不少。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写出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层层逼迫下的深重灾难,闰土的形象在过去农村里具有普遍的代表性,他质朴、勤劳,象大地一样的厚实,承受了一切艰辛和痛苦,过多的艰辛和痛苦使闰土变得麻木,精神的摧残在这里超过了生活的胁迫,一种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观念已经注入闰土的头脑,使他默认了那条横亘在自己和童年伙伴之间的不可逾越的界线,并且向主宰命运的“神”低头。二十余年来的变化的确太大了,通过前后两个闰土的变化,真实地批判地表现出来了中国农民自卑、私心、甚至麻木。第一人称“我”的想象在现实面前碰得粉碎,本来清楚地留在记忆里的“神奇的图画”因而也忽地模糊,写来一波三折,使简单的情节表现得跌宕有致,“我”希望下一代“新的生活”——“未经生活过”的生活。说明作品的着重点不是对往昔的缅怀,而是对现实的挑战,并且引导人们去确信前途:“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通过以上这些知识分子、农民的生活和经历,我们看到了当时腐朽社会中人吃人的本质,也看到了作为一个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为唤醒和改造国民性弱点所作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富人著:《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 钱理群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 箭鸣著:《激动人心的优美诗章——〈故乡〉——兼评〈故乡〉分析中的若干错误论点》,《长江文艺》,. 4.《中国现代文学史》 5. 徐中玉著:《鲁迅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研究》,上海自由出版社,1954. 6.鲁迅著:《呐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7. 鲁迅著:《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9. 鲁迅著:《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 10.《华盖集续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11.《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 (作者单位:551700贵州省毕节市工业学校) 看了“如何评析一篇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论文如何评价 2. 对学术论文的评语 3. 博士学术论文评语 4. 导师对学术论文评语 5. 关于医学学术论文评价意义与方法的探讨论文

与我怪二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历史上有几千的功臣名将,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第一名将无疑是关羽,因为关羽不仅仅是一个古去的名将功臣,而是神将的代表。并且还是很多个行业的祖师爷。当然了,有神化色彩的名将功臣也有很多,比如姜子牙啦,张良啦,刘伯温啦,但在民间崇拜的众多神将当中,可以说关羽绝对是拥有最广泛的民众基础的神将,没有之一。关羽呢,我们都知道,本是三国时期刘备的手下大将,五虎将之一(无史实记载,只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一生忠于刘备。曾经被 曹操俘虏,后来还是跟着刘备,刘备入西川的时候,关羽奉命镇守荆州,后来被曹操和孙权联合偷袭,败走麦城,被俘后杀死。我们来分析一下关羽,关羽在正史《三国志》里的传记不多,也就几百个字而已。后人研究正史的,对关羽的评价也是一般,大多是说其好勇而无谋,恃气而骄功等等,论及战史,论及对国家的贡献,论及最后的结局,都并不是很强,能排上号的,也就是忠义二字。那么关羽是怎么凭着一个忠义,就成了中国民间甚至官方最重要的神了吗? 其实,把关羽推向神位的,关羽靠的就是自身的忠诚信义品质,当然,也于还有历代统治者的对忠诚信义的追求,然后力捧有关。 关羽起初没有被人神化。他死了以后。因为无法收尸,刘备下令在成都修建一个衣冠,以便定期哀悼和崇拜。刘禅当皇帝时,给关羽上了一个谥号“壮缪”。在蜀国,人们也并没有把关羽当做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神,和其他死去的将领,如张飞,赵云等一样,都只是有功之臣,他们死了,儿子袭爵而已。至于坟墓或衣冠冢,其他的将领也都有。突出不了关羽的与众不同。蜀国沦陷后,蜀中地区对关羽的崇拜随即也就消失了。 但是,在荆州,关羽的丧生地,关羽却得到了特殊的照顾。原来,关羽被杀后,荆州当地的人民担心关羽会来报仇,于是他们为关羽在当地也修建了一个小土墓,向关羽表示敬意。这时的崇拜不是为财富祈祷,而是为和平祈祷,并希望关羽不要怪自己。并且,因为击败关羽的吕蒙没几年也死了,所以,当地人们还流传着一个传说,就是关羽死后,化成了幽灵恶鬼前去复仇,把吕蒙整死了。这也是荆州当地人们害怕关羽的原因之一。 这时,关羽还没有进入神坛,相反的,百姓们把他奉为恶鬼。正是由于人们对鬼的恐惧,在当地的百姓心中,关羽的塑像也是丑陋可憎。而且,也仅仅是荆州地区的百姓会偶尔拜一拜而已。 推进到唐朝,最初,关羽还是没有得到朝廷和民间的普遍认可。唐朝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唐明皇李隆基建造武庙。供奉的主神是姜太公,副神是西汉开国谋士,武庙共有11人入祀,蜀国倒是诸葛亮,但是没有关羽。直到几十年后,唐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与文宣王孔子的规格相当。也就是说,把武庙和文庙并列了。这以后,开始把关羽也列为名将进行供奉了。 唐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开始往武庙里加人了,增加了古代的64位将领进来,称为六十四良将。这个时候,关羽,张飞等被加了进来。但同样的,三国时期的,周瑜,邓艾也都加了进来,关羽还是并不突出。 五朝十国在成都建立有后蜀政权,仅仅只是追封了诸葛亮和张飞为王,根本未提及关羽。也可以看出,关羽此时还是未受到统治阶级的关注。 到了北宋初期,关羽的地位甚至一度下跌了。宋太祖赵匡胤到了武庙以后,对一些人入祀很不满意,比如白起,竟然杀降,比如吴起,杀妻求将,太不应该了。包括关羽,不得善终的人,也能进来?不应该! 于是,在宋太祖的要求下,关羽等一干人都被撤出了武庙。 可以说,在关羽去世后的800多年来,关羽一直未受到统治者的特别青睐。他作为恶鬼,寂寞的游荡了800年,没人关心他。 但是到了宋徽宗时期,情况开始有了变化。 宋徽宗时期,崇宁二年(1103年),山西解州暴雨,导致盐池水涨,采盐不成,盐税收不上来,地方官忙急报朝廷。信奉道教的徽宗听报,便询问道士徐神翁该怎么办,徐回复说:“这是有孽蛟作怪,必须请张天师来收妖。”徽宗便派人赴江西龙虎山,去请张天师来京。 这个请的过程中呢,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使者洪太尉,不小心把龙虎山镇压的108个恶魔给放了出来。于是就有了梁山好汉反宋的一段故事。 张天师来了之后呢,作法降妖,说是请来了关羽帮助降服了孽蛟,最后张天师还作法让关羽现了身。宋徽宗高兴异常,然后给关羽上封号“忠惠公”,这是关羽第一次被皇帝上封号。 这以后,就开始有点收不住了。封号一个接着一个的上到了关羽头上。 由于宋徽宗自己的无能,国内到处都是起义的,北边也有一个崛起的强敌金国,威胁宋朝。宋徽宗想不到一个繁荣国家,增强军队的更好方法。只有大兴道教,自称为元子太孝皇帝,并让朝臣称呼他为道教皇帝。希望得到关公众神的祝福。他执政了24年,关公获得了四项表彰,从“忠惠公”到“崇宁真君”,再到“武安王”和“武安义王”。 这中间,也有一个推手,就是道教,在道教里,把关羽率先列为了神。后来,佛教也把关羽拉了过去,也列为了神。 到了南宋,因为此时更加的偏安一隅,对于忠臣良将就更加的渴望,于是继续给关羽上封号,于是建炎二年(1128年),把原来蜀国时的壮缪加上了,封为壮缪义勇武安王,过了几十年,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 又加上了英济二字,封为义勇壮缪武安英济王。 到了元朝,继续给关羽上封号,元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关羽再被封为“显灵威勇武安英济王”。 这个时候,由于宋元时期的评书,戏曲的发展,三国以及关羽的故事开始成为评书,戏曲的主角,其忠贞的形象符合百姓对于忠臣的要求,迅速的成为民间全民皆知的一个古代名将。并且由于评书,戏曲的演绎,还给他加了无数的神话色彩以及细化的故事情节。再加上,两大宗教的加持,关羽开始成为全国范围内,民间的普遍知道的一个神了。 到了明初,一本书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关羽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那本书就是《三国演义》,罗贯中吸取评书,戏曲以及正史里三国的描述,写就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出现,丰富了关羽以及其他三国人物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关羽成了忠贞这个词独一无二的代表。这也给了朝廷进一步加封关羽称号的理由。于是,在明朝,又四次对关羽进行加封或改封。明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 先是尽去宋元追封,恢复“前将寿亭侯”封号,到了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找了一帮文臣考正“汉寿亭侯”封号。到了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 上封号“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继续上封“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崇祯三年(1630)上封号“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这时候,封侯封王已经不过瘾了,直接封了个帝,伏魔大帝以及天尊的称号,在官方真正的把关羽推进了神的行列。 宋明时期,民间已经开始小规模的建有关帝庙了,但这时的关羽是和岳飞放在一起供的,称为关岳庙。到了清朝,满族骑兵文化人较少,什么《孙子兵法》,《太公六韬》都看不懂,但是《三国演义》小说却看得津津有味,于是,清军上层的人,拿《三国演义》当兵法书来用。关羽的形象在清政府高层也得到了大规模的认可。 等到清朝入主中原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崇关羽。而关羽在小说中的形象对于满清希望的民众形象吻合,当时统治者就希望民众将关羽对于兄弟的“义”放在首位,将民族大义放在次席。而岳飞等抗金名将,会让百姓想到抗清,所以在满清初期,把关岳庙里的岳飞撤掉,保留关羽(到了清中后期,才又慢慢的把岳飞请了回来)。开始给关羽独一无二的供奉。 同时,朝廷继续对关羽进行加封,有八个皇帝先后十三次封谥关羽,将关羽终于推至武圣的至高地位。顺治九年(1652年) 清朝刚入关不久,给关羽上封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上封号“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嘉庆十八年(1813年) 在关羽的封号上加封“仁勇”,道光八年(1828年) 继续加封“威灵”,咸丰二年(1852年) 又加封“护国”,咸丰三年(1853年) 加封“保民”,咸丰六年(1856年) 加封“精诚”,咸丰七年(1857年) 加封“绥靖”,光咸丰一朝,就加封了四次。到了同治九年(1870年)加封“翊赞”,光绪五年(1879年) 加封“宣德”,最后在清朝即将灭亡的时候,关羽的封号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足足26个字。因为清朝朝廷推崇关羽,也鼓励民间兴建关帝庙,于是,关帝庙就在民间大量的被兴建。这种推崇在清中期终于达到了巅峰。清朝的历代帝王庙中,还直接给关羽设立了一个庙中庙,独享香火。到了清朝中叶,据考证,国内的关帝庙超过了30多万座。当然了,这不仅仅是清朝官方的努力,很多都是民间自发修建的。关羽终于在各方的推动下,成了千古第一“武圣/武神”。百姓对于其崇拜的虔诚和普及,超过了被人们盛赞为‘千古一圣’的孔子。 百姓各界希望能够通过供奉关羽得到保佑。于是,有多个行业开始衍生出把关羽作为祖师爷的行规。 商人因为信奉以义致利和诚信的观点,纷纷在商会建造会馆供奉关羽,其格局与关帝庙如出一辙。如今,许多商铺、酒店依旧供奉着关羽,已然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 关羽成为剃头匠的祖师爷,民间的说法是因为清朝有一个剃头匠,因为十分崇拜关羽,于是在自己的店铺门口立了个牌子,上面写道:“试问天下头颅几许,且看老夫手中大刀”,颇有关二爷勇猛的气势。这件事渐渐被人知晓,久而久之关羽为剃头匠祖师爷的说法慢慢也就传开了。 关羽还是黑道的守护神,因为混黑道,也讲究信义二字。有意思的是,白道里,也把关羽奉为守护神,白道同样需要讲究信义二字。 同时,关羽还是物流运输业、车船业,票号,手工业行会等一系列觉得需要信义立足的行业的祖师爷。 关羽还是财神之一,为武财神。时至今日,其实民间关羽的形象和意义,早已不是历史上的关羽的真实模样了。如今关公文化更多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中的一种,代表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一种精神需求。本文参考文献《史志学刊》,《三国志》,《三国演义》以及关岳庙中关帝介绍等。

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之中,赵云都是对刘备忠心耿耿的,他是决计不会说出“大耳贼”这种大逆不道的话的,尤其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之中,赵云的形象就是忠肝义胆、一生无败绩、老年仍巅峰、完美无瑕,他自始至终都是对刘备恭敬有加,不会如此抱怨。

无论刘备的真实身份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他都是赵云的主公,身为臣子应当“忠”字当头,赵云能够被选定为刘备的亲卫队队长,其忠诚度更是毋容置疑,就算是演义里的张飞敢鲁莽的骂上一句大哥,赵云这种忠臣也会站出来指责他的不是,他本人连这种想法都不会有,更不用说大骂出口了。

而我们看“大耳贼”这个称号,它最初是吕布喊出来的。当吕布被曹操生擒之后,吕布是想要投诚,靠自己出色的武力和骑兵统御能力,帮助曹操快速稳定乱世的局面。

曹操尽管生性多疑,但是他是尤为爱惜人才的,就算是关羽这种不肯归降的人,他都愿意百般示好,更别说吕布这种“三国第一猛将”的厉害角色了,可以说曹操在面对吕布的主动归降时,他是犹豫了。

而这时一旁的刘备劝导曹操,让他想想丁原和董卓这两位“义父”的悲惨下场,曹操想及此处就打定主意让吕布领盒饭。

吕布为了挣扎,也是为了泄愤,才说出了“大耳儿刘备不能相信”,这句话在演义里也成了吕布的遗言。

至于“大耳贼”这个称号,多是后世之人对刘备的戏称,就算是东吴和曹魏的人敢这样说,那蜀汉的人势必不敢说出这句话,对刘备忠诚度满满的赵云更不会如此作态。

在正史之中,刘备在进攻东吴失败之后,是一个人仓皇败逃到白帝城之中,赵云随后赶来支援,阻退追兵。在演义之中,是赵云身着白袍,帅气登场救下刘备,如果他真的骂了刘备是个“大耳贼”,在路上随便耽搁一会儿,刘备也就没命了。

因此,赵云大骂刘备,绝对不成立。

在正史《三国志》的记载之中,当刘备准备进攻东吴之时,他突然收到张飞的死讯,是说了“噫!飞死矣”这4个字,然后就继续去讨伐东吴了。这个反应对于刘备来讲,可能有些过于平淡。

要知道“噫”至少有两重含义:1.悲痛;2.惊异。具体放到刘备身上,可能是悲叹,原本自己二弟关羽已经离去,没想到三弟张飞这么快也走了,曾经结义的三兄弟,说好了要“同年同月同日死”,如今却也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个了。

就算正史之中的刘备在称帝之后,慢慢的变了初心,以大业为重,那他曾经的兄弟在他心里也是有一席之地的。

至于演义之中的刘备就不必提了,刘备的表现是“放声大哭,昏绝于地”,妥妥的重情重义之典范。

综上所述,无论是哪种情况,赵云都不可能大骂刘备。

刘备说的应该是:“噫!飞死矣。 ”

这应该是来自《三国志》,在《三国志》中刘备听闻张飞被自己手下所杀后,就说了这一句:“噫!飞死矣。”但是赵云并没有骂刘备是大耳贼。

说赵云因为这件事骂刘备是大耳贼的,都是网上一些自媒体瞎编的。首先在《三国志》中,陈寿是没有记录赵云说过这句话,再则在网上的一些说法中,哪些自媒体都是这样说的,估计赵云听完在背后都会骂刘备是大耳贼。

赵云为何会骂呢?他们给出的原因是这样的。他们给这句话做了解释,“噫!飞死矣。“被翻译成:”啊,张飞死了。“翻译成这个样子就显得刘备比较无情了。

刘关张三人的关系应该没有不知道吧,关羽与张飞是最先跟随刘备的,而且一直对刘备不离不弃,看似“君臣” 关系,实际上是兄弟三人,据说这三人晚上睡觉都在一张床上。

可以说这三人没有血缘关系,但胜似亲兄弟,而且网上的说法中,还指出了关羽死后,张飞来到刘备跟前让刘备给关羽报仇,刘备悲叹必要伐吴,而张飞死了,刘备却呈现这种态度,这区别对待确实有点大,而赵云听到后,难免会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以上就是网上一些自媒体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我可以说这完全就是他们在误导人。这句话的翻译不应该是这样的,主要就是这个“噫”字其实是多重意思的。

“噫”在古文中可以用做感叹的意思,而“啊”也确实是感叹词,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这些自媒体所说的好像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噫”字还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这个字还能表示悲叹悲痛。

如果换成悲叹或悲痛的话,那么这个句话的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就是刘备抱着悲痛的心情说完这句话的,我们再来分析下哪种翻译更靠谱。

很多人对于刘备的印象都不好,觉得刘备没啥本事只会哭,以情用人,而有时候却那么无情。但在我个人眼里刘备其实是一个英雄是一个霸主。

大家应该都知道刘备在前期的人生可以说是非常的失败,打仗基本上没有赢过,但是他屡败屡战,从未放弃自己的抱负,这要是换做一般人早就放弃了。

在后来刘备成就了自己的霸业,成为一方霸主,作为一个霸主讲道理是不会在自己最好的手下甚至说兄弟死了,还说:“啊,张飞死了。”这样的话,这样是不利于集团的团结。

而且刘备也不是这样无情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在后来东征伐吴,刘备当时东征时,很多人是反对的,诸葛亮赵云等人都反对,但刘备已经失了智,执意伐吴,所以在我看来刘备说的那句话,应该是后者悲痛的意思。

蜀汉建立之后,刘备决定出兵伐吴。在部署兵力的时候,刘备调张飞率领部下参战。可是,不久他就得到了张飞部下的表章。刘备当时就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这四个字,表现出刘备对此事的判断,也表现出刘备对张飞的惋惜。至于说,赵云听说这件事后,骂刘备是大耳贼,这件事在历史上倒是没有记载。也许赵云听到刘备对张飞的死只是说了这四个字,认为刘备薄情寡义,骂刘备也未可知。

刘备认为张飞已经死亡,主要是他对张飞平时行事做出的判断。张飞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是,“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张飞对自己的手下十分严酷,暴而无恩。刘备曾经对张飞劝诫说,你平时随意杀戮部下,而还喜欢对健儿鞭笞,打完后又安排在身边,这是取祸的道路。可是张飞却对此不以为意,毫不改变。

因此,当刘备得到张飞部下的表章时,才会判断张飞已死。这是因为如果张飞还活着,肯定上奏的表章是以张飞的名义写的。可是现在这封表章是由张飞部下写的,肯定是张飞发生了意外。张飞作为大将,身体又十分强健,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就是被身边的人行刺。如果行刺的人一旦行动,就一定要将张飞杀死,否则的话,他就根本无法逃脱张飞的追捕。所以,刘备才断定张飞已死。

那么,张飞的死与刘备是否有关系呢?当然是有关系的。这是因为,刘备既然看出了张飞的缺点,却没有采取切实的措施,让张飞改掉自己致命的缺点。刘备只是劝说了张飞,当张飞屡教不改之后,就不再管张飞,让他放任自流了。可以说,刘备的这种态度,是张飞死亡的最大的原因。

其次,张飞是死于刘备伐吴的时候。如果刘备不决定伐吴,张飞也不会死。行刺张飞的张达、范强肯定对张飞已经早就怀恨在心,只是在寻找刺杀张飞的机会。因为刺杀张飞后,两人还需要寻找脱身的机会。在东吴和蜀汉联盟的时候,是无法行刺的。因为张飞的驻地与曹魏远隔重山,中间加上大片的无人地带,如果刺杀了张飞,向北是无法逃脱的,所以刺客只能等待时机。

当蜀汉与东吴交战的时候,这两个刺客终于等到了机会。他们趁着出兵的混乱之机,刺杀了张飞,拿着张飞的首级,顺流而下,投奔了东吴。这样,他们既可以顺利逃脱,又可以用张飞的首级作为自己的觐见之礼,谋取自己的前程。这样,张飞的命运也就在刘备出兵的时候注定了。

正是因为刘备对张飞疏于管教,才造成了张飞最后的悲剧。虽然刘备与张飞情同手足,甚至说出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话。可是对张飞的纵容却最终害了他。刘备对张飞的感情,印证了那句话,宽是害,严是爱。假如刘备能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也许就能把张飞从死亡的道路上拉回来。

盐城爆炸毕业论文

响水特大爆炸案,已经被判刑了,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有一些生产安全制度,必须要严格的实行,千万不要有侥幸的心理。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有透露是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厂内一处生产装置起火,初期未能有效控制火情引起爆炸,爆炸物质为苯。绝大部分事故都是人员疏忽造成的,失去了警惕心理,忽略了安全隐患。如果都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入职前进行三级安全培训教育,上岗时做好安全提醒,每天开工前开好班前会,其实绝大部分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只是现在很多安全培训都流于形式,班前会也应付了事,难以监管,没有起到效果。其实现在国内做相关研究的公司也不少,比如龙安安全科技,全自动化培训系统,打开手机就能培训,不用召集职工开课不用请老师,学时够了自动考核;每天考勤时在考勤机上答题,让安全深入人心;班前会用手机录像,能够自动生成报表,包括人员名单、班前会内容等,便于监管,也好统计。

废料堆积,而且正当处理流程没人执行管理。主要原因就是硝化物的堆积处理不当导致的爆炸,为何这种安全隐患无人发现而且还没有及时干预。

2019年3月21日,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因企业管理混乱,长期违法贮存硝化废料。硝化废料因持续积热升温导致自燃,燃烧后引发硝化废料爆炸,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太痛心了,无数的家庭瞬间失去顶梁柱,而这一切,原本都可以避免的。

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违法贮存硝化废料。硝化废料是焦油、污泥以及废催化剂等其他废料在精制过程中产生的,这些废料不能裸露在外面,需要进一步进行处理,不然温度过高会自燃,导致爆炸等严重后果。硝化废料具有自分解特性,分解时释放大量热量,且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最终会爆炸。

而且硝化废料的贮存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自燃。所以对于工业所产生硝化废料要及时进行处理,绝不能贮存,只能尽快销毁,避免它发生自燃,确保万无一失。

但是很多企业因为硝化废料的处理成本比较高,所以选择堆在一起,越堆越多,这样是很不可取的,既造就了安全隐患,也对环境造成了危害。

硝化废料属于固体废物,对环境是有危害的,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否则会污染环境。而响水县环保局从未认真的履行危险废弃物的监管职责。

据悉,“废料“在厂区内随意乱堆放,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来视察过,也知道这种堆放的现象,但是仅仅是做了一些处罚,并没有重视安全隐患。响水县环保局显然对于天宜公司长期违法大量贮存和处置硝化废料的严重违法行为失察,未督促企业对硝化废料进行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危险废物鉴别,这种种疏忽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个时代,真的太需要实实在在的监管和防范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