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大肠杆菌论文范文写作

发布时间:

关于大肠杆菌论文范文写作

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也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从政策和规划上积极进行扶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医药论文,供大家参考。

合成生物学在医药中的应用

生物医药论文摘要

摘 要:合成生物学是在项目学理论的带领下,对天然生物体系从头开展策划以及整改。并且策划同时制造新的生物部件、模式以及体系的全新科目。合成生物学是自然科目前进到一定程度形成的新学科,同时在医药方面已获取了明显的成就。 文章 综合讲述了在项目细胞使用合成生物科目方式研究出了能够抵抗疟病的治理药物的前身青蒿二烯,抵抗癌症的药物前身紫杉二烯,还有脂肪醇、酸以及高级醇的生成方式等探索进步。除此之外,有的关键的合成生物学有关 措施 ,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项目细胞的重新组合以及演化,为建筑运用于制造范畴的新效用细胞供应便利适用的东西。

生物医药论文内容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基因模块;医药

引言

最近几年,合成生物学发展的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慢慢的造就了特征明显的探索实质以及运用范畴。其探索实施关键包含:(1)新生物原件、构件以及体系的策划和建筑。(2)对现在拥有的、自然的生物体系开展从新策划。二零零九年美国医学部门的带领下组建了一支由十二支社会各界学士构成的IDR小组,研究合成生物科目的前进朝向以及多科目交叉状况。认为合成生物科目是集电脑、物理、工程以及生物等科目一起进行研究交叉的科目,能够经过重组生物运用在环境、药物、民众健康、资源等部分。

合成生物科目是项目学以及生物科目一起前进到一定程度形成的。人类基因体和很多形式的生物基因体测定未知序列的完成,还有很多的后基因体作业,促进累计的生物学资料出现了天文级。但是,现在拥有的资料挖掘当时依旧限制于对生命特征的深层探索,很难对生命的内在工作样式开展探索分析。合成生物科目就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经过从下到上的建筑生命行为,按照其独具的角度解释生命,为理性策划以及革新生命供应了基础。最近几年,基因体测定未知序列以及合成单位已经在全球范畴内普遍建立,供应品质优、价格低的服务。优异的基因体测定未知序列以及合成措施推动合成生物科目策划新生命组合以及建筑功效细胞更简单。

最关键的是,人类身体健康情况、资源、条件等范畴的巨大需要也推动着合成生物科目的快速前进。把基因部件按照项目的需求,有机从新组建整合在一起,就出现了效用基因模式。在加上对现在已经拥有的生物网络的使用,并且引进新的效用基因模式,表明天然细胞不可以合成的物品,在合成部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前进。现在我们解析一下在药物范畴内使用的合成生物科目

1 青蒿二烯的生物合成

杰伊?科斯林在项目细胞中制造出抵抗疟疾的前身青蒿二烯的探索作业实在经典。在产生青蒿二烯合成方式的重要新基因资料后,科斯林团队在二零零三年在大肠杆菌中胜利的研究出了制造青蒿二烯的另一种方式。这种合成方式划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Acetyl-CoA为出发点,通过甲瓦龙酸来制造IPP。这就摆脱了大肠杆菌本来的G3P以及乙酰甲酸为前身制造的异戊二烯焦磷酸方式,能够使细胞代谢经过新方式形成异戊二烯焦磷酸分子,为下游制造方式供应足够多的底物分子。第二个形式就是从C5的异戊二烯焦磷酸为出发点,通过异戊二烯链拉长方式形成C15的FPP,最后在ADS酶的功用下制造青蒿二烯,最高形成量能够达到一百二十二毫克每升。上下游模式都是来源于真核生物中的代谢方式,把其密码改善同时从新构筑在原核生物大肠杆菌内,同时胜利制造想要得到的物品,开拓了制造生物的新方式。

2006年,Keasling小组又以酵母菌为宿主,通过对内源的乙酰辅酶A到FPP途径的关键基因进行上调或下调,同时引入基因优化过的外源模块,成功实现了产物青蒿二烯产量的稳步提高。对内源基因上调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增加基因拷贝数,如tHMGR酶的基因,其二是通过转录因子来上调基因表达量,如ERG系列的基因。对内源基因的下调则是采用基因敲除的 方法 。通过对合成路径涉及基因的一系列微调,使产量达到153mg?L-1,是以往报道的二烯类分子产量的500倍。

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又设计了人工蛋白支架(synthetic protein scaffolds),对大肠杆菌内已构建的上游模块:从乙酰辅酶A到甲羟戊酸的合成途径进行了优化。三个反应酶AtoB,HMGS,tHMGR通过蛋白支架以不同分子数比例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解决了中间代谢物积累造成的合成效率降低以及对宿主的毒副作用问题。具体机理是将高等动物细胞中的配体受体作用关系引入到大肠杆菌中,将配体分子的基因序列与模块中的反应酶基因融合表达,从而将受体分子以不同分子数连成一串,构成柔性支架。由于脚手架内各个受体分子间由一定长度的多肽连接,就避免了因多个配体受体结合造成的空间位阻问题。在反复实验与调试后,研究小组发现三个酶分子以1:2:2的比例连在一起作用效果最强,产量达初始值的77倍,约5mmol?I-1(740mg?L-1)。

随着后期工业化发酵,研究小组又发现来自酵母的外源基因HMGS和tHMGR表达的酶不足以平衡外源代谢流,成为瓶颈反应。他们以金黄葡萄菌中的相关酶基因进行替换后,青蒿二烯产量立刻增加一倍。通过与工业发酵过程优化的结合,作为工业产品的青蒿二烯最终产量高达。合成生物学成功用于重要药物的合成,引起了广泛关注。

2 紫杉二烯的生物合成

Gregory Stephanopoulos的科研组织在二零一零年时在大肠杆菌中胜利完成了抵抗癌症药物的前身紫杉二烯物质的合成。这是在这个科研小组在萜类生物代谢方法和大肠杆菌细胞细微调节的长时间探索中获取的成效。科学组织把内在的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合成方式定位上游模式,把之后合成紫杉二烯的方式定位成下游模式,其作业也关键聚合在怎样对上下游模式开展微调。因为假如只顾上游,肯定会导致中间代谢物的消耗,并且形成中间障碍;但是如果下游经过量太多就会浪费很多的酶分子,增加了细胞表述负荷。

研究小组采用改变质粒拷贝数和启动子强度的方法对上下游通量的比例进行了微调。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合以及自己的测试工作,研究小组确定了三种质粒pSCl01,p15A,pBR322的拷贝数分别urNorphadicnc为5,10,20,而整合入基因组中的基因拷贝数相当于1。三种启动子Trc,T5,T7的相对强度分别为1,2,5。通过这几种质粒和启动子的组合,使上下游模块的通量比例发生变化,再检铡含有不同通量比例的细胞内的产物产量。在此过程中,模块内部基因是单顺反子还是多顺反子表达形式也影响产量变化,即多个基因是在一个启动子后表达还是在各自的启动子后表达。经过一系列微调与组合后,具有最优性状的菌株目标产物的产量高达(1020±80)mg?L-1,实现了对碳代谢流的高效利用和协调。同时,通过蛋白质工程的手段对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进行改造,在工程菌中首次成功异源表达。

3 展望

合成生物科目根据项目学原理为指引,对现在拥有的、天然具备的生物体系从头策划以及整改,并且全力对策划合成出新的生物部件、模式以及体系努力。特别在使用部分,合成生物科目建筑的人工生物体系能够在制成关键生物品种、呵护人类身体等部分有主要的前进空间。现在合成生物科目的探索成就主要使用在医学方面,将来在别的行业范畴内也肯定会有引人注目的成就出现。总而言之,合成生物科目拥有普遍的运用前提以及强有力的措施撑持。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

生物医药论文摘要

【摘要】生物医药产业是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着重调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寻找对策,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四个化”,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稳步地发展。

生物医药论文内容

【关键词】生物医药发展对策

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986 年我国正式实施“863 计划”,生物技术被列为包括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7 个高技术领域之首。政府在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和扶持;国内各大企业为生物技术产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我国金融界也积极参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许多有实力的公司进行了生物技术开发,并且从金融市场融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目前全球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预计2020年后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1、产业政策倾力扶持,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我国政府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十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五” 期间医药的发展重点在于生物制药、中药现代化等。国家对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制订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对生物制药企业实行多方面税收优惠、延长产品保护期和提供研发资金支持等。同时, 国家为加强行业管理,对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制和生产采取严格的审批程序,并针对重复建设严重这一情况,对部分生物医药产品的项目审批采取了限制家数的措施,以确保新药的市场独占权和合理的利润回报,鼓励新药的研制。200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该《规划》在组织领导、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人才队伍、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市场环境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保障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因而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投资规模与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国家经贸委的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以前,我国对生物医药技术开发的总投资累计约为40亿元,自1999年开始,国家明显加大了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力度,平均每年达20亿元左右,2003年这一投入达到60亿元,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优惠政策的作用下,国内一些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两种 渠道 获得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目前我国从事生物技术产业和相关产品研发的公司、大学和科研院所达600余家,其中注册的生物医药公司有200余家,具备生产能力的有60余家(其中的48家已取得生产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

3、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等为代表的医药产业集群

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如由罗氏、葛兰素一史克、先锋药业等40多个国内外一流药厂组成的侧重于基因研究,化合物筛选和新药开发的张江药谷产业集群;拥有诺和诺德制药公司和8个生物科技国家863项目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侧重于生物制药、特别是遗传工程药学的深圳生命科学园区等。这些产业集群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药厂),研究开发、孵化创新、 教育 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6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扩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存在问题

1、投资模式不利于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

国际医药产业巨大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创新,发达国家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都拥有自己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通常每年投入的经费占全部销售额的10%一20%,而美国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生物药品的投人占总投资额的 60%~70%。每个大型医药公司都有自己“拳头产品”,单个产品的年销售额就可达十亿至几十亿多元。公司拥有这些产品的知识产权,国家给予专利保护,产占可以在10 年或更长时间内独占市场,一个产品就可赢得丰厚的利润,再从利润中拿出巨额资金投入研究开发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

从美国生物制药发展模式来看,技术力量雄厚的专家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大制药公司通过战略联盟实现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风险投资为生物技术开发提供资金支持,这三种力量的有机结合是生物制药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而从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模式来看,主要通过购买技术实现生产,风险投资机制不足且资金太少,另外技术创新力量薄弱。因此,生物技术产业很难形成气候。

我国的医药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大多不具备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生产的产品基本是引起仿制产品,重复开发投资现象也非常严重,恶性性竟争必然带来效益低下的状况。我国药品进口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三资企业产品销售额也在逐年增长,一份国外研究 报告 中指出:“如果政府不干预,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在5 年内完全被国际医药大公司操纵。”

2、低水平重复研究、重复建设严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生物技术产品的广阔前景和丰厚收益吸引了国内众多企业加人开发,但其中多数是仿制国外的,品种少,厂家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建设投资。例如,研制rhuG—CSF 的就有18 家公司。据统计,仅1996-1998年,获卫生部新药批准文号的厂家,重组人白介素一2(l—2)的有10 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有10 多家。如此势必造成资源浪费、竟相压价、市场混乱的局面。更由于一些企业缺少产品 市场调查 分析,造成大量产品堆积,以致投资价格很高的成套流水线设备利用率很低,有的年使用率低于一个月。价格战反过来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假劣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对国产生物技术产品信任度低,而宁愿使用昂贵的国外进口制品。

3、科研和产业脱节现象仍较为严重

在我国科研单位研究目的是为跟进国际先进科技的发展,研究方向过多集中于对几个热门品种上游技术的开发,而能够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很少,在国外,科研成果完成后,落到企业的研发中心进行进一步孵化,形成技术工艺后再规模化生产,在我国两者严重脱节。缺少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和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将研究成果转变为生产,大大阻碍了产业化发展。

4、开拓市场能力低

由于产品生产工艺水平和经营手段落后,国内市场将面临进口药品的冲击。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国外市场开拓不够,许多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准;二是开发市场的投入量不足;三是生物药品良好的临床效果虽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肯定,但其售价相对偏高,消费能力不足。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资金与投术投人,并深化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机制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发挥资本市场和凤险投资公司的积极作用。

三、加快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国家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一2020年)》指出,未来15年,中国要在生物技术领域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包括靶标发现技术、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和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等。这一部署无疑为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位参与“十二五”医药产业专项规划的专家组成员透露:在正在制定的专项规划中,生物医药产业和产业升级将成为未来3年发展的重点方向。专项规划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为“十二五”医药产业的重点,要求追踪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占领生物医药产业制高点。

有关生物医药论文推荐:

1.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范文

2. 生物化学论文精选范文

3. 医药公司实习论文

4. 生化制药毕业论文范文

5. 健康论文范文

6.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7. 公共卫生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关于大肠杆菌检测的论文

修改:相关网站:我给你提供一些大肠杆菌的资料,比较乱,自己去整理.三凉食品这个术语没有听说过,如果可以解释一下,或许我会知道.大肠杆菌O157: H7实验诊断研究进展 大肠杆菌O157: H7感染临床表现出血性肠炎:鲜血样便,腹部痉挛性疼痛,低热或不发热。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主要发生在儿童,常出现在腹泻后数天或1-2周。病死率一般在10%,各别可高达50%。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主要发生在成年人,尤其老年人。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肾功能异常等症状,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有时可出现70%的病人死亡。大肠杆菌O157: H7传染源和传播途经大肠杆菌O157: H7基本上是一种食源性病原菌,可通过食用大肠杆菌O157: H7污染的牛肉、牛奶、牛肉或制品、鸡肉、蔬菜、水果、饮料、水等感染,也可通过人与人、人与动物密切接触传播。在实验室,大肠杆菌O157: H7可以感染小鼠、鸡、兔、猪、牛等动物。大肠杆菌O157: H7的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一、细菌培养与鉴定 1.分离培养早期培养对确定病原有重要意义。 培养的对象首先是急性血性腹泻患者,其次是HUS、TTP等住院病人,再其次是高危接触者。培养基:山梨醇麦康凯琼脂、胰胨大豆琼脂改良的伊红美兰 、改良的SD-39(MSD)琼脂 添加了头孢克肟 和 亚碲酸钾的山梨醇麦康凯琼脂(TC-SMAC)添加了头孢克肟和鼠李糖()的山梨醇麦康凯琼脂(CR-SMAC)“科玛嘉”大肠杆菌O157: H7显色培养基四溴荧光亚甲基兰琼脂H7抗血清—山梨醇发酵培养基 增菌液:含10mg/L 新生霉素的EB肉汤或肠道增菌液含10mg/L 新生霉素或10mg/L盐酸-吖啶黄的胰蛋白胨大豆肉汤新生霉素MEC肉汤月桂基胰蛋白胨肉汤加入下例任何一种抑制剂均可增加培养基的选择性头孢克肟 亚碲酸钾 新生霉素10mg/L 万古霉素40mg/L2.免疫磁珠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是将特异性抗体吸附于一种能被吸附的磁性珠子上,然后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特性将样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 H7富集起来。方法:1.增菌;2.取样品1ml加大肠杆菌O157: H7免疫磁珠20ul;3.轻轻混合10分钟;4.将试管插入磁架上;5.吸取上清;6.加PBS,重复3-5过程;7.取管壁沉淀物,划线接种于CT-山梨醇麦康凯琼脂(C-头孢克肟,T-亚碲酸钾)等选择性培养基。37℃培养6-24小时,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Chapman等 共检测大便标本690份, 免疫磁珠分离法检出25 。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分离的l2株大肠杆菌O157: H7中,直接培养阳性仅5株。Wright等将接种大肠杆菌O157: H7的碎牛肉标本置加有万古霉素和头孢克肟的缓冲蛋白胨水培养,然后直接或用大肠杆菌O157抗体包被的磁珠分离细菌后,接种于CT-SMAC,结果直接次培养检出量为200cfu/g,而免疫磁珠分离法仅需 2cfu/g 。Chapman等先用EC肉汤增菌,然后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富集牛粪便大肠杆菌O157: H7菌株,再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并与CR-SMAC和CT-MAC直接培养作比较。用前者检测接种12株不同大肠杆菌O157: H7菌株的牛粪便悬液,其敏感性比在两种培养基上直接培养高100倍。 Cubbon等用免疫磁分离法(IMS)检测牛粪便和食品标本的大肠杆菌O157: H7。在一起经牛奶传播的大肠杆菌O157: H7爆发中,用IMS、粪便培养和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Vero毒素基因的携带,用三种方法对粪便大肠杆菌O157: H7的分离率作比较结果,在受检的142份粪便标本中,直接培养和IMS均阳性20 份,另13份仅IMS阳性。因此,IMS提高了大肠杆菌O157: H7感染病例的检出率,与PCR符合率高。目前,污染的肉、家畜,甚至饮用水均面临大肠杆菌O157: H7的卫生威胁。检测食品和水源中肠道病原体使用传统的培养法,结果不理想。IMS和其它检测的研究表明,对快速检测食品和环境标本似乎前景良好,Yu检等以IMS结合电化学发光检测法(ECL)检测食品和污染物中的大肠杆菌。结果显示,在原缓冲液检出大肠肠菌的范固为100-1000 cfu/lm,在食品检出的范围为1000-2000cfu/lm ,检测时间十分快,一般不到1小时。菌O157: H7菌株的牛粪便悬液,其敏感性比在两种培养基上直接培养高100倍。在监测牛群的4个月间,从牛采集1024份直肠标本,其中检出大肠杆菌O157: H784份()84份中有23份()由直接培养和IMS分离。23份中15份由两种培养基、5份仅由CT-SMAC、3份仅由CR-SMAC分离,其余61份()仅IMS分离。用含吐温-20 的PBS洗涤磁珠可减少其它微生物与磁珠的非特异性结合。用无关的抗体包被磁,则大肠杆菌O157: H7不结合。IMS具有快速、操作简单、特异性高,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有价值。 3.生化反应 目前许多国家使用的O157和 H7特异性抗体与极少数细菌具有不同程度交叉反应。因此用生化试验确定为大肠杆菌是必须的。典型大肠杆菌的主要生化反应结果如下:动力试验(+) 葡萄糖(+) 麦芽糖(+)甘露醇(+) 蔗糖(-/+) 硫化氢(-) 尿素(-) 靛基质(+) 甲基红(+) V-P试验(-)枸橼酸盐(-)苯丙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 +/ -)氧化酶(-)氰化钾(-)与O157有鉴别意义的生化反应见表1。MUG即4-甲基伞形化内酯-β-葡萄糖醛酸苷。大多数大肠杆菌具有葡萄糖醛酸酶,可水解MUG产生荧光, 但O157: H7中大多数菌株则不水解MUG。Thompson等建立了一种快速MUG试验,取 MUG试剂置试管中,以无菌棉签挑取待检菌纯培养物混匀于其中,℃置20min,暗室内高强度光源下观察结果,产生蓝色荧光者为阳性。 二.血清学检测1.玻片凝集试验2. 胶体金免疫技术3. ELISA 4.免疫荧光技术5.胶乳凝集 6. 间接血凝分析(IEHA)7. 全自动抗原抗体检测系统8. 免疫印记法1.玻片凝集试验玻片凝集试验是鉴定O抗原最经典的方法,实验中如果凝集反应不明确,但根据临床表现和生化反应等菌株高度可疑时,可100℃加热菌液30min再行玻片凝集试验。这样可去除K抗原的影响。为排除交叉反应引起的凝集造成假阳性,应继而做试管凝集反应,所测得的效价不应低于诊断血清原标定效价的一半。鉴定H抗原也应同时做玻片和试管凝集试验,并应先对待检菌做动力试验,在动力活泼时取培养物做H抗原鉴定。2. 胶体金免疫技术胶体金免疫技术特点是以胶体金作为标记物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这一技术最初用于免疫电镜技术。至今,在免疫测定中,金标记常与膜载体配合,形成特定模式,典型的如斑点免疫渗滤试验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等,已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简便、快速的血清学检验方法。胶体金的制备多采用还原法,氯金酸是主要还原材料。金颗粒的大小取决于制备时加入的柠檬酸三钠的量。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时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利用了微孔膜的毛细管作用,滴加在膜条一端的液体慢慢向另一端渗移,犹如层析一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利用胶体金技术、双抗体夹心法和显色反应等特点,研制了大肠杆菌O157: H7病原体快检金卡,通用于定性检测粪便、食品、水等样品中的O157: H7大肠杆菌。显色程度与样品中细菌含量成正比,最低测菌量为少于100个菌细胞,主要特点是敏感性高,可用于待检样品初筛,阳性样品可进行细菌分离,减少工作量。3. ELISA 大肠杆菌O157: H7的常用检测方法是粪便培养后作细菌分离,然后用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方法鉴定,一般需72 小时。Dylla等用一种快速ELISA直接检测粪便中大肠杆菌O157: H7,并与标准培养方法加以对照。结果显示,ELISA检测183份粪便标本,检出大肠杆菌O157: H7 9份。常规培养法阴性176份,而ELISA阴性174份。总特异性为。该法与其它非O157: H7大肠杆菌无交叉反应,是一种准确、敏感、特异、易观察结果的筛选方法,尤其适用于中、小实验室及大量粪便标本的流行病学调查。Padhye等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直接ELISA反应检测O157: H7,除O26 :H11外,未发现与沙门氏菌、结肠炎耶氏森菌、志贺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民菌等有交叉反应。单克隆抗体用于检测大肠杆菌O157: H7有明显特异性,可作为一种免疫试剂用于临床和食物标本的快速检测。Clark 等近一步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发现,此种单克隆抗体识别的物质是LPS,这种LPS抗原决定簇用全细胞ELISA同样可以在其它血清型大肠杆菌和产生或不产生Vero毒素的大肠杆菌中检测到, 而且易受到胆盐、吖啶黄和温度的影响,但可以通过结合免疫捕获的修饰方案来提高ELISA的特异性。4.免疫荧光技术 DEFT 与Ab-DEFT: 直接荧光技术(DEFT)与抗体定位荧光技术(Ab-DEFT)的主要特点是,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样品菌细胞。由于无需培养或分离过程,因此检测非常快速。DEFT的基本原理为:对样品进行过滤,用荧光染料(如吖啶橙)对留在滤膜上的菌细胞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计数。但由于荧光染料的非特异染色,不但被检菌被染色,本底杂菌也可染色,从而影响了结果的精确性。Ab-DEFT则克服了这一缺点,过滤后的菌细胞与荧光标记的特异抗体作用,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计数。 固相荧光毛细管免疫分析此方法高度敏感,具有快速、试剂用量少、易于操作等优点。Czajlu等用热杀死的O157: H7菌包被玻璃毛细管作固形支持物。 样品中加入结合了生物素的O157: H7多克隆抗体,作用一段时间,然后将此样品/抗体混合物与标记了Cy5 (一种荧光花青染料)的亲和素加入到毛细管,孵育2min,冲洗、吹干,由激光传感器系统发射650nm波长激发光激发花青染料,之后用光学传感器系统测定荧光发射密度。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 Park等对粪便样品进行离心后,用免疫荧光抗体对粪便涂片进行标记,可检测到所有培养法证实的菌株,检测时间<2h。5.胶乳凝集 该方法是以胶乳颗粒作载体,以O157: H7特异性抗体致敏,制成特异的胶乳试剂,将标本乳化于玻片或有色烧盘上,滴加胶乳试剂,呈明显凝集而对照胶乳不凝集时即为阳性。 6.间接血凝分析(IEHA)该法多用于对LPS、可溶性本体抗原、未加热抗原的抗体检测,对检测H抗原的抗体效果不佳。Morooka等检测了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病人血清LPS抗体,虽然甲醛化羊红细胞(SRBC)有低水平非特异性吸附,但不影响该方法作为一种有效、快速(<3h)的诊断方法。因为感染病人血清的滴度明显高于非特异性吸附。7. 全自动抗原抗体检测系统VIDAS是一种全自动抗原抗体检测系统。可直接从感染性疾病患者标本中检测细菌、病毒、弓形虫、衣原体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抗原、抗体或毒素。基本原理: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原理,并在底物中掺入荧光物质,最终产生荧光产物4-甲基-7-羟刀豆素,荧光强弱与标本中被测物浓度相关,经扫描样本读数与标准比较计算出标准值,并根据阴性和阳性临界值判定结果。 8.免疫印记法目的是检测大肠杆菌O157: H7感染者血清中的O157脂多糖和溶血素特异性 抗体。基本原理是将提纯的脂多糖或溶血素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后,通过转移电泳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然后用抗原抗体进行免疫检测。包括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转移电泳、免疫检测三部分。特点是具有比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免疫检测 将封闭好的硝酸纤维素膜按梳子齿的宽度剪成每一个泳道一条,依次编号。1) 每条加入1毫升用PBS稀释的病人血清,室温震荡2小时,同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2) 用毫升/条PBST震荡洗涤3次,每次5分钟;3) 加入用1毫升用PBS稀释的II抗,室温震荡1小时;4) 用毫升/条PBST震荡洗涤2次,每次5分钟,再用PBS洗涤一次; 5) 将膜放入12毫升显色液中显色,室温震荡15-30分钟,至阳性对照出现满意的蓝紫色 ;6) 将膜放入蒸馏水中终止显色反应,照相;7) 当显色的条带和溶血素的分子量或0157脂多糖的条谱一致时,结果判断为阳性。二.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的出现,为更快诊断微生物提供了许多分子学工具。 这一新的研究是用基因型而不是表型因子来鉴定特异性病原体。因此其特异性更好。加之 操作程序自动化使得DNA分析在实验室应用中已成为常规操作。自动化DNA提取仪,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CR仪),DNA序列分析仪,脉冲凝胶电泳仪(用于分离DNA大片段,如完整的染色体) 在疾病诊断中都是很有用的。 1.DNA探针探针(probe)标记:放射性核素 、非放射性物质标记 。探针的来源 :①克隆的基因组DNA探针;②cDNA探针;⑧RNA探针;④寡核苷酸探针。标本处理:根据标本来源和量的不同而处理不同 。杂交方法:斑点杂交 、southern印迹 、原位杂交 、Northern印迹 等。杂交信号检测 : (1)测量放射性核素射线脉冲数 (2)放射自显影 (3)显色法 (4)发光法。 O157: H7特异噬菌体上的sltⅠ、Ⅱ基因、大质粒溶血素基因及染色体上eae基因等都已制成了可杂交检测的特异探针。Beutin等曾用VT1(750bp,)、VT2(850bp)、溶血素()等探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Thomas等用地高辛标记的VT2B亚单位基因、VT2C基因探针检测不同噬菌体型O157: H7菌。Huck等筛选了O157: H7大质粒上限制性片段,发展了一种的Sma I片段探针,认为此探针对O157: H7血清型最为特异,可与所有O157: H7试验菌杂交。2. PCR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是一种选择性体外扩增DNA或RNA片段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简便、可扩增RNA或cDNA、对起始材料质量要求低等优点。PCR技术扩增体系的基本成分引物: PCR产物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引物链的特异性。由于存在同源序列,随意设计的引物链,其PCR产物在电泳分析时可能出现多条链,因此在设计引物链时应充分考虑引物特异性。引物长度一般为15-30个碱基,G+C含量为40- 60%,浓度 。TaqDNA聚合酶:浓度为1-4ul/100ul。TaqDNA聚合酶单位用量增长可能导致非特异DNA扩增 。模板DNA:应避免混有任何蛋白酶、核酸酶、DNA聚合酶抑制剂及能结合DNA的蛋白酶。DNA摸板的制备方法有加热法、冻溶法、超声波粉碎法、碱变性法、SDS裂解法等多种。 4×dNTPs : dNTP储存液pH应为,在反应体系中,4种dNTP的浓度应相同,每种dNTP的浓度以50-200 umol/L为宜。缓冲液及其他成份:PCR反应体系中,一般采用Tris-HCl缓冲液。适宜的Mg2+浓度为高于dNTP总浓度 mmol/L。 PCR技术循环参数PCR扩增是由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步骤反复循环而实现的。确定正确的循环参数是PCR成功的保证。循环参数1.变性温度和时间 模板DNA和PCR产物的变性不完全,是PCR反应失败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在变性步骤,使温度达到双链DNA完全分离的变性条件是95 ℃ ,30s。对GC含量高的靶DNA序列,宜用较高的变性温度。在解链温度下,DNA的变性仅需几秒。但是,使反应管内达到解链温度需要一定的时间。原则上变性步骤应高温、短时,即要保证变性充分,又要保持聚合酶在整个反应中的活性。循环参数2.引物退火 引物退火的温度和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碱基组成及其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 。对GC含量约50%,长20个碱基的典型寡核苷酸引物而言,最佳的退火温度为55 ℃ 。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退火,可提高PCR的特异性。 循环参数3.引物延伸 :引物延伸是DNA聚合酶将脱氧单核苷酸逐一地加到引物的3’一OH末端,引物延伸温度取决于DNA聚合酶的最适温度。如用TaqDNA聚合酶,一般取70-75 ℃ ,常用72 ℃ 。 延伸步骤的时间则取决于目标序列的长度、浓度和延伸温度。目标序列越长、浓度越低、延伸温度越低,则所需的延伸时间越长;反之,目标序列越短、浓度越高、延伸温度越高,所需的延伸时间则越短 一般而言,每1000个碱基的序列,延伸时间1分钟便足够了。对于扩增100—300个碱基的短序列片段,可省去延伸温度这一步骤,而采用快速简便的变性、退火双温循环。这是因为TaqDNA聚合酶即使在退火温度下仍保持很强的活性,而延伸过程可在退火温度转变为变性温度的过程中完成。 循环参数扩增产物长度 100bp 500bp 1000bp 2000bp94℃变性时间(秒) 30 30 60 6055℃复性时间(秒) 30 30 60 6072℃延伸时间(秒) 30 38 120 180一般作25-30个循环即可,进行最后一次循环时间、延伸时间增加5分钟。PCR扩增产物的检测方法PCR反应混合物经过循环扩增后,所需做的工作就是检测反应液中是否存在预期扩增产物及产物的特异性。目前已经发展了许多检测分析PCR扩增产物的方法。包括凝胶电泳、高压液相色谱、核酸探针杂交、探针捕获酶免疫分析、酶切图谱分析、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核酸序列分析。PCR技术类型 免疫PCR技术 原位PCR技术 不对称PCR技术 巢式PCR技术 反向PCR技术 逆转录PCR技术 复合PCR技术 彩色PCR技术 抗原捕获PCR技术增敏PCR技术 酶标PCR技术 二温式PCR技术 锚定PCR技术 定量PCR技术 毛细管PCR技术 多重PCR技术 巢式或套式PCR技术PCR技术在大肠杆菌O157: H7检测中的应用(1)简单PCR: Meng等以eae基因5′末端附近一段688bp DNA片段为基础设计了一对引物,扩增产物为633bp的DNA片段。其退火温度为60℃-63℃, 应用煮沸法与基因释放法,大肠杆菌O157: H7检出限分别为25与38CFU/ml,检测时间为3h。Thomas等用PCR扩增了slt基因片段。引物:正链5′-(TTTACGATAGACTTCTCGAC)-3',反链5′-(CACATATAAATTATTTCGCTC)-3’ 其PCR产物由凝胶电泳测定,检测时间为ld 。徐建国等根据O157: H7 特有的hlyA、B基因序列设计了PCR引物,产物为338bp。PCR技术在大肠杆菌O157: H7检测中的应用(2)多重PCR:由于鉴定O157: H7血清型不能仅仅依靠简单PCR,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多重PCR方法在大肠杆菌O157: H7的诊断价值方面进行了研究。Meng等同时扩增了eae 上游基因片段、sitⅠ基因片段、sit Ⅱ基因片段,其长度分别为633、210、484bp。此引物设计可有效区别O157: H7血清型与O55: H7、O55: NM。Fratamico等在一个单一反应中同时扩增了eae基因、slt Ⅰ、Ⅱ的保守序列及60MDa质粒保守序列,其产物分别为1087、227、224、166bp。严笠选用针对大肠杆菌O157: H7志贺样毒素Ⅰ、Ⅱ(SLT-Ⅰ、SLT-Ⅱ)和溶血素(Hly)基因的三对引物,在同一扩增体系中进行PCR,检测12株不同来源的O157: H7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菌、志贺菌15株。结果复合PCR方法较单一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12株O157: H7取得了稳定、可靠的阳性结果。能迅速、有效地与其它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志贺菌相鉴别。PCR技术在大肠杆菌O157: H7检测中的应用(3)原位PCR:kurokawa等不用培养过程,直接用原位PCR技术结合落射显微镜,在单细胞水平快速检测O157: H7 。在大肠杆菌O157: H7分型、检测中的应用传统的细菌分类方法主要依赖于细菌的形态学、代谢产物、酶活性和表面抗原等特征。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生物检测进入了基因时代,以核糖体核糖核酸序列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为微生物的鉴别提供了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rRNA、 23srRNA、 16-23srRNA区间序列分析等等,它完全不同于传统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敏感和特异等优点。23SrRNA基因特征:原核生物的核糖体有三种大小(分别为23S、16S、 5S)的rRNA。目前已知23SrRNA基因全长序列的菌种数目已达250种。长度大约为3000pb。对许多细菌的23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序列的可变性比16SrRNA基因要明显,特别是亲源关系近的种系。利用这些可变区序列的差异可对相同菌种不同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已知23SrRNA基因序列分析也发现,在最初的520pb中有6个保守区域(5-10区域),并发现,这6个保守区域中6区段和10区段最保守,该序列在14个菌种中完全一致。应用:检测临床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 首先,将两条引物设计在保守区,成为通用引物,而在变异区中选择序列作为特异性探针,先用通用引物作PCR扩增,可筛选出含有病原菌的样本,再用特异性探针与扩增产物进行杂交,对目的细菌作出鉴定,达到诊断病原体及分型的目的。鉴定特定细菌种属 目前认为,已发现的23SrRNA基因的IVSs具有种属特异性,可利用IVSs(插入序列)进行PCR扩增达到对某一种属细菌的诊断。在流行病学方面的应用利用可变区序列的差异可对相同菌种不同菌株进行分析。为流行病提供依据。除以上介绍的各方法外,常用的有效检测方法还有脉冲场电泳、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指纹分析、细胞毒试验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大肠杆菌O157: H7的检验程序 样品 增菌6小时 磁珠浓缩 可疑菌落 山梨醇麦康凯琼脂G染色 生化反应 血清学 毒力基因 大肠杆菌O157: H7实验室诊断依据 有下列情况之一具有实验室确诊意义: 1) 从腹泻病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大肠杆菌O157: H7 ;2) 经PCR或DNA杂交试验证实具有溶血素基因 及志贺样毒素基因;3) 腹泻病患者恢复期血清抗O157LPS IgG抗体呈4倍升高;4) 具有血性便的腹泻患者的急性期血清或恢复期血清,蛋白印记试验证实含有和O157LPS、EHEC溶血素或志贺毒素的特异性抗体.小结自从O157: H7被认识以来,对其基因的研究越来越细,已经探明了许多结构与功能基因,对其病因学、病理学及临床治疗方面均有很大促进作用。由于引起感染所需的O157: H7剂量很低,有必要发展一些灵敏度高的方法,用于快速有效地检测。另外,现已发现存在许多变异株,单用一种方法来检测往往是不够的。如发酵山梨醇的变异株用SMAC即不能检测到;由于许多非EHEC(EPEC、霍乱弧菌、志贺菌等)也可产生SLT,故单纯检测SLT也会产生假阳性结果。因此对一个样品的检测需结合使用多种方法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第三章 大肠菌群测定 一、大肠菌群检验(一)检验方法(二)培养基 (三)检验时应注意事二、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该菌群主要来源于人及温血动物粪便,一般多用来作为食品中的粪便污染指标。过去我国在大肠菌群的检验方面经验不多,对该菌群的认识也不够充分。1974年全国修订食品卫生细菌检验方法座谈会和1976年全国食品卫生标准会议建议以大肠菌群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并提出进行有关大肠菌群方面的科研工作。为此,我们成立了大肠菌群科研协作组,对犬肠菌群的检验方法(包括快速检验方法)及其卫生学意义进行了广泛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制订大肠菌群检验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这次修订l976年版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的过程中,大肠菌群科研协作组又于1983~1985年对大肠菌群检验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作了对比观察,同时对国内常用的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方法也进行了研讨,为这次修订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中的大肠菌群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大肠菌群不是细菌学上的分类命名,而是根据卫生学方面的要求,提出来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系指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有些科学工作者又用靛基质、甲基红、V~P、柠檬酸盐、硫化氢、明胶、动力和44.5℃乳糖分解等试验,将这群细菌再分为大肠艾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不论分法如何,对大肠菌群的判定,均应以上述定义为基础。一、大肠茵群检验(一)检验方法 1.乳糖发酵试验。以无菌操作采取样品,采取量及稀释倍数,依据国家或当地卫生标准要求及样品污染情况而定。将待检样品接种于乳糖胆盐发酵管内,接种量在l m J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lm1及1mI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置36±l℃温箱内,培养24±2小时,如所有乳糖胆盐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按下列程序进行。 2.分离培养。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36±l℃温箱内,培养18~24小时,然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作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3.证实试验。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群菌落l~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

0引言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 FXS)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智力发育不全综合征,有超过99%的FXS是由脆性X智障基因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FMR1)中5′端非编码区CG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扩增及其CpG岛异常甲基化导致. FMR1基因的表达产物FMRP的缺乏导致FXS的发生[1-2]. 本实验对编码基因存在于3号染色体[3],能与FMR1 基因5′ d (CGG)n3′重复序列特异性结合的蛋白CGGBP1进行原核表达,并对其DNA结合活性进行研究.1材料和方法材料大肠杆菌DH5α, BL21( DE3)和表达载体pRSET A均为本实验室保存. 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Sigma公司; 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KpnI购自宝生物工程公司;T4 DNA连接酶购自Promega公司; Ni2+NTA金属螯合蛋白质纯化系统购自Qiagen公司;链酶亲和素磁珠购自Dynal公司;低分子质量蛋白标准购自上海西巴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方法 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CGGBP1基因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子邻近序列设计PCR引物:CGGBP1F CGC GGA TCC GAG CGA TTG TAG TAA CAG CA,CGGBP1R GGG GTA CCT CAA CAA TCT TGT GAG TTG AG. 其上游及下游引物分别加入BamHI和KpnI酶切识别位点序列(引物序列下划线部分). PCR反应以人淋巴细胞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编码CGGBP1的基因序列. 设计PCR扩增体系25 μL,灭菌去离子水10 μL,10×反应缓冲液 μL,25 mmol/L MgCl2 μL,DMSO μL,4× dNTP混合物(每种 mmol/L)2 μL,CGGBP1F和CGGBP1R各10 pmol,模板 μL(50 ng/μL), Taq DNA(5 μ/μL)聚合酶 μL. 扩增条件:95℃预变性5 min,再94℃ 30 s, 53℃ 1 min,72℃ 1 min循环40次,最后72℃终末延伸产物10 min. 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离,用胶回试剂盒回收目的基因. 用BamHI和KpnI酶切PCR产物和pRSET A,酶切产物电泳后回收,在T4连接酶作用下,目的片段定向克隆至pRSET A的BamHI和KpnI克隆位点. 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DH5α,接种到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平板并挑取单菌落.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入BL21( DE3). 挑取携带目标质粒的单菌落接种于含100 mg/L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中, 37℃振荡培养12 h, 按10 mL/L比例转接于新鲜培养基,37℃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时,加入IPTG至终浓度1 mmol/L,32℃诱导振荡培养4 h,离心收集菌体,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蛋白表达形式的分析取5 mL菌液离心,用500 μL的裂解液(1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磷酸二氢钠 pH )重悬,加溶菌酶至终浓度为1 mg/mL,冰浴30 min,超声波裂菌,离心后分别将上清和沉淀进行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的纯化将1 mL 500 mL/L Ni2+NTA悬液和4 mL细菌裂解上清液轻轻混匀4℃放置60 min,直接过柱. 过柱结束后,用4 mL漂洗液(2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 磷酸二氢钠 pH ),洗脱未和Ni珠结合的杂蛋白. 经过2次漂洗后再用 mL洗脱液(25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 磷酸二氢钠 pH ) 3次洗脱特异结合的目的蛋白,分步收集. 取收集液,进行SDSPAGE分析.与(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实验取10 μL磁珠用1 mL的无RNA酶的三蒸水清洗磁珠2次,除去防腐剂. 1×生物素亲和素结合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2 mol/L NaCl,1 mmol/L EDTA,1 g/L Tween 20)15 μL重悬磁珠,各5 μL分3组实验. 其中一组加入25 μL(100 ng/μL)生物素化的(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另外两组分别加入25 μL(100 ng/μL)非生物素化的(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和25 μL三蒸水做对照;三组分别再加入2×生物素亲和素结合缓冲液30 μL,25℃轻摇1 h. 经磁力吸附后,弃上清. 重复上述步骤3次;加入纯化后CGGBP1(500 μg/mL)15 μL 和2×核酸蛋白结合缓冲液(20 mmol/L HEPES,100 mmol/L NaCl, mmol/L DTT,100 g/L甘油)20 μL,室温下静置30 min;经磁力吸附后,弃上清;用1×核酸蛋白结合缓冲液清洗磁珠2次;加三蒸水10 μL,沸水煮10 min,进行SDSPAGE分析.2结果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扩增产物在15 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察到一条约504 bp的条带(图1); 重组质粒pRSET A/CGGBP1及质粒pRSET A分别用BamHI和KpnI酶切,pRSET A/CGGBP1分为两个片段,分别为 ku和504 bp(图2),均与预计结果相同.的表达用BamHI和KpnI双酶切pRSET A/CGGBP1表达质粒,筛选阳性重组质粒. 携带有pRSET A/CGGBP1质粒的 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后,在Mr 约25 000处出现1条表达条带;而未经IPTG诱导的菌体则无此条带. 诱导后的菌体经溶菌酶及超声波裂解,离心后分为上清和沉淀两部分. 经SDSPAGE分析表明,CGGBP1部分存在于细菌裂解液的上清中,为可溶性蛋白,上清液中的目标蛋白相对较少(图3). 蛋白纯化在表达质粒pRSET A多克隆酶切位点的上游, 插入有连续6个组氨酸的序列 —(His )6 tag. 重组质粒经诱导表达后,(His )6 tag可以和外源插入片段共同表达. 利用(His )6 tag 和金属Ni2+的螯合所设计的固定化金属配体亲和柱层析方法,是纯化目的蛋白的一种高效而简单的方法. SDSPAGE显示,CGGBP1得到较高程度的纯化(图4).与5′d(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实验生物素化的5′d(CGG)29 3′重复序列双链DNA被固定到链酶亲和素磁珠上,非生物素化的5′d(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因无法固定到链酶亲和素磁珠上而被洗脱掉. 同理,加入CGGBP1后,未和5′d (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的蛋白也被洗脱(图5).3讨论关于微卫星的产生机制,普遍认为是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的滑动[4],或DNA复制和修复时滑动链与互补链碱基错配,导致一个或几个重复单位的插入或缺失. 已发现微卫星可能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碱基序列,通常各种简单的重复序列成簇地聚集在一个染色体区域,这个染色体区形成特异染色体结构的能力将会增强. 这些区域在核糖体RNA基因中非常复杂,同时这些重复序列所折叠形成的结构还能与特异的蛋白质相结合,成为“染色质折叠密码”[5-6],参与遗传物质的结构改变,基因调控及细胞分化等过程. 脆性X综合征是Igarashi等[7]研究报道的与三核苷酸重复片段扩增突变有关的7种神经变性疾病其中的一种. 该蛋白只和(CGG)n重复序列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与其它类型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结合[8]. 因此,对该蛋白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含CGGBP1的重组质粒,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获得较高表达. 通过Ni2+NTA柱纯化,获得纯化的目标融合蛋白质,同时证明了该蛋白能和人FMR1基因5′d (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特异性结合. 这将为进一步开展真核生物蛋白CGGBP1功能的研究和阐释CGG三核苷酸动态突变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大肠埃希菌201株耐药性分析胆盐抑制冷冻保存大肠杆菌生长的研究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大肠杆菌菌株大肠杆菌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策略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论文范文

大肠菌群定义: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够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大肠杆菌能够摄氏度发酵乳糖产酸产气,IMVic生化试验为+ + - -或- + - -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为原发或继发性的一类病的总称,简称大肠杆菌病。(1)流行病学:以鸡、鸭、鹅和火鸡等较为易感。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雏鸡呈急性败血症经过,大鸡则以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为主。若有其他病原体或应激因素的影响感染更为严重。在青年鸡与成年鸡,大肠杆菌病经常与其他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并发。本病主要通过种蛋、空气中的尘埃、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2)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禽大肠杆菌病的潜伏期为数小时至3天,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临床上常见下列类型。①幼雏脐炎;②气囊炎;③肝周炎;④鸡卵黄性腹膜炎;⑤脑炎;⑥心包炎;⑦输卵管炎;⑧肠炎等。(3)预防和治疗:大肠杆菌病是由条件性致病菌引起的一种疾病,预防的原则是:①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降低鸡舍的饲养密度,注意控制鸡舍温度、湿度和通风,减少空气中细菌污染;②禽舍和用具经常清洗消毒,种鸡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③搞好常见多发病的预防,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避免诱发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④大肠杆菌灭活苗:选用适应当地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菌株制成的油佐剂疫苗,适应于1月龄以上的鸡,免疫期为4个月;或选用多价灭活苗免疫,产蛋鸡禁用。⑤消毒:对环境、器械、饮水器具,定期消毒。⑥治疗: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如卡那霉素、新霉素及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都敏感,但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在感染早期,尽快治疗,最好能将新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药物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要保证投药的剂量及疗程。

作用

大肠杆菌主要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道里,多数不但不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反而可以抑制肠道致病菌和其他病原体的繁殖,同时还能帮助合成维生素K2,与人体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某些类型的大肠杆菌能引起腹泻、出血性大肠炎等症状,被统称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通常分为5类:1、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婴幼儿水样或蛋花汤样便;

2、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患者多数无明显腹痛,每天排十几次水样便;

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引起患者发热、腹痛、腹泻,粪便中有黏液和血;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患者早期为水样便,后为血便;肠集聚性大肠杆菌,与小儿顽固性腹泻有关。

扩展资料

大肠杆菌中毒是典型的“病从口入”。生的或未煮熟的肉制品和乳制品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风险最高的食物。果蔬在种植或处理过程中可能被粪便污染,生吃也容易导致感染。

另外,使用受污染的水,以及食物制备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也是导致感染的原因。儿童、老人、孕妇和免疫力较低者是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虽然多数患者短期可康复,但部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危害不可小觑。

例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中的主要致病菌株O157:H7有很强的耐酸性,可以抵抗胃酸的消化作用,人吃下去很容易中毒。它不仅可产生志贺毒素(引起痢疾症状),还能附着在肠道壁上, 造成肠道黏膜损伤,使人患出血性腹泻和以急性肾衰竭、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的溶血性尿毒症。数据显示,10%的这类大肠杆菌感染者可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病死率为3%~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肠杆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肠杆菌为何老惹事

肠埃希氏菌(E.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5类: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大肠杆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一类细菌,学名称作“大肠埃希菌”,属于肠道杆菌大类中的一种。它是寄生在人体大肠里对人体无害的一种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培养容易,它是生物学上重要的实验材料。在婴儿刚出生的几小时内,大肠杆菌就经过吞咽在肠道内定居了。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大肠杆菌是非常安分守己的,他们不但不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任何危害,反而还能竞争性抵御致病菌的进攻,同时还能帮助合成维生素K2,与人体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肠道长期缺乏刺激等特殊情况下,这些平日里的良民才会兴风作浪,移居到肠道以外的地方,例如胆囊、尿道、膀胱、阑尾等地,造成相应部位的感染或全身播散性感染。因此,大部分大肠杆菌通常被看作机会致病菌。导致疾病1、肠道外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也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婴儿、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患者,大肠杆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早产儿,尤其是生后30天内的新生儿,易患大肠杆菌性脑膜炎。2、急性腹泻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腹泻。其中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会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出现轻度水泻,也可呈严重的霍乱样症状。腹泻常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愈,营养不良者可达数周,也可反复发作。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大量繁殖。此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会引起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氏毒素样细胞毒素。根据其致病机理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出现轻度水泻,也可呈严重的霍乱样症状。腹泻常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愈。营养不良者可达数周,也可反复发作。致病因素是LT或ST,或两者同时致病。有些菌株具有定居因子,常见者为O6:K15:H16、O25:K7:H42。鉴定ETEC主要测定大肠杆菌肠毒素,血清型有一定参考意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成人少见。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大量繁殖。切片标本中可见细菌粘附于绒毛,导致刷状缘破坏、绒毛萎缩、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造成严重腹泻。EPEC不产生LT或ST。有人报道,EPEC可产生一种由噬菌体编码的肠毒素,因对Vero细胞(绿猴肾传代细胞)有毒性,故称VT毒素。VT毒素的结构、作用与志贺氏毒素相似,具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鉴定EPEC可根据临床表现与血清型。EIEC的多数菌株无动力,生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均近似痢疾杆菌,应予注意。EIEC可引起豚鼠角结合膜炎,临床上可藉此协助鉴定EIEC。举例病原体:大肠杆菌O157 : H7是大肠杆菌的其中一个类型,该种病菌常见于牛只等温血动物的肠内。这一型的大肠杆菌会释放一种强烈的毒素,并可能导致肠管出现严重症状,如带血腹泻。病征:患者可能出现各种症状,包括严重的水泻、带血腹泻、发烧、腹绞痛及呕吐。情况严重时,更可能并发急性肾病。5岁以下的儿童出现该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若治疗不当,可能会致命。预防方法1.保持地方及厨房器皿清洁,并把垃圾妥为弃置。2.保持双手清洁,经常修剪指甲。3、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应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如厕或更换尿片后亦应洗手。4.食水应采用自来水,并最好煮沸后才饮用。5.应从可靠的地方购买新鲜食物,不要光顾无牌小贩。不要吃不干净的东西6.避免进食高危食物,例如未经低温消毒法处理的牛奶,以及未熟透的汉堡扒、碎牛肉和其它肉类食品。7.烹调食物时,应穿清洁、可洗涤的围裙,并戴上帽子。8.食物应彻底清洗。9.易腐坏食物应用盖盖好,存放于雪柜中。10.生的食物及熟食,尤其是牛肉及牛的内脏,应分开处理和存放(雪柜上层存放熟食,下层存放生的食物),避免交叉污染。11.雪柜应定期清洁和融雪,温度应保持于摄氏4度或以下。12.若食物的所有部分均加热至摄氏75度,便可消灭大肠杆菌O157 : H7;因此,碎牛肉及汉堡扒应彻底煮至摄氏75度达2至3分钟,直至煮熟的肉完全转为褐色,而肉汁亦变得清澈。13.不要徒手处理熟食;如有需要,应戴上手套。14.食物煮熟后应尽快食用。15.如有需要保留吃剩的熟食,应该加以冷藏,并尽快食用。食用前应彻底翻热。变质的食物应该弃掉。16. 体质弱、衰老、出差、旅游等应激状态下,可以补食乳酸菌,预防大肠杆菌的发病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约占尿路感染总数的50%~70%。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膀胱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即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可以有血尿和脓尿。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易侵人。

鸡大肠杆菌病论文范文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关于大肠杆菌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2、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进展3、山东省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4、大肠杆菌mtID基因和gutD基因的克隆,全序列测定和高效表达5、我国部分地区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6、中国不同地区家禽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比较研究7、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研究概况8、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9、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10、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1)急性败血症 1~4周龄鸡最为常见。本型对肉仔鸡危害较大。最急性无症状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排黄白色稀粪,肛门周围有粪污,个别有神经症状。伴有脐炎、心包炎及肠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急性死亡鸡剖检表现,肝脏肿大,色深红,有的呈绿色,部分鸡肝上有灰白色小的坏死灶,胆囊胀大。肺呈灰红色,表面有出血斑点。腹腔及心包有淡黄色渗出液。亚急性败血症表现为心包膜混浊、增厚、心包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心包与心肌粘连,常伴发心肌炎。肝脏肿大,浆膜表面有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者表面被覆一层纤维素性膜。气囊混浊、增厚、上有纤维素样渗出物。上述纤维素性炎症是大肠杆菌感染的典型症状,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2)卵黄性腹膜炎 主要发生于笼养蛋鸡和种鸡。病鸡腹腔和输卵管发生炎症。病鸡表现腹部膨胀、重坠,走路摇摆。腹膜炎产生的大量毒素可引起病鸡死亡。剖检可见纤维素性腹膜炎,腹腔内有大量凝固性卵黄或淡黄色腥臭蛋黄液,肠道及腹腔浆膜有多量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易剥离。严重时肠道或脏器间发生粘连。

(3)输卵管炎 多见于产蛋期母鸡。大多表现为慢性输卵管炎。病鸡粪便中含有蛋清,凝固蛋白或蛋黄。发病鸡群产蛋量下降,并产出畸形蛋和带菌蛋,严重者会停止产蛋甚至死亡。剖检病初输卵管黏膜充血、出血,内有多量淡黄色或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内有凝固的卵黄或蛋白存留。后期输卵管变性、黏膜脱落,内有干酪样坏死物团块。该病型在人工授精的种鸡群中常有发生。

(4)生殖器管病 此型危害产蛋母鸡和公鸡,绝大多数发生于产蛋期,以产蛋初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主要通过人工授精、交配和泄殖腔感染引起。发病母鸡除有卵黄性腹膜炎和输卵管炎症状及病变外,卵巢病变较为严重。患病公鸡阴茎肿大充血,有时有干酪样结节。从上述病变部位均可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

(5)关节炎及足垫肿 本型多见于幼、中雏,病雏关节、足垫肿胀,跛行,运动和采食困难。少数可在1~2周内康复,但大部分因维持慢性感染而导致生长发育停滞最终淘汰。从此类病鸡的关节和足垫中常能分离到大肠杆菌。

(6)脐炎和卵黄囊炎 主要见于孵化后期的胚胎和1~2周龄的雏鸡。卵黄囊、脐部及周围组织发炎,死亡率3%~10%,严重者可达40%。病雏卵黄吸收不良,脐部闭合不全,胀大,卵黄呈青绿色或褐色,严重者呈豆腐渣样。

(7)死胚及孵化率低下 当致病性大肠杆菌经蛋传播或穿透蛋壳进入蛋内即可发生。胚胎死亡多见于孵化后期。出壳后死雏、弱雏增多,常在1~7日龄内引起大批雏鸡死亡。

(8)眼球炎 病鸡眼皮肿胀,眼内蓄积脓性分泌物,呈灰白色,角膜混浊。本型一般呈零星散发,多见于单眼发炎,常导致失明。

(9)肠炎 1日龄死亡1%~5%,11~38日龄死亡3%~10%,严重拉稀或腹泻,粪便稀薄,呈灰白色或黄绿色,肛门下羽毛潮湿污秽并粘结。肠黏膜充血、出血,泄殖腔黏膜潮红。

(10)大肠杆菌性脑病(神经型)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可突破鸡的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引起鸡昏睡、瘫痪,歪头转圈、头颈震颤、食欲废绝。发病率达10%~25%。病变主要见于头部皮下出血。骨质炎波及几乎整个头骨,并损害脑硬膜,使之出血、糜烂,脑软膜充血,膜下有少量黄色渗出物。脑内大肠杆菌的分离率达94%。本病的发生除与菌株的血清型及其嗜组织特性有关外,还与高温应激有关。另外该型也可与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继发或混合感染。

(11)肉芽肿 本型较少见,但某些血清型亦可引起很高死亡率。特征是在鸡的盲肠、十二指肠、肠系膜等处出现典型的菜花状肉芽肿。病变可从很小的结节到大块组织坏死。

(12)肿头综合征(SHS)主要发生于4~6周龄肉鸡,由大肠杆菌和冠状病毒共同引起。病鸡头部毛细血管受损,造成皮下水肿。

(13)皮肤病变 多见肉鸡的皮肤蜂窝织炎(靠近泄殖腔部,大腿部,偶尔见于背部)在屠宰脱毛后方能发现。在肉禽处理场,本病的淘汰率平均为~,有时可超过5%。肉眼见突起的皮肤呈淡黄色或赤褐色,偶尔见结痂。皮下组织见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化脓性渗出物或肉芽组织。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炎症,如大肠杆菌性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对养鸡业危害严重。

(1)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鸡舍空气、灰尘、垫料、饲料、饮水、鸡体表、孵化场、孵化器及使用用具等都存在有大肠杆菌。

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可经种蛋传染给雏鸡,也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卫生状况差,气候突变,断喙、接种、转群等应激因素以及感染其他疾病等都会诱发本病。本病常与鸡支原体病、鸡新城疫鸡、鸡白痢,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疾病混合发生或先后发生。

近年来,集约化养鸡在主要疫病得到基本控制后,大肠杆菌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鸡群的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

发病后,雏鸡呈急性败血症经过,火鸡则以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为主。多数情况下,因受各种应激因素和其他疾病的影响,本病感染更为严重。成年产蛋鸡多在开产阶段发生,死淘率增多,严重影响产蛋率。种鸡场发生本病,直接影响到种蛋孵化率、出雏率,造成孵化过程中死胚和毛蛋增多,健雏率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

(2)症状及病变

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鸡只发病日龄、病程长短、受侵害的组织器官及部位,以及有无继发或混合感染有很大关系。

①雏鸡脐炎:俗称“大肚脐”。发生在1~6日龄内雏鸡,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皮下淤血、出血。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充血、出血、卵黄液黏稠或稀薄,呈黄绿色。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可见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此种病雏多在1周内死亡或淘汰。

②肠炎:病鸡表现为下痢,小肠黏膜充血、出血。除精神、食欲差外,排淡黄色、灰白色或绿色混有血液的稀粪便。卵黄吸收不良,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可见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死亡无明显高峰。

③气囊炎:经常与鸡支原体病并发,表现呼吸困难、喘气、呼吸啰音、张口伸颈等。胸、腹等气囊壁增厚呈灰黄色,气囊膜上有数量不等的纤维素样渗出物或干酪样物,呈淡黄色或黄白色。

④肝炎、心包炎:腹腔发炎,腹膜粗糙,多见肝脾肿大,肝包膜增厚,呈不透明黄白色,易剥脱。剥脱后肝呈紫褐色;心包炎,心包增厚不透明,心包积有淡黄色液体。

⑤输卵管炎:输卵管黏膜充血,输卵管壁变薄,管腔内积有数量不等的干酪样物,呈黄白色,切面轮层状,较干燥。有的腹腔内见有外观为灰白色的软壳蛋。产蛋下降,产白皮蛋和软皮蛋。

急性败血型病例呈急性死亡,雏鸡死前外表健康,嗉囊内充满食物。实质器官肿大出血,肝呈铜绿色,肝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

⑥卵黄性腹膜炎:腹腔中见有大量蛋黄液,广泛地布于肠道表面。稍慢死亡的鸡腹腔内有多量纤维素样物粘在肠道和肠系膜上,腹膜发炎,腹膜粗糙,有的可见肠粘连。

⑦肉芽肿: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较少见到。小肠、盲肠浆膜和肠系膜可见到肉芽肿结节,肠粘连不易分离,肝脏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坏死灶。

其他如眼炎、滑膜炎、肺炎等在本病发生过程中有时可以见到。

(3)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特点和较典型的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正确诊断需要实验室检查。取病死鸡肝、肾等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可见粉红色短小杆菌。

(4)防治

本病的发生与外界各种应激因素有关,预防本病首先是平时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认真落实鸡场兽医防疫措施。种鸡场应加强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搞好常见病、多发疾病的预防工作。

免疫接种方面,由于大肠杆菌有许多血清型,型与型之间不产生交叉免疫。制苗菌株尽可能采用本场发病鸡群分离的菌株,可收到较好效果。

鸡群发病后可用药物进行防治。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目前抗药性的菌株已经出现,且有增多趋势。因此,有条件的养鸡场及专业户在防治鸡大肠杆菌时,应分离病原,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早期投药可有效控制病的发展,促使痊愈。对已造成上述多种病理变化的病鸡治疗效果极差。

近年来国内已试制了大肠杆菌死疫苗,有鸡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苗,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种鸡在开产前、接种疫苗后,在整个产蛋周期内大肠杆菌病明显减少,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有所提高,减少了雏鸡阶段本病的发生。

成年鸡注射大肠杆菌油佐剂疫苗后,鸡群有不同程度的注苗反应,如精神不好、喜卧、采食减少等。一般1~2天后逐渐消失,无须进行任何处理。因此,在开产前注射疫苗较为合适,开产后注射疫苗多会影响产蛋。

大肠杆菌研究的论文

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也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从政策和规划上积极进行扶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医药论文,供大家参考。

合成生物学在医药中的应用

生物医药论文摘要

摘 要:合成生物学是在项目学理论的带领下,对天然生物体系从头开展策划以及整改。并且策划同时制造新的生物部件、模式以及体系的全新科目。合成生物学是自然科目前进到一定程度形成的新学科,同时在医药方面已获取了明显的成就。 文章 综合讲述了在项目细胞使用合成生物科目方式研究出了能够抵抗疟病的治理药物的前身青蒿二烯,抵抗癌症的药物前身紫杉二烯,还有脂肪醇、酸以及高级醇的生成方式等探索进步。除此之外,有的关键的合成生物学有关 措施 ,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项目细胞的重新组合以及演化,为建筑运用于制造范畴的新效用细胞供应便利适用的东西。

生物医药论文内容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基因模块;医药

引言

最近几年,合成生物学发展的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慢慢的造就了特征明显的探索实质以及运用范畴。其探索实施关键包含:(1)新生物原件、构件以及体系的策划和建筑。(2)对现在拥有的、自然的生物体系开展从新策划。二零零九年美国医学部门的带领下组建了一支由十二支社会各界学士构成的IDR小组,研究合成生物科目的前进朝向以及多科目交叉状况。认为合成生物科目是集电脑、物理、工程以及生物等科目一起进行研究交叉的科目,能够经过重组生物运用在环境、药物、民众健康、资源等部分。

合成生物科目是项目学以及生物科目一起前进到一定程度形成的。人类基因体和很多形式的生物基因体测定未知序列的完成,还有很多的后基因体作业,促进累计的生物学资料出现了天文级。但是,现在拥有的资料挖掘当时依旧限制于对生命特征的深层探索,很难对生命的内在工作样式开展探索分析。合成生物科目就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经过从下到上的建筑生命行为,按照其独具的角度解释生命,为理性策划以及革新生命供应了基础。最近几年,基因体测定未知序列以及合成单位已经在全球范畴内普遍建立,供应品质优、价格低的服务。优异的基因体测定未知序列以及合成措施推动合成生物科目策划新生命组合以及建筑功效细胞更简单。

最关键的是,人类身体健康情况、资源、条件等范畴的巨大需要也推动着合成生物科目的快速前进。把基因部件按照项目的需求,有机从新组建整合在一起,就出现了效用基因模式。在加上对现在已经拥有的生物网络的使用,并且引进新的效用基因模式,表明天然细胞不可以合成的物品,在合成部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前进。现在我们解析一下在药物范畴内使用的合成生物科目

1 青蒿二烯的生物合成

杰伊?科斯林在项目细胞中制造出抵抗疟疾的前身青蒿二烯的探索作业实在经典。在产生青蒿二烯合成方式的重要新基因资料后,科斯林团队在二零零三年在大肠杆菌中胜利的研究出了制造青蒿二烯的另一种方式。这种合成方式划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Acetyl-CoA为出发点,通过甲瓦龙酸来制造IPP。这就摆脱了大肠杆菌本来的G3P以及乙酰甲酸为前身制造的异戊二烯焦磷酸方式,能够使细胞代谢经过新方式形成异戊二烯焦磷酸分子,为下游制造方式供应足够多的底物分子。第二个形式就是从C5的异戊二烯焦磷酸为出发点,通过异戊二烯链拉长方式形成C15的FPP,最后在ADS酶的功用下制造青蒿二烯,最高形成量能够达到一百二十二毫克每升。上下游模式都是来源于真核生物中的代谢方式,把其密码改善同时从新构筑在原核生物大肠杆菌内,同时胜利制造想要得到的物品,开拓了制造生物的新方式。

2006年,Keasling小组又以酵母菌为宿主,通过对内源的乙酰辅酶A到FPP途径的关键基因进行上调或下调,同时引入基因优化过的外源模块,成功实现了产物青蒿二烯产量的稳步提高。对内源基因上调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增加基因拷贝数,如tHMGR酶的基因,其二是通过转录因子来上调基因表达量,如ERG系列的基因。对内源基因的下调则是采用基因敲除的 方法 。通过对合成路径涉及基因的一系列微调,使产量达到153mg?L-1,是以往报道的二烯类分子产量的500倍。

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又设计了人工蛋白支架(synthetic protein scaffolds),对大肠杆菌内已构建的上游模块:从乙酰辅酶A到甲羟戊酸的合成途径进行了优化。三个反应酶AtoB,HMGS,tHMGR通过蛋白支架以不同分子数比例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解决了中间代谢物积累造成的合成效率降低以及对宿主的毒副作用问题。具体机理是将高等动物细胞中的配体受体作用关系引入到大肠杆菌中,将配体分子的基因序列与模块中的反应酶基因融合表达,从而将受体分子以不同分子数连成一串,构成柔性支架。由于脚手架内各个受体分子间由一定长度的多肽连接,就避免了因多个配体受体结合造成的空间位阻问题。在反复实验与调试后,研究小组发现三个酶分子以1:2:2的比例连在一起作用效果最强,产量达初始值的77倍,约5mmol?I-1(740mg?L-1)。

随着后期工业化发酵,研究小组又发现来自酵母的外源基因HMGS和tHMGR表达的酶不足以平衡外源代谢流,成为瓶颈反应。他们以金黄葡萄菌中的相关酶基因进行替换后,青蒿二烯产量立刻增加一倍。通过与工业发酵过程优化的结合,作为工业产品的青蒿二烯最终产量高达。合成生物学成功用于重要药物的合成,引起了广泛关注。

2 紫杉二烯的生物合成

Gregory Stephanopoulos的科研组织在二零一零年时在大肠杆菌中胜利完成了抵抗癌症药物的前身紫杉二烯物质的合成。这是在这个科研小组在萜类生物代谢方法和大肠杆菌细胞细微调节的长时间探索中获取的成效。科学组织把内在的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合成方式定位上游模式,把之后合成紫杉二烯的方式定位成下游模式,其作业也关键聚合在怎样对上下游模式开展微调。因为假如只顾上游,肯定会导致中间代谢物的消耗,并且形成中间障碍;但是如果下游经过量太多就会浪费很多的酶分子,增加了细胞表述负荷。

研究小组采用改变质粒拷贝数和启动子强度的方法对上下游通量的比例进行了微调。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合以及自己的测试工作,研究小组确定了三种质粒pSCl01,p15A,pBR322的拷贝数分别urNorphadicnc为5,10,20,而整合入基因组中的基因拷贝数相当于1。三种启动子Trc,T5,T7的相对强度分别为1,2,5。通过这几种质粒和启动子的组合,使上下游模块的通量比例发生变化,再检铡含有不同通量比例的细胞内的产物产量。在此过程中,模块内部基因是单顺反子还是多顺反子表达形式也影响产量变化,即多个基因是在一个启动子后表达还是在各自的启动子后表达。经过一系列微调与组合后,具有最优性状的菌株目标产物的产量高达(1020±80)mg?L-1,实现了对碳代谢流的高效利用和协调。同时,通过蛋白质工程的手段对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进行改造,在工程菌中首次成功异源表达。

3 展望

合成生物科目根据项目学原理为指引,对现在拥有的、天然具备的生物体系从头策划以及整改,并且全力对策划合成出新的生物部件、模式以及体系努力。特别在使用部分,合成生物科目建筑的人工生物体系能够在制成关键生物品种、呵护人类身体等部分有主要的前进空间。现在合成生物科目的探索成就主要使用在医学方面,将来在别的行业范畴内也肯定会有引人注目的成就出现。总而言之,合成生物科目拥有普遍的运用前提以及强有力的措施撑持。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

生物医药论文摘要

【摘要】生物医药产业是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着重调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寻找对策,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四个化”,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稳步地发展。

生物医药论文内容

【关键词】生物医药发展对策

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986 年我国正式实施“863 计划”,生物技术被列为包括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7 个高技术领域之首。政府在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和扶持;国内各大企业为生物技术产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我国金融界也积极参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许多有实力的公司进行了生物技术开发,并且从金融市场融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目前全球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预计2020年后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1、产业政策倾力扶持,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我国政府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十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五” 期间医药的发展重点在于生物制药、中药现代化等。国家对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制订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对生物制药企业实行多方面税收优惠、延长产品保护期和提供研发资金支持等。同时, 国家为加强行业管理,对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制和生产采取严格的审批程序,并针对重复建设严重这一情况,对部分生物医药产品的项目审批采取了限制家数的措施,以确保新药的市场独占权和合理的利润回报,鼓励新药的研制。200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该《规划》在组织领导、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人才队伍、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市场环境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保障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因而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投资规模与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国家经贸委的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以前,我国对生物医药技术开发的总投资累计约为40亿元,自1999年开始,国家明显加大了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力度,平均每年达20亿元左右,2003年这一投入达到60亿元,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优惠政策的作用下,国内一些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两种 渠道 获得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目前我国从事生物技术产业和相关产品研发的公司、大学和科研院所达600余家,其中注册的生物医药公司有200余家,具备生产能力的有60余家(其中的48家已取得生产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

3、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等为代表的医药产业集群

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如由罗氏、葛兰素一史克、先锋药业等40多个国内外一流药厂组成的侧重于基因研究,化合物筛选和新药开发的张江药谷产业集群;拥有诺和诺德制药公司和8个生物科技国家863项目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侧重于生物制药、特别是遗传工程药学的深圳生命科学园区等。这些产业集群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药厂),研究开发、孵化创新、 教育 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6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扩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存在问题

1、投资模式不利于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

国际医药产业巨大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创新,发达国家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都拥有自己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通常每年投入的经费占全部销售额的10%一20%,而美国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生物药品的投人占总投资额的 60%~70%。每个大型医药公司都有自己“拳头产品”,单个产品的年销售额就可达十亿至几十亿多元。公司拥有这些产品的知识产权,国家给予专利保护,产占可以在10 年或更长时间内独占市场,一个产品就可赢得丰厚的利润,再从利润中拿出巨额资金投入研究开发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

从美国生物制药发展模式来看,技术力量雄厚的专家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大制药公司通过战略联盟实现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风险投资为生物技术开发提供资金支持,这三种力量的有机结合是生物制药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而从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模式来看,主要通过购买技术实现生产,风险投资机制不足且资金太少,另外技术创新力量薄弱。因此,生物技术产业很难形成气候。

我国的医药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大多不具备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生产的产品基本是引起仿制产品,重复开发投资现象也非常严重,恶性性竟争必然带来效益低下的状况。我国药品进口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三资企业产品销售额也在逐年增长,一份国外研究 报告 中指出:“如果政府不干预,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在5 年内完全被国际医药大公司操纵。”

2、低水平重复研究、重复建设严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生物技术产品的广阔前景和丰厚收益吸引了国内众多企业加人开发,但其中多数是仿制国外的,品种少,厂家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建设投资。例如,研制rhuG—CSF 的就有18 家公司。据统计,仅1996-1998年,获卫生部新药批准文号的厂家,重组人白介素一2(l—2)的有10 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有10 多家。如此势必造成资源浪费、竟相压价、市场混乱的局面。更由于一些企业缺少产品 市场调查 分析,造成大量产品堆积,以致投资价格很高的成套流水线设备利用率很低,有的年使用率低于一个月。价格战反过来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假劣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对国产生物技术产品信任度低,而宁愿使用昂贵的国外进口制品。

3、科研和产业脱节现象仍较为严重

在我国科研单位研究目的是为跟进国际先进科技的发展,研究方向过多集中于对几个热门品种上游技术的开发,而能够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很少,在国外,科研成果完成后,落到企业的研发中心进行进一步孵化,形成技术工艺后再规模化生产,在我国两者严重脱节。缺少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和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将研究成果转变为生产,大大阻碍了产业化发展。

4、开拓市场能力低

由于产品生产工艺水平和经营手段落后,国内市场将面临进口药品的冲击。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国外市场开拓不够,许多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准;二是开发市场的投入量不足;三是生物药品良好的临床效果虽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肯定,但其售价相对偏高,消费能力不足。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资金与投术投人,并深化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机制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发挥资本市场和凤险投资公司的积极作用。

三、加快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国家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一2020年)》指出,未来15年,中国要在生物技术领域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包括靶标发现技术、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和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等。这一部署无疑为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位参与“十二五”医药产业专项规划的专家组成员透露:在正在制定的专项规划中,生物医药产业和产业升级将成为未来3年发展的重点方向。专项规划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为“十二五”医药产业的重点,要求追踪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占领生物医药产业制高点。

有关生物医药论文推荐:

1.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范文

2. 生物化学论文精选范文

3. 医药公司实习论文

4. 生化制药毕业论文范文

5. 健康论文范文

6.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7. 公共卫生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关于大肠杆菌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2、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进展3、山东省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4、大肠杆菌mtID基因和gutD基因的克隆,全序列测定和高效表达5、我国部分地区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6、中国不同地区家禽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比较研究7、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研究概况8、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9、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10、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0引言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 FXS)是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智力发育不全综合征,有超过99%的FXS是由脆性X智障基因1(fragile X mental retardation, FMR1)中5′端非编码区CG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扩增及其CpG岛异常甲基化导致. FMR1基因的表达产物FMRP的缺乏导致FXS的发生[1-2]. 本实验对编码基因存在于3号染色体[3],能与FMR1 基因5′ d (CGG)n3′重复序列特异性结合的蛋白CGGBP1进行原核表达,并对其DNA结合活性进行研究.1材料和方法材料大肠杆菌DH5α, BL21( DE3)和表达载体pRSET A均为本实验室保存. 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Sigma公司; 限制性内切酶BamH I和KpnI购自宝生物工程公司;T4 DNA连接酶购自Promega公司; Ni2+NTA金属螯合蛋白质纯化系统购自Qiagen公司;链酶亲和素磁珠购自Dynal公司;低分子质量蛋白标准购自上海西巴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方法 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CGGBP1基因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子邻近序列设计PCR引物:CGGBP1F CGC GGA TCC GAG CGA TTG TAG TAA CAG CA,CGGBP1R GGG GTA CCT CAA CAA TCT TGT GAG TTG AG. 其上游及下游引物分别加入BamHI和KpnI酶切识别位点序列(引物序列下划线部分). PCR反应以人淋巴细胞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编码CGGBP1的基因序列. 设计PCR扩增体系25 μL,灭菌去离子水10 μL,10×反应缓冲液 μL,25 mmol/L MgCl2 μL,DMSO μL,4× dNTP混合物(每种 mmol/L)2 μL,CGGBP1F和CGGBP1R各10 pmol,模板 μL(50 ng/μL), Taq DNA(5 μ/μL)聚合酶 μL. 扩增条件:95℃预变性5 min,再94℃ 30 s, 53℃ 1 min,72℃ 1 min循环40次,最后72℃终末延伸产物10 min. 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离,用胶回试剂盒回收目的基因. 用BamHI和KpnI酶切PCR产物和pRSET A,酶切产物电泳后回收,在T4连接酶作用下,目的片段定向克隆至pRSET A的BamHI和KpnI克隆位点. 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DH5α,接种到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平板并挑取单菌落.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入BL21( DE3). 挑取携带目标质粒的单菌落接种于含100 mg/L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中, 37℃振荡培养12 h, 按10 mL/L比例转接于新鲜培养基,37℃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时,加入IPTG至终浓度1 mmol/L,32℃诱导振荡培养4 h,离心收集菌体,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的表达.蛋白表达形式的分析取5 mL菌液离心,用500 μL的裂解液(1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磷酸二氢钠 pH )重悬,加溶菌酶至终浓度为1 mg/mL,冰浴30 min,超声波裂菌,离心后分别将上清和沉淀进行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的纯化将1 mL 500 mL/L Ni2+NTA悬液和4 mL细菌裂解上清液轻轻混匀4℃放置60 min,直接过柱. 过柱结束后,用4 mL漂洗液(2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 磷酸二氢钠 pH ),洗脱未和Ni珠结合的杂蛋白. 经过2次漂洗后再用 mL洗脱液(250 mmol/L 咪唑,300 mmol/L NaCl及50 mmol/L 磷酸二氢钠 pH ) 3次洗脱特异结合的目的蛋白,分步收集. 取收集液,进行SDSPAGE分析.与(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实验取10 μL磁珠用1 mL的无RNA酶的三蒸水清洗磁珠2次,除去防腐剂. 1×生物素亲和素结合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2 mol/L NaCl,1 mmol/L EDTA,1 g/L Tween 20)15 μL重悬磁珠,各5 μL分3组实验. 其中一组加入25 μL(100 ng/μL)生物素化的(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另外两组分别加入25 μL(100 ng/μL)非生物素化的(CGG)29重复序列双链DNA和25 μL三蒸水做对照;三组分别再加入2×生物素亲和素结合缓冲液30 μL,25℃轻摇1 h. 经磁力吸附后,弃上清. 重复上述步骤3次;加入纯化后CGGBP1(500 μg/mL)15 μL 和2×核酸蛋白结合缓冲液(20 mmol/L HEPES,100 mmol/L NaCl, mmol/L DTT,100 g/L甘油)20 μL,室温下静置30 min;经磁力吸附后,弃上清;用1×核酸蛋白结合缓冲液清洗磁珠2次;加三蒸水10 μL,沸水煮10 min,进行SDSPAGE分析.2结果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扩增产物在15 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察到一条约504 bp的条带(图1); 重组质粒pRSET A/CGGBP1及质粒pRSET A分别用BamHI和KpnI酶切,pRSET A/CGGBP1分为两个片段,分别为 ku和504 bp(图2),均与预计结果相同.的表达用BamHI和KpnI双酶切pRSET A/CGGBP1表达质粒,筛选阳性重组质粒. 携带有pRSET A/CGGBP1质粒的 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后,在Mr 约25 000处出现1条表达条带;而未经IPTG诱导的菌体则无此条带. 诱导后的菌体经溶菌酶及超声波裂解,离心后分为上清和沉淀两部分. 经SDSPAGE分析表明,CGGBP1部分存在于细菌裂解液的上清中,为可溶性蛋白,上清液中的目标蛋白相对较少(图3). 蛋白纯化在表达质粒pRSET A多克隆酶切位点的上游, 插入有连续6个组氨酸的序列 —(His )6 tag. 重组质粒经诱导表达后,(His )6 tag可以和外源插入片段共同表达. 利用(His )6 tag 和金属Ni2+的螯合所设计的固定化金属配体亲和柱层析方法,是纯化目的蛋白的一种高效而简单的方法. SDSPAGE显示,CGGBP1得到较高程度的纯化(图4).与5′d(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实验生物素化的5′d(CGG)29 3′重复序列双链DNA被固定到链酶亲和素磁珠上,非生物素化的5′d(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因无法固定到链酶亲和素磁珠上而被洗脱掉. 同理,加入CGGBP1后,未和5′d (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结合的蛋白也被洗脱(图5).3讨论关于微卫星的产生机制,普遍认为是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的滑动[4],或DNA复制和修复时滑动链与互补链碱基错配,导致一个或几个重复单位的插入或缺失. 已发现微卫星可能是一种非常活跃的碱基序列,通常各种简单的重复序列成簇地聚集在一个染色体区域,这个染色体区形成特异染色体结构的能力将会增强. 这些区域在核糖体RNA基因中非常复杂,同时这些重复序列所折叠形成的结构还能与特异的蛋白质相结合,成为“染色质折叠密码”[5-6],参与遗传物质的结构改变,基因调控及细胞分化等过程. 脆性X综合征是Igarashi等[7]研究报道的与三核苷酸重复片段扩增突变有关的7种神经变性疾病其中的一种. 该蛋白只和(CGG)n重复序列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与其它类型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结合[8]. 因此,对该蛋白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含CGGBP1的重组质粒,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获得较高表达. 通过Ni2+NTA柱纯化,获得纯化的目标融合蛋白质,同时证明了该蛋白能和人FMR1基因5′d (CGG)293′重复序列双链DNA特异性结合. 这将为进一步开展真核生物蛋白CGGBP1功能的研究和阐释CGG三核苷酸动态突变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