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课程论文设计模板

发布时间:

课程论文设计模板

平面课程设计论文模板

课程设计,是一个多义词词条。它可以指“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见概念中的课程设计(Practicum),此含义的课程设计也称作“课程实习”;也可以指“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策划的研究活动”,见概念中的课程设计(Curriculumdesign),此含义的课程设计也称作“课程开发”。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 平面课程设计论文模板,欢迎阅读。

一、平面设计行业调查分析

(一)平面设计职位信息主要内容

平面广告设计(海报);标志VI设计;包装设计及装潢设计;网页平面设计;书籍、杂志、报纸的编辑与排版;各种宣传印刷设计。

(二)平面设计职业素养主要内容

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手绘草图;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服从管理;工作积极主动;沟通能力强;心理健康等。

二、平面设计职业工作过程

(一)承接设计任务

承接设计任务时需要沟通能力强;具有亲和力;应变能力;思维敏捷;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能够快速理解和分析,调动自身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客户解决问题,在接受设计任务时往往会遇到许多难题,怎样处理和解决需要设计师的综合能力,这需要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和不断自我完善的学习方法。

(二)收集相关信息与资料

收集相关信息与资料需要有很强的捕捉新鲜和不同特点的能力,通过收集信息和资料的过程也是激发设计创意灵感的过程,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会在这个阶段中总结收集信息资料的不同特点和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设计创意的实施铺垫原创素材。

(三)设计创意

设计创意的表现主要依靠设计师手绘草图的功底;也有人说电脑更好的表现创意,凡是在设计行当中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普遍认为用徒手绘制出创意表现草图更能完好的体现设计师脑子中的原创性启发,与客户沟通最便利。电脑容易让人有依赖感,各种素材充斥网络,令人眼花缭乱,其诱惑力强于独立原创性的思考,抄袭和拼贴的痕迹很强,是设计创意之大忌。设计创意包括图形图像的创意、文字字体字形的创意、色彩色调的创意、版面构成的创意等创意工作。是设计师艺术素养和操作技术的娴熟程度等综合素养的体现,更是设计师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创新就没有设计。

三、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的改革探索与研究

(一)根据平面设计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设计

1.对职业岗位的体验与认知是职业教育学习的驱动力

在职业教育之前首先必须要进行职业准入制的教育,职业岗位的体验与认知让新入学的学生开始不断地注入职业的理念,强化职业技能的认知。其次才能进入职业教育阶段,再次与企业合作使学生逐步进入职场,成为一个职业人。就高职院校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来说,新入学的学生对平面设计职业的认知几乎是零,不知道应该学习什么,未来职业生涯是什么样的,即使学过美术基础也是达不到平面设计职业能力的要求标准,学生的学习是在盲目的,无目标的状态下进行的,没有学习的驱动力,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很短的课程内只能教授一些软件技术操作,而更重要的平面设计职业素质教育往往被忽略或是空白,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提高,其结果是适应不了企业用工的需要,形成了平面设计职业教育的致命缺陷。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职业的认识与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首要课程,也是最重要的入职前教育阶段,职业岗位的体验是对职业岗位性质的认知是最好的途径,让学生下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体验生活,聘请企业专家或是管理者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教育,与企业中的设计师们一起进行设计活动,主要任务是观察和记录不同设计工作过程步骤、方法和所需要使用的软件工具,体验设计师的工作环境和与客户的沟通技巧,基本掌握设计流程和需要的技能,在体验期间学生要融入企业文化和工作状态之中才能真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未来的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产生学习的驱动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能力强的职业人。学校与企业共同协商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培训教师(设计师)、学生考核评价标准等进行课程设计,这个阶段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教学方法。

2.根据平面设计职业工作技术特点进行课程分类

通过职业准入制阶段的职业教育和与企业接触,学院随时了解到职业岗位的能力与素养的要求标准,制定和调整更新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已达到符合职业岗位技能的标准要求,为企业输送合格的职业人才。这里我们通过对平面设计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调研,与企业合作共同总结了平面设计职业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进行课程设计改革,力求通用性和实用性。

(1)绘画基础课程是培养平面设计职业人才的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绘画基础课程训练才能够提升,我们知道绘画基础好的设计师能够很好地把握设计元素的表现力,给人以美感,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不排除有少数人没有绘画基础也可以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他们对平面设计感兴趣并去研究它。但大多数设计师是经过很好的专业训练,因此,绘画基础课程是培养平面设计职业人才的基础。绘画基础课程主要完成两大块的学习任务:一是对形体结构及彩色的把握,主要应用于创意阶段的图形图像结构;版面结构;色彩运用等。二是速写的能力提高,主要应用于与客户交流;勾画创意草图;创造创新能力;完成原创设计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形体的创造力,在塑造形体训练过程中就要加进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合成结构,也就是把两个形体合成一个形体过程的训练,这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达到创造性的表现。

(2)设计基础课程是培养创造能力和掌握运用形式美法则的必经之路创造力、创新力是设计师职业生涯的生命力,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创造就没有设计,在设计工作中先人为我们总结了众多的形式美法则,这些规律为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产生原创的设计作品,使设计作品注入生命力。主要完成对图形图像设计的理解(平面构成);色彩设计(色彩构成);成型设计(立体构成)三大构成基础,重点学会用图形图像讲述与沟通,进行信息传达的能力。

(3)电脑平面设计技术课程是现代平面设计职业的必备设计工具主要任务是学习计算机设计软件,并如何使用这些设计软件进行设计与制作样品,除掌握手绘草图外,还要掌握平面设计软件的使用。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设计软件已经达到了能够随心所欲进行创意设计,已经分不清你是否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有些所谓的设计师依赖于计算机设计软件的特效、字体、摄影图片以及网络的丰富素材,而丢弃了设计的原创性,机械运用设计软件这些功能,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是与设计内容主题要求不相符,素材的拼贴效果非常明显,这也使得平面设计行业的设计水平在不断下降的原因。真正的设计师是让计算机设计软件成为一种工具,为自己的原创创意服务,软件中的各种效果使用是依据原创的需要,素材的选择也是为原创服务,不是依赖于在素材中寻找灵感创意,要想设计出与众不同、内涵寓意深刻的设计作品,就必须在原创设计能力上下功夫,这是平面设计职业能力的体现。

(4)电脑平面设计应用课程是让现代短板印刷设备和网络成为设计师的帮手主要任务是把学到的设计软件技能力,应用到为设计创意原创性服务,要了解到设计项目本身就是一道难解的题,设计师的职能就是解题的人,你如果是高手的话,那就是设计创意原创性和设计软件技能高度融合,现代设备和网络变成设计师的帮手,设计师不是现代设备和网络的傀儡。通过教学项目案例的实际操作,按照工作过程的程序,利用行动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就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会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并利用平面设计工作室的特性,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校企师资力量,共同设计学习情境按照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工作状态,进而达到企业用人的标准,当学生在面对各种职场时,没有陌生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电脑平面设计应用课程主要涵盖目前平面设计职业主要设计内容有平面广告设计(海报、路牌、灯箱、展牌展架、菜单、名片等);标志VI设计(各种公共标识、形象标志、VI形象设计手册);包装设计(包装盒、箱、瓶、罐等);书籍装帧设计(杂志、报纸、样本、说明书、书籍等);室内外装饰设计(家居);网页设计(界面、图标、按钮、广告条等)。

(5)平面设计师素质能力培养课程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平面设计师素质能力培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职业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平时作业展示,相互学习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形成竞争;参观专业设计展览,领略前沿设计动向;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求发展;请专家走进校园讲学,引入新的设计理念;走访相关院校进行横向学术交流;利用校内的社团活动,增强组织、协作的团队意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设计

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是基于平面设计工作过程的程序进行设计,教学项目来源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是校企联手制定,教学任务也是由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承担,授课实训地方在学院或在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是一个客户角色,讲授项目的要求、标准、注意事项等;其次是课堂上的组织者、技能的教练员和质量的评判员的等角色。学生通过教学做的教学过程,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解决和处理问题能力,如何收集相关信息,分析信息,找出解决的方法,制定计划方案,方案修订和执行,从中寻找正确解决的方案,并积累设计经验。

四、课程考核评价

(一)学生之间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估是对自己设计水平重新认识的过程,学生之间评价是促进相互学习的过程,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不足之处,培养自律、,增强自我学习和感悟理解力,自己给自己打分数,也能检验学生的自身品德和设计师应具备的谦虚、不骄傲,不自负,高尚的情操。

(二)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教师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阶段性的考察,观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团队意识、工作认真态度、勤于思维、活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进行评价,对实训项目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三)行业技能取证评价

学生参加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水平的最佳途径,也是检验学校职业教学质量水平高低的尺度,也是学生进入职场时,已经达到职业教育标准水平的一种证明,招聘时企业还会参考这个证明来安排职位。

总之,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必须走与岗位工作流程、性质、能力要求实行无差别对接之路,按照研究和总结出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来制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使培养的人才达到企业用人标准,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为顺应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高职教育也会不断地与时代同步进行改革,符合社会需求,这是一个永久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1500字普通论文格式一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 方法 、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 毕业 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 文章 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1500字普通论文格式二: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 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 报告 、 学习心得 ):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①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 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1.纸张与页面设置 (1)A4,纵向; (2)页边距:上,下2cm,左侧,右侧2cm 2.页眉 (1)设置: (2)字体: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 (3)分割线:3磅双线; (4)内容:××学院本科期末论文,居中。 3.页脚 内容:页码,居中。 4.论文基本内容与要求 (1)论文题目:单独成行,居中,日语:小2号黑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8号; (2)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居中,日语:小4号宋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 (3)内容提要: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长度要求150字以上;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长度要求在100字左右; (4)关键词: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3-5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割,内容为小4号黑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 (5)正文 正文部分的要求如下: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②日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 12号,标题日语采用四号黑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倍行距;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日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⑦学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采用尾注. (6)注释 注释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正文部分空出两行;②按照文中的索引编号分别或合并注释;③“注释”采用五号黑体,注释内容日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9号。 英语注释具体要求如下: ①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 [1];②如果重复出现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时,只注明作者的姓和引文所在页码(姓和页码之间加逗号);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逗号),页码(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名在前,姓在后,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起止页码,英文句号。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的要求如下:①与注释部分间空两行;②应列明期末论文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参考文献” 采用五号黑体,参考文献内容日语、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号。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目、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其格式为: 期刊类:著者.题名[J].杂志名,年份,(期号)。 书籍类:著者.书名[M].城市名:出版社,年份,页数。 网络类:著者.题名[EB/OL].www.***.com.年-月-日。 ③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 al”(斜体)。 英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如下: [1](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书名(用斜体,后加英文句号),出版地(后加冒号),出版社或出版商(后加逗号),出版日期(后加英文句号)。 [2](空两格)作者名(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加英文句号),文章题目(文章题目用“”引起来)(空一格)紧接杂志名(用斜体,后加逗号),卷号(期号),出版年,英文句号。 论文致谢 作为一名研究者,应该尊重为形成学术论文所进行的研究所提供帮助的单位、个人表达,肯定他们在形成学术论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由于纵向课题的学术论文在论文题名处已给予标注,因而本致谢中可以不提出。 应该对以下方面致谢: 横向课题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研究的企业、组织或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或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或提供帮助的人员;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1500字普通论文格式三 一、基本要求 ●统一使用A4普通白纸,页码统一打在右下角. ●页码采用A4纸型纵向排列,页边距上、下均为3cm,左右均为。 二、打印格式: ●论文标题(统一使用小二号加粗黑体) (标题下写)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专业:(用五号黑体) ●摘要(中文部分)不超过200字。 摘要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_GB2312,加粗 摘要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关键字(三至五个)。 关键字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_GB2312,加粗 关键字内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正文 中文均采用仿宋_GB2312,小四 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 体 小四。 正文段落之间不空行。 ●参考文献(统一使用五号宋体) 论文1500字左右 小论文标题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专业 【摘要】在此处输入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不少于200字)。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 容,内容应包括目的、过程及方法、结论。要求论述简明、逻辑性强、尽量用短句。 【关键词】词1;词2;词3(不多于5个) (关键词后空两行书写引言、正文部分) 参考文献: [1] 作者1[,作者2,作者3][,等]. 期刊论文题名[J]. 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2] 作者. 书名[M]. 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各类主要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①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②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 [序号] 作者.题名[A].编著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⑤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等”或“, et al”。外文作者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 猜你喜欢: 1. 通用论文标准格式要求 2. 标准的毕业论文基本格式要求 3. 3000字课程论文的格式模板 4.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范文 5. 标准学术论文的格式范文大全

是用来做什么呢?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论文题目 [宋体,小二号,加粗,居中,不宜超过20字]学号[黑体,小四号,居中] 姓名[楷体_GB2312,小四号,居中][空一行]摘要 [黑体,五号,加粗,缩进两个字]:本文介绍了……..的种类、现状、防治的办法等,对…………有意义。×××××××××××××××××××××××。 [摘要内容为宋体, 五号, 300汉字左右][空一行]关键词[黑体,五号,加粗,缩进两个字]:×××,×××, ×××[宋体, 五号,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空两行]目 录[黑体,小三号,居中][空一行]1□×××××××××××××××××××□…… ……………………………□1□□□×××××××××××××××××××□………………………………□1□□□□□××××××××××××××□□□□□××××××××××××□□□×××××××××××××□………………………………………………□72□××××××××××××××□……………………… …………………………11□□参考文献□……………………………………………………………40□□致谢□…………………………………………………………   …41[正文新起一页,小四,宋体]1. □××××××  □××××× □×××××× □ □⑴□××××××□ □①□××××××  2. □×××××× □××××××□××××××插图的格式 □□图3-2□□×××××× 图3-2表示第三部分的第二张图。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图位置居中。[小五,中文用宋体,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表的格式表2-5□□×××××× [小五,中文用宋体,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 ×[宋体小五号,垂直居中,最小行距] …×× 0 ××× ×× ×××× × ××{表的编排,采用三线表(不能出现竖线,外侧两条为粗线,中间线为细线);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并采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表2-5表示第二部分第五张表)。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一张表格应为一个整体,表格一页排不下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 “ 续表 ××” }参考文献格式A.正文中的参考文献格式:×××[3],×××××××××[3,6],××××××××××××××××××××××××××××××××××[3-6]。[5号Times New Roman,上标;[3]表示第三篇文献,[3,6]表示第三篇和第六篇文献,[3-6]表示第三,四,五,六篇连续的文献]B. 后面参考文献的格式: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加粗;居中;段前段后各空一行][1]. 张毅. 铸造工艺CAD及其应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14-15[2]. Huang S C, Huang Y M, Shieh S M. Vibration and stability of a rotating shaft containing a transerse crack [J]. J Sound and Vibration, 1993, 162(3): 387-401[3]. 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五号字体,中文为楷体_GB2312,英文和数字为Times New Roman,倍行距,左对齐。 (1)专著格式:[序号]. 编著者. 书名[M]. 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 出版社,年代: 起止页码(2)期刊论文格式:[序号]. 作者(不超过3人者全部列出,超过者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 论文名称[J]. 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3)学位论文格式:[序号]. 作者. 学位论文名称[D]. 发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度}致谢的格式致□□谢[新起一页,宋体;四号;加粗;居中;中间空两格,段前段后各空一行]    ××××××××××××××××××××××××××××××××××××××××××××××××××××××××××××××××××××××××××××××××××××××××××××。[宋体;五号;倍行距

如何设计课程论文模板

平面课程设计论文模板

课程设计,是一个多义词词条。它可以指“为掌握某一课程内容所进行的设计”,见概念中的课程设计(Practicum),此含义的课程设计也称作“课程实习”;也可以指“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策划的研究活动”,见概念中的课程设计(Curriculumdesign),此含义的课程设计也称作“课程开发”。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 平面课程设计论文模板,欢迎阅读。

一、平面设计行业调查分析

(一)平面设计职位信息主要内容

平面广告设计(海报);标志VI设计;包装设计及装潢设计;网页平面设计;书籍、杂志、报纸的编辑与排版;各种宣传印刷设计。

(二)平面设计职业素养主要内容

具有良好的美术功底、手绘草图;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服从管理;工作积极主动;沟通能力强;心理健康等。

二、平面设计职业工作过程

(一)承接设计任务

承接设计任务时需要沟通能力强;具有亲和力;应变能力;思维敏捷;对客户提出的要求能够快速理解和分析,调动自身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客户解决问题,在接受设计任务时往往会遇到许多难题,怎样处理和解决需要设计师的综合能力,这需要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和不断自我完善的学习方法。

(二)收集相关信息与资料

收集相关信息与资料需要有很强的捕捉新鲜和不同特点的能力,通过收集信息和资料的过程也是激发设计创意灵感的过程,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会在这个阶段中总结收集信息资料的不同特点和挖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设计创意的实施铺垫原创素材。

(三)设计创意

设计创意的表现主要依靠设计师手绘草图的功底;也有人说电脑更好的表现创意,凡是在设计行当中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普遍认为用徒手绘制出创意表现草图更能完好的体现设计师脑子中的原创性启发,与客户沟通最便利。电脑容易让人有依赖感,各种素材充斥网络,令人眼花缭乱,其诱惑力强于独立原创性的思考,抄袭和拼贴的痕迹很强,是设计创意之大忌。设计创意包括图形图像的创意、文字字体字形的创意、色彩色调的创意、版面构成的创意等创意工作。是设计师艺术素养和操作技术的娴熟程度等综合素养的体现,更是设计师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创新就没有设计。

三、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的改革探索与研究

(一)根据平面设计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设计

1.对职业岗位的体验与认知是职业教育学习的驱动力

在职业教育之前首先必须要进行职业准入制的教育,职业岗位的体验与认知让新入学的学生开始不断地注入职业的理念,强化职业技能的认知。其次才能进入职业教育阶段,再次与企业合作使学生逐步进入职场,成为一个职业人。就高职院校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来说,新入学的学生对平面设计职业的认知几乎是零,不知道应该学习什么,未来职业生涯是什么样的,即使学过美术基础也是达不到平面设计职业能力的要求标准,学生的学习是在盲目的,无目标的状态下进行的,没有学习的驱动力,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很短的课程内只能教授一些软件技术操作,而更重要的平面设计职业素质教育往往被忽略或是空白,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提高,其结果是适应不了企业用工的需要,形成了平面设计职业教育的致命缺陷。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职业的认识与职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首要课程,也是最重要的入职前教育阶段,职业岗位的体验是对职业岗位性质的认知是最好的途径,让学生下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体验生活,聘请企业专家或是管理者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教育,与企业中的设计师们一起进行设计活动,主要任务是观察和记录不同设计工作过程步骤、方法和所需要使用的软件工具,体验设计师的工作环境和与客户的沟通技巧,基本掌握设计流程和需要的技能,在体验期间学生要融入企业文化和工作状态之中才能真正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在未来的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产生学习的驱动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能力强的职业人。学校与企业共同协商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培训教师(设计师)、学生考核评价标准等进行课程设计,这个阶段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教学方法。

2.根据平面设计职业工作技术特点进行课程分类

通过职业准入制阶段的职业教育和与企业接触,学院随时了解到职业岗位的能力与素养的要求标准,制定和调整更新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已达到符合职业岗位技能的标准要求,为企业输送合格的职业人才。这里我们通过对平面设计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调研,与企业合作共同总结了平面设计职业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进行课程设计改革,力求通用性和实用性。

(1)绘画基础课程是培养平面设计职业人才的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绘画基础课程训练才能够提升,我们知道绘画基础好的设计师能够很好地把握设计元素的表现力,给人以美感,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不排除有少数人没有绘画基础也可以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他们对平面设计感兴趣并去研究它。但大多数设计师是经过很好的专业训练,因此,绘画基础课程是培养平面设计职业人才的基础。绘画基础课程主要完成两大块的学习任务:一是对形体结构及彩色的把握,主要应用于创意阶段的图形图像结构;版面结构;色彩运用等。二是速写的能力提高,主要应用于与客户交流;勾画创意草图;创造创新能力;完成原创设计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形体的创造力,在塑造形体训练过程中就要加进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合成结构,也就是把两个形体合成一个形体过程的训练,这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达到创造性的表现。

(2)设计基础课程是培养创造能力和掌握运用形式美法则的必经之路创造力、创新力是设计师职业生涯的生命力,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创造就没有设计,在设计工作中先人为我们总结了众多的形式美法则,这些规律为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产生原创的设计作品,使设计作品注入生命力。主要完成对图形图像设计的理解(平面构成);色彩设计(色彩构成);成型设计(立体构成)三大构成基础,重点学会用图形图像讲述与沟通,进行信息传达的能力。

(3)电脑平面设计技术课程是现代平面设计职业的必备设计工具主要任务是学习计算机设计软件,并如何使用这些设计软件进行设计与制作样品,除掌握手绘草图外,还要掌握平面设计软件的使用。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设计软件已经达到了能够随心所欲进行创意设计,已经分不清你是否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有些所谓的设计师依赖于计算机设计软件的特效、字体、摄影图片以及网络的丰富素材,而丢弃了设计的原创性,机械运用设计软件这些功能,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是与设计内容主题要求不相符,素材的拼贴效果非常明显,这也使得平面设计行业的设计水平在不断下降的原因。真正的设计师是让计算机设计软件成为一种工具,为自己的原创创意服务,软件中的各种效果使用是依据原创的需要,素材的选择也是为原创服务,不是依赖于在素材中寻找灵感创意,要想设计出与众不同、内涵寓意深刻的设计作品,就必须在原创设计能力上下功夫,这是平面设计职业能力的体现。

(4)电脑平面设计应用课程是让现代短板印刷设备和网络成为设计师的帮手主要任务是把学到的设计软件技能力,应用到为设计创意原创性服务,要了解到设计项目本身就是一道难解的题,设计师的职能就是解题的人,你如果是高手的话,那就是设计创意原创性和设计软件技能高度融合,现代设备和网络变成设计师的帮手,设计师不是现代设备和网络的傀儡。通过教学项目案例的实际操作,按照工作过程的程序,利用行动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就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会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并利用平面设计工作室的特性,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校企师资力量,共同设计学习情境按照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工作状态,进而达到企业用人的标准,当学生在面对各种职场时,没有陌生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电脑平面设计应用课程主要涵盖目前平面设计职业主要设计内容有平面广告设计(海报、路牌、灯箱、展牌展架、菜单、名片等);标志VI设计(各种公共标识、形象标志、VI形象设计手册);包装设计(包装盒、箱、瓶、罐等);书籍装帧设计(杂志、报纸、样本、说明书、书籍等);室内外装饰设计(家居);网页设计(界面、图标、按钮、广告条等)。

(5)平面设计师素质能力培养课程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平面设计师素质能力培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职业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平时作业展示,相互学习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形成竞争;参观专业设计展览,领略前沿设计动向;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求发展;请专家走进校园讲学,引入新的设计理念;走访相关院校进行横向学术交流;利用校内的社团活动,增强组织、协作的团队意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设计

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是基于平面设计工作过程的程序进行设计,教学项目来源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是校企联手制定,教学任务也是由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承担,授课实训地方在学院或在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是一个客户角色,讲授项目的要求、标准、注意事项等;其次是课堂上的组织者、技能的教练员和质量的评判员的等角色。学生通过教学做的教学过程,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高解决和处理问题能力,如何收集相关信息,分析信息,找出解决的方法,制定计划方案,方案修订和执行,从中寻找正确解决的方案,并积累设计经验。

四、课程考核评价

(一)学生之间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估是对自己设计水平重新认识的过程,学生之间评价是促进相互学习的过程,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不足之处,培养自律、,增强自我学习和感悟理解力,自己给自己打分数,也能检验学生的自身品德和设计师应具备的谦虚、不骄傲,不自负,高尚的情操。

(二)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教师在实训的过程中不断进行阶段性的考察,观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团队意识、工作认真态度、勤于思维、活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进行评价,对实训项目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三)行业技能取证评价

学生参加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水平的最佳途径,也是检验学校职业教学质量水平高低的尺度,也是学生进入职场时,已经达到职业教育标准水平的一种证明,招聘时企业还会参考这个证明来安排职位。

总之,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必须走与岗位工作流程、性质、能力要求实行无差别对接之路,按照研究和总结出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来制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使培养的人才达到企业用人标准,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为顺应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高职教育也会不断地与时代同步进行改革,符合社会需求,这是一个永久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论文格式: 1. 纸张为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 2论文由内容摘要与关键词、论文正文和参考文献组成。一级标题“一、”;二级标题“(二)”;三级标题“3.” 3.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均为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 4.正文: (1) 标题:黑体二号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2) 正文: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距为多倍, (3) 一级标题格式:一级标题:序号为“一、”,小三号黑体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4) 二标题序号为“(一)”,四号宋体,加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5)三级标题:序号为“1.”,起首空两格,空一格后接排正文,小四号宋体,加粗。 (6) 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7) 注释 (根据需要):正文中需注释的地方可在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②……”(即插入脚注),并在该页底部脚注处对应注号续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注释的格式要求: A、著作: [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B、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C、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五号宋体加粗;内容五号宋体;单起页。 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设计(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3篇。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 6.页码:从正文起排,页面底端居中。

论文 包括: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附录八部分。1、封面由学校统一格式,各学院自己印制,按要求填写。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二行书写。2、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在前,空一行写摘要正文,字数应在400字左右;摘要正文之下空一行写“关键词”,其后为关键词,一般3至5个;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和格式一致。3、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要层次标题、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4、正文正文包括绪论(或前言、概述等)、主体、结论。工科论文要求符合科技论文格式,正文要标明章节,图表和公式要按章编号,公式应另起一行书写,并按章编号。(1)绪论:简要说明工作的目的、意义、范围、研究设想、方法、选题依据等,应当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 (2)主体:主体是设计(论文)的核心部份,本科学生设计(论文)字数应在10000字以上,包括:设计(实验)方案的论证,设计(实验)方法手段与结果,仪器设备,原始材料,计算方法,编程原理,数据处理,设计(论文)说明与依据,加工整理和图表,形成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3)结论:毕业设计(论文)的结论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炼。但也可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和尚待解决问题等。 5、致谢该部分要简单地表述作者在结束毕业设计(论文)后的一些收获和感想,并向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给予自己指导和帮助的老师表示感谢。6、参考文献必须是本人真正阅读过的,以近期发表的杂志类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相关。参考文献要按照引用的顺序列出。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内容所在页码;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论文在刊物中页码。7、附录附录部分主要包括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程序清单、框图、结构图、流程图、零件图和装配图。

专业课程设计论文模板

2015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1、内容要求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不设副标题。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基本思路与采用的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主体

毕业设计(论文)主体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结论

毕业设计(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容一般在2字以内。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感谢。

参考文献

外文资料翻译

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阶段,对学生外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内容要求与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相关,或与学生本专业相关。字数不少于1万外文字符,有中文译文,并附上翻译资料原文。作为附件打印,放入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存档。

2、书写规定

毕业设计(论文)字数

1.学生应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做到设计合理,叙述简练,文字工整,绘图整洁、正确、规范,并完成不少于1万外文字符的翻译,用外文写出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摘要(不少于5汉字),在答辩时用外语宣读。

2.土木、机械类专业设计型题目,一般而言每个学生至少应完成相当于两张号的设计图,说明书不少于一万五千字;论文型题目其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八千字,答辩时应附上本人第六或第七学期课程设计图。

3.电、运输、管理、材料类专业设计型题目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四千字,要有一定数量的设计图;论文型题目其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八千字。

4.文科类专业论文原则上不少于一万五千字,并附资料索引,外语类专业论文要求三千到五千单词。

5.应用理科类专业论文中要有定性的分析,定量的计算,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程序处理和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论文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字。

论文书写

毕业设计(论文)一律要求采用A4幅面的纸张打印。

论文版心大小为155mm×245mm,页边距:上,下,左,右2cm,装订线位置左,装订线1cm,包括页眉和页脚,页码放在页眉右端;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正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形如第M页,其中M为阿拉伯数字。

摘要

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外文语法、用词上应正确无误。编排上中文摘要在前、外文摘要在后。

目录

目录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

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章节及各章标题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层次

层次不宜太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采用中表1的格式。

层次要求统一,但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层次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

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 铣 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312-86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

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

物理量计时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21~312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行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GB31~312及GB715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除习惯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两格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1/(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插表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用中文居中排写。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插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

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象限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GB1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中文居中书写。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写格式应符合BG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仅作参考,没有引用者不写引用起止页)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 作者.书名. 译者.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 作者. 文章名. 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 作者. 文章名. 编者名. 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 研究生名. 学位论文题目. 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 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附录

对需要收录于毕业设计(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式推导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5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程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 1.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2.课程设计(论文)——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3.课程设计(论文)答辩纪录及教师评语。二、课程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与装订 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课程设计(论文)资料袋和学院印制的封面。课程设计(论文)资料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版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兰黑墨水,最好使用A4纸计算机打印。装订一律按“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顺序,在左侧装订。三、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规范 1.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规范完全按照南工校教[2006]28号文“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2006年修订)”和学院相关文件执行。 2.课程设计(论文)写作格式参考科研期刊杂志论文投稿要求,不要求目录、不需分章,连续写作。 3.页眉格式: 奇数页:南京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单写“设计”或“论文”) 偶数页: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程序设计课程论文模板范文

建议去百度文库找一下,有很多关于计算机毕业设计的文章。记得当时因为自己在实习,所以没有时间做,和同学一起找到的诚梦毕业设计,他们是专业做这个的,不管是毕业设计和论文,都是能做好,所以最后顺利毕业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也在迅速扩充套件,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并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带了史无前例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不仅是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他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奠定技校生的计算机能力基础。因此,本文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出发点,采用专案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专案化

随着我国IT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不断加快,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求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语言程式设计、网页设计、区域网组建与维护能力,这就给当前的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从最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反馈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由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到其在企业的上岗能力,更是影响到其后续的职业发展。因此,改进目前技工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已迫在眉睫。笔者学院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步确立了专案化教学的模式。通过考核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合格率,以及学生的就业上岗情况,我们发现专案化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均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专案化教学模式

作为技工院校课程体系中重要一环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技校生只要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即可,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专案化教学则是在充分掌握技校生的实际能力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对学生必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专案,每个专案均以实用为目的,理论部分简单明了,应用部分详细实用,这样就使得整个教学体系完整、结构清晰,教学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学,从而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采用专案化模式的现实意义

1.突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

技工院校由于其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成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但受制于实际学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采用专案化教学模式,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足够的应用技能。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技校生学好计算机以及专业知识的关键因素。但不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兴趣,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相结合,以一个个专案任务逐步地使学生体会到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兴趣。

3.理实并举

近年来不少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已经发现没有必需的计算机理论基础,那些“时髦”的专业技能终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的每一个专案不仅要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实训内容,这样既能便于教师的备课,还能便于学生巩固知识,更能便于学生课外自学。

三、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专案化教学实践

1.合理设定专案

在充分考虑当前技校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将来就业需要的前提下,我们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点相结合,分别设定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中文WindowsXP作业系统、应用文书处理软体Word2003、应用电子表格软体Excel2003、应用简报制作软体PowerPoint2003、掌握计算机网路基础知识等专案。每个专案都有重点提示和比较经典的习题,便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2.任务驱动

根据技校生的兴趣点,我们在每个专案里又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思维的方式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应用简报制作软体PowerPoint2003”这一专案中,我们布置了认识PowerPoint2003、掌握简报的基本操作、编辑幻灯片、新增幻灯片中的物件、修饰简报、放映与列印简报等任务,并以例项为主线,使学生在应用例项的制作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3.科学考核

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主要采用理论考试的模式,有的则采用理论+实训的模式。由于技校生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考核方式采取“分层考核”,区别对待的方法。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考核他们掌握教师课堂所讲授内容的情况以及基本操作的正确步骤;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在此基础上,要有意识地扩充套件、提高,这样就能实现以考核促教学、以考核促实训的良好局面。

四、小结

总之,技工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灵活运用专案+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模式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序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计算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大专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力,那么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要更加的注重对学对学生解决问题技巧的提升,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主要是对目前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具体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手段。

【关键词】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计算机技术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的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1]。大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先进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在目前的大专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缺失和弊端,影响着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实际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

一、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一直是影响教学成效提成的阻碍,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于陈旧,还是一些简单的理论灌输,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最终目的。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但教师的这一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增强。

2.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大专学生由于本身的文化水平和一些本科的院校存在一些差距,自控能力不强,另外再加上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方法过于陈旧,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2]。在课堂上缺乏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创新意识不强,并且自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从而导致了整体学习效率的低下。

3.课程内容缺乏系统的联络。

目前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各个知识模组之间的联络性不强,再加上学生本身自我能力水平的限制导致对一些知识无法做到自主的联络和整合,久而久之导致了各种知识过于分散,在对于知识的应用上面容易存在一些遗漏和忘记,在进行具体的操作时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合理的使用,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知识的实用性。

二、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1.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

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来不断的优化教学的方法,以此来更好的迎合学生的需求。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一项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立小型的技术比赛,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同时也提升学习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为学生创立更多的实践机会,多去参加一些校外的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有助于保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无目标的教学往往是比较被动和杂乱的,所以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对每一项知识让学生掌握的程度和学生达到的效果进行严格的规定,尽量的将教学掌握在自己的计划之中。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更加的具有优势。另外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身树立明确的目标,使学生对自己进行一个合适的定位,以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增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

3.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也是目前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学生自我的差异导致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上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有着自身差异的学生还是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那么对于班级内的一部分学生是不太适合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等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3]。另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还要在课下的时候和学生多沟通、交流,以此来透视学生的内心,明白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的一些缺失和不足,从而有助于在课堂上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策略。

4.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策略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对该专业的教师进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该对一些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的提高和培养,根据社会技术的发展优化教师队伍,使教师在自身的知识内容上面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并扩宽教师的知识面。在高素质队伍的支援下,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掌握才会更加的全面,学习效果更加的高效。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某一门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完全取决于是否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用自己的幽默或者是人格魅力来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自己,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4]。

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它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今后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明确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另外还要做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优化教学的策略,提升教学的效率,促进大专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赖薇.试论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光碟软体与应用,2013,19:244+246.

[2]陈宁宁.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3]郑康林.试论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电子制作,2014,23:98+58.

[4]郑秀辉.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D].河北大学,.

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plc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PLC概述及维护

摘要:针对在信号系统与外部接口设计中广泛使用的PLC,本文介绍了PLC的概况和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处理。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signaling system with exterior connection design in widespread used PLC,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PLC’s survey and frequently malfunctions.

关键词:PLC, 接口,故障,维修,地铁,信号

Key words: PLC, Interface, Malfunction,Maintenance, Subway,Signaling

中图分类号: U23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背景及基本概念

背景

在信号系统中的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使用PLC作为内部及外部接口的元器件,而接口的问题一直是设备调试、维护中比较难于掌握的。所以作为工程人员就需要对PLC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基本概念

定义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的简称。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了对PLC的规定: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贮器,用来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

PLC的结构及基本配置

一般讲,PLC分为箱体式和模块式两种。但它们的组成是相同的,对箱体式PLC,有一块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当然按CPU性能分成若干型号,并按I/O点数又有若干规格。对模块式PLC,有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无任哪种结构类型的PLC,都属于总线式开放型结构,其I/O能力可按用户需要进行扩展与组合。PLC的基本结构框图如下:

图1

一、CPU:

PLC中的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台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PLC的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

与通用计算机一样,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还有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它确定了进行控制的规模、工作速度、内存容量等。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CPU模块的外部表现就是它的工作状态的种种显示、种种接口及设定或控制开关。一般讲,CPU模块总要有相应的状态指示灯,如电源显示、运行显示、故障显示等。箱体式PLC的主箱体也有这些显示。它的总线接口,用于接I/O范本或底板,有内存接口,用于安装内存,有外设口,用于接外部设备,有的还有通讯口,用于进行通讯。CPU模块上还有许多设定开关,用以对PLC作设定,如设定起始工作方式、内存区等。

二、I/O模块:

PLC的对外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I/O接口模块与外界联系的,按I/O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架槽数限制。I/O模块集成了PLC的I/O电路,其输入缓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

三、电源模块:

有些PLC中的电源,是与CPU模块合二为一的,有些是分开的,其主要用途是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电源以其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加的为交流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加的为直流电压,常用的为24V。

四、底板或机架:

大多数模块式PLC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电气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机械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连接,使各模块构成一个整体。

PLC的通信及编程

PLC具有通信联网的功能,它使PLC与PLC 之间、PLC与上位计算机以及其它智能设备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分散集中控制。现在几乎所有的PLC新产品都有通信联网功能,它和计算机一样具有RS-232接口,通过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缆,可以在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范围内交换信息。

当然,PLC之间的通讯网络是各厂家专用的,PLC与计算机之间的通讯,一些生产厂家采用工业标准总线,并向标准通讯协议靠近,这将使不同机型的PLC之间、PLC与计算机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通讯与联网。

PLC编程

PLC的编程语言与一般计算机语言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它既不同于高级语言,也不同与一般的汇编语言,它既要满足易于编写,又要满足易于调试的要求。目前,还没有一种对各厂家产品都能兼容的编程语言。如三菱公司的产品有它自己的编程语言,OMRON公司的产品也有它自己的语言。但不管什么型号的PLC,其编程语言都具有以下特点:

1. 图形式指令结构:程序由图形方式表达,指令由不同的图形符号组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系统的软件开发者已把工业控制中所需的独立运算功能编制成象征性图形,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把这些图形进行组合,并填入适当的参数。在逻辑运算部分,几乎所有的厂家都采用类似于继电器控制电路的梯形图,很容易接受。如西门子公司还采用控制系统流程图来表示,它沿用二进制逻辑组件图形符号来表达控制关系,很直观易懂。较复杂的算术运算、定时计数等,一般也参照梯形图或逻辑组件图给予表示,虽然象征性不如逻辑运算部分,也受用户欢迎

2. 明确的变数常数:图形符相当于操作码,规定了运算功能,操作数由用户填人,如:K400,T120等。PLC中的变量和常数以及其取值范围有明确规定,由产品型号决定,可查阅产品目录手册。

3. 简化的程序结构:PLC的程序结构通常很简单,典型的为块式结构,不同块完成不同的功能,使程序的调试者对整个程序的控制功能和控制顺序有清晰的概念。

4. 简化应用软件生成过程:使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编写程序,要完成编辑、编译和连接三个过程,而使用编程语言,只需要编辑一个过程,其余由系统软件自动完成,整个编辑过程都在人机对话下进行的,不要求用户有高深的软件设计能力。

5. 强化调试手段:无论是汇编程序,还是高级语言程序调试,都是令编辑人员头疼的事,而PLC的程序调试提供了完备的条件,使用编程器,利用PLC和编程器上的按键、显示和内部编辑、调试、监控等,并在软件支持下,诊断和调试操作都很简单。

二、PLC维护

维护概述

一般各型PLC均设计成长期不间断的工作制。对于地铁维护人员来讲,是不需要更改PLC内部程序的。但是在调试期间就需要对相应动作进行修改。

查找故障的设备

PLC的指示灯及机内设备,有益于对PLC整个控制系统查找故障。编程器是主要的诊断工具,他能方便地连到PLC上面可以观察整个控制系统的状态。根据PLC厂家的不同编程器也有区别,有的是运行在PC上的软件,有的是一个专用的设备。

查找故障顺序

根据下列问题,并根据发现的合理动作逐个否定。一步一步地更换PLC中的各种模块,直到故障全部排除。所有主要的修正动作能通过更换模块来完成, 除了一把螺丝刀和一个万用电表外,并不需要特殊的工具。

1、PWR(电源)灯亮否?如果不亮,在采用交流电源的框架的电压输入端(98-162VAC或195-252VAC)检查电源电压;对于需要直流电压的 框架,测量+24VDC和0VDC端之间的直流电压,如果不是合适的AC或DC电源,则问题发生在PLC之外。如AC或DC电源电压正常,但PWR灯不亮,检查保险丝,如必要的话,就更换CPU框架。

2、PWR(电源)灯亮否?如果亮,检查显示出错的代码,对照出错代码表的代码定义,做相应的修正。

3、RUN(运行)灯亮否?如果不亮,检查编程器是不是处于PRG或LOAD位置,或者是不是程序出错。如RUN灯不亮,而编程器并没插上,或者编程器处于RUN方式 且没有显示出错的代码,则需要更换CPU模块。

4、BATT(电池)灯亮否?如果亮,则需要更换锂电池。由于BATT灯只是报警信号,即使电池电压过低,程序也可能尚没改变。更换电池以后, 检查程序或让PLC试运行。如果程序已有错,在完成系统编程初始化后,将录在磁带上的程序重新装入PLC。

在日常的维修活动中,可以根据故障统计来准备备品备件,并不需要准备整个PLC。掌握了故障判断方法后,可以进行针对性地更换,这样可以减少维修成本,增加维修效率。

三、总结

了解PLC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可以更加准确的对PLC进行故障判断,在系统设计和生产使用中要对该系统的设备消耗、元器件设备故障发生点有清楚的估计,可以减少安装调试、维修成本,延长PLC控制系统的寿命。

在信号设计过程中有过把系统改复杂的现象,如采用复杂的控制方式和设备来实现,本可以用简单装置来实现的控制,违背了经济、简单、实用的原则,并可能会增加故障率。另外我们在信号系统中大多使用PLC处理接口信息,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将接口信息容易识别,这样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尽快判断故障的归属方,便于地铁的运营管理。

分析故障或处理故障时也要注意系统性,要综合的考虑系统的各个输入输出才能能准确地判断故障点。

浅析PLC控制技术

[摘要]PLC是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的缩写,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IEC对PLC的定义是: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贮器,用来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关键词]PLC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10064-01

一、PLC技术的概念

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二、PLC技术的发展历史

1968年,通用汽车对外公开招标,寻求新的电气控制装置,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制成的首台plc,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PLC技术加以消化,由日本公司研制成功了日本的第一台PLC。从70年代初开始,不到三十年时间里,PLC生产发展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上生产PLC及其网络的厂家有二百多家,生产大约有400多个品种的PLC产品。其中在美国注册的厂超过100家,生产大约二百个品种;日本有60~70家PLC厂商,也生产200多个品种的PLC产品;在欧洲注册的也有几十家,生产几十个品种的PLC产品PLC产品的产量、销量及用量在所有工业控制装置中居首位,市场对其需求仍在稳步上升。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世界PLC年销售额以达百亿美元而且一直保持15%的年增长的势头。

三、我国PLC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研究PLC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自1997年开始研究PLC技术,主要考虑PLC技术用于低压抄表系统,传输速率较低。1998年开发出样机,并通过了试验室功能测试,1999年在现场进行试运行,获得了产品登记许可。1999年5月开始进行PLC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对我国低压配电网络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基本取得了我国低压配电网传输特性和参数,为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开发提供依据。2000年开始引进国外的PLC芯片,研制了2Mbps的样机,2001年下半年在沈阳供电公司进行了小规模现场试验,实验效果良好,并于6月20日在沈阳通过验收。验收委员会通过现场检测认为,该实验从中国配电网的实际传播特性出发,对电力线通信技术的理论、实际应用和工程技术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在国内率先研制成功2Mbps和14Mbps高速电力线通信系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电力线宽带接入实验网络;实现了自家庭至配电开关柜的高速电力线数据通信,并将办公自动化系统延伸至家庭。该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高速电力线通信的核心技术,具备了研制生产这种技术实用化设备的能力。据悉,今年年底以前将建成200户的试验网络。

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的发展道路,大多是在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目前我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工业计算机系统行业已经形成。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四、PLC的未来发展趋势

1.功能向增强化和专业化地方向发展,针对不同行业的应用特点,开发出专业化的PLC产品,以此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专业化水平。

2.规模向小型化和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小型化是指提高系统可靠性基础上,产品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型化是指应用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较大的应用市场,应用的规模从几十点扩展到上千点,应用功能从单一的逻辑运算扩展几乎能满足所有的用户要求。

3.系统向标准化和开放化方向发展,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在Windows平台上开发符合全新一体化开放体系结构的PLC。通过提供标准化和开放化的接口,可以很方便地将PLC接入其它系统。

五、PLC技术的特点

1.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PLC发展到今天,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近年来PLC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2.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过程。

3.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以超小型PLC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功耗仅数瓦。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六、PLC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PLC是专门为工业生产服务的控制装置,通常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就可以直接在工业环境中使用。但是,当生产环境过于恶劣时,就不能保证plc的正常运行,因此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环境问题。

1.温度:PLC要求环境温度在0-55℃,安装时不能放在发热量大的元件下面,四周通风散热的空间应足够大,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要有30mm以上间隔;开关柜上、下部应有通风的百叶窗,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射;如果周围环境超过55℃,要安装电风扇强迫通风。

2.湿度:为了保证PLC的绝缘性能,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小于85%(无凝露)。

3.震动:应使PLC远离强烈的震动源,防止振动频率为10-55hz的频繁或连续振动。当使用环境不可避免震动时,必须采取减震措施,如采用减震胶等。

4.空气:避免有腐蚀和易燃的气体,例如氯化氢、硫化氢等。对于空气中有较多粉尘或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可将PLC安装在封闭性较好的控制室或控制柜中,并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参考文献:

[1]钟肇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储云峰,施耐德电气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高勤,电器及PLC控制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免费查阅文献的刊物,你可以看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等等这些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模板论文

论文对于硕士,尤其博士,是必须的一种技能,也是一道难关。所谓大道无形,小道可走。下面给出一些博士期间的写作心得,希望能有所裨益。论文可以有三个境界:毕业、科研、贡献。 现在只说第一个,为了毕业。 把论文分成三个阶段:读、写、改。 一、读 即:读哪些论文(对象),读论文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怎么读(方法)1.读什么论文。 读论文,需要读经典的专业基础论文、survey(概述)论文,及5-10篇左右读新的高质量的专业论文。 好的论文怎么找?首先找专业领域中好的会议、期刊;其次,经常访问专业领域有名的实验室、研究员的主页,关注其发表的论文方向及内容;50-100篇,半年;就可以开始动手写论文了。 2.读论文的目的。 读论文的目的有两个主要目的: 一是了解世界上本专业领域的内容和发展情况; 二是在了解过程中,产生自己的idea,进入这个领域。 什么是idea?怎么样产生?idea一般是在读论文的过程中产生的,给出三种比较简单产生idea的方法。(1)第一种弥补缺陷法。即去发现别人论文中的weakness(缺陷)。你在读很多个论文时候,就会逐渐发现,每一篇论文都不是完美的,解决的都是某一方面的问题。很多论文,尤其是经典论,都有很多论文跟着去提高和改善原来论文的效率、方法什么的。因此,你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去找你感兴趣的论文的weakness,你提出相应的弥补缺陷的解决方案; (2)第二种新型方案法。就是提出与论文不同的解决方案,你觉得你在性能、方法、效益等方面有新的方法,那就产生了新的idea,不断地磨合,修正,完善你的idea,就慢慢成为一篇比较好的论文; (3)第三种减少约束法。即减少论文中的assumption(假设),一般来说,所有的假设都是约束条件,去除约束条件就是形成新的方法的过程。这三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比较有针对性的产生idea,避免看论文中的茫然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在产生idea过程中,不要想着憋大的idea,不要试图完全推翻或者建立自己的体系。在目前阶段,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好高骛远,往往会半途而废。你有一点点的贡献就好。没有一篇论文是完美的,而任何人的工作都必须在其他人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3.怎么读论文。 (1)首先,最忌讳的是一篇论文反复读前面的几段。要读,尽量一次性读完,不管理解多少,尽量一次读完,你可以一篇论文多读几遍。不要放。很多人都是,觉得读起来难,读一读,放一放,然后再从头读。好像烧开水,没等开锅呢,就凉凉了,然后再烧。 (2)第二,读的时候带着想法读。读论文不是相面,你要看看内容是什么,和以前的有没有区别,有什么不同,有没有weakness。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就忘了这个事情。怎么办呢,就是每次看完,对这篇论文做个summary,总结一下论文的主要阐述的内容和方法,和以前的对比一下,这样,就把论文吃透了。好的论文不妨隔三差五的多读几次。 (3) 第三,看到好的句子,记下来,然后自己写论文时候改一下就可以用的。尤其是读native的论文,非常必要。论文的文风怎么样,整个文章的版式,句子的书写,词汇的使用。论文读多了,就很容易把专业词汇积累下来,所以,尤其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把好的句子、单词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非常推荐大家这样去做。二、写写论文和读论文过程类似,包括确定论文的性质,论文的目标(发表到哪里),写论文的方法。要了解论文的组成是什么,每一部分应该怎么写,然后再进入写论文的过程。 在具体写作的时候,需要考虑下面的过程: 1.写什么性质的论文。 如会议论文、期刊论文、letter、regular paper,或者写的是综述(survey)、方法、理论等等。不同的论文的对象,载体,篇幅,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比如,会议论文、短论文等对新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短,其他的次之,所以论文写作要集中在新的方面;而期刊论文等对新的要求之外,还要求完善、高质量,所以写作时候要系统性和创新性并重。 2.写论文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你想要发表的地方是什么,会议还是期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期刊论文。所以,在写论文之前,尽量确定要投的期刊或会议。然后,去阅读几篇最新的该期刊或者会议的论文,明确一下体例和内容大致规划。重要的是,你选择的题目和投稿对象的要求尽量切合。第二,你想要发表的时间,一定要有个发表的时间点。一方面,人都是有惰性的,你限制了时间点,就能很好的督促你,你可以多选择几个,这样你就会处于忙碌和兴奋状态,成果就会快而且好,否则非常容易消极怠工。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需要在写大论文之前,需要得到论文的接收函。在时间规划上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想在时间上快一些,可以找一下相关刊物的special issue或者special section等,一般这特刊,出版的速度相对快些。一定要提前谋划,无论是会议还是期刊,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 3.写论文的方法。 首先了解一下论文的结构。通常一篇论文包括7个大的部分,每页大概10段,每段大概4,5个句子。所以,一篇会议论文大概200-300个句子罢了。一小时写5句,一天写一页也就差不多了,一周也就写一篇论文吧,当然前提是idea什么都比较成熟后。其实,如果真的想明白了,差不多2-3天也就可以了。 4.论文的组成。 下面,针对论文给出7个大部分的一些内容组成:(1) Abstract—— 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a)阐述问题;b)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150-200words) (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纲、你的贡献:a)题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c)A、B有一些缺陷;d)我们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征,和A、B进行比较;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g)文章的基本结构,大纲。(1page) (3)Previous Work——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a)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b)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不要过于苛刻;e)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举出各自适用例子。 (4)Our Solution——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个部分:a)从读者角度阐明定义和表示法;b)提供算法的伪码,图解和相应解释;c)用设问的方式回答读者可能提出的潜在问题;d)复杂的冗长的证明和细节可以放在附录中,这里关键是把问题阐述清楚;e)特例和例外应该在脚注中给予说明。 (5) Performance Analysis——验证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设计实验(简洁的实验和详尽的实验步骤);b)必要的比较,突出科学性;c)讨论,说明结果的意义;d)给出结论。 (6) Conclusion——总结、前景及结文:a)快速简短的总结;b)未来工作的展望;c)结束全文。 (7) References——对相关重要背景文献的全面引用:a)选择引文(众所周知的结论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经典的和新的论文要引用);b)与前文保持一致。然后我们就开始写论文了。 1.写论文时候,最好一气呵成。千万不要犹豫,今天写点,明天写点的样子。那样往往写不好论文。一篇SCI论文,我想,一般最多用一周多一点的时间写完主题部分;而一般会议论文2,3天即可。当然,一些实验可能需要时间长些。无论如何,不可以拖延。可以说,每篇论文都可以发表,所以你写出的论文肯定是有成果的。 2.写论文时候,有些需要注意的语言表述的地方。首先,尽量拼写、语法正确。保证全文没有单词错误和明显的语法错误,这个非常重要。论文学术是非常严谨的,错误拼写容易让人觉得水平不高。另外,写作句子尽量简单,每个句子只包含一个意思,这个和中文论文差别很大。记住一定用简单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即使算上从句也尽量不要超过两句话。第三,避免用口语。例如so、the same as、one hand…on theother hand等等。从native和好的论文里面,把重要的连词的应用学好。如therefore,however,moreover等等,尽量装着学术化一些。第四,尽量避免第一人称,we怎么怎么地。 3.论文的组成元素。通常,包括图形、公式、算法、证明等等。论文应该是图文并茂的。通常情况下,如果读者是同一领域的研究人员,他们看完论文的图片及图注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大体所做的工作。因此,要标注好每一幅图片所展示的信息,但尽量简洁。图和文本要保持一致,并且互为补充,所有图在论文中都是必须提及的。不同的图有不同的要求:(1)对于说明性、功能性和流程性等的图,我建议一般先自己在纸上手绘大框,这样方便设计、修改,等定型后,在用专业工具绘画,这样一般效果很好而且节省时间。 (2)另外,当采用柱状图、折线图等,优先用黑白色,然后是灰色或阴影的,最后才是彩色的。据说有大概10%的男性是红/绿色盲,因此要避免使用红/绿色,而且打印时候大多时候是黑白的,所以,在采用颜色标识的同时,尽量加一些标识性的线条标志,要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对于这些性能分析、对比等,在解释时候一定要尽量说明图的形成原因,并包括数据。如与谁相比,能效提高百分之多少,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 (3) 第三,作图工具一定要专业,尽量避免用excel等做,通常做的不是很好看。图的质量一般是300dpi以上,所以如果可能,尽量用专业工具作图,然后粘贴。在论文录取后,尤其期刊论文,一般需要提交高质量的图片,尽量是jpg和tif格式的。 (4)最后,论文排版要尽量和论文要求一致,直接使用投稿对象的模板。如果latex等熟悉的朋友,尽量用latex,排版的质量非常棒的。除了图,论文里面还应该有公式、算法、证明、定义等。一定尽量用专业的东西编写,这些地方尽量不要用图片。整篇论文要尽量用多种元素说明,避免整篇大片大片的文字描述。 最后,好的论文要有好的明确的题目,我一般是先写一个然后整篇论文写好后,再修改、定稿。三、改好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完成一篇论文后,先通读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要更改的。一般来说,更改有本人更改和他人更改两种。写完之后通读一次,先不要再读,放两三天再说。这样容易产生新的更好的想法,然后再仔细更改。更改是个打磨的过程,必须字斟句酌,可以参考其他好的文章,对照写。改论文绝对不是查缺补漏那么简单,要从审稿人、读者多个角度去看,想想读者能从你这个论文里面获得多少、想看的是什么。另外,一定请领域朋友帮助审查一下,以便检验论文的正确性和新鲜性,而且可以对一些术语用词进行改善。 改好之后,就是投稿。 一定要选择和自己论文非常搭的期刊或者会议投稿。如果是正常期刊的论文,一般随时都可以投稿。但是对于特刊、会议一般是有时间限制的。对有时间限制的,建议尽量提前一两天投稿。我见过很多人,都是非得到最后那天才投稿,这样如果发生意外就不好补救了。另外,有些期刊为了增加公正性,要求匿名投稿,这个一定要注意。 最后,不管论文接受还是被拒,都会有比较好的意见回来,一定要认真阅读这些意见并做相应的修改及反馈。 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论文的滚动问题。一个方向,发表一篇论文后,不是就完成大吉了。还有尽量深挖你这个课题。一个主题多种实现方法。一个好的idea,我觉得怎么应该发一到两篇conference和一个journal (2)论文合作:在质量和数量上大幅提高。 (3)作者排序的问题,为以后工作做准备。 (4)项目申请问题。 (5)最低满足论文之后,是为以后铺路的问题。平实心态,积极争取。 以上是自己在做研究时候的一点点小心得,为写而写,寸光短视,指望有所裨益。

论文简介就是用三四百字概括这篇论文的大概内容,可以这样写,第一章大概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二章大概是什么内容,第三章大概是什么内容,结论是什么。壹品优刊希望对你有帮助。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开源软件的比较研究摘要〕在调研与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对国外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开源软件(Koha, PHPMyLibrary,PMB)进行介绍,并从基本技术特征、系统功能和技术服务三方面对这三个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深入理解图书馆自动化开源软件的设计理念,为开源软件在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开源软件; Koha; PHPMyLibrary; PMB1引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又叫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实现图书馆业务与服务自动化管理的软件系统。长期以来,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工作,但商业自动化系统的高额费用和非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受到很大阻碍。而近年来在全球广泛兴起的开源软件为图书馆提供了新的选择。所谓开源软件,是在新型的———并行的、点对点的、动态的软件开发模式〔1〕下开发出来的软件,它鼓励软件开发者相互协作,开放软件的源代码,并允许任何人基于任何目的使用、拷贝、修改及重新分发软件。国外图书馆界对开源软件的研究始于1998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图书馆的系统馆员Daniel Chudnov在《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上发表了名为“开源软件:图书馆系统的未来”的研究论文,引起了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他指出“尽管开源软件至今仍未进入图书馆软件的主流市场,但这种开发模式对于图书馆软件市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竞争力,新时期的图书馆应该把更多的资源用于用户与馆员的培训,而非购买昂贵的系统”〔2〕。目前,在国际范围内,已有十几种采用开源软件模式进行开发和应用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主要侧重于编目、公共存取等基本功能的实现。如: Koha系统、Avanti系统、Evergreen系统、LearningAccess ILS、PHP-MyLibrary系统、OpenBiblio系统等。这些系统在设计目标、采用标准、实现技术、系统规模以及数据的组织方式、发布方式等很多方面都不尽相同。本文在调研与实际操作的基础上,选择了3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开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2系统介绍2·1Koha集成图书馆自动化系统Koha系统产生于1999年,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全球第一个自动化开源软件,由Katipo通信公司采用Perl语言和MySQL数据库开发完成。该系统不仅集成了图书馆的传统业务流程,包括采购、编目、流通、OPAC、读者管理,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机制。Koha系统是基于Web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该系统中的perl脚本是Koha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是图书馆用户与后台系统交互作用的核心,包括OPAC系统、Intranet系统、Daemons系统以及DB系统〔3〕。OPAC系统是Koha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其开发基于标准的WWW技术,如XHTML、CSS和JavaScript,因而用户可以通过基于Web浏览器的用户端,很容易地找到特定资源。Intranet系统则是后台事务与前台操作的接口,图书馆员无需安装其它软件,直接利用浏览器便可以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的基本业务,如用户的登入、登出管理、虚拟书架的管理、图书馆资源采购、资源流通的管理,以及资源数据的导入、导出等。Daemons系统为利用Z39·50协议查询资源的用户提供到Z39·50服务器的连接。而DB系统则为数据库的存取操作提供支持。目前Koha系统主要安装在公共图书馆、个人和高校图书馆的系部。而公司等赢利性机构使用得不多。2·2PHPMyLibrary系统PHPMyLibrary系统是一个基于PHP语言和MySQL数据库的图书馆自动化应用系统,它包括编目、流通、WebOPAC、输入/输出和论文管理模块。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基于Web编目并存储相关的书目信息。图书馆员不仅可以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编辑、修改、检索、添加与删除操作,还能通过动态按钮很容易地增加或编辑新的书目格式。(2)提供基于USMARC标准的输入/输出。(3)提供ISIS2MARC程序,实现从ISIS数据库的系统导入功能〔4〕。(4)支持多语言管理,用户可以管理包含多种语言的信息,包括汉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并可以支持对这些语种的数据库进行检索。2·3PMB系统PMB系统,原名PhpMyBibli,自2002年在法国立项以来,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该系统由PHP和MySQL编写完成,目前已能实现资源订购、资源编目(主要是书籍与期刊编目)、资源流通以及授权管理和串行数字接口中(SDI)管理等功能。该系统支持UNIMARC标准,运行在Linux或Windows操作系统下。由于该项目源于法国,因此很多相关信息都以法语提供,为该系统的推广宣传带来障碍,但来自波多黎各的Jesir Vargas已把该系统翻译成英语和西班牙语,拓宽其使用范围, 2004年,该项目的用户社区在比利时成立。3系统比较与分析3·1基本技术信息基本技术信息包括软件所遵循的许可证类型、所支持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系统类型以及图书馆标准等,它们是评判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易用性的有效标准。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三个图书馆自动化开源软件都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主要体现在: (1)都可以在当前的主流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 (2)都支持图书馆编目标准MARC、检索协议Z39·50; (3)都是基于Web的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简单的操作接口,极大提高了系统的操作性能。这与传统的基于CS架构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不同。面对网络环境的日益渗透,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不得不考虑向Web系统转型,这无疑为本土企业和图书馆用户带来大量工作。而开源软件大多从一开始设计就是基于Web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开发语言(如PHP等)普遍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这也是开源自动化系统区别于传统自动化系统的最大优势。3·2系统功能系统功能是图书馆选择自动化系统的重要依据,是系统功能模块有效实现的直接反映。作者参阅2005年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发表的关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调研报告”〔5〕中的用户需求,对上述三个开源系统进行了功能比较,帮助读者对这些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进行客观把握。从笔者的实际操作来看, Koha几乎具有用户所需的各项功能,包括多样的检索接口,对资源流通过程的系统跟踪;对采购过程的系统管理,如资源编目数据的获取、资源获取的预算与实际资金管理,同时该系统还为小型图书馆提供了简单的采购模块,另外,该系统还提供对期刊与网络资源的编目,因此, Koha系统是值得图书馆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系统。而PHPMylibrary和PMB系统缺乏对期刊和成员馆的管理,系统功能不如Koha系统完善,因而更适合中小型图书馆选择利用。3·3技术服务系统的维护与服务是关系到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是否能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图书馆选择这类软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与商业软件相比,开源软件的技术服务有其特殊之处。面对各种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商业软件许可证中包含了如安装、培训、运行支持、排错性维护和版本升级等技术服务内容,而由于开源软件的开放与自由获取性,用户通常需要自己在相关网站中下载安装与操作文档,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邮件列表或是其它方式(如由专业软件公司提供的正式支持)获得相应的帮助,这种多样的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虽然上述三个系统都拥有正式的服务团队,而且Koha系统的技术力量相当强大,不仅由多国专家共同组成,同时还有全球的众多厂商参与,包括新西兰、法国、美国、英国、阿根廷等国家的软件服务公司。但由于地域、语言、时间等限制,国内用户很难真正及时有效获得帮助。尤其是PMB系统,其很多资料都是法语文献,严重影响用户对系统的参与和理解。4结论自从2000年初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图书馆成功安装图书馆自动化开源软件以来,国际上许多知名图书馆陆续开始采用开源软件来改善已有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目前已有数百个图书馆采用Koha系统,散布全球五大洲,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爱沙尼亚、印度、尼日利亚、波兰等国家。其中美国的Ohio Nelsonville公共图书馆,有7个分馆,馆藏30万册,读者5万人,年流通量62万册,是Koha的最大客户。另外中国台湾地区的仁德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南投县南港国小等多个学校使用该系统获得了较好效果〔6〕。而PHPMylibrary和PMB系统用户相对较少,PHPMylibrary目前在坦桑尼亚、印尼和菲律宾等国开始使用。北苏门答腊大学(USU: University of Sumatra Utara)图书馆在线拥有70, 920件馆藏,是到目前为止利用该系统的较大在线馆藏〔7〕, PMB系统目前在全球的用户仅100余个〔8〕。通过对这些软件的比较分析,以期深入理解图书馆自动化开源软件的设计理念,为开源软件在国内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开发过程,基于商业利益和技术保密的考虑,仅由开发商负责。由于无缘参与开发,图书馆只能在功能和性能上对软件的质量进行评价,却无法从更深的技术层面来研究软件,导致软件中的错误或低效率逃过检测而进入实际使用,最终延长了软件达到预期目标的周期。开源软件的开发模式令图书馆能够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软件的开发与维护,而用户的参与将有助于全面查找并快速修正软件中的错误,完成软件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测试,并能根据特殊需求定制或集成软件,从而促使图书馆软件系统趋向成熟。〔参考文献〕〔1〕Eric S. Raymond. 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EB/OL〕.〔2008-05 - 30〕. http: //www. firstmonday. org/issues/issue3-3/ray-mond/.〔2〕Daniel Chudov. Open Source Software: The Future of Library System〔J〕. Library Journal, 1999, 124 (13): 40-43.〔3〕Nicholas Rosasco, Erik Bakke. Koha architecture study〔EB/OL〕.〔2008-04-20〕. http: //www. kohadocs. org/.〔4〕About PhpMyLibrary〔EB/OL〕.〔2008-04-10〕. http: //phpmyli-brary. com/pml/? page-id=2.〔5〕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调研报告〔R/OL〕.〔2008-05-03〕. http: //168. 160. 16. 228/libauto/wp-content/uploads/2006/04/dybg. pdf.〔6〕Koha: Documentaiton Subsite〔EB/OL〕.〔2008-04-05〕. http: //www. kohadocs. org/.〔7〕PhpMyLibrary Users〔EB/OL〕.〔2008-04-10〕. http: //phpmyli-brary. org/index2. php? option=com-content&do-pdf=1&id=16.〔8〕PMB users〔EB/OL〕.〔2008-04-20〕. http: //www. sigb. net.

先选好自己要写的方向吧,然后多参看一些别人的论文中找找灵感,比如软件工程与应用里面就有一些可以借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