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常州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常州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常州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 [1] 据2018年9月《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有25人。 [2] 据2018年9月25日中国知网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3807篇、总被下载407909次、总被引760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3] 据2018年9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载文量为2436篇,被引量为5395次,下载量为48760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影响因子为。 [4]

你要哪个?我给你。[1]刘东红,.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1).[2]廖燕慧. 创新与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试探[J]. 龙岩师专学报,2001,(S1).[3]赵玉君. 浅谈突破传统模式的英语教学[J]. 石油教育,2003,(3).[4]陈丽霞. 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1).[5]党兰玲. 英语教学应重视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李春梅. 英语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7]红英.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1,(4).[8]李冲. 英语教学中的智力因素[J].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1,(6).[9]赵大中.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J].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S1).[10]王灵霞. 浅议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11]徐彩连. 试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大众科技,2005,(2).[12]魏纯雅. 英语教学中实施语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 南平师专学报,2004,(3).[13]谢丽娟. 英语教学中语感的培养[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陆影. 英语思维与英语教学[J]. 台州学院学报,2001,(4).[15]王爱玲. 英语教学应重视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16]金波.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J].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4,(4).[17]石玉华. 浅谈英语听力教学[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Z1).[18]张雯. 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6).[19]周涛汛.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启发式思维[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7).[20]雷耘. 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3,(1).[21]刘永红. 英语教学与学生的智力开发[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2).[22]颜超. 英语教学中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3,(1).[23]庞绍波,.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现代教育科学,2007,(10).[24]吴雪松. 谈英语教学与文化意识[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5]金丽青. 浅谈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4,(3).[26]郭欣宇. 英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4).[27]邓炳杰. 立体思维与介词[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28]王吉琼,邓晓华. 创新思维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培养[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S2).[29]李梅. 试论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性教育[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30]陈乃赞,赵春燕,.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初探[J]. 科学大众,2008,(6).[31]马建春. 英语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32]郑梅. 对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1,(1).[33]邓秀华,陈贤淑. 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5).[34]龚隽文.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2,(4).[35]黎振海,乔军钗,郭斌. 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6).[36]杨仙菊,.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 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7).[37]杨为明,曹喜梅. 试论中西方思维文化差异及其语言体现形式[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S1).[38]郑广俊.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9]张莉,. 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克山师专学报,2002,(2).[40]李小军,. 中学英语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9).[41]王蕾,. 精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科技资讯,2007,(1).[42]李红.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2).[43]王荣芝,. 浅议创新思维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培养[J]. 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4).[44]郭立琴. 浅谈文化、思维差异与英语教学[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1).[45]郭萍利,.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S2).[46]张慧琴,李晋,. 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7]郭小红. 试论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平原大学学报,2004,(2).[48]梁红,李津花. 论学生用英语思维时母语向英语的迁移现象[J].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3).[49]崔崧,.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5).[50]葛传红,. 英语教学中启发思维运用与探索[J]. 科学大众,2007,(10).

不是中文核心,是科技核心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89年创刊,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大学主办。《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与工业技术类学术刊物,是江苏省一级期刊。该刊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以及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和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热能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安全工程及数理科学等。

与<<"电机学"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相似的文献。 对比式教学法在电机教学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Contrast Method in Electric Machine Teaching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刘少克 校园网教学信息系统 The Campus Net Information System of Teaching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孔繁瑞 , 李瑶 辅助教学网站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Auto Formed System on Aid Teaching Net [南平师专学报 Journal of Nanping Teachers College] 黄清虎 , HUANG Qinghu 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安全性实施 The Design and Security Implementation of a Network Assistant Teaching System [三明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anming College] 陈欣敏 , CHEN Xin-min 机电能量转换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概述 Survey of MCAI System of Convers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ergy [微电机 Micromotors] 窦晓霞 探究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研制 Development and cognition on net teaching system with the features of discovery and multimedia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陈晓 , 杨振坤 , 汪琼燕 , 张祝林 , 伍辉华 电机学教学方法初探 Discussion on Teaching Method Improvement in Electric Machine Course [电机技术 Electrical Machinery Technology] 薛迎成 , Xue Yingchen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Computer-assistant Teaching System for Electric System Fault Analysis [东北电力技术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魏臻珠 开放教育教学中心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之管见 My Idea On Net- work Teaching System in Open Teaching & Learning Center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Journal] 王力强 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对电机类教学内容的影响 Influence on Teaching Content of Electric Machine Fiel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Electronic Technology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Journal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ducation] 李辉 谈谈电机教学中的类比法 The Comparing Method in Teaching Electric Machine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陈吉芳 大学数学课程网络教学系统建设的探讨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athematics Net Teaching System in University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赵晓青 , 戎晓剑 , Zhao Xiaoqing , Rong Xiaojian 电机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中国电力教育 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王艾萌 《电机拖动与控制》教学模式的改革 The Reform of Teaching Pattern in Electric Machine Motor and Control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王丽琴 基于PC的教学型数控铣床实验系统设计 Design of Numerical Control of Milling Machine Experiment System for Teaching Based on PC [机械与电子 Machinery & Electronics] 丛红 , 董爱梅

常州工学院学报招聘

题目太大,很难详细找. ★★★★在我的个人中心有维普资讯的账号密码,需要的可以去那查找相关的论文期刊资料,如有不能使用的,麻烦提出,我尽快更新. 您也可以去以下网站找资料,然后提问索取全文: ★ (如果上不去,换 ) 是个收费网站,而且很贵!!!!但是你可以去那里查资料然后问我要全文,因为CNKI的资料很全,有3400多万篇文章。 当然你在任何论文网站或数据库下载全文遇到收费时,都可以向我寻求帮助! 中国知网 ,你上去输入关键词,搜索一下就有了 索取全文参看

常州工学院还不错,学校是一所普通本科学校,在师资力量方面不算强大,但是专业性还是挺强的,教学质量整体还不错,学生就业方也比较广,是一所综合性实力还不错的高校。

常州工学院始于1978年创办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1979年更名为常州市职工大学;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常州市职业大学更名为常州工业技术学院;2000年3月22日,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工学院。

扩展资料:

办学条件

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常州工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31万余册、电子图书320万余册(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8,200余种、各类数据库29个、订阅中外文期刊1000余种、报纸50余种。

《常州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学、经济管理等学术论文。

常州工学院(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IT),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江苏省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和首批启动高校,教育部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培育院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高校,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

学校始于1978年创办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1979年更名为常州市职工大学;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常州市职业大学更名为常州工业技术学院;2000年3月22日,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工学院。

相关信息: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近1300亩;设有18个教学单位,开办58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700余人;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馆藏纸质图书131万余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常州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学校简介

1姚远,郑进保,张惠民,汪季贤·科技学术期刊撰稿指南·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2 孙娴柔·谈谈写作英语科技论文·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4~7 3 胡庚申·怎样进行国际交流·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2:112~114 4 Sherman T A, Johnson S S. Modern Technical Writing.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75:204~207 [1]. 刘赤符. 毕业论文写作新论[J]. 阅读与写作, 2004,(11) [2]. 梁栋材 ,黄星明 ,李玉田. 师专文科专业开设毕业论文写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政教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谈起[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1997,(01) [3]. 方有林,吴爱玉,吴进学,孔燕妮. 毕业论文遭冷遇为哪般?[J]. 上海教育, 2002,(13) [4]. 裴显生. 为毕业论文写作导航——读《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南》[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2,(01) [5]. 郭晓彦. 毕业论文写作所感[J]. 天津电大学报, 1999,(02) [6]. 高原. 谈谈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法[J]. 阅读与写作, 2005,(11) [7]. 阳姣丽. 毕业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及指导[J]. 文教资料, 2005,(24) [8]. 徐素端. 为什么要写毕业论文[J]. 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87,(01) [9]. 黄金旺. 毕业论文创新[J]. 湖北招生考试, 2003,(02) [10]. 周晓斌,钟瑶.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形象化指导初探[J]. 当代教育论坛, 2005,(23)

常州工学院学报邮箱

1、现在是周末时间。2、或许该部门本身就有惰性,不见得你打就有人接。3、打错电话。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运用所专业学知识有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论文,仅供参考!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论文篇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运用所专业学知识有着关键的作用,文中针对课程的特点及现存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与 教学 方法 改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0118(2012)05-013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及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课程。传感技术是自动检测系统,更是控制系统的前哨,它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现代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好的基础,也对学生综合运用所专业学知识有着关键的作用,自从2005年课程教学大纲调整以后,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 自2005年起我校重新制定了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大纲,其中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由考试课调整为考查课,并将课时由64学时更改为32课时,通过几年的 教学 总结 出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难: (一)教学内容多而散 课程内容多且散,涉及知识面广,有物理学,化学,电子学,力学等等,属于多学科渗透的一门课程,学生学习有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更是有困难。 (二)典型应用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典型的应用课程,要学习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并掌握它的使用,在此基础上掌握搭建检测系统的方法,单靠理论的学习必定是有差距的。而实验课时不充裕,实验条件也有限。 (三)学时越来越少 学校目前对学生的定位是“培养优秀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了加大实践环节的因此对课程设置与课时作了调整,本课程课时被缩减至32课时。 (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 由于本课程被定为考查课,所以有相当一部份同学从 学习态度 上不太重视,没有投入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学习主动性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目前大部分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材多侧重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线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而对具体应用涉及较少,针对课程的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教学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教学内容必须做适当调整。根据学校对工科本科生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教学内容的调整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繁琐的理论推导过程,以避繁就简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例如:用幻灯片演示使用酒精灯分别燃烧热电偶的两端,在两端存在温差的时候两电极间即出现电势差,无温差时电势差消失,通过这个实例讲解电势差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可以配以大家能够理解的简单的公式推导,而不把重心放在构成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和接触电动势形成的公式推导上。 2、重点讲述传感器的实物应用。增加实际案例是学生能够对传感器的应用有更感性的认识。 3、适当补充传感器与系统互联的方法。在先期几种传感器的应用中加入传感器接入控制器的方式介绍,使其思考所学课程之间的关联,对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能更加深入的认识,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克服课程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困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将教学内容讲解得更加生动、具体。 1、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方面可以省去教师用于黑板板书的大量时间,克服课时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的演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展示所学传感器的各种照片、复杂检测系统的原理图或线路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传感器,更容易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例如,学习光栅传感器时,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同学们理解莫尔条文的形成及其移动过程,使用对媒体课件就可以以动画的形式使同学们直观的明暗相间的莫尔条纹是什么样子,还可以以不同的速度使指示光栅在标尺光栅上进行移动,清晰的看出条纹移动的方向与光栅夹角及指示光栅移动方向的关系。学习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时,很多同学很难理解编码器的辨向问题,通过使用幻灯片展示编码器的内部结构,直接了解光栏板上刻缝、码盘及光电元件的位置关系后,同学们就能更容易的理解辨向码道、增量码道与零位码道形成脉冲的相位关系,佐以简单的辨向电路就可以使同学们更高效的学习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总而言之,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重视绪论,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很多教材的绪论写的比较简略,但我个人认为这不代表它不重要,特别是面对学生主观上不重视课程的情况下,更要下大力气上好绪论这第一次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实用价值。通过幻灯片演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同学们了解到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航空航天、海洋预测等方面都有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更根据各种行业背景中需要检测的物理量,自动控制理论在实现过程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关键作用,使学生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校长年开展本科生科研实训项目,在开设本课程时已有部分同学成功申请实训课题,一般本专业的同学还是围绕专业应用领域申请课题,其中大部分会涉及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内容,所以也就他们正在进行的课题中使用传感器解决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更加直接的体会到本课程的关键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主动性,克服考查课为本课程教学带来的部分阴影。 3、加大案例教学比重、侧重应用 根据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课程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合理选择传感器,对传感器技术问题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知晓传感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分析各类传感器的区别与联系,利用大量的具体案例分析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例如,教材中在介绍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主要是从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测量电路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的,缺乏实际应用案例。在教学中用幻灯片展示不同应用的实物图,譬如轮辐式的地中衡的称重传感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悬臂梁式的电子秤、人体称、扭力扳手等。用生动的动画显示不同应用下的传感器的反应,例如,进行常用传感器热电偶的学习时,展示各种类型热电偶的实物照片,补充热电偶安装的方式,以换热站控制系统为案例,分析热电偶在温度测量上的应用,重点讲解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及与控制系统互连问题。在介绍光电池传感器时补充用于控制的干手器、用于检测的光电式数字转速表及照度表的应用案例,通过案例是同学们对传感器应用的认识更加深入。 4、利用学校的科研实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校学生自二年级起可以开始申请科研实训项目,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负责,本课程在学生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在此之前已有部分同学参加了科研实训项目,在这些项目中,譬如智能车项目、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等实训项目中都包含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上课前教师了解这些项目,就可以就实际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提升学习的兴趣。另外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启发同学们集思广益,与实验中心老师联系,联合二年级同学进行传感器的设计制作,或者进入专业实验室进行传感器应用方面的实训实验,鼓励同学申报的科研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与总结,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作了适当的改革。调整的教学内容重点更突出,侧重应用,补充了丰富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与科研实训的相结合,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加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实践能力。从近几年的网上评教结果来看,所做的教学调整与改革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向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 教育 ,2010,(21):85-86. [2]陈静.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教育装备,2011,(15):94-95. [3]周祥才,孟飞.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12):91-92. [4]张齐,华亮,吴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7):42-4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论文篇二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传统授课方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应用层面的培养。针对此问题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案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一套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工程思维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涉及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精密机械设计技术等众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现代检测系统通常集光、机、电于一体,软硬件相结合。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普通高校的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开设。本课程侧重于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理论的传授,重知识,轻技能;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教学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一、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改革必要性分析 笔者在独立学院讲授“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已有四年,最开始沿用了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于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而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较大差异,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方案不太符合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该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其中也有大量的理论知识、数学推导,而传统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普遍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课堂上大篇幅讲解传感器的原理,进行数学公式推导,相比而言传感器的应用通常只是通过一个实例简单介绍,导致最后大多数学生只是粗略地知道该传感器的结构,而不知道如何用,在哪里用。 2.教学模式单一 该课程传统上以讲授的教学方式为主,将现成的结论、公式和定理告诉学生,学生不能主动地思考和探索,过程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教学脱节问题也很严重。 3.教学实验安排不合理 传统的实验课程安排,验证性实验比例高达80%,综合设计性实验极少,缺少实训、实践环节。然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实践教学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在学生 毕业 时达到企业对技术水平与能力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二、适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案改革 传统的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方案能够培养研究型人才,但却无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潜心研习,并反复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可以改革的方面。 1.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工程思维 本课程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原理,传统的教学要讲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而本人则认为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充分讲授清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即可,涉及大额数学公式可以选择重要的进行讲解,其他则可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让学生课余自学。同时应该重点讲解该传感器的工程应用实例;另一方面要结合最新实际工程讲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型工程学习思维。 2.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是“灌输式”的方法,无论学生是否接受,直接把要讲的内容全部讲述给学生,而这也违背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认为应该应用工程案例教学,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要从不同行业提取典型的工程应用实例,精简以后作为实例进行讲解。在进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系统观,让学生明白这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与自动控制原理、智能控制理论等课程相融合的,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4.实验环节改革 实验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理论、概念的感性认识。以往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大部分为原理性、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学习积极性,很少有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发现问题,实验效果极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模式化的教育,笔者将实验内容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调整为设计开发型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客观条件在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开拓性实验项目以及设计综合性实验。 5.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的学习成果反馈机制是促进教学相长的必要手段,目前该课程都是通过课程作业进行学习效果反馈,可以采用每一个章节布置一道设计型题目,让学生更加广泛地查阅资料,并在一定知识广度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题目中用到的内容,进而从更深的层面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深度、广度相结合的效果。 本文针对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传统研究型大学的方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四年的教学积累,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环节、教学评价及反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套改革的方法和 措施 。本方案以实际工程应用实例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传感器应用方面的讲解,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能力,重视实验环节,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建平,甘媛.“传感器”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曹良玉,赵堂春.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3]李玉华,胡雪梅.传感器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Ⅱ技术与市场.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文学艺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文学艺术形象基本成型于所属流派,尤其是在中国,文学形象身上时代的烙印和作者的主观倾向较为突出。在文学艺术论文中,好的'参考文献更能显示论文本身的价值,相信下文的参考文献定能帮到您。1.班华.略论德育论学科对象与任务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04). 2.陈桂生.也议“美德可教吗”[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 (3). 3.陈蒲清.论寓言的文化地位[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61-65. 4.杜传仲.透视与反思:试论幼儿寓言教学[J].昆明学院学报,2012,34(2) :5-9. 5.冯尚.当代寓g叙事的伦理视点[J].学术研究,2006(06): 132-136. 6.洪洁.寓言:教育学透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侯晶晶.被阻滞的关心--青少年道德学习面临的挑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 (03) :53-58. 8.胡斌武,李臣之.教学实践的伦理视野[J].当代教育论坛,2004(12):27-29. 9.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10.蒋波.关于《读〈伊索寓言〉》的几个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2001(02) :20-21. 11.梁艳芳.寓言发展形态的 嬗 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3. 12.林良.浅语的艺术.台北:国语日报社,2000. 13.刘云杉.教科书中的童话世界个社会学视角的解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 (05) :24-32. 14.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2007(11):11-15. 15.马下玺.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J].教育科学,2011(03) : 186-187. 16.倪迅.寓言与中小学语文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

常州工学院学报投稿

1、现在是周末时间。2、或许该部门本身就有惰性,不见得你打就有人接。3、打错电话。

这个要看专业专业的,如果他这个专业是本科专业,那他的学报就也是本科学报,...也可以看看常州工学院是不是本科专业,这个学院是本科专业的话,他就是学报也是本科学过,...如果他是专科那学报就也是专科的,主要看这个学院他这个专业专业是本科专业还是专科。..非常感谢您的信任,希望服务令您满意,向您推荐我的咨询卡,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者身边的亲朋好友有咨询需求,欢迎前来提问,非常感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检测与传感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运用所专业学知识有着关键的作用,文中针对课程的特点及现存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与 教学 方法 改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0118(2012)05-013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及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课程。传感技术是自动检测系统,更是控制系统的前哨,它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现代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好的基础,也对学生综合运用所专业学知识有着关键的作用,自从2005年课程教学大纲调整以后,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

自2005年起我校重新制定了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大纲,其中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由考试课调整为考查课,并将课时由64学时更改为32课时,通过几年的 教学 总结 出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难:

(一)教学内容多而散

课程内容多且散,涉及知识面广,有物理学,化学,电子学,力学等等,属于多学科渗透的一门课程,学生学习有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更是有困难。

(二)典型应用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典型的应用课程,要学习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并掌握它的使用,在此基础上掌握搭建检测系统的方法,单靠理论的学习必定是有差距的。而实验课时不充裕,实验条件也有限。

(三)学时越来越少

学校目前对学生的定位是“培养优秀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了加大实践环节的因此对课程设置与课时作了调整,本课程课时被缩减至32课时。

(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

由于本课程被定为考查课,所以有相当一部份同学从 学习态度 上不太重视,没有投入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学习主动性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目前大部分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材多侧重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线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而对具体应用涉及较少,针对课程的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教学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教学内容必须做适当调整。根据学校对工科本科生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教学内容的调整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繁琐的理论推导过程,以避繁就简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例如:用幻灯片演示使用酒精灯分别燃烧热电偶的两端,在两端存在温差的时候两电极间即出现电势差,无温差时电势差消失,通过这个实例讲解电势差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可以配以大家能够理解的简单的公式推导,而不把重心放在构成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和接触电动势形成的公式推导上。

2、重点讲述传感器的实物应用。增加实际案例是学生能够对传感器的应用有更感性的认识。

3、适当补充传感器与系统互联的方法。在先期几种传感器的应用中加入传感器接入控制器的方式介绍,使其思考所学课程之间的关联,对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能更加深入的认识,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克服课程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困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将教学内容讲解得更加生动、具体。

1、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方面可以省去教师用于黑板板书的大量时间,克服课时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的演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展示所学传感器的各种照片、复杂检测系统的原理图或线路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传感器,更容易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例如,学习光栅传感器时,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同学们理解莫尔条文的形成及其移动过程,使用对媒体课件就可以以动画的形式使同学们直观的明暗相间的莫尔条纹是什么样子,还可以以不同的速度使指示光栅在标尺光栅上进行移动,清晰的看出条纹移动的方向与光栅夹角及指示光栅移动方向的关系。学习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时,很多同学很难理解编码器的辨向问题,通过使用幻灯片展示编码器的内部结构,直接了解光栏板上刻缝、码盘及光电元件的位置关系后,同学们就能更容易的理解辨向码道、增量码道与零位码道形成脉冲的相位关系,佐以简单的辨向电路就可以使同学们更高效的学习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总而言之,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重视绪论,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很多教材的绪论写的比较简略,但我个人认为这不代表它不重要,特别是面对学生主观上不重视课程的情况下,更要下大力气上好绪论这第一次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实用价值。通过幻灯片演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同学们了解到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航空航天、海洋预测等方面都有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更根据各种行业背景中需要检测的物理量,自动控制理论在实现过程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关键作用,使学生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校长年开展本科生科研实训项目,在开设本课程时已有部分同学成功申请实训课题,一般本专业的同学还是围绕专业应用领域申请课题,其中大部分会涉及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内容,所以也就他们正在进行的课题中使用传感器解决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更加直接的体会到本课程的关键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主动性,克服考查课为本课程教学带来的部分阴影。

3、加大案例教学比重、侧重应用

根据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课程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合理选择传感器,对传感器技术问题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知晓传感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分析各类传感器的区别与联系,利用大量的具体案例分析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例如,教材中在介绍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主要是从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测量电路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的,缺乏实际应用案例。在教学中用幻灯片展示不同应用的实物图,譬如轮辐式的地中衡的称重传感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悬臂梁式的电子秤、人体称、扭力扳手等。用生动的动画显示不同应用下的传感器的反应,例如,进行常用传感器热电偶的学习时,展示各种类型热电偶的实物照片,补充热电偶安装的方式,以换热站控制系统为案例,分析热电偶在温度测量上的应用,重点讲解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及与控制系统互连问题。在介绍光电池传感器时补充用于控制的干手器、用于检测的光电式数字转速表及照度表的应用案例,通过案例是同学们对传感器应用的认识更加深入。

4、利用学校的科研实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校学生自二年级起可以开始申请科研实训项目,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负责,本课程在学生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在此之前已有部分同学参加了科研实训项目,在这些项目中,譬如智能车项目、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等实训项目中都包含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上课前教师了解这些项目,就可以就实际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提升学习的兴趣。另外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启发同学们集思广益,与实验中心老师联系,联合二年级同学进行传感器的设计制作,或者进入专业实验室进行传感器应用方面的实训实验,鼓励同学申报的科研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与总结,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作了适当的改革。调整的教学内容重点更突出,侧重应用,补充了丰富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与科研实训的相结合,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加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实践能力。从近几年的网上评教结果来看,所做的教学调整与改革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向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 教育 ,2010,(21):85-86.

[2]陈静.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教育装备,2011,(15):94-95.

[3]周祥才,孟飞.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12):91-92.

[4]张齐,华亮,吴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7):42-4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检测与传感技术论文

常州工学院学报电子版

常州工学院(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IT),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江苏省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和首批启动高校,教育部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培育院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高校,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

学校始于1978年创办的常州市七·二一工业大学,1979年更名为常州市职工大学;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常州市职业大学更名为常州工业技术学院;2000年3月22日,教育部批准由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常州市机械冶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州工学院。

相关信息: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近1300亩;设有18个教学单位,开办58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700余人;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馆藏纸质图书131万余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常州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学校简介

文学艺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文学艺术形象基本成型于所属流派,尤其是在中国,文学形象身上时代的烙印和作者的主观倾向较为突出。在文学艺术论文中,好的'参考文献更能显示论文本身的价值,相信下文的参考文献定能帮到您。1.班华.略论德育论学科对象与任务的几个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04). 2.陈桂生.也议“美德可教吗”[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 (3). 3.陈蒲清.论寓言的文化地位[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61-65. 4.杜传仲.透视与反思:试论幼儿寓言教学[J].昆明学院学报,2012,34(2) :5-9. 5.冯尚.当代寓g叙事的伦理视点[J].学术研究,2006(06): 132-136. 6.洪洁.寓言:教育学透视[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侯晶晶.被阻滞的关心--青少年道德学习面临的挑战[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 (03) :53-58. 8.胡斌武,李臣之.教学实践的伦理视野[J].当代教育论坛,2004(12):27-29. 9.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10.蒋波.关于《读〈伊索寓言〉》的几个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2001(02) :20-21. 11.梁艳芳.寓言发展形态的 嬗 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3. 12.林良.浅语的艺术.台北:国语日报社,2000. 13.刘云杉.教科书中的童话世界个社会学视角的解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 (05) :24-32. 14.鲁洁.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2007(11):11-15. 15.马下玺.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J].教育科学,2011(03) : 186-187. 16.倪迅.寓言与中小学语文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

《常州工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 [1] 据2018年9月《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有25人。 [2] 据2018年9月25日中国知网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共出版文献3807篇、总被下载407909次、总被引760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3] 据2018年9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载文量为2436篇,被引量为5395次,下载量为48760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常州工学院学报》影响因子为。 [4]

常州工学院挺好的,师资力量很强,宿舍条件也不错,4个人一间屋,有独立的卫生间,很干净。教学氛围也很好,老师都很有实力,也很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讲的全是知识点。

常州工学院(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IT),是江苏省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和首批启动高校。

学校有辽河路校区、巫山路校区、会馆浜路继续教育学院和长江路科技产业园,总占地面积近1300亩。设有18个教学单位,开办58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

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5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333工程”培养人选、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125人次。

以上内容参:百度百科--常州工学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