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参考!
学位论文:
[1]赵军.从自囿走向开放[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张锋.朱启铃与北京市政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李惠民.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1901-1949)[D].河北师范大学,2007.
[4]王丹丹.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5]李在辉.天津租界园林与保护[D].天津大学,2006
[6]王志勇.近代保定天津城市发展比较研究(1840-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5.
[7]闫永增.以矿兴市-近代唐山城市发展研究(1878-1948年)[D].厦门大学,2007.
[8]孙媛.从城市公园看中国现代景观的产生与发展[D].天津大学,2009.
[9]崔鹏飞.秦皇岛开 埠 与区域经济的近代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0]孙媛.从城市公园看中国现代景观的产生与发展[D].天津大学,2009.
[11]崔鹏飞.秦皇岛开 埠 与区域经济的近代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2]薛春莹.北京近代城市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13]李珊珊.重庆中央公园: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演变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3.
[14]王蕾.城市绿地分类信息管理系统[D].新疆农业大学,2006.
[15]杜广如.城市绿地空间系统的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
[16] Shi Mingzheng. Beijing Transforms: Urban Infrastructure. Public Works, and Social Change inthe Chinese Capital. 1900-1928. 1993.
专著:
[1]吴良 镛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同济大学,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王炜,闫虹.老北京公园开放记[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5]贾琚.北京私家园林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北京经济委员会编.北京园林绿化志[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7]北京动物园管理处?北京动物园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8]北海景山公园管理处.北海景山公园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9](民国)陈植编.都市与公圈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0](民国)陆衣言.南京游览指南[M]?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版,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
[11]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2]于海漪.南通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3]陈宗藩.燕都丛考[M].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
[14]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天津简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15]张彤,张岩.天津历史名园[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16]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等编,杨大辛主编.近代天津图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17]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北省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18]石家庄市规划局.石家庄市规划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19]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20]秦皇岛市城乡管理委员会地方志办公室.秦皇岛市城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1.
[21]杨淑秋,王志.保定市园林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
[22]李松欣,梁翔南,延凤桐,王信,潘锡章.保定市城乡建设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3]张家口市建设档案馆.张家口市城乡建设纪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4]王亚男,1900-1949年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5]京都市政公所编.京都市政汇览[M].北京:京都市政公所,1919.
1]胡永红,黄卫昌. 美国植物园的特点──兼谈对上海植物园发展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1,(4). [2]鲍滨福,马军山. 两“园”合一 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J]. 中国园林,2006,(5). [3]李春娇,董丽. 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 广东园林,2007,(2). [4]李惠卓,张彦广,吴杨哲,张亮,陈莉瑶,姬鹏,崔容华. 保定市植物园土壤特性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5]林昌虎,孙超. 加强科普教育建设 扩大植物园生存空间[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郑金贵. 校园多功能教学基地“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的建设[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7]胡文芳. 人工与自然的科学结合——体验巴塞罗那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05,(3). [8]周练. 基于生态休闲文化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9]陈艺芬. 论植物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柳州师专学报,2009,(6). [10]厦门植物园万石阁设计方案[J]. 建筑与文化,2008,(3). [11]黄远钧,黄惠明. 对园林围墙与园路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 科学之友,2010,(6). [12]张和山. 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科学之友,2010,(10). [13]李永红,杨倩.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基于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的设计[J]. 中国园林,2010,(7). [14]郭鸿英,孙超,储蓉. 植物园数字化建设[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4). [15]孟宪民. 沈阳植物园的现状分析及同北京植物园的比较[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5. [16]唐宇丹,靳晓白. 植物园的外来种引种和生物安全[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7]张晓芹. 枸杞在园林中的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2). [18]遆卫国,王晶晶. 喷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19]杨庆绪,蒋三登,张运德,刘毓. 园林建设志在环境友好 绿化发展重在资源节约[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20]尉秋实,李爱德. 植物保护、科研、开发三项功能建设的思路与对策[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1]Mauro Ballero,Giovanni Piu,Alberto Ariu. The impact of the botanical gardens on theaeroplankton of the city of Cagliari, Italy[J]. 2000,(1). [22]韦标. 试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6). [23]吴徳智. 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 科学之友,2010,(10). [24]胡永红. 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6,(7). [25]郦文俊. 园林景观栽植中的植物色彩设计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2). [26]麻广睿. 植物园发展与更新规划[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9. [27]金晓雯. 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2006. [28]Alessandro Travaglini,Diletta Ravaziol,Maria Grilli Caiola. A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a pollen trap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and arboretum of the 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J]. 2000,(2). [29]Dr. Boguslaw Molski,Roman Kubiczek,Jerzy Puchalski. Rye genetic resources evaluatio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in Warsaw[J]. 1981,(1). [30]G. V. Kovaleva,T. G. Dobrovol’skaya,A. V. Golovacheva. The structure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brown forest soils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on Murav’eva-Amurskogo Peninsula[J]. 2007,(5). [31]Giuseppe Venturella. The Popularization of Mycology with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lermo[Z]. :1994,1. [32]李忠实. 加强园林施工质量管理浅谈[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33]何勇军. 浅谈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科学之友,2010,(6). [34]肖振甲,宋国祥. 浅谈园林驳岸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科学之友,2010,(14). [35]朱丹粤. 浅谈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 华东森林经理,2007,(2). [36]齐海鹰,安吉磊. 浅谈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37]郭丹.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浅谈[J]. 广东园林,2007,(6). [38]计桂珍. 浅述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4). [39]Metal bioaccumulation in plant leaves from an industrious area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 in Beij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2). [40]N. Rascio,A. Camani,L. Sacchetti,I. Moro,G. Cassina,F. Torres,E. M. Cappelletti,M. G. Paoletti. Acclimatization trials of someSolanum species from Amazonas Venezuela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dova[J]. 2002,(4). [41]Irena Maryniak. Oles Shevchenko et al in the Botanical Gardens[Z]. :1989,5. [42]A. Alfani,G. Bartoli,R. Santacroce. Sulphur contamination of soil and Laurus nobilis L. leaves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Naples University[Z]. :1983,5. [43]邵丹锦. 一个永续发展的热带风情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11,(3). [44]肖春芬,彭艳琼,杨大荣. 植物园在物种迁地保护中的作用——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榕树和榕小蜂的保护为例[J]. 中国园林,2010,(5). [45]任康丽. 植物园景观设计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从美国费尔柴尔德热带植物园看景观设计的组构[J]. 中国园林,2010,(9). [46]李忠超,陈红锋. 我国植物园新时期科学普及工作的思考——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 [47]欧阳欢,王庆煌,黄根深,龙宇宙,宋应辉. 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新型植物园的创建——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4). [48]孟宪民. 国外植物园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植物园建设的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2004,(5). [49]任海,简曙光,张征,郑祥慈,张奠湘,王峥峰,郝刚,段俊,廖景平,魏孝义,傅德志. 数字化植物园的理论与技术思考—以华南植物园为例[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5). [50]林有润. 植物园,“植物系统与工程学”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兼论《巨系统》理论对植物园建设及对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J]. 植物研究,1998,(4).
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控制简析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控制简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将园林绿化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还可以使社会经济得到合理的利用。本文针对园林绿化的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且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对园林绿化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这些工程项目在开始施工之前均会有一个竞标环节,许多企业在竞标时为了可以获得这个项目,纷纷抛出低中价标,市场的竞争方向已经逐渐演变为各个施工方的价格战,其关注点更多的集中在价格上,因此如何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将成本控制在可实施的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想要降低项目的成本就必须做好成本控制,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竞争力,使企业可以生生不息的发展下去,因此实施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在当今时代下获得一席之地,更可以帮助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针对园林绿化的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法进行简述,详细如下:
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实施成本控制的现状
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现状。
随着我国园林业的逐渐发展变化,各大园林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部分园林企业开始对施工的成本开始实施有效控制,以提高自身在园林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实施成本控制后所产生的效益也不仅仅是降低成本这么简单,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的,降低在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可以使企业在施工资源方面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因此,控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值得长期贯彻执行。
实施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施工成本控制的概念。
大多数的企业在开始施工前均会统计该项目施工的总成本,但是在统计过程中并没有成本控制的概念,对于施工期间具体的花费支出没有实施有针对性的预算,而是根据经验预估施工期间的成本,甚至有些企业在开始之前并没有做任何的工程预算,而是一边施工一边计算总支出,具体的施工部门仅注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和完工时间,忽略了在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成本。实施成本预算的工作人员对于在施工期间所用的施工材料在市场中的价格浮动不了解,致使财务对于整体的施工成本核算不及时,最终导致预算和工程成为两个完全脱节的事情。而且有部分企业认为施工的总支出就是最终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完全没有成本控制的概念,这也使得成本控制的压力不断提高。
控制成本的责任不明确,不能合理落实。
许多企业认为控制成本预算应该是财物部门的职责,其实不尽然,相关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对成本控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多数的企业认为设计部门只是负责设计出令人满意的设计图即可,技术部门只要将整体的.工程质量和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做好即可,而施工部门只要按照设计图配合技术部门将设计图完美展现即可,资料部门只要将相关的资料的保管好即可,虽然各个部门的工作看起来是井然有序的分工明确,但在实际成本控制过程中,设计部门为了美观而不顾及实际施工要求,这不仅为施工工作提升了难度,对于成本也有一定的提升,施工部门为了将工程可以按时完成则开始不合理的增加施工人员和相关施工设备数量,致使施工成本也产生了不必要的浪费,技术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在保证设计部门的图纸不被更改的同时确保工程的质量优秀,就会忽略成本的控制,减少实际施工的经济性。由于各个部门的责任范围太过独立,致使成本控制的相关工作不能得到落实,这也是增加是项目成本的一大原因。
成本控制不合理,政策落实不到位。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有许多企业对于该项目的成本控制措施都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例如一些企业降成本控制的确有几项设计,但是却不执行,致使成本控制策略只是走个过场,仍然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设计,并确定最终成本目标,并没有将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现场因素和实际施工环境因素考虑在其中,导致对项目不能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除此之外,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员对于整体的项目规划、成本预算及实际成本的掌控缺少一定的经验和能力,甚至面对一些成活率较低的植物不能做到应急处理,更不能将已经制定好的成本控制应用其中,致使工程项目的成本又一次增加[1]。
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实施成本控制的措施
加强成本控制意识。
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核算成本时,应将成本控制融入其中,并将整体的项目成本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在企业中也应该树立一种以合作为本,利用科学的分析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良好意识,与此同时,企业应为各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内部的整体学习氛围,为园林绿化项目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明确规定各部门责任。
在工程正式施工之前,应明确规定相关部门的责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奖惩制度,使企业内的员工可以将自己融入项目工作中,并严格按照规定对相关成本可控制方面的问题实施科学的处理,充分调节员工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控制成本。想要通过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完成成本控制,就必须要将各个部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落实和整顿,例如设计人员应从植物本身开始考虑,根据当地的植物需求,将植物自身的习性和防护性融入其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美观性,应该在美观的基础上体现实用性,设计部门也应该与施工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处理其中“鸡肋”的部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相关施工部门应该注意对于施工人员的能力培养,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并与技术部门多沟通,科学合理的利用施工机械和安排施工人员,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确保作业的高效化;财务部门应该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财务支出的审计工作,全程跟踪核实预算,通过购买原材料和植物的过程,在保证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成本控制。
合理制定控制成的措施。
当项目开始施工时,应该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将项目本身需求和施工的整体环境实施综合考虑,加强对突发事件和经常发生的事件处理,确保成本控制可以有效实施,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掌控好相关的成本控制措施,对突发事件和不可抗力导致的成本变化,及时追加或调整成本预算,保证成本预算与工程施工可以同步[2]。古镇御海天玺花园展示区园林景观工程,该项目为展示区,总施工面积为16500平方,施工周期60天,工程总花费万元;御海天禧一期非展示区园林景观工程时,该项目为交付区,施工面积为50000平方,施工周期90天,工程造价仅为万元。
3、结语
本文主要讨论的内容是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发现在整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无成本控制的意识、成本制定不科学及相关责任落实不到位而导致成本控制成为空谈,各企业应将成本控制发展为企业文化,要求每位员工将成本控制应用到自身的工作中,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确保成本控制的落实,以此提高企业在园林绿化工程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4、参考文献
[1]朱健荣.浅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9(10):81.
[2]杜娟,刘欣.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3):243.
浅论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结论文 关键词:园林;施工;养护;结合 论文摘要:园林工程的施工及养护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园林种植属于短期施工工程,养护管理属长期、周期性工程。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分析了园林施工及养护管理的特点,并就两者有机结合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1 引言 园林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包括园林设计、施工和养护。施工处于园林工程的中期,强调进度与质量,关注于最后的成果;而养护处于园林工程的后期,强调实效,力求实用与美观, 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园林理念得以延续。也就是说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却并非孤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一个成功的园林作品离不开施工和养护这些分项工程的有机结合,否则, 园林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园林建设必将失去其本来意义。因此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2 园林施工要点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颁布,为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提供了详细具体的标准。按照规范,严格按批准的绿化工程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施工,对各项绿化工程的建设全过程实施全面的工程监理和质量控制。 切实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掌握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据设计图纸对现场进行核对,编制施工计划书,认真做好场地平整、定点放线、给排水工程等前期工作。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准备工作,往往会加快施工进度。 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绿化工程施工就是按设计要求艺术地种植植物并使其成活,设法使植物尽早发挥绿化美化的作用。所以说设计是绿化工程的灵魂,离开了设计,绿化工程的施工将无从入手;如不严格按图施工,将会歪曲整个设计意念,影响绿化美化效果。施工人员对设计意图的掌握、与设计单位的密切联系、严格按图施工,是保证绿化工程的质量的基本前提。 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 根据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确定各种需要量,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时落实施工进度的实施,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往往能使工程施工有条不紊,保证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尽量缩短工期。在工程量大、工期短的重点工程施工上有十分显著的作用。特别是招投标制度在园林工程上的实施,更加有必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 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注意不要忽略养护组。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 3 园林养护要点 园林工程竣工后,养护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树木栽植是一时之事,而养护则是长期之事,即“三分栽,七分管”。各种树木有着不同的生态习性、特点,要使树木长的健壮,充分发挥绿化效果,就要给树木创造足以满足需要的生活条件,就要满足它对水分的需要,既不能缺水而干旱,也不能因水分过多使其遭受水涝灾害。 灌 溉 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是由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在土壤中含水量不能满足树根的吸收量,或地上部分的水分消耗过大的情况下,都应设法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种措施就叫灌溉。 灌溉一般根据植物叶片内渗透压或吸收水分的大小决定。灌溉时,如叶片的吸水能力很大,则证明水分不足,就应及时喷水。抗旱灌木虽受设备及人力条件的限制,但必须掌握新栽的树木、小苗、灌木、阔叶树要优先灌水,长期定植的树木、大树、针叶树可后灌。夏季正是树木生长的旺季,需水量很大,但阳光直射、天气炎热的中午做好不要浇水,中午时叶面灌水也不好。 灌溉时要作到适量,最好采取少灌、勤灌、惺灌的原则,必须根据树木生长的需要,因树、因地、因时制宜地合理灌溉,保证树木随时都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当前生产中常用的灌水方法是树木定植以后,一般乔木需连续灌水3~5年,灌木最少5年,土质不好或树木因缺水而生长不良以及干旱年份,则应延长灌水年限。每次每株的最低灌水量——乔木不得少于90kg,灌木不得少于60kg。灌溉常用的水源有自来水、井水、河水、湖水、池塘水、经化验可用的废水。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单堰灌溉、畦灌、喷灌、滴灌等。灌溉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①灌水堰应开在树冠投影的垂直线下,不要开的太深,以免伤根;②水量充足:③水渗透后及时封堰或中耕,切断土壤的毛细管,防止水分蒸发。[排水 土壤含水过多,造成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不同树种、不同年龄、不同长势以及生长条件的不同,树木对水涝的抵抗能力会有所不同。常用的排涝方法有①地表径流:地表坡度控制在0 1~0 3% ,不留坑洼死角;②明沟排水:适用于大雨后抢排积水,③暗沟排水:采用地下排水管线并与排水沟或市政排水相连,但造价较高。保持土壤湿润是树木成活的主要条件,除在栽植后浇足定根水外,还应根据气候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枝叶萌动、生长旺盛的季节,常绿树栽植后,干旱时除浇定根水外,对枝叶也应经常喷水,但是土壤中水分始终呈饱和状态,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树木生长发育。低洼地区会导致积水,应注意挖排水沟及时排水。对大面积的绿化要求比较高的地区,可以在绿化区设置自动喷灌设备或预埋水管,定时浇水。 施肥 树木成活进入正常生长状况后,可以追加肥质较为淡薄的肥料。施肥工作应在多日未雨、土壤干燥、并经松土除草后进行。 病虫害的防治 其方法主要有药物毒杀和生物防治2种,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要掌握病虫的发生规律,利用综合防治,抓住有利时机用最少的人工和药物取得最佳效果。 4园林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 施工与养护均是设计意图的再现 园林施工的过程就是把园林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的过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设计者预想工程完成后所要达成的效果,就必须深刻领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并严格按施工图进行施工,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园林作品。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例如植物配置,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 园林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没有园林设计师的现场把关,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更是如此。 同样,园林养护应充分体现设计理念。园林设计是创造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 在养护管理中贯彻设计的理念, 这是打造一个成功的园林作品对园林养护的必然要求, 养护要全力促成园林设计理念的实现和延续。例如已经施工完毕的一处园林景观,有植物配置及建筑小品,其中的层次对全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养护工作中充分理解设计理念,采取合理修剪等途径来控制植物层次、高度,来体现和延续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这就需要在养护作业和考核时与设计者的介入。 园林养护应贯穿施工全过程 就绿化工程为例,要保证树木种植的成活率,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为保证移栽树木的水分平衡,必须在树木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伤、减少树冠失水,对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必要时用浸湿的草绳缭绕树干,采取适当的遮荫等养护措施。 园林施工与养护均应合理安排资金 园林施工与养护均应编制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 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充分结合到施工、养护的每一个环节。要根据资金安排把握施工、养护档次,合理选用工程材料,做好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 避免施工中随意更改设计,切忌重此薄彼,削减养护资金影响后期养护效果。 5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按园林绿化设计要求,进行植树、栽花、种草,并使其成活,尽早发挥绿化效果的过程。种植和养护是其中重要的两部分。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及养护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种植属于短期施工工程,养护管理属长期、周期性工程。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掌握园林工程原理,又要具备指导现场施工及养护等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较好地把园林绿化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建造出既经济、又实用、且美观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周敏,马红英.浅谈园林施工管理与技术难点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材,2006(3). [2]路银山,朱丽娟,白兰.如何对绿化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管理[J].宁夏农林科技,2007(2).
1]胡永红,黄卫昌. 美国植物园的特点──兼谈对上海植物园发展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1,(4). [2]鲍滨福,马军山. 两“园”合一 学用并举——浙江林学院植物园规划设计探索[J]. 中国园林,2006,(5). [3]李春娇,董丽. 试论植物园专类区规划[J]. 广东园林,2007,(2). [4]李惠卓,张彦广,吴杨哲,张亮,陈莉瑶,姬鹏,崔容华. 保定市植物园土壤特性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4). [5]林昌虎,孙超. 加强科普教育建设 扩大植物园生存空间[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6]郑金贵. 校园多功能教学基地“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的建设[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7]胡文芳. 人工与自然的科学结合——体验巴塞罗那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05,(3). [8]周练. 基于生态休闲文化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规划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9]陈艺芬. 论植物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 柳州师专学报,2009,(6). [10]厦门植物园万石阁设计方案[J]. 建筑与文化,2008,(3). [11]黄远钧,黄惠明. 对园林围墙与园路进行设计与施工的分析[J]. 科学之友,2010,(6). [12]张和山. 浅谈影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科学之友,2010,(10). [13]李永红,杨倩.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园——基于有机更新和生态修复的设计[J]. 中国园林,2010,(7). [14]郭鸿英,孙超,储蓉. 植物园数字化建设[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4). [15]孟宪民. 沈阳植物园的现状分析及同北京植物园的比较[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5. [16]唐宇丹,靳晓白. 植物园的外来种引种和生物安全[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7]张晓芹. 枸杞在园林中的应用及栽培管理技术[J]. 河北农业科学,2007,(2). [18]遆卫国,王晶晶. 喷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19]杨庆绪,蒋三登,张运德,刘毓. 园林建设志在环境友好 绿化发展重在资源节约[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20]尉秋实,李爱德. 植物保护、科研、开发三项功能建设的思路与对策[A]. 张治明.中国林业出版社[C].: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1]Mauro Ballero,Giovanni Piu,Alberto Ariu. The impact of the botanical gardens on theaeroplankton of the city of Cagliari, Italy[J]. 2000,(1). [22]韦标. 试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管理[J]. 科学之友,2011,(6). [23]吴徳智. 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成活率[J]. 科学之友,2010,(10). [24]胡永红. 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J]. 中国园林,2006,(7). [25]郦文俊. 园林景观栽植中的植物色彩设计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2). [26]麻广睿. 植物园发展与更新规划[D].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2009. [27]金晓雯. 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2006. [28]Alessandro Travaglini,Diletta Ravaziol,Maria Grilli Caiola. A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a pollen trap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and arboretum of the 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J]. 2000,(2). [29]Dr. Boguslaw Molski,Roman Kubiczek,Jerzy Puchalski. Rye genetic resources evaluatio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the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in Warsaw[J]. 1981,(1). [30]G. V. Kovaleva,T. G. Dobrovol’skaya,A. V. Golovacheva. The structure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brown forest soils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on Murav’eva-Amurskogo Peninsula[J]. 2007,(5). [31]Giuseppe Venturella. The Popularization of Mycology with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lermo[Z]. :1994,1. [32]李忠实. 加强园林施工质量管理浅谈[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2). [33]何勇军. 浅谈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 科学之友,2010,(6). [34]肖振甲,宋国祥. 浅谈园林驳岸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 科学之友,2010,(14). [35]朱丹粤. 浅谈如何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 华东森林经理,2007,(2). [36]齐海鹰,安吉磊. 浅谈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37]郭丹.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浅谈[J]. 广东园林,2007,(6). [38]计桂珍. 浅述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4). [39]Metal bioaccumulation in plant leaves from an industrious area and the Botanical Garden in Beij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2). [40]N. Rascio,A. Camani,L. Sacchetti,I. Moro,G. Cassina,F. Torres,E. M. Cappelletti,M. G. Paoletti. Acclimatization trials of someSolanum species from Amazonas Venezuela at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Padova[J]. 2002,(4). [41]Irena Maryniak. Oles Shevchenko et al in the Botanical Gardens[Z]. :1989,5. [42]A. Alfani,G. Bartoli,R. Santacroce. Sulphur contamination of soil and Laurus nobilis L. leaves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Naples University[Z]. :1983,5. [43]邵丹锦. 一个永续发展的热带风情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J]. 中国园林,2011,(3). [44]肖春芬,彭艳琼,杨大荣. 植物园在物种迁地保护中的作用——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榕树和榕小蜂的保护为例[J]. 中国园林,2010,(5). [45]任康丽. 植物园景观设计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从美国费尔柴尔德热带植物园看景观设计的组构[J]. 中国园林,2010,(9). [46]李忠超,陈红锋. 我国植物园新时期科学普及工作的思考——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 [47]欧阳欢,王庆煌,黄根深,龙宇宙,宋应辉. 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新型植物园的创建——以兴隆热带植物园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4). [48]孟宪民. 国外植物园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植物园建设的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2004,(5). [49]任海,简曙光,张征,郑祥慈,张奠湘,王峥峰,郝刚,段俊,廖景平,魏孝义,傅德志. 数字化植物园的理论与技术思考—以华南植物园为例[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4,(5). [50]林有润. 植物园,“植物系统与工程学”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兼论《巨系统》理论对植物园建设及对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J]. 植物研究,1998,(4).
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园林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参考!
学位论文:
[1]赵军.从自囿走向开放[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张锋.朱启铃与北京市政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李惠民.近代石家庄城市化研究(1901-1949)[D].河北师范大学,2007.
[4]王丹丹.北京公共园林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5]李在辉.天津租界园林与保护[D].天津大学,2006
[6]王志勇.近代保定天津城市发展比较研究(1840-1927)[D]?华中师范大学,2005.
[7]闫永增.以矿兴市-近代唐山城市发展研究(1878-1948年)[D].厦门大学,2007.
[8]孙媛.从城市公园看中国现代景观的产生与发展[D].天津大学,2009.
[9]崔鹏飞.秦皇岛开 埠 与区域经济的近代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0]孙媛.从城市公园看中国现代景观的产生与发展[D].天津大学,2009.
[11]崔鹏飞.秦皇岛开 埠 与区域经济的近代变迁[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2]薛春莹.北京近代城市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13]李珊珊.重庆中央公园: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演变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3.
[14]王蕾.城市绿地分类信息管理系统[D].新疆农业大学,2006.
[15]杜广如.城市绿地空间系统的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
[16] Shi Mingzheng. Beijing Transforms: Urban Infrastructure. Public Works, and Social Change inthe Chinese Capital. 1900-1928. 1993.
专著:
[1]吴良 镛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同济大学,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王炜,闫虹.老北京公园开放记[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5]贾琚.北京私家园林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6]北京经济委员会编.北京园林绿化志[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7]北京动物园管理处?北京动物园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8]北海景山公园管理处.北海景山公园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9](民国)陈植编.都市与公圈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0](民国)陆衣言.南京游览指南[M]?上海:中华书局,1929年版,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
[11]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2]于海漪.南通近代城市规划与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3]陈宗藩.燕都丛考[M].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
[14]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编.天津简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15]张彤,张岩.天津历史名园[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16]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等编,杨大辛主编.近代天津图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17]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北省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18]石家庄市规划局.石家庄市规划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19]唐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唐山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20]秦皇岛市城乡管理委员会地方志办公室.秦皇岛市城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1.
[21]杨淑秋,王志.保定市园林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
[22]李松欣,梁翔南,延凤桐,王信,潘锡章.保定市城乡建设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3]张家口市建设档案馆.张家口市城乡建设纪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4]王亚男,1900-1949年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5]京都市政公所编.京都市政汇览[M].北京:京都市政公所,1919.
圣态・辣保NO・16・2006・35・ 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林 盛 林致煌(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武夷山354300) 攘簧:充分试识和发挥我鞋藤袜旅游资源的税势和潜力,并对英透行合瑷瓣磐发与保护,不及能旋善人翻的囊活;l:境、 有效保护中国多样化的森林景观资源和自然文化遗产,促进国家囊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事娥发展,而且直接推动了林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森珠旅游产茹森袜旅游资源森臻旅游资源秀发 1关于森林旅游资源 是具有相同使用功能而规格型号不同的一组炭似产品项目。如森林观光旅游产品、森林度假旅产品、森林疗养旅游产品等藏楚不司产燕线。 森林旅游产品的深度是指每种产品系列中不同等级、规格产品的多少。如提供住宿服务的产品中,既有为观光游客提供麴客房与服务,又有为度假、疗养和修学等游客提供的客痨与骚务。翻深产品线霹逶应更多瑟次森林旅游者的特殊需求。森林旅游产品嫩合的关联鹰是指各个产品系列之间,在最终用途、生产条件、分配渠道或其他方嚣存在的栩关程度。如森林旅游产品中的森林旅游观光 l,l森林旅游产品及其构成 森栋旅游产麓静概念不麓予一般意义上静产品,它是一种无形的产品,但并不排除有形的内容。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就森林旅游供给一方而言,森林旅游产品憨指森 林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森林旅游者在森林旅游活动中的 各种鬻要,凭借器种藏游设施耩舔境条韩游森林旅游市场提供的全部服务疆素之和。从森林旅游需求一方来瓣,森林旅游产品是森林旅游者为了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 通过藏赞一定酶货薅、时间秘糖力实现一次森林旅游经历。 森林旅游产晶院一般产品包禽了更为广泛静内容,仪扶森林旅游供给一方来看,森林旅游产品便可分为森林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设施和森林旅游服务三部分。 产品和森林旅游度籁产晶就是关联发强酶产赫。加强森 林旅游产品线的关联稷度,可以增强森林旅游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企业的经营,降低经营成本。 森拣旅游企监产品组合广度、深度及萁关联性篾要受 森抟旅游产熬是一释以务静形式懿服务表现出寒的 “特殊的产品”,它其有如下特点:①综合住,绝大多数森林旅游糟在前往某~目的地进行购买时,都不单纯考虑~项服务戏产品,面是将有关的备项服务或产品结合起来进行 企业所拥裔的资源条件的限制,同拜尊也受到市场需求情况 和竞争条件的限制。森林旅游企业对其产品的广度、深度 和关联性决策有多种选择,但都应以旅游者获得最大满足, 企翌获得最馕经济、李圭会穰生态效益为原燹|l,企遭在毒l订其产品组合策略时,需鬻不断地对产品组合进行调整,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和过时产品的淘汰,确保森林旅游企业产晶的组合达到最优化。2森林旅游资源类鍪2.1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利用、监测与研究自然资源和自 考纛;②无形性,森抟旅游产熬芽毒}藩予簿物质懿嚣影产品,森林旅游者所购买的也是无形的使用价值;③不可转 移性,森林旅游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其商品仍固定在原 来的方位上,森栋旅游者只能到旅游产懿生产所在地进行瀵费;④时闺性,森棒旅游者煞买旅游产赫后,森袜旅游企 业只是在规定的时间交付有关产品的使用权。一羹买方未能按时使用,便需要重新购买并承担因未能按时使用而给蛊过带来的损失;⑤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森林旅游服 然环境的特定区域。保护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典型 鲶森转生态系统,皇然豢溉丰富集中、景色宣入,体现鑫较高的旅游(游憩)价值。我国每年有400万人次在自然保护区旅游。 务活动酶完成嚣黉盘生产者鞫涪费者双方共两参与,森林 旅游者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也就是森林旅游企业生产和交付旅游产品的过程。 1.2森拣旅游产品组合 森林旅游产黯缰合就是一个森林旅游企监经营鲶全部森林旅游产品的有机结合方式,它包括森林旅游产鼎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三个因素。森林旅游产品的广度是指一个森棒旅游企蛙经营酶产赫系裂(也嘲产品线)鲢数毽, 2.2森袜公因 森林公鞫是人戈辩戳森秫自然环境为依撬的各类景 观资源进行加工调理,设计出具有审美价值并能满足人们观赏游憩需要的公园。2.3风景名胜区 厶2去fl--A.《‘婴厶。南-4.16‘蛩’敝=等=36(秒)%一碱一吉=30(秒’ 现将嚣季孛鼹务方式穗斑鲶评徐指标瓣毙翔表1。参考文献: 4甍赢较分析’单队多服务台系统比多队多月艮务台系 统有芰萎篪蒌:≮:氦罗霉聂笔磊若磊茹懑簖蟊篡圣荤笈 等侯。 万方数据 l。镰写纽。运筹学【翊。北京:清华大学虫叛程,1999,1《1) ・36-2006年第16期中国南部科技 风景名胜区具有典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存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民族文化风馕,憝我重重要戆旅游资源。2.4植物因 植物园是按照植物分类的生态原理配置植物和建立展区,从面构成大小不同的檬物嚣落和多层次的植物景观,成鸯都市居民秽青少年学生进行游蔓、辩考酶良姆去楚。2.5国营林场 我国现有国营林场4186个,经营总面积5594万km2<林照耀迪4424万km2;有棒地2267万km2)。转场境内转本繁茂,空气瀵凝,适宜观光游览。据统诗,在4186个林场中,有专门的风景林场44个,具备旅游开发价值的有600多处,展示出优越的森林旅游前景。 3森林攘游资源秀发 3。1开发原则 (1)重点原则。就是要求因地制宜,突出旅游资源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强化公园的主体,创造公园的形象,首先应立怒森拣,突爨主题。森拣旅游登须充分发挥森转鹃多释功能,突出“回归自然”的主题;其次是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在旅游市场调遣的前提下,狠抓特色项目,充分发挥自然景观的主格调作用。 《2)多元藏剡。要求从多方_瑟不霹程度遥震示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现公园的综合功能。 (3)可行原则。要求在符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社会生态的落提下进行歼发。森林旅游资源再生能力差,恢复时间长。如强行开发黉|l会造成不霹低估约损失,因诧在辩发时须经多方专家综合论证后,能开发的就及时开发,暂不能开的禁止开发或分期开发。 (4)美学原则。森林旅游景观之所以具有吸弓|旅游者 躲功能,其重要原因就在予它本身具有荧盼魅力,因而旅游 景观开发应尽量体现景观的美学特征。 (5)生态原则。生态原则要求注重资源保护和自然生态平衡,以摄护为基硅,以瑟发促保护,蹲实现景蕊资源斡持续利用。森林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主体,在产品歼发上更应注意协调歼发与保护的关系,不能单纯地片面强调开发丽不顾及对环境和森林资源的破坏。 @强调派刘。要求建设内容耪互於兖,景区意壤甥互 融会,建设环境楣互协调。注重森林旅游产品各组成部分的协调开发与发展。森林旅游产品是多种要素组合起来的一种特殊产晶,其构成复杂、内容丰富。 渤枣绣漆粼。进行科学鼹市场分橱,努力秀发逶应市 场需要的森林旅游产品。森林旅游产鼎具有不可转移性和不可贮存性的特点,比其他行业对市场有更强的依赖性。要想健森林旅游产品能够顺刹地销售如去,做到适销对路,毖矮在秀发新产熬之翦善兔了解市场嚣求,通过枣场调查、分析和评估,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市场条件是旅游点可开发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8)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和增值憾原则。森林公园酶嚣发利曩方式多魏多样:森栋漆、野餐、舅营、钓鱼、麓巍 等等,只有多方能开发,才能挖掘森林旅游资源的潜力。在 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资源的同时,还应开发旅游商品、旅游市场、旅游饭店,将游人的游、娱、购、吃、往、行连成一个整体,达爨资源戆簸大壤篷。3.2开发类型 在原有国营林场基础上,兴建旅游服务设施。如安徽省盛透县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就是建谯原河图林场的基 万 方数据础上。这种类型体制较顺,但仍很难摆脱原林场经营方式的影响。在风景区的基础上,再经过扩建成为阑家森林公 医,絮天穰壅国家森林公匿藏是泰簇天柱由风豢区懿基磁 上。这种歼发类型两班人马、两块牌子、体制上常常不顺,但可避开传统林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束缚.可将风景区成熟的管理经鸷思想引入森林公园的开发。 3。3合理黪斧发过程 无论憝一个单项的旅游资源域是一个地区综合旅游资源的开发,其开发过程一般经过下列几个步骤:第一步, 得出概念。即通过市场、资源、基础设施及社会经济结构 移政策等方薤懿谖查,褥出关予蛮场来源,秀发烧模竣及将来主要形象的概念。第二步革拟项目。蕈拟项目是拟定体现形敷的具体项目及可选择的主要设施规划,提出布置的草图弗作出成本估价和人才墙养估价及资金筹备计划。第三步,作出最瑟鳇设计。以革霆秀基秣,透过抉择和迸一步调查,确定分阶段实施蕊磁、基础设施的细节以及建筑物和景观或活动的明显特点。第四步,作出开发规划。包括最后开发规划和财务规划。 3.4雳发矮鹫 中国现有的森林公园大多已歼发了褒光、度假、索道、垂钓、狩猎等服务项圈,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充分开发和保护好森林旅游资源,我们还可以开发一些新的项 嚣,如野蘩、野餐、森林浴等。 4 严格缣护森林旅游资源 4.1保护的理由 森林旅游资源出于自然的因素,如地震、火山喷发、 海嚷静出瑷或是壹予天长强久鳇甄吹嚣隧、浚零侵蚀等瓣破坏以及出于入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工业污染、过度伐木、森林火灾、采石、取水、修路、直接拆毁或占用文物古迹等;再肖旅游活动本身也会对森林游资源造成破坏,如 夏亥l、雕塑、整蘑鲍摈螺,旅客蹂踏赝带寒的檬被破坏或是 由于旅客素质因素,入为破坏森林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是森林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森林旅游资源就是保护森林旅游业。 4,2保护的范圈 (1)森秫资源保护。森林的形成,少则须凡十年,长达 数百年,要保护森林景观,就要保护森林植被,保护森林中的奇花异术,保护物种多样性。 国动物资源保护。动勃姿源是森转旅游资源戆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动耪瓷源可进行观赏,制疫、蓊用等。动物资源的保护非常必鼹。要加强宣传,加强瞥理,划定禁猎区,建立野生观赏动物饲养场。 (3)人文资源保护。人文资源魍括摩崖、露刻、寺、庵、塔等历史吉迹,还有美鼯的神话传说。这些资源有静已经历千年风雨,已有损伤,所以必须加以严格保护,尤其要控制人为破坏。 《4)琢境保护。森林公园建设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加大环保投入和宣传力度,健全环傺穰构,傲瓢标本兼治。 ⑤其他方面的保护。包括水体的保护、土壤的保护等。 4.3保护的措施及对策 《1)世赛各国的森抟旅游资源措施。一是逶耀法律手段,实行立法,加强法嗣。美莺、瑞±、目本、鬟蹰哥、法嚣、埃及等国,在其所制定的旅游法规中,详尽规定了保护各种旅游资源的具体条款。二是根据旅游资源的观赏、历史、文化科学价德霹环境质璧,游览活动等条辞,分类烟以保护。 国我溺在森林旅游资源傈护方面酶措施。一是透一 步加强法制建设。中隔森林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法制建设却在突飞猛进。《文物保护法》、《森林公园管理暂行条 生态・环锷NO・16・2006・37・ 公园草坪的管理 陈碧娥(福建省厦门市南湖公园管理处厦门361004) 攘要:馋者摄据多年的工律实践,从草坪镌浇拳、施肥、糁剪、涂杂草、藏虫害跨治务攀謦的舔养囊息与复齄等死方交表 论述如何营造高质量的草坪。只有依靠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提高草坪的质量,从而提高公园的三大效益。 关键词:草坪的管理公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杀虫剂加以控制。中午浇灌,尤其是在炎热的爱季,应尽越高。近几年,随着草坪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的要求, 量避免。因为高温下浇水,会引起强烈的植物蒸发和地表草坪在城市园林绿纯孛所占的毙铡也隧之增长,因此公园蒸发,水的剃用率小,强对还会导致革坪草的灼伤。另终内萃坪管理l羚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公园的管理永平,影响整应注意裰攥季节气候的变化,浇水孵闻作福斑酶调整。一个公园的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草坪管理显得十分重般夏、秋蟓天喷灌20min25rain,冬季每天喷灌10min~ 要。由于公园的情况各不相同,管理的难度也各不相同,15rain,春攀根据需要适时调整。自动喷灌喷不到的地方, 下殛笔者撮据多年黪一线篱毽掰缛,以及与省蠹静静咒弟要适时入王享}承。 单位交流学习所得,结合我豳的实际情况,谈谈公闲内草2 施肥 坪瞥理的几点经验。 施肥是补充草坪生长所需营养的一项管理措施,可直为保证草坪建成后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注接影响草埒草的茎叶嫩长和根系生长,进而影响到草坪革 意:浇零、施惩、修势、除杂孳、瘸虫害防浚帮孳埒酶俸养生酶本分剩溺。合理酶藏鼹哥灸摹群提供所需静蓉莠,维持息与复壮。 草坪正常的颜色、密度和活力,不翁受病、虫、杂草的危害, 1 浇水 增强抗性(抗旱、抗病等),因此应合理进行施肥。施肥时水是草坪生命活动的基础,必需的水分供应是维持草 期、施肥用避、施肥次数及施什么照不仅取决予土壤类型、 绎旺盛生长鹃罄本条俘之一。正常的赛护浇承是键迸莘±壤酶莽分状况及供熬傈l蒌性爱,褥置取决予攀鲆鹃类型 坪植物根部正常生长,增加其美观程度,提高草坪燕叶的及用途。可从以下几点着手制定会理的施肥方案: 耐磨和耐踩性能。促进养分分解和吸收。公园草坪要求 (1)施肥原则:养分平衡、按需施肥、少量多次,多施缓 经德起踩踏,虽磨损以后能迅速复苏,滋要适时浇水保持效肥(速效氮肥施用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强的是提高 和增加茎咔含承鲎,使茎时水分充足,不易折断,踏之盱片 耱料裁丽效率并避免簸麓内施艟避耋。草坪不能忍受主 柔软,又具有弹性。浇水一定要一次浇透,湿润土层10cm壤中高浓度的速效氮素的含量,因为草坪的根对氮很敏感,以上。在草坪蹀踏严重的情况下,土面干硬坚实,浇水难易被烧死。过多的氮肥可以导致荤坪地上部分旺长,其结数—F渗,应在浇水翦,先用钌靶巯松表主,然爱再浇承。浇采不仅增搠了对掺剪戆要求,瑟且过分徒长的孳坪耐踩踏 水时闽应科学安排,敬清晨为宣。夏季,一般选择早震9:性降低,翳感染病害,实践中应多施一些稳定的缓效肥)。 00之前喷灌或浇灌。因为晚上浇水虽然水分可以得到充(2)合理施肥:施肥时期、施用量及施用次数不仅取决分的利用,但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所以晚上浇水并不于土壤类溅、土壤的养分状况及供肥性能,而且取决于草 适纛。若有特殊原因宓须簌晚上浇承匏,燹|l可以逶逑使爱 ………Ⅲ…………ⅢⅢ…………●,●……Ⅲ¨………Ⅲ…m…………● 群的类型及耀途。公溺蠹暖季型孳埒草冬季憋见个其一 例》、《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规相继出台,《中 森林公园的保护系统。目前.我国融把森林公园纳入森林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基本法》也正在审议中;二是增强森林部门主管,各公园设立森林公园管理处,这些机构是森林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和普及教育。森抟资源的保护藏先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保证;五是减缓自然环境因素对森林 解决的是大众酶傈护意识阏题。要诖溺民了解到森稀旅旅游资源瓣破坏。诲多历史文物吉迹,它们暴露予缝表,游资源是于百年自然的造化和人类历史留下的精髓,具有 要完全杜绝自然风化怒不可能的,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应 不可再生性,一凰破坏,难以复原;三是把保护森林旅游资 用高科技手段,减缓其破坏的速度。六是根据森林旅游资源列入森抟旅游公园秀发栽越。开发翻保护是一个阚题滚鳇观赏、历史、文化釉科学价值秘环境质量、游览活动等的辩个侧面,应阉步规划,不得偏废;圆凳完善森林旅游及 条件,划分保护区等级。 参考文献: 1。霹 里,簿群慧。瑶找旅游学导谂:云恚大学虫叛程,2000。6 2.陶 犁,杨桂花.旅游地理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5 3.章礼拐.森林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J】.华绞,1997(2) 万 方数据4。江洪。令人瞩霹螃鸯然保护区建设或藐嘲.中国转照援,1993。6。4 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林盛, 林致煌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武夷山,354300中国西部科技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2006(16)4次 参考文献(4条) 1.江洪 令人瞩目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成就 1993(04)2.章礼拐 森林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 1997(02)3.陶犁;杨桂花 旅游地理学 20014.田里;薛群慧 现代旅游学导论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文红 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文脉分析[期刊论文]-民族论坛2007(6) 2. 邓光玉.王兆君.DENG Zhao-jun 我国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对策探讨[期刊论文]-中国林业企业2005(6) 3. 张海鹰.吴建和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环境通报2007,31(1)4. 余美珠 福建省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学位论文]2005 5. 袁金兰 黑龙江省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期刊论文]-林业建设2004(5) 6. 李若凝 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林业经济问题2005,25(1) 7. 苏振武.朱绍辉.吴雪梅.闫洪洋 铜山县丘陵山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刍议[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2009(15)8. 俞晓静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探讨[期刊论文]-林业勘查设计2005(1) 9. 陈文玲 新疆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与对策分析——以新疆的阿勒泰地区和沙湾县城的三道河子森林公园为例[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31) 引证文献(5条) 1.李芳华.李远学.曾庆团 广东省天井山林场森林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研究[期刊论文]-华章 2012(23)2.姜河.邵飞舟 试议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防护林科技 2010(6)3.樊金拴.葛文官.邢跃进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期刊论文]-林业调查规划 2008(4)4.周明蓉.穆彪.粟海军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综述[期刊论文]-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5.周明蓉.穆彪.粟海军 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综述[期刊论文]-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 本文链接:.
相关范文:会展旅游发展路径及实例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会展旅游的特点及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会展旅游发展的路径。大中城市可以通过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升城市旅游的整体实力、扩大旅游企业的积极作为、融合主题会展与主题旅游,从而达到会展拉动旅游、旅游促进会展的互动发展。 关键词:会展旅游 会展业 旅游业 商务和会展旅游是在国际上普遍被看好的前景广阔的旅游形态,国内外很多大中城市都专门设置了会展服务机构,积极发展会展旅游。如瑞士的日内瓦、德国的汉诺威、法国的巴黎、新加坡及我国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会展设施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会展旅游市场的重要性也将更加突出。 会展与会展旅游 会展业是集商品展示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交流为一体,兼具信息咨询、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业贸易、旅游服务等多功能的一种新兴产业。通过会展活动,能带动巨大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展旅游正是在会议、展览、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等举办的前提下,延伸到旅游业的产物。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会展旅游也作出了各种界定,但目前仍未有统一的内涵。如以研究事件旅游而闻名的学者盖茨(GETZ)就认为,展览会、博览会、会议等商贸及会展事件是会展业(MEETING INDUSTRY)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有许多学者主张将会展旅游概念泛化。本文所讨论的会展旅游对应发达国家所指M、I、C、E细分事件旅游市场的概念,即Meetings(会议)、Incentices(奖励旅游)、Conventions(大会),Exhibitions(展览),并包括节日庆典和体育赛事为主题的节事(Events)在内的旅游形式。即会展旅游是指借助举办的各种类型的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招商会、文化体育、科技交流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洽谈贸易,观光旅游,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和文化交流,并带动交通、旅游、商贸等多项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旅游活动。 会展旅游的特点 尽管会展业和旅游业是两个独立的产业部门, 但是会展与旅游的相互介入是经济活动发展普遍联系的外在表征。会展业和旅游业同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举办会展不仅使当地的展览馆、饭店、餐饮服务业受益,而且对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以及城市市政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事会展业是旅游有多元化战略之一,而会展业则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一)会展对旅游的促进作用 会展本身具有行业性、产业性以及组办规模大等特点,这势必将吸引政府、民间组织的会展团、参观团、旅行社组织的观光团队。会展由于会议规格高,参会人员均是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商务客人、较高文化素质客人,其消费档次、规模均比普通旅游者要高得多。一个大型或知名展会的举行,对本地旅游业中的酒店、旅行社、景区、旅游交通、购物均会产生较大的促进带动作用。同时,对于一般旅游团队或旅游者来说,若在旅游过程中恰逢举办会展,由于会展所带来的强烈的气氛,使其旅游情趣大增。会展旅游还具有时段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的特征,从而消除了观光旅游时段性明显的缺点。会展活动大多数安排在城市的旅游淡季,会展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使用率。会展为城市提供了一次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展示的良机。有利于带动城市功能的提升、增加城市的知名度,这些都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动了有利的环境。 (二)旅游对会展的辅助作用 无论从会展业的发展历史沿革,还是从会展的具体活动内容来看,旅游业所涉及的六大要素都与会展的举办形影相随。会展的构成要素及圆满完成所需的服务正是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优势。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为会展的举办提供相应服务,协助会展树立品牌,成为了会展旅游集约型发展趋向中关键的因素。会展的成功举办除了参会者的规模或专业性等因素之外,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旅游业的参与程度。开展分工协作建立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是实现会展业接待专业化分工的前提。如果旅游企业与会展公司进行专业化分工,会展公司负责展会的招募、宣传、布展和会场内的组织管理工作,旅游企业则向参加商或参观者提供场外的“六要素”服务,各司其职,各取所长,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令参展商、参观者和当地居民均感便利而满意,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获得更多的、持久的支持,从而树立展会的品牌,使会展的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终形成以会展带动旅游、以旅游完善会展的互动互惠的发展新局面。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全球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展旅游是旅游属性结合会展活动的特点而衍生出来的产品。优化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建立新的发展模式、发展会展旅游是中国会展业、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 在会展业每年为全球带来的近3000亿美元收入中,中国却未能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目前发展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呈现松散状态,发展水平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管理层次上,大多数省份的会展活动(除个别会展发达的城市外)既没有明确统一的部门统一管理与规划,缺少专门管理机构的指导,主办者大都集中精力于申请、审批、接待事务,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到同旅游部门的广泛合作以及对会展旅游的综合效应认识不足;经营层次上,由于多头管理、利润导向等局限性,政府在组织会展公司和旅游企业联合开展宣传促销时存在现实的困难;活动内容上,参展商、与会者及观展人员的主要目的局限于参加或观看会展,仅有很少一部分人自发的小规模的参与游览、购物或文娱活动;旅游部门提供给参展商及观众的服务主要是交通、住宿和餐饮,文娱表演、购物向导和游览活动组织等服务项目明显不足;综合效益上,会展活动给旅游企业带来的综合效益不够大(尽管带动了旅游业的吃、住、行三要素),旅游业内部各行业的收益很不平衡,住宿、餐饮、交通体现明显,获利较多;游览、购物、娱乐三要素未有效开发,获利较少,现有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景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和发展环境,中国会展旅游必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以迅速实现“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合作化”。为此,我国会展界和旅游界应相互促进,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 发展会展旅游的实例分析 在中国,会展旅游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细分市场。对于城市来说,发展会展旅游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下文就以长沙市发展会展旅游为例,作出分析。 (一)长沙发展会展旅游的基础 从长沙的经济发展水平、商贸发展水平来看,根据商务部的统计口径,2005年,长沙市实际利用外资突破9亿美元大关,到位外资规模居中西部省会城市第一,超过武汉和成都。消费市场方面,长沙通过会展的拉动以%的增速,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跻身全国十强,初步实现了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 从区域交通条件、地理区位条件来看,长沙地处中国中南腹地,承东启西,是联系沿海发达地区与广大西部地区的桥梁,为中南地区重要的资金、技术、原材料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从会展场馆设施状况、旅游业接待能力来看,就2005年,全年共举行217个会展活动,其中全国性会展有20多个,会展销售收入达到50多亿元。会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全市拥有现代化、正规化的会展场馆四处,即湖南省展览馆、湖南国际会展中心、长沙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场馆总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室内展厅面积万平方米,标准展位总数4961个。展馆数量和室内展厅面积分别位居全国第4和第6位,具备了承接2000个标准展位以内,10万专业观众以上的各类会展项目的硬件能力。三星级以上酒店或相当于三星以上酒店一百余家,日接待能力超过十五万人次。先后成功举办了全国糖酒会,全国煤炭交易会,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等等一大批会展活动。2005年,长沙市接待国内旅游者248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旅游业新增值相当于全市GDP增加值的14%,旅游就业人数达10万人,成为长沙市第三产业的龙头。 从长沙的旅游资源、城市形象与城市旅游吸引力来看,长沙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和三国孙吴纪年简牍震惊中外,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传承久远。长沙是风光瑰丽的山水洲城,城内岳麓山巍然屹立,湘江水奔流不息,橘子州浮碧江心,山、水、洲、城浑然一体,使长沙充满了隽永的灵气和独特的魅力。城外有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灰汤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旅游胜地。长沙市举办的全国和国际性会展活动较多,加强了与各地、各界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提升了长沙市的会展整体形象和城市知名度。长沙是一座蓬勃发展的会展新城,被高票评选为2005年新锐会展城市,并朝着最佳会展旅游城市迈进。 (二)会展旅游发展对策 1.政府的宏观指导。会展业在中国还是一项新兴的产业,而会展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政府应主要在产业规划、行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整体宣传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和行业指导作用。 会展活动不仅应体现在当时的轰动效应,更应考虑到长远效应,考虑到参加者对会展活动的整体印象,对各种服务的回味和展会品牌的树立。政府在产业规划、整合行业优势、城市整体宣传方面应该担负起重要的协调与促进作用,使会展部门应主动和旅游部门协作,开展联合促销,将展会、节庆、体育赛事与城市及周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起来;或者将会展业纳入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统一促销或联合管理、联合促销,或单独设置一个专门的会展营销与协调机构,这一机构必须与本城市及省内的主要的关联企业具有广泛联系,与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重点关联企业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发挥起协调和沟通作用。专门负责会展节事和设施的销售。2003年7月,长沙在全国率先成立的属于市政府直接管辖的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对会展行业发挥了重要的管理、规划、协调和服务作用,但是会展旅游的规模化及专业化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协调二者的关系。正如评选中国最佳商务会展旅游城市中,城市会展销售工作的组织情况包括旅游局与饭店、会展设施及其他旅游设施经营者之间的协调,是否成立专门的会展局进行合作推销占30%的评分分值,这不仅是发展会展旅游的必要因素,同时也是会展旅游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 统一规划场馆建设与周边饭店的建设。在会展活动顺利展开过程中,具有合理布局的饭店服务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近年来,长沙市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交通设施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满足了会展业发展的要求。全市三星级以上宾馆有近100家,拥有标准床位近8万个。旅馆业和餐饮业总体上能满足举办各种类型会展项目的需要。但各展馆周边宾旅馆数量偏少,布局不合理,是会展主办方考察展馆时意见最大的一个方面。如国际影视会展中心只有五星级的高档服务酒店,中档酒店缺少,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地处城市南郊,周围很少有服务完善的酒店。湖南省展览馆、长沙市国际会展中心整体布局相对较好。政府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时应同时考虑会展和旅游的关联性及统一性,实现合理布局、整体规划。 2.城市的整体旅游实力。城市旅游产品多样化。会展城市起码应具有一般旅游城市的吸引力。在会展时间以外,城市应考虑提供可以观光的多样的旅游项目和可以使用的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参加会展的客人在闲暇时,同样喜欢进行其他的旅游活动,如购物、观光、休闲、娱乐活动等。而与会代表会常常偕同家人一同前往,在逗留期间从事常见各种旅游活动。如果旅游节庆、都市观光和休闲购物等能有效地穿插在会展活动中,从而为当地经济带来更大的综合效益。目前,长沙市可以提供的主要旅游项目有人文景观如马王堆汉墓、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天心阁旅游走廊、贾谊故居等及自然景观如橘子洲及其它江心洲屿、滨江城市风光。如果旅游产品本身不足,缺少吸引力,它限制了旅游业与会展业的联动效应充分发挥。因此,如何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使城市旅游整体提升,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将是旅游行业应认真思考的如何发展会展旅游的重要问题。 除了会展企业继续开展大型展会以吸引观众外,旅游部门可考虑将具有本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场馆作为都市观光的一个重要目的地,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是中国现代农业博览交易中心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国际影视会展中心也可以成为长沙都市观光的重要目的地。 城市旅游形象的宣传。科技是为传统的会展业和新兴的会展旅游业提供了一个可资利用的技术工具。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科技动态及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寻找网络技术与传统会展业和现代会展旅游业的结合点,更加突出服务的必要性与快捷性,变网络技术的挑战为我们市场开拓的机遇,使双方相互补充,共同推进会展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由长沙市会展办和长沙市会展协会主办的长沙会展网,其中包括长沙概况、会展业基本情况、会展资讯、会展预告、会展管理、会展服务各个栏目,其中会展服务中还具体提供会展法规、会展场馆以及餐饮、购物、饭店、娱乐场所、交通与旅游指南等详细信息。可以说,长沙会展网是一个服务项目较完善的网站,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会展、旅游双效应的宣传作用,但是经过仔细分析,网站中为旅游服务的购物、娱乐场所、旅游指南中的介绍仍有需改进之处。 购物场所局限于一般的消费超市和百货大楼,而忽略了旅游定点商店,旅游纪念品上应着重介绍本地特色的产品如极具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中国红瓷器、湘绣及菊花石。而娱乐仅仅停留在歌厅文化,其他休闲娱乐设施介绍太少,范围太小。考虑到会展旅游的综合效益中,网站对购、娱的因素介绍不够全面,缺少湖湘文化的特色。旅游资源的介绍较详尽,但缺少实用线路设计和景点内容介绍。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网络优势作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同时利用发达的影视业的媒体宣传作用,在大型会展尤其是国家级会展和国际会展期间制作相应的专题旅游宣传片,带动旅游全面开花,树立会展旅游城市形象,使会展拉动经济的即时效应与长期效应完美结合。 3.旅游企业的积极作为。会展旅游的深度发展客观要求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呈良好的对接关系状态,在会展期间旅游企业为参展人员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专业服务,在丰富了会展活动之余,旅游企业也获得了客观的收入及稳定的客源。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势力得到了提升,旅游行业可以得到全面、持续地发展。这样良好的发展势头反过来会促进会展企业招徕业务,从而形成会展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我们所提倡的会展旅游,不是让旅游企业去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而是让旅游企业发挥行业功能优势,为会展的举行提供相应的外围服务。因此, 旅游企业应积极为参展商、与会者和观众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服务,并因时因事,根据展会的特征调整服务内容,针对会展的主题、营销计划、服务接待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选择企业所能参与的部分;尽量将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与大型会议或展览结合起来。 如在长沙举行的各种大型会议或展览上,长沙市各旅游饭店及各旅行社利用完善的服务网络,设立各种服务专柜或专业部门,尽量为参展商、与会者及观众提供从交通、通讯、票务到购物的全方位服务。并且,旅游企业不要仅停留在机票、订房的差价上,而是应使自己的服务融入到整个会展活动中去,甚至细微到参展商的临时需求。旅游饭店应该利用会展的有利时机为获得稳定的客源提供优质服务,获得综合效益。同时,旅行社可以针对会展主题提供旅游线路设计及相关服务,在会展之余为与会者提供参观游览、娱乐购物等活动设计与服务,为他们介绍当地风景名胜与民俗风情等咨询与介绍。在长沙会展旅游的过程中,旅行社可以为与会者设计比较有代表性的同时考虑到场馆分布的旅游线路,如有以湖南省展览馆为基点楚湘文化大观游线路,即马王堆、简牍博物馆、天心阁、清水塘旅游文化步行街、第一师范、贾谊故居、岳麓书院、岳麓山、雷锋纪念馆、铜官窑,以国际影视会展中心为基点的现代城市风光游线路即金鹰文化城、世界之窗、湘江风光带、橘子洲;并整合周边县市旅游资源又兼具湖湘特色的线路,如浏阳河、浏阳烟花、大围山的名山名水风情游;长沙、曾国藩墓、韶山、花明楼、灰汤的名泉名人故里游;长沙、屈子祠、岳阳的楚湘文化游线路。 4.主题会展活动与主题旅游的融合。会展旅游还应选择具有特色的主题,通过旅游的强大吸引力来为会展提供更多的专业观展者和潜在顾客,同样会展也可通过举办强势品牌的展会为举办城市带来更多的旅游者。选择与城市旅游资源及特色相关联的主题会展将使会展和旅游凭借各自的优势互动发展。众所周知,云南昆明世界博览会对其城市旅游、会展旅游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表明1999年世界博览会提升了昆明旅游在全省和全国的地位,推进了昆明旅游目的地品牌化进程,是中国会展旅游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之一。 借鉴昆明的成功经验,长沙市发展会展旅游应努力从会展活动中的大型会展如金鹰电视艺术节、浏阳国际烟花节、全国糖酒交易会、省农博会着手,尝试将主题会展活动与主题旅游结合,挖掘市场的深度。如金鹰电视艺术节与影视旅游产品、建立影视艺术中心、展示中国电影电视艺术文化结合,浏阳国际烟花节旅游与本地的旅游资源结合,开发生态旅游,在全国糖酒交易会、省农博会、茶文化节会展期间强调湖湘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星沙的百里茶廊、长沙的白沙古井、宁乡的旅游资源),与休闲旅游、乡村旅游联姻,使传统的酒文化、茶文化与长沙周边的旅游特色整合。如长沙的烈士公园,是全国十大公园之一。烈士公园每年的游客近400万人次,每年成功举办灯展和车展,每次观展人数达三十余万人次。目前,长沙在尝试以“生态、文化、科技、现代园林”的烈士公园为阵地,斥资亿元在二年内打造“国际生态会展”,让旅游者欣赏烈士公园的美景同时,还可以感受长沙国际生态会展的魅力。这样的思路将会展和旅游完全融合,从而将大大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旅游业具有聚集人气、繁荣市场、拉动消费、促进招商的强劲推动力,因而是长沙市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关键环节。旅游业在长沙市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与其他著名旅游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着力整合长沙市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培育发展旅游新市场—会展旅游,构建内外对接的旅游网络,打造湖湘文化底蕴厚重和长沙特色鲜明的整体品牌,是为长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陆大道.区位论及区域研究方法[M].科学出版社,1991 2.王春雷.中国会展旅游发展的优化模式[J].旅游学刊,2002(2) 3.卞显红,黄震方.关于发展会展旅游的初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4) 4.马艳辉.会展旅游:经济迅速腾飞的“丝绸之路”[J].现代企业,2000(12) 5.林越英.对中国发展会展旅游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2,17(4)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有两个。都得过奖的,你参考一下吧,切忌抄袭!第一篇:成都地区高压输变电项目噪声污染研究研究人员:研究单位:研究时间:成都地区高压输变电项目噪声污染研究摘要 针对初二物理中讲到的噪声概念,结合四川省电力公司组织开展的假期科技实践活动,对成都市周边地区若干500kV、220kV和110kV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噪声污染情况进行了测试调查研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并就治理方案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根据国家现行环保标准,成都地区现有输电线路能满足国家环保标准,变电站基本满足标准。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高压输电项目业主单位及建设单位应对高压输电项目,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高压输电项目噪声污染问题应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做到在实现电力工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环境,保证人民生活居住优质环境。研究背景物理课本中曾讲到“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飞机轰鸣、工地噪音......让人心烦意乱”,声音无处不在,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被称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被称做噪音。从人的主观需要判断,一切不需要的声音就是噪声。在噪声干扰下,人们感到烦躁不安,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工作生活质量。发声源发出的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其他正常活动的现象就是环境噪声污染。噪声的来源有两类: 一类是自然现象引起的自然界噪声;另一类是人为造成的。噪声污染通常指人为造成的噪声,是一种社会性的公害。噪声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 工厂噪声污染源: 工厂中各种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如运转中的排风扇、鼓风机、空气压缩机等。② 交通运输污染源: 运行中的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火车、飞机和轮船等。③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源: 运转中的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和压路机、凿岩机等。④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源: 高音喇叭,商业、交际等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等。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型物理污染,当声源消失或者采用一定措施使声音降低到一定程度,污染就不复存在了,噪声污染没有残留和富集的特征,但噪声对人类的危害具有长期累计效应。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源方式和保障。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将成为未来电力发展的主要方向。那么,与人们了解较多的电力行业发电项目噪音污染相比,输变电项目是否也存在噪音污染问题呢?目前成都周边地区高压输电项目噪声污染情况如何呢?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方法来减轻其中的噪音污染问题?为此,我们利用假期的时间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并利用四川省电力公司提供的“中小学生科技实践周”机会对成都周边地区高压输变电项目的噪音污染及治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线路的电压高低不同,输电线路的噪声也有所不同,通常在45~60dB分贝之间。电压等级较低的输电线路,噪声问题不突出。对于一般高压输电线路来说,主要是无规则噪声,其次是100Hz或200Hz的交流声。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特别是在潮湿或安静地区,输电线路噪声已成为环境问题。输变电项目噪声分为来自输电线路的噪声和变电站变电设备的噪声。输电线路噪声分为两种,宽频带噪声和100Hz及其整数倍的纯音(纯音又称交流声)。宽频带噪声为嘶嘶和啪啪的爆裂声,纯音为按一定频率起伏的嗡嗡声。天气条件对输电线路噪声的影响很大,好天气时噪声小,坏天气时(如雨天、雾天、下雪天)可听噪声增大。不同气象条件下,无规则噪声和交流声的相对值也不同,雨天无规则噪声大,而结冰时交流声大。输电线路在开始投运前半年可听噪声相对较高,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可听噪声逐渐减小,趋于稳定。变电站噪声主要是电气设备机械振动噪声,如主变压器、电抗器的振动噪声,油泵、风机的连续性噪声和断路器的非连续性机械撞击噪声。其中,油浸自冷式变压器由铁芯硅钢片的磁致伸缩振动和磁动态振动产生电磁性噪声;油浸风冷式或强迫油循环风冷式变压器,除了电磁性噪声外,还有风机产生的旋转噪声和涡流噪声,以及油泵产生的液力噪声;集中式空气压缩机噪声大、连续,危害最大。110kV及以下的配电变电站主要是变压器本体及其冷却系统产生的电磁性、机械性和空气动力性噪声。在220kV及以上的变电站中,除了变压器噪声外,不同结构型式的电抗器和同步调相机在运行中会发生不同的噪声;空气断路器在操作时,由于压缩空气的排放,也会发出巨大噪声。高压配电装置导电部分及导线附近的空气在强电场中会产生电晕放电,发出噪声;高压配电装置中某些电场较集中部位,在空气湿度较高时局部火花放电,也会发出噪声。当前,随着公众环境意识提高,输变电工程所引起的噪声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输变电工程的噪声有什么特性?我们应如何治理?2007年8月下旬,我们参加了对四川省电力公司提供的对其所辖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噪声污染现状调查实践活动。在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化学环保所工程师们的安排指导下,我们测试调查了成都及周边地区500kV、220kV和110kV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各15个,线路类别涵盖了同塔双回、单回水平排列、单回三角排列等线路排列方式;变电站则涵盖了室内、半室内和户外等型式,因此此次调查的线路和变电站的代表性强,对于我们了解掌握成都及周边地区高压输变电项目的噪声特性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调查采用实地噪声监测方式进行,所使用仪器为国产HS6288B噪声分析测试仪。HS6288B是一种便携式智能化噪声频谱分析仪器,由主机、打印机两部分组成,适用于环境噪声测量及统计分析、频谱分析。该仪器能进行A声级和1/3倍频程频谱分析测试,能进行瞬时A声级或声压级测量,能按预先设定测量方式和倍频程滤波器的中心频率(、 63Hz、125Hz、250Hz、500HZ、1K、2K、4K、8K)自动采样计算及倍频程自动扫描测量,测量结束自动打印出频谱图和数据。通过RS-232接口、主机与微机可实现通讯,对数据作进一步处理分析及输出,测量精度较高,能满足此次调查要求。在输电线路噪声调查中,测量位置选择在两侧塔高基本相同的档距中央且距交流线路外侧导线的垂直投影15m处,传声器在地面上的高度均为,测量A声级噪声。为真实调查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噪声现状,本次调查采用连续进行5次测量,每次测量1分钟,取5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噪声评价值。15条输电线路的噪声测量结果如下:表1:输电线路噪声测试结果线路编号 1# 2# 3# 4# 5#线路噪声(A) 线路编号 6# 7# 8# 9# 10#线路噪声(A) 线路编号 11# 12# 13# 14# 15#线路噪声(A) 图1:输电线路噪声测试结果折线图变电站噪声的厂界噪声测点选择在围墙外1米处,且测点高于围墙50厘米。15个变电站噪声调查结果如下:15个变电站昼间噪声测量值均低于60dB(A),具体统计结果为:噪声值在55~60dB间的测点为总测点数的8%,噪声值在50~55dB间的测点为总测点数的36%,噪声值在45~50dB间的测点为总测点数的42%,噪声值在40~45dB间的测点为总测点数的14%。图2 变电站昼间噪声统计结果15个变电站夜间噪声测量值绝大多数低于50dB(A),具体统计结果为:噪声值在50~55dB间的测点为总测点数的12%,噪声值在45~50dB间的测点为总测点数的63%,噪声值在40~45dB间的测点为总测点数的25%。图3 变电站昼间噪声统计结果对于输电线路和变电站所产生的噪声允许限值范围,在我国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 12348-90)标准中有明确规定,规定值如下:表2 各类厂界噪声标准值类 别 昼 间 夜 间Ⅰ 55 45Ⅱ 60 50Ⅲ 65 55Ⅳ 70 55注:Ⅰ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Ⅱ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Ⅲ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Ⅳ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各类标准适用范围由地方人民政府划定。根据国家现行环保标准,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一般执行二类噪声标准,即昼间噪声不高于60dB,夜间噪声不高于50dB,从15个输电线路的噪声的调查结果看,输电线路噪声满足国家环保标准。变电站厂界噪声基本满足国家环保标准,仅个别地方噪声值出现偏大现象,而变电站绝大多数位于农村和郊区,相对远离居民区,尽管出现噪声值偏大,因其附近无敏感点,所以对环境影响较小。针对变电站噪声部分值超标问题,在工程师指导下,我们对某500kV变电站的厂界噪声进行了进一步的频率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变电站噪声主要来源于变电站的变压器噪声、电抗器噪声以及高压带电构架的电晕噪声,具体测试数据如下:表3 500kV变电站厂界噪声频谱分析昼间噪声测点编号 等效声级dB(A) 频 带 声 压 级, dB(A) 63 125 250 500 1k 2k 4k 8k1 夜间噪声测点编号 等效声级dB(A) 频 带 声 压 级( dB(A) A计权) 63 125 250 500 1k 2k 4k 8k1 从表3可以看出,500kV变电站厂界噪声主要为低频噪声,最大值噪声主要分布于63~500Hz之间。正因为变电站噪声为低频噪声,其特点是随距离增加衰减速度比高频噪声衰减慢,对人员的影响比高频噪声突出,但实际测量值却比高频噪声低。因此,一些变电站附近居民抱怨其附近变电站的噪声影响其生活,而通过现场检测,噪声值并不高,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排放限制标准。通过现场测试调查,我们发现尽管成都周边地区输变电项目噪声基本能满足国家相关环保标准,但由于输变电噪声多为低频噪声,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会带来一定影响。目前低频噪声所产生的危害还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低频噪音与高频噪音不同,高频噪音随着距离越远或遭遇障碍物,能迅速衰减,如高频噪音的点声源,每10米距离就能下降6分贝;马路上的线性声源每10米也能下降3分贝。而低频噪音却递减得很慢,因此能够长距离奔袭和穿墙透壁直入人耳。如果人长期受到低频噪音袭扰,容易造成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各种神经官能症。因此,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对输变电项目引起的低频噪音进行治理。通常,对噪音的治理是从噪音的产生、传播及接收几个环节入手。在工程师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以下方案来降低输变电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提高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1)输电线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精细施工方式,尽可能减少输电导线的表面划伤,同时使用高质量的金具,减少电晕放电,降低电晕噪声,这样在减低噪音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电能损失。(2)变电站在设计和施工中,对变压器和电抗器等一些高噪声设备进行合理布局,使其尽可能远离围墙和居民点,降低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3)对于已经投运的变电站,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和方法尽量降低变电站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变压器和电抗器等设备附近修建隔音墙,以屏蔽方式来降低噪声;改善变压器和电抗器的通风散热方式或加装消音设备,降低机械噪声。在变压器和电抗器附近地面采用灌木绿化,减少反射噪声,从而降低外传噪声。通过这次科技实践活动,我们深化和拓展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从制定实验方案、现场数据采集、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整套的实验方法,还通过对输变电项目噪音特性分析及噪音治理方案的探讨,加深了环保意识,所以,我们认为这次活动是一项意义非常重大的活动,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类科技实践活动。参考文献:(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测量方法》(GB 12349-1990)(2)《架空送电线路可听噪声测量方法》(DL 501-1992)(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 12348-1990)第二篇:汶川大地震对安县生态旅游的影响及对策初步分析摘 要:安县生态旅游业是该县第三产业的龙头和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汶川大地震对该县的生态旅游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在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就汶川地震中安县生态旅游业的受损情况、地震灾害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评估,进而初步提出了安县生态旅游恢复、重建与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健词:安县 生态旅游 地震影响 对策建议一、前言四川省安县是我爸爸的家乡,每年的节假日我们都要回去看望我的爷爷奶奶和姑妈他们一家。安县生态环境优美,有很多风景名胜,尤其是安县的千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海绵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罗浮山温泉和溶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县是“”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而且听家在安县的姑父说,地震最严重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千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海绵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罗浮山温泉等所在的茶坪乡、高川乡和晓坝乡。想起昔日曾经多次游览的地方已遭受重创,心里总是觉得无限惋惜。据我所知,生态旅游业可是安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地震对这些地方造成了怎样的损失?将来该如何恢复重建和发展?这些问题成为我在灾后始终悬挂的疑问。放暑假了,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我终于有机会在地震2个月后重回安县,对我心中挂念的风景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走访。后来,又在姑父的帮助下,了解到相关地点受灾的情况。我想,我一定要写一篇文章,为家乡的灾后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之后,我开始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得到了安县地质公园管理处、安县科技局、环保局和林业局的叔叔阿姨们的大力帮助),并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带着问题请教老师和专家,最终形成了《汶川大地震对安县生态旅游的影响及对策初步分析》一文。二、地震前安县生态旅游资源及发展情况(一)安县地理位置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龙门山脉中段与成都平原接壤地带,跨东经104°05′45〃-104°38′15〃和北纬31°22′20〃-31°47′30〃范围,东临绵阳市、江油市;西与罗江县相邻;南连绵竹市;北接北川县、茂县,全县幅员面积万公顷,距离汶川大地震震中汶川县映秀镇直线距离不到70公里(图1)。图1 研究地点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位置示意图来源:互联网(二)安县生态旅游资源1、生态旅游内涵及分类生态旅游的概念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人塞巴洛斯?拉斯奎林(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先提出的,是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和旅游品牌。四川省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随着我省旅游业从传统旅游到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旅游的发展,将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的生态旅游(ecotourism)就成为在川西地区,特别是在重要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发展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选择。学术界对于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认识各有不同,不同概念也各有其侧重点,较为共识的是以生态旅游系统的“四体”组分分析为基础,将生态旅游资源定义为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往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生态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生态旅游专家印开蒲老师(2003)将生态旅游资源大致分为三大类:(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陆地生态旅游资源(森林、草原、荒漠生态旅游资源)、水体生态旅游资源(海滨、湖泊、温泉、河流生态旅游资源);(2)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田园风光、牧场、渔区、农林生态旅游资源)、园林生态旅游资源(中国园林、西方园林)、科普生态旅游资源(植物园、野生动物园、世界园艺博览园、自然博物馆);(3)保护生态旅游资源:自然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北极、南极、山岳冰川生态旅游资源)、文化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中华五岳名山、宗教名山、“龙山”生态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2、安县生态旅游资源概况安县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植物资源814种。森林资源丰富,活立木蓄积万立方米,森林面积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4%。动物资源有948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大鲵、棘湍蛙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77种;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也十分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千佛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海绵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白水湖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寻龙山风景旅游区(天然溶洞)、罗浮山温泉度假区等。主要生态旅游资源情况如图2所示:(1)千佛山国家森林公园(2)海绵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3)罗浮山及温泉(4)寻龙山风景旅游区(5)白水湖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6)罗浮山羌王城、飞鸣蝉院(三)安县生态旅游发展总体情况地震前安县生态旅游主要由千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海绵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罗浮山温泉、寻龙山溶洞、白水湖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旅游点及40多个农家乐为主。2007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总收入亿元,旅游税收达到693万元,同比增长22%;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2000余人。生态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安县第三产业的龙头,正成为全县经济支柱产业(表1)。三、地震对安县生态环境及生态旅游的影响(一)地震对安县生态环境的影响安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上,安县境内的地震灾区所属的龙门山脉主要包括茶坪山体,全县18个乡镇,总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受灾人口51万人,其中茶坪、高川、秀水等8个沿山乡镇是重灾区。是“”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安县是省级生态示范区,地震重灾区植被类型繁多,景观多样性特征丰富,以珙桐、大熊猫、金丝猴为主体的珍稀濒危物种为其保护对象,拥有千佛山、海绵生物礁等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创建的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之一的茶坪乡是重灾区,损毁严重。高川河、茶坪河、苏保河流域的山区,房屋倒塌严重,林地植被因山体滑坡、垮塌毁坏十分巨大,林区公路垮塌209公里,防火通道受损630公里,桥梁20座、涵洞108处,经济损失合计万元。太平伐木场、千佛山保护区、王银章沟林场、城北园林场、天台山林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等都不同程度的损坏,由垮塌、滑坡、泥石流造成林地、林木被毁万亩,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地震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堵塞河谷或河床,流水聚集形成堰塞湖。全县共形成堰塞湖二十多处,其中肖家桥、老鹰岩为高危险级,肖家桥现已基本解除险情。地震造成的岩石崩塌和山体滑坡,直接造成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可能导致珍稀野生动物个体的受伤和死亡,也将严重威胁它们的生存。全县林区损失面积240246亩。千佛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受损面积5000亩,直接经济损失27482万元。管护站点、科研监测设施、供水供电、防火道、了望台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对重要保护对象的监测能力和监管能力基本丧失。此次地震灾害破坏了大量的植被,诱发了大量次生灾害,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对水、土壤、大气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增加了发生潜在环境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二)“”汶川8级地震对安县生态旅游的影响1、生态旅游资源受损情况(1)生态旅游主要景区生态环境受损位于龙门山地震带上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千佛山景区,受地震影响,造成山体倾斜移位、垮方、泥石流随处可见,地形地貌完全变了样。肖家桥两座大山合围一起,形成了堰塞湖。森林覆盖率由95%变为灾后的不足50%,林地损毁45000亩。景区内建筑损失较大,百鸟园、龙洞沟古栈道被土方掩埋,金溪湖被填为平地,藏羌艺术馆整体移位,老街、国际大酒店破坏严重,总的损失估计在52885万元;罗浮山温泉度假区地面设施破坏严重,酒店宾馆建筑受损严重,损失达亿元。羌王城中的著名景点“壁绘仙人”、“天然座佛”受损,景区山体存在众多安全隐患,财产损失880万元;寻龙山风景区的溶洞等存在安全隐患,景区损失5700万元;白水湖景区湖心岛码头、园林站、酒店餐厅、配电线路、输水管道等损坏严重,损失5700万元。(2)生态旅游交通受损安县境内的旅游交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晓坝镇、睢水镇、秀水镇到白水湖计30公里,晓坝到茶坪的20公里、以及高川乡和茶坪乡的内部公路由于山体的垮塌滑坡全部损坏,桥梁垮塌40多座,隧道垮塌2公里,因此地震灾害形成的堰塞湖导致公路桥梁修复难度极大。景区内部旅游道路损毁也较为严重,其中千佛山景区投资修建的158公里防火便道、35公里林区道路全部损毁,损失1287万元。(3)生态旅游设施受损地震对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等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毁(表2),旅游标示、旅游酒店宾馆、旅游建筑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表2 旅游系统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2、生态旅游受灾情况分析评估(1)主要旅游景区受损严重,但核心旅游资源依然存在安县旅游资源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其中千佛山景区损失最为严重,罗浮山景区内建筑损坏严重,但核心旅游资源温泉并未在地震后丧失,安县未来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依然存在。(2)山区旅游通道破坏严重,但旅游外部交通依然通畅沿山景区因地震造成山体移位和滑坡待次生灾害,旅游通道破坏非常严重,其中千佛山景区和茶坪乡内部道路几乎全部被毁,罗浮山等沿山附近景区的内部旅游道路均有损毁。连接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通道:晓坝通往茶坪乡的旅游公路损坏严重,安县旅游主通道之一成青路桑枣段有部分坍塌。(3)地震遗迹等新生旅游资源出现,提高了旅游吸引力安县拥有国家地质公园一处,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核心吸引力竞争力都很大。此次汶川大地震,使得处于龙门山构造带中段的安县地质地貌发生极大的改变,千佛山自然保护区山体大量倾斜和移位,晓坝肖家桥形成了一处堰塞湖,茶坪乡等处的地震遗址,地震造成的地质地貌景观丰富,丰富了安县旅游业的发展空间。虽然道路只是初步恢复,但我在去肖家桥考察中,已看到来自成都和德阳等市的自驾游游客在那里旅游。(4)旅游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地震后千佛山和罗浮山等主要旅游景区基本处于歇业关停状态,灾区酒店、餐饮等基本关门。地震导致本地旅游者对灾区风险的感知提升,外地旅游者由于对灾区信息等情况不明了,会加大他们对灾区旅游风险的感知,影响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短期内将给旅游者造成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市场信心。同时,旅游业的投资信心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地震增大了旅游投资者和经营者对投资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的风险感知,对旅游市场的需求规模预估会降低。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安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四、灾后安县生态旅游恢复与重建对策建议(一)恢复重建主要景区的生态环境(二)恢复重建生态旅游设施(三)发展森林、山地、温泉生态旅游(四)发展地质科普、地震遗迹旅游(五)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旅游(六)恢复重建旅游信心(七)利用地震遗迹加大对中小学生科普宣传教育参考文献[1].安县林业局:《关于全县林业地震灾害损毁调查报告》,安林发[2008]59号[2].蔡淑华,陈朝镇.《四川省安县干佛山旅游资源开发刍议》,《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4): 58-59[3].印开蒲、鄢和林.《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附件:1、 安县生态旅游主要景区实地考察照片2、 安县生态旅游主要景区灾前灾后对比照片3、 部分工作记录和参考资料4、部分参考文献……………………我删了一些,字太多了……………………汗…………………………您就自个儿琢磨吧、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我国旅游学术界一直把西部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总结置于重要地位,注意了多学科、跨学科的合成研究,已提出许多理论创见。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只二,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山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全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是西部社会经济、生态建设与保护以及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西部十省区居民奔小康的重要出路之一。西部山区旅游地是目前尚未遭到破坏、基本保持原始自然生态的最优秀的地段区域,是西部也是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西部山地风景区是西部旅游的精华,是未来我国特色旅游基地和旅游精品地。[关键词]:山区 旅游地 可持续发展1980年,联合国向世界提出“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发展”。1983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文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战略,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宣言。之后各国纷纷制定21世纪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提出各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定相关政策。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在菲律宾通过的《世界旅游宣言》已提出“所有旅游资源……各国和整个国际社会都必须采取步骤加以保护”。自1990年加拿大召开的Globe’90国际大会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最核心的一点是要保证在从事旅游开发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为满足其旅游需要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科学界研究可以说更早更全面涉及到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如1971年Lime和Stankey就研究了旅游环境与容量的问题,1986年 与在《产业与环境》中论述了美国的旅游海岸及国家公园的旅游环境与发展问题,但只有位数不多的西方作者著文研究了有代表性的国家山地生态旅游经验,如设在英国牛津的世界旅游环境研究中心(WTTERC),总结推广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促进旅游与环境共存共荣,提及山区旅游发展问题。我国旅游学术界一直把西部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总结置于重要地位,注意了多学科、跨学科的合成研究,已提出许多理论创见。例如,陈国阶教授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是谋求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当代人与下代人的协调、当代人内部的协调,也即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人类内部、人类代际之间的公平。为了人类的发展、繁衍,世世代代都存在对自然、对可持续发展的责任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涉及到人类的认识水平、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自我的控制能力。一、西部山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意义:1、“山区”的广义含义包括丘陵、山地、高原。山地的狭义含义专指低山、中山、高山区。我国山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只二,绝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山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全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是西部社会经济、生态建设与保护以及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西部十省区居民奔小康的重要出路之一。2、西部山区旅游地是西部旅游目的地的主体:西部山区旅游地指风景区以山岳、高山、峡谷、火山等为主要地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它们包括:西部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中9处中的5处;西部国家森林公园名录58处中的40处;西部国家风景名胜区名录40处中的26处;西部国家自然保护区名录中已经对外开放16处中的14处(资料截止1999年);此外,仅西藏对外开放的山峰达43处。目前西部山区旅游地占整个西部旅游目的地的比重之高,使其在社会、经济、生态发展上尤为突出。3、西部山区旅游地是目前尚未遭到破坏、基本保持原始自然生态的最优秀的地段区域,是西部也是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我国现存的天然森林系统,西部集中在西北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系统,西南横断山及四川盆周山区系统。西部山地森林资源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是我国真正的“绿色肺部”,而且西部山地系统及森林系统错综结合区,是我国河流上源地区和河水重要补给地,是我国河流动脉的“心脏”。而西部山地风景区集中在山地系统及森林系统的核心部位,大部分分布在我国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山地及其它地理界线之中,它们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西部十省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全国的可持续发展,研讨它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4、西部山地风景区是西部旅游的精华,原始神奇的西部山区是我国旅游资源宝库、也是未来我国特色旅游基地和旅游精品地。山地系统本身是地球内、外力错综的共同作用的表征,天斧神功造就了地质、地貌景观的多样性,山地系统由于土壤、植被、生物、气候系统的垂直带谱分布,特别是我国地势的地域的界山往往具有东西或南北自然环境的过度性质,不仅出现生态的、物种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而且造就了生物景观、水文景观、气候景观的多样性与特殊性。山地是人类陆地进军中残留的最后一方地球村宝地。在它的周围聚集着不同的民族。我国国情也证明,山地旅游区也是不同民族聚集区域,因而有民族景观、民俗景观的多样性及独特性,人文景观丰富多彩。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优越组合,“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二、西部山区旅游地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西部发展旅游潜力巨大,是中国旅游生产力的战略后备基地,是21世纪中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的建设主战场。西部山地旅游是西部旅游的特色和重心,是西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研究的基本思想:1、西部山地旅游业是西部特色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的结合点,是西部旅游业发展重点。西部十省区中的山区旅游地中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世界遗产目录地以及已开放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对外开放山峰,是目前西部旅游的主要目的地,约占三分之二。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走资源粗放式开发和农、牧业粗放经营之路,必须兼顾“全面小康”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全面建设之路,正确处理人地关系。从国土资源的开发及战略布局上看,西部除开河谷、平原、盆地、丘陵之外,绝大部分山地是不可农业开垦、不可工业开发的山地区域,多为我国主要河流上源发源地或水源涵养区,是国家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其中的山地旅游地,是整个山地区的优秀环境的地段代表,目前是、将来更是旅游业发展的主战场。2、发展西部山地旅游业符合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考。1999年1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西部山地是广袤的西北、西南的骨架。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及祁连山地等构成大西北骨架;横断山、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众多山地、四川盆周山地等构成了大西南的雄阔、厚重的整体骨架轮廓。这些山地区,聚集有近四十多个少数民族和西部最贫穷的民众,是中央直接关注的脱贫致富地区,因此,山地旅游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的重大问题。西部山体“骨架”的“关键”地方(特别是我国一、二级阶梯地界山及主要地理界线与河流源地的某地段区域)则是业已存在或将来可遴选、创建、培育的山地旅游区(世界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可开放的自然保护区、开放的山峰等)抓住这些关键点,培育特色旅游、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带动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旅游增长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西部旅游开发要走创新之路,必然依托中央的决策: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大规模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大力优化产业结构。而山地旅游业发展即可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和产业结构优化选择的必然结果,山地旅游是西部旅游创新之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必然选择的重点。(二)研究的基本观点:1、 西部山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用好中央给的政策。山地旅游业发展必须与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结合起来;必须与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工程建设结合。2、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突出山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个重点。山地旅游业,更是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3、西部山地旅游,要立足世界级和国家级资源品牌,突出区域和民族特色,利用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供需结构的对应规律,充分开创西部不同区系的特色旅游,特色旅游是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西部山地旅游发展,是西部旅游创新之路的源泉与选择。4、西部山地旅游发展,必须与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结合,必须与保护垂直带谱及物种基因多样性的生态环境为核心,这是西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5、我国西部是欧亚大陆中心,历史上既有北丝绸之路贯通西北大漠文化区,又有南丝绸之路贯通的西南奇山民俗区,还有世界第三级青藏藏文化区。面向的近地国际市场主要是欧亚市场。西部山地旅游地,正是这些国际市场通道上的节点,前景美好,具备社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历史与地缘基础。(三)研究基本方法1、西部山地旅游要按西北、云贵及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四大旅游区系统分别研究他们的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按世界遗产目录地、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不同性质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还要按西部十省区(市)山地旅游业与全国的大旅游的结合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即从三个层次研究它们的不同的特色与规划目标、不同的开发与保护战略、不同的发展思路与重点、不同的政策与措施。2、山地旅游业总是具体地落实在一个县域(或市域)范围,因此要与地方的社会、经济紧密结合,要与山麓和谷坡区的中、小城镇化进程结合。山地的中小城镇发展,将会吸纳迁移更多山区农业人口,减轻山地旅游区的环境负荷,也是山地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措施之一。山地中小城镇发展,也是促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它为山地景区提供“载体”,解决好吃、住、行、乐、游、购及其它旅游服务,使地方旅游业能健康发展。3、西部山地旅游地的偏僻性与分散性,决定了必须以大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必须加大外部投资,突破旅游交通瓶颈;通过区域环网交通的构建,形成不同特色有主题形象的旅游的区域系统或由中心城市之间主干交通线形成串珠状的线型文化系统,为旅游生产、销售、流通一体化创造条件,为西部旅游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4、西部山地旅游业发展必须与山地灾害防治结合起来,必须有专门预报系统及防治机构,必须有防治规划。西部山地灾害目前相当严重,并且未受到应有重视,对旅游业已经造成重大损失。西部山地灾害防治是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5、西部山地旅游地多为少数民族聚集、经济落后、受教育水平低,必须建设以教育为本、人地关系和谐共存的人文生态系统,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能最佳结合。主要参考文献:(1)、中国科学院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组,1997,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2)、郭来喜,1996,《中国21世纪议程》与西部开发,载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3)、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等,1994,中国21世纪议程(4)、卢云亭,1996,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地理,16(1):106-112(5)、陆林,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地理科学,17(1):63-69(6)、陈兴中,2002,<<现代旅游景观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7)、刘锋著:《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8)、陶伟著:《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9)、袁国宏著:<<现代饭店可持续发展>>,广东旅游出版社(10)、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地方篇》,中国国家旅游局出版社(11)、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题篇》,中国国家旅游局出版社(12)、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中“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篇》,中国国家旅游局出版社(13)、《旅游规划与开发》,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14)、《生态旅游研讨会资料汇编》,国家旅游局计划统计司(15)、《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旅游教育出版社(16)、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ting as the preparatory committee for the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al session,30 April-2 May 2001(17)、Québec Declaration on Ecotourism(18)、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Resort Develeopment,Madrid:WTO,1992(19)、Pamela A Wight,1997,Ecotourism Accommondation Spectrum:Does Supply Match the Demand? Tourism Management,18(4):209-220(20)、;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Tourism Accommondation,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4(2):465-4698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发展迅猛,从产值上看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石油和钢铁工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投资加强,并逐步推出了一些国家级度假区、旅游城市和风景区。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五日工作制及国庆、五一等法定假期的实行,给旅游业带来了繁荣兴旺。良好的旅游环境是旅游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1、目前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旅游人士颇为乐观,沉醉于快速增长的喜悦当中,但透过光环,冷静的观察背后,就不难发现许多触目惊心的问题。旅游观念落后一是“无烟工业”的误导,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象其他产业那样对环境造成污染”,但认真地对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环境效应加以考察不难发现,旅游作为一种产业,也会产生各种废物。旅游业不仅排放传统工业废物,而且生产的“旅游公害”对一个旅游区来说是致命的威胁。像我的家乡泰山,每到旅游旺季,游人大量涌入,信手丢弃的垃圾给当地的环境带来很大危害。二是“低投入、高产出”的误导。认为“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高产出的产业。”他们忽视了环境资源的消耗,低估了旅游成本水平,虚增了环境新创造价值部分[2]。三是“旅游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的误导。认为旅游消耗只是精神消费,不对其构成威胁。而事实上旅游活动也消耗甚至破坏或毁灭旅游和环境资源。泰山后山的赤磷鱼一直是泰山的特产,但是由于近年来游人的不断涌入,对赤磷鱼的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现在赤磷鱼已经鲜见。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一度使人浮想联翩,但今不如昔,文中描写的虎山水库,现在已雄姿不在,雨季瀑布业已不存,而且水体污染严重。这一方面是周围的旅馆饭店的污水直接排放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低素质游人的“杰作”。旅游业管理的落后。旅游业是一个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产业,对它的研究需要多个学科的综合,同时对其发展的管理也需要统筹和协调。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管理体制问题,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二是立法不健全,旅游区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可依。三是官僚主义,旅游区存在着长官意志的问题。泰山索道的扩建工程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虽然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应该拆除中天门索道,但是由于其所属企业是泰安的利税大户,在当地领导的默许下,至今拆除一事久拖不决。随着旅游业发展,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和尖锐。然而,资源与环境又是旅游的生命之本,于是,这一矛盾的解决导致了生态旅游的产生。2、生态旅游的兴起传统旅游所表现出的问题促使人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是坚持还是摒弃?生态旅游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响应。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3]。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5%,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但到目前为止,生态旅游尚无明确定义,但是人们的看法是相当一致的。一是生态旅游首先要保护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二是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身心得以解脱,并促进生态意识的提高。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的特征有:(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总之,生态旅游以其自身的特点,迎合旅游事业的需求,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并显示出迅猛的发展势头。3、生态旅游的开发中的管理措施规划目标 生态旅游地开发的基本目标是对环境、资源的保护。生态旅游地的发展依赖于高品位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要确保旅游资源利用的永续性。第二个目标是旅游地当地经济的发展。力争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旅游资源的良性循环。规划内容 规划的初级阶段要对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资源调查、分析,并根据生态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提出规划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目标[4]。就进行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生物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等。生态旅游实施措施对游客的管理措施设立基础教育点。对进入生态旅游地的游人进行生态旅游知识的基础教育。提醒游人的责任、义务。控制游人数量。现在对旅游地的最大的污染应该是人口污染。大量游人的涌入,给生态旅游地的环境承载力造成很大压力。像今年的泰山五一游,从电视画面上看,整个盘山路人满为患。据中央电视台公布的数字,游人超过承载力的180%,这是一个什么数字啊!还怎么谈生态旅游。应该明显拉大旅游淡季旺季的门票差价,同各大旅游团建立联系,对游人数字有一个粗略的估计,以便制定应急措施。禁止燃油机动车进入景区。在旅游景区内使用以太阳能或电能为能源的交通工具。泰山在这一方面尤其差,盘山公路几乎修到玉皇顶。由于机动车的尾气污染,山上的石刻明显受到影响。方便了游客,但给环境造成很大损失。适当的处罚措施。对有害环境的游客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乃至惩罚。2、旅游区景点的建设管理加强对景点的管理,先规划后实施,对景点的建设必须进行综合评估。像泰山的索道建设就欠妥当。索道的建成,会使得山上的游客密度过高,不利于旅游的发展,况且这也使得游客在当地的逗留时间明显缩短,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对景点要随时维护,修缮。鼓励当地人的参与。当地人的参与可以更好的发挥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使生态旅游更有吸引力。3. 旅游社及导游的要求要有引导游客保护自然的观念,旅行策划者(旅行社及策划团体)要有明确的生态意识,领队、导游要适时对游客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选择具备生态旅游条件的目的地,避开脆弱、敏感的生态地域。在计划阶段,要充分听取地域生态科研人员和自然保护团体的意见。培训导游,使他们理解和执行生态旅游的概念。尽量安排熟悉当地自然和文化的地方导游。尽量选用当地人经营的旅馆,并向旅游者建议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环境土特产品。指导游客与当地人进行交流,组织各种有助自然生态保护的公益活动。4. 生态旅游对旅行住宿设施的要求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住宿营设施不应设在脆弱敏感的生态区域。建筑物以方便简洁为主,不要给旅游者提供不必要的舒适和服务。住宿设施要由当地人自主经营管理,以保持地域文化的完整。采用节能设备,所用能源及不要给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提供以地域产品为主的饮食(最好是绿色食品)及旅游纪念品。加入地域的经济、文化、生态保护网络,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4、结语生态旅游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发展成熟需要无数有识之士的艰辛努力。在传统旅游之路不通的情况下,只有生态旅游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周 琪等,1996,中日水处理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C,168 - 172[2] 张二勋. 1996,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5(2),80 - 83[3] 张廷毅,黄观志. 1997,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经济地理,17(2),108 - 112[4] 刘家明.杨新军. 1999,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初探。自然资源学报.14(1),79 - 82生态旅游在近期迅速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重视。2.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3.生态学为生态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态旅游是“生态与旅游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其实质就是运用生态学思想指导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旅游业在内的旅游系统的有序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是一种带责任感的旅游;是一种高品位性的旅游活动。自生态旅游产生以来,它就以不同寻常的速度传播开来。生态旅游年增长率达到20%~25%。目前,生态旅游在我国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把199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我国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缺乏对生态旅游的正确认识;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开发;游客严重超载,超出了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承载能力;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生态旅游意识。2.科学规划,有序开发。3.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并通过生态旅游专项法规。4.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2.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李其日文章来源: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年9月生态旅游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景观为旅游吸引物的自然之旅。作为当今世界最年轻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处,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面积逐年增大,成为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其独具特色的植被景观、野生动物景观、地貌景观、黄河河口水景、天象景观和油田景观,形成了保护区以“奇”、“旷”、“野”、“新”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旅游资源。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区位良好、交通便利、政策优越,客源市场充足,环境容量大且旅游开发具有一定基础,生态旅游开发前景广阔。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可以为保护区筹集建设基金,对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协调保护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使旅游者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环境;还可以给地方带来经济收入,而且还可提供大量就业机会。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必须以科学为指导,以生态学原理为准则,开发与保护并重;自然保护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要突出强调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美;旅游景点和设施开发与建设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根据区域内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差异,可把自然保护区规划为黄河口、一千二和大汶流三个生态旅游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开发应突出四大主题:槐香猛禽观赏;河口漂流与观光;十里荷香;现代游乐。一千二生态旅游区开发可突出三大主题:珍禽异鸟群聚;芦雪飞花;海港览胜。大汶流生态旅游区开发可突出两大主题:草原牧歌和渔家风情。发展旅游开发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制定出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加强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建设;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无论是旅游管理人才,还是导游人员都必须进行生态学的基本培训。笔者认为,该区的生态旅游形象应为:“中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入海流”、“珍稀鸟类的乐园”、“滨海油田胜景”等,通过全方位营销,占稳核心市场,争取周边市场,开拓其他市场。精心设计,推出特色产品发挥自身生态资源优势,精心设计特色生态旅游产品。3.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陈忠晓文章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2004年8月“生态旅游”这一术语,
一、顺理成章,依理定形一般来说,文章采用的基本推理形式,决定着文章的内在结构形式。并不排斥与其它推理形式的结合与交替使用。二、毕业论文要以意为主,首尾员一意是文章的中心,是主脑,是统帅。要写好毕业论文,就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论述了:1.国有公路运输企业整体优势综述;2.国有公路运输企业整体优势下降的现状;3.国有公路运输企业整体优势下降的原因;4.提高国有公路运输企业整体优势的途径。可谓“以意为主,首尾贯一”,点滴不漏。作为一篇论文,从思想的发展来说,要一层一层地讲,讲透了一层,才能真正做到“文以传意”,不流其词,文章自然增色。三、毕业论文要求层第有序,条理清晰文章要有层次,有条理,这和材料的安排处理关系极大。层次就不清楚,自然也不会有条理。例如,平行关系。文章各部分材料之间,没有主从关系,住宅价格等等,不论先介绍哪一个都可以。递进关系,有些材料之间的次序不可随意颠倒,递进关系就是这样,就能造成步步深入,道理犹如剥茧抽丝,愈转愈隽。接续关系。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有直接的逻辑联系,层次虽分,显得层次清楚,有条有理。对立关系。文章论述的事理是对立统一体。为正反、表里、前后、这种论文从结构的角度来说是层次失衡,有悖常理。总之,理清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并在结构中体现出来,文章的眉目就清楚了。四、毕业论文要求接榫细密,转折自然古人作文讲究起、承、转、说理有节奏,接榫和转折是不能不注意的问题。接榫是一部分内容与另一部分内容接头的地方。就像木制家具的“不能抽掉它们。省略了,文章就会急转直下,使人感到突冗。转折,指两层意思的转换。在论文中也同样有段落作转折,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五、毕业论文要注意瞻前顾后,调整结构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形式,论文的结构应是顺畅有序,把详略不得体的改得相宜。尽量做到天衣无缝,不留痕
试析如何通过园林技术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摘要:以一些特殊地质、区域为例,介绍了园林技术在水土保持上的运用。科学的选择种植物、合 理的栽培养护、园林技术的使用等,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证明园林技术可以在提升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空间上有所作用。 关键词:园林技术;水土保持;运用 1园林技术与水土保持 园林技术的发展 园林技术包括园林施工、园林设计、园林管理等多方面 内容,既包括园林植物的选择、栽培、养护,也包括由园林景 观、设施等组成的完整的园林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园林技术 在改善地域生态水平,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就园林建设自身而言,与水土保持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 系。如土方工程的挖掘、运输、填筑过程中,若破坏土体稳定 性,扰乱土壤结构,使土壤紧实度变小,均容易造成水土流 失。所以,土方的施工时要注意观察土质情况,考虑边坡、坡 度、深度的合理。同时,还要因地制宜进行科学的给、排水设 计,通过谷、涧、山道的组织,减缓径流速度及防止水流冲刷, 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除以上因园林施工 建设引起水土流失的因素,本文的重点将以一些特殊地质、 区域为例,介绍园林技术在提高水土保持效果上的运用,以 期对园林技术的提升和水土保持的效果有所益处。 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50 多年的治理,土壤侵蚀总体上得到遏制,但局部地区土壤侵 蚀仍很严重,是中国主要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近年来,随着经 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态与环境意识也日益增强,在围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对水土 流失防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像本文中所说的园 林工程中,就涉及了很多水土保持措施。在园林建设过程中, 科学的运用水土保持理念,将会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水土流 失之目的,以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更好地发挥园林的 生态环境效益,为生态系统的修复、改善,以及健康发展提供 保障。 2园林技术在水土保持上的运用 以特殊地质、区域为例介绍园林技术在水土保持上的应 用。 盐碱地开发 盐碱地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 长的土地,具有“咸、毒、板、瘦”等不良性状。中国现有 亿hm2盐碱地,约有100个城镇有盐碱地分布。包括长江以 北的辽阔内陆地区,以及辽东半岛、渤海湾和苏北滨海狭长 地带,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沿海、台湾和南海诸岛的沿岸也 有少量分布。在盐碱地质条件中,绝大多数园林植物受到严 重的生理胁迫,无法存活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园林技术,提高 盐碱地的绿化率,让可溶性盐随着水渗到下层或流走,使土 壤“脱盐”,并培肥土壤,达到土地再开发利用。笔者认为,园 林技术在盐碱地的开发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选择耐盐碱植物。中国对盐碱地的治理开发非常重 视,积极研究、培育耐盐碱植物品种。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盐生 植物有l 500多种,中国约有400~500种。所以,在提高盐 碱地的绿化效果的关键因素,也就是选择耐盐碱植物上,具 有一定的植物利用条件。 (2)降低地下水位。地下水对土壤盐碱的关键影响关系 是———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在盐碱地,可以通 过抬高植物栽培床面的方法,达到相对降低地下水位的作 用。这种方法既可以通过雨水淋洗,提高土壤脱盐的效果;又 可以减轻土壤的返盐量。在抬高植物栽培床面的同时,可结 合挖掘鱼塘、开挖水沟,利用挖出的土方垫高绿化栽培的床 面,既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又起到很好的蓄水、排水的功效。 (3)科学栽植。首先要选择健壮的苗木。在盐碱地上种 植,普遍存在生根难、生根慢、长不好的问题。所以一定要选 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发达壮实的苗木进行栽植。这 样的苗木抗盐碱性强、生长快。另外,还可以通过适当使用生 根粉、打泥浆栽植、大穴栽植树盘覆膜的方法,以助于提高苗 木的成活率。 (4)科学养护。盐碱地的园林植物在定植后,如果不进行 科学合理地养护与管理,土壤很容易返盐。一旦出现土壤返 盐的情况,苗木的生长不仅会受到影响,而且还会给土壤再 改良带来困难。在科学的养护方法上,应根据植物与土质的 特性,科学安排。一般包括疏松土壤、地面覆盖、合理施肥等。 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 采矿废弃地应植被遭到破坏,水分涵养下降,致使地表 径流的下渗受阻;同时,地下水流的方向也会因为开采发生 改变,导致河溪断流,水系紊乱;还有采空区的形成等等,都 会加剧采矿废弃地的水土流失,带来一些极具破坏力的自然 灾害,如沙尘暴、泥石流、山洪、甚至荒漠化。所以,采矿废弃 地生态恢复,即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提高生态 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意义重大。从园林技术的角度,主要可 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1)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键,可 以直接改良或者新覆土再进行改良。其中针对采矿地的土壤 状况,可利用园林技术中削高垫低、土平整地、复土、深挖垫 浅、煤矸石或粉煤灰填充等措施整治沉陷土地。 (2)适当植物。因为采矿废弃地土壤的处理,促进了植物 对基质中重金属的吸收。所以,改良的废弃地不适于种植农 作物,长期的改良必须依靠植物。利用固氮植物和菌根植物 改良废弃地可以起到较好的生态效益。 (3)植被群落。利用乡土植物来恢复植被群落十分重要, 这些耐受酸性水污染的植物可以较好的去除废水中的矿物 离子,具有很强的忍耐性和可塑性。利用园林技术,通过栽培 植物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以形成多结构的生态系统,在 植被养料方面,可以将基地上的材料作为植物生长的媒介加 以循环利用,如利用煤、矿砂和金属物充当植物生长的介质。 (4)净水灌溉。包括拦截地表水,阻止地表径流流入采矿 场,从而减少废水的补给量;封闭各种废弃矿井巷道,以通过 隔绝空气的方法,减少氧化作用,降低生成酸性水的可能性。 将旧有排水渠改造成水景公园,利用风力或电力设施带动净 水系统,同时把收集的雨水在冷却池和沉淀池中进行清洁处 理,再输送到各个花园进行净水灌溉。 边坡防护 边坡防护,是指依靠植物根茎与土壤间的附着力以及根 茎间的互相缠绕来达到加固边坡、提高坡表抗冲刷的能力。 对于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净化环 境,保证人员及车辆安全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大多边坡 因开挖造成,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表土抗蚀能力减弱,在雨 滴、重力和风蚀作用下水土极易流失,植物种子定植较为困 难;另外,土壤多为没有熟化的生土,养分含量一般很低,边 坡土壤对降水截流也较小。所以,必须通过相应的园林技术, 创造出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1)植物选择。为了达到较好的固土护坡的效果,要选择 适应当地气候,抗旱性强;根系发达、扩展性强;种子丰富,易 更新、易生长;多年生,绿期长;可粗放管理的植物。可用的植 物种类较多,主要有草本植物、灌木、藤本植物,以及乔木等。 (2)综合因素。需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边坡坡度,土壤结 构、厚度,边坡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种植目的等。除了土壤自 身的状况,选择边坡植物主要应考虑的气候因素还有当地气 温和降水等。 (3)护边坡筋。一般在边坡坡度较大,或同一纵边坡较长 处铺设。使用砖或其它块料作为材料,将材料置于土中,露出 地面一定高度,每隔10~20 m设置3~4道,与道路成一定角 度,如鱼骨状排列于道路两侧。在较陡峻地段的排水沟,可采 用较粗糙材料,如卵石、砾石等进行衬砌,以降低径流速度。 河道治理 维护河道的水生态平衡,既要为水生、两栖动物等创造 良好栖息繁衍环境,又要有利于河流自净能力的提升;既要 恢复自然河道的生态功能,又要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要 求。科学合理的河边植物园林设计,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1)植物墙体设计。在园林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生 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出安全性与景 观性兼顾的帮助治理河道的植物墙体。以块体结构,分层设 计;每一植物区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以更好的促进水生植 物生长实现,达到重新构建河道以及河堤生态循环系统的效 果。 (2)分层植物选择。在墙体上部可以种植一定面积的高 等水生植物,如美人蕉、旱伞草、万寿菊等。在水陆交错带,充 分利用可以吸收水中磷、氮、重金属的植物,配备其他的水生 植物群落,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如芦苇)、浮水植物等, 可以去除水体中的富余营养物。当然,这些植物还应具有生 长快的特点,这样才可以较好的清除水体和土体的有害化合 物,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3总结 特别是对于干旱地区来说,通过科学的园林技术,可以 很好的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园林技术创造的不仅仅是优美 的植被、水体景观,更可在提升土壤的可持 (上接第148页)续利用空间上有所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明.生态环保新举措:自嵌式植生挡土墙问世[EB//OL]. (2007-11-7). fo/A00000021125-1. html. [2]刘海龙.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生态学 报,2004(2):323-329. [3]蔡志洲.公路边坡灌木生态绿化研究[J].交通环保,2002,23(3): 25-26. [4]刘会超,孙振元,彭镇华.盐碱地园林绿化树木栽培技术[J].园林 绿化,2004(1):45.满意请采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会计也在发生变化。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成本会计案例分析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1 浅谈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实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优势地位,实现企业自身长效发展,必须要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成本会计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注重成本会计工作,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经过全面分析和论证,为有效实施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1、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职能概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应地为了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成本会计工作也同样发生着变化。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职能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 企业管理 水平的提高,成本会计工作职能是反映职能。 反映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所产生的消耗、运用相关的成本会计 方法 对企业成本进行计量、记录、归类汇总后准确计算出成本对象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等。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成本会计还需要担负起企业生产成本计划、单位成本计划以及生财为用预算编制、审核等职能。通过有效实施成本会计工作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遇投资管理风险的事前控制,降低投资风险,为企业赢得良好经营效益提供重要保障。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需要企业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成本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等 措施 推进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实施。 2、企业有效实施成本会计工作策略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当前,部分企业在成本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存在工作方法落后,同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有些企业甚至是直接搬用其他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方法和 经验 来开展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使得成本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不仅没有有效控制好企业成本,反而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现代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会计成本工作特点等,经过综合分析和论证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会计工作制度和流程,并加强成本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细化企业成本会计基础工作,推进会计成本工作卓有成效开展 首先,应健全企业成本会计的原始记录。健全原始记录,按照企业规定成本会计工作规程,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为企业项目核算、各种费用预算编制以及成本费用支出等提供重要资料依据。健全原始记录应注意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其次。应建立完善的存货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企业生产的产品和采购的物品要做好存货计量、验收。尤其是采购的物品或材料要做好领用和未使用完退回的记录,避免造成材料和物品浪费,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要定期对企业库存进行盘点,以准确掌握企业产品储备情况、生产实际对库存影响和成本中材料费用支出情况。 第三,加强定额管理。定额管理是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对企业成本控制有着直接性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定额能为企业对产品成本预测、核算以及控制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企业编制成本计划过程中,通常是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来制定动态定额体系。比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势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用增加生产耗材,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各种设备在调试过程中也会浪费一部分的材料。 这个时候,原定的生产消耗定额肯定同生产实际不相符的,需要采用动态定额体系,并结合设备实际情况对该部分定额衡量。此外,为保证定额制定后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企业还需根据生产发展实际情况,比如生产技术的更新、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定额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便为企业成本管理和核算提供精准客观依据。 以经营决策职能开展,促进成本会计工作有效实施 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要得到领导的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尤其是要认识到成本会计对经营决策参与职能的重要作用。将成本会计工作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若想实现长效发展,必须要对企业的未来进行科学规划。企业发展规划前应充分地对企业当前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并制定严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经济管理制度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打算。成本会计工作在企业整个发展规划中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具体分析,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人员应根据企业历史成本资料和透彻掌握周边市场情况,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来预测企业成本水平。进而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和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投入,生产效能最大化的方案和措施。在企业未来规范发展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企业经营决策问题,成本会计工作都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相应,企业做出了科学决策,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必定会推进成本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结语 综上,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想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平稳发展,必须要重视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成本会计体系,细化成本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工作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2 浅析当前成本会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对成本会计的认知 11成本会计与其他学科内容交叉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中的一种与其他的会计之间存在很大的交叉,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往往涉及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也离不开财务会计的支持,因此成本会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12混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 成本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成本核算工作来开展的,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对相关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掌握,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使企业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很多成本会计只是单纯地进行成本核算工作,而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13生产成本比重下降 随着相关技术不断走向成熟,当前在生产领域的成本在不断降低,而相应的营销以及仓储等环节的成本却不断提升。当前成本会计将核算的重点放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之上,而对于营销以及其他环节的一些成本却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失真的情况。 2新经济环境和管理方式对成本会计的冲击和影响 21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的成败。而传统的成本会计在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往往只能够看到有形的资产消耗,而对于知识的消耗却常常视而不见。这给成本会计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 22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当中,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的采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飞跃,也使生产过程当中的成本不断降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造成成本下降。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之下,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直接的人工成本则在不断缩水,只有制造成本的1/3。如果成本会计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不去进行改革,而是将制造费用由人工工时去进行分配,势必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3竞争加剧使管理者更希望得到准确成本信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外大量公司涌入国内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市场上的竞争。当前我国市场上的企业面临着激励的竞争环境,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不断地发展壮大,各个企业都十分重视对自身成本的控制,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优势。 24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将发生变化 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的需求丰富多样,企业在生产组织与安排上必须体现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生产周期与成本计算期可能始终一致,分步法和品种法的核算显得必要性不大。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3解决对策及建议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挑战,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值得我们深思。 31完善我国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完善成本会计理论时,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断成熟,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将逐渐壮大。这批高素质人才在经过实践的历练后,他们不会选择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墨守套路,做一个核算机器。而更倾向于积极运用会计准则的灵活性特征,依照企业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决策来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去处理会计实务问题,从而进一步达到并实现理论创新的目标。 32会计行为客体的要求 企业进行会计行为,主要是为内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日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逐渐促使这些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可比性的信息的相关需求大幅度增加。在这一情况下,会计准则也就应运而生并充当规范体系内的合理补充。特别是对于那些多个利益主体并存的大型的会计主体而言,由于各个利益主体对信息的需求各异,有些甚至是相悖的,为满足各自的信息要求,企业会更加倾向于作为公认会计规范的会计准则去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33会计环境的要求 随着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和改革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逐渐被提上议程。而这一日益完善的系统机制会使得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更加的规范合理。因此,在多部门同一协作下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将会更好地为服务并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而逐步完善的准则体系也使其有朝一日取代会计制度成为必然趋势。 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素质,需要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 规章制度 ,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以外,不仅要懂会计还有 财务管理 ,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随着战略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和系统工程等各种科学技术在成本会计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如适合多数企业需要的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目标成本计算、质量成本会计、成本决策、成本预测和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 对此,我们应视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以利于成本会计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大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如果能够有一个通用的会计准则来打破各个国家之间的会计制度,将会十分有利于各个国家之间进一步的经济交流。我国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把握这个机会,对我国的会计制度进行创新,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另外,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只有各行业各部门尽可能地采用相趋同的会计准则,才可以更科学合理的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健康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现在及其将来一段时间内,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仍将长期并存。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会计制度被会计准则所取代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毕业论文篇3 试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 现阶段,人已经逐渐成为置身于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武器,由此大大推动了人力资源的蓬勃发展。简单的来说,人力资源是一类能够创造出价值的资本,因而在其使用的过程当中势必会有不同的成本产生,在投资支出中会计进行人力资源的计量,由此人力资源会计成本形成。在人力资源会计当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其中的一个基本组成内容,探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企业人力资源在培训、辞退、招聘以及使用等相关方面所带来的成本影响,继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模式 (一)确认人力资源成本 具体而言,人力资源成本确认即对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的相关项目进行确认的一个范围。根据相关研究学者所赋予的任务,但凡是关系到人力资源使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取得、人力资源 离职 和人力资源使用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均需要予以反映,作为人力资源会计尤为关键的反映对象,人力资源投资依附于人力资源进入企业直至退出企业的时间顺序,并且还涉及到投资人力资源的不同目的。大体上可以将该投诉划分为以下项目:其一,人力资源保障成本;其二,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其三,人力资源取得成本;其四,人力资源损失;其五,人力资源维持成本。 (二)计量人力资源成本 当确认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后,则需要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确定所需的计量基础,以此量化人力资源成本。按照不同的人力资源成本项目具备的特点,将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费用经过计算相加,也可以直接相加。正是因为与其他物质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在投资形式方面有着显著差异,同时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特点,可以采取重置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和应付成本法等方法。 二、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 (一)取得成本 企业在员工录用和员工招募中会产生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该成本应当由被企业所录用的员工予以承担,在员工的服务年限以内进行分期摊销,具体涉及到招募、选拔、录用与安置成本。第一,招募成本是由企业用于人力资源招募的间接管理费、直接业务费、预付费用和直接劳务费组成,涉及到招聘洽谈会议费、宣传资料费、临时场地使用费、 广告 费、水电费、代理费和办公费等。第二,选拔成本即企业为了能够选择到所需的员工所发生的一系列费用,包括选拔各个环节诸如 面试 、评价、调查以及体检等过程当中产生的于决定是否录用相关的费用。其三,录用成本即企业在诸多的应聘人员当中将合格者选拔出来,并且正式将其录取为企业员工过程当中产生的费用,比如录用手续费。其四,安置成本即企业把已录用的员工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而形成的费用,具体包括为安置录用员工产生的交通费用、行政管理费用和临时生活费用等。 (二)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指的是企业对已经录用的员工开展岗位培训,使这些新员工能够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企业,继而真正达到所应聘岗位所需的能力亦或是提高其技能水平所形成的费用,比如脱产培训成本、上岗前培训成本等。第一,脱产培训成本即企业按照工作需求与生产需要,准许员工离开工作岗位进行长时间或者短时间培训所产生的费用。第二,上岗前培训成本又被称之为定向成本,是企业对已录用员工在其上岗之前进行业务技能、业务知识、 企业 文化 、思想政治、制度规章等 教育 而产生的一系列支出。 (三)使用成本 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指的是为了恢复员工或者补偿员工在工作中脑力消耗、体力消耗所间接、直接向劳动人员支付的相关费用。具体包括调剂成本、维持成本与奖励成本三部分。第一,调剂成本即调剂员工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使员工能够消除疲劳,使员工队伍得以稳定,同时吸引外部员工进入企业任职而支出的费用。第二,维持成本即确保人力资源能够维持自身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再生产所发生的费用,简单的说也就是劳动报酬,涉及到津贴、工资、年终分红以及各项福利等。其三,奖励成本即为了更好的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由此对员工的特别贡献或者超额劳动而给予的奖金,是对企业人力资源主体自身的能力超常支付的补偿费用。 (四)替代成本 替代成本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重置所作的牺牲,包括为开发替代者或者取得替代者所产生的成本。替代成本具备着职务替代成本与个人替代成本的双重概念,其中,个人替代成本是采用可以提供一组同等服务的人员将目前企业雇佣的人员代替而产生的成本,是另一个人向企业提供同等服务而产生的替代成本。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一)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及 报告 非标准化导致信息失真 在理论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相关报告及核算近年来日趋完善,为了能够进一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方面的需求,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中纳入人力资源会计信息已经达成共识。然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真正的形成规范或标准,由此给企业管理人员粉饰财务报表,继而在人力资产方面做 文章 留下漏洞。 (二)相关理论有待完善 以往人们置身于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及成本会计方面的研究,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被列为人力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资产项目,而人力资源使用成本则是被划分到当期损益中,对于这一理论相关研究学者已经达成了一致肯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随之得以逐步完善。即便是在以往的人力资源价值确认方法的前提下相关学者又提出了许多新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仍然存在非常之多的缺陷和漏洞,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与分析,这是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人员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三)账务处理存在弊端 人力资源无论因何种原因也无论在何时退出企业,也不管是几个人或者某个人退出企业,此类状况下所涉及到的会计账目非常清晰明了,在人力资本与人力资产的账务处理上也相对较为简单易行,仅仅需要做相反的会计分录,若退出企业时仍然还有未分摊完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与人力资源取得成本,那么便需要将其列入当期损益中。显然,就会计核算而言看似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实际上问题就在于数额确定方面。一般在人力资源投入的过程中,人们常常根据整体价值进行估算,但是在员工退出企业时则是对个体价值的确定,人力资源个体的价值并非能与群体价值划等号。由此可见,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有着较强的不可操作性。 四、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运用及推广的建议 (一)深化及创新人力资本理念 要想将人力资本理念予以深化及创新,就需要从转变以往传统的观念着手。如今,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方面有两个思想转变,首先是将非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同等看待,并且将两者均划分为一类资产。对于该转变切勿过度纠结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性,因为企业每年的人力资本均有显著差异,并且经常以变动的方式存在,这便使人力资本确定带有一定的不可操作性及随意性,所以应当尽可能避免该问题独辟蹊径。其次是让重要的人力资源与普通的人力资源共同参与到企业剩余价值分配中来。虽然重要人力资源为企业创造出的价值必然远远大于普通人力资源,但如果普通人力资源缺位,企业也无法顺利运营。 (二)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核算及报告的规范性 在人力资源成本核算中,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与取得成本实际上属于本性支出的范畴,因而可以将其划分到人力资产中,同时在有效的人力资源合同期以内进行分期摊销。除此之外,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是收益性支出,所以应当将其当作是当期费用加以处理,这样就能够和传统会计大体上保持同一。其区别就在于,需要对“使用成本”总账科目加以设置,下设“调剂成本”、“维持成本”和“保障成本”等明细科目。 (三)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 在实践中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无法得以顺利应用和推广的关键因素就是相关理论仍然十分稚嫩,在实务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因此,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成本理论体系显得至关重要。要想使该理论在实务中得到一致认可,则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因而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中,并非是简单的理论界使命,同时还需要会计工作者的紧密配合,应当尽快将各个理论分支之间的嫌隙予以摒弃,将完善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塑造起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会计学科崭新的一个分支,人力资源会计是计量以及鉴别人力资源数据的重要会计方法,其主要目标就在于及时的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变化的诸多信息资料,向相关外界人员提供不断变化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人力资源会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它不仅是成本会计的专项之一,同时还是人力资源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所具备的这种双重性质对于成本会计内容的健全和完善,对于财务会计体系的丰富和充实,均有着尤为重要的价值。虽然在人力资源成本今后的发展中仍然难以避免的会遇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理论研究学者及广大会计工作者应当共同携手,不断地创新、改革,从正确的方向引动会计体系的革新,从而推动我国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1. 浅谈成本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4. 有关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成本会计毕业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企业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成本的竞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非常薄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从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的各项成本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成本管理的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控制不力 成本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分,而企业在采购时往往只看到了产品价格这种显性成本,忽视了供应商管理等隐性成本。企业对整个采购系统的控制相对较弱,很少从计划、组织和供应链整体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对采购物料的质量成本控制,考虑产品系列质量和工作质量较少;对内部物流与供应链的对接,与销售链物流的对接,以及采购与工艺布局、仓储、运输的协调等,相对考虑较少。很多企业并未建立供应商相关的档案及相关信用资料,每次采购活动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选择新的供应商及对其产品的检验,没有切实可行的奖罚 措施 ,不能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生产成本控制与管理不善 1、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不协调导致生产不连贯,降低生产效率。生产计划来源于销售订单和预测,而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往往准确度很低,这导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生产线原有的计划被打断。反之,物料计划也会影响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安排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料计划的及时性,造成物料计划总是滞后于生产安排,常常使生产线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紧急更换生产品种。 2、生产报废管理不严格。生产报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但很多企业对生产报废只有记录,而没有有效的管理和核算,生产报废主要有料废和工废。料废后,企业没有追究材料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工废也没有同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绩效相挂钩,这使得生产线人为的物料报废较多,并长期得不到控制。会计人员核算废品损失时,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对过高的报废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 (三)销售成本控制不力 售后服务实质上是企业对顾客的承诺。承诺的服务越多,成本也越高。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但很多企业并没把售后服务的维修备件损耗处理作为产品销售显性成本的一部分,因而产品营销、策划、制造者不必担心售后维修成本。其结果是销售定价的规则被扭曲,轻质量、重采购成本导致返修率上升,部件品种太多、通用性差导致维修备件库品种太多、数量居高不下,服务成本上升。 三、企业成本管理改进对策 (一)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1、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供应商档案除有编号、详细联系方式和地址外,还应有付款条款、交货条款、交货期限、品质评级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由专人管理。 2、建立材料的标准采购价格,对采购人员根据工作业绩进行奖惩。企业对所重点监控的材料应根据市场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不断降低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亦可与价格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并提出奖惩措施。 (二)生产成本控制策略 1、树立现代生产成本控制理念。现代生产成本动因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既应立足于内部环境,又应考虑外部环境。在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管理决策成本的研究和分析,以此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并能为保证企业发展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 2、控制加工成本。加工的首要环节就是投料,所以加工环节的成本控制必须从投料做起,严格执行领料、补料和退料制度。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和专人领取,投料需要尽量准确,投料过多会造成浪费,过少就会造成质量问题。首件产品制成时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能批量生产,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抽样检查,以防机器波动造成废次品。 (三)销售成本控制策略 1、改革售后服务模式。可以通过与当地经销商的战略合作建立区域服务平台,由这些战略合作伙伴负责及时处理市场一线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公司则定期派技术人员对战略合作伙伴的售后服务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监督其对公司售后政策的执行情况。同时,销售部门与公司的技术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加强沟通,组建质量改进工作团队,并与技术中心和质量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寻求减少产品缺陷。 2、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将维修备件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其实只是隐性成本变换为显性成本,而总成本并未增加。这将迫使企业在生产时采取各种弥补措施,把显性成本的影响压缩到最小。这种变换的优点在于:时效性强,员工的成本意识提高,维修备件成本按比例实时摊入产品销售成本,并在定价时加以考虑,有利于实现合理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志宝。紧扼采购环节实行战略管理。会计之友,. [2]程超功。不可不控的销售成本。理财杂志,. [3]杨丽彦。产品成本控制的探讨。河北企业,.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6期 看了“成本管理论文范文分析”的人还看: 1. 关于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2. 关于项目成本管理论文范文 3. 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格式范文 4. 大学本科成本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成本管理论文提纲: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00、当前会计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01、会计造假原因的理性思考
102、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研究
103、面对新形势的会计对策
104、论财务信息的披露成本
105、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
106、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
107、会计研究实验方法
108、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咨询
109、会计研究实验方法
110、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111、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会计模式浅谈
112、浅议合伙企业的会计问题
113、浅谈我国保险监管会计制度的构建
114、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
115、对我国模拟会计报表的思考
116、谈制度安排与会计报表粉饰
117、新经济时代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118、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剖析
119、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20、试析企业会计制度实现的突破
1、增强成本意识,切实加强成本管理;
2、实行责任成本目标是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
3、建立标准成本制度,实施成本控制;
4、关于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调查分析;
5、成本控制系统研究;
6、完全成本法与制造成本法的比较;
7、企业降低物耗的具体做法;
8、成本否决制度的推行;
9、关于现代成本理论的研究;
10、企业成本管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11、成本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12、企业决策与成本控制;
13、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
14、定额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的比较
15、关于定额成本的研究;
16、关于成本计算方法的探讨;
17、责任成本的理论与实践;
18、关于质量成本核算,控制与分析;
19、关于成本核算改革的探讨;
20、试论成本的分级分口管理;
21、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22、成本竞争战略与竞争成本管理;
23、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24、建立信誉的成本;
25、物流成本初探;
26、日美成本管理比较及启示;
27、战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模式探析;
28、对成本策划的思考;
29、我国汽车工业的成本管理创新战略;
30、餐饮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探讨;
31、企业公开上市的成本收益权衡与融资决策;
32、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
33、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34、商业银行推行作业成本法的难点和突破点;
35、传统成本控制与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比较和探讨;
36、论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及典型案例分析;
1、会计档案管理研究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3、租赁会计研究
4、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面临的问题
5、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6、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7、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8、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9、论绿色会计
10、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1、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
12、人本主义的管理学思考——人力资源会计若干问题
13、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力资源会计
14、我国企业集团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15、试论会计监管
16、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17、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18、《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
19、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挑战
20、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对中国会计的影响
21、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
22、论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管理
23、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
24、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
25、关于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的探讨
26、企业合并会计问题探讨
27、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28、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
29、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30、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31、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
32、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分析
33、对反倾销背景下会计管理问题的思考
34、浅析反倾销会计问题与对策
35、反倾销与反倾销会计体制的建立
36、新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37、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研究
38、股份支付会计问题研究
39、股份回购会计问题研究
40、企业合并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1、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
2、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3、所得税会计与财务会计比较探讨
4、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5、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探讨
6、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7、对加强会计监管的思考
8、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9、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的思考
10、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
11、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
12、论税收与会计的关系
13、浅议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14、论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
15、新准则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研究
16、新旧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比较研究
17、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问题的探讨
18、浅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19、新形式下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
20、剖析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问题
2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存货计价中的应用研究
22、对无形资产价值确定的探讨
23、论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的重要举措
24、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认识
25、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26、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27、探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新思路
28、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29、浅议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
30、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设定问题研究
31、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
32、河南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
33、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研究
34、河南上市公司现状及趋势分析
35、关于研究与开发成本核算的探讨
36、统计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运用情况分析
37、新旧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38、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及对策
39、无形资产会计制度变迁及经济影响
40、现金流量表分析与运用的研究
4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动机及防范体系的建立研究
42、试论人力资源会计及前景
43、浅析新准则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
44、浅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45、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利润的调节
46、中外租赁业发展比较及经验借鉴
47、××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
48、浅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49、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50、会计继续教育体系的架构分析
51、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研究
52、名牌产品如何保持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53、某某股票估价模型应用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4、××公司会计报表分析
55、高科技企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某某为例
56、浅议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58、可转债公司债券投资价值确定的要素分析
59、某某企业竞争力调查分析浅谈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60、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61、关于或有事项若干问题的研究
62、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思考
63、民营企业活动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64、农村居民购买力分析
65、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66、固定资产投资指数研究
67、消费者购买动机调查分析
68、某产品销售统计分析
69、某公司营销人员劳动报酬统计分析
70、某公司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作用的统计分析
71、定额法的应用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
72、关于推行责任成本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73、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74、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75、民营企业会计监督研究
76、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77、浅谈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78、小型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79、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思考
80、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研究
81、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探讨
82、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83、浅析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84、对资产减值会计有关问题的思考
85、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86、会计计量对企业会计收益的影响
87、谈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88、谈如何做好一个出纳员
89、商誉的计价与会计处理初探
90、论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91、论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
92、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93、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94、浅谈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
95、浅析如何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管
96、试论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
97、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98、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99、论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100、浅谈企业的诚信管理
1 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国际会计方向班教学实践为例
2 会计稳健性与现金持有价值效应――基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经验证据
3 谢霖先生银行会计思想研究――以中国银行初创期会计制度改革为例
4 基于会计文化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5 会计准则及其国际趋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6 M区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结合问题研究
7 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
8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9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
10 戴尔公司会计舞弊的案例分析
11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
12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对策研究
13 我国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14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5 ABC广播公司会计报表粉饰案例分析
16 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研究
17 所得税改革与企业盈余管理――基于会计―税收差异的实证研究
18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状况研究
19 会计公允价值计量若干问题浅析
20 我国企业养老金的会计问题研究
21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会计稳健性
22 管理会计工具在A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2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会计报告研究
24 信息化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25 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
26 推进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27 HX集团会计信息系统优化案例研究
28 中美商誉会计处理比较研究――基于中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
1) 析高校会计文化的内蕴
2)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会计计量中的应用
3)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4) 油田企业内部财务成本控制体系建构思路探析
5) 新医改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6) 做好医院财务审核工作的探讨
7) 法务会计实践教学探索
8) 司法会计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研究
9)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就业方向现状及对策探析
10) 高职会计课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学研究
11)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对经济发展作用探析
12) 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13) 电网企业财务管理
14) 电力行业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5) 论公允价值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6) 论云计算下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17)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趋势分析
18) 探究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19) 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
20) 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2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计量及管理研究
22) 强化资金经营管理
23)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4) 探讨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5) 实践教学下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
26) 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若干问题探讨
27) 体验式教学在“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管理素质训练”中的应用
28) 浅谈提升会计学教学效果心得
29)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探究
30)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31) 中职国家示范校建设背景下学生会计实践技能水平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
32) 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33) 高职会计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探析
34) 对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探究
35)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36)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及建议
37) 论如何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38) 胜利露天煤矿成本控制管理措施
39)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向
40) 基于龙马环卫公司的财务分析研究
41) 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42) 浅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43) 中小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44)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管窥
45) 现代酒店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
46)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
47)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及解决对策
48) 银行业内控机制建设路径探析
49) 中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收益研究
50) 论我国会计规范与国际惯例的协调
51) 破产会计理论探讨
52) 论我国会计准则下的利润操纵及防范
53)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限定的探讨
54) 资产负债表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
55) 互联网思维破解代理记账行业谜团
56) 关于发展绿色会计的思考
57) 管理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58) 地质勘查单位推行项目预算管理探究
59)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研究
60) 关于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办法的探讨
61) 林业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探讨
62) 浅析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优化
63) 基于奶畜生产经营的会计核算--以XXX为例
64)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65) 浅谈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
66) 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发展30年
67)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加强教育财务管理研究
68) 中学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9) 基于资产清查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
70) 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71) 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会计专业问卷调查分析
72)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73) 医学院校科研经费审计质量控制关键路径探析
74) 广西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研讨性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76) 高职院校企业所得税会计课程开发的研究
77) 会计“专家”走进高职会计课堂之我见
78) 山西省会计领军人才交流资料--合同能源管理财务核算实务问题分析
79) 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山西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80) 化学工业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81) 电力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82)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83)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
84)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管理会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85)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
86) 涌鑫矿业公司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87) 生态成本对露天矿最终境界的影响
88) 露天采矿企业涉税情况及纳税筹划
89) 浅议国外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问题
90) 基于成本风险控制的矿建项目材料采购新对策
91) 联合沃尔比重评分法与杜邦财务分析法构建医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92) 自助终端结算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实践与探讨
93) 浅析公立医院新财会制度下财务管理分析与解读
94) 新形势下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途径研究
95) 浅析司法会计在检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96)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以XXX为例
97) 小议我国高校会计风险和防范
98) 浅谈高校构建智能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必要性
99) 对当前高校在完善会计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探讨
100) 技术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探讨
1、水产食品加工企业成本核算问题及完善建议
2、复烤企业生产成本能耗预算定额体系构建
3、燃气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4、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促进煤炭循环经济的发展
5、提高煤炭运销企业会计人员分析反映能力的途径及方法
6、中小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效果探讨
7、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运用探究
8、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理念、决策及业绩评价
9、企业在新准则下的企业所得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0、试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11、宾馆酒店行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12、“国民盛宴”中B2C电商促销方式会计核算的分析
13、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研究
14、刍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整合
15、矿山企业财税管理要点与难点
16、地质勘查单位推行总会计师责任制建设研究
17、浅析地勘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差异原因及对策
18、基于价值链管理方法钢铁企业如何有效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19、财务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0、浅谈财务管理在铁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1、路政管理如何做好成本核算
22、分析完善高速公路财务管理的策略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
23、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影响
24、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25、企业内控管理构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启示
26、浅析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27、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中的核算漏洞及实施难点分析
28、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29、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分析
30、探析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
1、政府收支分类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2、城市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思考
3、探讨精细化财务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中的运用
4、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5、关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探究
6、浅析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及思考
7、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
8、与基建项目相关的政府补助财务处理实务探讨
9、中国上市银行资本缓冲周期性研究--基于2005-2014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10、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11、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
12、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兴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13、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14、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15、物联网条件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分析
16、用友ERP-U872供应链系统中直运销售业务的处理
17、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18、税务会计实践教学优化探讨
19、“四大”本土化后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策略
20、管理会计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21、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三个层次基本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