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西华大学学报期刊点评

发布时间:

西华大学学报期刊点评

文史专家胡传淮:打捞遂宁记忆 固守精神家园《遂宁日报》记者 杨俊成功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一朵开在漫长崎岖道路尽头的鲜花,只有通过了这条道路上所有的考验,你才能将它捧在自己的手上。成功是一枚勋章,它只奖励给那些真正付出过巨大劳动和汗水的人。著名文史专家胡传淮,无疑就是应当获得这种奖励的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胡传淮先生走上巴蜀文化的研究之路,是极为艰苦的,亦经过了这三种境界。人物档案胡传淮,1964年生于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文学学士。现为四川省蓬溪县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学会会员、张船山研究会学术顾问、问陶诗社名誉社长、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主任。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清诗、巴蜀文化、方志族谱和乡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出版专著60余部,发表论文、诗词、文史随笔300余篇,共计800余万言。专著《张问陶年谱》,《光明日报》评为“一部学术品格很高的好书”,被《清史》《中国文学编年史》《中国诗歌通史》《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清诗考证》《巴蜀文学史》《遂宁市志》《蓬溪县志》等文献引证或著录;论文《洗百年奇冤,还高鹗清白——高鹗非“汉军高氏”铁证之发现》解决了红学中一大悬案,已载入《红学通史》。共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十余次获得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研究成果在学术界赞誉有加,专著发行至欧美、日本、韩国和台港澳等地,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胡传淮于1964年8月27日出生在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百恒村三台观胡家沟。因河南历史文化名城淮阳,是胡姓得姓始祖西周时陈国第一任国君胡公满的封地,是胡姓发祥之地和血脉之源,故取名“传淮”,以示不忘胡姓传统根脉在淮阳矣。上小学时,正遇“文革”。他常听老农忆苦思甜,向他们讨教村史社情的文字记载。“哪有什么文字记载哟,全部是凭脑子记、口头传下来的。”胡传淮就想,将来我有文化了,一定要把农民们讲的这些东西记下来。读中学时,见历史书后总是有“乡土教材,各地自编”的附言。胡传淮就问老师:“我们有自编的乡土教材吗?”老师说:“我们这里还没有。”胡传淮就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编出自己家乡的乡土教材!在读大学的岁月里,他对中国古典文学情有独钟,潜心攻读历代诗词小说,准备毕业后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人生有了目标,精神便有了寄托。然而怎样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呢?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著名国学研究家龙晦先生对他说:“四川的学者应该把研究的目光瞄准在本土历史文化上,就如同土特产,人无我有,具有特色。”又指出:“要研究清诗,先选择一个地域、一个小群体、一个家族或者只是一个人,仔细读去,不要被《清诗纪事》中那些评价迷惑,这样庶几可得清诗之真。”这些话使胡传淮豁然开朗。他想,许多外地学者都重视巴蜀文化,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又岂能视而不见呢?于是,胡传淮把研究目标定位在明清文学,瞄准巴蜀文化,最后聚焦到家乡遂宁的宋代学者王灼、明代女散曲家黄峨、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三人身上。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理想,胡传淮从此走上了一条荆棘丛生的艰苦道路。1993年,胡传淮从高中语文教师岗位调入蓬溪县政协从事文史研究工作后,他开始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并开始用手中的笔为蓬溪编纂了一辑又一辑可资历史借鉴的地方文史资料。由于全情投入,他每年征编出版的一辑《蓬溪文史资料》质量上乘,使蓬溪政协的文史工作走在了遂宁市的前列,在四川省文史界也产生了较大影响。那年,他刚29岁。胡传淮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满街繁华皆过眼,独钟书市久流连。”并不富裕的他舍弃了不少个人娱乐和生活享受,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了买书。几十年来,从不间断,如今他家中的万册藏书均为蜀中地方文献,有好友形容其陋室“好比用砖砌成的堡垒,足以惊倒邻墙。”除了买书,胡传淮还有一个爱好:抄书。由于其主要从事清诗、巴蜀文化和乡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所以许多地方文献资料都是宋元明清刻本,属于珍贵文物无法购买。保存者怕影响古籍纸张又不同意其复印,于是,只能靠手抄。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几年来,胡传淮已抄录古籍10余部、200多万字。民国本《遂宁县志》、清光绪本《潼川府志》、民国本《南充县志》、清刻本《吕半隐诗集》、民国本《遂宁张氏族谱》……胡传淮抄录的笔记本多达100余个,写坏钢笔10余支。“为了抄书,我忘了白天黑夜。抄得头昏了,就用冷水洗脸,清醒后再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胡传淮的痴迷与专注,让他在收获了50种著作、共800万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成为了蓬溪县政协常委、文史学习委员会主任、蓬山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张船山研究会学术顾问、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被中共蓬溪县委、县政府命名为蓬溪县第四批拔尖人才。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胡传淮,从不打麻将上舞厅,无论节日或假期,他全把精力投入到了读书、研究和写作上。他说:“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孤独是最好的自由,寂寞是最真实的快乐。”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胡传淮研究最多最深的,是清代乾嘉年间的大诗人、大书画家张问陶及其家族。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乾隆进士,官至山东莱州知府。其祖籍为今四川省蓬溪县金桥镇黑柏沟两河口翰林村,著有《船山诗草》。由于过去政治因素的干扰,一些文学史对张船山或语焉不详,或略而不谈,这成为张问陶研究的一大缺失。1988年,胡传淮在成都读大学期间就开始搜集有关张问陶的资料。节假日,他在四川省图书馆抄阅资料,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中午仅用馒头开水充饥。当离开图书馆时,常常已夜幕降临灯火阑珊。正是这种不畏艰辛、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他在短短几个月里便抄录完26卷、约50万字的《船山诗草》。1998年,为了编著《张问陶年谱》,胡传淮自费到金桥镇两河口船山故里搜遗考古。寻求古碑,查阅族谱;扶桑牵桐,翻山越岭,考察了两河口唐家湾月亮坪张船山墓址及张氏家族墓群。与张氏后裔张隆俄、张清廉等人座谈,记录了几大本有关张氏家族的珍贵史料。胡传淮长年累月浸润于各种典籍中,钩沉探微,揣摩研究,认真将古代文学史、目录学、绘画史、书法史、佛教史、道教史等仔细梳理,并反复研读张问陶原著,使其学识精进,日趋成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00年1月,胡传淮编著的《张问陶年谱》一书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在遂宁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荣获一等奖,在四川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评奖中荣获优秀成果奖,在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第四次优秀作品评奖中荣获二等奖。该书首印,好评如潮争购一空。随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将该书入选“巴蜀文化研究丛书”,并将其修订再版列为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大科研项目。2005年1月,《张问陶年谱》(修订本)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在漫长的平淡岁月里,胡传淮正是用一个学者应有的刻苦钻研精神,畅游于各种古老的知识体系中,用他日积月累的丰富知识,一点一点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和难关,抵达了这些学问的堂奥,同时也让他终于站到了一个很高的学术平台上,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不平凡的学术成果。近十余年来,胡传淮厚积薄发,相继编著出版了《王灼集校辑》、《大英风物志》、《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张鹏翮诗选》、《张问陶研究文集》、《船山诗草全注》、《烬余录注》、《张鹏翮研究》、《蓬溪县志》、《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张问陶资料汇编》、《张问陶家族诗歌选析》、《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榜眼李仙根》、《赤城春秋》等著作60余部;在《红楼梦学刊》、《中国韵文学刊》、《国学》、《蜀学》、《巴蜀文献》、《苏州大学学报》、《聊城大学学报》、《西华大学学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文史杂志》、《寻根》、《科举学论丛》、《谱牒学论丛》、《地方文化研究辑刊》、《巴蜀史志》、《中华读书报》、《今晚报》等报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编纂著述、论文、诗词等多达800余万字;论著多次荣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等级奖,在学术界获得赞誉的同时,其专著更发行至欧美、日本、韩国和台港澳等地,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学大师王利器先生评价《王灼集校辑》说:“吾蜀宋代文化,展现眼前,为之神往,实整理蜀宋文化之力作也。”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中文研究所池泽滋子博士给胡传淮来函说:“这样的好书(《王灼集校辑》),对宋代文化研究者,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研究》和《天府新论》分别以《金石有声,不考不鸣——读<王灼集较辑>》和《王灼研究的新成果——简评<王灼集较辑>》为题,对《王灼集校辑》一书进行了高度评价,称道该书“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珍贵的文化精品,是巴蜀文化研究的新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刘扬忠说:“胡传淮先生的《张问陶年谱》和他考证高鹗并非张船山妹夫的文章,已经在清诗研究界和红学界产生了很大反响,胡传淮先生的学术成果,当然主要是他的学识和才力的产物。”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导廖可斌教授,浙江大学教授、《全清诗》编委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著名清诗研究专家朱则杰教授,四川宜宾学院罗应涛溪教授,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研究所吴世民研究员等专家学者或来函或撰文,对胡传淮的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赏……如今,著作等身、硕果满枝的胡传淮已然知天命。然而他依然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中继续探索,在文史的园地中默默地耕耘。他说:“假如学问成了洪荒中的孤岛,我愿乘最后一叶方舟前往。”对于胡传淮而言,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创造,他要用自己的劳动为家乡、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正需要无数能像胡传淮这样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学者专家,来为我们打捞一份完整的历史记忆,让我们保有一片美好的精神世界。也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的默默耕耘,才让我们这个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能够穿越岁月中的无数浩劫,得以代代沿袭薪火相传!【原载】《遂宁日报》2013年8月第三周《大周末》

这个大学的学报包括2种: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是普通期刊。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西华大学(Xihua University),简称西华,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四川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西华大学始建于1960年,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1972年更名为成都农业机械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截至2019年6月,学校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60余名,其中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140余人,聘请70余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国国内名专家担任学校特聘教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 西华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点评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 科学 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 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19.中国农学通报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西北农业学报 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 业科学 25. 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28.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湖北农业科学 33.新疆农业科学 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贵州农业科学 37.河南农业科学 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以上期刊都很好,主要看你投稿方向和时间要求,中国农业科学最快也得一年以上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哪家好发 5分 1.农业工程学报 2.农业机械学报 3 .灌溉排水(改:灌溉排水学报) 4.水利学报 5.节水灌溉 6.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7.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8.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9.农机化研究 10.粮食与饲料工业 11.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农业现代化研究 13.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14.农业机械 现在在征稿阶段,如果想要发论文的话,可以给你推荐个不错的杂志社,我朋友就在那发表的 农业工程刊物是省部级吗 “刊物”是由杂志社岀版的书,比如《工业工程》杂志,它是一种岀版物。它没有什么“省部级”,“县团级”的级别。 如果一本书都有级别,那真是天大的笑话了。至于这个刊刊物的岀版社关什么级别的人与机构管着,目下在中国这到是不争的事实。 农业工程类SCI投稿求助 几个农业工程领域的SCI期刊,你可参考一下: 1. AGRARTECHNISCHE FORSCHUNG-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农业工程研究》德国 2. AMA-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亚洲农业机械化》日本 3.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农业应用工程》美国 4. BIOSYSTEMS ENGINEERING 《生物系统工程》美国 5. 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 《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汇刊》美国 中国农业文摘 农业工程是什么期刊 这个中国农业文摘没有检索到,后边的农业工程倒是有。是农业领域的期刊,偏向的是农业机械方向,关注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技术研究,同时所刊内容也利于促进机械化进度。刊号是11-6025/S。这些是简单介绍,详细资料可在期刊vip上搜一下【《农业工程》国家级期刊农业论文发表】。当然,也可也直接到“农业期刊”分类下看到更多的期刊及介绍。都是可以参考了解的。如果要往农业期刊上投稿自己的论文,还是找编辑沟通了解哪几个是可以投稿的。 农业工程学报排名,农业工程学报投稿,农业工程学报怎么样 是EI啦,本实验室很多往那投的。期刊水平不错啊 农业工程类SCI投稿求助 朋友你好,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农业工程类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国家级的、省级的各有什么?评定高级职称用 1.农业工程学报 2.农业机械学报 3 .灌溉排水(改:灌溉排水学报) 4.水利学报 5.节水灌溉 6.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7.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8.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9.农机化研究 10.粮食与饲料工业 11.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农业现代化研究 13.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14.农业机械 【附: 2002年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又进一步作了统一答复:(1)期刊无国家级、地方级的区别;(2)目前国家与地方关于期刊的评比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无关;(3)“核心期刊”的认定是民间行为,而非 *** 行为;(4)目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权威标准;(5)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举办过国家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等期刊方面的评奖活动,不能认为获得这些奖项的期刊的学术质量就是高的,“不能作为评职称时入选论文的依据”。这是迄今为止 *** 职能部门最具权威和最新的意见。 权威的有关农业工程专业的期刊有哪几个? 农业经济 湖北农业科学 安徽农业科学 农业工程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已经查询过了,是核心级的。如果你评副高、高的,级别上,应该非常是符合qikanzj,前提是单位活着负责职称这一块的部门没有指定的期刊的话。。 农业类核心期刊好发的有哪些 S 综合性农业科学 1. 中国农业科学 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3. 西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 19. 中国农学通报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西北农业学报 22.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业科学 25. 江苏农业学报 2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广东农业科学 31.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 湖北农业科学 33. 新疆农业科学 34.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 贵州农业科学 37. 河南农业科学 38.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 土壤学报 2. 水土保持学报 3. 土壤 4. 土壤通报 5.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 水土保持通报 7. 水土保持研究 8. 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 生态环境 10. 中国水土保持 1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 1. 农业工程学报 2. 灌溉排水学报 3. 农业机械学报 4. 节水灌溉 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 农机化研究 8. 中国农机化 S3,5 农学,农作物 1.作物学报 2.中国水稻科学 3.麦类作物学报 4.玉米科学5.杂交水稻 6.棉花学报 7.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8.大豆科学 9.种子10.核农学报 11.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2.中国棉花 13.作物杂志 14.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5.中国菸草科学 来源于:2008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按照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公分为五个等级,即为A+, A, B+, B,C。农学方面的包括以下269种。其中1-55为A+和A类的排名。1 土壤学报A +2 作物学报A +3 中国农业科学A +4 中国水稻科学A +5 水土保持学报A +6 农业工程学报A +7 土壤A +8 园艺学报A +9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A +10 植物病理学报A +11 果树学报A +12 玉米科学A +13 茶叶科学A +14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A15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科版) A1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A17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A1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19 麦类作物学报A20 中国生物防治A21 植物保护学报A2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A2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A24 华北农学报A25 土壤通报A26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27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A28 农业现代化研究A29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A30 大豆科学A31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A32 棉花学报A33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A34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A35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A36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37 新疆农业科学A38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A39 核农学报A40 江苏农业学报A41 分子植物育种A42 农业机械学报A43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A4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A45 农药学学报A4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47 农药A4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A49 植物保护A50 杂交水稻A51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A52 江苏农业科学A53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A54 西南农业学报A55 中国土壤与肥料A

大连大学学报期刊点评

大连大学不是211工程高校,学校位于浪漫之都——辽宁省大连市,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入选高校,首批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1978年10月成立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后更名为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1983年11月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更名为大连大学。1987年10月,与大连师范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成为如今的大连大学。

多年来,大连大学在先进大学文化的引领下,秉承“让每个人都成功、让每个人都快乐”的核心理念,发扬“立德树人、崇学笃行、兼容并蓄、创新超越”的连大精神,倡导“崇尚学术、崇尚科学”的优良校风,团结奋斗,坚持“以贡献求支持、求发展”,实现了跨越发展。

学校发挥综合性地方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紧密围绕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为引领的优势学科群,积极服务大连“两先区”建设,推动了信息、软件、制造、材料、医药、旅游、自贸、现代农业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为智慧大连、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民生工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学校注重智库建设,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百人担任国家、辽宁省及大连市各行业的智库专家,每年均承担一批政府委托项目,提交的资政建议获得中央、省、市等主要领导的批示和相关部门的采纳。在送文化下乡、科技扶贫、科学普及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肯定。

学校历史

大连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1978年10月成立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1979年7月改后为大连工学院旅大分院,1981年11月改为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1983年11月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独立办学更名为大连大学。

1949年10月成立旅大师范学校,1978年12月改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1981年3月改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

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1951年3月改为旅大市医士学校,1954年12月改为辽宁省旅大市医士学校,1956年3月改为辽宁省旅大市卫生学校,1963年12月改为旅大市卫生学校,1981年3月改为大连市卫生学校。

1987年10月,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大连大学,大连大学设工学院、师范学院、医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5900余人(含2所附属医院)。校本部教职工1600余人,正高职146人,博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4人,专任教师998人。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金普学者”系列计划,大力强化“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的功能。目前,学校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其中副主任委员3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校设有29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有7个省重点(培育)学科,8个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及卓越计划项目6个。

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护理学(二批)、小学教育(三批)、生物工程(四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护理学、汉语言文学、日语、化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辽宁省一流学科(1个):软件工程

辽宁省高校重点学科(4个):专门史、有机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外科学

辽宁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3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企业管理

辽宁省高水平重点学科(3个):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外科学(骨外)

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5个):专门史、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企业管理

辽宁省示范性专业(7个):日语、医学检验、小学教育、护理学、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辽宁省特色专业(2个):医学检验、日语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土木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拥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6个辽宁省创新团队,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以及3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

据2018年3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近五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25项,年全口径科研经费超亿元;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016年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SCI、SSCI、EI、CSSCI检索论文1000余篇次;授权发明专利335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1项国防科研成果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14项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参加“辽宁省第一届军民融合成果展”。

学术期刊

《大连大学学报》其前身是1980年创办的《大连师专学报》,1991年1月更为现名。1998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大连大学学报》转为高等学校正式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其属性为高校教育类综合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刊号为ISSN 1008-2395 CN 21-1390/G4,国外代号为DK21008。1999年1月开始正式出版发行。期刊为全国首届《CAJ-CD》评优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期刊。

合作交流

学校注重教育国际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吸引海外智力为我校及大连市服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等18个国家的134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多所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短期交流等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与多个海外团队开展了国际科研合作、智库合作等,每年均邀请一批海外知名专家到我校交流,并有部分专家被聘为客座教授。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承建了“教育部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并分别在塞舌尔大学和科摩罗大学建设了孔子学院。学校的办学内涵不断丰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也助力了大连市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211工程 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大连大学是省市共建的一般地方高校,非211大学

截止2013年4月,学校设有61个本科专业,设有研究生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人文学部(法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女子学院)、日本语言文化学院、英语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5个学院。 大连大学有附属中山医院、附属新华医院2所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和2所卫生学校。 截止2013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4500余人,专任教师102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51人(含2所附属医院),其占专任教师比例数列辽宁省80余所高校中的前列。专任教师中有长期在校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6人,正高职人员393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高校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等30余人。学校被市政府确定为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宋振骐(双聘教授) 辽宁省省级教学团队(5个):护理学教学团队、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团队、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细胞生物学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教学团队 截止2013年4月,学校建有4个辽宁省省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省高水平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有8个学科获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流学科计划”和“特色突出计划。2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120多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 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 序号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名称 1 法学03 马克思主义理论 2 教育学04 体育学 3 文学05 中国语言文学 4 外国语言文学 5 历史学06 中国史 6 理学07 化学 7 生物学 8 工学08 机械工程 9 控制科学与工程 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 土木工程 12 环境科学与工程 13 软件工程 14 医学10 临床医学 15 护理学 16 管理学12 管理科学与工程 17 工商管理 18 艺术学13 音乐与舞蹈学 19 美术学 20 设计学 辽宁省高校重点学科(4个):专门史、有机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外科学 辽宁省高校重点培育学科(3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企业管理 辽宁省高水平重点学科(3个):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外科学(骨外) 辽宁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5个):专门史、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结构工程、企业管理 截止2013年4月,学校建有5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基础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7个,省级示范性专业、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重点支持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3个,省级精品类课程20门,是省微电子通信与IT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50项,启动校级教改课题425项,建有270个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护理学(二批)、小学教育(三批)、生物工程(四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六批) 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1个):大连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第二批) 国家级大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基础物理实验示范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7个):大连大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等 辽宁省示范性专业(7个):日语、医学检验、小学教育、护理学、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辽宁省特色专业(1个):医学检验专业 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土木工程 辽宁省精品课程(20门):护理学基础、化工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大学英语、生物化学、液压传动、工程力学、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基因工程等 学生考取研究生比率和一次性就业率逐年上升。在国际、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舒曼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CCTV模特电视大赛、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大赛等各种科技、文体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截止2013年4月,学校承担一批国家863和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其中国家863、973项目和国家支撑计划项目5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0余项;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国防、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5项,列辽宁省80余所高校的前列。学校在2008年获得国际科技进步奖之后,潘成胜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主持完成的面向现代服务业的空地一体化网络管理与远程故障诊断维护系统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馆藏资源截止2012年末,大连大学图书馆馆藏总量为万册,《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荟要》、《宛委别藏》以及《古今图书集成》等收藏很完整。在藏书中木刻原版图书有相当数量,价值较高。图书馆已拥有CNKI知识资源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VIPExam(中科软股考试、学习系统)、银符考试数据库、博看畅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读秀和百链知识搜索系统、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方正阿帕比电子图书数据库、书生之家电子图书数据库、北大法宝法律数据库、四部丛刊数据库、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畅想之星随书光盘数据库等14个中文数据库;有ScienceDirect数据库、Springer 斯普林格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数据库、JSTOR人文社会科学过刊数据库、IEEE CS(IEEE计算机学会期刊论文数据库)、ACS(美国化学学会期刊全文数据库)、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期刊数据库)、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期刊会议录全文数据库)、Emerald管理工程学期刊数据库、RSC(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全文数据库)、WEL (世界电子图书数据库)等10个外文数据库。 学术期刊《大连大学学报》其前身是1980年创办的《大连师专学报》,1991年1月更为现名。1998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大连大学学报》转为高等学校正式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其属性为高校教育类综合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刊号为ISSN 1008-2395 CN 21-1390/G4,国外代号为DK21008。1999年1月开始正式出版发行。期刊为全国首届《CAJ-CD》评优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期刊。

动画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摭论 黄会林; 李明 【期刊】艺术百家 2011-01-15守住民族文化本性 创造不可替代的“第三极文化” 黄会林 【期刊】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1-15第三极艺术文化观 黄会林 【期刊】大连大学学报 2010-10-25真实 真情 真切——记云南卫视大型公益活动《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6-15关于“第三极文化”的设想与讨论 黄会林; 张颐武; 霍建起; 苏小卫 【期刊】艺术评论 2010-05-04感天动地《沂蒙》“魂”——浅析电视连续剧《沂蒙》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10-04-152009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下) 黄会林; 阮青; 李璠玎; 林嵒; 李漫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4-15电视娱乐节目与未成年人成长 黄会林 【报纸】光明日报 2010-02-252009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上) 黄会林; 阮青; 李璠玎; 林嵒; 李漫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2-15拓宽银幕上下的交流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10-01-082009年度电影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调研分析报告 黄会林; 叶宇; 李小丽; 金学敏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1-01关于中国艺术学科体系建构的思考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12-15解放电影想象力以承载核心价值 黄会林 刘藩 【报纸】社会科学报 2009-11-19中国电影:色彩斑斓一甲子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9-08-14导师点评 黄会林; 王一川; 张同道; 王宜文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8-01关于艺术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设置问题 黄会林 【期刊】艺术评论 2009-07-152008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下) 黄会林; 杨越明; 董宁宁; 崔莉; 张雨茗; 李晓燕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4-152008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上) 黄会林; 杨越明; 董宁宁; 崔莉; 张雨茗; 李晓燕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2-15守望与开拓:未成年人与中国电视文化发展策略 黄会林; 刘琛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12-20电影媒介/文化对未成年人社会化影响的调研与思考 黄会林; 刘琛; 刘硕; 喻溟; 李瑞华; 朱毅飞 【期刊】当代电影 2008-12-01“电影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研究报告 黄会林; 刘藩; 许波; 赵玉琦; 王淑梅 【期刊】艺术评论 2008-10-15融古贯今 济世救人——探析《中华医药》的独特奉献 黄会林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09-20启动电视文化的优质呈现 构建和谐的电视文化氛围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08-09-15试论丁荫楠导演的艺术追求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8-09-05《潮涌中部》: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6-15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行为分析报告(下) 黄会林; 王卓明; 李国顺; 钟芳; 谭华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4-15首都未成年人电视收视行为分析报告(上) 黄会林; 王卓明; 李国顺; 钟芳; 谭华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2-15传统民族精神与主旋律电影 黄会林; 刘藩 【期刊】电影艺术 2007-11-05钟惦棐电影观初探 黄会林 【期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7-08-15反映人民心声 讴歌时代精神——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 黄会林 【期刊】求是 2007-05-16观众在电影中的核心地位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7-05-05精彩的人文图景与人生壮歌——大型电视纪录片《迁徙的人》观后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7-05-01电视文化对北京地区未成年人影响的调研与思考(下) 黄会林; 王韵; 蒋文倩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4-01雄风猎猎 长调悠悠——评内蒙古电视台文艺晚会 黄会林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03-20电视文化对北京地区未成年人影响的调研与思考(上) 黄会林; 王韵; 蒋文倩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2-01电影媒介/文化对未成年人社会化影响的调研与思考 黄会林; 吕益都; 陆彭; 申彩虹 【期刊】电影艺术 2006-11-05现代影视高等教育及学科建设理念探究 黄会林; 明日 【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6-10-01江与人的生命交响曲——《再说长江》之“再说” 黄会林 【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6-09-20新百年的中国电影前瞻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6-05-05百年中国电影与中国电影观众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3-15历史的记忆 壮美的史诗——电视剧《铁色高原》观后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6-03-01关于当前文艺思潮的思考 黄会林 【期刊】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5-09-30第五届电视电影百合奖论说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5-07-05关于北京影视受众需求的调查 黄会林; 俞虹; 韩培 【期刊】北京社会科学 2005-05-15千帆竞发 活力四射 2004年中国电视综观 黄会林; 双日 【期刊】电影艺术 2005-05-05民族化:影视艺术的现实路径与未来目标——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黄会林教授 黄会林; 杨乘虎 【期刊】现代传播 2005-04-15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电影与受众辨析——电影与受众简论 黄会林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25瑞金点燃品牌战火 黄会林 钟小平 【报纸】中国工商报 2005/02/24点燃品牌的战火 本报通讯员 黄会林 钟小平 【报纸】中国消费者报 2005/01/31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守望与超越——论胡辛创作20年 黄会林; 沈鲁 【期刊】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1-25关于影视艺术教育与学科建设之思考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4-09-05关于当前文艺思潮的思考 黄会林 【期刊】北京社会科学 2004-05-15受众·电视剧·青春偶像剧探析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4-05-05受众与影视品牌战略发展的民族化思考(续)——北京电影、电视观众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黄会林; 俞虹; 韩培; 陈可红 【期刊】现代传播 2004-04-15中国早期电影与受众辨析——电影与受众简论之一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影 2004-03-15谢晋电影创作论 黄会林 【期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4-02-25受众与影视品牌战略发展的民族化思考——北京电影、电视观众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黄会林; 俞虹; 韩培; 陈可红 【期刊】现代传播 2004-02-15名导名片展示的独特艺术景观——读《百年回眸》 黄会林 【期刊】江西社会科学 2004-01-25受众:艺术创作的起始与归宿——关于电视剧传播与生存的思考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 2003-10-15内容、形式与整体诠释——《那时花开》析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3-09-25“权力观”的艺术辨析——电视剧《绝对权力》的独特张力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03-07-15生命体验与生命感悟 论八十年代中国女性电影导演的艺术追求 黄会林 【期刊】电影艺术 2003-03-25军旅题材创作的新突破——评电视剧《导弹旅长》 黄会林 【期刊】求是 2003-01-16中国电视品牌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期刊】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02-07-30中国电视品牌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02-07-15人性的闪光 生命的胎验——论说《为你而歌》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2-03-15人性美与艺术美——关于2001年中国电影的审视 黄会林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1-25以“常人”为本──现实题材长篇电视剧如何好看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2001-09-15感应与启示——评说《中国保尔·吴运铎》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1-08-01艺术魅力:“独特”与“创新”——观《毛泽东在1925》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影 2001-07-15鲜活形象与生动个性——观《文成公主》后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1-07-01《仗义执言》的独特艺术“意味”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1-04-01《百年中国》的文化意蕴 黄会林 【期刊】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1-02-15民族化:中国电视艺术的现实与未来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2000-12-30新中国“十七年电影”美学探论 黄会林; 王宜文 【期刊】当代电影 1999-09-15“中国影视美学研究”笔谈 黄会林; 周星; 张同道; 于丹 【期刊】中国社会科学 1999-05-10影视编剧艺术谈 黄会林 【期刊】戏剧艺术 1999-02-15情理交至 形神兼备——《笑傲苍穹》的艺术追求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1998-12-15中国影视美学建设刍议(下)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1998-08-15中国影视美学建设刍议(上)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1998-07-15戏剧艺术家与北国剧社 黄会林 【期刊】中国戏剧 1998-03-18《荧屏连着我和你》的新境界——兼谈“气韵生动” 黄会林 【期刊】当代电视 1997-10-15生命的能量与生命之根——评电视剧《生命交响曲》 黄会林; 王宜文 【期刊】当代电视 1996-11-15交融、特写——我观小剧场戏剧 黄会林 【期刊】戏剧艺术 1994-02-15风范永存——追念唐弢师 黄会林 【期刊】鲁迅研究月刊 1992-05-30奉献者之歌——谈电视剧《离太阳最近的人》的人物塑造 黄会林; 尚伟 【期刊】中国电视 1992-05-30评《国魂》 黄会林 【期刊】中国电视 1991-07-30山花浓郁永不雕——读《小二黑结婚》 黄会林 【期刊】名作欣赏 1982-12-27曹禺剧作的艺术结构与人物塑造 黄会林 【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2-06-30电视剧的生命与艺术内涵 黄会林 【会议】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 2002-12-28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倾力打造高层次影视教育体系——专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黄会林 黄会林; 卓明 【会议】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4-11-01做无愧于历史的守望者 黄会林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02-08-23在多元共存中突出民族文化主体精神 黄会林 【报纸】光明日报 2004-02-18中国电视艺术的民族化之路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0-12-23《省委书记》: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2-10-13“权力观”的艺术辨析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3-11-18以小见大 举重若轻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1-03-22多姿多彩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长廊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2-02-07与铁血相伴的柔情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2-08-08田汉与电影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5-09-15品牌定位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报纸】中华新闻报 2002-10-08品牌内容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报纸】中华新闻报 2002-10-22品牌形式与民族文化特质 黄会林 【报纸】中华新闻报 2002-10-29百年电影的民族化特质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 2006-01-12富有审美感召力的《戈壁母亲》 黄会林 【报纸】文艺报 2007-12-11民族精神与民族精魂的精彩呈现 黄会林 【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01-31

西北农业学报期刊点评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 科学 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 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19.中国农学通报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西北农业学报 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 业科学 25. 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28.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湖北农业科学 33.新疆农业科学 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贵州农业科学 37.河南农业科学 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以上期刊都很好,主要看你投稿方向和时间要求,中国农业科学最快也得一年以上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哪家好发 5分 1.农业工程学报 2.农业机械学报 3 .灌溉排水(改:灌溉排水学报) 4.水利学报 5.节水灌溉 6.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7.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8.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9.农机化研究 10.粮食与饲料工业 11.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农业现代化研究 13.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14.农业机械 现在在征稿阶段,如果想要发论文的话,可以给你推荐个不错的杂志社,我朋友就在那发表的 农业工程刊物是省部级吗 “刊物”是由杂志社岀版的书,比如《工业工程》杂志,它是一种岀版物。它没有什么“省部级”,“县团级”的级别。 如果一本书都有级别,那真是天大的笑话了。至于这个刊刊物的岀版社关什么级别的人与机构管着,目下在中国这到是不争的事实。 农业工程类SCI投稿求助 几个农业工程领域的SCI期刊,你可参考一下: 1. AGRARTECHNISCHE FORSCHUNG-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 《农业工程研究》德国 2. AMA-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ASIA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亚洲农业机械化》日本 3.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农业应用工程》美国 4. BIOSYSTEMS ENGINEERING 《生物系统工程》美国 5. 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 《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汇刊》美国 中国农业文摘 农业工程是什么期刊 这个中国农业文摘没有检索到,后边的农业工程倒是有。是农业领域的期刊,偏向的是农业机械方向,关注国内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技术研究,同时所刊内容也利于促进机械化进度。刊号是11-6025/S。这些是简单介绍,详细资料可在期刊vip上搜一下【《农业工程》国家级期刊农业论文发表】。当然,也可也直接到“农业期刊”分类下看到更多的期刊及介绍。都是可以参考了解的。如果要往农业期刊上投稿自己的论文,还是找编辑沟通了解哪几个是可以投稿的。 农业工程学报排名,农业工程学报投稿,农业工程学报怎么样 是EI啦,本实验室很多往那投的。期刊水平不错啊 农业工程类SCI投稿求助 朋友你好,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农业工程类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国家级的、省级的各有什么?评定高级职称用 1.农业工程学报 2.农业机械学报 3 .灌溉排水(改:灌溉排水学报) 4.水利学报 5.节水灌溉 6.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7.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8.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9.农机化研究 10.粮食与饲料工业 11.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2.农业现代化研究 13.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14.农业机械 【附: 2002年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又进一步作了统一答复:(1)期刊无国家级、地方级的区别;(2)目前国家与地方关于期刊的评比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无关;(3)“核心期刊”的认定是民间行为,而非 *** 行为;(4)目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权威标准;(5)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举办过国家期刊奖、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等期刊方面的评奖活动,不能认为获得这些奖项的期刊的学术质量就是高的,“不能作为评职称时入选论文的依据”。这是迄今为止 *** 职能部门最具权威和最新的意见。 权威的有关农业工程专业的期刊有哪几个? 农业经济 湖北农业科学 安徽农业科学 农业工程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已经查询过了,是核心级的。如果你评副高、高的,级别上,应该非常是符合qikanzj,前提是单位活着负责职称这一块的部门没有指定的期刊的话。。 农业类核心期刊好发的有哪些 S 综合性农业科学 1. 中国农业科学 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3. 西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 19. 中国农学通报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西北农业学报 22.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业科学 25. 江苏农业学报 2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广东农业科学 31.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 湖北农业科学 33. 新疆农业科学 34.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 贵州农业科学 37. 河南农业科学 38.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 土壤学报 2. 水土保持学报 3. 土壤 4. 土壤通报 5.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 水土保持通报 7. 水土保持研究 8. 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9. 生态环境 10. 中国水土保持 1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 1. 农业工程学报 2. 灌溉排水学报 3. 农业机械学报 4. 节水灌溉 5.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 农机化研究 8. 中国农机化 S3,5 农学,农作物 1.作物学报 2.中国水稻科学 3.麦类作物学报 4.玉米科学5.杂交水稻 6.棉花学报 7.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8.大豆科学 9.种子10.核农学报 11.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2.中国棉花 13.作物杂志 14.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5.中国菸草科学 来源于:2008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西北师范大学期刊点评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属于:中文核心期刊甘肃省一级名牌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北大核心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