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农村调查与统计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农村调查与统计论文范文

农业经济统计分析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农业经济统计分析论文,请参考!

摘要: 农业经济统计作为掌握农业生产一手数据资料的重要工作,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标准化数据统计水平的提升,其在农业经济统计方面带来的影响也愈加深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需要提供足够的统计数据,同时也对数据统计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业经济统计相比其他行业统计的特殊性,其标准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探究。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农业经济 ;数据统计 ;标准化

一、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石。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数据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通过标准化指标的构建和标准化统计步骤的实施来完成的。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大数据的快速处理和信息数据化详细全面探究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问题,了解当前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面临的问题和其未来在标准化道路上的发展趋势,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分析性数据,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现状

(一)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精细化水平不高

对于任何行业的数据统计进行体系把握和控制时,必然涉及到统计标准的选择上来。对于农业经济数据统计而言也不例外,由于农业统计的发展处于从传统型向信息化转变的时代,其精细化水平仍有待提升。首先,在我国统计局公布的行业划分标准方面,农业属于农、林、牧、渔业中的一类,并包含农业服务业及其他农业服务业,但是在统计体系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对于复合行业即可能包含农林牧副渔业中一个行业或者多个行业的统计信息划分就不够清晰,可能会导致在农林牧副渔业中的统计信息存在交叉及数量关系方面的不准确,当前有关农业统计并没有对这复合行业进行详细划分和规定,可能会存在复合行业的统计信息缺失及错配的情况。其次,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历史经验的'不断完善和修正而得,这使得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中仍然保留着很多传统过时统计方式的影子,很多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可以被先进的设备设施所替代,而传统的一些统计方法可能存在人工成本较高、准确性较低等缺点,不利于提升农业经济统计的准确性。如在实际工作中的农产品成本统计,就是采用的简单平均法统计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各项直接和间接生产费用,即县级对各乡村调查户数据汇总,以各户的实际播种面积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省市级采取简单算术平均办法来进行汇总。如果遇到调查户数据记录不准确,就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影响统计结果。

(二)农业经济统计数据从收集到传输缺乏专业性

由于农业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作物收集的不同也为农业经济统计带来了一定难度。当前,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在收集环节到传输环节由于信息量大、种类多,农业经济统计面临着专业性较弱的问题。首先,在收集阶段,由于统计抽样的方式选择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确定,由于种类过多,在统计抽样时,如何选择抽样方式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抽样方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最终呈现出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随机抽样方式在统计工作中是非常普遍、操作也是较为简单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农业统计时却并非特别容易进行。这和农业统计的特性有一定的关系,农业经济统计的一般是生鲜制品,对农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类较难,在统计过程中随机的方式虽然可以减少工作量,但也容易使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下降,这不符合大数据时代对于大规模数据准确性的要求。其次,在数据传输阶段,过去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统计数据一般由村开始层层上报,下层人员有关统计知识的水平较低,数据的传输多采用报送纸质资料、电话汇报等方式,这容易造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二次差错,同时这些差错也很难在后续的复核、处理过程中被发现,最终这些差错就会扩大数据的误差率,造成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可用性降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此类问题,农业部农业综合统计中的农村经济基础资料卡片的统计就是由县级信息员报送,省市级信息员逐级汇总,层层上报,上报过程中,如果每一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增加下一步的复核难度。

(三)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偏低,缺乏可信度

农业经济数据在经历过收集、传输之后必然面临着数据标准化的处理问题,只有进行有效数据处理和加工,数据才具有较高的可视化,才可以被加以有效利用,从而提升农业经济数据信息的可信度。但是当前,在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处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最终导致农业经济数据的信息可信度欠缺。首先,部分农业经济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仍然较为落后,统计分析手段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汇总、平均方面,未对数据的深层次关系进行挖掘和分析。简单的数据统计手段对于简单分析农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精细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如何对现有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加以利用,指导并促进未来农业生产便成为关键性难题。其次,统计部门也需要找寻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因果原因,通过数量关系分析可以适时实现统计的最终目的预测未来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规律轨迹。当前有的统计部门的人员构成仍然较为传统,难以负担负责的统计数据分析和处理问题,也难以对未来趋势进行准确预判。这也使得统计数据虽然已经存在,但是能够用好、用对统计数据的人员不多,难以将一手数据转换为具有真正经济价值的统计数据信息。为解决农业经济信息统计标准化,陕西省农业调查总队几年前就建立了覆盖全省农村的统计调查网络,设立了一套科学的农村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统计调查队伍,建成了农村统计调查信息网络体系,调查手段日益现代化。实时了解掌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分析判断形势,及时、准确反映和监控全省农村社会经济指标。

三、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发展趋势

(一)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要求的不断协调,促进指标体系精细化

当前,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水平仍然不高,为了促进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需要加强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要求的协调,促进指标体系的精细化和完善化。首先,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不单指一项制度,而是指一套全面的从指标制定到指标实施、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等全面的数据统计指导规范。统计标准化需要符合基本的统计制度规范要求,并利用现代化分析手段和方式对统计标准化指标进行确定以协调其与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其次,过去的农业经济统计存在指标过于粗放化的问题,不利于统计数据的精细化收集和处理工作,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统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指标应当进行细化和详细解释定义,确保指标体系精细化也为后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扫除一定的障碍。除此之外,对于复合领域的经济统计问题要把握复合行业的经济实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指标和实际的对应。对于不确定统计指标项目的内容,可以向有关统计单位进行咨询汇报以确定统计指标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集的专业化,强化统计信息传输的数字化管理

想要改变当前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集专业化水平不高、数据收集缺乏专业性的问题,要不断加强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益的专业化能力,强化统计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进程,提升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发展质量。首先,在数据收集方面,需要确定准确的总体、样本等基本概念信息,在选择抽样方式时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并进行误差可能性分析。通过选择合理的抽样方式既可以保证统计抽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可以节约成本、减少统计工作的成本。其次,在进行数据收集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于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知识培训工作,提升统计专业水平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传输也需要逐步改变传统模式,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传统的纸质材料报送方法虽然仍具有一定意义,但是面对大规模大批量的统计数据,传统纸质材料报送方式既不利于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也不利于数据的保存和留档。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和云内存的兴起使得电子信息化数据传输和存储成为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统计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完善数据传输系统,来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提升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全面提高统计信息可用性

提升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水平,对于全面提高统计信息可用性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而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道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首先,在农业经济统计部门可以通过招聘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学和农业复合学历背景的人才来从事农业经济统计工作,人才引进政策也会在短时间内提升从事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而内部培训机制的完善也有利于提升现有职工的统计业务水平。内外部员工水平的整体提升会促进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处理水平。其次,通过完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系统也可以通过不断磨合、系统升级来提升计算机时代的信息处理准确性。在未来,农业经济数据的处理不单单局限于简单的数理统计方面,还可以利用现有统计数据来对未来情势进行预测。通过多种模式来提升数据处理水平,可以全面提高统计信息的可用性。除此之外,在进行标准化数据处理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前期统计数据收集、传输、存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确保统计结果在可行的置信区间。通过以上的举措可以逐步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处理水平,最终实现统计结果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促进农业经济的精细化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经济水平的全方面发展,数据统计工作的作用也愈加凸显。对于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而言,标准化的统计体系、专业化的数据收集手段和方式、非传统的信息传输模式和标准化处理方法都对提升统计信息的可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通过不断试错和吸取世界先进经验,才能最终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发展需求,适合我国基本现状的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体系和方法,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茹.我国乡镇(街道)图书馆统计标准化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02).

[2]王萍.建立中国统计业务流程的构想[J].统计研究,2013(03).

[3]毛燕.四分位法和迭代法对数据分散的能力验证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的比较[J].冶金分析,2016(05).

[4]肖应旺,杨军,张承忠,姚美银,杜瑛.统计监控建模数据预处理离群点检测算法[J].控制工程,2013(04).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为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乡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学习调研段的调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针”,为了解xx村的农村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们村两委班子,多次深入我村5个自然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xx村地处铜川市东区与东坡矿相邻,铜罕线穿村而过,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89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有耕地2680亩,其中苹果780亩,蔬菜350亩,党员42人,两委会成员5人,组干部5人,党小组5个,村民沿川道居住,分散复杂,村道长,路面老化,低洼不平,基础较差,属村矿结合部。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我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新建了村两室、村卫生室,实施了移民搬迁,使我村向新农村建设迈进了一步。二、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一)农业生产情况:xx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08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xx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xx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xx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11人,参合率90%。(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下几方面:一是村组道路多年得不到修缮、巷道没有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下雨天仍无法行走,从而影响了民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的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村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小组村还未实现道路硬化等;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投入资金不足、投入困难,均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增加了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制约和影响,使农业增效、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08年,xx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在高楼河乃至全区村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苹果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蔬菜土地面积太小,无法建温室大棚,形成蔬菜产业化,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烟草、干杂果种植才刚刚起步。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xx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路子不宽。5、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移民搬迁、乡村道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措施不力、制度办法不到位。四、对策及建议(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在项目规划上,近两年xx村委会在项目规划上的重点一是加强乡村公路修缮、养护,保障公路的畅通,争取能列入路面硬化项目;二保障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三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卫生共厕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和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村干部、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我们xx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从风风雨雨中走来。我们热爱党,我们要在今天这个幸福的年代追溯党在发展过程中所走过的艰辛历程。所以走访老区,关怀老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现状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了解党史,追溯党的光辉历程,怀念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的重要途径。“革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再大的势力脱离了群众他的脚跟就站不稳。”这是毛主席在抗战时说过的话,而这句话也极具现实意义。在革命抗战年代,革命老区人民倾注自己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支持解放战争已实属不易。所以当代的我们对老区人民的关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革命老区人民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指数究竟如何呢?对此,我们中州大学社会实践小分队利用暑假时间深入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革命老区调查参观。红色革命老区临颍县的发展和全国各个红色革命老区的发展基本相似,可以代表整个革命老区的发展。 调查时间:2011年6月25日—7月3日 调查地点:临颍县县城以及下属的几个村镇 调查人:王玉峰 赵阳 于朋艳 魏郦晓 任雪洋 陈震 陈奎 党凯 高志峰 刘泽文 刘斌 王小雷 调查方式:把社会实践小分队分为四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某一具体地点的调查工作。整个小分队集中在某一社区或村落,以便发生情况之后大家相互联系。调查统计的方式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口头问讯、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的方式完成。此次调查问卷共投递下130份,回收125份回收率达 调查内容:分别调查对不同时期(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以及未成年人)不同阶层和经济收入方式(农民、工人、私营者、退休干部等)的人群对老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看法以及人民大众幸福指数的评价。 一、总体状况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腾飞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村的帮扶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经济的腾飞给老区带来巨大的变化,农村的文化设施基础建设也蓬勃的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们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基本上是满意的。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中出现的问题。 1、从县乡条件上来看 由于临颍县地处中原,基本上是平原。总面积达821平方公里吧,而耕地面积就有780635亩。全县辖15个乡镇 362个行政村 人口约为70万。该地区农业基础比较雄厚,工业发展较为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依托当地优质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依靠方便的交通环境(临颍县境内有京广铁路、京广高速客运专线、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这4条大动脉)大办乡镇企业。通过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平台,解决大量失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带领人民共同致富,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以前相比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从从业人员比例上看 林颖县60%左右的人从事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大多数。一部分人从事由农业基础上发展转变出来的食品加工业,生物制药之类的第二产业。这里最典型的要数城关镇的南街村。南街村以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镇,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积极创业谋发展。先后创建了南街村面粉厂,南街村方便面厂,与日本方面合作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创办了南德啤酒厂等一系列食品加工企业。其产品远销海内外,南街村商标也因此誉驰国内外。由此形成区域辐射,并带动临颍县整体的经济发展。除此之外,在外务工人员和私营主也占有相当一大部分比例。从下面的饼状图上可以反映出这些基本情况。 3、从民风民气上来看 革命老区人民的民风淳朴浑厚,虽然物质条件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但老区的精神文化生活确是过的津津有味。拉二胡的、唱豫剧练嗓子的、围着看戏的、附带打牌下棋的充斥着每一个广场 公园。人们都对生活的快活、自由和解放时期的民风不相上下。、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1、 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以及工资福利问题 虽然政府积极引进外资鼓励人们创业,但这仍解决不了当今严峻的工人就业岗位严重短缺的问题。同时,近些年来房价物价上涨幅度过快而对应的工人工资却得不到同样明显的大幅度提高。就业形势的十分紧迫,导致社会矛盾的突起,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后果将十分严重。 2、土地的违法违规占用以及环境污染问题 政府招商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想法是好的,但在落实上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些企业违法违规占地,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有一部分企业在土地占用后,未能将赔偿费、拆迁款及时有效的发放到老百姓的手中,使得民怨很大。而且一些设备比较落后的工厂排放污染物超标,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老百姓多次反映这种情况,但现今仍未得到有效地解决。 3、政府的政策措施及落实中出现的问题 在一些地相对来说比较为偏僻的村镇,修路、打井难成为人们心头一件大事。但这些群众关心的大事,政府现今仍未能完全解决。群众出行、饮水都比较困难,希望政府能尽快解决这件事。还有的就是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国家既然免除九年义务教育的各项费用,但据居民反映有些地区学校仍有乱收费现象。政府内部之间的互相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个别村干部的腐败之风在某些村镇盛行。 三、为了老区经济能更好更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只对以上老区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总结一下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1、在农业大县基础上,首先就要切实把惠农措施落实到实处。针对农村发展,要抓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为村民修好每一条路,打好每一口井作为当前第一要务。让农民出行更方便,使用的水更清澈、更健康。2、对于本县的中小企业,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做大做强,努力做好引导其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化节能环保企业的方向发展。同时这样又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吸收周围乡镇人员就业。这样既减少了社会压力,又能形成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企业辐射四周,扩大其影响力。3、鼓励创办乡镇企业,对投资创业的人士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保证创业自由。对一些创业过程中遇到实际困难和挫折的,政府应适当的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如发放贷款,提供专家),使其向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4、加快经济方式的转型,不能永久依靠农业这个单一产业发展。要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引进外资和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打造优质的工业园区,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加快向食品加工业,日用化工品制造业等的第二产业转型。同时利用林颖革命老区的区位优势,宣传林颖红色革命精神,依靠便利的交通积极发展旅游业,并扩大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以便使老区经济能更好适应在新形势、新背景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2、针对在经济发展中,土地被乱占滥用的现象以及小企业大污染的问题。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惩罚措施,规范土地的使用。政府的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占用耕地企业的监管力度,认真受理被占地居民和拆迁户的投诉案件,并帮助被侵权人及时有效的追回补偿款或拆迁费。此外政府还应将土地的合理使用纳入制度化管理中来,严厉打击那些未经批准,滥用土地的企业,制定出相应的惩处措施。对那些试图乱占土地的,也应给予严厉打击。坚决把乱占滥用土地的非法势头,消除于萌芽状态。而旨于保护周围环境,对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要进行彻底的整改,绝不能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虽然任务比较艰巨,但是思路也很简单。对生产能力大而污染相对来说比较严重的大中型企业,对其实行彻底的整改,不完成整改的不批准生产。而对那些生产能力小而污染较为严重的中小型企业,政府要对其提供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扶持,帮助其改进技术,把污染物的排放降至最低。对那些生产规模小,污染特别严重的企业或项目应对其进行关闭。因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影响到周围居民生活的相关企业要对受损居民提供责任赔偿。 3、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务必要紧抓落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争做人民合格的公仆。而做好这些需要的是责任,一个人民满意的公仆,首先要做的就是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积极地为民排忧解难。把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落实到实处,做好人民最关切的事。贴近人民,为政府的形象真正的竖起一面镜子。

农村调查报告论文范文

村情似酒虽不嗜酒,却也曾偶尔品尝,略知酒味。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村情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村情调研报告范文一 :

新形势下我有幸成为一名的“大学生村官”,感到骄傲的同时也感到巨大的压力。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和做好农村工作,是我们面临和克服的难题。我认为要做好农村工作也就是要摸清村基本情况,了解群众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生产情况,掌握老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一些影响工作开展的重要情况来帮助村民解决一些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张涧村基本情况

张涧村位于铁边城镇西川,距镇政府驻地9公里,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67户347人,党员19名,退耕还林国家确认面积3911亩,荒山面积4750亩,共有耕地面积604亩,其中川台地面积236亩。

二、经济状况

张涧村是一个以种植小杂粮为主的村子,多年来村民们一直保持了种植传统农业作物,村民勤劳朴实,但收入微薄。张涧村五个村民小组,三个村民小组位于公路沿线,沿路两旁有人发展餐饮、服务、副食等经济,为张涧村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同时使得农民收入有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渠道。

三、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村级经济薄弱。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经济基础较差,经济滞后。常住人员老弱严重。青壮年多数在外打工或读书,有的因为子女到县城上学就租房或买房居住,常年在村里居住生活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本村347人,1/2人口都在外打工或供孩子上学。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近年来村上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善,特别是公路、通讯、饮水以及农村医疗都有改善,但是村组之间的道路还是土路、山路,一下雨就坑坑洼洼的影响群众通行,农产品外运受到严重影响。本村张台子组赫裴崾岘组就是典型的土路、山路。

贫困户发展困难。经过调查发现村里存在一些贫困户,主要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家庭人口数量多、病号多,患病者缺医少药,其明显特征是长期患重病的人较多。二是家庭劳动力少,文化程度低,调查了58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人,占;高中文化程度的2人,占;初中文化程度29人,占50%;小学文化程度18人,占;文盲及半文盲8人,占。三是就业、从业门路窄,没有一技之长,并且有的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仅仅把经济来源限制在种植物上。

四、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应该把以下几方面作为工作重点: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多渠道增收。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重点加强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支持,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本村应发展高标准配套灌溉设施,解决干旱问题,发挥当地气候、水利优势,利用条件较好的川台地示范性地种植地膜洋芋和全膜双垄玉米,其余坡地种植荞麦、糜子、黄芥等小杂粮,促进农民增收。照镇上“户自愿、先建后补”的原则,利用高台子养鸡场学习培训阵地,农发挥本村交通便利优势,发展养鸡、养猪等养殖产业,本村争取建一个柴鸡散养基地,增加农民收入。

2、分类施扶,因户制宜,实现救急与治穷的良性循环。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突出矛盾入手,实施有序长效的救助帮扶制度,各级帮扶资金和工作重点应当加快向子女就学资助、重大疾病医疗补助和发展生产自救三个方面转移;要针对弱势群体的不同状况,实施各有侧重的救助帮扶方法。比如对于重度残疾人则要重点解决生活、医疗问题,对于“老弱小”贫困家庭,则重点扶持中小学入学问题和入大学贷款难问题等等;还需针对弱势群体中特困家庭的特殊状况,要加快救助和帮扶。这主要指那些农民人均收入较低的老弱病残的家庭。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充实建设内容,扎扎实实地办几件实事,给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力度,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尽早实现乡镇通油路或水泥

五、调研总结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群众发展基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搭建群众致富平台;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培树群众文明新风;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优化群众人居环境,这将是我以后工作的重点。

三年多的工作经历,我亲身体会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因此要求我们要做好农村调研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

村情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4月2日全县春耕春播暨万元增收工程和4月6日全县千人“三进三同”暨促农增收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本镇“三进三同”活动的总体安排和要求,我于4月8-13日和6月13-19日期间,深入**村7组与农户 “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产生活现状,让我感受颇深,启发很大,收获也不小。通过一周多的走访调查,立足**村实际,本人就该村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村基本现状

**村位于**镇东南部,距县城34公里,离**场镇15公里,彭普公路经过2个组,村委在彭普公路旁边,区位优势较明显。该村有11个组838户3310人,有劳动力249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893人。全村区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3亩,其中田829亩,以水稻、玉米、蔬菜、红薯等为经济作物,外出务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纯收入4184元。全村30%的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拥有村组公路12公里,仍有3个组未通公路,农网改造全面结束,有1所村小、1个红砖厂、3个机制砖厂、1个小酿酒坊、3个村级医疗点,区域经济发展较快。

二、全村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村离县城和**场镇较近,交通便捷,信息传递快,与我镇凉风、白果等村相比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社会经济发展应相对较快,但事实上全村的发展并不理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仍有相当一部分村民的吃水问题未解决,村组公路路况差,未硬化,仍有3个组未通公路,且通到农户家中的公路更少,沼气池、人行便道、改厕等基础设施很少;二是无特色产业支撑,全村仅有养猪大户2户,且规模小,示范带动作用小,农业生产以水稻、玉米、蔬菜、红薯为主,经济效益不明显;三是全村企业少,除红砖厂以外,其它企业均只有2-3人;四是资源贫乏,除7、8、11组林业资源多以外,其它资源很少;五是无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青壮年无专业技能,全靠劳力在外务工挣钱,在家均为年老体弱和妇女儿童,只能种植传统农业;六是小农意识严重,多数村民只满足于现状,村组干部对全村发展谋划少,缺乏开拓创新思维。

三、加快**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结合**村的地理区位优势,编制适合该村实际的一些可行性项目,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吸纳客商在**村投资兴办企业,达到财政增税,企业赢利的目的,同时还可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户收入。同时,积极争取水利、扶贫、畜牧、卫生等项目资金的支持,最大限度的争取资金投入,为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新修公路15公里,改建公路10公里,同时新修部分村民、院落公路20,解决村民远输难问题;二是修建人饮工程9处,全面解决很大一部分村民的饮水难问题;三是新修人行便道20公里,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四是完善村级医疗站建设,配备技术较好的村级医生,解决村民的就医问题;五是新修沼气池500口,解决村民的燃料问题;六是实施改厕工程500个,解决村民的卫生问题。

(三)发展观光农业,打造乡村特色农家乐。利用与县城较近的优势,根据全村的土地规模和现状,发展300亩油菜、300亩小麦、300亩红薯、500亩板粟、同时发展100亩大棚蔬菜、100亩温室育苗、500头生猪繁育基地等观光农业,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吸引很多城市居民在不同的季节来张家村休闲参观。在此基础上,规划打造一批乡村特色农家乐,保证到**村休闲参观的人体验农村生产的气息,做到吃、住、行、娱乐等一条龙服务,为城镇居民度周末提供方便,从而增加地方收入。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村民就业创造条件。 衔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及有关专家,定期不定期在**村举办各类培训班,保证16-60岁的村民都有一门技术或一门学问,扩大村民就业面,解决农村就业难问题,特别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真正掌握养殖或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经济收入。

(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契机,结合**村的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羊、肉牛、土鸡等林下经济作物,特别是5、6、7、9、10、11组,确保在2012年全村95%有劳动力的农户实现增收1万元的目标任务。

村情调研报告范文三:

为了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其中开展好县委提出的“八个专项行动”,来进一步摸清我县实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完善发展措施,切实研究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加快清水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步伐,我部门领导班子通过组织干部职工按照县委安排深入到**乡**村对该村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乡中心部位,属乡政府驻地,辖上王、下王、东坡、西坡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72户1802人,全村有劳动力资源268人,2013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136元。有耕地面积5999亩,其中有撂荒地451亩,历年建核桃1401亩,2014年新建核桃3120亩,全村有砖木结构房屋农户257户,土木结构房屋农户143户。该村共有新农村点3处,共43户,占全村的12%,自然村小巷道基本实现水泥路。享受低保待遇102户303 人,五保 10 户。该村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以来,通过召开动员会议,组建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同时对全村划分了片区,落实了区域负责人,建立了长效机制,使全村上下的环境卫生进一步好转,人们对农村环境卫生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二、农村环境整治的基本情况。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村为**乡政府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良好,全村近年来通过“一事一议”及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使全村小巷道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在我县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该村在当地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主要做了一下工作。一是成立领导组织,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两委干部为成员的领导班子,把全村划分为六个责任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制定规划目标,根据全村的实际,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村庄整治工作。该村共聘请了6名保洁员,并聘请专人负责垃圾清运,共建立了13个垃圾池,并且正在紧锣密鼓的继续在有需要的地方新建,宣传发动共书写标语3条,悬挂横幅2条。三是利用自身特色,该村向全村的卫生保洁员严格要求,要求定时定点开展垃圾的清扫工作,并由各个自然村内的老党员、老干部做群众督察员,督促他们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四是宣传号召并举,加大整治力度全民总动员,大力宣传,广泛号召。商铺实行“门前三包”,由村内专职人员集体清运,集中处理。在集中整治阶段,村委下大力气,安排专人负责,开展环境整治大清洁,清理卫生死角。五是建立各项制度,落实长效机制我村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如保洁员的管理制度、保洁制度等。村两委包片责任到人,组建了检查小组,保证每月两次检查,对检查中成绩明显的保洁员当即给予适当奖励,对检查中未尽到保洁职责的保洁员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惩罚,并对不合格地点进行整改,特别差的要在村内广播点名批评。

三、存在的问题

1、村民的总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该村村民大部分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素质整体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文明意识不强,导致乱扔垃圾的现场时常发生。

2、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导致环境卫生整治的力度不大,参与的群众较少,范围不广。

3、农村环境整治不够广泛,虽由于**村为乡政府所在地,街道,主街道环境卫生形成了环境卫生整治的习惯,但自然村和比较偏僻的地带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力度还不够大。5、村级公共活动场所缺乏体育健身器材,村级老年活动室条件简陋,严重阻碍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4、村民意识不强,对各自家庭院内院外及周边存在乱搭乱建,随意占道摆放麦堆的现象经常发生,导致村容不够整洁,虽然该村常期要求村民应保持村容整洁,但积习难改,大家对家居卫生不是很注意。

5、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保障,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乡是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条件比较差,财政财力困难,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因此在落实配套整治资金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处。各村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池已经建设完成,也开始投入使用,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等仅靠一次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6、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保洁队伍的参差不齐以及机械装备的缺乏,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三、调查结论和建议

针对调研时所出现的问题,在听取村民意见建议之后,得出以下结论。

1、多种方式共举,提高村民素质。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不仅仅是改造农村环境的问题,更是对村民旧传统、旧思维破除的过程,能否争取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事关此次整治成败。建议通过广泛的、大张旗鼓地宣传环境整治和文明卫生的重要性,宣传传统劣习和不良卫生习惯的的危害性,提高广大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环境卫生意识,形成一个“文明卫生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新风尚。比如发放《环境卫生整治倡议书》、《村民环境卫生保洁须知》,利用标语、横幅、黑板报等形式,让村民天天听“整治”、日日见“整治”,耳濡目染地产生改变;比如通过学校引导教育,让孩子成为监督家长的有效“武器”,让村民产生爱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辱观;比如开展评选“星级文明卫生户”,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调动群众参与热情,积

极投身到环境卫生整治中来。比如完善修订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居住小区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公开曝光,促使群众规范个人卫生行为。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导性要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想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以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资金给予扶持。

3、多种方式相结合,切实改变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 一是加强村级农村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的检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将领导小组人员划分到每个自然村、每个片区、每条街道,负责计划的制定、任务的分解、工作的落实等工作,同时,各自然村成立清洁队伍,划分了路段,责任落实到户到人。二是加大力度宣传,积极组织动员群众经常参与到全村的环境卫生大整治的行列当中,主要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册、召开广播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环境卫生治理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等,同时加强对村民的意识教育,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三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结合千名科级干部下基层活动,联村单位干部职工集中的时间深入各联系村,指导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并参与到其中,与群众一道开展以清运垃圾、柴草、粪堆、污泥污水、拆除影响巷道畅通的临时和非法建筑物为主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来彻底解决村内垃圾乱倒、柴草乱放、粪土乱堆、乱搭乱建、巷道狭窄不畅、污泥污水横流等脏乱差的现象,来改变村庄环境面貌。

4、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扩大保洁人员队伍建设。目前,国家和省里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但对农村其他工作的投入却不少。建议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以县、市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尤其是利用好“一事一议”等,将农村环境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连村路建设、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农村书屋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从而产生集聚效应,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村的全面进步。同时,借鉴我县对低保户的管理办法,让低保户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的行列当中,建立制度,开展义务清扫活动,进一步扩大保洁人员队伍建设。

5、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争取更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建设农村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在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当是农村及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农村及农业经济活动的需求增长与自然生态系统供给能力相适应,形成人与自然共同生息与协调发展关系。应该注重农户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关系。其次要实现人与人和谐。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的基础上必然伴随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就使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矛盾加剧,成为农村与农业发展的重大矛盾。因此,人与人应该和谐发展,不仅要代内相和谐,而且要代际相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一代更比一代和谐。

农村小学有的条件是很差的,那么你们知道关于农村小学 教育 调查 报告 要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小学教育调查 报告 范文 ,欢迎阅读。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篇1 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头等大事。我建议采取 措施 :一是开展“送教下乡”“支边”等活动,达到城乡教师间的互相交流。二是多培养农村骨干教师,开展农村教师“名师工程”,调动农村教师工作热情,用先进典型带动一大片。三是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新教材培训”、“专家讲座”、“名师讲座”等。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参与一些教师团体,如“青年教师协会”、“作家协会”、“书法协会”等。四是辞退一些不合格的民办教师,引进一批大学生到乡村小学支教。五是学校内部把教改科研活动真正搞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自己的课题”。六是督促农村学校认真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杜绝那些应付检查的作假手段和形式主义。 农村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低下是导致人口整体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影响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我们全社会要积极地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教育做一点自己的贡献只要我们肯付出一点点爱心,我想我们的国家将会发展强盛。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也只有加强我国的基础教育的投入和建设,才能更好地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范文篇2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得到一些相关数据,希望能对以后的农村小学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农村小学基础设施有所欠缺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农村的经济也在迅速的腾飞,但是在农村对小学教育的投资并不象城市一样。在调查的学校中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备,尤其是在体音美和计算机教育设施上,教育设施不完备,甚至根本没有。 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吗?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14% 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够用? 够用48% 基本够用50% 不够用2% 学校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有30% 没有70% ------ 体音美教学设备是否够用? 充足 不充足 无7% 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的落后归纳分析以下几点原因。 1.当地经济的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农村由于历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环境的因素,也导致农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总会慢于城市的发展。所以当地政府的收入始终处于平均水平状态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会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况下,政府在对教育的分配和投资上显然低于城市,所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2.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倾向于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因此,必须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3.小学学校的收入来源少 国家对中小学进行改革后,“一费制”的实施,避免了学校的乱收费情况,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但是学校的收入也相对减少。在学校有限的收入中,用于大额教学设施的建设就会减少,或者是根本不会用于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学校发展的滞后,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教师甚至一人带几门课,教师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调查情况如下表: 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的认课教师是否大学 毕业 ? 是36% 不是 不清楚 你喜欢老师的课吗? 很喜欢 一般 不喜欢1% 你的老师负责任吗? 负责任 一般38% 不负责任 你们老师是一个人带多门课吗? 基本上是15% 个别70% 一人一门课25% 1.工资待遇不高,难留人才 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走访我们发现,在农村小学中,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有合同编制的教师在农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着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对教师待遇的不公平,造成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落脚或者人才外流。 2.环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20xx-20xx学年院暑假学生思想动态调查报告 3.发展前景不好,向城市的趋向性 很多人毕业后边愿意到农村工作,不仅因为农村的各方面环境的问题,还有以后的发展问题。农村的社会活动和空间比较狭隘,相对城市来说发展空间狭隘发展前景渺茫。而在城市,在教师这个行业不仅工资和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而且前景比较好,并且有更多的择业空间和机会。所以,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愿意选择城市,造成农村教师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综上所述,农村的环境和教师的待遇不好,是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给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经济和教育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 家庭教育 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大部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都不是很理想,调查如下表: 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父母谁在外打工? 都在60% 父亲5% 其他35% 你父母的最高学历? 大学0% 高中10% 高中以下90% 你父母和你谈心吗? 经常谈10% 偶尔45% 不谈,有隔阂45% 犯错时,你父母怎么样教育你? 说服65 不管不问5% 打骂30% 1.父母学历不高,不能处理好孩子的学习问题 在农村中,父母是大学毕业的很少,大部分的家长是中学毕业,在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很多学生表示,家长不能够帮助辅导功课。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家长从来不关心学生的学习问题。 2.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孩子无人教育 近年来农村打工族数量日益增加,农村家庭中很多是母亲成了留守家长,一个人操持家务已经不易,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更有一些家长把孩子留给老人,双双出去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现在农民工和留守孩子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有待国家对政策进行调整,让孩子能呆在父母的身旁,能手有完整的家庭,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 3.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欠缺 农村家长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很多家长称孩子上学后至今没有接待过一次老师家访,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了解不多,再加上农村家长的 文化 水平有限,对与孩子平等交流与沟通认识不足,教育和管教方式大多以训斥、打骂为主,走如家庭教育的误区。 4.家长和学生缺乏沟通 调查还发现,与父母缺乏沟通直接影响到农村孩子的心理,他们在学校中多数表现为性格内向、沉闷、不善与人交往。而农村中小学还很少有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这一空白亟待填补。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家庭不仅是生活基本单位,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一所学校。坚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家庭教育的发展。 三.小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 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感觉压力来自哪方面? 学校75% 家庭10% 作业15% 你的作业多吗?

村 调研报告 范文1: 自7月15日至9月17日,驻**镇市镇两级“民生联络员”共121人,本着认真细致、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全镇46个村,开展了村情民意调查活动。活动中,共组织召开村小组长以上村干部座谈会376次,与1100多名党员进行了谈话,走访农户7600户,发出调查问卷8000份(占总户数的百分比为)。现根据走访调研和民意调查的结果,根 据各个后进村的具体表现,就有关建议报告如下: (一)“第三方”介入解除“乱”的问题。一是强村介入。对于支部书记工作能力差、群众威信低或暂无支部书记的村庄,选取先进村作为“第三方”引入该村,由先进村庄支部书记兼任后进村支部书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二是管区介入。针对大后旺、大荒等村庄“两委”班子不健全,暂无合适人选或有预定人选但群众暂时难以接受的情况,村庄所在管区作为“第三方”介入村庄管理,由管区书记或副书记兼任村庄负责人。三是企业介入。针对营房、东营、马家辛庄等“两委”无法开展工作的情况,将企业作为“第三方”引入村庄。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聘请企业负责人回村担任组长。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利用企业的强大财力,解决党员群众关心的吃水难、行路难等 热点 问题,以加快发展逐步消除党员群众心目中尤来以久的派性意识。 (二)规范管理解除“散”的问题。一是规范工作程序。在充分征求机关干部、村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了《**镇基层组织工作规范》一书,使村级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新的后进村“带头人”上任之后,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工作规范》开展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理顺议事程序,约束干部从政行为。二是规范 财务管理 。针对群众最关注和班子最敏感的村级财务问题,制定并实施农村财务预算制管理“六议”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思想的滋生,杜绝矛盾隐患的产生,使干部干事清白、群众放心明白。 (三)工作扶持解除“难”的问题。一是财政资金扶持。镇财政继续向后进村庄倾斜,对后进村庄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二是清违治乱扶持。在村庄村容整洁方面,镇党委组织城管、公安等部门组成村容整治工作组,根据村庄需要随叫随到。三是财务清理扶持。镇党委组织纪委、经审中心、审计所对已调整的村庄进行财务审计交接,并张榜公布,使新班子与历史遗留问题有一道清晰的界限,使他们能清清白白的开展工作,这也有利于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彻底清理整顿,从而促进村庄各项工作尽快步入正轨。 具体按村整改 措施 如下: (1)东营村整改措施:该村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请村庄经济能人(东苑绿世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文)回村任组长,带领村庄发展经济,为村民办实事。 (2)营房村整改措施:该村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请村庄经济能人(胶州市盐场场长李文来)回村任组长,带领村庄发展经济,为村民办实事。 (3)刘家岭整改措施:该村已让邻村有能力、村庄发展好的支部书记(马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志超)兼任该村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优秀支部书记的作用。 (4)马家辛庄整改措施:该村已请该村经济能人(东湖置业有限公司经理黄恩杰)回村任职,充分发挥经济能人的致富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致富。 (5)来福村整改措施:已请邻村优秀、威望高的支部书记(东匡村党支部书记金延来)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庄发展经济,稳定民心。 (6)杨家林整改措施:已请邻村王家村支部书记王桂会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并已请回该村经济能人(王福建)担任村庄负责人,并积极发展入党,以培养新的支部书记。 (7)前海庄整改措施:建议成立工作组,深入该村调查村庄存在的主要矛盾,对有上访倾向的人员进行说服 教育 ,同时积极培养后备干部,加强村级班子力量。目前已成立工作组对该村财务进行审计交接。 (8)大后旺整改措施:建议成立工作组,深入该村调查村庄存在的主要矛盾,派管区副书记临时兼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抓紧物色新的村庄负责人,尽快培养后备干部。 (9)大荒整改措施:建议一是成立工作组,深入该村调查村庄存在的主要矛盾,对有上访倾向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二是抓紧物色一名经济能人挂职管区副主任回村主持工作,并且对其加大培训力度;三是党委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协助开展工作,以树立威信。 三、整改要求 1、要严肃认真地抓好整改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进一步明确党委书记作为村情民意调研情况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成专门班子,深入分析,彻底查清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 二是在整改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四个结合。(1)把整改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推进相结合;(2)把 总结 成功 经验 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3)把整改工作与学习贯彻xx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4)把整改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结合。 三是整改工作务必要尽快落实。整改工作务必于12月底前结束,市委将对各镇整改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在全市进行通报。 2、要围绕民生建设抓好整改 民生建设事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大事。因此,整改工作要紧紧围绕民生问题,要根据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把群众满意度的高低作为衡量整改效果的标尺。通过整改工作,进一步完善民生建设,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尤其是解决好困难学生救助、社会优抚等问题,把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贯穿整改工作始终。 3、要针对突出问题抓好重点整改 建议镇党委、政府认真对照问卷调查结果,按照群众满意度高低,理清群众满意度较低的项目有哪些,围绕这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一进行研究、逐一拿出整改措施、逐一抓好落实,要以对突出问题的整改带动整改工作的全面推进。 4、要把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整改重点 建一个好班子,选一个好当家,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村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建议镇党委、政府下一步要重点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要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原则,在确保一类村提档升级、二类村争先创优的同时,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抓好后进村班子治理整顿。要根据民意调查情况对后进村情况逐一进行分析,全面准确摸清后进村后进的原因,突出一村一策,逐一制定方案,切实抓好整改。要建立领导干部包后进村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确保12月底前完成所有后进村班子整改。要重点抓好村班子组建、村级运行规范、矛盾纠纷化解和为民实事办理。 5、要建立完善整改工作长效机制 一时、一事的问题好解决,但要想彻底解决镇上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不能单纯就整改抓整改。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完善的思路,既要抓好具体问题的解决,又要针对本镇面上存在的同类问题,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要重点抓好党委科学决策机制、群众评价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特别要畅通机关党员联系群众 渠道 ,坚持和完善民生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及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村调研报告范文2: 一、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名“村官”来到××后,乡党委在征求“村官”本人及相应村委会意见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决定先让他们在乡党政办培养锻炼一段时间再派到相应的村委会任职。所以,自1月份至今,两名“村官”都一直在党政办跟班锻炼。下面将他们近三个月来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作个简要总结。 (一)大学生“村官”的思想较为稳定 两位“村官”来到××后,思想方面主要有三个表现:一是安心基层。当前,高校 毕业 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问题,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这份眼目前能够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作还是比较珍惜,在座谈中可以了解到他们均表示暂时能够安心在农村工作,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水平,为当地农村的发展作出应的贡献。二是谦虚好学。在党政办跟班锻炼期间,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科学发展观、“[xxxxx]x”等各种理论思想,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同时谦虚的向同事们学习,并经常与各位班子成员深入村寨、深入农户了解农村工作情况、学习农村工作 方法 、总结农村工作经验,为将来到村上任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三是乐观向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舞台上,大学生“村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乡情民情、了解了社会,砥砺了品格、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树立了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进一步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平时的交谈中他们纷纷表示,在农村基层学到了书本上永远学不到的知识,农村基层的工作经历,将使自己终生受益。 (二)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主动 在党政办跟班学习期间,工作热情饱满、作风踏实。一是熟悉情况较快。通过办文、办会等工作的参与,他们对全乡的主导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渠道和重点工作思路都已基本了解,对各村委会的发展重点都有所掌握,对自己任职村的村情概况、地理环境、民族结构已基本熟悉。二是工作任劳任怨。2名大学生都是来自农村,都有一种吃苦的精神,工作上服从安排,积极主动,脚踏实地,能够独立完成交办的工作任务,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受到同事们的好评和领导的肯定。 (三)大学生“村官”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乡党委力争做到在生活上尽量给予关心,两位大学生到××后就一直在乡政府跟班锻炼,由于××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乡党委及时安排专门人员帮助他们租到住所,让他们落下脚来安心工作。快临近2012年放假过 春节 时,由于两人的工资还未办理落实,将面临着一分钱也拿不到就回家过年,乡党委、政府安排先将垫支发放给每人XX元的安置费作为他们的生活补贴。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村官”到基层来任职,虽然都抱着一腔的热血投身农村工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心里都存在一些顾虑和担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待遇比较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人均每年万元的补贴,平均每个月为1250元,参加完各种 保险 后每月仅剩1000元左右;二是工资没有得到及时落实。他们从上班至今都快有3个月了,但还没有领到一次补 贴,给生活上造成极大不便。三是没有一颗“定心丸”。他们心里始终存在着到村任职不是长久之计的想法,考虑着任职期满之后没有出路,前途未卜。四是希望有一些优惠政策。他们希望在今后报 考公务员 等过程中能够给予一些优惠政策。 二、大学生“村官”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任职和工作,拓展了 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结构,为农村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有力地加强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给基层干部队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村调研报告范文3: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阶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1959-1980)。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1980-1996)。信用社归农行管理,两套编制,两本账薄。农村基层信用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用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理顺外部关系、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理的改革。 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我国信用社有三种形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一系列改革,但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银行,还是信用合作社,离完善的产权制度仍有一定距离。县联社统一法人形式,沿袭了原有的信用社产权结构特征,仍存在所有权缺位的问题,民主管理有名无实,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使信用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对信用社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在信用社扩大规模和信贷业务高度专业化以后,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难以实现。在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在组织形式上,省联社是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着规范与管理县联社的职责,而实际上,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作为一级法人,它有合法经营的自主权,省联社对县联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会出现县联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东所占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东尤其是政府股份占较大比例,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为信用社偏离其经营目标埋下了隐患。合作制银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制中,自然人股东多,股本小,农民的无知和对合作社的不关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无法落实。而且,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使大股东也没有对合作银行的实际支配权,而成了行长说了算。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与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和发展业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后,直接承担了信用社的盈亏责任,这样,地方政府会加大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力度。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事实上,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发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2、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经济发达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的比重都日趋下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逐渐失去了服务对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后,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农村信用社加强了管理,节约了成本和费用,资金调节能力增强,业务范围得到扩展。同时,由于税收减少及一些优惠政策的实行(无息再贷款,呆坏账分期进入成本核销,成立信用社风险补偿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强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授信额度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由于统一法人后,县联社统一提取准备金,统一核销呆坏账,过去的风险社支付压力减小,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看过村调研报告范文的人还看了:1. 村庄环境调查报告范文3篇 2. 村情调研报告范文3篇 3. 村官农村调研报告范文3篇 4. 精准扶贫村级调研报告3篇 5. 大学生农村调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篇 6. 基层工作调研报告范文3篇 7. 基层调研报告范文3篇 8.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3篇 9.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3篇

村镇农村调查毕业论文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1: 阳春四月,于教授在微博上发起对湖南的100个农村基本情况调研,并招募招募志愿者,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以及调查形式与内容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于是积极的投上了自己的 申请书 ,很快得到了组织者的回应并通过申请。 一、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超过50%,并仍以较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引发了国内各界关注。同时在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情况下,决策者试图通过现行的快速城市化拉动内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什么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间会产生这么多的激烈矛盾,在此先介绍城市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了二个方面:人口的城市化既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变、用地的城市化既城市用地向外扩张不断征收农村土地用作城市建设用地。这样可以看出在城市过程中涉及到2个重要的问题:第一问题是户籍的转变,第二个问题是农村土地的征用。这2个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那么城乡之间的矛盾就不会消除。 中国的城市发展方式仍是属于粗放型,以“摊大饼”的方式向外扩张,不断蚕食周边广大农村的土地。近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介绍说:近20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从数据看1990年至xx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了,城镇化人口仅增长,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是;xx年至xx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城镇人口仅增长,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达,均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阈值。 叶裕民教授指出“中国30年的城市化过程中犹如一个庞大的筛子,把就业、健康、年轻、创造、活力和财富都留在了城市,而把实业孤独、疾病、年老、犯罪都留在农村,农村承载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太多的成本”。尤其在城市化过程中加入一个“中国速度”的元素后,城乡之间的矛盾就变得更加明显。 在这一国内现状的背景下,深入农村,反映农村最真实的一面,也就我是参加这次调研最大意义所在了。 二、村庄的现状以及问题 此次我调研的地点选择的是我生活了20多年的村庄——湘乡市泉塘镇德胜村第7村民组,位于湘乡市西北方向,距离县城约为15公里,地处典型的丘陵地带四面环山。全组共25户,户籍在册人口为102人,交通较为便捷,村级公路穿组而过,距离镇级道路为公里(如图1)。全组农业仍然是传统的水稻 种植 ,每家每户的田地里实行精耕细作,鲜有成规模的经济作物种植,主要的收入来源依靠对外的劳务输出。图1 第7村民组现状图 由于本组离县城较远,偏于一隅,没有城市扩张带来激烈的土地征收问题,同时村内并没有相关污染的企业也就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村民们都是基于传统的农业种植生活,也就能相对的安居乐业。 那是不是这样的一座村庄孤立于众多的中国农村安静而祥和了呢?其实不然,既是中国的农村就存在其“特色”的问题,让我们慢慢走近这座村庄。 (1)传统农业种植的困境 湖南的五月是一个阳光和 雨水 充足的五月,是一个植物生在旺盛生机勃勃的五月。往年的这个时候可以看到江南水田间特有景色,第一季的秧苗在水田间茁壮成长。但此刻映入眼帘的并不是以前那副动人的画面,去而代替的则是杂草丛生的田间。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2: 一、总体目标: 本次调查主要任务有如下: 1、调查村庄房屋建筑状况填写村庄居住区建筑物基本情况表,并绘制区域简图。 2、拍摄不同年代的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房屋建筑物的照片,将其整理绘制饼图。 3、编写个人村庄调查报告,运用所学提出关于村庄整治的建议方案。 于2013年12月9号下午2时,我们小组带着所调查的新合庄遥感图纸以及调查表前往目的地,开始我们的调查任务。 二、村庄位置: 新合庄村位于邢台市桥东区泉北东大街以北,邢州大道以南,豫让桥路以西,火车道以东,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划为城中村。 三、村庄的概况: 村里大概有二百多个住户,村子的西面的大片农田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除此之外,村里的许多居民从事批发零售业,有的还摆一些小摊靠买煎饼果子、豆浆、油条等食物来获取额外的收入。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和 儿童 。近年来,随着邢台市的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引导,新合庄村也逐渐被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当中去了。 四、调查内容: 附件一(新合庄村居住区建筑物的基本情况表) 附件二(现代建筑质量一览表) 五、调查数据分析(附饼图) 通过小组调查的片区,新合庄第一片区共有57户家庭,村庄有百余口人基本上是中老年妇女以及婴幼儿,男青年壮劳力外出打工。该村庄的房屋建筑年代主要是集中在九零年代,其次是八零年代,少数是六零年代。 六、村庄的现状及问题(附图) 七、村庄整治意见或建议 在新合河庄调查期间,小组成员发现该村庄的房屋建筑大部分是粉刷砖混的二层楼房,村民实现了基本的住房保障。 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下: 1、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依然着危房,有的甚至坍塌。 2、村庄里面的道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村里主要都是老年人以小孩子,对于他们的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3、村庄缺少统一的排水设施 4、在村庄调查中,我们发现村庄里没有垃圾车或者集中处理垃圾垃圾堆放的垃圾池,村里的垃圾倒在闲置的的地里,而这些地又临近村边造成村庄整体环境“脏”“乱”“差”。 5、在村庄里我们还发现有许多的闲置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土地的浪费。 建议: 1、村政府应发挥带头作用,对于村庄的危房以及重新修置的房屋 进行整治,既保障了村民的居住安全以及保持了村庄的完整风貌。 2、在村庄的整治过程中,应规划排水片区、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村庄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卫生水平。 3、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村政府应加强村庄的道路整治,带领村民就地取材把村里的不用的大石板铺平道路。村委会也应该筹集资金来完善村里的道路设施系统。 4、村里的垃圾设施不完善,导致村里的环境差。我们可以在村中以几户为单位建一个垃圾池,防止垃圾乱倒。 5、村里的闲置土地应该整体的利用起来,可以将其平整在上面建设娱乐健身设施,为村里的老人以及小孩提供一个休憩和玩耍的环境。 经过整治后,村庄的整体风貌有了明显的提升,人居环境有明显的改善,基础设施配套也逐渐的完善,村庄有了集体活动的小广场,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质量。 八、调查 总结 : 通过这次小组集体调查,我们充分发挥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完成此次的任务。这次调查,我们将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看遥感图纸以及分析整理材料,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了创新创知的思想。为以后规划及整治村庄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3: 作者:郑瑞瑞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7期 摘要:在当今社会,人们可以公开的讨论自己对神灵的信仰情况,那些作为媒介存在的灵媒就有了新的意义和存在方式。本文的实际调查访问是以一个家族的神灵信仰为主线进行的。 关键词:民间信仰;灵媒;仪式 引言 民间信仰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地方宗教仪式的大规模复苏。 随之而来的是民众信仰的逐渐回升。民间信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简单的祭拜祈福,较为专业的定时上香祭祀等。一般的民众中较为常见的是对于神灵的信仰,这既包括对祖先的信仰,又包括对神仙鬼灵的信仰。这一类信仰对象较为庞杂,并不似对佛教的或西方的__信仰那样单一纯粹,它包含的信仰对象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作为媒介存在的灵媒有了新的意义和存在方式。 一、 研究 方法 1. 调查地点的选择 调查地点选在了笔者的家乡,一个古老的小城。当地气候四季分明,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邻黄河北依太行。调查所选的村落是位于县城北出城口,该村共14个村民小组。由于地点选择是笔者所在的村庄,属于“熟人”社会,不存在“进入”困难的障碍。 2.研究方法的选择 本文是通过实地调查和无结构访谈来搜集资料的。本文的实际调查访问是以一个家族的神灵信仰为主线进行的,该家族的特殊之处在于上任家主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灵媒。家中当前的信仰状况仍然存在,并且随着地区信仰的发展有所变化。笔者对访谈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并在访谈结束后将访谈内容进行整理汇总。 二、 调查内容 通过对村庄的实地观察和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一些内容。 1.村庄的民众信仰 该村村民的信仰状况近年来较为开放。前两年可以明显感觉到信__的人在增加,每逢 春节 ,信仰基督__庭都会在大门上张贴教会发放的春联。近两年,信仰基督__数不再大规模增加,更多的人们开始信仰神灵。这些人中,一部分信奉庙宇神灵菩萨,一部分自己在家中祭祀上香。 该村周边地区神灵庙宇较多。二仙庙,每个月初一十五香火鼎盛,每逢庙会四面八方信徒都会前来上香祈祷。小北顶(神农山)每逢春祭秋拜,很多村民都会不顾路途遥远,前往登山叩拜祈福。邙山(位于黄河南岸),也有许多人登山拜庙亭。此外,该村内,去年返修了一座原本已经破败几十年的小庙宇,人们重新开始上香祭拜。村外公园新修建的八角亭中内部描绘了八幅栩栩如生的上古神话图画 ,许多人在此祷告祭拜。庭外不远处地面用鹅卵石镶嵌出八卦图像,也有人边走边拜。每天早起公园中都会有很多人(各年龄层都有,其中不乏青年人),祷告祭拜。 笔者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在邻县参加了一次庙会,场面十分壮观。当地有个叫做万花村的村子,村中有个龙王庙。每年二月二和三月三的时候都会举行大型庙会,届时周边很多地方的人们都会前去参加。前去祭拜的人群多数是80后的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让年青一代的人们了解中国民间信仰 文化 。不难想象,新一代的信仰团体就是从这一代人中产生的。 2.家族的神灵信仰 ① 家族祭祀仪式 对于神灵信仰者来说,祭祀是很重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每一种神灵信仰的祭祀仪式都是不同的,就拿上香来说,多数是上三炷香,也有的上五炷香(如五方五土龙神),当然也有上整把香的(极少数)。 根据被访者的叙述,可以知道的是,该家族如今每月初一十五上供,形式较简单。两个鲜果盘、两个点心盘、两个馒头盘即可,然后要有一瓶酒,上香以后,跪拜磕头(三个)。但当遇到重要的节日,如春节时,祭拜的规模就会变大。首先,贡品要由平时的六个变为十五个,其中有三个鲜果盘、三个点心盘、三个素菜盘(可以是不同的)、三个肉菜盘(相同的)、三个馒头盘。其次,要有两瓶新酒。上香仍为三炷 ,然后要磕头祈祷,敬酒(有专用的酒壶和酒杯),烧元宝。以上是自己家中上供的仪式。 ② 出庐看诊 家主(笔者的爷爷)在世时,经常出庐看诊。所谓“出庐看诊”就是灵媒借助神灵的力量来为前来求助的人们指点迷津或看病消灾。而借助神灵的力量的整个仪式过程称为“下神”。该家族中的之前两位灵媒都是可以“出庐”的。在生活中,灵媒看病,不是轻易就会给人看的,讲求的是机缘。当时案台上已经摆好了贡品,是大供 ,点着两支红蜡烛。香炉前摆放着三个白瓷酒杯,一个白瓷酒壶。香炉里上着三炷香。老欧在当屋跪着,很虔诚的双手合十,爷爷在正堂 右边的太师椅上坐着,喝了一杯酒,然后闭上双目,随后不久,打了一个哈欠。爷爷闭着眼睛,问了老欧的情况。之后起身,点了一大把青香,全都插在了香炉里,香燃烧的很旺,有的慢慢弯曲了。老欧请求解病的方法,爷爷一一细说了,然后老欧叩谢。爷爷又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就醒过来了。 笔者了解到,家中灵媒出庐的仪式,就同前面的例子是一样的。灵媒很少去别人家中问诊,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自己家中。这是为了避免神灵之间的冲突和冲撞。 三、结论 从村落中庙宇的重建和香火的兴盛可以看出,该村人们民间信仰意识的集中和凝聚。此外,花园八角亭的建设和八卦图的铺设,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该地区政府要保护地区民间信仰文化,以及提倡民间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这一现象影响了当地民众的思想,神灵信仰进一步得到推广,这是无可厚非的。人们的行为变化是思想变迁的外在表现。村民的信仰从对于灵媒的绝对崇敬,到庙会信仰的变迁过程,也从侧面反映出,家户型的灵媒信仰的衰落。在新兴信仰形式下灵媒依然存在,那么如何继续存在下去,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村庄调查报告范文相关 文章 : 1. 村庄环境调查报告范文3篇 2. 村情调研报告范文3篇 3. 村官农村调研报告范文3篇 4. 大学生农村调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篇 5.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3篇 6. 假期乡村实践报告范文3篇 7. 精准扶贫村级调研报告3篇 8. 农村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 9. 基层工作调研报告范文3篇 10. 最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6篇

2008年中国新农村建设进程调查报告2008年2月11——18日,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赴江西东北部东乡、余江、余干3个县、5个乡镇、52个村庄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农民个人、家庭、自然村、村委会、乡镇。既含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庄(往往是临近城镇的村庄),也包括非试点村庄。全面调查(对村领导进行系统访谈,并对每家每户进行上户全面调查)的村庄有招贤沅何村、河山村、桂家山村。其他村庄为部分抽查或个案抽查。调研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与组织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另外,还通过对农民工的随机访谈调查了湖南、湖北、广西、四川、安徽等省区的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认为,新农村建设不应是一般意义的农村建设,而是要根本改变传统的城乡分离、工农分离、城市单向抽取农村资源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重新定位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农村全面告别土地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自足经济,走上城镇化、市场化、科技化、生态化、产业化、新工业化的现代化轨道,使土地农业文明转型为市场工业文明与市场生态文明。21世纪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以往的农村建设根本不同之处,应在于制度创新、观念变迁与文明转型。成绩:环境普遍得到改善电话普及率在95%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路、电、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村乡之间一般都连通了水泥公路,但村与村之间很多地方尚没有连通水泥公路。农村个人交通工具主要为自行车与摩托车,其中摩托车越来越普及。乡县之间全部有公交系统,但乡与乡之间尚无公交系统直接相连。电话普及率在95%以上。靠近城镇的农村有的也连通了宽带网络。宗教组织发展迅速 制度与组织建设方面,村民自治基本实现;宗教组织发展迅速,特别是基督教组织,信教群众一般约占当地人口的3%——9%之间,不同村庄比例差异较大,有些家庭是全部信教。据调查,招贤沅何村人口数约为320人,信基督教者约为28人,有1个教堂。河山村委会约2600人,信基督教者约为120人,有3个教堂。打工收入一般占农民家庭收入的80%以上 经济建设方面,农村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有改善,农村能源利用由木材、草、糠逐渐为电与燃气取代。农民全年总支出一般在万元以上,多则达30000——4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一般在2000—4000元之间,多则有达8000元以上,少的也有在1000元以下,甚至500元以下。农业人口中农民工比例高,农民外出打工比例一般占当地总人口的40%以上,占青壮年劳动力的70%以上,务农农民在农闲时一般也在当地打工,打工收入一般占农民家庭收入的80%以上,纯粹靠务农收入的家庭已不多见。据调查,招贤沅何村外出打工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81%,桂家山村为23%,河山村为50%多。往往离城镇越远,打工人口比例越高。打工的主要城市为上海、广东深圳、东莞、广州、福建厦门、泉州、浙江温州、宁波、义乌等地。打工的主要行业集中在建筑装潢、家电、纺织服装、酒店餐饮等。打工者月工资一般在1000——1500元左右。也有600——800元之间者,甚至500元以下者。也有农民在沿海城市自主创业,有的办公司,有的从事各种零售、家具制造、发艺与餐饮服务。自主创业者的收入一般年人均在2万元以上。大部分村庄的参合率在95%以上 社会建设方面,住房条件大有改善,80%以上的农民住上了钢筋水泥砖头房,住房面积达到当地一般标准。普遍参与合作医疗,大部分村庄的参合率在95%以上。低保制度基本建立,原五保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农村老龄化尚不严重,一般以子女养老为主。据调查,河山村委会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占当地人口比例)约为8%,河山村为,桂家山村约为15%,招贤沅何村约为。政府对耕地实行补贴,每亩平均100元左右。义务教育完成达标率一般在80%以上 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民工普遍受到发达地区思想文化风气的影响,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有更乐观的预期。义务教育完成达标率一般在80%以上,有许多村庄达到100%,也有少数贫困村庄达标率极低,甚至只有10%左右。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生态建设方面,农村环境普遍得到改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人均耕地面积在——2亩之间不等。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转移数量日益增多,也由于沿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就业工资较高,去沿海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也居高不下,致使农村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减轻,环境逐渐好转。问题:存在“豆腐渣”工程村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村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个村庄显得杂乱无序,严重影响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欠美观。原因在于:一方面,农民往往根据合作化以前的土地产权建房,另一方面,土地批租时缺乏规划。清洁饮水严重缺乏,基本没有自来水,有自来水的地方自来水也没有经过科学净化,直接饮用的井水没有经过技术检测鉴定合格。水泥公路与公交系统尚未完善,有的地方公路损坏极其严重,一方面在于缺乏日常维护与管理,另一方面直接与公路质量相关。有线电视还没有普及,宽带网络极其有限。除家庭电视与体力劳动外,文化娱乐健身设施欠缺。消防设施、太阳能利用、沼气利用等方面尚需加强。这次暴雪冻雨暴露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主要是新电线干大量折断,这一方面固然与本次恶劣天气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对其质量是个严峻考验,暴露了其明显的质量不良。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中,一定要注意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坚决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而不能再制造“豆腐渣”工程。城乡联动缺乏体制的系统建构 制度与组织建设方面,除劳动力单向输出外,城乡联动缺乏体制的系统建构。各类社会经济组织不发达,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名存实亡。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经济建设方面,土地利用方式单一,一般以种植某种粮食作物为主,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乡镇民营农业产业化企业数量有限,缺乏规模经营。青壮劳动力基本上外出打工,打工收入占全部家庭收入来源70——100%。养老等社会保障体制欠缺 社会建设方面,除合作医疗、低保外,其他社会保障体制欠缺,如养老,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等。一胎计划生育达标率低,普遍生育在两胎以上。直接原因在于:养老保障主要依靠儿女,尤其是儿子。维持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儿女打工。由于收入有限、观念限制与劳动力转移,家庭农业主要劳动力来源也主要靠儿女,而不是依靠雇佣。维持家族地位与势力也主要靠儿女数量多。由于法治不完善,保障家庭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靠儿女。还有养儿防老、多子多富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由于城市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健全,许多城市的社会保障不是直接与户口挂钩,而是与就业单位挂钩,因此,一些已转移出农村的农业人口由于在城市找不到合适就业,生活极其困难,期待恢复农业户口,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现象。文化娱乐单调贫乏 文化教育与道德建设方面,除看电视、打扑克、打麻将外,文化娱乐单调贫乏。家庭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一般为初中,女性则为小学。义务教育流失率高,达标率低。原因在于: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依靠打工,许多初中未毕业的农村学生纷纷外出沿海打工。以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新农民培育缺乏,大部分外出农民工未经过专门培训,留在农村的农民更缺乏社会教育。消防意识淡漠,乱搭电线与违规使用电器与燃气现象比较严重,火灾隐患多。生态农村与生态文明意识薄弱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废物与污物处理欠缺,厕所建设不合理,没有良好的排污系统。生态农业、生态农村与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生态经济不发达。思路:新农村建设的六大误区有人把新农村建设归结为“一看路,二看住,三看环境,四看树”,新农村建设是否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新农村建设与以前一再反复倡导的乡村建设、农村建设究竟有什么不同?新农村建设不是一般意义的农村建设,而是要根本改变传统的城乡分离、工农分离、城市单向抽取农村资源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重新定位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农村全面告别土地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自足经济,走上城镇化、市场化、科技化、生态化、产业化、新工业化的现代化轨道,使土地农业文明转型为市场工业文明与市场生态文明。21世纪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以往的农村建设根本不同之处,应在于制度创新、观念变迁与文明转型。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新农村建设就只能是重复以前一再倡导的乡村建设而已。从这一思路看,新农村建设必须澄清以下六大误区。新农村建设固然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但它并不等于基础设施建设 清洁用水、沼气、电力、燃气、通讯、网络、消防设施、住房、道路、桥梁、水利、农业机械、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完成这些工作,只是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端,而不是意味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功告成。新农村建设固然离不开国际开发机构、政府、企业部门的援助与救济,但它并不等于外来的援助与救济 农村资金与技术薄弱,外来的援助与救济是十分必要的,但它仅仅只能发挥协助功能,并不能完全替代农村自身持续的成长活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仍然只能是农村与农民本身。新农村建设固然需要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新农村建设并不等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医疗、教育、养老、抚恤、转移就业等,都应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之内,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农村建设中的风险因素就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但社会保障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安全网,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基础与保证。新农村建设固然要提高农村大多数地区与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水平,但它并不是以平均主义的方法去进行建设 中国农村区域的地方资源特点不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不能以同等的投资、技术、方法去进行建设,而应该在原有发展水平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资源与风情,建设富有地区特色的新农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就单个村庄而言,新农村建设也不是平均分配集体财富,而是按照集体与家庭(或个人)的双层经营模式,根据要素与效益进行分配,不能完全取消集体这一层次的分配收益,要留够集体自主发展的空间。新农村建设不是农村与城市分别建设 不是要农村独立自主地发展,使农村永远成为农村,而是要农村更加紧密地与城镇结合互动,进一步融入城镇化的轨道,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新农村建设不应该进一步污染和破坏农村生态环境,而主要是保护、修复和改良农村生态环境 大规模地耗用土地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不断污染空气、河流、土壤,不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向。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点应该是构建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经济(生态农业)、旅游经济(观光农业)、服务经济。对策:向着社会和谐化方向迈进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在以下六个方面需要切实加强: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使城乡基础设施差异不断缩小,使农村也能够较快地赶上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服务化、城镇化、生态化、社会化的潮流。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清洁饮水、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消防设施、太阳能利用、沼气利用、水泥公路与公交系统、文化娱乐健康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步伐。通过制度建构使农村向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和谐化、生态优良化、文化多彩化的方向迈进 制度与组织建设方面,要通过制度建构使农村向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和谐化、生态优良化、文化多彩化的方向迈进。着力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农村管理规范化制度、城乡市场一体化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生态安全监督与风险评估制度,农村环境责任制度与保洁制度,文化教育技术创新制度,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必须在农村构建包含资本市场、信息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人力市场在内的完善的市场制度。稳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民渐进地市民化的制度安排。健全农民自组织化的制度,维护农民组织的合法权益。改良并发展以合作投资、合作管理、合作承担风险、合作收益为基础的农村各项合作制度。有序建设城乡一体、互助、联动的城乡和谐融合制度。健全有关法律与管理制度,切实转换政府管理职能,建设以引导和服务农民为职责,而不是以创业赢利为目标的新型乡政府。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技术创新 经济建设方面,要使农业向着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公司化、多样化、科技化、生态化、绿色化、服务化、自主合作化的方向迈进。大力发展节水节能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技术创新。要使农村社会向着安全保障化、社会和谐化、全面小康化的方向迈进 社会建设方面,要使农村社会向着安全保障化、社会和谐化、全面小康化的方向迈进。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推进老龄、孤儿、贫困与意外方面的保障制度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对农民工要普遍推行综合保险,包括劳动保险、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有条件的城市,要有序地不断地使长期在该城市服务的农民工转为城市市民。使农村文化向着多元化、多样化、多彩化、现代化,农村道德向着规范化、合法化、合情合理化的方向迈进 文化教育与道德建设方面,要使农村文化向着多元化、多样化、多彩化、现代化,农村道德向着规范化、合法化、合情合理化的方向迈进。在文化教育建设方面,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娱乐健康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确保义务教育的完成与达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与内容的社会教育。在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建设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观、八荣八耻观、生态文明观引领新农民培育,大力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积极推进传统道德的科学化、规范化、合法化与现代化。从观念变迁看,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自主性与自觉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面向市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新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应该成为对农民的一场思想、行为与文明的现代化启蒙运动。政府及有关开发机构不仅要传授农民各种实用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知识及其技术,以提高农民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尤其要着力培育农民的市场与创业意识、法律与维权意识、风险与安全意识、生态与社会意识,使新农村建设普遍成为现代文明对农村的洗礼,真正使农村迸发出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使整个农村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与改良,切实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使整个农村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与改良,切实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在农业生态经济方面,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有机农业、观光农业。科学使用农药与化肥,加强食品生产的检查与监督;在生态农村发展方面,要积极推进生态村落与绿色家园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保洁制度建设。

有关农村的调查论文范文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要去了解一件不明白的事情时,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一般会把调查结果汇集成一份调查报告。那么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10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本文是关于农村脱贫致富,以肥西县枣林村为例,对枣林村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结合新农村的贯彻要求,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枣林村脱贫致富新农村科技

自1978年以家庭联产承包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实行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用“翻天覆”地这个成语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目前中国已步入工业化中期,农业也渐渐的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尽管在市场的引导下经济的发展形势良好,可是农村的现状仍是绝对贫困与相对富足。现对肥西县枣林村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

一、肥西县针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与方针

肥西县新农村建设于20XX年8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并明确了“三大区域、三种路径、三种模式”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两镇领先、二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全面启动”的“221”工程。本县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大力实施“两镇领先、二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全面启动”的“221”工程,建设具有肥西特色的农村新社区。本县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在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农村发生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城乡关系发生积极变化。同时,我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持续增收仍然比较困难,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以新的理念和思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二、肥西县枣林村的基本概况

(一)肥西县的地理位置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省会合肥西南,地跨江淮流域之间,临肥水之南,滨巢湖西岸,是安徽省经济强县之一,区位优越,历史悠久。但是在肥西县成功跻身于全国百强县的同时,仍有像枣林村这样的乡镇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经济建设,来适应全县的发展,力求达到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要求。

(二)枣林村目前的特色

1、发展思路

村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积极引导和发展特色、生态、绿色农业,使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如在肥西县频频兴起的‘农家乐’。

2、村委会的领导

在村委会的领导下,坚持农业向产业化、机械化、规模化方向经营,利用农业优势,大力招商引资。例如:随着“肥西老母鸡”集团的产业化经营,在该地兴起了养鸡热,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为养鸡专业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三、针对肥西县枣林村的现状,我的思考

(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应该弘扬“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村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在农村的农业科技指导,向村民及时的提供专家的意见,使农业迈向现代化,逐步实现科技化。例如本村中枣林小学的兴建,在村中对于提高全村村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村干部的工作态度

树立村干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农业基础工程建设,给广大村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便利的设施条件。如:兴建适合本村天气、土地的灌溉工程,随着新农村的发展而发展一批优秀的村村通工程。此外应在村中补修公路,或者进一步的修建新的公路,便于同邻近乡村的联系。还应加强对农村基本农田的保护,对于在村中辛勤劳作的村民可予以适当的补助,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三)计划生育

应普及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减少农村家庭由于超生,多生而带来的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兴办福利院,使社会福利得以完善,增加对农村中生活难以扶持的贫困人员的社会救济。此外,在农业遇到自然灾害时应积极部署抗灾工作,发放农业补贴。

(四)剩余劳动力

合理调整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积极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到外地进行再就业,学习外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其中大部分农民工打工获得的工资可用于农村的再生产和日常消费,从而带动村中的经济发展。还支持一些农民迈出国门,出国务工和经商,在村委会的领导下,使本村上下一心,使农业逐步向商业化发展的道路迈进。

四、从枣林村发展可以看出农村脱贫致富的主要前进动力

枣林村发展的主要动力,从人力因素方面的考虑,主要是村委会的村干部,还有积极响应号召的村民,从战略因素方面的考虑,则主要有迅速发展的科技,优秀的专家指导,当然还有知识水平逐步提高的村民。“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的基本问题始终围绕在我们这个人口基数过大的13亿国家中。如果要使我们国家达到共同富裕的最高目标,我们必须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枣林村的这种脱贫致富的政策和方法,完全可以引以为鉴,并结合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土地利用方式,最终使还处在小康水平线以下的农村地区实现基本富裕的目标。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xx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xx年8月底到20xx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光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这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潜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个性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我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我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我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我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我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我的亲人一齐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我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能够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状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构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光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构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潜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能够十分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构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因而要进行全面的 实践 调查。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我国在十六大,十二五等重要会议中对“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再三强调,可以看得出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和现代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措施,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唤,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 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利用实践机会,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做了调查,了解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及人民生活状况的变化,同时也发现了当中存在的一点不足和问题,希望能对当前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现将有关情况和本人对此的一些问题思考,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调查中发现,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和建设社会之一新农村的目标的提出,我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而努力。通过我镇政府和党委以及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物质生活 在十几年以前,当你走在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参差不齐的破旧土木结构的房屋,和那狭窄脏乱、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每当下大雨的时候,屋内就到处漏雨,呈现出一种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景象;那乡间的小路就更不用说,坑坑洼洼、雨水聚集、泥泞不堪,人们根本出不去。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我镇宁村的房屋有了明显的变化,从以前破旧的土房子变成了现在一栋栋宽敞明亮的大红砖瓦房,有的农民甚至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屋内一装饰,在配上一些现代化的家电设备和城里人不相上下。至于交通那更不用说了,政府大力投资乡村公路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公路,截止目前已经基本实现这一目标。现在人们的出行十分的方便,乡村的公交就从家门口经过,随时都能坐上。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这句活一点都不假,农村公路的修建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牧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我镇政府和党委积极探索,结合当地的特色,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在银星,兰星,兰丰等地建起了特色农业园,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园的建设不仅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而且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此外,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追求时尚、快捷、方便,大多数家庭都购买了大的电视、DVD、电冰箱以及电磁炉、豆浆机等家用电器。人们现在不仅要求吃饱,而且要求吃好,吃出质量,吃出营养,吃出品味,新农村建设到处都突出一个“新”字。 (二)精神文化 在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买不起电视,因而闲暇时没有可消遣的,看不到电视剧等一些文艺节目,根本谈不上丰富精神文化。但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有的甚至还有电脑,人们在闲暇之余都能通过这些来了解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大大的拉近了农民与世界的距离,丰富了农民的娱乐生活,同时也让他们从中学到知识。此外,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乡政府也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什么开花灯会啊,组建秧歌队,高跷队。。。积极调动当地农民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加,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 (三)思想文化教育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在国家重要会议上,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提出“科教兴国, 人才 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建设培养一大批顶尖专家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转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0%,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当务之急。 对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从08年上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除免收学费和教材费之外,对寄宿费进行补助,仅收本子和教参费。公共费用上,国家财政部加大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从以前的2%加大到4%,这使得一些教育设施得到改善,办学条件及办学效益得到提高,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利用。 而在教师方面,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生活状况,教室工资待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为教师建造了一些经济适用房,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问题,这些举措使得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加努力的向一个人民的好教师做起。 二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期来看,将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使中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目标的步伐停滞甚至是后退。此外,也不利于社会稳定。解决“三农”也是为了2020年前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高质量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如何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的内外矛盾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本次调查“三农”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是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他们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同时也影响到政府工作的好坏,如何让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是问题关键。经过这段时间的实际调查,现存在严重问题有: 1.农民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从古至今,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健康生命安全害人害己。随意丢弃垃圾废旧物品,公共场所不注意个人言谈举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等现象屡见不鲜,就业观念陈旧落后,只看重眼前,没有长远的眼光。 2.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虽然收入相对较高,但受群众观念、农民素质、就业门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动性强,难以稳定就业,也不是长远之计。 3.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对于法制认识甚少,一些农民或是不懂法,或是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都不是很清楚,这就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要不到工资,或因公受伤无人负责的情况频频发生;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正式利用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坑蒙拐,用一些花言巧语让农民相信“一夜发大财”,这就使许多农民在不知不觉中触碰法律。 (二)农业问题 农业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占世界约7%的土地养活着全世界总人口22%的民众。农业的重要程度非比寻常,提高农业产量、保持粮价稳定增长、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保持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有效的利用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模式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的标准化以及农产品的统一规范化生产、深度加工、销售、食用等是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调查中发现的严重问题有: 1.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由于没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农民对当地土壤地质,耕作性,水肥特性等人士不足,种田只靠经验来,没有一套科学有效地种植方法,这样的结果就是农民花了钱,干了活,但最后得不到好的收成,不能很好的发挥徒弟的生产能力,这是一种极大地浪费。 2.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不少农户片面追求数量,二不注重产品质量,在蔬菜、水果上喷撒催熟剂、膨大剂等农药,这些农药虽然可以是蔬菜、水果的生长周期变短,但是残留在上面的农药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还有就是不注重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只是盲目的跟随,机械效仿和低水平生产现象比较突出。 3.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就拿家乡本地来说,绝大部分土地上一年四季就是小麦玉米,果树、花卉、蔬菜的面积只有一小部分。我认为主要是缺乏地方扶持和农业人才,积极性不够高,优势品底蕴挖掘不出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农业内在潜力的重要方式。 (三)农村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搞好农村的和谐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农村、城镇收入差距,是国家目前发展的当务之急。没有稳固的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知识一纸空文,抓好国家经济是根本。农村沿用的思想与长期的生活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这就使新农村建设具有了一定的难度。现将存在的问题 总结 为以下几点: 1.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该坚决打击,文明风气急需建立。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 2.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建设。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所和体育健身设施,农民在闲暇之余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身体也得不到锻炼;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些活动室、书屋、网络室等,这些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最新资讯,能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3.农村安全问题存在隐患。由于现在农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这就给犯罪分子有了可趁之机,偷盗、拐行为有时会发生,农民的生命财产不能得到保护。 4.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困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仅、留不住。另一方,看病难的问题仍然严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给没那么看病难问题带来了福音,由国家、区、市财政共同补贴,每位农民只需交10元,即可享受医疗保险,看病报销40%的医药费,住院报销60%的医药费,不过这些合作医疗的医院大多是县、乡级的一些医院,由于政策和经济的问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条件比较差,对于一些小病还可以,但如果是大病的的话,还得上市里的大医院,然而医药费由会成为他们的苦恼。 三、对策和建议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多样化的种植,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因地宜,发展特色,提高农产效益。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和水力资源,使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调整畜牧业结构,维持畜牧业价格稳定。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结构,挖掘最优的农业结构配比,使其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2.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发挥科技优势,快速高效的使农民获得有效的经济利润。经常派技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农业问题对于科技你的经验积累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促进科技的创新,及时发现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加大创新,加强和培植市场主体。一是扶持种养大户,培植农业生产主体。通过对一些市场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种养大户,采取政府扶持支部引导、农户投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进优良品种,采用精细的管理方式,逐步发展状大起来,使他们不仅是科学种养致富的典型,而且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通过政府支持引导,并联合村里的大户、致富能手等把农民科学合理的组织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 4.必须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民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以文明村建设抓起,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建我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要加强法制科普宣传,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丰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5.转变政府服务管理,不断完善农民保障。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新“三民主义”的倡导,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城乡社会公利服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努力向着建设服务型社会的目标迈进。同时要大力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救助方式,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1: 阳春四月,于教授在微博上发起对湖南的100个农村基本情况调研,并招募招募志愿者,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以及调查形式与内容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于是积极的投上了自己的 申请书 ,很快得到了组织者的回应并通过申请。 一、引言 在我国城市化超过50%,并仍以较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引发了国内各界关注。同时在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情况下,决策者试图通过现行的快速城市化拉动内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什么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乡间会产生这么多的激烈矛盾,在此先介绍城市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了二个方面:人口的城市化既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变、用地的城市化既城市用地向外扩张不断征收农村土地用作城市建设用地。这样可以看出在城市过程中涉及到2个重要的问题:第一问题是户籍的转变,第二个问题是农村土地的征用。这2个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那么城乡之间的矛盾就不会消除。 中国的城市发展方式仍是属于粗放型,以“摊大饼”的方式向外扩张,不断蚕食周边广大农村的土地。近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介绍说:近20年来我国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从数据看1990年至xx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了,城镇化人口仅增长,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是;xx年至xx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城镇人口仅增长,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达,均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阈值。 叶裕民教授指出“中国30年的城市化过程中犹如一个庞大的筛子,把就业、健康、年轻、创造、活力和财富都留在了城市,而把实业孤独、疾病、年老、犯罪都留在农村,农村承载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太多的成本”。尤其在城市化过程中加入一个“中国速度”的元素后,城乡之间的矛盾就变得更加明显。 在这一国内现状的背景下,深入农村,反映农村最真实的一面,也就我是参加这次调研最大意义所在了。 二、村庄的现状以及问题 此次我调研的地点选择的是我生活了20多年的村庄——湘乡市泉塘镇德胜村第7村民组,位于湘乡市西北方向,距离县城约为15公里,地处典型的丘陵地带四面环山。全组共25户,户籍在册人口为102人,交通较为便捷,村级公路穿组而过,距离镇级道路为公里(如图1)。全组农业仍然是传统的水稻 种植 ,每家每户的田地里实行精耕细作,鲜有成规模的经济作物种植,主要的收入来源依靠对外的劳务输出。图1 第7村民组现状图 由于本组离县城较远,偏于一隅,没有城市扩张带来激烈的土地征收问题,同时村内并没有相关污染的企业也就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村民们都是基于传统的农业种植生活,也就能相对的安居乐业。 那是不是这样的一座村庄孤立于众多的中国农村安静而祥和了呢?其实不然,既是中国的农村就存在其“特色”的问题,让我们慢慢走近这座村庄。 (1)传统农业种植的困境 湖南的五月是一个阳光和 雨水 充足的五月,是一个植物生在旺盛生机勃勃的五月。往年的这个时候可以看到江南水田间特有景色,第一季的秧苗在水田间茁壮成长。但此刻映入眼帘的并不是以前那副动人的画面,去而代替的则是杂草丛生的田间。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2: 一、总体目标: 本次调查主要任务有如下: 1、调查村庄房屋建筑状况填写村庄居住区建筑物基本情况表,并绘制区域简图。 2、拍摄不同年代的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房屋建筑物的照片,将其整理绘制饼图。 3、编写个人村庄调查报告,运用所学提出关于村庄整治的建议方案。 于2013年12月9号下午2时,我们小组带着所调查的新合庄遥感图纸以及调查表前往目的地,开始我们的调查任务。 二、村庄位置: 新合庄村位于邢台市桥东区泉北东大街以北,邢州大道以南,豫让桥路以西,火车道以东,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划为城中村。 三、村庄的概况: 村里大概有二百多个住户,村子的西面的大片农田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除此之外,村里的许多居民从事批发零售业,有的还摆一些小摊靠买煎饼果子、豆浆、油条等食物来获取额外的收入。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和 儿童 。近年来,随着邢台市的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引导,新合庄村也逐渐被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当中去了。 四、调查内容: 附件一(新合庄村居住区建筑物的基本情况表) 附件二(现代建筑质量一览表) 五、调查数据分析(附饼图) 通过小组调查的片区,新合庄第一片区共有57户家庭,村庄有百余口人基本上是中老年妇女以及婴幼儿,男青年壮劳力外出打工。该村庄的房屋建筑年代主要是集中在九零年代,其次是八零年代,少数是六零年代。 六、村庄的现状及问题(附图) 七、村庄整治意见或建议 在新合河庄调查期间,小组成员发现该村庄的房屋建筑大部分是粉刷砖混的二层楼房,村民实现了基本的住房保障。 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下: 1、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依然着危房,有的甚至坍塌。 2、村庄里面的道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村里主要都是老年人以小孩子,对于他们的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3、村庄缺少统一的排水设施 4、在村庄调查中,我们发现村庄里没有垃圾车或者集中处理垃圾垃圾堆放的垃圾池,村里的垃圾倒在闲置的的地里,而这些地又临近村边造成村庄整体环境“脏”“乱”“差”。 5、在村庄里我们还发现有许多的闲置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土地的浪费。 建议: 1、村政府应发挥带头作用,对于村庄的危房以及重新修置的房屋 进行整治,既保障了村民的居住安全以及保持了村庄的完整风貌。 2、在村庄的整治过程中,应规划排水片区、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村庄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卫生水平。 3、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村政府应加强村庄的道路整治,带领村民就地取材把村里的不用的大石板铺平道路。村委会也应该筹集资金来完善村里的道路设施系统。 4、村里的垃圾设施不完善,导致村里的环境差。我们可以在村中以几户为单位建一个垃圾池,防止垃圾乱倒。 5、村里的闲置土地应该整体的利用起来,可以将其平整在上面建设娱乐健身设施,为村里的老人以及小孩提供一个休憩和玩耍的环境。 经过整治后,村庄的整体风貌有了明显的提升,人居环境有明显的改善,基础设施配套也逐渐的完善,村庄有了集体活动的小广场,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质量。 八、调查 总结 : 通过这次小组集体调查,我们充分发挥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完成此次的任务。这次调查,我们将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看遥感图纸以及分析整理材料,锻炼了我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了创新创知的思想。为以后规划及整治村庄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村庄调查报告范文3: 作者:郑瑞瑞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7期 摘要:在当今社会,人们可以公开的讨论自己对神灵的信仰情况,那些作为媒介存在的灵媒就有了新的意义和存在方式。本文的实际调查访问是以一个家族的神灵信仰为主线进行的。 关键词:民间信仰;灵媒;仪式 引言 民间信仰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出现了地方宗教仪式的大规模复苏。 随之而来的是民众信仰的逐渐回升。民间信仰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简单的祭拜祈福,较为专业的定时上香祭祀等。一般的民众中较为常见的是对于神灵的信仰,这既包括对祖先的信仰,又包括对神仙鬼灵的信仰。这一类信仰对象较为庞杂,并不似对佛教的或西方的__信仰那样单一纯粹,它包含的信仰对象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作为媒介存在的灵媒有了新的意义和存在方式。 一、 研究 方法 1. 调查地点的选择 调查地点选在了笔者的家乡,一个古老的小城。当地气候四季分明,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邻黄河北依太行。调查所选的村落是位于县城北出城口,该村共14个村民小组。由于地点选择是笔者所在的村庄,属于“熟人”社会,不存在“进入”困难的障碍。 2.研究方法的选择 本文是通过实地调查和无结构访谈来搜集资料的。本文的实际调查访问是以一个家族的神灵信仰为主线进行的,该家族的特殊之处在于上任家主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灵媒。家中当前的信仰状况仍然存在,并且随着地区信仰的发展有所变化。笔者对访谈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并在访谈结束后将访谈内容进行整理汇总。 二、 调查内容 通过对村庄的实地观察和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一些内容。 1.村庄的民众信仰 该村村民的信仰状况近年来较为开放。前两年可以明显感觉到信__的人在增加,每逢 春节 ,信仰基督__庭都会在大门上张贴教会发放的春联。近两年,信仰基督__数不再大规模增加,更多的人们开始信仰神灵。这些人中,一部分信奉庙宇神灵菩萨,一部分自己在家中祭祀上香。 该村周边地区神灵庙宇较多。二仙庙,每个月初一十五香火鼎盛,每逢庙会四面八方信徒都会前来上香祈祷。小北顶(神农山)每逢春祭秋拜,很多村民都会不顾路途遥远,前往登山叩拜祈福。邙山(位于黄河南岸),也有许多人登山拜庙亭。此外,该村内,去年返修了一座原本已经破败几十年的小庙宇,人们重新开始上香祭拜。村外公园新修建的八角亭中内部描绘了八幅栩栩如生的上古神话图画 ,许多人在此祷告祭拜。庭外不远处地面用鹅卵石镶嵌出八卦图像,也有人边走边拜。每天早起公园中都会有很多人(各年龄层都有,其中不乏青年人),祷告祭拜。 笔者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在邻县参加了一次庙会,场面十分壮观。当地有个叫做万花村的村子,村中有个龙王庙。每年二月二和三月三的时候都会举行大型庙会,届时周边很多地方的人们都会前去参加。前去祭拜的人群多数是80后的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让年青一代的人们了解中国民间信仰 文化 。不难想象,新一代的信仰团体就是从这一代人中产生的。 2.家族的神灵信仰 ① 家族祭祀仪式 对于神灵信仰者来说,祭祀是很重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每一种神灵信仰的祭祀仪式都是不同的,就拿上香来说,多数是上三炷香,也有的上五炷香(如五方五土龙神),当然也有上整把香的(极少数)。 根据被访者的叙述,可以知道的是,该家族如今每月初一十五上供,形式较简单。两个鲜果盘、两个点心盘、两个馒头盘即可,然后要有一瓶酒,上香以后,跪拜磕头(三个)。但当遇到重要的节日,如春节时,祭拜的规模就会变大。首先,贡品要由平时的六个变为十五个,其中有三个鲜果盘、三个点心盘、三个素菜盘(可以是不同的)、三个肉菜盘(相同的)、三个馒头盘。其次,要有两瓶新酒。上香仍为三炷 ,然后要磕头祈祷,敬酒(有专用的酒壶和酒杯),烧元宝。以上是自己家中上供的仪式。 ② 出庐看诊 家主(笔者的爷爷)在世时,经常出庐看诊。所谓“出庐看诊”就是灵媒借助神灵的力量来为前来求助的人们指点迷津或看病消灾。而借助神灵的力量的整个仪式过程称为“下神”。该家族中的之前两位灵媒都是可以“出庐”的。在生活中,灵媒看病,不是轻易就会给人看的,讲求的是机缘。当时案台上已经摆好了贡品,是大供 ,点着两支红蜡烛。香炉前摆放着三个白瓷酒杯,一个白瓷酒壶。香炉里上着三炷香。老欧在当屋跪着,很虔诚的双手合十,爷爷在正堂 右边的太师椅上坐着,喝了一杯酒,然后闭上双目,随后不久,打了一个哈欠。爷爷闭着眼睛,问了老欧的情况。之后起身,点了一大把青香,全都插在了香炉里,香燃烧的很旺,有的慢慢弯曲了。老欧请求解病的方法,爷爷一一细说了,然后老欧叩谢。爷爷又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就醒过来了。 笔者了解到,家中灵媒出庐的仪式,就同前面的例子是一样的。灵媒很少去别人家中问诊,一般情况下都是在自己家中。这是为了避免神灵之间的冲突和冲撞。 三、结论 从村落中庙宇的重建和香火的兴盛可以看出,该村人们民间信仰意识的集中和凝聚。此外,花园八角亭的建设和八卦图的铺设,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该地区政府要保护地区民间信仰文化,以及提倡民间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这一现象影响了当地民众的思想,神灵信仰进一步得到推广,这是无可厚非的。人们的行为变化是思想变迁的外在表现。村民的信仰从对于灵媒的绝对崇敬,到庙会信仰的变迁过程,也从侧面反映出,家户型的灵媒信仰的衰落。在新兴信仰形式下灵媒依然存在,那么如何继续存在下去,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村庄调查报告范文相关 文章 : 1. 村庄环境调查报告范文3篇 2. 村情调研报告范文3篇 3. 村官农村调研报告范文3篇 4. 大学生农村调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篇 5.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3篇 6. 假期乡村实践报告范文3篇 7. 精准扶贫村级调研报告3篇 8. 农村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 9. 基层工作调研报告范文3篇 10. 最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6篇

新农村建设调查论文范文

2008年中国新农村建设进程调查报告2008年2月11——18日,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赴江西东北部东乡、余江、余干3个县、5个乡镇、52个村庄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农民个人、家庭、自然村、村委会、乡镇。既含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庄(往往是临近城镇的村庄),也包括非试点村庄。全面调查(对村领导进行系统访谈,并对每家每户进行上户全面调查)的村庄有招贤沅何村、河山村、桂家山村。其他村庄为部分抽查或个案抽查。调研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与组织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另外,还通过对农民工的随机访谈调查了湖南、湖北、广西、四川、安徽等省区的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认为,新农村建设不应是一般意义的农村建设,而是要根本改变传统的城乡分离、工农分离、城市单向抽取农村资源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重新定位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农村全面告别土地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自足经济,走上城镇化、市场化、科技化、生态化、产业化、新工业化的现代化轨道,使土地农业文明转型为市场工业文明与市场生态文明。21世纪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以往的农村建设根本不同之处,应在于制度创新、观念变迁与文明转型。成绩:环境普遍得到改善电话普及率在95%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路、电、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好。村乡之间一般都连通了水泥公路,但村与村之间很多地方尚没有连通水泥公路。农村个人交通工具主要为自行车与摩托车,其中摩托车越来越普及。乡县之间全部有公交系统,但乡与乡之间尚无公交系统直接相连。电话普及率在95%以上。靠近城镇的农村有的也连通了宽带网络。宗教组织发展迅速 制度与组织建设方面,村民自治基本实现;宗教组织发展迅速,特别是基督教组织,信教群众一般约占当地人口的3%——9%之间,不同村庄比例差异较大,有些家庭是全部信教。据调查,招贤沅何村人口数约为320人,信基督教者约为28人,有1个教堂。河山村委会约2600人,信基督教者约为120人,有3个教堂。打工收入一般占农民家庭收入的80%以上 经济建设方面,农村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有改善,农村能源利用由木材、草、糠逐渐为电与燃气取代。农民全年总支出一般在万元以上,多则达30000——4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一般在2000—4000元之间,多则有达8000元以上,少的也有在1000元以下,甚至500元以下。农业人口中农民工比例高,农民外出打工比例一般占当地总人口的40%以上,占青壮年劳动力的70%以上,务农农民在农闲时一般也在当地打工,打工收入一般占农民家庭收入的80%以上,纯粹靠务农收入的家庭已不多见。据调查,招贤沅何村外出打工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81%,桂家山村为23%,河山村为50%多。往往离城镇越远,打工人口比例越高。打工的主要城市为上海、广东深圳、东莞、广州、福建厦门、泉州、浙江温州、宁波、义乌等地。打工的主要行业集中在建筑装潢、家电、纺织服装、酒店餐饮等。打工者月工资一般在1000——1500元左右。也有600——800元之间者,甚至500元以下者。也有农民在沿海城市自主创业,有的办公司,有的从事各种零售、家具制造、发艺与餐饮服务。自主创业者的收入一般年人均在2万元以上。大部分村庄的参合率在95%以上 社会建设方面,住房条件大有改善,80%以上的农民住上了钢筋水泥砖头房,住房面积达到当地一般标准。普遍参与合作医疗,大部分村庄的参合率在95%以上。低保制度基本建立,原五保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农村老龄化尚不严重,一般以子女养老为主。据调查,河山村委会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占当地人口比例)约为8%,河山村为,桂家山村约为15%,招贤沅何村约为。政府对耕地实行补贴,每亩平均100元左右。义务教育完成达标率一般在80%以上 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农民工普遍受到发达地区思想文化风气的影响,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有更乐观的预期。义务教育完成达标率一般在80%以上,有许多村庄达到100%,也有少数贫困村庄达标率极低,甚至只有10%左右。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生态建设方面,农村环境普遍得到改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人均耕地面积在——2亩之间不等。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转移数量日益增多,也由于沿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就业工资较高,去沿海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也居高不下,致使农村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减轻,环境逐渐好转。问题:存在“豆腐渣”工程村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村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整个村庄显得杂乱无序,严重影响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欠美观。原因在于:一方面,农民往往根据合作化以前的土地产权建房,另一方面,土地批租时缺乏规划。清洁饮水严重缺乏,基本没有自来水,有自来水的地方自来水也没有经过科学净化,直接饮用的井水没有经过技术检测鉴定合格。水泥公路与公交系统尚未完善,有的地方公路损坏极其严重,一方面在于缺乏日常维护与管理,另一方面直接与公路质量相关。有线电视还没有普及,宽带网络极其有限。除家庭电视与体力劳动外,文化娱乐健身设施欠缺。消防设施、太阳能利用、沼气利用等方面尚需加强。这次暴雪冻雨暴露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主要是新电线干大量折断,这一方面固然与本次恶劣天气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对其质量是个严峻考验,暴露了其明显的质量不良。因此,在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中,一定要注意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坚决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而不能再制造“豆腐渣”工程。城乡联动缺乏体制的系统建构 制度与组织建设方面,除劳动力单向输出外,城乡联动缺乏体制的系统建构。各类社会经济组织不发达,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名存实亡。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经济建设方面,土地利用方式单一,一般以种植某种粮食作物为主,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乡镇民营农业产业化企业数量有限,缺乏规模经营。青壮劳动力基本上外出打工,打工收入占全部家庭收入来源70——100%。养老等社会保障体制欠缺 社会建设方面,除合作医疗、低保外,其他社会保障体制欠缺,如养老,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等。一胎计划生育达标率低,普遍生育在两胎以上。直接原因在于:养老保障主要依靠儿女,尤其是儿子。维持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儿女打工。由于收入有限、观念限制与劳动力转移,家庭农业主要劳动力来源也主要靠儿女,而不是依靠雇佣。维持家族地位与势力也主要靠儿女数量多。由于法治不完善,保障家庭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靠儿女。还有养儿防老、多子多富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由于城市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健全,许多城市的社会保障不是直接与户口挂钩,而是与就业单位挂钩,因此,一些已转移出农村的农业人口由于在城市找不到合适就业,生活极其困难,期待恢复农业户口,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现象。文化娱乐单调贫乏 文化教育与道德建设方面,除看电视、打扑克、打麻将外,文化娱乐单调贫乏。家庭主要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一般为初中,女性则为小学。义务教育流失率高,达标率低。原因在于: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依靠打工,许多初中未毕业的农村学生纷纷外出沿海打工。以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新农民培育缺乏,大部分外出农民工未经过专门培训,留在农村的农民更缺乏社会教育。消防意识淡漠,乱搭电线与违规使用电器与燃气现象比较严重,火灾隐患多。生态农村与生态文明意识薄弱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废物与污物处理欠缺,厕所建设不合理,没有良好的排污系统。生态农业、生态农村与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生态经济不发达。思路:新农村建设的六大误区有人把新农村建设归结为“一看路,二看住,三看环境,四看树”,新农村建设是否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新农村建设与以前一再反复倡导的乡村建设、农村建设究竟有什么不同?新农村建设不是一般意义的农村建设,而是要根本改变传统的城乡分离、工农分离、城市单向抽取农村资源的城乡关系与工农关系,重新定位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农村全面告别土地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自足经济,走上城镇化、市场化、科技化、生态化、产业化、新工业化的现代化轨道,使土地农业文明转型为市场工业文明与市场生态文明。21世纪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以往的农村建设根本不同之处,应在于制度创新、观念变迁与文明转型。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新农村建设就只能是重复以前一再倡导的乡村建设而已。从这一思路看,新农村建设必须澄清以下六大误区。新农村建设固然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但它并不等于基础设施建设 清洁用水、沼气、电力、燃气、通讯、网络、消防设施、住房、道路、桥梁、水利、农业机械、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完成这些工作,只是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端,而不是意味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功告成。新农村建设固然离不开国际开发机构、政府、企业部门的援助与救济,但它并不等于外来的援助与救济 农村资金与技术薄弱,外来的援助与救济是十分必要的,但它仅仅只能发挥协助功能,并不能完全替代农村自身持续的成长活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仍然只能是农村与农民本身。新农村建设固然需要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新农村建设并不等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医疗、教育、养老、抚恤、转移就业等,都应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之内,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农村建设中的风险因素就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但社会保障仅仅是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安全网,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基础与保证。新农村建设固然要提高农村大多数地区与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水平,但它并不是以平均主义的方法去进行建设 中国农村区域的地方资源特点不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不能以同等的投资、技术、方法去进行建设,而应该在原有发展水平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资源与风情,建设富有地区特色的新农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就单个村庄而言,新农村建设也不是平均分配集体财富,而是按照集体与家庭(或个人)的双层经营模式,根据要素与效益进行分配,不能完全取消集体这一层次的分配收益,要留够集体自主发展的空间。新农村建设不是农村与城市分别建设 不是要农村独立自主地发展,使农村永远成为农村,而是要农村更加紧密地与城镇结合互动,进一步融入城镇化的轨道,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新农村建设不应该进一步污染和破坏农村生态环境,而主要是保护、修复和改良农村生态环境 大规模地耗用土地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不断污染空气、河流、土壤,不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向。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点应该是构建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经济(生态农业)、旅游经济(观光农业)、服务经济。对策:向着社会和谐化方向迈进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在以下六个方面需要切实加强: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使城乡基础设施差异不断缩小,使农村也能够较快地赶上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服务化、城镇化、生态化、社会化的潮流。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清洁饮水、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消防设施、太阳能利用、沼气利用、水泥公路与公交系统、文化娱乐健康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步伐。通过制度建构使农村向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和谐化、生态优良化、文化多彩化的方向迈进 制度与组织建设方面,要通过制度建构使农村向着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和谐化、生态优良化、文化多彩化的方向迈进。着力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农村管理规范化制度、城乡市场一体化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生态安全监督与风险评估制度,农村环境责任制度与保洁制度,文化教育技术创新制度,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必须在农村构建包含资本市场、信息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人力市场在内的完善的市场制度。稳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民渐进地市民化的制度安排。健全农民自组织化的制度,维护农民组织的合法权益。改良并发展以合作投资、合作管理、合作承担风险、合作收益为基础的农村各项合作制度。有序建设城乡一体、互助、联动的城乡和谐融合制度。健全有关法律与管理制度,切实转换政府管理职能,建设以引导和服务农民为职责,而不是以创业赢利为目标的新型乡政府。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技术创新 经济建设方面,要使农业向着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公司化、多样化、科技化、生态化、绿色化、服务化、自主合作化的方向迈进。大力发展节水节能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观光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技术创新。要使农村社会向着安全保障化、社会和谐化、全面小康化的方向迈进 社会建设方面,要使农村社会向着安全保障化、社会和谐化、全面小康化的方向迈进。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制度,积极推进老龄、孤儿、贫困与意外方面的保障制度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对农民工要普遍推行综合保险,包括劳动保险、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等,有条件的城市,要有序地不断地使长期在该城市服务的农民工转为城市市民。使农村文化向着多元化、多样化、多彩化、现代化,农村道德向着规范化、合法化、合情合理化的方向迈进 文化教育与道德建设方面,要使农村文化向着多元化、多样化、多彩化、现代化,农村道德向着规范化、合法化、合情合理化的方向迈进。在文化教育建设方面,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教育娱乐健康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确保义务教育的完成与达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与内容的社会教育。在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建设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观、八荣八耻观、生态文明观引领新农民培育,大力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积极推进传统道德的科学化、规范化、合法化与现代化。从观念变迁看,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自主性与自觉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面向市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新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应该成为对农民的一场思想、行为与文明的现代化启蒙运动。政府及有关开发机构不仅要传授农民各种实用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知识及其技术,以提高农民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尤其要着力培育农民的市场与创业意识、法律与维权意识、风险与安全意识、生态与社会意识,使新农村建设普遍成为现代文明对农村的洗礼,真正使农村迸发出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使整个农村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与改良,切实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使整个农村生态系统得到恢复与改良,切实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在农业生态经济方面,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有机农业、观光农业。科学使用农药与化肥,加强食品生产的检查与监督;在生态农村发展方面,要积极推进生态村落与绿色家园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保洁制度建设。

我国农村法治的困境与解决方略研究[摘 要] 农村法治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法治是需要法治基础的,对法律基础的再认识是我们推演农村法治困境的前提;多年来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二元状态。鉴于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现代农村法治的建立,找出现代农村法治的解决方略,以期建立现代整体法治社会。[关 键 词] 农村法治 困境分析 方略 维护机制法治,是一种治国模式、治国方略,实指“依法而治”、“法律至上”。这种“法律至上”的观念在中世纪就已提出,其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我国虽在先秦时期由法家提出过“依法治国”,但根深于国民中的传统人治意识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有相当大的差别。实现法治,特别是农村法治,需要良好的外部资源,并需要进行多重的整合。农村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在我国,要摒弃千余年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实现由“乡士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没有农村法治的系统推进和整体实现是不可能的,农村法治是我国法治实现的基础。一、现状剖析:我国农村法治现状的理性思考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治理结构,我国法治在城市和农村的外延资源不尽相同,我们需要在法治整体性的基础上,区别认识其各自特殊性。农村是人们最基本生活资源的终极来源地,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农村面积占全国领土的90%,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等等特殊性可以看出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我国农村这个最大社会区域的法治化也就没有整个国家的法治化。因此,对农村法治现状的分析是农村法治走出困境的基础性工作。法治是国家严格依法治国所形成的理想状态,是法律在国家领域内和国家意义上的现实化。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基础上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它需要相应的基础:主体意识、经济基础、民主政治、现代文化、社会和谐等。我们分析农村法治现状也要从这几个相关方面入手。第一,农民法治主体的不足——农村法治的主体障碍。法治主体是实行法治必需解决的理论与实践前提。在民主政治国家,法治的主体只能是人民。就我国而言,法治的主体只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农村,就是广大农民。农民是中国社会最大的群体,是中国法治主体的基础。作为法治主体的农民存在的不足,已成为农村法治推进的阻碍因素。1.农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其关于法律的心理、知识、观念和思想的总和,体现其对法律现象的认知与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没有形成合理的正相关关系。一些地区农民法律意识没有随经济的增长和我国立法步伐的加快而明显增强,表现于农民对权力的崇拜、权利义务的模糊、主体意识的淡漠和法律知识的缺乏等。当自身权利被侵害时,要么浑然不知,以“法盲”、“法愚”的形态展现于社会;要么屈从于权威,忍气吞声;要么置法律规定而不顾,“以暴制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往往成为法律工作者给农民“法肓”的真情告白。农民法律意识是农民法律行为的直接支配因素,是法治舆论力量的基本来源。其法律意识的状况已成为农村法治进程的硬约束。2.农民法律知识的缺乏。法律知识就是法治力量。法治化过程中,在预先的良法规范下人们对法律知识掌握的多少,既影响对自己权利合法维护,又影响自己对法律的遵守。农民法律知识的缺乏不仅严重影响其法律意识的增强,而且严重影响其行为。农民依赖于各类权威的维权活动模式与信任法律权威所要求的现代法律裁决方式迥然不同。农民很少知道自己的权利;在对权利义务系统的理解中,义务是主词,少有权利的知识和观念,“权大于法”是农民心中的“图腾”,他们往往感到需要“关系”、“金钱”和“权力”,不需要法律,视法律为外物,崇尚“无讼有德”,无视或排斥法律权威。现实生活中,才会出现刑事案件也会有“和解”或用“族规”解决的情况,才会出现“相信权力”而“不相信法律”的现象。农民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农村宗法势力有了生存空间,强化了农村法治的障碍。3.农民法律能力的不强。农民法律能力是指农民运用法律baidu重影响其法律意识的增强,而且严重影响其行为。农民依赖于各类权威的维权活动模式与信任法律权威所要求的现代法律裁决方式迥然不同。农民很少知道自己的权利;在对权利义务系统的理解中,义务是主词,少有权利的知识和观念,“权大于法”是农民心中的“图腾”,他们往往感到需要“关系”、“金钱”和“权力”,不需要法律,视法律为外物,崇尚“无讼有德”,无视或排斥法律权威。现实生活中,才会出现刑事案件也会有“和解”或用“族规”解决的情况,才会出现“相信权力”而“不相信法律”的现象。农民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农村宗法势力有了生存空间,强化了农村法治的障碍。3.农民法律能力的不强。农民法律能力是指农民运用法律知识,借助法律制度维护自己权利,履行法定义务,实现自己利益的能力。如果说农民法律知识改变农民法律命运的话,那么农民法律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农民法律命运。“书本的死法”要变成“现实中的活法”,需要法治主体在现实中很好地运用法律。农民法律能力不强集中地表现于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的漠视法律、法律知识缺乏导致的无视法律和法律实践的缺乏导致害怕法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早在上世纪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更多新农村论文)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根治、不解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就很难赢得主动、就容易出现波折。 二是基于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以上,财政收入达万亿元,这对于建设新农村非常有利,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否则,尽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就会落空。 三是基于巩固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挑战和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通过改革找出路、通过创新促发展,积极建立起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体制机制,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基于缓解农村发展的资源、市场、体制三大制约,缩小日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基本事实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明显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耕地在过去年中减少了亿亩,人均下降到亩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而农村人口却没有减少多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扩大到∶;农村积累下来的种种矛盾,已经向国民经济发出了强烈的预警信号。因此,中央审时度势的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非一个全新概念,此前在党和政府文件中曾多次出现,在学界也早有学者提出并进行过试验。但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并具体出台32条重大举措启动新农村建设,其含义自然有别于此前的任何一次。本文试从财政的视野对其中的“新”和“建设”进行讨论。 一、新在何处 此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主要是通过基础性的制度建设和积累为未来城乡融合奠定基础,但具体而言,“新”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时代背景新 经过半个多世纪工业化的发展,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5∶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超过40%,这表明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发展的经验表明,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是一种普遍性现象,否则城乡和地区差距会继续拉大,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审时度势地提出“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向”。毋庸置疑,未来经济发展从二元走向一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路线图,新农村建设是协调的第一个基本举措。 2.治理理念新 乡村社会的治理在我国具有双重需求,国家追求有效和稳定,居民谋求福利改进,但是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并未因为对乡村治理存在需求而行使了应当的支出责任。在农业社会,乡村治理是通过乡绅阶层来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从而达到某种程度上的稳定;在人民公社时期,集体组织承担了农村社区公共物品的供给任务,但是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经济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弱化,农村地区公共物品在长期得不到中央政府支持之后,只能在“预算外”和“制度外”寻求出路。而现在,在经历了税费改革漫长试点之后,中央政府回归到其应有的功能,承担了应有的支出责任,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农村正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在向工商业社会转型,更标志着我国政府将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体现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 3.制度供给创新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步,但在其中制度统筹是关键。我国农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可能预期在某些甚至大部分公共领域有所改进,但总体来看,要在较短的期限内达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尚有困难。因此,我国政府在具体明确和承担应有的支出责任后,对农村的大规模投资并非无序的,而是具有明显的指向性,旨在通过财政投入建立农村公共品的基本供给制度,为未来城乡制度对接减少摩擦。 二、财政应如何建设 启用财政政策通过“建设”来体现“新”的内涵是城乡统筹的必经之路,但是财政在投入时究竟应该如何作为呢? 1.农村建设是仅对农业投入还是要更关注非农投入? 现实经济成长的历程告诉我们,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村落没有城市拥挤的道路和金光闪闪的大厦,但是他们拥有城市文明,按照城市的生活节奏在生活。这充分说明我国农村的发展并非一定要发展农业,一定要走城市化道路。据专家估计,205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0%,人口总规模将在16亿左右,也就是说按照这一口径进行估计,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人口将维持在8亿上下,但是8亿人口完全依附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其中必然有一部分人从事非农产业。在我国成功加入WTO之后,“黄箱政策”、“绿箱政策”和“蓝箱政策”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政策约束,运用财政手段直接干预农业生产越来越受到限制,改变支农方式,由直接转为间接对农村的支持不仅易于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还可能赢得国家组织的资金支持。况且从工业、农业发展与居民需求的关系来看,强调农村走非农道路是农民福利再造的必由之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居民个体需求的多样化只能通过工业来满足,尽管在经济发展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阶段时居民的膳食结构将发生改变,但是农民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时农业本身存在局限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恩格尔系数都呈下降趋势,可以预见包括农村居民本身在内的所有国内居民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新消费需求的出现和成长,农业持续发展得不到市场的支持。当然,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强调,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向偏移并非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完全忽视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的支持,只是与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相比,农业在满足居民需求方面得不到工业所能得到的市场需求支持。 2.农民自身能力的拓展还是“面子工程”? 在现代经济生活变迁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社会公正的现实意义。传统经济学一般认为财富积累能够增加社会福利,但现代经济发展表明人均GDP的提高与人的幸福程度改善没有根本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新农村建设再造农民福利,为广大农村提供目前短缺的公共品就一定能使农民的整体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对不发达国家农村社会转型的深入研究中引入了对“权利”和“能力”的分析,创立了以“能力理论”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观。森认为经济增长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增长本身,而在于增长过程所带来的“相关利益”改善,个人能力的成长和拓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目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运用财政手段对农村进行大规模广泛地投资,真正的目的不是在农民收入方面做简单的加法,而是在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使农民获取收入的能力得到拓展并使收入机制稳定下来。更重要的是在农民能力得到拓展的同时其对公共物品需求的表达就可能是真正的内生型需求,从而改善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偏好表露难的问题,避免决策权转移而被迫分摊“面子工程”的提供成本,使农村居民也可能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3.农村投入是财政“一条褪”还是财政、市场“两条腿”? 正如此前有学者预测国家在农村公共领域的大规模投入时代一定会到来,2006年这个时代已经来了。对于风雨交加的农村来说,这是真正的雪中送炭,但是单靠财政“一条腿”能行吗?我国的经济建设是在大市场背景下进行的,改革不可能逆市场经济规律而行之,尽管在过去的改革中市场经济将农民边缘化了,但现在农村的最终发展不能完全排斥市场,财政的作用仅在于“引导”和“发动”,农村面貌的根本改变还需要“两条腿”走路。这是因为一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农村贫困地区过多,虽然国家有能力保证全国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均等化,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及村庄、社区公共物品还必须通过自身的力量加以解决;二是从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来看,市场和财政是互补的而非排斥的;三是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政府不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当前,世界公共服务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政府应该把政策制定同服务提供分开,换句话说就是,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是政策制定,而不是主要直接地提供服务。虽然我国财政在农村公共领域的投入有部分属于“补课”的性质,但在公共事务领域内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是必要的,但这一定要在区域性公共品提供中注意保护产权,尽量在降低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达成集体一致行动,从而避免“公共地悲剧”或者“搭便车”行为。 三、警惕财政阳光被“吞噬” 2003年后,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农民增收较快,消费进一步扩张,财政在解决和支持“三农”问题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促进了农村政治和谐,农村居民对基层政府和村组织的工作认同度逐步提高,“干干关系”、“干群关系”大为改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逐步提高;农民消费支出和消费质量都有了较大改善,农民纯收入持续上升,恩格尔系数出现下降迹象,在耐用消费品消费方面,拥有量品种和数量都出现增长趋势,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发生了较大突破,广大农村正享受着财政普照的阳光。但是从实际农村财政运行的情况来看,财政普照的阳光并未完全如预期那样为农民所享受,而是出现被“吞噬”的迹象。 种田的相对比较收益低使财政阳光被“吞噬”。以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等增收政策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种田的绝对收益,但是另一方面种田成本并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两者相比,种田的相对比较收益使财政阳光照耀在政策之外的组织或者人头上。众所周知,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本身收益率比较低,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农业进行补贴是世界各国的一贯做法。在我国农业有其特殊的背景,一是我国农业人口过多,二是非农产业在农村发展过缓,农民收入结构中尽管非农产业贡献在增加,但是就种田的农民(而且数量比较巨大)来说,以被管制的粮食价格与由市场定价的农业物资价格相交换,其结果自然是降低了农民的种田比较收益。有人评价说取消农业税的最大好处在于国家干部因为不用直接面对农民而使“干群关系”得到缓解,但实际上国家财政的“真金白银”流入了农资生产企业的口袋中(这部分企业实际上享受了国家的双重优惠待遇,一是市场定价权,二是普遍的税收优惠),而农民口袋里装着的却是刚刚放入的人民币的“余香味”。 农村公共品供给有可能使财政阳光被“吞噬”。这个问题似乎看来是矛盾的,其实不然。我国学者朱钢在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民负担进行研究时就曾经指出,农村公共品需求存在官员需求和一般居民需求,当前者需求大于后者而又缺乏资金时,农民负担就可能由此而生。现在中央政府加大投入为农村提供普遍公共服务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毕竟财力有限并且历史欠帐过多,农村公共物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还处于短缺状态。据新华网的消息,因为缺钱,目前在我国60%以上的县没有标准的污水处理场, 的乡镇没有卫生院,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的农户没有用上卫生厕所,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没有通电,6%的村子没有电话(新华网,)。因此,农村公共品在长时间内的短缺与中央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时序性肯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矛盾,基层组织可能会通过集资或者摊派的方式来解决这种矛盾。更可怕的是,农民享受区域性公共物品还得持续交纳一定的费用才能保证不被排他。显然,农民得到的实惠不仅被转移出去还面临负担加重的问题(例如某些农村地区的有限电视收费问题)。因此,农村公共品形成缺乏诱致性需求因素也会对农民负担反弹形成另一种威胁。 巨额的基层债务有可能使财政阳光被“吞噬”。我国基层财政债务之巨有可能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据统计全国约2100个县级行政单位,乡村债务总规模达5355亿元,乡、村两级公共债务平均每个县高达亿元(新华网,)。当前中央政府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对贫困县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如果没有较规范的责任分担机制和财政资金的风险控制机制,这部分财政资金有可能会以“公共工程”的名义被挪用填补基层债务的黑洞。 四、结语 2006年,中央政府将继续关注民生问题,加大财政投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据统计,2006年的财政投入将达3397亿元,比2005年增长14%,比2004年净增781亿元。庞大的财政支出被据为己有或者化为乌有,财政阳光被“吞噬”显然违背了中央的政策初衷。因此,针对上述分析的问题,在下一步的改革中,除了要继续贯彻“多予少取”的方针之外,还要防止国家财政支持目标被扭曲的现象,尽可能最大化财政支出效应。为此,笔者认为:第一,对农业生产资料企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规范控制,限制农资价格的无谓、恶意上涨,提高种田的相对收益,保证财政的阳光真正惠及到种田人的头上。第二,财政投资要着重培养农民对公共品的诱致性需求,改善农民对公共品偏好的表达机制。第三,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如果是“工程性”的投入,则必须要加强事前、事中监控和事后验收,健全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并明确奖惩机制;对于用于义务教育、卫生等一般转移性财政资金,要缩短资金转移路径,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凭借公民身份证按照一定标准打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2006年2月21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 小康中国痛———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黄景贵 发展经济学研究: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王检贵 劳动和资本双重过剩下的经济发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2 [5]韩俊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N] 人民网———人民日报,2005—11—3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