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发布时间: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主 编:时明德副 主 编:王利亚 张宝明 刘继保(常务)编辑部主任:刘继保副 主 任:张湘洛文科编辑室:刘继保 张湘洛 李继峰 伍纯初 张孟杰 杨 倩理科编辑室:王保玉 胡廷锋 胡灵敏 徐 刚

1.题目尽量包含本文的结论性学术信息,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采用2号华文中宋字体居中排列。有副题的,采用4号仿宋字体,加破折号居中排列。2.作者署名采用4号楷体居中排列。两人及两人以上署名的,在姓名之间加“,”间隔。3.正文前面的摘要,采用第三人称写成200字左右的一篇内容自含的独立短文,不要出现“本文论述……”“作者认为……”等提示性表述。学术内容丰富的文章,其摘要可以在400字以内。欢迎作者另附供刊物向文摘期刊推荐的摘要文稿,短篇500字,长篇3500字。4.“关键词”为本文出现频率高、关键性的术语,一篇文章最少要有3个,用“;”间隔。

不详。刘继保,河南固始人,生于1964年,博士,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200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刘继保怎么去海南了原因不详没有相关信息,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洛阳市优秀专家,任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河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渭南师范学院代码是1072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渭南师范学院简称“渭南师院”,位于陕西渭南,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是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试点院校,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学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被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列为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历史

1922年7月,受董必武指派,王尚德等人于8月初回到陕西渭南,在赤水镇筹资创办学校,为革命培养人才并成为开展革命活动的阵地,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社,在学校建立了陕西第一个团组织——陕西省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私立赤水初等小学正式开学。

1923年5月,学校在乡村教育研究社和小学的基础上改为“赤水职业学校”,招收小学和中学毕业的青年学生,宣传革命思想,为党培养干部。

1925年10月,学校成立了陕西第一个农民武装协会——农民协会;同年冬,又成立了陕西关中第一个党支部——中国共产党赤水特别党支部。学校培养初、中、高三级师范和农业科技人才,向黄埔军校、“抗大”和革命队伍输送有生力量;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参与策划与发动渭华起义等武装斗争。

1936年,更名“赤水农业职业学校”,更加隐蔽地为革命培养人才。

1949年,渭南解放,政府接管学校,更名为“渭南县赤水农业职业学校”。

1954年,学校迁至大荔,改名为“大荔农校”,在其旧址改建了“渭南县第四中学”。

1960年5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复了陕西省高教局的请求,同意成立“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

1960年7月4日,陕西人民委员会批复陕西省高等教育局,同意将“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更名为“渭南师范学院”,校址在渭南市王真村以东、铁路以南靠沋惠渠一带。

1962年,渭南师范学院因经济困难停办,改组为渭南中学教师培训机构。

1978年5月19日,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在西安、咸阳、渭南、榆林设立陕西师范大学专修科。

经过筹建,1978年5月28日至30日,陕西师范大学渭南专修科第一批557名学生入学报到,校址在渭南市南郊韩马村。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一批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同意在陕西师范大学渭南专修科基础上建立渭南师范专科学校。

1983年10月14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渭南地区行政公署发出了《关于成立“陕西省渭南教育学院”的通知》,在原渭南教师进修学院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渭南教育学院。

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和渭南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了本科层次的渭南师范学院,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0年5月9日,渭南师范学院建校50周年。

2015年,学校被总政治部、团中央授予了军地共建共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地。

2017年,学校获得了陕西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先进单位”称号。

师资力量

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正高级职称109人、副高级职称336人,博士学历教师246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

学科建设

2018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2个二级学院及国际交流学院、中华仓颉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有64个本科专业;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特色学科1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创业基础》

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数学、产业经济学

省级特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数学、产业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英语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

陕西省省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学、英语、经济学、化学

学术科研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科研机构14个,市级科研机构1个。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2011-2015年学校共获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60项,厅局级项目762项,发表学术论文6081篇,其中SCI、EI论文295篇、核心期刊论文3924篇;出版专著85部、教材60部。

学术资源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图书馆累计纸质馆藏文献195万余册,电子图书50万册、数字期刊1万余种,各种中外文数据库25个,声像资料光盘19951张;中外文报刊1064种。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由渭南师范学院主办,陕西省教育厅主管,创刊于1986年,1991年起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半月刊,A4开本,96页,综合版,开设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秦地文化研究”、“区域经济与特色产业研究”等色栏目,主要发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论文。

合作交流

根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与韩国培材大学、加耶大学、日本京畿大学、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综合技术学院、美国犹他州立学院、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等结为“友好学校”,并与韩国培材大学合作成立培材培训中心,先后派遣数批学生赴国外留学。学院在2012年与白俄罗斯师范大学、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等十余所俄罗斯语国家高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并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书,并于2012年5月成立了中白文化交流中心。

秦汉文史研究陕西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作家作品研究科技史与科技传播研究数理科学与信息科学研究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咸阳师范学院地址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东段,该校是一所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的省属本科院校。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有渭城和秦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24亩,有实习实训基地2650亩,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学校总资产亿元,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336人,高职学生2351人,留学生100余人。

学校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33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55个(师范类专业19个、非师范类专业36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名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6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省级教改项目2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优秀教材奖8部。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培训基地1个,陕西省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1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61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1000余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240人,其中专任教师830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36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560余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秦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社科联专家等5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咸阳市第四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科学技术拔尖人才、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8人。

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34项,厅局级科研项目46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9项,厅局级科研奖励120项;教职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442篇,年均发表1026篇,其中核心期刊911篇,被SCI、EI、CA等收录283篇。中国史(历史地理学)为省级优势学科,“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陕西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有陕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

学校图书馆馆藏丰富,现有纸质图书168万余册,特色文献7333种。《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曾获“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奖”“编辑出版优秀奖”。其中《学报》的“秦汉文史研究”栏目连续获得全国和陕西省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编辑出版《秦汉研究》刊物,秦汉文化研究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韩国、日本等19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73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600余名师生通过“项目”带动,分别赴菲律宾、泰国担任汉语志愿者、赴新加坡幼儿园任教、赴韩国开展交换交流、游学活动以及通过“2+2”“3+1”的形式赴美国、韩国留学攻读双学位和硕士、博士学位。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10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已培养留学生520多名。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陕西高校先进校级党委”等称号,2018年获批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建校40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累计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高级应用型人才,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骨干力量。

当前,学校以“十三五”规划为指南,全面落实“五个扎实”和“追赶超越”要求,在“一流学院”建设的新起点上,持续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正朝着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女 教授,1956年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现任衡阳师范学院期刊社副社长,《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副主编。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先后获得 “衡阳市芙蓉百岗明星”,衡阳师范学院 “优秀共产党员”、 “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女教职工”、 “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

二本衡阳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4年。学院位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由东、西两个校区组成。西校区东临湘江,北峙南岳首峰回雁峰,占地面积481亩,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东校区占地面积1685亩,始建于2004年,已初步显现现代化、园林化校园格局。学院现有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万平方米,实验室万平方米,图书馆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藏书115万册,固定资产总值亿元。校园网已并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学院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206人。其中,本科生10223人,专科生851人,成教在籍学生1086人。学院现有16个系(部),18个研究所(中心)。设有汉语言文学、英语、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美术学、思想政治教育、音乐学、历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新闻学、艺术设计、应用化学、法学、体育教育、经济学、应用心理学、音乐表演、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广告学、小学教育、编辑出版学、化学生物学、生物科学、电子商务等3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4个、非师范专业17个。所设置的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文、理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现有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示范实验室2个。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1078人,其中专任教师634人。外聘各类教师14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50人、副高职称152人;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28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列入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3人、入选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4人。有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有12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霍英东教育基金奖等奖项。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2003-2006年期间,教师发表教研论文380篇,主持部级、省级教研课题28项,主编和参编教材44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十五”教育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级教研课题20项。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省级课题159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24部;发表科研论文1642篇(其中核心期刊505篇),学术作品110件,获得专利2项。其中被SCI、EI等国际权威杂志检索系统收录63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摘等国内权威刊物收录转载复印文章109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人居环境研究基地是湖南省首批17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是湖南省一级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其“船山研究”栏目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学院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线,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在百年办学历史中,为我国教育事业、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6月,衡阳市直三十所中学的教育工作人员3369人,该院历届毕业生1700余人,占总数62%以上。衡阳市各级教育行政干部80%为我院毕业生(包括现任的衡阳市教育局局长、书记);我院毕业生中,现有中央候补委员1人,省委常委1人。衡阳市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家领导和各县(市)处级干部中,我院毕业生均占较大比例。近年来,学生参加计算机水平考试、非英语专业全国四级水平考试、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均取得优秀成绩。在校学生发表作品、论文500余篇(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0余人次。涌现了以“全国2005年度十大年度人物----勇气人物”周军、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并已进行技术转让的肖宾宾为代表的许多优秀学生。我院每届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在89%以上,办学质量深受社会好评。学院努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均每年聘请外籍专家6人来院任教,并派出人员到国外访学、讲学,邀请国外专家、教授来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国外三所大学洽谈联合,对外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是湖南省“文明高校”、“文明卫生单位”、“园林式单位”和“先进教职工之家”。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教育部、湖南省及衡阳市党政领导的重视与关怀。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省委书记杨正午、副书记郑培民、吴向东、省长周伯华、省政协主席刘正、省委常委秦光荣、省人大副主任唐之享、副省长贺同新、许云昭以及省教育厅、衡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曾先后来我院指导工作。目前,学院正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加强基本建设,努力提升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水平,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在省内有一定地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在全国同层次、同类型的院校中居于先进行列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院校而不懈努力。

收。经了解,大学学报是收综述类文章的,但要求不低,不能东拼西凑哦。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一、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根据2006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等标 准、规范的规定,本刊对来稿特提出如下要求:1、 论文应观点明确、新颖,资料翔实、可靠,论证严密、科学,文字表述规范、通畅,篇幅一般不超 过10000字(特别优秀的论作可不受字数限制)。稿件正文之前请附论文摘要(200字以内)、关键词(3个~5个)、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位、职称、职务、主要研究方向)。如果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担的科研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文末注明作者联系的方式(电话和电子信箱及通讯地址)。2、 来稿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及通讯地址、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以及英文篇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具体格式要求请参照2006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二、本刊维护首发权,不受理一稿多投稿件。对稿件的审理实行同行专家匿名审理办法。如稿件寄出3月内未接到采用通知者,作者可自行处理。因人力有限,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三、本刊对采用稿件有权作文字删改,凡不愿改动者,请来稿时予以说明。稿件一经发表,均按规定支付稿酬,并赠送样刊。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已同意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万方网、维普网和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凡在本刊上刊载的稿件,均视为作者同意为上述网络或系统收入。若作者不同意时,请在来稿时说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南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为月刊,每月26日出版。1、2、4、5、7、8、10、11期为人文社科版,开设有“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研究”、“法学研究”、“文学研究”、“思想文化研究”、“历史学研究”、“汉语言文字研究”、“民俗学研究”、“艺术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等栏目,并开设“冯学研究”、“词学论坛”、“文论互喻”、“诗学前沿”、“简帛研究”、“学术史研究”等专栏。3、6、9、12期为自然科学版,刊载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冯学研究、思想文化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诗学前沿、文论互喻、词学论坛、文学研究、语言文字研究、艺术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化学研究、生物学研究、计算机技术研究、地理学研究、体育研究等。其中“冯学研究”、“文论互喻”、“词学论坛”等为本刊特色栏目。

咸阳师范学院学刊编辑部

不错。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普通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省级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渭城和秦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纸质图书190余万册;设有16个二级学院、33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51个;有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留学生18000余人。

咸阳师范学院王牌专业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前教育专业。

省级名牌专业: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物理学、旅游管理、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高等继续教育特色专业)。

省级一流专业:学前教育、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物理学、书法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咸阳师范学院

合作文章两次发表分别署名。两人协商可以发表,只是论文分了两批并同时投向两个期刊,所以被误以为抄袭。

他首先否认了抄袭,随后表示,这篇论文是两人共同完成,并不存在抄袭的事实。

陕西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吕广利被网友爆出2005年发表在《广西社会科学》上的《论法本质及精神的探究》存在抄袭,吕广利却回应并不存在抄袭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吕广利9月10日回应记者称,不存在抄袭情况,文章系与南江波共同完成,2005年发表时单独署名是经过对方同意的。

署名吕广利的论文标题为《论法本质及精神的探究》,署名南江波的论文标题为《论法的本质及其精神》。澎湃新闻对比两篇论文发现,除题目略有不同,其余内容几乎完全一致,只有少数语句表达方式稍有差异。论文内作者简介显示,当时吕广利和南江波均为咸阳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担任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的吕广利对于抄袭说法予以否认,吕广利向记者表示,当时他与南江波同属一系,二人经常一起探讨学术问题,2004年时在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文章是二人共同完成。2005年,南江波向《广西社会科学》投稿时,二人协商好只署名吕广利一人,“学院刊物层次比较低,需要投核心期刊,而当时南老师已经不需要了,他当时职称已经评完了”。吕广利称,当时的署名决定是经过南江波同意的,不存在侵权抄袭行为。

已退休的南江波向记者介绍,吕广利确实参加了这篇论文的创作,不存在剽窃抄袭。南江波称,2004年时因涉及评职称,在征得吕广利同意后以个人名义在学报上发表了该篇论文。2005年时,《广西社会科学》向其约稿,又将该篇文章投稿,“当时吕广利提出以他的名义发表,我同意了,因为也是他的劳动成果。”但南江波承认,同一篇论文分批次投向两个期刊,“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允许的”。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吕广利2016年7月起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随着不断界定明确学术不端行为,多方互相配合积极建立管理体系,相信未来几十年里我国学术不端事件将大幅度减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