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的 毕业 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那么会计专业的论文选题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参考_会计专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点击获取更多“知足常乐 议论文 ”↓↓↓
★ 会计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6000字 ★
★ 有关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大全 ★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10篇 ★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 金融审慎监管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2、 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
3、 高等学校 教育 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4、 基于规模视角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
5、 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6、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7、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
8、 非营利组织财务 报告 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9、 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层级扩展研究
10、 基于绩效管理的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研究
11、 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
12、 EVA价值管理体系及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
13、 基于竞争战略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
14、 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15、 非公允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研究
16、 中国上市物流公司成本效率研究
17、 资产弃置义务会计处理研究
18、 跨国石油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19、 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20、 制造企业双层动态成本控制研究
21、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
22、 基于语义网的XBRL技术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23、 基于不完全契约的表外融资研究
24、 会计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研究
25、 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研究
26、 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研究
27、 基于环境影响的物流成本构成研究
28、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研究
29、 基于生态设计的资源价值流转会计研究
30、 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研究
31、 基于现金流量的高校财务困境预警研究
32、 PPP项目再融资最优资本结构研究
33、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石油 企业战略 成本管理研究
电大会计毕业论文题目
1、成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XD无花果 种植 BOT项目财务评价与风险分析
3、双流县监管羊坪村农村集体“三资”的案例研究
4、广能集团全面预算信息化项目沟通管理研究
5、格力电器财务报表分析
6、FDI对中国工业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7、DQ风电公司税务筹划
8、A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改进设计
9、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大学治理结构研究
10、M公司新产品开发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11、福建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2、A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案例
13、基于A项目投资共建的成本控制研究
14、E企业的L水电项目融资分析
15、面向不确定性的机械产品生产成本预测与监控 方法 研究
16、CH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可行性研究
17、BET公司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8、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债权融资问题研究
19、外资K会计师事务所绩效评估实施的研究
20、E科研所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21、DHL国际快递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22、A出口企业汇率风险规避模式研究
23、基于银担合作的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研究
24、H公司项目进度和费用协同控制研究
25、DP公司制造人工成本管理控制研究
26、某省DH投资控股公司财务风险防控研究
27、CFQF柴油发动机生产线投资项目财务评价和风险分析
28、基于价值链的MES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29、京承高速三期BOT项目融资风险管理
30、D物流公司物流金融模式创新及风险控制研究
31、SP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32、GQ管理咨询公司商业计划分析
最新财务会计毕业论文题目
1、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
2、 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设置初探
3、 如何发挥财务会计在 企业管理 中的作用
4、 财务会计中的神秘“三”
5、 基于财务会计角度下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影响分析
6、 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7、 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8、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
9、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高度融合性
10、 探究电商企业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 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浅议
12、 “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13、 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4、 现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相关研究
15、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
16、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论财务会计的局限性
17、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和谐耦合模式与对策
18、 企业碳排放财务会计分析
19、 关于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20、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21、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
22、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主要差异研究
23、 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24、 IT视角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研究
25、 网络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26、 对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路径探讨
27、 供给侧改革下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探究
28、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29、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0、 浅述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
31、 财务会计如何向管理会计转型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
★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2)
★ 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选题(2)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2)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学术堂整理了几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W公司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研究2、大股东股权质押、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3、媒体关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上市公司业绩波动性4、SH集团采购业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5、YSZS公司关联方交易内部控制问题研究6、WQ服务公司投资业务内部控制案例研究7、XD地产公司筹资业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8、AP饲料公司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9、GHSD发电公司存货内部控制案例研究10、大有能源公司内部控制案例研究11、QZ公司销售业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12、环境不确定性、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13、内部控制、行业特征与商业信用融资14、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探讨15、HD公司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缺陷研究
哇塞,你已经闯到最后一关了啊?恭喜你!
希望对你有点帮助论文大纲第一章 导论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理论基础上市公司的界定与特征 内部控制的涵义与内容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涵义、特点与内容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与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四章 案例分析第五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的对策思考结论研究综述(一)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综述通常,人们将西方内部控制演进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内部牵制阶段;20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80代至90年代初——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前,被称为牵制阶段,是内部控制的萌芽时期。在该阶段,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查错防弊,以职责的分工和业务的流程及其记录上的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为着眼点。到了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社经济的发展和审计方法的改进,内部控制理论得到了发展。内部控制开始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并在此期间推行了一套内部控制体系,其目标在于保护组织财产的安全、增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提高经营效率。到了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审计理论的推进上有大量的举动,这使得内部控制理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改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和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是该阶段的重点。到了20世纪90年代,对内部控制多是从会计的角度来研究的。政府在内部控制研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大大地推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1992年颁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COSO报告)。COSO报告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进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新阶段。2006年7月15日美国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已开始对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生效。SOX严格界定了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财务责任和义务;强调了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与职责;对公司的信息披露作了明确要求;对公司的外部审计做出严格规定。(二)国内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综述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的经济、政治体制所导致的。而在我国开始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步伐后,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政府才开始积极推进内部控制的规范建设。1986年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在该规范中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于1997年年初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做出了定义。1997年5月颁布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中规定金融机构要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而我国第一部对内部控制有法律要求的法规是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
现代 企业管理 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加强内部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应用就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安然事件”《萨班斯法案》内邵环境 企业 文化 权责分离财务监督会计监努激励与约束
论文摘要: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秋序和社会,y众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最初的内部控制定义是内部牵制,它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内部拉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核心是内部会计控制。2002年发生“安然”、“世通”等公司的破产揭露出一系列的财务欺诈丑闻,暴露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平衡和外部监督缺失。其结果导致美国的资本市场损失了7万多亿美元的市值,对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损害。为了提高民众对美国金融市场及对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5日出台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或“SOX法案”)。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一了中国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发展,从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管理 经验 看,完善并运转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是这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在这个时期必须从国有企业的“内功”人手,在现有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持续快速发展能力,这是现阶段国有企业建设中的一项非常紧迫和必要的任务。内部控制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话题。对我}}i来讲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还刚刚开始,企业会计一信息失真、经营失败及不守法经营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或不具备可操作性。以下从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探讨问题的成因,研宠内部控制的对策。
1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内部控制从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连接的控制 方法 、 措施 和程序。通过发放内部控制调查表、实地走访我们看到被调查单位普遍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大都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侧重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学习,而忽视了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侧重于对货币、实物的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等等。调查发现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从调查情况看,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制度不健全,一是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三是企业制度不全面,顾此失彼现象严重;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企业内控部门的责任与权力、控制与监督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从调查中发现,作为承担内部控制主要部门的财会、审计部门存在严重的责权不对称现象。国内大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只是服务于企业负责人,这就造成内部审计既不能监督上司,也不能监督同级。财务监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所有者,而会计监督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其提供的公开化会计信息必须体现“真实、公允”的原则。由财会部门的主管人员既管理财务收支又进行会计一信息处理,极易导致基于财务收支需要而捏造会计信息; 财务管理 的对象是资本营运系统,而会计的对象是信息系统,财务与会计合并一处也不符合实物管理与会计记录分离原则。
2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也决不是“一日之寒”,既有人的素质原因,也有制度原因。主要成因有: 双重控制主体矛盾导致内部控制不力。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产生了两个控制主体,即所有者控制经营者、经营者控制主体,两者之间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制约失衡使内部控制权责不清。内部控制是控制主体意志的体现,控制者都希望成为控制主体以实现其控制目标,他们期望获得真实的企业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便进行未来投资决策;另外,他们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使其向维护所有者利益方面倾斜,比如贯彻谨慎性原则,足额并加速补偿固定资产成本等,确保自己投人资本的保值与增值。而对于经营者来说,则可能因其不会过多地关心企业长远发展而采取与所有者相反的会计政策,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更看重短期经营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这种短期利益驱动体现在会计上则为张扬或夸大经营成果,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侵占或者损害所有者利益,如提前确认收人,不足额提取费用,在职时的过度消费等。
计划经济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陋习仍在延续,导致内部控制得不到重视。
政府包办企业一切事务和企业经营大锅饭思想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两个鲜明特点。经济体制改革后,理论上要求政企分开,但在实践中执行并不彻底,一方面,以各种形式改头换面但仍然存在的主管部门,基于权利和利益的双重考虑,仍把持着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客观上企业并无真正的理财自主权。另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国家“呵护长大”的企业,主观上还保留着吃“大锅饭”的意念。而政府对经营不善企业的盲目保护机制,又助长了这种意念,企业干好干坏一个样,致使加强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
各种监督机制弱化使内部控制的刚性被扭曲。
事实上,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会受到来自企业以外的各种监督机制的约束,为其“保驾护航”。但由于这些监督机制隶属于不同职能部门没有形成一个综合整治的合力,使得监督机制弱化。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各社会监督机构,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对企业的威慑力不够。对审计的独立监督、公正职能未予以充分重视,审计未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和经常化。对查出问题的处罚,往往就人不就事,重人情而轻规定,执法的刚性被扭曲。
企业文化落后、内部控制执行者素质不高,使得与内部控制要求不协调。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管理者有高尚的道德、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价值观念,才能影响和激励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企业形成独立的文化氛围的基础在于员工素质的提高,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教育 。
3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而面,作为一项制度建设,其客观的成份越多,科学性就越强。在今天,内部控制已不再是简单的差错防弊机制,而是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各种资源、各个方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率、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机制。
实施内部控制,首先需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不但要把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人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监控对象,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决策系统一、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约束+激励”作为引导、规范经营者行为的主要方法。
在存在双重控制主体的现代企业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双方“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企业所有者希望通过经营获利使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决定了在双重控制主体构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首要的也是基本的目标应该是协调双方的利益和矛盾,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协调,找到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处的均衡点和平衡点,才能实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以上两个基本目的。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企业管理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企业内部控制未能有效地执行,很可能造成企业的资产的流失、腐败的滋生、责任的推诿等一系问题,导致经营效益日益下降,企业将难以为继。 文章 针对目前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的没有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认识的片面性、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相关问题,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内容、设计原则及强化管理者的内控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加强内部控制等相关对策。
关键词: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基础是企业内部分工;其核心是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它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小企业是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和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建立和完善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与大中型企业同等重要的意义。然而,许多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了小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小企业的发展。
一、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内部控制成为摆设
很大一部分小企业家都是依靠机遇和冒险精神开始逐步完成原始积累的,而国有小企业的领导很大部分都是由行政部门调过来的,他们往往不太重视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缺乏了解,内控意识不强,认为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管理会制约企业的发展。虽然也有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认识到其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业务的拓展,原先完善的内控已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当其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加以纠正。甚至有的企业在不了解其自身情况的前提下,照搬其他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把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定位在应付上级部门检查上,不能很好地落实执行,形同虚设。
(二)不相容职位没有分离,岗位设置缺乏牵制
在小企业中,由于企业规模小,企业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尽可能少用人,用能人,经常出现一个人来承担多项工作,这其中就出现很多不相容职务于一身的情况。开票、收钱、填凭证、审核、记账都由一个人来完成,从表象上看似乎步骤减少了,时间节省了,成本下降了,殊不知,这种违规操作既不能真正提高企业效率,还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流失,滋生贪污舞弊行为,给企业的资产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三)内部审计弱化,外部监督不足
小企业内部通常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企业的负责人“家长式”、“一言谈”的工作作风,认为该机构的职责就是找“茬”,因此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很难公平、公正的开展工作,无法真正发挥监督的职能。而小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主要集中在政府、金融机构和税务等部门,由于其信息使用者较少,因此外部监督的力度和次数都明显不足。这就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私设“小金库”现象普遍,坐支现金,账证、账实、账表不符,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四)风险控制非常薄弱
我国许多小企业对于来自外部的风险机会没有控制,对于2008年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很少有企业采取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导致出口外贸的企业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出现很大的亏损。2008年下半年由于全球的金融危机,许多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加上财政政策银根紧缩,融资困难,许多的中小企业都倒闭了。
二、完善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职责分工控制
职责分工控制一般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对于不相容的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等行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小企业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明确职责划分,做到既不留死角又使各个岗位和人员之间不交叉、冲突,应让每个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要求,应当明确授权部门和人员的权限,禁止越权,并制定有明确的奖惩办法,对违反企业管理制度的员工按规定进行处罚,在不能做到职责划分的情况下,应当加强事后的检查监督。
(二)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企业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应该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批准形式通常有常规性授权和临时性授权之分。常规性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用以规范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其时效性一般较长。临时性授权是指对办理例外的、非常规性交易事件的权力、条件和责任的应急性授权。小企业应该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程序及责任。
(三)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而进行的控制。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 报告 。对于小企业首先按照《会计法》要求设置会计账簿,不做假账,其次记账、出纳、保管等不相容业务,应尽量由不同人员担任,如人员有限,也应保证管账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账,同时应建立复核制度。
(四)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企业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不论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其决策权都应落实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由这一权威层次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小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控制,确立预算目标,并组织实施,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等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对预算执行的好坏进行奖惩。
(五)财产保全控制
小企业应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下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有条件的小企业应对资产投保(如火灾险、责任险等险种)增加资产受损后的补偿机会,从而保证资产的安全。
(六)内部报告控制
内部报告控制是为了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而实施的控制。小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报告控制制度,要有反映部门、人员经管责任,且形式、内容简明扼要信息反馈迅捷高效的内部报告。常见的报告方式有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常见报告类型有资金分析报告,包括资金日报、借款还款进度表、贷款担保抵押表、银行账户及印鉴管理表、资金调度表等;经营分析报告;费用分析报告;投资分析报告;资产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特定内容专报等。内部报告可以是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小企业一旦建立了内部报告控制,企业领导能很快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就能对所面临的问题快速做出反映,并做出决策,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七)信息技术控制
小企业在信息时代中要生存,特别是进入WTO后,信息技术尤为重要。小企业应实现内部控制手段的信息化,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变人工管理、人工控制为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控制,要加强对企业自身系统开发及维护人员的控制,还要加强对数据和文字输入、输出、保存等有关人员的控制,保障电子信息系统及网络的安全。
(八)人员素质控制
人是观念创新的根本和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算机制,都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企业领导者注重内部控制,注重对企业员工的研究,尊重员工的心理需求,强调沟通和管理交流,便能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三、结论
在我国加入WTO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机会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目标相结合,找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只要各小企业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按照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标准不断对其进行效益评价和修改,分析原因, 总结 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来开展工作,各小企业将会建立与健全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推进企业的发展,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小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也会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陈汉文.腐败与内部控制[J].财会月刊,2006(2).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远未结束,而我国跨国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须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以应对此次危机。本文首先对中国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类分析,然后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这两个密切关联的范畴进行了逻辑的统一,并借鉴国内外相关论述对中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内部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内部问题
一、引言
对全世界而言,跨国公司是国际经济的行为主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根据目前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统计,跨国公司年生产总值占整个世界生产总值的50%,它们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60—7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对一个国家而言,跨国公司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培育和发展中国跨国公司是我国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使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统计,中国大陆已有2000家跨国公司母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有万家。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虽然没有继续蔓延加剧,但也远远没有结束,这导致世界经济剧烈的变动,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不断恶化。多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已经步入全面风险管理阶段,《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实施了全面风险管理,有30%实施了部分风险管理。虽然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而言,其风险管理仍处于风险管理的策划实施阶段向部分风险管理阶段的过渡过程之中。“企业风险管理现状调查”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包括各类跨国公司的我国企业还处于风险管理建设的初级阶段:有71%的企业只是建立了一定的风险管理流程,但流程缺乏相互的约束机制;有的企业“已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但体系尚未全面开始运作”;另外还有的企业“没有建立风险管理方法和制度,风险的防范只依赖于员工的责任心和个人行为”。面对此次危机的冲击,世界企业500强类跨国公司尚且力不从心;我国的跨国公司须减少其风险管理过程中不利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其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此次危机。
二、中国跨国公司的风险分析
分析和识别风险的范围和类别,是跨国公司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前提。我国跨国公司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所面临的是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更为复杂的、全球化的不确定性约束。从不同角度出发,按照不同的标准,对我国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类法分析。本文以目前学术界普遍采用的风险分类法并结合Miller风险一体化管理的研究框架来进行分类分析:即按照风险的可控程度,将我国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分为跨国公司自身几乎无法控制的一般环境风险(宏观环境风险);跨国公司自身虽然不能控制但可以施加影响以改变风险影响程度的行业环境风险(中观环境风险);跨国公司自身可以控制的企业变量风险(微观环境风险)。
(一)宏观环境风险(一般环境风险)
宏观环境风险或一般环境风险是指那些影响各行业跨国经营环境的因素,包括一是政治风险,即指政治不稳定性与政治制度的主要因素变化相联系,其中的因素包括政治稳定性、意识形态等内容。二是政府政策风险,指影响商业环境的政府政策的不稳定性,其中包括无法预期的财政和货币改革、政府规章制度的变化以及收入汇出限制等。三是宏观经济风险,指包括经济活动水平、价格水平、汇率和利率水平的不确定性波动;四是社会风险,指当人们面对与他们自身价值观不相符的信仰和价值观时,可能会产生社会危机。社会风险可能是政治风险的前身,当然两种风险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集团——社会和政府。五是自然条件风险,是指影响经济产出的自然现象。如地理位置因素对跨国公司国际化区位因素选择的影响。六是文化风险,学者何曼青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供应者、竞争者、顾客与跨国公司发生业务往来的方式和偏好,以及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战略、策略和技巧,同时还到跨国公司的其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他环境因素如政治、法律、经济等发生作用。
(二)中观环境风险(行业环境风险)
中观环境风险或行业环境风险是指各行业内影响跨国经营的因素。一是投入物市场风险,指围绕着获取充足数量和质量的投入物,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行业不确定性,主要包括技术、原材料品质、数量和价格等。二是产品市场风险,是指对行业产出需求无法预料的变化。这种改变可能因为消费者品味的变化,因替代品的可获取性的变化,因互补品供应的变化,或者因国内外政府政策对进口货物的不可预知性需求变化而变化。三是竞争风险,指由于无法预测产品市场中可获取的产品数量和类型,企业可能遭受来自同行业厂商的竞争压力,主要包括竞争者的价格、经营战略、其选择的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对本国和外国新进入者的威胁。四是技术风险,Miller认为技术创新影响着一个行业的产品或生产过程,同时也对这个行业构成了威胁,因为它可能会使行业内已经建立起的竞争和协作模式产生混乱。学者许晖认为技术风险还应包括由于跨国公司在行业个某些方面的技术领先性,导致专有技术有可能遭到窃取和非法占有的可能性。
(二)微观环境风险(企业变量风险)
微观环境风险或企业变量风险是指企业自身可以控制的,影响跨国经营的因素。一是生产风险,指跨国公司生产运营的不确定性,包括劳动力不确定性、公司投入物供应的不确定性以及生产不确定性。二是责任风险,指跨国公司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因担负产品质量、环境污染、人身安全等责任而面临的风险。三是研发风险,Miller称研发行为的不确定性结果就是对当公司投资于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完成项目及项目产出特性的时间框架的不确定。四是信用风险,指企业面临的应收账款回收等涉及资金回收的问题。五是行为风险,指公司管理者或员工的本位主义行为,Miller在研究中认为,公司层面风险中的行为风险与公司内的代理关系有关。六是人力资源风险,或称劳动力不确定性,指员工生产率的变化、训练员工的有效性、员工和工会问题等风险。七是交易风险,指汇率风险对特定的、可识别的外币交易的现金流所产生的影响。八是投资风险,即跨国公司投资于东道国面临的经济状况、政治条件和政府政策的持续不确定性的集中体现。九是财务风险,指在跨国公司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机会性或可能性。
三、中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有50%的企业风险来源于企业各级管理层,有30%的企业风险来源于自企业员工,只有20%的企业风险来源于企业外部。因此,分析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必须从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入手。与我国跨国公司的微观环境风险(企业变量风险)不同的是,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应该是微观环境——企业变量的核心因素,这同时也是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 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ICIF)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ERM)框架的内部问题都密切关联的核心因素——“内部环境”。
继美国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COSO于1992年发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之后,又于2004年9月发表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与ICIF相比,由于ERM是ICIF某种程度上的拓展和延伸,这暗示着现代企业管理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密切的相关性。学术界对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这二者的关系持两类意见:第一种观点认为风险管理包含在内部控制中,理由是ICIF中将风险评估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要素;第二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理由是ERM在借鉴ICIF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在框架中明确指出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鉴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二者的特殊关系,以及我国学者还没有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逻辑统一并运用于跨国公司这一特殊企业组织。因此,可以将ERM框架与内部控制框架进行逻辑统一,然后再来分析我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
从COSO的ERM框架来看,企业风险管理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由于“内部环境”影响着企业风险管理战略和目标的制定、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体系以及监控措施的设计与运行,因此根据ERM框架,可以确定“内部环境”就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因素,它是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从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的时间顺序来看,在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会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NO,55)公告中,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它们是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该公告首次将控制环境正式纳入内部控制范畴,凸显对环境控制的重要性认识。1992年美国COSO发表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CIF)在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提出的内部控制系统由五部分组成: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2007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中提出,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美国的SASNO,55和ICIF都始终把“控制环境”放在首位,说明其居于整个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结合我国的基本规范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中强调的“控制环境”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环境的控制上,强调的是内部环境问题,这与ERM框架中强调的“内部环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实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对我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的内部问题分析就应该从我国跨国公司“内部环境”的内容要素人手。ERM框架、SASNO,55、ICIF和基本规范关于内部环境的内容要素的提法各有差别但是基本上一脉相承的,概括起来,内部环境的内容要素主要包括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内部监督和管理方法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不利因素构成了其风险管理内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从企业文化角度来看:我国跨国公司缺乏科学的、统一的风险管理价值观。
一方面,风险管理理念是风险管理价值观的核心要素,而我国跨国公司管理者和员工的风险管理理念都存在非科学性。COSO报告曾明确指出,企业里的每个人对企业风险管理都有责任。但是,我国多数跨国公司的管理者的风险管理理念落后,导致其行为常常凌驾于风险管理规则之上,甚至有一些管理者还存在道德风险问题。这些跨国公司的员工工作时只凭领导意识办事,对风险管理的准则和制度也是一种选择性遵守。另一方面,我国跨国公司整体缺乏统一的风险管理价值观。近年来我国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增强,但仍缺乏将风险管理意识上升为统一的风险管理价值观。这集中体现在,我国跨国公司母、子公司风险管理价值观的不统一。母公司的管理人员往往认为整个跨国公司的风险管理就是各个子公司各项制度、规章的统一和各方面资料、数据的汇总,忽视了研究子公司的业务营运风险及其与跨国公司整体风险的相关性;同时,子公司的管理人员也仅仅认为只要遵照母公司的规章制度即可,忽视了应与母公司形成互动式的风险管理。这种不统一的、非互动式的风险管理导致跨国公司整体风险管理能力长期低于应有的水平。这反过来又会加深子公司对母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的怀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来看:我国跨国公司的治理结构不规范。
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然而,我国跨国公司虽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具有了现代企业的形式,但远未达到内部权力相互制衡的效果,这是导致企业“一把手”的行为凌驾于风险管理制度之上的根本原因。问题最为突出的方面表现在: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董事会作用严重弱化、监事会的权力虚置。
首先,我国大多数跨国公司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大多由国有企业股份化、集团化改造而成,政府在公司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使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这使得我国跨国公司占比重最大的国有跨国公司风险管理设计与实施的依据不明,不能充分代表全部产权人的利益,造成终极所有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8期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其次,我国国有跨国公司股东会(国资委)和董事会的公司法地位很高,但实际上高级管理人员的推荐、任免权,均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代为行使,这使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管作用难以发挥。股东会和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被悬空,在地位上被下置,充其量只有具体经营事项的部分决策价值和应付外部监管的形式价值。这使得公司管理当局长期处于一些政府官员的直接干预之下,董事会不可能对政府的不当干预进行法律上的阻隔。因此,外部行政风险在这种董事会的构架下无法防范,从风险成因上来讲,这种权力缺陷是我国国有跨国公司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再次,我国跨国公司监事会的作用被严重弱化。2006年版《公司法》规定: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但《公司法》却只规定了监事会的职权规定,却并没有明确它到底对谁负责,监事会地位尚不明确。在实践中,由于监事对董事会的依附性较强和缺乏监督手段,其主要职责限于事后的检查,基本不具备实时监控的职能,“监事会不监事”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从内部监督角度来看: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不到位。
风险管理过程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通常,企业的专项监督职能由内部审计来完成,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效果。而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大多是应国家审计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对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在行政上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在业务上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由于这种审计制度的建立带有明显的外部政府压力的倾向,会导致以下问题:监事会内部审计模式的低效,内部审计局限于财务职能,内审人员缺乏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
首先,我国跨国公司一般采取的是以监事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模式,而监事会往往只有监督权和建议权,对董事和经理并没有直接的制裁权,一般要通过股东大会才能执行,从而在客观上削弱了监督效率。有实证研究表明,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的公司规模最大,但公司业绩最差。其次,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仅是作为一个财务领域的职能部门,重点集中在检查会计报表等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上面,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没有发挥出世界500强公司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做出整体的分析、评价以及建议。据调查,现阶段我国企业有的被调查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在风险管理中不发挥任何作用;再次,世界500强公司实施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对具体实施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精通于常规的审计程序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当前,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是财会人员出身,其中少有接受过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专业训练,缺乏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因此难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从管理方法角度来看:我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据ERM所述,企业风险管理各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方法来支持。首先,跨国公司是一个多分支的组织系统,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信息常常是不对称的,这可能会产生子公司提供不完全信息、虚假信息和延缓信息的提供等行为,而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由于我国多数跨国公司内部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滞后,导致其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共享与互换,甚至有的子公司的下属部门即便发现了风险也没有相应的渠道向母公司汇报。其次,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等先进计量方法进行风险管理相比,由于风险管理信息上的不完全等各种现实原因,我国多数跨国公司还仍是采用定性分析等较为落后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这直接导致我国跨国公司不能准确地预测风险、识别风险和评估风险,进而影响我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中国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内部问题的对策
(一)培育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环境。
从本质上讲,企业风险管理是培育在一种文化背景下具有统一认知和行为的模式。因此,我国跨国公司应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以培养和加强管理层及普通员工科学的、统一的风险管理价值观,并自觉地落实风险管理的各种准则和制度到日常各项工作中;要通过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将风险管理自然渗透到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跨国公司的各个业务单元、各个岗位和各个工作环节,使每个岗位和每个人在开展每项业务时都要考量上、下游风险及其相关性因素,以形成防范风险的互动式风险管理。在营造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环境方面,我国跨国公司可以依靠书面形式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可以举办针对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培训,还可以在企业内部组织包括普通员工在内的风险管理工作内部评价,形成一个开放的风险管理文化环境,以发现更多的隐患。
(二)改进公司治理结构。
有研究表明,只有建立以科学的现代治理结构为基础的权力产生和运行机制,才可以理顺企业内部的各种权力结构,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首先,在股东大会建设方面,要使股东大会真正成为代表全体股东利益的机构就要完善征集股票表决权办法和分类表决制,并通过一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中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上行使权力。其次,在董事会建设方面,一是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其在决策中监督,在管理中监督的作用,并使独立董事的收入不与所任职的企业直接相关,防止独立董事作用异化,最终达到防止大股东操纵董事会。二是在董事会内部设立专门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使董事会通过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与推动作用,来实现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三是针对我国国有跨国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被悬空的问题,在现有组织人事管理体制不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国有跨国公司应在治理结构上要利用权力整合与制衡原则,将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和国资委“设定”为两家不同的“股东”。组织人事部门以人事权力为基础享有“股东会”的部分权利,包括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和董事会高管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兼主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的两名董事高管间接任命权(依公司法应通过国资委履行董事任命,因为国资委是法律上的唯一股东):国资委以资产管理权为基础,经组织人事部门的授权,享有部分人事任免权利,包括任命董事总经理和董事常务副总经理。这样就可以在董事会层面产生了权力的制衡效果,同时没有回避实际治理过程中的干部管理权问题。最后,在监事会建设方面,必须保证监事会责权利的完整性,应从相关法规和制度上规定监事会履行职责的人员编制、资金来源,确保监事会责权利的落实。同时,强化监事会权力和责任,并通过相关的实施细则或条例、办法对监事会的职责予以细化,明确监事会失察的法律责任,使风险控制真正落到实处。如果能建立起监事会领导下的风险管理制度,通过事前介入、事中参与和事后监督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风险。
(三)强化内部审计。
鉴于我国跨国公司还处于建立风险管理流程的阶段,其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内部审计并没能在风险管理中真正发挥出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的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定位于建议者、协调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主要通过管理咨询和建议、管理协调和管理监督途径来参与风险管理。首先,对于内部审计模式,由于监事会的非有效监督,以监事会主导的内部审计有职能缺陷。审计模式可以调整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为以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实践证明,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在发现问题及时性、信息传递速度方面的效率较高,对提高风险管理决策科学性和风险管理效率非常重要;其次,对于内部审计职能,由于我国会计标准的变化,现代企业的财务资料操作会越来越规范,企业所有者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如何有效防范风险。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财务领域的“查错防弊”扩展到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等企业经济管理和业务活动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应从审查的监督向评价、咨询、建议和协调等方面拓展;最后,对于内审人员的素质,内审部门要努力按照国际内部注册审计师协会审计准则的要求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强化审计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其途径的选择,包括多专业地选拔内审人员,优化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注重对其综合能力(审计、风险管理等)的培养和考核,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必要时可成立有关业务方面的专家小组,参与内审工作等等。
第四,建设先进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为了能降低我国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等各级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首先,从信息流动方向来看,我国跨国公司应确保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相反方向的信息流动均畅通;其次,从信息沟通渠道来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需要沟通的信息必须以一个有效设计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作为沟通渠道来传递这些信息。各级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收集和传递各个风险信息,整个跨国公司最高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沟通渠道中关键性的角色应将这些信息汇总并处理;最后,从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来看,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在准确地对风险值做出计算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事前与事后相结合,对已经避免的风险进行追踪,对正在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等。具体来讲,母公司必须在整个跨国公司内部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一是建立覆盖整个跨国公司经营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固定化业务流程等,实现企业运营业务信息向风险信息的自动转换。二是建立涵盖整个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各个流程的风险预警分析系统,即采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模型计量等风险管理方法,量化风险指标、收集风险预警重要信息,预测企业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探究论文
近几年来,企业舞弊现象层出不穷,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形成很大的冲击,同时也让投资者对企业及其高级管理层的信任极度降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探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近年来,从“三鹿”、“中航油”到“华锐风电”等事件,引起投资者和监管层对企业现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反思和重视。就此,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等措施。
关键词: 内部控制;控制环境;风险预警
近几年来,企业舞弊现象层出不穷,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形成很大的冲击,同时也让投资者对企业及其高级管理层的信任极度降低。这些现象的出现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着直接与必然的关系。如何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地执行是每个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由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和全体员工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执行内部自我调整、约束、评价制定的组织机制和实施程序。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士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中国企业关于内部控制,具体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从两者的概念上看,美国COSO委员会所定义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与我国的不尽相同,我国的是以会计控制为基础,但二者已是异曲同工。内部控制是一个规范的管理流程,它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做法来限制规范企业的各个方面以及部门人员的操作流程,是一个操作系统规范。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1、有利于建立岗位责任制。
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的一个小会计8年贪腐挪用公款亿元,最终判死缓。一个小会计竟然能挪用巨额资金,在于单位内部缺乏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为达到监督控制的目的,企业应结合业务特点和内控要求设置内部的机构,并且为了使每个人正确行使职权,应当编制内部管理手册。同时,也应有相应的监督检查措施,比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现代化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同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部分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为了考核经营者的业绩,可以通过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完整反映经营者的业绩和经营行为。
3、有利于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日常运营会有很多的风险,如法律风险、政治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例如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为投机行为给企业造成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从防范风险的方面讲,可以说企业的一种经营管理过程,也就是企业不断化解危机的过程。怎样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的有效运行,是经营管理者十分注重的问题,也是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利保证。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环境不完善。
控制环境决定了企业的基调,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内控意识。是否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实施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上市公司治理的缺陷一般包括董事会结构不健全、高管人员考评激励机制不完善、人力资源建设重视程度不足、权责分配模糊、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反舞弊机制欠缺等。
比如三鹿集团其股权结构组成是第一大股东石家庄乳业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为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其持股比例分别是56%、43%。剩余1%由小散户持有。从持股比例来看其股权结构正常合理,但事实是,三鹿集团900多名老职工拥有96%左右的股份,从实际比例来看股权相当分散。而且田文华同时担任三鹿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务,实际工作中三鹿集团的控制人只有他一人,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制衡根本是无稽之谈。因而个人独断专行不可避免,公司内部控制制衡机制形同虚设。
(二)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风险管理是指能够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行及时辨别、评估和分析,并对管理过程中各种未知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步骤。目前,中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对风险管理重视不足,没有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应能准确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即使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也不能很好的执行,即风险监督机制不完善。例如郑百文事件,其风险意识不强主要反映在盲目扩张和信用销售两个方面,郑百文在上市时资产负债率已达,截至2000年已高达,在此期间它还盲目收购和扩建公司。
与长虹、建行的三角信用关系是郑百文高速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最终导致其陷入困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因此关系,厂商将销售风险转嫁给郑百文,最后造成公司资金回收困难,应收账款为76,264万元,其他应收账款达到26,万元。
(三)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
内部控制是控制活动实施的具体方式。控制活动是管理层为了保证既定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制定的一系列的程序和实施方案。风险不一样,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形式也就不一样。控制的方式也就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上市公司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设计,如果内部控制设计有缺陷,那么风险依然会存在。如果内部控制设计没有问题,那么就是执行缺陷。当一个内部控制规定不能很好地执行时,单纯地进行加强控制是不能防范风险的。
在上市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中,按照流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最基本的控制手段,但三鹿集团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业务流程的操作是证据确凿的,“早产奶”事件让消费者看到了三鹿高管对其流程违规操作的无所谓态度以及对消费群体利益的忽视,令人们对其品牌的信誉度产生强烈质疑。同时,奶粉事件发生后,三鹿集团采取了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瞒就瞒的处理方式,一再贻误战机,内部控制体系形同虚设,毫无执行力,最终导致事态恶化,一发不可收拾。
(四)缺乏有效沟通,信息流通不畅。
上市公司由于管理层级较多,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信息流通迟缓,高层管理者不能及时掌握公司信息,因此造成对内对外信息发布迟缓、员工反馈无法及时解决、公司决策不能按时执行,同时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或披露有误而受到证监会、交易所处罚和谴责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比如被称为“散户绞肉机”的华锐风电通过伪造单据等方式,在2011年度提前确认收入,虚增2011年利润总额亿元,此金额占当年利润总额为37%。因其虚假陈述,2013年5月31日,证监会因华锐风电涉嫌虚增利润、虚转成本、虚增收入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其正式立案。同年9月14日,因涉嫌制造和披露虚假信息、财务数据及经营情况未能在年报中如实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给予华锐风电相关高管通报批评。 2015年11月20日,对于华锐风电信息披露违法一案,最终证监会做出行政处罚60万元,并对5名责任人员采取市场禁入措施的决定。
(五)内部监督体系不健全。
监督体系是保障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得以顺利、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一般包括自我监管、会计控制、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这四大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内部监督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达到对上市公司内部的关键点的重点监督,可以通过对内控总体进行持续性的监管,如有问题及时提交检查报告,同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
例如中航油事件,新加坡公司基本上由陈久霖一人独断,在进行场外交易时不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进行,集团公司无法对新加坡公司的`业务进行管理控制,无法通过财务报表发现他在公司运营中所动的手脚,对于他的各种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无法监督制止,对于陈久霖而言内控制度就是一个摆设,对其没有任何约束力,最终导致巨额亏损。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的基调由控制环境所决定,同时也影响企业全体员工的控制意识。控制环境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础,提供了内部控制的基础结构和基本的规则。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诚信度、企业的经营风格和管理哲学、责任授权和划分方法、人事政策和实务、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等。上市公司治理主要是由高层领导者相互制约完成,如董事会、监事会、所有者和高级经理人组成。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应从加强董事会的管理职能入手,如完善董事会结构、明确董事会职责和发挥独立董事作用、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等。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明确风险管理目标,设置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风险进行独立评估,引入专业事项识别方法,如故障树分析法、环境分析法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公司全体员工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其对风险的意识。对相关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强化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增强责任感。
为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可以开展持续有效的专业知识教育,最终达到各工作人员均能胜任本职位工作,业务处理过程减少操作错误的目的,同时培养他们对生产经营中异常情况的预警能力以减少风险损失。可以通过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作为控制活动的特殊措施,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这样可以使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三)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再完善的制度,如果得不到严格彻底的执行,就是空有其谈。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完整、严谨、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能使之在日常经营中得到贯彻执行,否则制度将如一纸空文。上市公司应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或者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职责,责任到人,以便形成科学有效的制衡机制,也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目前,利用网络内部控制已成为内部控制的高效实施手段,例如指纹识别、密码效验等。同时,对于内部控制中的关键点,要制定专项控制措施,为内部控制的完整全面执行做好准备。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
从广义来说,有效的沟通是信息全方位的传递,为保障信息传递顺畅,公司所有员工都应积极配合与参与,同时秉持谨慎性原则应对信息的准确性负责。高层领导也应与下属保持信息通畅,及时与员工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及所给出的建议。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整合与处理流程,保障公司信息沟通系统准确、及时、通畅。
(五)强化内部监督体系。
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是内部监督体系正常运行的保障。为实现对内控系统的监控,可通过持续性的监控行为、独立的评估和两者的结合来实现。审计部门应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审计目标必须明确且具有可行性,规范审计方式,增强内部审计的可信度,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同时还要进行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保障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以确保公司的每个阶段都能按照公司制度有条不紊的发展。强化高层领导管理理念,增强员工监督意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黄会英,王金栋.从三鹿事件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J].企业技术开发,.
[2]宋云.浅析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
[3]姚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
简论企业内部控制中会计电算化对其的影响性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简论企业内部控制中会计电算化对其的影响性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近年来,随着快加电算化运用的广泛,会计管理产生较大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研究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特征,有助于在新的环境下建立和完善新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1.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中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概念性简称。其特点是运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了过去人工算账、记账、报账,以及会计分析处理的复杂工作。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会计预测、会计决策。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意义在于,极大的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同时发挥监督管理功能,避免了人工操作所带来的造假作弊现象。
2.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保护会计资料的正确、合法而制定的管理政策恶化实施程序。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大体上可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控制合法经营。保证企业生产遵纪守法;二是确保资产安全。全面严格的控制保证企业资产利益最大化;三是确保运行高效。规范生产流程和方法,实现科学高效生产;四是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科学严密的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安全真实可靠。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1.手工环境下的会计内部控制方式难以适应会计电算化新形势
在电算化会计中,会计部门的人员组成由原来的财务、会计结构转变为财务、会计、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人员和计算机管理员组成,会计岗位由单一的会计工作人员发展成包括会计工作人员和会计电算化人员。会计人员和电算化人员,职责不明、权限不清。手工会计下的内部控制,企业采取相互牵制相互记录考核的办法,来确保会计工作的正确和安全性。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记账工作都又计算机需要系统来完成,简化了流程,对原有制度产生了影响。
2.会计信息的安全与保密问题面临新挑战
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安全性要求更高。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会计和财务管理方式,计算机和网络的数据安全脆弱性,新的问题如、病毒、计算机故障、软件缺陷等都会给会计信息的保密和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数据的载体由原来的纸质媒介转变成各种硬盘、程序的磁质媒介上来。磁质媒介容易受到损坏而丢失数据。计算机的网络特性也给会计信息的安全带来隐患,财务软件需要通过网络进行的功能有远程报账、审计、网上银行等,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数据的传递和使用都会产生一些漏洞,从而产生伪造信息、假冒身份、非法获取数据等问题。
三、基于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措施
1.会计部门管理控制
职责分工首先要将会计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分离。用户部门是指产生和收集原始数据的部门如出纳,保持两者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以及在会计电算化部门的内部职责分离。严格操作流程,包括制定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务专用计算机;设置操作权限制度,操作人员身份密码控制;数据的存储工作和处理工作相分离;对计算机机房的安全保护。网络安全的控制包括:数据加密,访问限制,证书认证。
2.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制度。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担负起对会计业务的检验监督工作,对企业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检测,发现并及时地上报解决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是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企业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设置内部审计人员的同时,因为可定期借用第三方的外部会计机构对企业做出专项审计,外部机构的介入可以有效地发现企业内部运营的漏洞和差错,做出补救措施。
3.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发展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一般需要较多的投资,对企业的整体管理目标的影响也很大。因此,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发展必须要上报公司,由公司作出统筹指导。此外,不论是购买还是自行开发软件,都需要遵守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标准和规范,是会计电算化系统更加合理、可靠、完善。系统的更改禁止会计人员私自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转换时,首先是旧系统的数据结算汇总存储,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的可靠性检测和与原系统的数据兼容性检测,避免因系统更改带来的数据混乱丢失。
4.培养新型会计人才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会计从业人员还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的新要求。老一辈的会计人员不熟悉计算机网络知识,接触起来有隔阂;新一代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没有实践操作经验,难以胜任会计工作的复杂严谨。因此,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符合型会计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的需求。这类人既熟悉传统的会计知识,可以完成企业财务工作,又熟悉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熟练操作现代财务软件,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四、总结
及时的发现和研究解决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新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借助电算化系统的快捷高效,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论文写作技巧
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2、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直接套用!
每一个内容都有参考句式,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往上套即可。
1. 论题的背景及意义
例:...研究有利于全面...的特点,可以丰富现...的研究。
这一...研究可以弥补......研究的不足,深化与之密切相关......的研究......研究。
......角度进行研究,运用相关的......理论分析...问题,突破传统的......的角度去研......的模式,使......的研究能从一个新的角度获得解决方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例:......在国际的研究现状;......国内的研究现状。
文献评述(把上面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一下即可)
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A研究目标与内容
例:
本文拟......分析......分析两部分。首先对......情况重新审视,深入分析......,然后与其相关的......进行异同比较,最后归纳......的类型,并得......启示。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情况
B拟解决的问题
例:
根据对......的现有研究成果,在全面考察的......情况下,结合......综合考虑......因素,以确定......
绘制相应的......模型后,通过实验结论证实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 研究方法
例:
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理解......等相关知识,理清......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现状,学习......有关理论,获取......等相关数据信息,为设计......提供思路和参照。
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选取......,进行数据分析,考察.......。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据分析软件,采用人工操作和计算机统计向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经过人工和计算机校对筛选出所有合乎要求的信息,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5. 创新之处和预期成果
例:
通过与现......技术的结合,使用......软件设计模型,......运用到......方面提供新的视角。
6. 进度计划(根据自己院校修改相应时间即可)
例:
2020年10月中旬-2020年11月底确定论文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及答辩。
2020年12月初-2021年1月底撰写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前X章
2021年2月初-2021年2月底撰写论文后X章,完成初稿。
2021年3月初-20213月底交导师审批修改,完成二稿。
2021年4月初-2021年4月底进一步修改格式,完成三稿。
2021年5月初-2021年5月中旬查重定稿,装订成册及论文答辩准备。
7. 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例:
已积累了一定的相关文献,初步研读了其中的大部分文献,并将其分类以方便日后查阅参考,基本完成了本研究的准备工作。
8.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例:
已经查阅到相关的论文和著作,并且研读了其的大部分文献,理清了论文的基本思路。
尚缺少的研究条件
例:
由......的使用权限有限,使得搜集到......不多,关......的搜集比较困难。
对......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自己......理论素养还不够深厚。
拟解决的途径
例:
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功能,向其他高校图书馆求助,同时向老师和前辈寻求帮助。
完毕!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题目:论内部控制理论创新研究
一、课题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就新环境下,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探讨内部控制理念的创新,以期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二、课题研究意义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现代企业理论和管理实践表明,企业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虚拟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提高起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势必要强化其内部控制。现如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广泛和深入,在企业中也是如此,利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企业已变成主流,因此,对内部控制的理念创新研究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背景
XX年7月,财政部相关部门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着手建设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同时,证监会、国资委、上交所、深交所、银监会、保监会等单位也纷纷着手内部控制标准的制定及研究工作。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被置于一个空前的高度。但是,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与国外相比,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手工管理方式在企业管理等需要大量事务处理的应用中已显得不相适应,采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势在必行。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传统的内部控制理念中的控制活动由对人控制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控制理念中有所创新。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内部控制理念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展望;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3.内部控制理念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4.内部控制理念创新:
(1)企业内部的观念创新:包括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注重企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注重企业文化的灌注、创造开发思维的学习环境等等。
(2)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如因环境的改变对原有不和谐的制度加以删除、改革,在原有的制度上加以创新等。
(3)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如管理层次、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等等。
(4)科学技术的创新:系统开发的控制、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维护的控制、防治病毒的控制等等。
5.内部控制观念创新之后对企业的影响。
五、论文提纲
前言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剧增,单纯依赖原有的内部控制理念已难以应对激烈多变的市场经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的理念需要得到创新。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二)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1.控制环境
2.风险评估
3.控制活动
4.信息与沟通
5.监控
二、内部控制的发展简史
三、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
四、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
(一)控制环境得到改善
(二)控制风险加大
(三)控制活动发生变化
(四)信息与沟通方便快捷
(五)监控任务增加
五、内部控制理念的创新
(一)企业内部的观念创新
(二)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
(三)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
(四)科学技术的创新
六、创新点
1.建立信息技术运用到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针对信息技术,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七、参考文献
1.王利彦、张继东 《企业内部控制》 机械工业出版社 XX年年8月出版;
2.示嫣红 《企业内部控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3.颜梦玉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家天地》XX年年第11期;
4.李连华 《企业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 《会计研究》 XX年第2期;
5.张岳麓 《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 《企业改革与管理》 XX年10月;
6.邹 歆 贤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大众科学》 XX年年第16期。
写作技巧:
一、选题背景
课题选题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简单阐述课题研究在该领域内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当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研究状态。
四、拟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五、拟采用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核心部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六、进度安排
对论文的写作进度进行安排,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内容。
七、参考文献
我们要注意参数文献数量、参考文献的格式,并且要有英文文献,多引用最新发表的文献,同时要注意著作、期刊、网站等参考文献来源要广泛。
开题报告细节要求:
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3篇。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完善和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与大企业同等重要的意义。笔者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nbsp;nbsp;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nbsp;nbsp;中小型企业由于其产出规模小、人员较少且一般身兼数职、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资金薄弱等因素,使得其管理缺乏内部控制的观念,或者是将内部控制制度视为一纸空谈,从而使内部控制成为中小企业管理工作的盲点。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减少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保障。论文百事通纵观当今中小型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所存在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大致归纳如下:nbsp;nbsp;(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nbsp;nbsp;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重要的内部控制因素。中小型企业经营活动单一,经营规模小,人员配置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做到专业对口、各司其职。往往一人身兼两职甚至身兼数职,造成岗位设置缺乏牵制性。譬如有的中小企业库存材料的采购人、保管人甚至领用人都是同一人。而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的人员,呆在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只凭长官意志办事,法律、准则、制度懂得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任人唯亲使得内部控制难以正常开展。nbsp;nbsp;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在所难免。而长期以来无论是正规的会计学历教育还是会计继续教育,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都很浅显而不系统,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也十分缺乏。有些会计人员缺乏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有些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由于忽视对新的业务知识及新颁布的会计法规的学习,出现账务处理违反新会计法规制度对核算的要求。例如有的中小企业会计档案无专人管理,出纳可以轻易取得以前年度会计资料。这些无疑给会计基础工作的内部控制顺利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隐患。nbsp;nbsp;(二)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得中小企业管理缺乏内部约束性nbsp;nbsp;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集权现象严重。一些企业领导“家长式”作风日盛,有的独断专行,搞“一言堂”,有的自己花钱,自己签字,自己报销。有些领导认为有了内部控制制度办起事没以前那么方便了,花起钱没有以前那么顺手了,内部控制制度成了给自己设立的障碍物、绊脚石,自然就只做起了内部控制的表面文章。一些企业之所以内部管理混乱,就是因为一些领导破坏如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等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者的自身问题,从而使得内部控制没有被摆在企业重要的议事安排上。nbsp;nbsp;(三)从内部控制目标上看,在会计信息、资产和经营活动三方面的控制缺乏有效性nbsp;nbsp;1.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财政部曾组织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59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表明:不少被抽查企业的会计报表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不同程度地存在失真情况,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很大一部分企业及其领导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歪曲财务报表信息。会计信息失真、做假账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中小型企业账目不清、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以达到偷逃税金为目的。中小型企业因其规模小、业务量少、交易金额较小等特点,不易引起各检查机关的足够重视。有些企业领导无视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强制性,怀着侥幸心理指使会计做假账、报虚数,有的收入甚至不入账,私设小金库,最终以到达偷逃税款的目的。二是以达到粉饰业绩为目的。有些国有中小企业,为了年终向主管机关顺利交差、完成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报喜不报忧,只好在账目上做手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的假象,蒙混过关。三是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会计根本没有会计资格证书,不具备起码的会计基础知识,难免账务处理不出现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nbsp;nbsp;2.资产安全完整系数低。中小型企业因内部控制制度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在资产管理上暴露出很多弊病:(1)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的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收回困难。原因
写完了发我看看,我毕业论文也写这个耶
需 可 用户名联系 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以某XX公司为例 某公司成本核算及控制探讨 汽车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光伏产业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研究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研究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基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造业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研究 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应用探究——以某公司为例 我国税务系统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某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 制造企业存货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以某机械公司为例 某自动化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国有粮食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满意请采纳
这个年个命题,首先是个管理层面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因为现行的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者企业刚成立,各项制度都不完善.为了节约企业销售的人力或财力资源,提高员工的销售能力及企业业绩,起草的一份在现行管理制度基础上改进完善的管理方案. 可以多去网上了解下相关论文,其实都是为了解决好企业管理中存在不足而已.行业不同方式不同.多看看就明白了.
提供一些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 1、企业全面预算应用研究。 2、企业内控制度与方法研究 3、东西部上市公司绩效比较研究 4、上市公司行业绩效比较研究 5、重庆市上市公司绩效比较研究 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改进研究 7、新旧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差异研究 8、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9、上市公司财务控制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 10、财务管理或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 11、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分析 12、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成因分析 13、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流向分析 14、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分析 15、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 16、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控制分析 17、高校财务运作模式分析 18、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分析 20、集团财务集权管理模式分析 21、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探讨--XX行业的分析 22、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23、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投向分析 24、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5、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研究 26、国有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27、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研究 28、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 29、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30、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监管 31、银行中间业务在中小城市的推广策略分析 32、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对实例的分析(三个) 33、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对实例的分析 34、运用波士顿矩阵对实例的分析 35、运用SWOT法对实例的分析 36、个人投资理财方式比较 37、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方法分析 41、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及其实现途经探析 42、上市公司资金募集方式及资金流向分析 43、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成因与多元化改革的新思路 44、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度背景与行为初探 45、试论企业并购的价值创造与衡量 46.新旧企业所得税法对比分析 47.鼓励自主创新税收政策研究 48.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研究 49.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反避税措施 50.预约定价制度研究 51.反资本弱化避税 52.完善我国资源税收制度的思考 53.建立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的探讨 54.对我国就业税收问题的研究 55.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制度创新 财务管理 1、基于市场经济的个人理财规划探析 2、传统文化与企业理财观 3、无形资产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4、财会交叉学科与创新分析 5、试论私人理财规划及职业发展前景 6、试论基于管理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 7、试论基于会计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 8、试论基于金融视角的财务管理框架 9、试论新形势下财会职业形象设计 10、试论和谐社会观下的财务指标评价 11、试论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会计的构建 12、试论企业集团一元与多元财务战略评价 13、试论企业集团持股模式与管理控制 14、试论企业集团核心编造下的财务指标的建立 绿色贸易 1.浅谈绿色税收 2.环境税收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环境税构想 3.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分析 4.避税规制研究 5.财务管理中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6。我国增值税法的完善 7.我国房产税制的改革 8.国外纳税人保护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9.香港物业税基本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0.我国开征遗产税的思考 11.税收筹划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2.西方国家环境税的发展及启示 13.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 14.税收优先权研究 15.税收风险控制分析 16.税收筹划与政府反避税 17.试探企业管理中的增值税筹划 18.国际纳税筹划方法与风险防范措施 公司治理 1、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关系分析 2、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分析 3、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分析 4、对我国企业高比例短期借款与高比例现金流量同时存在的原因分析 5、新资产减值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公司上市 1、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2、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3、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4、论企业并购中的融资问题 5、股权分置下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6、论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选择 内部控制 1、大学生个人理财意识及财商教育研究分析 2、财务策略分析 3、企业内控环境缺陷与完善 4、企业信息披露与企业业绩关系分析 5、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分析 公司 1、公司治理结构与独立董事 2、企业所得税改革 3、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构建 4、对社会信用构建的思考 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研究
只能给你点文章参考,你这个题目太大太空泛。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思考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止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获利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分析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抓好企业内部控制,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一)协调控制与被控制的矛盾。控制是规范、是约束、是对舞弊的否定、对损失的遏制。军中无法,等于自败,企业无规,等于自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需要内部控制,因为内部控制对企业正常运行的具有重要意义。但控制毕竟是对人而言的,是对人行为的约束,对人权利的限制,矛盾永远存在,协调控制与被控制之间的矛盾事关内部制度的成败。协调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一要把握重点,描准主要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二要善于抓住时机,以事实为先导,力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要让每个员工都能主动将自己置于受控制的地位,把握自己的行为;四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内部控制思路,使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应。(二)确定控制面与控制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企业对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控制,而且能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和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将控制面与控制点有机结合,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时,要注意找准控制点,通过点的控制带动面的控制。根据笔者长期实践,企业内部控制有三个关键点:一是资金。要对企业资金筹集、调度、使用、分配等环节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体外循环。二是成本费用。应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实施严格监管,防止舞弊行为。三是授权。应对企业各经营环节经济活动操作者的权力实施有效监控,防止权力滥用。(三)协调控制与创新的关系。内部控制本身没有资本增值功能,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经营健康发展。使企业生产经营产生活力的源泉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生产经营才有足够的动力。因此,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还需要完善的创新制度。有活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是推动企业创新的制度,对企业创新给予充分的支持,在支持中对创新过程实施控制,防止在创新过程中发生舞弊行为,或者打着创新的旗号行舞弊之实。只有把控制和创新两种手段都运用好,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完善的内控制度应该具备三个标准:一是控制触角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没有控制死角。即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纳入了内部控制范围。二是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即内控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能真正成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规范,且操作方便。三是控制程序规范。即要形成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是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地位,通过内部控制防患于未然。只有达到这三个标准,内部控制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才能得以有效发挥。从目前企业内控的实践看,需采取对策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一)控制授权者的授权度。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在这里,“量”上的度起决定作用,当量的变化达到极限时,必然引起质的变化。内控制度的量度界定是内部控制实践中的一个难点。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对于企业法人代表,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量度界定是关键一环。许多企业发生重大经济舞弊案件,基本上都是授权不当引起的,是权力过大且控制不力的恶果。把握好内部控制授权者的授权度,有利于消除舞弊产生的根源。授权者应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授权,使内控制度有效运行,否则容易滋生舞弊。在具体授权时,应使所有环节都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和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二)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有效的内控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个人实施的全方位控制。因此,存在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社会实践表明,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是内控制度实施中的难点,业务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在任何地区、任何行业、任何时候都存在。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对象是指企业的权力操纵者,内部控制制度是对权利操纵者的权利约束,也是对权利操纵者之间的权利制衡,这决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艰巨性。笔者认为,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关键在于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和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三)提升规范控制程度。内控制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环节。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制度规范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让管理者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规定程序来完成工作任务,并接受规定的控制管理。(四)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内部控制是对人的控制,是对人的行为的矫正,内部控制人员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才能完成好内部控制工作。同时,企业内部控制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因此,也就是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行为的控制。内部控制人员要真正能担当起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任,必须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浅谈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环节还比较薄弱,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建立真正的内部控制系统,这使得企业很难适应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法人制度不健全。在管理者任命方式上,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是行政任命产生的。许多管理者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没有转变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没有接受现代内部控制理念和方法,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方式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对企业各项业务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督。有些企业仅仅具有现代企业的外表,没有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的权限和责任,缺乏应有的内部控制措施,也没有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没有建立任人惟贤的人才竞争机制,这些都在无形中抬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二)风险意识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提高,而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风险意识并不强,这在企业投资决策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在市场竞争中难免遭受失败。(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在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方面,资产控制和授权控制的漏洞较大。业务流程控制指在必须遵守的标准操作程序。一次完整的经济业务一般分为授权、审批、执行、记录和复核五个环节,分别由不同部门或人员办理,以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通过制定业务流程,对每项经济业务实施内部控制,保证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有的企业传统业务流程控制比较健全有效,如货币资金控制、存货控制、债权控制、债务控制、成本费用控制、销售利润控制,但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企业投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多样化的出现,在股本交易控制、投融资方面内部控制方面出现问题比较突出,亟需尽快制定这些方面的控制流程。有的企业单项业务流程比较合理、健全,如货币资金控制、债权控制、债务控制等,但业务流程各环节之间缺乏连贯性,使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对此认识不足,没有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内部控制建设,使企业内部控制在控制环境、控制程序、会计系统方面不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内部控制措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文件形同虚设。(四)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一是企业管理层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管理,甚至将内部控制仅仅看成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未将内部控制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二是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实际并未认真贯彻执行。三是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重视不足。有的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有的未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不规范。四是在日常财务管理方面,思想工作不深入,对职工的个人行为和思想状况了解不够,使一些事故隐患长期得不到发现。二、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证企业经济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保证国家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增强国家对企业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加强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是指在办理具体业务时,必须进行人员分工,而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必须有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在工作内容相互需要衔接,完成后一步骤工作需基于对前一步骤工作内容的正确性检查。内部牵制由适当授权、不相容职责相分离、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包括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还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入和支出、现金收支的审批、印鉴的保管、记账等业务应分工完成,互相牵制。此外,企业还可实行岗位轮换制,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关键岗位的轮岗频率应适当高些,次要岗位的轮岗频率可适当低些。轮岗制度可以暴露出企业在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牵制制度。(二)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财务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有着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安全有效的基础。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关键在于:(1)抓好关键人,如分支结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内部控制。(2)把握住关键部位,如审批、资金调度、交接、计算机操作密码等。(3)管好关键物件,如重要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4)控制关键工作岗位,如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核准、实物保管等岗位。(三)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一要切实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企业管理层应重视内部稽核作用,虽然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还要占用一定的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但其风险防范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二要提高人员素质。现代企业竞争是资金实力、产品质量和人才的竞争。但归根结蒂还是人才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创造出高品位的产品,才能切实提高企业资金实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要加强计算机管理。目前电脑业务在我国企业中发展很快,但企业计算机管理制度却未及时更新。企业管理层应对计算机管理予以充分重视,对主机房的进入执行严格的授权制度,主机房管理人员与操作员严格分开,防止计算机犯罪的发生。四要切实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各行业和企业均有自己的特殊性,企业应在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下,切实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五要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后,还要切实执行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的考核与监督。(四)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任务是监督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和计划执行,是否按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报表能否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无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等。内部审计在监督经济活动、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必须将内部审计人员从财务、会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监督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使企业朝着良性轨道发展。
来,我帮帮你。
论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公司治理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内部审计探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思考有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与信息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