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初中科技创新小论文

发布时间:

初中科技创新小论文

初中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科学知识基础,奠定探索科学观念,提升观察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篇1 浅谈初中科学实验优化 摘 要:对于初中科学这样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校条件和学生素质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按照“预期计划”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对实验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增强实验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目的。在本文中笔者讲述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改进来提高初中实验教学。 关键字:科学实验;优化 一、引语 布鲁纳曾经说过:“一个人要想使现有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他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动’。”初中科学正是以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发现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而实验作为一项集观察、分析、创新等为一体的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之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优化学生实验教学,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教学优化操作实施 1.巧妙指导预习实验,提高课堂准备性 所谓实验预习就是做好实验的前提,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准备性。通过预习,学生可充分理解和熟悉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注意事项,明确实验目的,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极大提高实验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实验前我们应指导学生预习,每做一个实验前,我都明确提出以下几点:(1)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2)要达到什么目的;(3)实验分几个步骤;(4)操作过程有哪些具体要求和注意点。同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理清实验步骤,因为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预习时可以提示学生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起来作为步骤,能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这一课中,关于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研究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找出不同的原理,应该使用怎么样的反应装置,收集氧气该用什么方法,这是根据什么性质。还可以将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学生在做实验时思路就非常清晰,有条不紊,使实验取得更好的效果。 2.合理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 实验教学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科学实验的特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各方面去观察、思考,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现行的教材中的有些演示实验,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缺点,但是经过我们的合理的改进后,就会大大提高演示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大气的压强”这一课中,有一个这样的活动: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先用左手托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当左手拿开后,水是否会流出来?为什么?这个实验的本意是要告诉我们,大气压强把纸给托住了。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纸片是被水给黏住了,教师为了验证水是被大气压托住而不是被水黏住,往往会把里面的水倒掉,再把纸片扣上去做一次,很不巧的是,由于纸片很轻巧,很容易在这次实验中被水黏住了。虽然教师会给予解释,但学生往往不是很信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师生之间通过讨论想到了玻璃钟罩和抽气机。具体的做法是:把杯子的底部穿过一根线,用蜡做好密封,然后装满水,放上纸片,然后倒扣过来,在绳子的另一端系上吸盘,吸盘倒吸在玻璃钟罩的顶部。纸片没有掉下来。然后用抽气机给玻璃钟罩抽气,随着里面气压的降低,纸片就会掉了下来。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证明纸片是被大气压托住的,而不是被水黏住的。 3.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的进展将大大提高。而实验课上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时刻想到要引导学生的兴趣,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趣味因素,不难设计出巧妙的趣味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实验,有利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水的组成”这一课中,有一个水的电解实验。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演示实验,由老师用水电解器做给学生看,然后再告诉学生哪个是氧气,哪个是氢气,以及区分它们的方法。实际上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只要稍微加以改进是可以把它做成趣味实验的,而且还能做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来完成。改进的实验用到这些器材:干电池四节、输液软管一条、大头针两枚、开关一个、培养皿一个、水、导线若干,依次连接在一起。闭合开关后,输液管中的水就会开始电解,产生氧气和氢气,将输液管另一端放在装有水的培养皿中,就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产生,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电解生产了气体。同时,如果把燃着的火柴放在气泡上方的话,还会产生爆鸣声,这就是氢气不纯燃烧的现象。这样的实验,充满了趣味性,同时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适当拓展课外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习’,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科学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但是,如果我们能启发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蜡烛燃烧完后,什么都没有了,难道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如果教师仅仅从口头上分析一下质量守恒的原因,学生肯定是不感兴趣也是不深刻的。我就根据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蜡烛燃烧后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然后从生活的经验出发,让学生说说是否观察到蜡烛燃烧有没有什么现象,会不会蕴含着哪些科学原理,最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个课外小实验,把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收集起来,并设计实验判断产物,根据产物推断蜡烛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通过这一课外实验,使学生理解了如何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蜡烛燃烧现象,体会到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比如说,在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这一课中,有一个植物的向性实验。由于实验的时间较长,我们是没有办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学到这里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外实验,让学生来做,来研究玉米的生长情况。当然,为了取材的方便,我们是可以把它换成黄豆来做的。让学生从实践中观察根是向地生长、茎是背地生长;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这个实验做下扩展,让学生研究下种子萌发的条件,做到一举两得。 三、结语 优化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动手和动脑去获取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研究实验课的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实验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启动了思维,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则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清时.科学第3册课本[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 3.朱清时.科学第4册课本[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1). 4.郑康春.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8). 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篇2 浅论初中科学概念教学策略 [摘要] 科学概念教学对于科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科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策略,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以文献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概念转变学习理论提出了提高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操作策略:(1)探测前概念,制造认知冲突;(2)“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3)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关键词] 前概念 概念转变 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由来 科学概念是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不仅包括一般的科学事实和概念,还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科学概念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单位,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是发展科学能力的必要前提。科学概念教学是形成学生科学概念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科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目前,科学概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教学评价体制、落后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喜欢以自身概念体系为标准,运用机械训练的策略,导致学生概念学习水平停留在陈述性知识层面,对概念缺乏实质的理解,无法实际应用。 2.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也有单独设立的探究活动。但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缺乏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科学概念探究只注重结论而不是有意义的探究过程,缺乏对科学概念本质内涵的揭示,学生无法真正建构概念。 以上第2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基本探究的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 二、概念转变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科学概念学习之前学生已形成许多日常概念,称为前概念,有些前概念近似科学概念,而有些却是“错误概念”或“相异概念”,与科学概念不相容。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过程,是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强调学生对科学新概念同化、顺应式“自我建构”,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元认知等因素在概念学习中的作用。基于这种观点,科学概念教学要以前概念为前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科学探究为基本方式,以促进概念转变为根本目的。 三、促进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科学概念教学是一场发生在有限时间、空间里的师生互动,有效组织承载概念内涵的活动,帮助学生从活动中整理获取重要信息,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等都要依赖教学策略合理运用。下文以文献查阅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提高科学概念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都基于“概念学习就是概念转变”这一观点。 (一)探测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前概念泛指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因人而异植根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具有隐憋性、长期性、稳定性、缺乏概括性、牢固性等特点,师生都不易察觉。概念转变的起点是前概念,教师要借助一些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借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升探究动机,进入意义建构概念的状态。 策略分析: 1.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经验匹配的熟悉情景来“唤醒”前概念,再设置挑战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动机; 2.借助概念图、概念层、关健概念、连接、层级、连接词关系来探测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学生学习相关前概念; 3.利用学生不同背景差异这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引导加强协商对话的小组合作,让学生不同的观点自由碰撞,自行暴露“错误概念”并意识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现有情景存在冲突,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进入有意义的学习状态。 概念图是探测前概念和评价概念转化的知识管理工具,适用于概念层级联系比较明显的知识章节。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课前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 布朗和克莱门特提出并验证了“架桥”策略在概念转变教学的应用问题。“架桥”策略是通过生活事例与目标概念之间做出明确类比建立类比关系。初中学生思维抽象逻辑思给尚未发展完善,具体的形象成分在思维过程中仍起着重要作用,难以直接理解许多抽象科学概念。抽象的科学概念需要通过“架桥”类比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促成概念理解。“架桥”策略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观点,能有效得促成概念的转变。 策略分析: 1.学生对于抽象科学概念缺乏感性认识,教师直接介入教学,学生的兴趣与注意程度难以保证,需要一些熟悉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有用经验,提取与科学概念学习相关的前概念。 2.学生难以由当前情境建构科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事例进行类比铺垫激活学生形成相似前概念情景,促进情景迁移,理解科学概念。 3.选择的事例与科学概念的内部逻辑关系必须一致,否则会让学生思维陷入混乱。 (三)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是实现概念转变的条件。在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器材,组织安排实验探究的顺序,精巧设计成本低、趣味浓、创意新的“差异性实验”,有违学生“常识”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注重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能力的同时体验科学概念的合理性、有效性,从根本上动摇并推翻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为科学概念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 策略分析: 1.在开展探究之前,教师利用相关事例,暴露学生前概念的同时,又造成学生原有经验和实验结果相违背的认知冲突,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定向目标。 2.学生感受到进行了“有意义”的自主探究,同时自主讨论、汇报、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所建立的密度概念合情合理,更为有效; 3.实验创新不是要求追求科学家探究的精度,而主要是指实验组织出现的排序,还有尽量充分地利用生活的实验素材,会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身边。 本文对于科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讨局限于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有效地促进概念转变需要结合概念教学前的准备策略和教学后的评价策略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期待更多相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卫平,刘建伟.概念转变模型: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发展与修正[J].学科教育,2004,(6):34. [2]袁维新.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J].教育科学,2007,23(1):25. [3]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涵义、结构及其类型[J].教学与管理,2005,(2):5-7. [4]李高峰,刘恩山.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进展[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46). [5]唐小俊.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8,(6) :12. [6]袁维新.西方科学教学中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4,(3):35. 猜你喜欢: 1. 初中科技小论文范文 2. 初一科学论文范文 3. 初一科学论文800字范文 4. 初中科学教育小论文 5. 初中科学论文格式范文

科技小论文申报材料有:1、文稿(包括附件和申报表、可复印)一式八份;2、原始材料(照片、手写科技日记、原始数据本及其他必要的图表资料等)一份;3、填写“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项目申报表”作品申报表到王五一老师的博客上下载填好,用A4纸4号宋体字打印,复印一式八份。4、以上全部材料一次性装入个人文件袋,文件袋上注明项目名称、作者(可以填三个人)、学校、班级、电话号码。于十一月八日上午送校区团委办公室。怎样写科技小论文呢?科技小论文是在科技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而得出的结论。写作科技小论文,是进行科学探索,了解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科技素质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途径。第一、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写作科技小论文,要自己选题,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能独立完成的好题材。第二、选择的题材要具有新颖性。选择新颖的好题材意味着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成功了一半。三、明确要求,规范格式。严格地说,科技小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结晶。许多科技小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落选的原因,是内容和格式不符合要求,或者是数据材料不足,因此,写作科技小论文之前,必须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科技小论文的选题要求、实验数据记录的方法和要求、写作的格式等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作好原始记录,为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做好准备。此外,一篇好的科技小论文,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图表和照片等直观说明材料,才能更好的体现真实性,增强说服力。小论文的写法有哪些规范性格式呢?科技小论文是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不是文学作品。它包括以下内容: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如《为什么咸蛋黄会出油?》明了,吸引读者。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大,不然无从下手。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起因。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如果脱离实际,故意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是一事无成。6、参考文献作者在论文之中,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本论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7、附件将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编入其中,它包括有实验部分的详细数据,图谱、图表等,有时论文写成,临时又发现新发表的资料,需以补充,可列入附录。附录里所列材料,可按论文表述顺序编排。小论文有哪些类型呢?1) 野外考察型2) 实验操作型3) 规划设计型4) 环境观察型5) 参观访问型6) 调查研讨型7) 栽培饲养型一篇好的科技小论文有哪些要求?1) 有新意2) 过程科学规范3) 材料详实可靠4) 论述规范合理5) 结构明晰流畅写科技小论文时还要注意:1、 要亲自动手做2、 在论文中能看出你动手操作和思维的过程3、 要从身边的小事入手,要切合实际,具备可操作性。4、 打开思维,要有创新意识,不要被已有的知识拘束,要学会猜想,并且通过实验去求证。5、 小论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短小精干,不是说写的字数越多就越好,关键要写清楚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做法。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推动社会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科技创新的初中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以可持续 发展 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 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 创新在人类———自然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生态化 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 工业 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 经济 时代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 、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 社会 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 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 经济学 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 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 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 计算机 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 电子 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 机械 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 市场 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 历史 逻辑 。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 总结 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胡皓、楼慧心两位学者概括的“基础系统思维”范式,当 环境 变化较小时,主要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以保持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稳定性,或在保持既有有序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得到优化(亚范式Ⅰ);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主要利用正反馈机制,将某种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不同宏观稳定态之间的转换,使系统适应或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亚范式Ⅱ)。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制如附图所示:

附图中,路线①和路线②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在路线①中,科技创新活动在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尚在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有利于推动系统结构不断达到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的正向涨落为主。根据亚范式Ⅰ,自然生态系统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保持系统既有结构的稳定性,此时如果科技创新充分注重了其生态价值,则会在保证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达到优化。显然,在路线①的情形下,人类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路线②所表示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以负涨落为主,其干扰或破坏程度超过了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根据亚范式Ⅱ,自然生态系统为适应这种变化,将运用正反馈机制把这种负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向不同宏观稳定态的转换,如果人类不及时调控自身的行为,任其继续放大,这种转换最终会导致巨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崩溃瓦解,使其实现宏观稳定态的转换,那么,作为巨系统的人类子系统要想生存和发展,将是一个幻想。

由此可见,注重研究和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发展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新技术,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洪银兴认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技术进步的意义是实现资源代换。……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就是科技创新生态化,这是 预防 和控制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其发展有助于人们自觉形成可持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

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

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众说纷纭,继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过程”之后,索罗提出了两步论———“新思想来源和随后阶段的实现发展”,缪尔塞在整理几十年来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认为, “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指出技术创新是指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实现过程。也就是说,能否首次实现商业价值是衡量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它所侧重的是经济学意义,忽视了科技创新的生态学意义,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生态学缺陷。

传统科技创新观的这种生态学缺陷与机械论世界观和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是一致的,它局限于单向度的经济价值取向,以向自然索取资源能量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其技术原则和 组织原则是线性的、非循环的,违反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原理,在 实践中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技术异化为统治人、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同时使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最终弱化了科技创新的能力。在传统科技创新观的 指导 下,技术沦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成为制造生态危机的“元凶”。

例如,臭氧空洞、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与钢筋、水泥、含氟冰箱、空调、飞机、去污剂、杀虫剂等技术产品的大量使用是分不开的。

在高科技 领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生态威胁,我们更不能熟视无睹。例如,航天技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与生存空间,但它带来的废弃物给太空留下了安全隐患;基因工程技术在给人类的 医学 、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孕育了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因素等等,如不加限制地发展 ,只能“导致3D(deadly,dangerous and dirty),即有害的、危险的和肮脏的生物生态后果”。科技创新需要一种生态化转向。

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换

“技术范式”是库恩的“科学 范式”在经济 学中的推广,它被公认为是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技术史经历了从 农业 技术范式到工业 技术范式的转换,而现代 技术问题 的日益彰显已经使人类开始为技术的未来发展圈定生态学框架。

在古代农业社会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技术对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本上是浅层和局部的。而经过近代欧洲自然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以后,人类加工制造的技术能力飞速提高,技术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人工生态系统迅速扩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范围也远较农业社会高;另一方面,大量废弃物输入环境,对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动态范围发生影响,造成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偏差,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总之,现代技术与大量制作人工物的生产方式结合,通过环境因素对生物要素产生影响,干预了生态过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认为,科技出现异化现象的真正根源并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作为科技共同体的人们忽视了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从而破坏了天然自然的平衡,而天然自然大系统平衡的破坏反过来作用于人工自然,使人工自然异化为恶劣环境的根源。因此,我们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要大力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使“实践的人化自然”系统不断进化,与天然大自然融为一体,推动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平衡和进化。

简而言之,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变,应在如下几个层面上努力:一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二是要充分注重科技的生态价值,开发高科技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三是高科技产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高效、综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

3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内涵特征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科学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维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人类在经济领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有效的现实回应,是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它意味着把生态学观点引入科技创新领域,要求我们对科技创新的评价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考虑到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这与可持续发展指标(ISD)概念是一致的。科技创新生态化并不是一味追求生态平衡而放弃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是通过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人自身全面的发展。

大力推行生态技术创新是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关键。目前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针对于环境目的的 管理 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或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层面的生态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包括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管理层的生态技术创新是保证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顺利进行的“软技术创新”。因此,在研究 开发、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中,企业 应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密闭型循环模式,从而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同时,为保证生产出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易于被环境吸收或可再生的产品,对于某些在短时间内无法辨明生态作用的新型技术产品,在传统的技术创新链中,应加入技术预见和生态实验两个环节,形成构思———设计———技术预见———开发———生态实验———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的良性循环。

参考 文献

1 王殿举,齐二石.技术创新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 丁厚德. 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 地质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 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 教育 出版社,2002

4 洪银兴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 陈彬. 技术创新生态化———一种思想的转向[J].桂海论丛,2003(2)

6 巴里·康芒纳. 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 侯文惠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 杨永岗. 高度重视基因工程技术 应用 中的环境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1998(2)

8 张成岗.“现代技术范式”的生态学转向[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 社科版),2003(4)

9 雷毅.高科技的生态价值[J].哲学动态,1998(9)

10 余谋昌. 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1 金涌,李有润,冯久田主编.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我国企业科技创新

【摘要】 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然后阐述了我国企业当年在科技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其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企业;投入

自197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以后,无数的学者开始了对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研究。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够引起众多学者的追捧,是由于它对于整个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作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科技创新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盈利,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保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为保证企业具有连绵不断的生命力,仅仅依靠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已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尤其在经济转型的现代社会,很多企业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非但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普遍提高,甚至还出现了严重亏损。只有不懈的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2.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完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精髓在于拥有主导产品,核心能力的灵魂就是科技创新;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企业的创新。科技创新对于形成企业独特的、难以替代、具有较长延展性的核心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新技术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传统产业中设备的改造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节约资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4.科技创新使企业突破生命周期束缚,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如果企业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随着新产品的成长发展,企业也将获得新的生命力。当企业所处的产业渐渐走向衰退时,也只有借助科技创新走进新的产业领域,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可见通过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企业产品、产业领域的拓展,使企业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1.科技创新力度不强,很多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技术条件提升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已经拥有了接近同业跨国公司的研发能力,在若干方面甚至领先于跨国公司。华为在3G领域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中兴开发的GoTa数字集群产品全球领先。在新兴行业领域,出现了具有核心技术、国际前沿研发能力的企业,如中星微突破多媒体领域7大核心技术,申请600多项国内外专利,获120多项专利授权;安波特开发出5种导向治疗肿瘤的基因工程抗体,其中3种是国际首创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90%是“二资”企业实现;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制造装备、70%的数控机床、95%的医疗装备依赖进口。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很多行业的关键和领先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2.我国企业中专门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严重不足

企业中的科技创新活动,归根到底是由人来进行研究与实施的,离开了人才,科技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生命力。就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数量来说,大约有万人从事研发工作,基础研究人数只有万人,占整个研发队伍的,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在这些研究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员都在非企业的部门从事科研活动,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3.我国企业R&D资本投入明显不足,削弱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

企业的R&D活动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稳定的现金流可以用来资助企业R&D活动,缺少内部融资的企业则可能限制企业支持R&D活动的能力,有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为左右,远远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4.科技创新主体不明确,且企业科技创新相对独立

按照国际惯例,实施科技创新的组织主要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包括政府、大学、企业和民营的R&D机构。据资料表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从事R&D的工程师占职工总数的,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仅为;日本每100个大中型企业有R&D机构134个。据1995年国家经贸委资料,我国2302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有技术开发机构。我国企业与其它研究机构的合作同国外相比严重不足,企业的创新活动相对独立,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学校政府等研究机构的科技力量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水平,造成了资源浪费。

5.科技创新不注重其实用性

自1990年以来,我国年平均获奖的重大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但至今转化率不足30%,推广应用率仅10%,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获得规模效益的仅5%,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高达80%。中国虽然在发明能力方面并不逊色任何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却远低于许多国家,这使中国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停留在样机、样品和展品阶段,难以批量生产,最终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我国的科技创新,尤其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还十分的薄弱,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抑制着企业快速的发展。合理充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

企业的科技创新不是独立封闭的,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才不断的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因素为自己服务。营造这样的环境,首先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协调、发挥政府科技部门、经济部门及相关部门的集成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还要继续制定和实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地方法规,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有法可依,以保障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最后要特别注重发挥财税政策的推动作用,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的应用要逐步由生产领域前移到研究开发领域,由对产品的优惠政策转为对研究开发的优惠政策。

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主要可以分为物资投入和人力投入两个方面。物资投入主要是指资金的投入,是企业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投资越大,创新能力也会越强。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确保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少数技术相对领先的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主要是指以人为本,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技术创新是一个由知识技能的积累到创造性地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承载知识技能的各种人才来完成的。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企业在职人员大多受过专门教育,很多企业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已经超过企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从总体上来看,高学历和高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且在大部分企业中,专科及以下学历仍然在企业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以全球化知识水平为参照系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快速流动,按经济发展的需要,可持续提高接受继续教育的效率,可持续加快在职人员自身知识与技术的更新率,是将对企业科技创新具体化的战略行动。

3.更新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只有把新技术,新理论与企业相结合,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了主要力量。全社会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应该在企业进行,不是企业外的科研院所。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享有技术创新带来的利益,也承担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主要标志就是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成果,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才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技术交流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并不是要企业封闭起来,不与外界联系,应该以合作创新为基础。加强合作创新,加强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协作,打造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协同作战的平台,协调目标,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创新,鼓励、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官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也应支持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外国技术机构及专家学者合作创新,支持我国企业在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工艺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用不同方式开放合作,还应鼓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参与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虽然每年都在提高,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水平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充分认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才会保证我国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云.技术创新:企业生命的活力源泉[J].企业家天地.2009(3)

[2]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力[J].热点聚焦2006(6)

[3]李美荣.浅谈企业技术创新[J].承钢技术.2007(2)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3)

[5]田勇利.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J].中国经贸.2007(3)

[6]鲁传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6)

初中生科技创新小论文范文

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范文2: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再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范文3: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并美化我们的生活。你是否想到过,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怀着好奇心,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长,增加花朵,而且花艳叶茂。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很快就证实了。浓度不同的醋溶液,对花卉有不同的影响吗?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实验。我们选取长势相同的满天星、报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为四组,每组(三盆)各有三种花卉,分别编号、贴上标签。同时,我们取食用白醋配制成1%(pH值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别给三组盆花固定喷洒一种醋液,第四组盆花洒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喷洒低浓度醋液(pH值≈6)对这几种花卉没有明显影响;喷洒中等浓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显长得比其他几组好,花苞多,开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较浓艳,花期也延长了;喷洒pH值2-3的高浓度醋液后,反而使花朵过早凋萎。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告诉你:种花时适当喷洒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长得更好。不过要掌握好醋液的浓度,醋酸过浓则会伤害花卉。

科技革命或许还在远方,但寻找突破的脚步每天都可以踏响如同孩子向往外面更大的世界,人类也从未磨灭“离开地球摇篮,扩大生存空间,向着宇宙更深更远处出发”的梦想。而航天事业,正是这一梦想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科技小论文申报材料有:1、文稿(包括附件和申报表、可复印)一式八份;2、原始材料(照片、手写科技日记、原始数据本及其他必要的图表资料等)一份;3、填写“温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项目申报表”作品申报表到王五一老师的博客上下载填好,用A4纸4号宋体字打印,复印一式八份。4、以上全部材料一次性装入个人文件袋,文件袋上注明项目名称、作者(可以填三个人)、学校、班级、电话号码。于十一月八日上午送校区团委办公室。怎样写科技小论文呢?科技小论文是在科技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而得出的结论。写作科技小论文,是进行科学探索,了解和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科技素质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途径。第一、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写作科技小论文,要自己选题,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能独立完成的好题材。第二、选择的题材要具有新颖性。选择新颖的好题材意味着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成功了一半。三、明确要求,规范格式。严格地说,科技小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结晶。许多科技小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落选的原因,是内容和格式不符合要求,或者是数据材料不足,因此,写作科技小论文之前,必须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科技小论文的选题要求、实验数据记录的方法和要求、写作的格式等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作好原始记录,为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做好准备。此外,一篇好的科技小论文,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图表和照片等直观说明材料,才能更好的体现真实性,增强说服力。小论文的写法有哪些规范性格式呢?科技小论文是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不是文学作品。它包括以下内容: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如《为什么咸蛋黄会出油?》明了,吸引读者。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大,不然无从下手。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起因。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如果脱离实际,故意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是一事无成。6、参考文献作者在论文之中,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本论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7、附件将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编入其中,它包括有实验部分的详细数据,图谱、图表等,有时论文写成,临时又发现新发表的资料,需以补充,可列入附录。附录里所列材料,可按论文表述顺序编排。小论文有哪些类型呢?1) 野外考察型2) 实验操作型3) 规划设计型4) 环境观察型5) 参观访问型6) 调查研讨型7) 栽培饲养型一篇好的科技小论文有哪些要求?1) 有新意2) 过程科学规范3) 材料详实可靠4) 论述规范合理5) 结构明晰流畅写科技小论文时还要注意:1、 要亲自动手做2、 在论文中能看出你动手操作和思维的过程3、 要从身边的小事入手,要切合实际,具备可操作性。4、 打开思维,要有创新意识,不要被已有的知识拘束,要学会猜想,并且通过实验去求证。5、 小论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短小精干,不是说写的字数越多就越好,关键要写清楚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做法。

初中生科技创新论文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推动社会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科技创新的初中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以可持续 发展 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 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 创新在人类———自然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生态化 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 工业 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 经济 时代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 、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 社会 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 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 经济学 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 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 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 计算机 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 电子 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 机械 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 市场 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 历史 逻辑 。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 总结 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胡皓、楼慧心两位学者概括的“基础系统思维”范式,当 环境 变化较小时,主要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以保持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稳定性,或在保持既有有序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得到优化(亚范式Ⅰ);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主要利用正反馈机制,将某种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不同宏观稳定态之间的转换,使系统适应或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亚范式Ⅱ)。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制如附图所示:

附图中,路线①和路线②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在路线①中,科技创新活动在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尚在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有利于推动系统结构不断达到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的正向涨落为主。根据亚范式Ⅰ,自然生态系统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保持系统既有结构的稳定性,此时如果科技创新充分注重了其生态价值,则会在保证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达到优化。显然,在路线①的情形下,人类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路线②所表示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以负涨落为主,其干扰或破坏程度超过了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根据亚范式Ⅱ,自然生态系统为适应这种变化,将运用正反馈机制把这种负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向不同宏观稳定态的转换,如果人类不及时调控自身的行为,任其继续放大,这种转换最终会导致巨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崩溃瓦解,使其实现宏观稳定态的转换,那么,作为巨系统的人类子系统要想生存和发展,将是一个幻想。

由此可见,注重研究和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发展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新技术,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洪银兴认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技术进步的意义是实现资源代换。……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就是科技创新生态化,这是 预防 和控制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其发展有助于人们自觉形成可持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

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

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众说纷纭,继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过程”之后,索罗提出了两步论———“新思想来源和随后阶段的实现发展”,缪尔塞在整理几十年来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认为, “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指出技术创新是指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实现过程。也就是说,能否首次实现商业价值是衡量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它所侧重的是经济学意义,忽视了科技创新的生态学意义,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生态学缺陷。

传统科技创新观的这种生态学缺陷与机械论世界观和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是一致的,它局限于单向度的经济价值取向,以向自然索取资源能量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其技术原则和 组织原则是线性的、非循环的,违反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原理,在 实践中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技术异化为统治人、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同时使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最终弱化了科技创新的能力。在传统科技创新观的 指导 下,技术沦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成为制造生态危机的“元凶”。

例如,臭氧空洞、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与钢筋、水泥、含氟冰箱、空调、飞机、去污剂、杀虫剂等技术产品的大量使用是分不开的。

在高科技 领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生态威胁,我们更不能熟视无睹。例如,航天技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与生存空间,但它带来的废弃物给太空留下了安全隐患;基因工程技术在给人类的 医学 、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孕育了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因素等等,如不加限制地发展 ,只能“导致3D(deadly,dangerous and dirty),即有害的、危险的和肮脏的生物生态后果”。科技创新需要一种生态化转向。

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换

“技术范式”是库恩的“科学 范式”在经济 学中的推广,它被公认为是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技术史经历了从 农业 技术范式到工业 技术范式的转换,而现代 技术问题 的日益彰显已经使人类开始为技术的未来发展圈定生态学框架。

在古代农业社会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技术对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本上是浅层和局部的。而经过近代欧洲自然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以后,人类加工制造的技术能力飞速提高,技术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人工生态系统迅速扩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范围也远较农业社会高;另一方面,大量废弃物输入环境,对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动态范围发生影响,造成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偏差,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总之,现代技术与大量制作人工物的生产方式结合,通过环境因素对生物要素产生影响,干预了生态过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认为,科技出现异化现象的真正根源并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作为科技共同体的人们忽视了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从而破坏了天然自然的平衡,而天然自然大系统平衡的破坏反过来作用于人工自然,使人工自然异化为恶劣环境的根源。因此,我们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要大力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使“实践的人化自然”系统不断进化,与天然大自然融为一体,推动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平衡和进化。

简而言之,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变,应在如下几个层面上努力:一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二是要充分注重科技的生态价值,开发高科技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三是高科技产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高效、综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

3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内涵特征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科学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维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人类在经济领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有效的现实回应,是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它意味着把生态学观点引入科技创新领域,要求我们对科技创新的评价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考虑到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这与可持续发展指标(ISD)概念是一致的。科技创新生态化并不是一味追求生态平衡而放弃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是通过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人自身全面的发展。

大力推行生态技术创新是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关键。目前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针对于环境目的的 管理 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或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层面的生态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包括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管理层的生态技术创新是保证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顺利进行的“软技术创新”。因此,在研究 开发、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中,企业 应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密闭型循环模式,从而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同时,为保证生产出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易于被环境吸收或可再生的产品,对于某些在短时间内无法辨明生态作用的新型技术产品,在传统的技术创新链中,应加入技术预见和生态实验两个环节,形成构思———设计———技术预见———开发———生态实验———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的良性循环。

参考 文献

1 王殿举,齐二石.技术创新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 丁厚德. 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 地质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 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 教育 出版社,2002

4 洪银兴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 陈彬. 技术创新生态化———一种思想的转向[J].桂海论丛,2003(2)

6 巴里·康芒纳. 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 侯文惠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 杨永岗. 高度重视基因工程技术 应用 中的环境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1998(2)

8 张成岗.“现代技术范式”的生态学转向[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 社科版),2003(4)

9 雷毅.高科技的生态价值[J].哲学动态,1998(9)

10 余谋昌. 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1 金涌,李有润,冯久田主编.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我国企业科技创新

【摘要】 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然后阐述了我国企业当年在科技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其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企业;投入

自197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以后,无数的学者开始了对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研究。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够引起众多学者的追捧,是由于它对于整个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作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科技创新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盈利,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保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为保证企业具有连绵不断的生命力,仅仅依靠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已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尤其在经济转型的现代社会,很多企业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非但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普遍提高,甚至还出现了严重亏损。只有不懈的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2.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完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精髓在于拥有主导产品,核心能力的灵魂就是科技创新;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企业的创新。科技创新对于形成企业独特的、难以替代、具有较长延展性的核心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新技术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传统产业中设备的改造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节约资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4.科技创新使企业突破生命周期束缚,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如果企业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随着新产品的成长发展,企业也将获得新的生命力。当企业所处的产业渐渐走向衰退时,也只有借助科技创新走进新的产业领域,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可见通过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企业产品、产业领域的拓展,使企业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1.科技创新力度不强,很多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技术条件提升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已经拥有了接近同业跨国公司的研发能力,在若干方面甚至领先于跨国公司。华为在3G领域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中兴开发的GoTa数字集群产品全球领先。在新兴行业领域,出现了具有核心技术、国际前沿研发能力的企业,如中星微突破多媒体领域7大核心技术,申请600多项国内外专利,获120多项专利授权;安波特开发出5种导向治疗肿瘤的基因工程抗体,其中3种是国际首创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90%是“二资”企业实现;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制造装备、70%的数控机床、95%的医疗装备依赖进口。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很多行业的关键和领先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2.我国企业中专门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严重不足

企业中的科技创新活动,归根到底是由人来进行研究与实施的,离开了人才,科技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生命力。就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数量来说,大约有万人从事研发工作,基础研究人数只有万人,占整个研发队伍的,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在这些研究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员都在非企业的部门从事科研活动,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3.我国企业R&D资本投入明显不足,削弱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

企业的R&D活动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稳定的现金流可以用来资助企业R&D活动,缺少内部融资的企业则可能限制企业支持R&D活动的能力,有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为左右,远远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4.科技创新主体不明确,且企业科技创新相对独立

按照国际惯例,实施科技创新的组织主要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包括政府、大学、企业和民营的R&D机构。据资料表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从事R&D的工程师占职工总数的,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仅为;日本每100个大中型企业有R&D机构134个。据1995年国家经贸委资料,我国2302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有技术开发机构。我国企业与其它研究机构的合作同国外相比严重不足,企业的创新活动相对独立,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学校政府等研究机构的科技力量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水平,造成了资源浪费。

5.科技创新不注重其实用性

自1990年以来,我国年平均获奖的重大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但至今转化率不足30%,推广应用率仅10%,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获得规模效益的仅5%,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高达80%。中国虽然在发明能力方面并不逊色任何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却远低于许多国家,这使中国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停留在样机、样品和展品阶段,难以批量生产,最终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我国的科技创新,尤其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还十分的薄弱,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抑制着企业快速的发展。合理充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

企业的科技创新不是独立封闭的,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才不断的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因素为自己服务。营造这样的环境,首先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协调、发挥政府科技部门、经济部门及相关部门的集成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还要继续制定和实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地方法规,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有法可依,以保障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最后要特别注重发挥财税政策的推动作用,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的应用要逐步由生产领域前移到研究开发领域,由对产品的优惠政策转为对研究开发的优惠政策。

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主要可以分为物资投入和人力投入两个方面。物资投入主要是指资金的投入,是企业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投资越大,创新能力也会越强。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确保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少数技术相对领先的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主要是指以人为本,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技术创新是一个由知识技能的积累到创造性地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承载知识技能的各种人才来完成的。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企业在职人员大多受过专门教育,很多企业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已经超过企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从总体上来看,高学历和高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且在大部分企业中,专科及以下学历仍然在企业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以全球化知识水平为参照系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快速流动,按经济发展的需要,可持续提高接受继续教育的效率,可持续加快在职人员自身知识与技术的更新率,是将对企业科技创新具体化的战略行动。

3.更新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只有把新技术,新理论与企业相结合,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了主要力量。全社会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应该在企业进行,不是企业外的科研院所。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享有技术创新带来的利益,也承担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主要标志就是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成果,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才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技术交流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并不是要企业封闭起来,不与外界联系,应该以合作创新为基础。加强合作创新,加强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协作,打造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协同作战的平台,协调目标,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创新,鼓励、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官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也应支持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外国技术机构及专家学者合作创新,支持我国企业在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工艺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用不同方式开放合作,还应鼓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参与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虽然每年都在提高,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水平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充分认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才会保证我国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云.技术创新:企业生命的活力源泉[J].企业家天地.2009(3)

[2]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力[J].热点聚焦2006(6)

[3]李美荣.浅谈企业技术创新[J].承钢技术.2007(2)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3)

[5]田勇利.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J].中国经贸.2007(3)

[6]鲁传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6)

一、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写作科技小论文,要自己选题,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能独立完成的好题材,选择的题材要具有新颖性。选择新颖的好题材意味着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成功了一半。明确要求,规范格式。严格地说,科技小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结晶。许多科技小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落选的原因,是内容和格式不符合要求,或者是数据材料不足。因此,写作科技小论文之前,必须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科技小论文的选题要求、实验数据记录的方法和要求、写作的格式等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此外,一篇好的科技小论文,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图表和照片等直观说明材料,才能更好的体现真实性,增强说服力。二、科技小论文写作的规范格式科技小论文是科学研究的总结,而不是文学作品。它包括以下内容:1、论文题目:题目要与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对题。题目要求简洁、新颖、吸引读者。研究的题目不能太大,不然无从下手;2、引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简单说明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样想到要开展这方面研究工作的起因;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写清考察和观察的对象、实验的材料及材料来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以及具体研究步骤;使用了哪些仪器等,这都要如实交代清楚,以便经得起他人的重复试验;4、结果:是论文的论据部分。除了用文字,还可用表格中的数据,图片,照片,这样具有说服力。数据的真实可靠是实验研究的关键所在。5、讨论:这是论文的论证和论点部分。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并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说明。论点必须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依据,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如果脱离实际,故意扩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论文的科学性,结果将是一事无成。6、参考文献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本论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7、附件将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编入其中,它包括有实验部分的详细数据,图谱、图表等。附录里所列材料,可按论文表述顺序编排。三、科技小论文的类型野外考察型、实验操作型、规划设计型、环境观察型、参观访问型、调查研讨型、栽培饲养型四、科技小论文的要求有新意、过程科学规范、材料详实可靠、论述规范合理、结构明晰流畅五、注意事项1、 要亲自动手做2、 在论文中能看出你动手操作和思维的过程3、 要从身边的小事入手,要切合实际,具备可操作性。4、 打开思维,要有创新意识,不要被已有的知识拘束,要学会猜想,并且通过实验去求证。5、 小论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短小精干,不是说写的字数越多就越好,关键要写清楚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做法。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初中科技创意小论文

小发明科技论文范文 小学生科技小发明活动研究初探 摘 要:小发明是要求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规律,是对日常生活中、学习中或劳动时遇到的不方便、不顺手和不称心的事物,进行改进和创造性地设计制造的新产品。这类活动使学生手脑并用,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科学实践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关键词:提出问题;自主创造;制作 一、提出科技创新问题 在科技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用课本上和通过其他途径学到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和实验,获得创造知识。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在教师的辅导下,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制订计划和亲身实践,在实验中积累数据,在研究中分析数据,直至撰写科技小论文或创造出有价值的科技作品。每当学生完成一个研究课题,他们就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从而学会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在科技创新活动时,学生提出一些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积极引导。我校是农村学校,夏季学生家里苍蝇很多,胡婷玉同学在灭蝇时发现问题:用苍蝇拍虽能打死苍蝇,但会留下死苍蝇的内脏污点,很不卫生;如果用粘苍蝇纸,只等苍蝇 “自投罗网”,不能主动出击,效果不佳。在教师的指导,从研究苍蝇拍开始,直至设计制作卫生灭蝇兜。卫生灭蝇兜不但能灭停着不飞的苍蝇,而且还能逮住在空中乱飞的苍蝇;还会让苍蝇“自投罗网”。这个小发明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学校图书室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借书后,借书证放在图书室内。当学生到图书室还书时,图书管理员要在一个班的借书证中,找到还书学生的借书证,不是件容易事。来还书借书的人多时,学生要排着长队等候。为此,一对同胞姐妹郭婴�、郭婴霞动起了脑筋,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反复尝试,动手实践,不断改进,每一次的改进,都向前跨了一步,终于设计制作出“寻找方便的借书证”。这个小发明获浙江省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二、探究科技自主创造 自主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探究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在科技教育实践中,要使学生发展个性,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促进创造力的开发,就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大胆地去设计,突破原有的知识圈,打破常规,而产生新的设想。特别是对那些有新意、有创见的方面,哪怕是星星之火,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如,朱懿超同学发现:不少人爱用一次性杯子,尤其是用一次性杯子招待客人,而客人也喜欢用一次性杯子喝水喝茶,认为这样干净卫生。但是,目前的一次性杯子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一袋一次性杯子中的杯子是一模一样的。在人多的场合,杯子放手后,往往由于认不准自己喝过茶水的那个杯子,而再用新杯,造成严重浪费,污染环境。 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减少一次性杯子的浪费呢?朱懿超同学进行了研究,想到了多种方法,最后设计了:“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是把一袋一次性杯子中,给每个杯上分别印上不同的编号:1、2、3……,再在杯上写上“用杯记号,再喝找它,减少用杯,环保第一”的字样。 用简单的编号来区分一次性杯子,避免人们在一个场合用两个以上的杯子,减少一次性杯子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这个“有编号的一次性杯子”小发明,获得嘉兴市第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三、实践科技制作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点,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努力营造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做科技创新的主人。 如,在船模活动中,船模制作完毕,要进行试航。船模试航是调整船模的稳性、航向、航速和航程的重要措施。但是,绝大多数学校没有船模试航活动的水域,校园内没有供学生船模活动的水域,妨碍学生船模活动正常展开。以前,我校船模活动只能组织学生跑到校外的池塘边去试航,要花很多的时间,又不安全,特别危险。 在船模活动中,李伟同学想到,学生中午洗饭碗的地方,有个长方形的水槽,只要堵住出水洞,在水槽中可做船模试航,这样既方便又安全。 李伟同学的船模在水池内试验中发现:船模的航行方向,当船艏前面顶住池壁,船艉向左摆动,船艏是向右偏航,船艉向右摆动,船艏是向左偏航,只要调整到船艉不摆动,船模的方向就准了。 船模的航行方向解决了,航行速度怎样测试?李伟同学想到了科学课上做实验时的测力器,把测力器钩船模的尾部,拉力大,就是航行速度快。通过用测力器,试验船模的航行速度果然很好。 实践证明,船模试航用仪器在水池中可以进行水密性、稳性、航向、航速和航程测量得到正确的数据。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十分方便,更安全,可以边做边试验,大大提高了研制船模的工作效率。我校船模选手在我的指导下,参加桐乡市、嘉兴市、浙江省比赛取得了好成绩。我们研制船模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奖,更重要的是在研制船模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树立了创新观念! 这个小发明为广大船模活动爱好者解决了没地方试航的问题。这篇《船模在普通家用水池中试航的研究报告》科技小论文获得桐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我们的船模活动,不但与课本知识、科技创新、技能技巧相结合,而且把这个科技创新活动的收获经验上升为理论。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内容,他们将不断地开拓思路,不断有新的尝试,新的创造,不断进入自身理想驰骋的新境界。 总之,在新理念指导下,开展培养小学生科技小发明活动的研究,促进小学生在家庭里、校园内、生活中、社会上,学习运用科学知识,发挥每一位小学生各自的潜力和创造性,是我们要培养的目的。 (作者单位 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留良中心小学) 看了“小发明科技论文怎么写”的人还看: 1. 初中发明创造科技论文 2. 科技小发明制作方法 3. 有关企业科技创新论文3篇 4. 科技小发明制作方法 5. 科技论文的格式(2)

初中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科学知识基础,奠定探索科学观念,提升观察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篇1 浅谈初中科学实验优化 摘 要:对于初中科学这样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校条件和学生素质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按照“预期计划”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对实验进行改进,从而达到增强实验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目的。在本文中笔者讲述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改进来提高初中实验教学。 关键字:科学实验;优化 一、引语 布鲁纳曾经说过:“一个人要想使现有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他必须亲自从事‘发现的行动’。”初中科学正是以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发现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而实验作为一项集观察、分析、创新等为一体的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之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优化学生实验教学,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教学优化操作实施 1.巧妙指导预习实验,提高课堂准备性 所谓实验预习就是做好实验的前提,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准备性。通过预习,学生可充分理解和熟悉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注意事项,明确实验目的,能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极大提高实验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实验前我们应指导学生预习,每做一个实验前,我都明确提出以下几点:(1)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2)要达到什么目的;(3)实验分几个步骤;(4)操作过程有哪些具体要求和注意点。同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理清实验步骤,因为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预习时可以提示学生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起来作为步骤,能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这一课中,关于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研究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找出不同的原理,应该使用怎么样的反应装置,收集氧气该用什么方法,这是根据什么性质。还可以将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可归纳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这样,学生在做实验时思路就非常清晰,有条不紊,使实验取得更好的效果。 2.合理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 实验教学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结合科学实验的特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各方面去观察、思考,从而提出多种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现行的教材中的有些演示实验,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缺点,但是经过我们的合理的改进后,就会大大提高演示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大气的压强”这一课中,有一个这样的活动: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先用左手托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当左手拿开后,水是否会流出来?为什么?这个实验的本意是要告诉我们,大气压强把纸给托住了。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纸片是被水给黏住了,教师为了验证水是被大气压托住而不是被水黏住,往往会把里面的水倒掉,再把纸片扣上去做一次,很不巧的是,由于纸片很轻巧,很容易在这次实验中被水黏住了。虽然教师会给予解释,但学生往往不是很信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师生之间通过讨论想到了玻璃钟罩和抽气机。具体的做法是:把杯子的底部穿过一根线,用蜡做好密封,然后装满水,放上纸片,然后倒扣过来,在绳子的另一端系上吸盘,吸盘倒吸在玻璃钟罩的顶部。纸片没有掉下来。然后用抽气机给玻璃钟罩抽气,随着里面气压的降低,纸片就会掉了下来。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证明纸片是被大气压托住的,而不是被水黏住的。 3.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的进展将大大提高。而实验课上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时刻想到要引导学生的兴趣,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趣味因素,不难设计出巧妙的趣味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实验,有利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水的组成”这一课中,有一个水的电解实验。在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演示实验,由老师用水电解器做给学生看,然后再告诉学生哪个是氧气,哪个是氢气,以及区分它们的方法。实际上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只要稍微加以改进是可以把它做成趣味实验的,而且还能做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来完成。改进的实验用到这些器材:干电池四节、输液软管一条、大头针两枚、开关一个、培养皿一个、水、导线若干,依次连接在一起。闭合开关后,输液管中的水就会开始电解,产生氧气和氢气,将输液管另一端放在装有水的培养皿中,就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产生,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电解生产了气体。同时,如果把燃着的火柴放在气泡上方的话,还会产生爆鸣声,这就是氢气不纯燃烧的现象。这样的实验,充满了趣味性,同时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适当拓展课外实验,提高学生实践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就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习’,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科学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较抽象枯燥。但是,如果我们能启发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将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蜡烛燃烧完后,什么都没有了,难道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如果教师仅仅从口头上分析一下质量守恒的原因,学生肯定是不感兴趣也是不深刻的。我就根据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蜡烛燃烧后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然后从生活的经验出发,让学生说说是否观察到蜡烛燃烧有没有什么现象,会不会蕴含着哪些科学原理,最后布置学生设计一个课外小实验,把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收集起来,并设计实验判断产物,根据产物推断蜡烛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通过这一课外实验,使学生理解了如何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蜡烛燃烧现象,体会到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比如说,在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这一课中,有一个植物的向性实验。由于实验的时间较长,我们是没有办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学到这里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外实验,让学生来做,来研究玉米的生长情况。当然,为了取材的方便,我们是可以把它换成黄豆来做的。让学生从实践中观察根是向地生长、茎是背地生长;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这个实验做下扩展,让学生研究下种子萌发的条件,做到一举两得。 三、结语 优化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通过动手和动脑去获取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研究实验课的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实验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场所。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启动了思维,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则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清时.科学第3册课本[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 3.朱清时.科学第4册课本[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1). 4.郑康春.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8). 初一科学小论文范文篇2 浅论初中科学概念教学策略 [摘要] 科学概念教学对于科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科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策略,影响教学质量。本文以文献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概念转变学习理论提出了提高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操作策略:(1)探测前概念,制造认知冲突;(2)“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3)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关键词] 前概念 概念转变 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由来 科学概念是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不仅包括一般的科学事实和概念,还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科学概念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单位,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是发展科学能力的必要前提。科学概念教学是形成学生科学概念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科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目前,科学概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教学评价体制、落后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喜欢以自身概念体系为标准,运用机械训练的策略,导致学生概念学习水平停留在陈述性知识层面,对概念缺乏实质的理解,无法实际应用。 2.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也有单独设立的探究活动。但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缺乏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科学概念探究只注重结论而不是有意义的探究过程,缺乏对科学概念本质内涵的揭示,学生无法真正建构概念。 以上第2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基本探究的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 二、概念转变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科学概念学习之前学生已形成许多日常概念,称为前概念,有些前概念近似科学概念,而有些却是“错误概念”或“相异概念”,与科学概念不相容。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过程,是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强调学生对科学新概念同化、顺应式“自我建构”,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元认知等因素在概念学习中的作用。基于这种观点,科学概念教学要以前概念为前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科学探究为基本方式,以促进概念转变为根本目的。 三、促进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科学概念教学是一场发生在有限时间、空间里的师生互动,有效组织承载概念内涵的活动,帮助学生从活动中整理获取重要信息,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等都要依赖教学策略合理运用。下文以文献查阅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提高科学概念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都基于“概念学习就是概念转变”这一观点。 (一)探测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前概念泛指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因人而异植根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具有隐憋性、长期性、稳定性、缺乏概括性、牢固性等特点,师生都不易察觉。概念转变的起点是前概念,教师要借助一些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借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升探究动机,进入意义建构概念的状态。 策略分析: 1.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经验匹配的熟悉情景来“唤醒”前概念,再设置挑战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动机; 2.借助概念图、概念层、关健概念、连接、层级、连接词关系来探测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学生学习相关前概念; 3.利用学生不同背景差异这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引导加强协商对话的小组合作,让学生不同的观点自由碰撞,自行暴露“错误概念”并意识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现有情景存在冲突,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进入有意义的学习状态。 概念图是探测前概念和评价概念转化的知识管理工具,适用于概念层级联系比较明显的知识章节。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课前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 布朗和克莱门特提出并验证了“架桥”策略在概念转变教学的应用问题。“架桥”策略是通过生活事例与目标概念之间做出明确类比建立类比关系。初中学生思维抽象逻辑思给尚未发展完善,具体的形象成分在思维过程中仍起着重要作用,难以直接理解许多抽象科学概念。抽象的科学概念需要通过“架桥”类比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促成概念理解。“架桥”策略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观点,能有效得促成概念的转变。 策略分析: 1.学生对于抽象科学概念缺乏感性认识,教师直接介入教学,学生的兴趣与注意程度难以保证,需要一些熟悉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有用经验,提取与科学概念学习相关的前概念。 2.学生难以由当前情境建构科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事例进行类比铺垫激活学生形成相似前概念情景,促进情景迁移,理解科学概念。 3.选择的事例与科学概念的内部逻辑关系必须一致,否则会让学生思维陷入混乱。 (三)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是实现概念转变的条件。在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器材,组织安排实验探究的顺序,精巧设计成本低、趣味浓、创意新的“差异性实验”,有违学生“常识”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注重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能力的同时体验科学概念的合理性、有效性,从根本上动摇并推翻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为科学概念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 策略分析: 1.在开展探究之前,教师利用相关事例,暴露学生前概念的同时,又造成学生原有经验和实验结果相违背的认知冲突,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定向目标。 2.学生感受到进行了“有意义”的自主探究,同时自主讨论、汇报、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所建立的密度概念合情合理,更为有效; 3.实验创新不是要求追求科学家探究的精度,而主要是指实验组织出现的排序,还有尽量充分地利用生活的实验素材,会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身边。 本文对于科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讨局限于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有效地促进概念转变需要结合概念教学前的准备策略和教学后的评价策略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期待更多相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卫平,刘建伟.概念转变模型: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发展与修正[J].学科教育,2004,(6):34. [2]袁维新.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J].教育科学,2007,23(1):25. [3]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涵义、结构及其类型[J].教学与管理,2005,(2):5-7. [4]李高峰,刘恩山.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进展[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46). [5]唐小俊.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8,(6) :12. [6]袁维新.西方科学教学中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4,(3):35. 猜你喜欢: 1. 初中科技小论文范文 2. 初一科学论文范文 3. 初一科学论文800字范文 4. 初中科学教育小论文 5. 初中科学论文格式范文

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权威专家都认为:是靠翅膀振动发声。我省监利县12岁的小学生聂利大胆挑战这一说法。她说:“蜜蜂有自己的发音器官,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聂利是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在甘肃省兰州市8月举行的第1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 她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 声》,荣获优秀科技项目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2001年秋,聂利从《小学自然学习辅导》一书中得知,蜜蜂、苍蝇、蚊子等昆虫都没有发音器官,但它们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会产生嗡嗡的声音。后来,聂利在《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也看到这种说法。 去年春天,她到一个养蜂场去玩,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动,仍然嗡嗡叫个不停,她因此对教材、科普读物的说法产生怀疑,并开始试验和研究。她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的双翅,都能听到蜜蜂的叫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了42次,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为了探究蜜蜂的发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放大镜仔细查找,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她又找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双翅,只刺破小黑点,放在蚊帐里。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声音。她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据了解,中国教育协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全文发表了聂利的论文。 新闻链接:昆虫专家称可能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昨日省内多位从事昆虫研究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称,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陈国生说,膜翅目昆虫一般没有发声器官,而蜜蜂属于膜翅目昆虫。省昆虫学会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徐冠军说,还未发现有资料报道蜜蜂有发声器官。 听说聂利的发现后,徐冠军教授说,由于他没有见证聂利小朋友的试验,也从未做过这样的试验,所以尚不敢对她的发现下结论。如果这位小朋友的发现是真实的话,肯定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初中科技创新论文1000字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推动社会进步。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科技创新的初中政治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摘 要 以可持续 发展 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 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 创新在人类———自然 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生态化 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 工业 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 经济 时代 ,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 、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 社会 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 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 经济学 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 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 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 计算机 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 电子 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 机械 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 市场 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 历史 逻辑 。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 总结 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胡皓、楼慧心两位学者概括的“基础系统思维”范式,当 环境 变化较小时,主要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以保持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稳定性,或在保持既有有序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得到优化(亚范式Ⅰ);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主要利用正反馈机制,将某种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不同宏观稳定态之间的转换,使系统适应或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亚范式Ⅱ)。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制如附图所示:

附图中,路线①和路线②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在路线①中,科技创新活动在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尚在生态承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有利于推动系统结构不断达到新的稳定有序结构的正向涨落为主。根据亚范式Ⅰ,自然生态系统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保持系统既有结构的稳定性,此时如果科技创新充分注重了其生态价值,则会在保证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达到优化。显然,在路线①的情形下,人类有着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景。路线②所表示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以负涨落为主,其干扰或破坏程度超过了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根据亚范式Ⅱ,自然生态系统为适应这种变化,将运用正反馈机制把这种负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向不同宏观稳定态的转换,如果人类不及时调控自身的行为,任其继续放大,这种转换最终会导致巨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崩溃瓦解,使其实现宏观稳定态的转换,那么,作为巨系统的人类子系统要想生存和发展,将是一个幻想。

由此可见,注重研究和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发展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高新技术,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家洪银兴认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 ,技术进步的意义是实现资源代换。……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的压力将会大大减轻”。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就是科技创新生态化,这是 预防 和控制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其发展有助于人们自觉形成可持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

传统技术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

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众说纷纭,继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过程”之后,索罗提出了两步论———“新思想来源和随后阶段的实现发展”,缪尔塞在整理几十年来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认为, “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指出技术创新是指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实现过程。也就是说,能否首次实现商业价值是衡量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它所侧重的是经济学意义,忽视了科技创新的生态学意义,存在着一种明显的生态学缺陷。

传统科技创新观的这种生态学缺陷与机械论世界观和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是一致的,它局限于单向度的经济价值取向,以向自然索取资源能量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其技术原则和 组织原则是线性的、非循环的,违反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原理,在 实践中必然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技术异化为统治人、剥夺人自由的异己力量,同时使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最终弱化了科技创新的能力。在传统科技创新观的 指导 下,技术沦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成为制造生态危机的“元凶”。

例如,臭氧空洞、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与钢筋、水泥、含氟冰箱、空调、飞机、去污剂、杀虫剂等技术产品的大量使用是分不开的。

在高科技 领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生态威胁,我们更不能熟视无睹。例如,航天技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与生存空间,但它带来的废弃物给太空留下了安全隐患;基因工程技术在给人类的 医学 、新能源开发等领域带来光明的同时,也孕育了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因素等等,如不加限制地发展 ,只能“导致3D(deadly,dangerous and dirty),即有害的、危险的和肮脏的生物生态后果”。科技创新需要一种生态化转向。

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换

“技术范式”是库恩的“科学 范式”在经济 学中的推广,它被公认为是技术发展的一种模式。技术史经历了从 农业 技术范式到工业 技术范式的转换,而现代 技术问题 的日益彰显已经使人类开始为技术的未来发展圈定生态学框架。

在古代农业社会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技术对自然 生态系统的影响 基本上是浅层和局部的。而经过近代欧洲自然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以后,人类加工制造的技术能力飞速提高,技术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人工生态系统迅速扩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范围也远较农业社会高;另一方面,大量废弃物输入环境,对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动态范围发生影响,造成生态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偏差,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总之,现代技术与大量制作人工物的生产方式结合,通过环境因素对生物要素产生影响,干预了生态过程,成为人类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认为,科技出现异化现象的真正根源并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作为科技共同体的人们忽视了人工自然的生态价值,从而破坏了天然自然的平衡,而天然自然大系统平衡的破坏反过来作用于人工自然,使人工自然异化为恶劣环境的根源。因此,我们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要大力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促使“实践的人化自然”系统不断进化,与天然大自然融为一体,推动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平衡和进化。

简而言之,以生态化实现技术范式的转变,应在如下几个层面上努力:一是要进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二是要充分注重科技的生态价值,开发高科技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三是高科技产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合理、高效、综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

3 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内涵特征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科学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维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在保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人类在经济领域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有效的现实回应,是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它意味着把生态学观点引入科技创新领域,要求我们对科技创新的评价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考虑到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这与可持续发展指标(ISD)概念是一致的。科技创新生态化并不是一味追求生态平衡而放弃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是通过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来实现人自身全面的发展。

大力推行生态技术创新是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关键。目前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针对于环境目的的 管理 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称为生态技术创新或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层面的生态技术创新是指所有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创新,包括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管理层的生态技术创新是保证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顺利进行的“软技术创新”。因此,在研究 开发、产业化和商品化过程中,企业 应建立“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密闭型循环模式,从而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同时,为保证生产出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易于被环境吸收或可再生的产品,对于某些在短时间内无法辨明生态作用的新型技术产品,在传统的技术创新链中,应加入技术预见和生态实验两个环节,形成构思———设计———技术预见———开发———生态实验———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的良性循环。

参考 文献

1 王殿举,齐二石.技术创新导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 丁厚德. 经济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 地质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 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 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 教育 出版社,2002

4 洪银兴等.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 陈彬. 技术创新生态化———一种思想的转向[J].桂海论丛,2003(2)

6 巴里·康芒纳. 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M]. 侯文惠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7 杨永岗. 高度重视基因工程技术 应用 中的环境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1998(2)

8 张成岗.“现代技术范式”的生态学转向[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 社科版),2003(4)

9 雷毅.高科技的生态价值[J].哲学动态,1998(9)

10 余谋昌. 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1 金涌,李有润,冯久田主编.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我国企业科技创新

【摘要】 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然后阐述了我国企业当年在科技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其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企业;投入

自197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以后,无数的学者开始了对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研究。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够引起众多学者的追捧,是由于它对于整个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作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科技创新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盈利,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保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为保证企业具有连绵不断的生命力,仅仅依靠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已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尤其在经济转型的现代社会,很多企业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非但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普遍提高,甚至还出现了严重亏损。只有不懈的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

2.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完善核心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的精髓在于拥有主导产品,核心能力的灵魂就是科技创新;企业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企业的创新。科技创新对于形成企业独特的、难以替代、具有较长延展性的核心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新技术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在传统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传统产业中设备的改造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节约资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4.科技创新使企业突破生命周期束缚,走向全新发展阶段

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相连。如果企业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随着新产品的成长发展,企业也将获得新的生命力。当企业所处的产业渐渐走向衰退时,也只有借助科技创新走进新的产业领域,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可见通过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企业产品、产业领域的拓展,使企业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1.科技创新力度不强,很多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技术条件提升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已经拥有了接近同业跨国公司的研发能力,在若干方面甚至领先于跨国公司。华为在3G领域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中兴开发的GoTa数字集群产品全球领先。在新兴行业领域,出现了具有核心技术、国际前沿研发能力的企业,如中星微突破多媒体领域7大核心技术,申请600多项国内外专利,获120多项专利授权;安波特开发出5种导向治疗肿瘤的基因工程抗体,其中3种是国际首创等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90%是“二资”企业实现;几乎全部的光纤制造装备、85%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80%的石油化工制造装备、70%的数控机床、95%的医疗装备依赖进口。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很多行业的关键和领先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

2.我国企业中专门从事科技创新的人员严重不足

企业中的科技创新活动,归根到底是由人来进行研究与实施的,离开了人才,科技创新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生命力。就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数量来说,大约有万人从事研发工作,基础研究人数只有万人,占整个研发队伍的,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家。在这些研究人员中,绝大部分人员都在非企业的部门从事科研活动,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3.我国企业R&D资本投入明显不足,削弱了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

企业的R&D活动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稳定的现金流可以用来资助企业R&D活动,缺少内部融资的企业则可能限制企业支持R&D活动的能力,有研究表明研发投入与公司业绩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为左右,远远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这个比例不到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4.科技创新主体不明确,且企业科技创新相对独立

按照国际惯例,实施科技创新的组织主要是研究与开发机构,包括政府、大学、企业和民营的R&D机构。据资料表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从事R&D的工程师占职工总数的,中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仅为;日本每100个大中型企业有R&D机构134个。据1995年国家经贸委资料,我国23026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只有有技术开发机构。我国企业与其它研究机构的合作同国外相比严重不足,企业的创新活动相对独立,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学校政府等研究机构的科技力量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水平,造成了资源浪费。

5.科技创新不注重其实用性

自1990年以来,我国年平均获奖的重大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但至今转化率不足30%,推广应用率仅10%,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并获得规模效益的仅5%,日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却高达80%。中国虽然在发明能力方面并不逊色任何发达国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却远低于许多国家,这使中国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停留在样机、样品和展品阶段,难以批量生产,最终会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对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我国的科技创新,尤其是企业的科技创新还十分的薄弱,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抑制着企业快速的发展。合理充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提高企业经营业绩,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企业科技创新的环境

企业的科技创新不是独立封闭的,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中,才不断的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因素为自己服务。营造这样的环境,首先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协调、发挥政府科技部门、经济部门及相关部门的集成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还要继续制定和实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地方法规,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有法可依,以保障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最后要特别注重发挥财税政策的推动作用,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的应用要逐步由生产领域前移到研究开发领域,由对产品的优惠政策转为对研究开发的优惠政策。

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主要可以分为物资投入和人力投入两个方面。物资投入主要是指资金的投入,是企业保持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投资越大,创新能力也会越强。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确保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少数技术相对领先的大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人力投入主要是指以人为本,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技术创新是一个由知识技能的积累到创造性地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承载知识技能的各种人才来完成的。

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企业在职人员大多受过专门教育,很多企业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已经超过企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从总体上来看,高学历和高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仍然很小,且在大部分企业中,专科及以下学历仍然在企业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以全球化知识水平为参照系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快速流动,按经济发展的需要,可持续提高接受继续教育的效率,可持续加快在职人员自身知识与技术的更新率,是将对企业科技创新具体化的战略行动。

3.更新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只有把新技术,新理论与企业相结合,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了主要力量。全社会的技术研究开发工作主要应该在企业进行,不是企业外的科研院所。企业要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享有技术创新带来的利益,也承担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主要标志就是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成果,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才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技术交流

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并不是要企业封闭起来,不与外界联系,应该以合作创新为基础。加强合作创新,加强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协作,打造政府和企业、科研机构协同作战的平台,协调目标,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创新,鼓励、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官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也应支持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外国技术机构及专家学者合作创新,支持我国企业在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工艺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用不同方式开放合作,还应鼓励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参与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虽然每年都在提高,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水平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充分认识我国企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提高,才会保证我国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伍云.技术创新:企业生命的活力源泉[J].企业家天地.2009(3)

[2]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力[J].热点聚焦2006(6)

[3]李美荣.浅谈企业技术创新[J].承钢技术.2007(2)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3)

[5]田勇利.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J].中国经贸.2007(3)

[6]鲁传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6)

科技小论文——警惕全球变暖最近这几年,大家觉得天气一下子就变热了,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人类自己惹的祸。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随之产生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天气炎热,在酷暑里泡空调成为了一项新的“业余爱好”,但人们可曾想过,空调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空调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输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同时,空调还会浪费掉许多电,所以要尽量避免用空调,适当即可。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汽车尾气与工厂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最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现在汽车逐渐增多,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1世纪,汽车在全世界已有7亿辆,大量的尾气严重影响着我们,咳嗽,喉咙发炎……最重要的是全球变暖。有人统计,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了20吨一年!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吨一年!我们周围的环境在恶劣地变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森林锐减,水资源破坏,生态链严重被破坏,大量土地贫瘠,水污染严重,据统计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新鲜的淡水供应成了问题,同时由于矿物质被大量使用,燃烧出的CO2气体导致了大气污染,同时臭氧层被严重破环,南北极出现臭氧层洞,加剧了环境的恶化。这样恶性循环的话,最终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被严重影响。这样一来的悲剧是什么呢?当然是显而易见了!天气加热,海平面上涨,南北极冰川融化,海滨城市,岛国被淹。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实验证明,以后300年,海平面将上涨半米多,这还是最乐观的数据。再过7年,全球变暖将会无可逆转地持续。更可怕的是,由于北极冰融化,降雨量加强,大量淡水汇入北大西洋,破坏了墨西哥暖流,一旦墨西哥暖流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将会下降5—8度之多,从而造成的影响,很可能引发新的冰河时期!想必大家一定看过《后天》这部电影,剧中的情景正是几百年后对我们地球的一个真实写照:龙卷风,冰层断裂,温度急剧下降,冰风暴,冻雨,地震,洪水,海啸……这并不是疯狂的幻想,如果人类不停止毁坏环境的话,这将成为现实!全球变暖不仅仅是天气变热,更会牵连出许多负面影响!为了拯救地球,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不开空调,使用回收环保纸张,舍弃肉类(牛排)食品(牛消化中含有一氧化二氮,如果你转为素食主义者,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减少吨!)不用塑料袋,乘公交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环保并不难,只要你支持环保,就是你给这个星球的最好礼物,不需要太多言辞,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今,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纷纷行动起来,我们虽然也采取了行动,但,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这一点,还是不够的。所以,警惕全球变暖,是全人类为了挽救地球的唯一方法,有人也许会说:我们不是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答案虽是肯定的,但那又能容纳多少人呢?有人说:治理温室效应的资金太大了,对金融来说是天价。但,如果一直拖延,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的地球面目全非,别说金融,就连自己的生命也难保啊!所以环境保护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真正付之与行动了。LZ这个题目比较新颖,全球变暖是最近的,比较合适。

初中物理在整个初中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 理性思维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 逻辑思维 能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1000字物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1000字物理论文篇1 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 学习 方法 ,训练科学的 思维方式 ,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另外,有些电器元件却是用两种热膨胀性质差别很大的金属制成的。例如,铜片的热膨胀比铁片大,把铜片和铁片钉在一起的双金属片,在同样情况下受热,就会因膨胀程度不同而发生弯曲。利用这一性质制成了许多自动控制装置和仪表。日光灯的“启动器”里就有小巧的双金属片,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能够自动屈伸,起到自动开启日光灯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 总结 和抽象。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 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同学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 “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对蚯蚓能承受的最大电压进行了探究:当给它加上的电压时,蚯蚓迅速分泌粘液,且奋力挣扎,从瓶内跳出瓶外。当给它加上3V的电压时,蚯蚓被电为两截;有同学在测量 “、”的小灯泡的功率,并研究其发光情况时,不满足于给灯泡加上的电压,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小灯泡做破坏性实验,不断加大灯泡两端的电压,直至电压高达9V、灯泡灯丝烧断,才停止探究;有同学在学习蒸发的知识时,不厌其烦地座在桌旁观察相同的两滴水(其中一滴水滩开),进行聚精会神地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蒸发的因素;……同学们捕捉身边的琐事进行探究的事例屡见不鲜。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新课标告诉我们“义务 教育 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中1000字物理论文篇2 浮力的应用 孔明灯 “孔明灯”,是以蜀汉刘备军中,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孔明)命名的,算起来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於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最早的孔明灯的作法是:用很细的竹篾做成灯笼架,四周和顶上都用薄纸糊严,只在底部留个圆口。在灯笼下面挂上松脂,点燃松脂后,灯笼就会升上空中。由于灯笼里有火光,古代战争中,曾经把它作为夜间军事行动的信号,如同现代所用的信号弹一样。 清朝年间,汉民族不满清政府的统治,纷纷起来开展“反清复明”斗争。为成义举,把放“孔明灯”作为统一行动的指挥信号。 过去,汉人们把“孔明灯”作通信联络使用,而后来人们把放“孔明灯”作为一种民间娱乐,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2部份,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次用棉纸或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孔明灯可大可小,可圆形也可长方形。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欲点灯升空时,在底部的支架中间绑上一块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纸,放飞前将油点燃,灯内的火燃烧一阵后产生热空气,孔明灯便膨胀,放手后,整个灯会冉冉飞升空,如果天气不错,底部的煤油烧完后孔明灯会自动下降。 孔明灯的原理与热气球的原理相同,皆是利用热空气之浮力使球体升空。然而为何热空气会飘浮呢?我们可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释它:当物体与空气同体积,而重量(密度)比空气小时就可飞起,此与水之浮力的道理是相同的。将球内之空气加热,球内之一部份空气会因空气受热膨胀而从球体流出,使内部空气密度比外部空气小,因此充满热空气之球体就会飞起来。 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许多简单的现象可以用所学知识去解答。 现象一:飞快的火车有一个安全距离,当我们在公路上步行时,不宜靠中太近,除了害怕离线的车会撞到之外。还有一个意料之外的原因,对此本文将作出解答。 现象二:取两片很薄的纸,将他们贴近,用力的吹,我们并不能将纸吹开,反而出现被“吹拢”的情况。 现象三:,对于相同流量的水而言,口径大的水龙头,水的流速很慢,但是对于口径小的水龙头,可以明显的看到流速加快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总结来看,空气和水都是流体,在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共同点,都遵循流体的基本性质,在流体的学习中有两个很重要的方程叫:伯努利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用它们就可以很简单的解释上面三个现象。首先,伯努里方程的基本表达式为:P+1/2pv+pgh=恒量。P指流体周围的压强大小,p指流体本身的密度,v指流体的速度。在上述但现象中,可把水和空气近似的看作理想流体,且它们作常流动。在以上前两种情况中,都可以将pgh看作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很容易的就得到P+1/2pv=恒量。容易得出压强和速度成反相关。下面将对三个现象作出具体的解释。 解释现象一:其中提到一个意外的原因就是很有可能身边的空气将我们“推”向汽车而发生意外。为什么这么说?当车飞快的从我们身边开过的时候,对周围的空气造成了影响:使它们的速度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上面的推倒易知:速度过快造成周围空气的压强减小,在汽车周围形成一个压强差,在车周围的事物就容易被“压”到车下。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步行要尽量的靠边走。 解释现象二:当两片薄纸靠近,我们将它们看成和外面的空气分开,当我们吹气时,使得两纸间少量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减小,外围的空气使得纸片贴在一起。 解释现象三:同流量即体积相同,所以易知SV=S V。这就是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它表示理想流体作定常流动时,流体的速率与流管截面积的乘积是一个恒量。由此可知,当我们将口径边小时,必然导致流速加快。根据个原理在科技上也有很大的运用,比如切割水枪,对于一样的出水量,这种水枪的口径很微小,使得出水的速度极快,所含动能极大, 在生产上有很大的运用。 最后,要介绍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取水。在家中,看到大人用一根管子插到水里,用嘴在管口吸气,水就会自己流出来,我也试过,但没有成功,现在我目标了原因:必须保证吸气的一端低于出水的一端,为什么呢?这是利用了大气压的原理。当吸气后管子里成为真空,水就被外界大气压压倒了出水端。 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借着生活来学习物理,再利用物理来服务生活。 初中1000字物理论文篇3 试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仅靠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提问的有效性正是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思考与下功夫的地方。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当新颖、有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控能力非常的差,而且“玩”心非常的重,因此物理老师可有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态,将有趣的内容与物理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在玩中学。老师在课堂提问内容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所提出的问题趣味性,以此来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营造一个从生疑到解疑的问题情节,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愉快、富有挑战和激情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亲身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二、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梯度性 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他们所储备的知识、思维认识能力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应对具有层次性,由简入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具体而言,物理老师在设计课堂提问问题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分问题的难易度,并且根据问题针对性地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 三、提问设计要突出重、难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而忽略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好的提问设计会帮助教师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难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习与掌握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问题的设计,着重突出教学重、难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四、深入钻研教材,问题设计要从教材实际出发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提问一个问题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估计学生的答案会出现那些情况,每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没什么作用,还有可能问的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对教材的研究,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得透彻掌握,融会贯通,这样所提问题才会有目的性。教师所提问题的切入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提问中应避免所提问题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尽可能不使用“对不对”“是不是”进行提问。 五、提问要有目的性 一节物理课堂中的提问,不但要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且还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在学生学习热学的时候,很容易把“温度”和“热量”这两个概念混淆。这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温度不能传递而热量可以传递?”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搞清了温度和热量的区别,热量则是内能的多少,是能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标志”当然是不能传递的,而“热量”则可以传递。显然,教师提问的目的很明确,目的不在于问题答案的本身,在于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准确地区分物理概念的内涵。 六、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应建立在激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 想象力 的基础之上,必须具有启发性,决不能是填空式问答或判断式发问,坚决废除“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内容本身的联系和矛盾,恰当地采用探究式 教学方法 ,适时提出适合学生知识水平且具有开发性的问题。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七、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提问问题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最好能够保持与时俱进,即与当前最新的事物或者事件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近年来国内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非常得快,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可围绕着这一主题全面展开,从而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选材与我们的生活更加地贴近,设计的问题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对应的方法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唐飞.浅谈初中物理作业的有效设计[J].读与写,2016,(05). [2]黄光军.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 猜你喜欢: 1. 初中物理论文题目 2. 关于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3. 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4. 初中物理学习心得分享 5. 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心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