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体育文化导刊编辑

发布时间:

体育文化导刊编辑

在知网可查,也可以在期刊之家查找。建议跟编辑沟通之后,介绍适合期刊或者是投到期刊。

【摘 要】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为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模式 内容 器材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019-02 当今社会的竞争,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体质、体能的较量。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作为人才接受系统体育教育最后一站的高校体育,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历史使命,它在培养德才兼备、体能健全的人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培养优秀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十分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对症下药,使高校体育适应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传统 技能掌握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一直沿用的教学手段,它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主张遵循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性来安排教学过程。即便到了高校的体育课堂,体育教学也依旧沿袭着小学、中学一样的步骤:集合――列队――跑步(热身) ――关节活动――某一项运动的技术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列队、解散。此等陈旧的教学年年如旧,使学生不厌其烦,既不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又不利于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 2.教学方法死板、陈旧 由于固有观念的影响,在现行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的掌握,过分注重技术教学和运动外在的表现,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多以专项化的体育教学方法为主;教师一味地按照大纲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兴趣,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由表达,也忽视了传授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手段;并且还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唯一方式和目标,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教学指标的完成以及本节课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好坏,学生所关心的是所学项目的标准及分数,很多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的体育潜力得不到应有的挖掘。所以,也就很少有人去考虑所学内容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及自身运用的价值,致使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难以形成。 3.教学内容繁杂重复 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以达标为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根本任务,大纲对学生要学习的体育项目做了明确规定,使得体育教学内容偏多,在规定时数内难以完成,造成每个项目只能是走马观花地表面学习,效果不佳。中小学里学习过的竞技体育内容到大学又要重复学习,甚至使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就只有走、跑、跳、投等几个有限的项目。而对一些健身效果好、趣味性强、群众基础广的体育运动项目没有进行合理的设置,分不清主次,多是以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为主的项目,休闲体育、生活体育、民族体育等相关的内容涉及较少,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能力,使得大学生毕业后没有1~2个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体育绝缘,对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十分不利。 4.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缺乏 要保证高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教学场地及教学器材做基础和后盾。但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还比较落后,很多高校都还不能满足体育教学标准所需要的教学场地与教学器材等硬件设施,与新课程改革标准规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网球、足球、游泳等项目的锻炼场地明显不足。 5.教师的整体水平与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高校体育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竞技运动技术知识的影响,知识结构偏重于竞技技术,对健康教育了解甚少,从而造成教师业务水平与终身体育教学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6.理论教学缺失 现代高校体育已不是狭义上的体育(即单纯的体育锻炼或体育运动的教育),它应该是广义上的,不仅包括身体锻炼的教育,还包括卫生保健教育。前者侧重于学生机体的培育,后者侧重于学生机体的保护,这两方面都是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只重视前者,对于后者,最多也不过是象征性地发一本有关运动卫生保健方面的教科书。这本书,课上不讲,考试不考,一般无人问津。体育理论知识是体育锻炼的向导,理论教学的缺失使众多学生不知如何参加体育锻炼,不知如何在体育运动中更好地保护自己,面对意外受伤也往往束手无策。 二 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措施 1.完善课程教材体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追求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娱乐性、健身性、文化性的同时,立足于系统设计、科学选择和整体推进。大学体育应在保留具有较高锻炼价值,又深受广大学生喜欢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娱乐性体育项目,加强非竞技运动项目,个人运动项目,以利于毕业后坚持体育锻炼。应将终身体育思想贯穿于整个体育教育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体育对大学生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作用,使新的教材体系更紧密地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因此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在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运动习惯的养成,尤其是终身体育的内容要不断增大,使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健康运动的科学方法,提高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其锻炼的动力。组织形式上要丰富多样,如必修制、选修制、俱乐部制,应适当减少体育必修课的比例,增大选修课的比例,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与实施,建立以健身为主要内容的新体系。 2.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伴随素质教育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也应加以改进,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创造新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运动场安装投影仪,方便教师播放课件或相关的影视、图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更为形象、生动地掌握技术动作和所需学习的理论知识。另外,讨论式教学模式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分组式教学,培养学生竞争、团队意识,小组竞赛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也应引入高校的体育课堂。形式是外因,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的效果,可作为本质内因的教学内容无疑对教学起着更大的作用。要做到“健康第一”,要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就要丰富原有枯燥的教学内容。竞技田径的众多项目虽然在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健康体格、磨炼精神意志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考虑到体育的终身性、锻炼的健身性和休闲的娱乐性,可多开设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新兴项目,如健身健美操、街舞、大众交谊舞、软式网球等。此外,也可结合自身实际挖掘发展一些具有地方和民族色彩的体育项目,以丰富我们的大学体育课堂。 3.加强体育师资建设,促进教师素质能力的发展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定期举办师德培训与交流会,制定职业道德评价依据,辅以相应的奖惩办法;将师德考核纳入年度考核工作;将两种奖项作为职称评定参考依据。 第二,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用以防治教学示范中由于教师态度不当而引起的不良行为。为体育教师的继续学习和进修搭建良好平台,制定相关制度;在职称评定中加大教学成果的所占比例。 第三,转变教师的思想认识,明确体罚尤其是变相体罚并不等同于严格要求;制定相关规定与措施,对于课堂中存在的惩罚行为给予防范与禁止;积极倡导民主的教学作风。 第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定期开展教师相互听课,相互交流学习,举办教学研讨会和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 第五,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充分发挥作用。 4.加大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增大体育场馆的设施投资 现在很多高校都存在体育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这就使得体育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地开展,使学生们想进行体育运动却找不到合适的场所。所以,各高校应重视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程在高校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大力发展体育设施建设。高校可对学生进行调研,找出大学生们最喜爱的体育项目和最缺乏的体育设施,然后投入专项资金进行建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还应引进更多的体育人才,提高体育老师的福利待遇,以激发其教学积极性。增加学校体育活动的项目,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开展体育活动,争取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感受体育的乐趣。 5.充实理论课内容,加大理论课教学时数 高校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意识、习惯以及独立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进而达到终身体育目的的一门课程,不仅只是传授给学生运动的技能,而且还要传授给学生体育的理论知识。长期以来,我们对体育课程的知识体系一直有误解,把一些纯概念的内容、单项竞技体育的发展史、竞赛规划和裁判法当做体育的基础知识,使其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长远性,实用价值不高,未能形成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大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体系,达不到终身体育的目的。要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兴趣,就应适当增加理论课程学时,充实理论课程内容,将社会体育、体育文化与教育、体育心理与保健、娱乐体育、休闲体育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融入其中,不把目光只盯在跑、跳、投、踢球上,体育教育的根本在于体育文化,没有文化就难以形成体育,没有文化也就无法发展体育。 6.改革成绩考核标准,重视因材施教 高校体育教学要突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宗旨,摒弃过去那种通过期末测试来评定成绩的一元化标准。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都是不同的,所以不能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种考核标准,而是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再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重在考查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出勤次数、学习过程中的态度等,同时结合同学对其的相关评价得出最后的期末成绩。一个公平公正的考核标准不但有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曾黎、李军亚.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2]王美.体育教学改革应立足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3(3) [3]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王以富〕

1、《中国体育科技》(双月刊)

创刊于1959年,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体育运动科技刊物。 主要刊登有关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题研究论文、国内外重大比赛专题研各运动项目技术及战术分析。该刊介绍体育科研成果、交流训练经验,沟通国内外科技信息。

2、《体育学研究》

1987年创刊,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体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期刊。以介绍世界和中国体育科研成果动态,反映体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提供学术平台,作为一本体育方面的核心期刊,对于评审体育类高级职称具有很高的权威。

3、《体育文化导刊》

是我国中文体育类的核心期刊,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办。侧重从文化的视角观察、认知和介绍各种体育现象,重点反映我国以及国际体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4、《体育科学》

创刊于1981年,国家体育总局主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是研究社会各种体育现象、发挥人体运动能力、并通过身体练习进行教育和提高健康水平等规律的综合性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来探求体育的本质和规律。

5、《体育与科学》(双月刊)

创刊于1978年,是由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注重前沿性的开拓性研究成果的交流,是一本学术性、思想性并重的体育科技期刊。

知网、论闻沙龙、维普等学术网站有体育学核心期刊等信息,你不妨去咨询咨询

体育文化导刊编辑部主任

科研项目多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项目以及北京市教委重点实验室项目的研究工作。具有代表性的有: 1.《2008奥运会的举办对北京市民幸福指数影响的研究》200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TY012) 2.《促进体育强国与全民健身运动协调发展战略研究》201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TY030)3.《我国发达和欠发达省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研究》2008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207SS08025) 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学生心血管机能评价指标有效性的实验研究》2006北京市教委重点实验室课题5.《学校武术嬗变的实践反思与价值追求》2012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科研项目(WSH2012Q018)6.《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我国农村体育影响的实证研究》2010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514ss10068) 著作:出版著作10余部,具有代表性的有: 1.《散打技术与实战能力训练》人民体育出版社.(专著)2.《实用防身制敌术》人民体育出版社.(专著)3.《身体、社会与体育-中国体育发展的文化价值审视》人民体育出版社.(专著)4.《我国学校武术发展的实践反思与战略取向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专著) 5.《2008奥运会举办对北京市民幸福指数影响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专著)6.《中国体育热点问题研究》人民体育出版社.(专著) 教材1.《大学体育与健康基础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主编) 2.《大学体育与健康新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主编)论文先后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学刊》、《体育文化导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有40篇,CSSCI期刊36篇,(涵盖国内10种体育类核心刊物,截至2010年国内体育类核心刊物总数为16种),部分文章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等权威机构转载。主要代表作有:1.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承办地区居民幸福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权威期刊,CSSCI期刊).2012.(3).2. 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两个重要问题的战略定位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期刊).2011.(2).3. 学校武术的嬗变:价值反思与实践追求[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12.(5).4. 搏击运动:人类本性的延承与不同文化符号的传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期刊).2012.(1).5.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文化实力的维度解析与提升路径研究[J].体育与科学(CSSCI期刊)2011.(4).6. 自然与社会:科技革命与体育伦理的辨析[J].体育文化导刊(CSSCI期刊)2012.(6).

马明达教授出身中国武术世家,父亲马凤图、叔父马英图都是民国时期全国闻名的武术家。兄长马颖达、马贤达、马令达都是著名武术家,弟兄四人在武术界被推誉为“马氏四杰”。先生自幼师从父马凤图求学,文武并修。1959年初,获甘肃省 青少年武术比赛冠军。1967年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后求学并任教于兰州大学历史系,1993年调入暨南大学工作至今。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民族史和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和教学,断代史研究上侧重于元、明、清三朝。担任主编和副主编的书有《中国武术大辞典》、《广河县志》、《中国回族历法辑丛》等。历年来发表中国古代史、民族史和武术史论文一百余篇。 1967年毕业于西北师大历史系1987年兰州大学历史系硕士生结业1958—1963年,甘肃省体委1968—1972年,甘肃省建七局一中1972—1978年,甘肃西北师大体育系1981—1992年,兰州大学历史系1993—至今,暨大历史系 主持澳门体育局研究项目:《澳门体育》,2003—2005年,完成时间2005年 经费35万澳币。主持中山市档案局研究项目:《中山市明清档案汇编》,完成时间2006年,经费5万。 《说剑丛稿》,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武学探真》,台湾逸文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6月。《说剑丛稿》增订本,中华书局,2007年12月。 《纪效新书》,(明)戚继光著,马明达点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2月。《中国回回历法辑丛》,马明达、陈静辑注,甘肃民族出版社,1996年9月。 《中国古代史论集》第二集(汤开建、马明达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6月。《暨南史学》第六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暨南史学》第七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暨南史学》第八辑(马明达、纪宗安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此外还参与编著《中国武术大辞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广河县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等书。 1、北魏王真保墓志考略,《社会科学》1979年第3期;2、P·T·1291号敦煌藏文文书译解订误,《敦煌学辑刊》,1984年第2期;3、元代雕塑家钩沉,《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4、燕山常巴巴轶事辑述──兼论西北天启棍八门拳诸问题,《回族研究》1997年第3期;5、清代的武举制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6、明末回族画家梁檀事辑,《西北民族研究 》1996年第1期;7、冯玉祥与中国武术,《体育文史》1998年第2、3期;8、试论鲁智深形象的形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9、颜李学派与武术,《体育文史》2001年第1期;10、常遇春家族与蓝玉党案,《回族研究》2001年第1期;11、试论”回族武术“,《回族研究》2001年第3期;12、从通臂到通备——略论通备武学的起源,《体育学刊》2001年第6期;13、元代墨工考,《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14、走向世界的少林文化,《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第1期;15、清初回族名将杨谦、杨凯,《回族研究》2004年第2期;16、中国古代的射书,《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第5期;17、古代中国射箭对日本的影响,《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第9期;18、元代回回画家高克恭丛考,《回族研究》2005年第2期;19、明代广州的“达官兵”,《回族研究》2005年第3期;20、中国古代的射师,《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第7期;21、明马轼马愈族属考,《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22、清初回族循吏张瑾史迹,《回族研究》2005年第4期; 23、明马轼、马愈族属考,《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24、澳门的龙舟运动,《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第1期;25、朱元璋歧视色目人,《回族研究》2006年第1期;26、澳门体育社团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第2期;27、澳门体育博彩初探,《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第4期;28、“兰州回胞救济会”始末,《回族研究》2006年第2期;29、宋朝的玉津园宴射,《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30、“米昔刀”考,《回族研究》2006年第4期;31、试论中国民族体育体系的重构,《体育文化导刊》2007年第6期;32、澳门体育管理体制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第2期;33、明清之际济宁“奇报”事件研探,《回族研究》2008年第2期;34、毕沅与关中回民二题——说剑斋回回史札之一,《回族研究》2009年第3期;35、蒙冤的回回武状元白成龙——说剑斋回回史札之五,《回族研究》2011年第1期;36、北京三里河明刻《重修清真寺碑记》初探——略论明代宦官群体中的伊斯兰教徒,《回族研究》2011年第3期;37、明代福州米荣《重建清真寺记》研究——福建伊斯兰教与回族史专题之一,《回族研究》2012年第1期;38、萨琦与赵荣——福建伊斯兰教与回族史专题之二,《回族研究》2012年第3期;39、西北穆斯林国外侨民的形成及其特点,《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1期。

(2000年以后):《宫词非宫体诗考论》,《贵州社会科学》2010(7)(该文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术卡片)收录)《论明人的宫词观念与宫词创作》,《广西社会科学》2010(6)《唐代宫怨诗歌及其情感表达》,《重庆社会科学》2010(3)《论唐宫词繁盛之必然》,《船山学刊》2010(2)《唐五代宫廷乐舞考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3)《唐五代宫廷游戏考释》,《体育文化导刊》2010(8)《宋元南戏所用诗词俗语论析》,《兰州学刊》2009(11)《唐五代宫怨诗论》,《南通大学学报》2008(2)《瞬间繁华的历史再现》,《兰台世界》2008(9)《中国宫词观念的嬗变》,《江苏社会科学》2007(2)《中国古宫词含义辨析》,《唐都学刊》2007(3)《王建〈宫词一百首〉作时考》,《中国韵文学刊》2007(1)《从四大名著看古籍重复出版》,《光明日报》第10版《唐王建生年、仕举、行年三题》,《兰州学刊》2006(10)《王建〈宫词〉百首诗次与杂入篇章考》,《南通大学学报》2006(1)《从〈锦瑟〉看诗意理解与通透教法》,《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6)《弥足珍贵的唐代宫廷乐舞史料》,《兰台世界》2006(11)《〈牡丹亭〉“集唐诗”探析》,《中国韵文学刊》2005(2)《论〈水浒传〉的结构艺术特色》,《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6)《近50年中国古籍出版成就、缺失及其对策》,《中国出版》2002(3)《50年来中华书局的古籍出版成就》,《书品》2002(3)《未来古籍出版的对策与趋势分析》,《科技与出版》2002(3)《我国古籍出版50年概说》,《出版广场》2002(3)《近50年来中国古籍出版之总成就》,《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6)《中国古类书研究的思考》,《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1)《文献保证原则与图书分类法》,《图书馆建设》2000(1)《立足现实的永恒使命》,《图书情报工作》2000(3)研究课题: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范当世诗学渊源与诗歌创作考论》(08FSSW07)(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晚唐五代宫词研究》(06SJD750006)(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唐代妇女生活与诗》(04ZWA002)(参与)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指导项目《元代散文史稿》(06JSDZW00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测度分析》(99BTQ006)(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博学思潮与文学》(05CZW011)(参与)获奖情况:南通大学2006届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南通大学2007届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南通大学2008年度“168”爱生优秀教职工南通大学2008年度优秀班主任南通大学2009届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南通大学2009年“我最喜爱的老师”提名奖南通大学2010年优秀教育工作者

教育导刊编辑部

收到回复的时候就是回复的时间!好耐心噢!

《教育导刊》按收到投稿的时间先后顺序,对每一篇文章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审阅。因为要经多次审稿和校对,所以审稿期是三个月;凡投稿三个月内未收到编辑部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如果录用,文章出版后会给作者寄送样刊和稿费。 作者通过本网站投稿系统投稿后,若显示状态为“已读”,表明编辑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但并不代表录用;稿件若显示为“通过初审”,表示文章正处于评审过程中。具体录用与否,请在三个月内留意您稿件的显示状态。 一般情况下,编辑部会对来稿作修改或删节,如果不同意修改或删节,来稿时请注明。 稿件一旦录用,会给作者寄送样刊和稿费。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该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该刊将作适当处理。 文章质量是本刊报道取舍的最主要的条件。文章质量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为新颖度,即有新观点、新材料、新论证方法;其二为深度,即有一定的研究深度,有较高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其三为真实度,即有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文章的观点、材料和论证正确、真实、科学、严谨。

中国教育报刊:《教育导刊》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广州市教育局主管、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广州市教育局主管,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教育期刊。本刊立足于广州,面向全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内容以普通教育为主,兼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旨在传播国内外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推广南、港澳台特别是以广东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为素质教育现代化服务。读者对象为教育科学研究人员,教育管理和工作者。发展历程:《教育导刊》的前身是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于1983年1月创办的《教育与进修》(月刊),1984年10月更名为《广州教育》(双月刊),主办单位为广州市教育局,由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辑出版。1988年1月,《广州教育》正式在全国公开发行,1990年1月改为月刊。1991年10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ISDS中国国家中心批准,《广州教育》向国外公开发行。1993年5月,《广州教育》正式更名为《教育导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4—1371/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476。1996年1月,《教育导刊》明确主管单位是广州市教育委员会(后改为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单位是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1996年9月,经报请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并获批准,《教育导刊》改为半月刊。2003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被定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单位;同年7月,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来源期刊。2004年4月,经《国家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编委会组织专家评审,《教育导刊》被评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2005年1月,《教育导刊》改为大16开、64页,4封或8封彩页出版。2008年,《教育导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之教育类的核心期刊。至此,《教育导刊》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0年,《教育导刊》改为大16开、96页,4封或8封彩页出版。主要栏目:《教育导刊》(上半月)涵盖基础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等。2010年主要栏目:本刊聚焦、本刊特稿、专家访谈、理论探索、改革·发展、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德育·心理、管理方略、教育经纬、教师发展、职教论坛、高教探索、教学在线、教育短论、区域点击、教育叙事,等等。《教育导刊》(下半月)主要为幼儿教育(学前教育)。2010年主要栏目:卷首语、专家访谈、专家论坛、探索·研究、儿童发展、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专家咨询台、管理方略、本期关注、随笔杂谈、话题讨论、家教锦囊、隔海的风、幼教博览、信息网站,等等。

我的情况,也是一直没有进一步的情况,你的现在有消息吗?

教育导刊编辑部官网

新课程语文导刊? 是新课程报语文导刊吧 新课程报曾经有过网址是不过已经不更新了现在建了个新网站是叫做新课程语文教育网在报纸精华栏目下有语文导刊这一栏目栏目地址是

《教育界》杂志不错,纯教育的省级期刊,可以试试。他们的官方网站:

教育核心期刊有很多,现在我来汇总一下教育方面可以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北大核心《教育与职业》 《科技通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商业经济研究》 《人民论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财会通讯》 《学术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双核心《外语学刊》 《出版广角》 《文艺争鸣》《人民论坛》 《法学论坛》 《理论探索》《学术月刊》 《经济纵横》 《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教育导刊》按收到投稿的时间先后顺序,对每一篇文章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审阅。因为要经多次审稿和校对,所以审稿期是三个月;凡投稿三个月内未收到编辑部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如果录用,文章出版后会给作者寄送样刊和稿费。 作者通过本网站投稿系统投稿后,若显示状态为“已读”,表明编辑已经阅读了这篇文章,但并不代表录用;稿件若显示为“通过初审”,表示文章正处于评审过程中。具体录用与否,请在三个月内留意您稿件的显示状态。 一般情况下,编辑部会对来稿作修改或删节,如果不同意修改或删节,来稿时请注明。 稿件一旦录用,会给作者寄送样刊和稿费。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该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该刊将作适当处理。 文章质量是本刊报道取舍的最主要的条件。文章质量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为新颖度,即有新观点、新材料、新论证方法;其二为深度,即有一定的研究深度,有较高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其三为真实度,即有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文章的观点、材料和论证正确、真实、科学、严谨。

成都体育编辑

中考已经进入倒计时,中考体育每年都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四川成都将要取消中考体育成绩,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四川成都中考体育改革相关内容,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初升高体育特长生不再加分 《条例(草案)》删除了原来对体育加分的规定,只保留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取消体育特长加分项目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有无影响?成都市体育局法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可能会影响一部分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的积极性,但此措施主要是从公平角度制定的,而且对全民健身来说影响不大。 每位中小学生掌握两项运动 “体育成绩与毕业挂钩,其中一项就是体育技能考评,必须要掌握一项运动项目。”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每学期都会提供一些运动项目,学生根据爱好选择学习。 强调中小学生体育运动项目技能的要求,在《条例(草案)》中有迹可循。“每位中小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写进了《条例(草案)》。根据成都市体育局所做的起草说明,这在全国此类条例中为首次列入。 邓江告知,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对“掌握”的评判标准根据运动项目而定,“比如短跑考核速度,长跑考核公里数,排球考核颠球个数,等等。” 为培养中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条例(草案)》还将学校运动会由每年一次增加为每学期一次。“现在学生的体育运动大多是跑步、跳远之类的,太单一了。我们希望学生的体育活动能更加丰富。”成都市体育局法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营游泳馆须“先证后照” 《条例(草案)》更改对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事项及其法律责任的要求,把过去的备案制,修改为许可制。“必须先在主管体育的行政部门拿到行政许可证,然后再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成都市体育局法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障安全。 此外,《条例(草案)》还把全市健身活动日由原来的6月10日改为8月8日;增加了“每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运动会”的内容;增加了市和区(市)县应当建立全民健身中心和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相关内容。 编辑老师伟大家准备得四川成都中考体育改革的相关内容就到这里了,请各位考生仔细阅读! 2014成都中考第二批录取今日开始 2014成都中考录取结果查询入口开通时间已确定

[编辑本段]学校名称中文全称:成都体育学院,简称成体英文全称:Chengdu Sport University(缩写CDSU) 学院地址本部校区: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9号航空港校区:四川省成都市文昌路 [编辑本段]校训厚德博学,睿智健体 [编辑本段]学院特色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编辑本段]邮政编码610041 [编辑本段]成都区号028 [编辑本段]建校历史成都体育学院原属国家体育总局管理,现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前身系始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在“大区布局”的历史背景下,成都体育专科学校全建制转为全国六大体育学院之一,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西南体育学院,1956年2月更名为成都体育学院,1961年重庆体育学院并入,学院力量得以充实。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学院已成为以体育科学为特色的多学科发展的高等体育学府。1956年更为现名。经过近70年的积淀更新,学院现已成为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在全国广有影响的体育院校。 [编辑本段]学院设施学院占地总面积40余万平方米,院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区西南部,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成都武侯祠。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训练场馆,并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大楼、校园网、标准化的语音实验室和先进的人体运动机能测评中心。图书馆藏书约40余万册,电子图书、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若干,期刊合订本2万余册,各种中外文报刊1千多种。 [编辑本段]师资力量60多年来,学院涌现出不少蜚声体育界的专家、学者。有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学术技术人才、四川省和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共50余人,并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3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61人,高级职称179人,中级职称200多人,国际、国家级裁判98人,国际、国家级运动健将86人。目前学院在籍学生近150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学生近8000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已达700多人;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和体育中专学生5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近6000余人。 [编辑本段]院系设置体育系 :体育教育专业运动系:运动训练专业武术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医学系: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运动医学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与保健专业经济管理系:社会体育专业(旅游与户外运动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专业(体育经济方向)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新闻系: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外语系:英语专业(体育外语外事方向)艺术系:表演专业(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舞蹈学专业(现代舞、国际标准舞方向) [编辑本段]本科生教育学院本科教育层次设有体育系、运动医学系、运动系、武术系、经济管理系、新闻系、外语系及航空港校区等教学单位,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医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方向)、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与保健专业、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方向)、经济学专业(体育经济方向)、英语专业(体育外语外事方向)、旅游管理专业(体育旅游方向)、表演专业(形体与动作表演方向)、舞蹈学专业(现代舞、国际标准舞方向)等15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5大学科门类。其中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专业为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编辑本段]研究生教育学院研究生教育拥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向同等学力人员授予硕士学位;可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博士研究生。 [编辑本段]附属单位中等体育运动学校。中国篮球协会成都篮球学校。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 [编辑本段]医学优势学院在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用中医药物等手段对运动创伤的防治和运动疲劳的恢复研究等方面形成优势与特色。早在60年代,便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体育史学研究机构,80年代初经原国家体委批准成立体育史研究所,2001年被首批批准为全国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设有附属体育医院。体育史学、中医骨伤科学、武术和运动生理学为国家体育总局的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为四川省重点学科重点建设项目,体育教育训练学与运动医学为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体操、田径、篮球、排球、足球、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理论、运动解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9门课程为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体育保健学》与《武术》为四川省首批批准的精品课程。《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编辑本段]学院荣誉学院办学质量较高,教学、训练和科研成绩显著。1999年获全国首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教育部"新苗体育奖学金"。2002年承办了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受到教育部的高度评价。学院设有附属竞技体校(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为中国培养参加奥运会、亚运会优秀运动员的任务,在艺术体操、武术、举重项目形成一定的优势与特色。近3年获得全国性比赛的金牌30余枚,近百人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性比赛,并获得奖牌10余枚。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科研项目,并有1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学院2001年、2002年、2003年连续三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并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工委评为"2000-2003年四川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学院的国内外交往不断加强,现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援外教练员培训基地,全国武术套路培训基地。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被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教育工委评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连续8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的称号;2006年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的称号。 [编辑本段]外事及联合教育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奥地利、韩国、乌克兰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与20余个国家互派专家、学者,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常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现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签定校际合作协议,采取"2+2"或"3+1"方式联合培养学士学位学生。

培养要求编辑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学、文学,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 知识技能编辑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3、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4、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5、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编辑主干课程: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写作、翻译等。主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主要课程: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第二外语:大二下学期开始选修,共上四个学期。可选日语、西语、德语、法语和俄语。据学校具体情况而定。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