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是滴,本科,专柯都有 ~~~我又不脆弱,何况这算什么伤

本科专科都有

本科不建议来

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1、参加王岩主编《西方政治哲学史》的编写。此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批判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项目号:04BZZ003)的阶段性成果,已于2010年4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公开出版。2、参加王岩主编《批判与启示: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研究》。此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批判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项目号:04BZZ003)研究最终成果;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项目号:09AZZ001)已于2011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参研课题:1、王岩教授主持的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批判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项目号: 04BZZ003)。2、王岩教授主持的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西方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项目号:09AZZ001)。3、王岩教授主持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任新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号:07AMZ003)。5、任新民教授主持的云南大学“211工程”三期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国西南民族及其与东南亚的族群关系”招标课题:《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基层组织问题研究》。6、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范畴研究》(项目号:12BKS0120)的研究。7、张巨成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在边疆民族地区青年中的大众化问题研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1、《权利还是权力:民族区域自治研究中一个难解的课题》发表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四期。2、《政治平等与学习型政府的构建》发表于《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12期。3、《以人为本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解析》发表于《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12期。4、《卢梭教育思想中的道德自由原理》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2月。5、《儒家与康德“善”之思想的比较》发表于《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2期。6、《政治平等的分配维度》发表于《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7、《试论科学发展观蕴涵的平等诉求》发表于《商业时代》2010年7月。8、《转型期我国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建构》发表于《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同时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6年第2期索引。9、《社会公正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视角的分析》发表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您好!请提出您具体的法律咨询问题。您的问题可以发布到法律界社区栏目与各位网友共同讨论。感谢您对法律界网站的关注与支持。新年快乐!孔馨霆参考内容

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私法体系化研究》1部,参编法学著作2部,主编《民法学》等高校法学教材2部;在《法学论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河北法学》和《北方法学》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独撰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源刊论文15篇,其他核心期刊、优秀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厅级科教研项目3项,参加(排序第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加省厅级科研项目5项。(一)学术专著(独著)《私法体系化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33万字,获武汉市第12次社科成果优秀奖(2011年)。该专著为私法重新建立了体系,并以民法法典化为中心而研究了私法体系化的问题。(二)学术论文(独撰)54.《私法概念之再研究——兼论私法观念的革命》,载《北方法学》2013年第3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共计13000字。53.《私法公法区分标准之研究》,载《私法》第10辑第1卷(总第19卷),2012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刊系国内第一份强调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的学问进行研究的连续出版物。此文共计26000字;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全文转载。52.《国家赔偿能否继续与错案追究挂钩?》,载《行政与法》2012年第9期。该刊系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北方优秀期刊。51.《学科体系性视角下的民法学教学》,载《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夏季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50.《论人格权法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制度安排》,载《湖北省民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此文系作者提交给本次年会的论文,作者在本次年会上应邀根据此文内容做了主题发言。49.《论商法的未来发展——遵从与推动》,载《中国商法年刊(2011)》。48.《论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债法的制度结构》,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47.《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绝对权法的制度安排》,载《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3期。该刊系RSSC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46.《论<海商法>法条修改的两个特别维度》,载《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1期。45.《私法概念的比较研究——兼论私法的体系》,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全文转载。44.《微观视角下的<海商法>修改》,载《国际商务研究》2011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43.《论人格继承和继承法的制度结构》,载《北方法学》2011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国私法网”和“中国民商法律网”全文转载。42.《<海商法>修改的两个问题:逻辑和法理》,载《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41.《合同法理视野下的婚姻》,载《私法评论》2010年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此文共计36000字,普通期刊因其字数偏多不便于刊登。40.《未来民法典内容和结构模式之我见》,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12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共计13000字。39.《我国民法自助行为制度的两个问题》,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11期。38.《民商法学教学中的三大关系及其处理对策》,载《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该刊系湖北省优秀期刊。37.《民法法典化价值之我见》,载《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10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36.《私法视野下的<国家赔偿法>修改》,载《河北法学》2010年第9期。该刊系CSSCI源刊;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国私法网”、“中国民商法律网”和“国际经济法网”全文转载;此文共计11000字。35.《民事立法语言表述之应然标准》,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8期。34.《民法典法典化视野下的社员权》,载《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第8期。该刊系湖北省优秀期刊。33.《合同效力问题三论》,载《法治研究》2010年第7期。此文获“北大法律信息网”全文转载。32.《法典化背景下商事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完善》,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6期。31.《关于我国高校民法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载《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30.《民法典中亲属法的制度安排和意思自治》,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9.《论我国法人概念的重构》,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RSSC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8.《论民法法典化的人性基础》,载《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27.《对<合同法>总则的再研究》,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该刊系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6.《企业经营范围性质之研究》,载《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该刊系CSSCI源刊。25.《对我国学生权利保护四个法律问题的研究》,载《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该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4.《诉讼离婚理由再研究——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23.《侵权法到底能不能独立于债法?》,载《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2.《论<合同法>总则八个条文的修改》,载《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该刊系CAJ-CD获奖期刊。21.《论身份权的界定及客体》,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该刊系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论民法规范的界定和逻辑结构》,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第4期。19.《论婚姻登记的功能——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该刊系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18.《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四个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载《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17.《私法体系视野下的商法适用》,载《中国商法年刊(2010)》,法律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本年刊所收50篇论文系在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所收到的220余篇论文中经过严格程序筛选出来的,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16.《婚姻的实质和基础——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该刊系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15.《婚姻效力状态探析——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4.《婚姻成立条件研究——自合同法理的角度》,载《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13.《离婚协议效力研究》,载《贵州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0期。该刊系CSSCI源刊。12.《民事法律事实三论》,载《甘肃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11.《婚姻的效力与公序良俗》,载《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该刊系CSSCI源刊。10.《公司超范围经营之法律后果研究——兼论无关联主义》,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该刊系CSSCI源刊。9.《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研究》,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9年第1期。8.《<合伙企业法>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律科学》1998年12月(增刊)。7.《我国民法应建立自助行为制度》,载《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该刊系法学优秀核心期刊。6.《期货经纪公司的法律规制》,载《安徽法学》1998年第2期。5.《香港的继承法律制度》,载《法学论坛》1998年第1期。该刊系CSSCI源刊。4.《“转继承”概念质疑》,载《研究生论坛》1998年第1期。3.《民法理论法理逻辑结构学说之我见》,载《青年法苑》1998年第1期。2.《论我国的离婚理由及其立法完善》,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1997年第4期。1.《完善我国抵押权制度的两点思考》,载《研究生论坛》1997年第1期。(三)主编教材2.《民法学》,武汉大学“创新思维法学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1.《房地产法律实务》,武汉大学“应用型系列法学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四)参编著作2.《中国法治探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1.《‘98律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与要点精解》,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五)主持和参加的重要项目6.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世纪中国民法典人本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A820064。5.主持2012年度武汉工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民法疑难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611881。4.主持2010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合同法理视野下的婚姻研究》,项目批准号:2010d035。3.主持2009年度武汉工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私法体系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6098081。2.参加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法律问题研究》,排序第二,项目批准号:09BFX025。1.参加2009年湖北省教育厅项目《产学官联盟创新模式下的我国高校知识产权转移问题研究》,排序第三。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是广西独立设定的政法类高等学校,与广西司法学校合并办学,隶属自治区司法厅领导,担负著培养法律人才和培训政法干部职能,办学以高职专科为主体,以成人专科、普通中专及与区内外本科院校联办成人法学本科为辅。建院 20 多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 *** 和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司法厅、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院与时俱进,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培养了 万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培训政法干部 8000 多人,这些学生(学员)目前已成为广西政法战线的骨干力量,为广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法制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84 年 10 月自治区人民 *** 批准建立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20 多年来,区党委、区 *** 以及国家法务部、自治区司法厅、教育厅、财政厅、人事厅、区计委等上级机关和部门的领导对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都十分重视和关心,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自治区现任以及历届的党政领导陆兵、陈辉光、潘琦、彭祖意、韦家能、 *** 、章崇任、潘鸿权、周明甫、韦纯束、赵乙生、林超群、韦继松、钟家佐和自治区高级法院、自治区检察院的领导覃日飞、郭永运、黄任文等同志,以及法务部原部长邹瑜、原副部长刘飏都曾到学院视察或对学院工作作指示、题词。正是由于上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与支持,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法学资师力量强,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成为法学学科门类较齐全、师资力量较强、教学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办学效益较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且具有发展潜力的政法类成人高等学府。

在广西政法干校基础上,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于 1984 年 10 月、广西司法学校于 1983 年 3 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 批准成立,均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管辖。 1996 年 9 月学院和学校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学模式。

学院在校生人数由创建初期的 200 人,发展到 2006 年的各类学生总数 5100 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 3800 多人。

学院设定有 6 系 2 部,即法律系、民商法系、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司法警察系、外语系以及社科部和基础部。法律系设有法律事务、律师实务、行政执行 3 个高职专科专业,并设有法律事务、律师助理 2 个成人专科专业;民商法系设有法律事务(贸易法律及套用方向、涉外法律及套用方向、东协法律及套用方向)高职专科专业、设有国际商务成人专科专业;管理系设有司法文秘、社区管理 2 个高职专科专业,设有司法文秘、行政管理 2 个成人专科专业;信息工程系设有司法信息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 2 个高职专科专业,设有计算机科学技术成人专科专业;司法警察系设有司法警务高职专科专业,设有法律事务(司法警察方向)中专专业;外语系设有法律事务(法律英语方向),套用越南语 2 个高职专科专业。现有专业涵盖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 5 个学科。学院与浙江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西师范大学 4 所高校联合举办成人法学本科教育,为本院及院外专科学生提供专科升本科的机会。此外还在河池、百色、防城港、钦州、平南等地设定有 10 个法学成人专科函授教学点。

建院以来,我院共培养了 万多名毕业生,培训政法干部 8000 多人。学院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全区各级政法委、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法律服务、中介机构等,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已经成为业务骨干。涌现了一批 “ 优秀审判员 ” 、 “ 教育改造能手 ” 、 “ 侦查能手 ” ,有的还被评为 “ 全区十佳政法干警 ” 、 “ 全区优秀公安领导干部 ” 、 “ 广西杰出青年卫士 ” 等等。毕业生中,目前在任的县级以上党委政法委正副书记、法院正副院长、检察院正副检察长、司法局正副局长、监狱劳教单位正副职领导就有 300 多人。为广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院逐步巩固和拓展了作为广西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广西政法干部培训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学院教职工共发表论文近 800 篇,出版教材、专著 58 部,完成科研课题 18 项(其中省部级 8 项,地厅级 10 项)。科研成果中有 141 项获奖。其中省部级奖 11 项,其他奖项 130 项。学院还积极对外学术交流开展活动,《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是公开发行刊物,作为学院在国内外开展学术活动交流的平台,在区内外法学教育和科研领域有一定影响。

我院是该区法学教育师资力量较强的几所院校之一。学院定编 199 人,目前,在职教职工总数 225 人,其中在编 199 人,聘用 26 人。专职教师 115 人,研究生以上学历 53 人,其中硕士学位 20 多人;教师中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 31 人,占 27% ,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61 人,占 53% ;法律教师 76 人,其中具有律师资格的 “ 双师型 ” 教师 45 人,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办案实践经验。学院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 14 人为客座教授及学术顾问。学院教师中, 莫旭麟 教授 1993 年起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 陈家新 教授 2003 年被评为广西 “ 九大法学家 ” 之一,其本人是广西大学 “ 211 工程 ” 重点学科评审论证专家组成员;欧锦雄教授 2003 年荣获法务部 “ 金剑文化工程 ” 论文类二等奖, 2004 年荣获广西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论文类一等奖;粟珍教授在社会科学领域成果丰硕,部分老师分别受聘为广西民族学院法学院和广西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还有的教师被聘为自治区人大和南宁人大立法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任院校领导班子成员为:学院党委书记韦乃扬,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韦军,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洁石,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叶晖,学院副院长黄训同,学院党委委员、广西司法学校校长杨怀甫。

学院党委下辖 6 个党总支和 13 个教职工党支部。现有教职工党员 160 多人,占教职工总数 70% ;学生党员 100 多人,占全日制在校人数 。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党建工作和宣传思想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与进步,促进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发展。 20 多年来,学院获得省部级奖约 30 次,本系统奖励约 60 次,曾多次被法务部、自治区人民 *** 以及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广西法制报、广西教育报等上级部门和新闻媒体通报表彰、宣传报导。多年来连续被评为 “ 全区人民满意政法单位 ” 、全区司法行政系统 “ 队伍建设目标管理达标单位 ” 、 “ 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 ” 、 “ 广西司法行政系统安全稳定无事故竞赛活动达标单位 ” 、 “ 驻邕高校食品卫生较好单位 ” 、 “ 计画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 、 “ 全区支教工作先进单位 ” 、 “ 园林绿化先进单位 ” , 2004 年被评为广西区直机关 “ 文明单位 ” , 2006 年 5 月学院团委被广西区团委授予“广西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学院作为广西法律人才培养和政法干部培训基地的职能作用,始终站在广西法学教育发展的前沿,加强办学基本设施建设,扩大办学规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力争经过 “ 十一五 ” 计画的五年或更长一点时间的努力,办学层次由专科教育提升到本科教育。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经济研究导刊.2013(05).

[2]唐斌.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复旦大学,2013.

[3]杨宏.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4]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黄雯.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

[6]李翀.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学术研究.2013(01).

[7]黄先禄.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2).

[8]陈雨露,侯杰.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5(05).

[9]齐行黎,孙伯良,张志海.从均衡实际汇率理论看我国汇率制度建设[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10]罗红兰.谈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J].山西财税.2005(04).

[11]沈国兵.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与西方经济学汇率理论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05).

[12]黄先禄.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13]许罕多.新汇率理论[D].吉林大学,2006.

[14]朱宗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D].河南大学,2010.

[15]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

[16]谢振东.关于交易者心理预期对汇率影响的量化问题探索[D].中共中央党校,2010.

[17]叶莉,林瑞凤.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理论探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03).

[18]赵文胜,张屹山.货币政策冲击与人民币汇率动态[J].金融研究.2012(08).

[19]赵斌.漫谈从马克思主义的汇率观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6).

[1]徐盈之,郭进.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碳排放责任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1).

[2]赵兴国,潘玉君,王爽,姚辉,崔文芳.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其动态预测——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新方法[J].资源科学.2011(03).

[3]任力,黄崇杰.中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03).

[4]刘华军,闫庆悦.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2排放[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3).

[5]诸大建.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如何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J].学术月刊.2013(10).

[6]彭水军,张文城,曹毅.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3(08).

[7]黄娟,田野.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08).

[8]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04).

[9]陈琰,由黎,赵淳,胡荣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核算[J].资源科学.2010(07).

[10]杨来科,张云.基于环境要素的“污染天堂假说”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国行业CO2排放测算和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04).

[11]陆旸.从开放宏观的视角看环境污染问题: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12(02).

[12]刘耕源,杨志峰,陈彬.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研究——理论与方法[J].生态学报.2013(15).

[13]宋树理.马克思国际不平等交换思想的动态博弈新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3(05).

[14]严立冬,陈光炬,刘加林,邓远建.生态资本构成要素解析——基于生态经济学文献的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5).

[1]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01).

[2]王闰平,荣湘民.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8(10).

[3]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01).

[4]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中国社会科学.2007(05).

[5]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生态环境.2007(02).

[6]毕秀水.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03).

[7]陈艳莹,原毅军.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04).

[8]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02).

[9]仇睿,姚俭建.自然资本简论[J].东南学术.2002(01).

[10]李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

[11]刘宇辉,彭希哲.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05).

[12]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06).

[13]杨充霖,文先明.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求索.2006(04).

[14]曹淑艳,谢高地.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生态学报.2007(04).

[15]林娅,孙文营.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05).

[1]金实.一本书读懂经济学[M].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

[2]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第105-108页.

[3]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第102页.

[4]钱磊.论特保条款中几个主要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页.

[5]华民.西方混合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02-08-12.

[7]李俊江.论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2003-9-28.

[8]还有许多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因看的时候没有仔细记录,故现在不能详尽的罗列.

[1]陈策.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3):28-33

[2]陈丽珍,王术文.技术扩散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2):56

[3]黄晓玲. 我国中西部区位优势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类型定位[J]. 国际贸易问题, 2003,(01) .

[4]姚利民 ,唐春宇. 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 国际贸易问题, 2005,(10) .

[5]崔到陵,任志成.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人力资本成长的实证分析——以“长三角”为例[J]. 国际贸易问题, 2006,(03) .

[6]平新乔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闭.世界经济,2007(8):3-13

[7]秦晓钟,胡志宝.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8(4):47-50

[8]饶燕.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技术扩散途径的门槛回归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07

[9]Cheung, ., Lin P. Spillover effect s of FDI on innov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rovince vincial dat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4, 15 (1):25-441.

[10]Hejazi,Walid,Sufarian, Spillov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30 (3) :491-511 .

[11]Kokko, . Technology,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4, 42 (2) :279-293 .

[12]熊晶晶,史本山.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机理研究[J]. 商业研究, 2006,(22) .

[13]陈涛涛,宋爽.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J].金融研究,2005(5):56-66

[14]崔到陵,任志成.外国,[J].国际贸易问题,2006(3):87-93

[15]代谦,别朝霞.外国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数据[J].经济论坛,2006(4):59-65

何亮亮,男,1980年5月出生,讲师。

人物经历

2003年6月毕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硕士学位。

主讲课程

主要从事经济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贡献

1、《我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2、《论我国环境税收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行政与法》2005年第7期。

3、《论环境税的可税性》,《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论无权代理制度》,《江汉论坛》2004年第11期。

5、《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研究》,《理论月刊》2002年第12期。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何亮亮

山东农业干部学院学报

学院教学区、实训区占地3000余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现有教师531人,其中教授78人,副教授208人,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74人。图书馆藏书60万余册;设有功能完备的校园网、多媒体室、电化教学室、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微机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语音室、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物流实验室、金融与证券模拟实验室、汽车检测实验室、金工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通信实验室、土地信息系统实验室、绘图实验室、测量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食品检验实验室、生物信号实验室、动物解剖实验室、农业技术综合实验室、土壤肥料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54个实验实训室。建有汽车维修、电工电子、计算机网络、养猪场、奶牛场、良种、蔬菜、花卉等实习实训基地。设有县级经济研究所、动物营养研究所和系统工程研究所。山东县级经济管理研究会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农业专门委员会挂靠管理干部学院,是中国农业继续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和教学部主任单位,并被认定为中国绿色食品山东培训中心、山东省省级农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山东省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和考核点。出版有《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和《县级经济管理研究》两种学术刊物。学院环境优美,被济南市命名为绿化先进单位,具备优越的办学条件,是求知问学的理想之地。

人才.企业.效益.待遇 经营与管理 独立现代企业人本活力系统的构建理论学习 1/2 本量利分析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北方经贸 1/2 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论文) 第一位 中外科技信息从一个典型案例看企业与社区的双赢之路 经营管理者 独立企业公关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合理配置 中华商界 独立企业公关与企业决策 理论学习 独立 乡镇企业如何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论文)独立 乡镇经济农民工群体的弱势特征分析 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独立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思想观念变革 甘肃社会科学 独立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系统运作刍议 北方经贸 独立优化企业的市场营销通道 现代企业 独立服务营销重在服务 科技信息 独立 企业与职工如何实现双赢 工会论坛 独立用创新思维构建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系统(论文)独立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更新观念是改善农民工状况的前提条件 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独立善用社会环境信息为企业决策服务 商场现代化 独立

农业类核心期刊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湖南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麦类作物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等。

一、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9月,是经中共江苏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据2018年11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官网显示,《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第九届编辑委员会(2018年—2023年)共有顾问2人、编委52人。

二、浙江大学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英文)、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

三、麦类作物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作物学会联合主办的麦类作物学术专刊。

据2018年12月《麦类作物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麦类作物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学术顾问12人,委员57人。

四、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

五、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1985年,《农业工程学报》创刊;200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2005年,改为月刊;2012年,改为半月刊。

据2018年4月《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农业工程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有委员120人、海外委员18人、顾问委员15人、编辑5人。

《华北农学报》(双月刊)《农业现代化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双月刊)

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官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有:第一、国以民为本。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华文化历来强调“民本”。《尚书·五子之歌》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指的就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唯有百姓富足安康,国家才能和谐稳定。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倡导的“富强”“民主”要求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关注民生,唯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富强昌盛,这是民本思想在当今时代的升华。第二、博爱、公正。从社会层面来看。《论语·卫灵公》中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要顾及他人感受,不能将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孟子·滕文公上》中讲:“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教导人们要彼此关心、互相扶助。《孟子·梁惠王上》中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指在赡养老人、抚育孩子时,也应顾及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及小孩。这些强调博爱的论述都是以“和谐”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反映。第三、修身、图强。从公民层面来看。《周易·乾》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君子应发奋图强、勇于拼搏、永不停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指国家存亡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要求人们以国家兴亡为己任。《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要求人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德修身。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有关公民层面的论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存在着诸多矛盾与问题,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反映的民族精神、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当今仍有借鉴价值意义。

第一,对“致知力行、学以致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 髓和活的灵魂,是对“贵在力行”、“循名责实,重效致用”、“实干兴邦”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和发展。先秦时期,主张从事实出发把握事物内 在规律性的思想就已出现并有了相当的发展,到了汉代,班固首次提出“实事求是”这个概念,到了清代,戴震、曾国藩等进一步把“即物穷理”与“实事求是”明确地统一起来。毛泽东对“实事求是” 这个传统命题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但第一次明确地将 “实事求 是”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而且还通过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辩证统一给 实事求是赋予了新的思想内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 根本的精神气质,与中国传统“致知力行、学以致用”精神一脉相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成功地把民族文化留给我们的这一宝贵财富和优 良传统发扬光大,使中国传统的致知力行、学以致用思想的精华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再现了它的真理性光辉。第二,对崇尚和谐的优秀民族文化的继 承和发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精神和核心理念之一,胡锦涛指出: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 公’的理想社会。”对“和谐”的追求,是中华民族最恒久、最执著的追求之一,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思想源泉。传统文化,在人和自然的关系 上主张天人合一;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和睦、和平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在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主张和谐共处,协和万邦。但这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在旧的社会条件下是很难能实现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其中蕴含的现代价值 充分发掘出来,提出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赋予和谐社会以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战略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以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展示了新世纪中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境界,这样的和谐社会,既不是专制集权式的和谐社会,也不是平均主义式的和谐社会,而是社会主义的 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从而为人类实现与他人、自我、自然的真正和谐提供了科学的思想基础。第三,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民本思想产生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此后,其思想的内涵不断被充实、完善,并逐渐演变成古代中国一种重要的官方意识形态。鸦片战争以来,民本思 想从治国安邦的士绅意识形态逐渐转变为下层民众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工具。由于时代的局限,传统民本思想中所能给予人民的权利是有限的,重民意、反专制的进步因素只是完整的民本思想 中的一个侧面,重民的前提条件和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的权利,是统治者调适君民、官民关系,缓 和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驭 民”之术,民本论最终还是一种君本论。植根于私有财产和“家天下”的政治格局中的民本思想不存 在其实现 的 经济基础和政治基 础,“贵 民”、“重 民”不过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口号而已。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突破了以君为中心的传统民本观的思想藩篱,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把以人为本明确地界定为“以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的基本理念,使民本思想成为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真正的民本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强调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 能和幸福指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民本思 想中的关注人生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传统的民本思想最终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转换。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还建立起了“以民为本”的制度构架,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由此可以付诸实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本思想成为言行统一的思想。第四,对义利观的继承和发展。“义利” 之争,在中国历史上进行了几千年。传统伦理思想的主流是“重义轻利”、“重义贱利”的义利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在继承重视社会公利、见利思义等积极合理因素的基础上,超越传统 功利论与道义论对立的藩篱,实现了在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的功利与道义的辨证统一。社会主义的义利观破除了中国传统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道义论的消极影响,倡导充分尊重公民个人的合 法利益,并认为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不仅同社会主义道德精神不相矛盾,相反还是社会主义道德 精神的集中表现。社会主义的义利观还继承中国传统伦理中重视社会公义、重视道德理想和精神 生活、维护国家和民族大义的优秀传统。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反对各种形式的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反对种种重利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的思想和 行为,但亦对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予以充分的尊 重和保护。市场经济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以“利”为导向的经济形态。市场经济从根本上冲破了禁 欲主义与忽视个人利益的文化情结,是对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义利对立、重义轻 利伦理精神的实践性否定。但是,追求市场经济 建设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让 广大人民过幸福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追求是“义”和“利”的 统一。市场经济既追求“利”的丰收,又追求“义” 的硕果,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显现出鲜活的当代价值。第五,对荣辱观的继承和发展。荣辱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荣辱连用,《管子》中就有,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 知荣辱。”中国传统荣辱观的核心是知耻,多数思 想家都是通过对耻辱的论述来阐释荣辱观的。顾 炎武认为,在礼义廉耻“四维”之中,“耻尤为要。” 康有为说出了其中的道理: “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如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矣。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耻者,治教之大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特征的结合,在表现形 式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道德中主要以“耻”来阐 述荣辱观的局限,把“荣”与“耻”这两个古老的传 统道德概念切实对应了起来; 在具体内涵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荣辱观仅作为道德范畴的 局限,从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体要求的高度,丰富、拓展了荣辱观的内涵和外延。它对中国古往今来高尚道德进行系统总结和精确概 括,并进一步提升和弘扬了这些优秀传统,“八荣八耻”所体现的“纯粹的人”、“高尚的人”的生活 境界和身心健康的状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意识和精神追求的高度体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了我国传统的 道德理念的精华,同时注入了时代的特点和实践 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此外,如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与传统的 同理想,党内反倾向斗争中实行防 “左”反右理论 与传统的中庸之道,党的对外开放政策与传统文 化中的“兼容并蓄”思想,等等,都有继承和发展的 关系。(摘自《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_李贵忠)

国家级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