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自治功能分析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你之前没有接触过写最好是请人帮你吧需要的话我们也可以帮你

[1]赵娜,于海东,. 基层民主与社区自治的创新与实践——以W市S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例[J].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2]王福先,. 论推动城市社区中介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关系的和谐发展[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徐金燕,陆自荣,. 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管理发展中的困境及其破解[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孙玉刚,. 议行分离:社区自治组织性质回归的体制探索——昆明市盘龙区拓东办事处“一委一站制”社区管理模式调查分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3).[5]黄娟,. 居民委员会的法律性质与社区自治组织的未来走向[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6]黄宇,. 社区自治组织“内卷化”及其功能变迁[J]. 湖北社会科学,2009,(1).[7]荀关玉,顾永清,. 政府的意愿能力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J]. 理论前沿,2008,(10).[8]荀关玉,. 西部城镇社区自治组织发展的矛盾和对策[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城镇社区自治组织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进展介绍[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2).[10]王德刚,. 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良性互动的实现[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7).[11]张丽秀,. 社区自治组织的职业化发展方向[J]. 企业家天地,2008,(6).[12]黄宇,. 政府公共职能社会化与社区自治组织创新[J]. 浙江学刊,2008,(5).[13]张战勇,. 城市居民社区自治组织发展初探——以业主委员会为例[J]. 前沿,2007,(5).[14]李薇薇,. 社区自治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对策[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5]赵娜,于海东,. 基层民主与社区自治的创新与实践——以W市S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例[J].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7,(4).[16]郭赛玉,. 论转型期社区自治组织建设[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7]周振超. 农民社区自治组织产生与发展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4).[18]张兆端. 社区自治组织与社区警务[J].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9]范明林,匡碧波. 略论社区建设中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和社会工作——兼议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之异同[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0]张书琛. 社区自治的组织架构及其启动运转[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5).[21]张劲松,秦梦. 论社区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的治理[J]. 湖北社会科学,2004,(11).[22]夏建中. 北京城市新型社区自治组织研究——简析北京CY园业主委员会[J]. 北京社会科学,2003,(2).[23]魏娜. 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1).[24]隋玉倩. 对中国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居委会定位的再认识[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25]社区自治组织选举工作流程表[J]. 社区,2002,(3).[26]施骏. 论居委会重组——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建设路向探究[J]. 社会科学,2001,(1).[27]崔虹. 试论中国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的社会创新意义[J]. 辽宁经济,2001,(12).[28]孙玉琴 ,李清华. 选准突破口 创建新社区──青岛市李沧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成效显著[J]. 中国民政,2001,(8).[29]敬尧. 街道分权的绩效与价值──江汉区社区自治组织测评街道的调查[J]. 中国民政,2001,(11).[30]积极推进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建设[J]. 中国民政,2000,(6).

哲学论文索引16篇哲学论文中,不泛有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之作,更有多篇被《国内哲学动态》摘登,或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或《光明日报——文摘报》摘登观点,或《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这些哲学论文,在纸质媒体上产生了叠加效应,曾有过一些社会影响。下面是:罗萍:《试论矛盾双方的共同点》,《湘潭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中国哲学年鉴》介绍(1982年);《国内哲学动态》条目;《人大复印资料》复印。该文系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的一部分。黄钊、罗萍:《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教学与研究》,人民大学学报:《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国内哲学动态》1983年第10期摘登与介绍观点。罗萍:《马克思的“决定性反作用”原理永放光辉》,《湘潭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复印1983年第2期;《国内哲学动态》条目。罗萍、黄钊:《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和其他规律、范畴关系的一点质疑》,《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复印。罗萍:《应该正确理解列宁关于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湘潭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复印1984年第2期;《国内哲学动态》条目1984年第4期。罗萍:《真理的两重属性和真理的两种类型辨析》,《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第5期;《光明日报》1985年6月10日综述点名概述其观点;《人大复印资料》复印;《国内哲学动态》条目1984年第12期。罗萍:《列宁的“客观真理”初探》,《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国内哲学动态》条目1985年第5期。罗萍:《对“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再质疑》,《上海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5册全文转载。罗萍:《生产责任制的哲学思考》,《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校庆特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第2期摘登一个版面。罗萍:《浅谈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国内哲学动态条目》1986年第7期。罗萍:《再论矛盾双方的共同点》,《湘潭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光明日报——文摘报》“论点短辑”摘登,1987年4月26日第41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7年第4期摘登观点,即学术卡片:《求同存异是一种思维方式》。罗萍:《辩证否定观与生产责任制》,《湘潭大学学报》1987年哲学增刊。罗萍:《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湘潭大学函授》1986年增刊。罗萍:《对立统一规律的几个问题——纪念矛盾论发表50周年》,《当代精神的精华论文集》湖南社会科学哲学所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罗萍:《试论经济基础就是社会的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1987年。罗萍:《质、本质和属性》,《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社会学论文索引(1)不含妇女/婚姻家庭论文,11篇(顺时排序)罗萍:《“走社会福利社会办”之路——来自佛山社会福利事业的调查报告》,《中国社会报》1998年5月19日第二版整版。罗萍:《“一院两制”评析》,《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第3期。罗萍:《略论社会转型时期社区服务发展趋势》,《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第四次研讨会》文集,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出版1998。罗萍:《略论社会转型呼唤社区服务发展》,《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复印1999年第5期。罗萍:《“社会福利社会办”新路——佛山民政工作调查报告》,《佛山科技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罗萍:《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有益尝试——武昌社会福利院的改革发展纪事》,《民政研究》1999年第6期。罗萍:《适应市场经济深化内部改革——武昌福利院的改革与创新》,《中国社会报》1999年12月2日第二版整版。罗萍、殷燕敏、张学军、梁玉兰:《国内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现状评析》,《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1年第1期全文复印。罗萍:《国内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积极成果评述》,《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6期。罗萍:《试论生活质量评估的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及主客观指标辐合趋势》,《北京大学: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2期。罗萍:《“以服务老人为荣”的孺子牛》,《武汉宣传》2006年第21期。(2)妇女、婚姻家庭、性别研究论文索引(1986-2013,117篇,逆时排序)2013年(4)俞湛明、罗萍:《中国高等院校知识女性发展现状分析及其若干建议——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调查统计》(9800字版),载魏国英、马忆兰主编《亚洲女性论报告——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罗萍:《浅议世界宗教文化建构的妇女形象》,《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 4 期。罗萍、卫中玲:《河南10所高校知识女性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 3 期。罗萍:《性别关系立法与性别公正探索》,载魏国英、马忆兰主编《亚洲女性论报告——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012年(7)俞湛明、罗萍:《中国高等院校知识女性发展现状分析及若干建议——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调查统计》(5500字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俞湛明、罗萍:《中国高等院校知识女性发展现状分析及其若干建议——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调查统计》(4000字版),《中国妇女报》罗萍:《母亲节,更应关爱母亲》,《中国妇女报》武汉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在高校改革与创新的推动下阔步向前,《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封二。罗萍:《湖北省10所大学学生干部性别构成调查统计分析》,《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罗萍:《高校学生干部“性别构成”分析及其对策建议——基于湖北省10所高校的调查统计》(4000字版),《中国妇女报》2012年12月11日罗萍:《略论观念、制度与文化培植高出生性别比》,《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2011年(2)罗萍、孙晋:《我国高校女性高层人才发展对策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罗萍、崔应令:《人类社会两种生产价值新论》,《湘潭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此文提出了“人类社会两种生产”的新价值观,这是一种新思想,新观点。)2010年(7)罗萍、崔应令、黄锦琳:《我国高校女性高层人才发展现状研究》,《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罗萍:《谈谈女性发展的优势与障碍》,《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剩女”社会现象分析》,《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评述与小结——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集锦》,《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当代大学生婚恋指导》,《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浅谈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大学生心中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课程》,《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通识课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2009年(3)罗萍:《高校女性学教学经验交流与总结研讨会》,《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5期。罗萍:《生育保险制度与性别平等》,《女性论坛》第2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罗萍:《李达先生的妇女解放思想》,《女性论坛》第2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2007年(3)罗萍:《略论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罗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女性论坛》第1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罗萍:《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女性论坛》第1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2006年(2)罗萍:《中国城乡夫与妻家庭地位现状调查分析》,《亚洲研究》53.第一部分“专论”第188-195页。亚洲妇女问题的检视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罗萍:《万人姻缘会-婚姻自由形式的新发展》,《武汉宣传》2006年第22期。2005年(1)罗萍:《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实现的制约因素与司法建议》,《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004年(1)罗萍、魏国英、王春梅、王秀英:《不要“文明的”性别歧视——大学女教师价值观调查分析》,《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5期。2003年(2)罗萍、徐炜:《我国高等教育中性别构成现状与建议》,《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罗萍、李虹:《武汉大学女性教职工婚姻生活调查分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2002年(4)罗萍:《城市已婚居民“婚姻家庭观念”问卷调查分析》,《湘潭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罗萍:《处于婚姻变动中的湖北农村妇女权利保护实证研究——访谈·问卷·调查会》,刘伯红主编《女性权利——聚焦〈婚姻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10月。罗萍:《“精神赡养”是当前养老的主题》,《长江日报》2002年11月14日罗萍:《男人们的旧观念该改了》,《湖北日报》“家庭”版2002年4月17日。2001年(7)罗萍:《湖北城乡丈夫对妻子家庭暴力的调查与分析》,《民商法论丛》2001年第2号总第19卷罗萍、封颖:《从性别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罗萍:《试析再就业工程“中年妇女”价值新发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罗萍:《新〈婚姻法〉对维护妇女权利有重大进步》,《中国女性文化》2001年第2期。罗萍:《弱者,你拥有权利》,《北京纪事》2001年5月第10期。罗萍:《婚姻法中的配偶权》,《律师世界》2001年第2期。罗萍:《略论夫对妻的家庭暴力》,《律师世界》2001年第3期。2000年(3)罗萍:《略论女性主义诸流派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学刊》2000年第6期罗萍:《国内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积极成果评述》,《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1第1期全文复印。罗萍:《略论社区服务与下岗女工再就业》,《世纪女性的思考》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1999年(6)罗萍:《武汉人婚姻家庭观念现状分析》,《浙江学刊》1999年第5期。罗萍:《当代中国婚姻状况的结构变迁》,《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新华文摘》条目:报刊文摘篇目辑览1999年第8期。该文发表后引起:河南大河报、新华社武汉电、武汉晨报、楚天都市报、羊城晚报、法制报、中国妇女报的热烈转载与讨论。罗萍:《在校大学生婚姻观念在变》,《社会》1999年第12期。罗萍:《妇女学科建设的现状及当前任务》,《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9年增刊。罗萍:《女大学生,恋爱睁大你的双眼》,《城市博览》1999年第12期。罗萍:《婚配模式:男大女小在淡化》,《长江日报》1999年8月16日。1998年(7)罗萍:《试论婚姻家庭权利的法律保障》,《妇女研究论丛》1998年第2期。罗萍:《简论〈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及其完善》,《法学评论》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1998第4期全文复印。罗萍:《婚姻道德与婚姻法的控制功能及其关系》,《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罗萍:《婚姻领域“德”与“法”功能比较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罗萍:《您认为我国存在家庭暴力吗?》《长江日报》1998年11月16日。罗萍:《试论离婚行为中的道德准则》,《中国哲学与伦理学》文集,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98年。罗萍:《试论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妇女变革观念艰难历程》,《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中国妇女报》“半月索引”介绍。1997年(12)罗萍:《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原因及法律措施浅议》,《新疆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8年第2期全文复印。罗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妇女角色全面转换》,载刘绪贻主编的武汉大学学术丛书:《改革开放的社会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罗萍:《请宽容地对待父母再婚》,《湖北日报》1997年7月9日。罗萍:《武汉人婚姻家庭观念调查二篇》,《长江日报》1997年7月28日。罗萍:《“代沟”,时代的产物》,《长江日报》1997年10月6日。罗萍:《婚姻不能作试验》,《长江日报》1997年10月27日。罗萍:《武汉人务实办婚事》,《楚天都市报》1997年7月11日。罗萍:《夫妻心心相印:武汉人心中的美满婚姻》,《楚天都市报》1997年7月18日。罗萍:《婚外情,武汉人亮起了红灯》,《楚天都市报》1997年7月25日。罗萍:《未婚先孕,应予杜绝》,《楚天都市报》1997年8月1日。罗萍:《敬老重心在转变》,《楚天都市报》1997年8月8日。罗萍:《如何看离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楚天都市报》1997年8月22日。1996年(11)罗萍:《21世纪中国女性发展大趋势》,《浙江学刊》1996年第6期,《人大复资料》1997年第1期全文复印。罗萍:《社会转型时期闲暇方式变革趋势刍议》,《新疆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罗萍:《中国女性观念文化变革趋势》,《武汉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罗萍:《论妇女的觉醒与完善呼唤妇女理论发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罗萍:《试析婚姻家庭文明走向》,《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罗萍:《妇女在高等教育中的参与》,《理论月刊》1996年第1期。罗萍:《妇女的“主动就业”》,《光明日报》1996年3月8日。罗萍:《市场经济呼唤妇女观念变革》,《中国妇运》1996年第11期。罗萍:《离婚,切莫忘记》,《婚姻与家庭》1996年第10期。罗萍:《高校女大学生的优势与困惑》,《珞珈哲学论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罗萍、黄锦琳:《人口的代际结构与少儿早期教育》,《家庭与下一代》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2月。1995年(12)罗萍:《社会转型呼唤妇女角色全面转换》,《光明日报》1995年5月17日。罗萍:《略论21世纪中国婚姻变迁大趋势》,《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2期“论点摘编”,题目为:《21世纪中国婚姻变迁的趋势》。罗萍:《时代呼唤妇女现代化》,《湖北社会科学》1995年第9期。罗萍:《略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妇女角色全面转换》,《理论月刊》1995年第6期。罗萍、何慧莉:《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个案访谈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罗萍:《略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妇女角色转换》,《开放时代》1995年第4期。罗萍:《中国妇女参政权利刍议》,《民主与科学》1995年第2期。罗萍:《我们觉醒了》,《中国妇女报》1995年12月18日。罗萍:《略论21世纪中国家庭变迁大趋势》,《长沙水电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罗萍、刘古英:《从武汉大学看中国妇女受高等教育状况》,收入韦钰主编的《中国妇女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罗萍:《从一所学校看妇女受教育的状况》,《当代武汉妇女》论文集,《武汉出版社》1995年6月。罗萍:《离婚应受道德规范约束》,《楚天都市报》1995年11月11日。1994年(5)罗萍:《创造职业女性双重角色文化》《光明日报》1994年4月5日。罗萍:《时代呼唤妇女现代化》,《光明日报》1994年12月13日。罗萍:《婚外情感小议》,《民主与科学》1994年第4期。罗萍:《他与“她”都胜利了》,《湖北日报》1994年6月28日。罗萍:《“婚外恋”六害》,《楚天都市报》1994年6月11日。1993年(1)罗萍、王秀英:《高校教职员队伍性别倾斜及其启示》,《妇女研究论丛》1993年第4期。1992年(5)罗萍:《从非参与意识看妇女观念变革的必要性》,《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罗萍:《学习向警予妇女理论》,《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罗萍:《直面“婚外恋”》,《中国妇女报》1992年6月14日。罗萍:《坦言家外事》,《中国妇女报》1992年6月21日。罗萍:《秋谨——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先躯战士》,《民主与科学》1992年第6期。1990年(8)罗萍:《我国大龄女性未婚现象浅议》,《民主与科学》1990年第5期。罗萍:《男女智力的差异与平衡》,《知识与生活》1990年第2期。罗萍:《妻子真的能分享丈夫的“一半”吗?》《知识与生活》1990年第6期。罗萍:《好女人的误区》,《现代妇女》1990年第7期。罗萍:《报角拾零——妇女社会参与与舆论导向问题之三》,《现代妇女》1990年第8期。罗萍:《女子再婚透视》,《武汉晚报》1990年7月21日。罗萍:《异性交往之偏见》,《武汉晚报》1990年7月28日。罗萍:《简述女子的婚姻生活》,《武汉晚报》1990年12月1日。1989年(1)罗萍:《妇女该不该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婚姻与家庭》1989年第6期。1986年(3)罗萍:《必须抛弃贤妻良母标准》,《中国妇女》杂志1986年第7期。罗萍:《贤妻良母的口号应当抛弃》,《湖南大学出版社》论文集,1986年10月。罗萍:《“贤妻良母”是禁锢妇女的无形锁链》,《湖南女报》1986年9月1日。妇女/性别研究著作索引俞湛明 罗萍主编:《女性论坛》第1辑,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俞湛明 罗萍主编:《女性论坛》第2辑,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俞湛明 罗萍主编:《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系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26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罗萍主编:《妇女在婚姻变动中权利保护研究》,万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罗萍主编:《妇女婚姻与家庭权利保护》,28万字,《中国妇女出版社》2000年1月。罗萍:《生活方式学概论》,23万字,《甘肃科技出版社》1999罗萍主编、向德萍副主编:《社区导论》,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罗萍:《女性沉思录》,15万字,《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12月。罗萍:《妇女生活方式》,15万字,《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年12月。罗萍主编:《新女性学》,25万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9年1月。一点说明:凡以上所有署两人(含我排名第二)或多名作者的论文均为本人撰写,其他作者参与了某些工作。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万维

答案1:硪要写一篇论文 题目就是[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但是参考文献找不到 知道的朋友请帮帮忙 谢谢^_^答案2:1/68 题名: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分析 作者:高东晓 刊名:科教文汇.2007(08S): 42-42 2/68 题名:培养英语交际策略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董国英 刊名:科教文汇.2007(08S): 43-43 3/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倪斐 陈洁 刊名:中国科学教育.2007(15): 47-48 4/68 题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邓毅光 刊名: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7): 107-108 5/68 题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沙红芳 刊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4): 90-91 6/68 题名:在课堂上提高开放教育英语本科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洪朝晖 刊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2): 84-86 7/68 题名:基础阶段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初探——浅谈“6R”互动语言教学法 作者:王怡 刊名: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2): 85-87 8/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王晶波 刊名: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6): 86-87 9/68 题名:提高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作者:任玉伟 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7,9(6): 89-89,112 10/68 题名:素质教育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作者:何红 刊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113-115 11/68 题名:教育观念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非英语****博士研究生为例 作者:张沉香 刊名:高校教育管理.2007,1(3): 82-85 12/68 题名:企业商务活动中管理者的英语交际能力应注重文化差异 作者:孙凌 刊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5S): 275-275 13/68 题名: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耿阳 刊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4): 119-120 14/68 题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胡少如 刊名:教育信息技术.2007(4): 14-15 15/68 题名:浅谈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现状与策略 作者:邱坚娜 刊名:发展.2007(5): 133-134 16/68 题名:从制约因素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陈学凯 刊名:甘肃教育.2007(04X): 44-44 17/68 题名:营造轻松和谐教学氛围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外教的口语课看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娟 刊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2): 94-96 18/68 题名: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刘丽军 刊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2): 138-139 19/68 题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淑君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04B): 40-41 20/68 题名:论语篇教学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卫东 刊名: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5-78 21/68 题名:改革专科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顾春红 刊名: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3): 39-40 22/68 题名:简论提高成人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刘增美 刊名:中国成人教育.2005(9): 78-79 23/68 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作者:计道宏 刊名: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 35-39 24/68 题名:图式理论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中的应用 作者:刘姁 刊名: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53-54 25/68 题名:非英语****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杨海庆[1] 刊名: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3): 54-56 26/68 题名:教师支持下的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展 作者:熊金菊 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9): 40-42 27/68 题名:教师支持下的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展 作者:熊金菊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7S): 112-113 28/68 题名:加强英语口语教学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毕跃忠 刊名: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0): 56-58 29/68 题名: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探索 作者:王春金 刊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5): 85-85 30/68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玉华 刊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00-100,109 31/68 题名:了解英汉文化差异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孙正虎 刊名: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7(2): 42-44 32/68 题名:以景激趣 培养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佟洁 刊名: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5(5): 45-45 33/68 题名:语篇与交际——论高职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作者:谢媛媛 刊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 91-93,100 34/68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俎媛媛 刊名: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5,21(2): 66-68 35/68 题名:大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王彩琴 刊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2): 101-102 36/68 题名:从语体出发,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潘丽萍 刊名: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5(1): 22-22 37/68 题名:两种模式一体化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曾庆敏 刊名: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2): 87-89,95 38/68 题名: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三个环节 作者:司雅琳 刊名: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4(3): 71-71 39/68 题名:略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石兴波 刊名:湖南教育.2005(1): 36-37 40/68 题名:浅论中学英语教学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魏微 刊名: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5): 106-106 41/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及课堂教学 作者:何贵芬 刊名:云南教育.2004(23): 46-46 42/68 题名: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乔春颖 刊名:河南教育:基教版.2004(5): 35-35 43/68 题名:探讨英语教学后发优势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可持续提高 作者:申洪军 刊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19(1): 131-134 44/68 题名:高职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教师的作用 作者:王素莉 刊名:北方经贸.2004(4): 124-124,126 45/68 题名:浅谈中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琦 刊名:江西教育:管理版.2004(5): 30-30 46/68 题名: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慧玲 刊名:教育信息化.2004(1): 52-52,51 47/68 题名:拓展学习空间 讲究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晓梅 刊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19-20 48/68 题名:《新世纪初中英语》教材: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作者:叶露怡 李立基 刊名: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2004(12): 45-47 49/68 题名: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罗彬彬 刊名:南昌教育.2004(5): 17-17 50/68 题名:“全英式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美华 刊名: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3): 77-78 51/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作者:张小曼 刊名:巢湖学院学报.2004,6(6): 113-115 52/68 题名: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扬功能意念法之长 作者:林冰虹 刊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 78-80 53/68 题名: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侯卷娥 刊名:西藏教育.2004(11): 43-43 54/68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梁松林 张建平 刊名:江西教育科研.2004(8): 39-40 55/68 题名:雅思考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张作功 刊名: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133-135 56/68 题名:培养学员英语交际能力的“三法” 作者:宫娇 刊名: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7): 91-91 57/68 题名:放飞英语教学思维,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江丽琴 涂翔 刊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85-87 58/68 题名:试析交际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治 刊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91-93 59/68 题名:高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与教学原则 作者:张庆芳 刊名:洛阳大学学报.2004,19(3): 61-63 60/68 题名:体育****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对策 作者:刘丽军 刊名: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 143-145 61/68 题名:提高医学院校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探略 作者:王梅 刊名: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3): 316-317 62/68 题名:注重双向交流 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禄颖 刊名: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130-131 63/68 题名:朗读对英语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 作者:董振周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7): 34-34 64/68 题名:对比文化差异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廖成英 刊名: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 39-40 65/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浅谈 作者:夏盛昭 邹锦 刊名:现代教育科学:考试专参初中篇.2004(6): 53-53 66/68 题名:浅析英语交际能力训练方法 作者:阿春林 刊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131-132 67/68 题名:文化认知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宏 刊名:河西学院学报.2004,20(4): 72-76 68/68 题名:了解请求方略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艳玲 刊名:活力.2004(6): 53-53 〖检索时间〗2008-01-23 13:35:30 1/100 题名:浅谈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蓉 刊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4): 67-68,89 2/100 题名:在情境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陶小洁 刊名:今日教育.2004(6): 40-41 3/100 题名:浅谈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姚景丽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6): 16-16 4/100 题名:略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胡龙娇 刊名: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19(1): 92-93 5/100 题名:论英语交际能力与中外文化差异 作者:郑超萍 刊名:茂名学院学报.2004,14(2): 28-30 6/100 题名:关于非英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报告 作者:李旭东 李灏 刊名: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1): 20-24 7/100 题名: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吴书标 张桂兰 刊名:安徽教育论坛.2004(1): 37-38 8/100 题名:文化因素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作者:蒋宇红[1] 孟冬[2] 刊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2): 35-38 9/100 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作者:李丽红 刊名: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12(4): 58-59 10/100 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郭海泉 刊名:现代教育.2003(14): 60-60 11/100 题名:试论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覃建宁 刊名:河池师专学报.2003,23(B12): 47-49 12/100 题名:加强朗诵,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张居设 刊名:广西粮食经济.2003(6): 40-42 13/100 题名: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迎晖 刊名: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16(4): 86-87 14/100 题名:在交往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孙潋 刊名: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10): 6-8 15/100 题名:如何加强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邱佳岭[1] 于颖南[2] 刊名:天津教育.2003(12): 40-41 16/100 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竹 刊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107-108 17/100 题名: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提高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蒋郑宏[1] 刘宁南[1] 曾兆令[2] 刊名: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21): 1967-1969 18/100 题名: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山成才 刊名:青海教育.2003(5): 25-26 19/100 题名:浅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 作者:王岩 何英 刊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 242-243 20/100 题名: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承贤 刊名:江苏高教.2003(6): 134-134 21/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国荣 刊名:江西教育:管理版.2003(1): 37-37 22/100 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群芳 刊名:广东教育.2003(6): 26-26 23/100 题名:影响英语交际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作者:连益芝 刊名:龙岩师专学报.2003,21(4): 72-73 24/100 题名:中国文化因素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作者:赵洋 刊名:教育家.2003(4): 52-53 25/100 题名:浅谈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晓红 刊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4(5): 77-78 26/100 题名:一石激起千层浪-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晓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7(5): 70-70,77 27/100 题名:“听”“说”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黄芳 刊名: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3(4): 37-39 28/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孔凌 刊名:山西教育.2003(16): 48-48 29/100 题名:从语用学维度审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勇 刊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70-73 30/100 题名: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晓坤 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3,5(3): 123-124 31/100 题名: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思考 作者:王丽峰 刊名: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 74-75 32/100 题名:语言的交际功能与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柳静 刊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1): 50-52 33/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福珍 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5): 34-35 34/100 题名:浅论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雷术海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3): 49-50 35/100 题名: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尹洪佳 刊名:教育探索.2003(8): 89-90 36/100 题名:怎样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胡杨朋 刊名:英语辅导:初二年级.2002(5): 16-16 37/100 题名: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张志国 刊名: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1): 19-19 38/100 题名: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郝翠平 郝翠华 刊名:甘肃教育.2002(12): 30-30 39/100 题名:由“单向”到“互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 作者:郭整风 刊名: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22-24,F003 40/100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俊媛 刊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6): 104-105 41/100 题名:克服母语干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卜绛雯 刊名:太原科技.2002(4): 50-50,52 42/100 题名: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思考 作者:赵若英 刊名:基础教育研究.2002(10): 38-40 43/100 题名:开设实践课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沈艺 刊名:中医教育.2002,21(2): 27-29 44/100 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作者:王冬青 刊名:卫生职业教育.2002,20(2): 55-56 45/100 题名:激发兴趣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高莲芹 杞秀玉 刊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6): 61-61 46/100 题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德斌 刊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3): 57-59 47/100 题名:交际法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作者:邵静 刊名: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 84-86 48/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拓展 作者:武守群 刊名:高考.2002(5): 39-41 49/100 题名: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张雁生 刊名:镇江高专学报.2002,15(3): 94-96 50/100 题名:浅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卫红 刊名: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4): 48-49 51/100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传香 刊名: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2): 48-49 52/100 题名:浅谈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作者:王志玉 刊名:陕西教育科研.2002(3): 57-57 53/100 题名:浅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胡昱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3): 48-49 54/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高考 作者:刘斌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2): 47-47,52 55/100 题名:社会语言学与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小云 刊名: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2,18(3): 39-41 56/100 题名: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文芳 刊名:教学研究(河北).2002,25(2): 130-132 57/100 题名:高职英语文化负迁移现象与英语交际能力的探讨 作者:耿民 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2,4(1): 119-120,125 58/100 题名:合作学习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玉玲 刊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1): 78-80,82 59/100 题名:交际法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古莉 刊名: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25(1): 25-26 60/100 题名:关于非英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 作者:关剑 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2(5): 94-96 61/100 题名:文化教学与培养高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杨跃 李红梅 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2(3): 68-69 62/100 题名:如何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沈进 刊名: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6(4): 45-45 63/100 题名:浅谈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孔艳波 刊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 60-62 64/100 题名:掌握中西文化差异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白红梅 刊名: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4): 64-65 65/100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行文[1] 乐清平[2] 刊名:芜湖师专学报.2002(2): 123-124 66/100 题名:关于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关剑 刊名: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2,4(1): 114-116 67/100 题名: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朝英 刊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2): 62-66 68/100 题名:互动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徐玉娟 刊名: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 194-196 69/100 题名:精读课教学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孙志红 刊名:山东外语教学.2001(2): 72-74 70/100 题名: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余琴 刊名:山东教育.2001(7): 93-93 71/100 题名:谈英语交际能力与文化背景教学 作者:李盈光 曾祥玲 刊名:中国成人教育.2001(12): 56-56 72/100 题名:论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红英 刊名: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5): 72-76,71 73/100 题名:关注文化差异,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巴岩 李寒冰 刊名:枣庄师专学报.2001,18(3): 80-81 74/100 题名:了解英语交际策略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杨晓红 刊名:呼兰师专学报.2001,17(2): 57-58 75/100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魏俊轩 刊名: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5): 54-55 76/100 题名:如何培养非英语****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潘向阳 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1(4): 66-67 77/100 题名:在师范院校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惠克宁 刊名:集宁师专学报.2001,23(3): 47-50 78/100 题名: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浅谈 作者:周幼明 刊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 122-123 79/100 题名: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晗 刊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1): 107-109 80/100 题名: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周梅艳 刊名: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3): 97-98 81/100 题名:提高英语交际能力ABC 作者:萧民 刊名:初中生学习技巧.2001(8): 12-12 82/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中考试题 作者:颜新祥 刊名:英语辅导:初三年级.2001(3): 22-23 83/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在英语课中的尝试 作者:孙晓秋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4(2): 48-48 84/100 题名:提高英语交际能力ABC 作者:萧民 刊名:英语辅导:初一年级.2000(1): 20-20 85/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强化训练(Units1-4) 作者:萧民 刊名: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2000(7): 27-27 86/100 题名:大学英语交际能力教学初探 作者:何玉敏 刊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2(3): 64-65 87/100 题名: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牟金环 刊名: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16(1): 68-70 88/100 题名:从素质教育出发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角”功能初探 作者:陈文 刊名: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2000(12): 27-29 89/100 题名: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秋菊 刊名:许昌师专学报.2000,19(4): 127-128 90/100 题名:搞好短剧表演活动 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培 黄玉兰 刊名: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 53-54 91/100 题名:课棠讨论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方碧姬 刊名: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7(1): 51-54 92/100 题名: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探索 作者:王国凤 刊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0,13(2): 76-78,32 93/100 题名: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文强 刊名:农村成人教育.2000(1): 17-18 94/100 题名:研究中英文化差异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孙海燕 刊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123-124 95/100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与途径 作者:陈金荣 刊名:许昌师专学报.1999,18(2): 127-128 96/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概说 作者:秦莉 刊名: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6): 122-122,134 97/100 题名:注重听力训练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蔡晓斌 刊名:泉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3): 78-79 98/100 题名:谈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海燕 刊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74-76 99/100 题名: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建平 刊名: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9,20(2): 105-105 100/100 题名: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三个方面 作者:许爱侬 刊名: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19(1): 111-114,120相关知识: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如何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论文摘要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怎样才能迅速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更多

问题一:学报是什么级别的杂志 大多数高校在学报要省级刊物。但著名高校在学报有的是北大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比国家级级别都高。具体看要哪个地方办在。 户国期刊网可以查到的。 问题二:学报是什么级别 你指的是伐术期刊方面的学报吗? 如果是的话,那也要看具体的期刊,同样是学报,级别相差很大哦~ 问题三:大学学报都是什么级别 学报有两种,一种是学术刊物,一种是学校官方介绍学校方方面报道的报纸,简称学报。学报一种是指专门进行学术研究成果报道的学术类期刊,如《化学学报》、《数学学报》等,一般大学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多以“某某学报”冠名,如《北京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信息蕴含高、情报价值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取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程度的上下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红中央期刊和中央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依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施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度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 *** 行为。迄今为止,我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程度这一角度制定过评价规范,这是一件十分复杂、难度十分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能够简单地作出评价的。即便一些兴旺国度,也没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权衡本人国度的学术期刊学术程度的客观规范。1992年国度科委、 *** 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共同发布了《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请求》,1995年,新闻出版署发布了《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规范》,这两个文件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从管理的角度对自然科学期刊的5大类、社会科学期刊的7大类期刊停止质量监管的根据。这两个规范中,固然对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规范有请求,但都是一些准绳性的,不能仅以此作为判别期刊学术程度上下的规范。 问题四:学报上发表论文算是什么级别的? 要看你发表的学报的级别,可以对照北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查询你所发学报是否在核心期刊上,一般我们评职称所说的核心期刊目录就是指它。绩在核心期刊目录,就只能算公开发行出版了,一般评职称只能算最低档,不过也有特例,有些大学为支持自己大学的学报,也是为了鼓励教师给自己学报投稿,往往对自己学报发表的文章给与特殊照顾,再评职称打分时按照核心期刊对待! 问题五:学报是怎样分等级的?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问题六:浙江大学学报是什么级别 可能没有发全,你可以到 图像水印检测 或者告诉我你的邮箱!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年版)(共1798种)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第二编 经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4版)的说明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 问题七:《计算机学报》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08年还是核心期刊,现在是不是不确定,百科也没有更新,如果你需要核心的话,可以看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oa核心 问题八:西安财经学院学报属于什么级别的期刊 这个期刊是 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核心期刊!! 级别上看,应该算是 普通国家级吧。 问题九: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属于什么等级的期刊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 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 问题十:本科学院学报是什么意思啊,发表以后算是什么级别的呢 一般来说,本科学院的学报是达到省级标准的 具体是什么级别得看学院的实力 比如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的文科部分就是核心期刊 而理工部分就是普通期刊 也就是国家级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则是核心期刊 一般而言 现在国内 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区别不是很明显 学校和单位是否承认你的文章 得去学校研究生学位办去咨询 一般都会有 本学校承认的期刊清单的,所以这点你不必担心。至于工作单位,除非是搞学术的,其他一般都不管 只要你是正规期刊上的文章就承认。

图书馆藏 截止2014年1月,江西理工大学赣州图书馆有计算机文献检索中心、电子阅览室中心及各类中外文书刊阅览室26间,学术会议室3个,阅览座位达2353个;藏书200余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20多万册,外文书刊13万余册,中文期刊合订本8万余册。各类载体中文期刊近万种,外文期刊7000种,电子图书100多万种,博硕论文数十万篇,以及大量其他电子出版物与数字文献资源。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图书馆始建于二十世纪90年代,建筑面积3300余平方米 ,2013年3月,新建成的占地约23168平方米,集图书馆、办公楼为一体的11层(楼高米)现代化图书信息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该图书馆位列网友评选的【全国最美的50座高校图书馆】第38位(江西省仅此一座入围)。 截止2014年1月,藏有各类图书文献近20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期刊近500 种,设有阅览室3间,阅览座位300多个;并可共享校本部各类载体中文期刊近万种,外文期刊7000种,电子图书100多万种,博硕论文数十万篇,以及大量其它电子出版物与数字文献资源。 学术期刊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ISSN1674-9669)《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是江西理工大学主管,江西理工大学和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有色行业科技学术期刊。原刊名为《江西有色金属》创刊于1987年,2010年更名为《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双月刊,大16开本,100页/期,语种为汉语,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9669,国内统一刊号:CN36-1311/TF,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分析、机电、自动化、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原创性学术论文、综合评述等。《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CAJ-CD规范》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期刊。《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主要获奖有:1996 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科技期刊;1997 年选矿栏目荣获江西省首届期刊优秀栏目奖;1998 年荣获江西省期刊优秀版式三等奖;2000 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 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 年被评为第二届江西省优秀期刊奖重点期刊;2008 年荣获第三届江西省优秀期刊三等奖。2010年江西省科技期刊评估优秀期刊。2012年荣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中国有色金属出版物奖(期刊奖)二等奖以及江西省第四届优秀期刊二等奖,同时“冶金·材料”栏目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期刊栏目,2013年荣获“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称号。根据中国知网发布的2015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复合影响因子由2014年的增至,增幅高达,在全国“TF冶金工程技术”类77种期刊中,影响力指数(CI值)位居第14位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ISSN 2095-3046)《江西理工大学学报》是江西理工大学主办,创刊于1980年12月,创刊名《江西冶金学院学报》,1989年改为《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5年改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双月刊,逢双月底出版,大16开本,每期100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46,国内统一刊号:CN 36-1289/TF。国外邮发代号为:7055BM。《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学报》复合影响因子已达。《学报》先后三次获全国《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8年在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新闻出版局联合组织的江西省高校学报评估中被评为江西省高校优秀学报;2011年,学报还喜获教育部授予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江西理工大学学报》以自然科学为主,包括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部分的主要征稿范围:化学环境、土木测绘、机械电气、控制信息、数学物理等;社会科学部分的主要征稿范围:思政研究、有色金属文化研究、经济管理、法学研究、教育管理、心理健康等。为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成果给予优先刊登,并实行优稿优酬政策。学报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剑桥科学文摘》之《工程材料文摘》(CSA/EMA)来源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数据截止2014年)】 截止2014年1月,学校与冰岛大学合作开展环保、功能材料及铝深加工技术等方面研究,指导阿克雷利大学建立冶金系,学校科技代表团在冰岛访问期间,受到冰岛总统柯雷姆松及教育部长奥立齐的接见和赞赏;与印度尼西亚BBIM公司建立了科研信息互通机制和全面技术合作开发平台;承担了赞比亚谦比西铜矿“矿山采掘信息化”、卢旺达“钽铌氧化物制备中的钨回收工艺设备系统技术开发”、越南“褐铁矿磁化熔烧及磁选工业生产技术开发”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论清商乐始于曹魏建安时期——以曹丕《燕歌行》为中心 学习与探索 2011/02“当代学者研究”主持人语 天中学刊 2011/01论江南清乐及乐府诗的属性及与曲词发生的起源关系 求是学刊 2010/06论中国文学的三次自觉——以建安曹魏文学自觉为中心 学术研究 2010/07论隋代初唐的燕乐歌诗写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曲词发生史研究的学术史误区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论双音词转型视角下的十九首与建安五言诗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璀璨的宋代“元日”诗歌 厦门航空 2010/02大唐岁月 诗歌盛世 厦门航空 2010/02《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反思 社会科学研究 2010/02论《洛神赋》为曹植辩诬之作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重建当今学术机制和学术话语的思考——以十九首为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论中唐中前期文人词的渐次兴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论白居易曲词写作的词体发生史意义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论《古诗十九首》与曹植的关系——兼论《涉江采芙蓉》为曹植建安十七年作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4论易安体的写作视角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1论李白词为词体发生的标志 中州学刊 2009/01论秦嘉五言诗《赠妇诗》三首为伪作 学习与探索 2009/01从语汇语句角度考量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论唐五代词向北宋词的演变历程——王国维“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之论的反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苏轼“以诗为词”涵义综论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11论东坡词创作游戏化及其意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略论词产生于盛唐宫廷——关于词的起源、界说和发生 学习与探索 2008/05论盛唐声诗和绝句为唐曲词发生的前夜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论后主体的形成过程及其词史意义 天中学刊 2008/04冯延巳《阳春集》真伪论考——兼论《阳春集》与《寿域词》之关系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3《陌上桑》创作时间、作者考辨 北方论丛 2008/01唐宋词流变及内涵概述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07/08论白石体的特质及其词史地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6白石体开辟了新的应社方式论 中州学刊 2007/04论宋初体 社会科学研究 2007/04论小晏体的词史意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2“风骨”内涵之我见 华夏文化论坛 2006/00论建安山水题材五言诗及其诗歌史意义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5论少游体 江苏社会科学 2006/05论阮籍的《咏怀》五言诗的诗史意义——兼论正始诗歌与建安诗歌的异同 天中学刊 2006/04论东坡体由“应”向“非应”的飞跃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4试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的女性题材写作——兼论《青青河畔草》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论风骨的内涵及建安风骨的渐次形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论晏欧体 中州学刊 2006/03论唐宋词的诗体借鉴历程——以温韦、张先、晏欧、少游、美成体为中心线索的探讨 社会科学研究 2006/03古诗十九首“东汉”说质疑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2论正中体——兼论《阳春集》之真伪 天中学刊 2006/01论建安五言诗女性题材的兴起——兼论《怨诗》的作者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论建安游宴诗的兴起——兼论《今日良宴会》的作者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论柳永体对民间词的回归 东方论坛 2005/04论苏诗散文化意象对纯诗意象的变革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08试论五言诗的成立及其形成的三个时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稼轩词本质特征新论 中州学刊 2005/04略论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间和作者阶层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论早期应制应歌词的词史意义 江海学刊 2005/03论曹操诗歌在五言诗形成中的地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2论初盛唐边塞诗的演进和类型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王维诗有画意象与苏轼比喻意象的嬗变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王粲与五言诗的成熟——兼证《七哀诗》、《杂诗》的写作时间 齐鲁学刊 2005/02论花间体及温韦之异同 天中学刊 2005/01初论古诗十九首产生在建安曹魏时代——从五言诗形成历程角度的探寻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变及“始创瘦硬之体”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论东坡体的形成历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11论应制应歌对飞卿体的促成 东方论坛 2004/06论古典诗体形式的形成与变异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6陶渊明自然本体论(二) 天中学刊 2004/03陶渊明自然本体论(一) 天中学刊 2004/01苏东坡的春节诗 文史知识 2003/02苏轼审美人生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唐宋词体论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6论唐宋词体的类层和演进 天中学刊 2003/03李白虚幻政治理想论 天中学刊 2002/04绿色的幻灭 散文 1998/11我把一首诗发表在洁白的沙滩上 雨花 1998/12试论唐宋词发展史上的五个里程碑及其词史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8/02近代俗文化的先声—─柳永词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98/03苏轼“豪放雅词”论 天中学刊 1997/06论东坡词的“雅化”及其对词史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7/01苏轼的密州词与豪放词风的创立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6/01范仲淹、唐寅和“白相文化” 雨花 1995/03试论苏轼的“以文字为诗” 江西社会科学 1991/05苏轼“以文为诗”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90/04苏轼“以才学为诗”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89/05意境:物境、情境 学术月刊 1987/02哲理·情感·意象·议论——苏轼哲理诗之我见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1

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51种) 序号 期刊名称 期 刊 信 息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00871) 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300071) 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南京市汉口路22号(210093) 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200433) 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100084) 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新港西路135号(510275) 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省成都市望江路29号文科楼156室(610064) 1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361005) 1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2 求是学刊 哈尔滨南岗区学府路74号(150080) 1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310028) 88925616, 1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130024) 85098026 15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武昌珞珈山(430072) 1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130012) 1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18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100037) 19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大学报》编辑部(210097) 20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430079) 2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710049) 82667978 2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长安南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710062) 23 思想战线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650091) 2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450001) 25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2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南京四牌楼2号(210096) 2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州市石牌(510632) 85224092 28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省保定市五四东路180号(071002) 29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武汉市珞瑜路1037号(430074) 30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太原坞城路92号山西大学学报编辑部(030006) 3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710069) 32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西区卫津路241号(300074) 23540081 33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长沙岳麓山(410081) 8872471 34 齐鲁学刊 山东·曲阜(273165) 35 西南大学学报(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更名)(人文社会科学版) 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400715) 36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200234) 3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730000) 2312707 3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250100) 3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华山路1954号1000号信箱(200030) 40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350002) 4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市仓山区(350007) 4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730070) 43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西路235号(010021) 4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海市上大路99号(200444) 4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广州石牌)(510631) 4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610068) 4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安徽合肥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230039) 5107157 48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编辑部(518060) 49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宁夏银川西夏区文萃北街217号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750021) 2061735 5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98号(650092) 51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海南省海口市(570228)

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快来看看吧!

[1] 张炬. 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2] 薛富兴. 文化转型与当代审美[J]. 文艺研究. 2001(03)

[3] 肖鹰. 青春偶像与当代文化[J]. 艺术广角. 2001(06)

[4] 时宏宇. 王尔德唯美主义的现代阐释[J]. 齐鲁艺苑. 2003(01)

[5] 余颖. Agora--广场精神的复兴[J]. 规划师. 2002(11)

[6] 秦军荣. 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D]. 武汉大学 2014

[7] 张宁. 文化主义与意识形态幻象[D]. 武汉大学 2011

[8] 顾 萍. 浅谈对绘画艺术创作中的自律与他律的理解[J]. 皖西学院学报. 2002(03)

[9] 周小仪. “为艺术而艺术”口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J]. 外国文学. 2002(02)

[10] 陈刚. 阿多诺对当代美学的意义[J]. 文艺研究. 2001(05)

[11] 伽茨,金经言. 关于自律美学的若干批判性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2001(02)

[12] 李胜清. 艺术形式的意识形态含义解读[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3] 程小牧. 自律与形式:看待现代主义的一种角度[J]. 江海学刊. 2002(01)

[14] 李俊. 艺术本质论:走出自律与他律的双重困境[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1(06)

[15] 许敏玉. 商业视域下广告审美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

[16] 冯丽荣. 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美学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17] 刘泰然. 变化的宇宙观:中国艺术精神再阐释[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8] 黄怀璞. 关于审美问题的非艺术性思考[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5)

[19] 陶东风. 流行文化呼唤新的研究范式──兼谈艺术的自主性问题[J]. 文艺研究. 2001(05)

[1] 赵雅妮,刘海. 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2] 卫华. 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 求索. 2010(05)

[3] 刘海.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 文艺争鸣. 2011(17)

[4] 刘海. 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 人文地理. 2011(03)

[5] 徐岱. 艺术的自律与他律[J]. 东疆学刊. 2006(03)

[6] 陈剑澜. 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6)

[7] 刘海. 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 长江学术. 2010(04)

[8] 杜吉刚. 文学艺术自律--西方前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批评的一个诗学主题[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9] 阿格妮丝·赫勒,傅其林. 艺术自律或者艺术品的尊严[J]. 东方丛刊. 2007(04)

[10] 杜吉刚. 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1] 乔国强. 文学史:一种没有走出虚构的叙事文本[J]. 江西社会科学. 2007(08)

[12] 胡亚敏. 审美·资本·日常生活--评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J]. 文艺研究. 2006(11)

[13] 刘思聪. 回到生活的艺术--简述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J]. 文艺评论. 2006(05)

[14] 刘嵘. 20世纪结构主义思潮对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影响[J]. 艺术百家. 2006(05)

[15]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前言[J]. 当代作家评论. 2006(05)

[16] 周朔. 审美形式、艺术自律、革命--马尔库塞艺术理论的三个关键词[J]. 东岳论丛. 2006(04)

[17] 王泽庆. 艺术自律的辩证法[J]. 文艺理论研究. 2007(04)

[18] 刘海. 审美内视与空间弥合--从文艺心理学角度解剖意境的本质[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04)

[19] 李彤. 艺术的自律和研究的自蔽--关于书法史研究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2)

[20] 刘海. 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J]. 兰州学刊. 2010(03)

[21] 刘海. 日常生活审美化抑或审美符号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质疑[J]. 电影评介. 2010(01)

[22] 冯黎明.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一场现代性焦虑[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1] 陈文红. 在“艺术”之外思考艺术[J]. 文艺研究. 2005(01)

[2] 张相轮. 当代审美文化发生发展的`自律和他律[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04)

[3] 陶巧丽. 在先锋与自律的艺术之间[J]. 艺术界. 2006(02)

[4] 沈语冰. 现代艺术研究中的范畴性区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J]. 艺术百家. 2006(04)

[5] 施立峻. 艺术自律性与当代中国语境--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美学的艺术自律性原则理论出发[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6] 宋世明. “为艺术而艺术”:一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J]. 求是学刊. 2006(03)

[7] 吕景芳. 自律与他律--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01)

[8] XU Fa-chao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认识、游戏与想象--对文学功利性问题的思考[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04)

[9] 郑国庆. 艺术自律与先锋派,及介入[J]. 读书. 2003(10)

[10] 聂运伟. 商品化时代的文艺自律[J]. 文艺研究. 2003(05)

[11] 沈语冰. 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阿瑟·丹托的艺术批评观(上)[J]. 世界美术. 2003(03)

[12] 邓艺梅. 关于近代西方“艺术的自律”概念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5(02)

[13] 陈明. 对构建和规范艺术形态范畴的思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14] 涂蓉蓉. 关于观念性绘画发展的思考[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5] 詹艾斌. 论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艺术的辩护[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01)

[16] 凌海衡. 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17] 杜吉刚. 西方诗学中的文学符号自律观念及其人学本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18] 李健,翁再红. 论合理化进程中的艺术自律[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01)

[19] 刘万勇. 新批评“自律性”文学观源流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不好投。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杂志目前为普通刊物,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的投稿时难度相对大。

学报属于期刊的。论文发表方面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找原上草论文了解。

高校的学报当然还是期刊!!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由清华大学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审稿流程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投稿者需要耐心等待。根据学报编辑部的规定,审稿一般需要20-30天,不同稿件可能会有所不同,尤其是涉及到技术编辑的稿件,审稿时间可能会更长。如果初审状态已经超过20天,投稿者可以登录稿件管理系统查看审稿状态,如果出现问题,可以直接联系编辑部客服寻求帮助。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什么级别,省级期刑,核心期刊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是国家一级学会,经教育部社科司同意,每五年组织一次全国性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评优活动,旨在通过评比来推动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办刊质量的不断提升。本次评优活动从全国近两千家高校社科学报中评选产生了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精品期刊和优秀期刊。《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荣获“精品期刊”是学术界和期刊界对我校学报办刊质量的充分肯定,标志着本刊在精品办刊道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