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血红蛋白检测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

血红蛋白检测方法论文

物理化学与医学检验的关系与应用 物理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来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并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是物理与化学的简单组合。对于生命科学工作者来说,物理化学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利用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可以解释和阐明许多生命现象,并用以指导生命科学研究工作。 近年来,医学以逐渐有经验科学想理论科学发展,它与物理化学联系更加紧密。医学检验对物理化学日益显示更高的要求,检验工作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了仪器分析方法,而仪器分析实质上是物理化学的研究手段;在阐明各种检验的医学意义时,也要用到很多物理化学的知识,例如:如果镰刀状细胞的血红蛋白的电荷与正常细胞不同,因而其电泳速率就和正常的细胞不一样。所以,医学检验可以用电泳法来鉴定镰刀状贫血。检验血红蛋白分子的稳定性以及他们的聚合情况时,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如沉降,黏度)非常有效。光吸收实验可以用来测定血红素颜色的改变情况,用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方法来测定血红素与氧的结合的情况等。总之,物理化学对医药院校的学生是非常有用的一门学科,学好了物理化学,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可以可以用物理化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打好专业基础,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提高自学能力,逐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操作和实验的能力。 下面简要叙述物理化学在医学检验的应用的几个例子: 在第六章中,通过讨论电解、极化、超电势及析出电势等,可以从理论上了解检验工作中常用的测试方法——极谱分析法。其中生物敏感电极中的微生物电极是将活的微生物固定在膜上而制成的电极,用于医学检验中测定肌酐酸等微生物电极。 医学检验中的酶学测定法是直接根据动力学原理而设计的。 现代医学检验中广泛应用的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是通过对界面现象的研究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分析技术,界面化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界面化学。过冷、过热及过饱和状态常叫亚稳态,在医学检验中常常涉及亚稳定的生成和破坏。 医学检验所研究的血液、细胞液、组织液等蛋白质也是胶体分散系的范畴,在医学中,也大量涉及胶体化学。如做尿蛋白电泳来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以及通过对血液黏度的测定可诊断某些疾病等。 总之,医学检验离不开物理化学。

罗建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为腰背腿痛,轻者可给患者生活及工作带来痛苦和困难,重者丧失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美国每年因腰腿痛而支付的医疗费和丧失劳动力的补偿费用达500亿美元。显然该病已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更是我们治疗学上的一个重要内容。“髓核摘除术”,就是外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主要手段。不可否认,在60年代、70年代,不失为一种被外科手术家们引以为豪的治疗办法。几十年过去了,可手术家们还视此(髓核摘除术)为传家之宝,认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髓核突出对硬膜囊和神经根造成的机械性压迫所致,为此手术时力求除恶务尽方显效果。然而临床疗效却不尽人意,手术疗效不佳,后遗症多,复发率高,更有甚者一次手术不成功,再来第二次最后造成患者终身痛苦。资料表明,经手术摘除髓核后,约有30%的患者症状没有丝毫减轻,个别患者病情反而加重。倘若腰腿痛是因突出的髓核机械性压迫所致,手术摘除髓核后症状随即消失,可事实并非如此,更甚的是,许多并非是由突出的间盘压迫所致的腰腿痛被误诊而行手术治疗,其结果非但未减轻症状反而加重。诸如此类大量事实,不得不引发诸多学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痛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摘除髓核能解除腰腿痛的理论质疑。据美国骨科杂志一篇对2000例患者分别作了1年、3年和5年的随访调查,结果术后1年复发率33%;3年为;5年则高达。突出的间盘已切除,症状却又复现,这足以说明髓核摘除并不能解除腰突症中的腰背腿痛,说明引发腰腿痛症状另有原因。腰椎间盘突出机械性压迫就是引起腰腿痛的根本原因?手术摘除突出的髓核是否能解决腰背腿痛等症状?就临床治疗中相关的问题和治疗机理中尚存争议的观点,阐述本人的观点与同道作一探讨。1、突出的椎间盘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是导致腰背腿痛的主要原因吗?笔者将1990年至2001年采用针刀治疗的500例经CT和MRI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结果加以分析,认为突出的间盘压迫和刺激并非是导致腰腿痛的根本原因。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针刀能进入椎管将突出的间盘切除或剥离掉,而是松解椎管外的软组织,再结合手法恢复腰椎的力平衡。《黄帝内经·素问》提出人体有阴阳和气,阴阳平衡则可协助生命之气循行十四经络。若气行之处出现阻塞和渗溢,则表明存在阴阳失衡,因此产生疾病和疼痛。中医通过针灸等疗法疏通经络,纠正阴阳失衡,以达到治病去痛之目的。用针刀来松解椎管外软组织、针灸等疗法疏通经络,便可达到治病去痛之目的。说明导致腰腿痛主要不是突出的间盘机械性的压迫所致。、影像学显示:在25~50岁正常男性体力劳动者进行L4~5,L5~S1间隙CT扫描结果,发现有45%的人显示有腰椎间盘突出,部分显示对硬膜囊和神经根有不同程度的压迫现象,而临床却没有任何腰腿痛症状。反之有的腰突症患者CT扫描显示,突出的间盘无硬膜囊和神经根压迫,却腰腿痛症状十分明显,这说明导致腰腿痛除突出的间盘压迫外,另有原因。2、腰腿痛是机械性压迫所致还是无菌性炎症或化学物质所致?传统观点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坐骨神经痛的机制,是髓核突出物单纯的机械性压迫腰骶脊神经根所致。可临床事实并非如此。Crarfin(1991)对神经根性疼痛提出的机械性压迫问题认为,机械性压迫不是致痛的唯一因素,他报道4例有根性痛的患者,未发现与神经根有关的结构有任何改变,根性痛却渐渐缓解。宣蛰人(1976)经椎管探索手术证实髓核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引起神经机能障碍,而无硬膜外结缔组织的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者,视不同的压迫程度而出现下肢的麻木或麻痹,临床上并无腰腿痛现象。只有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病变,临床上才会出现腰腿痛。也就是说,炎症反应是产生剧烈疼痛直接的重要因素。然而,腰椎椎管内神经鞘膜与硬膜外炎性反应是如何产生的?其又与间盘髓核突出有何因果关系?椎间盘具有双重神经支配,其外侧部和前纵韧带接受交感神经灰交通支支配,后外侧支及后纵韧带接受灰交通支与窦神经双重支配,呈不均匀分布,大部分分布于外侧与后侧,该区也是椎间盘易损伤部位。组织学观察椎间盘的微损不易引起炎症和愈合,还有间盘的无血运的特性也限制了炎症和愈合反应,原不良愈合导致组织强度下降,反复损伤,最终导致持续性的炎症。Seal(1990)发现,手术切除的间盘组织中的磷脂酸A(PLA)含量增高,说明其参与炎症过程。该学者又将从间盘组织中提取的PLA注入大鼠的后掌,诱发出明显的炎性反应。也表明间盘组织中增高的PLA参与炎症反应。吴闻文等(1996)对20例腰突症患者手术获取的髓核组织进行PLA活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患者髓核组织中PLA活性显著高于自身血液中和健康人间盘髓核中PLA活性水平,患者腰腿痛程度与髓核中PLA活性明显相关。椎间盘髓核组织是体内最大的、无血运的封闭结构,间盘突出后纤维环破裂,髓核基质里的酶蛋白β神经根鞘膜具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性,导致椎管内结缔组织炎性反应及局部组织破坏,使内源性疼痛介质释放(如缓激肽、血清素、组织胺、乙酰胆碱、前列腺素E1E2和三烯B4等)。这样在椎管内神经根机械性压迫损害功能障碍之前,产生了较强烈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其中非神经源性疼痛介质与神经源性疼痛物质均在腰腿痛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机械性致压因素可以导致神经介导功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感觉和运动的缺失。神经根无神经外膜,为结缔组织所紧密包裹,外围有鞘膜覆盖。实验证明,神经根营养供应,⑴来自内部血供系统;⑵来自脑脊液。神经根的毛细血管内血浆蛋白向神经内运转少于脊神经节和周围神经,易发生水肿,尤其是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压迫导致椎管内静脉瘀血,动静脉短路开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神经根水肿更加明显,(52mmHg)压迫2分钟,足以引起水肿,继而阻断毛细血管的回流,最终出现神经根营养不良及机能障碍,临床上表现为麻林或麻痹。据有关报道证实,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下腰部深层肌(棘肌)中磷脂酸A含量增高。PLA是一种炎性化学致痛物质,除了椎管内炎症反应参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神经根性痛的形成外,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炎症反应很可能是引发腰腿痛的重要因素。此种炎症可导致腰腿痛和肌痉挛两个继发性发病因素。综合上述观点认为:⑴单纯机械性压迫正常神经根不引起疼痛,而是产生麻木或麻痹。⑵神经根鞘膜外和硬膜外脂肪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病变所产生的化学刺激是疼痛的原因。⑶髓核摘除并不能解除腰突症引起的腰腿痛。⑷腰椎是人体腰部活动的中心轴,是腰部力的支撑点,起着杠杆的作用,以此保持腰部的动态平衡。髓核摘除术,破坏腰椎的正常结构,小关节被破坏,造成腰椎的力平衡失调,因此手术后出现后遗症和并发症是不难想象的。⑸手术治疗病人痛苦大,医疗费用昂贵,病人不易接受。为此临床上治疗腰突症不仅要消除椎管内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组织的炎性刺激,还要消除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炎症反应,这是解除疼痛的重要环节,必须配合手法纠正椎体力平衡,用针刀调整软组织动态平衡失调问题,解除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 《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05年第一期刊发罗建明寰枢椎错位错位综合症,是指枢椎齿状突偏移或前倾,导致寰椎与颈椎不在一个中轴力线上,颈椎上段推曲变直、钩椎关节错缝、椎体旋转;椎动脉因此而扭曲或痉挛,导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小脑失氧、平衡失调;颈1、2、3神经受刺激而出现头痛,甚至耳鸣、眼花、面瘫;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到刺激而致咽喉不适、胸闷、恶心或者失眠、健忘等系列症状体征。对本症认识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既往多将上述症候归类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因为有人认为,寰枢关节不对称,可以有解剖变异,因此,大多数颈椎的X光片都忽略了张口位,未能观察寰枢关节。我国著名整脊专家韦以宗首先在他主编的《中国骨伤科学词典》,将此病收录①;并在《现代中医骨科学》一书中,明确了本病的诊断依据和诊断分型②。现简介如下:诊断依据:患者有后枕不适、头晕头痛或偏头痛、方位性眩晕等头面症状,X线片张口位齿状突偏歪或前倾;侧位C1、2、3有成角旋转,颈曲有改变,触诊可摸到侧偏之寰枢(即两风池穴不对称)局部有压痛者。分型:1) 侧偏型:X线张口位之齿状突偏移,寰枢旋转;侧位片C2、3后成角,颈曲改变不大,颈部活动正常。2) 前倾型:X线片张口位之齿状突前倾,寰枢后倾,出现双边征;侧位颈曲加大,C2、3呈阶梯状改变,颈部活动屈伸受限,旋转尚可。3) 混合型:指前倾与侧偏同时存在。各家疗法:潘东华等③报道根据寰枢椎的分型辩证治疗寰枢椎错缝,根据颈椎张口位X线片的改变,把寰枢椎错缝分为侧偏型和前倾型,治疗方法:首先用理筋手法,寰枢椎错缝不宜作布兜牵引,先行膏摩(药熨)、骨空针调压以理筋松筋,3~5天后行整骨。整骨方法:宜辩证施治,侧偏型:术者用左肘提患者下颌(轻提),右拇、食指二指分别置于寰枢两侧(相当于风池穴),行欲合先离手法旋转复位,前倾型:术式同上,但拇指按压第二颈椎棘突,反复2~3次。治疗结果本组67例,均临床治愈,病程最短5天,最长一个月,平均2周,效果显著。作者强调用韦氏桡动脉实验诊断寰枢椎错缝,准确率达100%。葛冰等④报道不同整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疗效比较,方法:将52例寰枢关节紊乱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牵引下郑复手法(27例)与传统的颈椎旋转定位扳法(25例)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提示牵引下整复手法的疗效优于颈椎旋转定位扳法(P<).骆大富等⑤报道运用仰卧拨伸旋转法治疗寰枢椎错位,方法:患者仰卧位,颈部垫一薄枕,先在颈部施行按、揉、点手法,重点在风池、天柱、哑门、嫛明、肩井等穴位上,使颈部肌肉充分放松,然后去枕,医者一手拇指固定在患者偏歪的横突部,一手拖住下颌,呈纵轴方向边拔伸牵引边旋转,使患者肩部与床沿基本平齐,头颈水平线略低于床的水平面30度,然后逐渐加大旋转角度,先健侧旋至极度,略加力顿挫一下,接着患侧旋至极度,也略用力顿挫一下,若觉手下有移动感或咯噔声响,且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头颈旋转自如,即表示复位成功。1~2日1次,用5~8次。结果:本组120例,痊愈88例,显效2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姚新苗等⑥运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寰枢椎错缝,方法:手法整复:患者取低座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先以按、揉、推、滚法使颈部周围肌肉充分放松,然后点按两侧风池穴。寰椎向右侧错位者,术者以左前臂环抱患者下颌部,右手托其针部,沿颈椎生理弯曲弧的方向提拉牵引1~3分钟,以不加重原有症状为度,然后右手拇指指腹用力按于患者枢椎棘突,双手交叉用力,常可听到喀嚓声,按枢椎棘突之拇指常可感到有一错位之落空感。接着术者改用右手环抱患者下颌,用左手拇指指腹按住患者寰椎右侧横突,以同样方法向右旋转,术毕,颈部周围行理筋手法,缓解软组织痉挛、粘连。然后X线摄片检查复位情况,不理想者隔日1次。并用基本方,药物组成:生芪30g,当归12g,葛根20g,川芎30g,玄胡10g,天麻15g,钩藤12g,地龙30g,泽泻20g,甘草6g。随症加减:病之初,有明显外伤史加红花、五灵脂;反复发作,病久深入,耗及气血肝肾亏虚者加党参、鸡血藤、杜仲、萸肉。结果:本组87例,痊愈38例,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何宗宝⑦运用颈椎定位斜扳治疗寰椎综合症,方法:于枕部行一指禅推法,揉按风池、风府、天、点拨压痛点以病侧为主。斜扳手法:医生立于患者身后,以左手拇指按顶偏右的棘突,右手握持下颌,使患者头颈部保持略前倾位,两手相对缓缓用力向右上方旋转,此时多感觉拇指下关节移动,并可闻及响声。术后尚未纠正可重复1次头部行五指拿法,请叩法。每日1次,6次为1疗程。配合针灸丝竹空透率谷、风池、外关。结果:观察150例中痊愈120例,有效30例。廖善军⑧采用针刺为主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184例,另设西药对照组181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许舜沛等⑨报道针推并治寰枢椎错缝,对19例患者进行了针刺风池(双)、风府、哑门、天柱(双)、后溪(双)等结合枕颌牵旋侧扳复位法治疗。结果治愈13例,占;有效6例,占;总有效率100%。认为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本病可活血化瘀、解痉止痛、整复错移,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也强调病愈后应保持坐、卧姿的正确位置,才能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杨友刚等【12】综合国内外文献,对先天性,外伤性和病理性引起的寰枢关节错位进行了综述,认为寰枢椎不稳和脱位临床较常见,易导致上颈髓受压,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枕颈部症状(如枕颈部疼痛、颈部旋转活动受限);部分患者有脊髓受压表现(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四肢麻木、疼痛以及感觉过敏、手部精细动作障碍等)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表现(如眩晕、视觉模糊、猝倒)。开口位X线片可明确齿状突的外形、齿状突与寰枢侧快间距是否对称,颈椎侧位片主要测量寰齿间距(ADI),正常成人为3mm,如大于此值,可诊断为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寰枢椎不稳和脱位手术方法有寰枢椎植骨融合术,钢丝固定术,椎扳夹内固定术,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单纯寰枢椎植骨融合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经枢椎椎体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经口咽前路寰枢椎钢板内固定术。杨氏同时也指出各种手术方式都存在弊端,也未达到完全理想的生理要求。即单纯的减压和复位不能纠正寰枢关节不稳,而内固定虽然能稳定寰枢关节,但又丧失了寰枢关节的运动功能,导致术后病人头颈活动特别是旋转活动明显受限,从而继发上下关节退变和不稳。而且寰枢椎解剂结构特殊、毗邻结构复杂、周围有重要神经和血管,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手法治疗注意问题:寰枢椎错位手法需十分谨慎。特别施行旋转法或斜扳法,需特别注意,否则易引起寰椎或齿状突骨折、脱位,并发延髓损伤,轻者高位截瘫,重者可致死亡。已有报道运用斜扳法导致寰椎脱位致高位截瘫及死亡,齿状突骨折5例报告【10 11】。因此,在世界骨联制订的“中国整脊法治疗规范”中,明确对寰枢椎错位慎用旋转法,对颈椎病禁用斜扳法【12】,这是本症的诊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所以,临床医师在治疗本症应用手法时,需注意治疗的规范。参考文献:1) 韦以宗,中国骨伤科学词典,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762) 韦以宗,现代中医骨科医学,背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06-8093) 潘东华,韦春德等,寰枢椎错缝诊断分型和辩证施治。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2(3)77-784) 葛冰,金益,王耀,潘崇海。不同整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疗效比较。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11)30-315) 骆大富,伍先光。仰卧拨伸旋转法治疗寰枢椎错位120例疗效观察。按摩与引导,2000,16(6)396) 姚新苗,高宏。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寰枢椎错缝临床分析。中国骨伤,2002,15(5)3097) 何宗宝。颈椎定位斜扳治疗寰椎综合症150例初探。针刺研究,1998,23(3)2088) 廖善军。针刺为主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184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0,20(11)655-6569) 许舜沛,柴铁劬。针推并治寰枢椎错缝19例临床观察。心中医,2001,33(5)42-4310) 淡宇武,强力斜扳致高位截瘫一例报导,按摩与导引,1992,1(43)11) 吴道贵等,推拿按摩致齿状突骨折4例,中国骨伤,1994年增刊12) 杨友刚,权正学。寰枢椎不稳和脱位的诊治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5,26(3):230-232。13) 中国接骨法整脊法治疗诊疗规范标准,中国中医药报,2004,8,9 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21年,专长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疾病,科研方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检测和溶血机制,科研成果: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试纸的研制和应用,已在10多省推广使用20多万例,获97年度广西科技进步贰等奖和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贰等奖,98年获首届广西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荣誉称号。主要论文:《血红蛋白H病复合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临床和试验诊断探讨 中华血液学 1991;12(11):578》;《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对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的影响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2;13(10):547》;《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的再改进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8;19(10):548》;《试纸法测定孕产妇和新生儿的G-6-PD活性 中国小儿血液 1996;(2):75》;《G-6-PD试纸的特点和应用 中国小儿血液 1998;(3):134》。

临床医学进展、生物医学、医学诊断这些期刊上会有相关文献可供参考

xuè hóng dàn bái

hemoglobin [WS/T 476—2015 营养名词术语]

血红蛋白(hemoglobin)是人体血液中一类红色含铁的携氧蛋白质[1]。包括脱氧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1]。

血红蛋白是血红素和珠蛋白构成的缀合蛋白质,是脊椎动物血液的有色成分。每个血红蛋白分子由4个血红素基团与珠蛋白构成,每个血红素又由4个吡咯环组成,在环中央有一个铁原子。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也有维持血液酸堿平衡的作用。血红素是含2价铁的卟啉化合物。血红蛋白中的铁在二价状态时,可与氧呈可逆性结合(氧合血红蛋白);如果铁氧化为三价状态,血红蛋白则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就失去了载氧能力。铁有6个配位键,其中4个与血红素的环状结构相连,并与之处在同一平面中。另2个配位键中的一个与蛋白质部分相连,还有1个则连接氧。珠蛋白含有4个亚基(α2β2),每个亚基连接1个血红素辅基。人和许多动物血红蛋白α链(含141个氨基酸残基)和β链(含146个氨基酸残基)的氨基酸序列已确定,也已用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测定其四级结构(见蛋白质)。血红蛋白基因的点突变导致异常血红蛋白的产生。已发现数百种异常血红蛋白,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引起疾病发生,最常见也最了解的疾病是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病。

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对其运氧功能有重要意义。它能从肺携带氧经由动脉血运送给组织,又能携带组织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经静脉血送到肺再排出体外。现知它的这种功能与其亚基结构的两种状态有关,在缺氧的地方(如静脉血中)亚基处于钳制状态,使氧不能与血红素结合,所以在需氧组织里可以快速地脱下氧;在含氧丰富的肺里,亚基结构呈松弛状态,使氧极易与血红素结合,从而迅速地将氧运载走。亚基结构的转换使呼吸功能高效进行。

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是与氧的亲和力的200倍,破坏血红蛋白的运氧功能是煤气中毒的原因。

血色素

测定血红蛋白含量使用的方法有四种:①比色法。这是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它可分为目视比色和光电比色两类,后者根据所用的稀释液不同,再分为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堿化血红蛋白法、酸化血红蛋白及氧合血红蛋白法。良好的稀释液必须能使血中所有的血红蛋白都转变为一种稳定的血红蛋白衍生物,以便能测出血中血红蛋白总量。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基本上具备了这个优点,它能使除了硫化血红蛋白(正常人血中极少)以外的所有血红蛋白都变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所以用这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因此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已成为国际上测定血红蛋白的标准方法。血红蛋白目视比色法准确性差,国外已被淘汰。但该法简便,经济,目前仍在有些基层医疗单位使用。②测铁法。③测氧法。此二方法复杂,不适于常规使用。④比重法。该法准确性差。

血红蛋白

临床血液检查 > 红细胞

血液

血红蛋白(Hb)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Hi)再与氰化钾作用,形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比色测定。

(1)稀释液:高铁氰化钾200mg,氰化钾50mg,磷酸二氢钾140mg,置1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再加入TritonX100或国产乳化剂OP,~,加水至刻度,校正pH值为~,棕色瓶贮存,置室内暗处可稳定数月。

(2)标准曲线:取市售HiCN标准液四支,50、100、150、200g/L(已稀释为1∶251)在540nm,光径,读取吸光度,以标准液参考值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取血液20μl,加入稀释液5ml中,混匀,静置5min后用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测定,于540nm波长,或绿色滤光片,用水校正吸光度为零点,测吸光度计算或查标准曲线,即得结果。

男性:130~17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儿童:

120~150g/L。

(1)生理性增加:新生儿,高原居住等。

(2)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3)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失血后等。

HicN是目前血红蛋白各种测定法中最准确的方法,除Hbs、HbC外其他血红

蛋白均可转化成HiCN,本文介绍试剂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所推荐。由于HiCN的毫摩尔吸光系数得到国际公认,故可用经严格校准的高级分光光度计根据吸光系数直接计算,此种计算并非检验科常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表示540nm测得吸光度,251为血液稀释倍数,为Hb分子单体毫摩尔吸光系数,是光径,是单体分子量,除1000即由毫克(mg)换算为克(g)。

稀释液应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不得贮存于塑料瓶中,否则氰离子吸附于塑料瓶壁,使测定结果偏低。

稀释液含氰化钾,切勿用口吸液。测定后废液应加入等量水稀释,并按每升加次氯酸钠溶液35ml,混匀,敞开容器,放置一夜后排入下水道。

血红蛋白测定尚有多种方法,目前所报道的方法均未建立本身的标准物,采用此类方法务请慎重,须以HiCN法为参考法进行评价后方可使用。尤须注意现在市售血红蛋白质控液均为HiCN法质控液,用于其他方法会有明显偏倚。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论文

红细胞生存的周期一般只有120天,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观察到患者的血糖在120天之内,是否是稳定的。一般能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只是占到了一小部分,可能只有4%到6%,所以说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正常值也就在这个范围之内,可以代表我们身体在120天左右内血糖的平均值,结果更具参考性。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进行糖尿病治疗,平时最重要的就是使血糖趋于稳定,在这过程我们要及时了解血糖到底有没有控制住,因此,血糖的测量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除了在家用血糖仪进行检测外,还可以用三诺的A1CNow+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进行检测,一般三个月检测一次就行。

1、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原理:糖化导致血红蛋白分子表面阳离子丢失。在弱的阳离子交换剂中,例如Biorex70,伴有增加的离子浓度和(或)pH下降,糖化血红蛋白在非糖化血红蛋白前先洗脱。这现象产生了糖化血红蛋白最初的术语“快速血红蛋白”。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可用于小型、微型或大型柱层析方法或部分或全自动的PHLC/FPLC方法。因为,其他翻译后修饰血红蛋白,例如醛亚胺型、甲酰化、乙酰化、乙醛加合物、降解物、老化人工物品和异常血红蛋白电荷交换也不同于正常的HbA0,所以已经列出了许多阳离子交换层析法的干扰因素。使用常规HPLC的方法。分离糖化血红蛋白亚组分是能达到满足需求的临床精密度。然而,已知HbA1c的峰不是均一的而是包含一重要的非糖化血红蛋白部分。少数糖化血红蛋白也整合到HbA0主峰中。通过使用特殊的柱原料(poly-CATA)和30~40 min分离时间可以改善分离效果。这些方法可以作为参考步骤但不适合常规使用。所有的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对pH和温度的变化敏感,因此要控制pH和温度。说明:根据红细胞代谢动力学推测初始HbA1c值大约每日破坏1/120(≈)。因为糖化在合适的治疗下甚至健康人也产生,故这个理论值在体外不能达到。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治疗而达到血糖量正常,可以发现HbA1c值最大下降率以大约每10 d下降正常血糖的1%(绝对的)。由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方法的精确性,两次测定值HbA1c的差异大约1%就可认为具有临床相关性。因为这些原因,在HbA1c两次测定间至少有2周的时间,推荐4~6周的间隔。因为升高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是长期高糖血症的糖尿病患者相当可靠的指示剂,因而是可能诊断糖尿病的。在未治疗的个体,正常的糖化血红蛋白值临床上可以排除明显的糖尿病。但由于它不能检测糖耐量受损,所以作为诊断和(或)筛选目的唯一的参数,使用糖化血红蛋白是存在问题的。2、电泳法原理:相比于非糖化血红蛋白,因糖化而变化的总电荷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变化是琼脂糖凝胶或者pH梯度~的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离的基础。琼脂糖凝胶电泳的血红蛋白亚组分分辨率很小,而等电聚焦可以更好地使亚组分分离。可能由于试验的自动化程度不足,重要性已经下降。3、亲和层析法原理:硼酸结合顺式-羟基。商品化的m-氨基苯硼酸琼脂糖共价结合的亲和柱已可用于微柱分析检测。将血样本中的血红蛋白加到层析柱后,所有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和旁链糖化的血红蛋白;总糖化血红蛋白)与硼酸结合而非糖化血红蛋白通过层析柱可被测量。在加入高浓度也包含顺式-羟基的多羟基复合物,例如山梨醇后,糖化血红蛋白与硼酸的结合被替换而从柱子上洗脱下来。亲和层析法对经翻译以后修饰的血红蛋白和病理血红蛋白的影响相对不敏感。利用亲和层析法,仅能测定总糖化血红蛋白。广泛使用的亲和层析方法,允许用经验算法从总糖化血红蛋白值计算出“标准的HbA1c”。4、免疫分析法在缬氨酸β-N-末端糖化的血红蛋白提供了一个容易被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可以用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进行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酶学分析测定,抗体特异识别β链N-末端糖化的血红蛋白最后4~8个氨基酸组成的抗原表位。异常的血红蛋白或翻译后经修饰的血红蛋白无干扰。目前的免疫化学试验不仅检测HbA1c,通常也同时检测HbA2c,因为血红蛋白A2糖化δ链的表位是相同的。抗体直接抗β-链的最后四个氨基酸的糖化表位的免疫化学试验也可用进行检测,例如HbS1c。在大多数情况下HbA2c意义不大,虽然镰刀细胞病时可以准确地测定缬氨酸β-N-氨基末端糖化程度,但它仍不能100%代表HbA1c。5、离子层析法离子层析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且操作简单, 被临床广泛采用。检测原理由于血红蛋白β-链N 末端缬氨酸糖化后所带电荷不同, 在偏酸溶液中总糖化血红蛋白( GH b) 及H bA 均具有阳离子的特性, 因此经过阳离子交换层析柱时可被偏酸的缓冲液平衡过的树脂来吸附, 但二者吸附率不同, GH b正电荷较少吸附率较低, H bA 正电荷较多吸附率较高。用不同pH 的磷酸盐缓冲液可以分次洗脱出GH b 和H bA, 用KCN 可将H b转化为高铁氰化血红蛋白,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或者得到相应的H b层析谱, 其横坐标是时间, 纵坐标是百分比。HbA1c值以百分率来表示。现在大部分都用全自动测定仪测定。6、等电点聚集法是测定GH b的新技术, 它是在聚丙烯酞凝胶中加人载体两性介质的薄板上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逐渐增加的pH 梯度, 溶血液中各个组份将移动到各自的等电点的pH 位置上, 这样就得到比一般电泳法更好的分划效果和比较集中的色带, 通过分辨率高的微量光密度仪扫描, 可以准确地测定出各自组份的含量。由于它能够分辨出一级结构不同的HbA、HbAc、HbF、HbS 及HbC等, 可完全避开各种物质的干扰。7、化学发光法采用离子捕捉免疫分析法, 应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联以荧光标记物, 通过连接带负电的多阴离子复合物, 吸附到带正电的纤维表面, 经过一系列彻底清洗等步骤后, 测定荧光强度变化率, 计算浓度。采用专用试剂包和免疫发光分析仪,其检测系统易于规范和重复, 可减少操作技术误差, 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 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小, 回收率高, 准确度高, 交叉污染率小, 影响因素少。8、酶法原理为用特殊蛋白酶分解Hb, 3~ 5 min内果糖基氨基酸从H b分离, 果糖基氨基酸氧化酶( FAOD )从果糖基氨基酸产生H2O2, H2O2经POD与DA- 64反应, 选择751 nm 测吸光度改变求得GHb浓度。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摘要】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水平的高低能够对临床患者的血糖控制程度进行可观的反应,是临床对患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和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黄金标准。到目前为止临床实验室对该项指标水平进行检测的有效方法总共有30余种,根据这些方法在检测时的反应原理的不同,我们可以人为的将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机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非糖化血红蛋白所带的电荷不同为原理进行检测的方法,第二类是以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构特点为依据所进行检验的方法。本文对能够对上述方法的检测结果构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性介绍。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是对患者在3个月内的机体平均血糖水平进行客观反映的一项重要指标,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现象的危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视网膜、肾、神经等出现相应的病变及各种并发症现象,在临床上该类患者主要以高血糖现象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危及到患者的生命[2]。因此及早发现糖尿病迹象,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对患者机体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对于该类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方法在检测时的反应原理的不同,我们可以人为的将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机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非糖化血红蛋白所带的电荷不同为原理进行检测的方法,第二类是以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构特点为依据所进行检验的方法[4]。现对能够对上述方法的检测结果构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性介绍如下。

一、检验方法

GHb的测定方法的原理有多种: ① 根据GHb与Hb的电荷差异, 如离子交换层析、高效液相层析(HPLC) 、电泳和等电聚焦电泳; ② 根据Hb上糖化集团结构差异, 如亲和层析、免疫测定法、离子捕获法和酶法; ③ 化学分析,分光光度法、比色法。

二、L-A1c对检测的影响

L-A1c是GHb在进行初期反应时所产生的一种产物, 结构不是十分稳定, 会随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可水解为葡萄糖和Hb, 也可生成更稳定的醛胺。该物质不能对平均血糖的浓度进行反映, 但可对GHb的测定结果产生影响[5]。硼酸盐亲和色谱法和免疫法不对L-A1c进行检测, 所以不会受其影响[6]。离子交换色谱法和电泳法受该物质的影响相对较大, 有研究发现该物质可使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得到的GHb值比实际值高出左右[7]。最简单去除该物质的方法是将样本用溶血剂进行处理, 将溶血产物在37摄氏度患者中孵育6个小时左右[8]。

三、Hb变异体对检测的影响

HbF不会对离子交换色谱法和亲和色谱法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而免疫法易受到HbF的干扰。研究发现即使HbF浓度在15%以上, Bio-Rad VariantⅡ和Tosoh G7两种离子交换层析柱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9]。但CLC330/385亲和层析柱法的测定结果会比实际值低, 尤其当HbF在20%以上时, 测得的GHb值会下降1%左右甚至更多。该物质对CLC330/385亲和色谱法所产生的干扰比较到,可能是由于HbF的糖化速率相对较慢。HbF可以使DCA-2000免疫法的测定值较实际值低, 因为在HbF分子中HbA的β链被γ链所取代[10]。

四、常见的化学衍生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氨基甲酰Hb在患有尿毒症的患者血液中的浓度会明显升高, 是最常见的对GHb检测结果造成干扰的化学衍生物[11]。尿素在患者体内可自发形成氨和氰酸盐化合物, 氰酸盐经过质子化作用后可以形成异氰酸, 该产物与蛋白质的α和ε氨基基团反应可以形成氨基甲酰。Hb的β链的N端上的缬氨酸与异氰酸发生结合反应形成氨基甲酰Hb[12]。该物质与HbA1c的等电点比较相似, 故可对依据电荷原理对GHb的水平进行测定的方法形成一定的干扰。电泳法对氨基甲酰H b的反应非常敏感。在患者的体内, 氨基甲酰化的Hb的浓度如果在以上时,就会导致采用离子交换法测定得到的GHb值比真实偏高[13]。

五、影响红细胞生存时间的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GHb在患者的红细胞内的合成进程是连续进行的但是速度一般情况下比较缓慢,任何能够导致机体内的红细胞寿命明显缩短的一种疾病都会使GHb形成的时间显著缩短, 使得检测所得到的最终结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某些基础性疾病多导致的继发性溶血现象,往往会导致该项检测所得到的最终结果明显偏低, 例如患有肝硬化、脾肿大、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采用EPO进行治疗及处于极度贫血状态下的患者采用输血的方法进行治疗也会对GHb的检测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14]。测定方法不同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所产生的干扰也不同。

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对Hb的糖基化产生十分明显的抑制效果, 使测定所得到的最终结果出现假性降低现象。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在血糖的浓度相对恒定、红细胞数显著减少的情况下, GHb的测定值会显著升高, 用铁剂(100mg/d)对该类患者治疗3个月之后, 由于幼红细胞的出现使得Hb的浓度显著降低, 可以使GHb平均值由7%左右下降至6.%左右[15]。 六、贮存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样本的贮存时间和贮存温度及GHb测定的具体方法都与GHb的检测结果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样本贮存时间的不断延长, 测定的结果也会随之不断升高。与其他的检测方法相比, 离子交换色谱法和硼酸盐亲和色谱法在任何的温度下的稳定性都比较理想。大多数样本都可在-70摄氏度的条件下保存1年左右, 检测结果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在4摄氏度时, 样本可以保存1星期左右,在室温的条件下, 样本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只能够保存数天。

综上所述,任何与患者相关或实验检测相关的因素都可能影响GHbA1c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对血糖控制水平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性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因此在应用GHbA1c对血糖控制水平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危险性的评估时,临床医生应追问患者病史,结合其他生化指标以评估GHbA1c是否能准确反映患者的整体状况,必要时采用糖化血清蛋白、糖化白蛋白以评估其血糖控制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实验性论文

红细胞生存的周期一般只有120天,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观察到患者的血糖在120天之内,是否是稳定的。一般能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只是占到了一小部分,可能只有4%到6%,所以说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正常值也就在这个范围之内,可以代表我们身体在120天左右内血糖的平均值,结果更具参考性。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进行糖尿病治疗,平时最重要的就是使血糖趋于稳定,在这过程我们要及时了解血糖到底有没有控制住,因此,血糖的测量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除了在家用血糖仪进行检测外,还可以用三诺的A1CNow+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进行检测,一般三个月检测一次就行。

要想了解一个时期真正的血糖水平就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以非酶促反应的形式与糖连接形成糖化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寿限期内(120天)持续与糖接触而形成。糖化血红蛋白(GHb或HbAi)的量随一段时间内血糖的高低而增减。所以可反映一段时期(最近2~3个月)内血糖的真实平均水平。HbAic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而成,占总的GHb的60%~70%,而HbAia和HbAib则是与果糖、乳糖等结合的产物,所占比例小,因此测定HbA1c比GHb能更准确反映血糖变化。GHb的正常值为小于8%,HbAic为小于。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已用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普查工作中,以及判定糖尿病的疗效,比血糖更能准确地反映疗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大量的护理专业 毕业 生走向工作岗位,这种过于强调专业技术而忽略了护理人文 教育 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方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护士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士毕业论文 范文 一:糖尿病患者门诊健康教育护理运用

糖尿病是一种持续高血糖的代谢性疾病,长时间患有此病会导致眼睛、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衰退,从而引发其他的各种病变,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1]。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由于该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2,3]。我院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 方法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4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5~67岁,空腹血糖为~;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6~70岁,空腹血糖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门诊健康教育护理:(1)每个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门诊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患者的饮食、运动训练、生活习惯、血糖检测等。平时给予电话随访,共随访护理1年。(2)发放糖尿病防治宣传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3)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

评价指标

(1)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经过1年的护理,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31例,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40例,满意度为,通过对比,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在不断的增长。据有关统计显示,全国糖尿病现患人数在3万左右[4]。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5]。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的长期性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有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疗法等[6]。但由于该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门诊护理是患者进入医院首先享受到的护理服务,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就诊心理,影响患者对医院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的评价[7]。门诊护理人员通过实施完善的健康宣教,每个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门诊健康教育,平时给予电话随访,可以让患者认识到按量服用降糖药的重要性,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通过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动态的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 措施 ,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8]。本文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给予门诊健康教育护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二: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医学论文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19~81岁,平均岁。所有病例均经CT和(或)MRI检查:脑干损伤10例,广泛脑挫裂伤22例,颅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8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5例。GCS评分均少于8分。实施气管切开术最短为发病后3h,最长为12天。昏迷时间为1~7个月不等。带套管时间最短为7天,最长45天,平均带管治(±)d,其中7~9天13例(26%),10~14天25例(50%),15~30天8例(16%),31~45天4例(8%)。住院天数30~78,治愈46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均为脑疝,抢救成功率为92%。

2、术后护理措施

体位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切术后,常因误吸、长期卧床等诱发各种并发症,正确舒适的卧位可使病人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发生。气管切开术后24~48h患者需去枕平卧,保持头颈伸展位,保证气管套管在气管内的居中位置。颅内压增高者应将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1次,以减少分泌物潴留。同时叩拍背部使黏稠的分泌物松动、脱落并排出。拍背时右手掌屈曲成杯状,腕微屈呈150°,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不可用掌心或掌根,由下向上,由外向脊柱方向震动,可有效地协助患者排痰。防止套管移动,堵塞或脱出而造成窒息。昏迷患者应平卧与侧卧交替变换,防止造成坠积性肺炎。在患者睡眠时,将患者安置于舒适的体位,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治疗护理过程中给予心理与技术的周到服务,使昏迷恢复期的病人睡眠舒适。

切口护理

气管切开口及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切口局部,用酒精棉球清洁切口周围皮肤,一般每日换药2次,切口周围用碘伏消毒后更换无菌纱布,严格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有无伤口出血或皮下气肿的发生。使用无菌纱布剪一Y型切口垫于切口处,上层用Y型塑料薄膜保护防止痰液浸湿敷料。内套管每日清洗消毒2次,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后,置管前应反复冲洗干净,预防切口感染效果好。

心理护理

患者气管切开之前,需向家属进行全面的解释,讲清楚气管切开的必要性、安全性和重要性。气管切开之后,患者均呈昏迷状态,无自主运动及意识,告知家属可能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取得家属的信任。意识清醒的患者对疾病对环境等有更多的害怕心理,对医务人员做的每一项检查和护理都会害怕,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因此,医护人员每进行一项操作要及时跟患者沟通,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不能发音,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病人,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口形、手势、眼神等情况进行有效沟通,也可让患者用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并用语言和手势对患者的配合表示赞赏和鼓励,让患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呼吸道护理

固定外套管

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合理使用范围内选用较粗的气管套管,使套管居于气管中央而不易偏向一侧。套管固定要松紧适当,固定套管的系带要打外科结,系带的松紧度应以能容一指为宜,系带每天更换1次,发现被痰液或渗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根据患者颈部肿胀程度随时调整系带的松紧度,防止脱管等并发症导致的窒息。

气道湿化

①超声雾化吸入。我院神经外科采用的是用无菌蒸馏水20ml+α-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配成雾化液,经气管套管口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或吸出,起到抗菌消炎作用。无菌蒸馏水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是因为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Na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不利于气体交换,极易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雾化吸入每6~8小时1次,每次15~20min。同时给氧,并注意保持雾化器喷嘴距人工气道6~10cm,以免因过于接近导致只有雾气进入而造成窒息。②湿化液间隔注入法。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2~3ml后取下针头,在患者吸气末时沿气管导管内壁缓缓滴入,间隔时间为1次/30min,当患者吸气时沿套管内壁滴入,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内套管的清洗消毒

在气管切开期间,内套管分泌物过多过于粘稠,应每隔4小时清洗、煮沸消毒一次。分泌物多或粘稠,应增加清洗消毒次数。从拔出内管到重新放回,每次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先将水烧开,再投入清洗好的内管,可缩短时间),以免外套管内存积痰痂,使内套管不易放入。目前随着塑料套管的广泛运用,用3%双氧水溶液浸泡5min后彻底清洗,再用同样溶液浸泡5min,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无菌纱布擦干,每日4次。临床实验证明,消毒效果与煮沸法相同,但可缩短内外套管脱离时间。

更换气管内套管

取内管时,应一手按住外管的双耳,另一手旋开外管口上的活瓣。再将管取出,操作要轻,否则有将外管一并带出之危险。避免刺激气道引起患者剧烈咳嗽。有研究表明更换套管间隔8小时一次较为合理。

吸痰

吸痰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但同时吸痰本身对呼吸道又是一种损伤。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吸痰前、中、后密切注意患者心率、呼吸、意识、面色的改变。心电监护者可密切注意氧饱和度,出现心律失常或血氧饱和度<90%时立即停止操作吸痰并吸氧。先调好吸引器负压,并将吸痰管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以测试导管是否通畅及吸引力是否适宜。成人一般控制在~, 儿童 一般控制在~。吸痰前必须充分给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在无负压情况下,当插入一定深度后一边轻轻旋转一边缓慢退出,同时进行吸引,切忌做上下抽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s,每次吸痰时均应更换吸痰管。协助患者翻身,以手掌叩击患者背部,使附着于肺部周围、气管、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以利于痰液吸出。避免拉锯式的吸痰,否则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也不易保持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吸痰管应选择较粗一些,吸引管沿套管的内壁稍用力,边吸边下滑,可把内壁的痰块吸出。

口腔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禁食、中枢性高热等原因,易发生黏膜糜烂,加之抗生素应用,易发生真菌感染。口腔分泌物是进入下呼吸道重要的感染源,患者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分泌物更容易进入下呼吸道,而引发肺部感染。因此,应加强患者口腔护理,根据病人唾液pH值用生理盐水或2%NaHCO3棉球擦拭口腔每天4~6次,擦拭时动作要轻,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口腔护理可使口腔内的细菌数减少,促进唾液分泌,增强口腔的自净力,从而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患者舒适、清爽。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口腔感染。

泌尿系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昏迷,经常发生尿失禁,须留置尿管排尿。但由于留置时间长,护理至关重要,须随时更换尿管,一般每周1次,定期冲洗,减少或预防感染发生。

3、结果

本组5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46例治愈,4例于手术后4~15d内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而死亡,未发生窒息和继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气管切开患者,术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4、讨论

重度颅脑损伤常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眼底、瞳孔和、生命体征的改变,呕吐、头痛、意识障碍和脑疝等。重型颅脑损伤极其凶险,死亡率高,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及护理,均可造成呼吸道堵塞而死亡。气管切开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用的抢救措施之一。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免疫力下降,加上昏迷、卧床、禁食,使各种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特别是实施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建立,增加了患者的感染机会。采取正确的体位护理、切口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肺部、切口等感染的发生,给病人创造最佳康复环境,重型颅脑病人的救治是能达到满意效果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科学的护理非常重要,能有效减少和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医患密切配合,和患者成为朋友,使治疗护理工作有效开展、顺利完成,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意义论文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在高血糖作用下发生缓慢连续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参考值为士。意义:临床上随机测GHb,若低于8%,多不考虑糖尿病;若GHb高于9%,预报糖尿病的准确度约78%,灵敏度43%,特异性99%,有效率86%;GHb的测定还可以协助诊断预后,在临床上对糖尿病病人治疗效果、监测病人对治疗的适应性方面应用较广,血糖控制良好者,而对糖尿病的诊断作用不如血糖和OGTT灵敏。

糖化血红蛋白是目前检测糖尿病比较准确的指标,可以预测三个月内糖尿病的病情变化,比血糖检测稳定,受进食影响小,大于基本可以诊断糖尿病,应立即到内分泌专科就诊。

很多病人都会很不明白,我在家里对血糖有定期检查,对其他的控制程度也很了解,而且对定期体检也很了解,这是不是医院想赚更多的“检查费”啊,如果病人这么想,那么就被忽视了,不重视自己的健康表现,直说一些,因为我说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检查和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检查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糖尿病烂脚患者,及时进行下肢神经和血管病变的体格检查,可以及时改善和治疗,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最新指南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诊断标准,只要这个指标≥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国内外专家都一致认可,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临床上对糖尿病病人治疗效果、监测病人对治疗的适应性方面应用较广,糖化是人体的血糖的金指标。即是人体血糖的加权平均值,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同时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

反映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可能造成加快患者的并发症。单纯的血糖控制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有血压血脂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清中的糖类相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两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标。

其实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但糖化血红蛋白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是指导临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GHb是血红蛋白合成后以其β链末端氨基酸与葡萄糖类进行缩合反应形成HbA1c酮胺化合物。

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的毕业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大量的护理专业 毕业 生走向工作岗位,这种过于强调专业技术而忽略了护理人文 教育 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方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护士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护士毕业论文 范文 一:糖尿病患者门诊健康教育护理运用

糖尿病是一种持续高血糖的代谢性疾病,长时间患有此病会导致眼睛、肾脏、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衰退,从而引发其他的各种病变,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1]。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由于该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2,3]。我院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 方法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所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4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5~67岁,空腹血糖为~;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6~70岁,空腹血糖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空腹血糖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门诊健康教育护理:(1)每个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门诊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患者的饮食、运动训练、生活习惯、血糖检测等。平时给予电话随访,共随访护理1年。(2)发放糖尿病防治宣传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3)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

评价指标

(1)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经过1年的护理,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31例,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满意40例,满意度为,通过对比,两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在不断的增长。据有关统计显示,全国糖尿病现患人数在3万左右[4]。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5]。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慢性损害、功能障碍。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的长期性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有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疗法等[6]。但由于该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门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门诊护理是患者进入医院首先享受到的护理服务,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就诊心理,影响患者对医院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的评价[7]。门诊护理人员通过实施完善的健康宣教,每个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门诊健康教育,平时给予电话随访,可以让患者认识到按量服用降糖药的重要性,提高临床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通过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动态的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理 措施 ,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8]。本文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给予门诊健康教育护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二: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医学论文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19~81岁,平均岁。所有病例均经CT和(或)MRI检查:脑干损伤10例,广泛脑挫裂伤22例,颅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8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5例。GCS评分均少于8分。实施气管切开术最短为发病后3h,最长为12天。昏迷时间为1~7个月不等。带套管时间最短为7天,最长45天,平均带管治(±)d,其中7~9天13例(26%),10~14天25例(50%),15~30天8例(16%),31~45天4例(8%)。住院天数30~78,治愈46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均为脑疝,抢救成功率为92%。

2、术后护理措施

体位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切术后,常因误吸、长期卧床等诱发各种并发症,正确舒适的卧位可使病人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发生。气管切开术后24~48h患者需去枕平卧,保持头颈伸展位,保证气管套管在气管内的居中位置。颅内压增高者应将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1次,以减少分泌物潴留。同时叩拍背部使黏稠的分泌物松动、脱落并排出。拍背时右手掌屈曲成杯状,腕微屈呈150°,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不可用掌心或掌根,由下向上,由外向脊柱方向震动,可有效地协助患者排痰。防止套管移动,堵塞或脱出而造成窒息。昏迷患者应平卧与侧卧交替变换,防止造成坠积性肺炎。在患者睡眠时,将患者安置于舒适的体位,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治疗护理过程中给予心理与技术的周到服务,使昏迷恢复期的病人睡眠舒适。

切口护理

气管切开口及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切口局部,用酒精棉球清洁切口周围皮肤,一般每日换药2次,切口周围用碘伏消毒后更换无菌纱布,严格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有无伤口出血或皮下气肿的发生。使用无菌纱布剪一Y型切口垫于切口处,上层用Y型塑料薄膜保护防止痰液浸湿敷料。内套管每日清洗消毒2次,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后,置管前应反复冲洗干净,预防切口感染效果好。

心理护理

患者气管切开之前,需向家属进行全面的解释,讲清楚气管切开的必要性、安全性和重要性。气管切开之后,患者均呈昏迷状态,无自主运动及意识,告知家属可能遇到的问题,指导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取得家属的信任。意识清醒的患者对疾病对环境等有更多的害怕心理,对医务人员做的每一项检查和护理都会害怕,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因此,医护人员每进行一项操作要及时跟患者沟通,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不能发音,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病人,采用非语言性沟通方式,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口形、手势、眼神等情况进行有效沟通,也可让患者用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并用语言和手势对患者的配合表示赞赏和鼓励,让患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呼吸道护理

固定外套管

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合理使用范围内选用较粗的气管套管,使套管居于气管中央而不易偏向一侧。套管固定要松紧适当,固定套管的系带要打外科结,系带的松紧度应以能容一指为宜,系带每天更换1次,发现被痰液或渗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根据患者颈部肿胀程度随时调整系带的松紧度,防止脱管等并发症导致的窒息。

气道湿化

①超声雾化吸入。我院神经外科采用的是用无菌蒸馏水20ml+α-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配成雾化液,经气管套管口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或吸出,起到抗菌消炎作用。无菌蒸馏水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是因为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Na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不利于气体交换,极易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雾化吸入每6~8小时1次,每次15~20min。同时给氧,并注意保持雾化器喷嘴距人工气道6~10cm,以免因过于接近导致只有雾气进入而造成窒息。②湿化液间隔注入法。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2~3ml后取下针头,在患者吸气末时沿气管导管内壁缓缓滴入,间隔时间为1次/30min,当患者吸气时沿套管内壁滴入,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内套管的清洗消毒

在气管切开期间,内套管分泌物过多过于粘稠,应每隔4小时清洗、煮沸消毒一次。分泌物多或粘稠,应增加清洗消毒次数。从拔出内管到重新放回,每次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先将水烧开,再投入清洗好的内管,可缩短时间),以免外套管内存积痰痂,使内套管不易放入。目前随着塑料套管的广泛运用,用3%双氧水溶液浸泡5min后彻底清洗,再用同样溶液浸泡5min,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无菌纱布擦干,每日4次。临床实验证明,消毒效果与煮沸法相同,但可缩短内外套管脱离时间。

更换气管内套管

取内管时,应一手按住外管的双耳,另一手旋开外管口上的活瓣。再将管取出,操作要轻,否则有将外管一并带出之危险。避免刺激气道引起患者剧烈咳嗽。有研究表明更换套管间隔8小时一次较为合理。

吸痰

吸痰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但同时吸痰本身对呼吸道又是一种损伤。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吸痰前、中、后密切注意患者心率、呼吸、意识、面色的改变。心电监护者可密切注意氧饱和度,出现心律失常或血氧饱和度<90%时立即停止操作吸痰并吸氧。先调好吸引器负压,并将吸痰管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以测试导管是否通畅及吸引力是否适宜。成人一般控制在~, 儿童 一般控制在~。吸痰前必须充分给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在无负压情况下,当插入一定深度后一边轻轻旋转一边缓慢退出,同时进行吸引,切忌做上下抽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s,每次吸痰时均应更换吸痰管。协助患者翻身,以手掌叩击患者背部,使附着于肺部周围、气管、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以利于痰液吸出。避免拉锯式的吸痰,否则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也不易保持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吸痰管应选择较粗一些,吸引管沿套管的内壁稍用力,边吸边下滑,可把内壁的痰块吸出。

口腔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禁食、中枢性高热等原因,易发生黏膜糜烂,加之抗生素应用,易发生真菌感染。口腔分泌物是进入下呼吸道重要的感染源,患者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分泌物更容易进入下呼吸道,而引发肺部感染。因此,应加强患者口腔护理,根据病人唾液pH值用生理盐水或2%NaHCO3棉球擦拭口腔每天4~6次,擦拭时动作要轻,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口腔护理可使口腔内的细菌数减少,促进唾液分泌,增强口腔的自净力,从而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患者舒适、清爽。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口腔感染。

泌尿系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昏迷,经常发生尿失禁,须留置尿管排尿。但由于留置时间长,护理至关重要,须随时更换尿管,一般每周1次,定期冲洗,减少或预防感染发生。

3、结果

本组5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46例治愈,4例于手术后4~15d内因病情严重,抢救无效而死亡,未发生窒息和继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气管切开患者,术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4、讨论

重度颅脑损伤常伤及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眼底、瞳孔和、生命体征的改变,呕吐、头痛、意识障碍和脑疝等。重型颅脑损伤极其凶险,死亡率高,如不及时有效处理及护理,均可造成呼吸道堵塞而死亡。气管切开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用的抢救措施之一。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免疫力下降,加上昏迷、卧床、禁食,使各种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特别是实施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建立,增加了患者的感染机会。采取正确的体位护理、切口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肺部、切口等感染的发生,给病人创造最佳康复环境,重型颅脑病人的救治是能达到满意效果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科学的护理非常重要,能有效减少和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医患密切配合,和患者成为朋友,使治疗护理工作有效开展、顺利完成,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哈哈!你也太懒了吧,这也求人啊?找本资料照着念就行啦!下面介绍给你,供你参考吧: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与效果评价 1、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达标率,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利于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健康教育 对正常人群,易患高血压的人群和高血压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教育,主要内容: ① 正常人群:了解高血压,建议每年测量一次血压。 ② 易患人群:干预有关危险因素(如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等),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③ 高血压人群:认清高血压危害,坚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坚持规范化药物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 非药物疗法 长期坚持非药物疗法。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必须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才能全面控制高血压及有关危险因素。要做到合理饮食,限制脂肪摄入量,戒烟,限酒(男性饮白酒每天不超过1两),限盐(每人每天5克食盐),适当运动,保持好心情,避免长期过度精神紧张。 规范化药物治疗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降压药。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ARB及小剂量复方制剂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治疗药。坚持长期治疗,平稳控制血压。不可随意停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提倡自测血压。 规范化管理 把高血压从人群中检出来,进行危险评估。按低、中、高危/很高危分一、二、三级管理。 一级管理 二级管理 三级管理 对象 低危 中危 高危/很高危 建立健康档案 立即 立即 立即 开始非药物疗法 立即 立即 立即 开始药物治疗 观察6个月 观察3个月 立即开始 随访问期及血压测量次数 每3个月至少一次 每2个月至少一次 每1个月至少一次 化验检查 根据病情 根据病情 根据病情 3、高血压管理效果评估 高血压社区考核指标: ①管理覆盖率 ②规范管理率 ③血压控制率(血压〈140/90mmHg) ④高血压知识知晓率 以上第①、②、④条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标准。 关于糖尿病的管理: 资料与方法 对象:本社区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41~77岁。 形式:采取每月1次在本站由全科医师或上级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主讲,并与居委会合作等多种方式向患者讲授: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症状,心、脑、肾、眼、足并发症的危险性,特别是足部护理的重要性;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案,有规律锻炼的重要性;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或其他药物的相关性;血糖和尿糖的自我监测,其结果意义及需要采取的措施;患者应掌握对血糖、血压、血脂、体重达标标准的认识。每次讲授结束时,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向教授或医师咨询,结合自己实际找出控制病情的最好方法。还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每半月为患者播放《糖尿病防治》、《糖尿病饮食、运动疗法》影碟。 糖尿病家属也应该接受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家庭的支持可以给患者一个良好的治病养病环境,帮助患者克服因疾病折磨而产生不遵医嘱的懈怠情绪,同时起到有效督促、引导患者自我管理和预防保健。教会家属学会患者在家用药时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低血糖的预防及忘记用药时对策。 建立健康档案:对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档案1式3份:基本情况、随访表、年检表,每张表项目均详细填写,无空项。摆放时按照其居住的小区、单元楼、门牌号依次编号,只要患者说出自己的住址,就可以迅速地找出他的档案。对血糖稳定的患者每月2次测血糖,每3~6个月测糖化血红蛋白,每6~12个月测尿微量蛋白、血脂、心电图,每年测肝功、肾功和眼底。发现指标异常的给予个体化治疗和保健方案。通过建立健康档案,保持了与患者的联系,并能及时将保健知识、保健技能传达给患者,以提高患者的医疗依从性〔1〕。 讨论 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职业素质,娴熟的沟通技巧是做好糖尿病人教育的保证。本服务站的医护人员在初次与患者接触时,既体现医生的尊严又要尊重患者,使患者不感到拘束,为以后患者能坚持来接受健康管理打好基础。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是复杂的,需要有感性认识、克制能力、行为应变能力和实施的意志。在糖尿病的保健教育、调治护理过程中需要许多步骤。如老年性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 ,在健康宣教时除须教会患者使用胰岛素时如何计算计量,选择部位和掌握方法外,还须教会他们灵活应变饮食,嘱患者运动后加餐,避免餐前洗澡等。再有,老年患者夜间熟睡时若大汗淋漓,告之应提高警惕,以防发生低血糖昏迷。血压的增高是危险的因素,应进行血压的控制。糖尿病患者自身遵医行为的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能提高患者遵医嘱的自觉性,为实现治疗的最佳目标奠定基础〔2,3〕。 健康档案的建立,起初多数患者对健康档案不了解,还有抵触情绪。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逐步建立档案。如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时,若患者遗忘,便打电话通知患者及时检查,较系统地指导患者促进健康。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对糖尿病的治疗应该坚持饮食治疗、体育疗法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其中饮食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如果控制得好,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控制不好可引发一些并发症。治疗方法常用饮食、运动、药物相结合,其中饮食疗法又是所有疗法的基础。对于轻型糖尿病,仅用饮食疗法即可控制病情。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病人的体重和活动量,估计所需总热量,合理安排每天的饮食。含糖量高的食品不吃,含脂肪和淀粉的食品少吃,以吃蔬菜杂粮类为主,配以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牛奶、鸡蛋、豆制品等。 水果中都含糖,那么能否吃水果呢? 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所以,糖尿病人在血糖已获控制后并非一概排斥水果。再者,水果中含糖量多寡不一,所以不可等同看待。每100g食品量在10g以下的有青梅、西瓜、甜瓜、椰子乳、橙、柠檬、葡萄、桃、李、杏、枇杷、菠萝、草莓、甘蔗、椰子、樱桃、橄榄等,糖尿病人可以选用。含糖量在11~20g的水果有香蕉、石榴、柚、橘、苹果、梨、荔枝、芒果等,应谨慎选用;超过20g的有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其含糖量甚高,则禁忌食用。不少蔬菜可作为水果食用,如西红柿、黄瓜、菜瓜等,每100g的糖含量在5g以下,又富含维生素,完全可以代替水果,适合糖尿病人食用。此外还要配合食量,不要一成不变。西瓜含糖虽少(4%),但吃上500g,就相当于香蕉(含糖20%)100g、梨(含糖12%)170g了,所以上述水果食量也不可过多。水果的吃法也要讲究,不要在进餐后马上吃,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进食。最好还是试探着吃,即在吃后2小时测尿糖,若尿糖增加则需减量;如水果减量后尿糖仍高时,应适当减少主食量。 总之,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社区慢性病病人,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不应限于传统的疾病治疗和护理,而应重视教会病人如何预防疾病、对待疾病,如何坚持正确治疗,坚持正确的生活习惯。因此做好行为实施方面的健康管理,不仅能提高患者遵医的自觉性,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到健康的维护计划中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而且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费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