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很不错的视角哦。不过,我能保证你找不到太多资料。天下文章一大凑,如果全凭自己写会很累。如果你下定决心好好写的话,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论文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有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平时的学习是没有这样的效果的。加油
《嘉莉妹妹》是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美国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处女作,讲述的是农村少女嘉莉如何从社会底层登上百老汇红舞星宝座的过程,细腻地展示了嘉莉的生存景观及心路历程。该作品以真切的现实主义为鲜明的特征,比较真实地揭露了20世纪初人们狂热的追求美国之梦的悲剧事实,揭示了驱驶人们享乐却最终幻灭的本能主题,说明了在以金钱为中心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里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嘉莉的堕落是踏有一定的社会因素的。首先是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嘉莉是社会员底层的一群人的代表,被艰难的生活所迫,不得已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另一方面,是源于嘉莉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不断追求更高级的生活,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使得她不断变化所依靠的男人,走上这条堕范的退路。嘉莉失去了工作,是社会因索,是客观的原因,正是由于这个客观因素导致了嘉莉走上一条堕落的道路,包括在赫斯渥告诉她自己有妻室的时候,他的经济能力以及社会地位仍然深深的吸引着嘉莉,使得嘉莉跟着他来到纽约,因为这个男人能够满足嘉莉的欲望以及她极大的虚荣心。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来看,拥有金钱就意味着仍有高质量的生活,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这不是嘉莉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而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正是这种价值取向,影响着那一群和嘉莉一样来自农村的女核,不约而同的走上这条道路。 德莱赛对当时的美国社会洞察的很透彻,他通过嘉莉妹妹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阴暗面,同时也攻击了美国社会的道德标准。展示出在这样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美国梦只是一种幻想,穷人凭借诚实的劳动上升到社会上层不过是安慰自己的幻想而已。《嘉莉妹妹》曾被英国公众视为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小说,德莱赛把视野从身边的人和事扩展到美国广阔的社会中并赋予它深刻的道德寓意。嘉莉始终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她既有传统女性的特征,又有新女性的追求;既有物质食欲,又有精神向往;梦想依附于男人,又不得不独立于男人。德莱赛在小说《嘉莉妹妹》中继承了左拉的自然主义传统,运用自然主义写作手法,探讨了欲望本能和环境对个体命运的影肩,尤其是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的剖白,把那个阶段实用主义的美国,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小说领域打破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保守和高雅传统,打开了通向忠实、大胆与生活激情的新天地,从而为当时的美国文学界带来了一场革命,在美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贯穿于《嘉莉妹妹》中,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这部小说的一个全新的视角。嘉莉妹妹的本质体现在她的一次次的选择中,她离开贫穷的家乡来到纽约,先后做了杜洛埃和赫斯渥的情妇。后来走上了舞台,成为一名著名的演员。这些选择也折射出“人是绝对自由的存在主义哲学风格”,嘉莉的每一次选择都与社会和他人密切相关,她也要为她的选择负责任,同时也要承担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最终嘉莉虽然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挤入了上流社会。但是一切存在都是虚无的,她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孤独地生活着。嘉莉通过自由选择不断证明自己的存在,并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了责任,后果是承受着无尽的孤独和痛苦,更加突出反映了她所生活的世界的荒诞和丑陋。 嘉莉妹妹这个艺术形象不同与以往的美国小说中的人物,她是世纪之交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她代表着美国青年一代对“美国梦”的追求。她是美国文学中第一个“美国梦”的追寻者,在她身上不难看出金钱和名利对她的诱惑。她,一个妙龄姑娘,没有在教堂和谁举行婚礼,竟先后和两个男人上床,成为情妇,但她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顺利度过难关,成为了幸运的大明星。
当然可以 我还可以提供其他题目一.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语言学研究 (如:语言研究,文字研究,词汇研究,短语和句子研究,语篇研究,语言与文化等)2.语言教学研究 (如:语言研究与语言习惯,教学方法和技巧研究,教材分析和评估研究,测试与评估研究,课堂教学管理研究,教育技术的使用与开展研究)3.中英文语法对比研究(某一语法现象)4.中英文文体对比(诗歌、小说、广告等)5.某一文本文体特征分析6.中英篇章结构对比7.中西文字及思维方式8.情感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9.中介语与外语学习10.中英异同对外语学习的影响11.词汇记忆研究12.论语言环境与外语学习13.接受技能与产出技能的关系14.浅谈广告语言的特点15.从认知看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应用16.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17.英汉思维方式对其语言,文字的影响18.英汉民俗文化对词汇意义的影响19.当代英语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20.On The Nature And functions of Metaphor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21.On the Origin, Word-Form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ologisms 浅谈英语新词的产生、构成及翻译22.Decomposi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mbiguous Structures 歧义结构的化解与翻译23.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tonyms论英汉反义词的形成24.On the Usage of English Abbreviations on the Internet谈网络英语中的缩略语25.A Contrastive Study of Punctu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英汉标点符号比较26.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xical Cohesion and Textual Coherence 词汇的衔接与语篇的连贯27.Thought Discrepancies Embodi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思维差异在英汉语言中的体现28.Influences of Chinese Dialectical Accent over English Pronunciation 汉语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29.Languag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 and English Teaching 幼儿言语发展及幼儿英语教学30.The Influence of Sino-British Cultures on Metaphors论中英文化对隐语的影响31.On Politeness Norms and Mistakes i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of Spoken English英汉口语中互动性交际的礼貌规范与失误 Analysis on the Approximating Quantities with Numbers数词模糊语的语用分析 Special Usage of English Prepositions英语介词的另类用法 Fault Use of Words in Law English 论法律英语里的用词失误 Usage of Letter “S” in English 英语中的字母S的用法探讨 and Translation of “and” 英文中的and 的用法与译法 of American Slang美国俚语特点 of Function words in English Learning浅谈英语学习中虚词的掌握 and Express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女性歧视化用词和表达法研究 the Motivation of Male Students' Interests of English Learning论男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assives without by-phrases英语中无标记被动结构的识别与翻译42.学生个体差异研究 (如:不同性格的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何不同?)二. 翻译理论与实践1.翻译方法个案研究 (如:“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的地方>看简洁句的翻译”)2.中外翻译比较3.归化与异化----汉语习语的英译4.翻译中的文化冲击5.长句的翻译6.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7.翻译中的英汉双语转换模式探讨 Technique of Parts of Speech in Translation翻译中词性转换的技巧 Gap and Mistranslation英汉文化差异与误译 Brief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Titles英语新闻标题翻译初探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Loan words浅谈外来词的翻译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Numerals in English Expressions英语中数量在词组中的用法和翻译技巧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Numerals in English Expressions英语中数量在词组中的用法和翻译技巧 Tentative Study on English Hyperbole浅论英语夸张修辞 of Network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网络用语的特点及其翻译 of Humor of English and Chinese 英汉的幽默互译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ttributives论英汉互译中定语的翻译 Political Factor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翻译中政治因素的作用 translation method of Chinese and English film's name中英电影名的翻译方法三.文学1.国别文学研究和地域文学研究(如: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澳大利亚文学、加拿大文学、新西兰文学/西方文学、大洋洲文学等)2.文学流派研究 (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意识流,女性主义文学等)3.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 (如:阿瑟.米勒研究,海明威研究,狄更斯研究,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等)4.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如:尤金.奥尼尔和曹禺戏剧作品之比较)五四时期西方女作家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影响5.中国诗歌对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影响拜伦与鲁迅6.朱光潜与弗洛伊德(Frued)7.弗洛伊德与文学8.弗洛伊德与心理分析学9.西方哥特(Gothic)文学传统10.《圣经》在西方文学中的影响11.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其剧作12.“湖畔派”诗人13.简•奥斯丁小说中的婚姻与女性挣扎14.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小说文本的形式实验15.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生平与其创作中的自我16.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小说的特点17.詹姆斯•乔伊斯与意识流小说18.论霍桑的加尔文主义(Calvinism)倾向 and Said and and Transformation of Psychoanalysis o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1th Century writing and Chinese Feminist feminism and Chinese Feminist Woolf and Feminine Woolf’s Concept of novel writing History of Western , Modernism and and Post-modernism and Their Fate in the Chinese in the 20th century in Vanity Fair by William Bronte Sisters William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in Earnest Hemingway’s Tragic Fate Of the Heroin In Life37.论<一生>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American Dream ------Viewed from 《Sister Carrie》39.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 view on the Classic Standpoint of love of Jane Austin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古典主义爱情观 the Meanings of Images in Moby Dick论《白鲸》中的象征意义 Contrastive Study on Love Tragedy Between Romeo & Juliet and Butterflies in Love罗米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对比研究 Attitudes towards love in The Hunckback of Notre Dame论《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情观 Comparison of Individualism Between Moby Dick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白鲸》和《老人与海》中的个人主义比较 Comparison of the Value of Love Between Baoyu Daiyu and Jane Rochester46.宝黛爱情与简爱罗彻特爱情观之比较47.解读《简•爱》中的女性意识48.论《红字》的悲剧艺术效果。论《红字》的象征手法49.浅谈华兹华斯的自然诗50.美国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的悲剧51解释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种族主义52.解释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种族主义 53.海明威与“迷惘一代”的文学54.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看马克•吐温的美国式幽默四.跨文化交际 Ways of Breaking Cultural Barriers In Translation Of Human Names 如何克服人名翻译中的文化障碍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Understanding English and Chinese Advertisements论文化差异对解读英汉广告的影响 Changes Of Business Etiquett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论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的变迁 Application Of Nonverbal Means In Communication论非语言形式在交际中的运用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Nin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英汉数字“九”的文化对比与翻译 Cultural Influence on English Expressions and Word Choices文化对英语表达和词汇的影响 Reg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中西文化差异之地域文化差异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and Intercultural Differences英汉习语的不等值现象与跨文化差异 Influences of Chinese-Brit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otocol中英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礼仪的影响 of Family Education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Contrastive Study on Chinese and English Exclamatory Words汉英感叹词对比研究 Sino-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Numerical Idioms从数字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movies and American characteristics 美国电影与美国民族特性 and Reason of Foreignism in Chinese 汉语中外来词的使用 现状及原因 Differenc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传统节日映照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Influence of American Culture on the Language of Its Movies美国文化对其电影的影响 Differences in Speech 言语中的性别差异 the Embodiment of Cultural Specifications of Western Cartoon Movies论西方卡通片所体现的文化特质 Brief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Slang in American English浅析美国英语中政治俚语的特点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rriage中西婚姻文化差异五.商务英语 Aesthetic Associ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Names Of Commodities论审美联想与商品名的翻译 Influence Of American Culture On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论美国文化对进出口商品翻译的影响 Language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论商务谈判中语言沟通技巧 Skills of Writing a Business Letter商业信函的写作技巧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Negotiation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商务谈判用语特点及翻译 Characteristics and Skills for an English Tour Guide英语导游翻译的语言艺术与技巧 Application of Personification in Advertising广告英语中拟人的应用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 the Abbreviations of Business English浅论商务英语的缩略语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igns and Words in Public Places公共标识用语的英译探析 translation of tourist guide论旅游指南的翻译 the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of foreign trade contracts论涉外经济合同写作及翻译13.商务口译活动及标准14.口译质量与效果评估15.英语广告与汉语广告英译分析16.英语广告中的修辞及翻译17.涉外广告文化与翻译18.广告翻译策略:论广告翻译的理论模式19.我国涉外人员名片的英译20.国际条约的语言风格和汉译技巧21.国际贸易合同的翻译22.科技英语语篇功能分析语翻译23.科技英语词汇翻译24.旅游翻译中景点错译探讨
“只有当双腿疲倦,希望似乎落空时,心才会痛苦,才会涌起向往。那么你就该清楚,你是不会知足和满意的。你就坐在摇椅上傍着窗户做梦吧,你就孤单单一个人去憧憬吧。你就坐在摇椅上,傍着窗户,去幻想你永远也得不到的幸福吧。” 嘉莉,这个繁华纽约市里的大明星,到最后,也只能发出这样的喟然长叹,抨人心扉。 当这个装备不全的小骑士踏上从哥伦比亚市去芝加哥的火车时,她憧憬着火车那头的糖果,没想到,这火车只是一个泡沫之梦,到站了,梦自然就该醒了。站台上的姐姐在迎接她,她却觉得十分孤独,像一个孤零零的人落入了汹涌无情的大海。 嘉莉最喜欢的事就是每天晚上跑到姐姐梅妮家楼下的门口站着。或许,她是在看些什么吧。看对面街道橱窗里的漂亮衣服,看远处的大剧院,看自己未来美好的物质充裕的生活。这些才是她想要的,所以,当杜洛埃为嘉莉提供了一个小公寓,一套小洋裙时,他们才会顺理成章的开始了同居生活。接着,一个经济实力更雄厚的酒店经理出现了,她成了他的情妇。再发展,赫斯渥和她私奔到了纽约,谁又能想到即使这样在她成名后她还是抛弃了赫斯渥呢。 读者不禁愤懑,为嘉莉妹妹的可恨捶胸顿足,说到底,生于那个时代,她是可怜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肆意增长,人人做着暴富梦,就连文坛也充斥着中世纪式浪漫传奇,美国式奇遇。而作者西奥多德莱赛则以自然主义的笔触,将资产阶级贫富进行对照,揭露了美国社会当时的“虚假繁荣”,这本书就像一个巨石投入了当时的社会。 资本主义繁衍,虚假繁荣的滋生,美国梦的过度吹捧,导致一大批人都做起了发财梦,都认为人人都能够挤进上流社会,一批又一批的人前赴后继,涌进城市,而嘉莉妹妹恰好是这不幸被感染的人中的一员,是时代的牺牲品。 无论是万斯夫人对娱乐肆无忌惮的追求,还是嘉莉对爱人一次又一次的抛弃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无一不体现着当时的价值观——极端的个人享乐主义。 嘉莉的悲剧性作者在一开始就有所暗示。 一个十八岁的大姑娘远离家门,不外乎有两种遭遇:不是碰到好人相助,福星高照,就是接受花花世界的道德标准,从此堕落。在当时的环境里,不可能有中间的路走。 作者影射的远远不止资本主义之下人对金钱的盲目追求和自私自利的个人享乐主义,更反映了社会的冷漠。 当汉斯明里暗里催着嘉莉出去找工作来付膳宿费时,当嘉莉大病丢掉工作被劝回家乡时,他们似乎不知道自己是嘉莉的姐姐姐夫,是这种冷漠推进了嘉莉走向杜洛埃,不得不说他们是后面一系列悲剧的推手之一。而赫斯渥在芝加哥是风光无限的酒店经理,到了纽约从破产到七个月找不到工作,在纽约的街头乞讨,所得竟不过两角五分钱,最后选择了煤气自杀。他是被对生活的失望,社会的冷漠所扼杀的。 人们穿着礼服,端着高脚杯,穿着羊羔外套,小短裙,在光影交错间挥霍着金钱,富太太们相约着明晚去哪个剧院,周末去哪里度假。 他走进印刷厂,灰头土脸的走出来,走进酒店应聘服务生,却只能吃闭门羹,伴随而来的辱骂声,最后只能沦落街头乞讨,无人怜悯。 嘉莉妹妹是悲剧的,更值得反省的是这个时代的悲剧性。
【摘 要】德莱塞生活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开始盛行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的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飞速发展,一方面,商品经济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工业发展也破坏了人们自然的生存环境,尤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腐蚀人们的心灵和美好的感情。社会上到处弥漫着拜金主义风尚,人们对物质和财富产生近乎病态的依赖,整个社会的精神圈都出现了危机和失衡。嘉莉妹妹也深陷欲望泥沼不能自拔,成为面临精神生态危机的千千万万个美国人之一。【关键词】德莱塞;嘉莉妹妹;精神生态危机;物化Abstract: Theodore Dreiser lived at the turn of 19th and 20th century when the doctrines of the consumptionism and hedonism were gaining momentum, when industrial booms on the one hand enabled people an enormous material enjoyment in life, on the other hand destroyed the natural living conditions and particularly the capitalist code of values undermined and eroded the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life of every individual. The whole society was stifled with avid material acquisition and morbid worship of money and fortune. The personal spiritual ecosystem as well as the whole social spiritual ecosystem were disrupted and endangered. Sister Carrie was only of the victims. This essay tried to interpreted and deciphered Sister Carrie’s choice of lifesty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de of values and spirit ecosystem of the whole society at that words: Dreiser; Sister Carrie; spirit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materialized德莱塞是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著名文学批评家艾伦·泰特把他与海明威、福克纳并列,称他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三位小说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在于真实而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中,残酷的社会竞争和人与人之间更加冷酷的金钱关系。他的小说《嘉莉妹妹》描绘了一位农村姑娘嘉莉,移民到芝加哥城市,不名一文,却深陷欲望泥沼,先后和两个男人同居,以满足自己对物质的需求和欲望。德莱塞生活的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的垄断阶段。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大行其道,人们对物质产生近乎病态的依赖,人的精神受到污染,处在精神危机的边缘。弗罗姆说“过多的有用东西生产会生产出过多的无用人口。在精神健康意义上,20世纪比19世纪甚至病得更厉害。”(弗洛姆73)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随资本主义和都市商业的发展而发生的。嘉莉的美国梦,她成长和发迹的过程,最终的迷惑、空虚和精神危机,无数的美国人、美国女性曾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德莱塞在作品中采用一种像科学家般只尊重事实的客观态度,把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所暴露的丑陋和危机,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物质商品化·心灵拜物化1860年至1865年的内战之后,美国的工商业迅猛发展,为了维持这种发展定制的移民政策已经在改变旧式的美国,美国从一个田园式的农村农场国家变为一个工业化国家。从1860年到1900年,美国人口从三千一百万猛增到七千六百万,并开始从农村向城市集中,城镇在一夜间兴起,不到十年就扩建为大城市。芝加哥最引人注目:1833年还只是个仅有三百五十人的村落,到1870年,已增至三十万人;1880年又增至五十万;1890年竟超过百万大关,发展速度之快惊人,似乎已无法以常规来衡量。庞大的工业才兴起,就被更庞大的工业吞并,置于千头万绪的金融资本控制下;少数几个豪富如:卡内基、弗里克、落克菲勒等显然是靠别人养肥了自己,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大量的人口从乡村或世界各地的无依无靠的贫民移民涌进纽约、匹兹堡、芝加哥等城市,在城市中形成贫民窟。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厂,远远不能满足像潮水般从各地涌进的移民人口的需要。无数工厂浓雾滚滚、垃圾堆积成山、工业废水危及生命、噪音让人无法入睡。如德莱塞在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新建筑物上的铁锤声随处都可听见”“The sound of the hammer engaged upon established erection of new structures was heard everywhere heard.”(Dreiser11) 这种跨越式、掠夺式的发展必然导致的是环境的破坏、生态的失衡。“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受制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文化的基础。对于人的生活质量来说,环境质量是一个必要条件。”(罗尔斯顿4) 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在不知不觉中向与环境成有机一体人类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蔓延,造成“精神污染”或曰“精神生态危机”。 如果在早期的资本主义那里还有带有浓重色彩的禁欲和节俭,那么在垄断资本主义那里,“寻求上帝的天国的狂热开始逐渐转变为冷静的经济德性;宗教的根开始慢慢枯死,让位与世俗的功利”,“物质产品对人类的生存开始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物质力量”,“变成一只铁的牢笼”。(韦伯138,142) 因而拜物化现象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它被看作是资本主义文化的一个特征,即人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当作异己的对象盲目崇拜。在商品化的社会中,人被完全指代为“消费者”。消费成了生活的唯一目的、最大的快乐,甚至成了像抽烟、酗酒、吸食海洛因一样顽固的瘾嗜。中产阶级的家庭购电冰箱、洗衣机和吸尘器,男人戴手表、抽雪茄烟,女人买化妆品和时装。在连锁店或者超级市场里到处都可以购买到半成品食品。广告商则从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把自己看成是“美国经济增长的经纪人,他们在为产品做广告时赋予产品以魅力和影响力。”(Current 715) 商品和广告影像“教会了人们根据商品市场来定义自己的需求和生活风格。”(Parenti 65) 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的想象力被广告和媒体所左右。(Parenti 65) 。最能说明消费热潮的是美国人以疯狂的态度对待日渐普及的汽车,“汽车已不仅是运输工具,而且成为第一个全国都着迷的消费品”。 嘉莉在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脑子里充满了对物的梦想,而不是做苦工。推销员把芝加哥描绘成琳琅满目的大商场。他自己的外表装束就是一则很好的广告:“扣着很大镀金袖纽,上面镶着叫做‘猫儿眼’的黄玛瑙。手指上戴着好几个戒指…,背心的口袋外垂着精致的表链…”(Dreiser 3)。这种用金银和物质堆砌起来的时髦的外表,以及鼓鼓的钱包,使嘉莉朦胧感觉到他就是财富世界的中心。置身芝加哥这个富丽堂皇的繁华大都市后,嘉莉她完全迷失了,她认为“城市是为女人提供了一切使她生色的东西——财富、时髦、安逸”(Dreiser 18),她“对耀眼的陈列着的饰物、服装、鞋子、文具、珠宝等商品非常羡慕”,(Dreiser 17)“每一件饰物,每一件值钱的东西对她都有切实的吸引力”,(Dreiser 17)“精致的拖鞋和长统袜子、优美的绉边衬衫和花裙子,花边、缎带、发梳、荷边,一切都牵动她的个人欲望”。(Dreiser 17)当杜洛埃提出要与她同居时,她经受不住物质和金钱的的诱惑而投入他的怀抱:他邀请她到大饭店就餐,给她买新衣,带她去剧院,并承诺他们将有新车。虽然“欲望”从内部解释了嘉莉的动机,而崇尚金钱、物欲横流的城市则是诱惑嘉莉并改变其命运的外在原因,为了真正地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部分,为了不被湮没于人群之中,她必须或者自食其力或者寻找能够依附的男人。微薄的收入在强烈的物欲面前是那么微不足道,而一旦自食其力的愿望成为泡影时,她就只有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过着不是妓女的妓女生活。精神真空化·行动无能化如上所述,这时的资本主义已经向垄断阶段过渡,在精神领域,“宗教信仰已经不能像支持老一代人那样支撑年轻一代了。”与此同时,“人们把希望寄托于科学,认为科学会是宗教的强有力的替代物。”(Elliott 527) 并且深信:“先进的、卓越的工业技术一定会给他们带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Elliott 715)在社会文化思想领域,消费意识形态逐渐占上峰,“强调花费和位置占有,它削弱了勤俭、节约、自控等传统道德标准”,群众性消费“导致了清教理论让位于消费享乐主义。这种享乐主义崇尚生活中的享乐和满足”。( Spindler 108) 如果说马克·吐温、豪威尔思、詹姆斯等三四十年出生的作家保持的是工业前达尔文时代的道德理想,主人公可以进行道德选择,可以通过选择定自己的命运但对70年代的作家德莱塞而言,中产阶级道德已经无关紧要,个人无法把自己的命运个人的物质生存远比精神完美更加重要。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新时代的本质是由非神化、由上帝和神灵从世上消失所决定的,科学技术将人“从大地上连根拔起,”,“丢失了精神家园”(绍伊博尔德165) 。嘉莉就处在这样一个精神的“真空状态”。一方面,“上帝死了”,传统的清教道德和信仰框架被打破,另一方面,又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寻找到新的可以依赖的,聊以慰藉心灵的精神力量。更为严重的是现代工业物欲文化和商品经济又堵塞了人们的心灵渠道,腐蚀了人们美好、淳朴的感情,由此形成精神的荒漠。嘉莉是一位只顾享受,“强烈的欲望指向哪里,她便走向那里”(Dreiser 58)的姑娘。她关心的永远是“与金钱、容貌、衣着和娱乐有关的事情”,“善于学习有钱人的派头——有钱人的外表。看到一件东西,她立即就了想了解,倘使弄到手便能把自己打扮得怎样漂亮”,(Dreiser 77)“华丽的衣服对她有巨大的诱惑力”。对于物质过分的执着和痴迷,仅仅从本能的欲望是无从解释的,更多是社会熏陶以及对生活耳濡目染的结果。这个时期,城市工业的发展把城乡生活水平大幅度拉大,农村的落后与城市的先进形成鲜明的反差。反映在妇女身上,城市革命之后,城市里产生了一批相当人数可观的中产阶级妇女。“20世纪来临之际,美国男女一起在公共场所游玩,如上戏院、看电影、跳舞和逛公园,慢慢成为都市生活的一大景观和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标志。”(Evans322)而在农村,“除了少数大庄园的大家闺秀之外,绝大多数妇女仍然过着‘日出劳作,日落息工’的生活。” (王恩铭67) 这种对农村生活方式的不满情绪,为后来大批农村姑娘告别乡村、投奔城市埋下了种子。嘉莉妹妹是来自贫穷农村的成千上万的姑娘之一。如小说中描述的有钱人过着歌舞升平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对嘉莉有着强大的诱惑力,而“农村”和“劳动女性”双重压力使她在社会中处在无奈的劣势地位。 城市中有闲有钱的中产阶级妇女担忧的是怎样通过逛剧院、购物等娱乐来打发她们的“多余”的空暇时间,那么像嘉莉这样的劳动妇女烦恼的是怎样找到工作生存下来。当劳动妇女外出寻找工作时,她们最关注的是找到一份工作,工资待遇乃是其次。对嘉莉而言,“只要薪水,比如说开头的时候五块周薪,那么干什么都可以”。(Dreiser11 )她作为来自农村的劳动妇女更容易遭受资本家的剥削。即便是种报酬极低的工作,嘉莉也因为一场病,请了几天假而最终被解雇了。经济飞速增长的代价是人们尤其是像嘉莉这样的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普遍感觉到“不能主宰自己的日常活动”个人身心承受着无形的控制和压迫,个人是行为越来越无能为力,越来越依赖成性,引发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初到芝家哥时,她感到自己“像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落入了狂涛翻滚的无情大海”。(Dreiser8 )找工作无门时,觉得“这个商业区从各个方面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严峻而冷酷无情。她似乎已经没有门路可以投奔了,这场斗争太激烈了……”(Dreiser20 )嘉莉面临的选择是:继续把自己当作芝加哥无特殊技能劳力市场上的商品,以处女之身穿着雪水透入的廉价靴子在大风横扫的街道上跋涉呢,还是满足德鲁埃的肉欲,成为身价稍高的商品呢?在这一过程中,她不是没有做出努力,而是她的任何努力,最终都是无力和苍白的。这种无能感和无助感将她推向了社会道德和精神的边缘,推向了德鲁埃和赫斯渥。尽管那个时期妇女的生活的地平线开始从家庭延伸到社会,可以说“美国妇女身上已明显地体现出现代妇女的独立自主性,其最大的特大特征是追求个性、向往自由、充满信心、敢于创新。”( Rosenberg25-35) 但与当时的男性相比较,美国的妇女地位仍相距甚远。著名的女权主义夏洛特·戈尔曼说,20世纪初,美国妇女的地位取决于,“与她们相关的男性的社会地位。” (Gilman10) 20世纪初时,美国主流社会在评判男性社会时,主要是根据他所从事的工作,而评判女性社会时,则主要根据她的家庭背景和婚姻关系,由此可见,从整体上讲,20世纪初的美国妇女仍处于从属于男性的社会地位。女人需要依附男人,更要依附于有金钱和地位的男人,能依附怎样的男人可以决定女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无衣食之忧的中产阶级妇女尚且地位如此,更何况是她这样一个孤立无助,身无分文,一无所长的年轻女孩。因而,嘉莉的选择是自主的,说是她的选择,毋宁说是社会的选择,是环境的选择。如果她有任何的罪恶,有任何的不道德,遭到任何的非议的话,更应该批判和诅咒的是这个日益物化和实利化的社会。观念实利化·生存疏离化随着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向理性化和实利化,金钱和利益成为人际关系转移的标准和准绳,乡村式的亲切的、单纯的微笑的面庞,在城市开始变得模糊和遥远。人们体味到的是城市文明的残酷与薄情。人们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享受而没有精神追求,形成极端不健全的人格。以至于血溶于水的血肉亲情在强大的金钱攻势面前也化为了泡影。嘉莉的姐姐接受她来芝家哥仅仅是因为“她要自找工作,自付膳食费”,“她每周付房钱四块钱房钱”,就可以为她省下不少钱。对他的姐夫而言,嘉莉“在不在和他是不相干的。她的到来对他并不发生任何影响,他只关心家里多一个人挣钱,而不关心别的。”而她失去工作时,她姐夫又急不可待要送走她,生怕给他自己增加任何的麻烦和负担。商业化城市化、使现代人“从自然中被错置出来,失去了与基本的自我感的联系,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金钱与官僚机构代替了自然产品和感情,人完全被金钱所控制。”(Lehan61) 在嘉莉妹妹中金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嘉莉这样一个去芝加哥谋生,贫穷而又充满欲望的农家女来说,钱是得到她渴求的生活中的一切东西的手段。 著名评论家克拉克·米切儿说:“德莱塞在欲望和都市之间划上等号,他对都市描写的细致,可谓前无古人,德莱塞成了美国城市生活最伟大的记录者。”(67) 城市一开始发展,对它的赞扬和诅咒就同时存在着。城市代表着人与自足世界的分离,是把人的秩序强加到由神力创造的自然秩序中。城市人是现代文明的发祥和集散地,也是诸多“工业文明病”产生与传播的源头。城市的人文和道德环境促成了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的疏离、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疏离,加剧了人的精神生态危机。当时的美国“经济的增长更多的依赖工人,每天按时到工厂打卡上班生产,不再只依靠农民按照大自然缓慢的季节变更次序进行耕作,” (Elliott717) 每个人不过是社会大机器中的一个零件,一个小钉子,自我和个性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儿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指出:“经济生产力的提高,一方面为世界变得更加公正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让机器和掌握机器的社会集团对其他人群享有绝对的支配权。在经济权利部门面前,个人变得一钱不值……个体在他使用的机器面前消失不见了……”。(4)大资本家的工业生产流水线和上下班的打卡机等等很大程度是由机器控制人的行为,人成了机器的奴隶。人们远离自然,只与自己的制造是商品,诸如尼龙、涤纶、塑料、涂料、钢筋、水泥、汽车做着单一向度的独白。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达尔问理论被用到社会生活领域,过度强调和滥用竞争,将人和人之间的关爱、同情、无私奉献等情感击得粉碎。嘉莉来到芝家哥之后面对是工业化、机械化、物质化、商品化,她失去了人赖以生存和独立的土地和自然,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方向。在这样的社会中,连最为复杂的两性关系也被简化了,生物性代替了精神性的爱欲,性的技术取代了爱的艺术。爱,几乎全部被成功的清除去。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所说: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男女之间共同建筑一种亲密关系,共同分享趣味、梦想、憧憬,共同寄希望于未来和分担过去的忧愁——所有这一切似乎比共同上床更令人害羞和尴尬。” (38) 男人和女人之间,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和物质的交易。女人也被视为男人的消费品之一,性也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年轻、漂亮的小妞除了能满足男人的性欲外,更能在深层次上满足他们占有和炫耀的欲望。在杜洛埃的眼中女人就像陈列在橱窗中的商品一样,“他在街上留心一些服装时髦或容貌俏丽的女子,对她们品头论足”。而当赫斯特伍德更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他衣着考究,生活奢侈,竭力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生理的需要。他撇开相伴多年已经徐娘半老的妻子,而钟情于年轻貌美、听从自己支配的嘉莉。男人富有时女人们投怀送抱,一旦千金散尽时,也就是遭遇遗弃时。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嘉莉为什么“根据一般女性的眼光,用衣服来划分界线,认为穿礼服的是有地位的,有道德,有声望的人物,穿工装裤和短外套的都是些丑陋的人,连看都不值得一看”(Dreiser31)。一旦遇到比“旅行推销员”德鲁埃更有钱,更有地位的豪华餐厅经理赫斯特伍德之后,她毫不犹豫得更换主人,而赫斯特伍德为了她背井离乡,最终穷困潦倒,身无分文的时候,又被她无情抛弃。在这个经济转轨,文化转型,整个社会被“物化”,精神被日益“边缘化”的背景下,嘉莉对物质的欲望,在商业高度发达的社会价值观的熏陶下,极度膨胀,加上精神生活又极端空虚,一无所长的她,只有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换取实际的物质和奢侈的生活。如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儿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指出:“社会下层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时候,付出的代价是社会地位的下降。这一点明显表现为精神不断媚俗化。精神的真正功劳在于对物化的否定。一旦精神变成了文化财富,被用于消费,精神必然会走向消亡。”(4)美国评论家法瑞尔也不加掩饰地说,嘉莉做出的选择是因为美国社会邪恶熏陶的结果。他说:“嘉莉走得是一条典型的道路。那个时期,城市对农村正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这样的时期,她离开了农村,眼看着自己被抛进了芝加哥的混乱世界。她可以高升,可以得到豪华的服饰与奢侈的享受。但这些只能通过一条罪恶的道路才能到达。”( 龙文佩322) 【参考文献】[1] Elliott, Emory, ed.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1] Dreiser, Theodore. Sister Carrie. Beijing: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y Publishing House, 2002,12. [2]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 Rolston, Holmes. Environmental Ethics. Yang Jintong. Beijing: Chinese Soci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2004.[4] 埃里希·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5]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6] Parenti, Michael. Inventing Reality: The politics of the Mass Media,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1986.
选择英语文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国别文学研究、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 在进行国别文学研究选题时,一般选取英国文学或美国文学中的某一经典作家(如海明威),某一经典作品(如《双城记》),某一写作手法(如象征手法的运用)或某一文学思潮(如浪漫主义运动)作深入研究。但在选择作家或作品时最好选择在文学史上作为经典的作家或作品。有个别流行作家或作品极富盛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如《飘》或《荆棘鸟》,学生有强烈愿望选择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可避免上述情况时,应该尽可能地挖掘作品内在的深刻含义,不能流于肤浅的分析。 文学批评理论的选题一般不太适合英语专业本科生,因为该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英语专业研究生阶段,本科生一般不具备文学批评理论的知识结构。这个方向的选题可以有关某一文学批评理论,一文学批评术语的阐释或某两种或以上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比较。 比较文学研究就是将两个以上的作家或作品进行比较。这两个作品或作家可以是同一国别的(如“雪莱与拜伦的诗歌比较”),也可以是不同国别的(如《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提供一些英语专业论文文学方向的选题,供写作参考。 Study on the Child Image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From Linguistic Perspective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儿童形象 A CHILD OF NATURE: ON EMILY DICKINSON'S NATURE COMPLEX璞玉无暇,浑然天成:论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情结 A POLYPHONIC ANALYSIS OF THE SOUNF AND FURY “对位法”分析《喧哗与骚动》 The Use of Zero Article Before Class Nouns 类名词前的零冠词用法解析 An Analysis of Factors of Martin Eden's Suicide 导致马丁.伊登自杀因素的分析 Factors Affecting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中影响婚姻的因素 A Probe into Anti-slavery of Mark Twai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im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探讨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对《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 Individual Factos Contributing to Gatsby's Tragedy 导致盖茨比悲剧产生的个人因素 On Social Factora to the Failure of the Americam Dream——A Contrast between Gatsby and Willy Loman 论美国梦破灭的社会因素——盖茨比和威力洛曼的比较 On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om in The Grapes of Wrath论《愤怒的葡萄》中汤姆的心理变化 A Research of Rhetoric in Jane Eyre 关于《简爱》中修辞的研究 On the Causes of Tess's Tragedy 论苔丝悲剧的原因 On Symbolism and Portraiture in The Great Gatsby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和人物描写 Multianalysis of "the Lost Generation" in The Sun Also Rises 透视《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迷惘的一代” On Robinson Crusoe's Character 鲁滨逊人物分析 The Use of Symbolism in Scarlet Letter 论《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On the Writing Features Of The Cal l of the Wild 论《野性的呼唤》的写作手法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英语文学方向的论文选题供大家进行参考:1、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心理世界Psychological study of Holiden’s image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2、浅析《卡斯特桥市长》男主人公的悲剧命运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Hero in the Mayor of Caster bridge3、浅析《红字》中的象征主义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4、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贵妇画像》A Feminist Approach to The Portrait of A Lady5、浅析《嘉莉妹妹》中摇椅的象征意义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 of Rocking Chair in Sister Carrie -the Up and Down of Life6、浅析《飘》中斯佳丽的挣扎与命运An Analysis of Starlet’s Struggle and Fate7、浅析海明威文学中的女性主义Analysis on the Feminism in Hemingway’s Literature8、浅析《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生涯The Analysis of Jude’s Tragic Life in “Jude the Obscure”9、试探《简爱》中的哥特式女性主义The exploration on the Gothic Feminism in “Jane Eyre”10、浅析《呼啸山庄》中窗的意象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window in “Wuthering Heights”11、狄更斯风格在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体现及其小说艺术特色The writing style in “David Copperfiled” and the Beauty and relive of Dinchons’s writing12、人物圣地亚哥与作者海明威的异同之我见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 Santiago and Author Hemingway13、哥特式特色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Gothic Features in Wuthering Hights14、浅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莎的悲剧成因An Exploration of the Causes of Isabel’s Tragedy in The Portrait of a Lady15《紫色》中白人女性与黑人女性社会地位的放映The refection of social status of white women and black women in “The Color Purple”
我去年论文写得这 不过我的是嘉莉妹妹和简爱的对比话说你哪个学校英语专业的?咱别是同门写重了就不好了我当时写嘉莉妹妹是这么个思路 从写作技巧看 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结合 你可以从原著中找出体现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例子并加以分析从人物性格看 原著中塑造的嘉莉妹妹是个贪恋都市繁华物质欲望强烈的人 但是起码她有进取心 且不论手段如何 她没有像同时代的大多数女性那样 觉得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 她一直在追求自己事业的成功 从她的情人方面看 当然主要还是hurstwood 她与他的人生轨迹的刚好是相反的 嘉莉是poor-to-rich hurstwood是rich-to-poor 你可以分析讨论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提供一些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语言学研究英语在香港的传播英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生英语帝国:是现实还是神话二战后英语发展的非正式化趋势英语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英语中的女性歧视现象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和西方妇女的社会地位女性语言特点及其社会根源论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浅析商务信函的文体特征源自英语的汉语表达为汉语和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一个社会语言学调查语音与语义---音义关系中的非任意性笑话致笑的原因论幽默的因素英语幽默中的语用学幽默的跨文化障碍分析拉丁文对英语词汇的深远影响英语发展史中法语对英语的影响初探网络英语词汇和构词方式网络语言对日常语言的渗透英美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词汇中的映射翻译研究浅谈中文标牌语的英译商标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耶希斯图尔特的短篇小说《劈樱桃树》的翻译与评析意志的力量--短篇小说《无视失败》的翻译与评析英语谚语在口语中的运用及其翻译怎样翻译英语习语隐藏的主角们——《我们的生存之道》的翻译与评析短篇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翻译与评析跨文化在中菜西译的体现文化差异对旅游翻译的影响论译者主观情感在作品中的体现科技英语中词汇翻译的技巧与策略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浅谈机器翻译文化感知与文化翻译翻译中双关语的处理在新的语言中新生---翻译中的转类跨文化研究从“赵燕在美被打”事件看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中英科普文章对比研究教育使美国移民融入主流社会:比较犹太家庭与亚裔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从《成长的烦恼》看中美家庭教育模式之差异奥普拉和陈鲁豫的成功范例给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启示现代中西方家庭淡化的透视中英姓名文化内涵比较中西文化礼仪的异同及其反映的文化内涵冲突与融合——好莱坞与亚洲电影的互动跨文化在中菜西译的体现中西方商务礼仪的比较中美跨文化商业行为比较国际商务礼仪中的文化冲突商务礼仪差异对中国涉外商务洽谈的影响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决策因素浅析礼貌原则的不同视觉中西方广告的差异中西方时间观差异对比中美婚姻观新视角中美性状比较从文化象征意义、宗教信仰及例行仪式看中西婚礼论中西方恐怖电影的差异论英国骑士精神与中国武侠主义中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英汉基本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中英色彩文化与语义对比的研究美国生活方式对中国年轻一代的影响及其原因论跨文化价值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从养生观看民族特性从电影角度看决策中的文化差异幽默的跨文化障碍分析美国文化霸权下的民族文化保护策略---法国叫板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从<围城>看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从王家卫电影看中西方文化交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作品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意识与跨国交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兼论现代大学的起源从中美英语教学的差异谈如何改进中学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研究浅谈语境引入在中国高校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意识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从多元智力原理分析中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策略的个体差异性交互式语言教学在乡村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关于多媒体课件对大学英语教学影响的思考构建课堂英语教学新模式——从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入手英语习语的理解和教学论外语习者与二语习者英语词汇扩大的途径教师在英语网络教学中的角色网络教育资源和高校英语写作教学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中介作用外教在当代中国英语教育中的作用背景知识和听力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村中学生听力问题的分析和展望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和应用论记忆的联想策略少儿英语教育的问题及策略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第二语言从儿童学起的意义寓英语教学于游戏论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提高词汇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一项基于实证的研究新加坡与中国在推广双语教学中具体措施的比较与分析英语演讲中的艺术与技巧大学英语写作的措辞缺陷及解决方案大学生英文作文中的中式英语现象从中美英语教学的差异谈如何改进中学英语教学“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意义英国儿童文学的特色与贡献文学研究从《飘》到《冷山》:看美国南北战争文学作品的变迁俄狄浦斯情节初探论《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评呼啸山庄中Katherine自我意识与传统道德间的冲突浅析艾略特诗歌的转变解析《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逃离“社会”----《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主题分析荒诞与理性---论《第二十二条军规》宿命与现实——从《苔丝》看哈代的宿命论从拉尔夫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看美国黑人现状从《隐身人》中看爵士乐在黑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脆弱的心灵,虚伪的面孔--简析《红字》中蒂姆斯韦尔的悲剧命运《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至等待解放或为解放而论狄金森诗歌独特优美的意境《MrsDalloway》看VirginiaWoolf的意识流写作存在的代价---解读海明威作品中的女色意识海明威作品悲剧因素分析从《白象似的群山》谈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争平等意识从SthphenCrane看美国自然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论后现代主义中的女性主义—看美国影片《时时刻刻》从“指环王”到“龙与地下城”-奇幻作品所反映的欧洲中古文化浅论《远大前程》的理想主义倾向从“自愿贫穷”到“返朴归真”—重新发掘梭罗在瓦登湖的生活《一报还一报》——莎士比亚问题剧新解《伟大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安徒生童话故事对中国儿童的影响追求自由的灵魂遭到宗教的扼杀:裘德的悲剧从《飘》的人物分析看开拓不屈的美国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从雪莱的诗看英国浪漫主义福克纳献给艾米莉一朵什么玫瑰——谈威廉姆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文学叙事形式在侦探悬念片中的运用论《红字》中的性别错位从<围城>看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作品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苔丝的悲剧和它的社会原因英国儿童文学的特色与贡献文化研究中东文化与其商业行为民族动物与民族精神一路上的疯狂——从《在路上》看“垮掉一代”的精神实质冲破枷锁,自由呼吸—从西方服饰演变看妇女解放运动从“指环王”到“龙与地下城”-奇幻作品所反映的欧洲中古文化殖民地时期英国文化对美国的影响欧洲人的城堡心结:通过对城堡文化的研究看欧洲社会的变迁和特点美国文化霸权下的民族文化保护策略---法国叫板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绝望的主妇》中的妇女形象分析——西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妥协与抗争对骑士文化的研究浅析哥特文化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英美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词汇中的映射论地理、政治、宗教对文化的影响韩流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朋克音乐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香水文化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
当然可以的啊~!没有问题的!你说的还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呢。
当然可以 我还可以提供其他题目一.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语言学研究 (如:语言研究,文字研究,词汇研究,短语和句子研究,语篇研究,语言与文化等)2.语言教学研究 (如:语言研究与语言习惯,教学方法和技巧研究,教材分析和评估研究,测试与评估研究,课堂教学管理研究,教育技术的使用与开展研究)3.中英文语法对比研究(某一语法现象)4.中英文文体对比(诗歌、小说、广告等)5.某一文本文体特征分析6.中英篇章结构对比7.中西文字及思维方式8.情感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9.中介语与外语学习10.中英异同对外语学习的影响11.词汇记忆研究12.论语言环境与外语学习13.接受技能与产出技能的关系14.浅谈广告语言的特点15.从认知看隐喻在经济语篇中的应用16.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17.英汉思维方式对其语言,文字的影响18.英汉民俗文化对词汇意义的影响19.当代英语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20.On The Nature And functions of Metaphor 论隐喻的本质与功能21.On the Origin, Word-Form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ologisms 浅谈英语新词的产生、构成及翻译22.Decomposi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mbiguous Structures 歧义结构的化解与翻译23.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tonyms论英汉反义词的形成24.On the Usage of English Abbreviations on the Internet谈网络英语中的缩略语25.A Contrastive Study of Punctu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英汉标点符号比较26.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xical Cohesion and Textual Coherence 词汇的衔接与语篇的连贯27.Thought Discrepancies Embodi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思维差异在英汉语言中的体现28.Influences of Chinese Dialectical Accent over English Pronunciation 汉语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29.Languag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 and English Teaching 幼儿言语发展及幼儿英语教学30.The Influence of Sino-British Cultures on Metaphors论中英文化对隐语的影响31.On Politeness Norms and Mistakes in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of Spoken English英汉口语中互动性交际的礼貌规范与失误 Analysis on the Approximating Quantities with Numbers数词模糊语的语用分析 Special Usage of English Prepositions英语介词的另类用法 Fault Use of Words in Law English 论法律英语里的用词失误 Usage of Letter “S” in English 英语中的字母S的用法探讨 and Translation of “and” 英文中的and 的用法与译法 of American Slang美国俚语特点 of Function words in English Learning浅谈英语学习中虚词的掌握 and Express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女性歧视化用词和表达法研究 the Motivation of Male Students' Interests of English Learning论男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assives without by-phrases英语中无标记被动结构的识别与翻译42.学生个体差异研究 (如:不同性格的学生的口语能力有何不同?)二. 翻译理论与实践1.翻译方法个案研究 (如:“从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的地方>看简洁句的翻译”)2.中外翻译比较3.归化与异化----汉语习语的英译4.翻译中的文化冲击5.长句的翻译6.英语定语从句的翻译7.翻译中的英汉双语转换模式探讨 Technique of Parts of Speech in Translation翻译中词性转换的技巧 Gap and Mistranslation英汉文化差异与误译 Brief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Titles英语新闻标题翻译初探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Loan words浅谈外来词的翻译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Numerals in English Expressions英语中数量在词组中的用法和翻译技巧 and Translation Skills of Numerals in English Expressions英语中数量在词组中的用法和翻译技巧 Tentative Study on English Hyperbole浅论英语夸张修辞 of Network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网络用语的特点及其翻译 of Humor of English and Chinese 英汉的幽默互译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ttributives论英汉互译中定语的翻译 Political Factor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翻译中政治因素的作用 translation method of Chinese and English film's name中英电影名的翻译方法三.文学1.国别文学研究和地域文学研究(如: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澳大利亚文学、加拿大文学、新西兰文学/西方文学、大洋洲文学等)2.文学流派研究 (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意识流,女性主义文学等)3.作家研究和文本分析 (如:阿瑟.米勒研究,海明威研究,狄更斯研究,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等)4.中外比较文学研究 (如:尤金.奥尼尔和曹禺戏剧作品之比较)五四时期西方女作家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影响5.中国诗歌对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影响拜伦与鲁迅6.朱光潜与弗洛伊德(Frued)7.弗洛伊德与文学8.弗洛伊德与心理分析学9.西方哥特(Gothic)文学传统10.《圣经》在西方文学中的影响11.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其剧作12.“湖畔派”诗人13.简•奥斯丁小说中的婚姻与女性挣扎14.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小说文本的形式实验15.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生平与其创作中的自我16.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小说的特点17.詹姆斯•乔伊斯与意识流小说18.论霍桑的加尔文主义(Calvinism)倾向 and Said and and Transformation of Psychoanalysis o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1th Century writing and Chinese Feminist feminism and Chinese Feminist Woolf and Feminine Woolf’s Concept of novel writing History of Western , Modernism and and Post-modernism and Their Fate in the Chinese in the 20th century in Vanity Fair by William Bronte Sisters William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in Earnest Hemingway’s Tragic Fate Of the Heroin In Life37.论<一生>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American Dream ------Viewed from 《Sister Carrie》39.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 view on the Classic Standpoint of love of Jane Austin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古典主义爱情观 the Meanings of Images in Moby Dick论《白鲸》中的象征意义 Contrastive Study on Love Tragedy Between Romeo & Juliet and Butterflies in Love罗米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对比研究 Attitudes towards love in The Hunckback of Notre Dame论《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情观 Comparison of Individualism Between Moby Dick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白鲸》和《老人与海》中的个人主义比较 Comparison of the Value of Love Between Baoyu Daiyu and Jane Rochester46.宝黛爱情与简爱罗彻特爱情观之比较47.解读《简•爱》中的女性意识48.论《红字》的悲剧艺术效果。论《红字》的象征手法49.浅谈华兹华斯的自然诗50.美国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的悲剧51解释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种族主义52.解释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种族主义 53.海明威与“迷惘一代”的文学54.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看马克•吐温的美国式幽默四.跨文化交际 Ways of Breaking Cultural Barriers In Translation Of Human Names 如何克服人名翻译中的文化障碍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Understanding English and Chinese Advertisements论文化差异对解读英汉广告的影响 Changes Of Business Etiquett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论跨文化交际中商务礼仪的变迁 Application Of Nonverbal Means In Communication论非语言形式在交际中的运用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Nin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英汉数字“九”的文化对比与翻译 Cultural Influence on English Expressions and Word Choices文化对英语表达和词汇的影响 Reg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中西文化差异之地域文化差异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and Intercultural Differences英汉习语的不等值现象与跨文化差异 Influences of Chinese-Brit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otocol中英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礼仪的影响 of Family Education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 Contrastive Study on Chinese and English Exclamatory Words汉英感叹词对比研究 Sino-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Numerical Idioms从数字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movies and American characteristics 美国电影与美国民族特性 and Reason of Foreignism in Chinese 汉语中外来词的使用 现状及原因 Differenc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传统节日映照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Influence of American Culture on the Language of Its Movies美国文化对其电影的影响 Differences in Speech 言语中的性别差异 the Embodiment of Cultural Specifications of Western Cartoon Movies论西方卡通片所体现的文化特质 Brief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Slang in American English浅析美国英语中政治俚语的特点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arriage中西婚姻文化差异五.商务英语 Aesthetic Associ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Names Of Commodities论审美联想与商品名的翻译 Influence Of American Culture On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论美国文化对进出口商品翻译的影响 Language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论商务谈判中语言沟通技巧 Skills of Writing a Business Letter商业信函的写作技巧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Negotiation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商务谈判用语特点及翻译 Characteristics and Skills for an English Tour Guide英语导游翻译的语言艺术与技巧 Application of Personification in Advertising广告英语中拟人的应用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 the Abbreviations of Business English浅论商务英语的缩略语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igns and Words in Public Places公共标识用语的英译探析 translation of tourist guide论旅游指南的翻译 the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of foreign trade contracts论涉外经济合同写作及翻译13.商务口译活动及标准14.口译质量与效果评估15.英语广告与汉语广告英译分析16.英语广告中的修辞及翻译17.涉外广告文化与翻译18.广告翻译策略:论广告翻译的理论模式19.我国涉外人员名片的英译20.国际条约的语言风格和汉译技巧21.国际贸易合同的翻译22.科技英语语篇功能分析语翻译23.科技英语词汇翻译24.旅游翻译中景点错译探讨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ry naturalism, Theodore Dreiser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novelis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oming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Dreiser is the first one to describe the real American citizen life. He is called pioneer of American contemporary fiction and is thought to be the great master of American Dreiser’s novels, he discards “the genteel tradition”, which was very popular at the time. On the contrary, he dares to depict the life as it is and discover the dark side of the social life, bravely attacking the traditional moral standard of America. The characters in his novels mostly come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and during their degeneration driven by their selfish interests and vanities. They are also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privile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ocial class. That leads to their misfortunes at thesis chooses Sister Carrie as an object of study. First it depicts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and the author himself. Then it main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 of the heroine to depict a real American social life in the late 1890’s, especially those of poor people’s lives from struggling, fighting to failing for their so-called “American Dreams”. At last,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 resulting in the tragedies: the American social system. 在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史上,西奥多•德莱塞被公认为20世纪初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来自下层社会,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却率先如实地描写了新的美国生活,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也是美国现实主义的大师。德莱塞的小说摈弃了当时流行的“优雅文化”传统,勇于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描绘生活,如实地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大胆地攻击了美国传统的道德标准。他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来自下层社会,在因被私利和虚荣所驱动而不断堕落的过程中,又深受社会等级特权和局限性的影响,从而最终导致了人物的悲剧命运。本文选择德莱塞的著名小说《嘉莉妹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时美国文学背景和作者的分析,在小说中透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揭示出十九世纪末期真实的美国社会生活,尤其是底层阶级为实现所谓的“美国梦”,从挣扎、奋斗、到梦想破灭的残酷事实,从而指出造成其悲剧性的最终根源——美国社会制度。女主人公就这样在自己无尽欲望的驱使下造成自己悲剧的命运。这是我毕业论文的摘要,自己写的阿
【摘 要】德莱塞生活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开始盛行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的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飞速发展,一方面,商品经济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工业发展也破坏了人们自然的生存环境,尤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腐蚀人们的心灵和美好的感情。社会上到处弥漫着拜金主义风尚,人们对物质和财富产生近乎病态的依赖,整个社会的精神圈都出现了危机和失衡。嘉莉妹妹也深陷欲望泥沼不能自拔,成为面临精神生态危机的千千万万个美国人之一。【关键词】德莱塞;嘉莉妹妹;精神生态危机;物化Abstract: Theodore Dreiser lived at the turn of 19th and 20th century when the doctrines of the consumptionism and hedonism were gaining momentum, when industrial booms on the one hand enabled people an enormous material enjoyment in life, on the other hand destroyed the natural living conditions and particularly the capitalist code of values undermined and eroded the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life of every individual. The whole society was stifled with avid material acquisition and morbid worship of money and fortune. The personal spiritual ecosystem as well as the whole social spiritual ecosystem were disrupted and endangered. Sister Carrie was only of the victims. This essay tried to interpreted and deciphered Sister Carrie’s choice of lifesty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de of values and spirit ecosystem of the whole society at that words: Dreiser; Sister Carrie; spirit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materialized德莱塞是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著名文学批评家艾伦·泰特把他与海明威、福克纳并列,称他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三位小说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在于真实而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中,残酷的社会竞争和人与人之间更加冷酷的金钱关系。他的小说《嘉莉妹妹》描绘了一位农村姑娘嘉莉,移民到芝加哥城市,不名一文,却深陷欲望泥沼,先后和两个男人同居,以满足自己对物质的需求和欲望。德莱塞生活的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的垄断阶段。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大行其道,人们对物质产生近乎病态的依赖,人的精神受到污染,处在精神危机的边缘。弗罗姆说“过多的有用东西生产会生产出过多的无用人口。在精神健康意义上,20世纪比19世纪甚至病得更厉害。”(弗洛姆73)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随资本主义和都市商业的发展而发生的。嘉莉的美国梦,她成长和发迹的过程,最终的迷惑、空虚和精神危机,无数的美国人、美国女性曾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德莱塞在作品中采用一种像科学家般只尊重事实的客观态度,把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所暴露的丑陋和危机,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物质商品化·心灵拜物化1860年至1865年的内战之后,美国的工商业迅猛发展,为了维持这种发展定制的移民政策已经在改变旧式的美国,美国从一个田园式的农村农场国家变为一个工业化国家。从1860年到1900年,美国人口从三千一百万猛增到七千六百万,并开始从农村向城市集中,城镇在一夜间兴起,不到十年就扩建为大城市。芝加哥最引人注目:1833年还只是个仅有三百五十人的村落,到1870年,已增至三十万人;1880年又增至五十万;1890年竟超过百万大关,发展速度之快惊人,似乎已无法以常规来衡量。庞大的工业才兴起,就被更庞大的工业吞并,置于千头万绪的金融资本控制下;少数几个豪富如:卡内基、弗里克、落克菲勒等显然是靠别人养肥了自己,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大量的人口从乡村或世界各地的无依无靠的贫民移民涌进纽约、匹兹堡、芝加哥等城市,在城市中形成贫民窟。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厂,远远不能满足像潮水般从各地涌进的移民人口的需要。无数工厂浓雾滚滚、垃圾堆积成山、工业废水危及生命、噪音让人无法入睡。如德莱塞在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新建筑物上的铁锤声随处都可听见”“The sound of the hammer engaged upon established erection of new structures was heard everywhere heard.”(Dreiser11) 这种跨越式、掠夺式的发展必然导致的是环境的破坏、生态的失衡。“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受制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文化的基础。对于人的生活质量来说,环境质量是一个必要条件。”(罗尔斯顿4) 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在不知不觉中向与环境成有机一体人类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蔓延,造成“精神污染”或曰“精神生态危机”。 如果在早期的资本主义那里还有带有浓重色彩的禁欲和节俭,那么在垄断资本主义那里,“寻求上帝的天国的狂热开始逐渐转变为冷静的经济德性;宗教的根开始慢慢枯死,让位与世俗的功利”,“物质产品对人类的生存开始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物质力量”,“变成一只铁的牢笼”。(韦伯138,142) 因而拜物化现象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它被看作是资本主义文化的一个特征,即人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当作异己的对象盲目崇拜。在商品化的社会中,人被完全指代为“消费者”。消费成了生活的唯一目的、最大的快乐,甚至成了像抽烟、酗酒、吸食海洛因一样顽固的瘾嗜。中产阶级的家庭购电冰箱、洗衣机和吸尘器,男人戴手表、抽雪茄烟,女人买化妆品和时装。在连锁店或者超级市场里到处都可以购买到半成品食品。广告商则从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把自己看成是“美国经济增长的经纪人,他们在为产品做广告时赋予产品以魅力和影响力。”(Current 715) 商品和广告影像“教会了人们根据商品市场来定义自己的需求和生活风格。”(Parenti 65) 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的想象力被广告和媒体所左右。(Parenti 65) 。最能说明消费热潮的是美国人以疯狂的态度对待日渐普及的汽车,“汽车已不仅是运输工具,而且成为第一个全国都着迷的消费品”。 嘉莉在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脑子里充满了对物的梦想,而不是做苦工。推销员把芝加哥描绘成琳琅满目的大商场。他自己的外表装束就是一则很好的广告:“扣着很大镀金袖纽,上面镶着叫做‘猫儿眼’的黄玛瑙。手指上戴着好几个戒指…,背心的口袋外垂着精致的表链…”(Dreiser 3)。这种用金银和物质堆砌起来的时髦的外表,以及鼓鼓的钱包,使嘉莉朦胧感觉到他就是财富世界的中心。置身芝加哥这个富丽堂皇的繁华大都市后,嘉莉她完全迷失了,她认为“城市是为女人提供了一切使她生色的东西——财富、时髦、安逸”(Dreiser 18),她“对耀眼的陈列着的饰物、服装、鞋子、文具、珠宝等商品非常羡慕”,(Dreiser 17)“每一件饰物,每一件值钱的东西对她都有切实的吸引力”,(Dreiser 17)“精致的拖鞋和长统袜子、优美的绉边衬衫和花裙子,花边、缎带、发梳、荷边,一切都牵动她的个人欲望”。(Dreiser 17)当杜洛埃提出要与她同居时,她经受不住物质和金钱的的诱惑而投入他的怀抱:他邀请她到大饭店就餐,给她买新衣,带她去剧院,并承诺他们将有新车。虽然“欲望”从内部解释了嘉莉的动机,而崇尚金钱、物欲横流的城市则是诱惑嘉莉并改变其命运的外在原因,为了真正地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部分,为了不被湮没于人群之中,她必须或者自食其力或者寻找能够依附的男人。微薄的收入在强烈的物欲面前是那么微不足道,而一旦自食其力的愿望成为泡影时,她就只有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过着不是妓女的妓女生活。精神真空化·行动无能化如上所述,这时的资本主义已经向垄断阶段过渡,在精神领域,“宗教信仰已经不能像支持老一代人那样支撑年轻一代了。”与此同时,“人们把希望寄托于科学,认为科学会是宗教的强有力的替代物。”(Elliott 527) 并且深信:“先进的、卓越的工业技术一定会给他们带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Elliott 715)在社会文化思想领域,消费意识形态逐渐占上峰,“强调花费和位置占有,它削弱了勤俭、节约、自控等传统道德标准”,群众性消费“导致了清教理论让位于消费享乐主义。这种享乐主义崇尚生活中的享乐和满足”。( Spindler 108) 如果说马克·吐温、豪威尔思、詹姆斯等三四十年出生的作家保持的是工业前达尔文时代的道德理想,主人公可以进行道德选择,可以通过选择定自己的命运但对70年代的作家德莱塞而言,中产阶级道德已经无关紧要,个人无法把自己的命运个人的物质生存远比精神完美更加重要。哲学家海德格尔说:新时代的本质是由非神化、由上帝和神灵从世上消失所决定的,科学技术将人“从大地上连根拔起,”,“丢失了精神家园”(绍伊博尔德165) 。嘉莉就处在这样一个精神的“真空状态”。一方面,“上帝死了”,传统的清教道德和信仰框架被打破,另一方面,又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寻找到新的可以依赖的,聊以慰藉心灵的精神力量。更为严重的是现代工业物欲文化和商品经济又堵塞了人们的心灵渠道,腐蚀了人们美好、淳朴的感情,由此形成精神的荒漠。嘉莉是一位只顾享受,“强烈的欲望指向哪里,她便走向那里”(Dreiser 58)的姑娘。她关心的永远是“与金钱、容貌、衣着和娱乐有关的事情”,“善于学习有钱人的派头——有钱人的外表。看到一件东西,她立即就了想了解,倘使弄到手便能把自己打扮得怎样漂亮”,(Dreiser 77)“华丽的衣服对她有巨大的诱惑力”。对于物质过分的执着和痴迷,仅仅从本能的欲望是无从解释的,更多是社会熏陶以及对生活耳濡目染的结果。这个时期,城市工业的发展把城乡生活水平大幅度拉大,农村的落后与城市的先进形成鲜明的反差。反映在妇女身上,城市革命之后,城市里产生了一批相当人数可观的中产阶级妇女。“20世纪来临之际,美国男女一起在公共场所游玩,如上戏院、看电影、跳舞和逛公园,慢慢成为都市生活的一大景观和中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标志。”(Evans322)而在农村,“除了少数大庄园的大家闺秀之外,绝大多数妇女仍然过着‘日出劳作,日落息工’的生活。” (王恩铭67) 这种对农村生活方式的不满情绪,为后来大批农村姑娘告别乡村、投奔城市埋下了种子。嘉莉妹妹是来自贫穷农村的成千上万的姑娘之一。如小说中描述的有钱人过着歌舞升平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对嘉莉有着强大的诱惑力,而“农村”和“劳动女性”双重压力使她在社会中处在无奈的劣势地位。 城市中有闲有钱的中产阶级妇女担忧的是怎样通过逛剧院、购物等娱乐来打发她们的“多余”的空暇时间,那么像嘉莉这样的劳动妇女烦恼的是怎样找到工作生存下来。当劳动妇女外出寻找工作时,她们最关注的是找到一份工作,工资待遇乃是其次。对嘉莉而言,“只要薪水,比如说开头的时候五块周薪,那么干什么都可以”。(Dreiser11 )她作为来自农村的劳动妇女更容易遭受资本家的剥削。即便是种报酬极低的工作,嘉莉也因为一场病,请了几天假而最终被解雇了。经济飞速增长的代价是人们尤其是像嘉莉这样的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普遍感觉到“不能主宰自己的日常活动”个人身心承受着无形的控制和压迫,个人是行为越来越无能为力,越来越依赖成性,引发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初到芝家哥时,她感到自己“像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落入了狂涛翻滚的无情大海”。(Dreiser8 )找工作无门时,觉得“这个商业区从各个方面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严峻而冷酷无情。她似乎已经没有门路可以投奔了,这场斗争太激烈了……”(Dreiser20 )嘉莉面临的选择是:继续把自己当作芝加哥无特殊技能劳力市场上的商品,以处女之身穿着雪水透入的廉价靴子在大风横扫的街道上跋涉呢,还是满足德鲁埃的肉欲,成为身价稍高的商品呢?在这一过程中,她不是没有做出努力,而是她的任何努力,最终都是无力和苍白的。这种无能感和无助感将她推向了社会道德和精神的边缘,推向了德鲁埃和赫斯渥。尽管那个时期妇女的生活的地平线开始从家庭延伸到社会,可以说“美国妇女身上已明显地体现出现代妇女的独立自主性,其最大的特大特征是追求个性、向往自由、充满信心、敢于创新。”( Rosenberg25-35) 但与当时的男性相比较,美国的妇女地位仍相距甚远。著名的女权主义夏洛特·戈尔曼说,20世纪初,美国妇女的地位取决于,“与她们相关的男性的社会地位。” (Gilman10) 20世纪初时,美国主流社会在评判男性社会时,主要是根据他所从事的工作,而评判女性社会时,则主要根据她的家庭背景和婚姻关系,由此可见,从整体上讲,20世纪初的美国妇女仍处于从属于男性的社会地位。女人需要依附男人,更要依附于有金钱和地位的男人,能依附怎样的男人可以决定女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无衣食之忧的中产阶级妇女尚且地位如此,更何况是她这样一个孤立无助,身无分文,一无所长的年轻女孩。因而,嘉莉的选择是自主的,说是她的选择,毋宁说是社会的选择,是环境的选择。如果她有任何的罪恶,有任何的不道德,遭到任何的非议的话,更应该批判和诅咒的是这个日益物化和实利化的社会。观念实利化·生存疏离化随着城市化和商业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向理性化和实利化,金钱和利益成为人际关系转移的标准和准绳,乡村式的亲切的、单纯的微笑的面庞,在城市开始变得模糊和遥远。人们体味到的是城市文明的残酷与薄情。人们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享受而没有精神追求,形成极端不健全的人格。以至于血溶于水的血肉亲情在强大的金钱攻势面前也化为了泡影。嘉莉的姐姐接受她来芝家哥仅仅是因为“她要自找工作,自付膳食费”,“她每周付房钱四块钱房钱”,就可以为她省下不少钱。对他的姐夫而言,嘉莉“在不在和他是不相干的。她的到来对他并不发生任何影响,他只关心家里多一个人挣钱,而不关心别的。”而她失去工作时,她姐夫又急不可待要送走她,生怕给他自己增加任何的麻烦和负担。商业化城市化、使现代人“从自然中被错置出来,失去了与基本的自我感的联系,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金钱与官僚机构代替了自然产品和感情,人完全被金钱所控制。”(Lehan61) 在嘉莉妹妹中金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嘉莉这样一个去芝加哥谋生,贫穷而又充满欲望的农家女来说,钱是得到她渴求的生活中的一切东西的手段。 著名评论家克拉克·米切儿说:“德莱塞在欲望和都市之间划上等号,他对都市描写的细致,可谓前无古人,德莱塞成了美国城市生活最伟大的记录者。”(67) 城市一开始发展,对它的赞扬和诅咒就同时存在着。城市代表着人与自足世界的分离,是把人的秩序强加到由神力创造的自然秩序中。城市人是现代文明的发祥和集散地,也是诸多“工业文明病”产生与传播的源头。城市的人文和道德环境促成了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的疏离、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疏离,加剧了人的精神生态危机。当时的美国“经济的增长更多的依赖工人,每天按时到工厂打卡上班生产,不再只依靠农民按照大自然缓慢的季节变更次序进行耕作,” (Elliott717) 每个人不过是社会大机器中的一个零件,一个小钉子,自我和个性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儿诺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指出:“经济生产力的提高,一方面为世界变得更加公正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让机器和掌握机器的社会集团对其他人群享有绝对的支配权。在经济权利部门面前,个人变得一钱不值……个体在他使用的机器面前消失不见了……”。(4)大资本家的工业生产流水线和上下班的打卡机等等很大程度是由机器控制人的行为,人成了机器的奴隶。人们远离自然,只与自己的制造是商品,诸如尼龙、涤纶、塑料、涂料、钢筋、水泥、汽车做着单一向度的独白。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达尔问理论被用到社会生活领域,过度强调和滥用竞争,将人和人之间的关爱、同情、无私奉献等情感击得粉碎。嘉莉来到芝家哥之后面对是工业化、机械化、物质化、商品化,她失去了人赖以生存和独立的土地和自然,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方向。在这样的社会中,连最为复杂的两性关系也被简化了,生物性代替了精神性的爱欲,性的技术取代了爱的艺术。爱,几乎全部被成功的清除去。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所说: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男女之间共同建筑一种亲密关系,共同分享趣味、梦想、憧憬,共同寄希望于未来和分担过去的忧愁——所有这一切似乎比共同上床更令人害羞和尴尬。” (38) 男人和女人之间,就是赤裸裸的金钱和物质的交易。女人也被视为男人的消费品之一,性也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年轻、漂亮的小妞除了能满足男人的性欲外,更能在深层次上满足他们占有和炫耀的欲望。在杜洛埃的眼中女人就像陈列在橱窗中的商品一样,“他在街上留心一些服装时髦或容貌俏丽的女子,对她们品头论足”。而当赫斯特伍德更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他衣着考究,生活奢侈,竭力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生理的需要。他撇开相伴多年已经徐娘半老的妻子,而钟情于年轻貌美、听从自己支配的嘉莉。男人富有时女人们投怀送抱,一旦千金散尽时,也就是遭遇遗弃时。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嘉莉为什么“根据一般女性的眼光,用衣服来划分界线,认为穿礼服的是有地位的,有道德,有声望的人物,穿工装裤和短外套的都是些丑陋的人,连看都不值得一看”(Dreiser31)。一旦遇到比“旅行推销员”德鲁埃更有钱,更有地位的豪华餐厅经理赫斯特伍德之后,她毫不犹豫得更换主人,而赫斯特伍德为了她背井离乡,最终穷困潦倒,身无分文的时候,又被她无情抛弃。在这个经济转轨,文化转型,整个社会被“物化”,精神被日益“边缘化”的背景下,嘉莉对物质的欲望,在商业高度发达的社会价值观的熏陶下,极度膨胀,加上精神生活又极端空虚,一无所长的她,只有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换取实际的物质和奢侈的生活。如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儿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指出:“社会下层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时候,付出的代价是社会地位的下降。这一点明显表现为精神不断媚俗化。精神的真正功劳在于对物化的否定。一旦精神变成了文化财富,被用于消费,精神必然会走向消亡。”(4)美国评论家法瑞尔也不加掩饰地说,嘉莉做出的选择是因为美国社会邪恶熏陶的结果。他说:“嘉莉走得是一条典型的道路。那个时期,城市对农村正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这样的时期,她离开了农村,眼看着自己被抛进了芝加哥的混乱世界。她可以高升,可以得到豪华的服饰与奢侈的享受。但这些只能通过一条罪恶的道路才能到达。”( 龙文佩322) 【参考文献】[1] Elliott, Emory, ed.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1] Dreiser, Theodore. Sister Carrie. Beijing: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y Publishing House, 2002,12. [2]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 Rolston, Holmes. Environmental Ethics. Yang Jintong. Beijing: Chinese Social Science Publishing House, 2004.[4] 埃里希·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5]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6] Parenti, Michael. Inventing Reality: The politics of the Mass Media,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1986.
首先要抓重点,抓核心,找出她的典型,然后将性格缺陷的危害性升华,扩展,提升,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ry naturalism, Theodore Dreiser i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novelist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oming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Dreiser is the first one to describe the real American citizen life. He is called pioneer of American contemporary fiction and is thought to be the great master of American Dreiser’s novels, he discards “the genteel tradition”, which was very popular at the time. On the contrary, he dares to depict the life as it is and discover the dark side of the social life, bravely attacking the traditional moral standard of America. The characters in his novels mostly come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and during their degeneration driven by their selfish interests and vanities. They are also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privile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ocial class. That leads to their misfortunes at thesis chooses Sister Carrie as an object of study. First it depicts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background at that time and the author himself. Then it main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 of the heroine to depict a real American social life in the late 1890’s, especially those of poor people’s lives from struggling, fighting to failing for their so-called “American Dreams”. At last,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 resulting in the tragedies: the American social system. 在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史上,西奥多•德莱塞被公认为20世纪初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来自下层社会,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却率先如实地描写了新的美国生活,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也是美国现实主义的大师。德莱塞的小说摈弃了当时流行的“优雅文化”传统,勇于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描绘生活,如实地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大胆地攻击了美国传统的道德标准。他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来自下层社会,在因被私利和虚荣所驱动而不断堕落的过程中,又深受社会等级特权和局限性的影响,从而最终导致了人物的悲剧命运。本文选择德莱塞的著名小说《嘉莉妹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时美国文学背景和作者的分析,在小说中透析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揭示出十九世纪末期真实的美国社会生活,尤其是底层阶级为实现所谓的“美国梦”,从挣扎、奋斗、到梦想破灭的残酷事实,从而指出造成其悲剧性的最终根源——美国社会制度。女主人公就这样在自己无尽欲望的驱使下造成自己悲剧的命运。这是我毕业论文的摘要,自己写的阿
享受物质生活的嘉莉为什么不幸福呢?任何一个在城市生活的人,都想过富裕的生活,希望自己有房、有车、有存款,为什么得到这些条件的嘉莉不幸福呢?其实,她刚到芝加哥的时候,在火车上,她也是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执着的向往,真正得到的今天,却不幸福,感到孤单?为什么?到底生活最终的目标应该是什么,才能让人真正感到幸福呢? 其实追求高标准、高品位的生活,永远都不会错。物质生活的追求需要,但不是目的,人应该过有意义的生活,有真正推心置腹的朋友,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十九世纪末的美国正处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贫富之间的差异,劳资之间的矛盾,道德观念的败坏,人性的泯灭,正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然而,当时的美国文坛却充斥着中世纪式的浪漫传奇、清教徒式的说教和穷孩子靠“勤劳”、“善良”而发迹的美国式奇遇,任何事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都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而遭到出版商的抵制。德莱塞在这时推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嘉莉妹妹》无疑给这一潭死水扔进了一块巨石;这块巨石引起的反响也就造成了《嘉莉妹妹》这部小说多的命运。《嘉莉妹妹》通过农村姑娘家莉到芝加哥谋生而成为名演员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繁荣的表面底下的失业、贫困和饥饿,对美国贫富对立的社会作了深刻的描写。《嘉莉妹妹》用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写成为美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它虽在美国被禁,后来却在英因出版。简介:嘉莉是个俊俏的农村姑娘,她羡慕大都市的物质生活来到了芝加哥谋生。严酷的现实破碎了她的美梦,迎接她的是失业和疾病。在走投无路时,她做了推销员杜洛埃的情妇,后来由于更大的欲望又做了酒店经理赫斯渥的情妇。与赫斯渥私奔后,在纽约由于偶然的机会她成了走红一时的演员,挤上了上流社会,实现了她的幻想。然而,所谓的“上流社会生活”又给她带来了什么呢?她感到空虚,找不到真正生活的意义,在寂寞和凄凉中,她坐在摇椅里梦想着那终不可得的幸福。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