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东北大学中荷学院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东北大学中荷学院毕业论文

本硕连读是指由本科阶段直接保送进入硕士生阶段学习的一种培养方式。相应的还有硕博连读,就是硕士生直接保送到博士生阶段学习。目前国内也有部分大学采取部分优秀的本科生直接保送到博士的培养方式。普通本科生需要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方可毕业。毕业后,需要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方能进入硕士生阶段学习。而撰写毕业论文和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本硕连读可以直接保送优秀本科生进入硕士生阶段学习,不必参加硕士生入学考试,不必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有利于学生专心学习专业知识,早日完成硕士生学业。所以有些高校规定本硕连读或硕博连读可以比正常学制提前一年毕业,有利于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但是本硕连读的课程要求也是很严格的,有的学校规定如果一年有三门课程不及格或者七年有四门课程不及格,或者有课程补考也不及格,会被分流到普通本科,而且是降届分流。

楼上说的对,以前东北大学是有本硕博连读的,条件就是通过入学后的一次选拔考试,然后只要在大学期间没有挂科,就可以了。不过现在这个制度已经取消了(听说中荷学院还有,不过未加证实),其实这个制度很不错的,只是东北大学玩不转它。想上硕士的话,如果是在东北大学,还是有很多机会的:1.大学四年好好学习,在大四开学初的时候就会公布保研名额,比例大概是每个专业的前15%。2.通过大四开学初的外推考试,这样的话就可以顺利的报送的外校。这个比例大概是6%。3.出国或赴港,每年韩国,新加坡,瑞典等一些学校会来东大招一些研究生,之所以说这个地方,是因为去这几个地方的门槛比较低,像计算机专业,只要过了六级,想去基本上都没有问题。4.考研

信息工程学院要好,尤其是通信和自动化。可以换专业,5%比例。

东北大学中荷学院是一个较不错的学院。介绍:东北大学中荷学院全名为“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9月15日,在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上,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东北大学与荷兰最著名的九所国家公立大学之一的埃因霍温科技大学联合创建。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立足打造"国际化、研究型"学院,旨在充分发挥东北大学领先的信息学科优势和埃因霍温科技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强大优势的基础上,整合全球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前沿科学领域发展的需要,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精通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较好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国际沟通能力的应用型、国际化的高端专业人才。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毕业论文

以下可以作为参考: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发展前景食品营养与检测就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它在增进人体素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对食品营养与检测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大增。该专业开设院校主要有河北北方学院、吉林高专、信阳农专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具备食品卫生与检测、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价、食品加工与保藏的生产、试验、研究及产品开发的技能;熟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及国内食品标准与法规;具有从事食品科学研究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评价、控制、监督、执法、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职业规划:1.食品检测人员:随着绿色食品的发展与普及,绿色食品企业对人才的渴求程度更是日益凸现。许多大型的食品企业都需要相关的食品营养与检测的专业人员。你可以选择到食品工业企业、工商行政管理、商检、海关部门、食品质量监督机构、学校、大中型企业实验分析室,从事食品品质控制与检测、食品营养与开发、食品原料控制等技术分析工作和管理工作。2.营养师:据权威部门统计,75%以上的疾病、35%以上的肿瘤与饮食有关。国家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营养条例》明确规定,100人以上的食堂、餐饮单位,必须配备营养师, 300人以上的食堂、餐饮单位,必须配备营养管理师。老百姓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已迫在眉睫,营养师是目前最紧缺的职业之一。另外,私人营养保健顾问在北京和上海的金、白领中也比较流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一职业势必迸发出勃勃生机。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以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为基础,研究现代食品加工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交叉学科。我国的传统食品加工技术方面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地位,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国民对于生活品质改善的愿望日益强烈,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对于食品开发与生产中应用现代加工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通过现代加工理论与技术的融入,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概念已大为扩展,因而本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可广泛适应以各种生物材料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及相关行政、事业、科研、流通等部门。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加工与贮藏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在现代食品加工及相关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工程设计、设备管理等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肉品工艺学、乳品工艺学、果蔬加工工艺学、软饮料工艺学、焙烤食品工艺学、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原理、食品感观评价、食品包装学、食品机械学、食品工厂设计等。开设院校: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职业规划:1.一是可从事营养师职业。2.一些自己想创业的学生,可开厂做食品企业老板。这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假如条件成熟,或有资金做背景,加之你在学校学习的这些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开一个小小食品厂还是可以的,如专业课程就有肉类工艺学、现代食品加工艺术、食品工厂设计等。 食品加工技术 当我们在反季节里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口味像新鲜水果的果酱、果汁,喝到具有“即榨”新鲜风味的橘子汁、葡萄柚时……毫无疑问,这些都是食品加工技术的“功劳”。食品加工技术是一门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和高新工程技术等各方面基础知识,研究食品营养、功能开发和生产加工理论与技术的学科。其任务是探索实现食品资源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途径,并对食品结构与成分进行科学地调整与组合,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安全的食品。它像是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轻轻一点,就是一个大变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各类食品的需求旺盛。我国加入WTO也为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许多城市都将食品工业作为本地的支柱企业。同时,食品的个性化、营养化、方便化、绿色化改造已成为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各类科技含量高的食品企业的迅速发展,也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和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现代食品加工及相关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工程设计;具有食品贮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为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检测部门;食品冷藏、保鲜企业及产品营销企业;各食品超市、连锁店及大卖场;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站)的理化、微生物检验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食品质量监督部门;外贸、海关的商品检验部门等。开设院校:吉林粮食高专、河北北方学院、信阳农专、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 粮食工程专业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资源生产丰富,但现在的人们生活不仅仅满足于靠粮食吃饱肚皮,而是想方设法怎样才能把曾一度陷入低潮的粮食资源变为经济收入。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缺乏严重,尤其是粮油加工工艺方面的人才。随着我国对粮食生产与加工的进一步重视,长期低谜的粮油加工高级人才将有较好的市场与就业前景。粮食工程本科专业曾一度被取消,今年,东北农业大学将正式恢复该专业。另外,吉林粮食高专曾一直设有粮食工程(专科)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粮食加工、饲料加工、粮食制品及粮食储藏与运输的设计、科研、生产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在粮食加工、饲料加工、粮食制品的工业企业从事生产技术和工艺设计工作,也可在研究、设计、管理部门和学校从事科研、工艺设计、技术管理和教学工作,还可以到农牧林业、交通等部门从事相近专业的生产技术、企业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

2023年6月。东北农业大学是中国重点发展学校,在2023年中该学校食品学院硕士研究申请博士考核从2023年6月开始,该学校环境优美,教育设施齐全,教师资源强大,是一个很好的学校。

食品学院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科研设备齐全、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校内肉品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创新基地作为固定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基地,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食品学院的技术依托,成为我院科研建设的国家级重要平台。从2008年底开始,食品学院在抓好“十一五”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结题工作的同时,超前谋划、主动参与、积极争取“十二五”课题。到2010年10月底,包括食品学院、乳品中心、大豆中心独立或联合申报并获科技部批准进入国家项目库的有关乳品加工、大豆加工、肉类加工、水稻加工课题共9项,,其中列入首批启动的课题或子课题5项,包括支撑计划课题“大豆油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新型乳基料研究开发与示范”“婴幼儿配方粉功能乳基料研究与开发”、“863”课题“新型甜味剂绿色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传统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研究”等,合同金额2200多万元。近五年,食品学院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90项(国家级59项、省部级110项、地市级21项),科研经费达近5900万元。其中主持了国际合作项目4项,国家“863”计划项目8项,国家自然资金2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5项,国家重大专项2项,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项,省杰出青年基金4项,省攻关项目25项。我院获各级各类科研奖项4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科技创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省长特别奖1项。教师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0余篇,SCI、EI、ISTP收录100余篇;其中,赵新淮教授有关累黄酮化合物对人食管癌细胞系OE33的凋亡与周期停滞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论文,2009年当选为《Science Watch》农业领域的“Fast Breaking Papers”(快速突破论文),我国九年中只有九篇入选。主编、参编正式出版著作85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已取得授权40余项。

东北林学院学报

1 鲁宾阿尔齐覆夫斯卡娅(邵力平译).植物抵抗性的生物化学特性.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1956(再版).2 邵力平,方三阳,于诚铭等.森林保护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71,1973(再版).3 邵力平,吴文炳,于勤.中东杨叶锈病化学防治.东北林学院学报,1964,(3):125~ 邵力平,何秉章,潘学仁.落叶松人工林心材变色与腐朽.东北林学院学报,1978,6(1):107~ 邵力平等.红松疱锈病的研究.林业科学,1979,15(4):119~ 邵力平,何秉章,潘学仁.兴安落叶松癌肿病的研究.东北林学院学报,1979,7(1):27~ 邵力平,鞠国柱.中国三种疱锈病菌孢子表面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东北林学院学报,1979,7(2):57~ 邵力平等.红松疱锈病菌的鉴定.林业科学,1980,16(4):279~ 邵力平,项存悌.中国大环柄菇的研究.东北林学院学报,1980,8(4):35~ 邵力平,何秉章,杨殿清等.落叶松褐锈病的研究.东北林学院学报,1983,11(4):23~ 邵力平,项存悌,张素轩等.真菌分类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邵力平等.红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研究.东北林学院学报,1988,16 (5):1~ 薛煜,邵力平.兴凯湖松瘤锈病的研究.东北林学院学报,1990,18 (1):38~ 邵力平,薛煜等.兴凯湖松瘤锈病损失量的研究.东北林学院学报,1989,(2):1~ 薛煜,邵力平等.兴凯湖松瘤锈病的组织病理分析.东北林学院学报,1988,16(1):10~ 薛煜,邵力平等.樟子松松针锈病针叶内无机元素动态.林业科技,1992,17(3):21~ 薛煜,邵力平等.兴凯湖松瘤锈病病健组织中主要有机成分变化极其对结实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2,20(3):30~ 项存悌,邵力平.杨树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薛煜,邵力平等.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鉴定.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3,21(1):1~ Shao L P,Xue Y et Study on Xingkai Lake Pine , 薛煜,邵力平等.樟子松松针锈病与寄主叶绿素含量关系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4,(3):6~ 薛煜,邵力平等.三种松干锈病组织病理学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5,23(6):1~ 薛煜,邵力平等.鞘锈菌属一新种.真菌学报,1995,14(4):248~ 薛煜,邵力平等.松栎柱锈菌对兴凯湖松细胞染色体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6,24(3):32~ 邵力平,项存悌.中国森林蘑菇.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8.

1 周以良.中国东北鬼笔菌属的研究.植物分类学报,1954,3(1):1~ 周以良.中国东北三孢锈菌属的研究.植物分类学报,1955,3(3):8~ 周以良.小兴安岭木本植物.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周以良.长白山真菌初步记载.东北林学院学报,1957,(4):9~ 周以良.中国东北部产新种及稀见植物(Ⅰ).长白山植物. .,1959,(1):3~ 周以良.中国东北部产新种和稀见植物(Ⅱ).,.,1960,17~ 周以良,李景文.中国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64,2(2):190~ 周以良.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天然次生林的结构、分布及其演替规律.东北林学院学报,1964,(3):33~ 周以良.中国兴安岭柳树之研究资料.植物分类学报,1974,12(1):1~ 周以良.中国柳属新植物.植物研究,1981,1(2):159~ 周以良.中国鹿蹄草科植物志资料.植物研究,1981,1(4):111~ 周以良.中国大兴安岭山区的森林.东北林学院学报,1982(校庆增刊):7~ 周以良.黑龙江树木志.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周以良.中国东北草场的研究.植物研究,1987,7(3):139~ 周以良,乌弘奇,陈涛.中国东北落叶松林的特征、更新规律与合理经营.植物研究,1988,8(1):127~ Chou Y of Forest Vegetation after Fire in the Great Khingan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ervation :Published by .,1989,11~ 周以良,周瑞昌.鹿蹄草科.见:中国植物志(56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57~ 周以良.中国的森林.北京:科学出版社, 周以良.天然次生柞木林凋落物及营养元素变化规律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18(生态专刊):5~ 周以良.中国大兴安岭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 周以良,马克平.中国东北林区草场的合理经营与利用.草业科学,1992,9(1):15~ 周以良.中国小兴安岭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 Chou Y and Deciduous-Evergreen Forests in Northeastern of Vegetation Science(Vegetation Science in Forestry),1995,12(1):307~ Chou Y L, Distribu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Larix Forests in Northeast Finish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Research Papers 567 (Northern Silviculture and Management),1995,139~ 周以良.中国东北植被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周以良.黑龙江植物志.北京:(第一、二、三、四、六、九、十一卷).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1998.

1李景文,陈大珂,郑焕能.东北地区落叶松生育环境及生长情况的调查初步报告.东北林学院学报,1957,1~李景文.对合理经营天然次生林的探讨.黑龙江日报,1962-07-31(4).3李景文.要根据经营目的确定主伐方式.中国林业,1964,(1): 17。4李景文,刘庆良,陈运大.红松林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的研究.林业科学,1964,9(2): 97~李景文,刘庆良.红松生长及其与气候条件关系的研究.东林科技,1975,(2): 1~李景文,刘庆良.红松人工林的生长与抚育.中国林业科学,1976,(2): 39~李景文.森林生态学(第一版).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李景文,刘传照,徐贵林.林冠下红松直播试验初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4,(12): 30~李景文,詹鸿振,刘传照.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采伐迹地更新的研究.林业科学,1988,33(2): 129~李景文,刘传照,任淑文.天然枫桦红松林凋落量动态及养分归还量.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9,13(1): 42~48。13李景文,黑龙江森林.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李景文,葛剑平.保护和研究红松老龄林的现实意义.见: 盛伟彤等主编.森林环境持续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122~李景文,葛剑平.中国东北阔叶红松林结构和自我维持机制的研究.见: 林业部科技司主编.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论文集.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508~李景文,森林生态学(第二版)。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李景文,东北天然红松混交林恢复的基本对策.见: 沈国舫,翟明普主编.全国混交林与树种关系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163~李景文等.红松混交林生态与经营.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7.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论文查重

东北林业大学作为一所农林类的211高校,农林专业自然是强势学科,林学专业更是国家级的特色专业,除此之外,我们学校的机电学院也很强。不过身为一个文科生,还是讲讲我的专业吧。我在外国语学院学日语,在一个林业大学学日语怎么想想都不可思议,但是基于各种机缘巧合,我就来啦。正好我也很喜欢动漫这一挂的东西,也就没想着转系之类的。

外国语学院是小院,一届一百多个人,日语系也只有两个班,加起来四十几个人。怎么说呢,对于我这种竞争意识薄弱的人,竞争其实很小的,也不存在什么太大的学习压力,不过如果你是被调剂的,对于语言专业一点兴趣都没有,那就要劝你好好学习,大二转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我很喜欢这种环境,人少,大家彼此的熟悉度也高,一个年级的人都眼熟,就很团结。

全部的人都在这里了!前面是学姐学长。

还有就是虽然院小,老师都很耐心,学姐都很温柔,尤其是学外语,女孩子特别多,外院的女孩子质量又是出了名的高,你可以天天看见养眼的小姐姐们,幸福感都提升了一个度。

专业方面的话,小语种女孩子学还是比较吃香的,尤其是日语大二会开第二外语学英语,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也是按照就业实用方面规划的,语言作为一门工具,在很多场合都能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最近几年关于日企投资在大连上海等地也发展比较好,急需大量日语人才。就业方面并不需要怎么担心。

我们班真的超级棒!!!我永远喜欢他们!下面是开班会的图嘿嘿嘿。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你有兴趣,肯下功夫,哪个专业都是最值得就读的。

难。东北林业大学的博士并不好毕业。 如果想拿到博士学位证,必须读满相应年限,发表SCI论文至少1-2篇。博士毕业论文需要通过查重,重复率需要低于30%。所以难毕业。东北林业大学(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东北林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

大家都知道,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性价比很高的211院校,提起东林最值得读的专业,首先要说的就是林业工程专业。

在最新的一轮学科评估当中,东林的林业工程专业学科评估为A+,这就足够证明东林的这个学科实力非常强,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非常值得读。

除了林业工程外,我认为东林最值得读的专业,就是土木学院中的土木工程专业。大家都知道,东林的土木学院虽然没有优势学科,但是在就业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优势的,每年的就业情况都非常好,而且作为东林三大院之一,该有的资源都应有尽有,因此土木工程也是东林性价比非常高的一个专业之一。

东林还有一个非常值得读的专业就是生科专业了,东林的这个专业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专业的推免率非常高,基本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而且保本校也非常的容易,考研考的也都普遍比较好,师资力量非常强大,老师基本上可以实现全英授课。如果就读这个专业,对以后的深造和继续求学非常有帮助,是一个性价比相当高的专业。

另外还要提一下东林的工程管理专业,也是土木院的专业之一,今年已经实现了合作办学,开办了国际班,如果有想要出国深造的小伙伴,可以考虑一下工程管理合作办学专业,可以为以后出国留学做很好的铺垫。

欢迎各位小伙伴就读于东林!

专升本的毕业论文字数制要袭一般在5000-8000字之间,查重率30%。

但是不同的学校,其标准可能有一定的差异,论文不难,只要格式正确,选题和专业切题,不涉赚抄袭,一般情况下都比较容易通过。毕业论文一般要提前半年准备,考虑好选题和准备论文写作的素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也可以跟论文指导老师请教一下有唧些好的选题。

1.格式要求:必须按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的模板书写。具体步骤:打开东北林业大学网页—点击“教育教学”里的继续教育—点击“下载中心”即可看到“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2.内容要求:必须结合本专业、尽量结合本人实际工作来选题和书写(亦可与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协商)。3.字数要求:专升本毕业论文(设计)字数—万。

4.时间及上传要求:必须将论文初稿电子版(上传文件名:专业+姓名+论文题目)在2021年10月25--31日期间上传专业负责人邮箱(详见下表),以便专业负责人分配指导教师(注1:上传电子版时务必在封面写明本人的联系方式及邮箱,方便指导教师线上指导),逾期后果自负。5.修改要求: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后,会将指导意见书在线上返给学生。学生必须按指导教师意见认真修改(或重写),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确保2022年1月面授答辩前论文符合要求。

中北大学材料学院毕业论文

晕,有国内排名前10的专业,就看你是要学什么了具体内容可以去学校网站查询

毕业要2篇非核心,或者至少一篇核心的导师问题,要看你是什么专业的那个方向的,好导师还是不少的。电子方面的牛人最多

不严。1、中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它的基本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4、通过中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培养中北大学学生从文献检索、科学实验、社会调查到综合文献、严谨推理、刻苦钻研的科学研究能力及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化工行业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面临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化工类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类毕业论文 范文 一:化学工程学科集群分析

一、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现象

经过调查统计,我国共有100多所高校招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该专业研究方向过多,一个专业出现87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划分有的甚至是跨学科的。如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属于工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属于理学,可应用化学居然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同属于一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名称也是多样化的,缺乏统一标准,如安徽大学、南昌大学的绿色化学工程,上海大学就称为绿色化学与工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请教了化工领域的专家,给这87个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类,分为9个大的方向(表1)。由表1可以发现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存在学科集群现象的,表现在:专业的学科建设,已经不单是化学工程的问题,而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应用化学、环境化工、工业催化、资源与材料工程、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过程系统工程、油气加工及石油化工等。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力度较大,表现在:各个高校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比较多,如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其研究方向都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传统化学化工的研究方向所占比例较大,如化学工程,包含的研究方向较多。部分代表21世纪化学化工发展方向的研究方向,在很多学校都受到重视,如资源与材料工程,研究方向也比较多。

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

本文选择山西省高校做研究,分析其师资力量情况,以分析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山西省作为我国化工3大生产基地,化学化工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化学化工专业是山西省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之一。选择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学化工学院为样本(见表2),按照前文对学科集群的认识,这些学院都有9个以上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科集群规模。其中论文指该学院教师被SCI、EI、ISTP3大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数。中北大学的数据包含了CA论文。山西大学的数据不包括ISTP论文。专著指该学院教师出版的学术专著数,不包括教材。项目及奖项指该学院教师申请的省部级以上项目、经费及省部级以上奖项。发明专利指:该学院教师申请并且授权的发明专利。3所高校的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一定数量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的教师也占到了较大比例。3所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也较为可观,被3大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数量较多,出版了一定数量的专著,申请了一定数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攻关项目,以及“863”项目,甚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中北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承担过“973”项目,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北大学和山西大学还拥有发明专利十几项。从师资力量来看,应该说学科集群让山西省高校化学化工领域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得山西省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在全国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

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

山西大学至今已与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日本岩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单位签订协议,开展交流。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天脊集团等大型企业,在产品研发、岗位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太原理工大学与山西化工研究所建立了山西省化学工程技术中心,还与山西焦化集团公司等6个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中北大学安全工程系与航天一院、航天三院、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相关生产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项目合作。从产学研合作角度来看,三所高校都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从企业合作的视角来看,在研发方面,与山西省的产业集群密切相关,合作领域主要为新能源技术、环境化工、生物工程与技术。3所高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集群与山西省的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协同关系,构建了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模式,围绕着山西省的产业特色,为山西省地方经济服务。

四、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路径

从以上3所高校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在3所高校内部相关专业之间建立了学科集群,集群的方式是建立化学化工学院,统筹化学化工各个专业,从多学科、多专业、多研究方向的角度,进行学科集群。关于区域性学科集群,即单个高校与该高校所在地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集群,3所高校都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集群的方式是产学研合作,与山西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而服务地方经济。关于跨区域性学科集群,即单个高校与该高校所在地之外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集群,中北大学有一定的建树,却没有进一步深入。中北大学之所以能够有一定建树的原因是该校原来是部属院校,与其他部属院校具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因此,中北大学的跨区域学科集群,仅仅局限于与兄弟院校的合作,还没有进一步深入到与其他省份企业的合作上。

五、结论

第一,我国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有87个研究方向,扩散性较强,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的各个领域,表明该专业的建设具有学科集群现象,并且已经以建院的形式,完成了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第二,学科集群有利于团队建设,从而能够产生一定的创新成果,与产业集群一样,使得高校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第三,学科集群与高校所在地产业集群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也就是说,学科集群首先必须与高校所在地经济发展特色密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第四,从学科集群的路径来看,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已经完成,区域性学科集群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跨区域性学科集群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当然,我们相信,在区域性学科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走向跨区域性学科集群。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二:生物质化学人才培训思考

一、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分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已跃居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能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却严重不足,石油供需约缺口1亿吨,天然气供需约缺口400亿标准立方米。而且,由于清洁利用的技术难度较大,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引发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生物质能是第四大一次能源,又是唯一可存储和运输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将缓解能源紧缺的现状和减少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幅员辽阔,又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据测算,我国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源约折合亿吨标准煤。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同时,随着化石资源日益枯竭,化学工业的原料也将逐步由石油等碳氢化合物向以生物质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过渡。目前,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生物质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转化为能源和化工原料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政府、科研机构和道化学、杜邦、中石油、中石化、中粮等大型企业争相研发和储备相关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相继建成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线,产品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各项性能与0#轻质柴油相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我国对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即生物基化学品)极为重视,已列入科技攻关的重点。例如,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大量副产的甘油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非化石来源的绿色化工基础原料。从甘油出发生产1,2-丙二醇、1,3-丙二醇和环氧氯丙烷等大宗化工产品,已经实现或接近产业化。新兴产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浙江是经济大省和能源小省,能源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次能源消费自给率仅为5%;而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高产综合农业区,森林覆盖率达60%,生物质资源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和生物质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对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二、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

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是一个新生事物,并未包含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中。在《专业目录》中与之接近的是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及其产业化的原理、技术 方法 、生物过程工程、工程设计和生物产品开发等知识与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生物工程专业重点关注围绕生物技术进行的工程应用,而生物质化学工程重点关注通过化学工程技术(包括生物化工技术)对生物质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工业过程。可见,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与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生物质的组织结构与常规化石资源相似,加工利用化石资源的化学工程技术无需做大的改动,即可应用于生物质资源。但是,生物质的种类繁多,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属性,利用技术远比化石资源复杂与多样。可见,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化学工程基础,并熟悉各类生物质资源的特点、用途和转化利用方式。因此,浙江工业大学将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既能把握和解决各种化工过程的共性问题,胜任化工、医药、环保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工艺开发、装置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又能将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于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利用和生物质化工产品的生产开发等领域,胜任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等新兴行业的工作。

三、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营造人才培养氛围

2007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与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和浙江省科技厅共同主办了“浙江省生物质能源与化工论坛”。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李仁涵副局长分析了我国能源技术的发展状况,强调了发展生物质能需注意工艺过程的绿色化。浙江省科技厅寿剑刚副厅长介绍了浙江省能源消费状况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动态,鼓励省内外的科技工作者为改善浙江省能源紧缺现状而努力工作。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回顾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特色和人才培养思路。浙江工业大学的计建炳教授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蒋福康教授主持了学术交流与讨论。闵恩泽、李大东、舒兴田、岑可法、沈寅初、汪燮卿等六位院士分别从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状况、生物质燃料(清洁汽柴油、生物柴油)利用技术、生物柴油联生产物利用技术和以生物质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辟论述。2009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承办了“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第84场———生产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与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马淳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生物质能源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组组长、浙江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计建炳教授主持了学术交流与讨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闵恩泽做了题为“21世纪崛起的生物柴油产业”的 报告 ,重点阐释了我国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的机遇与挑战。在两次会议上,来自石油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中粮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生物质原料植物的选育、生物质原料的收储运物流供应体系、生物质原料的梯级利用、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制取技术、生物柴油的生产实践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生产生物柴油的反应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会议期间,闵恩泽院士等人应邀参加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暨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建设研讨会。闵恩泽院士指出,迈入21世纪以来,针对日趋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国家高度重视能源替代战略的发展和部署,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是大势所趋;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根据国家发展需求调整学科设置、进一步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势在必行。闵恩泽院士认为,在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时代背景下,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的产业发展为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的建设思路符合当今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近距离接触学术泰斗,聆听专业领域的前沿进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浙江工业大学营造了培养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理论与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浙江工业大学将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的主干学科确定为化学工程与技术,针对生物质资源加工利用过程的特点,对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分离工程和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等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此外,增设了生物质化学与工艺学和生物质工程两门专业课程。生物质化学与工艺学重点讲授糖类、淀粉、油脂、纤维素、木质素、甲壳素、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加工转化为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生物质工程从原料工程学、转化过程工程学和产品工程学等角度出发,为学生讲授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过程中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生产实例。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综合实验室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的资助下,为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增设了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原油两个实验,并在积极筹备开设生物柴油品质测定、淀粉基两性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的制备和易降解型纤维素-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等实验。

(三)实习、实践和毕业环节

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依托化学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7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海外 留学 经历。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教师的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产业转化,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宁波杰森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共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设立了企业专项奖助学金,拓展了实习实践 渠道 ;还依托化工过程模拟基地,引入计算机模拟实习、沙盘模拟等方式,丰富了生产实习环节的教学手段。同时,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修订完善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实习厂和仿真软件编写实习手册,强化对实习的质量监控与反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增加“内培外引”师资的力量,加快实习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从实习方式、实习内容、考核办法和师资队伍等多个角度出发,确保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委托开发项目数十项。从这些科研和工程开发项目中选取的毕业环节课题,更加贴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或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能够全面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综合运用能力,全方位增强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依托实践教学平台,从“产品工程”的理念出发,选取若干个恰当的产品,串联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环节和课外科技活动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建立起绿色化学和节能环保的基本理念。以生物柴油为例,核心反应是酯交换反应,可以采用水力空化等技术强化反应过程;产物需要采用精馏方法分离,生产废水需要采用电渗析等方法加以分离;生产过程中还涉及流体流动和传热等问题;生物柴油这一产品可以将多个实验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降低实验原料的消耗。教学可以选取其中部分内容作为单元设备设计进行,可以将生物柴油生产车间作为化工设计的教学内容,可以选取部分内容作为学科课外科技项目或毕业环节的研究内容,还可以将生物柴油生产作为创业大赛的竞赛内容。学生可以到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将工艺革新、过程强化和产品工程融为一体,并通过实验室规模与工业化规模的对比,强化工程意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