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

发布时间:

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是中国最大的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中心。

社长:田聪明,总编辑:南振中,副社长:何平、马胜荣、鲁炜、崔济哲,纪检组长:李洪峰,秘书长:张锦,副秘书长:姚光,总编室副总编辑:俱孟军、夏林、刘江、周树春、彭树杰。

新华社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创建于1931年11月,1937年改现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新华社的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目前正在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而奋斗。

全社从事新闻报道、经营管理和技术工作的职工逾万人。

新华社总社设在中国首都北京。

全社的新闻采集和处理系统由总社、国内分社、国外分社三部分组成。

总社除总编辑室外,还设有国内新闻编辑部、国际新闻编辑部、对外新闻编辑部、体育新闻编辑部、新闻摄影编辑部、音像新闻编辑部、参考新闻编辑部、新闻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

在国内除台湾省以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33个分社,在50多个大中城市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在海外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社。

同时,分别在香港、墨西哥城、内罗毕、开罗、巴黎设有亚太、拉美、非洲、中东及法语地区等五个可以直接向国外发稿的总分社。

新华社拥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网络等多渠道、多功能、多层次、多手段的新闻报道和发布体系。

在国内,每天通过专线分别向中央、省市、地县、晚报、专业报和电台、电视台播发各类新闻信息稿件,用中、英、法、西、俄、阿、葡7种文字24小时不间断的向世界各地提供各类新闻信息,总字数为400多万字。

目前,新华社已在海内外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新闻信息用户网络,并与近百个国家的通讯社或新闻机构签订了新闻交换合作协议。

成立于1993年的新华社音像中心,为各级电视台和广大音像制品订户提供多品种的新闻、专题类节目。

新华社编辑出版20多种报刊,包括《新华每日电讯》(日报)、《新华社外文电讯稿》(英、法、西、阿、俄)、《参考消息》(日报)、《经济参考报》(日报)、《中国证券报》 (日报)、《上海证券报》(日报)、《了望》(周刊)、《半月谈》 (半月刊)、《环球》(半月刊)、《中国记者》(月刊)、《 摄影世界》(月刊)、《证券投资》(周二刊)、《农村大世界》(月刊)、《中国图片》(季刊)、《中国年鉴》(中、英文版)等。

其中《参考消息》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半月谈》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

新华社所属的新华出版社每年出版以新闻和时事政治为主的各类图书400余种。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新华社的通讯技术已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包括文字编辑、图片处理、新闻通讯、经济信息、资料检索等10多个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拥有包括卫星通讯和互联网在内的传输网络,卫星通讯传输网络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香港、纽约、巴黎、伦敦为转发中心,覆盖全国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通信体系。

近几年来,新华社的经营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新华社所属的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新闻发展公司、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中国图片社、环球公共关系公司、杭州国际公共关系公司等,在国内同行业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华社还设有新闻研究所、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中国新闻学院等部门,致力于新闻业务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根据中国 *** 的授权,从1996年开始,新华社又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进行归口管理。

新华网news是新华社主办的新闻网站,有“网上国家队”的称号,是中国最大的专业新闻网站。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邮政编码:100803

电话:

在新华社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新华社的历史概况之类的就不说了,那些新华网上都有。目前新华社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当然因为算是我党一手创办的,所以级别稍微能比其他国务院直属的部委高一些,与 *** 和中宣部联系得都比较紧密。新华社社长是正部级。因此在新华社最小的领导级别就是副处,相比地方,如果想当官的话,优势在于起点比较高,但是新华社职工很多,目前总社就有三四千人,因此竞争也比较激烈。 具体部门和职位 看了一下新华社的招聘计划,2012年的招聘基本涵盖了新华社总社的各个部门。根据我的感受,如果按照部门分的话,采编部门(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参编部、体育部、中国证券报、信息编辑部、新华网、参考消息、半月谈、瞭望)要好于管理职能部门(如办公厅、技术局等,包括营销部门)。如果按照职位来分的话,个人认为记者最好,其次是编辑、营销人员、技术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新华社记者的地位很高,特别是在地方,很多市委书记、市长都怕新华社记者三分,但是记者的工作比较累,经常需要出差,而且按照目前的考核办法,记者的待遇与其发稿量直接挂钩,因此记者也是很累的,不过我个人非常想成为新华社记者。新华社编辑的工作跟一般报纸期刊不太一样,因为是发新闻稿件,所以没有报纸编辑那么大的灵活性,基本是对记者发回稿件的简单编辑,因此个人认为编辑工作比较无聊,但是好处在于比较轻松,如在国际部当编辑,基本上是上六个白班再加六个夜班就可以了,一个月其他时间都可以休息,而且工资也不比别人少。 营销在新华社刚开展没有几年,因此营销人员在新华社的地位不高,而且目前的营销体系基本保持着官僚机构的模样,与那种大公司的营销相去甚远。 收入和待遇 目前新华社经过几年的改革后,各个部门的收入已经基本持平,国内部和参考消息略高于其他部门,不过据说也要调整为和其他部门一样。但是从工资的性价比来看,记者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灰色收入,不过主要是有资历的记者,年轻记者下去采访充其量是带点土特产之类的。编辑因为一个月大概可以休息半个月,所以收入也算高了。目前营销人员工作比较忙,与其他公司相比,待遇只能算是中下水平。 具体到每个人的待遇水平,目前新华社的职工目前大概有三种编制,第一种是事业编制,基本工资收入是按照国家有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标准走的,每两年提一级,有住房公积金,没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而是有退休金、公费医疗,事业编制也基本不存在失业问题;第二种是企业编制,需要跟社里签合同,三险一金都有,收入水平和事业编制也基本没有区别;第三种是合同工,就和高校毕业生无关了。 以我本人为例,我是05年人大毕业的硕士,收入基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硕士毕业大约是595一个月,有工作经历,每两年提一级;各种补贴:补贴的种类繁多,不过估计十年提高过标准了,比如我每个月房屋补贴只有70,这部分加起来大约也就几百块钱;工资外收入:收入的主要部分是工资外收入,包括奖金之类的,这部分收入基本是按照级别发的,也是每两年提一级。 所有这些加在一起,目前我每个月工资卡里能拿到3100块钱,扣304块钱公积金,原来事业编制的每个月还有500块钱房补,现在可能提高到了700,但是这部分钱只能一年一取。另外到年终,各个部门还要根据考核办法有一笔年终奖,目前听说最多的有1万八,我们基本是1万3、4左右,这些就是新华社的基本待遇。 其他待遇 很多人都认为新华社的待遇肯定特别好,其实并不是那样。2003年以前到新华社的都有福利房分,但是从2003年以后就没有了,社里也不为新进人员提供宿舍,需要自己租房子住。在新华社食堂吃饭是要花钱的,......>> 新华社待遇怎么样 这么好的去处,还到这儿问,哎,羡慕中。珍惜吧 新华社待遇 工资新人一般在5000-6000吧(扣除各种保险后);转正后随着职称会慢慢提升。福利还好。但是要靠自己租房。驻外什么的,和其他驻外单位一样,国家攻一个标准的。但是如果要想待遇很好的,显然媒体中有央视,或者公务员部位,福利更好。 是在人民日报 还是在新华社工作好? 待遇,职业发展各方面 还是去新华社把,国际一点,待遇差不多,只是职业发展上要宽一些 究竟是在新华社工作好,还是中国银行 还是去新华社把,国际一点,待遇差不多,只是职业发展上要宽一些 去新华社工作是什么概念,机会很难得吗? 这是一个很诡异的问题。It depends on what you want. 相信对于95%的人来说,在内地,这是不错的工作选择,薪水、工作环境、前景。近年来,入职的竞争明显更加激烈。 但是如果你是ambitious的journalist,你可以看看财新、南方系等等,或者你英语超好,外国媒体在中国也有招人。 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待遇怎么样 岗位的不同待遇也不一样,同岗位工作经验和技能高低待遇也有差别,所以别人也难解答你。如果没有认识的内部人帮你解答,还是直接投递简历,争取机会面试,当面向招聘HR人员了解单位情况和待遇。 新华社的工作人员是公务员吗? 原则是: 行政单位的工作人员(除工勤) 是公务员, 所以首先判断一个主体 粮食局\气象局\新华社 是不是行政编制单位,如果是的话,除了工勤外,就是公务员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张明新

高明光:创造文化的美术编辑是一种创作高明光(中宣部原秘书长):满都拉在悟道,但他并未离开脚下的土地而陷于乌托邦。我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许多媒体也因之商业化。“道”在商业化媒体的设计中又如何呢?他向自己提出了问题:“商业化媒体的美术设计是一个大课题,新闻与美术如何结合,美术与商业如何结合,中文字体构成下新闻视觉的商业化模式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他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体悟。——《传媒》2012年第11期 李东东:新闻出版业需要中国特色的视觉李东东(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满都拉第一次将“美术编辑”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从视觉的角度探讨与总结面向市场的新闻出版业的美术编辑实践,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全国新书目》2012年第3期 何东君(新华社原副社长):满都拉提出了美术编辑学的概念,将美术编辑工作从实践层面升华到理论研究层面,丰富和发展了新闻学的基础理论。周瑞金(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期刊美术编辑指导教程》 综合美术设计与编辑出版,是满都拉在实践中研究探索中文期刊美术编辑的成果。马国仓(中国新闻出版报总编辑):一本期刊,内容要精彩,封面、版式也要时尚引人,否则,好的内容得不到好的呈现,是办刊的一大憾事。特别是在当下眼球经济”时代,没有好内容,很难办成期刊;没有好形式,很难办好期刊。张明新(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满都拉撰写的《期刊美术编辑指导教程》剖析期刊的视觉规范,案例直观,是培养期刊美术编辑的教案,是催谷文化创意产业繁荣的推进器。金风(新华社瞭望周刊编委、环球杂志执行总编辑):就期刊美术编辑业务而言,单纯做好实务或单纯从事研究,于实践和理论层面都有其独特价值。满都拉的成果,其可贵之处恰在于知行合一,在这两方面都占据了专业领域的高地。

张明新,1962年10月出生,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三级研究员,辽宁省昌图县人,九三学社社员。1986年7于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畜牧专业毕业,同期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工作,一直从事绵羊育种与产业研究工作。先后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分院养羊研究室主任。

大连日报新闻编辑部

1日报是早上出街发行的报纸,晚报是下午到晚上出街发行的报纸!2日报一般发布昨日新闻,在先一天晚上12点前截稿,很少有超过晚上12点截稿的,晚上半夜印刷,第二天6,7点上街发行。晚报一般是发布当日新闻,在下午3,4点截稿印刷,下午5,6点上街发行。3日报和晚报一般都是一天出一期,每周出满7期,往往每年每天不休刊。有些市场类报纸日报或晚报会在国庆,春节黄金周法定时间休刊。4日报和晚报出版时间不同,读者群也有所不同。

大连市有很多媒体和记者致力于揭露社会不公和维护百姓的权益。以下是其中一些比较知名的媒体或记者:1.大连日报社:作为大连最大的媒体之一,大连日报社多次报道了一些社会事件,曝光了一些不正之风和不良现象。2.人民网辽宁频道:人民网辽宁频道一直致力于依法维护公正正义,揭露一些腐败行为并为百姓讨回公道。3.金岛在线:金岛在线平时关注一些大连市民关注的实事,报道了很多事关百姓利益的事件。在环境保护、拆迁、消费维权等方面也比较关注。4.魏立华:魏立华是一名大连市知名的媒体人和公益人士,长期致力于维护百姓的权益和民主自由,他的言论和行动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关注。以上仅是个人了解,还有其他媒体和记者也在为大连市民伸张正义,感谢他们的付出和努力。

首推晚报,其次是半岛和新商.这好象是大连销售量最高的三家!不过根据我个人经验,内容都差不多了,大同小异.晚报就可以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连四大报纸及其顺序:大连晚报、半岛晨报、新商报、大连日报

新华社历任总编辑

钱俊瑞(1908—1985),中国农村经济和世界经济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江苏无锡人。1927年毕业于江苏省第三师范学校。 1928年进无锡民众教育学院。从1929年起参加陈翰笙的农村经济调查。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文委委员,“左翼文化总同盟”宣传委员。1938年后历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华中局文委书记、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1946年任新华社北平分社社长兼总编辑。同年赴延安,历任《解放日报》和新华社社论委员会主任。1947年后任华北大学教务长。建国后,历任教育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国家计划委员会顾问,国务院经济中心顾问,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钱俊瑞同志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第二届委员和第三至六届常委;他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和《世界经济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文化事业的领导工作。特别是对农业经济和世界经济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1985年5月25日逝世,终年77岁。

周锡生,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党组成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周锡生:男,1954年12月生,江苏武进人, 汉族,中共党员,高级编辑。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留学于希腊亚理士多德大学哲学系。历任新华社国际部编辑,新华社雅典分社记者、首席记者,新华社环球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新华社华盛顿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联合国分社社长,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2000年初任新华网总裁,2000年9月任新华社网络中心主任。曾获新华社首届“十佳国际编辑”、“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2006年5月任新华社副秘书长兼新华网总裁、总编辑。2006年10月,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本届中国记协常务理事。2007年9月起任新华社党组成员、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2011年10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中国记协)副主席。2014年7月,不再担任新华通讯社副社长职务。

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社长:乔冠华(任期:1947年5月-1949年)黄作梅(任期:1949年-1955年)李冲(1955-1957年,以分社总编辑身份暂代社长职责)祁烽(1957-1959年,副社长身份代理社长)梁威林(任期:1959年10月-1978年7月12日)王匡(任期:1978年7月12日-1983年5月19日)(第一社长)李菊生(任期:1978年-1984年)(第二社长)许家屯(任期:1983年6月30日-1990年1月)周南(任期:1990年1月15日-1997年7月)姜恩柱(任期:1997年7月-2000年1月)[3]新华通讯社香港特别行政区分社有限公司社长:张国良(任期:2000年1月-2000年11月)徐学江(任期:2000年11月-2002年底)薛永兴(任期:2002年底-2010年1月)俱孟军(任期:2010年1月-)

新华日报社总编辑

新华日报总编辑:周跃敏

《新华日报》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1938年1月11日-1947年2月28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它是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河北涉县一二九师司令部亲自创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并一直持续至1947年2月28日。《新华日报》于1949年4月在南京复刊,1952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机关报。2001年9月28日,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省委、省政府研究,以新华日报为主报的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正式组建。《新华日报》由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主办,新华日报社现为中共江苏省委直属事业单位。1938年1月11日,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潘子年任社长,华岗任总编辑,章汉夫任副总编辑,熊瑾玎任总经理。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后报社迁往重庆继续出版。1947年2月18日被国民党查封,共存在9年多。1939年1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山西沁县创办。1945年12月9日,《新华日报》在江苏淮阴创办,为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报。1948年1月1日,《新华日报》华中版发行,为中共中央华中工委机关报。1949年12月10日,《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为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1949年4月30日在南京创办,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1952年11月1日改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一直发行。2012年元月1日起,《新华日报》专门开辟通往北京的绿色通道,北京京西宾馆、江苏饭店、南京大饭店等首都重要窗口单位的读者,都可以看到当天新鲜出版的《新华日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