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食品营销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食品营销的论文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文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发表的标准。

1. Ronald .快餐物流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 谢希仁.快餐网络[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 史济民.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 张毅,快餐资源计划[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 第三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7. 邱家武,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既然提纲都有了怎么会不知道怎么做论文呢?相信你们学校有CNKI搜索吧?你上去找一些类似的食品公司营销策略研究应该不难啊!其实这些论文都是大同小异的,你多找几篇,多看看,前面的部分其实都差不多,多摘抄点已成形的硕士论文,但是一定不能照抄原文,把它用自己的话转述一下。然后重点后面,因为一篇论文主要是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三步组成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你可以多借签一下别人的,但重点在解决问题,这部分是你论文出采的部分。也就是你论文的第三、第四部分,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还是那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你多下载点硕士论文,多看看,就有灵感了。

你去看下(食品与营养科学)期刊里面别人写的论文里面应用了哪些参考文献也是可以的

食品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文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发表的标准。

绿色食品营销策略一、绿色食品营销环境分析(一)绿色食品营销的国际环境随着世界绿色浪潮的兴起,绿色食品(国外为有机食品)营销的国际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初步具备了营销的组织基础及法规、市场观念和社会需求环境条件。1.组织基础。绿色组织的建立最初始于美国。70年代,美国成立了数百个青少年环保组织,发起了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地球日”活动。此后,各国绿色组织纷纷成立,英国、德国、日本等国还成立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皆的社团组织---绿党。1991年日本成立了“再生运动市民工会”,1992年在法国成立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现已有近100个围家参加,遍及世界各大洲,成为国际性的绿色组织。国际性绿色组织的出现,对绿色食品的国际营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法规环境。在国际性绿色组织建立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已从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环保规范。目前,世界上已签署的与环保有关的法律、国际性公约、协定或协议多达180多项。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9000、IS014000(即国际贸易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淮和1995年4月起实施的IS01800 (即国际环境标准制度)等协约,协议上限制甚至明文禁止了许多产品的国际贸房。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签署的最后文件中,不仅包括制成品,也包括农产品等纳人了世界贸易组织体制,呈现出明显的“绿色印记”。西方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已成为出口产品进入这些国家市场的通行证。至此,有别于传统非关税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已形成。3.社会实践基础。近年来,以农产品生产过剩和农业补贴负担过重为契机,欧美国家纷纷进行农业转型。美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低投人持续型”农业政策。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欧共体从8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新农业政策,改变以往大量投人化肥、农药的粗放型农业经营政策;日本也正积极推动“环境安全型”新农业政策。其宗旨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新农业政策的实施无疑为绿色食品营销奠定了社会实践基础。4.市场观念环境:随着国际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不污染环境的产业及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甚至有些团体提出了“绿色消费主义”, 为国际市场带来了绿色消费热。在国际消费市场上,绿色产品标志是取得消费者信任有竞争优势的主要条件。据美国的调查显示,有79%的美国人表示一个公司的环境信誉会影响其购买决定;欧共体进行的调查表明,76%的荷兰人和82%的德国人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境污染的因素,英国的购物者大约有半数会根据对环境和健康是否有利来选择商品;在日本对家庭主妇的调查时,91.6%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感兴趣,觉得有安全性的占88.3%。绿色、有机食品市场消费观念已基本形成。5.社会需求环境。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并以20%的年递增率增加。预计再过十年,其消费量将是现在的5倍,这种需求大有超过其本国生产和供应能力的趋势。目前,西欧是最大的有机食品需求市场,消费量最多的是奥地利、瑞士、英国和德国等,其供求矛盾已日趋明显,而其国内生产能力有限,在相当程度上只有依靠进口。由此可见,有机食品供求矛盾的出现,逐渐成为企业一项主动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生产者、经营者更明确地意识到开发有机食品可增加其利润和竞争力,将成为农产品国际商战中攻守皆宜的利器,成为影响农产品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成为21世纪国际市场上一项更重要的促销手段,而获得了绿色标志的有机食品也就掌握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二)绿色食品营销的国内环境。随着国际有机食品营销环境的变化,国内人均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1990年国家提出发展绿色食品,并在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国内组织、法规、技术、社会实践及市场需求基础,使绿色食品营销的国内市扬环境基本具备。1.组织基础。农业部成立了“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总公司”,并由该中心注册绿色食品标志,负责推行和管理此标志,同时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及申请使用绿标的审核程序,并在30个省(市)建立了相应机构负责绿色食品的监督管理等,为国内绿色食品营销奠定了组织法律基础;2.法规、技术基础。我们已经制定并颁布了有关绿色食品方面的法规及其规章制度,制定了绿色食品的产品或产品原料的生态环境标准,绿色食品种植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加工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卫生标准等,形成了绿色食品营销的技术基础;3.社会实践及市场需求基础。截止目前,我国已开发了包括粮油、蔬菜、果品、饮料、畜禽蛋奶、水产酒类等14大类2400多种的绿色食品,建成了千余家绿色食品企业和100多个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以及百余个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建设,形成了绿色食品营销的社会实践。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东部沿海等发达的大中城市,人们对自然、无污染的食品的渴望程度相当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消费群体,这也就是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基础。二、绿色食品营销战略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引导并满足消费者的有利于环境保护及身心健康的消费需求。企业选择并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在其经营活动中采用现代营销模式,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绿色营销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无疑成为现代企业,尤其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市场开拓的必然选择。针对绿色食品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绿色食品市场开发相对滞后、绿色食品营销网络尚未形成,绿色食品企业广告宜传力度不够,假冒伪劣绿色食品扰乱市场,绿色食品的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较为薄弱,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与绿色食品产品对环境要求的严格性之间存在矛盾等,应采取如下4P策略。(一)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实行大市场营销策略。(PLAN)实行绿色营销战略管理计划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性措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只有制定明确的绿色营销战略,才能正确实现绿色食品的市场营销管理。大市场营销是针对企业进入具有贸易障碍的市场而设计的,企业实行大市场营销时,在策略上要协调地运用经济心理、社会、政治等手段,特别是权利和公共关系,以取得国际目标市场的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与支持。首先要根据绿色消费趋势,发现市场机会,确定绿色食品营销的战略任务;其次,根据绿色食品标准,确定绿色食品的业务组合计划,对绿色食品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后再选择目标市场,并进行产品开发和研制,选择恰当的发展战略,制定包括清洁生产在内的战略规划;第三,根据绿色消费的要求制定绿色营销策略计划。(二)运用绿色广告战略,宣传绿色消费(PROMOTE)绿色消费的需求和欲望已进入中国消费市场,运用绿色营销观念,指导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已成为必然趋势,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要推行绿色广告。绿色广告是宣传绿色消费的锐利武器,是站在维护人类生存利益的基点上推销产品的广告,它的功能在于强化和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使消费者将消费和个人生存危机及人类生存危机联系起来,使消费者认识到错误的消费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并最终落实到个体身上,这样消费者就会选择有利于个人健康和人类生态平衡的包括绿色食品在内的绿色产品。运用绿色广告就可以迎合现代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心理,对绿色食品工程宣传,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目前在中国,绿色广告作为一种市场营销战略还未引起广大绿色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的普遍重视,因此,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该利用各种广告媒体,推行和运用绿色广告,引发绿色食品消费。(三)选择恰当的绿色销售渠道,努力拓展绿色食品销售市场(PLACE)这是拓展市场,提高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绿色食品销售量,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绿色食品和一般的农产品不同,应建立自己的专业流通体系和流通渠道,这一流通体系由生产基地、供货中心、销售渠道三部分组成。只有发挥这三部分相辅相成作用,才能使绿色食品流通体系得以完善。实行绿色渠道和绿色促销策略,采用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配送环节,选择环保信誉好的中间商,并逐渐培养自己的供销商,以维护产品的绿色形象。对推销人员实行绿色培训,在广告、公共关系等促销手段中,强调绿色环保特征,把产品、企业与环保有机联系起来。加大各零售商的竞争力度,完善绿色食品企业分销系统合理运行市场营销的真实结果是把产品推向市场,争得消费者的认可。目前,绿色食品的消费群在大中城市,它的直销窗口就是各绿色食品专柜、专卖店。绿色食品企业为了争得市场占有份额,不但要在产品质量、包装上下功夫,更重要地是要充分考察各零售商店的地理位置,管理水平,经济实力和效益。只有具备有关规定的条件,才能建立销售网点或投放自己生产的产品,这样就为各零售商增强了市场竞争意识;同时,通过运行,企业才能检验自己的产品定位、分销系统定位是否合理。因此,各绿色食品企业只有运用良好的营销手段,才能使自己的产品走向千家万户。同时,各零售商店、配送中心的合理运行又为各绿色食品企业增强了产品上柜的竞争意识。所以市场营销、各大城市零售商的设置及分销系统合理布局为绿色食品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运作形式。1.在大中城市建立绿色食品物流中心大中城市一般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建立绿色食品物流中心,既可以作为一个销售窗口,用于展示本公司的绿色食品:又可以作为一个信息窗口,沟通生产企业与市场的联系,架起联产促销的桥梁。2.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商店绿色食品销售网点可以借鉴国内外连锁商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实现严格的“八个统一管理”,即要统一装修格式、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进货、统一库存调配、统一商号、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对企业员工强化“绿色服务”意识的训练,树立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的企业精神,形成与“绿色消费”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在建立连锁商店的同时,还要成立连锁总店的配送中心,组织联购分销,既可以因为大批量直接送货享受价格优惠,增强与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又能够缩短销售渠道,减少和降低销售成本。3.借助社会渠道,建立一批绿色食品专柜或专营店选择经销尚时要把重点放在与本企业有相同的环境保护意识,有良好的绿色形象并能真正合作的中间商上。商店一般要选择繁华地段,居民文化层次比较高及客流量比较大的地区。4.直销对于一些易腐烂变质或丧失鲜活性的绿色食品,如蔬菜、水果等要尽置缩短流通渠道,可以采取直销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产品腐烂变质,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现在有些大中城市出现配送包月菜的形式,可以借鉴。通过直销绿色食品蔬菜,既减少了流通环节,避免了污染,又降低价格,扩大市场销售量。5、灵活运用其他绿色营销策略一是灵活运用促销策略,要把环境支出计入成本。利用人们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心理采用高价促销策略;二是运用产品包装策略,包装相当于食品的门面,它是产品呈现给消费者的第一形象。实行绿色营销策略,应对产品实行绿色包装,世界上发达国家确定了包装要符合“4R+1D”的原则,则低消耗、开发新绿色材料、再利用、再循环和可降解。目前,国内食品的绿色包装还处于薄弱环节,“4R+1D”原则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包装的主要材料还是塑料,这和绿色产品所宣扬的环保观念是相悖的。在新型的环保材料没有出现之前,纸是最好的包装材料。可选择纸料等可降解材料、无毒性材料进行包装或采用包装材料简单化、方便化策略;三是实施名牌战略,经营绿色食品的企业要努力提高和保持绿色食品质量和特性,创造名牌,并按整体产品概念,除实现产品的功能外,要注重产品的附加功能和延伸功能,以加速名牌的形成。四是灵活利用公共关系宣传,如举办绿色食品论坛、举办以“环境保护”、“绿色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促销宣传活动,塑造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四)、实施绿色价格策略 (PRICE)绿色食品的价格允许比一般食品高,是因为企业在生产中承担了一部分改善环境的成本。因此,在绿色食品定价上可以实行一定的加价率,企业在生产中要严格把好质量关。1.对一些绿色食品实行新产品定价策略许多绿色食品可以作为新产品看待,而有的绿色食品本身就是新产品,为此这些产品可以采用新产品定价策略。2.满意定价策略根据市场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的绿色食品的价格水平定价,所谓随行就市定价策略。3.目标价格策略根据企业预期的利润收益,结合市扬对本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和绿色食品的成本费用,来确定产品的价格策略。4.心理定价策略很多情况下,绿色食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心理需求,如自然、安全或赶时尚等,这就为绿色食品进行心理定价提供了依据。品牌战略(Brand Stratagem)用品牌战略开发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价值,品牌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实践证明,只有企业走联营联合之路,打造一批能在国内、国外市场参与竞争的航空母舰,形成拳头产品,才能尽快的走进国际市场,才能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在构造绿色食品品牌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条原则:一是要坚持按市场竞争构造品牌的原则;二是要坚持用质量标准体系构造品牌的原则;三要坚持用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构造品牌的原则。品牌不仅仅是企业创造出来的,而是通过消费者不断认知并长久忠诚形成的。品牌战略的重要在于创新市场机制,关注消费者的反应。着眼消费者,不断地培养消费者的品牌价值观,并依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来进行各项策略的拟订,并有效地组合成一个整体,透过品牌传达齐一的品牌个性,不断的创新市场机制,来实现品牌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巩固市场的地位。1. 紧紧盯住消费者来制订品牌战略。2. 为好的产品制订科学系统的品牌发展战略。3. 目标不仅是销售好的产品,而且创造好的品牌。4. 给品牌注入生命和灵魂,不断地演绎品牌策略。5. 建立信赖比获取市场占有率更重要。6. 建立长期的关系比短期内增加利润更重要。7. 建立整齐一致的品牌个性,并统一传播。8. 现代企业的行销活动,必须透过品牌,保持统一形象。新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时代。无形资产决定企业价值,新经济在向企业展示其无穷魅力的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你的用户不再局限于地区性的市场、商场,而是同在相互不谋面的全球性网络。用户对你认可还是否定都在瞬间完成,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品牌的美誉度。这些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要远大于其有形资产,其巨大的产权份量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也是公司经济实力的体现。丰力公司目前的拳头产品是冷冻淡水产品和绿色果蔬,需要发挥产品特色,尽快打出品牌。整合食品销售网络食品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在不断变化,食品企业的销售网络也必须不断改变,才能把握新销售机会,提高销售网络的有效性。根据每个经销商的具体表现以及不同地区市场变化状况,食品企业要定期地分析现有的渠道是否能满足需求,是否需要开发新的渠道,或增加渠道中的个别经销商,乃至调整整个销售渠道等。食品企业在整合销售网络时,应按以下四个步骤循序而进:步骤一:明确销售渠道的目标1�提高渗透率——如将现有的经销店由120家扩充为280家。2�开辟新的销售渠道——食品企业开发出新的产品,或利用新的市场机会,开发新的销售渠道。3�确定各销售渠道的销货比率组合——食品企业可依据各种销售渠道的获利状况、政策需要、竞争策略等,设定销货比率组合目标,如:百货公司25%,超级市场40%,量贩店15%,特殊销售渠道20%。4�提高经销店的销售周转率——这是食品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目标。5�确定物流成本服务质量目标——财务人员往往强调低物流成本,但是一味地降低物流成本而忽视客户满足度,也是市场营销所不能接受的,因此设定物流成本及服务质量目标也是销售渠道的一项重要目标,例如配送的速度是食品营销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各户迅速配送的要求,增加运输费用也是必要的。6�确定食品企业及经销商保有存货的目标。7�确定不同销售渠道的投资报酬目标。8�确定流通信息化的建立目标。步骤二:找出目前食品销售渠道的问题1�食品业界使用的销售渠道。首先要了解业界所用的销售渠道情况,以做到“知已知彼”。包括以下三方面:(1)业界所使用的销售渠道方式,如业界使用直营式,或重点地区直营其他地区经销,或独家代理,或选择性分销,或使用特殊的销售渠道等。(2)评估地区的覆盖率,即评估业界在各地区的市场覆盖率。(3)评估客户的实力,如各个销售点的人员数量及素质、地点、是否专卖、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等。2�与本企业所使用的销售渠道的差异比较。对于主要竞争对手,企业要进行销售渠道差异分析,以了解本企业在业界中所处的地位。3.目前销售渠道中存在的问题:(1)企业与经销商间的冲突。如厂家抱怨批发商销售的品牌太多没有重点推销本企业的产品、没有及时反馈市场信息等;而经销商则抱怨利润不高、价格混乱、厂家直接开设零售店等。(2)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冲突。如互相争夺客户、低价倾销、跨区销售等。(3)要选择多少经销商。企业选择销售渠道的策略有四种:密集分销、选择性分销、独家代理、多重销售渠道,每种销售渠道都有它的特点,也都可能产生问题,所以企业必须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步骤三: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策略解决食品销售渠道问题的第一步是企业应随时知道自己的客户(使用者及购买者)是谁?他们在哪里?何时会购买?为什么会购买?对客户了解清楚后,才能提出有效的策略,才能解决目前的困扰及开创新的机会,以实现销售渠道的目标。食品销售渠道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如下:1�经销商对企业产品销售不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提供销售奖励办法;协助经销商开展促销活动;对经销商进行销售知识培训,如进行商品陈列、销售技巧、店面管理、库存管理、订货系统等方面的培训。2�食品销售渠道间的利益冲突。这是在所难免的,企业不能视而不见,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手段,解决销售渠道间的冲突,否则,这种冲突会毁掉市场。3�向前整合/向后整合策略。向前整合策略是指食品企业设立与本企业有关的销售点,全权掌握下游的销售渠道,如双汇集团准备在全国建立1000家双汇产品专卖店,五粮液集团在全国设置的五粮液专卖店等;向后整合策略指厂家或经销商设立自己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提高整体的营运效率及能力。4�竞争对策。竞争对手开辟了哪些新的渠道,实施了哪些新的食品销售策略,企业必须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提出应对之策。5�食品销售渠道信息化。销售渠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信息功能,企业要通过销售渠道不断地收集和反馈市场信息。6�开发新的食品销售渠道。这使企业能更接近特殊的细分市场客户,把握新的市场机会,拥有新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7 加强深度分销。以提高铺货率和提升在专营店的表现,减少通路冲突,增强竞争优势。步骤四:费用预估及评估。不同的食品销售渠道会产生不同的费用,而销售费用往往影响着企业的获利率及价格的竞争能力,食品销售渠道策略一旦制定,将会长期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从长期出发评估销售渠道策略。渠道需要沟通。经常的沟通是企业保持渠道顺畅的主要方式,也是企业了解和帮助分销商的重要途径。分销商衡量企业的一个主要标准是短期有利可图,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个标准就长期来说是要看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发展情况,短期来说是要看经营利润。这种标准说道底是一种利益标准,所以有效的渠道沟通就是有关分销商利益的沟通。如何进行利益沟通,许多跨国公司如宝洁、联合利华常常采用一种沟通工具:ROI分析,即投资回报率分析。总之,根据产品系列和生产能力,绿色食品销售销售应走两个市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开拓的首要任务是销售通路建设。绿色食品须保鲜、易变质,较宜采用短通路。以下是四种消费品销售通路,我的看法是:在本地区及中小城市应走(一)、(二),在密集型消费的大城市取(四),县城地区取(三)。销售通路图:(一)直销(二)网状销售(三)批发市场辐射(四)平台销售中小食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三准备夯实营销基础中小食品企业进行市场营销首先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基础工作:做好产品包装设计对许多中小食品企业来说,包装表表形式跟不上市场变化,内外包装设计档次低,产品包装没有自身的特色等到毛病会让中闪电战商及消费者从视觉和心理上产生不信伤感。包装形式及内外包装同质量相一致甚至高出产品质量,对中小食品企业特别是质量较好或新上市的中小食品企业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好的包装能够给人产品质量的信心;另一方面,好包装会给商家信心和良好的感觉;再则,好的包装能够产生企业生产成本高导致的价格高的效果,给产品以相应的价格空间。准备好宣传促销品许多中小食品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便宣传促销品要么准备不全,要么制作出的宣传促销品水平和档次低,给市场营销实操过程造成很多困难,从而打击了经销商和业务人员的信心。对食品企业来说,电视广告片、宣传、企业及产品宣传册至手提袋、POP吊旗及常规促销品如圆珠笔、打火机等都应当准备,并且这些宣传促销品应当同主品特点和产品包装相统一,保持较高的质量。保持产品的稳定性中小食品企业还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产品的稳定性,所谓产品的稳定性,一是指产品配方的稳定,对食品来说,就是产品口感和口味的稳定。产品的稳定性还指产品质量的稳定,任何产品质量问题,对市场、经销商和业务人员都是沉重的打击,所以企业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尽量不出或少出质量事故。四种策略确保营销成功做好以上工作,企业进行主市场营销时就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关于具体的市场营销策略,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逐步推进的市场策略中小食品企业的实力不允许企业进行全国性市场营销,而只能采取“小心翼翼”逐步推进的市场拓展策略。中小食品在采取逐步推进的市场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1、回避原则 许多企业喜欢首先在城市或省份做出样板市场来,然后 再向其它市场推进。这种做法,不应当该意追求。“墙内开花墙外香”及“外来和沿好念经”的事比比皆是,因此有时应回避本地市场,而根据产品特点、各地的消费习惯和对产品的接受容易程度来选择前期市场。对中小企业而言,市场开发最好先回避中心城市,而开发市场投入小、启动较为容易的地级城市,通过它们来包围中心城市,同时;辐射县能、级城市市场。2、“两手抓”原则 所谓“两手抓”,即一手抓回款,五手建立根据地市场。尽可能多的回款,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另一文献可以保证企业员工的信心,同时,还可满足企业其它方面和层次的需要。3、重视市场时机 中小食品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在适当的时间全力进行经销商开发,避免许多企业经常出现的在旺季或旺季之后才进行开发的情况。终端为先的通路策略资金并不充裕的中小食品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后,终端的建设更加重要。因为新产品甚至高价位的新产品要通过批发市场直接较大量走货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终端的努力铺货、促销、宣传、并结合适当的其它工作,才能逐步提高品牌知名度,从而带动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其它通路的产品销售。整合的产品宣传策略所谓整合宣传策略,一方面指要将广告、常规促销、其它促销、人员推销同铺货甚至公关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宣传、销售、引导等作用,做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互相提高;另一方面则是指宣传促销的立体化和规模效应。全面的厂商关系策略

[1]吴琼. 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10.

[2]施蕾.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2010.

[3]本报记者 李涛 孙娜. 我国正稳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9-29(001).

[4]张晨博. 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

[5]曾小菱 曾一峰 本报记者 汪启明.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1/09(005).

[6]记者 虞家琳. 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 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7]姜艳. 我省打响食品安全攻坚战[N]. 河北日报,2004-09-24

[8]刘颖记者 李涛. 打造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完善食品安全技术保证[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11-24(001).

[9]曾小菱 本报记者 汪启明. 四川首开食品安全成立法听证会[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23(001).

[10]徐爱芝本报记者 杨晓伟 冯保良. 食品安全监管就要出重拳了[N]. 锦州日报,2009-04-10(A02).

[11]郑祖婷,郑菲. “五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9).

[12]余健. 《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8).

[13]杨爱萍. 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

[14]叶明. 《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 口岸卫生控制,2011,(1).

[15]白晨,王淑珍,黄玥. 食品安全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建设中的理解与认识[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

[16]李然. 基于“逆选择”和博弈模型的食品安全分析——兼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制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7]张永伟,王会敏,郝海鹰,张桃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J]. 职业与健康,2010,(9).

[18]王卫东,赵世琪. 从《食品安全法》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 中国调味品,2010,(6).

[19]李锐,任民红. 超市食品安全消费的博弈分析——佛山市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J]. 特区经济,2010,(7).

[20]武文涵,孙学安. 把握食品安全全程控制起点——从农药残留视角看我国食品安全[J]. 食品科学,2010,(19).

[21]曾光霞,贺稚非,励建荣. 食品安全与系统食品安全观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2009,(5).

[22]刘桂华,朱舟,张慧敏,谢建滨,彭朝琼. 食品安全与健康——深圳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 化学通报,2009,(7).

[23]于晓光,宋慧宇. 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J]. 行政与法,2010,(1).

[24]陶纯洁,朱燕平,王旭峰.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5).

[25]徐萌,陈超. 食品安全目标研究及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J]. 食品科学,2007,(6).

[26]李怀. 基于我国当代食品安全风险下的食品安全理念与模式的进化[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7]李金学,董胜华,张卫源,裴宝河,陈俊生,罗生林. 河南省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5).

[28]覃海元. 食品安全目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3).

[29]罗云波,吴广枫. 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趋势看我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改[J]. 中国食品学报,2008,(3).

[30]于军.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发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10).

[31]蒋丽红. 加快“餐桌污染”治理期 构筑食品安全防治体系——对龙岩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2).

[32]廖晖. 中英专家聚会重庆, 探讨食品安全问题 寻求中英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J]. 重庆与世界,2005,(2).

[33]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2).

[34]姚蕊. 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急需食品安全立法[A]. .[C].: ,2005:.

[35]记者 孙延峰. 全面抓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 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09-05-13(A01).

[36]记者 赵陈.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 巴中日报,2010-05-30(002).

[37]支树平. 加强全球合作 维护食品安全[N]. 中国质量报,2010-11-09(001).

[38]刘颖李涛. 国家食药监管局四项举措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08-09(001).

[39]深圳商报记者崔霞. 食品安全五大工程今年启动[N]. 深圳商报,2006-03-01(A01).

[40]. [Z]. ISO/TC 34: 2007,.

[41]本报记者 李涛. 龙头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先行一步[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3/29(001).

[42]本报记者 郭献军. 食品安全:源头监控是关键[N]. 中国商报,2004/11/19

[43]本报记者 陈文波强国韩立. 九大问题考验奥运食品安全[N]. 市场报,2005-07-20(013).

[44] 餐桌污染食品安全备受关注[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04-18(005).

[45]记者周元春. 我市力推食品安全五大工程[N]. 深圳特区报,2006-05-23(A11).

[46]王盼盼. 食品供应链安全(一) 食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关系[J]. 肉类研究,2010,(1).

[47]本报记者 郭燕春. 解决食品安全要从基础开始[N]. 中国商报,2004/11/12

[48]记者 李涛. 全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6-01(001).

[49]记者宋柏松、王玉亮. 秦皇岛市全力打造食品安全净土[N]. 河北日报,2006-07-16(001).

[50]记者方兴业李克军. 重点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N]. 深圳特区报,2007-01-31(A03).

[1]曾星夏文俊. 开创国际间加强食品安全合作新局面[N]. 中国质量报,2007-11-28(001).

[2]宣讲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验 助推《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中国-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5).

[3]王晓丽. 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2010.

[4]张潇方. 食品安全与和谐社会[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5]记者 冯琳. 积极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11-06-16(A01).

[6]记者 乐敏 徐祝君. 食品安全,商场、超市能得几分?[N]. 舟山日报,2011-01-26(002).

[7]本报记者 宗合. 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N]. 阿克苏日报,2009-06-01(005).

[8]记者 胡美兰. 食品安全:新世纪新挑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08/17(001).

[9]本报记者 李远方. 保障食品安全应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N]. 中国商报,2005/04/01

[10]记者 聂乔. 我市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N]. 大连日报,2010-10-05(A01).

[11]陈菲. 食品安全防线能否重塑消费信心[N]. 科技日报,2009-06-02(004).

[12]朱晓京. 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上岗[N]. 沈阳日报,2006-05-18(A04).

[13]刘键. 力争食品安全实现历史性突破[N]. 深圳特区报,2006-08-02(A01).

[14]史玉成. 企业要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N]. 中国质量报,2007-11-26(001).

[15]石国胜. 食品安全法 专家有话说[N]. 人民日报,2007-11-21(013).

[16]驻地记者 田洪顺. “组合拳”提升食品安全体系建设[N]. 医药经济报,2007-12-17(006).

[17]沈半. 我省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走在全国前列[N]. 浙江日报,2007-12-28(019).

[18]毛磊. 万条公众建议 聚焦食品安全[N]. 人民日报,2008-06-04(015).

[19]杨国芳本报记者 刘铭. 食品安全示范店 放心消费的金字招牌[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8(A05).

[20]杨林.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思路——以HACCP认证为基础,导入GS1系统[J]. 标准科学,2010,(8).

[21]仇东朝,于春娣,李颖. 浅析《食品安全法》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0).

[22]汪自成,卢山. 问题与对策:从食品安全到《食品安全法》[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3]邢曼媛,侯晶晶. 浅议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24]任端平,潘思轶,何晖,薛世军.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J]. 食品科学,2006,(6).

[25]陈峰. 提高全民对食品营养及安全的认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J]. 中国食品学报,2006,(6).

[26]梁黎东. 如何应对众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认证融合解决方案[J]. 中国食品工业,2008,(5).

[27]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 食品科学,2003,(8).

[28]白丽. 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2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周伯华.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N]. 中国工商报,2009-05-09(A02).

[30]张云中. 国际食品行业瞩目中国食品安全[N]. 国际商报,2009-05-06(014).

[31]王二伟 本报记者 王会生. 全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在河南召开[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11/08(001).

[32]锺 选. 食品安全遭遇标准瓶颈[N]. 中国商报,2004/12/17

[33]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从农田到餐桌 全程食品安全步伐加快[N]. 中国商报,2005/01/28

[34]关磊. 食品安全亚运行活动暨亚运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举行[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11-04(A01).

[35]本报记者 何沙洲. “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N]. 经理日报,2009-04-20(C01).

[36]本报记者 孙燕明. 三大食品安全隐患[N]. 中国消费者报,2005-08-24(C01).

[37]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超市不应负全责[N]. 中国商报,2005-03-18

[38]. [Z]. :2009,.

[39]民以食为天 自动识别技术与食品安全[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2).

[40]本报记者 陈华. 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风波[N]. 工人日报,2011-03-24(005).

[41]记者 石巍. 唐山市食品安全14项指标完成良好[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14(001).

[42]任震宇. 关注食品安全有支“星火服务队”[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1(A06).

[43]贾君. 首都工商高科技手段“保驾”奥运食品安全[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6(A01).

[44]本报记者 李涛. 把好餐饮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2-27(001).

[45]康琦黄官国. 共同打好世博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攻坚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3-02(001).

[46]实习生 易立. 食品安全追溯,何时能进百姓的“菜篮子”?[N]. 科技日报,2010-11-30(004).

[47]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 广西“少边”力筑食品安全防线 突破差异 各出良策[N]. 中国食品报,2010-11-02(003).

[48]本报记者 马晓华. 食品安全监管:风暴过后 任重道远[N]. 第一财经日报,2009-01-01(T04).

[49]本报记者 赵笛. 食品安全法,给我们保障了些什么[N]. 青岛日报,2009-03-03(016).

[50]本报记者 郭燕春. 标准混乱成为食品安全之痛[N]. 中国商报,2004-12-17

浅析有机食品营销模式具体有么要求.

食品文化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1、杨贵仁,廖文科。《重视学生营养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郝明。《关于加强高校学生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的探讨》

3、林芃,李清。《结合实际进行《营养学》知识教学的探索》

4、吴天宇。《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的调查与应用研究》

5、王修祥。《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营养健康教育的研究》

扩展资料:

健康食物:

1、大豆与豆制品,大豆含有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的相接近,且富含有健脑功效的赖氨酸。黄豆中丰富的卵磷脂是补益大脑物质。大豆制品如豆腐、豆芽都是良好的健脑食品。

2、水果类,健脑水果首推柑橘、柠檬。柑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C,是优良的碱性食品。此外还有含维生素C较多的草莓、金橘、鲜枣等等。

3、谷物类,麦芽是补充大脑磷、钙质的食物,还含有能使人保持良好记忆的镁。麸皮亦是,麸皮面包是优良的健脑主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食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知网-重视学生营养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饮食文化论文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人虽然作为高级动物,但仍需要与普通动物一样:“吃”。所以,零零总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美食也孕育而生,从古至今,长盛不衰。饮食行业也成为三百六十行常展长新的行当,而饮食业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说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种“吃”的文化。中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着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传情的特点。所以也就使得中国传统的饮食美食都“食出有门”如中华饮食文化理论奠基人??孔子的《论语》中就有关于饮食“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论述。直至两千年后的今日,仍具有极高的理论指导性。中华茶道始主??陆羽认为茶道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几乎与酒等量齐观,他曾遍访名茶产区荐评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级。中华食文化之圣??袁枚其《随园食单》经历五十年才写成,成为中华饮食史上光前裕后之作,也有中华饮食文化“食经”的美誉。还有以味道治国的大臣??伊尹将饮食的“色、香、味、形”与治国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国若烹小鲜”之说。由此,这就形成了我们传统的饮食有“四重”的特点: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3、重味:中华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4、重理: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正是由于中华饮食讲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细,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既兼容又特别,从古到今,历代相传又推陈出新。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大而全的一贯作风,吃饭时自然是七大盘、八大碗,一是显示了富足,二是摆足了排场;近而各地比吃、全国争雄,最终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个不同的“高手”;说得虽有些低俗,但还是很能传情达意的。因此,中华饮食文化就其深层内涵,可以简单概括成八个字:精致、悦目、坠情、礼数。这八个字,反映了饮食活动过程中饮食品质、审美体验、情感活动、社会功能等所包含的独特文化意蕴,也反映了饮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精致;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悦目;这是将“吃”的文化与内涵进行升华的高级阶段,体现了饮食文化的审美特征。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它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将对“味”的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令人悦目的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坠情;这是对中华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概括。因为菜系和饮食中蕴藏着各种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欢的饮食则抱着的是一种感激与赞赏。吃吃喝喝,不能简单视之,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访。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于在饭桌上表达惜别或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于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过去的茶馆,大家坐下来喝茶、听书、摆龙门阵或者发泄对朝廷的不满,实在是一种极好的心理按摩。中华饮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为“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由此而出现的具有民族特点的饮食方式。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我们要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礼数;是指饮食活动的礼仪性。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这种礼仪与礼数也渗透到了饮食当中。而饮食讲究“礼数”,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生老病死、送往迎来、祭神敬祖都是礼。《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数”中也讲究着一种秩序和规范,比如在重要场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征、来历等等都体现着“礼数”。我们谈“礼数”,更应把它理解成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中,从而构成中国饮食文明的逻辑起点。饮食中的精致、悦目、坠情、礼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换言之,这四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华饮食文化这个整体概念。但是,它们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四者环环相生、完美统一,便形成中华饮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华饮食也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用嘴“吃”出来了一种文化,一种浓厚的中华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已经得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弘扬,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自己和身边,影响到了全世界的饮食行业。

[1]吴琼. 基于博弈分析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2010.

[2]施蕾. 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体制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2010.

[3]本报记者 李涛 孙娜. 我国正稳步构建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体系[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9-29(001).

[4]张晨博. 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2009.

[5]曾小菱 曾一峰 本报记者 汪启明. 食品安全警钟长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1/09(005).

[6]记者 虞家琳. 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在京成立[N]. 中国食品报,2010-04-27(001).

[7]姜艳. 我省打响食品安全攻坚战[N]. 河北日报,2004-09-24

[8]刘颖记者 李涛. 打造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完善食品安全技术保证[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11-24(001).

[9]曾小菱 本报记者 汪启明. 四川首开食品安全成立法听证会[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23(001).

[10]徐爱芝本报记者 杨晓伟 冯保良. 食品安全监管就要出重拳了[N]. 锦州日报,2009-04-10(A02).

[11]郑祖婷,郑菲. “五位一体”食品安全监管创新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的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9).

[12]余健. 《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8).

[13]杨爱萍. 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

[14]叶明. 《食品安全法》框架下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析[J]. 口岸卫生控制,2011,(1).

[15]白晨,王淑珍,黄玥. 食品安全内涵需要准确把握——“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建设中的理解与认识[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

[16]李然. 基于“逆选择”和博弈模型的食品安全分析——兼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制的思考[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7]张永伟,王会敏,郝海鹰,张桃苏.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J]. 职业与健康,2010,(9).

[18]王卫东,赵世琪. 从《食品安全法》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完善[J]. 中国调味品,2010,(6).

[19]李锐,任民红. 超市食品安全消费的博弈分析——佛山市民食品安全意识调查[J]. 特区经济,2010,(7).

[20]武文涵,孙学安. 把握食品安全全程控制起点——从农药残留视角看我国食品安全[J]. 食品科学,2010,(19).

[21]曾光霞,贺稚非,励建荣. 食品安全与系统食品安全观探讨[J]. 食品工业科技,2009,(5).

[22]刘桂华,朱舟,张慧敏,谢建滨,彭朝琼. 食品安全与健康——深圳市卫生部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J]. 化学通报,2009,(7).

[23]于晓光,宋慧宇. 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J]. 行政与法,2010,(1).

[24]陶纯洁,朱燕平,王旭峰. 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应用浅析[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5).

[25]徐萌,陈超. 食品安全目标研究及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J]. 食品科学,2007,(6).

[26]李怀. 基于我国当代食品安全风险下的食品安全理念与模式的进化[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1).

[27]李金学,董胜华,张卫源,裴宝河,陈俊生,罗生林. 河南省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研究[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5).

[28]覃海元. 食品安全目标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3).

[29]罗云波,吴广枫. 从国际食品安全管理趋势看我国《食品安全法(草案)》的修改[J]. 中国食品学报,2008,(3).

[30]于军.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食品安全发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10).

[31]蒋丽红. 加快“餐桌污染”治理期 构筑食品安全防治体系——对龙岩市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2).

[32]廖晖. 中英专家聚会重庆, 探讨食品安全问题 寻求中英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合作[J]. 重庆与世界,2005,(2).

[33]郝记明,马丽艳,李景明.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食品安全的措施[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2).

[34]姚蕊. 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关键是急需食品安全立法[A]. .[C].: ,2005:.

[35]记者 孙延峰. 全面抓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 切实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09-05-13(A01).

[36]记者 赵陈.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N]. 巴中日报,2010-05-30(002).

[37]支树平. 加强全球合作 维护食品安全[N]. 中国质量报,2010-11-09(001).

[38]刘颖李涛. 国家食药监管局四项举措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08-09(001).

[39]深圳商报记者崔霞. 食品安全五大工程今年启动[N]. 深圳商报,2006-03-01(A01).

[40]. [Z]. ISO/TC 34: 2007,.

[41]本报记者 李涛. 龙头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先行一步[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03/29(001).

[42]本报记者 郭献军. 食品安全:源头监控是关键[N]. 中国商报,2004/11/19

[43]本报记者 陈文波强国韩立. 九大问题考验奥运食品安全[N]. 市场报,2005-07-20(013).

[44] 餐桌污染食品安全备受关注[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04-18(005).

[45]记者周元春. 我市力推食品安全五大工程[N]. 深圳特区报,2006-05-23(A11).

[46]王盼盼. 食品供应链安全(一) 食品供应链与食品安全的关系[J]. 肉类研究,2010,(1).

[47]本报记者 郭燕春. 解决食品安全要从基础开始[N]. 中国商报,2004/11/12

[48]记者 李涛. 全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6-01(001).

[49]记者宋柏松、王玉亮. 秦皇岛市全力打造食品安全净土[N]. 河北日报,2006-07-16(001).

[50]记者方兴业李克军. 重点食品安全基本得到保障[N]. 深圳特区报,2007-01-31(A03).

[1]曾星夏文俊. 开创国际间加强食品安全合作新局面[N]. 中国质量报,2007-11-28(001).

[2]宣讲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经验 助推《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中国-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5).

[3]王晓丽. 我国食品工业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D].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经济学院,2010.

[4]张潇方. 食品安全与和谐社会[D]. 山西大学: 山西大学,2007.

[5]记者 冯琳. 积极构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N]. 中国工商报,2011-06-16(A01).

[6]记者 乐敏 徐祝君. 食品安全,商场、超市能得几分?[N]. 舟山日报,2011-01-26(002).

[7]本报记者 宗合. 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N]. 阿克苏日报,2009-06-01(005).

[8]记者 胡美兰. 食品安全:新世纪新挑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08/17(001).

[9]本报记者 李远方. 保障食品安全应建立监管责任追究制[N]. 中国商报,2005/04/01

[10]记者 聂乔. 我市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N]. 大连日报,2010-10-05(A01).

[11]陈菲. 食品安全防线能否重塑消费信心[N]. 科技日报,2009-06-02(004).

[12]朱晓京. 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上岗[N]. 沈阳日报,2006-05-18(A04).

[13]刘键. 力争食品安全实现历史性突破[N]. 深圳特区报,2006-08-02(A01).

[14]史玉成. 企业要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N]. 中国质量报,2007-11-26(001).

[15]石国胜. 食品安全法 专家有话说[N]. 人民日报,2007-11-21(013).

[16]驻地记者 田洪顺. “组合拳”提升食品安全体系建设[N]. 医药经济报,2007-12-17(006).

[17]沈半. 我省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走在全国前列[N]. 浙江日报,2007-12-28(019).

[18]毛磊. 万条公众建议 聚焦食品安全[N]. 人民日报,2008-06-04(015).

[19]杨国芳本报记者 刘铭. 食品安全示范店 放心消费的金字招牌[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8(A05).

[20]杨林.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思路——以HACCP认证为基础,导入GS1系统[J]. 标准科学,2010,(8).

[21]仇东朝,于春娣,李颖. 浅析《食品安全法》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10).

[22]汪自成,卢山. 问题与对策:从食品安全到《食品安全法》[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3]邢曼媛,侯晶晶. 浅议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10).

[24]任端平,潘思轶,何晖,薛世军.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J]. 食品科学,2006,(6).

[25]陈峰. 提高全民对食品营养及安全的认知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J]. 中国食品学报,2006,(6).

[26]梁黎东. 如何应对众多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认证融合解决方案[J]. 中国食品工业,2008,(5).

[27]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 食品科学,2003,(8).

[28]白丽. 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5.

[29]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周伯华. 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N]. 中国工商报,2009-05-09(A02).

[30]张云中. 国际食品行业瞩目中国食品安全[N]. 国际商报,2009-05-06(014).

[31]王二伟 本报记者 王会生. 全国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在河南召开[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11/08(001).

[32]锺 选. 食品安全遭遇标准瓶颈[N]. 中国商报,2004/12/17

[33]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从农田到餐桌 全程食品安全步伐加快[N]. 中国商报,2005/01/28

[34]关磊. 食品安全亚运行活动暨亚运食品安全高峰论坛举行[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11-04(A01).

[35]本报记者 何沙洲. “食品包装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N]. 经理日报,2009-04-20(C01).

[36]本报记者 孙燕明. 三大食品安全隐患[N]. 中国消费者报,2005-08-24(C01).

[37]本报实习记者 郭 宇.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超市不应负全责[N]. 中国商报,2005-03-18

[38]. [Z]. :2009,.

[39]民以食为天 自动识别技术与食品安全[J].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2006,(2).

[40]本报记者 陈华. 一场“被放大”的幼儿园食品安全风波[N]. 工人日报,2011-03-24(005).

[41]记者 石巍. 唐山市食品安全14项指标完成良好[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12/14(001).

[42]任震宇. 关注食品安全有支“星火服务队”[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1(A06).

[43]贾君. 首都工商高科技手段“保驾”奥运食品安全[N]. 中国消费者报,2008-07-16(A01).

[44]本报记者 李涛. 把好餐饮食品安全最后一道关口[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2-27(001).

[45]康琦黄官国. 共同打好世博餐饮食品安全保障攻坚战[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03-02(001).

[46]实习生 易立. 食品安全追溯,何时能进百姓的“菜篮子”?[N]. 科技日报,2010-11-30(004).

[47]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 广西“少边”力筑食品安全防线 突破差异 各出良策[N]. 中国食品报,2010-11-02(003).

[48]本报记者 马晓华. 食品安全监管:风暴过后 任重道远[N]. 第一财经日报,2009-01-01(T04).

[49]本报记者 赵笛. 食品安全法,给我们保障了些什么[N]. 青岛日报,2009-03-03(016).

[50]本报记者 郭燕春. 标准混乱成为食品安全之痛[N]. 中国商报,2004-12-17

肯德基能在中国快速发展和其网络化、标准化的连锁经营是密不可分的,肯德基在连锁经营模式上,实施 直营连锁 与 特许连锁 两条腿齐头并进的提速战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肯德基 市场营销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肯德基在中国的快速扩张和发展,已使其成为了中国快餐行业的毫无争议的领跑者。对此,笔者试着从快速扩张策略、本土化经营等方面简单剖析肯德基在中国营销策略上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肯德基;营销;快速扩张;本土化

从近几年的经营业绩不难发现,“山德士上校”这个白胡子爷爷与青壮年的“麦当劳叔叔”相比,不仅宝刀未老,而且更具扩张意识和发展活力。从1987年11月第一家肯德基分店入驻北京起,2001年10月中国肯德基第500家餐厅落户上海,2004年1月中国肯德基第1000家餐厅落户北京,2007年11月中国肯德基第2000家餐厅落户成都,2010年6月中国肯德基第3000家餐厅落户上海……这种疯长式的扩张过程使肯德基成为中国快餐行业无所争议的行业魁首。“美味安全、高质快捷;营养均衡、健康生活;立足中国,创新无限。”中国肯德基的本土化发展模式不仅使自己“入乡随俗、融入中国”,而且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也使肯德基成为中国民众饮食及 文化 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无怪中国百胜餐饮集团的当家人苏敬轼说,“中国肯德基是中国人的肯德基”。通过分析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 经验 ,我们可以获得不少借鉴。笔者认为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营销离不开如下几点:

一、以快速扩张为导向的经营策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公司的知名品牌,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万家,而中国肯德基的利润则占到全球肯德基利润的三分之一。针对中国快餐市场这块巨大的“ 蛋糕 ”,它选择了快速渗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经营策略,这一切都体现在它惊人的扩张速度上。为了促进这种快速扩张,肯德基采用了以快速扩张为导向的经营策略。

在企业人员方面,1987年,中国肯德基的员工不到百人;而截止2006年底,肯德基在全国的员工超过12万人,其时中国肯德基分店数量为1800家;按照最新3000家分店的情况分析,其麾下员工数量保守估计已不下20万人。面对如此巨大数量的人才需求,肯德基采用了员工本地化策略,着力培养、提拔和使用本地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政策环境和市场特点的优势,并且采用标准化系统化的人员培训模式,采用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价和职位提升体系。这套模式使企业汇集了强大的凝聚力,为其迅速扩张奠定了内部基础。

在原料供应上,为了满足巨大的生产需求,肯德基采取了本土化供应策略。截止至2006年底,肯德基共有550多家国内原料供应商,订购了从鸡肉,蔬菜,面包到包装箱,设备,建筑材料等原料,占中国肯德基采购总额的90%。1997年,肯德基将其在全球运用的专业供应商星级评估系统带入中国,该评估系统能够从五个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测试,并帮助供应商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这些行动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其原料供应问题,而且带动了一批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其赢得了不俗的口碑。

对待加盟商,肯德基在中国采取“不从零开始”的特许经营模式。“不从零开始”的特许经营,就是将一家成熟的肯德基餐厅整体转让给通过了资格评估的加盟申请人,同时授权其在原餐厅位置使用肯德基品牌继续经营。这种特许经营方式,不仅使肯德基有效地降低了运行成本,而且能够借助加盟商所具备的本地化优势来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业绩。

二、融入企业的本土化营销

与麦当劳不同,在全球各地推出适合当地人口味的产品,是肯德基一贯的策略。“立足中国、融入生活”,肯德基在坚持“炸鸡、薯条、汉堡包”的西式快餐老三样的同时,大力发扬产品本土化策略,研发适合中国老百姓口味的产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推陈出新,推出地区化特色产品,如“安心油条”、“皮蛋瘦肉粥”、“老北京鸡肉卷”、“四季鲜蔬”、“芙蓉鲜蔬汤”等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口味推出的新品已渐渐成为顾客的重要选择。同时,在 广告 宣传上,肯德基在自身“世界著名烹鸡专家”的企业形象上不断融入中国元素,甚至在2003年 春节 ,肯德基的山德士上校在中国170个城市的800余家分店统一换上唐装迎接顾客,在文化上巧妙而精准的实现了西式快餐中国化的“土洋结合”,让肯德基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三、健康积极的生活理念

提供“健康美味”的食品一直是快餐业的目标,而肯德基在“营养均衡、健康生活”打出的一套套“组合拳”,更是在公众心中树立了品牌绿色健康的良好形象。肯德基将中国的均衡膳食健康理念运用到产品的开发上,消除人们对快餐食品的健康疑虑。不仅在烹饪上突破油炸,推出“烤”、“煮”、“凉拌”等制法,而且还改进产品的营养成分,推出了16种不同的 植物类 产品及多种中式新产品。在2000年中国肯德基成立了食品健康咨询委员会,并在2004年、2005年,先后发布了《中国肯德基食品健康政策白皮书》的第一版和第二版,对肯德基倡导的“营养均衡、健康生活”食品健康政策做了清晰阐述。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天天运动,健康一生,让我们动起来”的 口号 ,搭建平台,举办肯德基全国青少年三人 篮球 冠军挑战赛、肯德基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 健身操 大赛等全国赛事。

四、友善正面的企业形象

肯德基一直坚持友善政府、友善民众、关爱社会的战略,努力塑造中国公众接受和喜爱的企业形象。它积极倡导社会慈善救济,近年来不断为玉树等受灾地区进行捐款。作为“世界饥饿救济”项目在中国的一部分,其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连续两年开展“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募捐活动,为四川地震灾区小学生提供为时一年的营养补助。两年来项目累计募款总额达到1000多万元人民币,公众参与人数超过650万人。

作为肯德基主要顾客群体的青少年,肯德基对他们投入了巨大的关注。其所设立的中国肯德基曙光基金,一期已在全国42所大学实施,有2820人次大学生接受了资助。基金以学业资助、餐厅实践和社会服务三者为结合,受资助者不仅可以得到在肯德基进行勤工俭学的机会,而且将成为“曙光公社”的成员,参加相关活动回馈社会。2010年肯德基和中国青年报联合举办了“2010肯德基对话90后”活动。给“90后”青少年们提供了一个展露出他们特有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舞台,充分而自由地展现他们真实而饱满的形象,让社会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群落的人,都能有机会与“90后”对话和交流,并重新审视他们给“90后”张贴的各种标签的真伪虚实,也让“90后”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身为社会一份子而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这些动作都使肯德基在公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并得到了青少年巨大的认同。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因素成为制约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肯德基作为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成功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在跨文化环境下经营的企业,只有在文化差异战略上获得成功,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本文作者从跨文化角度,以4Ps市场营销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肯德基,跨文化营销,营销策略

一、引言:

1939 年哈兰·山德士上校创建了闻名遐迩的肯德基快餐店,从此开创了“一条鸡腿走天下”的经营壮举。现在肯德基已经是分店遍布全球的世界最大炸鸡快餐连锁企业,在世界各地8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万多家的餐厅。1992 年肯德基在中国餐厅总数为10家;到1995年,发展到71家。1996年6月25日,肯德基中国第100家店在北京成立。而今肯德基在大陆已拥有1400 家分店,利润率占全球肯德基的1/3。且每年还在以很高的比例递增。可见,中国已成为肯德基的最大市场。

二、肯德基的产品策略

霍夫斯泰德把个人主义定义为只关心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倾向,集体主义则指人们更倾向于强调自己属于某个群体,并通过相互关照来换取相互之间的忠诚。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倾向较浓的社会,人们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和食品有很高的认同感,通过这种认同感,用西方吃法的“皮”包住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的“芯”,体现了肯德基跨文化营销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成功策略。从颠覆汉堡的“墨西哥鸡肉卷”到饱含中国特色的“老北京鸡肉卷”,肯德基的产品不断地在结合中国文化特色的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给快餐行业带来了多元化的竞争,并在这种竞争中逐步扩大并巩固了自身在中国快餐行业的领先地位。

三、肯德基的定价策略

权力距离指的是一个组织或群体中的等级地位的差别以及人们特别是地位低下的成员对权利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接受程度高的国家权力距离大,社会层级分明;接受程度低的国家和民族,权力距离则小,人和人之间比较平等。

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是一个权力距离较大的社会,人们很看重消费场所的价格与个人形象之间的关系。肯德基维持不变的价格,有利于保持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不会随着价格的波动而波动;同时作为一种西式快餐,肯德基考虑到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倾向的消费习惯,通过推出“外带全家桶”这样的方式进行促销而不是像麦当劳进行单品促销,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肯德基的分销策略

从跨文化营销的角度去分析,抛开肯德基本身可能存在的流程设计上的缺陷不谈,由于中国较大的权力距离和男性化倾向,中国的员工普遍存在一种浮躁的倾向,难以踏实认真地去完成一些看起来很细微很琐碎的事情,而对于食品业而言,这一点是致命的。“苏丹红“事件给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一个教训:如何真正地把很好的制度贯彻到企业中的关键,并不在于高管如何卖力,而在于基层的素质如何。也就是说,跨国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一个普遍存在浮躁倾向的国家招聘到一些沉稳耐心而且细心的员工进行质量把关。

五、肯德基的公关策略

1 充分利用媒介资源,使用“首脑公关”。

在“苏丹红”事件中,肯德基数次召开记者招待会,连一向低调的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总裁苏敬轼也特地赶赴北京,亲自到肯德基餐厅就餐。在权力距离较大的中国采用这种办法,就是在给消费者吃“定心丸”,对恢复消费者信心有很大作用。

2 寻找源头,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欲。

在这次事件中,肯德基在一方面检讨自身的供应链管理,另一方面协助国家相关部门逐步追查,最后成功找到了“苏丹红”的源头。在中国这样一个男性化倾向明显的社会,人们喜欢寻根究底,既然找到了并且不是肯德基的自身的问题,人们也就把矛头更多地指向了肯德基的供应商们而不是肯德基了。

3 敢于剖析自己,承认错误,利用权威部门的证明。

3月22日,肯德基在全国发出通告,称对“苏丹红”的调查已全面完成,有问题的调料都已排除,并得到妥善处理,经检验不含“苏丹红”的替代调料也已准备就绪。同时,肯德基再次强调,“所有相关产品都已送交国家认可专业机构进行全面检测,化验结果确认所有产品都不含“苏丹红”成分。请广大消费者放心食用。”在不确定性避免倾向较高的中国人心中,使用国家相关部门的证明和 报告 说服消费者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也能最迅速地让消费者安心。

六、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 正确的品牌定位;2) 及时推出适合国人口味的新产品;3) 恰当的营销 渠道 和公关活动。

在跨文化市场营销背景下, 现代企业应关注同世界文化的融合, 加强现代企业在产品文化、品牌文化、 企业文化 及本土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营销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跨 出国 门, 并在应对世界诸国和民族不同价值观的复杂国际市场竞争中, 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 .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理查德·D·刘易斯.《文化的冲突与共融》[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 谢扬林.物流中心失职肯德基身陷“苏丹红”危机[N].中国经营报,2005

[5] 张兆响,司千字.《管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企业之间对市场份额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是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市场营销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得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本文以新形势下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四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首先发掘市场潜在需求, 确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其次明确市场细分目标, 树立营销新理念;再次整合营销资源,实现市场优势最大增值;最后转换营销模式,建立立体化营销体系。

一、发掘市场潜在需求,确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需要环境的依托,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主要依据是市场定位战略,市场定位战略为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市场营销策略的作用对象是广大消费者,因此营销策略必须秉承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原则。

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营销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企业不惜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切实的了解,同时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从而更好的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这样企业才能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此外,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应该注重创新,通过一系列和定价以及促销等相关的创新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潜在的消费者,不断加深消费者对自身品牌的归属感。

二、明确市场细分目标,树立营销新理念

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离不开营销人员的支持,为了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斗志,企业需要制定一些有效的激励制度,从而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在新的发展形式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市场营销目标的制定必须以消费者为导向,总的说来对企业产品价格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价值认知。

制定营销目标既包括长期目标,也包括中期和短期目标,并且制定短期目标的主要依据就是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制定短期目标的作用主要是动态的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且不断的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对某一类产品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吸引消费者,如何构建有效的品牌效应是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市场营销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市场营销策略包含很多内容,如价格策略等。

三、整合营销资源,实现市场优势最大增值

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营销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战略,营销策略是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的。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指的就是那些能够通过相对较少的营销成本投入来换取企业最大经济效益的策略。

营销人员在制定营销策略时需要对各种营销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比较常见的营销资源主要有:营销环境、产品品牌、企业服务、营销渠道等。就营销环境而言,营销人员需要对其进行透彻的了解,明确其中的危险因素;就产品品牌而言,目前品牌效应是营销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品牌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代表;就企业服务而言,服务是产品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产品服务必须能够让消费者满意,从而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就营销渠道而言,这是影响营销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信息化的今天,营销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对不同渠道进行有效的整合。

四、转换营销模式,建立立体化营销体系

市场营销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主要和消费者有关。在开展市场营销工作时,营销人员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营销市场进行透彻的了解,主要包括:该产品营销市场的规律性;市场的大小;市场的变化趋势等。现阶段的营销市场处于动态变化状态,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营销人员应该转换营销模式,紧跟营销市场的步伐。

当今时代的营销市场属于买方市场,消费者占据主体地位,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要求企业确定市场营销模式时充分考虑上述因素,以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为导向。

企业应该构建立体化的市场营销体系。在产品营销中,关注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内涵来凸显企业的竞争优势。市场营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这主要体现在,和其他地区相比,某一地区的消费者可能会对某一特定产品产生较大的需求,营销人员在制定策略时应该考虑这一问题。

品牌营销品牌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营销策划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营销策划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哪些呢?营销策划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下面是我分享的营销策划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 段小明,胡波,郑兴华,解晋东. 化妆品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3(11)

[2] 董维维,庄贵军. 中国营销渠道中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关系型治理的影响[J]. 管理学报. 2013(10)

[3] 杨惠. 国外品牌轴承在中国市场的渠道管理浅析[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05)

[4] 李杨. 营销渠道理论综述[J]. 经营管理者. 2013(06)

[5] 石凯鸣. 内外超市企业竞争力差异的比较分析[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10)

[6] 刘小莲. 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经营战略策略探索[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06)

[7] 瞿莉娜. 现代企业营销渠道体系的整合与创新途径[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05)

[8] 郭华山,赵毅. 国内外化妆品市场观察[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2(04)

[9] 杨柏超. 我国化妆品行业网络营销问题和对策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03)

[10] 赵陈婷,岳彩周,陈岳峰. 本土化妆品连锁路在何方[J]. 中国连锁. 2011(10)

[11] 闫欣洁. 浅析国内化妆品市场的'消费现状与趋势[J]. 经营管理者. 2011(09)

[12] 陈强. 国内外化妆品市场分析[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1(01)

[13] 陆鹏,文华. 中国高端百货与高端化妆品对弈中的华丽转身[J]. 中国化妆品(行业). 2010(03)

[14] 陆文.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销渠道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2)

[15] Tony. 大卖场超市逼宫化妆品专营店[J]. 医学美学美容(财智). 2009(11)

[16] 刘伟,金远平. 基于J2EE的渠道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科技资讯. 2009(10)

[17] 本刊编辑部,张萍,郭俊. 2007,中国化妆品法规年--年度化妆品行业法规大事记[J]. 中国化妆品(行业). 2008(01)

[18] 龚振,陆巍,钟爱群. 基于渠道权力的营销渠道结构整合[J]. 商业时代. 2006(11)

[19] 范小军,陈洁,陆芝青. 营销渠道变革与模式选择研究理论述评[J]. 企业经济. 2006(03)

[20] 杨晶,江红红. Super Mario勇闯第一关:怎么管理经销商?[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5(11)

[21] 朱桂平. 客户关系管理与分销渠道整合[J]. 商业时代. 2005(24)

[22] 赵晓飞. 营销渠道的选择及评价标准研究[J]. 市场研究. 2005(08)

[23] 张继明. 从药店到俱乐部--畅谈化妆品营销模式最新走向[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05(05)

[24] 贺艳春,张志海. 营销渠道结构演变的理性分析[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25] 冯赳善. 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6] 李南. 我国化妆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27] 王佳蕾. 上海莱姿化妆品有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D]. 厦门大学 2006

[28] 吴丹青. 泉州市化妆品安全问题及其治理研究[D]. 华侨大学 2014

[29] 董冰心. 特殊用途化妆品现状及监管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30] 袁铮. 化妆品营销渠道研究[D]. 四川大学 2003

[31] 苗丹. 化妆品购买行为偏好研究[D]. 渤海大学 2013

[1] 弗雷德·R·戴维着. 战略管理[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 斯蒂芬. P. 罗宾斯着. 管理学.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2.

[3] 邓胜梁, 许绍李, 张庚森着. 市场营销管理: 理论与策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270-271.

[4] Louise. Boone, David. Kurtz. 当代市场营销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5] 李睿. 我国市场营销渠道管理创新研究. 现代商业, 2009, (6): 96-97.

[6] 段玉英. 市场营销调研探讨[J]. 前沿, 2005(9): 97.

[7] 杨淑红. 浅析我国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科技资讯, 2007. 12.

[8] 王国栋. 营销理论的历史和未来, 江苏商论, 2005, (11): 60-61.

[9] 肖凤桢, 韦秀长. 4P 真的过时了吗. 经济师, 2003,(6): 267.

[10] 杨涛, 葛松林. 企业营销渠道系统创新动因分析. 商业研究, 2000, (5):91-93.

[11] 伯特·罗森布罗姆着. 营销渠道管理. 李乃和, 莫俊芳等译. 第 6 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140-214.

[12] 菲利普 科特勒等着. 营销渠道管理. 李乃和, 奚俊芳等译. 第 11 版.华夏出版社, 2004.

[13] 臧良运. 关系营销的发展及其实施策略[J]. 商业时代, 2008, (9): 20.

[14] 刘辉. 基于关系营销的销售策略研究[J]. 经济论坛, 2008, (8): 15.

《营销策划:营销应该透过品牌来整合》管品牌是一门大生意、大资产,但品牌管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战略管理需要全面整合企业经营资源,系统地开辟新的业务范围,创建市场竞争优势。传统营销受到挑战时下的市场营销只关注推出新产品的运作过程,把品牌只当作一种单纯、极端的行动指令,局限于广告、包装和商标等宣传活动,即品牌的形象管理方面。从现在开始,企业将面临这样的战略抉择:企业如何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如何扩张新业务?企业如何提升赢利能力?新经济时代下高速度和快节奏是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之一,速度很自然地成为竞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今天的企业必须迫切地反思业务使命和经营战略,调整状态,以适应未来的市场变化与发展。今天竞争者千变万化,技术日新月异,顾客千差万别。企业要想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地创新竞争优势,创造强势品牌。在“业务如例行公事”的日子里,企业只要生产产品,积极推销和大量的广告投入就能成功,这被称为“营销”。这是种"大街上的人"的普遍营销观点。然而,不幸的是许多企业就是这样认为,也正在这样做,但这些营销观点是一帖造成灾难的配方。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营销推广活动多采取一套营销传播“食谱”,并编成详细的指导原则。例如,推广产品需要:“一汤匙”新闻稿、“二杯”电视广告、“二克”报纸广告、“一份宣传册”和“一个”促销。这样很难创造良好的市场效益;或者一时市场反应较好,但却难以持久。广告费不应该白白花掉,而是预期有具体回收计划的投资。广告传播是现代企业经济中最具风险的投资之一,现今人们可以这样认为,至少四分之三的广告开支可以说是颗粒无收。如果一家企业耗资千万元投资一条新的生产线,但却不去考虑它的回报,以及并不确信产品销售额有所提高,您认为这可能吗?我们一定会说“这绝对不可能”。这种事情在市场营销中并不少见,市场攻势破费百万金钱,却难以叩开市场之门。今天的顾客面对的每一种商品都品目繁多,顾客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需求多种多样,而且日益增长,但是对价格的期望则越来越低。如今因科技的进步,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高,一些配销的方式及通路的特点,也很容易被抄袭和效仿,当一个新品上市后,会有“一大群”同类产品跟进,分割开拓者的市场,并迫使你不得不降价,并与其展开拼命的搏杀,而且使你身陷险境,遭受多面冲击和危胁,竞争者努力钻营的结果,将使得流通上获的利润减少,许多厂商把营销网织得很大,也未能获得市场上的优势。传统营销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营品牌而非产品传统管理模式通常只是在产品资格证上大做文章,而企业不可回避的是要在品牌战略管理上下功夫。许多企业拥有产品管理人员,但有很多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不断扩张,派生出种类繁多的产品,管理职能也分散下放到基层决策机构,长此以往,决策部门在没有基层参与的情况下的决策往往对品牌不利。品牌不是产品,但它赋予产品意义并确定产品的形式、形象和价值。企业发现,品牌管理已是战略性的管理,需要全面系统的规划管理。品牌向管理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企业需要多少新的品牌?如何管理品牌?如何策划品牌扩张?品牌扩张应包括哪些产品和服务项目?品牌扩张应避开哪些领域?如何解决经营范围限制和维持销售额之间的矛盾?战线拉得太长会削弱品牌权益,反之亦然。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顾客交替更迭,如何保持品牌永久的生命力并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获得永久魅力?如何使单一品牌下的多种产品的销售实现综合平衡并最大限度获取利润?如何利用产品品牌的关系优化品牌形象?品牌是否具有成为国际品牌的潜力?品牌国际化有何利弊?许多企业使用共同品牌。品牌形象策划与企业形象策划之间有何不同?既然品牌有价值,如何衡量评估它的价值并有效地进行调查和管理?是否应把品牌价值列入资产负债表并将其实际经济价值向股东、投资者和商业伙伴公布?其中心概念是品牌的品质,不是品牌的形象。这种品质需要界定和管理,是品牌管理的核心。它需要开创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新经济时代里,无形资产决定企业价值,新经济在向企业展示其无穷魅力的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众多的传统企业来讲,认清形势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企业在什么行业并不重要,短期的收入也不重要,关键看它拥有的无形资产。在《解读价值密码:成功企业是如何在新经济中创造财富的》一书中,利伯特认为,新经济时代衡量企业是否会成功有四条标准:一是公司的资产体系,包括知识、无形资产、信息、软件系统等,用反映现代经济的模式来判断;二是看它是否敢于面对风险,不仅是金融、实物方面的风险,还要敢于面对无形资产的风险;三是运用了当代最先进的技术;四是企业的价值取向,不仅是有形的资产,也要看无形资产。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些优秀企业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比例已达到1:2或1:3。拥有知名品牌的公司,企业的品牌价值已远远超过其年销售总额,如可口可乐、麦当劳、迪斯尼、雀巢等均是如此。许多名牌由于市场覆盖面广,社会知名度高,因此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些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要远大于其有形资产,其巨大的产权份量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也是公司经济实力的体现。企业经营的是品牌,而非产品,品牌使企业的内部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并为顾客创造真正的价值。营销应该透过品牌来整合21世纪将是名牌争夺天下的世纪,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国际市场,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技术服务和价格等诸要素的竞争,诸要素的竞争最终要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可以预言:21世纪将是名牌争夺天下的世纪。以名牌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来分割世界资源、拓展全球市场,将是国际经济运行的一大特点。品牌战略是企业竞争取胜之道。当今,企业间的竞争已由单一的商品质量竞争,转向综合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综合实力的竞争,最终是创造自己的品牌。谁要想成为一个优秀企业家,谁就要懂得并能熟练运用品牌战略。企业创造了产品,市场创造了品牌,企业的竞争优势则集中体现在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品牌。那么,企业不仅应为生产产品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更应该确立正确的品牌战略,从而创建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品牌战略不仅仅是为了创造名牌,更是为了创造具有持久市场竞争优势的品牌。有了强势的品牌,才能形成强大的市场空间,尽可能地通过营销组织获得更大的销售利润。如果企业急功近利,过度地追求名牌效益,缺乏对未来市场战略性的思考,势必会造成重眼前、轻长远的经营行为。企业经营机制的建立可控因素较大,而市场的机制较难以掌控,因为市场是在不断地变幻,消费观念的变化、市场结构的变化、竞争格局的变化、社会局势的变化等等,都可能使企业的营销组织及策略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的管理应以市场为导向,营销组织及策略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的不同时期,不同状况,来进行调整。那么,如何确立科学的营销策略成为现代营销组织探索的重要课题。企业管理是决策者思想及行为的体现,那么市场管理应该是品牌战略的集中体现。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创造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必须拟定正确的品牌战略,从而全面展开企业的各项营销活动,通过品牌传达齐一的个性,一致的讯息以及采取统一的行动,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获得应有的市场效应。产品的特征、功能、价值是品牌的一部分,而品牌则会有形象、服务及消费者的认知、忠诚等因素,现代市场营销的成功,不单单是指产品某一时期的营销成功,而应该是为长期保持品牌竞争优势的经营成功。整合不仅仅是集中和统一,更应该是创造品牌价值,才能达到长期持久的整合。所有的整合都应符合品牌战略的宗旨,所有的营销策略都应符合品牌战略的方针及原则,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市场动态管理,依据品牌战略,制订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营销策略。通过品牌来保证策略的统一性、正确性、系统性。营销不是策略的罗列,而是战略的具体表现,所有营销策略的目标都是为实现品牌总体战略目标服务的,品牌战略具有指导性、长期性;营销策略具有可操作性、阶段性。营销的各个策略应通过品牌来整合,这样长此以往,才能创造优势品牌,从而创造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品牌战略企划必须有敏锐的市场分析,简捷清晰的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判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发展出相应的策略去创造市场,而不是一成不变地保守经营。我们相信,现代企业唯有创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产品是工厂所生产的,品牌才是消费者所购买的。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我们经营的是品牌而非仅销售产品。产品极易过时落伍,但成功的品牌却能持久不坠。迈入品牌竞争时代,当前经济界人士提出"迈入二十一世纪的入场券,生死悠关话名牌",但如何创造品牌,制订品牌战略,这应该是现今企业家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课题,但不管理论如何正确,都必须付诸于具体的实践,没有行动,就无法使理论变成现实。BIR品牌竞争解决之道,通过实战经验创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品牌战略企划系统,把品牌竞争思想,形成具有系统的解决方案。相信,全新的观念,定能引发全新的变革。

营销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营销策略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营销策略论文参考文献[1](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2](美)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原理.[M].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美)杰罗姆麦卡锡.市场营销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5](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余明阳.市场营销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7]李东红编.营销战略.[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8](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管理的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9]厉以宁.转型发展理论[J].经济研究参考,1997( 45).

[10]张国华.主动转型发展,增创领先优势[J].求是,2010(12).

[11]Robert. F. retirement, 4C debut [J].Advertising Age,1990(5).

[12]李幼林.金桥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J].浦东开发,2011(02).

[13]黄国平、刘思弘.创新驱动转型制造迈向智造一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转型发展透析[J]浦东开发,2011(06).

[14]南京市开发区协调管理委员会.开发区转型发展战略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5]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加快实施双提升战略、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J].港口经济,2011(02).

[16]武非平.园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03).

[17]Ambler Tim, Marketing and the Bottom Line [J].Financial Times,2000.

[18]赵志涛、邹可钦.基于资源和能力的战略营销优势研究[J].企业研究,2006 (09).

[19]杨宝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J].企业经济,2011(05).

[20]Kotler Philip. Marketing Management [M].Prentice Ha11,2003(11).

[21]Keefe Lisa M. What is the meaning of marketing [N].Marketing News,2004

[22]Clark Bruce H. Marketing Performance Measures History and Interrelationships [J].Journal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999

[23]杨勇、束军意.市场营销:理论、案例与实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4]赵杰英.谈谈4Ps, 4Cs, 4Rs房地产营销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6(48).

[25]杜伟锦、章斌、张凤霞.市场营销策略的比较研究[N].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6 (3).

[26]冯章献、王士君、张颖.中心城市极化背景下开发区功能转型与结构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0(01).

[27](英)格雷厄姆·胡利、约翰·桑德斯、奈杰尔·皮尔西[M].营销战略与竞争定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8]卢新海.开发区发展与土地利用[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5. [29}傅强.依托重大项目推动转型发展[J].科技与出版.2011.

1.李业.品牌管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年小山.品牌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让.鲍得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唐振华.符号学与跨文化交际[J].深圳大学出版社,1996

5.[美]杰格迪什N谢斯.消费者行为学管理视角[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王宁.消费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尹世杰.加强对消费文化的研究.光明日报,1995-4-30

[1].刘子安,中国市场营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p105-p125.

[2].(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十版.

[3].凯文,战略品牌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p205-p253.

[4].(英)史密斯等著,方海萍等译,市场营销传播方法与技巧,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p134-p168.

[5].李蔚,营销策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016年,p56-p90.

[6].汪涛,广告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p100-p115.

[7].胡成中,企业文化与品牌战略,经济日报出版社,2016年,p254-p280.

[8].新加坡唐拉尔著,阳水荣等译,高科技品牌管理:创建新经济时代强势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p360-p380.

[9].凌志军,联想风云,中信出版社,2016年,p148-p160.

[10].乔.吉拉德,戴尔-突破市场的销售细节直销,哈尔滨出版社,2016年,p56-p62.

[11].刘红强,戴尔营销,经济科学出版,2016年,p39-p45.

[12].赵波,联想:公正与效率的博弈,销售与市场杂志XX第8期.

[13].董文胜王缨杨欣,联想从裁员到新文化运动中外管理,2016年5期.

[14].黄景清,10个令你拍案叫绝的营销案例,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XX.

[15].孙在国,体验经济与企业营销战略的调整,经济经纬,22016年第1期.

[16].泽丝曼尔,服务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p150-p163.

[17].business and the environment,harvard business review,XX.

[1]左仁淑 . 关系营销 : 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 四川大学学报 , 2004,(4): 19-23

[2]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3 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5-35

[3]Heide J B, George J. Do Norms Matter in Marke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2, 56(2): 32-44

[4]陈绍福, 徐宝瑞. 现代医院创新经营. 中国医院管理, 2001, 21(11):60-62

[5]张英. 现代医院应树立的十大营销观念. 中国卫生产业, 2004, (2):76-78

[6]贾守营 . 金牌医院商务策划 . 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5,188-193

[7]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2 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55-56

[8]Frank H, Andreas H, Robert E M. 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through customer value oriente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005, 22(6): 23-24

[9]丁桂兰. 医疗机构营销.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107-113

[10]Christian Gro nroos.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3,85-88

[11]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Leonard L Berry.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986, 30-32

[12]Liljander Veronica. Comparison Standard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o gskolan, 1995

[13]Strandvik, Tore. Tolerance Zone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 gskolan, 1994

[14]菲利普 科特勒 . 营销管理 . 第九版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17-218

[15]Gronroos C. Internal Marketing-Theory and Practice, in American1999 Marketing Association Services Marketing ConferenceProceedings, 1981, 41-47

[1][美]沃伦.基根.全球营销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美]菲力浦.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96年版.

[3]屈云波.品牌营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4]李弘,董大海.市场营销[M].大连:大工出版社,.2000年版.

[5]京华企业咨询公司(编).品牌巨匠[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6]汤正如.市场营销学教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京华企业咨询公司(编).品牌巨匠[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8].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9]吴宪和.营销形象策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晃钢令.营销战略策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朱方明.品牌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2]陈志.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战略[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21).

[13]木梓.以品牌战略推动企业发展[J].信息网络,2007,(3).

[14]刘红霞.我国企业品牌战略问题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1).

[15]刘新民.我国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4).

[16]胡号寰,钟兆青.中国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7]董伟达.品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科技与管理,2005,(6).

[18]于法领.关于品牌战略[J].北方经济,2005,(10).

[19]李水平.浅谈企业的品牌战略[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20]姬雄华.企业品牌战略选择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1]蒋海岩.实施品牌战略 创企业名牌[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

[22]赵小红.试论品牌战略的实施要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6).

[23]Arnold,D. The Handbook of Brand Management, FT/Pitman Publishing, London.

[24]Dechernatony, L. and Mcdonald, . Creating Powerful Brands, Butterworth Heinemann, Oxford. 1992

[25]Hankinson, G. and Cowking, P Branding in Action, McGraw-Hill,London. 1993

[26]Kapferer, J. H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Kogan Page,London.

[1]左仁淑 . 关系营销 : 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 四川大学学报

[2]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3 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Heide J B, George J. Do Norms Matter in Marke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keting

[4]陈绍福, 徐宝瑞. 现代医院创新经营. 中国医院管理

[5]张英. 现代医院应树立的十大营销观念. 中国卫生产业

[6]贾守营 . 金牌医院商务策划 . 广州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7]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等. 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 第 2 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Frank H, Andreas H, Robert E M. 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through customer value oriented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9]丁桂兰. 医疗机构营销.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0]Christian Gro nroos.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1]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Leonard L Berry.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Cambridge. Mass: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12]Liljander Veronica. Comparison Standard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o gskolan

[13]Strandvik, Tore. Tolerance Zones I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Helsingfors: Svenska Handelsh gskolan

[14]菲利普 · 科特勒 . 营销管理 . 第九版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5]Gronroos C. Internal Marketing-Theory and Practice, in American1999 Marketing Association Services Marketing ConferenceProceedings

[16]周成红,肖锦诚 . 谈医疗服务市场特征及营销策略 . 卫生软科学

[17]王恕, 陈玉文. 顾客关系管理在医院营销中的应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18]张英. 品牌战略现代医院营销利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19]张洪才. 医院差异化营销的探讨. 卫生经济研究

[20]朱恒鑫. 医院经营策略医院一对一营销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1]黄国英, 张公惠. 优质服务与三级医院服务营销策略的关系. 中国医院管理

[22]马淑燕. 现代医院营销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卫生经济

[23]迈克·波特. 陈小悦译. 竞争战略.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4]邱巍, 代维昭. 上海瑞金一哈佛心脏中心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5]张英 . 医疗市场细分与目标医疗市场选择 .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6]菲利普·科特勒,托马斯·海斯,保罗·N·布卢姆等著 . 俞利军译. 专业服务营销.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7]佩恩. 郑薇译. 服务营销. 2 月版.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8]邢永杰,吕爱芝 . 关于医院服务营销的分析 .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9]易世志. 浅析波士顿矩阵法的局限. 商业研究

[30]付凤环,尹世全 . 关系营销理论对公立专科医院营销管理的启示 .中国肿瘤

食品营销论文

绿色食品营销策略一、绿色食品营销环境分析(一)绿色食品营销的国际环境随着世界绿色浪潮的兴起,绿色食品(国外为有机食品)营销的国际市场环境已经形成,初步具备了营销的组织基础及法规、市场观念和社会需求环境条件。1.组织基础。绿色组织的建立最初始于美国。70年代,美国成立了数百个青少年环保组织,发起了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地球日”活动。此后,各国绿色组织纷纷成立,英国、德国、日本等国还成立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皆的社团组织---绿党。1991年日本成立了“再生运动市民工会”,1992年在法国成立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现已有近100个围家参加,遍及世界各大洲,成为国际性的绿色组织。国际性绿色组织的出现,对绿色食品的国际营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法规环境。在国际性绿色组织建立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已从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环保规范。目前,世界上已签署的与环保有关的法律、国际性公约、协定或协议多达180多项。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9000、IS014000(即国际贸易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质量保证体系)系列标淮和1995年4月起实施的IS01800 (即国际环境标准制度)等协约,协议上限制甚至明文禁止了许多产品的国际贸房。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签署的最后文件中,不仅包括制成品,也包括农产品等纳人了世界贸易组织体制,呈现出明显的“绿色印记”。西方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已成为出口产品进入这些国家市场的通行证。至此,有别于传统非关税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已形成。3.社会实践基础。近年来,以农产品生产过剩和农业补贴负担过重为契机,欧美国家纷纷进行农业转型。美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低投人持续型”农业政策。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欧共体从8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新农业政策,改变以往大量投人化肥、农药的粗放型农业经营政策;日本也正积极推动“环境安全型”新农业政策。其宗旨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对有机食品的需求。新农业政策的实施无疑为绿色食品营销奠定了社会实践基础。4.市场观念环境:随着国际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不污染环境的产业及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甚至有些团体提出了“绿色消费主义”, 为国际市场带来了绿色消费热。在国际消费市场上,绿色产品标志是取得消费者信任有竞争优势的主要条件。据美国的调查显示,有79%的美国人表示一个公司的环境信誉会影响其购买决定;欧共体进行的调查表明,76%的荷兰人和82%的德国人在超市购物时会考虑环境污染的因素,英国的购物者大约有半数会根据对环境和健康是否有利来选择商品;在日本对家庭主妇的调查时,91.6%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感兴趣,觉得有安全性的占88.3%。绿色、有机食品市场消费观念已基本形成。5.社会需求环境。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有机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并以20%的年递增率增加。预计再过十年,其消费量将是现在的5倍,这种需求大有超过其本国生产和供应能力的趋势。目前,西欧是最大的有机食品需求市场,消费量最多的是奥地利、瑞士、英国和德国等,其供求矛盾已日趋明显,而其国内生产能力有限,在相当程度上只有依靠进口。由此可见,有机食品供求矛盾的出现,逐渐成为企业一项主动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生产者、经营者更明确地意识到开发有机食品可增加其利润和竞争力,将成为农产品国际商战中攻守皆宜的利器,成为影响农产品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因素,成为21世纪国际市场上一项更重要的促销手段,而获得了绿色标志的有机食品也就掌握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二)绿色食品营销的国内环境。随着国际有机食品营销环境的变化,国内人均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1990年国家提出发展绿色食品,并在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国内组织、法规、技术、社会实践及市场需求基础,使绿色食品营销的国内市扬环境基本具备。1.组织基础。农业部成立了“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总公司”,并由该中心注册绿色食品标志,负责推行和管理此标志,同时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及申请使用绿标的审核程序,并在30个省(市)建立了相应机构负责绿色食品的监督管理等,为国内绿色食品营销奠定了组织法律基础;2.法规、技术基础。我们已经制定并颁布了有关绿色食品方面的法规及其规章制度,制定了绿色食品的产品或产品原料的生态环境标准,绿色食品种植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及加工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卫生标准等,形成了绿色食品营销的技术基础;3.社会实践及市场需求基础。截止目前,我国已开发了包括粮油、蔬菜、果品、饮料、畜禽蛋奶、水产酒类等14大类2400多种的绿色食品,建成了千余家绿色食品企业和100多个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以及百余个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建设,形成了绿色食品营销的社会实践。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东部沿海等发达的大中城市,人们对自然、无污染的食品的渴望程度相当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消费群体,这也就是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基础。二、绿色食品营销战略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引导并满足消费者的有利于环境保护及身心健康的消费需求。企业选择并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在其经营活动中采用现代营销模式,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绿色营销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无疑成为现代企业,尤其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市场开拓的必然选择。针对绿色食品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绿色食品市场开发相对滞后、绿色食品营销网络尚未形成,绿色食品企业广告宜传力度不够,假冒伪劣绿色食品扰乱市场,绿色食品的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较为薄弱,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与绿色食品产品对环境要求的严格性之间存在矛盾等,应采取如下4P策略。(一)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实行大市场营销策略。(PLAN)实行绿色营销战略管理计划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性措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只有制定明确的绿色营销战略,才能正确实现绿色食品的市场营销管理。大市场营销是针对企业进入具有贸易障碍的市场而设计的,企业实行大市场营销时,在策略上要协调地运用经济心理、社会、政治等手段,特别是权利和公共关系,以取得国际目标市场的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与支持。首先要根据绿色消费趋势,发现市场机会,确定绿色食品营销的战略任务;其次,根据绿色食品标准,确定绿色食品的业务组合计划,对绿色食品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后再选择目标市场,并进行产品开发和研制,选择恰当的发展战略,制定包括清洁生产在内的战略规划;第三,根据绿色消费的要求制定绿色营销策略计划。(二)运用绿色广告战略,宣传绿色消费(PROMOTE)绿色消费的需求和欲望已进入中国消费市场,运用绿色营销观念,指导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已成为必然趋势,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要推行绿色广告。绿色广告是宣传绿色消费的锐利武器,是站在维护人类生存利益的基点上推销产品的广告,它的功能在于强化和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使消费者将消费和个人生存危机及人类生存危机联系起来,使消费者认识到错误的消费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并最终落实到个体身上,这样消费者就会选择有利于个人健康和人类生态平衡的包括绿色食品在内的绿色产品。运用绿色广告就可以迎合现代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心理,对绿色食品工程宣传,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目前在中国,绿色广告作为一种市场营销战略还未引起广大绿色食品生产者、经营者的普遍重视,因此,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该利用各种广告媒体,推行和运用绿色广告,引发绿色食品消费。(三)选择恰当的绿色销售渠道,努力拓展绿色食品销售市场(PLACE)这是拓展市场,提高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绿色食品销售量,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绿色食品和一般的农产品不同,应建立自己的专业流通体系和流通渠道,这一流通体系由生产基地、供货中心、销售渠道三部分组成。只有发挥这三部分相辅相成作用,才能使绿色食品流通体系得以完善。实行绿色渠道和绿色促销策略,采用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配送环节,选择环保信誉好的中间商,并逐渐培养自己的供销商,以维护产品的绿色形象。对推销人员实行绿色培训,在广告、公共关系等促销手段中,强调绿色环保特征,把产品、企业与环保有机联系起来。加大各零售商的竞争力度,完善绿色食品企业分销系统合理运行市场营销的真实结果是把产品推向市场,争得消费者的认可。目前,绿色食品的消费群在大中城市,它的直销窗口就是各绿色食品专柜、专卖店。绿色食品企业为了争得市场占有份额,不但要在产品质量、包装上下功夫,更重要地是要充分考察各零售商店的地理位置,管理水平,经济实力和效益。只有具备有关规定的条件,才能建立销售网点或投放自己生产的产品,这样就为各零售商增强了市场竞争意识;同时,通过运行,企业才能检验自己的产品定位、分销系统定位是否合理。因此,各绿色食品企业只有运用良好的营销手段,才能使自己的产品走向千家万户。同时,各零售商店、配送中心的合理运行又为各绿色食品企业增强了产品上柜的竞争意识。所以市场营销、各大城市零售商的设置及分销系统合理布局为绿色食品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运作形式。1.在大中城市建立绿色食品物流中心大中城市一般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建立绿色食品物流中心,既可以作为一个销售窗口,用于展示本公司的绿色食品:又可以作为一个信息窗口,沟通生产企业与市场的联系,架起联产促销的桥梁。2.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商店绿色食品销售网点可以借鉴国内外连锁商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实现严格的“八个统一管理”,即要统一装修格式、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进货、统一库存调配、统一商号、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对企业员工强化“绿色服务”意识的训练,树立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服务的企业精神,形成与“绿色消费”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在建立连锁商店的同时,还要成立连锁总店的配送中心,组织联购分销,既可以因为大批量直接送货享受价格优惠,增强与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又能够缩短销售渠道,减少和降低销售成本。3.借助社会渠道,建立一批绿色食品专柜或专营店选择经销尚时要把重点放在与本企业有相同的环境保护意识,有良好的绿色形象并能真正合作的中间商上。商店一般要选择繁华地段,居民文化层次比较高及客流量比较大的地区。4.直销对于一些易腐烂变质或丧失鲜活性的绿色食品,如蔬菜、水果等要尽置缩短流通渠道,可以采取直销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产品腐烂变质,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现在有些大中城市出现配送包月菜的形式,可以借鉴。通过直销绿色食品蔬菜,既减少了流通环节,避免了污染,又降低价格,扩大市场销售量。5、灵活运用其他绿色营销策略一是灵活运用促销策略,要把环境支出计入成本。利用人们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心理采用高价促销策略;二是运用产品包装策略,包装相当于食品的门面,它是产品呈现给消费者的第一形象。实行绿色营销策略,应对产品实行绿色包装,世界上发达国家确定了包装要符合“4R+1D”的原则,则低消耗、开发新绿色材料、再利用、再循环和可降解。目前,国内食品的绿色包装还处于薄弱环节,“4R+1D”原则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包装的主要材料还是塑料,这和绿色产品所宣扬的环保观念是相悖的。在新型的环保材料没有出现之前,纸是最好的包装材料。可选择纸料等可降解材料、无毒性材料进行包装或采用包装材料简单化、方便化策略;三是实施名牌战略,经营绿色食品的企业要努力提高和保持绿色食品质量和特性,创造名牌,并按整体产品概念,除实现产品的功能外,要注重产品的附加功能和延伸功能,以加速名牌的形成。四是灵活利用公共关系宣传,如举办绿色食品论坛、举办以“环境保护”、“绿色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促销宣传活动,塑造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四)、实施绿色价格策略 (PRICE)绿色食品的价格允许比一般食品高,是因为企业在生产中承担了一部分改善环境的成本。因此,在绿色食品定价上可以实行一定的加价率,企业在生产中要严格把好质量关。1.对一些绿色食品实行新产品定价策略许多绿色食品可以作为新产品看待,而有的绿色食品本身就是新产品,为此这些产品可以采用新产品定价策略。2.满意定价策略根据市场出现的相同或相似的绿色食品的价格水平定价,所谓随行就市定价策略。3.目标价格策略根据企业预期的利润收益,结合市扬对本绿色食品的需求量和绿色食品的成本费用,来确定产品的价格策略。4.心理定价策略很多情况下,绿色食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心理需求,如自然、安全或赶时尚等,这就为绿色食品进行心理定价提供了依据。品牌战略(Brand Stratagem)用品牌战略开发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价值,品牌是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实践证明,只有企业走联营联合之路,打造一批能在国内、国外市场参与竞争的航空母舰,形成拳头产品,才能尽快的走进国际市场,才能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在构造绿色食品品牌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条原则:一是要坚持按市场竞争构造品牌的原则;二是要坚持用质量标准体系构造品牌的原则;三要坚持用产业化经营的方式构造品牌的原则。品牌不仅仅是企业创造出来的,而是通过消费者不断认知并长久忠诚形成的。品牌战略的重要在于创新市场机制,关注消费者的反应。着眼消费者,不断地培养消费者的品牌价值观,并依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来进行各项策略的拟订,并有效地组合成一个整体,透过品牌传达齐一的品牌个性,不断的创新市场机制,来实现品牌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巩固市场的地位。1. 紧紧盯住消费者来制订品牌战略。2. 为好的产品制订科学系统的品牌发展战略。3. 目标不仅是销售好的产品,而且创造好的品牌。4. 给品牌注入生命和灵魂,不断地演绎品牌策略。5. 建立信赖比获取市场占有率更重要。6. 建立长期的关系比短期内增加利润更重要。7. 建立整齐一致的品牌个性,并统一传播。8. 现代企业的行销活动,必须透过品牌,保持统一形象。新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时代。无形资产决定企业价值,新经济在向企业展示其无穷魅力的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你的用户不再局限于地区性的市场、商场,而是同在相互不谋面的全球性网络。用户对你认可还是否定都在瞬间完成,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品牌的美誉度。这些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要远大于其有形资产,其巨大的产权份量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也是公司经济实力的体现。丰力公司目前的拳头产品是冷冻淡水产品和绿色果蔬,需要发挥产品特色,尽快打出品牌。整合食品销售网络食品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在不断变化,食品企业的销售网络也必须不断改变,才能把握新销售机会,提高销售网络的有效性。根据每个经销商的具体表现以及不同地区市场变化状况,食品企业要定期地分析现有的渠道是否能满足需求,是否需要开发新的渠道,或增加渠道中的个别经销商,乃至调整整个销售渠道等。食品企业在整合销售网络时,应按以下四个步骤循序而进:步骤一:明确销售渠道的目标1�提高渗透率——如将现有的经销店由120家扩充为280家。2�开辟新的销售渠道——食品企业开发出新的产品,或利用新的市场机会,开发新的销售渠道。3�确定各销售渠道的销货比率组合——食品企业可依据各种销售渠道的获利状况、政策需要、竞争策略等,设定销货比率组合目标,如:百货公司25%,超级市场40%,量贩店15%,特殊销售渠道20%。4�提高经销店的销售周转率——这是食品企业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目标。5�确定物流成本服务质量目标——财务人员往往强调低物流成本,但是一味地降低物流成本而忽视客户满足度,也是市场营销所不能接受的,因此设定物流成本及服务质量目标也是销售渠道的一项重要目标,例如配送的速度是食品营销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各户迅速配送的要求,增加运输费用也是必要的。6�确定食品企业及经销商保有存货的目标。7�确定不同销售渠道的投资报酬目标。8�确定流通信息化的建立目标。步骤二:找出目前食品销售渠道的问题1�食品业界使用的销售渠道。首先要了解业界所用的销售渠道情况,以做到“知已知彼”。包括以下三方面:(1)业界所使用的销售渠道方式,如业界使用直营式,或重点地区直营其他地区经销,或独家代理,或选择性分销,或使用特殊的销售渠道等。(2)评估地区的覆盖率,即评估业界在各地区的市场覆盖率。(3)评估客户的实力,如各个销售点的人员数量及素质、地点、是否专卖、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等。2�与本企业所使用的销售渠道的差异比较。对于主要竞争对手,企业要进行销售渠道差异分析,以了解本企业在业界中所处的地位。3.目前销售渠道中存在的问题:(1)企业与经销商间的冲突。如厂家抱怨批发商销售的品牌太多没有重点推销本企业的产品、没有及时反馈市场信息等;而经销商则抱怨利润不高、价格混乱、厂家直接开设零售店等。(2)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冲突。如互相争夺客户、低价倾销、跨区销售等。(3)要选择多少经销商。企业选择销售渠道的策略有四种:密集分销、选择性分销、独家代理、多重销售渠道,每种销售渠道都有它的特点,也都可能产生问题,所以企业必须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步骤三: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策略解决食品销售渠道问题的第一步是企业应随时知道自己的客户(使用者及购买者)是谁?他们在哪里?何时会购买?为什么会购买?对客户了解清楚后,才能提出有效的策略,才能解决目前的困扰及开创新的机会,以实现销售渠道的目标。食品销售渠道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如下:1�经销商对企业产品销售不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提供销售奖励办法;协助经销商开展促销活动;对经销商进行销售知识培训,如进行商品陈列、销售技巧、店面管理、库存管理、订货系统等方面的培训。2�食品销售渠道间的利益冲突。这是在所难免的,企业不能视而不见,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手段,解决销售渠道间的冲突,否则,这种冲突会毁掉市场。3�向前整合/向后整合策略。向前整合策略是指食品企业设立与本企业有关的销售点,全权掌握下游的销售渠道,如双汇集团准备在全国建立1000家双汇产品专卖店,五粮液集团在全国设置的五粮液专卖店等;向后整合策略指厂家或经销商设立自己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提高整体的营运效率及能力。4�竞争对策。竞争对手开辟了哪些新的渠道,实施了哪些新的食品销售策略,企业必须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提出应对之策。5�食品销售渠道信息化。销售渠道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信息功能,企业要通过销售渠道不断地收集和反馈市场信息。6�开发新的食品销售渠道。这使企业能更接近特殊的细分市场客户,把握新的市场机会,拥有新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7 加强深度分销。以提高铺货率和提升在专营店的表现,减少通路冲突,增强竞争优势。步骤四:费用预估及评估。不同的食品销售渠道会产生不同的费用,而销售费用往往影响着企业的获利率及价格的竞争能力,食品销售渠道策略一旦制定,将会长期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从长期出发评估销售渠道策略。渠道需要沟通。经常的沟通是企业保持渠道顺畅的主要方式,也是企业了解和帮助分销商的重要途径。分销商衡量企业的一个主要标准是短期有利可图,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个标准就长期来说是要看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和发展情况,短期来说是要看经营利润。这种标准说道底是一种利益标准,所以有效的渠道沟通就是有关分销商利益的沟通。如何进行利益沟通,许多跨国公司如宝洁、联合利华常常采用一种沟通工具:ROI分析,即投资回报率分析。总之,根据产品系列和生产能力,绿色食品销售销售应走两个市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开拓的首要任务是销售通路建设。绿色食品须保鲜、易变质,较宜采用短通路。以下是四种消费品销售通路,我的看法是:在本地区及中小城市应走(一)、(二),在密集型消费的大城市取(四),县城地区取(三)。销售通路图:(一)直销(二)网状销售(三)批发市场辐射(四)平台销售中小食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三准备夯实营销基础中小食品企业进行市场营销首先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基础工作:做好产品包装设计对许多中小食品企业来说,包装表表形式跟不上市场变化,内外包装设计档次低,产品包装没有自身的特色等到毛病会让中闪电战商及消费者从视觉和心理上产生不信伤感。包装形式及内外包装同质量相一致甚至高出产品质量,对中小食品企业特别是质量较好或新上市的中小食品企业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好的包装能够给人产品质量的信心;另一方面,好包装会给商家信心和良好的感觉;再则,好的包装能够产生企业生产成本高导致的价格高的效果,给产品以相应的价格空间。准备好宣传促销品许多中小食品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便宣传促销品要么准备不全,要么制作出的宣传促销品水平和档次低,给市场营销实操过程造成很多困难,从而打击了经销商和业务人员的信心。对食品企业来说,电视广告片、宣传、企业及产品宣传册至手提袋、POP吊旗及常规促销品如圆珠笔、打火机等都应当准备,并且这些宣传促销品应当同主品特点和产品包装相统一,保持较高的质量。保持产品的稳定性中小食品企业还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产品的稳定性,所谓产品的稳定性,一是指产品配方的稳定,对食品来说,就是产品口感和口味的稳定。产品的稳定性还指产品质量的稳定,任何产品质量问题,对市场、经销商和业务人员都是沉重的打击,所以企业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尽量不出或少出质量事故。四种策略确保营销成功做好以上工作,企业进行主市场营销时就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关于具体的市场营销策略,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逐步推进的市场策略中小食品企业的实力不允许企业进行全国性市场营销,而只能采取“小心翼翼”逐步推进的市场拓展策略。中小食品在采取逐步推进的市场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1、回避原则 许多企业喜欢首先在城市或省份做出样板市场来,然后 再向其它市场推进。这种做法,不应当该意追求。“墙内开花墙外香”及“外来和沿好念经”的事比比皆是,因此有时应回避本地市场,而根据产品特点、各地的消费习惯和对产品的接受容易程度来选择前期市场。对中小企业而言,市场开发最好先回避中心城市,而开发市场投入小、启动较为容易的地级城市,通过它们来包围中心城市,同时;辐射县能、级城市市场。2、“两手抓”原则 所谓“两手抓”,即一手抓回款,五手建立根据地市场。尽可能多的回款,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另一文献可以保证企业员工的信心,同时,还可满足企业其它方面和层次的需要。3、重视市场时机 中小食品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在适当的时间全力进行经销商开发,避免许多企业经常出现的在旺季或旺季之后才进行开发的情况。终端为先的通路策略资金并不充裕的中小食品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后,终端的建设更加重要。因为新产品甚至高价位的新产品要通过批发市场直接较大量走货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终端的努力铺货、促销、宣传、并结合适当的其它工作,才能逐步提高品牌知名度,从而带动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其它通路的产品销售。整合的产品宣传策略所谓整合宣传策略,一方面指要将广告、常规促销、其它促销、人员推销同铺货甚至公关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宣传、销售、引导等作用,做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互相提高;另一方面则是指宣传促销的立体化和规模效应。全面的厂商关系策略

肯德基能在中国快速发展和其网络化、标准化的连锁经营是密不可分的,肯德基在连锁经营模式上,实施 直营连锁 与 特许连锁 两条腿齐头并进的提速战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肯德基 市场营销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肯德基在中国的快速扩张和发展,已使其成为了中国快餐行业的毫无争议的领跑者。对此,笔者试着从快速扩张策略、本土化经营等方面简单剖析肯德基在中国营销策略上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肯德基;营销;快速扩张;本土化

从近几年的经营业绩不难发现,“山德士上校”这个白胡子爷爷与青壮年的“麦当劳叔叔”相比,不仅宝刀未老,而且更具扩张意识和发展活力。从1987年11月第一家肯德基分店入驻北京起,2001年10月中国肯德基第500家餐厅落户上海,2004年1月中国肯德基第1000家餐厅落户北京,2007年11月中国肯德基第2000家餐厅落户成都,2010年6月中国肯德基第3000家餐厅落户上海……这种疯长式的扩张过程使肯德基成为中国快餐行业无所争议的行业魁首。“美味安全、高质快捷;营养均衡、健康生活;立足中国,创新无限。”中国肯德基的本土化发展模式不仅使自己“入乡随俗、融入中国”,而且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也使肯德基成为中国民众饮食及 文化 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无怪中国百胜餐饮集团的当家人苏敬轼说,“中国肯德基是中国人的肯德基”。通过分析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 经验 ,我们可以获得不少借鉴。笔者认为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营销离不开如下几点:

一、以快速扩张为导向的经营策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公司的知名品牌,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万家,而中国肯德基的利润则占到全球肯德基利润的三分之一。针对中国快餐市场这块巨大的“ 蛋糕 ”,它选择了快速渗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经营策略,这一切都体现在它惊人的扩张速度上。为了促进这种快速扩张,肯德基采用了以快速扩张为导向的经营策略。

在企业人员方面,1987年,中国肯德基的员工不到百人;而截止2006年底,肯德基在全国的员工超过12万人,其时中国肯德基分店数量为1800家;按照最新3000家分店的情况分析,其麾下员工数量保守估计已不下20万人。面对如此巨大数量的人才需求,肯德基采用了员工本地化策略,着力培养、提拔和使用本地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熟悉政策环境和市场特点的优势,并且采用标准化系统化的人员培训模式,采用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价和职位提升体系。这套模式使企业汇集了强大的凝聚力,为其迅速扩张奠定了内部基础。

在原料供应上,为了满足巨大的生产需求,肯德基采取了本土化供应策略。截止至2006年底,肯德基共有550多家国内原料供应商,订购了从鸡肉,蔬菜,面包到包装箱,设备,建筑材料等原料,占中国肯德基采购总额的90%。1997年,肯德基将其在全球运用的专业供应商星级评估系统带入中国,该评估系统能够从五个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测试,并帮助供应商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这些行动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其原料供应问题,而且带动了一批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其赢得了不俗的口碑。

对待加盟商,肯德基在中国采取“不从零开始”的特许经营模式。“不从零开始”的特许经营,就是将一家成熟的肯德基餐厅整体转让给通过了资格评估的加盟申请人,同时授权其在原餐厅位置使用肯德基品牌继续经营。这种特许经营方式,不仅使肯德基有效地降低了运行成本,而且能够借助加盟商所具备的本地化优势来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业绩。

二、融入企业的本土化营销

与麦当劳不同,在全球各地推出适合当地人口味的产品,是肯德基一贯的策略。“立足中国、融入生活”,肯德基在坚持“炸鸡、薯条、汉堡包”的西式快餐老三样的同时,大力发扬产品本土化策略,研发适合中国老百姓口味的产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推陈出新,推出地区化特色产品,如“安心油条”、“皮蛋瘦肉粥”、“老北京鸡肉卷”、“四季鲜蔬”、“芙蓉鲜蔬汤”等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口味推出的新品已渐渐成为顾客的重要选择。同时,在 广告 宣传上,肯德基在自身“世界著名烹鸡专家”的企业形象上不断融入中国元素,甚至在2003年 春节 ,肯德基的山德士上校在中国170个城市的800余家分店统一换上唐装迎接顾客,在文化上巧妙而精准的实现了西式快餐中国化的“土洋结合”,让肯德基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三、健康积极的生活理念

提供“健康美味”的食品一直是快餐业的目标,而肯德基在“营养均衡、健康生活”打出的一套套“组合拳”,更是在公众心中树立了品牌绿色健康的良好形象。肯德基将中国的均衡膳食健康理念运用到产品的开发上,消除人们对快餐食品的健康疑虑。不仅在烹饪上突破油炸,推出“烤”、“煮”、“凉拌”等制法,而且还改进产品的营养成分,推出了16种不同的 植物类 产品及多种中式新产品。在2000年中国肯德基成立了食品健康咨询委员会,并在2004年、2005年,先后发布了《中国肯德基食品健康政策白皮书》的第一版和第二版,对肯德基倡导的“营养均衡、健康生活”食品健康政策做了清晰阐述。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天天运动,健康一生,让我们动起来”的 口号 ,搭建平台,举办肯德基全国青少年三人 篮球 冠军挑战赛、肯德基全国青少年校园青春 健身操 大赛等全国赛事。

四、友善正面的企业形象

肯德基一直坚持友善政府、友善民众、关爱社会的战略,努力塑造中国公众接受和喜爱的企业形象。它积极倡导社会慈善救济,近年来不断为玉树等受灾地区进行捐款。作为“世界饥饿救济”项目在中国的一部分,其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连续两年开展“捐一元,献爱心,送营养”募捐活动,为四川地震灾区小学生提供为时一年的营养补助。两年来项目累计募款总额达到1000多万元人民币,公众参与人数超过650万人。

作为肯德基主要顾客群体的青少年,肯德基对他们投入了巨大的关注。其所设立的中国肯德基曙光基金,一期已在全国42所大学实施,有2820人次大学生接受了资助。基金以学业资助、餐厅实践和社会服务三者为结合,受资助者不仅可以得到在肯德基进行勤工俭学的机会,而且将成为“曙光公社”的成员,参加相关活动回馈社会。2010年肯德基和中国青年报联合举办了“2010肯德基对话90后”活动。给“90后”青少年们提供了一个展露出他们特有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舞台,充分而自由地展现他们真实而饱满的形象,让社会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群落的人,都能有机会与“90后”对话和交流,并重新审视他们给“90后”张贴的各种标签的真伪虚实,也让“90后”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身为社会一份子而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这些动作都使肯德基在公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并得到了青少年巨大的认同。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因素成为制约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肯德基作为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成功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在跨文化环境下经营的企业,只有在文化差异战略上获得成功,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本文作者从跨文化角度,以4Ps市场营销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肯德基,跨文化营销,营销策略

一、引言:

1939 年哈兰·山德士上校创建了闻名遐迩的肯德基快餐店,从此开创了“一条鸡腿走天下”的经营壮举。现在肯德基已经是分店遍布全球的世界最大炸鸡快餐连锁企业,在世界各地8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万多家的餐厅。1992 年肯德基在中国餐厅总数为10家;到1995年,发展到71家。1996年6月25日,肯德基中国第100家店在北京成立。而今肯德基在大陆已拥有1400 家分店,利润率占全球肯德基的1/3。且每年还在以很高的比例递增。可见,中国已成为肯德基的最大市场。

二、肯德基的产品策略

霍夫斯泰德把个人主义定义为只关心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倾向,集体主义则指人们更倾向于强调自己属于某个群体,并通过相互关照来换取相互之间的忠诚。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倾向较浓的社会,人们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和食品有很高的认同感,通过这种认同感,用西方吃法的“皮”包住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的“芯”,体现了肯德基跨文化营销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成功策略。从颠覆汉堡的“墨西哥鸡肉卷”到饱含中国特色的“老北京鸡肉卷”,肯德基的产品不断地在结合中国文化特色的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给快餐行业带来了多元化的竞争,并在这种竞争中逐步扩大并巩固了自身在中国快餐行业的领先地位。

三、肯德基的定价策略

权力距离指的是一个组织或群体中的等级地位的差别以及人们特别是地位低下的成员对权利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接受程度高的国家权力距离大,社会层级分明;接受程度低的国家和民族,权力距离则小,人和人之间比较平等。

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是一个权力距离较大的社会,人们很看重消费场所的价格与个人形象之间的关系。肯德基维持不变的价格,有利于保持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不会随着价格的波动而波动;同时作为一种西式快餐,肯德基考虑到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倾向的消费习惯,通过推出“外带全家桶”这样的方式进行促销而不是像麦当劳进行单品促销,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肯德基的分销策略

从跨文化营销的角度去分析,抛开肯德基本身可能存在的流程设计上的缺陷不谈,由于中国较大的权力距离和男性化倾向,中国的员工普遍存在一种浮躁的倾向,难以踏实认真地去完成一些看起来很细微很琐碎的事情,而对于食品业而言,这一点是致命的。“苏丹红“事件给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一个教训:如何真正地把很好的制度贯彻到企业中的关键,并不在于高管如何卖力,而在于基层的素质如何。也就是说,跨国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一个普遍存在浮躁倾向的国家招聘到一些沉稳耐心而且细心的员工进行质量把关。

五、肯德基的公关策略

1 充分利用媒介资源,使用“首脑公关”。

在“苏丹红”事件中,肯德基数次召开记者招待会,连一向低调的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总裁苏敬轼也特地赶赴北京,亲自到肯德基餐厅就餐。在权力距离较大的中国采用这种办法,就是在给消费者吃“定心丸”,对恢复消费者信心有很大作用。

2 寻找源头,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欲。

在这次事件中,肯德基在一方面检讨自身的供应链管理,另一方面协助国家相关部门逐步追查,最后成功找到了“苏丹红”的源头。在中国这样一个男性化倾向明显的社会,人们喜欢寻根究底,既然找到了并且不是肯德基的自身的问题,人们也就把矛头更多地指向了肯德基的供应商们而不是肯德基了。

3 敢于剖析自己,承认错误,利用权威部门的证明。

3月22日,肯德基在全国发出通告,称对“苏丹红”的调查已全面完成,有问题的调料都已排除,并得到妥善处理,经检验不含“苏丹红”的替代调料也已准备就绪。同时,肯德基再次强调,“所有相关产品都已送交国家认可专业机构进行全面检测,化验结果确认所有产品都不含“苏丹红”成分。请广大消费者放心食用。”在不确定性避免倾向较高的中国人心中,使用国家相关部门的证明和 报告 说服消费者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也能最迅速地让消费者安心。

六、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 正确的品牌定位;2) 及时推出适合国人口味的新产品;3) 恰当的营销 渠道 和公关活动。

在跨文化市场营销背景下, 现代企业应关注同世界文化的融合, 加强现代企业在产品文化、品牌文化、 企业文化 及本土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营销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跨 出国 门, 并在应对世界诸国和民族不同价值观的复杂国际市场竞争中, 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 .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理查德·D·刘易斯.《文化的冲突与共融》[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 谢扬林.物流中心失职肯德基身陷“苏丹红”危机[N].中国经营报,2005

[5] 张兆响,司千字.《管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企业之间对市场份额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是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市场营销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得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本文以新形势下的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四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首先发掘市场潜在需求, 确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其次明确市场细分目标, 树立营销新理念;再次整合营销资源,实现市场优势最大增值;最后转换营销模式,建立立体化营销体系。

一、发掘市场潜在需求,确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需要环境的依托,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主要依据是市场定位战略,市场定位战略为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指明了方向。市场营销策略的作用对象是广大消费者,因此营销策略必须秉承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原则。

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营销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企业不惜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切实的了解,同时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从而更好的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这样企业才能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此外,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应该注重创新,通过一系列和定价以及促销等相关的创新活动来吸引更多的潜在的消费者,不断加深消费者对自身品牌的归属感。

二、明确市场细分目标,树立营销新理念

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离不开营销人员的支持,为了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斗志,企业需要制定一些有效的激励制度,从而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在新的发展形式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市场营销目标的制定必须以消费者为导向,总的说来对企业产品价格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价值认知。

制定营销目标既包括长期目标,也包括中期和短期目标,并且制定短期目标的主要依据就是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制定短期目标的作用主要是动态的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且不断的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对某一类产品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吸引消费者,如何构建有效的品牌效应是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市场营销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市场营销策略包含很多内容,如价格策略等。

三、整合营销资源,实现市场优势最大增值

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营销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战略,营销策略是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的。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指的就是那些能够通过相对较少的营销成本投入来换取企业最大经济效益的策略。

营销人员在制定营销策略时需要对各种营销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比较常见的营销资源主要有:营销环境、产品品牌、企业服务、营销渠道等。就营销环境而言,营销人员需要对其进行透彻的了解,明确其中的危险因素;就产品品牌而言,目前品牌效应是营销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品牌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代表;就企业服务而言,服务是产品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产品服务必须能够让消费者满意,从而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就营销渠道而言,这是影响营销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信息化的今天,营销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对不同渠道进行有效的整合。

四、转换营销模式,建立立体化营销体系

市场营销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主要和消费者有关。在开展市场营销工作时,营销人员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营销市场进行透彻的了解,主要包括:该产品营销市场的规律性;市场的大小;市场的变化趋势等。现阶段的营销市场处于动态变化状态,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营销人员应该转换营销模式,紧跟营销市场的步伐。

当今时代的营销市场属于买方市场,消费者占据主体地位,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要求企业确定市场营销模式时充分考虑上述因素,以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为导向。

企业应该构建立体化的市场营销体系。在产品营销中,关注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内涵来凸显企业的竞争优势。市场营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这主要体现在,和其他地区相比,某一地区的消费者可能会对某一特定产品产生较大的需求,营销人员在制定策略时应该考虑这一问题。

餐饮行业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摘要: 整合营销战略对于企业来说尤其重要,现在整合营销战略在我国的应用主要局限于大企业,且主要应用于企业形象塑造、品牌传播、市场营销要素的组合等领域,整合营销战略作为一项营销的手段,既是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利器,也是企业管理中整合各种有效资源,实现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关键词】 整合营销策略 大众化 企业经营

Abstract: integrated marketing strateg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businesses, now integrated marketing strategy in our applications are mainly limited to large enterprises, and is mainly used in corporate image building, brand communication, a combination of factors in areas such as marketing, integrated marketing strategy as a means items marketing tool for both enterprise marketing campaigns, but also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resources to achieve an effective mean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Marketing strategy is the enterprise customer needs as a starting point, customer demand and purchasing power to obtain information, expectations of the business community based on experience, there are plans to organize various business activities, through concerted mutual product strategy, pricing strategy, channel strategy and marketing strategy to provide customers with satisfactory goods and services to achieve business goals in the process.

Key words integrated marketing strategy popularization of business

近年来,随着餐饮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餐饮市场营销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我谈点餐饮企业的整合营销策略的体会,供参考。整合营销策略主要是指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餐饮企业需要为自己的产品确定精准的品牌定位和目标市场;找出产品的核心卖点是什么;提炼出产品好的广告语,如何进行品牌传播以及进行全面的销售体系规划等等。它是是利用多种营销传播手段的有机、系统结合运用(如:广告、宣传、文化、人员推销等)而不是单一的营销手段。因此,餐饮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应该采用整合营销传播的组合拳战略。

一、餐饮营销的现状与重要性

餐饮经营的中心是市场,目标是顾客,作为餐饮行业来说市场营销的基础是我们的菜肴、服务、环境和气氛。酒店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首先要把这些工作做扎实。也就是说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和生理需求,还能满足顾客许多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培训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稳定的员工队伍。酒店环境一般来说既定的,要改变往往要有较大的投入;但菜肴、服务、环境是不要多大投入,且见效最快、最明显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使酒店在具备——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客人的心理总是求新、求异、求变的。我们通过不断的.创新水平来提升广大的宾客对我们酒店的好感度,从而增加可客源量。

(一)、餐饮消费的市场定位是营销的根本

通常的市场定位主要反映在菜系和价格上,以此通过市场细分来吸引各种消费层次和口味的顾客。除此之外,不妨增加一些文化定位等。当今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个地方都有其独具个性的人文景观或文化遗产。谁会利用和开发这座文化宝库为经营所用,谁就

能赢得商机。

作为现代餐饮企业的营销战略的核心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紧抓市场发展的命脉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餐饮经营者只有及时跟上顾客的变化,才能跟上市场,留住和赢得更多的顾客。我个人认为现在顾客的消费理念的关键词是:理性、绿色、文化、休闲、营养、安全。根据这几个原则,确立自己的主题,形成自己的特色。

近几年应市场的需求,一些主题特色的餐厅发展迅猛,把这些理念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在装饰风格、功能设计,还是经营的菜系上均体现出一定的主题和文化内涵。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推销技巧,增强顾客对我们的印象。另外,餐厅还根据市场确定菜单定价,选定广告渠道,统一菜品、服务和餐厅设计,完成市场细分。所谓市场细分,是指按照消费者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具有共同特征的市场。通过细分市场,可以让餐饮企业有准确地选择目标市场,集中力量提供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为目标客户服务。如:肯德基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将其目标客户定位在儿童青少年消费阶层,他的一切经营活动大多都是围绕儿童青少年这个消费群体展开,而且效果非常好。

(二)、大众化经营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餐饮业提出的大众化经营是适应餐饮市场变化而做出的积极反应。

(1) 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餐饮业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环境因素,改变了大多数人自己内心的看法,从而有的甚至盲目跟风,消费者对新有的产品的跟风,从而导致原有的产品供给远远大于原有的市场需求,使饭店无法按原定的方针经营。所以得调整市场定位,通过产品更新、经营方式创新来吸引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行业竞争加剧

目前国内餐饮业竞争非常激烈,各种大小餐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其价格实惠,规模庞大,菜肴特色突出,更贴近国民不同水平的消费需求。于是,鲜明的主题特色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分散了饭店餐饮的客源。

(3) 政策和观念的转变

随着我国推行国民旅游计划,国内旅游蓬勃发展,消费者意识在逐步成熟,尤其是新工时制和法定长假日的实行,使适合工薪阶层消费的休闲市场和节假日市场更加活跃中低档大众化消费的国内顾客将成为市场的主体,真正符合我国广大民众的消费形态将会成为主流。饭店是餐饮供给的主要生力军,也应大力拓展内需市场。

二 、餐饮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在饮食企业发生质的变化的同时,国内餐饮市场竞争正变得日益激烈,很多餐饮业在这场激烈的生死搏斗中纷纷倒闭,这种优胜劣汰的的生存竞争是自然的法制,本亦无可厚非。然而,当前市场竞争中的我们有必要探究其存在的原因。

(一) 品牌定位不准确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我国餐饮市场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在餐饮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各式各样的餐厅餐时,是否想过,遍布了中国大江南北的餐饮品牌有几家是中国自己创造的。我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餐饮业缺乏对自身酒店进行市场分析及市场定位,或分析不够深入,定位不准,使品牌营销策略模糊,不知道自家的优势在什么地方,进入营销盲区,营销无从谈起。餐饮业缺乏长远的品牌发展规划。

(二)营销意识差

一部分总是按照传统方法进行营销,总是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主要精力放在菜肴、服务、环境上,拼装潢环境、拼菜肴、拼服务,不注重营销意识的提高,逐渐形成了“闭关自守”,使自己客源市场人为变小。

(三)营销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餐饮业的营销主要凭借口头传播、签协议或简单的推销、打价格战等传统营销手段上来建立声誉。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还依靠传统营销手段已经不适应酒店的生存与发展,这就需要观念的转变、整合餐饮企业的营销策略。

三、整合餐饮企业的营销策略

整合营销,是指突破原有企业独自发展、单一的模式,通过不断的挖掘自身的潜力和创新营销手段,把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联动营销,总的来说,这种整合营销,包括包全方位整合、多层次扩张、营销行。企业内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是营销传播一致性的保证。因此需要对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使企业从以公司、以运作为导向转向以客户、消费者和终端用户为导向。为此,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从组织上保证整合营销的实施。同时,应确立使客户结识品牌的“ 关键点”之所在。这些“关键点”应作为客户或者潜在客户了解这个品牌、产品类别以及商品或服务提供商的基本信息。除品牌的传播效力外,产品、价格、渠道、销售促进的主要措施以及雇员制服、方便实用的用户手册、产品包装、投诉解决程序、询问回应时间、忠诚认可度、信誉调整、清楚明白的接触通道等等,都会影响企业的增长机会。特别是以员工作为营销传播目标是第二层次的一个关键方面。如果内部营销传播计划不支持或与外部营销传播计划不相一致,可能会使最多达40% 的营销传播花费被浪费掉。

(一)强化产品印象营销

应针对目标市场,定位清晰。如:针对高消费者的菜肴、服务高档的商务餐厅;针对大众消费的环境温馨、服务周到、菜肴实惠的家居型餐厅等,并以巩固消费者的形象为突破口,强化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印象。营销途径有:利用新闻媒体即电视、电台、报纸等。目的在于扩大品牌知名度,树立餐饮企业形象,它是一种信息传播手段,可以指导消费,刺激需求,扩大销售。争取做一些让消费者受益,难以忘怀的活动,以确实提升企业形象,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二) 节假日特色营销

在一年的各种节日里,如圣诞节、春节、情人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都可以举办各种活动。节日餐饮是以普通百姓为主体的市场.特点是人员多.流动量大。餐饮业可以根据节假日特点,可开展特色营销,如推出“传统名菜名点“、推出“特色鲜明的创新宴席”,形成节日品牌。

(三) 绿色餐饮营销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自身健康等问题的关心程度日益提高,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 迎。这也给我们的营销思路增加了越来越多的新内容。许多餐饮企业适应这种要求,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保健绿色食谱,并增加保健设施,营造保健环境。近几年,药膳的保健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药膳餐厅也越开越多。富含高纤维的蔬菜水果,没有污染且营养丰富的野菜,在餐馆菜肴中所占比例日渐扩大,而原来作为餐馆的主菜、大菜的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则退居次要的地位。同时餐馆应适应市民消费需求的变化,推出各种精工细作的野菜时蔬。

(四)扩大经营规模,实行连锁经营

实行餐饮企业规模经营,是迅速有效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既要规模经营又要保证质量,必须实行商品销售(购进原料、销售食品)廉价化,烹饪技艺专业化,操作程序规范化,对客服务标准化,资金周转快速化,可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效益。餐饮连锁经营不是快餐的专利,饭店餐饮大众化经营也可采取连锁经营方式。例如饭店可在城市的不同地区开辟连锁经营的特色餐厅、美食城等,以统一的市场形象出现,方便仰慕这家饭店的顾客就近消费。对饭店餐饮来说,连锁经营也是一种扩大市场,薄利多销的大众化经营方式。

(五)餐厅形象营销

对餐厅的形象进行设计策划,比如在店徽的设计、餐厅主题的选择、餐厅的装饰格调、家具、布局、色彩灯饰等方面下功夫,使之起到促销的功用。一个好的餐厅形象,能使人觉得舒心,更能使消费者对餐厅有一个好的印象。

结束语

目前我国餐饮企业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同时这也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企业成本控制就显得愈加重要。企业应从人力资源、采购等多方面加强成本控制,并及时更新成本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餐饮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卓越的餐饮业服务管理》闫治民,中国营销传播网

[2] 《2010年中国餐饮市场研究预测报告》

[3] 钱文锦《餐饮营销初探》. 【期刊】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2月

[4] 王德利《浅谈餐饮营销》【期刊】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8年11月

[5] 王燕《浅析饭店营销管理》【期刊】管理观察,2009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