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有关和平与发展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有关和平与发展的论文题目

维护世界和平论文标题和平是宁静,是财富,是幸福。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世界才会美好,国家才会发展,人民才会幸福,才会快乐无忧。因此,我向往和平。

一.逼近眼前的生死抉择 和平是人类最持久最朴实的追求。和平意味着生存的机会。人只有在和平的状态下才能正常从事一切有利于生存、发展的建设性活动,生命的尊严也只能在和平状态下才有条件得以普遍展现。然而对和平的持久追求本身也表明了人类长期被战争所伴随的不幸事实。 战争,是人类自己发明出来的最大灾难之一。无论战争因何而起,它都不仅是手执武器的人互相残杀,更是平民的无辜受难。战争造成的惨烈后果——生灵涂炭、村庄被焚毁、城市成废墟……——从来就是要由人民来承受的。对于人民来说,战争意味着动荡、恐怖和死亡阴影。但战争却总在发生,人民防不胜防。 在人类历史上,和平与战争犹如一对连体儿。一方面,战争手段的运用之普遍和经常,使它几乎成了人类一种常规活动。阿里斯托芬曾通过剧作《和平》发出感慨:“一直在将你期待,一直在将你找寻;非同寻常的期待,非同寻常的找寻。”这正是频繁的战争造成和平稀缺的一个佐证。另一方面,人们从未停止过创造和平局面的努力和在战争的间隙中创造生活的努力。在和平与战争的交替中,是创造与毁灭的悲剧性交替。如果说过去这种悲剧性交替中,人类还可以在战争的间隙中重建生活,如今当足以毁灭整个世界的生化武器、核武器被发明出来,诱发战争的因素又愈益增加,核战呈一触即发之势,“生存还是毁灭”这个似乎过于形而上的问题已经逼近眼前,成了全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毁灭性的核战阴云笼罩下,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存在于制止战争和争取持久稳定的和平的努力之中。 二.和平与反战的思想探索 战争使人类历尽苦难而期盼着和平。但持久稳定的和平有赖于许多条件。对战争这一横贯全部人类史、称得上人类常规的活动进行反省并对诱发战争的原因进行探究,有助于为和平创造条件的努力。 在人类思想史上,和平与战争是一对永恒主题,探究从来没有停止过,所涉内容,十分广泛。尤其人们熟知的那些杰出思想家深具人道主义精神,他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作为思想家,他们不是简单地赞颂和平谴责战争,而是致力于对战争根源的挖掘和对战争性质的剖析,致力于探索摆脱战争的可能性和持久和平得以实现的条件,阐释的思想对于我们理性地认识战争和争取和平有着重要启示。 1.战争根源探究 思想家们从经济、政治、文化、人性等多方面对战争根源作了探寻,揭示了贫穷与战争之间存在着联系,种族、文化、宗教信仰冲突往往成为引发战争的因素,战争与人的攻击性和冒险精神,特别存在于某些人身上强烈的征服欲和野心有着关联。但我认为对战争根源所作的最重要探寻,是揭示了专制政体与战争的内在关系。这一思想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苏格拉底就指出专制僭主通过挑起战争使人民需要一个领袖。稍后,亚里士多德把专制政体判定为要靠战争来维系稳定的政体。十八世纪,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揭露了专制统治者和教权主义者为着权欲、为着征服、为着所谓主义把人民推入战祸的真相,并指出对外的战争和征服与对内的独裁专权相互支持这一事实。当代思想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则不约而同指出近现代一个事实:专制国家不仅屡屡到处挑起战争,而且彼此之间也经常爆发战争,哪怕意识形态相近甚或相同也难免兵戎相见,这与战争从未发生在民主国家之间呈耐人寻味的反差。这一反差对战争是专制政体的内在本性提供了颇为独特且有力的证据。 专制政体之成为战争根源,乃因作为这种政体特色而存在的专断权力在根本上处于无制约无制裁状态以及这种政体本质上的不正义和扩张、征服倾向。事实上,权力占有者对内的不义统治本身就酝酿着内战。对外,由于专制政体的权力来源、是否进行战争的抉择方式和取得战争经费的方式与共和政体判然有别,两种政体下民意的分量和人们生命的分量更是迥然不同,这使得战争决定如康德所指出的,在共和制下是最艰难的决定,但对专制者来说,却可以成为“全世界最不假思索的事情”。①所以,一旦实力具备或者以为实力具备,战争几乎是必然的选择。而对发动征服战争的人来说,战争可能带给他们的东西与带给人民的不一样。胜利带给他们的是财富、土地、荣耀和统治权的扩大,为取胜所必须付的代价却要由人民来支付;如果战败,战争发动者不必为后果负责,其惨烈后果将全部转嫁给人民,尽管人民从来没有机会对是否进行战争表达意见;如果面临灭顶之灾,“绑架”整个国家作“人质”,甚至拉全体人民作陪葬——这在历史和现实中都不少见。专制体制下权力与责任之间荒唐的不对称决定了使战争永久化是形形色色的专制统治者的共性。 但专制制度成为战争根源还不仅在于上述原因,还在于这种制度具有把某些作为战争发生可能性的因素刺激、挑逗起来引向战争的倾向。其实,无论人性中固有的攻击好斗性、冒险性,还是某些人的野心和征服欲,或者种族、文化、宗教信仰差异,都并不必然使人走向战争,它们都只是一些潜在的可能。但专制制度注定要把这些潜在可能变成现实的战争因素。因为这种制度既给了统治者凭借权力强制性驱赶人民上战场卖命从而使他们的野心和征服欲得以兑现的条件,又使他们可以利用欺、煽动和暴力思想的灌输使人性中原本可能通过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式释放的攻击性冒险性采取暴力的破坏性发泄方式。至于在不同种族、文化、信仰之间制造隔膜、挑起仇恨,加深误解和冲突,把差异变成战争的理由,更是专制国家惯用手法。 关于专制制度与战争的关系,专制制度导致战争是问题的一方面,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战争对民主国家的自由构成最大威胁。威胁不仅来自外部专制国的战争倾向,还因为战争将不可避免地会破坏民主国家作为人民自由之制度性保障的权力平衡。这就是托克维尔指出的那种危险:战争将不可避免地使参战的民主国家把对一切人的指挥权和对一切事物的管理权强制性地集中到行政当局。而一场持久的战争则势必把权力向行政当局集中的危险趋势固定下来。 战争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多侧面关系,提示了避免战争、实现持久和平的最重要思路。 2.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要避免战争、争取和平,需对战争本身抱理性态度。为和平而谋划的思想家们并不一概反对战争,他们中不少人赞成在某些情况下进行战争并为之辩护。最重要辩护是对战争作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区分。把战争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的,与对战争的谴责一样源远流长,而且不光众多思想家作这样的区分,一般民众也自发地倾向这种区分。尽管在“何为正义何为非正义”的问题上分歧重重,但人类还是逐渐取得一些基本共识,如:侵略战争、征服战争,出自压迫、掠夺目的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基于自卫,为保卫和平和家园、为了自由和尊严而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杰出的思想者就战争问题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所作的是非辨析推动了基本共识的形成。从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开始达百年之久的希波战争,对希腊人来说,不仅是反抗侵略,而且是一场为着捍卫自己的城邦制而与强大的专制帝国进行的殊死斗争。斗争的胜利使希腊的独立城邦幸存下来,并创造了对全人类影响深远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基于这双重的正义性,希腊哲学家、诗人们,包括深刻揭露了战争残酷性的三大悲剧诗人无不引以自豪并为之辩护。即使反战立场最鲜明,以一系列喜剧鞭挞讽刺愚弄人民、鼓吹城邦之间内战的政客的诗人阿里斯托芬也对希波战争中抗击波斯入侵者的勇士大加赞扬。世界各大宗教创立者都反对战争,但也认肯了自卫的权利,尤其基督教一些著名神学家,如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他们都对这类权利作过有力论证。阿奎那不仅从战争理由、目的等方面梳理了使一场战争具有正义性的条件,还通过指出暴君在臣民中制造倾轧和纷争是犯了严重的叛乱罪,为推翻暴政的行动作了辩护。在十七世纪思想家洛克眼里,战争状态是一种敌对和毁灭的状态,这种看法表明了对战争的反感,但他同时坚决反对为了和平让无辜者乖乖地任人施暴。在他看来,这种由强暴和掠夺构成的和平无异于要民众充当驯顺的羔羊,不加抵抗地听任豺狼咬断自己的喉咙。人道主义者雨果主张以博爱促进和平,向往不再有持剑的士兵、不再有国界,整个宇宙为一家的和平前景。但他坚定表示,决不要低头屈膝的和平、专制下的和平、王朝下的和平。1869年的洛桑和平大会上,雨果提出和平的首要条件是解放,并认为为此“也许还需要最后一次战争”。二十世纪初,法国社会党领袖饶勒斯就日益逼近的战争对社会党人提出了双重任务:当战火还只是遥远的威胁时,应该用斗争来防止战争,但危急时刻就应该发动捍卫民族独立的战争。至于投入正义战争的必要性,爱因斯坦以反纳粹的战争为例作了透彻的表达。

一、最新一带一路论文选题参考1、“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2、“一带一路”战略3、关于“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特性及战略重点综述4、“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5、为什么是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6、“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与推进思路7、构建新南方丝绸之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8、一带一路战略区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探索9、坚持文化先行 建设"一带一路"10、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合作11、“十三五”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定位与机制设计12、“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支持主导作用13、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英文)14、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设计15、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16、“一带一路”战略应关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17、“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问题研究1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19、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20、“一带一路”要应对三大挑战二、一带一路论文题目大全1、“一带一路”若干问题2、“一带一路”战略的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3、“一带一路”:印度的回应及对策4、“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出口潜力分析5、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面对的外交风险6、“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国际金融支持战略构想7、“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8、“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变化及贸易摩擦防范9、坚持文化先行 建设“一带一路”10、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11、“一带一路”与中国对外航空运输联系12、“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如何“走出去”13、“一带一路”战略与全球经贸格局重构14、沿海地区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以天津为例15、“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16、"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格局重塑17、“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视野、操作重点与影响展望18、地方如何应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19、绸缪一带一路风险20、中国与发达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态势对比分析三、热门一带一路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2、“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的契机3、海陆统筹共进,构建“一带一路”4、东北亚地区“一带一路”合作共生系统研究5、金融引领与“一带一路”6、“一带一路”对中国外交新理念的实践意义7、“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国际经济效应研究——基于CGE模型的分析8、亚投行与“一带一路”战略9、“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中国经济外交新发展10、公共产品视角下的“一带一路”11、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亚欧大陆桥物流业的机遇与挑战12、东西部省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协同路径研究13、“网上丝绸之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14、“一带一路”战略为中阿关系发展增添活力15、“一带一路”:和平发展的经济纽带16、“一带一路”构想:挑战与应对17、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合作18、“一带一路”: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19、“一带一路”的金融合作20、“一带一路”与理念和实践创新四、关于一带一路毕业论文题目1、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2、“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3、“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4、“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建议5、“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6、“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7、“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合作理论研究的新进路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9、我国西南地区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中的优势及定位10、聚焦一带一路大战略11、“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12、深化经贸合作 共创新的辉煌——“一带一路”战略构建经贸合作新格局13、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14、“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英文)15、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水平16、构建“一带一路”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17、“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与对策18、论“一带一路”建设给人民币国际化创造的投融资机遇、市场条件及风险分布19、“一带一路”基点之东北亚桥头堡群构建的战略研究20、“一带一路”战略的支点: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五、比较好写的一带一路论文题目1、“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2、“一带一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3、直面“一带一路”的六大风险4、“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西南对外开放路径思考5、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6、“一带一路”海陆联运枢纽发展研究——以宁波为例7、从中国经济外交转型的视角看“一带一路”的战略性8、中药和一带一路9、深化经贸合作把“一带一路”建实建好10、“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能源贸易与合作展望11、“一带一路”建设应运用PPP12、“一带一路”是欧亚非的共同发展战略13、共建“一带一路”:内涵、意义与智库使命14、“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基础及策略15、“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研究16、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17、“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与转型18、深化经贸合作把“一带一路”建实建好--深入学习贯彻*********同志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19、“一带一路”前瞻——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风险与挑战20、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风险与挑战

和平与发展论文题目

和平与发展作文一 当第一颗罪恶的子弹从枪眼迸出时,那不仅仅是给一个人肉体上的伤害而更多的是全世界人民那一颗久望和平的新无情地破碎了。 在一次看电视时,不经意间看到了一个有关伊拉克战争的报道,我的心不能平静了。面对着那么多双无助的眼睛,面对着那么多憔悴的面容,我不禁要大声疾呼:“强者们,你们看到你们那罪恶的果实了吗?”妻子渴望见到丈夫的身影,但见到的却是一堆骸骨;孩子渴望得到母亲的乳汁,得到的却是走进孤儿院的命运;人们渴望得到一个安全的栖身之所,得到的却总是无尽的恐慌…。 在战争中有人失去了金银财宝,有人失去了亲人骨肉,最可怜的是孩子们失去了稚嫩的童心,换来的是满是烙印的、千疮百孔的心灵;他们失去了天真的笑容,换来了是冰冷的面孔…他们失去的太多太多。记得一篇文章中写到:一位记者问伊拉克的孩子们:“你们长大了干什么呀?”换回来的是一个斩钉截铁的回答:“ *** ”。这些可怜的孩子们的理想仅仅是 *** !而我们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大嚼着巧克力、薯片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超过比尔盖兹…。这世界难道不能有一天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和平的阳光吗?那久望的和平何时能到来?“多行不义必自毙”多少史实证明了这一点。日本是侵华战争、德国的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越南战争、以巴冲突…但是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国家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呢?我想只有一个词能够概括,那就是“利欲熏心”。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摧毁他人的和平,他们实在太可恶了!夜深了,我想起那久望的和平不禁吐出了一口气,因为我知道这一天就要到了。 和平与发展作文二 我渴望和平,当我们幸福地生活在满是鲜花、绿草茵茵的家园里,人们脸上挂满了爱的微笑,亲爱的读者,你可曾想到:在地球的某些地方,可怕的战争的硝烟,正在一点一点地吞噬着人们的幸福,一点一点地撕碎人们的心灵。你能感受到他们的痛苦与恐惧吗?我渴望和平,渴望全人类生活在一个布满鲜花,阳光普照,人人友爱的地球上。 就在前不久,我看到一张图片。照片上,一个满身血污的婴儿坐在一条断裂的火车铁道上,他张着嘴在哭泣,周围全是人们的尸体。那只是一个婴儿呀!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他的眼神里满是恐惧和不安,他仿佛在看着我,向我哭诉: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妈妈啊,你在哪儿?我害怕……我的心头为之一震,心里充满了恐惧、不安和愤怒。亲爱的读者,如果那婴儿是你的亲人,你会作何感想?都是战争,人类自相残杀的战争呀!可恨的战争不仅夺去了婴儿的亲人,也夺去了地球大家园的和平! 我的祖国,也收到过战争的挑战书,那耻辱的甲午海战、《辛丑条约》,是中国永远的耻辱和伤痛。那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沦陷的东北黑土地,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残暴的日本鬼子把初生的婴儿挑在枪刺上炫耀,把中国青年送进毒气室里杀害,把无辜的中国人灌辣椒水、剥皮、喂狗……!渴望和平的中国人,因为好战的日本战争狂人而身陷战争的火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伟大的中国人民经过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大地,为我们今天和平而幸福的生活奠定了基础! 亲爱的读者啊!难道战争是解决我们争端的唯一法宝?地球是全人类的地球,我们友好相处,亲如一家有何不可?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总有一些人类中的败类,为了一己私利,唯恐天下不乱。人们啊,要警惕,为了和平,我们要团结起来,反对战争,唾弃战争狂人!战争只会给我们带来死亡,疾病和痛苦,只有和平,才能给我们带来安定、幸福、平安的好日子! 和平万岁! 和平与发展作文三 1937年,一场悲惨的战争开始了——日本侵略中国,占领了南京,开始疯狂的抓人,不论小孩还是少女。日本人大肆杀人,活埋青年,用油倒在人的身上并放火燃烧。他们杀人的手法丰富多样,极其残酷。最残忍的是他们拿杀中国人当兴趣,竟然说谁杀的中国人最多谁就是冠军。一天之内他们杀了7万多人,满街都是死尸,以前,一个个兴奋的家庭把南京构成了人间天堂,随着侵略者的到来,把原本是人间天堂的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 战争残害的不仅仅是人类,连环境和动物都受到了重创。熊熊的战火焚烧着大地,原本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的森林顷刻间变成了废墟。烧焦的树木七零八落的倒在地上 *** 着,万籁但寂使这个地方变得死气沉沉,。战争中使用的黑武器中产生的核辐射也同样让动物们“民不聊生”空气中漂浮着原子微尘使青蛙改规格的长出第三条腿。 战争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但战争仍在继续。世界需要和平,和平已经是全世界人民所渴望的了,现在的联合国不就是为了和平才办的吗? 战争,这个人类用来夺权夺利的“武器”什么时候才能从我们这个世上消失呢?为了不让战争毁坏我们的“天堂”让我们放飞和平之鸽吧!

21世纪,国防已经是国家最基本的保障。如今,美国已经部署了导弹防御系统,俄、日等国也接二连三的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研制现代化武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都是为了加强国防。这是因为国防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心中,国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曾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呀,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弱,那么那个国家的政权就不可能稳定。伊拉克和阿富汗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要是伊拉克和阿富汗有强大的国防力量,美国还会侵略他们吗?没有强大国防的国家早晚会被任人宰割的。我们都知道1840年的鸦片战争,清朝的腐败无能,国防力量的薄弱,国家安全又如何保证。如果当时中国有很强的国防力量,那么中国就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家的安稳都没能保障,人民就不能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在我心中,国防还是和平的象征。如果每个国家都有强大的国防,那么世界上很少有战争。发展国防并非是去侵略其他国家,而是要捍卫自己国家的和平。我国作为联合国任理事国之一,有维护和平的责任,所以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维护世界和和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呀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防建设,我们从下应好好学习,将来投身于国防事业,为祖国拥有强大国防而努力奋斗吧!2. 国防在我心中尽管已经远离了金戈铁马饮水河,尽管已经用不着再醉里挑灯看剑,尽管现在我们已经意气风发走近新时代。可是,朋友在你的心中是否还有着一片绿色呢?这绿色是硝烟散尽后对阳光的述说,这绿色是悬挂在和平年代耳边的警钟,这绿是流动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版图上吉祥的风——国防。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变得更加文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素质也越来越高。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国防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值得重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显得多余了。可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无论多强大的经济也会化为乌有。我们没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宏伟蓝图,可是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威胁到全世界的和平。人民军队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没有国防,就不会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没有国防,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无法保障。曾几何时,过去旧社会的中国任人欺凌,祖辈被人欺侮。当我想到这些时,我的心中就有一训说不出的感受,因为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世难忘-----腐败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列强打败后被迫割地赔款,签定不平等条约;日本侵地军在中国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在我心中,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防事业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引以为自豪崇高的事业,而从事国防事业的人是我们新时代最值得尊敬,最可爱的人。当今的中国社会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国泰民安,这全靠我国有一支值得人民信赖,给人民带来安全的人民军队,有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国防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是独立自主地行使外支权的强大后盾,是保证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重要支柱。没有国防,就没有国家的安全“没有国家的安全,人民的生存,生命就没有保障。国防,你是我们中国人骄傲的资本,你是我们中国人美好 未来的保证。国防,你在我心中。请让五星红旗的旗帜永远高高飘扬在世界的东方。加强国防教育,爱我中华 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现在的世界还不太平,因此加强国防教育,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时代的要求。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国防,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行,作为公民的终身教育来抓。” 我们青少年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参加国防教育能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从而增强对国防的义务感、责任感和坚决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 每年九月第三个星期六是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和平年代历史对现实的警醒,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怎能忘记那段沉重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还不是因为当时国力薄弱,清政府腐败无能吗?到头来落得个割地赔款,卖国求荣的下场,园明园被洗劫一空,多少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这是多么沉痛的教训啊!俗话说落后就要挨打,只要我们国力强盛,军事过硬,众志成城,就能立于不败之林。 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永恒问题,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话题。我们应该牢记无数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邱少云、江姐、董存瑞等先烈的名字将永远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二万五千里长征,更让世人见证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们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国防意识。 我们青少年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国防观念,有了丰富的知识,我们才能制造出世界上一流的武器装备,才能令垂涎中国的列强望而却步。在和平年代虽然没有真枪实弹的锻炼机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近距离感受战争,比如在革命纪念馆有一些模拟战场,通过高科技声、光、电再现战争场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震撼不已。 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日本侵略者虽然有着比中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最终还是被勇敢的中国人民赶出了中国,因为中国人民知道国家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被人践踏是一种耻辱,所以他们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加强国防,谱写了一曲胜利的赞歌。

文)“金砖国家”首脑会晤和“亚洲论坛”年会于2011年4月中旬在我国海南三亚和博鳌相继举行。1400多位世界知名政、商界人士和专家学者出席了博鳌年会,就包容性发展、中国十二五规划、世界经济发展、全球产业转移新趋势等20多个议题进行广泛讨论交流。五国首脑也都同时出席了博鳌年会。胡锦涛主席在这两次会议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简称《讲话》),深刻揭示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对世界尤其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各国与会者产生了很大反响,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这说明了什么呢?一、邓小平论世界和平发展邓小平指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①]1988年10月邓小平在一次会见外宾的谈话中曾经指出:“现在的情况和过去大不一样。我们走的是十月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当前的形势下)其它国家再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就难了,因为条件不一样。”[②]何谓“条件不一样”?最根本的就是时代的主题已经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转变了,我们的思维也要随之转变。这一方面使发展中国家很难再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必须另找和平发展的途径;另一方面,又使这些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民族独立以后,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争取政治和经济进一步独立和巩固,早日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的历史任务。和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所谓“颜色革命”战略不同(参见本博客第四辑《从“全盘西化”到“北京共识”》一文),中国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现在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邓小平在1987年4月也是在接见外宾的谈话时指出:到21世纪中叶,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如果那时十五亿人口,人均达到四千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六万亿美元,属于世界前列,这不但是给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③] 邓小平在这里说的是21世纪中叶,现在我们还没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已经取得的成绩来看,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体,所以我们相信到21世纪中叶,不仅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完全可能提前赶上和超过美国。二、胡锦涛在三亚博鳌的重要讲话(一)《展望未来,共亨繁荣》(摘要):胡锦涛在三亚“金砖国家”五国首脑会晤讲话时说:“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历史时刻,我们需要共同思考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使人类拥有一个和平安宁、共享繁荣的21世纪。”为此他提出了“四个大力”:第一,大力维护告界和平稳定。我们应该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用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以民主、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实现共同安全,做到一国内的事情一国自主办,大家共同的事情大家商量办,坚定不移地奉行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推行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各国主权和选择发展模式的权利,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第二,大力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世界经济领域最根本的矛盾,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足。要不断缩短各个国家的之间的贫富差距,没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没有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我们应该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第三,大力促进同标交流合作。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合作机制,是全球经济合作的新模式,是多边主义的重要实践,不以继续在促进新兴市场国家发挥积极作用。第四,大力加强金砖国家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金砖国家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五国经济,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应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团结互信,永远做好朋友、好伙伴。我们合作是开放的、透明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互制共赢、共同发展。(二)《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摘要):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讲话时说:“本次年会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这是时代赋予亚洲人民的共同使命。我愿就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尊重多样文明,促进睦邻友好。我们应该继续相互尊重,各自选择发展道路,相互尊重各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探索,把亚洲的多样性转化为加强交流合作的活力和动力,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不断提高各领域合作水平。第二,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紧跟世界发展总趋势,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内需和外需均衡发展。同时,兼顾速度和质量,效率和公平,把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三,分享发展机遇,共赢各种挑战。我们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推动地区所有成员共同发展。大国要扶持小国,富国要支援穷国,各国要相互帮助,共同把握机遇,共同应对挑战,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亚洲地区所有成员。第四,坚持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安全。我们应该摒弃冷战思维,大力倡导互信互认、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照顾彼此安全关切,最大限度展现善意、智慧、耐心,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化解矛盾,积极促进地区安全工作,努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第五,倡导互利共盈,深化区域合作。我们应该秉承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各方共同意愿,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推动各类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不断发展,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尊重地区外国家在亚洲的存在和利益。我们欢迎,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积极参与亚洲合作进程,共同促进亚洲和平、稳定与繁荣。三、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据国外媒体最新报道[④]:这五个发展中大国,拥有占全球40%以上的人口,预计2014年将贡献全球61%的经济增长。南非《金融邮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金砖国家将在国际舞台上呈现BS5 vs G7[⑤]的局面。可以预见到2040年金

和平与发展主题小论文

和平问题讲的就是政治问题,发展问题讲的就是经济问题,所以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战乱不仅使参战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交通运输瘫痪,国际贸易中断,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事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具体地说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增进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有可能抑制世界战争的爆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可见,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邓小平同志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对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即新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当今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首先,新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同时,各国之间又充满了矛盾和激烈竞争,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其次,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尽管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总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成为时代的潮流。 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思想。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党才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邓小平指出,当今世界有很多问题,但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即和平与发展问题。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首先,当代世界在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东西方还存在对抗与世界要和平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东西对峙、美苏争霸世界的两极格局,给世界和平带来极大威胁。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因此,和平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政治最突出的问题和集中体现。其次,当代世界在经济上的主要矛盾是南北方差距的扩大与国家要发展的矛盾。发展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和集中体现。抓住了这两大问题,也就从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中,抓住了制约、影响其它矛盾的主要矛盾,把握住了时代的主题。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根除;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世界各国远未实现共同繁荣。

战争是一把双刃剑战争的追溯——统一、发展、疫病、惨剧。它可以使社会更好发展,也可以使世界坠落。战争,如一杯注入鸩毒的葡萄酒,在其中有合作成功的蕴义,也同样能结束一个人的生命。战争,如一根细细的火柴,既能带来光明与温暖,也足以毁掉一片森林。战争,如一块石头,有时帮助人们跨过沼泽地,但也能成为一块绊脚石。战争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可以带来民族以至整个国家的统一,但是所要付出的代价又何止一语能够形容。同样,战争是贪婪者“一统江山”的重要武器,也是“经济衰败”的源头。战争从石器时代的部落厮杀到近代的世界大战甚至于现在的反恐战争,似乎是无休止地循环着,进行着。战争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是统一的象征,是以和平天下、安抚社稷为目的的。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战争是和平的必经之路。”的确,纵览古今,曹操与蜀吴的赤壁之战、项羽与刘邦的垓下之战、浩荡的七国争霸、反对君主专制的巴士底狱之战,这些战争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社会安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平、统一就好比包在石头里的金子,战争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削去束缚它们的土块和坚石,使他们闪闪发亮,永延千古。但是——同样在和平的年代里,始终有贪婪的人不满足眼前的财富,以种种借口挑起战火。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等等,充斥着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等令人发指的罪行,严重地破坏了人民的生活、社会发展。正如近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最终无论哪一方人民感到的都是强烈的悲痛。此时此刻,无辜的受害儿童们,他们呻吟着、哀嚎着。面对未来,他们只能在心底祈祷:“我们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这声音是那么声震山林,响彻云霄。战争如大雨,能缓解旱情,却又使万千的人们流离失所。战争如狂风,能吹走乌尘,却又使树木摧折、房屋坍塌。战争如大河,能带来充裕的水分,泛滥时却又吞噬众生。正如唐太宗所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战争亦如此。

60年前,联合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欢呼声中成立了。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60年来,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为全世界维护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国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发起国之一,先后参加了筹备成立联合国的华盛顿会议、莫斯科会议、华盛顿橡树园会议和旧金山会议,为《联合国宪章》的正式生效和联合国的正式成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1971年 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中国认真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切实履行联合国的各项义务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要职责,在联合国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进步和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加深,中国以新的面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一贯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各项工作,遵守联合国议案和决议,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在维护正义和国际秩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在当今世界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国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国际民主,建立更加公正、合理、互惠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既维护国际正义、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也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既维护和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从全局出发解决国际社会的实际问题;既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反对干涉国家内政的原则,也考虑在特殊情况下国际社会有权利有义务对一些国家采取维和、适当干预与预防措施的权利;既支持国际反恐、防扩散等维护国际安全的措施,也维护国际经济的正常秩序、大力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解决地区贫困问题。中国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解决国与国争端的基本准则,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精神。中国为促和平、求发展而采取的灵活、务实的态度,丰富了在联合国框架下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实践。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有了中国这一维护和平、稳定力量的积极参与,联合国才得以成为世界性的国际组织,并在谋求人类的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新兴市场,强劲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是中国政府对本国人民的责任,也是对联合国充分履行促和平、求发展职能所做出的贡献。在25年时间里,中国解决了2.2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堪称人类历史的奇迹。联合国专家认为:“正是因为中国在消除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世界贫困人口比率才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以上,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实现了小康目标。去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达到11548亿美元,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到2020年左右,中国经济将实现第二个翻两番,经济总量将达到4万亿美元左右。中国人民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宏伟蓝图过程中,必将惠及世界各国,成为对世界贡献更大的国家。 三 中国尊重联合国宪章,积极提倡新型安全观,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搞对抗,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而是通过对话、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中国注重与所有邻国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积极参加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为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建设性贡献;努力推动地区安全对话合作机制的建设,积极参与了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成功实践了新型安全观,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增进了军事互信,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合作。随着自身的繁荣发展,中国在全球安全和全球繁荣中的责任也在增长。在防扩散和国际反恐斗争中,中国是一个关键的参与者。在尊重有关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原则下,中国积极参与了在柬埔寨、东帝汶、海地、刚果(金)等国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一些国家不太愿意提供医护人员和工程人员的情况下,中国向各个维和区派出了大量军事观察员和工程、医疗部(分)队。朋友不管字的多少,只要文章你感觉很满意就可以了。

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论文

全球性与民族性——论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庞中英从“全球同质性”谈起最近两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关于“全球共同性”(global commonality)的讨论不断增加,一个基本的看法是,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各国经济和社会在治理上的共同性,具体而言,全球化力量难容诸如“东亚模式”这些体现特殊性和差异性的东西,原因归之于全球化的本性,即它是一种同化力(assimilating force)。1998年,我在一篇英文论文中指出,中国已经创造了一种叫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发展模式。美国Portland州立大学一位匿名审稿人在评语中却针对这点问我质疑:“问题是,面对全球化的同化力量,中国将能够保持她自身的独特性吗?”实际上,这是一个涉及到如何理解全球性与民族性之间关系的重要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到最后,我虽仔细考虑了这位美国学者的问题,但还是无法在修改过的那篇叫做《全球化与中国:中国对亚洲经济危机的反应》1论文中完全回答它。本文首先分析全球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然后讨论全球性的加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挑战。全球性在加强新西兰前总理穆尔(Mike Moore)为竞争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一职,1998年发表了强烈主张自由贸易的《未来的简要历史:新千年的公民》一书。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穆尔在书中指出:属于精英阶层的商业人士、政治家和知识分子,不是与他们国内的选民和股东有更多的共性,相反是与其国际同行分享着很多的共性,也就是说,全球的精英阶层在各方面都很近似2。这是穆尔称之为的一种“民主赤字”( democratic deficit)问题。在评论所谓“普遍文明”时,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到所谓“达沃斯文化”:“每年大约有一千名商人、银行家、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和记者从几十个国家聚集到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几乎所有这些人都有物理学、社会学、商学或法学的学位,从事文字或数字工作,英语相当娴熟,受雇于政府、公司和学术机构,有着广泛的国际交往,时常在他们的自己的国家之外旅行。他们一般具有对个人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的共同信念,这些也是西方文明中的所共有的。达沃斯人实际上控制了所有的国际机构,许多世界管理机构,以及大量的世界政治和军事职位,达沃斯文化因此极为重要。”3亨廷顿在书中所谈是拥有共同知识文化但人数不到世界人口1%的全球性精英阶层与所谓“普遍文明”之间的关系。撇开穆尔和亨廷顿在他们各自的论述目的不谈,他们涉及的上述有趣事实不是从一个方面说明,在全球范围内一个具有同质性的社会阶层在不断发展壮大吗?那么,全球性到底意味着什么?我认为,全球性4指一个世界体系内的同质性(homogeneity)或者共同性,它来自全球化,是全球化的结果。全球性不是什么新东西,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在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当时,“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我们都非常熟悉这句话。不仅如此,在制度和技术层面,大到象民族国家(nation-state)这样的适应全球化的国家组织形式,小到繁杂的国际技术、产品统一标准,世界经济的发展总是带来越来越多的全球共同因素。今天,全球性又有其新的内容,那就是它的步伐和范围完全及于全球,而且总的趋势是不断加强。“全球化,…,照任何情形,不仅,或者甚至主要是指经济的相互依存,而且也是指我们生活其中的时间与空间之巨变”。5所以,全球性不仅体现在全球性经济方面,“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任何东西都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生产并销售到世界各地的现象”6,市场经济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接受的配置经济资源的方式,资本的国际流动几乎畅通无阻。而且,在其它所有领域,全球性都是明显的事实:在政治方面,民主化在全球范围不断发展,虽然西方和非西方在民主的本质和方式上存在分歧;在法律和规则方面,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体制在调节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价值观方面,西方和非西方都承认人权、民主、自由、生态等价值观的普遍性,但又存在着许多分歧,不管如何,全球性的道德观和价值标准在逐步确立。全球性的加强是否意味着民族性的弱化?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全球性的加强确实对世界上民族国家构成基本的重大挑战,这是从上面对民族国家权力的打击(另一方面,地方主义和分离主义的自治力量迫使国家不得不下放权力)。这里只举两个例子说明全球性对民族性的影响。现在,“几乎每一个国家,工人的税收负担都在增加,同时资本的税收负担则在锐减。”7因为资本可以在全球自由流动,而劳动则缺少流动性,民族国家因为资本的逃税而焦头烂额,丧失了越来越多的控制能力。不同发展阶段的民族国家受到的影响不尽相同,在欧洲,主要是高度体现民族性和国家的作用的“福利国家”制度受到全球化的沉重打击,财政压力迫使政府一再减少社会项目支出,两位数字的高失业率几成无法治愈的慢性顽症。而在发展中国家,本来就严重缺少社会安全保障,一遇到金融、经济危机,千百万劳动大军很容易重新陷入贫困化,亚洲和拉丁美洲最近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的严重社会问题充分说明这一点。另一个例子是,从1991年初的海湾战争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多边干涉呈现上升势头,直到最近的北约对南斯拉夫战争,此种发展无疑对民族国家主权的不可分割原则、民族自决权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都构成空前的挑战和压力。多边国际干涉主义认为,在一个全球化(包括人权的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的世界,一国的内部事务已经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挑战,不是孤立事件。关于民族国家受到全球化削弱的问题,已经有许多论述,本文不再论述。问题在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影响并不等于不少人宣称的那样,是什么“民族国家终结”(the end of nation-state)、“主权终结”(the end of sovereignty)。确实,民族国家主权已不再象过去那样至高无上,它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参加普遍的国际合作,在许多关键的领域民族国家自愿或权衡再三交出不少主权,相应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和认同也因为全球化的冲击而发生了一些变化。然而,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民族国家仍然握有重大的基本权力,是全球经济、政治和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类角色。人们往往忽视的一点是,民族国家不可能是全球化的被动消极角色,而更多的则是主动积极的参加者,无论那种类型的民族国家,今天不都是在说正在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吗?“人们经常把全球化说成是好象为一种自然力量,其实它不是。国家,公司和其它集团都在积极推动全球化的进展。”8不仅如此,在少数情况下,就具体国家而言,某些国家,主要是大国和超级大国,成为全球化进程的塑造者,虽然在一些方面它们同样受到全球化的压力,特别是全球化产生的问题之挑战,但总体看,全球化反而使这些民族国家的利益和特性得到更大程度的伸张。最具体和有力的例子是美国。这里,在美国的全球主义者看来,全球化等于“美国化”,而世界具有的全球性在某种程度上几乎等同于这个世界的“美国性”。美国借自己在经济、金融、技术、军事和文化上的超级实力地位,要求其它国家拥抱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全球化,而且告诉全世界,如果你不这样,那么你将注定陷入边缘化和贫困化,因为全球化被规定为经济增长的唯一道路。9看来,全球化和全球性不过都是问题的表面,而非其实质。以下是几个支持这个论点的材料:(1) 有的美国学者认为,全球化确实突破了国界线和民族国家与主权的藩篱,但全球化的中心功能(即在经济活动中从经济意义上使领土“非国家化”,使主权“分散化”,而在法律制度上又使它“国家化”)是集中在高度发达国家领土之内的,这些功能的集中点是纽约、伦敦等全球城市;全球化所要求的“非管制”的跨国法律制度是从西方的经济概念中发展而来,所谓“国际的”、“跨国的”等等事实上是美国化(即所谓“国家化”)的一种形式。10(2) 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哥分校的一份研究报告,我们可以认为,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并没有改变其民族性本质。虽然这项研究仅以计算机硬盘产业的全球化生产为例,但它指出,虽然公司产品的组装、零部件的生产和雇佣的工人等经济活动已经全球化,但跨国公司的美国性却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因为公司仍然在本国进行研究与开发(是跨国公司全球价值增值链的最核心部分),其支付的工资的主体仍在国内,至于利润分配更加没有改变公司的民族国家性。11(3) 美国总统克林顿讲得更清楚:“某些人把这种不断增加的国际互相依赖视为对我们的国家和我们作为美国人的价值观的威胁。但事实几乎恰恰相反。在世界上影响不断加强的正是美国的价值观-自由、自决和市场经济。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中获益最多的正是美国公司。当世界其它国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需求最多的正是美国工人制造的美国产品。”12当前,金融危机后,美国诱导、支持甚至压迫拉丁美洲国家实行货币美元化,很明显是为了这种扩张美国国家利益的全球化。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当代全球化的美国性质。全球性与民族性的矛盾统一不管那种情况,其实,全球性没有也不可能消灭民族性,因为它们之间构成矛盾的统一,在全球性中有民族性,而在民族性中有全球性。这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内在矛盾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反映。全球性发展一方面是对民族性的否定,但另一方面又在加强民族性,往往后者更加突出。全球性与民族性同时并存,在一些方面,全球性确实弱化了民族性,这是许多论者都充分注意到的事实;但在另一些方面,全球性则加强了民族性,而且越是全球性加强,民族性也同时加强甚至更强,这是许多论者,特别是全球化的大力主张者没有强调、甚至是忽略的。最近几年,从墨西哥到泰国,从马来西亚到印尼,从俄罗斯到巴西,一系列的严重金融危机反映出来的最本质问题不是别的,而是全球化过程中深刻的全球性与民族性矛盾。上面提到了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命题,一些西方评论家在金融危机后对此大加发挥。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在治理方面差别很大的标准和政治体制不能与全球化,以及一种方式和道德的全球共同性(global commonality of styles and ethics)日益增加的预期共存”。如果发生金融危机国家不能接受全球化而是搞出另外的替代方案或者不根本参加全球化,亨廷顿所预言的“文明冲突”全球政治逻辑,即西方和非西方的紧张势所难免。13也许正是同样的思考方式,本文一开头提到的那位美国匿名评论人才质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行性,因为在他看来,不能忽视全球化的社会-政治方面,金融危机后,东亚大多数国家不得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与全球化接轨,于是,更加清楚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球共同性”差别日益明显。资本主义的使命就是创造一种名副其实的全球性,历经几百年、特别是20世纪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这个使命接近于基本完成。世界体系论者认为,全球性并非今天才有,而是现代世界体系-历史体系发展的结果。按照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观点,这个体系“发端于欧洲的部分地区,后来扩展到把世界其它一些地带也纳入其中,直至覆盖了全球”14。今天,如果有人想要消除全球性,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从根本上讲,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并非排除民族性,从一开始资本主义就利用民族和民族国家这样的东西开展全球扩张,资本主义“需要强化国家机构”15。“在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体系中,没有国家的帮助,就不可能建立垄断或某种类似垄断的东西…资本主义并不独立于国家”。16直到现在,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管全球化如何发展,如果它没有达到真正的“世界大同”、全球民主,我们不能说资本主义的民族性由于全球化而消失了,否则将因为学术上的幼稚性而犯严重的错误。另一方面,全球性越是充满了先进民族主导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性,后进民族就不可能放弃“反应性的民族主义”,即对这种已经深深打上先进的民族的民族性的全球化作出深刻反应,进而卷入世界体系,这样,世界体系就变成一个十分复杂的充满民族性的多元组合。全球化论者经常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本来就是揭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之间谜一般的矛盾特性的。以下我也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段话,当然不是为了老生常谈,而是为了说明问题之所在。“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7今天,国内外研究全球化问题的许多学者,如果不是孤陋寡闻或者不对马克思本人抱有意识形态偏见的话,几乎都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全球化理论的先驱,最早预见到今天我们完全看清楚了的“全球化”趋势,只是他们没有使用“全球化”的概念而已。问题的重要性还不仅在此,而是,我们应该注意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实际上已经指出尚不为人们注意分析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与本文的中心论题紧密相关: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在扩张成为全球社会关系,建立、发展和膨胀了世界市场,不断地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同时,它也造就了各民族相互依赖的民族国家间关系体系。换句话说,他们所讲的“所有民族的全面、普遍相互依赖(intercourse in every direction, universal interdependence of nations)”意味着世界是国(民)际化的但还不是一体化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包含着这样一对极为深刻的全球性矛盾运动:资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的本性是“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奔走于全球各地”18,但是它又不得不生活在由于这种全球性行为造成的必然结果中,那就是各民族的相互依赖环境中,因为现在“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未开化或半开化的、农民的和东方的民族为了生存都在竭力采用文明的、资产阶级的和西方民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果一个全新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诞生了,这个世界体系不仅按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组织起来,而且其中的各民族及其国家复杂相互作用。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生产和消费世界性必然要求的后果的“政治的集中”,民族国家是全球化历史过程的必然产物,它在这个进程中同样也有其历史使命。20世纪,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由于两次非常巨大的事件受到影响和中断。一是1918年后俄国发生的政治变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际经济体系的建立;二是1945年后的西方殖民体系的瓦解,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的产生。当然,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与社会主义体系的兴起有很大关系。19苏联和社会主义国际经济体系在长达60多年的时间脱离西方国际经济体系,自成一体。新兴民族国家为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和文化认同,要伸张其国家主权,特别是经济主权,不能允许西方跨国公司任意任意利用其经济资源,不仅如此,新兴民族国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运动。但自197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全球化却呈现了加速化的态势:1971年8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解体,国际货币体系进入浮动汇率阶段,金融不稳定成为世界经济的典型内在特征,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全球化的当代形式始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20,然后,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帮助下,资本流动越来越高速,规模巨大,跨越国界,远远脱离实体经济而全球化;西方国家成功应付了中东石油国家发起的两次大的“石油冲击”;1980年代,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运动被西方国家“冷处理”,南北谈判举步不前,发展中国家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对北方的全面依赖加深;1980年代初开始,中国和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逐步对西方开放;1989年柏林墙倒塌和其后苏联解体,原社会主义国际经济体系不复存在,东欧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回归欧洲”,俄罗斯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今天,金融和技术的全球联系效应,固然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民族国家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失去意义,但世界仍然划分为大大小小近200个领土主权单位,民族国家的存在与作用仍是当今世界最基本的事实,全球化似乎不同于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但它还难以完全逾越“民族国家间相互依存”的逻辑,民族国家在顽强地探索如何适应全球化加速的新世界环境,再造(reinvention)自身。结果,民族国家力量代表的民族性与全球化力量代表的全球性之间的矛盾运动还将继续下去。冷战结束、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巩固了其全球统治后,全球性与民族性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更变成美国性与其它民族性之间的矛盾。世界和平与发展面对重大历史挑战全球性的加强和民族性遭到的空前挑战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持久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世界繁荣与发展已经面对着空前的挑战。以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为核心的全球性本质上排斥一切与自由市场不完全相同的反映民族性的发展模式,美国性排斥其它民族性,要求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国家都要拥抱全球化,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靠压制不同意见而开放市场”(opening markets by closing minds)21,而不顾发展中国家自民族独立以来一直在期盼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主要是由于资本的高度全球流动性和劳动的高度不流动性,就是说,资本可以突破国家控制,劳动则很难跨国,资本可以宣称自己没有民族性,但劳动则带有强烈的民族性。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深刻悖论之一是它不敢让劳动也全球自由化,相反对劳动流动的限制恰恰是资本全球化需要的: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跨国公司抛开本国劳动市场而到第三世界寻求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好处之一是逃脱掉它们在母国的社会责任,这就是发达国家存在着强大的来自劳工组织的反全球化力量的一个原因。不仅如此,跨国公司到世界各地配置资源而不让劳动自由流动,是因为,一旦劳动可以在世界范围自由流动,那么按照经济学的原则,劳动的价格将在世界范围内趋向均等,不可能再有可供跨国公司追逐的廉价劳动资源,从而势必降低其利润率。发展中国家国家试图按照自己的意志、战略推进发展,事实上已不可能。它们在内部不可能独立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一些国家的政府甚至要听命代表全球化势力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来决定其经济政策;在外部要接受西方大国制定的世界经济规则。发展中国家对外部资源和市场的依赖使得它们不敢得罪跨国公司,相反要为跨国公司创造一切优惠条件以吸引外国投资者。不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展”问题从来都不是他们日程中的主要项目,让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才是他们的工作中心。强调这一点并非意味着“发展”就毫无出路可言,只是指出,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全球化的世界中要取得某种发展非常艰难,通过适应全球化还是能够找到生存和发展之道的。其次是世界和平面对的挑战。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同质性的扩大,不可避免地要带来各国国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一国内部的问题往往有深刻的外部根源,同时也对外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而在政治、经济甚至安全上具有全球同质性的“全球共同体”的扩大,改变着和平的逻辑,全球同质性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不可能变成战争,相反,全球同质性与非同质性之间则难以和平共处。冷战后,在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世界秩序的理论模式中,“全球化理论”和“民主和平理论”两种关系密切的理论最为引人注目,全球化理论要求加强全球同质性,而且为各种干涉主义提供了“合理性”依据和基础(包括道德基础),而民主和平论则认为,非我同类,必要伐之。更深层次的对世界和平的挑战来自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这是1945年前两次世界大战的最深刻教训之一。两次世界大战根源于此。所以,1945年战胜国吸取大战的教训,精心设计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和联合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它代表了一种全球力量与民族国家力量之间的妥协,布雷顿森林体系负责管理世界经济,特别是贸易正常和金融稳定,兼顾了多边自由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行和民族国家的切身利益,而联合国则通过大国协商一致以维护世界和平。半个世纪的发展,资本的全球性力量越来越占据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资本的短期性、投机性行为远超过其长期性、战略性行为,投入投机经济的资本急剧过分膨胀,而投入实体经济的则在持续相对萎缩,这无异于世界繁荣建立在随时可以逝去的海市蜃楼上,世界和平处在空前危险中。亚洲金融危机后地区安全和地缘战略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欧美对南斯拉夫的战争表现出的帝国主义、强权政治死灰复燃,都说明,金融全球化的恶性发展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不是耸人听闻之谈。资本全球化一方面已使旧的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受到致命侵蚀并趋于瓦解,另一方面,它又在强化一种以资本为中心的美国和欧洲主导下的新世界秩序。因此,不受制约的资本全球性加强已经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危险。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中左翼社会政治势力倡导和实践“第三条道路政治学”(the third way politics),它意识到资本统治的加强对世界和平和繁荣的危险性,力图通过协调资本与劳动、资本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探索一条既不同于自由市场自由主义,又有别于国家干预主义的新中间道路,以再一次挽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重蹈历史的覆辙。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更加感到这个世界要的不是重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全球化,因而迫切需要控制、降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形成负责 的全球性(responsible globality),最终让全球化造福世界和平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1月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就以“负责的全球性:管理全球化的影响”为主题。我理解,负责的全球性应是与民族性协调的全球性,这是真正的“第三条道路”的目标。但是,“第三条道路政治学”是否充分认识到这一关键点,并付诸行动,仍是一个未知数。21世纪的最主要课题当代世界是一个全球性与民族性共存的世界,不能忽视全球性与民族性之间的互动,片面强调它们中的任何一方面都是极其危险的,完全自由放任的全球主义和漠视相互依存世界性的民族主义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为了世界和平和发展,我们要找到协调、平衡全球性和民族性的战略和方式。对民族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全球化世界中的生存,如何做到这点?维护和实现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的最好办法不是别的,恰恰是适应而不是逃避全球化的环境,“通过相互依存达到独立”(the doctrine of independence through interdependence)22。这一点对象中国这样的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大国有着特殊的价值。对国际社会而言,应该认真总结20世纪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上的历史教训,开展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真正让全球步上“第三条道路”,以协调全球性与民族性、市场与国家之间的矛盾,确保21世纪是一个新的和平与繁荣世纪。

60年前,联合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欢呼声中成立了。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60年来,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为全世界维护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国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发起国之一,先后参加了筹备成立联合国的华盛顿会议、莫斯科会议、华盛顿橡树园会议和旧金山会议,为《联合国宪章》的正式生效和联合国的正式成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1971年 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中国认真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切实履行联合国的各项义务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要职责,在联合国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进步和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加深,中国以新的面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一贯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各项工作,遵守联合国议案和决议,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在维护正义和国际秩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在当今世界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国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国际民主,建立更加公正、合理、互惠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既维护国际正义、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也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既维护和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从全局出发解决国际社会的实际问题;既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反对干涉国家内政的原则,也考虑在特殊情况下国际社会有权利有义务对一些国家采取维和、适当干预与预防措施的权利;既支持国际反恐、防扩散等维护国际安全的措施,也维护国际经济的正常秩序、大力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解决地区贫困问题。中国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解决国与国争端的基本准则,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精神。中国为促和平、求发展而采取的灵活、务实的态度,丰富了在联合国框架下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实践。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有了中国这一维护和平、稳定力量的积极参与,联合国才得以成为世界性的国际组织,并在谋求人类的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新兴市场,强劲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是中国政府对本国人民的责任,也是对联合国充分履行促和平、求发展职能所做出的贡献。在25年时间里,中国解决了2.2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堪称人类历史的奇迹。联合国专家认为:“正是因为中国在消除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世界贫困人口比率才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以上,经济总量翻了两番,实现了小康目标。去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位,达到11548亿美元,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到2020年左右,中国经济将实现第二个翻两番,经济总量将达到4万亿美元左右。中国人民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宏伟蓝图过程中,必将惠及世界各国,成为对世界贡献更大的国家。 三 中国尊重联合国宪章,积极提倡新型安全观,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不搞对抗,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而是通过对话、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中国注重与所有邻国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积极参加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为维护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建设性贡献;努力推动地区安全对话合作机制的建设,积极参与了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成功实践了新型安全观,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增进了军事互信,在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合作。随着自身的繁荣发展,中国在全球安全和全球繁荣中的责任也在增长。在防扩散和国际反恐斗争中,中国是一个关键的参与者。在尊重有关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原则下,中国积极参与了在柬埔寨、东帝汶、海地、刚果(金)等国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一些国家不太愿意提供医护人员和工程人员的情况下,中国向各个维和区派出了大量军事观察员和工程、医疗部(分)队。朋友不管字的多少,只要文章你感觉很满意就可以了。

一.逼近眼前的生死抉择 和平是人类最持久最朴实的追求。和平意味着生存的机会。人只有在和平的状态下才能正常从事一切有利于生存、发展的建设性活动,生命的尊严也只能在和平状态下才有条件得以普遍展现。然而对和平的持久追求本身也表明了人类长期被战争所伴随的不幸事实。 战争,是人类自己发明出来的最大灾难之一。无论战争因何而起,它都不仅是手执武器的人互相残杀,更是平民的无辜受难。战争造成的惨烈后果——生灵涂炭、村庄被焚毁、城市成废墟……——从来就是要由人民来承受的。对于人民来说,战争意味着动荡、恐怖和死亡阴影。但战争却总在发生,人民防不胜防。 在人类历史上,和平与战争犹如一对连体儿。一方面,战争手段的运用之普遍和经常,使它几乎成了人类一种常规活动。阿里斯托芬曾通过剧作《和平》发出感慨:“一直在将你期待,一直在将你找寻;非同寻常的期待,非同寻常的找寻。”这正是频繁的战争造成和平稀缺的一个佐证。另一方面,人们从未停止过创造和平局面的努力和在战争的间隙中创造生活的努力。在和平与战争的交替中,是创造与毁灭的悲剧性交替。如果说过去这种悲剧性交替中,人类还可以在战争的间隙中重建生活,如今当足以毁灭整个世界的生化武器、核武器被发明出来,诱发战争的因素又愈益增加,核战呈一触即发之势,“生存还是毁灭”这个似乎过于形而上的问题已经逼近眼前,成了全人类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毁灭性的核战阴云笼罩下,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存在于制止战争和争取持久稳定的和平的努力之中。 二.和平与反战的思想探索 战争使人类历尽苦难而期盼着和平。但持久稳定的和平有赖于许多条件。对战争这一横贯全部人类史、称得上人类常规的活动进行反省并对诱发战争的原因进行探究,有助于为和平创造条件的努力。 在人类思想史上,和平与战争是一对永恒主题,探究从来没有停止过,所涉内容,十分广泛。尤其人们熟知的那些杰出思想家深具人道主义精神,他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作为思想家,他们不是简单地赞颂和平谴责战争,而是致力于对战争根源的挖掘和对战争性质的剖析,致力于探索摆脱战争的可能性和持久和平得以实现的条件,阐释的思想对于我们理性地认识战争和争取和平有着重要启示。 1.战争根源探究 思想家们从经济、政治、文化、人性等多方面对战争根源作了探寻,揭示了贫穷与战争之间存在着联系,种族、文化、宗教信仰冲突往往成为引发战争的因素,战争与人的攻击性和冒险精神,特别存在于某些人身上强烈的征服欲和野心有着关联。但我认为对战争根源所作的最重要探寻,是揭示了专制政体与战争的内在关系。这一思想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苏格拉底就指出专制僭主通过挑起战争使人民需要一个领袖。稍后,亚里士多德把专制政体判定为要靠战争来维系稳定的政体。十八世纪,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揭露了专制统治者和教权主义者为着权欲、为着征服、为着所谓主义把人民推入战祸的真相,并指出对外的战争和征服与对内的独裁专权相互支持这一事实。当代思想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则不约而同指出近现代一个事实:专制国家不仅屡屡到处挑起战争,而且彼此之间也经常爆发战争,哪怕意识形态相近甚或相同也难免兵戎相见,这与战争从未发生在民主国家之间呈耐人寻味的反差。这一反差对战争是专制政体的内在本性提供了颇为独特且有力的证据。 专制政体之成为战争根源,乃因作为这种政体特色而存在的专断权力在根本上处于无制约无制裁状态以及这种政体本质上的不正义和扩张、征服倾向。事实上,权力占有者对内的不义统治本身就酝酿着内战。对外,由于专制政体的权力来源、是否进行战争的抉择方式和取得战争经费的方式与共和政体判然有别,两种政体下民意的分量和人们生命的分量更是迥然不同,这使得战争决定如康德所指出的,在共和制下是最艰难的决定,但对专制者来说,却可以成为“全世界最不假思索的事情”。①所以,一旦实力具备或者以为实力具备,战争几乎是必然的选择。而对发动征服战争的人来说,战争可能带给他们的东西与带给人民的不一样。胜利带给他们的是财富、土地、荣耀和统治权的扩大,为取胜所必须付的代价却要由人民来支付;如果战败,战争发动者不必为后果负责,其惨烈后果将全部转嫁给人民,尽管人民从来没有机会对是否进行战争表达意见;如果面临灭顶之灾,“绑架”整个国家作“人质”,甚至拉全体人民作陪葬——这在历史和现实中都不少见。专制体制下权力与责任之间荒唐的不对称决定了使战争永久化是形形色色的专制统治者的共性。 但专制制度成为战争根源还不仅在于上述原因,还在于这种制度具有把某些作为战争发生可能性的因素刺激、挑逗起来引向战争的倾向。其实,无论人性中固有的攻击好斗性、冒险性,还是某些人的野心和征服欲,或者种族、文化、宗教信仰差异,都并不必然使人走向战争,它们都只是一些潜在的可能。但专制制度注定要把这些潜在可能变成现实的战争因素。因为这种制度既给了统治者凭借权力强制性驱赶人民上战场卖命从而使他们的野心和征服欲得以兑现的条件,又使他们可以利用欺、煽动和暴力思想的灌输使人性中原本可能通过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式释放的攻击性冒险性采取暴力的破坏性发泄方式。至于在不同种族、文化、信仰之间制造隔膜、挑起仇恨,加深误解和冲突,把差异变成战争的理由,更是专制国家惯用手法。 关于专制制度与战争的关系,专制制度导致战争是问题的一方面,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战争对民主国家的自由构成最大威胁。威胁不仅来自外部专制国的战争倾向,还因为战争将不可避免地会破坏民主国家作为人民自由之制度性保障的权力平衡。这就是托克维尔指出的那种危险:战争将不可避免地使参战的民主国家把对一切人的指挥权和对一切事物的管理权强制性地集中到行政当局。而一场持久的战争则势必把权力向行政当局集中的危险趋势固定下来。 战争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多侧面关系,提示了避免战争、实现持久和平的最重要思路。 2.区分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要避免战争、争取和平,需对战争本身抱理性态度。为和平而谋划的思想家们并不一概反对战争,他们中不少人赞成在某些情况下进行战争并为之辩护。最重要辩护是对战争作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区分。把战争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的,与对战争的谴责一样源远流长,而且不光众多思想家作这样的区分,一般民众也自发地倾向这种区分。尽管在“何为正义何为非正义”的问题上分歧重重,但人类还是逐渐取得一些基本共识,如:侵略战争、征服战争,出自压迫、掠夺目的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基于自卫,为保卫和平和家园、为了自由和尊严而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杰出的思想者就战争问题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所作的是非辨析推动了基本共识的形成。从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开始达百年之久的希波战争,对希腊人来说,不仅是反抗侵略,而且是一场为着捍卫自己的城邦制而与强大的专制帝国进行的殊死斗争。斗争的胜利使希腊的独立城邦幸存下来,并创造了对全人类影响深远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基于这双重的正义性,希腊哲学家、诗人们,包括深刻揭露了战争残酷性的三大悲剧诗人无不引以自豪并为之辩护。即使反战立场最鲜明,以一系列喜剧鞭挞讽刺愚弄人民、鼓吹城邦之间内战的政客的诗人阿里斯托芬也对希波战争中抗击波斯入侵者的勇士大加赞扬。世界各大宗教创立者都反对战争,但也认肯了自卫的权利,尤其基督教一些著名神学家,如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他们都对这类权利作过有力论证。阿奎那不仅从战争理由、目的等方面梳理了使一场战争具有正义性的条件,还通过指出暴君在臣民中制造倾轧和纷争是犯了严重的叛乱罪,为推翻暴政的行动作了辩护。在十七世纪思想家洛克眼里,战争状态是一种敌对和毁灭的状态,这种看法表明了对战争的反感,但他同时坚决反对为了和平让无辜者乖乖地任人施暴。在他看来,这种由强暴和掠夺构成的和平无异于要民众充当驯顺的羔羊,不加抵抗地听任豺狼咬断自己的喉咙。人道主义者雨果主张以博爱促进和平,向往不再有持剑的士兵、不再有国界,整个宇宙为一家的和平前景。但他坚定表示,决不要低头屈膝的和平、专制下的和平、王朝下的和平。1869年的洛桑和平大会上,雨果提出和平的首要条件是解放,并认为为此“也许还需要最后一次战争”。二十世纪初,法国社会党领袖饶勒斯就日益逼近的战争对社会党人提出了双重任务:当战火还只是遥远的威胁时,应该用斗争来防止战争,但危急时刻就应该发动捍卫民族独立的战争。至于投入正义战争的必要性,爱因斯坦以反纳粹的战争为例作了透彻的表达。

和平与发展杂志社

当热是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管啦

谈对促进亚欧大陆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的新亚欧大陆桥--《Executive Intelligence Review》杂志记者 Burdman 采访中国国家科委副主任惠永正先生 问:中国于1992年6月正式向欧洲开通了“欧亚铁路桥”。您能否描述这条铁路桥,即太平洋与西欧之间的最短交通路线将给亚洲和欧洲带来的有利之处?答: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开辟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陆上交通通道,为进一步加强环太平洋经济圈各国与欧共体、中东、东欧、独联体和西亚诸国的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沿新亚欧大陆桥开发和建设跨洲际的大经济走廊,将对推进亚欧大陆的一体化发展,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在新亚欧大陆桥的辐射范围内,共有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区域经济集团9个,主要有欧洲共同体、比荷卢经济聪明、维谢格拉德集团、独联体经济聪明、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聪明、南亚区域合作聪明等,辐射国家和地区达30多个。对沿桥各国加强经济技术合作,特别是促进沿桥区域经济的集团化将发挥积极作用,对沿桥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的重新布局带来新的机遇。新亚欧大陆桥物流通道的畅通与沿桥区域的繁荣对亚欧大陆的一体化发展是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然而,这需要亚欧各主要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问:据经常报道的消息,中国急需更多的基础建设。你是否能讲述兴建新的铁路干线,包括调整铁路干线的有关政策?中国是否在讨论今后将不仅使用象内燃机这样的现有技术,而且还将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如磁悬浮技术?答:为了充分提高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运输能力,根据中国政府“扩大东路、打通南北、强干(线)增支(线)、逐步成网”的铁路建设方针,除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逐步实行全线复线外,还将对与之相连接的宝成、包兰和青藏等干线进行改造。新亚欧大陆桥虽已全线贯通,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中国政府对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发展方针是:逐步由复线化、电气化向宜达化、高速化发展。中国政府铁路建设发展技术政策中,已把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高新技术的应用作为今后的技术发展方向。“铁路高速客运技术”已作为中国“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特别是修建时速为200公里以上的京沪高速铁路,在中国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已取得共识。中国最需要高速铁路,高速铁路的优势有可能在中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中国人民期待着各条高速铁路的尽早开工。近几年来,磁悬浮技术已引起了中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科研部门已投入了相当的研究力量和经费,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可开发出一批可供使用的科研成果。问:据1992年10月2日《中国日报》发表的文章,您论述了中国开发欧亚大陆桥问线地区的重要性,该地区居住着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您能否详细阐述上述开发政策?该政策将如何造福于整个中国经济及民族?答:我国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沿海、沿边和沿江开放的“三沿”对外开放政策是成功的。为了进一步加速中国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缩小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差距,国家科委、国家计委等全国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对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地带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了包括沿交通干线对外开放的“四沿”开放战略。目前,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桥经济带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政府正在组织专家和地方政府人员研究和制定开发政策,其政策要点可概括为:以东段和西段两个地区为先导,以大中城市为支点,以沿桥地带为中轴,以南北两翼为腹地,以优势资源为重点,异地与就地加工相结合,以资源加工工业为主体,以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两翼,集中开发,东西交流,南北扩展,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从非均衡起步,在开发过程中逐步争取实现均衡,加速沿桥经济带的开发进程。中国开发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地区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发沿桥经济带可促进中国参予国际合作与分工,使中国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新亚欧大陆桥辐射亚、欧、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的开通对中国走向世界,扩大与中亚、西亚、南亚、东亚和欧洲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参矛国际合作与分工,加快跨洲际经济大走廊的形成,推进亚欧一体化的发展,开创世界经济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二、开发沿桥经济带可提高其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整体协调和竞争能力。沿海经济带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龙头,沿海开放已逐步由东向西推进,这是沿海对外扩大开放的必然,它需要中西部地带提供更多的支援。而中西部的经济腾飞也需要东部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的支持。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外开放必须从沿海和沿边向内陆延伸,从边缘经济带向核心经济带扩展。利用新亚欧大陆桥这条双向通道,可使沿桥各省区分散和潜在的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三、开发沿桥经济带有利于“兴边富民”。沿桥经济带的西段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集居地区,有近10个民族与相邻国家跨界而居。开发沿桥经济带,对加快和扩大中国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迅速据转其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使中国西部边境广大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得以明显改善和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四、开发沿桥经济带是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沿桥经济带的中西段地区是中国能源和原材料资源的富集地区之一,是中国最重要的资源经济走廊。实施“西电东送”和“西材东用”的战略来带动中西部的开发,使中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从而逐步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支持整个国民经济上新台阶。因此,开发沿桥经济带,可实现产业倾斜和地区倾斜相结合,它是实现翻两番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掌。五、开发沿桥经济带有助于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全长4131公里,其中2365公里属沙区,1194公里属黄土高原地区,572公里属黄淮海地区。沙区和黄土高原地区自然条件差,水资源缺乏,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与经济落后已形成亚性循环。只有积极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全面参与沿桥经济带的开发,才能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改变沙区和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落后局面,促进黄淮海地区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六、有助于深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东部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对外开放是推进改革和培育市场经济的催化齐。随着对外开放由沿海向沿桥经济带的延伸,必将促进沿桥经济带的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也将带动沿桥经济带生产力和解放和发展,加快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这一地区的改革进程能否加快,对全国总体改革的步伐,改革向纵深的发展都具有直接影响。问:几乎一个世纪以前,法国、德国和苏联计划建设一条通向中国、中东及其它地区的欧亚铁路。尽管这项计划流产了,但是如果成功的话,则很有可能在这块广阔的欧亚大地上寻址最先进的工业经济。我们杂志社认为,英国“地缘政治学家们”对这个计划的反对是导臻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本世纪其它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发展欧亚大陆的历史机会重新出现,您认为欧亚大陆桥计划将给世界和平带来什么影响?答: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开发和利用,将会对东南亚、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的关系发生比较大的影响;使各国的经贸往来更加频繁,陆上客货运输量进一步提高,各国的关系更加密切;尤其在沿桥经济带得到大力开发后,将促进世界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新亚欧大陆桥计划的实现,将大大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的经济科技优势得以互朴,吸引世界纪录各国来参予这一地区的开发,推进沿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因此可以说,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的现代丝绸之路,它是一条“世界和平之桥”。问:德国《EXECUTIVE INTELLIGENCE REVIEW》杂志社的创始人在1989年下半年提出了环绕柏林--维也纳--巴黎的“生产三角地区”发展理论。他认为该三角地区由于人口、工业及文化传统相对密集,有可能成为发展整个欧亚地区的火车头。通过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包括高速铁路和核能,工业发展可以从这个基地延伸到全球上的所有国家。您是怎么评价这种理论的?答:目前,国际大环境的特点有两个:(a)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已成为大趋势;(b)经济走廊的开发已成为世界性潮流。我想柏林--维也纳--巴黎的“生产三角地区”发展理论,也是符合这一趋势的。近年来,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及奥地利和瑞士已一致同意在欧洲大陆修建高速铁路网。20年内,法、德、英、比、荷和卢将由高速铁路连结;到2050年,高速铁路将把整个欧洲大陆连成网。预计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和中亚地区铁路事业的发展,新亚欧大陆桥一定能把亚欧两大洲连成一个互利合作的、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地区。问:中国辛亥革命之父孙中山先生曾担任中国铁道部部长,并为中国构思了一个宏伟的铁路--港口开发计划。他的思想是否是对欧亚大陆桥建议的具体化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之一?答: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精心地绘制了一幅雄伟的经济建设蓝图,详尽地表述了以铁路、港口建设为重点的战备设想,这是他对美国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经济飞速发展并超过英国的成功经验总结。他率先指出:经济水平相差越大,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需求越大,因此,连结人口稠密、经济繁华地区和人口衡疏、经济落后地区的铁路较连结人口经济差不多地区的铁路获利要大的多;货物好比水流,落差越大,势能越大,以丰补歉,沟通有无,贸易势必繁荣兴量。因而,他也谈到了修建新疆和西藏铁路,从难入手,以沟通僻远之干路为先。孙中山先生在其实业计划中提出,在中国修筑十万英里铁路,组成中国独立的铁路网,这就是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东北铁路系统、西北铁路系统和高原铁路系统,其中中央铁路系统就是今日新亚欧大陆桥之构想。因此,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是孙先生伟大思想的具体实现,充分体现了孙中山先生铁路建设思想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问:您能否向我们读者描述一下中国基础建设的现状?您们急需什么/你们又将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些急需?答:为了开通新亚欧大陆桥这条国际大通道,在1983年至1992年底的10年间,中国政府共投资130亿元人民币,其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虽然新亚欧大陆桥已经全线贯通,沿桥经济带的开发也引起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关注和重视,但从长远看,中国新亚欧大陆桥沿桥地区的交通、通讯网络、电力基地和输电网络仍需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和工业生产基地仍需加强,沿桥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开发还需加快步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沿桥经济带的对外开放和开发,积极吸引国外资本、技术和人才参与沿桥经济带的开发,欢迎国外客商优先参与沿桥经济带交通、能源、通讯、原材料、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开发。问:很明显,亚欧大陆桥的开发将对中国和亚洲、中亚及欧洲各国的关系发生影响,您认为这些关系将如何?答:新亚欧大陆桥东接日本、亚洲“四小龙”等,西联西欧12国组成的欧共体,中亚、西亚、南亚各国也引入了其辐射范围。它为中国和上述内的各国和地区发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中国西部地带与毗邻各国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方面有很好的互补性。中国的产品在中亚、南亚、西亚、东欧以及阿拉伯国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运营,沿桥经济带的开发,为实现这种互补性、促进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共同繁荣、和平交往和相互协作提供了条件。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为中国对欧洲、中东各国和独联体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通路;为中国西部地区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港口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机遇;使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和地区的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新亚欧大陆桥的开发,不仅密切了亚欧各国之间的关系,更使中国和亚洲、中东及欧洲各国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王广山(原名王光山),男,1966年3月15日出生于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小赵庄村,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高级农艺师,毕业于山东联合大学,进修清华大学研究生,现任中国农业经济开发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国际贸易投资集团、中国农业产业化国际投资集团、中国农业经济开发生态投资集团秘书长兼常务副主席,世界和谐发展促进会、世界华商国际友人投资联合会、世界华人慈善基金会副会长,《世界和平与发展》杂志社副社长兼副总编,中国农业经济开发网、中国农业经济开发生态投资集团网执行主编,三农通讯副主任,关爱三农组委会秘书长。 曾担任中国作家世纪论坛西南、华东工作站站长,中华大地之光西南、鲁南工作站站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孩子天地”杂志社鲁南、西南工作站站长,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2000年被国务院体改办评为“全国百家新闻人物”,2001年被国务院体改办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2002年被联合国国际名流中心评为世界杰出人士,2003年被评为爱国企业家,2004年被评为百名公益之星,同年被联合国国际名人交流中心评为世界十佳杰出人士,2005年应邀出席“21世纪可持续发展—中国与世界高峰论坛”,王广山同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农业产品开发的最新成果,享受国务院津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在中国农业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非法刊物目录名称 刊号 名称 刊号教育界 CN79-1229/Z 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 CN-HK-4311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 CN-1035R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CN18-4258/HCN26-1035/I4 CN35-1239HK/GCN26-1035R CN-4258/H亚洲教育 CN(HK)NR4251/02 教育科技探索与实践 CN(HK)-NR4352/46/03CN(HK)4251/171/02中国现代教育论坛 CN39-7859HK/G 中国教育(高教版) 中国新教育 CN(HK)NR4332/56/03 当代教师 CN(HK) 25/11/03教育科研论坛 教育新发展 CN(HK)NR184/02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 CN(H)39-7869/G 中国当代教育研究 CN38-3150HK/G中国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CN38-3153HK/G 教育新导向 CN23-1340/GD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CN(HK)NR4069/194/01 当代素质教育 CN03-3313/G教育管理与科研 CN142-03/G4 教学理论与方法 CN23-1240/N中华素质教育杂志 CN(HK)67-4359/R 中华创新教育 CN98-4362/G4CN98-4359/G4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CN(HK)NR4180/105/02 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CN(HK)NR4137/53/02中国教育研究 CN39-7848/G4 当代南方教育论坛 CN35-1515HK/GCNHK0315 CN35-1515HK/GJCN43-8319H/G/G4CN98-0315/CN98-0315/R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 CN43-8861/R 教育纵横 CN(HK)NR4540/264/03CN43-8816/R中国现代教育研究 CN56-082HK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杂志 CN(H)39-7869/GCN65-082HK 中国教育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 中国创新教育 CN(HK)NR 3327/003/01当代教育 CN(HK)NR4064/190/01 中国教育家杂志 CN44-1406/QCN11-4525/N中华百年教育 CN98-1031/G4 今日教育 CN(HK)NR4263/186/02CN(HK)4263/186/02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 CN54-9887/HK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CN18-4258/HCN13-4412/H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 CN16-1690/NR 中国教学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 CN03-0173/G 中华现代全科 CN29-3227/R中国人文科学研究 CN03-1204 中国研究生杂志 CN03-1029/HK中国图书馆学 CN1073-168二 、 30 家利用境外注册刊号的非法出版期刊被取缔 ( 名单 )这 30 个非法出版的期刊包括:《 WTO 与中国》《中华医学论坛》《中国教育论坛》《中华之窗》《新印刷》《纸张行情》《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中国经济论坛》《中国经济评论》《中外新闻》《中国社会新闻》(中国新闻出版社)《中国社会新闻》(中国时代出版〈香港〉有限公司)《西部太阳能》《中国乳品》《中国肉食工业》《中国烟草》《中外饭店》《国际电子商讯》《美丽人生》《现代华人》《外经导报》《中国城市发展》《中外烟酒茶》《美国中华护理》《防雷世界》《防雷》《陶瓷》《中国关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关注》(中国新闻出版社)《卫星通信广播电视》。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三 、新闻出版总署公布 60 种非法报刊新华社北京 11 月 18 日电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再次公布 60 种非法报刊并宣布取缔,名单如下:1 .《人民权益报》( ISSN1728 - 7383 );2 .《中国法制报》( ISSN1810 - 1720 );3 .《中国模具报》( ISSN1683 - 0717 );4 .《中华教育杂志》( ISSN1684 - 0445 );5 .《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ISSN1682 - 7317 , CN ( HK ) NR4069 - 194 / 01 );6 .《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 ISSN1728 - 7502 , CN16 - 1690 / NR );7 .《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ISSN1683 - 3767 , CN ( HK ) NR4137 - 53 / 02 );8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ISSN1726 - 3018 , CN18 - 4258 / H );9 .《中国教育》( ISSN1681 - 1615 , CN•NR37 - 02 );10 .《中国现代教育杂志》( ISSN1682 - 2706 , CN35 - 3917HK / G );11 .《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ISSN1728 - 3531 , CN03 - 3569 / G•HK );12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 ISSN1727 - 5121 , CN ( H ) 39 - 7869 / G );13 .《教学纵横》( ISSN1683 - 514X , CN ( HK ) NR4159 / 87 / 02 );14 .《当代教育》( ISSN1607 - 2065 , CN ( HK ) NR4064 / 190 / 01 );15 .《中华教育教学实践》( ISSN1726 - 6416 , CN03 - 4383 / HK );16 .《当代素质教育》( ISSN1726 - 765X , CN03 - 3313 / G•HK );17 .《中国教育研究》( ISSN1727 - 0405 , CN39 - 7848 // G4 );18 .《中国新教育》( ISSN1727 / 7167 , NR4332 / 56 / 03 );19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杂志》( ISSN1729 - 5726 , CN13 - 9232 / G4 );20 .《中国新世纪教育》( ISSN1684 - 8606 , CN39 - 7618 / G );21 .《中国教育探索》( ISSN1009 - 5071 , CN11 - 4461 / I );22 .《中华现代医药》( ISSN1681 - 5572 , CN98 - 0072 / HK );23 .《中华医学教育与实践》( ISSN1726 - 1899 , CN ( HK ) 39 - 7818 / R );24 .《中华医学教学与临床》( ISSN1608 - 6716 , CN19 - 2216 / HK );25 .《中华现代全科医学杂志》( ISSN1680 - 6344 , CN29 - 3227 / R );26 .《中华现代临床医药杂志》( ISSN1606 - 4666 , CN01 - 4097 / R );27 .《中华医药研究与创新》( ISSN1680 - 9343 , CN31 - 3927 / R );28 .《中国医药保健》( ISSN1810 - 363X );29 .《中国医药》( ISSN1608 - 3776 );30 .《世界医学论坛》( ISSN1726 - 295X );31 .《建筑电气资讯》( ISSN1606 - 9668 );32 .《中国电气》( ISSN1811 - 4709 );33 .《电气设计与设备》( ISSN1727 - 8171 );34 .《电气世界》( ISSN1684 - 9191 );35 .《照明》( ISSN1729 - 3979 );36 .《电气&智能建筑》( ISSN1609 - 0403 );37 .《中国石油了望》( ISSN1727 - 9011 );38 .《触动》( ISSN1810 - 1216 , CN03 - 0127 / H );39 .《环球消防》( ISSN1726 - 8869 );40 .《中华财富》( ISSN1727 - 7418 );41 .《当代市长》( ISSN1681 - 6609 );42 .《中国城市》( ISSN1726 - 1759 );43 .《中外妇女》( ISSN1608 - 7836 );44 .《中外慈善世界》( ISSN1608 - 7828 );45 .《中国农业产业化》( ISSN1683 - 3791 );46 .《法制新闻》( ISSN1727 - 0960 );47 .《百姓与法制》( ISSN1728 - 8703 );48 .《中国法治新闻》( ISSN1727 - 5989 );49 .《诚信山西》( ISSN1682 - 119XZs );50 .《 PIONEERCHINA 创业中国》( ISSN1729 - 1283 );51 .《中国创新报道》( ISSN1684 - 3878 );52 .《南方观察》( ISSN1728 - 2497 , CN33 - 66065 / 9 );53 .《深度新闻》( ISSN1006 - 0400 , CN99 ( Q ) 004 );54 .《中国经贸》( ISSN1606 - 8548 );55 .《健康指南》( CN45 - 0056 );56 .《新旅行 TRAVELER 》( ISSN1671 - 6930 , CN46 - 1067 / GO );57 .《新旅行 VOYAGE 》( ISSN1009 - 6450 , CN42 - 1620 / J );58 .《新地产 OFFICE 》( ISSN1009 - 251X , CN23 - 1447 / G2 );59 .《新地产 HOUSING 》( ISSN1672 - 5719 , CN11 - 5052 / Z );60 .《中国社会报 “ 警视专刊 ” 》( CN11 - 0021 )。《人民日报》 ( 2004 年11 月19 日第八版)四 、 43 种非法刊物名录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确认,以下 43 种杂志也为非法刊物:《文史哲研究》 ISSN1606-6693 《中国新世纪教育》 ISSN1684-8063《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 ISSN1606-5115 , CN(HK)NR57/00《中国教育论坛》 ISSN1684-9566 , CN43-7772/R《外语教育与翻译》 ISSN1684-2871 , CN(HK)4181-106-02《中华教育教学杂志》 ISSN1726-6416,CN03-4383/G《跨文化交流》 ISSN1681-7346 《中国教育》 ISSN1681-1615《外语教育与翻译》 ISSN1684-2871 , CN(HK)4181-106-02《教育教学研究》 ISSN1002-9605 , CN11-1038/F《中国教育改革》 ISSN1727-7159,NR4331/51/03《现代教育研究》 ISSN1681-3901 《语言文化教育研究》 ISSN1605-5047《中国现代教育论坛》 CN39-7859HK/G《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ISSN1682-783X , CN35-1239/HK《教育教学研究》 ISSN1002-9605 , CN11-1038/F《中华医学创新论坛杂志》 ISSN1608-2311 , CN19-4721/HK《今日教育》 ISSN1728-3639 , CN(HK)NR4263/186/02《中华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ISSN1680-1296,CN54 -6180M /R《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ISSN1682-7317 , CN(HK)NR4069/194/01《中国教育改革》 ISSN1727-7159,NR4331/51/03《教育新发现》 ISSN1729-8474 , CN(HK)NR184/02《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ISSN1728-0222 , CN13-4412/H《教育纵横》 ISSN1729-6854 , CN(HK)NR4540/264/03《中华教育学刊》 ISSN1728-2500《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杂志》 ISSN1729-5726 , CN13-9232/G4《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ISSN1683-3155 , CN54-9887/HK《中国教育改革》 ISSN1727-7159,NR4331/51/03《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杂志》 ISSN1729-5726 , CN13-9232/g4《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ISSN1683-3767 , CN(HK)NR4137/53/02《教育科技探索与实践》 ISSN1729-0759 , CN(HK)NR4352/46/03《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ISSN1728-3531 , CN03-3569/gHK《教育管理与科研》 ISSN1682-783x《航空教育》 CN11-2548/g4《现代教学与管理》 ISSN1683-9021 , CN3559/111/02NR《教育教学研究》 ISSN1002-9605 , CN11-1038/f《中国现代教育与教学研究》 ISSN1810-1089 , CN(HK)0429NR《教育教学研究》 ISSN1002-9605 , CN11-1038/f《教育新导向》 CN23-1340/gd , ISSN1005-0493《中国现代教育学报》 ISSN1728-581x《教育经济现管理》 ISSN1810-3782《中国当代教育研究》 ISSN1729-6528,CN03-1202/g《文教研究》 ISSN1682-32491.《中国教育科研论坛》:ISSN1729—8490CN43-1318/G(或CN43-1318HK/G)主办中华现代教育教学研究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编辑中国教育科研论坛杂志编辑委员会通讯北京百万庄邮局130信箱邮编100037电话(国家新闻出版署已证实该刊为非法刊物!)2.《教育创新与实践》自称是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教育教学类学术性中文核心期刊,标准刊号为:ISSN1205-2038 CN11-1185/G4。2006年9月28日出版的,由中国当代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管,《教育科研与实践》杂志社主办的,银河人民印务有限公司印刷,湖南长沙市开福区邮政局15-1信箱邮发的《教育科研与实践》月刊,国际刊号ISSN1812-1055,国内刊号CN11-1018/G4,(该刊原名为《当代教育教研》) 可能有问题,刊号是北京的。出版地是湖南。3.《教育新视界》统一刊号:ISSN1862-3980 CN4568-48/03H更多非法刊物查询 .《教育导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81-2158国内统一刊号:CN11-3906/F5.《教育管理与科研》(双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81-2158国内统一刊号:CN11-3906/F(与《教育导刊》的相同)。6.《人民教师》(国际刊号:ISSN1810-3766,国内刊号CN11-0803/G,中国教育报刊出版集团主办),但CN11-0803/(G)在北京市版权局局登记注册为《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用CN11-0803/G出版的《人民教师》刊物为非法刊物。7.中国育才杂志CN49-5338/GISSN1727-8031,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CN49-5338/G刊号为非法刊号。8.《中国教育发展与研究》国际标准刊号:ISSN1683-0245,国内统一刊号:CN18-1658/H,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CN18-1658/H刊号为非法刊号。9.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总部在香港)主管主办的《中国学术研究》,刊号:ISSN1726-3824,CN(HK)16-1037/C。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CN(HK)16-1037/C刊号为非法刊号。10.《中国学术研究》杂志,由中国学术研究协会、中国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会主办的唯一综合性理论月刊,国际刊号ISSN1008-6812、国内刊号CN11-1297/Z。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中国学术研究》杂志并未在该局登记,请大家警惕!11.《中国教育》ISSN1729-1178,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中国教育》杂志并未在该局登记,请大家警惕!12.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中国基础教育研究》杂志并未在该局登记,请大家警惕!13.《中国教育研究论丛》,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中国教育研究论丛》杂志并未在该局登记,请大家警惕!14.《当代教育》和《中国小学生简快作文》,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当代教育》和《中国小学生简快作文》杂志并未在该局登记,请大家警惕!15.经咨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内统一刊号CN22-1339的期刊为《现代教育科学》。没有《现代教育科学•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研究》期刊。(山东省版权局)16.经咨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没有《中国教育改革杂志》期刊。(山东省版权局)17.经咨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没有《当代创新教育杂志》期刊。国内刊号:CN11-5881/G4为假。(山东省版权局)18.经咨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没有《中国教育界》此种期刊。(山东省版权局)19.经咨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没有《中国现代教育》此种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04-0311/HK为假。(山东省版权局)20.经咨询新闻出版总署,总署批准的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中,没有《中国教育教学杂志》。(山东省版权局)21.国内统一刊号CN37-1021/N的期刊,名称为《科技信息》,为我省正式期刊。我省无《科技信息•科技教育》期刊。(山东省版权局)22.《学术经纬》国际刊号:ISSN1818-4161,国内刊号:,自称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经北京市版权局核实,,《学术经纬》杂志并未在该局登记。23.《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经北京市版权局核实,,《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并未在该局登记。24.中华教育发展文化协会主办的《当代教育创新》刊号ISSN1684-243X/CN11-5881/G4。经北京市版权局核实,《当代教育创新》杂志并未在该局登记。25.经北京市版权局核实,《中国教育教学杂志》、《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中国学术研究》三种杂志均并未在该局登记。26.《教育现代化》国内统一刊号:CN11-1097/D,国际标准刊号:ISSN1729-1267.经北京市版权局核实,《教育现代化》杂志并未在该局登记。27.经咨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没有《高教理论导刊》期刊,刊号为假。(山东省版权局)28.没有《当代教育报.教育科研周刊》,刊号为CN37-0019的报纸为《现代教育导报》。(山东省版权局)29.经过我们向北京市版权局核实,刊号为CN11-1128\G4的《当代教育》杂志并未在该局登记。30.《当代教育》刊物,代号18-340 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该杂志并未在该局登记。31.《中国市县发展战略》(教育论丛)(据说最近改名字为《中国市县发展战略?现代创新教育》)国内刊号:CN11-3966/F国际刊号:ISSN1682-9271, 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CN11-3966/F刊号在该局登记注册的为《中国供销商情》,用CN11-3966/F出版的《中国市县发展战略》(教育论丛)刊物为非法刊物。32.《航空教育》,CN11-2548/G4 经核实,CN11-2548/G4刊号在我局登记注册的为《学科教育》,用CN11-2548/G4出版的《航空教育》刊物为非法刊物。(北京市版权局)<<21世纪教育导刊>>是经过核实,《21世纪教育导刊》杂志并未在我局登记。(北京市版权局)34.我省没有《中学时光.当代教育研究》期刊。经咨询新闻出版总署,没有《中国教育博览》期刊。(山东省版权局)35.《科技与教育》杂志是省一级,国家二级杂志,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综合性教育科技类学术期刊。由福建省科学教育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半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35-1219/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7503《科技与教育》 经与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联系,该省没有《科技与教育》杂志,所谓《科技与教育》杂志系非法出版物。(浙江省新闻出版局)36.《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是否为非法刊物,由中华教育研究会和中华国际出版集团主办。标准刊号为ISSN1812-5867/CN98-1813/G,从提供的刊号CN98-1813/G看,该刊涉嫌非法出版物,因为目前我国尚无98这个地区号。进一步鉴定,需提供该刊原样本。(浙江省新闻出版局)37.《21世纪教育》期刊(国家级期刊)的国内统一刊号CN11-4075/D,ISSN1726-9250,国内发行代号:DK11055。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21世纪教育》杂志并未在该局登记,38.《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杂志,刊号ISSN1680-5331,CN49-3853/G是非法刊物。39.《语言文学研究》国际标准刊号:ISSN1727-852X主办:中国外语教育研究协会,出版发行:香港文化出版社。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回复说:它在香港是否合法,我们无从查考。但如在内地出版发行,是为不合法。40.《中国教育教学杂志》ISSN1728-0222。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回复说:如用这种刊号在内地从事出版活动,是为非法。41.《教与学》,其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安外101支局10号。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该刊并未在该局登记,42.《教育新世界》,ISSN1862-3988。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该刊并未在该局登记,43.《教育界》,刊号:CN79-1229/Z。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CN79-1229/Z这个刊号为非法刊号,44.《现代教学研究》,CN11-1996/G。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该刊并未在该局登记,45.《科学学报》,ISSN1813-2413。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该刊并未在该局登记,46.《当代教育创新》,标准刊号ISSN1836-3431CN11-4628/G4。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该刊并未在该局登记,47.《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ISSN1680-5313CN73-3853/G。据北京市版权局核实,CN73-3853/G这个刊号为非法刊号。新闻出版署、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公布取缔的非法刊物目录1.《环球参考》:盗用《科学生活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0045)2.《大家参考》:盗用《科学生活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0045)3.《时报新闻》:盗用《科学生活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0045)4.《参考周刊》:盗用《北方时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0062)5.《新世纪国际报道》:盗用《甘肃青年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2-0064)6.《环球人物》:盗用《甘肃青年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2-0064)7.《环球焦点》:盗用《甘肃青年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2-0064)8.《环球视听》:盗用《甘肃广播电视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2-0023)9.《视听新闻参考》:盗用《兰州广播电视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2-0058)10.《环球文摘》:盗用《吉林科技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2-0032)11.《环球报道》:编造《坊渡口卫生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6-0032)12.《每周参考》:盗用《海南新闻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6-0018)13.《环球新闻》:编造《海南广播电视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6-0028)14.《新视点》:盗用《教科导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6-0021)15.《世界周刊》:盗用《教科导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6-0021)16.《今日环球》:盗用《健康导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61-0061)17.《焦点参考》:盗用《青年知识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1-0067)18.《纪实参考》:盗用《青年知识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1-0067)19.《国际周刊》:盗用《江苏经济报》(全国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2-0016)20.《人民权益报》(ISSN1728-7383)21.《中国法制报》(ISSN1810-1720)22.《中国模具报》(ISSN1683-0717)23.《中华教育杂志》(ISSN1684-0445)24.《中国当代教育杂志》(ISSN1682-7317,CN(HK)NR4069-194/01)25.《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ISSN1728-7502,CN16-1690/NR)26.《中国教育理论杂志》(ISSN1683-3767,CN(HK)NR4137-53/02)27.《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ISSN1726-3018,CN18-4258/H)28.《中国教育》(ISSN1681-1615,CN•NR37-02)29.《中国现代教育杂志》(ISSN1682-2706,CN35-3917HK/G)30.《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ISSN1728-3531,CN03-3569/G•HK)31.《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ISSN1727-5121,CN(H)39-7869/G)32.《教学纵横》(ISSN1683-514X,CN(HK)NR4159/87/02)33.《当代教育》(ISSN1607-2065,CN(HK)NR4064/190/01)34.《中华教育教学实践》(ISSN1726-6416,CN03-4383/HK)35.《当代素质教育》(ISSN1726-765X,CN03-3313/G•HK)36.《中国教育研究》(ISSN1727-0405,CN39-7848//G4)37.《中国新教育》(ISSN1727/7167,NR4332/56/03)38.《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杂志》(ISSN1729-5726,CN13-9232/G4)39.《中国新世纪教育》(ISSN1684-8606,CN39-7618/G)40.《中国教育探索》(ISSN1009-5071,CN11-4461/I)41.《中华现代医药》(ISSN1681-5572,CN98-0072/HK)42.《中华医学教育与实践》(ISSN1726-1899,CN(HK)39-7818/R)43.《中华医学教学与临床》(ISSN1608-6716,CN19-2216/HK)44.《中华现代全科医学杂志》(ISSN1680-6344,CN29-3227/R)45.《中华现代临床医药杂志》(ISSN1606-4666,CN01-4097/R)46.《中华医药研究与创新》(ISSN1680-9343,CN31-3927/R)47.《中国医药保健》(ISSN1810-363X)48.《中国医药》(ISSN1608-3776)49.《世界医学论坛》(ISSN1726-295X)50.《建筑电气资讯》(ISSN1606-9668)51.《中国电气》(ISSN1811-4709)52.《电气设计与设备》(ISSN1727-8171)53.《电气世界》(ISSN1684-9191)54.《照明》(ISSN1729-3979)55.《电气&智能建筑》(ISSN1609-0403)56.《中国石油了望》(ISSN1727-9011)57.《触动》(ISSN1810-1216,CN03-0127/H)58.《环球消防》(ISSN1726-8869)59.《中华财富》(ISSN1727-7418)60.《当代市长》(ISSN1681-6609)61.《中国城市》(ISSN1726-1759)62.《中外妇女》(ISSN1608-7836)63.《中外慈善世界》(ISSN1608-7828)64.《中国农业产业化》(ISSN1683-3791)65.《法制新闻》(ISSN1727-0960)66.《百姓与法制》(ISSN1728-8703)67.《中国法治新闻》(ISSN1727-5989)68.《诚信山西》(ISSN1682-119XZs)69.《PIONEERCHINA创业中国》(ISSN1729-1283)70.《中国创新报道》(ISSN1684-3878)71.《南方观察》(ISSN1728-2497,CN33-66065/9)72.《深度新闻》(ISSN1006-0400,CN99(Q)004)73.《中国经贸》(ISSN1606-8548)74.《健康指南》(CN45-0056)75.《新旅行TRAVELER》(ISSN1671-6930,CN46-1067/GO)76.《新旅行VOYAGE》(ISSN1009-6450,CN42-1620/J)77.《新地产OFFICE》(ISSN1009-251X,CN23-1447/G2)78.《新地产HOUSING》(ISSN1672-5719,CN11-5052/Z)79.《中国社会报"警视专刊"》(CN11-0021)80.《WTO与中国》(ISSN1684-2170,CN62-4342/H)81.《中华医学论坛》(ISSN1684-8977,CN42-0125/R)82.《中国教育论坛》(ISSN1684-9566,CN42-0138/H)83.《中华之窗》(ISSN1606-9056)84.《新印刷》(ISSN1727-8899)85.《纸张行情》(ISSN1682-4075)86.《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ISSN1728-2462,CN43-8816/R)87.《中国经济论坛》(ISSN1682-119XZS)88.《中国经济评论》(ISSN1726-9598)89.《中外新闻》(ISSN1607-4025)90.《中国社会新闻》(ISSN1684-0305,ISSN1727-5962)91.《西部太阳能》(ISSN1682-119X)92.《中国乳品》(ISSN1810-1291)93.《中国肉食工业》(ISSN1810-0465)94.《中国烟草企业文化》(ISSN1688-518X)95.《中外饭店》(ISSN1683-0261)96.《国际电子商讯》(ISSN1683-5468)97.《美丽人生》(ISSN1703-5724)98.《现代华人》(国际标准丛刊编号)99.《外经导报》(ISSN1683-4453)100.《中国城市发展》(ISSN1727-804XO)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