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园艺sci杂志及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

园艺sci杂志及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

(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

SCI 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刊于1961年,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 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时至今日加菲尔德仍是SCI主编之一。SCI是由 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nc.)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现为双月刊。ISI除了出版SCI外,还有联机型据 SCISEARCH。ISTP(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也由其出版。SCI是一部国际性的检索刊物,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O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SCI选择期刊比较科学,它运用引文数据分析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期刊的学术价值,在选用的 3400余种期刊里包含了国际上较为重要的期刊。它所择取的80万条论文,可以说是集各学科之精萃。因而,它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并将其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的多寡,看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及其科技实力指标一。SCI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学术界密切注视的中心,争相角逐的焦点,世界公认的文献统计源。然而SCI就其本身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科技人员获取最需要的文献信息。这也是编辑该部索引的主要意图。 SCI最大的优点是引文功能,在这里读者能很快地了解到某一作者的某篇论文是否被他人引用过,通过引文次数可以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过程。另外,使用SCI还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如:有没有关于某一课题的评论?某一理论有没有被证实,某方面的工作有没有被扩展,某一方法有没有被改善,某一提法是否成立,某一概念是否具有创新性等等。因此SCI也具有反映科技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功能。SCI的这些优点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SCI选取论文情况sci论文润色选取期刊、论文标准较其他刊物严格,已成为公认事实。SCI每年收录我国科技论文不等,究其原因相当复杂,有语言、政治、经济、科技发展规律本身的原因,也有其严格执行选刊和论文选取标准的原因。SCI每年都要充实和调整使用刊物种数。 经有关部门调查指出,SCI选刊依据主要有三方面:编辑质量、引文指标和专家评审,其中引文指标最为客观。经统计1995年 SCI收录我国6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即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比率)都不足,平均不足0.2 3,而同年SCI收录的3 4 0 0多种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约为1左右,其中影响因子最高者达到48.9,可见我国期刊的引文指标距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之大,这恐怕是影响我国期刊入选 SCI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现实如何提高投稿入选率,我们觉得应从两方面引起注意:一、力争向国外投稿。SCI选刊情况虽在不断变化,但它仍有自己的核心圈刊物。据1996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发表的年度研究报告显示,1996年SCI收录我国论文期刊种数虽减少,但排位却由15升至14名。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我国论文进入SCISEARCH的期刊数量增多了。从进入SCI核心圈的8200篇论文看,有 91%是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只有9%发表在国内期刊上。据专家分析,几年内国内期刊入选种数不会有更大的突破。因此,论文外投越多,入选机率越大。二、注意论文的质量和规范化。据中信所信息分析中心1993年调查结果指出:提高入选率关键在于论文内容和学术水平是否能引起对方足够的重视。此外,SCI非常注意论文格式的标准化程度,例如:题目、作者、机构名称等是否清晰,参考文献著录的是否齐全(包括:参考文献的作者、论文题目、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及发表的年、卷、期、页、号等)。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无法改变被他人选择这一事实,但经过不懈努力主宰命运的仍将是我们自己。参考: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贴士

是SCI期刊,挺不错的!我有个朋友投的就是这个,不过是找的熟人,速度挺快的HortScience,园艺科学(美国),这个刊物在整个园艺学刊物中并非很出名的刊物,影响因子较低,所以与其它刊物(美国园艺学报,英国园艺学报)比较起来应该比较容易。通常情况下审稿会在2个月左右结束,之后如果是小修,那么大概再需要一个月就差不多知道消息了;如果需要大修和重新审稿,就再需要大概2个月。之后接受定稿也要一个月吧,而且这个刊物是双月刊,每年6期,所以要想印刷发表出来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我看了你说的研究内容,投HortScience符合他们之中soilmanagement部分的内容要求,不过应该还有其他方面的刊物,比如plantandsiol或者土壤科学方面的问题。其实作为一个要毕业的研究生,你应该最清楚那些刊物属于你的选择范围,因为你平时的文献阅读让你对自己的研究有一个大体定位。多数情况下文章都是可以发表的,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刊物。同时你在写作的时候也需要引用相关的文献,从那些文献所载的刊物,你也应该有个大体的目标刊物。通常情况下在开始写一个文章的时候,心里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刊物,之后根据这个刊物的文章风格和格式进行书写,之后修改尝试投稿。因为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关于hortscience的具体准备稿件和投递稿件的信息请参看他们网站的介绍:详细研读,并在准备稿件的时候严格遵守提到的格式,会让稿件的接收几率更高,速度更快。注意,sci的发表往往细节决定失败,所以要有耐心。同时在论文投稿版应该有比较全面的,关于初次投稿和准备稿件的注意事项及相关诀窍。

sci杂志的影响因子

2区sci影响因子一般介于。 拓展资料: 第一层次: 影响因子大于的SCI源期刊。 第二层次: 影响因子介于(含)的SCI源期刊。 某期刊的影响因子跟期刊的行业有很大关系,有的新兴行业的期刊的影响因子都很高,2区SCI要达到5-8,而对于常规行业,则影响因子低的多。

sci影响因子意思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SCI影响因子的作用:

1、图书馆员: 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荐优秀期刊。

2、编辑: 了解和掌握自己编辑的期刊的情况,制订有效的编辑规划和办刊目标。

3、出版商: 掌握和监测出版动态,掌握出版机会,做出新的出版决策。

4、作者(科研人员):

a.寻找和确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期刊,

b.确定论文投稿期刊,

c.证实已经发表自己论文的期刊的水平。

5、信息研究分析人员:

a.跟踪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

b.研究学科之间及各学科内的引用模式。

c.研究学术论文生产的学问[2]。

d.研究专业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

sci论文影响因子代表水平普通。

1、影响因子很多情况下是选择期刊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根据影响因子的大小来定位期刊的级别大小。一般影响因子在5以下的在SCI期刊算是普通的期刊,5到10左右的是属于比较优秀的期刊了。

2、基本情况下作者发表论文,选择影响因子在5左右的刊物就可以了,如果高于10那就非常了不得了,影响因子是否高是要相对比较的,在同专业同范围的期刊里,大于2的算高,大于1的可以算比较高,大多数情况我们发的都是零点几的。

3、影响因子高的杂志,代表它的期刊的影响力较高,在SCI期刊众多领域中,把杂志按照影响因子排名,排在总数前30%的期刊杂志影响因子的高低代表了学术期刊的质量,在期刊挑选上,挑选影响因子高的杂志,对展示作者的学术能力有更高的权威性。

计算公式

公式为: IFU =(X(S,T) / Y(S,T))。

例如,某期刊2005年影响因子的计算;本刊2004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48 ;本刊2004年的发文量: 187;

本刊2003年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 128 ;本刊2003年的发文量: 154;

本刊2003-2004的文章在2005年的被引次数总计:

176 =(48+128);本刊2003-2004年的发文量总计: 341 =(187+154);本刊2005年的影响因子为 = (176÷341)。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sci影响因子

sci期刊及影响因子

sci影响因子以上算q2区.

发表sci论文,选刊是关键,而sci期刊与国内期刊有所不同,国内期刊有省级、国家级、核心级的划分,sci期刊也有级别的划分,不同的是sci对期刊进行了分区,sci几区怎么划分?sci期刊分区主要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进行的划分,但sci有两个分区机构,也就有两类划分标准。

sci期刊的分区有中科院的分区和jcr分区,首先来说说jcr分区,jcr分区就是汤森路透分区,共有Q1、Q2、Q3和Q4四个区,Q1区应影响因子为前25%(含25%),25%~50% (含50%)为Q2区,50%~75% (含75% )为Q3区, 75%之后的为Q4区。

再来看看中科院分区,中科院同样将sci期刊分为四个区,影响因子前5%为该类1区,6% - 20%为2区,21% -50% 为3区,其余的为4 区,总体来看,两种分区都是按照影响因子高低进行的分区,不同之处在于各个区的标准有所不同。

很多作者纠结到底是按照中科院分区选择刊物还是按照jcr分区选择刊物,其实两类分区都是权威的,适用于哪一种要看作者的发表需求,看学校和单位的要求,就目前来看,国内的高效或者科研机构应用比较多的是中科院分区,所以作者要看具体要求再做选择,以上就是对sci分区的介绍。

sci分区和影响因子都是权衡科研质量的重要标准。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是sci期刊的分区,sci期刊的分区有两种,一种是jcr的分区,另一个是中科院的分区,这两类分区很类似,都是分为四个区,分区的标准也都是期刊的影响因子,至于不同区的期刊的区别,很显然的区别就是这四个区是按照影响因子由高到低排序的。

一区期刊是影响因子最高,学术价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期刊,四区期刊就是四个区中影响因子最低的一类刊物。一般能发表一区的都是一些专家学者、知名大学教授、或者一些在本专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工作者。

二区期刊仅次于一区期刊,二区期刊国内作者发表的就相对多一些了,目前国内一些标准中明确要求发表二区及以上期刊,所以二区是很多国内作者的首选,二区期刊发表难度略小,但也要看具体的学科和具体的期刊,一般的规律是二区期刊较一区期刊容易一些。

三区四区期刊的发表难度就会更低一些,但三区四区期刊在国内有些许争议,就是因为上述我们提到的硬性要求,有些单位和高校是不认可二区以下的刊物的.

杂志更名sci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

(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

sci影响因子意思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SCI影响因子的作用:

1、图书馆员: 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荐优秀期刊。

2、编辑: 了解和掌握自己编辑的期刊的情况,制订有效的编辑规划和办刊目标。

3、出版商: 掌握和监测出版动态,掌握出版机会,做出新的出版决策。

4、作者(科研人员):

a.寻找和确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期刊,

b.确定论文投稿期刊,

c.证实已经发表自己论文的期刊的水平。

5、信息研究分析人员:

a.跟踪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

b.研究学科之间及各学科内的引用模式。

c.研究学术论文生产的学问[2]。

d.研究专业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

SCI和SCIE(SCIExpanded)分别是科学引文索引及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即网络版),主要收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期刊,包括2000多种外围刊。ISI每年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全称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800种核心期刊(光盘版)在内的8000多种期刊(网络版)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这两年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参考来自百度百科

园艺学报的影响因子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什么是权威期刊? 权威期刊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的机构、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但制定标准都有一个大致的原则,如国家权威学术期刊的原则是:1.国家行业主管部委或全国行业学会主办的主要刊物。2.刊物在同行读者中影响较大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2.国家级学术期刊是指国家一级学会或者国家重点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3.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必须是CSCD,CSSCI引文数据库中本学科领域名列前茅的期刊。4.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已认定为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有些行政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和单位,如对学术水平有更高要求,可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所列期刊的范围内,选出部分权威性较高的学术期刊,作为本部门或单位认定的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如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所列的权威期刊目录如下: 国内权威期刊(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1. 哲学研究43. 物理学报85.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 中国社会科学44. 中国科学·B辑86. 工程热物理学报3. 中国法学45. 化学学报87.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4. 法学研究46. 地理学报88. 原子能科学技术5. 民族研究47. 地质学报89. 力学学报6. 求是48. 地质科学90. 机械工程学报7. 国际问题研究49. 地质论评91. 仪器仪表学报8. 人民日报·理论版50. 天文学报92. 中国农业科学9. 光明日报·理论版51. 气象学报93. 作物学报10. 自然辩证法通讯52. 海洋学报94. 土壤学报11. 马克思主义研究53. 海洋科学95. 园艺学报12. 中国语文54. 空间科学学报96. 畜牧兽医学报13. 文学评论55. 地球物理学报97. 植物病理学报14. 文学遗产56.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98. 林业科学15. 文艺研究57. 古生物学报99. 植物保护学报16. 外国文学评论58. 动物学报100. 水产学报17. 外语教学与研究59. 植物学报101. 农业工程学报18. 中国翻译60. 动物分类学报10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 中国音乐学61. 植物分类学报103.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20. 音乐研究62. 昆虫学报104. 中华放射学杂21. 美术63. 遗传学报105. 营养学报22. 美术史论64. 生理学报106. 解剖学报23. 历史研究65. 微生物学报107. 中华病理学杂志24. 中国史研究66. 生物工程学报108. 中华医学杂志25. 近代史研究67. 实验生物学报109. 中华内科杂志26. 世界历史68. 导航学报110.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27. 考古学报69. 环境科学学报111. 中华外科杂志28. 中国图书馆学报70. 系统科学与数学112. 中华妇产科杂志29. 教育研究7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13. 中华儿科杂志30. 心理学报72. 煤炭学报114. 中华耳鼻喉科杂志31. 体育科学73. 石油学报115. 中华眼科杂志 32. 经济研究74. 测绘学报116. 中华皮肤科杂志33. 经济科学75. 化工学报117.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34. 中国经济史研究76. 建筑学报118. 中国医药学报35. 世界经济77. 水利学报119. 中医杂志36. 数学学报78. 土木工程学报120. 中西医结合杂志37. 中国科学·A辑79. 铁道学报 121. 中国针灸38. 数学年刊·A 辑(B辑)80. 金属学报122. 中国骨伤39. 数学进展81. 硅酸盐学报123. 药学学报40. 科学通报82. 自动化学报124. 中国药理学报41. 计算数学83. 电子学报 42. 计算机学报84. 半导体学报

权威期刊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的机构、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要求。

权威期刊一般只是期刊的一种称谓,具体权威与否,以及到底有多权威都没有定量的估计分析,级别主要看影响因子比较。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果树(林木)种质资源与种质创新、无病苗木繁育、有机农业、科技发展与科技战略学术研究1、“果树资源性状鉴定及优异种质筛选”(农业部重大项目)获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2、“四川省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体系研究”(四川省攻关项目)获199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3、“重庆市柑桔良种无病毒苗木繁育”(重庆市攻关项目)获1996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4、“柑桔几种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业部重点项目)获1997年度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5、“四川省柑桔主要病害防治研究”(四川省攻关项目)获199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果树LEAFY同源基因功能及其提早木本植物开花的研究(参加)。 已于2003年12月结题。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珠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建设研究(主要参加,排名第三)。获广西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8、“科技信息远程联机系统”(广西区攻关项目)获1996-1997年度广西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厅局级)(第四名)。9、“广西科技信息网广西情报所节点建设”(广西区重点项目)获1998-1999年度广西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厅局级)(第三名)。10、“广西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与实践”(广西区软科学项目)荣获2000年度广西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三名)11、“柑桔碎叶病毒对八种不同来源枳砧锦橙的反应及脱毒研究”获1999年度世界华人重大学术成果(第一名)。12、“柑桔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害发生与分布鉴定和无病毒良种库的建立”(农业部攻关项目)1999年通过农业部鉴定,99农科果(050)号(第五名)。13、“非营利科研机构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广西区软科学项目)通过广西区科技厅组织的鉴定,桂科鉴字[2001]第011号,成果登记号:200155009(排名第五)14、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区域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恭城县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的试点示范(主要参加),于2004年12月通过验收鉴定。15、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长江流域优质柑桔新品种选育(主要参加),通过验收鉴定16、广西区基础研究项目:荔枝优变新株系特有性状分子标记及早期选择(主要参加,排名第三),通过验收结题。17、广西区软科学项目:广西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主持),2006年2月通过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18、广西区软科学项目: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对科技需求研究(第三),2006年1月通过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19、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和撰写工作,该纲要已通过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桂政发[2006]21号)发布20、广西区软科学项目:广西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2005-2010)(副组长),已通过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21、广西大学基金:钼与杨梅植株生长和根瘤固氮关系的研究(主持),已于2007年4月结题验收。2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杨梅根瘤高效固氮快生型菌株筛选及其固氮基因的分离(协助主持,排名第二),已结题验收。在研的国家及省部级主要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杨梅根瘤及其弗兰克氏菌与重金属铅相互作用研究(主持)。2、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芒果I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优良单株早期鉴定研究(主持)。3、广西农科院重点项目:芒果ISSR分子标记及LEAFY同源基因的时空表达(主持,博士后项目)。4、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香榧的种质改良与遗传多样性研究(协助主持,排名第二)。5、广西软科学项目:未来几年广西产业科技发展预测及对策研究(排名第二,副组长)6、广西区软科学项目:广西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研究(主要参加)。7、广西区软科学项目:广西发展有机农业对策研究(主要参加)。8、广西大学基金:广西大学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主持)。9、广西科学基金应用基础研究:芒果开花基因的克隆及其时空表达模式研究(主持)10、广西青年科学基金:利用定向进化的几丁质酶防治水稻重要真菌病的研究(排名第二)11、国家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部):日本温敏型核质雄性不育系番茄品种引进(主要参与)12、横向项目:梧州市砂糖桔苗木黄龙病快速检测(主持)论文论著1 张建业, 陈力耕,胡西琴,何新华, “银杏雄株GinNdly全长基因的分离克隆”,细胞生物学杂志,VOL24NO3, 张建业,陈力耕, 胡西琴,何新华, “银杏LEAFY同源基因的分离与克隆”,林业科学,VOL38NO4, 朱建华,彭宏祥,苏伟强,何新华,黄凤珠, “广西龙眼种质资源研究及品种选育”,亚热带植物科学 增刊,VOL31NO77, 唐秀玲,何新华,彭宏祥, 陈成斌, “广西石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资源开发与市场,VOL19NO3, 叶裕惠,廖培来,何新华,陈华,邹荣林,黄宗华,“ 绿色珠江建设方略--珠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中国农业出版社, 何新华 陈力耕, 胡西琴,“杨梅属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研究进展”,果树学报;VOL19NO05, 何新华 陈力耕* 胡西琴* 张建业* ,“杨梅根瘤Frankia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VOL28NO6, 何新华 叶裕惠,“重视珠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桂海论丛;VOL17NO6, 何新华著 《柑桔高产栽培技术》, 广西科技出版社, 何新华,刘荣光,吴仁山,欧世金编著 荔枝龙眼芒果低产劣质改造技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11 邹荣林,何新华,杨木成编著. 21世纪可持续农业展望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12 Xinhua He(何新华), Ligeng Chen, Xiqin Hu, Syed Asghar tori. Natural Diversity of Nodular Microsymbionts of Myrica rubra. Plant and Soil, 262(1):229-239(SCI, 影响因子) (MAY)13 Chen Ligeng , He Xinhua(何新华), Hu Xiqin.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itrus Production in . Citrograph,2002, 87(2):8-1014 Hongxiang Peng and Xinhua He(何新华) Lychee ‘Qinzhouhongli’-A New Lychee Cultivar and its Heredity.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ychee,Longan, Rambutan and Other Sapindaceae Plants . Chiang Mai, Thailand, Zhao Xueyuan He Xinhua(何新华) et al Evaluation of Tristeza Tolerance of 45 Citrus Types. Symposium of Twelfth IOCV Conference ,p73-77,New Dehli,India, Nov. 199216 Zhou Changyong He Xinhua(何新华) et al The Occurrence of Satsuma Dwarf Virus in China. Symposium of Twelfth IOCV Conference ,p95-97,New Dehli,India, Nov. 199217 Zhao Xueyuan He Xinhua(何新华) et al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Citrus Virus and Virus-like Diseases in the Mainland of Chona.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itrus Symposium,P546-552,Guangzhou,China , 何新华,陈力耕,陈怡. 非豆科木本植物与放线菌共生固氮相关基因研究进 展.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1):110-11419 何新华,陈力耕,何冰,胡西琴. 铅对杨梅幼苗生长的影响。果树学报,2004,21(1):29-3220 何新华,陈力耕,柴春燕,等. 杨梅根瘤Frankia菌的分离和培养特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6):609-61321 何新华 陈力耕 胡西琴 张建业 杨梅根瘤内生菌超微结构及其固氮酶结构基因的研究。果树学报,2003,20(3):206-21022 何新华 陈力耕 胡西琴 杨梅——我国生态重建的优良经济林果。福建热作科技,2002,27(4):42-4323 何新华陈力耕胡西琴张建业杨梅根瘤Frankia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8(6):659-66324 何新华陈力耕胡西琴杨梅根瘤共生固氮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A]。雷建军主编园艺学进展[C]。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322-32825 何新华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天地,2001(5),-32-3326 何新华 彭宏祥 发展生物信息学 迎接生物经济时代。情报学报,2001增刊,(2001年8 月30日出版),11-1727 何新华等 把握科技信息脉搏 促进企业产品创新。现代情报,99(10),-15-1828 何新华等 发展庭院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政策天地,99(10),-36-3829 何新华等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发展广西创汇农业。广西农村经济,99(2),38-4030 何新华等 进一步推进广西创汇农业的发展。广西经济,99(1),-30-3231 何新华, 陈力耕, 陈怡. 中国杨梅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果树学报, 2004,21(5): 467-47132 郭长禄 陈力耕 胡西琴 何新华 银杏组织培养及其利用研究进展。果树学报,2003,20(5):399-40333 .张建业 陈力耕 胡西琴 何新华. 银杏雄株GinNdly全长基因的分离克隆。细胞生物学杂志2002,24(3):189-19134 彭宏祥 何新华 大石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5)289-29235 杨木成 何新华等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推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7),27-2936 阮恒 林瑞铭 何新华 广西科技资源的现状及优化配置。情报杂志,2003,22(4):92-9537 阮恒 林瑞铭 何新华 广西科技资源的现状及优化配置。情报杂志,2003,22(4):92-9538 .阮恒 何新华 林瑞铭等 广西科研院所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8):43-4439 李达球何新华 彭宏祥,等广西石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23(5):20-2440 唐秀玲 何新华 彭宏祥, 等 广西石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19(3):154-15641 彭宏祥 何新华 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3)-71-7442 阮恒 何新华 林瑞铭 优化配置科技资源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广西经贸,2003,(4):12-1343 . He, . Chen, S. Asghar and Y. Chen. Red Bayberry(Myrica rubra), a Promising Fruit and Forest Tree in China. Journal of American Pomological Society,2004,58(3):163-168(SCI,影响因子) (July)44 何新华,陈力耕, 郭长禄. 硫和钴在杨梅植株体内的分布及对生长的影响. 园艺学报,2004,31(5):641—64345 何新华, 陈力耕, 陈怡,郭长禄. 中国杨梅资源及利用研究评述. 果树学报, 2004,21(5): 467-47146 何新华,唐志鹏, 孟定金,顾明华. 恭城生态果园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福建果树,2004,(4):38-4047 He Xinhua Li Yangrui Guo Yongze Tang Zhipeng Li Rongbai. Genetic Analysis of 23 Mango Cultivar Collection in Guangxi Province Revealed by ISSR. 分子植物育种,2005, 3(6):829-83448 Syed Asghar, Ligeng Chen, Xinhua He and Yonghua Qin. In Vitro Adventitious Shoot Formation and Organogenesis from Embryonic Axes of Myrica rubra Sieb. and Zucc.,(Red Bayberry). As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05,4(4): 345-349 ( April)49 郭长禄,陈力耕,何新华,Syed Asgar Tori. 银杏幼胚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园艺学报, 2005,32(1): 105-107 (FEB)50 姜新兵,陈力耕, 何新华. 香榧体细胞胚发生的研究. 园艺学报,2004,31(5):654—65651 郭长禄,陈力耕,何新华,Syed Asgar Tori, 袁海英. 银杏胚轴、子叶诱导胚状体发生及成苗的研究. 林业科学,2005,41(2):178-18152 郭长禄,陈力耕,何新华,戴正,袁海英. 银杏LEAFY同源基因的时空表达. 遗传,2005,27(2): He Xinhua, Guo Yongze, Li Yangrui, OU Shijin. Assessment of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nd diversity of mango and its relatives by cpISSR marker.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7,6(2):137-14254 何新华,李峰,潘鸿,潘介春,黄桂香. 广西野生杨梅种质资源初步调查与开发利用.种子,2007,26(2):64-6655 He Xinhua, Li Yangrui, Guo Yongze, OU Shijin, Li Rongbai. Identification of closely related mango cultivars by ISSR. 广西植物,2007,27(1):44-4756 张少华,皇甫伟国,何新华,杨挺,赵健,谢显传.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葱中阿维菌素的残留量.农药,2006,45(4):263-264,26857 何新华,陈力耕,潘介春,李峰. 钼对杨梅结瘤固氮的影响及在植株体内的分布.中国南方果树,2006(1):8-1058 He Xinhua Li Yangrui Guo Yongze Tang Zhipeng Li Rongbai. Genetic Analysis of 23 Mango Cultivar Collection in Guangxi Province Revealed by ISSR. 分子植物育种,2005, 3(6):829-83459 袁海英,陈力耕,何新华,李素芳.磷脂酶D在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园艺学报,2005,32(5):933-93860 谢显传,张少华,王冬生,皇甫伟国,杨挺,何新华.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产品阿维菌素及其有毒代谢物的残留量.中国农业科学,2005, 38(11):2254-226061 郭长禄,徐仲,戴正,何新华,陈力耕,解秋菊,李艳召.银杏组织培养生产黄酮、类酯研究.生物技术,2006,16(4):91-9362 何新华,潘鸿,佘金彩,郭永泽. 杨梅研究进展.福建果树,2006,(4):16-2363 何新华,梁侠.广西发展杨梅的思考与建议.广西园艺,2006,17(6):8-964 何新华,潘介春,潘鸿,李峰,黄桂香.广西杨梅经济栽培区划研究.中国果业信息,2006,23(10):12-13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