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期刊参考文献格式怎样

发布时间:

期刊参考文献格式怎样

期刊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参考文献格式:我国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并在2005年就制定了国家标准,即《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

根据参考文献的类型分类如下: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期刊的文献格式如下:

1.参考文献按正文局部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并在序号中加[]。

2.关于常见的各类参考文献标注办法如下:

(1) 著作:作者姓名,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 期刊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J].期刊称号,年,卷 (期) :页码。

(3) 会谈论文集:作者姓名. 题名[C]//论文集称号,会议地点,会议日期。

(4) 学位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一切者姓名.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获取途径。

(6) 电子文献:作者姓名.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含文献载体标志) 见其它].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更新或修正日期) , 获取途径。

(7) 报告:作者姓名. 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 规范:规范号. 题名[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同一著作中作者姓名不超越3名时,全部照录,超越3名时,只著录前3名作者,其后加“, 等”。

4.其他:数据库 (DB) , 计算机程序 (GP) , 光盘 (CD) , 联机网络 (OL) 。

期刊的文献格式如下:

(1)期刊。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2)专著。

[序号]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论文集。

[序号]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如:[4]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对于多次引用的文献,在每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标记中列出各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些出版物也将标明被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作为页码),并置于方括号后(只列出数字,没有“P”或“page”前后的文字和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接线是一个半字线)并且是上标。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

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有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就一定要记得详细的标注出来的。我们引用参考文献也应该要规范,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不规范,也从侧面反映出论文写作者的水平和态度。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的多少能体现出论文占有资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中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偏少,但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性质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多少页相差很大。

怎样去期刊找参考文献格式

不同教材在参考文献中表示方式:

1、连续出版物: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专著: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C] 。 主编。 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D]。 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报告:

主要负责者。 文献题名[R]。 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参考文献的作用:

1、参考文献是反映论文研究的重要科学依据,通过指出论文的观点、方法结合一些材料等,将论文中所研究的来源出处表明,可以反映其科学性。

2、可以将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前人的进行区别开,这不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而且避免了抄袭的嫌疑。

3、可以方便读者查阅资料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标准规范的参考文献可以显示该研究领域的方向和背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英文参考文献用英文状态,用半角;而中文参考文献用中文状态,用全角。

例如: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文献可用符号:

“:”用于字幕、字幕、出版者、制作者、页码与连续出版物分开的文件;

“,”后续责任人使用的原文件名称、出版年份、生产年份、专利文件类型、专利国、卷号、零件号、连续出版的分离文件;

“;”用于序列号、序列号及后续“原位置”项;

“( )”用于确定者、发行号、零件号、报纸版本、生产地、生产者和生产年份;

“[ ]”用于作者编制的文件类型标识和说明内容;

“?”除上述项目外,其他说明项目后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如何寻找论文文献?

论文写作寻找文献时很多同学都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外文文献怎么找怎么阅读?面对海量的文献信息,我往往会感觉无从下手?那么究竟怎么才能查到你需要的文献?找到文献后如何阅读才能用在你论文里?今天蝌蚪学长就给大家讲一下这几个问题,内容较多,大家先收藏再做笔记。

阅读外文文献,对于把握最新科研动态,扩充自己的知识,非常有必要。蝌蚪学长给大家分享一些阅读外文文献的经验,仅作参考。

第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如何有针对性的查找文献?现在各大学图书馆里的数据库都比较全,即使不全也可以通过网络上多种手段获取文献了,所以说文献的获取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查什么样的文献。

1.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文献,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核心期刊,这里也不能一概而论。

当然,首先你要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有哪些,这个就要靠学长或者网上战友的互相帮助了。

2. 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每个领域内都有几个领军人物,他们所从事的方向往往代表目前的发展主流。因此,阅读这些组里的文献就可以把握目前的研究重点。

怎么知道谁是领军人物,这里提供两个小方法:第一,在isi里检索本领域的文献,利用vinos功能找出论文数量较多的作者或课题组;另一个方法先要了解本领域有哪些规模较大的国际会议。登录会议主办方的网站,一般都能看到关于会议的inspect的名字,作为邀请报告的报告人一般就是了.

3. 高引用次数的文章,一般来说高饮用次数如果不是靠字影堆上去的话,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文章,多读这样的文章,体会作者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图表分析的处理,相信可以从中领悟很多东西。

知道了查什么样的文献后,那么具体怎么去查文献?通过关键词主题词检索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通过检索某个学者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通过参考综述检索,如果由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背影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他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下载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关于文献的整理,很多时候大家下文献都是很盲目的抱着一种先下再下来再说的心态,往往下载的文献不少,但只是空占着磁盘空间,不经过整理归类的文献,就不是自己的文献。根据什么来分类?对于拥有大量未读文献的情况,这里有三个简单方法:

1. 文章前言的最后一部分,一般这部分给出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工作,依据,何方法?

2. 文章的图表提出采用的表征方法。

3. 结论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以及是否需要改进,当然对所有的未读文献全部精读,相信工作量也不小,仅可能用50次左右来归纳文章包括文章的目的加表征手段加主要结论,当你按照这个方法归纳整理几十篇文献后,自然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根据你的笔记将文献分类整理。当你在写论文需要解释引用时再回头精读,我觉得这样会提高效率不少。

在归类时重要文献可以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当然分类的标准还有其他,例如根据中文英文综述研究论文等。

如何阅读文献?

1.明确文献的阅读目的,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文献整理分类的时候,实际就已经概括了各文献,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文献整理分类的时候,实际就已经概括了各文献。

下面介绍的是几种不同目的的文献读法。

目的一,回顾重要内容的读法。Take home message,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是什么,并且最好从discoss里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cose,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往往是没有抓到重点。

目的二,扩充知识面的读法introduction,重点读introdu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reference中每天读一两天,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

目的三,写文章的读法discussion,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discussion的时候,觉得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

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忆就不容易忘记。

2.根据文献的类型来确定阅读顺序。对于一个以前没有接触的陌生领域,看文献的方式是先看中文综述,然后是中文博士论文,然后是英文综述,最后是英文期刊文献。先读综述可以更好的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自己要做什么,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

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通过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这行的基本名词,基本参量和常用的制备表征方法,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话,一些基本名词如果简单的想当然的翻译,往往会将你引入误区或造成歧义。同时中文综述里要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这就为后续的查找文献打下一个基础。

中文博士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叙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的,因为他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的比较好的几个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通过阅读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个脉络。英文综述特别是那种indentation是发表在高安排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领域的大家写的。

对此要精读,要分析其文章的构架,特别要关注作者对各个方向的优缺点的评价,以及对缺点的改进和展望。通过精读一篇好的英文综述所获得的不只是,对本领域现在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会很多地道的英文表达。

3.阅读文献中各个部分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及title比Legend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

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美剧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

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变得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增加阅读量。

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

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会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4.文献阅读的一些建议,先找5篇跟自己论文最相关的外文文章看,花一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的看,反复看,要求全部读懂,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一个月以后你已经上路了,把下载的论文打印出来,把论文根据与自己课题的相关性分三类,一类要精读二类要泛读,三类要选择性的读,分别装订在一起。

看过的文献要温习,看完的文献千万不要丢在一边,不管3~4个月一定要温习一遍,可以根据需要对比自己的试验结果来看,做好笔记和标记,重要的结论,经典的句子,精巧的试验方案一定要记下来,供参考和学习。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有些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可以批判性的阅读。

我想如果是你自己做实验多的话,你应该有这个能力判断谁的更对一点,出现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原因如下,试验方法描述不详细,可能方法有差别,试验条件不一样,某些作者夸大结果,瞎编数据,集中时间看文献,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完毕!

在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期刊论文则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引用来源之一。在引用期刊论文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来书写参考文献,以便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所引用的文献。本文将介绍期刊参考文献的格式。期刊参考文献的基本格式分为两种:作者-年份制和数字制。作者-年份制是指文献的作者和发表年份作为引用信息的主要标识,数字制则是通过数字标识符来引用文献。在这两种格式中,作者-年份制更为常见,下文将以此为例进行讲解。

在作者-年份制中,一个完整的期刊参考文献包含以下几个信息:作者,文献题目,期刊名称,发表年份,卷号,期号,起始页码和结束页码。一篇完整的期刊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

作者. (年份). 文献题目. 期刊名称,卷号(期号), 起始页码-结束页码.

其中,作者可以是单一或多个作者,如果是多个作者,则用逗号隔开。文献题目应尽量简洁明了,期刊名称应与期刊网站或出版物上所列相同。卷号和期号可以在期刊封面或网站上查找到,起始页码和结束页码则应写明具体的页码范围。

下面是一些实例:

陈庆华, 马学全. (2020). 基于三元组的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56(13), 167-173.

刘文彪, 吴绍龙, 李建中等. (2019).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自适应流量控制. 电子学报,47(10), 2421-2427.

梁静, 黄洁. (2018). 基于深度学习的飞机故障检测算法研究. 电子设计工程,26(3), 140-144.

以上是三篇期刊参考文献的格式例子,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如何根据文献信息来书写参考文献。

总之,期刊参考文献的格式应该尽量简明扼要、准确无误,以方便读者快速查找所引用的文献。同时,在引用参考文献时也应遵循相应的学术规范和要求。

发期刊怎样导出参考文献格式

问题一:如何用知网导出参考文献的格式 1. 在中国期刊网打入关键词后出来文章,在需要用到的文章前的小框框打上勾,如上图。此时上面的小括号会出现你选择的篇目数量。 2. 点击“导出、分析”按钮。进入新的界面。 3. 将要导出的文章再次打勾。然后选择“导出/参考文献”。 4.出现可以直接用在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可以选择多种导出方式,如doc,xls。也可以再点击“查新(引文格式)”,会出来带有文章摘要的引文格式。其他的功能大家可以自己摸索一下,很好玩,很方便。 更多可以看看早检测 问题二:为什么在知网中导出文献中的参考文献只能导出第一条文献 不会吧,都可以全部导出文献的啊 问题三:知网怎么导出一篇文章的参考文献 把文章下下来,再下个PDF阅读器打开,就可以看到参考文献了 问题四:如何使用ki检索期刊文献结果如何导出为word文件 方法一:编辑文字请点击 CAJ阅读器菜单栏中“工具”,选择?文字识别?,选中文字后系统会显示识别结果提示发送到word文档;编辑图片请点击CAJ阅读器菜单栏中“工具”,选择?选择图像?,选中图片后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 方法二:整本编辑文章,请点击CAJ阅读器菜单栏中“文件”,选择“另存为”将文章保存为txt文本文件。 问题五:如何在知网上导出参考文献的格式 方法/步骤 本文以导出该文章(百度玩经验大家共分享 )的参考文献格式为例来介绍。首先百度搜索打开知网主页。 弹出页面的对话框中输入“百度玩经验大家共分享”,点击“检索”,可以看到出现了该文章。 在该文章前面的方框里点击,然后点击上方的“导出/参考文献”。 弹出的页面中,再次点击前面的方框里,最后再点击上方的“导出/参考文献”。 弹出的页面就是该文章的参考文献格式,可以复制到需要的地方。 如果有多篇参考文献格式,复制就显得麻烦了,这时可以使用导出功能把需要的参考文献全部导出来。 问题六:如何从知网或者万方上导出文献到endnote上啊 你导出的txt里面包含的是引文信息,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作者、单位、出版时间、来源等等信息,实际上endnote就是管理这些信息。如果你需要文献的pdf原文,需要自己下载,然后链接到endnote中对应的条目中去。 问题七:知网可以导出选中文献的参考文献吗 可以的 这个是完全没问题的 问题八:知网上导出的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吗 知网上导出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是正确的,如果手打觉得繁琐的话,可以直接检索文献,然后导出。 下面是百度经验的链接,您可以点开看看: 仅供参考,具体格式估计每个老师要求的有所不同,再次基础上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再作稍加修改即可。 来源:早检测 问题九:为什么中国知网导出不了参考文献 有时候官网会出故障,当然并不是经常,这种情况可以问问知网官网的客,服。至于要检测知网VIP、PMLC的话,早检测有,我觉得可以看看。 问题十:知网(CNKI)检索以后,如何一次导出500条检索结果?我只能一次导出20个。 5分 第一步,把每页显示的检索结果的数量(篇数)从20调整到50; 第二步,把第一页上的50篇全选,然后翻“下一页”,再全选,一直到选择了500篇; 第三步,点击“导出/参考文献”,弹出另一个窗口“文献管理中心”; 第四步,全选500篇,再点击“导出”即可完成。

参考文献是一篇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参考文献的格式是很繁琐的,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快速导出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呢?今天我来介绍一种简单方法。 在网页搜索“中国知网”,并进入“中国知网的官方网站”。 在官网首页,文献检索栏,输入您引用的论文全名,或者关键词、作者等都可以,本文以输入关键词“地热发电”为例,点击搜索。 我们在众多的搜索结果中找到我们引用的参考文献,勾选一下,然后点击“导出参考文献”。 点击选择“文献导出格式”,点击导出至以Word格式保存,下载至桌面保存。下载完成之后打开该Word文档,复制到论文就可以了。

怎样把期刊写成参考文献样式

格式为作品的“出版年份”或期刊的“年、卷(期)”+“:页码(或页数范围),”对于多个引用文件。

每一引用文件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些出版物也将表示引用文件位置的信息作为页码)应分别列在每个引用文件的序号中,放在方括号后。

扩展资料:

论文格式的注意事项:

1、打印要求

所有毕业论文均采用A4纸打印,上下边距,左边距3cm,右边距。行距为行距的倍数(设定值为);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为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纸上使用的字体要求是宋体。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扩展资料:

多次引百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度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知等前后文字、字符)并作上标。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道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期刊格式参考文献格式

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学术堂提供了参考文献格式并举例说明:(1)期刊[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2)专著[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3)论文集[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4)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5)报告[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例如:[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报纸文章[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9)电子文献[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1、期刊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

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

示例: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34.

2、学位论文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

示例:

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15.

3、书籍著作类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

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扩展资料

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

(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

(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

(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

(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