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地质学与中国社会论文

发布时间:

地质学与中国社会论文

地质工作的社会属性、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地质工作的发展规模和国家、社会对地质工作的投入强度,这都与国家对地质工作的需求相适应。在计划经济时期既有经济发展规律,也有政府对地质工作的认识水平,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着当时的地质工作规模和资金的投入。市场经济时期地质工作的规模和资金强度同样符合这个规律。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经济社会处在恢复时期,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和人们生活的提高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极大,造就了我国地质工作的黄金发展时期,也形成了单一的国家财政投入,其资金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较高。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我国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矿业经济的低潮和人们对地质工作基础性和超前性的认识不足,造成我国地质工作的资金投入在国家财政中的比例下降,地质工作处于低谷时期,这个时期的地质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失。

“十五”以来我国地质工作处于一个迅猛发展时期,基础地质工作得到了加强,矿产勘查增长的速度之快和规模之大,出人意料。据不完全统计,2007 年全国用于基础地质调查和固体矿产勘查的资金已突破 161 亿元,其中国家财政 ( 中央、地方) 支出约占 40%,其增长幅度较大。

由于地质工作的基础性、效益滞后性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在工作部署时必须有战略的眼光,需要提前部署安排。毛主席讲过的 “地质工作要提前一个五年计划,一个十年计划,准备好矿产资源”,其实就是建立在对地质工作发展规律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有关青藏铁路的地质工作是在 20 世纪 60 ~70 年代开始专项部署的,中比例尺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资料为3 条进藏铁路的选线和青藏铁路的设计提供了支持。但是,在开工建设之时,大比例尺的相关地质工作滞后,未能完全满足青藏铁路设计和施工的需要。从找矿开始到矿山建设,其周期需要长达5 ~10 年甚至更长,目前后续开发资源储量的不足,可供建设的资源基地和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基地不多,已经显现了地质工作必须超前部署的意义。

地质工作也有应急性的一面,比如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预测,地质环境的调查和治理,矿山开发后续资源的勘查,矿产资源的边探边采等,都显现了其应急性的特点。

地质工作的结构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新中国成立后前 50 年的地质工作是以矿产资源勘查为主线,以调查我国地质条件为基本任务,其地质工作的专业结构中有关矿产资源勘查的比例大。改革开放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成了我国社会关注问题,地质工作的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也成为地质工作需要遵循的重要政策。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生存空间相关的地质工作分量就逐渐加大。

地质工作必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我们不能不顾社会对矿产资源的旺盛需求,将地质工作的重心全部或大部移到环境问题中来,也不能在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时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必须正确地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要不断扩展地质学的应用领域。地质学已经融入许多产业,形成了多种专门的应用学科。到目前为止,应用地质学科的发展并没有完结,仍然在向更多、更深、更细的专门领域发展。应该把地质学视为一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

要不断发展和应用先进技术,综合应用各种探测手段。地质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使用新技术的过程: 从最早的铁锤、罗盘、放大镜,到现在的高精度地震仪、质谱仪、航空物探、卫星遥感、探月、深钻、深海机器人、计算机等,地质学的观测手段在宏观和微观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推进了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迅速发展。现代地质工作的水平、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的方法技术。特别是地表或浅部矿日益减少,在大量转入寻找深部隐伏矿的今天,应用先进的探测技术尤为重要。因此,不断发展和应用先进技术,是现代地质工作的基本方向之一。

[中图分类号] [文献码] B [ 文章 编号] 1000-405X(2013)-7-229-2 中国地质调查局是我国目前唯一组织公益性地质钻探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的单位,自1999年成立以来,在组织地质钻探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对我国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面对地质工作大发展的新形势和实现地质工作现代化目标的要求,地质钻探技术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起到对地质工作的支撑作用,笔者对这些问题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在此发表,希望能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问题。 1地质工作对钻探技术的需求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紧缺,资源问题成为制约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引起了国家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提出的地质工作主要任务中,突出能源矿产勘查和加强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是两项首要任务。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经费,除了正在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基金之外,又启动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基金和地质勘查基金。此外,地方、甚至个人也在找矿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进行积极的投资。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加强,地质钻探工作量成倍增长,一些省区的年钻探工作量达到了几十万米。钻探工作项目资金来源有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补偿费、中央财政补贴、省资源补偿费、地方财政补贴、市场项目等。钻探工作量加大,使得对钻探设备和技术的需求同时加大。 2地质钻探技术应用现状 与世界先进的钻探技术相比,目前我国地质勘探工作中采用的钻探技术总体水平比较落后。钻探施工主要采用立轴式岩心钻机,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设计。现代的全液压动力头钻机依靠进口,我国自己研制的产品已经开始出现,但还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而且现在只有个别钻深能力(1000m)的钻机,还未形成系列。钻探工艺方面,一些先进的钻进工艺方法还没有得到推广应用。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方法虽得到了较多的应用,但还未能大面积普及。液动锤钻进(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方法的优点虽然为人们所认识,但由于该方法在恶劣的泥浆条件下使用时,钻具可靠性和寿命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及这些年钻探现场管理水平的下降,使其在地质钻探中的应用较以前更少。一些具有较好前景的先进的钻进工艺方法,如绳索取心液动锤钻进方法和不提钻换钻头方法虽然都已研制成功,但实际应用很少。空气反循环取样钻进方法尽管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但由于没有得到地质人员的认可,至今未能得到推广。除此之外,目前地质钻探施工中所用的钻孔护壁堵漏技术、测斜技术等,基本上也是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水平。由于采用的钻探技术水平不高,地质勘探中钻探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不太理想,表现在台月效率较低、复杂地层钻进问题多、深孔钻进能力差、钻进成本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钻探技术对地质工作的技术支撑效果受到影响。 3地质钻探技术发展目标 笔者认为,考虑地质钻探技术发展目标时应该分阶段,应该分成近期、中长期和远期。划分原则是:至2010年为近期,至2020年为中长期,至2050年为远期。 远期(至2050年)目标 实现地质钻探技术的现代化应该是钻探技术发展的远期目标。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国务院温家宝就贯彻决定所作的重要批示中,都明确地提出了要实现地质工作现代化。关于地质工作现代化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笔者的理解是:地质工作现代化的标志应该是,在地质工作中普遍采用具有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地质勘查技术。钻探技术是地质勘查技术的种类之一,地质钻探技术的现代化也应该符合此项标准。然而,此项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因为只有国家的整体工业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后,我国的地质钻探技术才有可能从总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地质钻探技术现代化与国家的现代化应该是基本同步的。邓小平同志在介绍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时,明确提出到2050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999年10月22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向公众宣布:我们的目标是,到下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由此看来,我国地质钻探技术现代化实现的时间应该是21世纪中叶。 中长期(至2020)年目标 地质钻探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至2020年)目标应该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地质钻探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自主研发的新型钻探设备和先进钻进工艺方法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钻探装备与施工技术总体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近期(至2010年)目标 地质钻探技术发展的近期(至2010年)目标应该是:初步完成2000m深度以内的新一代地质岩心钻探设备系列研制;改进完善一批先进的钻进工艺方法,使之达到推广应用的水平;取得一批深孔钻探、复杂地层钻探和高精度定向钻探技术研究成果;研发成功现代的深水井和煤层气井钻探用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地质钻探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取得较显著的成效。 4地质钻探技术近期研发工作重点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期组织开展的地质钻探技术研发工作基本上是按照上述的近期目标的思路安排的,重点研究内容如下: (1)2000m深度以内的新一代地质岩心钻探设备系列;(2)满足覆盖区化探和异常查证需求、适应复杂地层条件的轻便、高效、多功能取样钻机及其配套的钻进工艺方法和器具;(3)1000m全液压动力头水井和煤层气井钻机及其配套的钻进工艺方法和器具;(4)改进完善一批先进的钻进工艺方法,包括冲击回转钻进方法、绳索取心冲击回转钻进方法、不提钻换钻头方法和深孔绳索取心方法;(5)解决复杂地层钻进技术难题,包括复杂地层钻孔护壁堵漏技术问题、复杂地层取心技术问题等;(6)高精度定向钻探技术,包括提高钻孔测量精度和定向钻进施工中靶精度的技术以及取心定向钻进技术;(7)万米科学超深孔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除了研究与开发工作以外,钻探新方法、新技术推广应用也是中国地质调查局钻探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拟开展以下一些工作: ①新型岩心钻探机具应用培训;②地质调查浅层取样钻技术应用培训;③地质钻孔测量技术应用培训;④新型地质钻探泥浆体系应用培训;⑤节水钻进技术应用培训;⑥空气反循环取心钻进技术培训和应用示范;⑦车载式浅层取样钻机应用示范。 5几个值得强调的问题 加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通过技术创新可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在短期内获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使一些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这里举2个钻探技术领域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效的实例。第一个实例是科拉超深钻。前苏联的工业技术发达程度比不上西方国家,却钻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口深度超万米的钻井——12262m深的科拉超深井。钻万米超深井的难度非常大。这口井之所以能钻进成功,是因为前苏联人在施工这口井时进行了大量的钻探技术创新,其中3项对钻进施工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创新是:超前孔裸眼钻进方法;铝合金钻杆;带减速器的涡轮马达井底驱动。第二个实例是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该项目是在坚硬的结晶岩中施工5000m连续取心钻孔。这种施工在我国没有先例,在世界上也属高难度钻井工程。该井在施工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涉及套管和钻进施工程序、取心钻进技术、扩孔钻进技术和井斜控制技术,最终获得了高效、优质的施工效果。由于采用螺杆马达-液动锤-金刚石取心钻进方法,使机械钻速提高50%以上,回次长度由3m提高到8~9m,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和成本。 加强新方法、新技术推广应用 新方法、新技术从研发出来,到在钻探施工中得到普遍应用,通常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做大量的推广应用工作。推广应用工作包括宣传、现场演示、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等。这些环节工作效果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得到实际应用所需的时间,影响地质钻探技术现代化的进程。为获得好的效果,该项工作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因为研发单位通常只是从本单位的利益和眼前的利益考虑推广应用工作,而该项目工作的计划和组织实施需要一种全局性和长远的考虑。这些年来,在钻探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所有环节中,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是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加强此方面工作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王达.探矿工程(地质工程)未来20年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4,31(1).看了“地质钻探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钻探技术应用论文 2. 工程地质勘查论文 3. 工程地质勘察论文 4. 地质毕业论文范文 5. 地质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呢。算是 国家级核心 期刊。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持的“973”项目及专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项目600余项,科研经费稳步增长。殷鸿福院士主持完成的确定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金钉子”(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荣获“2001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200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的殊荣。学校师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杂志Nature上发表论文4篇,Science 1篇。5年来,学校共有50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中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EI收录,英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收录,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和CSSCI。科学研究始终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参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引领行业科技发展,培养和输送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学校作为唯一高校参与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拥有军工项目科研生产完整资质,成立了2个“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预研分中心,参与了“嫦娥工程”月球探测数据处理和月球应用研究,自主研发的MAPGIS软件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载人航天搜救。学校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学校及时组织科技赈灾专家组奔赴灾区,为灾区预防次生灾害、做好灾后重建与城镇选址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学校拥有纸质图书资料155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0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67个,多媒体资源近60000小时;学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地球科学类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 学术期刊 《地球科学一一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EI》、《CA》、(Pж)、《CBST》、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美、德的《地球科学光盘数据库》以及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湖北省优秀期刊”。《地质科技情报》:《CA》、《GeoRef》、《PЖ》收录,已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是由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工程地球物理类专业学术期刊。《安全与环境工程》:本刊被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入网中国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数字化期刊群》。《宝石和宝石学》: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收录,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中国社会科学与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道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报刊职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当然是核心。国字头大报嘛,全国没有第二家。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类报纸。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期刊分为几类?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

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是一种合法的期刊。正式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家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和独特的方针。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第一份全国性的理论、学术专业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1979年成立。编辑、翻译出版七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和一份学术理论报纸,承办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创刊 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5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80年创刊 季刊 季中月1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创刊 月刊 每月20日出版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3年创刊 季刊 季末月25日出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7年创刊 双月刊 双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15日出版

《中国文学批评》2015年创刊  季刊  季初月20日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倡导理论和学术创新,弘扬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朴实的文风,努力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利用自身深厚的理论学术积淀和完备的编辑出版体系,使《中国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历史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

协同作业、相辅相成,努力成为深刻反映学术前沿、时代精神与中国经验的权威阵地,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平台,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窗口。

《中国社会科学报》前身是社科院办公厅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和社科杂志社编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内容偏社科,属于行业报。为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已在广东、上海、陕西、武汉等四地建立记者站,吉林、四川、重庆、美国等记者站正在筹备中。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拟将《中国社会科学报》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分别于周一、周三、周五出版,报纸零售价由原来每期3元调整为每期2元,全年订价296元。订户可在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事业发展中心进行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内统一刊号:CN11-0274;邮发代号:1-28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社会科学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30年宣传片

中国地质杂志社官网

是李四光、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中国地质学会官网

分别是胡老师,和罗老师跟张老师。中国人研究中国地质杂志创刊于195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据2018年11月期刊官网显示,《中国地质》编辑委员会有45名特邀委员、57名委员、3名编辑。据2018年11月9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地质》共出版文献7857篇、总被下载987493次、总被引50876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18年11月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地质》共载文2709篇,基金论文2069篇,被引量为30440、下载量为86784,2015年影响因子为。

不容易投稿,具体还要看自己作品的质量。投稿,是作者将自己享有著作权的某一未发表作品投寄给媒体、报刊杂志社、广播电视台或出版社并希望被采用的行为。

中国社会科学报地址

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稿网站 网页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行者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报刊出版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各兄弟社团:

你们好,我们是北京人文大学起点文学社,时值2015年5月,为本社年度风采展示月,经本社研究讨论后,决定组织起点文学社第三届风采展,并诚挚邀请北京各高校兄弟文学社团。本次风采展为起点文学社社团风采年度展示活动,希望得到各高校文学社团更深入了解,同时本社真心希望自此基础上能够有更多的文学社团交流合作。

起点文学社一直很珍惜和各个兄弟社团的情谊。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彼此之间的了解,相互交流经验,彼此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至此,起点文学社全体成员特向各兄弟社团发出邀请,诚挚邀请各兄弟文学社团代表参加本次起点文学社风采展。

此次活动,以文艺表演、幻灯片展示、及部门风采展示为主要形式,其中包括:朗诵、歌曲、现场互动等多种节目,并配发精美礼品。欢迎大家的到来!

(邮件中有邀请函回执,请贵社阅读后填写发回,谢谢合作)

主 办 方: 北京人文大学起点文学社

时间安排:

风采展时间: 2015年05月29日下午14:50—16:30;

注 意:由于本校距离市区较远,本社特决定组织人员与各社团代表在地铁二号线积水滩站集合,在本社社员带领下,统一乘车,前往本校。

集合时间: 2015年5月29日—12:40

具体地点: 地铁二号线 积水滩站 西北口

对此造成的不便,本社深表歉意,望众兄弟社团见谅

活动地点: 北京人文大学第一阶梯教室。

联系人员: 任志伟  陈复昂

北京人文大学起点文学社

2015年05月27日

文学邀请函 [篇2]

女士/先生:

“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自2004年来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在学界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等媒体多次予以重点报道。2015年《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在总结以往十届论坛的`基础上,编辑出版《全球语境与本土话语: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十年精选集》,为进一步扩大论坛的学术影响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事业更好地发展,展望未来研究的选题、方法与路向,经协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大连民族学院将于2015年7月19-21日共同主办第十一届论坛,主题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鉴于您为民族文学研究做出的富有价值的贡献,特邀请您参加此次论坛,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会议议题:

1)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民族文学研究

2)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动态、趋势与理论总结

3)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回顾

4)多民族文学论坛的学术反思

二、会议安排

报到时间及地点:2015年7月 19日,大连民族学院民族宾馆。

2015年7月20-21日在民族宾馆举行正式会议。

会议不收取会务费,与会者往返交通费、住宿费自理。住宿费现在最低优惠价为标间包房327元/天。

按国家规定,会议不安排文化考察活动。承办方介绍旅行社,有意者考察者可自主联系。

离会时间:2015年7月22日。

交通路线:会议不安排接站,机场离酒店30公里,打车约60元,有机场到开发区的机场中巴专线,票价25元;火车站离酒店公里,打的约60元,火车站到开发区的轻轨票价4元。

三、会务联系方式: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周翔

电话:, #url#

刘大先

电话: 电子邮箱: #url#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100732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

苏珊

电话: #url#

李晓峰

电话:(手机) 邮箱: #url#

地址:大连市开发区大连民族学院文学院

如蒙决定参与,务请尽快将回执寄至#url#, 回执截止日期为6月1日。

与会论文电子版发至 #url# 抄送#url#

请在邮件主题注明“第十一届论坛”字样,论文全文截止日期为6月30日,会议主办方将根据论文提交情况寄发正式邀请函。敬候您的回复。谢谢。

(回执见下)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

2015年4月14日

文学邀请函 [篇3]

您好!我们定于2015年7月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英美文学学术会议,想邀请您届时参加。会议免费安排食宿,往返机票自理。如果您有要宣读的论文或要发言的论题,请尽早来函告知,以便会议安排。希望您届时光临。请尽快来函确认。 祝一切顺利! 会议召集人:赵研秘书长

文学邀请函 [篇4]

亲爱的同学:

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新的一年正欣欣然向我们走来。在这辞旧迎新之际,首先向您致以新年的问候,真诚地祝福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新年快乐!

诚挚邀请您莅临

______学院2015新年联欢晚会

日期:(周日)

时间:18:30

地点:______校区____________广场

文学邀请函 [篇5]

各位大侠:

由中国泗河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华夏文坛》,传播传统文化精髓、发表各地作者作品、推荐文坛新人,为各位大侠施展功夫提供了一块高质量的场地。为广交天下高手,《华夏文坛》编辑部与烟台世纪光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创刊笔会,特邀请各位文友及勇士侠客携友相聚,共同沐浴新世纪文学春天的阳光!

一、会议主题

1.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社会

2.市场经济下文学现状与前景

二、会议内容

1.由著名学者、作家、编辑吴开晋、耿建华、袁忠岳、李心田、吕家乡等人就文化及文学的诸多问题进行研讨,认真审阅、修改作者交出的作品,并于会后编辑与会作者作品专栏,在《华夏文坛》上发表。

2.出版过著作的作者可将著作带到会上进行代表签字赠书,有待出版的书稿可带之会上审定后可列入《华夏文坛》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大型系列丛书,在两个月内,由国家正式出版社出版。

3.举办文学沙龙晚会,邀请实力派文学书画朋友与代表一起探讨文学问题。

4.组织大家参观游览

三、会议时间

2015年5月27日全天报道,5月29日离会,会期三天。

四、与会事宜:会晤费共计380元(用于住宿、用餐、授课、改稿、评审、合影、旅游、材料等)

五、报名电话:、、

联系人:刘先生、马女士

《华夏文坛》编辑部

烟台世纪光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5年5月12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