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

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你这个太长了,可以自己在网络上查找下了,开扩恩维变成自已的语音。

1.教育实习1896年盛宣怀创办南阳公学时就有了教育实习,并设置四院,,作为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场所。张念宏先生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教育实习是师范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校组织师范生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教师,同时它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1]]叶澜老师在《中国教师新百科:中学教育卷》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高校学生进入基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并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认识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并通过教育实习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对该专业不更深的理解和认识。”[[2]]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整理,笔者认为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与本论文相符合,本论文将采用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界定。2.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我国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概念界定是大同小异的,南京师范大学的陈丹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本科生在学前教育院统一安排和组织下,走进幼儿园中,并在学校和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践行到实践中,从而获得幼儿园的保教实践能力。”[[1]]有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走进园所,在学校和幼儿园的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幼儿园中保教活动进行学习的实践活动。”[[2]]还有的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毕业前由学校统一安排下进入幼儿园,并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对园所的教育教学、管理等进行学习,从而在实践中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的教育实践活动。”[[3]]通过对比整理研究者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相关界定,笔者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由学校的统一安排,进入到一线的幼儿园,并且在“双导师”的带领之下,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进行学习、研究,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全面发展的实践教育活动。1.研究目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质量,并去完善教育实践制度和为改善教育实践提供资料与依据,同时让它更好的发挥作用,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前专业教师。2.研究对象(1)问卷调查对象选取K大50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并对学前教育实习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学校、园所、自身在实习中表现的满意度。(2)访谈对象选取了K大15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向他们了解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具体因素,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去了解,分别是学生自身因素、实习学校的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以下是访谈对象信息汇总表: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学校指导老师的指导及时性、指导及内容、指导方法、指导态度的满意度都是一般满意,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通过基本信息中对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的调查可以知道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指导老师带的学生比较多,有23个。”所以因为此原因指导老师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的反馈得不到解决及时解决,所以学生对学内指导老师的满意度不高。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时间、学校对实习的前期准备、学校开展的动员会、实习的总时长的满意度都是一般;对学校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实习次数的满意度是不满意。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希望更早的去实习以及希望实习的时间更长;学校对学生实习前期的准备不够充足,没有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去正确看待和认识“实习”;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没有机会去幼儿园进行见习等活动,所以学生把实习看的比较重,期待值也很高,但是对于仅此“一次”的实习机会,学生对此的满意度还是很低的。(3)对实习津贴的满意度实习学生对于实习期间的实习津贴的满意度是很不满意(70%),实习津贴在实习学生的心里占有很重的位置,它能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有学生在访谈中说:“实习津贴太低,但是实习的工作量却很大,同时工作也很杂很累,会让他觉得拿着很少的钱却干着比工人还累的工作,每次想到这里就不会那么认真的去工作,而且越来越懈怠”(A6)。所以津贴的高低在实习中真的很重要。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期间的家园合作、学到的知识、学校对于实习的考核成绩等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园所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是满意。家园合作在实习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但是学生对此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学生在与家长的相处之道上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实习期间学到的知识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实习的时候学到的一些知识,但是并没有学生想象中可以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度中不满意占了30%,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校的考核结果或者方式存在一定的不满。

随着近几年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师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逐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逐渐提升;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日趋年轻化,90后的青年教师日益成为幼儿园教师的主体力量。这种变化使幼儿教育事业充满了活力,但同时也使幼儿园面临诸多挑战,因为青年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追求个性表达,较为任性,害怕吃苦,尽管理论水平较高,但难以与实践相结合。这使他们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时束手无策,难以满足孩子与家长的需求,进而产生教学倦怠感,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极易丧失信心。幼儿园青年教师群体的培养和培训由此成为幼儿园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应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园的园本教研,立足于日常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小组备课、日常上课、理论引领和勤于笔耕,系统地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力争计每个教师成为园本教研的主人,实现教师作为教研主体最大限度地参与,使教师在感受、体验、反思自己教学的过程中提高专业水平。1小组备课,加强教师的学习能力我园的小组备课,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年级组长分别组织A、B班教师,对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说课、研讨,最终统一意见,得出最佳教案,各班也可根据本班实际悄况进行适当修改。每个教师在小组备课中需做到:有准备地说:小组备课前,每位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活动,认真研究教材和分析幼儿后,从教材、教法、学法、活动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对一些如目标定位、环节设计、活动准备、幼儿反应、细节把握、重难点解决等方面教师需理论结合实践进行说课。如中班美术欣赏《百老汇爵士乐》,备课教师重点对活动准备进行了说课,因为幼儿对百老汇的夜景、爵士乐的风格等相关经验比较缺乏,于是,说课教师提议活动前借助图片、音像、文字、乐曲等形式,帮助幼儿做前期的经验准备。有选择地听:听别人说课是一个有效的帮助和再学习的过程,听课者对他人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需有自己的判断标准,确定哪些是精华,是自己欠缺的,哪些是值得商榷的,有待讨论。如大班数学活动《大家爱锻炼》,活动强调运用多种形式统计各个项运动的人数。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先讲解后操作,使得幼儿都模仿教师的记录方式,答案较单一。借鉴说课者的教学经验,先让幼儿思考有哪些记录方式,这样,幼儿的思维就得到了扩展。小组备课时,要有选择地听,对自己在实践中有疑问的、最需要的内容进行记录,而后进行内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有思考地学:学习他人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小组备课中所有教师的共同想法,但学习不是简单的方法套用,而要学习经验背后支撑的理论,用理论研读经验。通过学习他人教育经验背后的教育理念,才能掌握具有个别化特征的教育方法,才能在理念指导下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科学活动,许多教师都习惯于提前将材料放在桌面上,而后让幼儿猜测问题,幼儿自然就没有思考的必要。每一次科学活动的材料都有其特性,教师不可以照搬他人的做法,需要结合具体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处理,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有方法地做:实践中,可以借鉴、模仿他人的教育策略,但一味地模仿会削弱自我思考的意识和习惯,抑制自身发展,如果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就会使组织的活动更趋于成熟。如大班儿童诗《一个人》,活动目标中要求体验与同伴在一起的乐趣,以及失去朋友的孤单感受。说课者强调活动前先要让幼儿体会孤单,提议以“盲人走路”的游戏切入,这样才能很好地体会诗中孤独的情感。大家都肯定这个方法很好,但许多教师并没有一味地照搬,而是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有的以一些小游戏导入,如单指扫地、一人抬桌等。小组备课尝试建立合作式的伙伴互助关系,将个体的智慧转化为群体的智慧,让群体的智慧成为推动个体智慧的源泉,为成熟、优秀的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2日常上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上历来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说法。“得法”指的是符合受教育者身心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法。针对日常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检验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目标定位准确: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总指导方向,依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确定教学策略,并以教学目标来衡量和评价教学结果。如大班科学活动《巧取珠子》,教师在目标上确定了四条,这四条目标兼具整体性、全面性和针对性,不仅体现隋感、认知及能力三大维度的要求,并结合《纲要》精神,突出了思维习惯和个性态度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就是如何对活动进行合适的目标定位,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幼儿,才能对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过程详略得当:活动过程是为实现活动目标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而对活动内容的具体展开和教育方法的具体运用。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活动的形式要多样、有趣,提问要精练,便于激活幼儿思维,对于重难点,教案的设计要详略得当,切不可拖拉冗长。如中班数学《等分》,教师在每一次等分前都要集中讲授,显得过于拖沓,而最后给等分后的三角形排队,教师一跃而过,又显得仓促。如果教师能讲解完一次等分的方法后,让幼儿自主探索,不仅可以节省多次集中讲授的时间,还充分尊重了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注重师幼互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觉察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如大班体育《小小野战军》,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注重师幼互动,一方面放开手让幼儿玩,让幼儿自主探索,在观察到一些现象后给予特别的指点,并和全班幼儿共同学习、欣赏幼儿的新经验,通过一步步分享新经验,层层递进,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在玩中学习,教师在观察中帮助其提升,并进行简短小结,看似简单的抛接球,却能看出教师启发、引导得十分到位,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注细节处理:教学细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一种流露,是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学功底的一种展现。看似平常,却蕴涵着智慧;看似简单,却孕育着深刻。如小班综合活动《好玩的垫子宝宝》,教师事先作了周密的准备,活动效果也很不错,但有几个细节,却让幼儿的活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是椅子的摆放,教师考虑到小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且易分散,于是坐成了“U”型,结果幼儿和“垫子宝宝”做游戏,就有了一些碰撞。二是教师在评讲时,因为垫子都拿在手里,幼儿的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教师及时采取措施让“垫子宝宝”回到桌上休息,幼儿的注意力才很快集中了起来。正是那小小的教学细节,却让课堂演绎出精彩。在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年级组长、教研主任、正副园长会定期进班听课,及时就教学活动中的亮点和出现的问题与教师沟通,对比较成熟、优秀的活动,会推选出来在全园展示,对有争议和亟待求证的活动,会展开“一课三议”进行商榷研究,同时,每学期还组织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全园教师潜心学习智慧的课堂。3理论引领,完善教师的教研理念我园两周一次的教研沙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的教研平台;还积极邀请幼教专家、教研员为全体教师进行理论讲座;组织教师阅读先进的教育理论书籍并交流互动;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想交流,教师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与他人的教育行为,互相取长补短。从案例分析中学习理论:案例分析是把实践中一个典型的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引导教师在生动、情景性的教育背景下对案例中的事件、情境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和评论,通过不断说明、反省、论证、修改的过程获得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经验。如中班数学《快乐的旅行》,教师巧借扑克牌,创设旅行的情境,让幼儿学习分类和排序。整个活动幼儿兴趣高涨,目标达成较好,让幼儿在教学情境中快乐地学习。但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较随意、重复,显得拖沓繁琐。于是,大家共同出谋划策,研讨教学中语言组织如何精练,将个人的智慧凝聚成集体的智慧,呈现出和谐协作的研讨氛围。从问题研讨中提升理论:教研活动中,对于那些熟视无睹的教学问题,开展问题研讨,引导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研究问题,进而分解问题,通过剖析、反思、互相启迪,教师不断进行思维碰撞,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理念。如在早期教学研讨中,教师们探索出阅读教学“四部曲”(即:看、想、做、思)。看:教师自己认真看绘本,仔细研读绘本;想: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做: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认真组织教学活动;思:教师对活动的目标、环节、细节等进行反思。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实践、反思,探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从专家讲座中储备理论:通过邀请专家来园与教师研讨,鼓励教师向专家大胆说出想法与困惑,请求其结合实践帮助诊断和分析,提出指导性建议。如我园聘请南师大的虞永平教授解读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许卓雅教授开展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知识讲座等,从一个个专家讲座中,教师储备了丰富的教育理论。从理论书籍中完善理论:我园教科室每学期都向教师们推荐不同的教育书籍,每个班级还需轮流推荐好的文章,教师看后都要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帮助教师内化自己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如《窗边的小豆豆》、《和孩子一起跳舞——给中国幼儿教师的50封信》、《孩子来自天堂》、《爱的教育》等,我园为每个老师订阅学前教育类的期刊,通过这些理论书籍的引领,教师开阔了眼界和思路,使教师有效获得知识经验及教学策略等。4勤于笔耕,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写”是教师学习的一种方式。在写的过程中,教师会进行深人系统地思考,这也是教师成长的途径、发展的阶梯。为此,我园也制定了相关写作的制度,即要求教师每周一篇课后反思,每月一篇案例分析,每学期一篇教研论文,并组织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写作经验,共同提高。课后反思:教师写课后反思的过程其实也等同于教师课后自我评价的反思过程。把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疏漏失误,以及自己的教学体验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中班科学《食物的旅行》,小组备课时,大家一致同意运用逼真的人体消化系统模型来帮助幼儿理解食物的旅行。可是,活动的效果却出乎意料,一些胆小的女孩子都被吓哭了。课后,备课小组成员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过分注重教具的知识传递功能,忽略了教具的情感体验功能,完全可以通过趣味化的图片或者形象的电教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消化系统。有了反思,才会深刻地记住失误。可见,反思是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发展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案例分析: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拓展思路、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形成自己新的认识,是一种教师互动的学习方法。案例分析的形式主要有实录式、叙事式、概述式。实录式是将教学事件以白描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来的一种案例写作形式,主要是师幼双方的对话、行为以及当时的各种具体情境和细节的描述,突出事件过程的真实性。叙事式是将教育教学事件以故事叙述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叙述时将教育教学中所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突出事件的情节性。概述式是将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概括式描述,在描述的过程中夹叙夹议,需要对情节进行简明扼要的高度概括,将关键情境加以呈现。教研论文:教研论文对于一线教师来讲,就是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在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获得专业的发展。写论文有助于梳理思绪,使个体经验概念化,帮助深化认识,对问题彻底地思考,从而深化和丰富认识。我园关于教师撰写教研论文,有多方位的措施:一是对写作困难的教师,结成师徒结队;二是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三是对发表、获奖的论文进行物质奖励。我园的园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完善的制度、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活动形式,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全方位的变革,促进了不同层次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前教育教师如何发展论文

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论文

1我国幼师队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前教育稳步提升的关键在于思想上的不断改进,教师队伍的不断完善与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更加系统的规划,从思想上、认知上得到提升,彻底分析幼教队伍现状是改进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幼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由于绝大部分幼儿教师是初中进入幼儿师范学习的学生,她们年轻、有活力、能歌善舞,但缺乏扎实的文化功底,在校学习期间只重视技能培训,很少接受人格和职业道德培养,多数学生本身就是独生子女,面对孩子时,缺少耐心和担当,还有从农村来的毕业生有地方口音,口语表达能力差等。

幼师队伍缺乏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很多人认为幼教工作就是哄哄孩子,教师保证幼儿在园内吃得好、睡得好,有安全保证,教师能像保育员一样照顾好孩子就行了,对于专业人才的渴求度较低,觉得幼师就是一个简单的重复劳动,是没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这是对幼教工作的极度不了解,幼师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从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五大智能及个体化教育的提升等多个角度进行专业培训,这项工作极其烦琐,比任何一个阶段的教师都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得了的,工作中的艰辛与社会认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教师的责任感也大打折扣。另外,因为幼师岗位没有足够的编制,教师们对于工作的归属感非常低下。许多幼师都是临时职工,不能成为正式在编教师,严重打压和挫伤了他们的进取心和积极性。大部分幼师都是聘用的,与园长是雇佣关系,存在随意性大,流动性强等特点,教师在心理上认为是在为老板打工,办园者也本着行就用,不行就换的原则,双方很难建立长期的工作关系,也很难让教师把工作当成事业来看待,从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幼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

幼师的学历尽管与小学教师差异不大,但是地位明显偏低,存在歧视与分配不公的现象,民办的幼师中尤其如此。随着国家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幼师队伍也在每年递增,但与中小学教师相比较,存在的问题与差距还是很大的。无论从教师的学历、职称、社会地位、待遇等问题,使幼教队伍的人才不断外流或转行。我国大部分幼师都没有职称评定,直接影响了她们的社会地位和薪酬待遇,影响了工作的稳定性。在对国家学前教育工作者工资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队伍薪资水平处于底层阶段,教师们在为自己的生存担忧之时,怎么将注意力关注到内心世界的提升之中,怎样才能用一颗纯净的心来对待我们的孩子。

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教师职业倦怠情绪较多

有些民办园为了市场竞争,不断给教师增加工作量,其明目繁多、琐碎,教师每天除了对孩子进行正常生活管理外,还要培养他们进行五大领域的学习,搞各种活动演出,循循善诱与家长沟通等,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终日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园丁,对幼苗悉心照料,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面对孩子家长的不理解和社会上有些人的漠视,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久而久之产生疲惫和厌倦,影响了队伍的稳定。

2对所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对策

提高幼师的准入资格,加强幼师的继续教育培训

幼儿教育是人生中发展教育的关键期,受幼师教师的'影响最大。因此,要求幼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有相当的职业素养。所以,在师范入学和进入幼儿园时都要严格把关,让那些德才兼备者进入教师队伍,还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例如:《幼儿教师行为规范》,随时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新教师在入园时要有见习期和实习期,在职教师要重视她们的继续教育,使她们在教育理念、传统文化、技能技巧、安全知识等接受再教育,通过经常化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而提高教师的进取精神。

提升学前教育宣传范围,提高幼师的社会认同感

幼儿时期,是儿童建立健全人格及完善身体机能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各项能力都可得到较好的提升,对待事物的接收程度也显得尤为快速,是人生最好塑造性格和兴趣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对于任何事物都比较容易接受。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望子成龙心切,提高人们对幼师工作的认识,促使家园双向培养,为孩子五大领域的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环境,让孩子得到全身心的发展是我们不断奋斗的目标。要做好幼儿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好社会宣传工作,消除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很多人还认识不到幼儿教育对一个人一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不到幼儿教师劳动的艰辛。因此,让家长和社会认识到学前教育及教师的重要性尤为重要。要改变的是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是让更多的人从心里对幼教事业有认同感,从精神上尊重幼师的独特地位,这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是需要社会及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这关系到整个国民的教育发展之路。

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社会保障体系

明确及巩固幼儿教育事业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机制,健全相关法律常识,让教师们得到起码的尊重及保障。教师的编制问题是最为重要的,它是安定教师队伍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让幼儿教师队伍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占据一席之地,让教师富有尊严感。要建立幼师的劳动保障体制,对在职教师队伍建设严加管理,区分职称等级,以此作为提职加薪的标准,及时兑现幼师的合理待遇。

完善幼儿教育的财政体系

由于地域关系,很多较为偏远的地区无法达到教育资源均衡化,设施极为陈旧,幼儿的成长空间与材料非常有限与落后,这种资源的严重不足,影响孩子们的长远发展。教师待遇差,留不住人才,建议我国教育部门要与财政部门协调,鼓励地方及捐赠机构将重心转移至偏远山区,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将教育资金落实到位,提高幼师薪酬,从而稳定幼师队伍。

依法落实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待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儿童学前教育的迫切呼声越来越高,我国由于多方面的资源不足,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入园问题,公立幼儿园也在逐渐递增,但速度远不及孩子们的入园需求。大量企办及民办幼儿园大量涌现出来,但教师的待遇极为堪忧,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与重视。让民办教师的思想道德与技能技巧得到提升的前提是让他们得到起码的物质保障和尊重,使教师队伍走向稳定。

3结语

当前,学前教育在我国蓬勃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在所难免。从发展的眼光看,“幼师专业化”是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幼师是基础教育的奠基石,幼儿教师专业化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只有当幼师的知识视野超越幼儿教育的时候,教育水平才会有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龙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丁文婷.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3]张婉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幼教师资补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丁洁.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关于如何做好幼学前教育的论文,要实事求是的写一些幼儿从事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的教育者包括教师、家长和社会。因此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比较复杂,不能单靠学校教育就能成才,更重要的是要靠我们的社区的影响和家庭的教育,所以对于刚起步的,并处在逐步改观时期的学前教育现状来说,任重而道远。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关论文篇一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没有城镇发展的迅速,对于学前教育没有很重视,投入的资金也不够,所以对于农村的学前教育来说有着很多的问题,政府要加大关注力度还有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来补助农村学前儿童的教育的情况。在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加大力度投入资金于学前教育。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19-01

我国农村教育的滞后性,这是很显然易见的事实,尤其是农村的学前教育对于孩子们整个学习期的重要性更决定了我们首先要加大对于农村的学前教育的投入,现在我们国家的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够、学校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教学过程中设备也不够专业等问题,这都制约着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我们需要全面的提高。下文通过分析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优化农村学前教育。

1.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前教育观念的意识浅薄

在我国农村的学前教育普及的程度不够,我们要先普及对于学前教育的知识,要让家长们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于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如何让孩子们接受系统的知识,我们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宣传的力度来提高整体的学前教育的比例,要真正的理解学前教育的含义,不要简单认为是仅仅把孩子们送到幼儿园就完成任务了,自己还是要积极的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还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师流动性大

对于农村的师资力量方面,愿意去农村教学的老师很少,而且学习好的同学们也大都不愿意回到自己的家乡去教学,都留在大城市里,所以农村中的师资力量相对缺乏,年复一年教师有的退休有的流动,但是学生的数量在增长,同时教育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信息相对闭塞就会造成农村的学前教育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而且大多农村的教师流动性较大,留不住老师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方面是农村的工作条件、环境都不好,和城市的工作环境相差的比较远,教师们也考虑到自己的发展问题,在农村发展的空间小,机会也少,这也是造成教书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就是关于工资待遇方面,在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工资也不会相同层次,这是导致教师不愿意去农村的关键性因素。最后一方面就是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师管理不严格,这就致使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教育的制度也不规范。

教育经费投入不够

在农村中学前教育的机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大量的儿童由于缺乏资金无法参加学前教育,而有的儿童却是由于所在地区没有学前教育的场所而不能去上学。教育机构的数量太少这导致很多的孩子们都无法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在国家政策方面没有确定一定的投入量,这就使教育经费每年都不确定,甚至有时很少的比例。

2.对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优化策略

要求提高农村民众的教育认知

对于儿童来说小时候的可塑性是最高的,所以我们要抓紧对小朋友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其次对于国家来说,儿童是国家以后的栋梁,所以我们更要从小朋友抓起来促进对他们的教育。但是决定权却是在家长手中,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家长民众灌输加强学前教育的观念。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面来说,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在教育方面我们要积极进行,采取有效的措施还有办法。重点要针对农村的学前教育以及中西部的教育问题,这已经上升到政府的日程上面了。

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增强教师的稳定性

对于我国农村中教师的待遇而言,很难确保教师能够稳定的积极工作,只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才能够确保教师资源的流逝。对于我国农村现在教师资源极度匮乏的现状,也只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教师的稳定性。同时,政府也要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来鼓励更多的教师来到农村教课。

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

对于国家来说,可以提前列支教育预算,要先充分确保教育基金的数量以及比例。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增强农村的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可以设置专门的教育专项基金。同时,政府也可以积极的从各个方面筹集资金,慈善机构、爱心人士等等方面,这样拓宽渠道,可以有更加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的发展中去,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的投入为辅的形式增进教育投入量。

简言之,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只有不断优化,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发展。但是现在我国农村的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要采取合适的解决办法,比如国家在政策方面进行监管,严格政策的实施,要提高对于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教职工的待遇等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谷丽芳.对大力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学前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15(1).

[2]刘妍.关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12(11).

[3]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作者简介:

朱晓琴(1983年1月―),女,甘肃皋兰人。本科学历,皋兰县黑石川乡中心幼儿园教师。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关论文篇二

《整合教育资源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摘要:笔者从当前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这个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快其立法进程、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师资培训等几条建议,抛砖引玉,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育资源;学前教育;农村教育

一、加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时代背景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教育公平成为当前社会热议的话题,把教育公平的理念引入到学前教育中来,就有了学前教育公平的这一概念,可以说,学前教育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是一个人一生教育的开端,为的是给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教育工作者,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就成了当前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与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城乡差距相比,学前教育间的城乡差距体现得更为明显,从园舍建设、园所管理、师资水平、保育质量等不同方面都有所体现,差距表现是全方位的,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利好政策,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促进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不足

1.适龄儿童入园就学的比率较低,学前教育小学化模式现象严重

为了提升农村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当前很多地方都开始撤校并点,大力兴办农村寄宿制小学,不可否认,这种模式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些人数极少的自然村在村校被撤以后,七八岁的孩子住校读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再加上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上的不够完善,造成的负面现象也层出不穷,这种情况使得家长对一年级的孩子上学都忧心不已,而要让适龄的学前儿童入园还得到附近规模较大的村子里租赁房屋。再加上,当前的农村幼儿园教学模式小学化现象严重,家长以为那些知识到了小学再学也不迟,造成当前的农村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入园比率过低。

2.农村学前教育硬件建设不达标,教学设施简单,师资力量单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当前的农村学前教育无论是政策立法上,还是政府资金扶持上都没有达到一定的重视程度,许多园所校舍都是村委废弃的一些房屋建筑,或者小学搬迁之后的校园建筑,这样的建筑不但不能符合国家有关要求,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笔者就近调查了几所附近的幼儿园所,发现农村的幼儿园教学设施设备都非常简单,甚至连最为简单的画笔、画板、拼图、滑梯等都不能具备;还有就是农村的师资配备由农村一些中学毕业的妇女任教,还有一部分是上了岁数,不适应小学任教的公办教师退下来转到学前教育的岗位,这些因素总结起来,都给目前的农村学前教育蒙上了一层阴影,可以说当前的农村学前教育不容乐观。

三、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教学水平的途径策略

1.加快学前教育相关制度的立法进程,保证农村适龄儿童学前教育的全面普及

在当前的世界社会发展进程中,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意识到了学前教育对于幼儿一生教育以及国家未来的重要性,多数已经对学前教育实行了免费政策,把幼儿接受早期教育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而我们国家对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已经远远落在了后面。鉴于此,我们政府部门应该对学前教育的有关方面进行加强,出台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保证各地区对农村学前教育资金投入,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证学前教育的教材安排、授课制度、师资培训等方面,以促进农村适龄儿童学前教育的入园比率。

2.加大力度进行学前教育宣传工作,提升农村干部与家长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可以说,当前人们对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视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而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还远远不够,这尤其体现在当前的农村地区。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对于在幼儿思维能力,习惯养成、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水平质量的高低甚至影响着青少年一生的发展,影响着祖国和民族在未来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针对这个,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和老百姓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

3.加大政府财政收入,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促进学前教育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某种意义上讲,当前城乡学前教育的巨大差距是由城乡经济的差距造成的,所以,要提升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加大财政投入是必需的一个基础环节,我们须多方努力,多方筹资,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来保证我们学前教育的资金着落,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我们才可能谈得上建设标准校舍,配备教学器材,加大教学研究,培训师资水平等。其中,培训师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农村的学前教育全然不顾幼儿的认知水平与思维特征,小学化教育的现象非常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这一点,积极加以改进,促进学前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雁.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王明华.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的几点想法.吉林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论文题目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 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人类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教育方式 方法 也更新换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育方向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教育类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1、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换初探

2、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生物情境问题教学各因素分析

3、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大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4、微课题研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范式

5、建构主义视野下“学前 儿童 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6、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

7、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8、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翻转课堂之管窥

9、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0、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

11、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2、学前教育游戏课件的设计探索

13、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基于江西省R县的调查研究

1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15、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16、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

1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

18、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

19、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

20、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

21、基于古斯基评估模式的教师网络培训分析

22、放开营利性学校办学领域的取向与策略探析

2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

24、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

25、学前教育远程师资培训系统建设的路向分析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韩国企业支持女童教育

27、初构案例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28、浅析当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9、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30、徐州市区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31、学前高专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32、家庭功能弱化对学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33、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34、刍议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

35、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韧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36、浅析多媒体视域中的学前 英语听力 培养

37、浅谈如何发挥多媒体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38、论培训机构在中国现在社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39、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40、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缺位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41、我国幼儿教育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2、浅谈学前心理学教育教学策略

43、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中的应用

44、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平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45、国营农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有序移交

46、广西民办幼儿教师规范化教学行为实施策略研究

47、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48、顶层设计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49、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中的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50、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

51、“五位一体”生态教育链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势科学视角

52、特殊儿童团体游戏治疗的研究综述

53、互联网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探析

54、美国高宽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及其启示

55、学前儿童观点采择训练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

56、襄阳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7、简谈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58、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59、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60、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探析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

1、室外体育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3、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养护教育

4、注意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5、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6、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探索

7、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8、体育场所服务质量的理论研究

9、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 热点 问题的探讨

10、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11、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12、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探讨

13、体育教学与训练

1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5、村小中青年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6、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17、体育课集合队形的变化的教学 随笔

18、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19、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之关系

21、要带着爱心去上课--中学体育课教学体会点滴

22、世界体育发展与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

23、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4、中国体育产业尚处胚胎期

25、体育 文化 的全球化与民族化

26、体育意识剖析

27、关于在体育教学当中加强迁移规律运用的建议

28、体育课要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29、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0、对我国体育科技一体化训练体系的几点研究

31、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32、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33、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4、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途径

35、略谈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6、中国与世界优秀 跳远 运动员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

37、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的建议

38、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9、 武术 套路发展的动因

40、对跳远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探讨

41、对中学生课外活动浅析

42、发展 网球 俱乐部的市场

43、肥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良影响

44、肥胖与有氧运动的研究分析

45、高等教育中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46、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7、关于初中体育课“减负”问题的分析研究

48、关于大学生对人体肥胖问题的看法与分析

49、关于大学生健康促进问题的探讨

50、关于 篮球 抢篮板球的探讨

教育叙事 论文题目

1、 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关怀——一年级上册教育叙事 故事

2、 教育叙事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适切性探究

3、 教育叙事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实录

4、 均衡发展政策与农村教师的幸福感——两位农村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

5、 论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结构及环节

6、 教育叙事视域下精准资助对建档立卡生学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7、 公共艺术教育叙事研究之师生演剧活动——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8、 教师职业生涯起步的教育叙事

9、 蒙汉双语家庭子女的语言习得困境:教育叙事与 反思

10、 我和我那“别样的花儿”——小学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教育叙事

11、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转向与国际传播

12、 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审视:适切性、局限性及突破

13、 基于教育叙事的音乐教学研究

14、 父母责任的代际传承: 家庭教育 百年回眸——基于50个中国家庭的教育叙事研究

15、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6、 教育叙事研究——关于故事和生活经历的研究法

17、 不妨来点温柔的惩罚——我与一个孩子三次“斗争”的教育叙事

18、 高师教育叙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QT师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19、 让教育叙事成为钻石的“五部曲”

20、 教育叙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教育叙事:教育专业硕士生的成长途径

22、 论数学教育叙事

23、 教育叙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24、 教育叙事案例:每个天使都有一双美丽的翅膀

25、 教育叙事,教师写作突围的捷径

26、 巧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冷战中的对峙》教育叙事

27、 运用教育叙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

28、 思想政治课教材处理中的教育叙事

29、 教育叙事研究促进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30、 最美“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校本研修课教育叙事

31、 给“教育叙事”把脉

32、 音乐教师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客观诉求

33、 藏族地区数学教师角色认知的教育叙事研究

34、 历史教育:叙事之上的知识展开

35、 教育叙事:“两个密度”引发的思考

36、 浅析开展 高一政治 教育叙事研究的策略与反思

37、 教育叙事与小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

38、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探讨

39、 用写故事的方式理解教育——教育叙事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40、 激发是课堂的灵魂——我的教育叙事

41、 中秋月圆——《 中秋节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叙事

42、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探究

43、 展现体育教师教育智慧的教育叙事

44、 教育叙事研究困惑解读

45、 基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医学院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研究

46、 一节 作文 教学参赛课的教育叙事研究

47、 教育叙事:大学新生学习生活转变的有效路径

48、 虚构的教育叙事要不得

49、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50、 职前教师个人理论研究——基于实习日志的教育叙事分析

教育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本科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

★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

★ 毕业论文题目来源

关于 教育 学的论文应该如何进行选题呢?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教育学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_教育学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论文题目

1、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3、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5、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6、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8、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9、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10、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11、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12、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14、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15、学前教育 民俗 文化 课程研究

16、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17、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18、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

19、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研究

21、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2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

2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

24、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25、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26、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

27、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28、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9、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

30、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

31、大学 英语文化 体验教学研究

32、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

3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34、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35、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36、德国教师教育研究

37、我国高等学校 教学 方法 创新研究

38、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39、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

40、高校来华 留学 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41、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42、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43、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

44、英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

45、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

46、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47、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48、农村留守 儿童 教育问题研究

49、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

50、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

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我国综合社会现代化发展对教育与培训的挑战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航海教育发展

3、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4、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机制

5、网络环境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径探析

6、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7、基于新媒体的管理机制在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8、浅谈如何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9、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10、高考地理中环境教育类试题判断指标体系初探

11、浅析初中生主体性教育

12、素质教育视野下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13、在师德建设中催生教育正能量

14、浅析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15、优化中学生体育教学中生命 安全教育 的探讨

16、当代教育资源配置对教育公平影响研究

17、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浅析

18、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9、日本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连接

20、小学班主任应细抓德育教育

21、初中德育教育研究

22、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23、高校信息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

24、基于教育大数据的学习干预模型构建

25、我国高等远程教育质量保证要素差异性分析

26、多 渠道 全方位 开展学校环境教育

27、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问题分析与教育引导研究

28、全面开展阳光招生 促进教育公平公正

29、强化工程实习过程管理提高工程教育实践教学质量

30、职业教育科技园无界化资源共享建设研究

31、航空服务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32、浅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命教育

33、信仰形成与信仰教育的合理化

34、关于《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的几点思考

35、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研究

36、网络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学科的应用

37、基于Moodle平台《建筑测量》网络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38、“三互补”助推“四联动”远程教学凸显实效

39、明清时期民间医学教育探讨

40、元代医学教育初探

41、浅谈口腔教学引入微课视频教学的应用

42、基于医患关系浅谈对当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研究

43、运用智能手机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高职外科护理翻转课堂教学的探索

44、美术鉴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45、儿童文学对低龄儿童焦虑心理的干预

46、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外语学习行为研究

47、多媒体时代下高校书法教育教学定位研究

48、动漫、游戏等网络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审美取向的影响

49、云南鲁甸震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50、论军队院校教育资源网络化建设

51、法庭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

52、现代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现代化管理的 措施 探讨

53、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改革

54、信息化条件下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实现途径

55、教育经费监管法律政策依据问题研究

56、C++程序设计课程群互联网教学改革探究

57、国外开放教育模式资源比较与启发

58、教育促进主流价值人性的形成

59、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探析

60、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诊断与改进

教育硕士论文题目

1、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策略的实验与研究

2、中学数学合情推理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3、中小学数学估算的教与学

4、培养中专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

5、中美高中课程标准下数学探究的比较研究

6、 高中数困生良好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研究

7、高一学生数学概括能力培养的实验 研究

8、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9、新课标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正迁移的研究

10、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11、中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记忆特点研究

12、TI-92技术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算法教学中的应用

13、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价值

14、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

15、全国高考试题与高中数学竞赛试题相关性研究

16、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实验与研究

17、职高《数学》课程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18、培养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

19、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20、中专班《数学实验》选修课的研究与实践

21、初中生数学思维过程的研究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2、培养高中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途径

23、论现行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及单元测验的改革

24、网络环境下“中学数学实验课”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实践研究

25、高一学生函数概念学习障碍及教学对策

26、师范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验研究

27、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教学的实践研究

28、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29、高中数学新课程《球面上的几何》的教学实验与研究

30、数学发现法教学的课堂实施研究

31、开展初中“ 反思 性数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32、初中数学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33、以“教学反思”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研究

34、技校兴趣缺乏型数困生的现状及教学研究

35、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36、数学交流探究

37、论数学课程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38、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9、中学数学教师评价研究

40、五年一贯制师范数学课程设置研究

41、 高二数学 优秀生与学困生的解题策略比较研究

42、建构主义及其观点下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部分)解析

43、新课程标准下弗赖登塔尔数学教学原则在我国小学及初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构想

44、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45、数学历史名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与实验研究

46、普通高中几何课程体系实施研究

47、中学数学中非语言表征的应用研究

48、现代教育装备条件下校长管理方式新探

49、规范管理,加大投入,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通过机制创新开拓新局面

50、谈做好地方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

51、权变理论: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管理的选择

52、权力差距维度下透视英国教育管理权力架构

53、公安院校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初探

54、运用“三标一体”教育质量模型,搞好高等学校外专外教管理

55、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载体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6、城市教育费附加管理刍议

57、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的方法和艺术

58、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生管理之中

59、谈谈高职教育中的班级管理

60、问题研究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有效路径--基于院校研究的思考与分析

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发表

关于教育学论文题目

教育是对人的完善,就是实现人的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的统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教育学论文题目,希望你会喜欢!

1、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3、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1、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2、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4、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5、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6、教师的素质研究

7、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8、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9、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10、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11、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12、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13、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14、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15、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16、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17、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18、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19、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20、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研究

21、教师能力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1、教师人格发展内涵与策略的研究

2、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职业生活研究

3、教师使用新教材出现问题的研究

4、教师思想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5、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

6、教师知识发展内涵与途径的思考

7、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界定与标志的思考

8、教师职业生活规律的相关研究

9、教师智慧发展内涵与策略的思考

10、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与策略探究

11、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研究

12、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知识储备研究

13、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的专业思想形成研究

14、教育类专业学生就职前角色转变过渡的相关研究

15、教育实习后的专业认同变化研究

16、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关系的研究

17、课改背景下的“好课”标准的研究

18、课改背景下的学生作业的研究

19、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20、课堂教学改革困境的研究

2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22、课堂教学新境界的研究

1、教育资源差异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2、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困境及救助对策研究

3、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4、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义务教育决策的影响

5、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7、绿色教育视野下华德福课程思想研究

8、大学和中学孝廉文化教育有机衔接研究

9、HW公司互联网教育商业模式研究

10、浅谈卢梭的教育思想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11、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2、教育信息化中数据处理与数据可视化研究

13、基于教育传播学视角的高中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研究

14、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5、远程教育运用于羽毛球教学的方法研究

16、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17、盲聋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18、后平权时代美国原住民教育政策研究

19、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20、高中生异性交往中理想异性的特征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21、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角色研究

22、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3、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城乡差异分析

24、视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5、铁岭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6、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27、基于体感交互的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

28、心理游戏在中小衔接心理教育中的策略探究

29、基础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30、数字化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课堂实践研究

31、云南边疆地区卫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干预研究

32、县域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3、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34、县域政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35、二战后台湾原住民语言教育政策变迁研究

36、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7、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

38、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9、孟子人性论在当代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40、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

41、农民工随迁子女基础教育公平的问题探究

42、基于儿童本位理论下学龄前儿童教育类APP的交互设计研究

43、农民工随城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44、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45、新媒体环境下中学语文教育网站建设研究

46、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社会支持对总体幸福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47、美国“家庭学校”教育方式在中国的推行方案研究

48、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能力需求与胜任的分析

49、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程观形成的叙事研究

50、凉州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51、智能教育物理平台中基于前向推理的解题子系统的研究

52、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改进路径研究

53、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

54、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55、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56、我国义务教育政府支出责任分担机制研究

57、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58、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性研究

59、教育救助法律制度研究

60、中国民办培训教育办学规制问题研究

61、微视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研究

62、湖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分析

63、基于情境创设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

64、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65、美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路径研究

6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教学点发展案例研究

6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求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68、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69、中芬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比研究

70、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71、湖北省黄梅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

72、聋哑学校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73、盘锦市农村贫困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74、后现代视角下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75、延边州义务教育信息化建设调查研究

76、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

77、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78、毛泽东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研究

79、黑龙江省教育考试机构发展改革研究

80、武威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81、民国时期公民教育研究

82、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特岗教师教育信念研究

83、财政性教育经费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84、基于政策视角的广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85、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制度研究

86、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87、教育管理视角下的高中生学习倦怠研究

88、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89、解构基础教育的性别迷思

90、人际与群际视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及其教育干预

91、中国和新加坡的英汉双语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92、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93、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限性研究

94、台湾新移民子女教育政策评述及启示

95、教育转移支付对义务教育供给及均等化影响的研究

96、基于信息技术的`义务教育阶段酸和碱教学研究

97、全球化时代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公民教育研究

98、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99、农村失学儿童的受教育权保护现状及救助对策

100、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投资收益与风险研究

10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102、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青少年逆反心理研究

103、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研究

104、我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保障问题研究

105、教育不公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106、无锡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107、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108、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地义务教育同城待遇研究

109、洛克的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影响

110、孔子与耶稣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

111、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义务教育供给的影响

112、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归因及应对策略研究

113、教育虚拟社区伦理失范预警模型构建研究

114、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困境研究

115、基于增值评价的教育公平研究

116、呼和浩特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问题研究

117、基于教育技术学语境的先秦儒道技术思想价值阐释

118、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119、我国青少年的孝道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

12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供需关系研究

121、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体制改革的探索研究

122、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影子教育治理的政策研究

123、日本对非洲数学和科学教育援助研究

12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25、S教育培训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126、民国时期福建省教育视导制度研究

127、基于学校教育视角的家校合作的个案研究

128、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教育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129、论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

130、课堂教学中的性别教育研究

131、消费文化语境中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

13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研究

13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教师计算机焦虑的状况研究

134、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惩戒问题研究

135、社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研究

136、杜威的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当代启示

137、教育手段的正当性研究

138、同侪互助在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的案例研究

139、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资源设计与开发

140、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41、江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142、适应素质教育的小学建筑更新改造的设计研究

143、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人教育观念的变迁

144、家庭教育方式、家园合作共育对幼儿自信心、独立性的影响研究

145、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研究

146、基于罗尔斯正义思想的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147、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148、农村人口迁移对城市教育投入的影响研究

149、新疆沿边经济带教育、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150、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研究

151、沈阳市民办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152、大连金州新区教育综合改革案例研究

153、话语视角下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反思

154、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的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155、精神分析思潮的道德观及其道德教育价值

156、论教师的教育习惯及其更新

157、国家教育考试舞弊防治及其改进研究

158、外来务工者子女自信心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159、秦皇岛市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160、夏邑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161、中美教育游戏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162、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163、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仿真平台设计与开发

164、中韩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

165、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学校道德教育研究

166、我国农村离异家庭儿童道德教育研究

167、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168、经验道德认识论及其道德教育启示

169、学校礼仪教育的失落及其可能出路

教师专业发展的论文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此所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二、核心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专业理念与师德包含下面几个方面:(1)职业理解与认识方面要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2)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关爱学生;(3)在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要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尊重规律,因材施教,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在个人修养与行为方面要做到: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2.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下面几个方面:(1)在教育知识方面: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而且更应懂得怎样教,怎样才能教得好。 (2)在学科知识方面: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 (3)在学科教学知识方面: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具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的知识;掌握根据学生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的知识。 (4)在通识性知识方面: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具有有关艺术方面的知识;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具有有关中国教育国情的知识。 3.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能力:在教学设计方面: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教学实施方面: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生活、集体活动、信息传播等教育功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应用到教学中。在教育教学评价方面: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2)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3)沟通与合作能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同事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合作能力。 (4)反思与发展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生涯发展规划能力。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1.现代教师的专业角色(1)探求者:要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研究,善于提出课题;要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的程序和方法,注意搜集与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注意研究过程和使用方法的规范性;尽可能与专家合作开展研究,或者争取专家的指导,这样就能够逐步成长为教育研究者。 (2)合作者:合作学习,在合作对象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师师合作;二是师生合作;三是生生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员合作;二是全程合作;三是全域合作。 (3)指导者:指导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个性;指导学生学会交往;指导学生学会生活;指导学生学会创造。 (4)学习者: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知识、新学科、新技术,面对新课程全新的设计思路、全新的目标、全新的内容、全新的实施策略,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教育对象,教师应是一个学习者,并且要善于学习,方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5)自省者:反思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育结果:反思教育整体;反思教育个案。 2. 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专家引领:聆听专家教育教学理论学术报告或教育教学改革学术讲座,获取信息,拓展视野,提高素质;观摩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或观看其录像课,学习其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方法和艺术;邀请专家来校,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现场诊断,分析过程,理清思路,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水平;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通过网络或座谈、对话等形式,与专家对教育教学改革问题进行对话交流或互动研讨;邀请专家对骨干教师进行带徒指导,促使他们形成教育教学特色;举办研修班,邀请专家就课程实施和开发等问题进行指导研究。(2)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教研是一种有效选择。 (3)科研沙龙: 每次沙龙要有一两个中心主题,这些主题一定要从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土壤之中提炼出来,它既是教师所关心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也是教师体验过的问题;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围绕主题,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摆出问题,总结过去,理清思路,形成体会,提出困惑,寻求对策;沙龙的主持人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在沙龙进行时,要认真做好记录,以便沙龙结束后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 (4)专业进修:一是“三个为主”的原则。即在职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二是分类要求的原则。对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专业进修的重点是教育教学常规,使之较快地熟悉和了解学生,掌握学科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育教学方法;对于已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深入钻研教育教学业务,加深拓宽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学有专长,较有特色的骨干教师;对于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则结合自己的工作,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著书立说,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三是学用结合的原则。 (5)生涯规划:入职适应期;成熟胜任期;高原平台期;成功创造期。通过学习,我对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回归岗位,要亲身实践于教育教学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王文湛教授),站在课程的高度设计教学(李冲锋教授),在核心素养背景中实施教学,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苗学杰副教授),掌握核心技术,让教师专业成为“不可替代”(王红教授) ,不仅做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 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王茝教授)!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 发展

论文摘要:

厘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概念,比较两者涵义的异同,这有利于明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内外联系,有利于探索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模式。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论文

摘要: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教育科研不是一种简单的牵引,而是唤醒教师自身专业自觉意识与内在情感的投入,它实现的是专业生活方式,是“滴水穿石”的守望。作为每一位教师,其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就是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只是这种行为被许多表象所掩盖,成了一种无意识、无目标的行动,现在所要做是如何点击、链接,从而唤醒这种意识与情感,使之成为有意识、有情感的自觉行为。作为学校教育科研,它渗透在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去捕捉、去激活、去领悟,从而“让教学实践有更多的研究元素”。

关键词:教育科研 教师专业发展

一、对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发展的认识

教师专业,首先是教育专业性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知识,仅靠师范学校的传授,以及后期的教师培训是无法真正体察其真谛的,关键是长期的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个案,再经过自己的体验、感悟、思考、总结、提炼兼收并蓄,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性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学以致用”。

其次是教学专业性知识。这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所特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组合,只有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专业能力的强弱,一方面依赖于其专业知识的基础,而更重要的方面,则是教师在他的学科领域里、教学生涯中,经过长期跌打滚翻的磨练所累积的经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专业水准无疑影响着学生思考问口朱金瑁储美玉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教师只有当具备了精深的教学专业性知识,才有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真正能手,否则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和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这也正说明了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第三是专业品质。教师是学生每天读的'一本书,虽然对其专业品质很难定义,但它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表现为对教育、对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基本态度是清晰的。每一个学生都希望有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心态,而这种环境与心态的创设,对学生来讲,教师的作用太重要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学生的生活和人生的命运掌握在教师手中。作为教师,你既是严师,也是师长,因此要关注学生持久长远的发展;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他们的闪光点,称赞他们的良好表现、挖掘他们生命的潜力与活力、关心他们生存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困惑与愁绪、宽容他们的失误与瑕疵、理解他们不同的处境、尊重他们的人格、呵护他们生命的尊严、引导他们前行的轨迹、施行充满人性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理解做人的价值。教师的责职在于“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主要任务。

第四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境界。“学习是最好的投资,”“学习是一种福利,”我们应该正视这种学习文化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并备加珍惜,精 fi,经营。教师专业发展了,学校才能发展;学校发展了,教师才能成就自己、成就学生。当然,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累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付出。

二、研究与教学的互为关系

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研究应该是相互融合的。因为我们可以在研究中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教育效能,在此基础上可取得一些具有借鉴价值的成果。显然,播下的是研究的种子,收获的是先进的理念和教育的智慧。同时,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因为科研能改变人的想法,科研能培养智慧型的教师。教育科研好比飞机的翅膀,没有翅膀的飞机能跑,但不能起飞,同样,没有教育科研支撑的教师专业,能生存,但不能发展,更不可能成为名师。

三、为自己设计合理的专业发展路径

教师可从自己工作的特点出发,寻找自己专业发展的切入点。首先,教师的工作具有个体性、自主体验性。其次,具有在不断取得经验并加以积累中发展。再次,是在实践中优化专业知识。基于教师工作的特点,其专业发展的路径为:首先。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干预,即强调专业学习的传递性和展示性,当然,这种学习是一种生成性的知识,而不是仅仅简单的传递。其次,既然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那么要设法拓展专业学习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以达到让自己在学习后行动改进和经验的理性化积累。

再次,教师的专业学习好比登山,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登上山顶,而更重要的在于领略、感受沿途的风光I;因此,教师自己要直接参与体验,力求在学习与教学实践中优化自我,发展自我。

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文

1.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待加强。

农村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农村小学教师知识结构欠缺。近年来,城市与乡村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主要由于多数农村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低。

专业能力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农村学校教师流失严重,教师团队不稳定。

2.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专业素质的高低。教师也同样,一般认为,对一个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在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之中。对学生的心灵和品格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教师应该爱岗敬业。

(2)教师应该热爱学生。

首先,教师的道德也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教师热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努力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一视同仁。

其次,农村小学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特别是关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3)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个体现。教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老师一定先做到。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一身立教,用心灵塑造心灵,那么,怎样做到为人师表呢?我认为"爱心、责任心、事业心"是成就一个教师为人师表的基础,只要三者相辅相成,才会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老师。

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

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则应该具备教育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通识类知识三方面知识。下面就以上三方面来阐述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状况,从而进一步提出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要求。

教育理论知识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的重要理论指导,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法知识等等。

学科专业知识是指与教师任教学科相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随着新课程在农村的推进,有许多农村教师意识到自己学科专业知识薄弱,部分教师应该补充这方面的知识。近几年来,随着新教材教学内容的调整,新的小学《课程标准》颁布后,新的内容纳入到小学课本当中,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不够显得尤为突出。这对于那些学科专业知识缺乏的农村教师,将是新的挑战,他们应该及时补充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使自己学科专业知识不断完善。

教师除了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通识类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农村小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进修与培训活动,不断的去寻找学习的内在动机,这样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他们才会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

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能力。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我认为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手段运用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等。下面从以上三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现代教学手段是指能对教学工作起到辅助性的展示、演示、模拟、拓展的一切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常指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幻灯片以及其他影音设备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用反思来改善实践的效益,用实践来提高反思的质量,教师要勤于反思,在反思中收获,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获得真知灼见和宝贵的经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

教学科研能力。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对教师教学科研的意义和概念非常理解的教师很少,部分农村教师都处于半理解的状态,因此增强教学教学科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成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这样教育就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加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优化农村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知识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三个方面。

为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搭建平台。

第一,学校应建立"传-帮-带"的师徒关系制度。

第二,提高教师的基本功。

第三,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和参加各种级别的研究课。

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1)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

(2)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

(3)在评优、晋级、晋职方面实施政策倾斜。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希望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 , 教师专业化毕竟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 , 而当前我们却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 , 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 , 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一、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要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 , 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 , 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但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较典型的观点有 :利伯曼指出了专业应当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 1) 范围明确 , 垄断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 ;( 2) 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 ;( 3) 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 ;( 4) 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 ;( 5) 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 , 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 ;( 6) 非营利 , 以服务为动机 ;( 7) 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 ;( 8) 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霍勒指出专业的标准有六项 :( 1) 履行重要的社会服务 ;( 2) 系统的知识 ;( 3) 长时间的理论与实际训练 ;( 4) 高度的自主性 ;( 5) 团体的伦理规范 ;( 6) 经常性的在职教育。台湾学者马信行认为专业的五个层面是 :( 1) 运用专门知识 ;( 2) 提供专业服务 ;( 3) 具有专业自主 ;( 4) 接受专业教育 ;( 5) 信守专业道德。由此可以看出 , 虽然当前还没有被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教师专业标准 , 但是上述学者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的几个核心标准 :( 1) 专业服务 , 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 , 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 2) 专业知能 , 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 , 是任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 专业自主 , 这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 4) 专业制度 , 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 5) 专业伦理 , 这是专业的内在约束机制。二、教师专业化的困境在明确了教师专业的标准之后 , 我们就可以按此标准对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进行审视。然而 , 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 , 当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面临很多困境。1、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服务是一个专业的根本要求 , 正如舒尔曼指出:“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专业工作者应是那些接受了教育并且利用其知识和技能为不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大众服务的人。”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 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目的困境。有学者认为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大多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目的( 如促进学生发展 , 提高教育质量等)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教师个体人格的完善 , 为了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笔者对这个观点不敢苟同。对于任何事物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以及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的划分并不是绝对固定的 , 关键在于从什么立场来看。从表面看 , 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目的 , 而完善自身人格、实现自我价值则是内在目的 , 教师在其中实现了本体价值。而从实质来看 , 促进学生发展则应是教师专业化的内在目的 , 教师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本体价值 , 而其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则是外在目的。在当前这个时代 , 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蜡烛精神”代表着奉献精神 , 在宣称“蜡烛精神”过时的背后其实质是否定奉献精神 , 认为在强调个体自我价值的时代奉献精神可以抛弃了。殊不知 , 在任何时代对任何职业来说 , 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2、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包括三个层面 : 第一个层面是科学人文基础知识 , 第二个层面是学科知识 ,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知识。如果说教师对第一个层面的知识掌握尚可的话 , 那么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以及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教师专业化的严重障碍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知识困境。( 1) 学科知识的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的程度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 , 甚至是带有垄断性的 , 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 ,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按此标准 ,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显然算不上是精深的 , 更谈不上垄断性 , 而是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如果说有差异的话 , 也只是存在程度和水平高低的差异 , 并不存在像医生或工程师那样对专业知识具有绝对垄断的地位。当然 , 现在很多教师都具备了本科乃至研究生学历 , 他们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可以说相当精深复杂 , 但问题是一旦他们成为中小学教师之后 , 就会发现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无用武之地 , 这就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严重割裂的情况 ,这对于像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2) 教育学的科学性差阻碍了教师专业化如果说学科知识非专业性限制了教师专业化是无法避免的 , 那么教育学的科学性差则是阻碍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原因。教育学至今仍然是一门未成熟的学科 , 被戏称为拼凑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智慧的色拉”。作为教师 , 他不仅要知道“教什么”, 而且更要懂得“如何教”。正是在“如何教”这个问题上 , 教育学知识面对丰富的教育实践总是显得极为贫乏 , 对解决复杂多变的教育问题总是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当然 , 这么说并不是指责教师的无能 , 而是由教师工作本身的不确定性、情境性、复杂性及创造性等特点决定的。对于生成性的教育情景 , 任何相对固定的技能技巧的作用都是非常有限的。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 , 教师不可能像工程师那样依照设计蓝图按部就班地建造一座大楼 , 不可能像医生那样有条不紊地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手术 , 也不可能像律师那样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地进行辩护或控诉 , 教师主体只能根据自己对教育的领悟、对以往教育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情景的理智性判断来创造性地运用。而且由于教育效果具有内隐性、滞后性、非实证性等特点 ,这就造成教师的育人不像医生治疗病人那样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容易形成一种假象 , 即教育内行和外行在从事教育工作时似乎产生的教育效果差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的专业化打了折扣。3、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专业自主是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的关键因素 , 而专业自主的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但是在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这对矛盾面前 , 我们发现学校的科层权力明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权力困境。学校科层权力战胜教师专业权力的原因何在 ? 教师的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 , 它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是成熟的科学知识 , 因此使得教师的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权力 , 而学校科层管理人员的权力是一种行政性权力。因此学校科层权力就是一种强大的硬权力。学校科层权力压制教师专业权力带来的后果是 : 教师工作在一个官僚主义严重、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压抑的组织环境中 ; 教育改革总是自上而下绕过教师这个真正的主体 , 并因此在实践中屡屡流于形式、异化和夭折 ; 教育管理者总是不顾教师的强烈反对而实施那些符合现代性原则的外控式、效率至上的程序化机制来管理、考评教师 ; 科层制对教学过程的集权控制使教学变得越来越技术化 , 越来越丧失创造性。由于科层组织与专业组织是一对经典矛盾 , 所以以上这些后果在世界各国是普遍存在的 , 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在美国 , 有全国教育协会和美国教师联盟两大教师专业组织 , 承担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等使命。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 仅有的教师工会也几乎是名存实亡 , 这就使教师群体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4、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但是当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困境。2000 年 9 月教育部颁布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这标志着教师资格认定在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展开。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符合了所规定的学历标准、达到普通话的要求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因此 ,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实际上是“学历认定制度”, 而不是“资格认定制度”。此外 , 教师资格认定偏重于对申请者的知识进行初步鉴定 , 而对于申请者的教学技能 , 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没有进行必要的评估。于是 , 在现实中教师辱骂、体罚、虐待学生的情况频频发生 , 甚至出现“禽兽教师”也就不是偶然了。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绝不能流于形式 , 而要对申请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查。在修正、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基础上 , 还要在教师聘用、晋级、解聘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的聘用上还广泛存在着学校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 甚至还存在拉关系、找后门等不良风气 ; 在教师的晋级制度上论资排辈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 在教师的解聘上同样是领导的主观意见占据主导 , 缺少科学的评价制度。笔者认为 , 在中小学成立由若干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 负责对教师的聘用、晋级、解聘等进行评估和监督 ,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5、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专业伦理对教师专业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 因为伦理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正如古德森所说:“教学首先是一种道德的和伦理的专业 , 新的专业精神需要重申以此作为指导原则。”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规范伦理取代了德性伦理 , 这就造成了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德性伦理是出自个体德性的伦理 , 是以个体德性为自因的伦理 , 它具有内在性、自律性和超越性等特征。规范伦理关注道德原则、规范实际的行为效果, 但忽视对人本身的关怀, 造成普遍的“人格分裂”和道德危机。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规范伦理, 追求规范约束的完备性, 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被边缘化了。教育活动的内涵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 更在于主体间围绕着知识、情感、价值展开教育性交往 , 以及在这种交往活动的基础上建构意义世界 , 它和德性伦理的内涵是一致的。所以 , 教师职业伦理必须立足于德性伦理而不是规范伦理。教师职业德性伦理的核心是对生命和教育意义的领悟与践履 , 其形态是自由境界而不是服从规范 , 其动力是自我超越的意义感而不是对惩罚的恐惧感 , 其养成方式是反思、体验、领悟 , 而不是约束、强制、命令。教师职业要实现专业化 , 就必须建构这种基于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然而 , 教师专业化所追求的德性伦理在现代性中是难以形成的。在现实中 , 现代性通过工具理性、技术理性把教师职业伦理异化为按照教学法规范和科层权力制定的管理规范 , 用教学技能高效率地教知识 , 以保证学生考试成功的规范伦理 , 使教师职业自我意识和人生态度都充满着工具理性和利益至上的倾向 , 这样难以建构起基于个体意义体验的德性伦理 , 从而使教师专业化陷入了伦理困境。三、教师专业化的希望以上对我国教师专业化面临的五大困境进行了剖析 ,但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专业化进行全盘否定。诚然 , 无论把教师职业看作是“半专业”、“准专业”, 还是“形成中的专业”,我们不得不承认 : 教师职业相对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也许教师专业化只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 一种理想 , 甚至只是一个乌托邦。但是 , 只要这是一种反映正确方向的趋势 , 只要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理想 , 只要这是一个必要的乌托邦 , 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事实上我们在困境中也看到了希望 , 希望来自于我们换种视角看待教师专业化。第一种视角是以过程替代结果。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专业化当作了一种静态的结果 , 但把教师的现状与专业化的标准作一番对比之后 , 我们自然会发现教师专业化存在诸多问题 , 假如我们把教师专业化看作一种动态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 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份浮躁和指责 , 多一份从容和宽容。第二种视角是以手段替代目的。一直以来我们似乎理所当然地把教师专业化当成了目的。教师专业化本身就是目的吗 ? 我们认为不是 , 教师专业化充其量只是手段而已 ,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实现 , 其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自然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看 , 似乎眼前就豁然开朗了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只是一种手段 , 其本身并不是目的 ; 虽然教师专业化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并不一定有结果 , 但正是在这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中 , 教师专业化无疑达到了它的目的。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 发展

论文摘要:

厘清“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概念,比较两者涵义的异同,这有利于明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内外联系,有利于探索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模式。

一、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霍利(Holye)定义为“指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简短的定义却呈现出一个信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流变和革新的过程。即暗含着教师个体专业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革新。

霍利(Holye)曾明确地把教师专业化定义为:一是关注一门职业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关注教学的品质、职业内部的合作方式,教学人员如何将其知识技能和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整合到同事关系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契约和伦理关系所形成的情景中@。很明显,这一定义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职业作为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通过符合专业标准而成为专门职业并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专业情意、促进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的一个转变过程。

就宽泛的意义而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均隐含着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区别不大。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是同一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教学成熟化、技能化的过程,主要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则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获得。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提升。此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师成长的阶梯。而教师专业化则是一种教育制度的体现、一种教育改革的趋向。

二、“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主体化的教师专业化

从王卫东等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如下规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我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教育专业发展是一个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使教师职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是教学实施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职业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过程就难以完善,教师专业化这一目标就不可能达到。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意识,要求教师订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

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与主体性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通常,专业自主作为一个职业成为一门专业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共创教师专业化。而且教师的主体自主性意识要落实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就像叶澜等学者指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他们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自我意识发展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足点和依托体,这一自我意识也将非线性的动态教师专业发展推向高层次的静态的教师专业化。

(二)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静态归宿

王卫东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这一提法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概念,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的状态,也是教师专业化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里就可以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解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用于指称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所达到的状况。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和专业自我的形成。”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正是突出这点。强调教师专业理念的建立要求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强调知识专业拓展、不断的积累、丰富和完善,强调专业技能的形成,不断增强、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强调专业情意的培养,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反映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持续变化也体现教师专业化的内容要求。

三、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模式探索

(一)基于校本研究的模式

在校本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而不只是教学技术的应用者,教师对自身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并不断地重建自我。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校本研究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的树立。更重要的是校本研究对教师素质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起着极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校本研究。校本研究是学校里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自主意识是校本研究正常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化之间存在着的是一种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的动态生成关系。校本研究过程中,虽然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群体各方面素质发展趋向的过程。但在进行研究时,教师的各方面素质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突然的即时结果,它会及时地对所从事的研究产生反馈,形成一条回路。因此,校本研究中,成为主体的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不仅会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会促进教师专业化向完善化迈步。

(二)基于教学反思的模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