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论文结算审计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论文结算审计参考文献

新经济时代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教育培训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下面是一些关于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崔振龙.国家审计职责及其发展展望[J].审计研究,2004(01) : 36-39

[2]陈明坤.关于审计报告制度的问题探讨[J].财务会计,2007(09) : 172-174

[3]陈太辉,杨明月.审计取证的'思维流程和思维要素研究[J].审计研究,2011(06):9-15

[4]董大胜.中国国家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李金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6]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7]李金华.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J].财经,2004(01) : 1-5

[8]刘家义.世界主要国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审计,2004(21) : 5-10

[9]刘力云.论强化审计机关的国有企业审计职责[J]审计研究,2005(04) : 23-29

[10]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R].1995-2013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

[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

[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会计论文的参考文献吧。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一:

[1]阮旭华.简议房地产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改善[J].中国总会计师,2012

[2]张叶青.议房地产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改善措施[J].经济视野,2014

[3]徐宇颖.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二:

[1]徐静.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企业导报.2012(15) :22-25.

[2]张明霞.李云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40-43.

[3] 路秀平.任会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现实选择 [J]. 会计之友 (上旬刊).2012(12):89-92.

[4]马海波.英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特色比较研究[J].财会学习.2012(10):18-22.

[5]陈长宏.陈环.张科.论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12-114.

[6]黎勇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J]. 南华大学2012:33-34.

[7]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 2013.

[8]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南华大学 2011.

[9]刘尚林.公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9(36):68-71.

[10]金曼.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2013.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

[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

[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三: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王卫东,《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引用参考文献是会计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也是衡量会计毕业论文成功与否的依据之一。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会计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1-32.

[2] 王雄元,张士成,高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4):87-96.

[3] 何佳,张晓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研究报告[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 年深圳综字第 0043 号.

[4] 林有志,张雅芬.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J],会计研究,2007(9):26-34.

[5] 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107-114.

[6] 凌江红.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105.

[7] 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0-57.

[8]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3.

[9] 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93-96.

[10]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08(8):98-118.

[1]蔡庆梅。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73.

[2]帅勇。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1:135-136.

[3]杨柠境,刘中友。 职业道德与会计诚信[J]. 中外企业家,2016,02:200.

[4]潘湛明。 对财务会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 科技风,2016,02:273.

[5]邱梓轩,孟宪军。 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47-48.

[6]邓妍鑫,田倩。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2:137+28.

[7]赵婧一。 会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浅析[J]. 亚太教育,2016,04:119.

[8]毛晓明。 浅析当前社会的会计诚信问题[J]. 信息化建设,2016,02:186.

[9]金媛媛。 我国会计行业诚信缺失问题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4:148-149.

[10]张粒尘。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J]. 财会学习,2016,03:84-85.

[11]郭子宾。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3:179.

[12]王金凤,刘强。 新准则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 新经济,2016,11:95-96.

[13]王红。 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及其防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7:170-171.

[14]沈旭东。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6:257.

[15]常根萍。 浅议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J]. 经营管理者,2016,06:57.

[16]刘娜娜。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J]. 经营管理者,2016,06:67.

[17]林春燕。 浅论中国公司会计诚信如何建立[J]. 现代商业,2016,12:156-157.

[18]李艳。 浅析会计诚信问题[J]. 中外企业家,2016,08:76-77.

[19]梁景瑜。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和重建探究--以餐饮业为例[J]. 中外企业家,2016,11:104.

[20]解淑。 基于社会契约理论的会计诚信问题探究[J]. 经营管理者,2016,06:65.

[1] 陈小林,陈作习.论内部控制审计动因、成本与收益[J].财会月刊,2010,(20):77-79.

[2]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孙璐.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 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 戴维斯·诺思.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 于玉林.试论面向新世纪的内部审计制度[J].审计研究,2000,(6):17-21.

[7] 方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8] 余玉苗,黄兵海.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4,(3):37-38.

[9]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

[10]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 陈青.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与实现[J].企业研究,2010,(12):23-25.

[12] 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5):119-122.

[13] 何卫东.论非执行董事对于公司战略的参与[J].南开管理评论,1999,(4):20-22.

[14]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 靳磊.企业战略审计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4):22-25.

[16] 李嘉明,赵志卫.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的构想[J].中国软科学.

审计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崔明莉.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柴玉梅.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思考[D].河北经贸大学2011

[4]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

[5]张士杰.我国开征碳税的环境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6]李沛轩.我国碳税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

[7]蒋君芳.我国碳税立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

[8]郑颖.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4

[9]张梓太.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2010(02)

[10]蔡博峰,杨姝影.日本碳税方案勾勒低碳蓝图[J].环境保护.2009(22)

[11]刘剑文主编.国际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王宁宁.国外碳税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D].宁波大学2011

[13]姜叶坤.我国碳税法律制度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1

[14]苏明,傅志华,许文,李欣,王志刚,梁强.中国开征碳税的障碍及其应对[J].环境经济.2011(04)

[15]金瑞林,汪劲着.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陈少英着.中国税法问题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17]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中国路径[J].环境经济.2009(09)

[18]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环境经济.2009(09)

[19]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0]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04)

[1]王广明,谭宪才,雷光勇.中国独立审计长沙[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3(1):32-37.

[3]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59-65.

[4]武晓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研究一基于审计市场经验数据的聚类分析[J].会计研究,2005(3):22—27.

[5]李旭洁.关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宄[J].商业会计,2012(2).

[6]马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全过程分析[J].会计之友,2012(2).

[7]李晓慧,吴雅楠.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研宄——基于会计师事务所视角的问卷调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

[8]肖瑞利,审计质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会计,2012(15).

[9]杨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3(10).

[10]张荣静.异常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审计质量[J].财会之友,2016(3).

[11]温毓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法制环境与审计质量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6(9).

[12]王善平.中国独立审计的现实问题思考.审计研究[J].2001(2).

[13]李万军,周耀光.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J].2002(11).

[14]孙永军,丁莉娜.审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我国100强事务所的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2009(6).

[15]郭颖,李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宄[J].财会月刊,2009(07).

[16]李俊,夏斌.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联用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J].财会月刊,2010(11).

[17]万佳,陈颖.独立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研宄[J].财务与金融,2010(5).

[18]孙蕾.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企业论坛[J].2011:121-127.

[19]洪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基于中注协会计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J].财会通讯,2011(4).

[20]阎银泉.三种审计主体审计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3(1).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李善明,编,郭大力,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理论、方法与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马骏,张晓蓉,李治国,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国家统计局.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0]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M].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戴维·奥斯本,德特·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汤国维,寿进文,徐荻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2]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核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3]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李扬.要从资产负债表来控制资产泡沫[EB/OL].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

[15]王健.政府经济管理案例——国有资产管理与政府规制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6]尤安山.拉美债务危机:原因及对策[J].拉丁美洲研究.1986(1):23-26.

[17]沈沛龙,樊欢.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2012,2.

[18]吕伟.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管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牛明艳.财务指标体系应用研究——基于现金流量信息【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萧维.企业资信评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袁敏.资信评级的功能检验与质量控制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4】肖舟.中国工商银行信贷制度变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朱顺泉.中国企业资信评级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潘永泉,杨志英,张敬秀.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企业资信评级【C】.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7】黄爱华.企业资信等级的熵权评估模型研究阴.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

【8】朱荣恩编著.资信评级【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9】梁雪春,谢岭南,陈森发,刘艳.企业资信等级的定性定量评估模型研究叨.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王一鸣,印为,石勇.基于次序逻辑斯蒂模型的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级研究【R】.数学、力学、物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8(12)卷

【1l】陈志斌.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现金流管理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2】陈建煌.现金流量的经验性评估—来自沪深股市的实证证据【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13】晏静.现金流量信息功能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4】陆晓雯.中小企业板块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信息含量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6】刘庆华.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7】刘格辉.基于现金流的财务风险预警研【D】.湖南大学MPAcc学位论文,

【18】张传明,陈俊.报表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决策有用性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19】曹建新,王春丽.自由现金流量与盈利质量的关系研究【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

【20】李延喜.基于动态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1】史冬元.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娄尔行:《基础会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朱小平:《初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陈少华:《会计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吴水澎:《会计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美]罗伯特﹒N.安索尼 詹姆斯﹒S.里斯 朱利﹒H.赫特斯坦:《会计学教程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美]查尔斯﹒T﹒亨格瑞、[美]瓦特﹒T﹒哈里森、[美]米切尔﹒A﹒罗宾逊:《会计学》第三版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乔世震:《会计案例》,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版。

9.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3年版。

10.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宋雪婷,安鹏.试论云南绿大地事件对注册会计师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

[2]丁红燕.审计失败及其后果--基于证监会2006-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丁红霞,丁红燕.审计失败:原因及对策--基于证监会2006年-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2(24)

[4]魏梦莹.新大地IPO何以被终止[J].资本市场.2012(10)

[5]唐曦.绿大地事件中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责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

[6]朱清贞,严丽娟.“绿大地”会计造假案引发的思考--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2(16)

[7]孙毓璘.注册会计师关注: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比较[J].财会通讯.2012(13)

[8]李涛.从绿大地事件看上市公司监管[J].财会研究.2012(06)

[9]金蕊.论审计失败[J].现代会计.2011(06)

[10]李平,王晓敏.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现状和防范措施[J].经营与管理.2011(09)

[11]张博亚.绿大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财务与会计.2011(09)

[12]杜淑芳,李建民,马蓓蓓.审计失败的制度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1(03)

[13]赖丽娜.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0(13)

[14]张洪高.审计失败的成因及后果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2)

[15]陈志强.质疑审计失败主流观点[J].审计月刊.2006(13)

[16]高明华,袁清波.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5(03)

[17]李若山,周勤业.现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四大局限[J].审计研究.2003(04)

[18]林钟高,叶德刚,刘先兵.论审计失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07)

[19]吴德林,温天璟.论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J].山东审计.2002(05)

[20]孙一秀.审计失败因素及案例分析[J].中国审计.2002(05)

[21]李爽,吴溪.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02)

[22]侯海燕.CPA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份调查报告的启示[J].财会通讯.2001(11)

[23]温天璟,程珏.审计失败衡量标准之研究[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9(03)

[24]秦荣生.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J].注册会计师通讯.1999(04)

[1]骆正山,信息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70-278.

[2]郝慧娟.企业社会责任与融资行为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4(03):76-79.

[3]陈金龙,谢琦君.社会责任、产权属性与融资约束[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03):96-103.

[4]范明、牛刚,现代企业理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55-165.

[5]王群勇,STATA使用指南与应用案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6]凌江红.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105.

[7]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0-57.

[8]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3.

[9]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93-96.

[10]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08(8):98-118.

[11]葛家澍.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工业出版社,1999.

[12]李玉敏.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1]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1-32.

[2]王雄元,张士成,高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4):87-96.

[3]何佳,张晓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研究报告[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年深圳综字第0043号.

[4]林有志,张雅芬.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J],会计研究,2007(9):26-34.

[5]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107-114.

[6]管亚梅,王嘉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缓解融资约束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宄[J].经济与管理研宂,2013(11):76-84.

[7]孙德美.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宄[J].经济论坛,2013.

[8]沈艳,蔡剑.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与企业融资[J].金融研宄,2009(12):127-136.

[9]周小春,董平.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能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吗?[J].财会通讯,2013(04):78-81.

[10]解维敏,方红星.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J].金融研宄,2011(05):171-183.

[11]刘凯平.企业社会责任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05):3940.

[12]孙伟,周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2(20):889-892.

[13]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4]孟凡利.会计基础知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陈小林,陈作习.论内部控制审计动因、成本与收益[J].财会月刊,2010,(20):77-79.

[2]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孙璐.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戴维斯·诺思.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于玉林.试论面向新世纪的内部审计制度[J].审计研究,2000,(6):17-21.

[7]方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8]余玉苗,黄兵海.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4,(3):37-38.

[9]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

[10]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陈青.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与实现[J].企业研究,2010,(12):23-25.

[12]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5):119-122.

[13]何卫东.论非执行董事对于公司战略的参与[J].南开管理评论,1999,(4):20-22.

[14]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靳磊.企业战略审计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4):22-25.

[16]李嘉明,赵志卫.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的构想[J].中国软科学.

[17]程新生,孙利军,耿伟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2):118-122.

[18]刘长翠,陈增雷.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初探[J].山东经济,2006,(7):116-121.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会计论文的参考文献吧。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一:

[1]阮旭华.简议房地产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改善[J].中国总会计师,2012

[2]张叶青.议房地产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改善措施[J].经济视野,2014

[3]徐宇颖.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二:

[1]徐静.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企业导报.2012(15) :22-25.

[2]张明霞.李云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40-43.

[3] 路秀平.任会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现实选择 [J]. 会计之友 (上旬刊).2012(12):89-92.

[4]马海波.英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特色比较研究[J].财会学习.2012(10):18-22.

[5]陈长宏.陈环.张科.论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12-114.

[6]黎勇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J]. 南华大学2012:33-34.

[7]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 2013.

[8]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南华大学 2011.

[9]刘尚林.公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9(36):68-71.

[10]金曼.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2013.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

[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

[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三: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王卫东,《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审计2准则注册会计4师审计5教材,这2个p够权威了q m拧teΤdㄚΗz亭yr选洎k伲ps

现金结算论文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金融虚拟化对信用制度僭越的动力机制与表现[摘要] 虚拟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渗透与发展,贯穿着金融虚拟化的自我膨胀和扩张。货币虚拟化和信用创造为金融的虚拟化趋势提供了正向的内在动力,而以金融衍生品为特征的金融创新则为金融虚拟性不断突破信用框架提供了逆反的规避动力。当前,金融虚拟化扩张正在国际信用体系架构、信用货币发行和信用对象规制等过程中不断践履着对信用制度的僭越。 [关键词] 金融虚拟化 信用制度 动力机制 表现 一、引言 伴随着货币虚拟化的发展,虚拟经济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纬度。以货币虚拟化为基础的金融虚拟化以及对金融虚拟化正负功能影响的探讨层出不穷,尽管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各执一词,但不可回避的是,虚拟经济作为脱离传统“实体经济”范畴的新范式,在整体经济中的比例膨胀与金融虚拟化的不断扩张息息相关。金融虚拟性作为当代金融的一个突出特征,其演变历程中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态势,在经济虚拟化和全球化的催化下,似乎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由弱变强、以几何级数膨胀的趋势和规律。 从人类经济发展史的脉络看,任何经济逻辑中都留有人类的烙印,人们不仅参与经济活动,而且干预甚至掌控经济的内生过程,这个过程也匹配着人类经济制度的衍生过程。诺思认为:“制度变迁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因此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诺思,2000,第110页)经济是一种复杂的制度安排,任何制度缺陷的存在都会使经济偏离正常的轨道。货币虚拟化发展趋势和信用的不断创设为金融虚拟化扩张提供了内在动力本源,而当前国际经济体系中金融规避行为所引发的金融创新则为金融虚拟化扩张提供了外在制度条件。下面我们将从金融虚拟性扩张与广义信用制度关系角度探讨当前金融虚拟化如何从不同层面突破信用制度框架。 二、正向动力:货币虚拟化与信用创造 金融活动依托货币运动与信用创新实现对实体财富和虚拟财富的优化配置。货币是金融最原始的形态和萌芽,也是金融产生的内在本原,信用则为二者的过渡创造权利与义务的外在制度保障。货币虚拟化与信用创造的伴生与互动共同构建了金融虚拟化的正向动力激励。 金融虚拟性的扩张过程内始于货币虚拟性的内在特性外化,货币虚拟化的趋势是在商品的内在矛盾外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并使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的材质上不断与实物背离的过程中实现的。“用一种象征性的货币来代替另一种象征性的货币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1976,第95页)货币起源于商品之间的联系,使直接物物交换的自然过程转向了以货币为媒介进行间接交换的社会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也孕育着信用。信用从一开始就具有替代货币流通和支付形式的原始冲动。 贵金属货币的出现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它出现之前,商品交易是单纯的物物交换,偶然性的存在使商品所有者面临诸多交易“瓶颈”。货币虚拟性无论内在特质还是外在表现都受到货币形式原始状态的制约。此时,人与人之间交换的延续更多依赖于一种社会契约。“尽管这些条款也许从来就不曾正式被人宣告过,然而它们在普天之下都是同样的,在普天之下都是为人所默认或者公认的。”(卢梭,2002,第39页)贵金属货币的出现虽然缓解了商品内在矛盾,并使后者外在的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却只是为货币虚拟化外溢提供了可能。之所以是可能,除了实物货币自身价值的存在限制了价值虚拟表现外,不成熟的信用关系也从外部环境上制约着货币虚拟化的发生。这种可以与之结合并内化的制度框架,直到信用货币条件下才使货币虚拟化外溢成为可能。 信用货币(银行券、法币等)对贵金属货币的替代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货币虚拟化受货币材质的限制。尽管金本位、银本位或双本位制度是信用货币得以流通的基础,但公众对信用货币的认可度和信誉性仍存疑问,这种疑问在国家权威性和银行信用性的双重作用下被成功地解答了。此时,公众对信用货币的认可,已经超脱了实物商品或服务范畴,转而将前者提升到了国家和银行的信用层面。考夫曼(Gorge·Kaufman)有如下叙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行纸钞(随后被称为通货)的权利被转移给政府,……或者可以这么说,通货仅有名义价值,而且它的供给完全由政府决定。”(考夫曼,1998,第15页)银行信用可以创造货币,从而使货币数量实现多倍增长,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非现金结算制度的建立,为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提供了前提,在此前提下的货币增长并不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长,而是通过银行信用扩张来实现的,这使得原本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币演化为纯粹的价值符号,货币实现了虚拟化的外溢。 经济信用化使经济过程逐步摆脱了经济主体自身积累的依赖,转而依托外部资金来源的融资。由此,资本支付手段的职能被部分货币所有者创新为价值增值的手段。生息资本,进而虚拟资本开始登上经济舞台。客观地讲,虚拟资本的产生是货币虚拟化与信用创造双重作用的结果,它亦成为金融虚拟化的开端。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带来预期收入的资本。它是由债券(汇票)、国家证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它们所代表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是不以它们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的;既然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是代表资本,那么,取得同一收益的权利就会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马克思,2004,第451页)对资本增值无限制的追求与自有资本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限制了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抑制了虚拟经济的发展。此时,为虚拟资本发展保驾护航的信用制度应运而生,“还有一种促进集中的力量,这就是信用制度。”(齐威格,1997,第280页)通过信用的媒介,一部分闲置的货币资本就可以由货币资本家贷给企业经营,使虚拟资本的积累大大超过了实体资本的积累,从而也就推动了金融虚拟化的蓬勃发展。 无论是贵金属货币还是信用货币,他们均是在一国内部以贵金属作为储备而介入金融活动的。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往来核算也仍然以国际公认的世界货币——黄金作为交易的货币汇兑基础,可以说,此时的货币虚拟化仍然提留在一国母体内部,还没有具备占领全球金融贸易活动的能力。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维持着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这成为虚拟资本跨越国界进行世界范围资本配置的障碍。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以及美国黄金储备的大量流失,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国际虚拟化能力终于装备在货币身上,金融虚拟性也随之超越国界限制,真正在全球范围内来发挥其强大的虚拟化功能。 三、逆反动力:金融虚拟化对信用制度的规避动力 金融虚拟化过程随着对信用制度成熟和完善要求的不断提出而发展,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辩证联系。虚拟资本产生之前,金融虚拟化相对独立于信用制度之外,它的运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货币内生虚拟性突破各种束缚发展壮大的自然发展过程;虚拟资本产生之后,金融虚拟化一方面得到了实现虚拟性外溢的强大信用保证,另一方面自身的独立性又始终成为突破制度设定的框架在更大范围实施虚拟性扩张的内在冲动。 制度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约束。诺思(North)认为:“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关联影响的框架,它们确定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讲,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尽管金融虚拟化要求信用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制度保障作用,但这种制度保障的存在也意味着将金融创新抑制在已知制度框架内,客观上又为金融虚拟性的扩张套上了一副无形的“锁链”。毕竟金融虚拟化源于货币虚拟化所表现的商品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作用与外化,是一个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客观过程,制度的衍生则是人类寻求自身价值实现得以保证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人类主观意志对客观规律遵循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辩证地讲,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落后于金融虚拟扩张的,这就决定了早期金融虚拟化所推动的信用生成在虚拟性膨胀后又反过来成为制约其内在发展的桎梏。由此可见,金融的内在虚拟性仅仅表征着金融具有虚拟化的倾向与能力,而其虚拟化程度是否显著则受到不同历史阶段制度(尤其是信用制度)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这也为金融机构规避信用约束,实现虚拟创新提供了动力来源。 美国经济学家凯恩()于1984年提出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规避创新就是指回避各种金融规章制度的管制以期达到理论最大化的目标模式。规制型金融创新意味着内在市场自发力量与外在市场机制相结合共同回避金融控制和规章制度时所寻求的金融创新行为。凯恩的理论实际也为我们诠释当前金融虚拟化的全球性扩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金融市场的微观行为主体——金融企业或机构与宏观规制主体——政府和银行之间,存在着自由与管制的博弈。金融企业或机构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整体,其寻求的是以市场力量的自发运动来维系其价值创作、增值过程,实质上是金融虚拟化得以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企业或组织制度层面的体现。而以金融稳定为宏观目标的政府和银行则必须兼顾双面责任,即一面保持金融市场的活力和动力,为金融企业或机构提供信用制度支持;另一面要对这种动力实施管制,使其限制在可以调节的范围内,即设定并实施的规章制度框架。金融企业或机构通过创新来规避管制,一旦危机金融稳定,政府又会加以管制,这种管制将导致新一轮的规避行为。管制和规避引起的创新总是不断交替,形成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 从当前全球虚拟经济发展的态势看,金融虚拟性的规避创新主要通过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创设与泛化表现出来。广义的金融衍生品不仅仅涉及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合约,而且应当涵盖基于实体标的产权证券化或债权证券化所形成的混成组合型衍生产品。这种宽口径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交易是对既定制度规范圈设框架的突破,它使国家决策和信用规制的对象“进化”得虚无化,从而为金融虚拟化的膨胀与扩张提供了一种逆反动力。 四、金融虚拟化对信用制度的僭越 从理论上讲,当前金融虚拟化的扩张是失去了有效信用控制的必然结果。当贵金属非货币化之后,所有的货币形式都失去了自然控制其在市场中流通的数量机制,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面对货币的不断虚拟化显得力不从心。此时,各国的货币发行主体必须依靠国家制定的信用制度来控制各国信用货币的供给量,约束金融虚拟化的扩张。然而,20世纪后半叶的全球化和虚拟经济的强势发展使得任何一个进入世界经济大家庭的国家和地区都失去了独立有效控制信用供给的能力。金融虚拟性扩张使国别信用制度一方面无法再为金融虚拟性提供强有力的信用保证,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金融虚拟化在全球的扩张。因此,实现对信用制度多方位、全角度的僭越越来越成为金融虚拟化在全球扩张的必然要求。当前,金融虚拟化扩张对信用制度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一国虚拟化货币主导国际信用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所设定的是以美国为中心国家,欧洲和日本为边缘国家的世界经济格局。在这个框架内,经济货币格局表面上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但实质却是以美元为核心的单极货币体系。因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发达国家都在试图维持两个固定比率,即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率和美元与各国货币的固定比率。尽管1973年固定汇率制度的解体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率“脱钩”,但各国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关系却固定下来,并且成为当今全球国际汇兑的主体,“美元金本位”成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现行国际金融秩序。例如,从美元在国际贸易中货币计价的比例来看,美国的国际贸易只占全球国际贸易的,而以美元计价的国家贸易却占全球国际贸易的近半数,政府部门的国际资本流动基本上是以美元计价的,有的国家甚至国内也采用美元计价。在国际汇兑中也不例外,世界上大概40个国家的货币采用钉住美元或钉住以美元为主的一揽子货币。 美元在全球货币市场的独霸地位使这种一国的虚拟化货币支配着国际金融体系。各国储备的不再是黄金和美元,而是只有美元或美元资产(以美元计价的外债)。这就使美国政府或企业可以凭空创造出各种金融虚拟工具来实现以前“金本位”下无法平衡的国际收支逆差。从下表所表现的美国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到2005年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看,2005年的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逆差与1973年的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相比,32年的经常项目逆差增长了大约112倍。在这些经常项目中,除了美元外还存在着大量以美元计价的外债。另外,与1973年亿美元的金融项目逆差相比,2005年美国亿美元的金融项目顺差较之1973年增长了近176倍,从而实现了美元的巨额“出口”。尽管美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债务人”,但他却成功的使美元触角伸入到世界各个角落。这表明一国在拥有国际“铸币权”的条件下,可以使一国虚拟化货币不再受到任何国别信用制度的约束,彰显了金融虚拟化扩张对信用制度的突破和国际信用制度的严重缺失。 资料来源: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Transactions Accounts Data 2.“美元金本位”引发各国信用货币的膨胀 美元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支配地位决定了各国在外汇储备中主要以美元储备为主。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32年里,经常项目逆差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元大量无节制的外流,贸易顺差国获得美元货款,除留在各国商业银行境外金融机构的美元头村外,大部分回到本国按照美元与本国货币的汇兑比率兑换成本国货币。大量美元的涌入必然促使本国货币管理当局增加本国货币的供给,从而使本国信用货币出现膨胀。这一点对于国际经常项目顺差的国家显得尤为明显。以中国为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新华网)。按照1美元兑换元人民币的比率计算,中国累计发行了近万亿人民币,即使中央银行用短期债券对增发的人民币进行对冲,也会导致银行间市场的扩张。作为仅次于现金的流动性非常强的资产,短期债券使银行市场只有通过不断地对冲才能使这部分现金始终停留在银行间而不扩散到民间市场上。另外,各国滞留下的大量美元则作为国家的外汇储备通常以购买美国等货币开放国家的政府或大企业债券保存下来。(刘骏民,2007,2)这些债券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虚拟资产,这无形中又加大了外汇储备国的金融风险。比如我国经济在2008年初所遭受的美国次贷款危机的影响就是一个极其明显的例子。由此可以看出,一国的信用制度在外来国际货币的冲击下不仅显得非常脆弱,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为国外虚拟化货币在本国的扩张提供了信用服务。 3.金融衍生品泛化加速信用规制对象虚无化 信用制度所规制的对象主要是各种信用行为和关系,其借助的工具就是对信用货币供求机制的有效管理来保证信用的维系。然而,随着金融虚拟化的不断扩展,信用制度所规制的对象变得逐渐虚拟化、缥缈化。金融衍生品的泛化则使信用规制的箭头更加无所适从。在以往货币金融工具和普通证券阶段,由于金融交易是以实体经济的存量作为交易基础的,尽管具有一定虚拟性,但它仍然受到实体经济的制约。期货与期权、指数期货与期权等从出现就是十足的虚拟资产或产品,不仅其质是虚拟的,而且从量上也是交易者想象的结果,具有绝对的虚拟的特点。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信用制度所规制的对象变得越来越可望而不可及。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带着众多投机者对未来虚无缥缈的预期冲击着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1849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就正式推出了远期和期货交易。当今,金融衍生品交易正在爆炸式地增长,据美国《福布斯》杂志1995年载文称,国际金融市场已知的金融衍生工具已有1200多种,并且还将不断增加。2004年有组织金融衍生合约交易总额为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货币衍生合约交易名义金额为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利率衍生合约交易名义金额为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股票指数衍生合约交易名义金额为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场外衍生市场交易未清偿合约名义金额在2004年6月底比2003年12月底增长,达220万亿美元(2004年世界统计年鉴)。以上数据说明,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壮大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几乎可以无限设计,只要符合人们短期牟利的投机心理,人们就可以不断地实现金融创新的泛化。 五、结语 虚拟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其虚拟性,它可以凭空创造、无中生有,基于它脱离实体经济的特性给予国家经济表面的繁荣或泡沫,使国家信用在调控国别信用行为和规避风险方面变得软弱无力。金融虚拟化扩张表现出巨大的投机性,而这种投机性背后却隐含着无法估量的危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金融虚拟化已经在宏观领域支配着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其中,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中国外汇储备的巨幅增加都说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任何国家都可能成为金融虚拟化支配或牺牲的对象,谁也不能逃脱。既然不能逃避,那就勇敢面对。所以我们应当通过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加速国家金融、信用体系的成熟,完善对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信用规制等措施,保障我国金融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2002 [4](英)乔治·考夫曼:现代金融体系:货币、市场和金融机构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美)保罗·齐威格:资本主义发展论[M].商务印书馆,1997 [6](美)D·C·诺思: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中文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刘骏民李曙军:全球流动性膨胀与经济虚拟化[J].开放导报,2007年(2)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美元贬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摘要] 近些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增长,截止2008年3月份己超过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为经济体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何管理和运用这笔庞大的外汇储备,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对外汇储备进行管理的对策建议, 以实现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降低经济风险。 [关键词] 外汇储备 汇率风险 储备管理 一、美元贬值背景下我国外汇储备承担的主要风险 庞大的外汇储备虽然可以减少本国货币贬值的金融风险,却又引入了另外的金融风险, 那就是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1.汇率风险 我国的外汇储备往往由多种储备货币组成,分散在不同期限的资产上,但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约占60%~70%,包括大量美国政府与公司债券。这一结构带来的问题是,储备资产的价值受美元价值变动的影响较大。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已高达GDP的6%,净对外债务己接近GDP的30%。导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居民过渡消费和政府的财政赤字。而美国通过大幅度贬值美元来平衡美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可以把调整的负担从美国转移给其他国家。因此当前全球宏观经济的一大特征是美元面临中长期贬值,这样必然使持有美元占较大比例的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发生巨大账面损失。 2.利率风险 另一方面,我国外汇储备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目前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债券,其中绝大部分购买的是美国国债、政府下属机构或政府担保的债券。从收益来看,历年来的储备收益约在1%~2%之间。另外,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是与人民币国债的增长同时进行的,这相当于一个资本由中国流向美国的过程。政府以发行国债的形式向老百姓借钱,将人民币形式的资金以贸易或金融兑换方式转换为外汇储备,以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债券。在发行人民币国债购买美元债券的这一借贷过程中,潜在的利率损失不容忽视。 3.其他风险 首先,会导致我国面临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显著增多,近几年一直保持在40%以上,外汇占款激增极大增加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致使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其次,加大了国内金融市场动荡的可能性。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大大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随之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得以强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大量“套利性”外汇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境内,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旦“套利”成功,这些投机资本又会流向国外,寻找新的目标。巨额外汇资本的进出,有可能引发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对策 1.建立多样化外汇储备结构 首先,从经济实力和币值稳定原则上考虑,欧盟、美国和日本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成熟度和稳定度最强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其币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国的外汇储备应首选欧元、美元和日元。其次,从交易匹配原则方面考虑,中国的主要贸易地区是亚洲、欧洲和北美。在亚洲,中国大陆的贸易对手主要是香港和日本,结算货币以美元、港币和日元为主;在欧洲地区,德国、英国、荷兰、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金额相对较大,主要结算货币为马克、美元和英镑;在北美地区,主要贸易国家为美国和加拿大,结算货币主要是美元。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往来一是金额较小,二是结算货币多以美元为主。可见,从交易匹配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货币,选择美元、日元、欧元和英镑为宜。另外,从确保外债的及时还本付息及尽量降低因币种转换带来的交易成本考虑,在外汇储备币种组合中考虑外债因素是必要的。通过上述分析,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货币种类选择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较为适宜。 2.开拓多元化外汇经营渠道 首先,由央行持有的以保持流动性为主的部分, 其投资对象应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的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的货币工具和政府债券。还可以考虑将外汇储备转变为物质储备。目前中国石油、铁矿石、锰矿石、铬铁矿等进口量大幅增长, 利用国外资源的成本在惊人的大幅度上升, 中国应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变为物质储备, 以缓解国际资源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影响。其次,由财政部掌管的超额外汇储备, 可以将其中一部分交由中投公司或国际上的私人投资基金代管, 主要进行对海外的直接投资, 或购买具有一定风险的国外高收益股票、债券甚至金融衍生产品。另外一部分可以用来进行能力储备建设。主要是收购对外重要经济资源开采权、投入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出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和培养海外人才, 购买循环经济和环保的技术与设备, 购买改善国内教育、科研、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事业急需的先进设备。 3.建立外汇储备风险防范机制 面对动荡不定的国际金融市场,日趋复杂的金融工具,我国外汇管理当局应借鉴国际风险管理经验,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定期分析研究市场的例会制度,定期对宏观经济、金融变量、金融危机的潜在影响进行测试,定期对整个资产进行市价重估。测试可以运用简单或者复杂的模型,其中包括统计资料和模拟方法的运用,逐步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对资产风险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积极运用技术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采取多种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控制,对交易对手资信状况密切跟踪、及时报告,努力控制信用风险明确各类交易人员的权限和越权的处罚措施等。储备管理机构有义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协调确保外汇储备管理和国家政策制度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郑良芳:2007年全球经济问题与我国对策.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李辉:对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水平的探讨.当代经济, [3]程英:对我国持续积累的外汇储备的成本及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 [4]焦继军:对运用外汇储备设立国家投资公司的思考.企业家天地,

怎么发给你?

制定一个危险源管理方案的参考文献

收银结算论文参考文献

福意超市客户关系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经济全球化热浪未完,电子商务的浪潮又席卷而来,各大国际零售业早投入进驻中国的大军之中,以期分的美羹一杯。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世界50家最大零售企业己经有四分之三以上在中国投资。面对大型外资连锁超市的强势入驻,中国的连锁超市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的社区连锁超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在这场战役之中杀出生路是每一个面临当前困境的超市管理者要思考的首要问题。福意超市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持企业稳定良好的发展;如何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如何在维持现有顾客的前提下提高顾客的数量,特别是忠诚客户的数量。显然这几个问题中最后一个问题显得格外重要,只有有了一定的顾客数量之后,前面的所有问题才会迎刃而解,而解决顾客忠诚度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对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运用。

一、福意超市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福意超市是重庆市万州区福意百货有限公司下面的立足于社区为主的超市。目前拥有35家福意超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北的万州区、梁平、忠县范围内的社区。福意超市的宗旨在于服务于城乡消费市场,为广大的城乡居民提供生活上的便捷。到目前为止福意超市的小型连锁超市的体系已经初步完成,并且拥有从业人员400余人,但是客户关系管理中的问题也还是不少,这也成为制约福意超市继续扩大发展的门槛之一。再加上零售业国际竞争的国内化突出,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其中在万州盘踞的国外大超市就有沃尔玛,对于福意超市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而福意超市除了要同国外超市竞争之外,还要与国内最近这几年的超市巨头永辉狭路相逢,这场激战最明显的影响是超市的客流量开始减少。客流量对于零售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和人气。

1.管理者对客户关系管理不够重视

福意超市在产品和广告上的大手笔也无法弥补其在客户关系管理上的不足,因为福意超市的管理者把客户关系管理划为客户服务部的日常事情之一。在这种情况之下,福意超市的客户关系管理实际上是名存实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由于福意超市的客服人员所处位置较低,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无法也无权调动其他部门来协调,尽管这部分员工也想努力的提供优质服务;同时由于福意超市对于客户的问题无法提供有效或者完美的解决方法而导致客户对于超市的信心和忠诚度慢慢下降,天长日久,就会造成客户的大量流失,更有甚者,这两方面会形成一个循环,周而复始。

2.软件系统的落后

福意目前处于应用中的各个软件系统比较老旧,除了能进行一些最普通的查询归档工作外,无法进行大数据的统计和深挖掘功能,所以也无法为管理者提供可以支持客户关系管理的客户细分信息。

3.客户细分粗糙,客户信息利用不充分

福意超市对于自己的会员所拥有的信息基本上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包括:姓名、年龄、电话号码,它没有对会员进行相应的分类和整理,所以也就不存在会员间高低档次的不同,也无法得知客户的潜在价值、忠诚度的高低。福意超市的收银处也只可以记录每次该会员的消费总额度,不能对该会员的消费数据分类,所以对于今后的消费预估和有针对性的促销组合也是无法完成的,客户终身价值的开发还处于空白中。

4.客户与企业缺乏灵活有效的沟通

福意超市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还处于最传统的方式之中,主要以电话沟通进行,对于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等沟通方式均没有被采取。在这种沟通方式之下,大部分的客户由于时间和其他原因很多时候是选择拒接电话的,所以对于客户的反馈信息,管理者也很难真正得到。

5.会员待遇不突出

福意超市的会员在日常可以享受的实际福利可以说是很少的,其中主要因为:会员卡积分换礼品中积分要求的量过高;会员可以享受到折扣的商品数量较少;折扣的力度也不大,甚至出现过有的顾客在付款时嫌弃折扣太小而造成付款金额的不方便而拒绝出示会员卡。

二、福意超市客户关系管理措施

面对目前的困局,福意超市想要摆脱,并且提高顾客忠诚度和销售效益,必须摒弃之前的错误观念和意识,重视和实施客户关系管理。

1.提高全员对CRM的认识

在整个福意超市内部各员工中树立重视CRM的观念,全力落实CRM的执行,以期可以在超市内部孕育出一切为了顾客的.良好服务氛围出来。

2.引进新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由于福意超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最原始的老旧系统,不能应对新时期的新要求,因而引进现代化的CRM系统迫在眉睫,如此才能为接下来要实行的一系列客户关系管理方案服务。

3.多种CRM系统配合使用

(1)运营型CRM的运用。运营型CRM作为CRM系统的主体可以帮助福意超市实现日常销售和服务以及市场挖掘的一体化。

首先,顾客到福意超市里面购买产品时,运营型CRM系统可以非常详尽的记录客户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并且系统可以自动将上述客户按照行业、年龄、区域、性别等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组,以供管理者需要时调用。然后,福意超市的营销管理人员在系统里根据这些分好的组别有的放矢的输入产品宣传的内容、对象、以及想达到的最低和最高目标,系统会自动的把这些数据传给销售经理,由他来具体的分配和执行该项宣传活动,包括人员的选择和时间地点的安排等。活动结速之时需要输入相应的实际结果,如果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系统会自动保存为以后在统计该项目的有效性和成本核算做准备;如果活动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则需要一线销售人员将目前存在的问题填写出来。到此为止,一个完整的流程才算完成,这个系统可以让市场和销售以及售前一起共享一个数据库。

(2)分析型CRM的运用。分析型CRM是CRM系统的控制中枢,可以为福意超市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决策提供指导意见。当然分析性CRM系统正常运营的基础是来之于运营型CRM和协作型CRM的大数据,除开这两个系统的支持,分析性CRM系统将无法胜任任何数据分析工作。通常分析性CRM系统分析客户和理解客户数据时使用的是报表这个工具,对于如何制定合适的产品宣传和客户服务以及选择合适的时间渠道等都是通过这些数据得到的。

分析型CRM对于客户数据的分析解读是一个往返循环的过程,一个循环过程是: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执行决策-客户反馈-数据再收集-数据再分析。通过对这一过程的不断循环,福意超市的管理者可以找出大部分的客户喜欢的促销活动方式,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最优质的潜在客户是哪一些;那些客户是福意超市的忠诚客户,并想办法挽留下来。

(3)协作型CRM的运用。协作型CRM可以为福意超市的客户提供多种交流渠道,如CallCenter,面对面交流,Internet/Web,Email/Fax等,并且可以让渠道之间实现交互和贯通,为企业和客户得到的信息是完整准确和一致提供保障。

如果有协作型CRM存在,福意超市在获取客户基本信息上面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记录的内容可以更加详细具体。同时,福意超市也可以通过协作型CRM系统来发布一些企业的信息,例如:可以用客户喜欢的方式来发布超市的商品实时更新,最新最热的促销活动,提高接受度和影响力度。

4.加大会员优惠力度

福意超市还应给予会员更多折扣组合,使会员切实感受到作为福意超市会员的骄傲,使非会员迫切希望成为会员,而不是像之前的为了避免付款的麻烦而拒绝出示会员卡。

三、结束语

在21世纪的今天机遇和风险并存,无论是大型的国际连锁超市还是小型的社区服务超市,只要在新环境下无惧风险的挑战,抓住机遇的尾巴,都可以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创造奇迹。客户关系管理虽然产生于当代的营销理论里,但是经过了实践的考验,已经开始逐渐成熟完善起来,对于企业在处理与顾客关系方面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将分析型、运营型和协作型CRM系统和福意超市的现状结合起来,将理论指导运用于福意超市实践之中,以求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福意超市是一家发展空间交大的超市,其立足于社区的经营宗旨将会成为其今后在零售业上前进的一大特色。同时,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对于客户的抢夺,而争夺客户的关键在于提供服务和注重企业与客户关系的维护程度。通过本文,希望能够对福意超市的客户关系管理方面提供相应的帮助,以助其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郭毅,於国强.关系管理案例.中国人大出版社.

[2]吉尔·戴奇.客户关系管理手册.

[3]TonyCram.关键客户.中国人大出版社.

[4]帕特里克·莫林纽克斯.客户永驻.人民邮电出版社.

[5]JonAnton、.客户关系管理.

[6]〔美〕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社版.

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山西晋祠宾馆 实习时间:2005年7月-2006年4月 正文: 我是信阳师范学院03级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学校安排来到山西省晋祠宾馆,古人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暂又难忘的实习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九个月的实习期,回首这将近一年的实习期,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 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园的实习生,我深知自己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而对即将踏入的工作岗位又有着太多的陌生和神秘,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促使下,我满怀着信心和期待去迎接它。初来酒店我就被它神秘的色彩、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所深深吸引,为能有机会在这个地方实习而感到庆幸。来到酒店安排岗位,我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学习摸索,为此当让我选择岗位的时候,我选择了收银员这一岗位,因为它接触客人比较多,工作时间也比较紧凑,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绝好的锻炼机会,从踏入岗位的那一天起,我就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努力,证明给所有人看我能做好。 在工作中,虽然我只是充当一名普通收银员的角色,但我的工作也绝不仅仅是收钱那么简单,其中也是一系列的复杂程序。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我发现要能自如的做好一项工作,无论工作是繁重、繁忙还是清闲,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完成我们的每一份工作,而不是因为工作量比例的大小而去抱怨,因为抱怨是没有用的。我们更要做的是不要把事情想的太糟糕,而是要保持好的心态面队每一天。因为快乐的心态会使我们不觉的工作的疲惫与乏味。 工作中我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在领班的培训指导下,我很快的熟悉了酒店的基本情况和收银的岗位流程,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从前台到接待为客服务,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掌握了收银员应具备的各项业务技能。 在工作中也有过失误,是主管、领班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使我对工作更有热情,米尔兰德先生曾说过:年轻人天生就需要鼓励。是的,正是这一次次的鼓励使我在工作中勇敢的闯过难关,不断进步。从此,在领导的心目中我已经不是那么的脆弱了,变得很坚强,由于我的责任心强与对工作的热情,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让我来国宾会所实习,刚开始去时特不习惯,各方面我都觉得没餐厅好。可是经过一段的磨练,终于感触到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令人敬佩的名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领导们对我评价很好,让我担任前台接待这一重任,那一刻我非常开心,所有的苦。累都很值,同时,我又感到很大的压力,领导对我如此看重,这是对我的信任,我想,我应努力工作,做好我应该做的责任,这对于我来说,又是一项新的挑战。 实习的九个月里,让我对酒店的各项管理和文化都有所了解,其中让我认识最深的是 1。服务质量 对于酒店等服务行业来讲,服务质量无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企业的生命线.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不仅能够为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其再次光临打下基础.而且能够使顾客倍感尊荣,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在开元我们看到,酒店领导十分重视服务质量的提高,即使对于我们短期实习生,也必须经过严格的礼仪培训后才能上岗.对老员工进行跟踪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和改善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水平.部门经理和主管经常对我们说:”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我们开元,你的形象就是我们开元的形象”.”客人永远不会错,错的只会是我们.”.”只有真诚的服务,才会换来客人的微笑.” 2。酒店文化 饭店里无所不在的是服务文化、礼仪文化、地域文化、饮食文化、解困文化等等,在饭店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主人,所有的宾客来到饭店都会对饭店和饭店人产生或多或少的依赖,除了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接收文化或知识,他们还在遇到困难时向饭店人寻求帮助。因此,我们可以说,饭店是一个到处充斥着文化和知识的场所。于是,在这里工作的人们必须更有知识、文化和涵养。宾客在品尝一道菜式,而耳边是服务员小姐用甜美的声音介绍有关菜式的知识,包括起源、流传、特色、新意等等,不仅更增添了品菜的乐趣,也让客人接收到一些新的知识和信息,让他们从另一个层面上觉得不虚此行。 在饭店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彬彬有礼的服务人员,规范的操作、职业的微笑、谦恭的神态,让客人无时无刻不受着礼仪文化的熏陶。处于社会中的个人永远都在受着周边人的影响,所谓人以群分,礼仪文化不仅使饭店人素质提高,也在有益地影响着客人,提升着整个社会的素质与涵养。新到一处,客人落脚饭店,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多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景观特色。饭店人对此都应非常熟悉,饭店只是一个单体的建筑,只有在地域的大背景下,他才有了厚重的底蕴,有了文化的背景。对于外地客人而言,他们来到这里或者为了这个地方的景观特色,或者为了商务办公,基本上不会冲着一个单独的住宿环境而来。因此饭店需要有一种功能,能够凭借地主的身份为客人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比如介绍当地的旅游资源,比如在当地进行商务办公的路径指点。这样,饭店才真正成为地方与外界沟通的一扇窗。还有一种称之为“解困文化”,也就是帮助客人解决难题的知识提供能力,金钥匙文化就是典型,满意加惊喜,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收银员在饭店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岗位,它要求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而这对于我来说压力很大,面对困难和压力,我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在前台收银岗位上的九个月后,我现在可以说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并相信以后在其他类似工作中也会做的更好。 以上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从总体上来看这个酒店的经营管理,从我的这九个月的实习中可以大体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 应该改变传统的对待员工的态度。人是管理中的主体,这是所有的管理者都小、应该把握住的。管理中的上下级关系只是一种劳动的分工,不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相反,现代管理理念告诉我们:管理是一种特殊的服务,管理者只有做好对下级的服务,帮助下级在工作中作出优异的成绩,管理者自己才会拥有管理的业绩。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坚持“三个上帝”,即:市场、顾客和员工!有位老员工在酒店的BBS中对领导这样说道:“善待员工,做个好领导,记住,你管理的不全都是机器。”我想这也许是每一位员工都想对领导所说的话吧。 二、 企业缺少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精神性的企业文化。一个民族有它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企业同样也需要有它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当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时,又需要企业中所有的人能够群策群力,团结一致,共度难关。对于没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来说,平时一盘散沙,遇事就会各想各的心事,而没有人真正地为企业的发展进行过认真的思考,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把自己融于企业之中。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证。 三、 企业缺少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晋升制度。酒店的激励机制中过多的注重于物质上的激励,而忽视了精神上的激励。事实上,除了传统的奖惩激励外,还有很多的激励方式值得我们管理者借鉴。有些时候领导对员工的一个微笑或是一句赞赏的收效强于对其进行加薪奖励! 九个月实习已成为过去,过去的成功与失败都已成为过去式,我们都不应该以他们来炫耀或为此而悲伤,而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面队即将来临的难题。人生中有许多要学的知识,我们现在学到的还远远不足,那么就更应该准备好下一阶段的实习,有目标的出发,努力的付出就会有收获,撒下了种子,我们还要有勤劳的栽培与耕耘,那样我们才会有大丰收。 晋祠宾馆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个工作地点,在这九个月的实习期里,对我个人来讲有很重要的意义,从一个走出校园不懂世事的实习生到现在能够独立面对一切困难和压力,我很感谢学校和晋祠宾馆给我的这次机会,最后我祝我校的所有校友,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是为我此次实习的一些感受和想法,作为一种感受,它可能有很多的主观的痕迹,不过只有员工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种感受,因此,希望管理者在做出决策前,除了站在酒店的利益考虑的同时能多为员工考虑,只有这样的决策才能得到更多员工的支持。最后,感谢酒店能提供这样的实习机会,感谢老师的帮助,在此祝愿酒店能够越办越好! 酒店跟名称自己去改啦...

超市收银实习我来完成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20221

内容太多了,给个具体的题目和邮箱。以下是一些参考,你看哪个有用。1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研究 ,辛旭、刘佳,品牌, 2010 查看全文 2 煤炭企业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及防范 ,丁在乐,中国煤炭工业, 2010 查看全文 3 国家审计风险及其对策 ,钱云飞,现代经济信息, 2010 查看全文 4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夏旭,煤矿现代化, 2010 查看全文 5 我国关联交易审计风险规避对策探讨 ,张肃琪,理论界, 2010 查看全文 6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时东来,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查看全文 7 新会计准则下的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审计风险 ,刘宏洲,改革与开放, 2009 查看全文 8 论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 ,李东艳,中国电子商务, 2010 查看全文 9 实施风险导向审计,防范高校内部审计风险 ,罗洪霞,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7 查看全文 10 关于审计风险的特殊考虑 ,王如燕,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2 查看全文 11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及其图解 ,朱锦余,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2 查看全文 12 煤炭企业环境审计风险探析 ,张红轶、张芳梅,国际商务财会, 2010 查看全文 13 金融危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应对 ,徐蔚,审计与理财, 2010 查看全文 14 金融危机、财务舞弊与审计风险 ,刘芳芳,审计与理财, 2010 查看全文 15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措施 ,赵艳,科学与财富, 2010 查看全文 16 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单琢,科技信息, 2010 查看全文 17 浅谈审计风险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及防范 ,韩道琴、王淑晶,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查看全文 18 刍议医院内部审计现状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及防范建议 ,赵玲,经济师, 2010 查看全文 19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邓芙蓉,北方经贸, 2010 查看全文 20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以及防范 ,唐元龙,大众商务(下半月), 2010 查看全文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崔明莉.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柴玉梅.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思考[D].河北经贸大学2011

[4]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

[5]张士杰.我国开征碳税的环境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6]李沛轩.我国碳税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

[7]蒋君芳.我国碳税立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

[8]郑颖.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4

[9]张梓太.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2010(02)

[10]蔡博峰,杨姝影.日本碳税方案勾勒低碳蓝图[J].环境保护.2009(22)

[11]刘剑文主编.国际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王宁宁.国外碳税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D].宁波大学2011

[13]姜叶坤.我国碳税法律制度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1

[14]苏明,傅志华,许文,李欣,王志刚,梁强.中国开征碳税的障碍及其应对[J].环境经济.2011(04)

[15]金瑞林,汪劲着.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陈少英着.中国税法问题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17]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中国路径[J].环境经济.2009(09)

[18]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环境经济.2009(09)

[19]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0]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04)

[1]王广明,谭宪才,雷光勇.中国独立审计长沙[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3(1):32-37.

[3]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59-65.

[4]武晓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研究一基于审计市场经验数据的聚类分析[J].会计研究,2005(3):22—27.

[5]李旭洁.关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宄[J].商业会计,2012(2).

[6]马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全过程分析[J].会计之友,2012(2).

[7]李晓慧,吴雅楠.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研宄——基于会计师事务所视角的问卷调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

[8]肖瑞利,审计质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会计,2012(15).

[9]杨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3(10).

[10]张荣静.异常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审计质量[J].财会之友,2016(3).

[11]温毓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法制环境与审计质量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6(9).

[12]王善平.中国独立审计的现实问题思考.审计研究[J].2001(2).

[13]李万军,周耀光.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J].2002(11).

[14]孙永军,丁莉娜.审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我国100强事务所的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2009(6).

[15]郭颖,李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宄[J].财会月刊,2009(07).

[16]李俊,夏斌.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联用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J].财会月刊,2010(11).

[17]万佳,陈颖.独立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研宄[J].财务与金融,2010(5).

[18]孙蕾.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企业论坛[J].2011:121-127.

[19]洪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基于中注协会计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J].财会通讯,2011(4).

[20]阎银泉.三种审计主体审计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3(1).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李善明,编,郭大力,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理论、方法与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马骏,张晓蓉,李治国,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国家统计局.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0]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M].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戴维·奥斯本,德特·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汤国维,寿进文,徐荻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2]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核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3]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李扬.要从资产负债表来控制资产泡沫[EB/OL].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

[15]王健.政府经济管理案例——国有资产管理与政府规制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6]尤安山.拉美债务危机:原因及对策[J].拉丁美洲研究.1986(1):23-26.

[17]沈沛龙,樊欢.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2012,2.

[18]吕伟.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管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下面是一些关于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崔振龙.国家审计职责及其发展展望[J].审计研究,2004(01) : 36-39

[2]陈明坤.关于审计报告制度的问题探讨[J].财务会计,2007(09) : 172-174

[3]陈太辉,杨明月.审计取证的'思维流程和思维要素研究[J].审计研究,2011(06):9-15

[4]董大胜.中国国家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李金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6]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7]李金华.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J].财经,2004(01) : 1-5

[8]刘家义.世界主要国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审计,2004(21) : 5-10

[9]刘力云.论强化审计机关的国有企业审计职责[J]审计研究,2005(04) : 23-29

[10]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R].1995-2013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

[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

[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提供一些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供参考。[1] 思丽妮. 关于加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思考[J]. 凯里学院学报, 2007,(04). [2] 黄辉. 论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方法[J]. 铜业工程, 2007,(02). [3] 张宗亮.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初探[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3). [4] 唐振达,梁素萍,易金翠,何劲军. 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7,(03). [5] 刘春慧.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要点及指标体系[J]. 山西财税, 2007,(01). [6] 孙论,陈晖. 探索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之浅见[J]. 怀化学院学报, 2007,(06). [7] 黄淑玲. 浅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08). [8] 付淑君.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和模式探讨[J]. 现代商业, 2007,(16). [9] 王雪燕.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刍议[J]. 商业经济, 2006,(0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