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优秀心绞痛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优秀心绞痛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在上升,因此对冠心病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冠心病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一:《冠心病护理 教育 论文》 1临床资料 52例冠心病患者,男的27例,女的25例;年龄均在38~75岁。通过一系列的诊断均为冠心病。 2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基本知识的教育 首先,对护士以及非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的宣传、培训教育,使他们充分的了解了该病之后再此基础上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该病的有关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初步的了解该病的发病因素,以及易导致相关的不良后果。例如,常见的病因有:高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吸烟等;其他的因素有:饮食、肥胖、遗传等。让患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病因,及时的预防并配合治疗。还要让患者相信,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甚佳,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才能健康。 饮食的调整 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手段是饮食的调整,它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介绍饮食调整的具体 措施 和意义,使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能灵活的调整饮食的材料和进餐的量次,保证患者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每天进餐3~5次,每餐控制在6~7成饱。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丰富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食物要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低胆固醇,多进食富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以及含植物蛋白的食物,从而保持体内营养的平衡,尤其是要避免暴食暴饮,不能喝浓茶、浓咖啡,以免加快心率。另外患者有吸烟习惯的一定要戒烟、戒酒。针对身体肥胖的患者要控制食欲以及食量,因为过度的肥胖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从而加重心脏的负荷量,影响心脏的功能。因而,通过控制和调整饮食对患者的血压和体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延缓和预防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的治疗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是重点,但是用何药因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首先护士要清楚药物药性、特点、用药原则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然后合理给药,在输液的过程中严格的控制速度。其次,让患者以及家属清楚药物的剂量、用法、副作用等。进行口服给药时,注意给药的时间、剂量、 方法 。针对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患,在出院之后要继续使用地高辛,由于该药的中毒量和治疗量是相当的接近,所以在使用使强调剂量,既不能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又不能随意加量(引发中毒)。嘱咐患者定时到院测脉搏,脉搏不能低于65次/min,若是在家中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或者是心病加重的现象,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3分型护理 该病大致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焦虑型、猜疑型、孤独型、恐惧型。 焦虑型的护理 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患者对病情的发生发展、疾病的预后效果、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能承担治疗等,患者通常会表现为焦虑、不安、烦躁等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接近患者,并进行交谈,从而建立良好、稳定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处处为患者着想,并给予生活上、精神上的关心、照顾、鼓励。及时的向患者透露治疗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并做详细的解释,从而为患者树立与病魔战斗的信心。平时也可为患者提供轻音乐、书刊等,减轻患者焦虑的心态。 猜疑型 该类型是属于一种自我消极的暗示心理,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对病情的认识,使患者对周围的事情过分的敏感,将自己的病情严重化,并怀疑医生、护士,不相信家属;从而表现为情绪的低落、消极,疑心重重。该类型的护理方式主要是:疏导、关心、鼓励。以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优质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早患者的面前说话要大方、自信,避免患者猜疑。生活上和精神上要贴心的照顾,在医院允许的制度下,让患者及时的了解病情的发展,并鼓励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孤独型 这类型的患者主要是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住进了陌生的医院,产生了孤独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畏惧心理,抽出多余的时间同患者进行交谈,疏导患者的心理,尽全力满足患者的要求,允许患者家属的陪护等,让患者的医院里充分的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配合治疗。 恐惧型 主要是应为患者重从健康突然转变为病人,加之对冠心病的认知缺乏,使患者产生了恐惧紧张的心态。为了消除这种紧张的心态,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热情的接待患者,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冠心病,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感。还要以优质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获得患者的信任,以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二:《冠心病护理医学论文》 一、药学服务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作用 1、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药学服务逐渐被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应该大力提倡药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让医者、药者认识到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就医质量,更好的完成治疗。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比较薄弱。我们应该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参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治疗,给病人提供药学知识、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病人教育和咨询,药动学的咨询和营养支持,生活方式的改变与选择。药师要多与病人沟通接触,积极开展药学服务。治疗冠心病的医师和药师应该具有临床药师大多具有医学和药学的双重知识结构,具备提供药学服务的基本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有帮助的专业的服务。冠心病药学服务人员对所有备选治疗方案进行最小成本、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成本-效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向病人提供既经济又能提高生活生存质量的冠心病治疗方案。大大降低冠心病治疗的总费用,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整个社会的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时非常必要的。冠心病药学人员普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广泛的知识、高超的交流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 经验 ,除了有冠心病药学专业的知识外,还具有更多更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药物。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涨趋势,特别是在农村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也出现了普遍的患病态势,而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物价格不一,有的治疗药物甚至很昂贵,因此,提高冠心病的药物服务成了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尽量保证对病人的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且尽量降低总的医疗费用。 2、药学服务人员对冠心病患者履行的职责 首先,要求药学服务人员所提供的药品,不管是在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包装上都必须是合格的优质的。因此在药品的采购时,从合法的 渠道 获得药品,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采购;注意药品的贮存,减少药品的变质;保证药品在疗患者该次治疗的服用期间处于安全的有效状态。其次,药学人员应提供有效的冠心病治疗药物。要求药学人员对所提供的药品的适应症、作用原理、作用途径、作用特点、作用强弱、使用方法、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性能均有全面的了解。药物治疗服用前,药学人员应对病人详细说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尽量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可能损害。同时,在药物治疗前,还要加强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第三、药学人员应提供经济的冠心病治疗药物。目前由于我国医疗、医药、医保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上涨过高的医药费用已给个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和严重浪费,要求药学人员掌握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第四、在临床的药学人员有能力向医生提供全面的药品信息和用药方案,协助医生正确、合理地为患者使用药品。药学人员还应该积极深入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处方分析,进行新制剂和新剂型的研究。 二、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应用 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在对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主动关心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护理。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的目的,实现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应该同时进行,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终的的治疗效果。单一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都不可能完全至于冠心病患者的病症。 1、冠心病患者治疗服务的注意事项 (1)药学服务人员应该与冠心病患者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服务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心态,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护患氛围,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掌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达成共同促进康复的默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用细致周到的服务帮助患冠心病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疏导患者对并征得紧张情绪。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理上沟通,并从生活上照顾他们,比如给他们最大的精神安慰,尽量满足他们生活上及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嘱其进食易消化、高纤维、优质蛋白的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有助于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治疗。 2、针对性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对策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药物服务和心理护理,教会患者科学用药,并加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不仅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 (1)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 冠心病患者入院的3~5d抑郁逐渐明显,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医生或者护士应该主动的向患者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与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加之合理的药物服务,提高患者的信心。 (2)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冠心病患者受个人认知评价、应对风格、社会支持、个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诱发冠心病或加重病情。药物服务人员应该与医生和护士一起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3)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对患者提供药物服务的同时还应帮助患者认识改变自身的应对方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尽量避免消极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重建心理适应能力,调整人际关系,减少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三、小结 药学人员通过 医学知识 的培训,掌握一定的冠心病临床医学知识,对冠心病患者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善于发现医生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并提出改进意见。为患者提供正确有方药学服务。心理护理即使安抚患者的不安焦躁情绪,保证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有序进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合理温馨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及临床症状,对于保证疗效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才能得到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双重保障,整体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素质。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理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观察组)与心护理干预(观察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程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护理;实践;效果 冠心病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多存在系列心理、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易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影响预后及康复进程,加强心理护理具有十分必要性[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 总结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41-82岁,平均(±)岁。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均以程度不等的出汗、心率加快、心悸气短、心前区胸骨后放射性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15例,心肌梗死28例,心绞痛57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方案的同时,加强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具 体操 作步骤如下。 健康指导 依据患者个体类型,对心理护理方案行个性化制订,护理人员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主动同患者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强信任。就患者主诉耐心倾听,针对性劝告、安慰、鼓励、疏导、解释等。使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合理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就冠心病基础知识、诊疗方法、注意事项进行简要讲解,并介绍同类型预后良好的病例,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心情,提高配合依从性[2]。 环境干预 营养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避免声音嘈杂,物品需有序摆放,加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感官系统的调节,使患者在整洁、有序、规范的环境稳定情绪,平复入院前失望、急躁、痛苦、焦虑、恐惧心情。维持心率、心压在正常水平,为疾病康复创造条件。 心理支持 积极开展不定期访视工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加强护患交流,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等进行讲明,以防控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为重要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这一,护理人员需与家属取得配合,使其知晓自身言行的好坏直接对患者心理及治疗造成直接影响,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可开办心理门诊,行针对性疏导。 音乐疗法干预 音乐为一种物理能量,物理能量的适度应用可提高多种病症患者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出现共振和谐现象,提高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对精神和躯体痛苦加以缓解。可了解患者的喜好,播放喜欢的音乐,但音量需<60分贝,以缓解情绪。 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干预 可依据练习程序,将全身肌肉有意识的逐步放松和绷紧,以减轻负性情绪、降低应激水平,促使生理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进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在加强放松训练过程中,需告知患者排空大小便、少进饮食,双手在垂上自然垂直放置,使整体身体处于自然、舒适的状态,加强指导,完成肌肉放松训练。 生活指导 日常生活需有节奏及相对规律,劳逸结合,松弛有度,保持乐观心境。可鼓励患者学习绘画、书法,听相声、看喜剧,达到松弛、怡养心情的目的。克服心理障碍,并与医生的诊治密切配合,以降低意外事件率。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及抑郁量表(HAD)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测定,共包括14个项目,≥11分为确诊病例,8-10分疑似病例,≤7分无症状。并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差异有统计学间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d,对照组为(±)d,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前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公众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不断调整,加之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病发生比例,冠心病为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除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外,精神、心理、社会干预的重要性渐引起临床重视。本次研究中,针对冠心病患者,加强健康指导、环境干预、心理支持、音乐及肌肉放松疗法、生活指导等综合心理干预,结果显示,临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程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淑芳,贾淑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5):29-30. [2] 李方江,张凡,岳秉宏,等.老年冠心病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2):1485-1486. 猜你喜欢: 1. 护理自考本科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论文范文 3.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4. 护理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国内外调查表明,冠心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疾病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关于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摘要】回顾总结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护士首先应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作用,灵活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疾病的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以帮助,从而降低了病人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冠心病 健康教育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身疾病,由于社会、心理、个性和生物等诸多易患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缺氧、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国内外调查表明,冠心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疾病之一。该病多发生于40~50岁之后,患病率为3%~5%,近年大有增高趋势。关于冠心病的研究很多,尤其是行为医学在综合防治冠心病过程中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有研究表明,对冠心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临床资料

在2005年1月―2007年12月的两年间,共对98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48~70岁,平均岁,文化程度小学45例,中学33例,大学20例;患者家属100位,男32位,女68位,年龄在23~60岁之间,平均41岁,文化程度初中26位,高中、中专共43位,大学31位。

2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心理指导: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应激密切相关,外界的应激源,如理化的、生理的、社会的因素经常持久地作用于机体,会产生心身紧迫状态,导致疾病。所以患者所处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减少各种噪音,应保持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作好充分解释安慰工作,避免他人谈论使患者烦恼、激动的事。

饮食指导: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低脂低盐,不能过饱,宜少食多餐,忌食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禁烟酒,给予高纤维、高维生素饮食,多喝水,供给新鲜蔬菜,以维持足够的营养及保护血管。对于饱和性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猪油、牛油、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易导致动脉硬化的食物应适当限制,不宜过量。少食多餐是为避免吃得过饱而增加心脏负担。

休息指导:重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置于心电监护室,保持病室安静,一切日常生活由护士帮助解决,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四肢活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在护士的帮助下逐渐增大活动量,由起床、站立、慢走、室内步行,逐步增加医疗体操,直至院内行走,允许探视、看报、看电视等,但应避免过于疲劳。恢复期患者可恢复原先日常活动,逐步增加散步等活动。

用药指导:硝酸甘油是冠心病的首选药,应告诉病人要舌下含服,不要吞服。应用扩血管药物后要定期测量血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病人应慢慢起床,头晕时平卧片刻,必要时给予吸氧。抗凝药使用时应注意身上有无出血点、瘀斑,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对于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不能漏服或随意停药,因食物能延缓药物的吸收,故应在饭前服用,静脉输液的速度不可随意调整,应由护士严格掌握。

生活指导: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习惯。对便秘者可用首演结肠走形方向轻轻揉压,连续数日未解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者可戴手套润滑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

出院后健康教育

根据心功能情况制定活动计划。心功能Ⅰ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Ⅱ级患者应增加休息,但可起床活动;心功能Ⅳ级患者限制活动,增加卧床时间;心功能Ⅵ级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控制进食量,低盐低脂,忌烟酒。

按医嘱准时服药,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如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经常到门诊随访,坚持服药,不能中断。

3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从理论上阐述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冠心病发作的因素,使患者和家属共同学习互相配合,掌握避免不良因素刺激的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个别指导:在日常的治疗护理或在巡视病房与患者交流中,发现问题随时给予指导。

建立健康教育手册:内容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知识,如冠心病发作的机制、诱发原因、常用药物及不良反应等。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患者和家属掌握。

4结果

改变了护士角色与护理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中,护士的角色不仅是照顾者和管理者,更是教育者和研究者;护理方法不是过去的“以监管为主”的看护方式,而是以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综合考虑。

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诱发冠心病发作的因素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了在不同时期应注意的事项及如何避免诱发因素的不良刺激,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有助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实施健康指导过程中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要有一定的授课能力和交流技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求知欲望。

5结论

通过我们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可激励患者积极参加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使重患者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机体防病能力。把健康知识教给冠心病人,使他们改变认识模式,调整饮食结构,降低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作为护士应具有健康教育的能力,根据病人的职业、年龄、社会背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教育,使每个病人都能接受与理解,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肖春芳.冠心病的健康教育.中华常见病临床研究.2005,5(2):102-103.

[2]曹翠蓉.心血管病恢复期的护理.中华误诊学杂志.2005,2005(3):393.

[3]程建初,邱桂香.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2005,3(13):1235-1236.

作者简介:马海静,黑龙江省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主管护师,本科学历。

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对护士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位,大家看看下面的护理毕业生论文题目吧!

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注册护士帮助住院患者戒烟行为的研究

2、PDCA循环管理法在提高ICU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效果

4、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医嘱漏签字率的效果分析

5、临床护士心理护理使用频率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6、浴巾翻身法在预防神经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效果观察

7、产后护士返岗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8、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及其优化

9、病理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及职业防护调查研究

10、高校附属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

11、探讨综合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情况与研究对策

12、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13、高职高专护生职业态度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教育干预

14、学习满意度量表测量护士院内继续教育培训满意度的信度与效度

15、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现状调查分析

16、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

17、英国格洛斯特郡医院护理在职培训见闻与启示

18、循证护理干预在防治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中的应用研究

19、循证护理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2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21、应用“一医三护”心肺复苏术教学法提高急诊科新护士医护配合能力的探讨

22、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23、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24、探讨整体护理理念在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护理理念中的作用

25、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6、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7、少数民族地区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28、如何进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以中职护理学生为例

29、浅谈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

30、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文化内涵建设

31、1例成骨不全患儿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护理的循证康复实践

32、循证护理对老年肿瘤压疮高危患者的影响分析

33、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34、钢铁作业工人职业紧张与高血压现况研究

35、中药热奄包联合场效应治疗仪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与护理干预

36、分期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37、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探讨

38、中风急性期言语蹇涩放血疗法的护理体会

39、护理干预在调畅气机法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40、轻中度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

41、介入室护士全程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围手术期的护理

42、护士反串患者模式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

43、重症蛇咬伤的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及护理体会

44、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45、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46、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

47、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48、医疗机构实施留置导尿管护理的临床实践调查

49、ICU护士对开放性探视制度的信念和态度现状调查

50、护士职业获益感对留职意愿影响的研究

51、护士沉默行为与工作疏离感、组织氛围的关系研究

52、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53、分层培训在神经外科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

54、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剖宫产术的护理

55、品管圈活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

56、关爱护理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7、综合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影响的观察

58、护士情绪劳动问题及其管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59、动脉留置导管致动脉血管内皮损伤防护研究进展

6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

61、多发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

62、分层次互动式临床护理带教的前瞻性研究

63、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的研究探讨

64、论高校护理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65、骨外科护理教学方法的探索

66、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

67、医护合作型肠造口病人健康教育路径的构建与应用

68、新护士情绪调节与护理工作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69、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

70、腹膜透析初期容量超负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1、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72、临床护士对消毒供应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调查

73、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74、外科术后切口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教育

75、浅谈高职男护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6、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疗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探讨

77、刍议献血过程中职业暴露的预防

78、高职高专护理管理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79、中医辨证施护对老年性痴呆的应用效果

80、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81、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护理探讨

82、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护理管理体会

83、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84、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关系

85、心理护理对精神病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干预研究

86、一级质控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87、优质护理在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效果分析

88、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分析

89、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

90、综合护理干预对继续发型肺结核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

9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护理的探讨

92、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93、小儿先心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94、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护理

95、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膝骨关节炎关节功能及疼痛探讨

96、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体会

97、ICU激发脑复苏生命力护理临床路径研究

98、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和护理对策分析

99、护理干预措施对ICU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的影响分析

10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整体护理

101、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

102、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103、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104、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105、以心血管系统表现为主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106、股骨颈骨折合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探析

107、双心护理在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108、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109、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110、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11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12、华法林治疗房颤的疗效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

11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时间的影响

114、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115、老年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综合护理体会

116、社区强化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11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分析

118、子宫肌瘤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围术期疗效分析

119、口腔正畸治疗成人牙周病的疗效观察

120、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和对策

121、护理专业解剖学教材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122、切口疝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123、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124、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效果

125、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价值

126、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

127、品管圈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中的效果

128、软性内镜装置使用安全和质量控制

有关心绞痛论文及参考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在上升,因此对冠心病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冠心病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一:《冠心病护理 教育 论文》 1临床资料 52例冠心病患者,男的27例,女的25例;年龄均在38~75岁。通过一系列的诊断均为冠心病。 2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基本知识的教育 首先,对护士以及非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的宣传、培训教育,使他们充分的了解了该病之后再此基础上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该病的有关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初步的了解该病的发病因素,以及易导致相关的不良后果。例如,常见的病因有:高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吸烟等;其他的因素有:饮食、肥胖、遗传等。让患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病因,及时的预防并配合治疗。还要让患者相信,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甚佳,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才能健康。 饮食的调整 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手段是饮食的调整,它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介绍饮食调整的具体 措施 和意义,使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能灵活的调整饮食的材料和进餐的量次,保证患者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每天进餐3~5次,每餐控制在6~7成饱。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丰富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食物要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低胆固醇,多进食富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以及含植物蛋白的食物,从而保持体内营养的平衡,尤其是要避免暴食暴饮,不能喝浓茶、浓咖啡,以免加快心率。另外患者有吸烟习惯的一定要戒烟、戒酒。针对身体肥胖的患者要控制食欲以及食量,因为过度的肥胖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从而加重心脏的负荷量,影响心脏的功能。因而,通过控制和调整饮食对患者的血压和体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延缓和预防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的治疗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是重点,但是用何药因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首先护士要清楚药物药性、特点、用药原则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然后合理给药,在输液的过程中严格的控制速度。其次,让患者以及家属清楚药物的剂量、用法、副作用等。进行口服给药时,注意给药的时间、剂量、 方法 。针对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患,在出院之后要继续使用地高辛,由于该药的中毒量和治疗量是相当的接近,所以在使用使强调剂量,既不能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又不能随意加量(引发中毒)。嘱咐患者定时到院测脉搏,脉搏不能低于65次/min,若是在家中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或者是心病加重的现象,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3分型护理 该病大致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焦虑型、猜疑型、孤独型、恐惧型。 焦虑型的护理 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患者对病情的发生发展、疾病的预后效果、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能承担治疗等,患者通常会表现为焦虑、不安、烦躁等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接近患者,并进行交谈,从而建立良好、稳定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处处为患者着想,并给予生活上、精神上的关心、照顾、鼓励。及时的向患者透露治疗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并做详细的解释,从而为患者树立与病魔战斗的信心。平时也可为患者提供轻音乐、书刊等,减轻患者焦虑的心态。 猜疑型 该类型是属于一种自我消极的暗示心理,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对病情的认识,使患者对周围的事情过分的敏感,将自己的病情严重化,并怀疑医生、护士,不相信家属;从而表现为情绪的低落、消极,疑心重重。该类型的护理方式主要是:疏导、关心、鼓励。以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优质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早患者的面前说话要大方、自信,避免患者猜疑。生活上和精神上要贴心的照顾,在医院允许的制度下,让患者及时的了解病情的发展,并鼓励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孤独型 这类型的患者主要是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住进了陌生的医院,产生了孤独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畏惧心理,抽出多余的时间同患者进行交谈,疏导患者的心理,尽全力满足患者的要求,允许患者家属的陪护等,让患者的医院里充分的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配合治疗。 恐惧型 主要是应为患者重从健康突然转变为病人,加之对冠心病的认知缺乏,使患者产生了恐惧紧张的心态。为了消除这种紧张的心态,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热情的接待患者,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冠心病,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感。还要以优质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获得患者的信任,以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二:《冠心病护理医学论文》 一、药学服务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作用 1、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药学服务逐渐被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应该大力提倡药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让医者、药者认识到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就医质量,更好的完成治疗。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比较薄弱。我们应该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参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治疗,给病人提供药学知识、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病人教育和咨询,药动学的咨询和营养支持,生活方式的改变与选择。药师要多与病人沟通接触,积极开展药学服务。治疗冠心病的医师和药师应该具有临床药师大多具有医学和药学的双重知识结构,具备提供药学服务的基本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有帮助的专业的服务。冠心病药学服务人员对所有备选治疗方案进行最小成本、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成本-效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向病人提供既经济又能提高生活生存质量的冠心病治疗方案。大大降低冠心病治疗的总费用,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整个社会的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时非常必要的。冠心病药学人员普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广泛的知识、高超的交流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 经验 ,除了有冠心病药学专业的知识外,还具有更多更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药物。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涨趋势,特别是在农村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也出现了普遍的患病态势,而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物价格不一,有的治疗药物甚至很昂贵,因此,提高冠心病的药物服务成了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尽量保证对病人的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且尽量降低总的医疗费用。 2、药学服务人员对冠心病患者履行的职责 首先,要求药学服务人员所提供的药品,不管是在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包装上都必须是合格的优质的。因此在药品的采购时,从合法的 渠道 获得药品,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采购;注意药品的贮存,减少药品的变质;保证药品在疗患者该次治疗的服用期间处于安全的有效状态。其次,药学人员应提供有效的冠心病治疗药物。要求药学人员对所提供的药品的适应症、作用原理、作用途径、作用特点、作用强弱、使用方法、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性能均有全面的了解。药物治疗服用前,药学人员应对病人详细说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尽量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可能损害。同时,在药物治疗前,还要加强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第三、药学人员应提供经济的冠心病治疗药物。目前由于我国医疗、医药、医保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上涨过高的医药费用已给个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和严重浪费,要求药学人员掌握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第四、在临床的药学人员有能力向医生提供全面的药品信息和用药方案,协助医生正确、合理地为患者使用药品。药学人员还应该积极深入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处方分析,进行新制剂和新剂型的研究。 二、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应用 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在对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主动关心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护理。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的目的,实现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应该同时进行,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终的的治疗效果。单一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都不可能完全至于冠心病患者的病症。 1、冠心病患者治疗服务的注意事项 (1)药学服务人员应该与冠心病患者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服务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心态,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护患氛围,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掌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达成共同促进康复的默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用细致周到的服务帮助患冠心病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疏导患者对并征得紧张情绪。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理上沟通,并从生活上照顾他们,比如给他们最大的精神安慰,尽量满足他们生活上及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嘱其进食易消化、高纤维、优质蛋白的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有助于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治疗。 2、针对性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对策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药物服务和心理护理,教会患者科学用药,并加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不仅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 (1)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 冠心病患者入院的3~5d抑郁逐渐明显,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医生或者护士应该主动的向患者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与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加之合理的药物服务,提高患者的信心。 (2)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冠心病患者受个人认知评价、应对风格、社会支持、个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诱发冠心病或加重病情。药物服务人员应该与医生和护士一起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3)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对患者提供药物服务的同时还应帮助患者认识改变自身的应对方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尽量避免消极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重建心理适应能力,调整人际关系,减少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三、小结 药学人员通过 医学知识 的培训,掌握一定的冠心病临床医学知识,对冠心病患者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善于发现医生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并提出改进意见。为患者提供正确有方药学服务。心理护理即使安抚患者的不安焦躁情绪,保证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有序进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合理温馨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及临床症状,对于保证疗效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才能得到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双重保障,整体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素质。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理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观察组)与心护理干预(观察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程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护理;实践;效果 冠心病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多存在系列心理、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易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影响预后及康复进程,加强心理护理具有十分必要性[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 总结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41-82岁,平均(±)岁。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均以程度不等的出汗、心率加快、心悸气短、心前区胸骨后放射性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15例,心肌梗死28例,心绞痛57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方案的同时,加强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具 体操 作步骤如下。 健康指导 依据患者个体类型,对心理护理方案行个性化制订,护理人员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主动同患者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强信任。就患者主诉耐心倾听,针对性劝告、安慰、鼓励、疏导、解释等。使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合理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就冠心病基础知识、诊疗方法、注意事项进行简要讲解,并介绍同类型预后良好的病例,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心情,提高配合依从性[2]。 环境干预 营养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避免声音嘈杂,物品需有序摆放,加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感官系统的调节,使患者在整洁、有序、规范的环境稳定情绪,平复入院前失望、急躁、痛苦、焦虑、恐惧心情。维持心率、心压在正常水平,为疾病康复创造条件。 心理支持 积极开展不定期访视工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加强护患交流,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等进行讲明,以防控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为重要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这一,护理人员需与家属取得配合,使其知晓自身言行的好坏直接对患者心理及治疗造成直接影响,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可开办心理门诊,行针对性疏导。 音乐疗法干预 音乐为一种物理能量,物理能量的适度应用可提高多种病症患者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出现共振和谐现象,提高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对精神和躯体痛苦加以缓解。可了解患者的喜好,播放喜欢的音乐,但音量需<60分贝,以缓解情绪。 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干预 可依据练习程序,将全身肌肉有意识的逐步放松和绷紧,以减轻负性情绪、降低应激水平,促使生理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进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在加强放松训练过程中,需告知患者排空大小便、少进饮食,双手在垂上自然垂直放置,使整体身体处于自然、舒适的状态,加强指导,完成肌肉放松训练。 生活指导 日常生活需有节奏及相对规律,劳逸结合,松弛有度,保持乐观心境。可鼓励患者学习绘画、书法,听相声、看喜剧,达到松弛、怡养心情的目的。克服心理障碍,并与医生的诊治密切配合,以降低意外事件率。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及抑郁量表(HAD)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测定,共包括14个项目,≥11分为确诊病例,8-10分疑似病例,≤7分无症状。并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差异有统计学间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d,对照组为(±)d,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前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公众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不断调整,加之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病发生比例,冠心病为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除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外,精神、心理、社会干预的重要性渐引起临床重视。本次研究中,针对冠心病患者,加强健康指导、环境干预、心理支持、音乐及肌肉放松疗法、生活指导等综合心理干预,结果显示,临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程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淑芳,贾淑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5):29-30. [2] 李方江,张凡,岳秉宏,等.老年冠心病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2):1485-1486. 猜你喜欢: 1. 护理自考本科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论文范文 3.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4. 护理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以下是我带来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据世界心脏联盟的统计,全球每病死3个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全球每年因心脏病和中风病死的人数高达1750万。有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每12s就有1人因中风或心肌梗死而倒下。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全部病死人数的40%左右。近5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仍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己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大部分心血管疾病都属于慢性疾病或反复发病,患者在医院经过治疗,度过急性发作期出院后,仍需要持续治疗,并需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降低病死率。为此,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1名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其对回归社会后连续性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从而为临床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人员专业化培训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2009年1一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我院3个心血管病区中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1例,其中男58例、女43例,年龄21~86血管疾病入院治疗,或在院期间确诊为心血管疾病;(2)经过临床治疗,符合出院指征;(3)自愿参加本调查;(4)无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101例患者的文化程度:本科10例,大专18例,高中及中专21例,初中30例,小学17例,文盲5例;职业:工人18例,农民7例,干部30例,军人12例,教师4例,公司职员11例,其他职业19例;疾病类型:冠心病53例,高血压31例,心肌梗死18例,心律失常11例,心绞痛11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其他疾病20例;其中患有一种心血管疾病者62例,患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心血管疾病者9例;手术及治疗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7例,心脏换瓣手术5例,介入治疗5例。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是否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手术史及吸烟饮酒史等20项;(2)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调查表,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含9个条目)、治疗相关知识(含13个条目)、康复相关知识(含27个条目)以及社会生活知识(含13个条目)等4个一级维度共62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非常熟悉计5分,比较熟悉计4分,熟悉计3分,比较陌生计2分,完全不知道计1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越好。问卷经2位护理教育专家和3位临床护理管理专家审阅后修订而成,内容效度为,Cronbacha系数为。各病区指定专人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前,由研究者对发放问卷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其了解问卷的设计原则、调查目的及填写要求。在患者即将出院时,调查人员向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同意后请患者以无记名方式自行填写问卷。因视力等原因不能自行填写的患者,由工作人员逐条阅读并向其解释后,根据患者的选择代为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为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形式表示。

2结果

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总体认知情况。101例患者62个条目得分集中在3分左右,提示患者对连续护理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总体处于基本熟悉和了解的水平。其中得分最低的条目为“知道安装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项”,得分为(±)分;最高为‘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很有意义”,得分为(±)分,两者均属于“康复相关知识”维度。

患者连续性护理知识和技能各维度的得分。疾病相关知识的9个条目,患者掌握较好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是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复诊前的准备工作和复诊时间等,但对复诊指征、检测恢复状况、心功能评估等较为专业的知识掌握不理想。

患者对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治疗相关知识的13个条目中,患者对服药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对伤口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差。患者对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康复相关知识的27个条目中,患者对心理、饮食及睡眠等方面的掌握较好,对康复锻炼、起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理想。

患者对社会生活知识的认知情况。社会生活知识的13个条目中,患者对临终关怀和社会交往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保险与法律方面知识的掌握较为欠缺。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的认知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住院治疗后即将出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于自己回归社会后需要掌握的连续性护理的认知水平总体处于基本熟悉的程度,得分为~分,平均(±)分,其中有12个条目得分低于分,提示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缺乏连续性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尚未完全具备回归社会后实施有效自我护理的能力,不利于其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连续性护理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普及,大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没有形成畅通的患者交接和信息传输渠道,患者没有形成出院后需要继续完成后续的治疗和自我护理的意识,没有主动获取疾病治疗和康复相关知识的习惯。此外,我国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覆盖面较窄,目前的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疾病本身的防治和护理,从护理管理者到临床护士都对慢性病健康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亟待建立较为完善的贯穿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始终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模式。

心血管疾病患者连续护理认知的各维度分析

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理想由表1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9个条目的得分均高于分,达到了熟悉的程度,但是离非常熟悉的程度仍有差距。可能是因为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均属于慢性病,且一些患者同时罹患多种疾病,长期的治疗使得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了一定了解,尤其是发病时的处理方法、复诊准备和时间等重要知识掌握较好,提示患者的认知水平与其获取知识的意愿有关。

心血管患者掌握的用药知识优于伤口护理

前3位均属于用药方面的知识,而后3位均是伤口护理知识。可能是因为服药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该类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联合用药,才能使得相关检测指标达到要求;与介入治疗、手术等有创治疗方式相比,药物治疗更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能够被接受,并作为长期的治疗手段被坚持,并不断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用药方案。同时,用药指导作为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中己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科学的教育模式,而造口、伤口等专业化护理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教育方式,且手术等一些会给患者体表形成伤口的治疗方法在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只接受一次,既没有经验,又没有长期接受该方法治疗的心理准备,因此,获取该类知识的意愿不强,进而导致其认知水平较低。

心血管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表3显示,62个条目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条目都属于康复知识维度。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康复充满了信心,且对饮食、睡眠等生活常识了解较多,但是没有针对性掌握所患疾病的康复知识,不能恰当把握各种活动的节点,难以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锻炼,尤其是对安装起搏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必须远离磁场,不能进行核磁检查等特殊要求及其注意事项了解较少。可能是因为上述内容大都是患者出院后面临的问题,住院治疗期间未涉及到。因此,护士没有针对上述内容给予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而是将宣教的重点放在疾病本身和患者住院阶段的治疗和护理上。这一现象说明连续性护理的理念尚未在护理人员中普及,目前临床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仅是阶段性的健康教育,护理的连续性往往因患者的出院而中断,强调以患者自我管理为前提的疾病管理,即全民医疗干预和沟通活动开展仍不理想。

心血管患者的社会生活知识有待提高由表4可知,心血管疾病患者对临终时医疗机构的选择权等临终关怀知识较为了解但对保险知识、种类、如何维权等保险与法律知识的了解较欠缺。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我国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况和媒体的频繁报道,使得大众对临终关怀不再排斥,而是采取一种直面的态度并逐渐认同;而保险种类繁多、保障医疗消费者的'法律法规知识普及面窄等因素,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选择保险种类和利用法律保障自己合法权益方面显得茫然,这仍是医院健康教育与社区连续护理有效衔接的薄弱点。

管理对策健康教育是应该坚持不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的基本措施,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161,只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7。因此,加强和规范健康教育是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护理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选择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可直接深入社区,或与社区合作,开展康复知识讲座和法律、保险常识普及工作,在随访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患者的连续性的评估。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重点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将护士口头教育的枯燥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可采用患者现身说法等经验共享的方式19,为患者传递综合性的教育内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注重效果评价,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定位在能否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患者真正受益。

综上所述,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对连续性护理的认知水平亟待提高,强化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鉴于目前社区护理发展不平衡,社区的护理资源十分有限,社区康复护理指导不能实现有效地延续提倡医院应该规范对患者在院期间的连续性护理知识的教育,通过规范的健康教育使其实现自我护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引导患者树立连续护理观念,是满足患者连续护理需求、改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持续增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庞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强护士的培养,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是我们要共同面对并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心血管疾病患者持续增长的现状,护理工作面对的难点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讨论。

1心血管疾病发病与治疗现状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报道1,估计全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亿,每5名成年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疾病;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万人;全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300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死因的首位。我院2010年完成心脏外科手术7293例,较2009年提高了近20%,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术1583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7716例。由于患者数量增加,使临床护理工作量激增,医护比例失调、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等问题凸显,超负荷工作状态给护士的身心健康及患者安全造成极大影响。

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不断更新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研宄取得了重要进展,2007年870所医院能独立开展PCI,年完成PCI数量为100例的有299所,占医院总数的;中国大陆2009年心脏外科手术总量为157444例,比2008年增长了,其中体外循环手术量为128358例1。在手术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新技术、新业务也在临床广泛开展,例如: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应用,循环功能支持性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式氧合),持续动脉(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应用等机械辅助装置已成为救治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积极有效的手段。随着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使复杂和疑难患者获得救治的机会增加,患者年龄也更趋向高龄或低龄、低体重婴幼儿,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跟上医学的发展步伐。

2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凸现难点问题

患者方面

病情的复杂性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具备1个甚至多个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血压及其合并症所导致的靶器官受损,影响到患者的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同时,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高,非心血管疾病病房中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住院患者比例增加。患者病情的复杂性提高以及住院患者的覆盖面扩大,使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难度显着增加。

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中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8月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亿,总人口比重接近。随着人群寿命的延长,患者中高龄患者的比例增加,使诊疗和护理的风险增高;同时,他们除了自身所患疾病之外,还存在视、听、感觉、运动功能减退等老年问题,存在较大的护理安全风险。随着医学信息化普及程度提高,公众的医学知识越来越丰富,对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治疗的高风险、对疾病转归的不确定性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方面

护理教育方面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规模逐步扩大,教育层次显着提高,然而从社会对护理人力需求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6。我国护理专业中专、大专及本科的起始教育均为通科护理教育,对毕业生的首要要求是具备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能力。但新毕业护士的心血管疾病专科知识相对缺乏,与临床护理的需要有较大差距。范珊和胡晓鸿7的调查显示,低年资护士进入临床后,对专科知识培训的需求非常迫切,认为培训“非常必要”和“必要”的护士占92%,而排在前3位的是心脏外科常用药物、监护技能和心脏外科专业基础知识,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专业培训。

护理人力配置方面据2010年卫生部统计年鉴8,2009年我国的医护比仅为1:,要达到卫生部公布的1:2的理想医护比,还缺注册护士190万人《护士条例》颁布后,特别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以来,护士数量较快增长,但医护比例失调的情况依然存在。卫生部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中规定:要根据各病房(病区)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病区)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应当为1:。随着护理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新技术、新业务的陆续开展,危重、疑难病例的持续增加,对心血管疾病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与患者数量的增加、医院床位不断扩充的现状,使护理人力短缺的情况依然存在。加之除了正常休假之外的病假、婚假、产假等,使实际在岗护士人数低于配比人数,加重了护理人力不足的局面。

护士专业化发展方面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工作要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护理需恶“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亦要求病房实行责任包干制,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出院指导等所有的护理工作都由其责任护士全程、全面负责。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瞬息万变,临床诊疗技术日趋复杂,科室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应急突发情况多,对护士的临床决策能力要求非常高。护理临床决策是一个由护士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贱经验对患者做出护理判断的复杂过程,需要护士具备心血管专业的核心能力。2007年5月卫生部颁布《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以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专科护理领域护士的培训工作,尚未对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养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做出规定。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与护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尚存在差距。

3对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第二次工作例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护理队伍“量”的激增是护理实贱发生“质”的飞跃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重要条件。要达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护理人力的保证是基础。目前,心血管疾病病房护士的配置尚无统一标准,建议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自理能力测算护理人力需求。王玉玲和孙秀杰[14通过对包括心脏内科在内的4个试点病房的实贱,提出按患者自理能力将生活护理分为3级,完全依赖者为A级护理,部分依赖者为B级护理,完全自理者为C级护理,不同护理级别的患者分别按1:、:和1:配置护士。考虑到心脏外科患者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和促进康复的需要,护士配置应适当高于此标准,特别是移植病房、心血管疾病病房等。

加强护士培训

建立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要求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日趋复杂,护理职能扩展,均对护士的能力和素质不断地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6。临床低年资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不断补充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心血管疾病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加之患者的病情趋于复杂和疑难,开展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迫在眉睫。针对此问题,我院尝试院科两级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将大专、本科毕业3年,中专毕业5年的护士按照工作年限划分为N1、N2、N3共3个层级,N1级护士定期进行基础知识及技能考试、撰写读书笔记;N2、N3级护士在此基础上,要求完成病例积累、承担小讲课、本科生带教等工作。在病例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培养护士的主动学习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护理部将考核结果纳入护士评优、晋级、合同护士转正工作中。在注重专业培训的同时,通过护理投诉案例分析、人文关怀专题讲座等形式,使护士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学习沟通交流的方法,改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继续教育是护士不断更新知识的有效途径,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既是护士享有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大力宣传继续护理学教育的重要性,加强继续教育的管理,护理部、科室制订不同层级的继续教育计划,并纳入护理管理考核指标。我院每两年举办的“五洲国际心血管疾病研讨会暨护理学术交流会”已连续举办6届,为护理同仁搭建了良好的专业交流平台。同时我们将心肺复苏技术、除颤器应用、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常用心血管药物等心血管疾病护理知识与技能作为必修内容,通过护理查房、病例讨论、小讲课、自学、操作考核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实施临床护士分层级继续教育培训,将课程设置及培训形式根据各层级护士的需求结合岗位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确保培训效果。

学历教育与专科教育相结合目前,中专、大专学历的临床护士通过在职教育提升学历水平的比例很高,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729名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历教育。从调查反馈中发现,大专及本科学历教育阶段课程的设置中,有大部分内容存在交叉,有部分内容在临床工作中应用很少,如果将大学课程设置与临床专科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大专、本科学历的同时,更深入地学习所在专业的相关知识,更有利于临床护士专科素质的提高。

探索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训方式

我国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工作尚在探索中,目前多以参加ICU专科护士培训作为替代途径。周丽娟等报道了两期全军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经验,提出准入标准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专科护理工作2年以上或从事其他专科护理工作4年以上的注册护士。这与目前ICU、急诊、手术室、肿瘤等领域的专科护士准入标准基本相同。但在培训时间、方式、教材、考核标准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宄。针对目前采取的短期脱产培训存在培养周期长、培养人数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发挥ICU专科护士的作用,开展分层级培训,医院内组织心血管专业学习班,采取脱产学习、小班授课、理论与临床实贱结合的形式培养临床护理骨干,以满足临床护理需求,提升护理水平。

4小结

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专科护理面临的难点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如何合理配置心血管疾病专科护士人力资源、探索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确定专业核心标准、开展专科护士培养工作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国内外调查表明,冠心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疾病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关于老年冠心病的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摘要】回顾总结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体会。护士首先应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与作用,灵活应用健康教育的方法,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疾病的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以帮助,从而降低了病人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冠心病 健康教育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身疾病,由于社会、心理、个性和生物等诸多易患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狭窄,使心肌缺氧、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国内外调查表明,冠心病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疾病之一。该病多发生于40~50岁之后,患病率为3%~5%,近年大有增高趋势。关于冠心病的研究很多,尤其是行为医学在综合防治冠心病过程中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有研究表明,对冠心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临床资料

在2005年1月―2007年12月的两年间,共对98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中男51例,女47例,年龄48~70岁,平均岁,文化程度小学45例,中学33例,大学20例;患者家属100位,男32位,女68位,年龄在23~60岁之间,平均41岁,文化程度初中26位,高中、中专共43位,大学31位。

2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心理指导: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应激密切相关,外界的应激源,如理化的、生理的、社会的因素经常持久地作用于机体,会产生心身紧迫状态,导致疾病。所以患者所处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减少各种噪音,应保持患者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作好充分解释安慰工作,避免他人谈论使患者烦恼、激动的事。

饮食指导: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低脂低盐,不能过饱,宜少食多餐,忌食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禁烟酒,给予高纤维、高维生素饮食,多喝水,供给新鲜蔬菜,以维持足够的营养及保护血管。对于饱和性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猪油、牛油、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易导致动脉硬化的食物应适当限制,不宜过量。少食多餐是为避免吃得过饱而增加心脏负担。

休息指导:重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置于心电监护室,保持病室安静,一切日常生活由护士帮助解决,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四肢活动,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在护士的帮助下逐渐增大活动量,由起床、站立、慢走、室内步行,逐步增加医疗体操,直至院内行走,允许探视、看报、看电视等,但应避免过于疲劳。恢复期患者可恢复原先日常活动,逐步增加散步等活动。

用药指导:硝酸甘油是冠心病的首选药,应告诉病人要舌下含服,不要吞服。应用扩血管药物后要定期测量血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病人应慢慢起床,头晕时平卧片刻,必要时给予吸氧。抗凝药使用时应注意身上有无出血点、瘀斑,观察有无出血现象。对于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不能漏服或随意停药,因食物能延缓药物的吸收,故应在饭前服用,静脉输液的速度不可随意调整,应由护士严格掌握。

生活指导: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习惯。对便秘者可用首演结肠走形方向轻轻揉压,连续数日未解大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者可戴手套润滑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

出院后健康教育

根据心功能情况制定活动计划。心功能Ⅰ级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Ⅱ级患者应增加休息,但可起床活动;心功能Ⅳ级患者限制活动,增加卧床时间;心功能Ⅵ级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控制进食量,低盐低脂,忌烟酒。

按医嘱准时服药,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如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经常到门诊随访,坚持服药,不能中断。

3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从理论上阐述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冠心病发作的因素,使患者和家属共同学习互相配合,掌握避免不良因素刺激的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个别指导:在日常的治疗护理或在巡视病房与患者交流中,发现问题随时给予指导。

建立健康教育手册:内容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知识,如冠心病发作的机制、诱发原因、常用药物及不良反应等。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患者和家属掌握。

4结果

改变了护士角色与护理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中,护士的角色不仅是照顾者和管理者,更是教育者和研究者;护理方法不是过去的“以监管为主”的看护方式,而是以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综合考虑。

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诱发冠心病发作的因素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了在不同时期应注意的事项及如何避免诱发因素的不良刺激,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有助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实施健康指导过程中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要有一定的授课能力和交流技巧,激发了护理人员的求知欲望。

5结论

通过我们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可激励患者积极参加健康维护,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急性发作,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使重患者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机体防病能力。把健康知识教给冠心病人,使他们改变认识模式,调整饮食结构,降低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作为护士应具有健康教育的能力,根据病人的职业、年龄、社会背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教育,使每个病人都能接受与理解,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肖春芳.冠心病的健康教育.中华常见病临床研究.2005,5(2):102-103.

[2]曹翠蓉.心血管病恢复期的护理.中华误诊学杂志.2005,2005(3):393.

[3]程建初,邱桂香.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2005,3(13):1235-1236.

作者简介:马海静,黑龙江省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主管护师,本科学历。

心绞痛的专科护理论文范文

心理护理的特点在于通过医护人员的语言、态度、行为举止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心理护理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患者的密切配合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若得不到患者的良好合作,即使护士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准确评估,选择了良好对策,最终也是“孤掌难鸣”、“纸上谈兵”,难以真正获得实效。

关键词:心理护理;疗效

1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影响,帮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1]。形式分有意识心理护理和无意识心理护理。前者指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有益的暗示、确切的保证等)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后者指护理过程每一个环节中,护理人员一切言谈举止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表明只要有护患交往,就存在着心理护理。

2如何评价心理护理疗效

评价是护理程序的一个部分,只有及时、客观地对心理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才能掌握患者的心理问题评估得是否准确,实施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地修改、调整护理措施,从而有效地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护理质量。但怎样评价心理护理疗效目前尚无规范化的统一衡量标准及评定指标,较多学术论文中作者评价“心理护理取得良效”主观随意性较大。作者认为,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应包括一系列生理、心理指标的量化评定及患者的主观体验、满意程度、护理目标实现情况等方面。

2·1量表评定

是指护士借助心理测评量表来评定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它是保证心理护理科学性、有效性的前提。临床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及良好的自评效果[2]。心理护理实施前后及过程中可有选择性地选用上述量表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情绪状态,将量化评定结果作为评价心理护理效果的依据,比较客观、公正。同时也便于护士准确了解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负性情绪性质、程度,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

2·2满意度评定

患者的满意度是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参照系数,因而可用“患者的满意度”来评价心理护理的效果,尤其适合评价无意识心理护理的效果。如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表明护理关系良好,护理人员的言行带给病人的是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反之则表明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带给病人的是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应视为心理护理不成功或失败。

2·3目标评定

心理护理实施前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通过评估患者的行为有无改变、目标是否达到来评价心理护理效果。如对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心理的病人,通过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来评价心理护理的效果。

3影响因素

3·1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因素

心理护理是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等来影响病人心理,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对心理护理效果起决定性作用。

3·1·1政治素质。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善良的同情心,热爱护理事业、献身护理事业的敬业精神,急病人所急,处处关心病人,才能做好心理护理。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多护士专业思想不牢固,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对病人态度不热情,语言生硬,言谈举止常给病人带来负面影响,影响心理护理效果。

3·1·2业务素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是科学实施心理护理的指南,心理护理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是否较好地掌握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病人的心态是千差万别的,同类疾病患者由于家庭、经济等不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同,因其自身人格结构的差异,心理承受能力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护士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作出比较科学的分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护理,达到预期目的。多年来我国护士的培养一直以中专教育为主,大部分护校近几年才开设心理学课程,目前在岗护理人员大部分未接受系统的心理学课程学习,护理心理学方面知识缺乏、肤浅,技术不熟练,沟通技巧缺乏,不知道怎样与病人交流,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估患者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及原因,也就谈不上有针对性选择护理对策,是影响心理护理疗效的主要因素。此外,多数护士心理护理意识淡薄,以为专门抽时间与患者交谈才是做“心理护理”,局限于“工作忙,没时间做心理护理”的误区,并未意识到“护理过程中护士的一切言行举止对患者都具有心理护理的效应”,因而,未能做到在患者面前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加以积极调控,表情、手势、目光等运用较随意,无形中给患者增加心理压力是影响心理护理疗效的重要因素。

3·1·3心理素质。护理人员自身情绪的稳定对病人情绪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护士热情微笑服务,举止文静、态度谦和、操作认真,无形之中给病人一种圣洁的温馨和心理安抚,使其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护理。反之,护士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易使患者造成心理错觉,加重心理负担。护士由于工作量大,待遇低,加上频繁的轮夜班,身体及家庭生活受影响常导致情绪波动,甚至心理失衡。国外有学者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提出“心身耗竭综合征”,即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3]。国内梁绮美报道精神科护士抑郁发生率为47·4%,显著高于国内常模[4]。由于相当一部分护士自身存在负性情绪,心理调节能力不良,无法摆脱心灵深处潜在的焦虑不安,尽管主观上较努力,但却忽略了自身情绪反馈给病人产生的消极影响,影响了心理护理的疗效。因此,刘治凤[5]提出应设心理护理教育专业,培养优秀、称职的心理护理人员,保证心理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3·2时间因素

时间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利用患者机体生理节律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学科。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人体每天9:00~11:00,16:00~17:00、19:00~21:00精神活性较高,表现为精神振奋,喜欢与人接近,乐意回答和提出问题,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此时进行心理护理,病人能较快进入角色。方晓岚报道,最佳心理护理时间为19:00~21:00[6]。因此,护士若能掌握病人心理状态与时间节律的关系,选择最佳时间为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环境因素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环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不良环境易使人产生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必将影响心理护理效果。因此,实施心理护理时应因人而异,选择安静、优美、舒适的环境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率。

3·4客观因素

患者的密切配合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若得不到患者的良好合作,即使护士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准确评估,选择了良好对策,最终也是“孤掌难鸣”、“纸上谈兵”,难以真正获得实效。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及自身人格特征对心理护理疗效影响也很大。性格内向、固执、任性的病人心理护理疗效相对较差。此外,心理护理还受病人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优先出版刘靖中华全科医学2014-07-22 17:13

2、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林海英当代医学2010-11-25

摘要:心理护理科研的重点应立足于为临床护理服务,而不要停留在调查的表面。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和策略乃是心理护理科研的重点,应该抓紧、抓实。

关键词:心理护理;发展状况

1心理护理发展现状

1·1心理护理视野正在拓宽

心理护理目标已不局限在病人和疾病本身,而是扩大到病人家属、社区、预防保健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多方面。例如刘蓉华等[2]在护理烧伤患儿的同时,关注患儿母亲的应激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恰当干预,保证患儿母亲的健康心态,共同促进患儿康复。李乐之等[3]研究表明腹部手术病人术前焦虑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护士应尽可能支持、理解病人,并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帮助其优化社会支持网络,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提高手术耐受力。方逸等[4]对双胎妊娠围生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问卷调查分析,以便针对性进行双胎妊娠孕妇的心理健康保健。朱树香等[5]对122例婴儿智力发展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促进和保障婴幼儿智力发展。

心理护理的方法更趋科学化

心理护理从宣教式的经验之谈过渡到注重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发挥和运用。护理工作者开始关注不同病情、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理念,拓展心理护理的深度。例如音乐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癌症、心身疾病、围手术期和终末病人[6-10],取得了理想效果。苏晓茵、林征等[11,12]成功地运用了生物反馈训练矫正肿瘤病人和慢性便秘病人不良的身心反应。放松疗法用于冠心病和哮喘病人的辅助治疗[13,14]取得了显著效果。黄秀英、郝天羽等[15,16]通过正性暗示和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积极暗示法明显优于一般的心理护理。王延文[17]采用Ellis理性情绪疗法、Meichenbaum自我指导训练和Beck认知治疗理论成功地对1例意外眼球破裂合并面部毁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董冰等[18]研究表明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对缓解术前焦虑、加速术后康复的效果优于一般心理护理。

应用量表评价的论文明显上升

本调研显示,1997年应用心理评定量表的论文仅占,而2002年16月已达。准确的心理评估是心理护理的前提,胡军等[19]研究发现主、客观两种评估方法差异非常显著。若使心理护理具备科学性和可信度,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心理评估方法,科学地测定病人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护理,真正使病人受益。

2心理护理的展望

2·1心理护理深入开展是护理成为自主性专业的必要条件

护理要想成为自主性专业,摆脱依赖和束缚,必须有独到的理念和能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之所以不尽人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欠缺心理护理的技巧和能力,相当程度上还停留在机械操作状态,阻碍整体化护理的完善和进展。护士与病人有着密切的接触,能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解决病人的心理困扰,这是不该忽视的护理范畴。

2·2心理护理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调查结果看,论文多数倾向于调查分析、调查报告,对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和措施的论述仍然较少。有的只是理论上提及,可操作性不强。心理护理科研的重点应立足于为临床护理服务,而不要停留在调查的表面。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和策略乃是心理护理科研的重点,应该抓紧、抓实。同时应该抓好心理护理科研的连续性和跟踪性研究,逐渐形成完善的心理护理科学体系。另外,护士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尚不充分,应用时呆板、机械,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加强心理学的学习,把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综合医院内外科护士实施心理护理现状的调查分析敖欢青岛大学2013-04-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在上升,因此对冠心病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冠心病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一:《冠心病护理 教育 论文》 1临床资料 52例冠心病患者,男的27例,女的25例;年龄均在38~75岁。通过一系列的诊断均为冠心病。 2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基本知识的教育 首先,对护士以及非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的宣传、培训教育,使他们充分的了解了该病之后再此基础上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该病的有关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初步的了解该病的发病因素,以及易导致相关的不良后果。例如,常见的病因有:高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吸烟等;其他的因素有:饮食、肥胖、遗传等。让患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病因,及时的预防并配合治疗。还要让患者相信,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甚佳,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才能健康。 饮食的调整 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手段是饮食的调整,它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介绍饮食调整的具体 措施 和意义,使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能灵活的调整饮食的材料和进餐的量次,保证患者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每天进餐3~5次,每餐控制在6~7成饱。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丰富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食物要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低胆固醇,多进食富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以及含植物蛋白的食物,从而保持体内营养的平衡,尤其是要避免暴食暴饮,不能喝浓茶、浓咖啡,以免加快心率。另外患者有吸烟习惯的一定要戒烟、戒酒。针对身体肥胖的患者要控制食欲以及食量,因为过度的肥胖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从而加重心脏的负荷量,影响心脏的功能。因而,通过控制和调整饮食对患者的血压和体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延缓和预防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的治疗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是重点,但是用何药因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首先护士要清楚药物药性、特点、用药原则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然后合理给药,在输液的过程中严格的控制速度。其次,让患者以及家属清楚药物的剂量、用法、副作用等。进行口服给药时,注意给药的时间、剂量、 方法 。针对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患,在出院之后要继续使用地高辛,由于该药的中毒量和治疗量是相当的接近,所以在使用使强调剂量,既不能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又不能随意加量(引发中毒)。嘱咐患者定时到院测脉搏,脉搏不能低于65次/min,若是在家中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或者是心病加重的现象,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3分型护理 该病大致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焦虑型、猜疑型、孤独型、恐惧型。 焦虑型的护理 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患者对病情的发生发展、疾病的预后效果、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能承担治疗等,患者通常会表现为焦虑、不安、烦躁等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接近患者,并进行交谈,从而建立良好、稳定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处处为患者着想,并给予生活上、精神上的关心、照顾、鼓励。及时的向患者透露治疗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并做详细的解释,从而为患者树立与病魔战斗的信心。平时也可为患者提供轻音乐、书刊等,减轻患者焦虑的心态。 猜疑型 该类型是属于一种自我消极的暗示心理,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对病情的认识,使患者对周围的事情过分的敏感,将自己的病情严重化,并怀疑医生、护士,不相信家属;从而表现为情绪的低落、消极,疑心重重。该类型的护理方式主要是:疏导、关心、鼓励。以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优质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早患者的面前说话要大方、自信,避免患者猜疑。生活上和精神上要贴心的照顾,在医院允许的制度下,让患者及时的了解病情的发展,并鼓励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孤独型 这类型的患者主要是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住进了陌生的医院,产生了孤独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畏惧心理,抽出多余的时间同患者进行交谈,疏导患者的心理,尽全力满足患者的要求,允许患者家属的陪护等,让患者的医院里充分的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配合治疗。 恐惧型 主要是应为患者重从健康突然转变为病人,加之对冠心病的认知缺乏,使患者产生了恐惧紧张的心态。为了消除这种紧张的心态,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热情的接待患者,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冠心病,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感。还要以优质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获得患者的信任,以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二:《冠心病护理医学论文》 一、药学服务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作用 1、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药学服务逐渐被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应该大力提倡药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让医者、药者认识到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就医质量,更好的完成治疗。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比较薄弱。我们应该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参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治疗,给病人提供药学知识、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病人教育和咨询,药动学的咨询和营养支持,生活方式的改变与选择。药师要多与病人沟通接触,积极开展药学服务。治疗冠心病的医师和药师应该具有临床药师大多具有医学和药学的双重知识结构,具备提供药学服务的基本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有帮助的专业的服务。冠心病药学服务人员对所有备选治疗方案进行最小成本、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成本-效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向病人提供既经济又能提高生活生存质量的冠心病治疗方案。大大降低冠心病治疗的总费用,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整个社会的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时非常必要的。冠心病药学人员普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广泛的知识、高超的交流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 经验 ,除了有冠心病药学专业的知识外,还具有更多更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药物。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涨趋势,特别是在农村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也出现了普遍的患病态势,而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物价格不一,有的治疗药物甚至很昂贵,因此,提高冠心病的药物服务成了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尽量保证对病人的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且尽量降低总的医疗费用。 2、药学服务人员对冠心病患者履行的职责 首先,要求药学服务人员所提供的药品,不管是在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包装上都必须是合格的优质的。因此在药品的采购时,从合法的 渠道 获得药品,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采购;注意药品的贮存,减少药品的变质;保证药品在疗患者该次治疗的服用期间处于安全的有效状态。其次,药学人员应提供有效的冠心病治疗药物。要求药学人员对所提供的药品的适应症、作用原理、作用途径、作用特点、作用强弱、使用方法、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性能均有全面的了解。药物治疗服用前,药学人员应对病人详细说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尽量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可能损害。同时,在药物治疗前,还要加强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第三、药学人员应提供经济的冠心病治疗药物。目前由于我国医疗、医药、医保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上涨过高的医药费用已给个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和严重浪费,要求药学人员掌握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第四、在临床的药学人员有能力向医生提供全面的药品信息和用药方案,协助医生正确、合理地为患者使用药品。药学人员还应该积极深入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处方分析,进行新制剂和新剂型的研究。 二、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应用 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在对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主动关心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护理。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的目的,实现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应该同时进行,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终的的治疗效果。单一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都不可能完全至于冠心病患者的病症。 1、冠心病患者治疗服务的注意事项 (1)药学服务人员应该与冠心病患者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服务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心态,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护患氛围,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掌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达成共同促进康复的默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用细致周到的服务帮助患冠心病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疏导患者对并征得紧张情绪。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理上沟通,并从生活上照顾他们,比如给他们最大的精神安慰,尽量满足他们生活上及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嘱其进食易消化、高纤维、优质蛋白的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有助于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治疗。 2、针对性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对策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药物服务和心理护理,教会患者科学用药,并加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不仅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 (1)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 冠心病患者入院的3~5d抑郁逐渐明显,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医生或者护士应该主动的向患者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与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加之合理的药物服务,提高患者的信心。 (2)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冠心病患者受个人认知评价、应对风格、社会支持、个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诱发冠心病或加重病情。药物服务人员应该与医生和护士一起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3)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对患者提供药物服务的同时还应帮助患者认识改变自身的应对方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尽量避免消极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重建心理适应能力,调整人际关系,减少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三、小结 药学人员通过 医学知识 的培训,掌握一定的冠心病临床医学知识,对冠心病患者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善于发现医生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并提出改进意见。为患者提供正确有方药学服务。心理护理即使安抚患者的不安焦躁情绪,保证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有序进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合理温馨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及临床症状,对于保证疗效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才能得到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双重保障,整体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素质。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理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观察组)与心护理干预(观察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程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护理;实践;效果 冠心病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多存在系列心理、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易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影响预后及康复进程,加强心理护理具有十分必要性[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 总结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41-82岁,平均(±)岁。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均以程度不等的出汗、心率加快、心悸气短、心前区胸骨后放射性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15例,心肌梗死28例,心绞痛57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方案的同时,加强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具 体操 作步骤如下。 健康指导 依据患者个体类型,对心理护理方案行个性化制订,护理人员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主动同患者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强信任。就患者主诉耐心倾听,针对性劝告、安慰、鼓励、疏导、解释等。使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合理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就冠心病基础知识、诊疗方法、注意事项进行简要讲解,并介绍同类型预后良好的病例,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心情,提高配合依从性[2]。 环境干预 营养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避免声音嘈杂,物品需有序摆放,加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感官系统的调节,使患者在整洁、有序、规范的环境稳定情绪,平复入院前失望、急躁、痛苦、焦虑、恐惧心情。维持心率、心压在正常水平,为疾病康复创造条件。 心理支持 积极开展不定期访视工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加强护患交流,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等进行讲明,以防控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为重要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这一,护理人员需与家属取得配合,使其知晓自身言行的好坏直接对患者心理及治疗造成直接影响,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可开办心理门诊,行针对性疏导。 音乐疗法干预 音乐为一种物理能量,物理能量的适度应用可提高多种病症患者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出现共振和谐现象,提高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对精神和躯体痛苦加以缓解。可了解患者的喜好,播放喜欢的音乐,但音量需<60分贝,以缓解情绪。 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干预 可依据练习程序,将全身肌肉有意识的逐步放松和绷紧,以减轻负性情绪、降低应激水平,促使生理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进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在加强放松训练过程中,需告知患者排空大小便、少进饮食,双手在垂上自然垂直放置,使整体身体处于自然、舒适的状态,加强指导,完成肌肉放松训练。 生活指导 日常生活需有节奏及相对规律,劳逸结合,松弛有度,保持乐观心境。可鼓励患者学习绘画、书法,听相声、看喜剧,达到松弛、怡养心情的目的。克服心理障碍,并与医生的诊治密切配合,以降低意外事件率。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及抑郁量表(HAD)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测定,共包括14个项目,≥11分为确诊病例,8-10分疑似病例,≤7分无症状。并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差异有统计学间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d,对照组为(±)d,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前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公众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不断调整,加之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病发生比例,冠心病为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除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外,精神、心理、社会干预的重要性渐引起临床重视。本次研究中,针对冠心病患者,加强健康指导、环境干预、心理支持、音乐及肌肉放松疗法、生活指导等综合心理干预,结果显示,临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程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淑芳,贾淑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5):29-30. [2] 李方江,张凡,岳秉宏,等.老年冠心病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2):1485-1486. 猜你喜欢: 1. 护理自考本科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论文范文 3.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4. 护理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各类不安全事件的总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血管内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护理方法;人性化护理

为进一步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在54~76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6例,高血压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在55~77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5例,高血压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

对照组 常规护理包括:①住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②做好必要的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等并发症或出现皮肤感染等;③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注意控制患者饮食摄入量和营养摄入[1];④加强夜间巡视,防止患者夜间出现坠床、呼吸困难等症状;⑤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严禁治疗期间随意更改药品种类和用药量;⑥辅助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咳嗽、咳痰,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很多患者对病情的治疗和康复持悲观态度,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抗拒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就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患者的学历、生活习惯等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等,满足患者心理需求[2],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3]。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干预解决,提高治疗、护理效果;③加强 健康知识 宣传 教育 [4]。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常见诱因等,并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改正,督促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④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康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同时叮嘱患者定期回院进行复查,一旦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不适要及时入院接受检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出院随访,及时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居于首位。而除了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药物、手术治疗,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也能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性化护理方式是以患者为本,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在心理、生理、社会需要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5],通过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护理都较为复杂,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十分重要,它不仅能使患者摆脱不良心态和情绪,同时还能使护理工作进行更加顺利。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充分说明了,对心血管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阮杏菲,钟华,邓建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5):66-67.

[2]陈幼嫦.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1-622.

[3]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733-734.

[4]曹云.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74.

[5]吕宗霞,徐文利.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4(8):1856.

【摘 要】目的:根据心血管内科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用药治疗特点,探讨和分析安全用药和临床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87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为观察对象,在上述选取对象用药治疗时,采取有针对性的 措施 对患者的用药反应进行护理,观察和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并 总结 安全用药心得,提出有效的措施处理护理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一例患者因为降血糖药物使用过多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心血管病人的临床特征,在进行用药护理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能有效的避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还能提升用药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安全用药;用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09―0474―01

心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其临床治疗该病的药物越来越多,而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进行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配伍禁忌,因此,做好临床用药观察,在用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护理,不仅能保证用药安全,同时也保证了治疗疗效。我院通过对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进行观察,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护理,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用药安全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87例于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为观察对象,这87例选取对象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跨度在27-69岁,平均年龄(±)岁。选取的87例观察对象中,其中22例为高血压患者,17例为冠心病患者,15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2例为慢性风湿性瓣膜病,10例为肺源性心脏病,7例为扩张性心肌病,其余4例为其他心血管疾病。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分别根据患者各自的病症以及临床主要表现,采取相应的临床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主要给予ACE抑制剂联合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治疗,其余病症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以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病情发作时,若是心绞痛的症状较为严重,及时给予消心痛以及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1-2]。对于心率每分钟在120次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症严重程度酌情给予一定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降低该类型患者的血糖浓度。在对上述患者进行给药治疗的过程中,均安排相应的护理人员对上述患者实施护理,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1例患者自行增加降血糖药物使用剂量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 用药观察以及护理体会

用药前的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前,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做好用药前的护理准备,根据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目的和用药剂量,对于高危病人应该给予特殊的护理服务,同时对使用药物进行了解,查看是否存在药物禁忌[3],对于用药障碍的患者应该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帮助患者合理、及时、按照依据进行用药,叮嘱患者及患者家属不擅自增减用药剂量,保证用药安全。

洋地黄类药物的用药观察及护理

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药物就是地高辛,该药物的临床使用量在中毒量的60%左右,因此,在使用该药治疗患者时,护理人员一定注意把控治疗剂量,以免发生中毒症。同时,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脏器功能较青年或中年患者差,所以在对该类病人进行用药护理时,一定要考虑药物耐受力下降等因素,严格保证剂量在中毒范围外,同时教导老年患者了解使用该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增加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力,保证用药安全。

利尿药物的安全用药观察和护理

长期使用利尿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很容易使得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发生紊乱,酸碱代谢失衡,因此,护理人员在遵循医嘱使用该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变化,防止患者因为酸碱失衡,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这不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同时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神经敏感性会下降,因此,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会出现一定延迟,而擅自加强该类型药物的服用剂量,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教育,详细讲解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并及时记录和了解患者的相关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测量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并进行记录。

降压药物的安全使用观察和护理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常常使用降压药物来避免患者体内血压过高。而护理人员在使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使用剂量,否则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效果也会产生较为不良的影响。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脸色苍白、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同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若是有不良反应出现,应该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

硝酸酯类药物的安全观察和护理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发生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病症程度,适当给予硝酸甘油以及消心痛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常常采取舌下含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治疗。而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给予该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该注意用药间隔,并在停药后减少剂量,直到完全停用,避免发生反跳现象。同时告知患者不要擅自停止用药,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做好静脉输液的观察和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肝脏功能衰竭症状,因此,心脏的贮备能力较其他患者差,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输液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多,应该叮嘱患者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并加强巡视,杜绝因输液过快而引发不良反应的现象。

3 讨论

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药物治疗,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仅关系到患者病症的治疗疗效,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前避免用药失误的产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这不仅能有效的降低用药失误率,同时也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药物的治疗过程,应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用药中的作用,保证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并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加强巡视观察,强化心血管疾病治疗用药的安全,这样不仅能保证治疗疗效,同时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综上,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观察力度,总结有效的用药护理措施,不仅能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因用药事故而产生医疗纠纷的现象,这同时也能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屠娟花,周娟华,程晓涛.心血管病人用药安全及护理质量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2(6):47-48

[2] 陈登高.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2010(30):5456

[3] 蒋倩,过勇,罗粤.分析联合用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问题[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7):1752-1752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三: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研究

【摘 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 5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并重点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包括了对疾病的认识、饮食习惯、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教育。结果:针对护理中存在的两大因素提出改进的措施。结论:分析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征,简述护理要点。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又可按照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大多数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因为心血管疾病存在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使其成为医院的高风险专科,护理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繁重、风险增大。[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患者所需必要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服务和关怀。这对在院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定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 疾病知识 、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 户外运动 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预防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一旦发生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治疗就是在疾病的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Yusuf的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3]。

生活习惯 近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日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到大家机体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加之很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时间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导致机体得不到适度的锻炼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忧虑心理会使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心理会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产生恐惧和抵触;猜疑心理和拮抗心理会由于各种不信任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应激心理会引起平衡的失调和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病情发展加重[4]。

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应酬者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等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以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体检,以上人群至少保持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4 护理

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的对象中,23例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头晕、眼花、心悸、 记忆力 衰退、易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是因高级神经失调所致。到了后期,除血压较高外,还会有心、脑、肾等器官受损现象,轻则造成功能障碍,重则产生衰竭。这就要求在护理上干预和监督患者的生活方式: ①注意休息,患者休息要规律,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在饮食上,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少于 3 g,脂肪不超过 30 g,还要戒烟、戒酒。③适当的运动,每天坚持打太极、慢跑等运动 1 h,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70 次 / min以下,或身体稍微出汗,避免疲劳,每个星期至少运动 5 d,长期坚持不懈。④严格按照医嘱吃药,不随意停用或者私自调整药量、改用其他药方等,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变化过大,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11例低血压患者中,有 5 例体位性低血压,5 例为症状性低血压,4 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求患者: 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肾素; 避免长卧,时常转换体位,动作轻柔缓慢; 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沐浴不用过热的水,防止滑倒; 若有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属于心力衰竭的16例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乏力、烦躁、失眠的特点[5]。这类患者夜间睡觉常因脑供血不足存在失眠、气喘或者憋醒、心跳加快、尿多等现象。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叮嘱患者或者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大多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控制稳定后,可下床适当散步,避免体力衰退、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应长期卧床休息,减少心脏的负担。②对呼吸明显过急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能咯出痰时,适当使用侧体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方式能减少心脏的负担。④禁止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控制好水分,避免体内水分浮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若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及时测量心率。发现病情有不寻常的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6]。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 陈梅仙 .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3]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 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

[4] 刘海英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7:72-73.

[5] 林淑平 . 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32):69-70

[6] 陈霞·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54-955.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四:

心绞痛论文参考文献正确格式

护理风险是指从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所有各类不安全事件的总和。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血管内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痛苦,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护理方法;人性化护理

为进一步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4例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结果 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在54~76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6例,高血压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在55~77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5例,高血压4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

对照组 常规护理包括:①住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②做好必要的皮肤护理,防止发生褥疮等并发症或出现皮肤感染等;③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注意控制患者饮食摄入量和营养摄入[1];④加强夜间巡视,防止患者夜间出现坠床、呼吸困难等症状;⑤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严禁治疗期间随意更改药品种类和用药量;⑥辅助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咳嗽、咳痰,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很多患者对病情的治疗和康复持悲观态度,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抗拒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就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患者的学历、生活习惯等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等,满足患者心理需求[2],从而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②加强与患者的沟通[3]。护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掌握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尽早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干预解决,提高治疗、护理效果;③加强 健康知识 宣传 教育 [4]。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常见诱因等,并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改正,督促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④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康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同时叮嘱患者定期回院进行复查,一旦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不适要及时入院接受检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出院随访,及时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率+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居于首位。而除了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药物、手术治疗,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也能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人性化护理方式是以患者为本,从患者的需要出发,在心理、生理、社会需要等各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5],通过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另外,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护理都较为复杂,患者住院期间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十分重要,它不仅能使患者摆脱不良心态和情绪,同时还能使护理工作进行更加顺利。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充分说明了,对心血管病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阮杏菲,钟华,邓建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5):66-67.

[2]陈幼嫦.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1-622.

[3]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6):733-734.

[4]曹云.优质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74.

[5]吕宗霞,徐文利.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4(8):1856.

【摘 要】目的:根据心血管内科病人的临床特征和用药治疗特点,探讨和分析安全用药和临床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87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为观察对象,在上述选取对象用药治疗时,采取有针对性的 措施 对患者的用药反应进行护理,观察和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并 总结 安全用药心得,提出有效的措施处理护理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一例患者因为降血糖药物使用过多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根据心血管病人的临床特征,在进行用药护理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能有效的避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还能提升用药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安全用药;用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3)09―0474―01

心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其临床治疗该病的药物越来越多,而不同类型的药物在进行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配伍禁忌,因此,做好临床用药观察,在用药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安全用药护理,不仅能保证用药安全,同时也保证了治疗疗效。我院通过对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进行观察,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护理,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用药安全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整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87例于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为观察对象,这87例选取对象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跨度在27-69岁,平均年龄(±)岁。选取的87例观察对象中,其中22例为高血压患者,17例为冠心病患者,15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2例为慢性风湿性瓣膜病,10例为肺源性心脏病,7例为扩张性心肌病,其余4例为其他心血管疾病。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分别根据患者各自的病症以及临床主要表现,采取相应的临床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主要给予ACE抑制剂联合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进行治疗,其余病症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以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冠心病患者病情发作时,若是心绞痛的症状较为严重,及时给予消心痛以及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的疼痛[1-2]。对于心率每分钟在120次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症严重程度酌情给予一定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而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磺脲类药物进行治疗,降低该类型患者的血糖浓度。在对上述患者进行给药治疗的过程中,均安排相应的护理人员对上述患者实施护理,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通过对87例患者的用药观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除1例患者自行增加降血糖药物使用剂量而引发低血糖症状外,其余患者在用药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 用药观察以及护理体会

用药前的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前,首先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做好用药前的护理准备,根据医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治疗目的和用药剂量,对于高危病人应该给予特殊的护理服务,同时对使用药物进行了解,查看是否存在药物禁忌[3],对于用药障碍的患者应该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帮助患者合理、及时、按照依据进行用药,叮嘱患者及患者家属不擅自增减用药剂量,保证用药安全。

洋地黄类药物的用药观察及护理

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药物就是地高辛,该药物的临床使用量在中毒量的60%左右,因此,在使用该药治疗患者时,护理人员一定注意把控治疗剂量,以免发生中毒症。同时,由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脏器功能较青年或中年患者差,所以在对该类病人进行用药护理时,一定要考虑药物耐受力下降等因素,严格保证剂量在中毒范围外,同时教导老年患者了解使用该类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增加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力,保证用药安全。

利尿药物的安全用药观察和护理

长期使用利尿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很容易使得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发生紊乱,酸碱代谢失衡,因此,护理人员在遵循医嘱使用该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体征变化,防止患者因为酸碱失衡,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这不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同时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神经敏感性会下降,因此,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会出现一定延迟,而擅自加强该类型药物的服用剂量,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教育,详细讲解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安全用药意识,并及时记录和了解患者的相关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测量患者的尿量和体重,并进行记录。

降压药物的安全使用观察和护理

在治疗高血压患者中,常常使用降压药物来避免患者体内血压过高。而护理人员在使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使用剂量,否则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时对治疗效果也会产生较为不良的影响。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后,护理人员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脸色苍白、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同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若是有不良反应出现,应该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

硝酸酯类药物的安全观察和护理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发生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以及病症程度,适当给予硝酸甘油以及消心痛等药物进行治疗,临床上常常采取舌下含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治疗。而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性,进而降低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给予该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该注意用药间隔,并在停药后减少剂量,直到完全停用,避免发生反跳现象。同时告知患者不要擅自停止用药,应该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保证用药安全。

做好静脉输液的观察和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肝脏功能衰竭症状,因此,心脏的贮备能力较其他患者差,在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输液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多,应该叮嘱患者不要擅自调节输液速度,并加强巡视,杜绝因输液过快而引发不良反应的现象。

3 讨论

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药物治疗,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仅关系到患者病症的治疗疗效,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前避免用药失误的产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护理,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观念,这不仅能有效的降低用药失误率,同时也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药物的治疗过程,应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用药中的作用,保证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并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加强巡视观察,强化心血管疾病治疗用药的安全,这样不仅能保证治疗疗效,同时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综上,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观察力度,总结有效的用药护理措施,不仅能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因用药事故而产生医疗纠纷的现象,这同时也能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屠娟花,周娟华,程晓涛.心血管病人用药安全及护理质量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2(6):47-48

[2] 陈登高.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J].吉林医学,2010(30):5456

[3] 蒋倩,过勇,罗粤.分析联合用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问题[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7):1752-1752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三: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研究

【摘 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 5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对其进行人性化护理,并重点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包括了对疾病的认识、饮食习惯、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教育。结果:针对护理中存在的两大因素提出改进的措施。结论:分析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征,简述护理要点。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又可按照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大多数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因为心血管疾病存在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使其成为医院的高风险专科,护理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繁重、风险增大。[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患者所需必要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服务和关怀。这对在院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定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 疾病知识 、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 户外运动 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预防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一旦发生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治疗就是在疾病的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Yusuf的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3]。

生活习惯 近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日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到大家机体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加之很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时间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导致机体得不到适度的锻炼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忧虑心理会使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心理会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产生恐惧和抵触;猜疑心理和拮抗心理会由于各种不信任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应激心理会引起平衡的失调和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病情发展加重[4]。

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应酬者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等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以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体检,以上人群至少保持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4 护理

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的对象中,23例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头晕、眼花、心悸、 记忆力 衰退、易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是因高级神经失调所致。到了后期,除血压较高外,还会有心、脑、肾等器官受损现象,轻则造成功能障碍,重则产生衰竭。这就要求在护理上干预和监督患者的生活方式: ①注意休息,患者休息要规律,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在饮食上,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少于 3 g,脂肪不超过 30 g,还要戒烟、戒酒。③适当的运动,每天坚持打太极、慢跑等运动 1 h,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70 次 / min以下,或身体稍微出汗,避免疲劳,每个星期至少运动 5 d,长期坚持不懈。④严格按照医嘱吃药,不随意停用或者私自调整药量、改用其他药方等,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变化过大,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11例低血压患者中,有 5 例体位性低血压,5 例为症状性低血压,4 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求患者: 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肾素; 避免长卧,时常转换体位,动作轻柔缓慢; 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沐浴不用过热的水,防止滑倒; 若有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属于心力衰竭的16例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乏力、烦躁、失眠的特点[5]。这类患者夜间睡觉常因脑供血不足存在失眠、气喘或者憋醒、心跳加快、尿多等现象。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叮嘱患者或者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大多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控制稳定后,可下床适当散步,避免体力衰退、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应长期卧床休息,减少心脏的负担。②对呼吸明显过急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能咯出痰时,适当使用侧体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方式能减少心脏的负担。④禁止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控制好水分,避免体内水分浮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若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及时测量心率。发现病情有不寻常的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6]。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 陈梅仙 .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3]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 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

[4] 刘海英 .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8,7:72-73.

[5] 林淑平 . 护理干预对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32):69-70

[6] 陈霞·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954-955.

心血管内科论文范文四:

1. 本刊欢迎下列各方面的论著、经验总结等文章,(1)疼痛性疾病的诊治,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疼痛、舌咽神经痛、头部疼痛、面肌痊孪或麻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雷诺病、癌痛以及某些内脏性疼痛,如顽固性心绞痛、膜腺炎疼痛及某些非疼痛性疾病用疼痛治疗方法有良好疗效者;(2)各种神经阻滞疗法的操作技术、用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与合并症;(3)疼痛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及镇痛药的临床应用;(4)手术后镇痛、无痛分娩及各种无痛诊疗技术;(5)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6)文献综述;(7)疼痛科室(中心)介绍;(8)述评。论著要求有丰富而具体的临床资料,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有合理合适的对照组,评定治疗效果有适宜的标准,有随诊。2. 为了突出对疼痛性病症诊疗方法的介绍,本刊论著性文章的段落除前言外第一部分为方法,详细介绍治疗操作技术或研究方法,并详述效果评定标准和随诊时间;第二部分为临床资料,又分为一般资料与结果两部分。在资料内要求有症状与体征分析,在结果内应全面介绍研究结果,一般不加评论;第三部分为讨论,请密切联系本文临床资料,引证文献,总结经验,忌大段摘引与本文资料元关的书本知识,也忌将讨论写成文献综述。参考文献应主要为近 3~5年杂志上的,以亲自阅读全文者为限,不应引用文献中的文献,也不应从摘要中摘用,来稿请附全部参考文献的复印件。3. 论著文稿一般不超过 5000字(包括: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标点符号及图表所占用版面),并附 1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两者应基本致,按目的( Objective)、方法 (Methods)、结果 (Results)、结论 (Conclusion)的顺序书写。综述等文稿也请附简短的中英文介绍。英文摘要希请熟谙英文的本专业专家修正,字母拼写请认真核对。药物名称、特殊术语、英文缩略语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请加英文全文,本刊不用“封闭”术语,请改为局部注射、穴位注射或神经阻滞疗法等适当词语。4. 本刊栏目有述评、论著、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短篇报道、病例讨论、综述与讲座、继续教育、新疗法与新药物介绍、疼痛科室(诊疗中心)简介、编委简介、业界先驱人物介绍和各种信息.其书写格式视具体内容而定。5. 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分组进行比较的数字还应做统计学处理:图可用线条图、影像片或照片,要求灰度对比明显,影像片需附示意图;文中的数字及外文要认真核对,做到准确无误;附表与附图请排在文末,但应在文中表明位置。6. 来稿请打印式三份,要求 Word格式、 A4幅面、页边距均为 3cm、正文用 4号宋体、行距 倍,图表及其题目均居中。也可在网上投稿,稿件直接发送的本刊电子信箱,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投稿,在邮件中注明自己的单位、通讯地址、电子信箱、联系电话;来稿需附寄稿件处理费 50元,被采用稿件刊登前按规定交纳版面使用费,发表后致稿酬。 1.文题应以最简明的词组表达论文的主要内容,文题与内容要一致,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尽可能不设副题;2.论著应有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共4段连续书写。摘要应反映全文的主要内容,不加评论和解释,结果内应有主要数据;3.英文摘要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一致,也按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的顺序书写,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单位、市省及邮编。应请熟谙英文的本专业专家修正,一般不用缩略语,务必核对拼写无误;4.关键词的中、英文应一致,分别列在中、英文摘要下方,论著文稿一般2~5个,首标关键词应反映全文最主要的内容。英文关键词应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写的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为准,其中文译名应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切勿杜撰;5.前言 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即引用文献对本病诊治的疑难处或各种诊治方法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评价,然后指出本文的目的,并说明本研究起止日期。本法治疗结果如何不应写在前言内;6.方法 除前言外,第1部分为治疗(诊断)方法。本刊要求资料与方法分开写, 将方法写在资料之前, 目的是突出诊治方法,使读者对方法学先有全面了解。在方法内主要介绍研究方法、试验方法、诊断与治疗方法,并介绍观察指标、疼痛评估方法、随访时间、效果评定标准及统计学处理。在方法内以介绍实际操作为主,不加评论与解释,文字难以描写清楚时,请用图示。仪器设备应注明产地、型号,所用参数如电压、频率等要描述,药品、试剂应注出其产地、批号、生产时间并加注英文,复合药物的成份与剂量必须写出。某些常规操作如消毒、铺巾等宜省略。个人创造的方法要详述其细节,改进的方法要详述改进之处,可用参考文献之角码标注原方法之来源,原封不动地使用他人之方法时不用角码,而直接写为“……方法见参考文献[1]”。随机对照研究应描述随机方法和所采用的盲法(单盲、双盲)。统计分析应说明其方法及选择依据。7.临床资料 此为全文的第2部分,其中又包括一般资料与结果两段,一般资料应有年龄、性别、诊断、病程、分组等基本资料,尤其强调某些特殊资料如特殊检查和一般资料的进一步整理,例如疗效与年龄、疗效与病程、疗效与不同治疗方法、疗效与不同病种、疗效与不同用药等多种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在疾病诊断上,应对症状与体征进行统计分析,例如某种症状或体征有多少例,从而为诊断提供依据,而不是从书籍或杂志上抄录诊断标准。对于CT等放射学检查也要有分析统计,而不能仅写符合影像诊断。在临床资料内希作两组或两组以上资料的对比性观察。设立对照组,将使论文更具说服力。应在年龄、病种、病程、病变等一般情况基本相同(似)的前提下进行两种不同方法的对比。对照组必须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采用合理、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双盲或单盲法进行。对照组应在开始研究时设立,摘引过去的病例与现时相比较的方法不可取。充分的临床资料与详细的统计分析是讨论的依据。评定治疗效果应有严格而适宜的标准,不仅靠症状,还要有体征的复查。疗效的判定应在随诊时,而不是在治疗刚结束时。随诊时间的长短与随诊患者的多少直接反映论文的水平。只有长期,甚至数年的随诊,方能对某病的诊治结果做出恰当的评价。随诊时应尽可能包括完整资料,例如治疗后进行放射学复查,这对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适应证与作用机制可提供客观根据。结果或治疗效果作为临床资料的后一段,应客观真实、简洁明了,不必解释,不应与讨论内容混淆,可用文字说明,但最好用图、表表示,能收到一目了然的效果。文中若有图、表,则正文不需要重述其全部数据,只需摘述其主要发现或具有重要意义者。数据应翔实准确,避免数字不符。8.讨论为第3部分,是全文的关键,但充分的临床资料是写好讨论的基础。讨论应密切联系本文的临床资料,将作者的经验总结成理论,发展、修改或提高现有文献上的观点。讨论不应是操作技术的解释,也不是无临床资料作根据的主观臆断,更不能凭想象做推测或凭印象做结论,例如只有在分析统计并比较了两组不同病程患者的治疗效果后才能写病程长的效果差。参考或引用文献,尤其是近3~5年外文和中文期刊杂志上的文献全文十分重要,应该有针对性地引用其某观点、某看法、某方法或某数据.结合自己的临床资料加以评论,延伸自己的观点。引用文献不应大段摘录与本文临床资料无关的文字。众所周知的基本概念或书本上已明确记载的理论,不必抄袭。原本是一篇研究临床治疗效果的文章,却从文献中大量抄写发病与治病机制,是初写论文的通病,讨论的重点应是针对临床效果。非研究作用机制的文章,虽可涉及机制,但无必要用较多篇幅写机制。在描述镇痛合剂的作用时,习惯写的“局麻药止痛、维生素营养神经、激素抗炎”不必反复重述。引用文献尽量不以书籍作参考,因为即便是新出版的书籍,其内容也是陈旧的。参考文献的另一目的是和其他作者的研究相对照、相比较,同意或不同意某作者的观点均可写在讨论中,以便将自己的研究摆在该课题国内外整体研究范围之内写讨论,而不是只写自己的研究结果。参考文献是论文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是因为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参考他人的经验不可能搞好研究。9.表 一律采用三线表,表的序号与表题在表的上方,只有1个表时,序号为表l,表内数据的单位相同时,计量单位在表题后注明。表格的主语如分组,一般在表的左侧,谓语如统计指标在表的右侧,尽量避免主、谓语倒置。表内计量单位不相同时,计量单位应标在该统计指标后,主、谓语项目较多时可分层。表内某项未测,填入“一”符号;结果为零的例数或百分数均写“0”;同一栏上下各行的数字应按个位数对齐,若数值中有(士)或(~)号者,则按此符号上下对齐;同栏内的数字要求小数点后的位数一致;表内数字或文字需加备注时,在其右上角依次标注“*”、“#” 、“△”、“☆”符号,在表下以简练文字注释。表内某项未测,填入“一”符号;结果为零的例数或百分数均写“0”;同一栏上下各行的数字应按个位数对齐,若数值中有(士)或(~)号者,则按此符号上下对齐;同栏内的数字要求小数点后的位数一致;表内数字或文字需加备注时,在其右上角依次标注“*”、“#” 、“△”、“☆”符号,在表下以简练文字注释。10.图 插图应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与图例,即可理解图意。一般用线条图,要求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为5:7,图中文字在缩放后以6号或新5号为宜,图例一般标注在图形内的空白处,图号与图题在图的下方。照片图要求清晰、准确,灰度对比明显。病理照片应标明染色方法与放大倍数如HE×200。影像片需附示意图,便于读者看懂。11.量和单位 体内压力恢复使用mm Hg、cm H2O。在组合单位中斜线不应多于1条,例如mg/kg/d应写成mg/(kg·d)或mg·kg-1·d-1。时间的表示,日用d,小时用h,分用min,秒用s,但不能用第×d。平均值±标准差用(平均值士标准差)单位符号表示,例如(±)kg。数量范围用~符号,例如1~2h,1%~2%。12.统计学符号均用英文斜体,如算术平均数用小写x,标准差用小写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斜体sx,,t检验用小写t,相关系数用小写斜体r,但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中位数用英文大写斜体M ,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斜体χ2,样本数用英文小写斜体n ,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概率数值用小数表示,例如P<,不用百分数(P<5%)13.药名在第1次出现时需加注英文,医学名词、药品名称应以通用名称为准。不应使用商品名,但可注出商品名及其产地,。冠以人名的综合征、体征、方法等,人名后不加“氏”,外国人名后也不加“'s”,例如霍纳综合征(不加氏字),但若人名为单字,加“氏”,例如唐氏综合征。14.中、英文缩略语在第1次出现时应写出其全称或英全文,本刊不采用非规范的缩略语,例如静注应写成静脉注射。英文名词除专用名词(国名、地名、姓名、公司、注册商品名)首字母大写外,其余首字母均小写。本刊不用“封闭”术语,请改为“神经阻滞疗法”。 实用疼痛学杂志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1 文内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文内标注引用文献,以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号,并将序号置入方括号中。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按下述3种格式之一标注角码,角码在右上角:(1)Birbaumer等[1]指出吗啡从体内排泄缓慢。(2)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有3种机制参与[2, 4, 6]。如序号连续(统一论点参考了连续的4篇论文),可书写成[1-4]。(3)间质细胞cAMP含量测定方法见文献[7]。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角码标注于作者姓名之后(如例1);正文未指明作者时,角码标注于句末(如例2);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时,不用角码标注(如例3)。标注应尽可能靠近有关引文。标注写在标点符号之前。如引文在全句之末,其中句号在引号之内,则应标注在引号之外(“……。”[x] ),否则应标注在句号之内(“……”[x]。)图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次序编号,序号标注写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图中不应出现引文序号标注。表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表注中依次标注;若必须在表身中标注,可另列一栏并将引文序码置于方括号之中,以避免与表中其他数字相混淆。2 文后参考文献表文后参考文献表的顺序应按文中引文的顺序依次排列,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不加方括号,也不用标点,序号后空一字,按GB 7714-87要求依次著录。只有1条参考文献时,序号写为1。著录用文字原则上要求用文献本身的文字,数字除版次、期号、册次、页数、出版年等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外,均保持文献上原有的形式。责任者(个人作者或集体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照录。责任者超过3位时,只著录前3位责任者,其后加“, 等”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字(西文加“, et al”,日文加“, 他”,俄文加“, идр”)。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路12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实用疼痛学杂志》杂志社 邮政编码:0500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在上升,因此对冠心病的护理非常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冠心病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一:《冠心病护理 教育 论文》 1临床资料 52例冠心病患者,男的27例,女的25例;年龄均在38~75岁。通过一系列的诊断均为冠心病。 2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基本知识的教育 首先,对护士以及非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的宣传、培训教育,使他们充分的了解了该病之后再此基础上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该病的有关方面的知识,让患者初步的了解该病的发病因素,以及易导致相关的不良后果。例如,常见的病因有:高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吸烟等;其他的因素有:饮食、肥胖、遗传等。让患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病因,及时的预防并配合治疗。还要让患者相信,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疗效甚佳,预防工作做得好身体才能健康。 饮食的调整 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手段是饮食的调整,它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向患者介绍饮食调整的具体 措施 和意义,使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能灵活的调整饮食的材料和进餐的量次,保证患者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每天进餐3~5次,每餐控制在6~7成饱。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丰富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食物要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低胆固醇,多进食富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以及含植物蛋白的食物,从而保持体内营养的平衡,尤其是要避免暴食暴饮,不能喝浓茶、浓咖啡,以免加快心率。另外患者有吸烟习惯的一定要戒烟、戒酒。针对身体肥胖的患者要控制食欲以及食量,因为过度的肥胖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从而加重心脏的负荷量,影响心脏的功能。因而,通过控制和调整饮食对患者的血压和体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延缓和预防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的治疗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是重点,但是用何药因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首先护士要清楚药物药性、特点、用药原则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然后合理给药,在输液的过程中严格的控制速度。其次,让患者以及家属清楚药物的剂量、用法、副作用等。进行口服给药时,注意给药的时间、剂量、 方法 。针对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患,在出院之后要继续使用地高辛,由于该药的中毒量和治疗量是相当的接近,所以在使用使强调剂量,既不能过少(达不到治疗效果)又不能随意加量(引发中毒)。嘱咐患者定时到院测脉搏,脉搏不能低于65次/min,若是在家中出现了恶心、呕吐、头晕或者是心病加重的现象,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3分型护理 该病大致上可分为四种类型:焦虑型、猜疑型、孤独型、恐惧型。 焦虑型的护理 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患者对病情的发生发展、疾病的预后效果、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能承担治疗等,患者通常会表现为焦虑、不安、烦躁等状态。此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接近患者,并进行交谈,从而建立良好、稳定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处处为患者着想,并给予生活上、精神上的关心、照顾、鼓励。及时的向患者透露治疗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变化,并做详细的解释,从而为患者树立与病魔战斗的信心。平时也可为患者提供轻音乐、书刊等,减轻患者焦虑的心态。 猜疑型 该类型是属于一种自我消极的暗示心理,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对病情的认识,使患者对周围的事情过分的敏感,将自己的病情严重化,并怀疑医生、护士,不相信家属;从而表现为情绪的低落、消极,疑心重重。该类型的护理方式主要是:疏导、关心、鼓励。以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优质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早患者的面前说话要大方、自信,避免患者猜疑。生活上和精神上要贴心的照顾,在医院允许的制度下,让患者及时的了解病情的发展,并鼓励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孤独型 这类型的患者主要是因为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住进了陌生的医院,产生了孤独的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畏惧心理,抽出多余的时间同患者进行交谈,疏导患者的心理,尽全力满足患者的要求,允许患者家属的陪护等,让患者的医院里充分的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配合治疗。 恐惧型 主要是应为患者重从健康突然转变为病人,加之对冠心病的认知缺乏,使患者产生了恐惧紧张的心态。为了消除这种紧张的心态,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热情的接待患者,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冠心病,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感。还要以优质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技术获得患者的信任,以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二:《冠心病护理医学论文》 一、药学服务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作用 1、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药学服务逐渐被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应该大力提倡药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让医者、药者认识到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就医质量,更好的完成治疗。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比较薄弱。我们应该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参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治疗,给病人提供药学知识、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病人教育和咨询,药动学的咨询和营养支持,生活方式的改变与选择。药师要多与病人沟通接触,积极开展药学服务。治疗冠心病的医师和药师应该具有临床药师大多具有医学和药学的双重知识结构,具备提供药学服务的基本素质才能为患者提供有帮助的专业的服务。冠心病药学服务人员对所有备选治疗方案进行最小成本、成本-效益、成本-效果、成本-效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向病人提供既经济又能提高生活生存质量的冠心病治疗方案。大大降低冠心病治疗的总费用,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使整个社会的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时非常必要的。冠心病药学人员普遍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广泛的知识、高超的交流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 经验 ,除了有冠心病药学专业的知识外,还具有更多更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为冠心病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药物。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涨趋势,特别是在农村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也出现了普遍的患病态势,而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物价格不一,有的治疗药物甚至很昂贵,因此,提高冠心病的药物服务成了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尽量保证对病人的药物治疗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并且尽量降低总的医疗费用。 2、药学服务人员对冠心病患者履行的职责 首先,要求药学服务人员所提供的药品,不管是在内在质量还是外在包装上都必须是合格的优质的。因此在药品的采购时,从合法的 渠道 获得药品,严格按法律法规要求采购;注意药品的贮存,减少药品的变质;保证药品在疗患者该次治疗的服用期间处于安全的有效状态。其次,药学人员应提供有效的冠心病治疗药物。要求药学人员对所提供的药品的适应症、作用原理、作用途径、作用特点、作用强弱、使用方法、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性能均有全面的了解。药物治疗服用前,药学人员应对病人详细说明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尽量避免药品的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可能损害。同时,在药物治疗前,还要加强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第三、药学人员应提供经济的冠心病治疗药物。目前由于我国医疗、医药、医保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上涨过高的医药费用已给个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和严重浪费,要求药学人员掌握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第四、在临床的药学人员有能力向医生提供全面的药品信息和用药方案,协助医生正确、合理地为患者使用药品。药学人员还应该积极深入临床,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开展处方分析,进行新制剂和新剂型的研究。 二、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应用 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就是要求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向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各类服务。在对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主动关心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护理。目的是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治疗药物,达到身心全面康复的目的,实现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应该同时进行,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终的的治疗效果。单一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都不可能完全至于冠心病患者的病症。 1、冠心病患者治疗服务的注意事项 (1)药学服务人员应该与冠心病患者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供合理的药物治疗服务的同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心态,周到、细致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护患氛围,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掌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达成共同促进康复的默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用细致周到的服务帮助患冠心病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疏导患者对并征得紧张情绪。经常与患者进行心理上沟通,并从生活上照顾他们,比如给他们最大的精神安慰,尽量满足他们生活上及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冠心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嘱其进食易消化、高纤维、优质蛋白的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有助于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治疗。 2、针对性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对策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药物服务和心理护理,教会患者科学用药,并加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不仅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 (1)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 冠心病患者入院的3~5d抑郁逐渐明显,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医生或者护士应该主动的向患者热情、仔细解释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法的价值与意义,让患者倾诉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以减轻其焦虑和抑郁,加之合理的药物服务,提高患者的信心。 (2)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冠心病患者受个人认知评价、应对风格、社会支持、个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诱发冠心病或加重病情。药物服务人员应该与医生和护士一起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3)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对患者提供药物服务的同时还应帮助患者认识改变自身的应对方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尽量避免消极而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重建心理适应能力,调整人际关系,减少内心冲突,保持心理平衡。 三、小结 药学人员通过 医学知识 的培训,掌握一定的冠心病临床医学知识,对冠心病患者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善于发现医生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并提出改进意见。为患者提供正确有方药学服务。心理护理即使安抚患者的不安焦躁情绪,保证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有序进行。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合理温馨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及临床症状,对于保证疗效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药学服务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才能得到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双重保障,整体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素质。 冠心病的护理论文篇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理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观察组)与心护理干预(观察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程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护理;实践;效果 冠心病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多存在系列心理、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易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影响预后及康复进程,加强心理护理具有十分必要性[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 总结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男59例,女41例,年龄41-82岁,平均(±)岁。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均以程度不等的出汗、心率加快、心悸气短、心前区胸骨后放射性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15例,心肌梗死28例,心绞痛57例。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方案的同时,加强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具 体操 作步骤如下。 健康指导 依据患者个体类型,对心理护理方案行个性化制订,护理人员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主动同患者沟通,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强信任。就患者主诉耐心倾听,针对性劝告、安慰、鼓励、疏导、解释等。使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合理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就冠心病基础知识、诊疗方法、注意事项进行简要讲解,并介绍同类型预后良好的病例,以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心情,提高配合依从性[2]。 环境干预 营养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避免声音嘈杂,物品需有序摆放,加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感官系统的调节,使患者在整洁、有序、规范的环境稳定情绪,平复入院前失望、急躁、痛苦、焦虑、恐惧心情。维持心率、心压在正常水平,为疾病康复创造条件。 心理支持 积极开展不定期访视工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加强护患交流,就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方法等进行讲明,以防控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为重要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这一,护理人员需与家属取得配合,使其知晓自身言行的好坏直接对患者心理及治疗造成直接影响,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可开办心理门诊,行针对性疏导。 音乐疗法干预 音乐为一种物理能量,物理能量的适度应用可提高多种病症患者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出现共振和谐现象,提高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对精神和躯体痛苦加以缓解。可了解患者的喜好,播放喜欢的音乐,但音量需<60分贝,以缓解情绪。 渐进性肌肉放松疗法干预 可依据练习程序,将全身肌肉有意识的逐步放松和绷紧,以减轻负性情绪、降低应激水平,促使生理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进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在加强放松训练过程中,需告知患者排空大小便、少进饮食,双手在垂上自然垂直放置,使整体身体处于自然、舒适的状态,加强指导,完成肌肉放松训练。 生活指导 日常生活需有节奏及相对规律,劳逸结合,松弛有度,保持乐观心境。可鼓励患者学习绘画、书法,听相声、看喜剧,达到松弛、怡养心情的目的。克服心理障碍,并与医生的诊治密切配合,以降低意外事件率。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及抑郁量表(HAD)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测定,共包括14个项目,≥11分为确诊病例,8-10分疑似病例,≤7分无症状。并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差异有统计学间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d,对照组为(±)d,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前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公众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不断调整,加之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显著增加了心血管病发生比例,冠心病为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除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外,精神、心理、社会干预的重要性渐引起临床重视。本次研究中,针对冠心病患者,加强健康指导、环境干预、心理支持、音乐及肌肉放松疗法、生活指导等综合心理干预,结果显示,临床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上,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绪程度,加快疾病康复进程,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淑芳,贾淑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28(5):29-30. [2] 李方江,张凡,岳秉宏,等.老年冠心病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2):1485-1486. 猜你喜欢: 1. 护理自考本科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论文范文 3.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4. 护理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心绞痛中医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那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心绞痛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心绞痛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发作时的治疗

1、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病人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2、药物治疗: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除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其阻力,增加其血流量外,还通过对周围血管的扩张作用,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1)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可用~片剂,置于舌下含化,使迅速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分钟即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对约92%的病人有效,其中76%在3分钟内见效。延迟见效或完全无效时提示病人并非患冠心病或患严重的冠心病,也可能所含的药物已失效或未溶解,如属后者可嘱病人轻轻嚼碎之继续含化。长期反复应用可由于产生耐药性而效力减低,停用10天以上,可恢复有效。近年还有喷雾剂和胶囊制剂可用。不良作用有头昏、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等,偶有血压下降,因此第一次用药时,病人宜取平卧位,必要时吸氧。

(2)二硝酸异山梨醇(isosorbide dinitrate,消心痛):可用5~10mg,舌下含化,2~5分钟见效,作用维持2~3小时。或用喷雾剂喷入口腔,每次,1分钟见效。

(3)亚硝酸异戊酯(anyl nitrite):为极易气化的液体,盛于小安瓿内,每安瓿,用时以手帕包裹敲碎,立即盖于鼻部吸入。作用快而短,约10~15秒内开始,几分钟即消失。本药作用与硝酸甘油相同,其降低血压的作用更明显,宜慎用。同类制剂还有亚硝酸辛酯(octyl nitrite)。

在应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可考虑用镇静药。

二、缓解期的治疗

宜尽量避免各种确知足以诱致发作的因素。调节饮食,特别是一次进食不应过饱;禁绝烟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但以不致发生疼痛症状为度;一般不需卧床休息。在初次发作(初发型)或发作加多、加重(恶化型),或卧位型、变异型、中间综合征、梗塞后心绞痛等,疑为心肌梗塞前奏的病人,应予休息一段时间。使用作用持久的抗心绞痛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可单独选用、交替应用或联合应用下列作用持久的药物。

1、硝酸酯制剂

(1)硝酸异山梨醇:口服二硝酸异山利醇3次/d,每次5~10mg;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3~5小时。单硝酸异山梨醇(isosorbide mononitrate)20mg,2次/d。

(2)四硝酸戊四醇酯(pentaery thritol tetranitrate):口服3~4次/d,每次10~30mg;服后1~1½小时起作用,持续4~5小时。

(3)长效硝酸甘油制剂:服用长效片剂使硝酸甘油持续而缓慢释放,口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可达8~12小时,可每8小时服1次,每次。用2%硝酸甘油软膏或膜片制剂(含5~10mg)涂或贴在胸前或上壁皮肤,作用可能维持12~24h。

2、β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

具有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率和心收缩力受体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此外,还减低运动时血流动力的反应,使在同一运动量水平上心肌氧耗量减少;使不缺血的心肌区小动脉(阻力血管)缩小,从而使更多的血液通过极度扩张的侧支循环(输送血管)流入缺血区。用量要大。不良作用有心室喷血时间延长和心脏容积增加,这是可能使心肌缺血加重或引起心力衰竭,但其使心肌氧耗量减少的作用远超过其不良作用。常用制剂有:

(1)普萘洛尔(propranolol)3~4次/d,每次10mg,逐步增加剂量,用到100~200mg/d。

(2)氧烯洛尔(oxprenolol)3次/d,每次20~40mg。

(3)阿普洛尔(alprenolol)3次/d,每次25~50mg。

(4)吲哚洛尔(pindolol)3次/d,每次5mg,逐步增至60mg/d。

(5)索他洛尔(sotalol)3次/d,每次20mg,逐步增至每日240mg。

(6)美托洛尔(metoprolol)50~100mg 2次/d。

(7)阿替洛尔(atenolol),25~75mg 2次/d。

(8)醋丁洛尔(acebutolol)200~400mg/d。

(9)纳多洛尔(nadolol)40~80mg 1次/d等。

β阻滞剂可与硝酸酯合用,但要注意:

β阻滞剂与硝酸酯有协同作用,因而剂量应偏小,开始剂量尤其要注意减小,以免引起体位性血压等不良反应;②停用β阻滞剂时应逐步减量,如突然停用诱发心肌梗塞的可能;③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以及心动过缓者不宜用。其减慢心律的副作用,限制了剂量的加大。

3、钙通道阻滞剂

本类药物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也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中钙离子的利用。因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耗;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血供;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还降低血液粘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环。常用制剂有:

(1)维拉帕米(verapamil)80~120mg 3次/d,缓释剂240~480mg 1次/d不良作用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心动过缓、PR间期延长、血压下降等。

(2)硝苯地平(nifedipine)10~20mg 3次/d,亦可舌下含用;缓释剂30~80mg 1次/d不良作用有头痛、头晕、乏力、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

(3)地尔硫卓(diltiazem)30~90mg 3次/d,缓释剂90~360mg 1次/d。不良作用有头痛、头晕、失眠等。新的制剂有尼卡地平(nicardipine)10~20mg 3次/d,尼索地平(nisoldipine)20mg 2次/d,氨氯地平(amlodipine)5~10mg 1次/d,非洛地平(felodipine)5~20mg 1次/d,苄普地尔(bepridil)200~400mg 1次/d等。

治疗变异型心绞痛以钙通道阻滞剂的疗效最好。本类药可与硝酸酯同服,其中硝苯地平尚可与β阻滞剂同服,但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与β阻滞剂合用时则有过度抑制心脏的危险。停用本类药时也宜逐渐减量然后停服,以免发生冠状动脉痉挛。

4、冠状动脉扩张剂

能扩张冠状动脉的血管扩张剂,从理论上说将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改善心肌的血供,缓解心绞痛。但由于冠心病时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复杂,有些血管扩张剂如双嘧达莫,可能扩张无病变或轻度病变的动脉较扩张重度病变的动脉远为显著,减少侧支循环的血流量,引起所谓“冠状动脉窃血”,增加了正常心肌的供血量,使缺血心肌的供血量反而更减少,因而不再用于治疗心绞痛。目前仍用的有:

(1)吗多明(molsidomine)1~2mg 2~3次/d,不良反应有头痛、面红、胃肠道不适等。

(2)胺碘酮(amiodarone)100~200mg 3次/d,也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药疹、角膜色素沉着、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障碍等。

(3)乙氧黄酮(efloxate)30~60mg 2~3次/d。

(4)卡波罗孟(carbocromen)75~150mg 3次/d。

(5)奥昔非君(oxyfedrine)8~16mg 3~4次/d。

(6)氨茶碱100~200mg 3~4次/d。

(7)罂粟碱30~60mg3次/d等。

三、其他治疗

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注射液,250~500ml/d,静脉滴注14~30天为一疗程,作用为改善微循环的灌流,可用于心绞痛的频繁发作。抗凝剂如肝素、溶血栓药和抗血小板药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压氧治疗增加全身的氧供应,可使顽固的心绞痛得到改善,但疗效不易巩固。体外反搏治疗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也可考虑应用。兼有早期心力衰竭者,治疗心绞痛的同时宜用快速作用的洋地黄类制剂。

四、外科手术治疗

主要是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取病人自身的大隐静脉或内乳动脉作为旁路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动脉,另一端吻合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段的远端,引主动脉的血液以改善该冠状动脉所供血的心肌的血流量。术前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以作制定手术计划(包括决定移植血管的根数)的参考。本手术目前在冠心病发病率高的国家中已成为最普遍的择期性心脏外科手术,一次手术可同时作多支旁路移植,认为缓解心绞痛有较好效果。

本手术适应于:

1、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2、稳定型心绞痛对内科治疗反应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

3、恶化型心绞痛;;

4、变异型心绞痛;

5、中间综合征;

6、梗塞后心绞痛的病人。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要在管腔阻塞70%以上、狭窄段的远端管腔要畅通和左心室功能较好。

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者可达80~90%,且65~85%病人生活质量提高。但手术能否改善心室功能,能否使以后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肌梗塞,能否延长病人寿命,都未肯定;加以手术本身可并发心肌梗塞,术后移植的血管可栓塞。因此,似应从严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其中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或右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兼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70%以上阻塞的病人,一般认为施行手术可延长其寿命,手术指征最强。

五、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用带球囊的心导管经周围动脉送到冠状动脉,在导引钢丝的指引下进入狭窄部位,向球囊内注入造影剂使之扩张,在有指征的病人中可代替外科手术治疗而收到同样的效果。理想的指征为:

1、心绞痛病程(<1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人失健。

2、1支冠状动脉病变,且病变在近端、无钙化或痉挛。

3、有心肌缺血的客观。

4、证据病人有较好的左心室功能和侧支循环。施行本术如不成功需作紧急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近年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心肌梗塞后再出现心绞痛亦用本法治疗,但有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者则属禁忌。本手术即时成功率在90%左右,但术后3~6个月内,25%~35%病人再发生狭窄。

六、其他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

由于PTCA有较高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近来采用一些其他成形方法如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PTCLA)、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coronary atherectomy)、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coronary rotablation)、冠状动脉内支架(intracoronary stent)安置等,期望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初步结果显示除后者外,其他方法未能使之降低。

七、运动锻炼疗法

谨慎安排进度适宜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进侧支循环的发展,提高体力活动的耐受量,改善症状。

心绞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1、心气不足

【症状】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动则益甚,心中动悸,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觥白,或易出汗,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缓或结代。

【治法】补养心气,鼓动心脉。

【方药】保元汤。方以人参、黄芪大补元气,扶助心气;甘草炙用,甘温益气,通经利脉,行血气;肉桂辛热补阳,温通血脉;或以桂枝易肉桂,有通阳、行瘀之功;生姜温中。可加丹参或当归,乔血沽血。

2、心阴亏损

【症状】心胸疼痛时作,或灼痛,或隐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古红少泽,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本方以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丹参、当归滋阴养血而泻虚火;人参、茯苓、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远志补心气,养心神;朱砂重镇安神;桔梗载药上行,直达病所,为引。

3、心阳不振

【症状】胸闷或心痛较著,气短,心悸怔仲,自汗,动则更甚,神倦怯寒,面色觥白,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迟。

【治法】补益阳气,温振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桂枝甘草汤。方中个参、附子大补元气,温补真阳;桂枝、甘草温阳化气,振奋心阳,两方共奏补益阳气;个温振心阳之功。若阳虚寒凝心脉,心痛较剧者,可酌加鹿角片、川椒、吴茱萸、荜茇、高良姜、细辛、川乌、赤石脂。若阳虚寒凝而兼气滞血瘀者,可选用薤白、沉香、降香、檀香、焦延胡索、乳香、没药等偏于温性的理气活血药物。 看了心绞痛的治疗方法的人还看:

1. 心绞痛的急救方法是

2. 冠心病的急救护理措施

3. 关于医疗卫生系统面试答题的技巧

4. 快速治疗偏头痛的方法

高等中医药本科 教育 中药学专业设置标准是规范中药教育的重要文件,编制该标准是中医药教育的一件大事,它的制订为保证本科中药学专业教学质量和中药教育的评估提供了依据,对规范中药专业的办学标准,促进本科中药学专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本科中药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中药学论文 范文 一:不同厂家卡马西平片溶出度考察

摘 要 :一种快速的,有选择性的,灵敏度高的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样品中奥卡西平,其主要代谢产物(单羟基和双羟基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和卡马西平-环氧丙烷的 方法 已实现。

在固相色谱柱(SPE)上提取得到被分析组分,在Zorbax SB-CN 柱上实现色谱分离。 在紫外吸收波长为214nm下,该色谱峰面积比用于定量分析。这高效液相色谱法已成功的用于对我们研究所中癫痫患者得血药浓度监测的日常评价,以及用于关于病人由于药物诱导或抑制OXC代谢产生治疗效果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关键词:奥卡西平;代谢物;HPLC;监测

1. 前言

奥卡西平(OXC),10酮基卡马西平(CBZ)衍生物,是一个比较新的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与适应症与卡马西平相似。口服给药后,OXC被胃肠道完全吸收,迅速且几乎完全(96%-98%)得降解为药理活性代谢物单羟基衍生物(MHD)。MHD主要通过与葡萄醛酸结合而代谢,另外一小部分MHD被氧化成二羟基衍生物(DHD)。DHD是一个无药理活性得代谢物,同时也参与了卡马西平的代谢途径。(图1.)

OXC可以作为单一疗法以及与其他AEDs(抗癫痫药物)联合的多疗法,如拉莫三嗪 (LTG),丙戊酸(VAL),托吡酯(TPM)的和非班酯(FBM)。我们研究所的癫痫患者通常用CBZ或OXC与LTG等其他抗癫痫药物联用进行治疗。虽然目前没有数据显示,OXC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有用,药物诱导或抑制的相互作用清楚得表明,对照LTG[2,3]可被视为一个理由,对可能会由于OCX相互作用而进行仔细的监测。另一个原因是实施一分析程序的同时测定LTG,CBZ,CBZ 10,11-环氧化物(CBZ- epox),OXC和其主要代谢物而不受其他目前

相关的药物(如苯妥英,乙琥胺,非班酯 , 苯巴比妥和丙戊酸)干扰,可以不需要改变分析程序时,药物在不同的样本中测试会改变。这样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和金钱。

HPLC-UV方法目前用于OXC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做法也只是分析这种药物和它的代谢产物[4,5][1];有些是反向选择[6,7],并要求昂贵的手性柱和长度的分析倍。

由于OXC与CBZ有一个化学结构和性质很相似,Lensmeyer[8]提出的操作程序是目前HPLC法发展的出发点。不过,我们决定要修改方法,因为lensmeyer的分析程序不允许量化LTG和DHD ,因为这两个组分是一起洗脱出的。

2. 材料与方法

标准

OXC,MHD和DHD由Novartis Pharma (Basel, Switzerland)友好提供;LTG由

GlaxoSmithKline

(Verona, Italy)提供;CBZ, CBZ-epox, and cyeptamide (CYE)购自Sigma-Aldrich (Steinheim, Germany). CYE,CBZ储存溶液(1μgμl),在-80℃下储存,CBZ-epox and LTG 制成甲醇溶液,MHD和DHD溶于去离子水中,OXC溶于丙酮中,丙酮醇流动相包含CBZ, CBZ-epox, OXC, MHD, DHD 和

LTG,内标物溶液(100ngμg-1), 水/乙腈(3/1)制成。

试剂与萃取剂

所有溶剂为HPLC等级:乙腈和醋酸购自Merck (Darmstadt,Germany); 甲醇来自Carlo Erba (Milano,Italy); 醋酸铵和三乙胺来自Sigma-Aldrich (Steinheim, Germany).固相萃取柱(SPE)Isolute C8柱(EC)含有200毫克的稳定相,并以3ml容积规格购自StepBio(Bologna, Italia).在Milli-Q Plus 的试剂级别的给水系统中的水是去离子的,过滤且净化的,来自Millipore (St. Quentin, France).

色谱条件

HPLC系统包括一个126溶剂传递装臵模型(Beckman Instruments, Berkerley, CA),一个LC 295 UV-VIS 模型(Perkin Elmer, USA),设在214nm,与一个406接口单元模型(Beckman Instruments, Berkerley,CA)连接,用于一个GOLD色谱工作仪(version 6) (Beckman Instruments).

色谱分离分别采用一个Zorbax SB-CN柱Hewlett Packard (USA), 250mm× .,粒子大小5m,一个保护柱LichroCART 4-4 RP-8, 5 m (Merck, Darmstadt, Germany)被连接到保护分析柱上。柱子和前臵柱分别被设在50℃的恒温箱中(Jones Chromatographic,USA)。流动相由水/乙腈/甲醇/乙酸/三乙胺(体积比为725/150/125/1/)混合,超声脱气Branson (USA)。流动相PH用乙酸调整为以获得LTG与DHD峰的完全分离(图2)。流速设为12mlmin。 制备标准品和对照品

标准品和对照品包括CBZ,CBZepox,OXC, MHD, DHD, 和LTG添加已知含量的分析物于空白血浆中。他们包括每批患者的样本。

样品制备

我们结合含30μl CYE(.)(100ngμl-1)的500μl 血清和500μl饱和的醋酸铵溶液。混合后,样品被转移至含3ml甲醇的萃取柱,然后3ml水洗。在用3ml水洗萃取柱后,样品将在3ml甲醇中被洗脱出来。然后在40℃的氮气流通下蒸发有机相,残留物用200μl水/乙腈(3/1)溶解,然后取50μl注入到HPLC系统中。 -1

3. 结果

选择性

用上述的色谱条件我们可靠地将六个组分与内标物分离。色谱性能良好,使所有物质峰形与合适的保留时间有效。在一个干扰研究中,提取空白血浆与抗癫痫药物或内标物共同洗脱得到了一个游离的峰。(图.3.)在对病人的多药疗法中,非班酯,加巴喷丁,托吡酯,乙拉西坦和乙琥胺在这过程中不被提取,因为它们不断地离解。丙戊酸酸和苯妥英分别提取,而不是共同与有趣的组分被洗脱出来。苯巴比妥( Pb )和MHD是共同洗脱出来的。因此,在有PB和OXC9(和MHD)存在时,样品用盐酸(1N)和乙醚预处理。在SPE程序允许PB通过并进入有机相并在此后从水相中柱提取其他组分前进行样品酸化。

线性

我们的线性方法检查是通过三份标准品分析的,在范围为μgml的CBZ,μgml的CBZ-epox,μgml的OXC,μgml的MHD,μgmlDHD 和μgml-1的LTG是优良的。(图.4.)

回收率

提取回收率(在五种不同浓度下评价以及在相同浓度下对血浆样本提取物和未提取标准物的 4 -1-1-1-1-1

峰面积比较评价)很好。OXC为,MHD为,DHD为为,CBZ-epox为,LTG为。

限量

在信噪比3:1下,限量为OXC(μgml-1),MHD(μgml-1),DHD、LTG、CBZ和CBZ-epox(μgml)。

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与准确度

在三个不同浓度下,范围为OXC(μgml-1),MHD和CBZ(1-20μgml-1),DHD,CBZ-epox和LTG(1-10μgml-1),制备五组质量控制样品。相同的提取样本跑了三次后计算日内准确度,在连续四天分析后计算日间准确度。(表 1)对于所有组分,由变异系数(CV)确定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低于6%。

4. 讨论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如何用HPLC-UV法同时测量联合用CBZ或OXC与LTG和其他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的癫痫患者的血浆中CBZ,OXC和它们的主药代谢产物及LTG。该法适用于用这些药进行单一或多疗法的病人。我们选择SPE样品前处理,因为这种技术比起液液萃取能获得回收率高且更洁净的样本。

该法非常灵敏且其重现性非常好,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再加上紫外检测允许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三种抗癫痫药物(OXC,CBZ和LTG)和它们的主药代谢物(MHD,DHD和CBZ-epox)。在我国实验室经过数月的例行评价这种方法,我们结论是,它对这些药物的TDM有用处。通过使用这一程序,提取不需要超过30分钟,色谱分离只需时17分钟,且色谱系统呈现长期的稳定性;在进行1200次分析后,色谱分离才变差(宽峰和低分辨率)。

参考文献:

[1] Flesh G. Overview of the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Drug Invest 2004;24(4):185–203.

[2] Benetello P, Furlanut Jr M, Baraldo M, Tonon A, Furlanut M.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of lamotrigine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resistant partial seizures. Eur Neurol 2002;48:200–3.

[3] Morris RG, Black AB, Harris AL, Batty AB, Sallustio BC. Lamotrigine and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retrospective survey followin the introduction of a routine service. Br J Clin Pharmacol 1998;46:547–51.

[4] Mandrioli R, et al.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oxcarbazepine and its

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二:裕丹参不同播期育苗比较研究

摘 要 目的:本研究以河南方城裕丹参为材料,探讨裕丹参育苗的最佳播种时期,以期为当地裕丹参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播期间的株高、根长、折干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播期对丹参育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播期2(即6月28日播)的丹参发育最好。结论:6月28日左右为该地区丹参育苗播种的最佳时期。(注意黑体内容的变换)

关键词: 丹参 ;播期;育苗

1 文献综述

丹参概述

植物形态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达80cm,叶柄及叶轴均被长柔毛,羽状复叶对生,小叶3~5(7)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

两面疏被柔毛。轮伞花序为假总状,花序轴和花萼密被腺毛和长柔毛;花萼钟形,长约11mm;花冠紫蓝色,长20~27mm,冠桶内具斜向毛环,下唇中裂片宽偏心形,药隔下臂先端连合,药室不育。子房4深裂,花柱着生于子房底,小坚果椭圆状倒卵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境与习性

野生丹参生于山坡林下、草丛或溪谷旁,海拔120m~1300m。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及四川。适应性强,喜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春季地温10℃时开始返青,在气温低的地区,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幼苗出土亦慢,温度20℃~26℃相对湿度80%时生长旺盛,秋季气温降至10℃以下时,地上部分开始枯萎。丹参耐寒,在北方能露土越冬,根在-15℃的情况下可安全越冬。为深根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生长良好。中性、微碱性的土壤最适宜 种植 ,粘土排水不良易烂根。

丹参的应用历史和药用价值

我国应用丹参历史悠久。始载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止烦渴,益气。”被列为上品。北魏《吴普本草》载:“治心腹痛。”表明丹参自古用于热证和肠鸣,泻肠内积聚物和腹中之邪气。列为上品表明它无毒副作用并作清补之用。以后随着中医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转向丹参可养血、调经、安神并可治风邪热证。

明代《本草纲目》载“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女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多用,唯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散能宿血,补新血,安生胎,罗斯泰,止崩中带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芍药之故也。”清代《本草逢源》记有:“丹参本经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积血内滞而化为水之候,止烦漫益气者,淤积去而烦漫愈,正气复也。”即在《神农本草经》对丹参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丹参在活血化瘀、养血、安神、调妇人经血、止崩带下及治疗肿瘤的功效,并记述一味丹参散即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

现代科学研究和临床表明:丹参可治疗迁延性和慢性肝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迁延性肺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目前丹参更是中医活血化瘀、调经、安神、止崩带下与抗菌消炎的一味常用良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归纳丹参的功效为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就是利用复方治疗,主要用于心绞痛等冠心病。其中复方丹参滴丸(天津产)作为中成药于1997年12月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准许在美国进行临床研究,为丹参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中药材GAP 与丹参的规范化种植

中药材GAP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的简称。其中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是由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该规范从保证药材质量出发,规范了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其内容包括中药材的产前(产地生态环境:对大气、水质、土壤环境生态因子的要求:种质和繁殖材料;正确鉴定物种,种质资源的优化)、产中(优良的栽培技术 措施 ,要点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产后(采收与产地加工:确定适宜采收期及产地加工技术)包装、储藏、质量管理等全过程的系统原理,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GAP针对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以控制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制定出科学的符合中药材社会化生产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为手段,以实现中药材生产的优质高效为目标,以达到药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为最终目的。

中药材GAP 的实施及基地建设的意义

建立中药材的生产、采收、加工的规范标准,对于保证中药材产品以至中成药产品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首先必须从中药材的质量抓起。中药材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中药材的标准化有赖于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因为中药材是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形成的,药用植物的不同种植、不同生态环境、不同栽培和研制技术及采收、加工等方法都会影响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所以中药材生产是中药药品研制、生产、开发和应用整个过程的源头,只有首先抓住源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药的质量问题及中药标准化和现代化的问题 。

制定及实施GAP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产业化不仅仅是制药企业和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条道路。中药是我国医药 传统 文化 的组成部分,但是许多传统道地药材往往生长于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长期以来约80%的常用药材主要依靠采挖野生资源来满足社会需求。长期采挖的结果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是中药资源保护扩大再生和生态环境保护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持续供应中药材产品的根本途径。因此,通过对道地中药材品种、种质、产地土壤、气候、栽培、加工等的系统研究,开展规模化规范化人工栽培,可在保证药材质量的同时保护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药材资源的持续利用。

中药材GAP实施的进展

2002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发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即GAP的认证)。2003年11月1日起,SFDA开始正式受理

中药企业GAP认证申请。继国内第一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通过GAP认证试点工作,GAP认证将开始在我国中药材种植行业作为自愿认证逐渐推广。2005年6月止,已有26家中药材生产企业种植的26个中药材品种通过了中药材GAP认证。如河南西峡山茱萸生产基地、山西商洛丹参生产基地、四川雅安鱼腥草生产基地、安徽阜阳板蓝根生产基地等。

丹参的规范化生产

1)种质资源(四级标题一律去掉)

张国兴等[1]从生态型出发,研究国产著名道地药材川丹参大叶型、小叶型和野生型品种资源特性。首次确立了川丹参的品种资源类型建立了丹参品种资源分型研究的性状和生产力特性指标体系。小叶型丹参为川丹参的优质高产新品种。郭保林等[2]通过不同产区的丹参样品进行RAPD分析将扩增条带用NTSY-pc和AMDV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表明,丹参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山东和河南产的栽培居群栽培种源来自当地野生居群,尚没有进行人工选择,丹参酮A等成分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栽培条件不理想;地区间居群的遗传分化不均衡,四川中江和河北承德居群与 其它 居群较远;丹参道地性的确定应当依据现代的优质药材评价系统,山东和河南产的丹参也可认为是丹参的道地药材。

2) 产地生态环境

伍均等[3]对四川中江县丹参产区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丹参主要栽培在该县西北部地山区海拔600m~900m坡地气候温暖湿润,主产土壤为中壤质的石灰性和中性紫色土。一般土壤有机质和氮钾属于中低水平,速效磷丰富;在微量营养元素中,有效铁、锰、铜充足,有效锌、硼普遍缺乏。黄志勇等[4]用GAP质控下栽培的中药丹参作为重金属内控标准物,经过不同实验室测试和不同市区稳定性测试的试验结果表明,丹参内控标准金属含量的数据准确可靠,稳定性好可作为丹参中药材重金属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也可作为其它中药GAP规范管理中有毒元素的内部质量控制的参考标准。蒋传中等[5]报道:山西商洛是丹参的道地产区,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特别适宜丹参生长;其大气、灌溉水质、土壤环境无污染,特别适宜建立丹参GAP基地。张国兴等[6]根据主产区高产丹参和低产丹参药材质量的差异性,研究了非地带紫色土区丹参土壤发生学特征值分子比率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紫色土发生学特征值是丹参生药产量及规格品质的中药土壤因素之一,土壤风化程度深浅与丹参产量密切相关。

3) 栽培技术措施

朱小强等[7]为解决丹参春栽出苗慢,出苗不齐,缺苗多,影响产量的问题。采用分根法春栽,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土壤养分、出苗时间与出苗率等因素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后的丹参生态效应十分明显,产量也明显高于

露地对照组。韩建萍等[8-11]利用盆栽和大田实验研究了施肥对丹参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丹参移栽时作基肥的氮肥不能施用太多,否则会影响成活,苗期也会出现烧苗症状;生长中期可施用适量氮肥,以利于茎叶的生长,为后期的生长发育提供光合产物。氮:磷=1:1时,产量比对照提高了;氮:磷:钾=1:时,丹参素和丹参酮的总含量比对照提高和18%;总丹参酮的含量与丹参根的直径呈负相关,细根影响产量和外观品质,建议生产上应适当密植。刘文婷等[11]报道丹参的产量和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均以20cm ×25cm的栽培密度为最佳,根产量以鲜重记可达163kg/亩。丹参素含量可达,丹参酮的含量可达。建议在进行丹参规范化栽培时可选择株行距为20cm×25cm的栽培密度。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商品药材的质量常有很大差异,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必须要保证所用药材的质量。但是,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错综复杂,如物种的遗传基因、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采收、加工和贮藏等。其中物种的遗传因素、产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措施是影响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影响药材质量的各种因素,找出它们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进而实现对药材质量从生产、采收、加工、贮藏到应用全过程的动态调控,确保药材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的稳定均一。

裕丹参简介

方城古称裕州,盛产丹参,因品质优良、疗效显著,为别与其它产地丹参而冠以地名 “裕丹参”,裕丹参始于金、元,鼎盛在明、清。清《方城志》(康熙三十六年刊)载:方城疆域之广轮,盖同古裕州,星夜分之桐柏山淮水之上游 峰峦联络,溪涧环绕,野多陂陀膏腴,物产桔梗、丹参极佳,乃地道之帮,医崇之上。《名医别录》曰:“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丹参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桐柏山乃淮水发源之山,非江东之桐柏也。”孔志云:“动植形生,因地舛生;春秋节变,感气殊功。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乘于采取,则物是而时非,名实既虚,寒温多谬,施于君父,逆莫大焉。”为别丹参之良莠,好恶真伪,医者用之有据,故金代谓之“裕丹参”。

参考文献(文献标号用方括号)

[1] 张国兴,王义明.丹参品种资源特性的研究[J].中草药,2002,33(8):247.

[2] 郭宝林,林生.丹参主要居群的遗传关系及药材道地性的初步研究[J].中草药,2002,33(12):3111.

[3] 武均,陈远学.中江县丹参产区的生态环境与土壤条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284~288.

[4] 黄志勇,庄峙夏.GAP质控下栽培丹参重金属内控标准物的制备和表征[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808-811.

5 蒋传中,卫新荣.丹参种植地点的选择依据及标准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1):51~52.

6 张兴国,程方叙.中江丹参土壤发生学的[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636~638.

7 朱小强,王新军.丹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实验[J].商洛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1,15(4):22~24.

(4)8 韩建萍,梁宗锁,孙群等.施肥对丹参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2,11:67~71.

磷对丹参根系生长及总丹参酮积累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3)9 韩建萍,梁宗锁.氮、2003,24:603~607.

10 韩建萍,梁宗锁.丹参根系氮、磷营养的吸收及丹参酮累积规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208~211.

11 刘文婷,梁宗锁,付亮亮等.栽植密度对丹参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4):14~17.

12 王新军,朱小强,吴珍等.丹参播种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1):87~8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