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有关社区警务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有关社区警务的论文题目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科学内涵、现实表现、深层原因、方法应用等诸方面作全盘考虑。笔者试从具体操作层面上就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一探讨。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抓起,着重解决公安民警的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 一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工作、指导和谐警民关系建设。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广大民警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和谐警民关系的科学内涵、现实表现和根本原因,学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工作,分析警民关系,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二要狠抓执法思想建设,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常怀爱民为民之心,常存便民利民之志,常除坑民害民之祸,把为民执法、为民服务作为执法的目的和归宿,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切实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永恒追求。教育、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有机统一起来。三要大力加强和谐理念教育,树立群众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谐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理念,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化服务意识,文明执法,秉公办事,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入手,真抓实干,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夯实与群众和谐相处的思想基础。 二、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切实为广大百姓排忧解难 实践证明,公安机关有许多工作做法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凡是群众欢迎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好传统、好做法、好经验都要始终坚持做好。一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掌控治安大局,创建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平安社区。改善警民关系,关键是你能不能给群众一个平安、稳定、祥和的生活工作环境。公安机关要把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大道、畅通工程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作为长效机制持续、深入贯彻下去。二要深入开展爱民便民活动,扎实为民办实事。要紧密结合公安机关执法、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找准载体、拓宽途径,创造性地、持续不断地开展各种爱民实践活动,从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事情做起,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想方设法让群众了解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增进彼此信任、尊重与合作,努力树立公安机关亲民爱民、公道文明的职业形象。三要继续坚持“开门接访”,深化开展大走访活动,架起警民互助、互信、互爱的桥梁。满腔热情、尽职尽责地解决好涉及公安机关的信访问题,走访低保家庭、孤寡老幼等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化解矛盾、减少怨气、理顺情绪,促进和谐。四要继续深化文明窗口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紧紧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创新服务方式,挖掘服务潜力,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各种便利,以实际行动和工作实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三、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努力清除自身不良痼疾 针对公安机关自身还存在的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下大力气加以改正。一是不再参与非警务活动。要依据法律法规关于公安机关职责任务的规定,严格界定警务活动与非警务活动的界限,规范警力使用审批制度,严格警力调用程序,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二是严肃查处民警违法违纪案件。重点查办群众反映强烈的利用职权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和参与“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活动、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搞权力寻租等案件。三是大力整改各类执法问题。坚决纠正特权思想严重、宗旨意识淡漠、损害群众利益和对待群众“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作风顽症。继续大力整治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以及乱收滥罚、截留挪用等执法痼疾。四是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加大领导接访工作力度,进一步形成以信访责任追究制度为核心,以旗县级公安机关办理初信初访为重点,以各部门、各警种经常性接访为支撑,以层层下派接访督导组为基本方式的信访工作格局,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持久有力的保障,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安机关维护人民权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风范,不断夯实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竭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的公信力和亲和力。 四、从人民群众容易误解的地方沟通起,全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在现实工作中,要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要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开放度,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与沟通。一要大力强化公安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公安宣传阵地作用。按照“贴近公安工作实践、贴近公安现实斗争生活、贴近广大民警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要求,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等工作中付出的重大牺牲和作出的突出贡献。要培养和选树一大批先进典型,以实现对内凝聚警心、振奋士气、激发斗志,对外弘扬正气、树立良好形象、密切警民关系的目的。二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公安文化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有效开展各类公安文化活动,创建警民沟通互动、促进警民关系和谐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三要加强涉警舆论引导,建立网络评论队伍,引导网民客观了解事实真相,理性进行分析判断,积极营造有利于公安工作的网络舆论环境。要组织专门力量密切关注社情舆论动态,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涉警负面报道信息,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将其处置在萌芽状态,将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要建立健全舆情研判、快速反应和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对于不实的报道和网络信息,要及时澄清事实真相,防止媒体炒作,公开处理结果,消除负面影响,紧紧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四要继续开展“开门评警”活动,探索民意导向警务的路子。通过聘请群众担任执法监督员、廉政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开通群众信箱等多种方式,进一步疏通和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积极营造有利于公安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1 凌云,杨秀良. 试论公安工作规范化建设[J]. 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 陈瑞平. 解决警力不足问题的误区与途径. [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鹤壁市公安局. 1996. 01. 3 黄亦飞,欧阳梓华. 我国警察的亚健康现状与警力关系分析. [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 2005. 优化警力资源配置. [D]. 人民公安报. 马红兵.科技强警 人才为本[J];公安教育;1998年06期 6 孙小杰.走科技强警之路 提高队伍战斗力[N];北京日报;2000年7 李敏也.用科学的制度选人用人[J]. 党建研究, 张兆端.社区警务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社区化理论与实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Admin.从加强队伍教育管理着手 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EB]. ,2010-06-15 20:35

试论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途径与方法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越来越重视,都把社会治安作为投资和发展环境的重要方面。在人财物大流动的格局下,破案打击、抓捕犯罪的难度不断增加,无打不安,无防不稳,170万公安民警担负着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警力的瓶颈已日益显现,如何在现有的警力中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公安战斗力成为各级公安机关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于通过对公安机关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的探讨,为正在进行的警务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根据本人在基层工作的多年经验以及对公安工作的思考,就公安机关战斗力制约要素进行了充分阐述。通过本文的探析,我们认识到,要提高公安机关战斗力,必须通过提高公安民警素质、大力推广和加强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方面解决,从而提高驾驭和控制社会治安的能力,保证社会政治、治安的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试论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途径与方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和公安工作越来越重视,都把社会治安作为投资和发展环境的重要方面。新时期,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政治、治安稳定的繁重任务,一手抓打击,一手抓稳定,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成为当前要务。中国刚刚加入WTO,我们还要抓好服务,入世的根本目的是参与以公平有序、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全球市场体系,要求政府在确保法律透明度、统一法律实施等方面履行承诺,作为执法部门,中国警方将在以全球化为背景的舞台上表演。中国警察不仅需要调整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工作模式和警务观念,还要在角色转变之后,探索新的警务体系,为世界警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170万公安民警担负着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警力的瓶颈已日益显现,如何在现有的警力中充分挖掘潜力,提高公安战斗力成为各级公安机关迫在眉睫的任务。多年来,我一直在基层工作,对基层警务制度有着很深的感触,对民警工作、学习、生活有着最直观的了解,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基层民警战斗力作肤浅探讨: 一、派出所民警工作现状 1、少部分民警的素质与派出所要求的高素质之间有一定差异。 派出所改革中要求民警“一警多能,一警多用”,刑侦民警担负打击犯罪,的要务,社区民警需要“沉”在责任区之中,处理自己责任区内发生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工作内容纷繁复杂,是责任区内的“多面手”,因此对民警素质要求很高。如果在配备责任区警力时,搭配不够恰当,势必会影响到该责任区的工作效率和成绩。另外少部分责任区民警可能由于年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等多方面问题,分管工作中不能胜任全部工作,着手于办理案件、处理纠纷、布置耳目、上报信息、防范管理尤其是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等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自身工作压力很大。 2、派出所民警普遍存的超负荷工作现象。 超负荷劳动在公安机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基层派出所民警更是如此。国家规定公务员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周40小时,基层派出所中,即使是工作较为规律的内勤也在70小时以上,至于责任区民警加夜班、双休日不休息更是常事,据不完全统计,基层派出所民警年均200余天在所加班。大量的中心工作、阶段性、特急性工作与不确定的工作时间,使我们的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由此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影响了工作质量。当然,超负荷工作除了我们公安工作自身性质决定的原因之外,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个别民警个人效率不高,需加班才能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有些工作事先在警力调配、警力使用上没有很好规划,牵制了一定的警力。 人民警察的素质是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关健因素之一,也是体现公安机关作风最基本的因素,人民警察的素质直接影响整个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因而要提高公安战斗力首要问题是狠抓队伍的素质建设,向素质要战斗力。 二、狠抓各项教育机制的运行 1、以德育警。加强民警思想教育,教育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到以德治身、以德树威。同时开展多方位的谈心家访活动,了解民警思想动态,把握民警思想脉搏,确立对症下药机制,同时了解民警的家庭实际困难,并积极帮助解决,保证民警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学习、生活。 2、分类培训。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地加强民警专业技能培训,不搞千篇一律,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实用性,使民警能学以致用。 3、逢进、晋必训制。严格进人机制,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从源头上保证队伍的高素质,从源头上把住进入、从警的质量,组织新民警进行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及各种法律法规,保证新民警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投入公安工作。本着“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凡初次上岗的民警都必须参加专业训练,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晋升警衔民警参加相关培训,以更新知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 二、从严治警,从优待警 公安队伍是一支纪律化队伍,队伍管理首先要严字当头,具体实施中以《内务条令》为切入口,下大力气抓好从严管理,用制度来规范民警的言行举止,改善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和服务水平。其次凝聚警心才能激发队伍活力,有活力才有创造力,公安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只能激发出了全体人员的创造力后,整个集体才能形成战斗力,做到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同时从优待警也解决了各位民警的后顾之忧,不至于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1、大力推进休假制度,建立民警健康档案。现在各基层单位的民警是超负荷运作,到最后往往是民警成批成次地病倒,造成了工作的盲区;再者,我们所要的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而不是一支疲劳之师,列宁同志说:“不会休息的人也不会工作”,拥有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的队伍才是一支威武之师,所以要合理安排工作,科学进行警力配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保证民警的休假、休息,让民警有时间调整一下疲惫的身心,用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一期的工作。同时基层民警基本上都是疾病缠身,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实用性,可以每年进行二次全面体格检查,及时了解民警身体状况,合理安排治疗,避免小病拖成大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建立优抚制度。建立“三个一”制度,即一个基金、一份档案、一项联系制度。“一个基金”是指建立立功创模基金,对有功人员实行物质奖励,定期或不定期发放奖金。“一份档案”是指建立功模人员、英烈、遗属、特困民警及家属的档案,每年定期走访慰问并发放慰问金、补助金,帮助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解决他们后顾之忧。“一项联系制度”是指建立领导与功模人员、英烈、遗属、特困民警及家属的挂钩联系制度,由领导“一对一”进行扶助,对他们的生活、工作、待遇等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加大优抚力度,对伤残民警、有功人员(特别是牺牲民警)都能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特别抚恤,使民警及其家属能尽快得到优抚。 三、大力推广和加强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形成了以竞争、激励为特色的目标管理体系,经过量化后,形成符合目标管理要求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绩效考核,无论是派出所的领导还是普通民警都认为很有必要,对此持欢迎态度。绩效考核形成了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环境,通过以考核与物质利益挂钩的方法,奖勤罚懒,激发民警的上进心,形成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良好竞争氛围。 1、长期以来,由于公安工作的社会性较强,工作的量化难度大,民警工作的数量、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反映。实行考核,明确了工作的绩效标准,使相同岗位之间有了对比;通过考核,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凸显,有利于相互学习,激励后进。 2、派出所的管理有章可循,日渐规范,对于提高队伍管理水平大有裨益。由于各个工作岗位有了明确的目标责任,每个人对自己岗位都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在激发个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效用。 3、民警绩效考核的实施,在各派出所形成了"工作-考核-再努力工作"的良性循环局面和长效动力机制,促进了民警工作;通过对考核结果运用奖优罚劣,将民警职务行为导向了组织期望的方向,有利于组织合力的形成与加强;“后进民警"的设立,改变了往日只评优,不评劣的倾向,增加后进赶先进的动力,有力地激励了处于中间层次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先进更先进。 但是,现有的民警绩效考核大部分是针对民警个人而言的,许多公安工作都是合作性、团队性非常强的,所以有必要设立相应的指标考核派出所工作的整体,引导民警自觉加强工作中的合作意识,培养民警的集体感。设立整体性工作的考核指标,可以使局机关注意派出所工作产出的整体效果,更容易评价派出所部门的工作情况;也可以使派出所长自觉加强对于派出所整体的管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工作质量,从而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 另外,考核实行至今,有些民警的积极性已被很好得调动,也有些民警对于指定责任区的作法存在异议,我们可以考虑实行责任区竞争选择的制度。在选择前,将各个责任区的地域特征、范围大小、工作基础、拟订目标等情况说明,并根据管理的难易程度分类,各类完成目标的奖励亦不相同。然后由民警以类似“招标”的形式自由选择。在规定的考核期限到来后,对责任区民警的工作进行评价。完成预定任务的奖励,未能完成任务的处罚。通过设立这种机制,使民警的工作更具平等性与自觉性,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派出所管理的效果。 四、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在人财物大流动的格局下,破案打击、抓捕犯罪的难度不断增加,无打不安,无防不稳,如何保证社会治安的稳定,提高驾驭和控制社会治安的能力,这必然要求警力的投入,如何在有限的警力资源内挖掘潜力,这就要在向素质要警力的同时,我们还要向机制要警力。公安工作如何做到以低投入收到更大的工作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稳定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服务促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全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当前公安机关的明智选择。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以提高治安控制能力为目标,按照各个地区的治安规律和特点,科学整合各种治安防控资源,明确各警种各部门在防控责任区内的职责任务,依靠人防、技防、物防和意识防等各种有效载体,通过协同配合、相互策应、整体作战,实现打防控一体化的系统工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对各种防控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防并举、以防为主是辩证的统一,打击犯罪可以遏制案件的发生,而防范控制则可以减少案件的发生,并可以提供线索人头,为打击破案服务,形成公安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减轻辖区整体的防控压力,跳出“发案-破案-再发案-再破案”,民警疲于破案的怪圈,提高了社会面的“见警率”、“管事率”和快速反应能力,为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总体目标提供了有效载体。 1、优势互补,有机整合,捆绑作战,形成合力。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有“重打击、轻防范”的弊端,造成刑侦民警忙打击,边打边冒;社区民警搞防范,无所适从,从一定程度上造成警力浪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以来,对社区民警就社区民警五项职责进行了具体分工与要求,并在不断的探索中完成了可行性论证,形成了以社区民警为主导的社区防范队伍。刑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打击破案,要紧抓破案不放,同时利用破案为社区服务,找准刑侦工作与社区工作的契合点,形成以破案为龙头的防范工作,整个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后,理顺刑侦警组与社区警组关系,通过提高警组工作效率,参加派出所日常值班工作,切实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使更多的警力下沉到社区,加大社区的防范力度,从另一个层面上减轻刑侦工作负担,完成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 刑侦、社区工作有共同的立足点:基础工作,刑侦、社区工作的基础工和形成一张互相交错的网,但以前这张网没有沟通,没有形成结点,存在工作上的盲区,这就给犯罪留下了可乘之机,造成防范漏洞。要真正地防控辖区治安,就要求这两张交错的网形成结点,信息互补、资源共享,刑侦民警提供案件信息,发案动态,为防范提供针对性建议,社区民警通过防范提供案件线索,为打击破案提供人头、线索,从而实现公安工作由被动走向主动的转变,解决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传统救火式工作方法,完成由案到人到由人到案的破案模式转变,变被动守候为主动出击。同时在沟通中完善,在互补中互利,从而提纲挈领,全面防范。 单兵作战力量有限,只有诸警种协同配合,才能真正完成全面防控辖区的任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以来,我所积极探索新思路,采用了挂钩责任区的形式完成刑侦民警与社区民警的捆绑作战。自2002年10月份,我所在的长安派出所积极调整派出所勤务制度,形成了两班制、弹性工作制相结合的勤务制度,并将刑侦民警直接挂钩到各警务站,定时、定点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并及时分析通报辖区治安状况,与社区民警相互合作,形成合力。这样一来,刑侦民警进一步了解了辖区情况,社区民警也做到了辖区发案情况了如指掌,避免了盲目防范,双方相互促进,有机组合,大大提高了各警务站战斗力,从而提升了整个派出所的战斗力。 2、全面整合民力资源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人民群众是我们做好公安工作、维护社会治安的力量源泉。广大社区党员、干部、青年团员、治安积极分子都是社区防范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推进警务工作的社会化,把民力吸收到警方的专门工作中来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核心内容,也是解决警力缺口的有效方法。 整合民力,发挥群众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作用,必须有一定的形式,把松散的群众紧密地组织起来,除开展社区防范宣传、义务护院护弄等传统防范活动外,还可以充分发挥治安志愿者年龄身体条件好、整体素质较高的优势,结合他们的职业特点和作息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安全检查、法律咨询、义务巡逻、便民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同时,对治安志愿者中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充分激发治安志愿者的荣誉感,增强治安志愿者队伍的凝聚力,使治安志愿者真正面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解决警力的供需矛盾。

社区概论的论文题目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社区参与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最新社区论文选题参考。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2、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趋势。3、社区参与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4、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5、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兼论社区体育的定义及构成要素。6、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7、社区人群生活质量。8、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

社区警务平安社区建设论文

浅议如何创建平安文明社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区作为城市基本单元,为居民服务和社会服务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平安文明和谐的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平安社区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建设,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拓宽领域、充实内容、提高层次、完善机制、取得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创建平安文明社区内容多,难度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笔者提出几点工作思考:一、广泛宣传发动,带动社会广泛参与是打造平安文明社区的前提综合治理工作的力量源泉在人民群众当中,根基在社区基层,因此,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是基层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治安管理新办法,将治安防范从单一的公安单打独斗向广大群众推广,人人提高意识,户户加强防范,紧紧抓住人防、巩固物防、依托技防,向科技要成效,遏制辖区违法犯罪案件发案势头。广泛开展平安创建各项宣传活动,如“平安社区”、“平安校园”、“文明家庭”“平安进万家”等创建活动,动员群众做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爱护公务的好市民。同时,各项创建活动的开展也为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提供了载体。通过创建活动,在其自身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单位、企业、学校、群众的广泛参与,从而积极推动平安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打造平安文明社区的基础一要积极研究建立“预警、防控、协作”三大机制,全面发挥“打击、服务、参谋”三大职能,筑牢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全面完善社会面控制体系,全面推进“网格化”警务巡逻,既要保持重点巡逻,又要扩大覆盖面,把防控工作逐步向偏僻地区延伸,严把治安防控体系死角。二要进一步逐步改革警务机制,把有限的警力向一线倾斜、向基层充实,实现“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动态管理”、“整体联动”的治安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整体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要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建立和规范治安保卫组织,完善制度,落实措施,严防各类案件、交通、火灾、安全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三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总结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推进平安建设的新路子和成功经验。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形成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通过加强治安防范,逐步减少城市社区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三、整合社会力量,走群防群治道路是打造平安文明社区的重要举措要从根本上减少社区治安问题,关键在防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社区安全与和谐社会单纯依靠专业的治安队伍已经是力不从心了。警察的绝对数量很多,但是占整个社会的人口比例是很少的,所以需要组织和动员社会资源,需要党和政府部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动员社会资源,探索群防群治新模式,发动群众构筑群防群治体系。在治安防范中要积极吸收群众广泛参与,把群防群治作为治安防范的重点模式。在继续完善和推行“花钱买平安型”、“有偿巡逻型”、“承包责任制型”、“义务巡逻型”等防范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推行派出所警区与管区相结合、机关干部与民警共同分片包社区、警员联社区等方式,集中搞好对所辖社区的治安防范。将住宅区纳入规范化小区管理,变开放式小区为封闭式小区,有效加强居民区的安全防范工作。要深入社会各个团体、组织,广泛征求社区社会力量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整合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平安创建中来。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群众整体水平,是打造平安社区的强大力量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群众文化的优势在于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参年除。群众说身边的事,演身边的人,自始至终都是文化活动的主体,在自娱自乐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比较容易入耳、入脑、入心,有利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素质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也必然给平安创建工作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为平安创建工作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大力创建和谐平安社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解决好,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好,才能实现无数个社区的“小和谐”,促进整个社会的“大和谐”。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科学内涵、现实表现、深层原因、方法应用等诸方面作全盘考虑。笔者试从具体操作层面上就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一探讨。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抓起,着重解决公安民警的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 一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工作、指导和谐警民关系建设。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广大民警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和谐警民关系的科学内涵、现实表现和根本原因,学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工作,分析警民关系,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二要狠抓执法思想建设,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常怀爱民为民之心,常存便民利民之志,常除坑民害民之祸,把为民执法、为民服务作为执法的目的和归宿,从根本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切实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永恒追求。教育、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有机统一起来。三要大力加强和谐理念教育,树立群众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谐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理念,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广大民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强化服务意识,文明执法,秉公办事,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入手,真抓实干,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夯实与群众和谐相处的思想基础。 二、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切实为广大百姓排忧解难 实践证明,公安机关有许多工作做法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凡是群众欢迎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好传统、好做法、好经验都要始终坚持做好。一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掌控治安大局,创建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平安社区。改善警民关系,关键是你能不能给群众一个平安、稳定、祥和的生活工作环境。公安机关要把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大道、畅通工程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作为长效机制持续、深入贯彻下去。二要深入开展爱民便民活动,扎实为民办实事。要紧密结合公安机关执法、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找准载体、拓宽途径,创造性地、持续不断地开展各种爱民实践活动,从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事情做起,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想方设法让群众了解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增进彼此信任、尊重与合作,努力树立公安机关亲民爱民、公道文明的职业形象。三要继续坚持“开门接访”,深化开展大走访活动,架起警民互助、互信、互爱的桥梁。满腔热情、尽职尽责地解决好涉及公安机关的信访问题,走访低保家庭、孤寡老幼等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化解矛盾、减少怨气、理顺情绪,促进和谐。四要继续深化文明窗口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紧紧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创新服务方式,挖掘服务潜力,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各种便利,以实际行动和工作实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三、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努力清除自身不良痼疾 针对公安机关自身还存在的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下大力气加以改正。一是不再参与非警务活动。要依据法律法规关于公安机关职责任务的规定,严格界定警务活动与非警务活动的界限,规范警力使用审批制度,严格警力调用程序,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二是严肃查处民警违法违纪案件。重点查办群众反映强烈的利用职权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和参与“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活动、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搞权力寻租等案件。三是大力整改各类执法问题。坚决纠正特权思想严重、宗旨意识淡漠、损害群众利益和对待群众“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作风顽症。继续大力整治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以及乱收滥罚、截留挪用等执法痼疾。四是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加大领导接访工作力度,进一步形成以信访责任追究制度为核心,以旗县级公安机关办理初信初访为重点,以各部门、各警种经常性接访为支撑,以层层下派接访督导组为基本方式的信访工作格局,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持久有力的保障,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安机关维护人民权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风范,不断夯实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竭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的公信力和亲和力。 四、从人民群众容易误解的地方沟通起,全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在现实工作中,要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要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开放度,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与沟通。一要大力强化公安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公安宣传阵地作用。按照“贴近公安工作实践、贴近公安现实斗争生活、贴近广大民警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要求,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等工作中付出的重大牺牲和作出的突出贡献。要培养和选树一大批先进典型,以实现对内凝聚警心、振奋士气、激发斗志,对外弘扬正气、树立良好形象、密切警民关系的目的。二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公安文化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有效开展各类公安文化活动,创建警民沟通互动、促进警民关系和谐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三要加强涉警舆论引导,建立网络评论队伍,引导网民客观了解事实真相,理性进行分析判断,积极营造有利于公安工作的网络舆论环境。要组织专门力量密切关注社情舆论动态,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涉警负面报道信息,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将其处置在萌芽状态,将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要建立健全舆情研判、快速反应和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对于不实的报道和网络信息,要及时澄清事实真相,防止媒体炒作,公开处理结果,消除负面影响,紧紧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四要继续开展“开门评警”活动,探索民意导向警务的路子。通过聘请群众担任执法监督员、廉政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开通群众信箱等多种方式,进一步疏通和拓宽联系群众的渠道,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积极营造有利于公安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

xx派出所民警:

社区警务是依托社区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警务机制,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格局日趋完善,新的形势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建立与社区发展相适应的警务运行机制,做到警力沉到社区,警务移到社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充分依托社区加强社会治安的预防、控制、管理和服务工作,实现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被动打击向主动防范的转变,单一治标向综合治理的转变,管理为重向服务为主的转变,真正建立起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社区长治久安,群众安居乐业,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和谐、蓬勃发展。

我所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中,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巩固社区警务平台为手段,通过建立社区警务运行机制,狠抓警务室软硬件建设,以规范工作制度,整合防控资源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社区警务工作深入开展,有效发挥了社区警务室在维护治安、服务群众、打击犯罪的前沿阵地作用,为公安机关牢牢掌握驾驭治安主动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社区警务情况及成效

我所现有民警8人,管理面积平方公里,辖区共15个村委会,户,人,建立了2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室落实了1名专职社区民警,警务室在建设上做到了四个统一:一是警务室外观标志标识规范统一;二是警务室警务公开内容规范统一;三是警务室各项规章制度、职责规范统一;四是警务室各种软硬件基础设施和标准统一。警务室投入运作以来,很快便收到了明显成效。一是得到了村委会的拥护,村干部普遍反映有有民警在一起配合工作,底气足了,腰杆壮了;二是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赞扬,群众纷纷说警察常在身边转,我们办事方便了,安全感增强了;三是得到了社区单位、行业的肯定,警察巡逻、防范、检查、管理的密度增加,使社区矛盾纠纷少了,案件降了,治安秩序好了。

二、我所抓社区警务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区公安局和村委会的重视和支持,保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我所认真制定了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方案、措施、专题向分局党委、乡党委、政府做了专题汇报。

二是按照“简明、规范、合理、实效”的原则狠抓社区警务室软硬件建设,使其真正为派出所的“前沿阵地”和“服务平台”。

三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区警务目标量化考核办法,对各项社区警务工作形成量化指标,实行月考、季考、半年考、年终考相结合,严格与社区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促使其扎根社区,积极主动耕耘“责任田”。

四是建立了一套综合、全面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定职明责,规范了社区民警的警务运作。

五是要求社区民警沉下社区组织开展巡、防、管、控,积极开展社区群防群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由社区民警组织带领村干部、村义务巡回队,采取“内巡与外巡”、“重点时段、路段与全面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区治安巡逻。紧盯社区暂口、重口等工作对象加强基本信息采集力度,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充分利用警务室全会阵地作用,加大社区防范宣传力度,统一设立“警情通报栏”,坚持每周发布一期“警情公告”和“破案公告”防范警示宣传,让群众知晓治安环境,提高自防意识和能力。同时实行社区民警主动上门寻计问策,广泛征求辖区单位和行业场所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建平安社区的良好局面。

三、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警务实建设资金紧缺,党委政府投入有限,导致警务室基础设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办公、交通、通讯等条件落后,难以保证灵敏高效运转。

二是社区警务室警力单薄,没有协勤辅警,民警工作繁重,压力较大,加之政治、经济待遇较低,致使民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三是派出所总警力不足,处置突发事件、调处矛盾纠纷维稳工作艰巨繁重,各类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保卫活动频繁,各种专项行动不断开展,大量治安、刑事案件查处侦破、各种案件纷繁复杂等等常常使派出所首尾难顾,警力捉襟见肘,不得不经常抽调社区民警突击应付,致使设区民警无法真正沉到社区安心工作,防、管、控、工作难以落实。

四是社区部分治保、调解组织有名无实,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一些单位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工作成绩,而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却是领导挂在口上,名单写在纸上,制度挂在墙上,却不真抓实管,发现问题不报告,遇到矛盾就推诿,没有真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治保、调解等群防组织”松、软、散、瘫”现象较为突出。

五是部分社区民警综合素质不高,群众工作能力较差,缺乏深入细致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真正融入日常勤务工作中。在工作方法上,简单、

僵化,流于粗表,不会密切联系群众。在工作内容上,要求群众做的多,主动热情为群众分忧解难少。在工作态度上,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不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致使对社区基本情况底数不清,情报信息不灵,工作对象管理失控,发挥不了哨兵和侦察兵的作用。

四、深入推进社区警务的对策

一是要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良好的警务保障机制,加大对社区警务的人、财、物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警务室各种工作条件,招聘保安或居委会干部作为专职协勤充实到警务室,强化社区警务力量,落实好民警,协勤的政治经济待遇,营造拴心留人的干事环境。

二是要充实加强派出所警力,保证派出所社区民警能真正沉到社区,专心致志工作。

三是要狠抓社区民警的培训,扎实炼就社区警务工作的基本功,培养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进一步改进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社区民警不应参加派出所值班,不应参加本社区之外的警务活动,集中精力扎进社区搞工作,同时建立一系列社区警务工作规章制度,使社区各项警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社区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打击破案与基础工作、专业工作与群众工作做到综合运作,均衡发展。

五是要充分发掘社区资源,构建社区防范体系。一方面,要增强社区居民的义务辅警意识,加强专职联防队员和义务巡逻队员的正规化管理;另一方面对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要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并要以街道、门面、行业、场所建立纵横的联防、联管、联护的防范网络,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建立起灵敏高效的立体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一、强化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我们社区党支部在创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双带”等工作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加强制度建设。社区党支部先后制定了组织生活、党员管理、联系群众等各项工作制度,有健全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社区还建立了“六到家”的工作制度,即家庭纠纷调解到家、有病住院看望到家、新迁居民走访到家、“两劳”人员帮教到家、生活保障发放到家、下岗待业安置到家。党组织成员岗位职责明确,支部学习每月一次,学习气氛浓厚。几年来,我们始终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团结党员、教育党员的重要途径,在党员中开展“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一名党员一面旗,一片真情献社区”、在建党节组织党员参观英雄纪念碑、“金色攀枝花”,重温党史、参观反腐图片展等等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组织生活,教育了广大党员,更是深深地感染了社区的居民群众,“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已经成为居民的共同心声。(二)加强班子建设。社区党支部坚持优中选优,打造一流支部班子的思路,提出“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和“让党员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的具体要求,在班子成员中提出了“四个必须”:班子成员必须思想上、言行上率先垂范;必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工作的关键时刻必须到位,在党员、群众最需要之时雪中送炭;班子成员通过沟通协调,必须营造和谐氛围。我们党支部现下设6个楼幢党小组,共有在编党员54名,在职党员6名。2005年以来社区新培养3名党员,接转49名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的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率达100%。(三)积极发挥带头作用。社区党支部以“民心工程”活动为载体,确立了“核心在组织、专心抓党员、热心办实事、真心换民心”的工作思路,把党的工作落实到温暖民心、稳定民心、赢得民心上。2005年以来,我社区党支部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推出“有困难找党员”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解决各种工作生活问题60余起,为困难党员送去价值800余元的大米、食油等生活用品,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家。同时,社区根据党员身体状况、爱好特长等情况,先后组建了义务巡逻队、家庭纠纷调解队,文明劝导队等多支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居民中得到广泛赞誉。在党员的示范引领下,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高涨。二、齐抓共管,推进民主自治在认真遵循《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探索社区建设新模式,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1、建章立制,夯实自治基础。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设立居民代表大会,建立居民自治小组,制定《居民公约》《社区自治章程》《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居民代表提案制度》《社区居务公开制度》《社区专职工作者述职和民主评议制度》等,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功能。2、整合资源,挖掘共建潜能。社区充分挖掘和发挥辖区各类资源,主动搭建社区建设的实践平台,与共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邀请共建单位探讨、解决社区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共建单位共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营造全方位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共建成果显著。三年来,我社区在共建单位区人大党支部的支持下,实现了社区办公自动化;在攀钢集团公司的鼎力支持下,完成了原篮球场的改扩建,兴建了面积分别为10000平米和5000平米的两个大型休闲广场,并将广场活动室、健身场所等设施全部对居民开放;2006年10月攀钢集团公司组织部下派质量技术处干部刘文彬同志在我社区挂职担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参与社区管理,开创了社区与企业共建的新局面;社区还将与攀钢物业管理所的工作协调纳入社区管理体系,加强社区居委会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在重大节日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双创”等重大活动中,我社区与攀钢第一幼儿园、第二幼儿园、攀钢退管所等共建单位共同举办文艺演出三十余场,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共建活动的蓬勃开展,把“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变成自觉行为,形成政府牵头、企业支持、群众参与的强大社区建设合力,推动了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通过以上举措,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加强,社区自治功能完善,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效果显著,推进了社区民主自治,形成了齐抓共管、全民共创建的新局面。3、推行居务自治,接受各级监督。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社区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设立了居民代表大会、协商议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及建议。三年来,社区居民代表共提出涉及社区治安、卫生、老年活动、社区管理等合理化建议30余条,对这些建议中能及时解决的,我们立刻给予答复,对重大决议,我社区首先拟定实施方案,在居民代表中征求意见,经代表们表决通过后积极加以落实。三年来,我社区经代表提议通过并完成的重大事项有:与攀钢集团公司、攀钢房管所协调,完成了清香坪十村的绿化工作;拆除了原三小区篮球场的违章建筑,并在区委、区政府与攀钢集团公司的大力协助下,在原址上兴建了面积分别为10000平米、5000平米的两个大型休闲广场,解决了居民反映强烈的无活动场所的问题;成立了老年协会,举办露天舞会、在重阳节开展看望80岁以上老人、组织各类老年文化活动等老协活动,使辖区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管,老有所乐”;成立辖区治安义务巡逻队,加强了民间纠纷调解,日常治安巡逻,使辖区的刑事案件发案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过对居民代表提议的解决,加强了居民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认同,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意识。同时,社区充分发挥居民代表大会、协商议事会的议事作用,社区大事通过必须通过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三年来,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我社区办公室二楼的装修工程,社区办公打、复印机一体机的购置,以及社区低保人员管理办法等重大事项。为了更好的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我社区严格执行《居务公开制度》,设置了“居务公开栏”,定期公布党组织、劳动保障、计生、社区财务收支、社区干部评议结果以及各项办事程序等居务情况,真心接受居民群众的监督,加强了居民群众对社区事务的了解,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较好的实现了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强化了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 三、以人为本,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品位以人为本,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一直是我们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居民群众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我们社区提供的服务也相应地在项目、内容、深度、广度上都达到更高层次。 (一)健全就业服务网络。为了解决社区内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我社区针对失业需求,耐心细致当好“红娘”。一是千方百计与各方面联系就业信息,积极为失业人员寻找就业机会,不厌其烦地介绍合适的工作,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改善生活。二是办好信息栏目,及时提供就业信息。社区专门设立了招聘信息栏,从2005年开始至今,发布各类招工信息400余条,30多名失业人员通过我们的的招聘信息找到了工作。三是建立帮扶网络,互通信息共享资源。社区居委会知难而进,坚持“以人为本、不等不靠、共驻共建、敢为人先”的原则,以“多花点精力、多想些办法,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为指导思想,建立起社区失业人员救助组织网络、信息沟通网络和帮扶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展了就业安置渠道,实实在在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搭建了一座再就业的发展平台。近年共安置下岗职工80余名,通过服务,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归属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二)完善服务设施。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社区不断完善服务设施,设立了卫生服务站、消防服务站、劳动保障工作站、计生服务站等工作站,成立了领导小组,配备了专管人员,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为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搭建平台。 (三)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社区根据居民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构筑了社区大服务体系,制定了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形成了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所、辖内单位、社区志愿者四个层面参与服务的社区服务平台,开通一条便民热线,发放便民服务卡,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3个。在社区中心设立了警务室、再就业服务站、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老年活动健身室、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设立了家政服务、邮政征订及义务投递、法律咨询等一些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居民志愿者40余人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四)社区环境卫生美 为切实完成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整治环境卫生的各项工作任务,提高居民群众的文明、卫生素质。我社区一是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动员辖区各单位、各居民小组利用各种宣传形式,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大力宣传创建卫生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仅今年以来就印发宣传资料14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300多张,刊发黑板报12期,广泛动员广大居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卫生整治工作;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采取责任到组、到单位的目标管理办法,年初就与各居民小组、辖区各单位签订了创卫迎检、健康教育、除“四害”等工作的目标责任书;三是扎实开展除“四害”,“门前三包”等、卫生保洁等环境整治工作。定期开展除“四害”药物消杀,各居民小组的专兼职人员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责任感及时将药物发放到了居民群众家中,并按规定和要求进行了检查,确保了除”四害“工作任务的落实;“门前三包”定期检查,限期整改;卫生保洁制度齐、人员到位。并与各包片、共建单位不定期的开展卫生死角清理。在2005年攀枝花市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今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中,我社区以整洁、优美的环境被列为必检社区,在检查中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五)社会保障覆盖广。建立健全了扶贫助困的动态救助机制,全面掌握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困难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时时刻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2005年至今,发放给低保、残疾、贫困等各种弱势群体的资助金达万元。社区工作者自始至终把弱势群体生活作为工作的重点,组织社区的志愿者利用节假日为社区内的残疾人、孤寡老人服务。例如我社区居民邓国龙因眼疾致使双眼失明,爱人离异,生活无法自理,针对这一情况,几年来,我社区每月定期组织工作人员、物业管理所、社区志愿者为他打扫卫生,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并与他前妻多次联系、谈心,今年8月,邓国龙离异近十年的妻子又回到了他的身边,邓国龙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在九九重阳、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社区工作者联同共建单位一起为社区的困难家庭送去节日的慰问品,让他们感受到了社区对他们的关爱和温暖。 (六)社区卫生服务全。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基本能满足辖区居民的就医需求,做到了居民小病不出社区。作为市级健康教育示范社区,我社区居委会成立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健康教育知识专栏,开展发放宣传单(册)、健康知识讲座等一系列健康教育宣传、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健康检查、健康咨询等活动,在居民群众中进行健康教育问答考试,社区服务站还为辖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在计划生育服务方面,社区一直把对育龄妇女的生殖保健放在工作的首位,免费为她们体检,发放避孕药具,得到了广大群众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广大居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大大提高,卫生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已开始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 (七)综合治理成绩突出,彰显平安特色。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社区以社区警务室为龙头,以治安共建单位区财政局为支持,以社区治安联防队为基础,经过几年的摸索,建立了一整套治安管理、安全防范、巡逻检查体系,使社区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1、治安防范体系健全。2005年以来,我们杨家坪社区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在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下,建立起了以社区警务室为龙头,以园区门岗、保安队、社区巡逻队为基础的整体联动治安巡逻检查防范体系,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组建一张高效的“群防、群冶”网络。开展组织居民群众上法制课、办法制宣传栏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水平。在平安家庭及平安苑区的评比中,我社区九个苑区均被评为“平安苑区”,3148户家庭被评为“平安家庭”。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社区经常配合治安警务室,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领、强化管理、完善服务”的原则,对出租房和流动人口进行清理、登记、办证、建立台帐、掌握其基本情况。房屋租赁行为规范,共登记了出租户142户,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8%,管理实行全覆盖,做到全面合理地落实流动人口管理。 3、帮教工作成绩显著。我社区成立由社区工作人员、片警、社区居民组成的帮教小组,三年来,对辖区“两劳”释放人员采取“定对象、定任务、定职责”的“三定”办法对他们进行帮教,每月定时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及思想情况,积极安排就业,鼓励他们自谋职业,通过努力,社区5名两劳释放人员均已就业,思想稳定,无一例重新犯罪。 4、积极消除安全隐患。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社区还定期组织专职治保人员对辖区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于消防栓、点单位每月定期检查,积极号召并组织志愿者进行维护,对实在不能主动消除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决不让这些隐患威胁到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安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由于社区治保工作的突出成绩,我们获得市级“平安社区”、2006年度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 5、人民调解成效明显。为了切实维护社区治安稳定,我社区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切实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三年来,我们共调解纠纷51件,其中邻里纠纷12件,家庭纠纷34件,其它纠纷5件,成功了47件,成功率达到了92%。矛盾纠纷的及时排查对辖区的稳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社区治保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本上做到了一般民事调解不出社区。(八)活跃文化,弘扬文明之风。为了凝聚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我们采取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办法,积极创新载体,服务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发展特色文艺团队。创建并发展了社区健身队、腰鼓队、太极扇(拳)队、舞蹈队等4支文艺团队,各团队成员现已发展到20余人。围绕社区工作,结合重大节日、庆典,社区广泛开展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朗诵演讲、知识抢答、书画展览、老年健身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特色文化活动,全年开展活动不少于5次,居民参与率达80%以上。通过各种文艺宣传活动,形成了以社区居民为主、辖区单位广泛参与、共创社区文化的浓厚氛围。 2、开展“四进”社区活动。充分利用小区宣传栏、文化活动站、图书室、市民文明学校、科普课堂等载体,与科协、医疗、文化、司法等一起,大力开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党的建设、卫生健康知识、法制宣传知识、环境保护、“八荣八耻”等内容, “四进”社区活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小区居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3、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社区成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书记挂帅,老干部、老党员为成员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辖区未成年人基本情况的了解,为困难家庭子女就读提供帮助,在六一儿童节时与辖区幼儿园共同开展庆六一大型文艺活动,为困难家庭、残疾、留守儿童购买节日礼品,举办幼儿书画展,寒暑假开展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社区阅览室还专门准备了一批幼儿图书,免费为未成年人提供阅读。为了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们聘请了网吧义务监督员,对辖区网吧进行每日巡查,杜绝未成年人沉迷于网吧。同时加强法制宣传,预防青少年犯罪。 4、办好各类教育学校。社区建有社区市民学校、家长学校、法制学校、妇女学校等,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和居民思想生活的实际问题,每半个月开展一次市民素质教育活动,把国家大政方针、国内外大事、省市最新动态、公民道德标准、与创建有关的各种常识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印发市民教育读本,使小区居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意识全面提升。并专门建有图书室免费向居民开放,社区现藏书已达到300册以上。5、开展文明评比活动。在街道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制订了文明楼幢、文明家庭评比办法,每年开展1次文明家庭评比活动,将“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评比标准在各居民组进行张贴宣传,小区全体居民户都参加了评选活动,现社区已有3841文明家庭户,创评率达87%。 三年来,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我社区的建设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社区办公室从2003年的120平米发展到现在的400平米,办公设备从以前的一张桌一支笔发展到现在的办公自动化,社区功能室日益完善。社区干部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在,我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社区组织健全、服务功能完善,是一个治安秩序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生活方式健康向上、居住环境舒适幽雅、社区管理规范有序、社区保障功能完善、生活服务方便快捷的文明社区。 创建过程中,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服务中感受真诚。深刻地领会到:基层的工作离不开上级的关心和重视,离不开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离不开社区一班人苦干实干,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就一定能得到居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一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和谐社区的工作部署,真情面对社区工作中点点滴滴的琐事难题,真诚帮助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社区警务的论文研究背景

社区警务室是社区民警开展治安防范、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应急救助服务等工作的地方。一般情况是社区民警在社区办公的一个地方 一般办办暂住证,走访掌握辖区情况,有矛盾纠纷的话调节一下,这个意义就是更好的服务保护于社区的居民,减少不必要的矛盾。

社区警务是西方第四次警务革命的产物,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以来,风靡全球警界,对各国警务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休斯顿警察局率先提出回归社区警务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如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及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也先后实行社区警务。早在1829年,罗伯特·皮尔爵士在建立伦敦都市警察时就提出了著名的“皮尔原则”,指出“警察就是公众,而公众就是警察”。其要旨之一是让警察的职能更多地为公众认可,而不是与法律联系起来。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皮尔原则”在西方警务中没有得到执行,而一直沿用的被称之为“传统的职业警务工作”,强调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是警察唯一的职能,一味地追求警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如扩编警员,追求警察与公众的高比值,追求高技术防范,追求精良的装备等,其结果是犯罪率没有下降,公众对警方产生信任危机,警察疲于奔命而犯罪依然增长不已,社会治安日益严峻。与公众关系的恶化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警方所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警察与公众交流的机会减少了;二是公众要求增加警察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警察平时却用更多的时间处理案件,而不是警民关系。因此,传统的警务工作已无法与基层警察的特殊服务目标相适应。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警察重新认识了“皮尔原则”的价值,开始追本溯源,返朴归真,让警察与社区重新结合,鼓励社区与警方进行密切合作,同时要求整个警局共同采取此战略,并寻求政府与其他机构的支持配合,这是社区警务战略的起步。至此,形成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的世界第四次警务革命,成为当今世界警政的主流。

英国艾克赛特警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约翰·阿德森提出以社会契约论作为社区警务的基础理论。社会公众共同订立契约,把自然权利交给国家,由国家代替他们行使这种权力,该思想兴起的政治科学理论探讨了警察的建立及其职能、国家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社会契约论表明,政府如果忠实于并且实现了它对公民的义务,人们就应该遵守这种行为规范。警察工作具有一种政治功能,警察既是政府的法律代表,同时也是人民的公仆,因为人有权利要求警察提供服务,警察也有权利要求公众实现他们对国家的契约,这样才符合所有人最大的利益。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预防犯罪和控制犯罪是社会的共同责任,社区公众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犯罪方面应具有必要且可能的治安功能。警察是政府的一部分,政府又是社会的一部分,故警察的治安责任与作用是相对的。所以,组织社区公众(个体和群体)参加旨在维护社会治安、减少违法犯罪、改善社区生活质量的活动,能充分调动社区公众的治安责任感和积极参与感,发挥其应有的治安作用,这种一改传统的单纯由警方一家对付犯罪的警务方式,强化了社区治安功能,使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对犯罪作出反应,并通过警察与公众增进了解,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和条件来提高警方对社区的服务水平,由此建立起密切的打击、防范和服务的体系,使这个整体更富有治安潜力。基于上述理论基础,西方国家警察机关普遍接受了著名的“皮尔原则”,并以此为根据推行现代意义上的社区警务战略。

智慧社区警务研究论文

这是一个创新之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微信等小程序被广泛运用的社会大背景下,警务工作开展离不开它们的介入,其中现代警务工作更需要通过微信沟通和社区警务的方式实现警民同心,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而将警务微信融入日常社区警务,既把握住微信的功能,又创新了社区警务的开展形式,提高了警民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社区警务微信的应用主要通过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警务微信公众平台、根据需求为不同受众创建微信群两方面来实现。推进警务微信发展,提高社区警务信息化应用程度,将警务微信的现实作用发挥到最大。微信等APP在警务工作中运用价值,警务微信有着实效性,便捷性,私密性等特征。

分四类。1.预见性。2.实用性。3.安全性。4.创新性。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的技术要求智慧社区警务的建设和运行主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公安机关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并合理使用,因此,公安机关在智慧社区警务建设之初就需搭建好智慧社区警务所需技术的运行平台,以满足后续建设要求。具体来说,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能人脸识别、智能物管、智能门禁等社区服务平台,搭建公安机关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平台和智慧社区警务工作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信息服务系统等,实现精准警务,以满足智慧社区警务建设的技术要求。

西方社区警务研究论文

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公安部颁布《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以来,xx市局认真贯彻各级关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指示精神,精简机关,充实基层,最大限度的把警力下沉,初步实现了警务室建设的无缝隙覆盖。我们结合辖区警力资源数量、结构及治安状况等实际,把“警务室建成后,如何创造性开展工作,如何发展和完善新型社区和农村警务运行机制”作为重点,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在运行机制等软环境建设上采取有效措施

一是对警务室开展工作情况进行不间断地督导检查。局里要求党委成员按照联系派出所分工、各科队按照科挂所分工加强对各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进行督导、调度,每周至少要督导调度一次。局三基办专门设计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检查记录》,与治安部门联合对全局警务室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每周进行明查暗访,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全面地掌握工作实况,力促警务室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二是改进和完善警务室薄册档案。为进一步规范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我局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原有的30余本派出所基础台帐进行了梳理、整合,根据现阶段警务室开展工作的需要,整合为16本警务室基础档案,既减轻了基层民警的记录台帐、整理档案工作上的负担,又着重体现了警务室民警日常工作效率和质量,现已在所有警务室施行。近期,我们正组织专人对警务室相关薄册再次进行整合、精减,最大限度为警务室民警减负,让他们能腾出更多的精力投身各项基础工作。

三是积极探索警务室弹性工作运行机制。为完善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运行机制,局里根据警务室建设现状,研究出台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弹性工作实施意见》、《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考核办法及标准》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定,指导全局面上工作。各派出所也结合辖区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弹性工作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并在具体实践中及时调整。例如:xx派出所结合城区各个警务室辖区人口、地域、治安复杂状况不同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和“实用、实效、可操作”的原则,在工作中探索总结出社区警务工作“正时制、错时制、分时制、隔时制和定时制”“五个时制”,在社区警务弹性工作机制建设上迈出坚实的一步,推动了全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健康深入开展。

四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民警综合业务素质。民警下社区后,怎样开展各项基础业务工作,采取什么方法,达到什么标准等等,这也是我局警务室全面铺开后的工作重点。为此,我们根据工作实际,采取外出学习、集中培训、分头指导、现场教学、跟班学习、个人自学、以老带新传帮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民警公安业务和开展群众工作等基层工作能力进行强化学习和培训,有效提高了民警的.综合素质和群众工作能力。今年x月份,我们组织全局各科室警种,对需要派出所警务室民警开展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整合,出台了《社区(农村)警务工作内容》,对各种业务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对指导警务室民警有效开展工作起到了良好效果。近期,我们还准备对社区民警开展刑侦基础、人口管理、情报信息、消防安全等方面业务知识的专业培训将陆续展开,确保民警胜任工作。

五是组织阶段性考核验收。为检验、自查我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开展情况,我局由三基办牵头,组织了xx个考核组,采取实地检查等形式,对各派出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开展情况、警务室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同步考核验收,就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基本知识及应掌握的辖区基本情况对各派出所长及全体警务室民警组织了闭卷考试,并将考核考试作为各派出所三基建设和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我们又根据城区社区警务现状,召集治安、户政、刑侦、经侦、政工等部门全体人员和xx派出所全体社区民警召开讲评会并组织考试,通过这些考试考核,要求各警种部门都要关注并积极参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对全局各单位在抓警务室建设的认识上和工作力度上都是一个很大的促动。

六是适时组织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观摩。为进一步统一全局思想,促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深入开展,我局适时组织党委成员、科所队长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进行观摩,采取突击检查、临时通知的形式,观摩各派出所一个警务室,观摩结束后进行评分,作为该所近阶段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综合测评成绩,与前一次考核考试一并纳入各派出所三基建设和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年度考核内容。通过观摩,全体人员更切身地感受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改革给公安工作带来的实惠,进一步统一了大家在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认识,明确了工作目标,掌握了工作实情,检验了工作实效,同时 也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个别警种在抓社区警务工作上的差距,切实增强了全局上下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七是深刻学习领会各级关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有关精神。我局把公安部、省厅和市局关于三基建设尤其是市局关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十大突破事项100条、警务室民警工作规范等相关文件汇编成册,分发到全体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人手一册,要求民警熟知熟记,领会精神,自觉执行,并组织了2场专门考试,考试成绩纳入民警年度正规化考核范围。又把公安部召开的三基建设工作会议文件进行了整理汇编,不同层面组织学习,领会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贯彻。

八是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提供保障。我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社区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响应,市局配发的xxx套单警装备已配备到巡警和社区民警投入使用,各镇区街党委政府和警务室驻地村“两委”主动为各警务室解决了办公用房和必要的办公设施,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和财力物力保障。同时,我们在警务室建设上,从未对警务室办公面积等做硬性要求,对有些村为警务室单独建办公室的,我们积极动员村里让治保会与警务室合署办公,带动基层治保会建设。企业内保组织,我们实行了块块管理,在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中要求民警一起抓,借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这个平台,把农村治保会和厂企保卫组织建设抓实抓牢。在内部,我们还利用民警联系村居这种形式,加强各个层面与警务室民警的沟通,搞好服务,要求科队民警为派出所服务,党委成员为科队服务,共同促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健康开展。

二、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发挥作用情况

警务室成立以来,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通过入户走访、组织辖区巡逻防范等日常工作共提供社区稳定信息xxx条,化解集体上访等重大不稳定因素苗头x起,提供破案信息xx条,带破刑事案件xx起,抓获逃犯xx人(其中部级逃犯xx人),查处治安案件xx起。200x年x月xx日,xx市xx派出所接到报案:xx市xx厂被盗摩托车、铜板、照相机等物品,价值人民币xxxx余元。接警后,xx警务室立即在辖区内的各个废旧回收点展开调查布控。据某废旧回收点信息员提供的线索,警务室民警将正在销脏的x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抓获。

200x年x月x日早晨,xx派出所xx警务室民警在辖区入户走访时发现,xx村xx正在家中非法制造鞭炮,当场查获成品半成品鞭炮4000多头,硫磺、氯酸钾等原料62斤。200x年xx月xx日傍晚,刑侦大队侦查员找到xx派出所xx警务室民警xxx,让其帮助查找两名涉嫌吸毒人员xx(男,xx岁,xx镇xx村人)、xx(男,xx岁,xx小区人)。xxx根据在入户走访中掌握的xxx的未婚妻x某住在xx区x号楼x单元x号和他经常出入x某家的线索,与侦查员一起在姜某家楼下将正欲逃跑的姚道岩抓获。根据姚道岩供述,民警又于当晚以入户走访的名义进入xx家中,将其抓获。200x年x月x日,xx派出所xx警务室民警根据入户走访工作所获信息,将涉嫌盗窃自行车的xx(男,xx岁,xx市xx镇xx村)在xx街道xx村其租房内抓获。经审查,该交待于200x年x月至今,先后在xx、xx等地盗窃自行车x辆、电动自行车x辆的犯罪事实。现该已被刑事拘留,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为检验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效果,我们对每个派出所每个警务室辖区每月刑事发案情况都进行调查统计并进行通报。从实际发案量看,去年至今,我市刑事发案同比去年下降xx%,印证了我们的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正在不断发挥作用,并且将在维护稳定、压减发案上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三、当前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就我市来说,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改革才刚刚起步,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有些是面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具体问题,都待我们在今后工作及时加以解决。

一是民警业务素质的问题。随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认识到,警务室的“庙”设好了,“和尚”会不会“念经”、怎么去念好这个“经”是个大问题。我们认为,社区民警职责远不止这五项职责,从警务室担负的职责和任务看,民警应该是个多面手、样样能,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加强对基层民警各项业务知识的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否则,工作质量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我们还建议,上级各警种都要学习研究三基建设尤其是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决不能单打独斗,制定的工作措施、标准必须与当前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框架相吻合。

二是运行机制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个系统工程,外地同行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但更需要我们在实践和实战中去探索和完善。例如:如何解决好派出所日常值班执勤与警务室工作的矛盾、如何处理好民警业务学习培训与日常勤务之间的矛盾、如何加强部门警种与社区民警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如何在重大案(事)件应急处置人员快速集结并有效配合、如何在民警分散工作后既能保证有效工作又能规范管理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党委的高度重视,现在正潜心研究并着力加以解决。

三是警务室设置数量的问题。我们在确定警务室数量时,是根据现有警力情况以及人口、治安复杂情况等,在反复调研论证后做出的决定,在农村除所长外全部民警都有自己的警务室,目的就是强迫民警去接触群众,去学会做群众工作、做基础工作。目前我们的认识还不一定科学,在警务室建设初期我们就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现在就有不少同志反映警务室的数量多了,我们通过对警务室建设的实际运转和不断调研分析,于x月x日,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基础上,我们将警务室数量由xxx处调整为xx处。

四是警务室档案薄册的问题。不少民警反映,警务室民警需要填写的薄册过多,牵涉了不少精力,并且有些薄册对警务室实际工作作用不大。建议上级最大限度减少警务室档案薄册,为社区民警减负。我们在前期精减薄册的基础上,正在由专人组织再进行调研论证。建议上级高度重视民警科学管理的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民警办公自动化问题,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五是民警的经济、政治待遇问题。各级对此都出台了不少有利于调动社区民警积极性的倾斜性、鼓励性政策,但仍停留到指导意见这个层面上,这是涉及到民警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具体化、制度化,建议上级出台具体可操作的硬性规定,这样更能让社区民警扎根基层、安心工作。

英美第四次警务革命的结果———实行社区警务,崇尚返璞归真的警务风格,已经被成功移植到我国,与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而为一。纵观现代西方警察科学160余年历史,其发展趋势有四:研究的对象逐步分化、专一;学术著作飞速增长;从偏重应用技术的研究向重视基本理论的方面转化;警察科学独立的趋势渐趋明朗。建立独立的警察学学科正是适应了这种发展与趋势。同时,建立独立的警察学还为我们研究警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宽广的领域。虽然我国警察学(公安学)与西方警察科学研究存在名称上的差异,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西方国家是“有警察学研究之实,无警察学之名”。如果从关于以警察为对象的警察学科的研究内容来看,东西双方则有殊途同归之效。从双方对于警察学科的研究趋势来看,日益表现为互相借鉴、互相吸收,资源共享、趋向同一。任何一门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中大学科的诞生,绝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事情。以警察科学为例,不是一两本警察学著作的出版发行就可以宣告问世的。相反,它需要较长时间的反复,多种标志的综合体现。笔者认为,警察学学科的确立需具备以下条件和标志。1、客观标志1)明确的概念。西方警察科学确立了这个学科的名称,即PoliceScience。中文直接命名为“警察学”。从警察科学到警察学。都已形成一个概念体系,包括警察哲学、警察勤务、警务技能等。2)独立的研究对象。英美警察科学仿佛并不在意进行研究范围的划定,往往是就事论事,分专题研究。但我国公安学早已确定了H结构的框架,把整个学科对象分为主体即警察和客体:第一客体———犯罪与违法活动,第二客体———公众的权利、利益。3)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包括:基本理论,本学科的哲学,学科历史,实用技术,分学科的研究,比较研究等六大基本体系。4)一整套独立的学术术语。据笔者统计,现代警察科学专有的学术概念已有500多个,如“警察合法性”、“社区警务”、“邻里守望”、“无增长改善”等。这些概念已打破国界,成为整个世界警察科学研究的共同语言,得到广泛的承认。5)独立的学术共同体的形成。近几年,警察学科的发展,使得警察学科建设有了长足进展。目前,警察学科设有七个硕士点,培养警察高级专门人才。其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有11个硕士点:诉讼法学、刑法学、应用心理学、法医学、行政管理学等;沈阳刑警学院有5个硕士点:诉讼法学、法医学等。2003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又建立了公安教育系统的第一个博士点。6)全国性、洲际、国际的学术组织团体的建立。全国性警察学学会等学术团体的成立促进国际间、洲际间的学术交流和互访更加频繁和多样化。警学研究的全作也较已往增多和规模加大。如互派访问团、交流学者,互派留学生等。2、主观承认1)继承性。对学科历史的研究与继承。2)归属性。包括整个社会的承认与学科内部的自身承认。现代西方社会已经承认警察科学的存在与发展。在我国警察机关内部,关于警察科学是否应独立,或警察科学是否成为一个大学科的争论也已展开广泛争论。综合以上标志,我国公安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正因如此,公安学科就可能成为与法学、军事学等并驾齐驱的大学科。

英国艾克赛特警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约翰·阿德森提出以社会契约论作为社区警务的基础理论。社会公众共同订立契约,把自然权利交给国家,由国家代替他们行使这种权力,该思想兴起的政治科学理论探讨了警察的建立及其职能、国家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社会契约论表明,政府如果忠实于并且实现了它对公民的义务,人们就应该遵守这种行为规范。警察工作具有一种政治功能,警察既是政府的法律代表,同时也是人民的公仆,因为人有权利要求警察提供服务,警察也有权利要求公众实现他们对国家的契约,这样才符合所有人最大的利益。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预防犯罪和控制犯罪是社会的共同责任,社区公众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犯罪方面应具有必要且可能的治安功能。警察是政府的一部分,政府又是社会的一部分,故警察的治安责任与作用是相对的。所以,组织社区公众(个体和群体)参加旨在维护社会治安、减少违法犯罪、改善社区生活质量的活动,能充分调动社区公众的治安责任感和积极参与感,发挥其应有的治安作用,这种一改传统的单纯由警方一家对付犯罪的警务方式,强化了社区治安功能,使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对犯罪作出反应,并通过警察与公众增进了解,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和条件来提高警方对社区的服务水平,由此建立起密切的打击、防范和服务的体系,使这个整体更富有治安潜力。基于上述理论基础,西方国家警察机关普遍接受了著名的“皮尔原则”,并以此为根据推行现代意义上的社区警务战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