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胶质瘤博士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胶质瘤博士毕业论文

突触传递机制研究新进展 摘要:最近的几年里,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突触传递机制的研究,他们对有关的各种生物现象中寻找突触传递在其中的机制。本文将从对突出传递机制的新进展做一个小小的综述。 关键词:突触可塑性;视网膜;调控机制;tau蛋白;伏隔核谷氨酸能;可卡因;大鼠VTA区DA神经元;脑胶质瘤致癫病;长时程增强(LTP);膜片钳;GluR2 缺失的AMPARs 视网膜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进展#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损伤和修复等多种功能。研究发现,在视网膜发育、损伤修复过程中可出现突触可塑性改变,而自发性眼波、光线刺激、视觉经验、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等因素均参与了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调节。突触连接的改变是经验依赖性脑神经回路重排的基础,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的损伤和修复等多种脑功能,目前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还未完全阐明。近30 多年来,对于视觉系统发育和可塑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对于视神经突触水平的变化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但还有很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各种神经生长因子参与视觉发育可塑性的确切机制;在基因水平上还需进一步通过对多种相关基因的反应时程和强度进行分析, 研究其对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视网膜突触可塑性中胶质细胞增殖、分裂、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等功能的调控。随着脑科学、发育生物学及神经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的迅猛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人类一定会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给治疗相关视网膜疾病及视网膜损伤后的修复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兴奋性突触传递对tau蛋白表达和省略响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兴奋性突触传递是神经元最基本的功能,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是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兴奋性离子型受体之一,其在学习记忆,突触可塑性,神经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NMDA受体过度激活导致谷氨酸聚集于突触间隙所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也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成人痴呆症最主要的病因,其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聚集是AD脑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兴奋性突触传递与tau病变之间的联系目前少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了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传递增强对tau蛋白表达和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在AD样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本文第一部分探讨了短时间突触传递增强对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和内在机制。成人脑内约有一半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是谷氨酸-锌能神经元,即突触兴奋时锌离子与谷氨酸一起释放至突触间隙。本研究阐明了谷氨酸-锌能神经元兴奋时突触释放的锌离子通过抑制蛋白磷酸酯酶2A (Proteinphosphatase2A, PP2A)的活性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慢性吗啡处理对伏隔核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影响药物成瘾和自然的奖赏效应(食物、性等)共享同样的神经基础——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该系统主要涉及杏仁核、弓状核、蓝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 VTA)、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等脑区,其外延包括额叶皮层、海马等与情绪、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的结构。目前的观点认为奖赏性刺激是通过对脑内奖赏系统发挥作用,最终引起NAc区多巴胺(dopamine,DA)释放量增多,从而产生奖赏效应。NAc在成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Ac中神经元因在吗啡成瘾及戒断的过程中产生适应性变化而备受关注。前额叶皮质(prelimbicprefrontal cortex,PFC)的功能之一是对有利刺激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并抑制在当前环境中不适当的行为,该脑区在成瘾药物的精神依赖中发挥着对觅药动机进行评估和抑制的重要作用。Mark EJackson等研究发现,利用接近生理条件下的刺激频率来刺激PFC后抑制了NAc中多巴胺的释放,提示了前额叶中存在着对NAc中的多巴胺的释放的抑制性调节 单次可卡因注射对大鼠VTA区DA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和内在兴奋性的影响中脑皮质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corticolimbicdopamine system)与奖赏和药物成瘾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系统包括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 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两条主要投射通路:一条由腹侧被盖区投射到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 NAc)和纹状体,称为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limbicdopamine system);另外一条由腹侧被盖区投射到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称为中脑皮质多巴胺系统(mesocortical dopamine system)。这两条通路合称为中脑皮质边缘多巴胺系统。药物成瘾的解剖基础是奖赏系统,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其关键,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及其投射区伏隔核(NAc)是主要的神经基础,多巴胺(DA)是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除了参与天然和成瘾性药物的奖赏刺激,当今更多的研究发现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还与成瘾的渴求和复发有关。在VTA区域微量注射吗啡、可卡因等都能诱导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CPP)。VTA区注射吗啡还可点燃海洛因、可卡因等的自给药行为。 LTP 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LTP机制的研究热点由单一兴奋性递质机制过渡到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联160 合机制。目前,已证明突触可塑性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相关,如阿尔茨海默病、癫痫、慢性痛、药物成瘾性和精神分裂症等。常用在体LTP技术和膜片钳脑片LTP技术两种检测方法。在体海马LTP的优势在于能较真实地反映生理状态下神经突触活动的情况,在整体条件下观察神经突触活动的变化,利于从宏观角度研究和探讨相关机理。其进展体现在:CaM-CaMKII,Ca2+作为胞浆第二信使,与钙调蛋白(Calmodulin, CaM)结合形成Ca2+-CaM复合物,进一步激活CaMKⅡ。CaMKⅡ被认为是一个分子开关,在静息状态时,自身抑制区封闭催化部位而处于非活化状态。但当神经元受刺激时,Ca2+-CaM复合物与CaMKⅡ的自身抑制区结合,改变此酶的构象,从而具有活性。MEK-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cogen activated procein kinases,MAPK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和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有关。最近研究表明,ERK通过影响相关核转录因子在LTP和学习记忆过程发挥着调节作用。PKA-CREB,长时记忆(Long term memory,LTM)需要新蛋白质的合成,PKA-CREB信号通路被认为在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KA的激活可以引发CREB的转录,并促使ERK向细胞核发生移位,表达参与到晚期LTP(Late-LTP, L-LTP)和LTM的发生机制。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FanM等发现,BDNF与蛋白激酶Mδ(PKMδ)相关,两者相互影响。在蛋白质合成及强直性刺激的参与下,BDN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KMδ的水平,从而影响 L-LTP的维持过程。但是在抑制神经元及突触活性后,BDNF则对PKMδ的稳态水平没有影响。PKMδ对BDNF介导的L-LTP是必不可少的。TrkB作为BDNF的受体,需要通过新蛋白质的合成被激活,从而参与到L-LTP的表达过程中。Munc13Munc13系列蛋白是一种基因调控蛋白,在突触囊泡胞吐和神经递质释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目前Munc13与LTP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 脑胶质瘤致癫病的化学突触机制研究进展脑胶质瘤致病是由于胶质瘤对瘤周组织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所引起的。然而这其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有待于进步研究和探讨,主要涉及继发于胶质瘤后的结构学、生物化学及组织病理学方面的改变。而胶质瘤致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属于难治型癫病,主要是由于抗癫病药物对胶质瘤致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较少甚至是不干预,因此,揭示胶质瘤致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为临床上肿瘤致桶的药物干预和治疗提供分子靶点和治疗依据。 GluR2 缺失的AMPARs在突触可塑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与活性依赖的突触的AMPARs 数目改变不同,活性依赖的AMPARs 亚基的修饰引起Ca2+信号转导的改变,通道传导和动力学的改变,使突触产生了不仅量而且是质的改变。这些重要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为何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和元棘突神经元中AMPARs 的GluR2 亚基低表达;GluR2亚基在活性依赖的细胞特异的改变的是什么机制;除了受体受到调节运输外,另→个重要的未解决的问题是AMPARs 介导的Ca2+内流有什么特殊功能,有力的证据的表明Ca2+内流可以激发LTP ,然而关于Ca竹在突触后的靶向目标却很少了解。因此关于GluR2 缺失的AMPARs 与突触可塑性的相关特异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 Wahlin KJ, Moreira EF, Huang H, et al. Molecular dynamicsof photoreceptor synapse formation in thedeveloping chick retina. J CompNeurol[J]. 2008, 506(5): 822-837[2] Justin Elstrott, Anastasia Anishchenko, selectivity in the retina is establishedindependentofvisual experience and early cholinergic retinal waves. Neuron[J]. 2008,58(4): 499-506[3] 罗佳,王慧,黄菊芳,陈旦;《视网膜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进展#》;Q422[4] Bliss TV, Lomo T. Long-lasting potentiation of synaptictransmission in the dentate area of the anaesthetized rabbit followingstimulation of the perforant path. J Physiol[J]. 1973,232;331-356 [5] Whitlock JR, HeynenAJ, Shuler MG, Bear MF. Learning induces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thehippocampus. Science[J]. 2006,313:1093-1097.[6]魏显招,王雪琪,《GluR2 缺失的AMPARs 在突触可塑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DOI: 10. 3724/SP. J. 1008. 2009. 00437

?有的胶质瘤患者并不是一开始发病就是恶性胶质瘤,是由低级别胶质瘤转化为恶性的,这主要是治疗不及时或是治疗不当引起的。因此患者在刚发现胶质瘤的时候就及时治疗,把疾病控制在低级别的状态。那么,呢? 级别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40%~50%,在儿童中占55%,成人为30~40%。这一类肿瘤的共同特征是与恶性脑肿瘤相比相对生长较慢。但应注意这类肿瘤虽然生长相对缓慢但并不是说这些肿瘤为良性肿瘤,它们仍然有潜在性的转化为高级别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能力。这类肿瘤如果得到有效的治疗其五年与十年存活率可分别从32%,19%提高到68%,39%。 胶质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这三种方法。手术方法可以分为立体定向下组织活检、次全切除、扩大性切除(侵袭性手术,切除范围更大,可以包含侵袭性部分)。 对于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考虑: (1)患者诊断为低级别的胶质瘤是否应该立即治疗。 (2)活检的风险何在。 (3)全切能否提高治愈的结果。 (4)放射治疗的治疗措施。 (5)化学治疗的作用。 (6)低级别的胶质瘤未治疗的预后如何。 对于所有胶质瘤患者,只要无明确手术禁忌症,均应该考虑手术治疗,特别是低级别胶质瘤,手术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手术原则在保留重要神经功能前提下,尽量多切肿瘤,降低颅内压力,减轻肿瘤对重要组织及神经压迫。 对于低级别胶质瘤的放射治疗,是胶质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级别胶质瘤,如Ⅰ级,不主张术后放疗(除术后复查有复发迹象,可以考虑放射治疗外);Ⅱ级以上胶质瘤建议常规行放射治疗,目前放射治疗设备较多,如伽玛刀、X刀、直线加速器等,根据病情不同,选择适合的放射治疗方法。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专家提醒患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及时进行治疗。

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仍是临床神经肿瘤学中最具争议的领域之一。实际上,关于其治疗的关键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低级别胶质瘤的治疗取决于临床表现,体征,神经放射学,神经科医生的经验技术。

低等级胶质瘤的分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原发性颅内肿瘤的分类,低级别胶质瘤将包括I级和II级神经上皮肿瘤。更常见的I级肿瘤是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胚胎母细胞性神经上皮肿瘤(DNET),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神经细胞瘤和神经节细胞瘤。更常见的II级肿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混合性少突细胞瘤。这种专业的神经病理学分类是重要的,因为I级肿瘤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来治愈,并且它们的症状通常能得到缓解。相反地,Ⅱ级肿瘤,这些通常是不可治愈的,但有> 5年中位生存期。具有少突形成组分的肿瘤通常比星形细胞瘤更好,预后与染色体1p和19q上的基因缺失部分相关。神经病理学诊断和肿瘤特征将深刻地影响治疗策略。目前,即使使用最好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仪,I级,II级甚至III级肿瘤之间的区分也非常困难,因此活检可能很重要。

低级别胶质瘤治疗上如何突破困境?现代显微外科手术能提供什么?

通过现代外科手术和麻醉技术,许多低级别胶质瘤可以完全或大部分切除。I级肿瘤引起的癫痫对抗惊厥药物不敏感,或者患者希望切除的情况下,通常可以安全切除,并能很好地控制癫痫。大多数I级病变的肿瘤残余不生长,这些患者中的大多数可以被认为是“治愈”的(图2)。

胶质瘤检查

胶质瘤案例

上图:T1加权钆增强磁共振扫描的30岁男子长期癫痫病史,但没有局灶性神经缺陷或头痛。扫描显示一个增强对比的神经模块连接到左侧顶叶囊肿的前壁。多年来,该病变对两种抗惊厥药物均有耐受性。

大多数II级病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切除。在大脑的某些区域可以比其他区域更容易地获得完整的神经放射学切除。极性和浅表病变比较深和较广泛的病变更容易切除。在某些地方做手术有特殊的危险。低级别胶质瘤,延伸到颞叶或岛叶区域带来手术特别得的挑战,因为穿通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可能横过肿瘤,为卵圆中心提供相当重要的白质束(图3)。如果这些在手术切除被损坏,后续可能会导致中风。随着术前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广泛应用,风险评估成为可能。此外,在手术中,使用清醒的开颅技术意味着可以监测大脑功能,优化病灶切除。然而,即使应用清醒的开颅技术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可能会发生永久性的并发症。

胶质瘤治疗检查

胶质瘤案例

上图:28岁女性,伴复杂的部分癫痫发作,但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左颞叶和岛叶有超强信号异常。病变没有增强造影,影像学符合典型的颞周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的表现。这种类型的肿瘤比任何其他类型的肿瘤都更能说明治疗此类患者的困境。这名妇女的癫痫发作被抗惊厥药物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她接受了次全切除手术,最终诊断为II级少突胶质细胞瘤,癫痫发作完全停止。想要完全切除这些病变,即使使用清醒的开颅技术,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在给病人提供手术建议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手术不会“治愈”肿瘤。令人失望的是,在多年的放射治疗稳定之后,肿瘤往往会在几年后复发。可局部或多灶性复发(图4)。在此阶段可进一步手术或放疗或化疗。因此,初次手术如何达到一个良好的预后对主刀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否者很容易导致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陷,那么该患者的余生都会出现这些缺陷。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性随着病变靠近脑干区域而增加。如果它靠近在大脑功能活跃和重要的组织厘米内,就有很高的并发症风险。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使用清醒的开颅技术进行手术切除后产生的缺损在1-3个月后就会消失。

胶质瘤手术残留肿瘤体积越小,预后越好。《NEURO-ONCOLOGY》(神经肿瘤)中一篇名为《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手术切除率的作用》的论文中总结所说:当切除率超过90%时,低级别胶质瘤5年和10年的生存率为97%和91%。低级别和高级别的胶质瘤患者生存期被极大程度有效延长。

而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巴特朗菲教授对于脑肿瘤手术能达到的这种极高切除率,给患者带来的正是更好的预后、更长的生存周期和更佳的生活质量。类似这样的儿童脑肿瘤高切除率手术巴特朗菲教授做了无数个。他在德国汉诺威INI国际神经学研究所,每年所进行的高难度脑肿瘤高切除率手术不下400台。目前,他已为世界范围内无数的脑干、丘脑、脊髓内和其它复杂位置的胶质瘤、血管瘤患者成功地施行90%甚至以上切除率的肿瘤切除术、动脉瘤夹闭术、血管畸形手术,是世界颅底手术界非常有名和令同行尊敬的教授。

内容来源:网页链接

是一位医生的名字.下面是详细资料.教学职称:教授学 位:博士 毕业院校:加拿大McGill大学 学术专著:参加编写专著二部:“96/97组织和细胞移植年鉴”中编写“垂体移植”一章;在“实用肿瘤手术学图谱”(姜小清主编,华夏出版社,1999年)中参编“脑和脊髓肿瘤手术”一章。还出版了专著二部:“脑肿瘤分子外科”(副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年)和“胶质瘤”(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2000年)。论文发表:> 学术专著: > > 陈忠平,男,1982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本科,获神经外科硕士(1989年)和博士(1993年)学位。1993-96年加拿大McGill大学神经外科博士后。1996-99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神经外科/肿瘤科任Rese chassociate。1998年受聘为中山医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神经肿瘤科教授。1999年11月回国,在肿瘤防治中心筹建神经外科。2001年筹建成立我国第一个神经肿瘤学术团体-广州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2003年主编出版我国第一本,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神经肿瘤学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4年筹建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从事神经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在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脑(神经系统)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具有较深的造诣,在神经肿瘤分子生物学特别是胶质瘤耐药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成绩突出。陈忠平 医生成就 科研获奖: 陈忠平男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本科获神经外科硕士(年)和博士(年)学位-年加拿大McGill大学神经外科博士后-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神经外科/肿瘤科任Rese chassociate年受聘为中山医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神经肿瘤科教授年月回国在肿瘤防治中心筹建神经外科年筹建成立我国第个神经肿瘤学术团体-广州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年主编出版我国第本也是目前我国唯的神经肿瘤学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神经肿瘤杂志>>年筹建成立了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从事神经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十多年在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脑(神经系统)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具有较深的造诣,在神经肿瘤分子生物学特别是胶质瘤耐药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成绩突出

胶质瘤病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顶] 我国科学家初步探明神经胶质瘤基因突变分子机理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更多▲ 设置置顶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м·宅娚+ 发表于2010年01月21日 08:03 阅读(1) 评论(0) 分类: 健康饮食 权限: 公开 4月10日,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熊跃、管坤良教授所领导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神经胶质瘤衍生的IDH1突变显性抑制酶催化活性,激活HIF1”。这一成果初步探明了基因突变促进神经胶质瘤生长的分子机理,找到了遏制肿瘤生长的有效代谢物,为神经胶质瘤及其他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科学》为该论文配发了评论文章,对该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科学》表示该成果对神经胶质瘤基因突变分子机理的揭示具有开创性意义,阿尔法酮戊二酸(KG)类似物对包括神经胶质瘤在内的其他许多肿瘤的生长均有遏制作用,为临床肿瘤药物的开发找到了一条新路。去年10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在《科学》杂志发表研究论文,发现恶性胶质瘤中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发生突变,这一结果迅速被世界上多个实验室在大量的肿瘤样品中确定,这些研究表明,IDH1基因突变在继发性神经胶质瘤中的突变频率高达75%以上,使得IDH1基因成为潜在的神经胶质瘤的诊断指针和靶向治疗目标。而实现靶向治疗的关键是发现IDH1基因突变促进肿瘤生长的机理,这正是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复旦MC科研团队做出的重大贡献。复旦MCB研究人员刻苦攻关,很快发现:IDH1基因突变会抑制细胞内IDH1的活力,导致胞内KG水平明显下降,而KG的下降则进一步导致脯氨酸羟基化酶(prolylhdroxylase)活力的降低。仿佛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系列反应导致了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1)的稳定性增加,从而激活了HIF信号通路,最终促进肿瘤生长。在这一过程中,IDH1基因突变就像是为肿瘤细胞的增长大力踩了一脚油门,而复旦MCB科研人员却为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找到了珍贵的“刹车”。在发现神经胶质瘤基因突变分子机理后,科研团队并没有浅尝辄止。他们欣喜地发现,一种体内代谢物KG类似物可以有效抑制HIF1的增加,降解其活性,继而阻止HIF信号通路的激活,给肿瘤细胞的增长来了一脚大力刹车。值得一提的是,这种KG类似物是将人体自身细胞内的代谢物加以改良,可能无毒副作用和排斥现象,又极易进入细胞,很快可以应用于临床,为肿瘤治疗新药的开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更令人欣喜的是,由于HIF1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该分子机理的发现也能为攻克其他肿瘤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而KG类似物对除神经胶质瘤外的其他肿瘤同样有着有效的抑制和治疗作用。在令人鼓舞的成就面前,有这样几个数字更令人感到惊讶: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团队包括了4名教师、15名研究生、3名技术人员和1名实验室管理人员,研究的主要力量是三年级以下的研究生;仅历时6个月就成功完成课题并获得《科学》的发表通知;《科学》杂志在短短1个月内快速完成对论文的一审和二审,更是特地选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第100届大会召开之前发表。据MCB指导老师之一雷群英介绍,包括《科学》上发表的这篇文章,这支团队仅三月份就有三篇文章被不同的国际主流杂志接受。

jiāo zhì mǔ xì bāo liú

glioblastoma

胶质母细胞瘤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属WHO Ⅳ级。肿瘤位于皮质下,成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几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还可经胼胝体波及对侧大脑半球。发生部位以额叶最多见,其他依次为颞叶/顶叶,少数可见于枕叶/丘脑和基底节等。胶质母细胞瘤可原发于脑实质内,亦可呈继发性。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多数由间变性星形细胞瘤进一步恶变而来,少部分可由混合性胶质瘤、少枝胶质瘤或室管膜瘤演变而成。

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病程短,70%~80%患者病程在3~6个月,病程超过1年者仅10%。病程较长者可能由恶性程度低的星形细胞瘤演变而来。个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约20%的病人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

肿瘤位于后颅窝者较罕见。因肿瘤为高度恶性,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多数在3个月之内,约70%80%在半年以内。个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偶尔可见病程较长者,可能肿瘤早期较为良性,随肿瘤生长而发生恶性转化有关。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脑水肿广泛,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几乎全部病人都有头痛、呕吐、视神经 *** 水肿。约33%的病人有癫痫发作。约20%的病人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肿瘤浸润性破坏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局灶症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陈碍、失语和偏盲等。病人可因肿瘤出血而出现脑膜 *** 症状,而癫痫的发生率较星形细胞瘤和少技胶质细胞瘤少见。

胶质母细胞瘤以手术、放疗、化疗及其他综合治疗为主。手术应做到在不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扩大肿瘤切除范围既可以有效地内减压,又能减轻术后脑水肿,减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因肿瘤恶性程度高,术后易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差。

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glioblastoma multiforme;spongioblastoma;成胶质细胞瘤;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多形性恶性胶质瘤;多形性胶母细胞瘤

1.神经外科 > 颅内肿瘤 > 神经上皮性肿瘤

2.肿瘤科 > 头部肿瘤 > 脑部肿瘤

M9380/3

胶质母细胞瘤占神经上皮性肿瘤的50%~55%,占成人颅内肿瘤的25%。本病主要发生于成人,成人中以45~65岁最为多发,30岁以下年轻患者少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3∶2,在老年患者中男性患者多见。胶质母细胞瘤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但以额颞部多见,这可能与额颞叶间有大量神经纤维联系有关。后颅窝胶质母细胞瘤少见,位于小脑者仅占胶质母细胞瘤的。

目前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生机制不同。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改变以EGFR的扩增与过量表达为主,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则以p53的突变为主要表现。

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白质内,浸润性生长,外观呈半球形分叶状,大多数肿瘤境界不清,少数肿瘤因生长迅速而使周围组织受压出现软化和水肿,表现“假包膜”现象,可被误以为境界清楚,其实肿瘤已超出边界浸润生长。肿瘤可侵犯皮质并可与硬膜粘连,或可突入脑室及深部结构。由于肿瘤浸润性扩张,胶质母细胞瘤常表现为多中心生长。但研究表明,真正多中心生长的胶质母细胞瘤只占2%~5%。肿瘤多沿神经纤维传导束生长,可沿胼胝体侵犯对侧脑组织,形成蝶形生长。同样通过沿丘脑间黏合生长,可出现双侧丘脑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的硬度因肿瘤有无继发性改变而异,一般软硬相间,质地不均。肿瘤可呈多种颜色,瘤内常有囊变、坏死及出血,钙化少见。典型肿瘤切面可见灰色的瘤体、红色的新鲜出血、紫色的出血块、黄色的陈旧出血和白色的间质增生,肿瘤亦可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和囊性变,囊内液体可呈血性、棕色、或黄色,也可为散在于肿瘤实质区内的多个小囊。肿瘤血运丰富,周围脑水肿明显。突出到脑表面和脑室者,肿瘤细胞可随脑脊液播散,个别的可向脑外转移至肺、肝、骨或淋巴结。

胶质母细胞瘤组织表现复杂,形态不一,同一肿瘤的不同部位亦不一致。根据WH0(1990)提出的分类标准,胶质母细胞瘤分为以下两个组织学亚型:①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②胶质肉瘤。这些亚型的提出,主要是根据肿瘤的某些比较突出的形态特征而定,与患者的预后无肯定的相应关系。

肿瘤细胞有多种组织学形态。增殖的肿瘤细胞常以小而深染的圆细胞为主,伴以间变的未分化的纤维性、原浆性与肥胖性星形细胞,另有大而怪异的来源不明的瘤细胞。肿瘤细胞直径相差悬殊,大者可达30μm以上,小者可能不足10μm。部分肿瘤胞质十分丰富,亦有胞质完全缺如而呈裸核者,核多形性并有较多分裂象。肿瘤坏死区被成堆狭长的肿瘤细胞层层环绕。肿瘤细胞核分裂象相当多见,并可见到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供血的血管丰富,在肿瘤细胞增殖旺盛的区域内,可出现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形成围绕的血管球,与肾小球相似,构成胶质母细胞瘤镜下的另一个特征。来源于血管外膜细胞的间质纤维增生,严重者可成为肿瘤成分。

少数肿瘤可有蛛网膜下腔播散,10%~20%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脑脊液中可发现肿瘤细胞。有软脑膜种植者约10%,尸检中达30%。开颅行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极少数可发生肿瘤颅外转移。

电镜下肿瘤细胞大小形状不一,形态呈原始低分化,核大而周质少,细胞器稀少但多聚核糖体丰富。核不规则,核仁突出,常见核分裂象。巨细胞的细胞膜常有折叠,有时可见大量微绒毛,细胞器多少不固定,核畸形、多形、或分叶,高度不规则。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的胞质极为宽阔,充满大量胶质丝,方向不定,成熟程度不一,线粒体散在其中。糖原丰富,核染色质与核仁突出,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皮增生呈球状,使血管腔闭锁,大血管内皮都有增生,多层基膜包绕,大量胶质纤维产生。常见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坏死灶中和血管周围常见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其他炎性细胞。

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病程短,70%~80%患者病程在3~6个月,病程超过1年者仅10%。病程较长者可能由恶性程度低的星形细胞瘤演变而来。个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脑水肿广泛,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几乎全部病人都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有头痛(73%)、精神改变(57%)、肢体无力(51%)、呕吐(39%)、意识障碍(33%)与言语障碍(32%)。肿瘤浸润性破坏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局灶症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偏瘫(70%)、脑神经损害(68%)、偏身感觉障碍(44%)与偏盲(39%)。癫痫的发生率较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少见,约33%的病人有癫痫发作。约20%的病人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

胶质母细胞瘤如进行手术治疗,可能发生以下并发症:

颅内出血或血肿与术中止血不仔细有关,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此并发症已较少发生。创面仔细止血,关颅前反复冲洗,即可减少或避免术后颅内出血。

脑水肿及术后高颅压可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糖皮质激素减轻脑水肿。对于病变范围广泛或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可尽可能多切除肿瘤及非功能区脑组织行内减压,同时去骨瓣外减压。

神经功能缺失与术中损伤重要功能区及重要结构有关,术中尽可能避免损伤,出现后对症处理。

腰穿多提示压力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及白细胞增多,少数胶质母细胞瘤病例特殊染色有时可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腰穿时病人颅内压较高应注意防止脑疝的形成。

放射性核素检查诊断阳性率较星形细胞瘤为高,病变局部显示放射性浓区。头颅X线平片仅显示颅内压增高,偶见松果体钙化后的移位。脑血管造影见血管受压移位,约半数显示病理血管,病变处血管多粗细不均、扭曲不整,有的呈细小点状或丝状。

肿瘤呈边界不清的混合密度病灶,其中多有瘤内出血所致高密度表现但钙化者较少,瘤内坏死及囊性变呈低密度影,而使其形态呈多形性,病灶周围多数脑水肿较重,肿瘤与脑组织无明显边界。脑室常被压迫变小,变形或封闭,中线结构常向对侧移位。增强后95%的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常表现为中央低密度的坏死或囊变区,周边增生血管区不规则的环形、岛形或螺旋形强化影(图1)。坏死区常位于肿瘤实质内,呈边界不整齐的低密度区。

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T2W像为高信号的边界不清的肿瘤影(图2),与邻近脑组织不容易区分,占位效应十分明显。肿瘤内若有较大的坏死区则呈更低信号,若有出血呈高信号。胼胝体常受累,中线结构如纵裂池可变形、变窄或移位。肿瘤在T2加权像呈混杂信号,以高信号为主,散在性分布低与等信号。注射 GdDTPA 后肿瘤十分显著的对比增强使得肿瘤与邻近结构有明确的分界,且好发在脑深部,是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做出诊断。

胶质母细胞瘤以手术、放疗、化疗及其他综合治疗为主。手术应做到在不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扩大肿瘤切除范围既可以有效地内减压,又能减轻术后脑水肿,减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约有1/3边界比较清楚,手术可做到肉眼全切除;另2/3呈明显浸润性,与正常脑组织分不出明显界限,如果位于额叶前部、颞叶前部或枕叶者,可将肿瘤连同脑叶一并切除,使术后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这样效果较好。如果肿瘤位于重要功能区(语言中枢或运动中枢),为了不加重脑功能的障碍多数仅能做部分切除,对位于脑干、基底神经节及丘脑的肿瘤可在显微镜下严格做到切除肿瘤,手术结束时可做外减压术。据目前统计,胶质母细胞瘤的手术死亡率不到1%,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在10%以内。肿瘤复发后可再次手术,再次手术的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均无增加。

每个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均应行术后常规放疗,也可合并应用化疗或免疫治疗。近来有文献报道手术后即进行放疗,在放疗后每隔2个月化疗1次,同时予以免疫治疗,可使部分病人获得较长时间的缓解期。

胶质母细胞瘤表现一定的放疗耐受性,对于残余的肿瘤多采用高剂量分割照射、肿瘤间质内放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来实现。HFRT能将传统外放射剂量提高到~72Gy,而不产生放射性坏死,增强了抑制肿瘤复发的能力。125I质粒的立体定向植入(间质内放疗)配合HFRT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外放疗和化疗的组合。胶质母细胞瘤对不同的化疗敏感率是40%~80%,利用大剂量多种化疗药联合冲击治疗后辅助以自体骨髓移植来减少化疗副反应也证明是可行的。小儿胶质母细胞瘤术后3年内脑脊液播散率为(26±7)%,局部复发率为69%,二者同时发生也常见,对手术后辅以脑脊髓照射和局部追加照射也是可行的。近来,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的报告也有许多,但因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价标准的不统一,效果均不十分肯定,只能作为综合治疗手段的一部分,无法代替放化疗。

因肿瘤恶性程度高,术后易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差,95%未经治疗的患者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患者的预后与多因素有关。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下,术前症状超过6个月,症状以癫痫为主而非精神障碍,肿瘤位于额叶及术前状况较好者生存期稍长。肿瘤切除程度影响患者生存期,部分切除或行肿瘤活检者术后6个月及2年的生存率为肉眼肿瘤全切的患者的一半。肉眼肿瘤全切除对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有帮助。放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4~9个月,术后放疗可使部分患者生存期达18个月。然而,虽然对胶质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可暂时缓解病情进展,但不能治愈肿瘤,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经肿瘤肉眼全切、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后,2年生存率为10%,仅有不到5%的病人可长期生存。

如果是单发性的,并且积极治疗还是有治愈的希望的!洛阳通智中医脑肿瘤防治研究所

组织病理学中狭义的概念是:胶质瘤是来源于各种类型胶质细胞的肿瘤。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肿瘤的组织学进行了分类,Ⅰ到Ⅳ级。其中Ⅰ级被定为良性,单纯外科手术切除后有被治愈的可能性,Ⅱ级为亚良性,单纯外科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部分病历有向更高级别恶性度进展的倾向。你说的情况最好采用有效的传统中药保守治疗,有可能康复,许多患者康复后能够长期存活。脑瘤二级还是属于早期脑瘤。得了脑瘤并不等于死亡,只要能够做到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可以做到有效控制癌症的,脑瘤患者应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尽快接受正规的治疗。

胶质母细胞瘤研究热点论文

来自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很有前景的免疫疗法,可用于治疗一种致命的成人脑癌形式,即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5月27日在线发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上。

CAR-T疗法

这种治疗方式是在实验室中改变患者的T细胞(一种血液中的免疫细胞),使其与癌细胞结合并杀死它们。称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涉及对患者的T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以赋予细胞靶向和结合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称为CD133的特定蛋白质的能力,并消除它们。

当用于人类胶质母细胞瘤小鼠中时,靶向CD133的CAR-T治疗由于降低了肿瘤负担和提高了生存率而被认为是成功的。

CD133在小鼠HSC / HPC上的表达及其对干细胞或祖细胞数量的影响(图源:PNAS )

这项研究的数据促使在加拿大汉密尔顿市成立了一家名为Empirica Therapeutics的脑癌免疫治疗公司。该公司的目标是在2022年之前,针对CD133特异性的CAR-T细胞疗法和其他疗法在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Parvez Vora表示,胶质母细胞瘤癌症的预后很差,他是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Sheila Singh的实验室小组成员,Empirica Therapeutics的临床前开发总监。

他说:「在最初确诊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接受积极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肿瘤、放疗和化疗。然而,这种癌症在不到7个月内就会复发,从而导致总体中位生存期不到15个月。几乎所有的胶质母细胞瘤都以一种更具侵袭性的复发性肿瘤的形式出现,这种复发性肿瘤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

这项研究由麦克马斯特大学的Singh实验室与多伦多大学唐纳利细胞与生物分子研究中心的Jason Moffat实验室合作领导。

Singh辛格实验室已经研究CD133蛋白在脑肿瘤中的作用十多年了。实验室鉴定出该蛋白是癌症干细胞的标志物,具有干胶质母细胞瘤难以治疗的必要特性。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研究了利用前沿的免疫治疗药物对CD133+胶质母细胞瘤进行特异性靶向治疗是否能根除这种肿瘤中最具攻击性的细胞亚群。他们还研究了CD133靶向疗法对正常的、非肿瘤性的人类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安全性。

拟定三种治疗方法

研究人员随后设计了三种治疗方法,并在实验室和小鼠中对其进行了测试。

第一种治疗方法是新型人类合成IgG抗体,它可以简单地与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上的CD133蛋白结合并阻止肿瘤的生长。

第二种是双重抗原T细胞接合抗体,它使用患者自身的免疫T细胞消除CD133 +胶质母细胞瘤。

第三种是CAR-T疗法。

Vora表示,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与其他两种疗法相比,CAR-T细胞疗法在人类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前模型中的活性增强了。与此同时,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进行的安全性研究解决了对造血的潜在影响,其中造血是人体中导致不同血细胞形成的重要过程。 CD133特异性CAR-T细胞疗法在携带人造血系统的小鼠模型中没有引起任何急性全身毒性。

开发了三种针对CD133 +细胞的免疫疗法(图源:Cell Stem Cell)

实验室未来将积极探索结合CD133特异性CAR-T细胞的组合策略

Rashida Williams是Moffat实验室的一名研究生,他产生了CD133抗体,这种抗体的一部分被用于构建包括CAR-T细胞在内的不同免疫疗法。

Moffat说:「免疫疗法的最新进展为以前无法治疗的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我们希望我们利用CAR-T细胞疗法特异性地靶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方法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增加他们的生存机会。」

麦克马斯特大学生物化学与生物医学科学副教授Kristin Hope因她构建用于毒性测试的人源化模型的工作而受到赞誉。

这些研究人员接下来正在探索结合CD133特异性CAR-T细胞的组合策略,以完全阻断胶质母细胞瘤的复发。这些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类型的治疗方法可能会被证明对其他具有CD133肿瘤起始细胞群体的治疗抵抗性癌症患者有效。

Singh说:「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现在能够推动针对这些患者的真正新的和有希望的治疗选择的开发。」

DOI:

Broad研究所和麻省总医院(MGH)于2014年6月12日发表在Science上: Single-cell RNA-seq highlights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in primary glioblastoma

目前将胶质母细胞瘤分为4个亚型,在单细胞水平对不同分型的脑胶质瘤细胞进行瘤内异质性检测是本文的重点。

这是第一次对获取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单个细胞展开大规模的研究 ,当时单细胞转录组还是相对较新的办法。利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来自5位患者的脑胶质瘤细胞进行分选,检测了430个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揭示了:每个胶质母细胞瘤都包含来自多种癌症亚型的细胞,肿瘤之间这些细胞的分布各不相同。

doi: .

Broad研究所于2016年4月8日在Science上发表: Dissecting the multicellular ecosystem of metastatic melanoma by single-cell RNA-seq

对19名黑色素瘤病人的单细胞样本进行测序,共计4645个不同的肿瘤细胞;类型包括了恶性肿瘤细胞,免疫细胞,间质细胞和内皮细胞。发现:在同种肿瘤中的恶性细胞,其转录的异质性与细胞周期,空间分布和抗药性相关。单细胞转录组表达矩阵:GSE72056

doi:

2017年12月发表在CELL杂志上,题目是: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Metastatic Tumor Ecosystems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通讯作者为Itay Tirosh 、Derrick T. Lin 、 Aviv Regev 、Bradley E. Bernstein

HNSCC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十大癌症之一,是一种与酒精和烟草暴露密切相关的具有异质性的上皮肿瘤,患者往往在晚期出现的淋巴结转移(LN)。实验使用 Smart-seq2 方法得到了:研究者对 18个头颈部鳞癌(HNSCC)患者( 其中包含5对原发性肿瘤和淋巴结节转移配对样本)中分离得到的 6000个单细胞 进行大规模scRNA-seq分析【数据公布在 GSE103322】。实验验证用的是细胞系 Oral cavity HNSCC cell lines (Cal-27, SCC9, SCC4, SCC25, and JHU-006; all derived from male patients) 做了RNA-seq 数据。 创造了头颈部肿瘤的第一个细胞图谱,揭示了头颈部肿瘤及其转移的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

DOI:

美国麻省总院和Broad研究所合作,于2017年3月31日发表在Science上: Decoupling genetics, lineages, and microenvironment in IDH-mutant gliomas by single-cell RNA-seq

对 10例星形胶质瘤 样本中的9800个细胞和 6例少突胶质瘤 样本中的4300个细胞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再结合癌症基因组Atlas中的165例转录组数据。两种肿瘤都含有3种癌症细胞:非增殖性细胞(nonproliferating cells)、类神经干细胞(resemble neural stem)和祖细胞(progenitor cells)。结果表明两种脑肿瘤亚型起源于神经祖细胞的相同类型,由基因突变模式和其微环境的组成分而区分开。结果重新定义了两种密切相关胶质瘤的细胞组成,它们是以IDH基因突变为特征的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

doi: .

美国国家癌症中心Zheng H, Pomyen Y, Hernandez M O等于2018年7月发表在Hepatology上: Single‐cell analysis reveals cancer stem cell heterogeneit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肝细胞癌(HCC,hepatocellularcarcinoma)的肿瘤内分子异质性部分归因于肝癌干细胞(CSC,hepatic cancer stem cells)的存在。研究人员在 单细胞水平 (10X Chromium、SMART-seq)上 整合转录组学和功能分析 用以评估CSC的异质性程度。结果表明, CSC在单细胞水平上的表型、功能和转录均存在异质性,不同的CSC亚群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 。而且不同CSC亚群内的不同基因与HCC预后相关,并且彼此相互独立,表明 CSC异质性影响肿瘤内异质性和肿瘤进展 。

DOI: .

2018年8月英国剑桥大学、桑格研究所等在Science上发表: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s from human kidneys reveal the cellular identity of renal tumors

探究了来自胎儿、儿童和成人肾脏的 72,501 个人肾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单细胞转录组,将儿童期Wilms肿瘤与特定的胎儿细胞类型相匹配,从而为Wilms肿瘤细胞是异常胎儿细胞的假设提供证据。在成人肾细胞癌中,对肿瘤组成的分析定义了癌症相关的正常细胞,并描绘了复杂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转导通路。结果揭示了人类肾脏肿瘤的确切细胞特征和组成。

doi:

2019年8月发表在nature上: A human liver cell atlas reveals heterogeneity and epithelial progenitors.

对来自9个人类捐赠者的正常肝脏组织内约10,000个单细胞进行了RNA测序,并构建了人类肝细胞图谱。首次揭示了未知的内皮细胞、Kupffer细胞和肝细胞的亚型,并对其中一些群体进行了转录区划分。证实了EPCAM+ 种群是异质的。EPCAM+ 种群包括肝细胞偏置种群、胆囊素种群以及具有强大双能性肝脏类器官转化潜力的TROP2int 祖细胞群体。单细胞转录组表达矩阵,数据公布在 GSE124395

doi:

哈佛医学院、博得研究所2019年8月8日 发表在cell上,题目是: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Cellular States, Plasticity, and Genetics for Glioblastoma.

采用了包括 28个肿瘤的单细胞RNA测序 、 401个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 标本的大量遗传和表达分析、功能方法和单细胞谱系追踪的整合方法获得了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状态和遗传多样性的统一模型。发现胶质母细胞瘤中的恶性细胞 以四种主要的细胞状态存在 ,这些细胞状态概括了不同的神经细胞类型,受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胶质母细胞瘤不同状态下细胞的相对频率不同,受CDK 4、EGFR和PDGFRA基因拷贝数扩增和NF1位点突变的影响。作者整合了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细胞程序,其可塑性以及其通过遗传驱动因素的调节,为胶质母细胞瘤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型。

doi:

2019年7月13日冷泉港实验室发表在Cancer Discov: Cross-species single-cell analysis of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reveals antigen-presenting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癌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CAFs)是胰腺导管腺癌(PDAC)进展和耐药的主要因素。文章对人和小鼠使用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将CAFs分为三个不同的亚群(myCAFs、iCAFs、apCAFs),确定每个亚群的特定功能和特征。证实了肌纤维母细胞CAFs(myCAFs)和炎症性CAFs(iCAFs)的存在,并定义了它们在体内的独特基因特征。描述了一种表达MHCⅡ类基因和CD 74基因、但不表达经典的共刺激分子的新的CAFs(抗原呈递CAFs),在模型系统中以抗原特异性方式激活CD4 + T细胞,证实了它们被推测的免疫调节能力。

DOI: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于2019年7月4日发表在Cell Research: Single-cell RNA-seq highlights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and malignant progression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使用10× scRNA技术测序:【Case】 24例胰腺导管腺癌 (PDAC)(41986个细胞);【Control】 胆管肿瘤和十二指肠肿瘤共3例,8例非恶性胰腺肿瘤患者 (15444个细胞),揭示了导管腺癌肿瘤微环境图谱特征;比较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以及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细胞CNV水平的差异,发现相对于1型导管来说,2型导管是恶化程度较高的导管细胞;另外对两种导管细胞的marker进行免疫组化,发现通过单细胞测序鉴定出的marker基因可以作为临床中导管腺癌进程的分子标志物;伴随着导管的恶性化进程,导管高表达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相关的基因;基于上述挖掘到的恶性导管细胞的marker基因,作者进行TCGA数据挖掘,将178个PAAD病人分为4种类型;通过不同的靶点抑制剂作用实验发现CDK1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好的潜在治疗靶点;增殖性导管细胞伴随着T细胞活化的缺失预示着较差的预后

doi:

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和麻省总医院于2019年7月25日在Nature上发表: Resolving medulloblastoma cellular architechture by single-cell genomics 。

髓母细胞瘤是最为常见的恶性儿童脑瘤。2012年,国际上将髓母细胞瘤分为4种分子亚型:WNT型、SHH型、三型和四型。WNT和SHH的肿瘤也有较为确定的细胞起源,但是三型和四型的细胞起源却仍是个未知之谜。从目前的存活率来看,WNT亚型患者存活期较长,而三型和四型的存活期却明显偏短。通过将肿瘤细胞和发表的成熟脑细胞单细胞图谱进行比较,作者发现SHH型肿瘤和其已知的起源细胞,小脑颗粒神经祖细胞(GNP )最为类似,而四型肿瘤和单极刷细胞(UBC)最为类似。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了25个儿童髓母细胞瘤样品。 发现三型和四型的主要差异在于不同类型的细胞比例,并通过计算推测出三型和四型肿瘤的可能起源和致癌通路。

doi: .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Jason W. Locasale、Ziwei Dai和Zhengtao Xiao于2019年8月21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Metabolic landscape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t single cell resolution

分析了来自两种代表性人类肿瘤的 9000多个单细胞 的代谢基因表达谱,包括 黑色素瘤和头颈癌 ,然后为评估该研究中单个肿瘤细胞的转录组图谱是否与常用组织样本的转录组图谱一致,研究人员将测序数据 与来自TCGA的RNA-seq数据进行了比较 。研究发现,该单细胞RNA-seq研究中的肿瘤样本与TCGA中的肿瘤样本大致相当。

首次在单细胞水平解析了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代谢基因表达谱,揭示了肿瘤代谢异质性在单细胞和组织水平上的显著差异 。在肿瘤微环境中, 不同患者来源的肿瘤细胞拥有不同的代谢基因表达特征,但不同类型非肿瘤细胞的代谢基因表达并不受患者来源的影响 ,且不同细胞类型具有各自独特的基因表达特征。

肿瘤硕士毕业论文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 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 μg/L和,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 μg/L和0.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 U/mL和,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表1.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表2.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12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53. [4] ,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640.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49.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al.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487.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25.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al.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n: Klapdor R,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159.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舍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四)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

引导语:毕业论文是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本。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二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辅助化疗是宫颈癌、卵巢癌重要的治疗手段。紫杉醇作为植物类抗肿瘤药因为疗效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即刻性过敏毒性反应的后果严重,给临床护理带来风险。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妇科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宫颈部、卵巢癌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宫颈癌、卵巢癌患者26例,年龄25~64岁,平均39岁。宫颈癌7例,均为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为术前诱导化疗,5例为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的辅助化疗; 卵巢癌19例,为卵巢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

化疗给药方法

为预防紫杉醇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发生急性过敏反应,用药必须预处理,即化疗前12h和6h分别口服20mg,注射输注前30min,苯海拉明 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mg静滴。紫杉醇每次用量180~210mg,间隔3~4周。宫颈癌术前诱导为1周,1~2个疗程。

25例患者完成全程化疗,2例发生过敏反应,其中1例较严重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4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副反应,1例出现静脉给药药液渗漏,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

化疗前护理

①化疗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和心脏病史。②用紫杉醇前必须进行预处理,是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护士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给、苯海拉明、雷尼替丁等药物。③用药前准备好心电监护、吸氧装置、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急救药品。

心理护理

对于年轻患者或者首次化疗患者,患者难以接受病情,易产生怀疑、不愿面对现实、抑郁、恐惧心理,并认为癌症是绝症,无法医治,部分患者消极对待治疗。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国内外应用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列举科学数据和成功病例除其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化疗治疗及护理。对于复发或反复化疗患者,患者因为疗效不佳对治疗信心不足,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密切充分的沟通,防止出现消极、悲观情绪。对所有患者要介绍药物疗效、用药途径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要体贴患者、理解患者的心情和诉求。

过敏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紫杉醇过敏反应属于I型过敏反应,轻度I型过敏反应发生率40%,重度发生率大约为2%。80%的病例在紫杉醇用药后10 min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为面部潮红、皮肤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脉搏加速、低血压甚至休克,后果严重,必须高度重视,为预防过敏反应,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化疗前12 h和6h分别口服20 mg,注射输注前30 min,苯海拉明50mg肌内注射和雷尼替丁50 mg静滴。②用药前备好氧气、心电监护装置,急救药品。③输注紫杉醇时,使用专用的非聚氯乙烯输液器,末端装有的过滤器,可防止紫杉醇稀释液中细小微粒进入患者体内。④输注紫杉醇80qo病例在用药IO min内出现反应,因此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在输注开始的10 min内.滴速10滴/min,若无不适,可将滴速调至45滴/min。⑤运用试用量,即先静滴30 mg,30 min IAJ用完,没有反生严重过敏反应后 h点滴完全量。⑥专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化疗开始即给予心电监护,输注中每隔10mln监测1次血压、脉搏、呼吸,专人看护30 min,以后每1 h测1次,并详细记录监测情况,应严密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以及时发现过敏反应;本组有3例患者l0min内出现面部潮红、心率加快,立即暂停用药,用20 mg静脉注射、吸氧,约30 min后症状缓解,剩余药量以30滴/min用完。这些反应可能与紫杉醇注射液中所含稀释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有关;l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停用紫杉醇方案改用其他化疗方案。

心性的.护理

紫杉醇的心性主要有: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以心动过缓最常见,发生率 30%。用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病史,用药时给予全程心电监测,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并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防止发生严重的心性。如发现异常心电图形立即停药,请心内科医生评估心功能,给予对症处理,减轻心性反应。

预防静脉炎护理

正确的给药途径可以防止静脉炎,首先要有计划,合理选择和保护静脉血管,从远端向近端,逐渐向近心端,左右侧轮流交替;应用静脉留置针,动作轻柔,选柔软、直、有弹性的血管,保证穿刺准确成功率,防止反复穿刺造成皮下瘀斑或血肿,必要时使用颈内深静脉置管术或PICC置管术;在化疗前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确保针头在静脉中方可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输注结束后再输注等渗盐水50 -100 mg,减少药物的刺激作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药液外漏、红肿、硬结。若药液漏出血管外,及时停药,抽吸血管内药液、局部冷敷33%硫酸镁、外涂喜疗妥软膏。

骨髓抑制护理

紫杉醇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一般发生于化疗后8-10 d,为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主要引起白细胞下降,当白细胞低于×109/L时应给予保护性隔离,防止感染,发生败血症,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居室要清洁卫生,减少探视,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要戴口罩,不接触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亲属和医护人员。血小板低于50×109/L者要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等异常,嘱患者卧床休息、慢活动、避免外伤、用软牙刷;各项护理操作轻柔,防止出血。

紫杉醇的胃肠道反应常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等,影响患者进食和正常的消化活动,频繁呕吐会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化疗开始正确评估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做好护理措施包括:①选用有效的镇吐剂;②选用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调整进食时间,避免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 -2 h进食;③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看电视、看报、做游戏或与家人聊天等;④出现呕吐时及时清除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减少不良刺激。

脱发的护理

紫杉醇脱发发生率80%,首次化疗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脱发发生的可能性,及停药后可重新长出更亮、更好的头发,让患者心理上有准备;对化疗后出现脱发的患者,鼓励其说出感受,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带头巾,减少患者因形象紊乱而造成忧虑、悲伤等不良情绪。

4 小结

紫杉醇为植物类抗癌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通过对应用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治疗的32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在临床化疗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全面掌握化疗药物毒性反应特点,化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并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做好各项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护士毕业论文肿瘤

这题目有点问题,你到底是要浅谈还是要分析呢,不能两者都用。开题报告很好写的,就写一下你为什么选这个题目,以及你的论文写作安排和主要写作内容,和参考文献

护士培训是护理 人力资源管理 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 毕业 论文在考验护理学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专护士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大专护士毕业论文篇一:《探究小儿癫痫病临床护理》 关键词: 儿童 ;癫痫;临床护理 癫痫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起的发作性脑功能异常现象,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突然发生为特征的脑部疾病,发作多短暂且有自限性。癫痫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长期、频繁地发作可损害脑功能[1]。发作时可造成呼吸道痉挛、窒息、吸入性肺炎、骨折、摔伤、大脑缺氧,癫痫持续状态如不能及时救治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2007~2009年我院共收治癫痫患儿21例,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均获得了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1例患儿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4岁,平均816岁。均为大发作,发作时突然意识丧失、全身抽动、面色青紫、口吐白沫,持续3~10min逐渐停止。1例患儿发作时间持续15min以上,2例患儿有尿失禁现象。 治疗 方法 与结果当患儿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时,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低流量持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患儿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静脉注射地西泮,用药同时采取支持疗法,防止并发症。本组21例患儿经过及时治疗均控制发作,无1例出现并发症。 2临床护理 紧急处理癫痫持续状态时间越长,造成脑损害的程度越重,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发作[2]。发作时应立即使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松开衣领,给予低流持续吸氧;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有舌后坠者可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窒息,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患儿上下齿之间放置牙垫或厚纱布包裹的压舌板,以防舌咬伤。选用作用强、副作用小的安定静脉注射,安定一般用量为013~015mg/kg缓慢注射,不超过10mg,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如果出现呼吸抑制,则需停止注射。为了防止癫痫发作再次出现,也可在静注后将安定20~4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或019%生理盐水500mL中缓慢滴注。用药同时采取支持疗法,维持正常生命功能。病情稳定后将头部抬高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安全防护癫痫发作期间,患儿意识丧失,有受伤的危险,要注意患儿的安全,移开患儿周围可能导致受伤的物品,保护患儿肢体,防止抽搐时碰撞造成皮肤破损。抽搐时不要用力按压患儿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扭伤。应由专人守护,加床档,防止坠床,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保护患儿肢体。发作后昏睡不醒的,尽可能减少搬动,让患儿卧床休息,可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意识恢复后,仍要加强保护 措施 ,以防因身体衰弱或精神恍惚发生意外。 病情观察①发作类型:记录发作时伴随症状、持续时间与频率、患儿的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对光反射及神志改变;观察发作停止后患儿是否意识完全恢复,有无头痛、疲乏及行为异常。②呼吸变化:观察有无呼吸急促、发绀或呼吸减慢,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及结果,及时发现酸中毒表现并予以纠正。③循环衰竭的征像:严密观察患儿意识,定时检测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备好抢救物品、药品。新晨 范文 网 健康 教育 ①解除患儿的精神负担,结合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关怀、爱护,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克服自卑、孤独、悲观等心理行为障碍。②指导家长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与学习,合理安排好患儿饮食,宜给予高蛋白、低热量、清淡无刺激、富于营养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受寒、感染,禁止 游泳 或登高等运动。注意饮食有节,克服偏食、异食、暴食、暴饮等习惯,饮食过饱往往会诱发癫痫发作。③教会家长癫痫发作时的紧急护理措施,督促患儿按医嘱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切记不要擅自减量或停药,否则会导致癫痫继续发作。④对于小儿(4个月~5岁)应避免感冒、扁桃体炎、肺炎及惊吓导致的发热,小儿发热体温超过38℃,家长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惊厥,因热性惊厥反复发作可诱发癫痫发作。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1. [2]赵广荣.首发癫痫脑卒中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8,(1):28. 大专护士毕业论文篇二:《乳腺癌治疗临床护理 经验 》 【摘要】目的探讨诺雷德联合来曲唑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毒性反应及护理特点。方法 总结 1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诺雷德联合来曲唑治疗的护理过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皮下注射诺雷德治疗,每28d一次,同时每日口服来曲唑。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评价毒性反应及均达到药物去势的目的。结论用药前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用药后仔细观察毒副反应,及时给予处理和相应的护理干预,乳腺癌患者接受此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诺雷德;来曲唑;乳腺癌;护理 诺雷德是一种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的类似物,是一种可在体内逐渐进行生物降解的多聚缓释植入剂,它可以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从而使激素敏感性肿瘤萎缩。1996年在中国上市,现临床已将它应用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1]。来曲唑是一种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2hibitors,AIs),而芳香化酶是雌激素形成的最后一个限速酶。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阻断女性体内外周组织雌激素的来源,如脂肪、肌肉等中由芳香化酶催化的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变。对绝经期前女性,诺雷德联合来曲唑,可以达到更好的药物去势效果[2-3]。 我科自2003年7月以来对应用诺雷德联合来曲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正确使用药物,加强毒副反应的观察,进行有效的干预,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对2003年7月-2009年12月,经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在我科进行诺雷德注射治疗的患者,建立患者个人资料档案,共12例,女性,均为绝经期前的患者,年龄23~48岁,平均岁。治疗前均对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水平进行检测。 治疗方法诺雷德作腹前壁皮下注射,每28d一次;来曲唑,口服,1次/d。以酒精消毒脐上下5cm左右的皮肤部位,按箭头指示打开包装取出注射针。检查透明窗内的药物,小心沿箭头向外拉除红色夹卡(注意一定避免压出药物),取下针套,捏起腹部皮肤,形成皱折,一手持针,呈30°~40°,用皮下注射方法进针,不要排气,进针后沿针管方向完全推出药物,拔针后用无菌敷贴覆盖注射部位,按压5min。 观察指标每次注射之前复查血清睾酮、雌二醇、孕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水平。 护理方法 用药前心理干预用药前着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当患者罹患癌症时,大多有明显的心理变化,表现为紧张、恐惧、疑虑[4-5]。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给予患者同情与理解,耐心解释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向患者介绍有效的病例以及用药目的、治疗效果、可行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让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积极配合治疗。对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责任护士应讲明根治性手术后仍有较高复发风险,而术后应用诺雷德等行内分泌治疗可降低复发,让患者领悟到药物治疗带来的好处[6-7]。对复发或者转移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让其懂得内分泌的药物去势治疗也是一种尤为有效的治疗,相比化疗具有更少的毒性反应。另外需要向患者解释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性欲减退,因为诺雷德可逆性的抑制垂体的促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停药后女性血清雌二醇等可恢复至正常水平[7]。本组有1例年轻患者在对其介绍可能导致性欲减低时拒绝使用诺雷德治疗,后在耐心心理干预治疗下,接受了内分泌治疗,并获得不错的效果。2例患者用药前出现焦虑情绪,予以口服阿米替林25mg,2~3次/d,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不良反应护理 注射部位疼痛及出血的护理诺雷德专用的注射针头相当于16号穿刺针粗细,所以注射时引起的疼痛比普通的皮下注射引起的疼痛程度大。首次注射的患者会因为看到注射针头而引起紧张、恐慌的心理。注射前使患者卧位舒适,精神与肌肉放松。注射时设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对一些全身营养状况差、腹部皮下脂肪少的患者,进针速度不能太快致使疼痛程度增加。本组有1例患者因为疼痛,予以利多卡因局麻后注射,其余患者均为直接注射。由于诺雷德专用针头较粗,容易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操作时应由责任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进针的角度,进针时避开腹部皮肤表面血管。还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凝血功能方面的异常。当药栓注入皮下安全套下弹后,立即用棉签按压3~5min,局部无渗血再贴无菌敷贴。本组患者均未出现皮下出血及血肿。 头痛、肌肉及关节酸痛护理来曲唑的副作用主要是肌肉和关节的一些病变,包括肌肉和关节疼痛,其他的副作用像潮热等。使用诺雷德也可见头痛患者。出现此症状时间不等、轻重不等,有些患者于治疗开始1个月左右就出现,甚至持续于整个治疗期间。责任护士不但要做好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还要考虑疼痛是否造成患者生活上的不方便和影响睡眠质量,必要时可适当予以非甾体类药物如西乐葆等对症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本组患者有3例出现较为明显的肌肉及关节酸痛,对症治疗后症状减轻并可坚持治疗。 骨密度检测与护理诺雷德最具有威胁的副作用是骨矿物质丢失[2,7-8]。有报道表明,使用本药6个月后,椎骨矿物质密度平均下降,在停止治疗后6个月,可逐步恢复到与基线相比平均下降的数值。患代谢性骨骼疾病的妇女应慎用本药。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骨密度,指导患者适当地摄取钙质和维生素D,或者同时口服骨保护剂如固令等进行治疗,将减少因雌激素降低引起的骨质疏松[2,8];规律的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肌肉的良好张力,刺激骨细胞的活动。 雌激素降低相关症状的护理雌激素下降的主要表现为潮红、潮热、性欲下降、阴道干燥等。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不等,多为早期治疗期间。患者有时自感胸部向颈及面部扩散的阵阵上涌的热浪。一般潮红与潮热同时出现,多在黄昏或夜间,活动、进食、穿衣等热量增加的情况下或情绪激动时容易发作,影响情绪、睡眠,一般不需停药[7],首先告知患者这是药物反应,停药后反应消失,消除患者疑虑。个别患者还会出现情绪的变化,用药期间应注意与患者沟通,缓解心理压力,正确对待性生活等。本组患者中有5例出现雌激素降低相关症状,多以潮热及情绪变化为主,予以及时护理干预均能按医嘱坚持治疗。新晨范文网 2结果 12例患者均达到药物去势的目的,诺雷德治疗时间为10~42个月,治疗期间血清睾酮、雌二醇、孕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均能达到绝经期水平。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较为明显头痛、关节疼痛及多汗,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他毒性反应均较轻,在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均能较好的接受此方案的药物治疗。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早期患者的复发率和病死率,对转移性患者也能够缩小肿瘤、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因此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化疗相比,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特点是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接受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好,不需要使用止吐、升白细胞等药物,有利于治疗获益患者的长期用药[9]。由于乳腺癌患者往往在家庭和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担心自己失乳后将失去原来的生活,又由于长期内分泌治疗的经济问题产生严重的自责心理,因而会产生抑郁、失望,因此在予以护理治疗干预的同时,也要做好家属工作,以最大程度配合患者消除顾虑。家属的参与可使患者得到极大的支持,使其能感受到家人的关怀、家庭的需要,增强了康复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10]。另外,在护理过程中,作为责任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治疗相关的毒性反应及获益,充分向患者宣教,使患者能充分有准备的面对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并予以及时干预治疗以减轻症状,从而能更好的配合治疗。从本研究的护理过程来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生理及病理改变方面的护理,患者均能较好的接受这种内分泌治疗,治疗也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梁惠芬.诺雷德[J].中国药品手册年刊,2004,8:6912692. [2]MichaelGnant,BrigitteMlineritsch,WalterSchippinger,[J].NEnglJMed,2009,360(7):6792691. [3]ForwardDP,CheungKL,JacksonL,[J].BrJCancer,2004,90(3):5902594. [4]赵亚萍,何晓军,郑海娣.前列腺癌诺雷德治疗的护理[J].中华临床现代医学杂志,2008,6(7):6542656. [5]阮玲祥.诺雷德联合康士得治疗前列腺癌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4):3552356. [6]陆连芬,沈佩娟.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诺雷德治疗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6):156321564. [7]周翠鸾,吕艳娥,库洪安,等.诺雷德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3):276. [8]BrufskyA,HarkerWG,BeckJT,[J].JClinOncol,2007,25(7):8292836. [9]张志强,江泽飞,宋三泰,等.诺雷德联合瑞宁得治疗绝经前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癌症进展,2004,2(2):1272130. [10]骆玉乔,李征莲,汪春燕.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问题的调查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09,7(1):61262. 大专护士毕业论文篇三:《温馨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温馨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产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馨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和24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一、二以及三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对产科孕产妇实施温馨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温馨护理;产科;应用. 温馨护理是本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要通过 文化 层面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使患者切身感受到护理的温馨和温暖[1]。临床研究显示岁产科分娩过程中产妇实施温馨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妇的痛苦和恐惧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缩短产程,保证产妇的生命体征平稳[2]。为研究馨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我院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产科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馨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0年1月-2013 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产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岁,孕周37-42周,平均为(±)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岁,孕周38-43周,平均为(±)周。两组在年龄以及孕周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说明两组可进行对比分析。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产妇入院后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采用传统产程分段观察法进行分班接生。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馨护理,首先进行环境准备,提供安静、清洁、舒适以及温暖的产房,控制好温湿度,室内光线要柔和,避免强光刺激。定期开窗通风,通过紫外线照射减少空气中含菌量。产前向产妇详细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包括疼痛机制、出现时间以及持续时间等,加强心理护理,耐心且仔细地倾听产妇的主诉,尽可能满足其需求,协助其进行正确呼吸,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提高其自控感和自信心,学会自我减痛和减压的技巧。在饮食护理方面,在宫缩间歇期鼓励产妇摄入高能量、易消化以及清淡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保证充分的营养支持。分娩完成后继续留在产房观察2h,对产妇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产妇摄入温热的半流质饮食,尽快恢复体力,减少出血,促进产后排尿。保持产妇衣服的干爽和整洁,帮助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和早吸吮,鼓励产妇母乳喂养,告知其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方法,使其对母乳喂养有信心,做好产褥期的卫生保健宣教以及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同时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管理,定期进行检查,识别高危因素,及早进行预防及准备,密切监测生产全程,一旦发现产后出血风险,及时进行处理和预防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以及满意度情况。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包,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产后出血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和24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产程时间 观察组第一、二以及三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2. 满意度 观察组45例患者对护理服务均满意,满意度达100%,对照组36例对对护理服务满意,满意度为80%,两组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产生产妇分娩的过程会对产生的心身造成应激反应,若产生不能及时协调好生理机体,降低宫缩,很可能会导致产后出血,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临床护理[3]。温馨护理是给予产妇专业的医护人员护理,形成保健与服务技术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在产科病房应用温馨护理,可有效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根据产妇的情感、心理以及生理的变化情况实施温馨助产,给予安慰、鼓励以及指导等护理措施,在生理上可有效调控产妇的大脑皮层,减少皮层下中枢受到大脑皮层的影响,利于协调子宫收缩,同时可有效降低产妇心理上的紧张、恐惧以及焦虑等负面情绪,缓解产妇的疼痛感,避免因紧张以及心理负担造成产后大出血[4]。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和24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一、二以及三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古慧玲等[5]报道的结果相关,充分肯定了温馨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总之,对产科孕产妇实施温馨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辉. 温馨护理在患者住院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2012,5(14):313. [2] 陈崇俊. 护理干预和温馨助产在产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2,8(3):200. [3] 林家娟. 护理干预和温馨助产对分娩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30-31. [4] 郭素玲. 温馨助产对分娩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247-248. [5] 古慧玲. 在产科中应用护理干预与温馨助产的效果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81-82. 猜你喜欢: 1.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2. 护士毕业论文全范文 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4. 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5. 有关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基于肿瘤患者心理的护理艺术》

【摘 要】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就基于肿瘤患者心理的护理艺术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肿瘤患者;心理护理;护理艺术

肿瘤是现代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成为了死亡率较高的一大病种。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难度还依然很高。单纯依靠抗癌治疗和普通护理尚还不够,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配合相应的心理护理也非常关键。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以便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 护理角色

目前,护士所承担的护理范围日益广泛,除了正常的基础护理外,还要为肿瘤患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参与临床实验,加强肿瘤医学知识宣传,参与普查等。护士作为护理者和教育者要为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指导和教育,尤其是心理护理和指导,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

抑郁和悲观绝望

研究表明,所有入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悲观心理特征,同时患者经常会对治疗环境和治疗方法产生排斥的负面心理情绪,部分患者会彻底失去生活的信心,陷入无尽的绝望之中,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怀疑、否认回避

这种心理特征普遍存在于年轻的肿瘤患者身上,当得知自己患有肿瘤这种难以治疗的疾病时,他们通常会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健康,怎么可能会患这种严重的疾病,对自身和诊断都产生了极大怀疑。许多患者往往会伴有焦虑、烦躁等负面心理情绪。还有许多患者会不停地询问自己病情,始终无法接受这一现实。

恐惧

恐惧心理是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临床心理特征,由于患者在确认自己真的患上了这种严重疾病后,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恐惧、失眠、焦躁、抑郁等不良状态,非常不利于临床治疗手段的有效实施。此外,未知的治疗结果和严重病痛会给许多肿瘤患者带来很强的心理压力和强烈恐惧感。

焦虑、愤怒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特征,一些肿瘤患者需要较长的临床治疗时间,很容易在此过程中出现焦虑和愤怒等负面心理情绪,患者经常会眉头紧皱、焦虑不安和情绪不稳等。他们通常会对心理护理和其他相关治疗产生排斥心理。

认可、依赖心理

研究表明,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会逐渐产生认可、依赖的心理特征。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由于经过长期临床治疗,并没有取得明显的疗效,甚至还会出现病情加剧的现象,造成患者的希望破灭,自我崩溃。这种患者更渴望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并对医务人员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依赖感。

3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艺术

对于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来讲,就是医护人员通过采用心理学治疗手段对肿瘤患者加以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进而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让患者身心状态尽量保持在最佳水平,以有助于临床治疗的深入展开。医护人员通过心理护理相关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和身体变化。因此,心理护理对于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走出疾病所带来的阴影和困扰。

制定合理护理计划

对肿瘤患者进行日常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法,帮助肿瘤患者克服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以便尽快恢复健康。

加强与患者的互动

在日常心理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良好互动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医护人员要定期同肿瘤患者和其家属进行交流互动,及时掌握肿瘤患者的身心动态和日常情况,也要全面掌握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治疗环境,推动心理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快肿瘤的临床治疗。

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

肿瘤患者在确认自己真的患上这种严重疾病时,必然会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逐渐丧失治疗的耐心,对心理护理和其他临床治疗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医护人员要给予肿瘤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尽快走出肿瘤所带来的巨大心理阴影。

创造和谐的治疗环境

肿瘤患者和患者家属一般都会存在较强的压力,不仅是经济压力,而且是心理压力,这将对肿瘤患者接受治疗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医护人员要及时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共同给予患者有力的心理支持,缓解肿瘤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与痛苦。

健康教育指导

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疗指导和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肿瘤形成科学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一种乐观向上的治疗态度,强化心理护理和临床治疗的效果。

4 结语

由于肿瘤是一个治疗难度非常高的疾病,对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优秀专业化医疗队伍,其中要有承担各种医疗领域的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进行健康教育,采取全面治疗护理,以及创造良好治疗环境是大部分肿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最大希望,也是提高肿瘤临床治愈率的重要前提。所以加强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确保临床护理全面深入开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谷穗子.32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临床体会[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

[2]白晶.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重要性的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4(2).

[3]韩颖,周冬根,邓香兰.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1(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