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发布时间: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信仰研究》)。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魅力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研。3、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思想政治状况研究》。4、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研究》,在研。5、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个体道德信仰论》(C3-033)。6、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道德需要论纲》7、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道德信仰的培育》 1、黄明理:《婚恋道德:固守与突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2、侯惠勤、姜迎春黄明理:《冲突与整合: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黄明理、徐贵权编著:《伦理学原理新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4、黄明理:《社会主义道德信仰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5、王家云、黄明理、邵广侠:《周恩来精神》,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6、黄明理:《公民道德信仰理论及实证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黄明理:《关于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辩证关系——读<德意志意识形态>》,黄明理:《淮阴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2、黄明理、蒋建民:《简析重义轻利的传统义利观》,《南通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3、黄明理:《论道德对个体的意义》,《淮阴师专学报》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4、黄明理:《个体道德需要的含义及其特征──道德研究的新视角》,《淮阴师专学报》199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5、黄明理、周志军:《关于道德需要之根据问题的历史探微》,《淮阴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6、黄明理:《从人性看人的道德需要》,《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7、黄明理:《道德赏罚:道德生活的急切呼唤》,《道德与文明》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8、黄明理:《论道德的双重意义》,《学术月刊》1997年第7期;9、黄明理、张秀芳:《简论个体道德需要培养的客观条件》,《盐城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10、黄明理:《论道德真理》,《淮阴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11、黄明理:《杜威论道德与人性》,《学海》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全文复印;12、黄明理:《周恩来:中华民族道德理想的范型》,《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送;13、黄明理、张超:《试论中华传统女德及其现代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14、黄明理、陈鸿秀:《道德之理与人的道德之需--个体道德需要论纲》,《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15、黄明理、王家云:《淮、宿、连初中政治教师状况调查及建议》,《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16、黄明理:《经济人的伦理精神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2期;17、黄明理:《论初中政治教师职业道德的新构建》,《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18、张超、黄明理:《周恩来与邓小平经济伦理观比较》,《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19、黄明理:《马克思关于资本的伦理价值辩证》,《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20、黄明理:《道德信仰研究综述》,《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21、黄明理、余小江:《论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主体向度》,《学海》2002年第4期;22、黄明理、侯小硕:《对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二元背离的哲学思考》,《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3、黄明理、刘莉:《对网恋的伦理思考》,《枣庄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24、黄明理、宣云凤:《新<婚姻法>的伦理精神取向解读》,《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25、黄明理:《析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不能自发统一的原因》,《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26、黄明理:《最大多数人利益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根本价值标准》,《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2期;27、黄明理、丁妍:《道德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其克服》,《伦理学研究》2003年2期;27、黄明理:《试论儒家道德信仰的根据》,《东南大学学报》2003年5期,第58-61页;28、黄明理:《在超越传统中构筑现代诚信理念》,《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3期;29、黄明理:《论道德与个人幸福的内在统一性》,《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6期;30、黄明理:《论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6期;31、侯惠勤、杨亚军、黄明理:《关于“四信”问题的调查分析——基本群众的“四信”状况》,《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全文复印;32、刘俊、余小江、黄明理:《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求实》2003年第12期;33、黄明理、姜迎春、丁妍:《全国价值信仰与公民道德建设高级论坛综述》2003年第4期;34、郑勇、黄明理:《论文化多样化与意识形态一元性的辩证统一》,《求实》2003年第6期;35、黄明理:《最大多数人利益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根本价值标准》,《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36、黄明理:《宗教的道德信仰资源探析—由宗教道德擢升为道德宗教》,《学术月刊》2004年9期;37、黄明理、李德友:《论道德信仰及其意义》,《教学与研究》2004年8期,;38、黄明理:《两种不同类型的道德信仰危机辨识》,《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3期;39、黄明理:《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彻底性的症候及原因》,《探索与争鸣》2004年3期;40、刘俊、黄明理、余小江:《物质利益原动力论:当代我国价值观的新理念》,《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41、黄明理、宣云凤:《公德、私德及道德危机》,《枣庄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42、黄明理:《大众文化的功能辩证及其人文提升》,《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43、黄明理、管爱华:《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道德信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9期;44、黄明理:《道德信仰论纲》,《江海学刊》2005年1期;45、黄明理:《由“公民道德”看当代伦理话语转换及其意义》,《道德与文明》2005年2期;46、黄明理:《在当今中国为合理个人主义正名并无可能—与黄显中同志<个人主义与市民社会>一文商榷》,《伦理学研究》2005年2期;47、黄明理:《论伦理学研究视角的创造性转换》,《学海》2005年第5期;48、黄明理:《道德的层次性:辩证维度中的道德》,《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2期;49、黄明理、颜长清、余小江:《论未成年人道德信仰的培育》,《南昌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50、黄明理、徐明德:《当代我国公民道德信仰的特点与信仰危机辨识》,《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51、黄明理:《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何以分离--兼与张博颖同志商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52、黄明理、颜长清、余小江:《对“以德治”诘问之释疑--兼论法治与德治并举之必然》,《求实》2005年第11期;53、黄明理:《道德何以可能和有效之追问》,《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54、徐明德、黄明理:《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本质区别》,《理论导报》2005年第12期;55、徐明德、熊建圩、黄明理:《信仰的含义及特征》,《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56、黄明理:《论集体主义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依据》,《江西财经大学》,2005年第6期;57、黄明理、徐贵权:《论周恩来的精神魅力》,《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2期;58、黄明理、侯惠勤:《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及其对道德信仰的意义》,《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6年第6期转载;59、徐贵权、黄明理:《论公民道德信仰养成机制的构建》,2006年第6期;管爱华、黄明理《公民社会与公民道德信仰》,《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60、黄明理:《道德因果律之社会基础》,《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4期;61、黄明理:《对普遍伦理质疑的质疑》,《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4期;62、黄明理、张书:《当代公民道德信仰状况分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5期;63、丁妍、黄明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信仰危机、成因及对策》,《科学大众》,2007年1期;64、黄明理、吴丹:《对职业道德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江苏为例的抽样调查》,《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65、黄明理:《论人性之善及其彰显限度——由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伦思考》,《伦理学研究》2008年5期;66、黄明理、宣云凤:《当前我国公民社会公德信仰状况研究——以江苏为例的抽样调查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67、黄明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学海》2008年3期;(24)黄明理:《善恶因果律的现代转换——道德信仰构建的关键概念》,《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68、黄明理:《论“周恩来精神”提出的依据》,《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1期;69、黄明理、张秀芹:《论马克思的人性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70、黄明理、刘小华:《论制约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因素》,《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3期;71、黄明理、陈奎庆:《论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魅力及张显路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年12期;72、王集权、黄明理、罗高峰:《当代公民婚姻道德观状况实证研究——基于对江苏省的调查》,《道德与文明》,2008年第5期;73、蔡玉莲、黄明理:《青年时期邓颖超婚恋自由信仰及其启示》,《南昌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74、黄明理:《马克思人性论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5期;75、黄明理、刘小华、张秀芹: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信仰危机及其克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3期;76、黄明理:辩证维度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3期;77、黄明理、傅欣:《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怀疑论之回应——兼解读<共产党宣言>两个重要论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3期;78、黄明理、赵政委、戴锐:《论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与其大众化的内在逻辑》,《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3期;79、陈奎庆、黄明理:《马克思主义哲学魅力弱化之反思——兼论哲学去意识形态化倾向》,《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80、王集权、黄明理:《论以人为本的语境和功能边界——基于道德价值维度的反思》,《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6期;81、黄明理、刘维兰:《马克思主义哲学去意识形态化倾向之反思》,《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82、黄明理、张秀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制约因素的认识论分析,《齐鲁学刊》,2010年第2期;83、黄明理、谈育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性的当代反思》,《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5期摘登;84、王集权、黄明理:论眼界与境界对社会制度评价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9期;85、张秀芹、黄明理:《意识形态的“泛化”、“非化”和“再化”的历史反思及其启示》,《求实》2010年3期;86、黄明理、宣云凤、窦富吉:《试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年5期;87、黄明理、周晶:《论主体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眼界与境界》,《河海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88、黄明理、陈悦:《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1年7期转载;89、黄明理、王玉萍:《当代意识形态的问题与解题--读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10期;90、刘维兰、黄明理:《马克思劳动发展逻辑及对资本主义批判与超越》,《求索》,2011年10期;91、张春、黄明理:《中西方道德信仰传统的差异性论纲》,《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92、黄明理、吕林:《泛道德化批判论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2期,《新华文摘》2013年第9期摘登,《北京日报》2013年2月25日理论周刊摘登;93、黄明理、杨成敏:《抽象的人与人的抽象:马克思人性观与时俱进的创新》,《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94、黄明理、徐青:《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理论探讨》2012年第6期;95、徐之顺、姚润皋、黄明理:《论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的战略地位》,《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96、黄明理:《论“八荣八耻”荣辱观的伦理创新意义》,《群众》,2012年第6期;97、杨斌、黄明理:《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综述》(上),《河海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98、杨斌、黄明理:《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综述》(下),《河海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99、李映红、黄明理:《论河流的主体性及其内在价值——兼论互主体性的河流伦理》,《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1期;100、黄明理、力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自信与信仰研究》,《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101、黄明理、杨斌:《马克思主义批判观与泛道德化批判的反思》,《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3年5期摘登,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3年10期复印;102、黄明理、曹天航:《论道德回报与道德回应》,《江海学刊》2013年第3期。

都不错,这本书!

1996年

论文:同林、利民《对立互补 趋于融通——〈列朝诗集小传〉、〈静志居诗话〉对读三则》(《南通师专学报》第1期);李世英《论钱谦益与朱彝尊诗学观的异同》(《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第2期);王英志《朱彝尊山水诗初探》(《暨南学报》第4期);李南蓉《朱彝尊简论》(《安徽大学学报》第4期);曾贻芬《〈经义考〉初探》(《史学史研究》第4期)。

按:本年论文中,有两篇对钱谦益、朱彝尊的诗学予以同时观照。同林、利民使用散点透视的研究方法,通过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对唐寅、李梦阳、袁宏道三位诗人传评的对读,指出清初诗论对立互补、趋于融通的时代特色,印证了学界对清代是古代诗歌理论总结时期的判断。李世英指出,钱、朱二人都主张诗歌要能抒 *** 性情,反对模拟和僻涩诗风,倡导以学问救俗学之弊。但就“言志”内涵而言,钱氏主张抒发愤悱之情,朱氏则强调温柔敦厚的诗教。造成差异的原因,既有时代社会的共性,也有个体遭际与思想的差异。王英志关注朱彝尊的山水诗创作,指出朱氏以追求“醇雅”为创作依归,但早期寄寓民族兴亡之感,学王孟之冲淡;中岁抒发个人情思,学杜甫之遒壮;归田后反映闲适心境,兼学苏轼等宋人之作。朱氏山水诗体现了清初诗坛创作远离政治功利性及由学唐向学宋转化的趋势。王英志注意到朱氏诗作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质,在研究诸作中较为突出。李南蓉《简论》专论朱词,介绍了朱氏爱情词、咏物词,揭示了朱词的风格与特点,用以纠正各种偏见;评述了朱氏清空醇雅的词论体系,以及浙西词派得以形成的各种因素。曾贻芬对《经义考》的分类体系、著录体系作了探讨,对朱彝尊按语的学术价值作了评述,多中肯之论;尤其是关于朱氏所分各类用意之探析,颇能辨源析流,得其大体。

1998年

论文:杨晋龙《〈四库全书〉处理〈经义考〉引录钱谦益诸说相关问题考述》(《第七届所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学系,5月);林庆彰《四库馆臣篡改〈经义考〉之研究》(《两岸四库学——第一届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学生书局);刘玉才《朱彝尊诗文词的结集与刊布》(《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语言文献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按:杨晋龙、林庆彰都聚焦于《四库全书》纂修期间,四库馆臣畏于清高宗弘历的严命,如何对《经义考》中的“违碍”文本进行改写、删除的问题。由于《经义考》集经学目录之大成,卷数有三百之巨,足以昭显本朝文治之盛,因此深受弘历看重,亲自作诗褒扬,下令刊行。尽管如此,《经义考》仍然避免不了部分文字被删改的命运,于此可见清修《四库全书》“寓禁于征”“寓毁于修”之一斑。刘玉才梳理了朱彝尊诗文词作品的结集与刊布情况,从《竹垞文类》《腾笑集》《曝书亭集》,到其集外作品、注释之作,均有详细介绍;对江浩然、杨谦、孙银槎三家诗注之概况、价值高下,也有论析;最后指出,现有的整理之作,相对于朱彝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亟应加强。

1999年

论文:丁宏宣《不惜丢官的藏书家朱彝尊》(《南京史志》第3期);杨果霖《历来补正经义考的成果综述》(《研究生论文发表会论文集》第九期,12月)。

按:《经义考》问世后,受到学人广泛关注,出现了翁方纲《经义考补正》等系列相关著作。杨果霖即以翁氏此书、罗振玉《经义考目录》《校记》、吴政上《经义考版本异文校记》(附录于氏编《经义考索引》)等为考察对象,综论前贤考订成果,既分析其方法,又归纳其内容,复评论其优劣,指出既有考订存在琐碎不全、论证不足等问题。全文条分缕析,俱有明证,讨论深入,简括得当。

2000年

著作:林庆彰等《朱彝尊〈经义考〉研究论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筹备处)。

论文:魏中林《〈词综〉的编选与朱彝尊的“醇雅”说》(《内蒙古社会科学》第2期);何宏玲《此恨绵绵无绝期——朱彝尊〈桂殿秋〉赏析》(《名作欣赏》第2期);陈鸿森《〈经义考〉孝经类别录》(上、下)(分载《书目季刊》第三十四卷第一期、第二期);杨果霖《〈经义考〉引文方式的分析》(《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学报》第五期,3月),《罗振玉〈经义考目录·校记〉研究》(《书目季刊》第三十三卷第四期),《〈经义考〉征引〈文献通考·经籍考〉考述》(《孔孟月刊》第三十八卷第十期,6月);沈乃文《朱彝尊与〈经义考〉》(《国学研究》第七卷,6月);王同策《〈京氏易考〉作者辨——〈经义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订误》(《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5期);陈少川《学术巨匠朱彝尊的文献学实践》(《图书与情报》第3期);刘洪权《朱彝尊与图书编纂学》(《图书馆学研究》第3期);徐雁《朱彝尊曝书亭》(《书屋》第7期)。

按:本年著作与论文,涉及经学、文献学、词学等领域。林庆彰等主编的研究论集,汇集了前述吴梁、翁衍相、田凤台、杉山宽行、邱建群、卢仁龙、蔡瑱琪、朱则杰、陈祖武、曾贻芬、王渭清、黄忠慎、杨果霖、乔衍琯、杨晋龙、林庆彰、庄清辉等17位作者的23篇论文,前附罗仲鼎、陈士彪所编《朱彝尊年谱》,后附王清信、叶纯芳所编《朱彝尊研究资料汇编》,为研究《经义考》及朱氏生平与学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经义考》问世后,出现了翁方纲《经义考补正》、沈廷芳《续经义考》等十数种衍生著作,可分为校正之作、续作与补作三个系列,足证该著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详张宗友《〈经义考〉研究》第七章第一节,中华书局2009年版)。陈鸿森踵清人及前贤成例,对《经义考》孝经类予以考正与补遗;计考正四十事,补遗七十事,搜罗齐备,辨析详明,足称功臣;所用分经考释之法,足资仿效。在《经义考》专题研究方面,杨果霖用力甚巨,成就也最为突出。《经义考》以著录弘富、广征博引著称,杨氏对其引文方式进行了归纳,指出共有直录、约引、讹增、抽换、倒置、并合、析离等七种方式,各以例发明之,既全且当。罗振玉曾为《经义考》编制目录,并撰有校记,以校其误。杨氏对罗氏校勘义例进行了总结,分析所校内容之类别,兼论其优点、缺点之所在,全而且要,可谓深得文献条例之学;就《经义考》而言,则是“研究之研究”。同此类似,杨氏复对《经义考》征引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的资料,相互比较,分析其所征内容之类型、著录数量等,并比较二书之优劣,指出学者在整理《经义考》时,不能不吸引《通考》的内容,以求完备。沈乃文在介绍朱彝尊的家世、才学、仕履之后,对《经义考》的编撰背景、体例传承、完成时间、成稿方法、成就与不足、传刻源流等,均有具体而微的论述,其中不乏洞见;沈氏复对该书版本优劣问题,举出数十条例证,参互比较,得出初刻本最优等结论,堪称定评。馆臣编撰《四库全书总目》,于经部内对《经义考》征引颇多,乃至照录其误。王同策指出,《雅乐发微》的作者张敔系德兴人,而非朱彝尊认为的合肥人;《总目》因袭朱氏之说,实未能明辨。陈少川、刘洪权分别关注朱彝尊的文献学实践与图书编纂学,后者在思想层面能有所概括。

2001年

论文:陈静莹《朱彝尊〈明诗综〉之诗观研究》(台湾辅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诸葛忆兵《〈词综〉编纂意图及其价值》(《江海学刊》第2期);杨果霖《翁方纲〈经义考补正〉研究》(《“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馆刊》第七卷第一期,3月);吴蓓《论朱彝尊词的典范意义——兼论浙西词派发生、发展、衰落原因》(《浙江学刊》第2期);刘世南《对〈朱彝尊选集〉的意见——与叶元章、钟夏两先生商榷》(《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3期);吴美娟《浅述棹歌体诗的地方文献价值》(《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代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按:《明诗综》是朱彝尊编选的明诗选集,是研究朱氏诗学理论与明代诗学发展的重要文本。陈静莹的学位论文,重点探讨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朱彝尊编选《明诗综》的编辑精神、编选原则及评论内涵;二是该著所蕴含的诗学观念,诸如诗歌本源论、创作论、风格论及重要诗家之评鉴等。对《明诗综》之价值与影响,也有所论列。这是关于《明诗综》研究的第一篇学位论文。诸葛忆兵指出,朱彝尊编纂《词综》,是为了推尊词体,使创作归于醇雅,以救《草堂诗馀》给明代带来的淫逸卑下、饾饤琐屑的词风。《经义考》问世后,学者继起校订、补作、续作,蔚成系列,存世者尤以翁方纲《经义考补正》贡献最大。杨果霖对该书加以研究,揭其义例,明其内容,并评述其优劣,各举例发明,颇为细密。至于朱彝尊词,吴蓓认为,朱氏博采两宋之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清一代,无人能及,具有典范意义;朱彝尊所开浙西词派,与咏物之风相始终,但当咏物词堕为高雅的文字游戏之后,其生命力即大受限制,浙西词派之盛衰,实与此密切相关。刘世南指出,《朱彝尊选集》中存在断句、注释错误;为朱彝尊的作品做注,实属不易,非学养深厚、审慎坚韧者不能为。吴美娟认为,以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为代表的棹歌系列,再现了嘉兴历史与前朝掌故,描绘了当地名胜古迹,记载了地方特产与风俗人情,具有丰富的地方文献及文化价值。对于棹歌而言,吴氏的概括实具有普遍意义。

2002年

论文:杨果霖《试析〈曝书亭集〉书籍跋文的价值》(《“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馆刊》第八卷第一期,3月);李瑞卿《从〈静志居诗话〉看朱彝尊美学的一个侧面“清”》(《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朱彝尊以情为主的理学风雅合一论——在理学和经学之间的诗学选择》(《大连大学学报》第3期);杨德贵《谈〈词综〉得失》(《周口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汪涌豪《朱彝尊论诗重学与清代实学思潮之关系》(《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20辑);鲁竹《〈乐府补题〉与浙西六家的咏物词——兼论浙西词派的形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杨果霖《有关经义考著录的几项分析》(《“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馆刊》第八卷第四期,12月),《朱彝尊〈经义考〉“剪裁之法”的运用析论》(《醒吾学报》第二十五期,12月)。

按:朱彝尊《曝书亭集》有八十卷,其中序八卷,跋十四卷,合二十二卷,在朱氏诗文中堪称大宗(惟诗有二十二卷,可与比肩)。杨果霖首次对朱氏书籍跋文的价值作了考察,指出藉之可以考察朱氏藏书始末、校勘成就、学术交游、治学方法与偏好;此类文字因涉及各种版刻的考订,可以作为《经义考》的有益补充,并且成为四库馆臣重要的考证资源。“清”是古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批评术语与美学观念,李瑞卿梳理了这一观念的发展历程,对《静志居诗话》中含有“清”字的语词进行了概括与分析,指出朱彝尊对这些语词的使用,分别体现了对魏晋以来“清”的传统的怀恋,对厚重温和的风格、古朴真挚的品位的主张,以及对庸俗世风的矫正。李瑞卿认为,朱彝尊对情理关系的讨论,针对的是理学与风雅相分离的事实,主张二者并不矛盾对立,抒写情性也并不妨害道德;所谓“理学风雅合一论”,带有折中朱王的理学反思,具有原始经学的内涵。朱彝尊论诗重学,针对的是严羽之论,但置于明末清初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就有了纠偏止弊、提倡实学的现实意义,汪涌豪结合清初政治、学术风气,对此有长篇透辟的分析。汪氏认为,对清初的实学思潮而言,朱彝尊是非常重要的一位提倡者、参与者,有较大的影响。鲁竹指出,《乐府补题》的被发现,激发了浙西词派创作咏物词的热情,物态刻画穷尽,文词精美雅洁,美感纯粹简单,因而能扫明词之弊;但对情意传达的忽视,却有悖于重视情志的文学传统,其流弊遂至于空疏枯寂。杨果霖利用电脑技术,对《经义考》进行要素统计、定量分析,不仅查明全书的“家底”(诸如著录总数、四柱分布〔存、佚、阙、未见等〕、引用文献的数量与种类、历朝经籍数量等),还发现该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体例不合、经籍重出、归类失当等。《经义考》征引文献极富,同原文相较,常有改易删并,其间颇有规律可寻。杨果霖名之曰“剪裁之法”,并对其删并改易的情形进行了归纳。此法之优点在于:镕贯剪裁,如出一手;内容适当,繁简适中;条理秩然,体例详明;同时也有内容误删、剪裁失真、体例未能一贯的缺点。史著最重义例,杨氏对《经义考》剪裁之法的研究,可谓深切著明。

袁师槊:雪素食演员和演员雪素食抄本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研究简报走到1980年的4和20(”蒲松龄行为的著作新考1988)住在海体积成绩单“怪“蒲松龄研究简报走了1980 ():失去的手稿,”倩女幽魂“的下半部分吗?南宁晚报1980, 循道卫理杨震方原件,“聊斋志异”简论中国文学与历史“(”文汇报“1980年10月6号) 王稹,泯原来:切合实际的评估“怪会校注,将评估的”博雅教育“(”内蒙古乌蒙师范学院) 罗炜;构图严谨风范 - 介绍工笔重彩的画“奇怪的插图”柳泉“ 孙艺珍:评估,但明伦”聊斋志异“评论”蒲松龄研究简报“情节1981 罗炜,徐莹:谈论各种“广东图书馆杂志” 罗微:美国现有的聊天手稿“聊斋志异”版本概述“蒲松龄研究简报”插曲1982 颜显着陆振明:“奇怪的手稿和记黄埔”青年科学家“ 石圭水平,”奇怪的手稿轶事:专访蒲松龄第13代后裔,大埔墟张“鸿雁”(呼和浩特) 罗微,徐莹:现有的蒲松龄手稿籍靠柳泉“ 河津文,胡邦炜;冯镇峦评等”聊斋志异“初步”社会科学的研究“ 吴共:浅谈清代的评论NPC信息”(以下简称“北方论丛)沉维常,等谈明伦一提的“书面”倩女幽魂“注释”南通师范学报(社会科学版), 萧琦:“聊斋志异”版本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资料“ 杨嘿溽最初批准聊斋志异“故意篡改了原来的”明,清小说1994年。(“蒲松龄的传记著作王朝”1994年)小麦配置的原稿“聊斋志异”铸雪素食记录文本“蒲松龄研究16 赵先生道,读”倩女幽魂“的老评级讨论的注意事项 - ”倩女幽魂“,清代蒲松龄总16 周西单:王渔洋“的廖侧酯不同”的投资评级批评论“蒲松龄研究”,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你选什么专业、、中专变成了大专只有几年,在淄川的开发区,比较偏僻,基本是在农村边上学校最好而且最大的是外语系,它不像普通大学那样,在学校里几乎和高中作息时间差不多,有晚自习,有事必须请假(多数是准假的),平时上课必须全勤是肯定的,晚自习会有那些个校学习部、系学习部查勤,周六周日休息放假,但是周五和周日晚自习必须上,这对家近的同学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如果你想多约束自己,努力进修学习一下的话还是挺不错的选择~现在学校改变了一些,一周会有两三天下午没有课,还有少数的选修课,但是还是像原来一样,宿舍是关着门的......呵呵,锻炼你意志的地方啊

推荐答案差不多正确,但有一点错误。淄博师专最大而且最好的是学前教育学院,别的专业都是以系著称,而学前是以学院著称。

淄博师专是个由中专学校升的专科,所以没有大学的学习模式,和中学管理差不多,但是学校的硬件很好,有一些硕士和博士,还是可以的。你的这点分也能进五年制专科。

淄博师专全名为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该学校是一所很好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校环境优美,现代化设施齐全,师资力量强大,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了解该学校:

1、基础设施。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280亩,建筑面积万㎡。固定资产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余万元,纸质图书84万册,电子图书万册,钢琴540余台。

2、学科建设。学校有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21门,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4项,完成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22项。

3、师资力量。学校有教职员工508人,教授、副教授136人,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名师2位。省级教学团队有数学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语文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团队、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等。

扩展资料: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2 部,获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 47项,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70 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实现了学校教育部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和自然科学类项目的突破。

学校积极推进开放式办学,先后与韩国的白石大学、湖原大学等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

参考资料来源: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简介

焦作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土土土土土土运动场

师专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简称,是为国家培养了中小学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才的师范专科学校。如: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为创办于1907年(清光绪33年)的“怀庆府师范学堂”,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校之一。

【词语】 覃怀 【读音】 Tán Huái“覃怀”是地名,夏代时的称谓,今河南温县周围为覃怀。《姓氏考略》载,“夏有地名覃怀,居者以地为氏为覃氏。”。覃、覃怀、覃怀文化一、覃 “覃”做为单字,有多重读音和多重解释,属于典型的多音多义字。 据商务印书馆的《新华词典》以及其它辞书典籍注解,“覃”可读作“Tán”、“Qín”、“Xún”和“yǎn”等。 “覃”作为名词时,是一种姓氏,在不同的地方分别读作“Tán”、“Qín”、“Xún”,代表着这个姓氏不同的血统来源。 “覃”作为动词时,读“Tán”,意思是“深、蔓延、延伸、延伸到”,《诗经·大雅·荡》云:“覃及鬼方”;再比如“覃恩(广布恩泽,深厚广大的恩惠)”“覃覃(延展的样子)”等等。 “覃”作为形容词时,读“Tán”,在古时也通“醰”,形容悠长、洒味醇厚、意味深长,如: 醰粹(醇粹,醇厚); 醰醰(酒味浓厚); 醰醲(醇厚)等等。《诗经·周南·葛覃》中写道:“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覃”作形容词还读作“yǎn”,意思是“锐利”。 “覃”作为形容词时,读“Tán”,意思是深入地。如:覃思,意为深思,深入而周详地思考。《书·孔安国序》中讲“研精覃思”。 其实,在甲骨文中“覃”字的形状极像一个大的盛装液体的容器,著名考古学家罗振玉先生讲说:“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壶)”。而现代著名诗人、古文字学家陈梦先生的解释与郭沫若先生的解释更为形象,覃就是一个口小肚子大的酒坛子,“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壶的盖,西下的“曰”是酒壶的大肚,“十”字底部为尖状,插入地中便于存放。二、覃怀 覃怀是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一处地域名称,《左传覃怀注疏》中讲:“河内郡有怀县,在河之北,盖覃怀二字为一地,故云近河地名”。其当今位置处在以河南省沁阳市为核心的河南焦作地区以及济源市、新乡市的部分地区,它依山带水,横亘蔓延在太行与黄河之间。 覃怀之所以以“覃”来命名,完全应该归因于其在远古时期独特的地理形状。覃怀四周被中条山、王屋山、南太行山以及黄河所环绕,使其形成一个几乎封闭起来的小圈子,宛如一个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的大酒醰(覃),仅留东北部的安阳、鹤壁、濮阳一处与广袤的华北平原相连。在覃怀这个地方,今河北邢台、河南安阳一带为“覃”的“西”部,今新乡、焦作、沁阳、济源一线为“覃”的“曰”部,在今温县与孟州一带“覃”的“十”的部。呈倒“V”字形状的黄河极像一位张开双臂的母亲紧紧地把这块土地搂在怀里,古人便形象地把这块土地称做覃怀。三、覃怀文化 覃怀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发源地,覃怀文化是中华文化极其重要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离开覃怀文化去谈中华文化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都会显得苍白而无力。 公元前5500~~前4900年之间,年代距离当今约8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曾在覃怀这个地方生息繁衍,发展壮大。有考古常识的人都知道,目前已知的华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是裴李岗文化,它真切地反映出母系氏族时期独特的文化面貌。1982年在河南孟州市(隶属焦作市)子昌村挖掘到具有裴李岗文化特征的残损的石盘磨和石铲,隐隐向人们昭示了覃怀地区在8000多年前曾经出现的那段繁盛与荣光。 年代距离当今约6000至4000多年前,覃怀的祖先更是在覃怀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光彩夺目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沁阳市崇义镇的肖寺村、崇义镇范村、温县北平皋村、石梁所村、徐堡村、焦作市安阳城乡的聩城寨村、焦作市待王乡赵张弓村、孟州市义井村、修武县李固村、武陟县东石寺村等地的进行的考古挖掘中,大量出土的磨制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器具,展示出古代覃怀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考古时期所占据的地位,彰显了覃怀大地的悠久历史及覃怀先民们创造出的灿烂文明,填补着中国新石器文化的一个又一个缺项。 神话传说是人类社会童年时期的产物,内中蕴含着人类祖先超凡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闪烁着极其迷人的文化色彩。中国的神话传说大多产生于远古的黄河流域,而在最著名的十几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近一半起源发生在覃怀。众所周知,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共有两位,一位叫盘古,一位叫女娲,盘古开了天地创造了人类世界,女娲修补了天地创造了人类自己,我却要自豪而且肯定告诉大家,盘古和女娲都是覃怀人。不信吗?盘古开天地的地方在覃怀济源王屋山东边的半山腰上,人们纪念他的“盘古寺”至今还存在着,至于女娲娘娘则在覃怀沁阳紫金顶上采集五色石补齐了天地,并在这里的女娲洞里和伏羲祖爷爷同床共眠繁衍了人类。伏羲创八卦在覃怀,神农尝百草在覃怀,愚公挖大山在覃怀,黄帝祭天在覃怀,大禹治水患起于覃怀,这些源自于覃怀的中华民族的祖先战天地、求生存、谋发展,战胜干旱、洪水、疾病等重重困难的传说和故事,与中华民族其它地区神话传说一齐共同丰富繁荣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实际上,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居中华腹地的覃怀地区一直以中华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重心地位而傲立于世。“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这段话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所描述的缔造了华夏文明的三河地带,其中彰显着覃怀河内在先秦那段历史中曾经出现的辉煌。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夏王朝建国后,覃怀先是为九州之首的冀州所辖,后来其境内的原(今河南济源境内)便成为夏王朝第六个帝王少康和第七个帝王予(杼)的都城;商王建国,国都屡迁,商朝著名的第十三代帝王祖乙把国都迁到覃怀的邢邱(今河南温县北平皋),开创了商王朝的又一次复兴;商朝末年,殷王暴虐,周文王翦商伐纣,先行攻取了覃怀邗国(今河南沁阳)的商鄂侯,其后率领大军沿着覃怀北部一线挺进牧野大获全胜;商朝灭亡后,覃怀做为畿内地被分为雍国、邗国、温国、庸(右耳)国、卫国等封国,呈现出城邑密布,“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史记.货殖列传》)的繁盛景象;自秦汉以降,覃怀河内不仅籍其“南控虎牢之险,北倚太行之固”的地理优势,成为帝王争霸,皇朝更迭的战略要地,而且凭其“太行雄峙於后,丹(河)沁(河)交流其中,土旷民殷”的优越自然条件,成为经济繁盛文化发达科技领先的温柔富贵之乡,被人美誉为“太行山下小江南”。 正如一本叫《覃怀文化论纲》的书中所讲的那样,覃怀河内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内涵,有绵亘古今的历史遗迹,星罗棋布的古代墓葬,颇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石刻、碑碣,久负盛名的古代建筑,众多的名人故里和纪念建筑以及秀丽的自然景观”。著名作家李存葆在沁阳采风时曾感慨地说:“这里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文化的汁液。”,实际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在古覃怀属地的焦作各地每一寸土地都能踩出文化的浓浆。且不谈云台山、神农山那世界级的自然山水,也不谈朱载堉、李商隐那世界级的科学文坛大师,单就那贯穿八千年、覆盖数百里,蕴含着浓郁的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军事、宗教等独具覃怀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人、史料、传说,就足以令很多些专家学者们砰然心动了。 覃怀是商汤革命的起始地。 覃怀是武王伐纣的前沿地。 覃怀是“正始玄风”的策源地。 覃怀是“太极八卦”的产生地。 覃怀是水利文化、旅游文化根之所在。 覃怀是古代农业、中药中医源之所依。 覃怀的四大怀药,在海外被尊奉为“华药”。 覃怀的太极神拳,在国内被美誉为“国拳”。 覃怀是东汉“沁园公主”的御封仙居之地。 覃怀是魏晋“竹林七贤”的宴游隐居之地。 覃怀是三晋枭雄出入太行雄霸中原战略要地。 覃怀是夏朝、华夏、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覃怀的沁阳盆窑,是中国古代四大黑陶之一的生产基地。 覃怀济源天坛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的生产基地。 覃怀是中国 “覃”、“向”、“郗”等46个姓氏起源地。 覃怀是日本“坂上”、“大藏”、“原田”等3姓祖根地。 覃怀沁阳的邗邰是大禹首次颁发中国的历法之根《夏小正》的地方。 覃怀丹河九道堰是沟通黄卫河流域且与都江堰同期诞生的人造奇观。 覃怀沁阳的神农坛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建在高山之巅与神农文化相关的神农祭坛。 覃怀丹河两岸竹林是中国目前已知的华北地区人工栽培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竹林。 覃怀是子夏、司马懿、司马炎、张子信、韩愈、李商隐、许衡、朱载堉等历史名人的故里。 覃怀是孔子、汉献帝、曹操、李白、杜甫、孙思邈、康熙、乾隆等古代名人游历归隐之所。 覃怀大地孕育出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丹沁太行陶冶了历朝历代贤士英才;覃怀大地地下积淀着层层叠叠的历史文明,覃怀大地地上布落着洋洋洒洒的中华文化。据不完全统计,当今覃怀去除济源和新乡部分县区,共存现60座历史古城,335所祠庙,833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点,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0处。这些林林总总的文物景观和覃怀大地流传至今的优美传说、动人故事、独特戏剧以及民间技艺,构成华夏历史文化中最有诱惑力的地域文化大观。 请相信,覃怀文化是华夏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凸现出来的极具魅力,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远古时代的黄河文明,又以山西临汾一带的“河东”、河南洛阳一带的“河南”、河南焦作一带的“河内”为中心,史称“三河文明” 。 早在华厦文明开端时期的夏禹时代,焦作一带就以“覃怀”著称于世。中国最古老的文献资料《尚书·禹贡》中,就有“覃怀底绩,至于衡漳”的记载,别看只有八个字,但在其它地市级行政区中是极少见。夏少康十八年,夏帝王还将国都迁于河内西部的原,河内便成了夏帝国的核心。商朝定都于殷,河内则属于京畿要地。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有这样的记载:“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足见覃怀河内在先秦时期的历史地位是极为重要的。 秦汉之后,覃怀河内一直是中国中原地区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河朔名邦。东汉定都于洛阳后,覃怀河内以“完富”著称于世,东汉帝王刘秀与王莽在河内作战时,曾将河内作为他的重要根据地,并说“吾将因是而起。”《后汉书》等文献资料称:“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是东汉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东汉政权建立后,覃怀河内仍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时军食急之,(河内太守)恂以辇车骊驾转输,前后不绝。”为东汉新生政权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到了明代,这里仍有“舟车都会,号称陆海”的美称。 中国有八大古都,分别是北京、西安、洛阳、安阳、开封、郑州、南京、杭州。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中,河南就占了四个。从中原四大古都的位置上来看,都分布在南太行山古河内今焦作的外环线上。从西南到东北,分别为古都洛阳、古都郑州、古都开封、古都安阳。焦作虽然不是古都,但焦作却位于四大古都的中心位置上,相当于人体的心脏所在地,所以叫怀地。 怀地最著名的特产就是“四大怀药”。“四大怀药”,在焦作已经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在海外被称为“华药”。历史悠久的四大怀药,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怀药文化,催生了享誉海内外的怀药经济,明清时,怀药商人已经将四大怀药“连锁经营店”开到了全国各地。在中国四大药都之一的河南禹州,至今还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十三帮一大片,顶不上怀帮一个殿。如今,四大怀药仍是焦作的一个支柱性特色产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灵毓秀的覃怀大地,以其丰富的文化乳汁,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名豪,门彪当代,泽被后世中国历史文化名人。 孔子儒家学说的重要继承人卜商卜子夏,魏晋时的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学家司马懿,焦作温县人;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焦作孟州人;被誉为“诗仙”的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焦作沁阳人;元代大思想家、教育学家、天文学家许衡,焦作中站人;拥有多项世界第一,被西方音乐界尊为“乐圣”的科学巨匠、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朱载堉,焦作沁阳人。人才辈出的古覃怀今焦作,为中国、为世界的文明和进步,作出过极为杰出的贡献。

焦作市师专还不错,从办学成果来分析,该校多次获得相关荣誉,从师资方面来说,该校师资力量丰富强大。

1、办学成果

1996年,被评为师范教育先进单位。

1997年,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成人高教评估先进学校。

1998年,被原河南省教委授予“优秀学校”。

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治安模范单位、省级文明学校、河南省普通话校园语言示范学校。

2、师资力量

截止2021年学校现有教职工70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8人、副高级职称17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6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3人,市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办学历史: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07年的怀庆府师范学堂,1980年更名为河南省沁阳师范学校。2002年河南省沁阳师范学校、焦作教育学院、焦作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截止2021年学校现有新校区、南校区、北校区三个校区,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近1亿元,馆藏中外文图书万册,建有现代化的智慧校园平台和功能齐全的实习实训场所。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截止2018年),现设有12个学院,46个专科专业,3个联办本科专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硬件设施编辑福州市人民政府斥资亿元,在大学城征地150余亩,建设68000平方新校舍。拥有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络和远程教育信息网络及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育设施,拥有完善的学生实训基地。[1]2师资力量编辑截至2014年初,学校有教职工189人,专任教师89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副教授、高级讲师等)教师26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此外,还有一批由省内知名学者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2]3系别专业编辑学校设有“四系一部”,即初等教育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计算机系和公共基础部序号专业名称科类学制备注报考对象1 软件技术 计算机类 3 面向中职学生2 物联网应用技术 计算机类 33 舞蹈教育 教育类 34 文秘 教育类 35 物联网应用技术 3 面向普通高中学生[2]6 舞蹈教育 37 文秘 38 导游 39 音乐教育 3 采用福建省音乐类统考成绩10 应用英语 3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Minjiang Teachers College)是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由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福州教育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市属普通高等学校,由原福州教育学校和福州师范学校等五个单位整合而成。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福州教育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市属普通高等学校,由原福州教育学校和福州师范学校等五个单位整合而成。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全闽师范学堂,陈宝琛为首任监督,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办学传统的老校名校。培育出冰心、庐隐、林徽因、邓拓、胡也频、林默涵、温良毓、陈元晖等著名作家、学者、仁人志士。其实学校本身是不错的,关键是求学者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求学,这才决定了这座学校于你的好坏。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请仔细看,老君论文,只要我回答了,就铁定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网上随便搜的我就不给你了,你自己能找,我给的是文后参考文献。由于文献较多,我不可能全部上传给你,请选择自己需要的篇目,然后按照最后说明的地址免费求助文献全文。 :2 南路边茶及“川藏茶马古道”(雅安—昌都部分)茶俗文化研究 汪海鹰 西南农业大学 2005-06-05 硕士 0 116 3 云南茶马古道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普洱茶产品营销策划 朱立国 昆明理工大学 2006-06-10 硕士 0 321 4 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以“茶马古道”旅游开发为例 严岗 四川大学 2003-05-15 硕士 2 235 序号 题名 作者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来源库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茶马古道”与鲁史古镇文化底蕴 李明 中国茶叶 2008-12-15 期刊 0 4 2 “茶马古道”与鲁史古镇文化底蕴 李明 广东茶业 2008-10-15 期刊 0 0 3 茶马古道 巩建华; 梁生安 音乐天地 2007-09-15 期刊 0 9 4 丽江古城——茶马古道一重镇 魏鸿 驾驶园 2007-07-15 期刊 0 24 5 平乐:茶马古道上的千年古镇 叶蔚 中国地名 2007-11-16 期刊 0 27 6 哈尼族与“茶马古道” 敏塔敏吉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8-15 期刊 0 16 7 来自茶马古道的当代版画艺术 杨琳 艺术市场 2007-12-01 期刊 2 36 8 茶马古道的起点——西双版纳 陈红伟 广东茶业 2007-10-15 期刊 0 11 9 茶马古道话上里 周维祥 四川统一战线 2007-02-15 期刊 0 31 10 茶马古道上的滇西抗战 阮殿蓉 茶叶经济信息 2004-05-15 期刊 0 14 11 茶马古道上的银器之乡 周一染 城乡致富 2005-12-15 期刊 0 1 12 茶马古道世界上最艰险最壮丽的古道 现代交际 2008-01-15 期刊 0 24 13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云南茶马古道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刘建峰; 张洁; 王桂玉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2-15 期刊 0 148 14 川藏茶马古道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 陈书谦 茶叶经济信息 2006-03-30 期刊 0 128 15 糖房村:一个村庄和一段鲜为人知的茶马古道 许文舟 商业文化 2008-05-05 期刊 0 3 16 茶马古道:汉藏的纽带 汤易林 大科技(百科探索) 2008-06-15 期刊 0 18 17 茶马古道风 红土高原情 “第五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征稿通知 美术 2008-03-05 期刊 0 11 18 普洱茶马古道情歌 民歌词; 黄国平 民族音乐 2008-07-20 期刊 0 6 19 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文化 敏塔敏吉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8-15 期刊 0 17 20 茶马古道:民族文化之路 韩海华; 周斌星 茶叶 2008-09-10 期刊 0 28 21 茶马古道 居鞍千里——体验福伊特“千里马”商用车液力缓速器解决方案 郑鹏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08-11-18 期刊 0 2 22 茶马古道上的千年盐都 西藏盐井 周一 地图 2008-11-15 期刊 0 4 23 沿着茶马古道去拉萨(二) 陈钟华 文史博览 2006-01-05 期刊 0 18 24 沿着茶马古道去拉萨 陈钟华 文史博览 2006-02-05 期刊 0 20 25 茶马古道发展启示与西部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周智生; 李伟 理论前沿 2006-01-15 期刊 0 68 26 川藏站辉耀茶马古道 杨泽元; 陈崇林 中国石油石化 2006-02-15 期刊 0 14 27 论滇僰古道的形成及其文化传播地位——茶马古道早期形态研究 陈保亚 思想战线 2006-03-15 期刊 1 125 28 聆听“茶马古道”上历史的回韵 庾莉萍 文博 2006-02-28 期刊 0 56 29 茶马古道飘国香——记天全兰花 彭毅 中国西部科技 2006-03-10 期刊 0 13 30 茶马古道的历史物证——马店 薛春霖; 施维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15 期刊 1 39 以上是专业数据库(CNKI等)查到的部分文献,您可以去这里免费求助资料篇目的全文: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一般的论文资料检索集合包括了期刊,书籍,会议,报纸,硕博论文等等。记得采纳啊

楼上的同学说的不太全面,西藏大学的特色专业除了藏语言文学外,还有艺术类的,只是对内地招生的要上特色专业的一般都会藏文要一定的要求。在区外招生中,山东省的生源比较多

一、荆楚理工学院王牌专业介绍 省级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印刷工程 省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湖北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省级特色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 二、荆楚理工学院简介 荆楚理工学院是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和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有30余年办高等教育的历史。 学校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城区白龙山下,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是一座山水园林式大学。学校一校区办学,校园占地面积2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4万册,采用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Ⅲ),拥有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14个。学校教学科研设施齐备,宿舍区运动场集中连片,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全校,生活便利,条件优良,是读书求学理想之处。 学校设有16个教学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理、工、农、医、文、教、管、艺等8大学科门类。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000余人。学校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3个,有附属医院1家,教学医院2家。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65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93人,博士、硕士508人。享受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荆门市把关人才18人。 学校现有湖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绿色化工与制药工程)、湖北省“十二五”重点(特色)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印刷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项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植物科学与技术等5项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物联网工程、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广播电视编导等4项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项,“荆楚理工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为湖北省高校试点学院改革项目。有国家级基地1个(荆楚理工学院-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1个(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高校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个(中印南方印刷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金龙泉集团有限公司食品科学与工程实习实训基地、荆门市东宝区教育局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学校是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有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41项、省级154项。省级优秀学位论文141篇。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42项、校级课题419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学校建有一批省市科研平台。其中,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1个、湖北省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3个、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1个,荆门市产业孵化基地4个。学校拥有抗肿瘤药物的新品开发及合成新工艺研究等4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43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获省市科技、社科成果奖55项,拥有各类专利179件。学校科技成果“流化床催化氧化危废处理技术”被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在2017年湖北省高校科技人员创业大赛中获二等奖。学校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82篇,被SCI、EI、ISTP权威检索性期刊收录252篇。《荆楚理工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其“传记文学研究”栏目先后被湖北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和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特色栏目”;《荆楚学刊》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 学校先后与 武汉工程大学 、 湖北工业大学 等省内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爱尔兰高威梅奥理工学院、泰国乌汶大学、菲律宾德拉萨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澳大利亚西澳理工学院、美国荷晶大学、芬兰瓦萨应用科技大学、美国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法国卡昂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开设有口腔医学、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并针对留学生汉语言水平,开设有国际汉语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

1、荆楚理工学院是哪个省 荆楚理工学院位于湖北荆门市象山大道33号,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由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和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2、荆楚理工学院简介 学校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城区白龙山下,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是一座山水园林式大学。学校一校区办学,校园占地面积2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4万册,采用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Ⅲ),拥有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14个。学校教学科研设施齐备,宿舍区运动场集中连片,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全校,生活便利,条件优良,是读书求学理想之处。 学校设有16个教学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37个,专科专业15个,涵盖理、工、农、医、文、教、管、艺等8大学科门类。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0000余人。学校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3个,有附属医院1家,教学医院2家。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65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93人,博士、硕士508人。享受国务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荆门市把关人才18人。 学校现有湖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绿色化工与制药工程)、湖北省“十二五”重点(特色)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湖北省“十二五”重点(培育)学科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印刷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5项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植物科学与技术等5项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物联网工程、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广播电视编导等4项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项,“荆楚理工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为湖北省高校试点学院改革项目。有国家级基地1个(荆楚理工学院-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1个(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高校省级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个(中印南方印刷实习实训基地、湖北省金龙泉集团有限公司食品科学与工程实习实训基地、荆门市东宝区教育局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学校是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有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41项、省级154项。省级优秀学位论文141篇。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42项、校级课题419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学校建有一批省市科研平台。其中,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1个、湖北省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3个、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1个,荆门市产业孵化基地4个。学校拥有抗肿瘤药物的新品开发及合成新工艺研究等4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43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获省市科技、社科成果奖55项,拥有各类专利179件。学校科技成果“流化床催化氧化危废处理技术”被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在2017年湖北省高校科技人员创业大赛中获二等奖。学校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82篇,被SCI、EI、ISTP权威检索性期刊收录252篇。《荆楚理工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其“传记文学研究”栏目先后被湖北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和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特色栏目”;《荆楚学刊》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 学校先后与 武汉工程大学 、 湖北工业大学 等省内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爱尔兰高威梅奥理工学院、泰国乌汶大学、菲律宾德拉萨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澳大利亚西澳理工学院、美国荷晶大学、芬兰瓦萨应用科技大学、美国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法国卡昂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开设有口腔医学、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并针对留学生汉语言水平,开设有国际汉语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 学校坚持立足荆门,面向湖北,辐射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及相关行业产业的服务定位,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围绕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目标,探索构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二大协同育人体系,打造通识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个性发展课程三大课程平台,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应用性与学术性的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四个融合,形成了“1234”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规范管理先进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等荣誉称号。2014年,学校成为湖北省首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2015年,学校成为首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