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有关幼儿自信心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幼儿自信心研究论文

幼儿期是个性品质处在可塑性较强的时期,从小培养幼儿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无论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提高群体素质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培养幼儿的智力素质,却忽略了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使许多幼儿表现得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心。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成为新时期高素质的人才,是幼儿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任务一、赏识和信任,树立其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后,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其精神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赏识而来到人间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近来有学者把这句话概括为赏识和信任孩子。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树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等都是给予幼儿的信任和支持。幼儿也会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下、支持的话语中,重新树立起自信。二、注重实践,因材施教,激发其自信心。自信心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幼儿无论在家或在幼儿园,我们都应该为其创设一些自我锻炼的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如:笔者工作所在的班级在语言区开展了我做什么最棒的活动,让幼儿互相交流,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做什么,做什么最好,内容包括学习、生活两个方面。该活动不但使幼儿明确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更激发了幼儿的自信,使幼儿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在注重实践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如:在折纸活动中,对待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以先折出印痕来;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只需在难点上加以指导;对待能力强的幼儿,可先引导看示意图学习折纸。这样,在活动中,教师针对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要求,并经过幼儿自身的努力,幼儿都完成了任务,看到自己的能力及作品。三、体验成功,表扬鼓励,增强其自信心。1、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成功的积极体验会增强幼儿的学习动机,激发幼儿再尝试的欲望。因此我们应帮助孩子获得能力,使孩子实现成功的愿望。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是有限的,有的事情他们经过努力能做到,有的事情就算怎么努力,也暂时做不到,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勉强孩子,适当的时候还帮他一把。2、著名的教育家盖杰说过: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种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如;有个小朋友不喜欢画画,一次春游后的作画,她的作业本上画的全是绿色,我问她:你这画的是什么呀?她回答说是:大海。我惊讶地问:大海为什么是绿色的呀?小朋友们在海边吃黄瓜时,把黄瓜扔进了大海,把大海染绿了。多么富有想像力啊。于是,我把她的作品挂在展览栏里,向全班小朋友肯定并表扬了她的作品,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像她一样,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四、家长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和期望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家长要经常做到以下几点:1、挖掘孩子的优点,建立自信心家长对孩子有积极的评价,并且认为孩子有良好的表现,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得到重要的精神滋养;反之,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孩子自信心的支柱就会被摧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在这方面表面不好,也许在另一方面就会有突出表现,家长应多观察孩子,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多多表扬他、鼓励他,让孩子在不断得到家长的肯定后,认为自己很棒,从而建立自信心。2、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自信心其实孩子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每一分种都会有变化,家长过多的干涉孩子的生活,总是认为你还小,等大一点才行,你不懂,你不行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萌发的各种能力变弱。所以家长应多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从生活自理开始,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帮父母买东西、做家务等,父母应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及鼓励,帮助孩子完成目标,这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好方法之一。 ( 设友公社文章阅读3、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那些能力较强的孩子,常能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很少产生过分沮丧和自卑,而那些能力平平或发现稍落后的孩子,成功的体验较少,自信心容易受伤,所以家长要注意为孩子创设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家长在家和孩子做动手动脑游戏,先从简单的开始,让孩子先体验成功,树立信心。又如在与家长进行比赛性质的游戏中,家长故意输给孩子,让孩子体验成功。但家长在帮助孩子获得初步成功体验的同时,要逐步提高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孩子不断提高能力,获得更大的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4、教会孩子而对挫折,树立自信心挫折是常有的事,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时间长了,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应教会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任何事物都是有好有坏的,让孩子了解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让孩子知道,失败是例外是过程,成功是必然的是最后的。家长应鼓励孩子面对失败的挑战愿意付出努力,久而久之,孩子才会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面对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教育孩子不单一是老师的责任,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这个特殊的大环境。幼儿园的孩子正是开发智力、培养一切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所以老师要和家长密切合作,相互了解,经常交流,了解孩子在园及在家的表现,针对不同孩子采取不用的方法,对每个孩子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在一点一滴中,在循序渐进中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幼儿学会辩证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证实自己,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培养是幼儿 教育 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自信心的重要性,并采取可行 方法 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试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范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试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论文如下:

内容摘要: 文章 分三部分: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及培养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层层深入论述问题。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所以,教师应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科学地对幼儿的自信心加以培养。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幼儿自信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真正工作中因人而异的加以培养,争取使每个幼儿都能出色地完成其人生的远征与攀登,成为生活的强者,满怀信心的迎接社会的挑战。

关键词: 幼儿 自信心 培养方法 注意的问题

幼儿教育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它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努力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在这些素质中,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自信会使人性格开朗,使人积极地对待生活、勇敢地战胜困难。

一、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的心理倾向;是自己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自信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心,将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信心能调动人的潜能,信心能调整人的各种功能,这种调动和调整相互促进,一个人就会因此而受益无穷。

幼儿年龄小, 经验 少,做任何事都会存在很多不足,如果他们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就会产生挫败感,就会对社会化产生抵触心理。但是,如果教师能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及时对幼儿进行称赞与鼓励,让他们产生自信心,这样,幼儿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去不断完善自己。而且,当幼儿对某一方面产生自信后,就会变得活泼开朗,从而促进其 其它 方面的进步,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具有坚强的意志、美丽的心灵、活泼开朗的性格,为造就合格人才奠定基础,教师就需要从小重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础。受不同教育的幼儿,他们的自信心水平也明显不同。有的幼儿有一股韧劲,不怕困难,做什么事都很专心认真,有点磕碰忍着不哭,干什么事都愿意亲自试一试。可以说,这类幼儿的心理发展是高的,他们有很强的自信心。但是,有的幼儿胆小怕事,遇见生人就往后躲,做什么事都不敢试一试,老师稍一批评就哭,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很强,往往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幼儿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中应积极影响,因人而异的激发,引导幼儿的内在动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拥有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人格。

二、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这个词每个人都认识,可是不一定都能作到,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自信心强的人,能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并能想方设法获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而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会退却,成为生活中的弱者。可见,自信心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教师要从小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迎接社会的挑战。

教育者都知道,教育要依据心理知识才能进行,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有效的实施教育。所以,关于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也应从心理方面去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与幼儿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相关因素。因为自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甚至是核心标准。而幼儿期是自信心萌芽、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是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效果。关于自信心的培养也是这样。当教师进行培养时,教育效果不会很快出现,但它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个觉得自己样样不行,处处不如人的自卑者,怎能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瞬息万变的现代化社会中有所成就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幼儿幼年时就在其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成为可用之才,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三、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与方法

帮助幼儿培养自信心需要教师很大的耐心,因为现在的幼儿多系独生子女,他们倍受家人的关爱。成人过多的包办代替或其它一些原因,必然使幼儿错失一些尝试的机会,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因而使幼儿丧失自己努力尝试,面临、解决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与信心。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便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有:

第一、尊重幼儿,相信幼儿

成人对幼儿的评价、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当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切不可随意说。要知道,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最权威的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对于那些敏感的幼儿,一句“你真笨”可能铸成他终生的自卑。教师的评价应针对事情本身,而不应指向幼儿的人格。幼儿的 自我评价 能力差,他们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成人认为他行,幼儿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因此,教师要相信,每个幼儿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样才能在教育幼儿时,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其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在幼儿进行活动中,教师应常说:“你能行”、“你会成功的”,幼儿从教师肯定与信任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并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动力,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使自己的信心得到增强,产生愉悦感,从而怀着更大的信心去应试下一次。对于那些有能力却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要多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哪怕是一小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慢慢培养起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切不可随意地批评幼儿,否定幼儿,以训斥甚至挖苦的态度对待幼儿,因为这样会使幼儿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他们会认为自己很笨,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就会固定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第二、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培养幼儿自信心,首先是让幼儿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人们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但是,幼儿由于遗传和家庭的因素,在体质、能力、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对成功的体验也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要兼顾不同层次幼儿的水平,使每个幼儿在学习和游戏中都能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以增强自信。比如,在进行拼图游戏时,要根据幼儿的水平分组。对能力差的幼儿,让他们拼常见的动物,对能力中等的幼儿让他们拼交通工具,对能力较强的幼儿让他们拼家具或 风景画 。让各水平阶段幼儿都能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经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从而逐渐增强自信。再比如,在发展幼儿走、跑、跳、跨等基本动作的体育活动中,可把活动要求分不同层次,能力强的幼儿可走、跨、跳间隔较稀的“小石子”路或较宽的“小沟”;能力差些的幼儿可走、跨、跳间隔较密的“小石子”路或较窄的“小沟”。这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锻炼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并及时给予指导与鼓励,让每个幼儿都有所进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根据活动内容难度和幼儿实际能力,对幼儿进行分组的形式,便于幼儿获得成功,产生自信。幼儿有了自信,就会主动去参与活动,参与过程中又可增强自信,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参与感,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多给鼓励,放手培养

成人积极的态度对幼儿影响很大,“喜欢称赞”是幼儿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无论幼儿做什么事,教师都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赞赏与鼓励,使他们积累成功的情感体验。当然,这里所说的鼓励也包括接纳幼儿的失败与不足。只要幼儿做了努力,就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多说些:“这次没做好,下次再试试,一定会做好的”之类的话。不要看到失败与不足就一味批评,学会先鼓励再指出缺憾。可以这样说:“挺好,不错,你看要是那样是不是会更好呢?”用这种征求意见的口吻,使幼儿不至产生挫败感与厌烦心理,而是积极主动进行改进,不断完善,最终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在活动中应多处于指导者的身份,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教师要做的只是观察、适时指导、鼓励与赞扬。

第四、认识自我,学会评价

幼儿不善于自我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只是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简单的“复制”。因此,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切忌过高或过低,要考虑幼儿本身的特点和能力,正确使用评价语。如,当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突出时,不应只表扬幼儿作对了几道题,复述了几个 故事 ,学会了几支歌,而是要多表扬幼儿在活动中使用的 学习方法 ,给幼儿真正的自信。引导幼儿学会辨证的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与互帮互学。如,可在班中开展“ 说说 我的小伙伴”活动,引导幼儿讲出小伙伴的长处,使其了解互 相学 习的重要性。经常在班中开展“展示台”活动,让幼儿进行特长展示,以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以发现他人的长处,树立榜样。促进幼儿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成为自信、乐观的孩子。

第五、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份爱护与关心,就会使幼儿产生亲切感。无论是善意的微笑,还是赞许的目光,都会使师生间充满融融的爱意。常听到,幼儿园中幼儿叫老师“妈妈”,这就证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良好、和谐的。此外,教师在爱幼儿的基础上,还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能力差异,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想法,做法。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能力差的幼儿,以及那些调皮的幼儿,他们往往自以为是,实际上是存在自卑感。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观察和指导,一点点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帮助其树立信心。幼儿一步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能否和周围环境形成良好关系,可以改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并关系到他们能否带着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要用简单的指责,强硬的指令,俯视的目光对待幼儿,要用爱去教育他们。

第六、抓住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应将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尽可能多地给幼儿选择决定的机会与权利。比如,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先征求一下幼儿的意见。“我们这样做,好吗?”或“我们该怎样做才好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颇具价值的,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其次,在幼儿实践的过程中,多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由地探索,不过多地限制和指责。因为每个幼儿的心灵都像一把锁,只要有适合的钥匙,总能叩开幼儿的心扉。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守侯着幼儿,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站出来指导一下,然后便重做回一个“旁观者”,学会自己让自己“下岗”。

最后,幼儿需要自信心,以便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如果幼儿在实践中总是挫折不断或常常失败,就很难把自己与成功联系在一起,自信也会因此减弱。如,实习中的一次美术活动,大部分幼儿已画完后,仍有一些幼儿未完成他们的作品。其中,有的是因为认真而速度较慢,有的是由于没有信心,胆小不敢下笔。于是我便给那些速度慢的幼儿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从绘画中寻找乐趣与信心。对于那些不敢下笔的幼儿,我便在一旁鼓励他们,指导他们进行绘画。因为他们本身对绘画就有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只有一步步鼓励与耐心指导,让他们对绘画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支持幼儿进行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有了兴趣,幼儿便会乐于从事这一活动,于是教师便可从技巧方面进行指导,逐渐帮其树立起信心。

第七、家园配合,争取最佳效果

家庭教育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教师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或者,教师努力给幼儿创造锻炼机会,但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敢放手,这样,就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也就是说,幼儿园中的教育成果,需要在家庭中加以巩固,以增强教育效果。因此,为让家长配合工作,教师可在板报中设立“家教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取得家长思想上的认同及行为上的一致。此外,还可通过与家长座谈,了解幼儿的自信原始水平,然后针对总体发展水平及各个幼儿特点制定出培养计划,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探讨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共同研究出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办法。此外,还要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幼儿与家长的关系等情况,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而且,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幼儿在家的自信心表现,以便教师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总之,幼儿园和家庭只要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一股合力,就会事半功倍。

对幼儿自信心的研究论文

自信心培养是幼儿 教育 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自信心的重要性,并采取可行 方法 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试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范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试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论文如下:

内容摘要: 文章 分三部分: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及培养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层层深入论述问题。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所以,教师应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科学地对幼儿的自信心加以培养。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幼儿自信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真正工作中因人而异的加以培养,争取使每个幼儿都能出色地完成其人生的远征与攀登,成为生活的强者,满怀信心的迎接社会的挑战。

关键词: 幼儿 自信心 培养方法 注意的问题

幼儿教育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它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努力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在这些素质中,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自信会使人性格开朗,使人积极地对待生活、勇敢地战胜困难。

一、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的心理倾向;是自己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自信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心,将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信心能调动人的潜能,信心能调整人的各种功能,这种调动和调整相互促进,一个人就会因此而受益无穷。

幼儿年龄小, 经验 少,做任何事都会存在很多不足,如果他们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就会产生挫败感,就会对社会化产生抵触心理。但是,如果教师能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及时对幼儿进行称赞与鼓励,让他们产生自信心,这样,幼儿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去不断完善自己。而且,当幼儿对某一方面产生自信后,就会变得活泼开朗,从而促进其 其它 方面的进步,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具有坚强的意志、美丽的心灵、活泼开朗的性格,为造就合格人才奠定基础,教师就需要从小重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础。受不同教育的幼儿,他们的自信心水平也明显不同。有的幼儿有一股韧劲,不怕困难,做什么事都很专心认真,有点磕碰忍着不哭,干什么事都愿意亲自试一试。可以说,这类幼儿的心理发展是高的,他们有很强的自信心。但是,有的幼儿胆小怕事,遇见生人就往后躲,做什么事都不敢试一试,老师稍一批评就哭,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很强,往往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幼儿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中应积极影响,因人而异的激发,引导幼儿的内在动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拥有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人格。

二、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这个词每个人都认识,可是不一定都能作到,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自信心强的人,能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并能想方设法获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而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会退却,成为生活中的弱者。可见,自信心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教师要从小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迎接社会的挑战。

教育者都知道,教育要依据心理知识才能进行,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有效的实施教育。所以,关于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也应从心理方面去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与幼儿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相关因素。因为自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甚至是核心标准。而幼儿期是自信心萌芽、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是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效果。关于自信心的培养也是这样。当教师进行培养时,教育效果不会很快出现,但它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个觉得自己样样不行,处处不如人的自卑者,怎能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瞬息万变的现代化社会中有所成就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幼儿幼年时就在其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成为可用之才,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三、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与方法

帮助幼儿培养自信心需要教师很大的耐心,因为现在的幼儿多系独生子女,他们倍受家人的关爱。成人过多的包办代替或其它一些原因,必然使幼儿错失一些尝试的机会,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因而使幼儿丧失自己努力尝试,面临、解决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与信心。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便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有:

第一、尊重幼儿,相信幼儿

成人对幼儿的评价、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当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切不可随意说。要知道,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最权威的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对于那些敏感的幼儿,一句“你真笨”可能铸成他终生的自卑。教师的评价应针对事情本身,而不应指向幼儿的人格。幼儿的 自我评价 能力差,他们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成人认为他行,幼儿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因此,教师要相信,每个幼儿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样才能在教育幼儿时,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其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在幼儿进行活动中,教师应常说:“你能行”、“你会成功的”,幼儿从教师肯定与信任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并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动力,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使自己的信心得到增强,产生愉悦感,从而怀着更大的信心去应试下一次。对于那些有能力却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要多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哪怕是一小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慢慢培养起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切不可随意地批评幼儿,否定幼儿,以训斥甚至挖苦的态度对待幼儿,因为这样会使幼儿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他们会认为自己很笨,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就会固定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第二、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培养幼儿自信心,首先是让幼儿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人们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但是,幼儿由于遗传和家庭的因素,在体质、能力、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对成功的体验也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要兼顾不同层次幼儿的水平,使每个幼儿在学习和游戏中都能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以增强自信。比如,在进行拼图游戏时,要根据幼儿的水平分组。对能力差的幼儿,让他们拼常见的动物,对能力中等的幼儿让他们拼交通工具,对能力较强的幼儿让他们拼家具或 风景画 。让各水平阶段幼儿都能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经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从而逐渐增强自信。再比如,在发展幼儿走、跑、跳、跨等基本动作的体育活动中,可把活动要求分不同层次,能力强的幼儿可走、跨、跳间隔较稀的“小石子”路或较宽的“小沟”;能力差些的幼儿可走、跨、跳间隔较密的“小石子”路或较窄的“小沟”。这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锻炼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并及时给予指导与鼓励,让每个幼儿都有所进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根据活动内容难度和幼儿实际能力,对幼儿进行分组的形式,便于幼儿获得成功,产生自信。幼儿有了自信,就会主动去参与活动,参与过程中又可增强自信,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参与感,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多给鼓励,放手培养

成人积极的态度对幼儿影响很大,“喜欢称赞”是幼儿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无论幼儿做什么事,教师都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赞赏与鼓励,使他们积累成功的情感体验。当然,这里所说的鼓励也包括接纳幼儿的失败与不足。只要幼儿做了努力,就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多说些:“这次没做好,下次再试试,一定会做好的”之类的话。不要看到失败与不足就一味批评,学会先鼓励再指出缺憾。可以这样说:“挺好,不错,你看要是那样是不是会更好呢?”用这种征求意见的口吻,使幼儿不至产生挫败感与厌烦心理,而是积极主动进行改进,不断完善,最终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在活动中应多处于指导者的身份,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教师要做的只是观察、适时指导、鼓励与赞扬。

第四、认识自我,学会评价

幼儿不善于自我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只是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简单的“复制”。因此,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切忌过高或过低,要考虑幼儿本身的特点和能力,正确使用评价语。如,当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突出时,不应只表扬幼儿作对了几道题,复述了几个 故事 ,学会了几支歌,而是要多表扬幼儿在活动中使用的 学习方法 ,给幼儿真正的自信。引导幼儿学会辨证的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与互帮互学。如,可在班中开展“ 说说 我的小伙伴”活动,引导幼儿讲出小伙伴的长处,使其了解互 相学 习的重要性。经常在班中开展“展示台”活动,让幼儿进行特长展示,以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以发现他人的长处,树立榜样。促进幼儿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成为自信、乐观的孩子。

第五、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份爱护与关心,就会使幼儿产生亲切感。无论是善意的微笑,还是赞许的目光,都会使师生间充满融融的爱意。常听到,幼儿园中幼儿叫老师“妈妈”,这就证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良好、和谐的。此外,教师在爱幼儿的基础上,还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能力差异,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想法,做法。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能力差的幼儿,以及那些调皮的幼儿,他们往往自以为是,实际上是存在自卑感。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观察和指导,一点点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帮助其树立信心。幼儿一步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能否和周围环境形成良好关系,可以改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并关系到他们能否带着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要用简单的指责,强硬的指令,俯视的目光对待幼儿,要用爱去教育他们。

第六、抓住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应将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尽可能多地给幼儿选择决定的机会与权利。比如,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先征求一下幼儿的意见。“我们这样做,好吗?”或“我们该怎样做才好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颇具价值的,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其次,在幼儿实践的过程中,多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由地探索,不过多地限制和指责。因为每个幼儿的心灵都像一把锁,只要有适合的钥匙,总能叩开幼儿的心扉。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守侯着幼儿,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站出来指导一下,然后便重做回一个“旁观者”,学会自己让自己“下岗”。

最后,幼儿需要自信心,以便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如果幼儿在实践中总是挫折不断或常常失败,就很难把自己与成功联系在一起,自信也会因此减弱。如,实习中的一次美术活动,大部分幼儿已画完后,仍有一些幼儿未完成他们的作品。其中,有的是因为认真而速度较慢,有的是由于没有信心,胆小不敢下笔。于是我便给那些速度慢的幼儿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从绘画中寻找乐趣与信心。对于那些不敢下笔的幼儿,我便在一旁鼓励他们,指导他们进行绘画。因为他们本身对绘画就有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只有一步步鼓励与耐心指导,让他们对绘画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支持幼儿进行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有了兴趣,幼儿便会乐于从事这一活动,于是教师便可从技巧方面进行指导,逐渐帮其树立起信心。

第七、家园配合,争取最佳效果

家庭教育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教师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或者,教师努力给幼儿创造锻炼机会,但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敢放手,这样,就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也就是说,幼儿园中的教育成果,需要在家庭中加以巩固,以增强教育效果。因此,为让家长配合工作,教师可在板报中设立“家教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取得家长思想上的认同及行为上的一致。此外,还可通过与家长座谈,了解幼儿的自信原始水平,然后针对总体发展水平及各个幼儿特点制定出培养计划,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探讨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共同研究出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办法。此外,还要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幼儿与家长的关系等情况,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而且,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幼儿在家的自信心表现,以便教师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总之,幼儿园和家庭只要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一股合力,就会事半功倍。

一、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树立自信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显得十分重要。在平时活动中可以观察到,自信心强的幼儿在游戏、体育、美工、计算等活动中都表现的情绪愉快,行动积极,比较活泼。自信心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使其在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稳,更好的适应今后社会的生活,为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当前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因素分析(一)家庭教养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占的比例也日益增加,父母都把所有的爱,所有的关怀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家长往往把儿童当作弱小被动的保护对象,事事包办代替。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一味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孩子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缺乏成功的体验,从而导致自卑心理。(二)同伴之间能力差异水平的影响由于孩子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智力等。在进行集体活动中,一部分相对处于弱势的幼儿在身体、能力方面就和同伴间有了很大差别,这些差异对比让这些幼儿产生了自我的否定,从而表现出自卑、缺乏自信。(三)教育观的影响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由于各方面的环境发生变化,面对的成人也由父母变成了老师。老师就是班里的权威人物,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老师常常在教学中无意识会将许多机会和任务给予了能力强的孩子而忽视了能力弱的孩子,这无形中就影响了班级、同伴与这些孩子的关系,孩子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就受了打击。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思考幼儿只有参与实践活动,动脑、动手、动口,才能掌握知识,学会新的本领,这是提高自信心的根本。在《幼儿工作规程》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奠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地位。我们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一)在游戏中,给每个幼儿平等的表现机会在幼儿园,教师对每个幼儿的态度和关怀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就必须无时无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在游戏活动中为其创造条件去获得成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如在语言活动区中,在语言区的墙上贴了许多美丽、有趣的故事图片,这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很快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大家一下子围到图片前叽叽喳喳地指着图片给同伴讲起故事来,边讲还边争吵着:“你听我讲!”“你听我讲!”“我先讲!”……看着小朋友想讲故事的热情,想到班里有些孩子比较胆小、怕表现,何不举行个游戏活动,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参与进来呢?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同等的讲述机会,有一个同等的表现舞台来表现自己。于是指定了一个“故事表演游戏活动”,每一个上台的孩子都可以得到小五角星。我根据孩子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语言发展较慢的孩子,我就要求他尽量把话说完整;对思维发展较好的孩子,我就要求他们用丰富的词汇来表述自己知道的内容。当一个个孩子大声地、流利地讲述美丽图片上自己知道的故事时,这也就激起了孩子们讲述的热情,激起了孩子们表现的欲望,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二) 在游戏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因材施教有的幼儿由于能力较强,他们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够情绪愉快活泼、行动积极、喜欢与同伴合作游戏。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则表现为情绪不太稳定、喜欢独自游戏,在游戏中常常处于被领导的地位。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深入了解幼儿的情况,针对不同幼儿的长处,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要求的起点上,鼓励支持幼儿,帮助幼儿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不同的快乐,获取共同的自信。(三)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参与合作是获得成功的催化剂。单纯有教师的关爱对幼儿的自信心培养是不够的,同伴的接纳、关心也影响着幼儿自信心的增强。在之前实习的一个班级,有一个幼儿能力比较差,在角色游戏的表演活动中,一个幼儿说“他什么也不会,不要他!”这时本来信心不强的这个孩子一下子走开了。这时,我发现后走过去,问他:“你想演什么?”他不说话,于是我鼓励他说:“你想扮演什么角色,勇敢告诉小伙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结果这个幼儿在不断的鼓励下说出了自己想演什么角色。然后我跟所有的幼儿说,他虽然不太会表演,但他做事很认真,或者可以先担当门口迎客人的角色,再表演一些简单的角色,让他试一试。我这一说,幼儿们都友好地接纳了这个能力差的幼儿,并且友好的帮助、合作。(四)在游戏中,大胆放手让幼儿进行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是儿童产生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动手动脑能增加知识技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成功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活动中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所以老师在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宽广的游戏活动区域,保证活动时间之外,更多的应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内容,放手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快乐,幼儿的自信心自然而然的建立起来了。

大班幼儿自信心的策略研究论文

一、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树立自信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显得十分重要。在平时活动中可以观察到,自信心强的幼儿在游戏、体育、美工、计算等活动中都表现的情绪愉快,行动积极,比较活泼。自信心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使其在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稳,更好的适应今后社会的生活,为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当前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因素分析(一)家庭教养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占的比例也日益增加,父母都把所有的爱,所有的关怀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家长往往把儿童当作弱小被动的保护对象,事事包办代替。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一味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孩子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缺乏成功的体验,从而导致自卑心理。(二)同伴之间能力差异水平的影响由于孩子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智力等。在进行集体活动中,一部分相对处于弱势的幼儿在身体、能力方面就和同伴间有了很大差别,这些差异对比让这些幼儿产生了自我的否定,从而表现出自卑、缺乏自信。(三)教育观的影响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由于各方面的环境发生变化,面对的成人也由父母变成了老师。老师就是班里的权威人物,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老师常常在教学中无意识会将许多机会和任务给予了能力强的孩子而忽视了能力弱的孩子,这无形中就影响了班级、同伴与这些孩子的关系,孩子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就受了打击。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思考幼儿只有参与实践活动,动脑、动手、动口,才能掌握知识,学会新的本领,这是提高自信心的根本。在《幼儿工作规程》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奠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地位。我们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一)在游戏中,给每个幼儿平等的表现机会在幼儿园,教师对每个幼儿的态度和关怀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就必须无时无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在游戏活动中为其创造条件去获得成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如在语言活动区中,在语言区的墙上贴了许多美丽、有趣的故事图片,这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很快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大家一下子围到图片前叽叽喳喳地指着图片给同伴讲起故事来,边讲还边争吵着:“你听我讲!”“你听我讲!”“我先讲!”……看着小朋友想讲故事的热情,想到班里有些孩子比较胆小、怕表现,何不举行个游戏活动,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参与进来呢?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同等的讲述机会,有一个同等的表现舞台来表现自己。于是指定了一个“故事表演游戏活动”,每一个上台的孩子都可以得到小五角星。我根据孩子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语言发展较慢的孩子,我就要求他尽量把话说完整;对思维发展较好的孩子,我就要求他们用丰富的词汇来表述自己知道的内容。当一个个孩子大声地、流利地讲述美丽图片上自己知道的故事时,这也就激起了孩子们讲述的热情,激起了孩子们表现的欲望,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二) 在游戏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因材施教有的幼儿由于能力较强,他们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够情绪愉快活泼、行动积极、喜欢与同伴合作游戏。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则表现为情绪不太稳定、喜欢独自游戏,在游戏中常常处于被领导的地位。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深入了解幼儿的情况,针对不同幼儿的长处,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要求的起点上,鼓励支持幼儿,帮助幼儿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不同的快乐,获取共同的自信。(三)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参与合作是获得成功的催化剂。单纯有教师的关爱对幼儿的自信心培养是不够的,同伴的接纳、关心也影响着幼儿自信心的增强。在之前实习的一个班级,有一个幼儿能力比较差,在角色游戏的表演活动中,一个幼儿说“他什么也不会,不要他!”这时本来信心不强的这个孩子一下子走开了。这时,我发现后走过去,问他:“你想演什么?”他不说话,于是我鼓励他说:“你想扮演什么角色,勇敢告诉小伙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结果这个幼儿在不断的鼓励下说出了自己想演什么角色。然后我跟所有的幼儿说,他虽然不太会表演,但他做事很认真,或者可以先担当门口迎客人的角色,再表演一些简单的角色,让他试一试。我这一说,幼儿们都友好地接纳了这个能力差的幼儿,并且友好的帮助、合作。(四)在游戏中,大胆放手让幼儿进行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是儿童产生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动手动脑能增加知识技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成功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活动中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所以老师在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宽广的游戏活动区域,保证活动时间之外,更多的应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内容,放手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快乐,幼儿的自信心自然而然的建立起来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论文

自信心培养是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论文,欢迎阅读。

内容摘要: 文章分三部分: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及培养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层层深入论述问题。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所以,教师应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科学地对幼儿的自信心加以培养。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幼儿自信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真正工作中因人而异的加以培养,争取使每个幼儿都能出色地完成其人生的远征与攀登,成为生活的强者,满怀信心的迎接社会的挑战。

关键词: 幼儿 自信心 培养方法 注意的问题

幼儿教育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它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努力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在这些素质中,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自信会使人性格开朗,使人积极地对待生活、勇敢地战胜困难。

一、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的心理倾向;是自己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自信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心,将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信心能调动人的潜能,信心能调整人的各种功能,这种调动和调整相互促进,一个人就会因此而受益无穷。

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做任何事都会存在很多不足,如果他们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就会产生挫败感,就会对社会化产生抵触心理。但是,如果教师能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及时对幼儿进行称赞与鼓励,让他们产生自信心,这样,幼儿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去不断完善自己。而且,当幼儿对某一方面产生自信后,就会变得活泼开朗,从而促进其其它方面的进步,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具有坚强的意志、美丽的心灵、活泼开朗的性格,为造就合格人才奠定基础,教师就需要从小重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础。受不同教育的幼儿,他们的自信心水平也明显不同。有的幼儿有一股韧劲,不怕困难,做什么事都很专心认真,有点磕碰忍着不哭,干什么事都愿意亲自试一试。可以说,这类幼儿的心理发展是高的,他们有很强的自信心。但是,有的幼儿胆小怕事,遇见生人就往后躲,做什么事都不敢试一试,老师稍一批评就哭,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很强,往往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幼儿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中应积极影响,因人而异的激发,引导幼儿的内在动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拥有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人格。

二、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这个词每个人都认识,可是不一定都能作到,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自信心强的人,能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并能想方设法获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而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会退却,成为生活中的弱者。可见,自信心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教师要从小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迎接社会的挑战。

教育者都知道,教育要依据心理知识才能进行,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有效的实施教育。所以,关于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也应从心理方面去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与幼儿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相关因素。因为自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甚至是核心标准。而幼儿期是自信心萌芽、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是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效果。关于自信心的培养也是这样。当教师进行培养时,教育效果不会很快出现,但它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个觉得自己样样不行,处处不如人的自卑者,怎能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瞬息万变的现代化社会中有所成就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幼儿幼年时就在其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成为可用之才,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三、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与方法

帮助幼儿培养自信心需要教师很大的耐心,因为现在的幼儿多系独生子女,他们倍受家人的关爱。成人过多的包办代替或其它一些原因,必然使幼儿错失一些尝试的机会,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因而使幼儿丧失自己努力尝试,面临、解决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与信心。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便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有:

第一、尊重幼儿,相信幼儿

成人对幼儿的评价、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当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切不可随意说。要知道,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最权威的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对于那些敏感的幼儿,一句“你真笨”可能铸成他终生的自卑。教师的评价应针对事情本身,而不应指向幼儿的人格。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差,他们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成人认为他行,幼儿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因此,教师要相信,每个幼儿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样才能在教育幼儿时,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其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在幼儿进行活动中,教师应常说:“你能行”、“你会成功的”,幼儿从教师肯定与信任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并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动力,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使自己的信心得到增强,产生愉悦感,从而怀着更大的信心去应试下一次。对于那些有能力却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要多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哪怕是一小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慢慢培养起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切不可随意地批评幼儿,否定幼儿,以训斥甚至挖苦的态度对待幼儿,因为这样会使幼儿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他们会认为自己很笨,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就会固定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第二、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培养幼儿自信心,首先是让幼儿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人们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但是,幼儿由于遗传和家庭的因素,在体质、能力、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对成功的体验也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要兼顾不同层次幼儿的水平,使每个幼儿在学习和游戏中都能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以增强自信。比如,在进行拼图游戏时,要根据幼儿的水平分组。对能力差的幼儿,让他们拼常见的动物,对能力中等的幼儿让他们拼交通工具,对能力较强的幼儿让他们拼家具或风景画。让各水平阶段幼儿都能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经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从而逐渐增强自信。再比如,在发展幼儿走、跑、跳、跨等基本动作的体育活动中,可把活动要求分不同层次,能力强的幼儿可走、跨、跳间隔较稀的“小石子”路或较宽的“小沟”;能力差些的幼儿可走、跨、跳间隔较密的“小石子”路或较窄的“小沟”。这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锻炼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并及时给予指导与鼓励,让每个幼儿都有所进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根据活动内容难度和幼儿实际能力,对幼儿进行分组的形式,便于幼儿获得成功,产生自信。幼儿有了自信,就会主动去参与活动,参与过程中又可增强自信,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参与感,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多给鼓励,放手培养

成人积极的态度对幼儿影响很大,“喜欢称赞”是幼儿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无论幼儿做什么事,教师都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赞赏与鼓励,使他们积累成功的情感体验。当然,这里所说的鼓励也包括接纳幼儿的失败与不足。只要幼儿做了努力,就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多说些:“这次没做好,下次再试试,一定会做好的”之类的话。不要看到失败与不足就一味批评,学会先鼓励再指出缺憾。可以这样说:“挺好,不错,你看要是那样是不是会更好呢?”用这种征求意见的口吻,使幼儿不至产生挫败感与厌烦心理,而是积极主动进行改进,不断完善,最终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在活动中应多处于指导者的身份,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教师要做的.只是观察、适时指导、鼓励与赞扬。

第四、认识自我,学会评价

幼儿不善于自我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只是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简单的“复制”。因此,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切忌过高或过低,要考虑幼儿本身的特点和能力,正确使用评价语。如,当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突出时,不应只表扬幼儿作对了几道题,复述了几个故事,学会了几支歌,而是要多表扬幼儿在活动中使用的学习方法,给幼儿真正的自信。引导幼儿学会辨证的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与互帮互学。如,可在班中开展“说说我的小伙伴”活动,引导幼儿讲出小伙伴的长处,使其了解互相学习的重要性。经常在班中开展“展示台”活动,让幼儿进行特长展示,以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以发现他人的长处,树立榜样。促进幼儿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成为自信、乐观的孩子。

第五、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份爱护与关心,就会使幼儿产生亲切感。无论是善意的微笑,还是赞许的目光,都会使师生间充满融融的爱意。常听到,幼儿园中幼儿叫老师“妈妈”,这就证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良好、和谐的。此外,教师在爱幼儿的基础上,还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能力差异,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想法,做法。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能力差的幼儿,以及那些调皮的幼儿,他们往往自以为是,实际上是存在自卑感。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观察和指导,一点点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帮助其树立信心。幼儿一步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能否和周围环境形成良好关系,可以改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并关系到他们能否带着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要用简单的指责,强硬的指令,俯视的目光对待幼儿,要用爱去教育他们。

第六、抓住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应将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尽可能多地给幼儿选择决定的机会与权利。比如,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先征求一下幼儿的意见。“我们这样做,好吗?”或“我们该怎样做才好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颇具价值的,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其次,在幼儿实践的过程中,多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由地探索,不过多地限制和指责。因为每个幼儿的心灵都像一把锁,只要有适合的钥匙,总能叩开幼儿的心扉。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守侯着幼儿,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站出来指导一下,然后便重做回一个“旁观者”,学会自己让自己“下岗”。

最后,幼儿需要自信心,以便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如果幼儿在实践中总是挫折不断或常常失败,就很难把自己与成功联系在一起,自信也会因此减弱。如,实习中的一次美术活动,大部分幼儿已画完后,仍有一些幼儿未完成他们的作品。其中,有的是因为认真而速度较慢,有的是由于没有信心,胆小不敢下笔。于是我便给那些速度慢的幼儿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从绘画中寻找乐趣与信心。对于那些不敢下笔的幼儿,我便在一旁鼓励他们,指导他们进行绘画。因为他们本身对绘画就有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只有一步步鼓励与耐心指导,让他们对绘画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支持幼儿进行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有了兴趣,幼儿便会乐于从事这一活动,于是教师便可从技巧方面进行指导,逐渐帮其树立起信心。

第七、家园配合,争取最佳效果

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教师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或者,教师努力给幼儿创造锻炼机会,但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敢放手,这样,就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也就是说,幼儿园中的教育成果,需要在家庭中加以巩固,以增强教育效果。因此,为让家长配合工作,教师可在板报中设立“家教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取得家长思想上的认同及行为上的一致。此外,还可通过与家长座谈,了解幼儿的自信原始水平,然后针对总体发展水平及各个幼儿特点制定出培养计划,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探讨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共同研究出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办法。此外,还要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幼儿与家长的关系等情况,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而且,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幼儿在家的自信心表现,以便教师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总之,幼儿园和家庭只要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一股合力,就会事半功倍。

总之,人生是一次远征、人生是一次攀登。支撑着一个人远征和攀登的第一根支柱,就是必胜的信心。只要幼儿充满上进心,再加上教师时时用爱进行鼓励,信心不坚定的会坚定,信心丧失的会恢复。信心是能力的源泉,作为教师务必在孩子幼年时就使他们充满信心,为幼儿的成才开辟力量的源泉,使幼儿出色的完成其人生的远征与攀登。

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是一种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儿童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信心,克服羞怯和疑虑。如果这一任务完成得好,孩子就会成为富有自信心、行动果断、性格开朗而富有活力的人。 一、学会赏识孩子 “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更大的成就。”我在幼儿园教中班,孩子年龄小,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常常会以成人的评价来衡量自己、认识自己,他们更需要成人的赏识,尤其是老师的赏识。成人的赏识和积极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至关重要。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的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孩子,用欣赏、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给孩子以鼓励和力量,使孩子敢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和活动。同时,应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每个进步和优点,哪怕在成人眼中是微小足道的,也不要轻易地放过,因为老师的鼓励和积极的评价是孩子获得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教师和孩子们相处时,应经常对他们进行赞扬和鼓励,可以是满怀笑意的目光,可以是充满赞赏的话语,可以是亲切温柔的抚摸,也可以是一件小小的奖品,这样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愿望,从而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二、讲究激励策略 孩子总喜欢跃跃欲试,做一次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如从没摸过笤帚,却想做值日等。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不是以“你还小,做不得的”拒绝孩子,而是想办法帮助他实现。不会扫地,可以手把手的教他如何使用笤帚,初次体验一下“扫地”的滋味,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参加一次大扫除,让他们尝试着做。作为教师尤其要留心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这在他一生的道路上将是良好的起步。另外,当孩子在做某些尝试而失败的时候,或者因失败对某一件事感到胆怯的时候,教师要不断给予帮助.并坚定地对他说“我们相信你!你肯定行的!”孩子就会克服心中的畏怯情绪,变得有信心了。一位名人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了自信。 三、关注孩子的闪光点,客观公正地对待孩子 孩子都会有过失。正确的态度是就事论事,重在分析错误,不涉及其他问题,更不应做出对其整体的看法。孩子是非常聪明的,是善于观察的,他们会在教师和家长流露的一言一行中想象成人的评价,继而转化成自己的认识。如果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公正、客观的,那么孩子也会公正、客观地看待自己;如果教师和家长对孩子有偏见,经常流露出厌恶、冷淡的态度,经常批评、训斥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厌恶自己、否定自己,行为变得无所适从。在参加活动或上课提示时,他们时常会胆怯地说:“我不会。”一旦发现自己成为大家注视的目标时,就立刻低下头或是不停地动手、动脚来掩饰不自然的情绪,渐渐失去了自信心。因此,在接触每一个孩子时,不能因其能力的强弱、性格的不同,以至外貌等而做出过分亲近或疏远的表示;在帮助孩子解决矛盾时应该特别注意了解实情,分清是非,不偏不倚,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对待孩子。 四、不给孩子设置过高的标杆 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老师的态度、言行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影响。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有助于形成自信的环境氛围,充分尊重每个小朋友,掌握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小朋友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很喜欢自己。对于能力较差、胆子小、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小朋友,切不可说 “你真笨”、“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之类的刺激性语言,要多份关心、爱心和耐心。对他们充满信心,相信他们慢慢来一定能行的。同时,要逐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对于部分胆子大、外向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往往会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和做法,有时还会做错事情。老师不可随意地加以指责、批评,而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善于抓住他们的某些特长和闪光点进行激励和引导,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从而促进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在培养孩子自信心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教师要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取得家长的认同及配合,结合家长反馈的信息共同探讨培养孩子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家长要懂得尊重和信任孩子,要结合实际水平提出要求,不能操之过急、期望过高,以致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树立自信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显得十分重要。在平时活动中可以观察到,自信心强的幼儿在游戏、体育、美工、计算等活动中都表现的情绪愉快,行动积极,比较活泼。自信心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使其在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稳,更好的适应今后社会的生活,为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当前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因素分析(一)家庭教养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占的比例也日益增加,父母都把所有的爱,所有的关怀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家长往往把儿童当作弱小被动的保护对象,事事包办代替。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一味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孩子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缺乏成功的体验,从而导致自卑心理。(二)同伴之间能力差异水平的影响由于孩子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智力等。在进行集体活动中,一部分相对处于弱势的幼儿在身体、能力方面就和同伴间有了很大差别,这些差异对比让这些幼儿产生了自我的否定,从而表现出自卑、缺乏自信。(三)教育观的影响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由于各方面的环境发生变化,面对的成人也由父母变成了老师。老师就是班里的权威人物,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老师常常在教学中无意识会将许多机会和任务给予了能力强的孩子而忽视了能力弱的孩子,这无形中就影响了班级、同伴与这些孩子的关系,孩子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就受了打击。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思考幼儿只有参与实践活动,动脑、动手、动口,才能掌握知识,学会新的本领,这是提高自信心的根本。在《幼儿工作规程》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奠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地位。我们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一)在游戏中,给每个幼儿平等的表现机会在幼儿园,教师对每个幼儿的态度和关怀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就必须无时无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在游戏活动中为其创造条件去获得成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如在语言活动区中,在语言区的墙上贴了许多美丽、有趣的故事图片,这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很快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大家一下子围到图片前叽叽喳喳地指着图片给同伴讲起故事来,边讲还边争吵着:“你听我讲!”“你听我讲!”“我先讲!”……看着小朋友想讲故事的热情,想到班里有些孩子比较胆小、怕表现,何不举行个游戏活动,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参与进来呢?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同等的讲述机会,有一个同等的表现舞台来表现自己。于是指定了一个“故事表演游戏活动”,每一个上台的孩子都可以得到小五角星。我根据孩子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语言发展较慢的孩子,我就要求他尽量把话说完整;对思维发展较好的孩子,我就要求他们用丰富的词汇来表述自己知道的内容。当一个个孩子大声地、流利地讲述美丽图片上自己知道的故事时,这也就激起了孩子们讲述的热情,激起了孩子们表现的欲望,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二) 在游戏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因材施教有的幼儿由于能力较强,他们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够情绪愉快活泼、行动积极、喜欢与同伴合作游戏。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则表现为情绪不太稳定、喜欢独自游戏,在游戏中常常处于被领导的地位。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深入了解幼儿的情况,针对不同幼儿的长处,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要求的起点上,鼓励支持幼儿,帮助幼儿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不同的快乐,获取共同的自信。(三)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参与合作是获得成功的催化剂。单纯有教师的关爱对幼儿的自信心培养是不够的,同伴的接纳、关心也影响着幼儿自信心的增强。在之前实习的一个班级,有一个幼儿能力比较差,在角色游戏的表演活动中,一个幼儿说“他什么也不会,不要他!”这时本来信心不强的这个孩子一下子走开了。这时,我发现后走过去,问他:“你想演什么?”他不说话,于是我鼓励他说:“你想扮演什么角色,勇敢告诉小伙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结果这个幼儿在不断的鼓励下说出了自己想演什么角色。然后我跟所有的幼儿说,他虽然不太会表演,但他做事很认真,或者可以先担当门口迎客人的角色,再表演一些简单的角色,让他试一试。我这一说,幼儿们都友好地接纳了这个能力差的幼儿,并且友好的帮助、合作。(四)在游戏中,大胆放手让幼儿进行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是儿童产生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动手动脑能增加知识技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成功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活动中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所以老师在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宽广的游戏活动区域,保证活动时间之外,更多的应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内容,放手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快乐,幼儿的自信心自然而然的建立起来了。

《给孩子树立自信心》

摘 要:幼儿时期孩子的自我评价、个性等都还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极重要的意义,必将使孩子终生受益。“自信”是成功之后的“良性情感”,可以引导我们继续做有利于我们存在的事情。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自信心的培养对一个人的一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 自信心 培养策略

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生活在家长的“保护”下,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来到集体中后,孩子们有的害羞、有的霸道、有的胆怯、有的好强、有的沉默寡言、有的落落大方……孩子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幼儿园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如何让孩子们正确面对这一切呢?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有自信心”是《新纲要》社会领域中的一条重要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深刻的影响。然而目前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培养幼儿的智力素质,而忽略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许多幼儿表现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心。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成为新时期高素质的人才,是幼儿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任务。

一、自信心的意义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位哲人说:“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幼儿期是个性品质可塑性较强的时期,从小培养幼儿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无论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对提高群体素质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自信”是成功之后的“良性情感”,可以引导我们继续做有利于我们存在的事情。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自信的培养对一个人的一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自信心的培养

(一)自信是捧出来的。

1.鼓励与赞赏是培养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

一位教育家说:“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更大的成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孩子,用欣赏、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以鼓励和力量,使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和活动。同时,老师应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和优点,哪怕在成人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成功,也不要轻易放过,因为老师的鼓励和积极评价是孩子获得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你真聪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等正面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从而更主动、积极地学习。

2.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我们要善于抓住孩子身上的长处,以鼓励孩子克服自身的不足,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树立自信心。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缺乏自信的小朋友,我们更应多接近他们,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多为他们提供锻炼、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分析、找出原因,并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循序渐进,不包办代替,敢于放手,相信孩子。一旦他们取得进步和成功,老师要马上给予热情的赞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自信心。

(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

当遇到失败或其他挫折时,孩子最需要的绝对不是父母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或者阴阳怪气的嘲讽。他们不需要父母无原则的安慰与同情,最需要的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的理解、支持与鼓励。很多家长在孩子考试失败或遇到其他挫折时,首先会觉得孩子给自己丢了面子,非常生气。但这恰恰极大地损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对于承受着失败打击的孩子的幼小心灵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时家长最需要做的是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挫折与失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谈,找出孩子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继续努力。父母必须首先对孩子有信心,然后孩子才能对自己有信心。当父母满怀信心和热情地鼓励孩子时,会极大地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游戏能充分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起孩子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愿望,使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我请乐乐当“妈妈”,完成“搓洗”、“拧干”、“晾晒”的整个“洗衣”过程,再到“幼儿园”接“孩子”。分析:让乐乐当“大人”模仿妈妈“洗衣”的过程,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她体会当“大人”的成就感,又使她懂得关心和爱护其他同伴(特别是对弱小同伴的关心),达到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互相关心、有责任感等良好思想品德的目的。在角色游戏中,让乐乐当“邮递员”跑来跑去执行送信任务。因为乐乐性格较内向,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我让她当“邮递员”为同伴送信,受同伴的影响,她也对游戏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大伙的鼓励下,她接受了此角色,慢慢地她的情绪高涨了,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多了,性格逐渐开朗了。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老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加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使他们在自信中学习,在自信中成长。总之,帮助孩子走上成功之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自信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为强者的重要条件之一,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开发人的潜能,使人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美]阿尔伯特·班杜拉.叶浩生主编.社会学习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2]姚云.家庭教育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于研究幼儿心理的论文

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内在活动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儿童心理学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发展现状》

作者简介:刘璐,女,(),民族:汉,籍贯:辽宁省辽阳市,所在学校:沈阳师范大学,专业:应用心理学。

摘要:特殊儿童是一个急需关注的群体,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在这中需要下自然萌生的学科。它在中国还是一门极为年轻的学科,无论是在研究还是在学科课程设置上都存在着问题。本文集中从学科定位、研究现状以及学科设置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特殊儿童;心理学

在人类社会飞速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人”成为了时代的中心与永恒的主题。在这种语境之下,特殊儿童作为极为特别的一个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关注特殊儿童,必然要回答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问题,那么特殊儿童心理学这个涵盖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特殊学科应运而生。事实上,相较于国外的累累硕果,特殊儿童心理学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并不成熟。那么什么是特殊儿童心理学、它的特点是什么、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又是如何的,都是我们急需回答的问题。

一、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以特殊儿童的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它着重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归纳特殊儿童心理现象的规律,最终以完成对特殊儿童的必须教育为旨归。很显然,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一) 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心理学

可以肯定的是,特殊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从这一方面来说,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对对象的心理现象,包括情感、认知、记忆、注意、思维等等进行研究,从而认清对象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掌握对象心理发展的总体趋势。只是研究的对象具有特殊性——他们是特殊儿童。以上的研究结果可以很好的指导对特殊儿童的照看、教育甚至康复。由此来看,作为心理学分支的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意义很强的学科。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心理学内部的其他分支也有极强的交叉性。比如:普通心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为特殊儿童心理学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为特殊儿童心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儿童心理学作为特殊儿童心理学补充,为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可见,仅仅从心理学的方面来看,把特殊儿童心理学当做独立的学科都是不可能的。

(二) 特殊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

说教育学可能范围太广,或许我们可以在特殊教育学中找到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位置。从特殊教育学一方面来说,特殊儿童心理学不再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成为了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其目的在于为鉴别特殊儿童提供标准,为实施特殊教育提供依据与方法。

由此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是一门丰富而复杂的交叉学科,它即有理论作用又有实践意义。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界定为我们特殊儿童心理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拓宽了道路。

二、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那么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

在欧洲发达国家,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从70年代就开始起步,出现了不少重要的论著。与国外相比,我国显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但是不得不说,我国对特殊儿童心理的关注正在逐渐升温,研究内容与对象也在逐渐丰富。

从研究文献数量来看,自80年代至今,每年发表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论文都在不断的增多。从开始的每年几篇到如今的几十几百,虽偶有回落,但总体上数量呈上升趋势。

研究的对象也在不断的丰富之中。狭义的特殊儿童,一般是指那些生理缺陷明显的儿童,也就是残疾儿童;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比如:学习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弱智儿童、超常儿童等等。我国对特殊儿童的研究范围是在不断扩大的。但仍然集中在对学习障碍儿童、弱智儿童的研究。

从研究内容来看,近三十年更是从单一走向多元,涵盖面越来越广。包括对认知能力的研究、智力量表的制作、对特殊儿童的诊断与界定的研究以及对特殊儿童如何回归社会的研究等等方面都有涉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虽然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总体上来看是乐观的,但不得不说我们仍缺少规范化系统化的研究。比如: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经验描述层面,没有严谨科学的方法与完善的理论支撑。并且大多数学者都只针对一个比较熟悉的方面进行研究,使得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专作较多而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则少见。这都是我们下一步应当努力的方向。

三、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建设

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特殊儿童心理学属于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在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主要针对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以及心理学专业开设。在这两个专业之中其课程的设置主要有这样几种方式:

第一,在特殊教育的框架之中开设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以研究心理特点为主。

第二,直接以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课程重点,涉及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方方面面。

第三,进一步细化学科,将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某一个方面作为专题开设课程。包括专门的认知发展研究课程、特殊儿童诊断界定课程等等。

这些课程都以是教育学以及心理学为依托,在大框架之中细化分流产生的。

与课程相适应的是专门教材的编写。比如在《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教材中都突出讲到了特殊儿童心理的问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至2000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了一套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专业教科书。这套教科书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包括:《盲童心理学》、《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聋童心理学》三本。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在课程设置中逐渐被重视起来。

但是,我们仍能看到目前的课程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第一,特殊儿童教育课程并没有受到重视。这一门特殊教育以及心理学必须应当囊括进的学科并不是在所有高校中都开设的。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少部分的高等学府在其特殊教育专业或心理学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而大多数的师范院校则忽略了这门课程。并且,在这少数的几所院校之中,这门课程的开设学时也不够。

第二,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专业教师不足。由于这门学科是刚刚兴起的年轻学科,因此经过系统理论学习的专业人才并不多甚至没有,这使得高校中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没有功底扎实或经验丰富的教师讲授。使得多数时候这门课程成为了纸上谈兵。

第三,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教材仍然匮乏且不系统。除我们上述提到的少数教材外,其他系统的论述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专著少之又少。同时,与研究现状存在同样的问题,教材多集中于对某一方面的研究,但是全面而成体系的教材则没有。

现存的这些问题,使得我们的特殊儿童心理学教育处在施展不开的窘境。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特殊儿童心理学被重视起来,有更科学的课程设置,从而培养出更多、更专业的特教等方面的人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总而言之,我国的特殊儿童心理学仍处于方兴未艾之际。这一处于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学框架下的新兴学科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研究。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应该关注特殊儿童群体,努力使得他们融入社会,学会生活。因此特殊儿童心理学应当在这一片充满爱的热土上发展起来。(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蒋科星.特殊儿童“缺陷人格”的教育关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杜晓新.试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J].心理科学,2002,05:552-554+575-639.

[3]韦小满,刘洪沛.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二十年发展的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2,04:3-8.

[4]雷江华,方俊明.我国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9,04:9-13.

[5]周念丽,方俊明.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12,20:79-84.

[6]张巧明,曹冬艳.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02:51-54+5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儿童心理学论文3000字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当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若干问题》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尤为重要。特别是当今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了不少教育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此作一个粗浅的梳理。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下对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在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 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1:《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不同的个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行为。好的个性比如谦让、团结、爱护公物、讲礼貌能增进孩子的 人际交往 效果,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反面来说,过分淘气、爱哭闹、不讲礼貌、自私等个性则会阻碍教学的进行,不益于孩子的正常发展。个性就是心理范畴当中的人格,心理作为一种人对外部环境的主观反应,其正常与否决定着人对环境反应之后的行为的正确与否。 在先天因素和社会、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的影响下,再加上幼儿是人一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开头期,幼儿的心理健康的状况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学前健康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在经过了长期与小朋友的交流沟通和了解之后,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能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性格开朗、情绪积极、无心理障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在实践教学中,幼儿在情绪和性格方面出现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幼儿遇事的第一反应就是哭,有时候可能是没有明显原因地哭,这会让老师在解决问题时候很尴尬,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从关心孩子的角度来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是所有老师关注的问题。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孤僻,不大合群,从短期来说,这会影响孩子在学习和做事方面与其他同伴的合作积极性,长远来说,并不益于孩子以后人际交往的开展和性格的形成。有的孩子比较情绪化,情绪的变化捉摸不定,做什么事都是根据心情来的,别人的劝阻或说服对他们行为的控制很少会起作用,老师如何能通过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式来保持其情绪的稳定性也是一门难科。还有的孩子比较具有攻击性,因为年幼无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所以根本不会懂得考虑自己的行为的后果。这是很严重的,除了对同伴会造成伤害,也会对自己有影响,因为如果同伴都不与他来往,那么孤僻会更有可能加重这种攻击型个性的发展。 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共同说明了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普遍性。我国曾因为历史的原因,忽视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而现在由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社会 文化 等众多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的生长发育也出现了新的不良现象,所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势在必行。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非难事,因为孩子本身是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在拥有这个年龄段该有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之外,其他还是非常具有可塑性的。作为老师,首先应该“蹲下来”,用和孩子平等的视角来看待这一个个可爱的生命,用爱的眼光来欣赏他们。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于夭折”。适当的营养,在心理方面显然是指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关爱会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和自信,同时也会形成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揣摩和 总结 ,举一反三,总结一些普遍适用的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 方法 ,这是将想法和理论落到实处的根本途径: 1.兴趣引导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了解孩子的性格来发掘他们的 爱好 。爱好一旦建立,孩子的注意力自然会被集中起来,性格也会在对爱好的追求中变得完善。 2.鼓励法。这是与兴趣相辅相成的一个方法。在幼儿兴趣之处进行承认和鼓励,自身的行为就得到了肯定,自我意识也得到了满足;同时,幼儿爱好的发展离不开适当的肯定和夸赞。 3.反问法。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要合理运用。幼儿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在形成时期,进行适当的提问和反问,同时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判断力,促进思维的多向发展。 4.宽严结合的方法。这点至关重要,因为过分管理或者过分关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平衡发展都是不利的。老师要始终明白自己的位置,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来调节幼儿的不同行为,耐心地讲解劝说,矫正不良的行为,鼓励正确的行为。等等方法没有逐一列举,但都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并指导实践。前提是老师自身必须有一颗健全美好的心灵,将自己的工作使命感牢记在心。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一定非要有一套先进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一定不能缺少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了解孩子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要时刻把握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孩子们当做花朵,用真情来浇灌,孩子们一定都会是一张张明媚的笑脸。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2:《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措施 》 摘要: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心理健康尤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概念标准、种类、影响因素以及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矫治策略等方面研究的综述,力图把握当今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简单地说,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主要特征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 而具体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涵义,我们在这里可以引用一种说法。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与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二、欣赏孩子并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 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他们品德形成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幼 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德素养。一是用游戏化的生活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游戏是分不开的。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学习息息相关的生活和游戏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形成爱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成人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都将鼓励幼儿的信心。教师在幼儿生活中要乐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教师要尽量满足,条件不成熟时,要正面回答和引导,而不能粗暴对待,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三是用温和的态度改掉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当幼儿做了错事时,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引导,而不能粗暴地训斥,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可从一个人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举止态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会身份。礼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如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植根于家庭,成型于学校,发展于社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身体力行,还需要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的专业系统地科学培育,当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1、把“根”植正,为孩子上好第一堂“。父母是英才的第一任老师。幼儿首先接触的就是他的父母,率先效仿的对心理健康课”象同样也是他身边的亲人。因此,父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何其重要啊! 幼儿心理的绝大成分是父母潜意识缩影,父母心理健康,幼儿就很少有心理疾病。在这方面,古代圣贤就做的很好,我们津津乐道的《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责任分割的十分明确。“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 故事 ,成为后世教子的典范,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不惜一切代价寻找芳邻,这恐怕不是我们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的。我们在介绍某位有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时,都离不开一句“自幼受 家庭教育 的良好熏陶”。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人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还要用我们良好的品行去教育和影响孩子,而不能说的和做的大相径庭,让孩子的视野处于迷蒙状态。比如,教育孩子吸烟有害,自己却每天烧两包烟;告诉孩子在走路时有序谦让,自己却横冲直撞。你想,那样的教育能有多大的说服力呀!正面教育,反面实践,不就是当着孩子的面自己抽自己嘴巴子吗?戴上了虚伪的面具,却丢失了做父亲的尊严。 2、把“型”整好,接受学校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不容置疑,但学校教育在心理健康的培养方面却存在不少缺失,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全社会对心理健康关注的程度不够,换言之,那就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没有提到相应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应该聘请心理咨询师,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课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身心得到净化和成长。在这一点上,城镇学校要优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要领先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之家 3,把路铺平,营造全民关心幼儿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我们大家都有孩子,幼儿的心理健康关乎着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前些年有句很响亮的 口号 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为了你的孩子,为了我的孩子,为了我们大家的孩子,让我们共同来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首先,电视电影分级应该列入重要日程,凶杀、枪战、暴力、情爱等节目应淡出孩子们的视线,那些天真的童趣、纯真的友谊、乐观的心态、丰富的想象、团结的集体、奋斗的快乐应该成为孩子们的首选。其次,图书出版工作者,要编印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可读性强的 儿童 读物,不仅能使孩子们获取知识,还能使孩子心理更健康。再次,医院要开设儿童心理健康门诊,像治疗身体疾病那样,关注孩子的心理疾病。最后,民政审判部门,要从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角度出发,切实维护幼儿在家庭婚姻的解体中的权益,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疏漏而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尽量把孩子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点。社会救济也应优先考虑孤儿、贫困儿童的生活教育的抚恤问题,使我们的孩子享受尽可能多的来之于家庭的政府的社会的温暖,对于他培育健康的心态极其有益。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 参考文献: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徐建成著,甘肃文化出版社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王铁军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杂志 4、中国学期教育 百科 全书教育理论卷 5、尊重幼儿的自主意识---幼儿园管理案例(一) 6、时刻关注孩子心理需求---幼儿园管理案例(二) 7、幼儿心理健康评估现状和思考 8、《纲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摘要:近年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当前由于独生子女的急剧增多,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自私、独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护意识差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阐述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决定了其完全可以渗透于其他领域的教学中。生活节奏的加快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使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在幼儿园各领域教育中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为幼儿创设思考、操作和交流等机会,培养幼儿独立进取的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 目前,一些幼儿缺乏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主观动手能力,究其原因就是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被人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理念的缺失 幼儿教育的主体是多方面的,侧重于对幼儿园硬件环境的建设,一味追求豪华来提升幼儿园的吸引力,忽略了幼儿健康发展真正需要的软环境建设。 教育手段缺乏专业性 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由非专业人士兼任。知识、 经验 不足和角色的混乱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无法提高。 重智商轻情商 目前,在幼儿园讲小学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幼儿的智力发展的培养,忽略了对幼儿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了迎合众多家长的喜好,幼儿园都开办了一些美术、乐器等特色班,最后导致:孩子们的热情却在没有假期、没有充分休息的幼儿时代被消耗殆尽。家长和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使孩子们过早地进入不必要的“竞争”状态,导致其丧失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更新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幼儿园除了要加大硬件环境建设外,还要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冲突时学会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同时要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良好的同学关系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并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会使幼儿在今后社会生活中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另外,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和创作环境。教师应鼓励幼儿无拘无束地进行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并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富有勇气和热情。因此,幼儿教育要运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激发其成功欲望,又让幼儿从世俗中超脱出来接受审美教育。 构建多元化教学手段 社会性的培养,逐渐改善幼儿的心理状况: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问题、性格和情绪问题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障碍,要维护与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必须从幼儿的社会性抓起。一是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冲突时学会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二是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良好的同学关系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并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反,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会使幼儿在今后社会生活中产生各种行为问题;三是开展移情训练:移情亦称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及他人思想及活动的一种能力。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能极大地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水平。长期以来,德育忽视了幼儿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幼儿德育工作应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提高幼儿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四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家庭的要求保持一致,共同纠正不良行为。幼儿教师即要理解幼儿、尊重幼儿,不管幼儿智力发育程度如何,都要平等对待,任何斥责、惩罚、讽刺都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注重个体差异: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实施个别教育。一是开展个别辅导,每一个儿童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案例讨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大量的案例中揭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性东西。二是开展儿童的心理治疗。生活中往往存在幼儿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正确认识矫治的全体性有利于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孩子要实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能发挥增效作用。幼儿教师要十分注意在在一些象征性游戏中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过度的教育”、粗暴的干预都会使幼儿的安全需要和成就感的需要受到阻碍。游戏是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和合群情感的发展,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让儿童提高合作的能力。 开展 自我评价 :幼儿期帮助幼儿调整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克服过低或过高认识和评价自我的倾向,有助于增强自我接受的意识。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关注幼儿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发现幼儿点滴的进步,从而有效地开展教育。 幼儿智力和培育幼儿的品质教育相结合:幼儿时期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倘使培养得不好,就会背离人的和谐发展的轨道。幼儿教育强调寻求幼儿的品行的培养和意志的树立,通常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易被挫折和困难压倒,因此,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能让每一个幼儿形成以自信、欢乐、奋发为基调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经历挫折的同时,教师、父母应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帮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使孩子在经历挫折时能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颜巧英.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06,(6):57-58. [5]潘海燕,杨再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1.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4.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5.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