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access拒稿率在百分之30。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该英文刊物是一本多学科综合性期刊,其所属学科为电信、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工程、电气、电子等.投稿平均3个月,1700美金版面费,就能见刊。
拒稿率高低不等,一般专业刊物拒稿率在30%以上。IEEE Access全称IEEE _Water_No Rej_Access。这是一本多学科综合性期刊,其所属学科为电信、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工程、电气、电子等.投稿平均3个月左右,1700美金左右版面费,就可以见刊。Access审稿比较奇葩,没有revision这个选项,要么accept要么reject;但速度是真的快,多找几个审稿人,总有人会同意接收。两周出审稿结果,拒稿几率非常小,如果拒稿了可以再投,可以说要耐着性子一直投稿,八九成能中。
看了一些相关介绍,感觉写的不准确,也不详细,结合自己2022年以来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期刊Associate Editor(AE)的经历,以T-ITS以及T-IV为例,聊聊稿件提交后到底发生了哪些事。T-IV账户AE标签页(1)稿件顺利投出后,第一个状态应该是Awaiting Admin Processing,此时稿件由期刊秘书处理,在自动触发雷同剽窃审查后,秘书可能会初步检查稿件格式、筛查题材是否偏离等。如果稿件有问题,那么秘书会直接拒掉;如果形式审查没问题,秘书会将稿件送主编(Editor-in-chief,EIC)进一步处理。Awaiting Admin Processing状态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3个工作日。(2)当稿件转到EIC名下时,状态可能会变为under review,这个review的r是小写的,意味着此时不是送外审,是EIC在自己review,如果EIC判断稿件不合适,会在此状态下拒稿;如果没问题,EIC会准备分配稿件到Senior Editor(SE),此时状态转为Awaiting SE Assignment。上述过程持续时间可能2-3天也可能1-2星期,取决于EIC以什么频率处置期刊工作。(3)当稿件被EIC分配到了某一SE后,状态变为Awaiting AE Assignment,SE需要考虑将稿件分给学科专业匹配的Associate Editor(AE)。Awaiting AE Assignment状态的持续时间取决于SE是否勤勉。。(4)当稿件被SE分配到了某一AE后,状态变为under review,我再说一遍,这个review的r是小写的,意味着此时根本不是送外审,是AE在自己考虑。AE确实有权限不经外审直接把拒稿的推荐意见反馈上去,但一般很少这样做。AE开始邀请审稿人之后,稿件状态立刻变为Awaiting Reviewer Assignment。如果AE一直不处理稿件,甚至T-ITS出现过让作者们持续半年看到under review状态的情况,under review长达半年时间,意味着AE根本没开始触碰稿件,没做任何处理,可能有客观原因,这事就不展开叙述了。同一个期刊不同AE也有的快、有的慢,无法一概而论。(5)AE开始送外审,“送外审”只有三个字,但事情没那么简单。AE首先要邀请若干数目的外审专家,给他们发审稿邀请函,但很多时候不是你发了人家就审,decline to review或者干脆no response的情况时常出现,直到凑齐足够数目的接受审稿邀请专家那一刻,评审状态才会变为Awaiting Reviewer Scores,否则状态始终卡在Awaiting Reviewer Assignment。什么是“足够数目”?见下图,AE可以设置“为形成决断所需的最少外审意见份数”,一般来讲,期刊会统一限定这一数值的下确界。例如T-IE是4,T-IV是2,T-ITS咱不知道。AE可以把这个数值设置得高于下确界。AE可以设置最小外审意见份数所以,多数一句,当大家看到自己稿件状态长期处于Awaiting Reviewer Assignment时,不见得意味着稿件完完全全没送外审,它只是由接受邀请的外审专家数目不够造成的,但总归还是有外面的专家在看。稿件如果长期处于Awaiting Reviewer Assignment状态,系统也会把稿件标红,提示AE尽早处理。这里的“长期”是多长,每个期刊的标准不见得一样。(6)足够数目的外审意见被提交之后,稿件状态立刻变为Awaiting AE Recommendation,AE需要结合外审专家意见形成推荐结论(accept/minor/major/reject&resubmit/reject),随后提交给SE,此时状态立刻变为Awaiting SE Decision或者Awaiting Preliminary Decision。顺便说一句,AE推荐结论是怎么形成的。推荐结论恐怕不是简单地按投票机制来的,例如总共4份外审意见,2个accept,1个minor,1个reject,平均下来是major? 那这AE岂不是找个小学生也能当。如果是首轮外审,真遇到这种情况,accept的意见又很少,AE视角下基本会判定accept没有什么过多参考价值。AE会盯着reject理由会否充分,AE自己也应阅读稿件,发挥作用做出学术判断,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7)在Awaiting Preliminary Decision状态下,需要SE形成推荐结论,随后状态变为Awaiting Final Decision或者Awaiting EIC Decision,这时候主编需要做决定,随后所有作者或者通信作者收到decision邮件。一般来说EIC、SE和AE的评审结论是一致的,但我见过AE和SE形成完全相反结论的情况,而那篇文章,EIC和SE结论又是完全相反的,每个角色有相应作用和职能。(8)至此一轮完整审稿就结束了,修改稿阶段流程是一样的。稿件录用后的事情,没啥可说的。以上内容针对IEEE旗下期刊T-IV和T-ITS,对其他使用投稿系统的IEEE期刊有些许借鉴价值,对非IEEE期刊不一定有效。
178 浏览 3 回答
175 浏览 3 回答
324 浏览 3 回答
284 浏览 6 回答
304 浏览 3 回答
345 浏览 5 回答
214 浏览 6 回答
121 浏览 3 回答
270 浏览 4 回答
117 浏览 4 回答
93 浏览 3 回答
243 浏览 6 回答
166 浏览 5 回答
300 浏览 2 回答
157 浏览 5 回答
138 浏览 2 回答
166 浏览 3 回答
173 浏览 4 回答
247 浏览 4 回答
359 浏览 4 回答
238 浏览 5 回答
262 浏览 8 回答
137 浏览 5 回答
177 浏览 2 回答
311 浏览 8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