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慕路斯大帝》的创作和二战的关系非常大。作者迪伦马特是瑞士人,瑞士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没有受战火荼毒,但瑞士作家对战争非常关注。如和迪伦马特同时代的弗里施所言:“我们居住在一件刑讯室的隔壁,我们听到了里面的喊叫,可是这喊叫的人不是我们,我们自己并未感受到所遭受的痛苦的深度,但是我们太接近这种痛苦了,以至于我们已不能发出笑声。”
“这部戏有点反国家反政府主义的意思”,但迪伦马特不是一竿子把国家/政府都打死。在《关于<罗慕路斯大帝>十条说明》里,迪伦马特写道:“作者天生就反对世界帝国。”
“世界帝国”是理解《罗慕路斯大帝》的关键。《罗慕路斯大帝》中的罗马和日耳曼帝国,都是迪伦马特口中的“世界帝国”:极强的攻击性和扩张性,严重超出了一个国家维持运转的需求,对自己的国民、对被侵略的国家都是一场灾难。
对应到现实里,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都是例子。
2.关键人物
《罗慕路斯》这部剧里的人物关系很清晰,通过他们的互动,罗慕路斯完成了对几种“爱国”的解构。
2.1尤莉娅
皇后尤莉娅可以代表大多数宫廷权贵,他们打着“爱国”的旗号谋利、维护私产。
罗慕路斯 你是出于功名心才嫁给我的。你的所作所为无不出于功名心。就是现在你也是仅仅为了功名心不肯放弃这场打输了的战争。
尤 莉 娅 我去西西里是因为我热爱我的祖国。
罗慕路斯 你懂什么祖国,你所爱的是一种抽象的国家观念,它使你通过结婚途径取得皇后地位成为可能。
2.2爱弥良
爱弥良是个非常有趣的人物。他“热爱和平并且相信理智”,为了使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和解,他悄悄地去找日耳曼人,但却被囚禁起来百般虐待、被剥去了头皮。等三年后他逃回罗马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深爱他的公主都不能认出他了。
如果放在希腊悲剧里,他的形象几乎是一个英雄。但是在《罗慕路斯大帝》里,罗慕路斯直言他是“一个一再受凌辱的人,一个千百次被玷污的权利的牺牲品”。
理解这一点还是不能绕过“世界帝国”。“世界帝国”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在这部剧中无处不在。
促使爱弥良从和平理智转变成复仇者的,是日耳曼人的“世界帝国”梦,在进军扩张的关头,他们不可能听从一个罗马军官求和的请求。而爱弥良在饱受折磨的过程中,从“世界帝国的牺牲品”,变成了“世界帝国的狂信徒”。他遭受了凌辱,被日耳曼人践踏的罗马也遭受了凌辱,爱弥良要反抗。
他回到罗马的第一件事,就是劝自己的未婚妻蕾娅嫁给商人,好拯救罗马。
蕾娅问,“你愿意像你自己被侮辱那样来侮辱我? ”还说,“要是你爱我的话,你就不能要求我这样做。”可爱弥良的回答是:“正因为你爱我,我才能要求你这样做。”
在后面,因为罗慕路斯的不反抗,爱弥良在深夜中潜入皇帝的卧室,准备刺杀皇帝。
——到这时候,他已经和侮辱他的日耳曼人区别不大了。他完全成为“世界帝国”意志下的凶器,并且率先将伤害施加在自己人身上。他丧失了人性,不再是爱人和臣子。
(他身上是否有些一战失败后的德国的影子?)
爱弥良是沙文主义的代表,是全剧与罗慕路斯最为对立的人物形象。当爱弥良控诉罗慕路斯背叛祖国的时候,引出了全剧最为振聋发聩的一段台词:“背叛了我的帝国的不是我。罗马自己背叛了自己。它曾懂得真理,但选择了暴力;它曾懂得人性,但选择了暴政。”
“它曾懂得真理,但选择了暴力;它曾懂得人性,但选择了暴政。”这句话,不仅是对罗马的控诉,也多么适合爱弥良啊。
2.3罗慕路斯
罗慕路斯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迪伦马特式英雄。结合迪氏的其他作品,更容易理解这个人物形象。
在迪伦马特的剧作中,整个世界往往都是罪恶的:《天使来到巴比伦》、《罗慕路斯大帝》的背景是世界帝国、《老妇还乡》的背景是资本扩张和人的异化、《物理学家》的背景是冷战以及科学的失控——综合来看,迪伦马特的剧作原型就是他所处的时代。
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瑞士人,迪伦马特对瑞士政府的中立非常不满,在他看来,对法西斯的沉默就是在为其助长嚣张气焰。鲁迅的作品里有麻木的看客,迪伦马特的戏剧里则有沉默的帮凶。最为典型的就是《老妇还乡》中的居伦市民,他们明知道老寡妇克莱尔要谋杀伊尔,但却对此视而不见,由此也间接成为了杀害伊尔的凶手。毫无疑问,迪伦马特对这些沉默的帮凶持批判态度。
但迪伦马特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批判整个荒诞的世界,又看不到出路——这一点在《罗慕路斯大帝》的结局里也有所体现,罗马覆灭之后,新生的日耳曼帝国依旧是“世界帝国”,人类堕落的进程并没有被阻止。因此迪伦马特歌颂的英雄是一群“顶住现实”的人。他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但是也绝不与世界同流合污,坚定地站在罪恶世界的对立面——这是一群注定失败的英雄。
回到《罗慕路斯大帝》。
罗慕路斯与其说是一个罗马人,倒不如称其为“中立的瑞士人”,或者说“世界公民”。他对罗马的审判完全基于一种普世的人道主义,是站在全世界的角度来进行的考量。
罗慕路斯的全部行为都是对“世界帝国”的反叛。为了与“世界帝国”对抗,他的做法是:牺牲。
他爬上皇帝的宝座后有目的地选择了无为——不理朝政,整日只关心养鸡,直搞得国家财政亏空、军队废弛。当日耳曼步步逼近,宫廷中的“爱国者”们使出浑身解数要拯救这个国家,罗慕路斯却宣布他是“罗马的法官”,现在要亲手送罗马走向灭亡。为了达成他的目的,罗慕路斯坦然地接受了自己将被日耳曼人杀死的命运——“我牺牲罗马,通过牺牲我自己”。
而在这个过程中,导致罗马的男人被杀害、女人被凌辱、儿童在挨饿,则是他不愿却无法避免的。罗慕路斯是全剧最重视人性的人。面目全非的爱弥良回到罗马后,深爱他的公主都没有认出他,唯有罗慕路斯一眼就看出了,“你是爱弥良,我孩子的未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