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1947年初在长沙出生,湖南长沙人 后在武汉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 1965年,十八岁的易中天投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干了整整十年,终于调入新疆钢铁公司 1978年,易中天考上武汉大学中文系,直接攻读硕士 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中文系副教授 后来易中天离开武汉大学前往厦门大学 现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过艺术研究所所长 其社会职务: 厦门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 成都市城市规划委员会顾问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推委会委员 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推委会委员和评委会委员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人气最旺的主讲人之一 因易教授长期从事美学、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 其突出特点是:著作颇丰,为数众多,而且通俗易懂 与其说是学术论文,不如说是文化畅销书 主要著作有: 《〈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上海文艺,1988); 《艺术教育学》(主要撰稿统稿人,重庆,1990); 《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1992,2001);(1994年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年获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新译〈国语〉读本》(台湾三民书局,1995); 《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与邓晓芒合作,人民文学,1999); "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 四种: 《闲话中国人》(上海文艺,2000);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上海文艺,2000); 《读城记》(上海文艺,2000); 《品人录》(上海文艺,2000); 《人的确证:人类学艺术原理》(上海文艺,2001); 《书生意气》(云南人民,2001); 《西北风东南雨:方言与文化》(上海文化,2002) 《大话方言》(香港三联,2004); 《艰难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山东画报,2004); 《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2005); 《帝国的终结》(香港三联,2005); 《帝国的惆怅》(文汇,2005); 《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东方,2006); 另有学术论文、文艺评论多篇,文学作品多部,部分著作被译为外文在国外出版。